计量经济学笔记总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计量经济学笔记总

计量经济学笔记总 篇1

1收入指某个时间内个人和家庭的劳动所得和_______。A.工资所得

B.他人赠与

C.劳动报酬

D.非劳动所得 2.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_______活动。

A.有价值的 B.有目的的C.有希望的D.有计划的 3.雇佣调整函数是指企业_______与最佳目标雇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A.最大雇佣量

B.现有雇佣量

C.最小雇佣量

D.平均雇佣量 4.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_______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A.某种工资率下

B.某种劳动生产率下

C.某种价格比率下

D.某种价值比率下

5.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_______。A.劳动力供给价格

B.劳动力需求价格

C.劳动力均衡价格

D.劳动力失衡价格

6.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_______的连辍轨迹。

A.相切点

B.最高点

C.最低点

D.交叉点

7.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_______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A.资本

B.土地

C.技术

D.资金

8.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_______两方面来分析。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社会效益和发展形态

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

D.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9.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_______。A.要求企业不营利

B.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

C.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D.要求企业的利润保本 10.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划分为_______三大方面。A.微观,中观,宏观

B.自然,经济,社会 C.家庭,企业,国家

D.经济,气候,家庭

11.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_______的连辍轨迹。

A.最低点

B.交叉点

C.相切点

D.最高点

12.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_______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A.资金

B.资本

C.技术

D.土地 13.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_______两方面来分析。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

D.社会效益和发展形态 14.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_______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A.某种劳动生产率下

B.某种工资率下

C.某种价格比率下

D.某种价值比率下 15.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_______。A.劳动力供给价格

B.劳动力均衡价格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C.劳动力需求价格

D.劳动力失衡价格 16收入指某个时间内个人和家庭的劳动所得和_______。

D.他人赠与

17.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_______活动。A.工资所得

B.非劳动所得

C.劳动报酬

A.有价值的 B.有希望的C.有目的的D.有计划的

18.雇佣调整函数是指企业_______与最佳目标雇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A.最大雇佣量

B.最小雇佣量

C.平均雇佣量

D.现有雇佣量

19.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_______。A.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

B.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C.要求企业不营利

D.要求企业的利润保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劳动力流动既有社会原因,又有个人原因,就个人方面主要包括()。

A、知识

B、技巧

C、经济福利

D、人事制度

E、社会关系

2、影响劳动力流动的社会因素包括()。

A、人事制度

B、福利制度

C、户籍制度

D、经济福利差异 E、社会分工

3、非经济因素对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影响正确的表述为()。A、劳动力的流动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B、技术水平越高的劳动力,流动率越低

C、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流动可能性越大

D、交通距离越短,劳动力流动可能性越大

E、专业技术人员在特别的需求和较高的待遇下也具有强烈的流动愿望

4、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有()。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产业与技术选择

C、农业比较利益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

D、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与农村人力资本状况

E、户籍管理制度和交通状况

5、(ABCD)被认为是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创始人。

A、马歇尔

B、李斯特

C、欧•费雪

D、贝克尔

E、舒尔茨

6、劳动力流动既有社会原因,又有个人原因,就个人方面主要包括()。

A、知识

B、人事制度

C、经济福利

D、技巧

E、社会关系

7、影响劳动力流动的社会因素包括()。

A、人事制度

B、户籍制度

C、福利制度

D、社会分工

E、经济福利差异

8、非经济因素对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影响正确的表述为()。A、技术水平越高的劳动力,流动率越低 B、劳动力的流动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C、交通距离越短,劳动力流动可能性越大

D、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流动可能性越大

E、专业技术人员在特别的需求和较高的待遇下也具有强烈的流动愿望

9、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有()。

A、产业与技术选择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农业比较利益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

D、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与农村人力资本状况

E、户籍管理制度和交通状况

10、()被认为是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创始人。E、欧•费雪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实证分析方法:

2、人力资本:

3、劳动力供给 A、马歇尔

B、舒尔茨

C、贝克尔

D、李斯特

1、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回答的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将是什么(将做什么选择、将是什么结果)的问题。它不回答这种后果的好坏问题。实证分析方法认为,人们的行为是由一系列前提决定的,前提变了,行为就会变。

2、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形成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所构成的资本。

3、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报酬条件下,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对自己的劳动使用权的让渡。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

答: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2)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3)工资水平;(4)个人非劳动收入;(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6)社会保障制度;

(7)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2、简单人力资本的特征: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似之处:

(1)二者都是生产性资本,都对经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2)二者都必须通过投资而形成;(3)二者都能通过投资而带来收益;(4)二者都存在投资风险。

3、什么是就业结构 ? 研究就业结构有哪些重要性 ?

答:就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成和联系。

研究就业结构的重要性体现在: 就业结构合理是经济结构合理负担从而使产出最大、效益最高的保障。就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结构的其他方面。就业结构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4、简述我国就业服务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我国的就业服务体系包含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四项主要内容:

职业介绍是:求职登记、企业用工调查与登记、劳务市场信息收集、就业与用工的指导与咨询,以及就业预测预报。

就业训练是:面对失业青年、妇女和残疾人等开展的就业前训练,失业职工转业训练。

失业保险是:失业救济、失业医疗补助、失业职工管理以及对失业职工的再就业给予帮助。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是:在国家资金、税收和就业政策支持和主办单位扶持下,举办各类生产经营网点,直接安置失业人员。

5、简述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的区别: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员工学到的任何职业技能对工人接受训练的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的用处如何。如果培训对其他企业也同样有用,那么不管这种技能的性质究竟是什么,它都是一般培训。一般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培训内容具有普遍性。一般培训的成本是由受训人员自己支付,企业不承担一般培训的成本。如果员工接受训练的技能能使提供训练的企业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它就要被当作特殊培训,即它的价值在某些方面是专门属于那个企业的职业的,对别的企业毫无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特殊培训的成本和收益合理地都归于企业。

6、西方经济理论的前提假设有哪些?

(1)人是合乎理性的人或经济人;(2)人是具有完全信息的人;

(3)关于“资源”假设,西方经济理论认为,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 缺的;

(4)产权界定明晰的前提假设;

五、论述题(本大题19分)

1、论述人力资本自己具有的一些独特的特征。

(1)私有性。只要是资本,都有其所有者。对于物质资本而言,其所有者可以是个人、法人、团体,从而有了私人资本、集体资本、国家资本、股份资本之分。对于人力资本而言,所有者只能是个人,即人力资本具有私有性。

(2)依附性。人力资本的依附性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对人身的依附。人是人力资本的天然载体,一切才能和智慧都依附于活生生的人而存在,而且以人具有劳动能力为条件。②对物质资本的依附。人力资本只有在生产劳动中,与物质资本相结合,才能实现其价值。

(3)递增性。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比较,具有明显的递增性。物质资本会随着不断使用而消耗,如固定资本的自然磨损。人力资本则不然,它只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不断增加。

(4)可变性。人力资本的可变性表现为一方面会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会贬值。

(5)层次性。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比,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人力资本的层次性来源于人的能力的不同。

(6)不可视性和难以度量性。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不同,我们难以直接观察到一个主体人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

(7)投资主体的多元性。投资通常由别人来完成。物质资本的投资者通常是资本的所有者,因而投资收益也就自然归所有者所有。人力资本 投资则不然,当人力资本的载体—受益人年幼时,其人力资本投资是由父母来完成,而且,学校的设备、教学水平、师资水平、图书馆的藏书量等等则由国家来进行投资。

(8)投资收益的多重性。物质资本的投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收益,这是由理性人的本质所决定的。人力资本则不同,其投资目的不是惟一的而是多元的。

(9)时效性。一方面表现为人力资本会随人自身时间的有限性而贬值或流逝,如不及时地利用将被浪费。另一方面,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快,人力资本应随时代的发展进行更新,否则会失效。(10)社会性。人力资本的载体是人的身体,人生存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因而,人力资本主要受社会的特定生产方式的制约,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2、假设在某一类劳动力市场中,当工资率为20元/小时,劳动力供给为12000人;当工资率提高到30元/小时,劳动力供给为15000人。要求:(1)计算该类劳动力的供给弹性。

(2)判断该类劳动力的供给弹性类型。(1)、=[(15000-12000)/12000]/[(30-20)/20] =0.5(2)、大于0小于1表示供给缺乏弹性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9分)1.案例:“近些年来由于现行劳动法律、法规规定不完备,一些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维权难。”全国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 委员、大连市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玫说。此前,劳动领域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①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对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没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后,不承认与劳动者有事实劳动关系,不支付经济补偿金;②劳动关系不稳定,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非常严重;③有的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严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④有的用人单位设立高额违约金,限制劳动者自由择业;⑤有的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目的是不交或是少交社会保险金,降低用工成本。

要求:(1)以上案例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目标是什么?

(2)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么? 这一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1)以上案例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目标是什么?(2分)

由利益一体型转换为利益协调型

(2)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分)

在新的劳动关系中贯穿物质利益机制,即物质利益激励,平衡,调节,约束机制

计量经济学笔记总 篇2

在本书开头, 曼昆教授就给出了作为一个21世纪初的学生学习经济学的三个原因:一、它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二、它将使你更清明地参与经济:三、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作为一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 一定要对国内和国外的文化产业市场有所了解, 而学习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便是帮你更好地去了解国内外文化市场的第一步。

曼昆所提出的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原理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二、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原理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原理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原理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 物价上升。

原理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本书开篇所列出的经济学十大原理和我们课堂上所学习的一致, 这就进一步地说明了曼昆教授的经济理论得到了现代大多数人的认可, 是主流的经济理论。

开门见山地提出了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后, 曼昆教授开始提醒我们, 如何像一个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和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这对我们无论是学习经济学理论还是实践应用都有这极大的帮助。

以下是我对该书主要内容的一些摘录 (大部分是从原文复制) :

(一) 市场如何运行

1.在竞争市场中, 供应和需求共同作用, 影响最终的市场结果此时, 调节供应和需求平衡的是价格供应和需求平衡时, 获得最大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

2.竞争市场中, 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它的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价格。在长期均衡中, 场价格等于最低平均总成本

3.在垄断市场中, 企业是价格的制订者。它的物品价格大于边际收益。所以它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使整个社会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下降。

4、在寡头垄断的市场中, 其产量大于垄断的结果, 小于自由竞争的结果。由于囚犯两难处境的原因, 寡头即使在合作符合共同利益时也无法维持合作。所以, 随着寡头市场的企业数量增多, 产量和价格也越接近竞争市场的结果。

(二) 市场与福利

1.税收是建立文明社会的代价。税收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卖者以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出售物品, 买者以高于均衡价格的价格购买物品。中间的差价由政府获得。

买卖双方较缺少弹性的一方, 将承担更多的税收压力。

税收使整个社会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减少。

2.由于比较优势的存在, 自由贸易使得每个国家专注于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生产, 从而使参与贸易的每个国家受益。

3.通过比较没有国际贸易时的国内价格和世界价格, 可以确定自由贸易的影响。国内价格低表明, 该国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 而且将成为出口者。国内价格高表明, 世界其它国家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 而且该国将成为进口者。

4.有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保护工作岗位、保卫国家安全、帮助幼稚产业、防止不公平竞争以及对外国的贸易限制做出反应。

5.共有物品是那些没有排他性但有竞争性的资源, 政府的一个职责就是防止共有物品被滥用

(三)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1.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

2.企业的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在企业改变产量时不变的成本。可变成本是在企业改变产量时改变的成本。

3.博弈论与合作经济学。

囚徒困境表明, 利己使人们人们即使在合作符合他们共同利益时也无法维持合作。囚徒困境的逻辑适用于许多情况, 包括军备竞赛、公有资源问题和寡头。

(四)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1.国民生产总值和消费者物价指数

GDP包括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和净出口。消费包括家庭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但不包括购买住房;投资包括新设备和新厂房的购买, 也包括居民住房购买。我们通常讨论的都是实际GDP

CPI表示相对于基年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CPI一般不包括住房购买价格, 但包括住房使用费用。该指数用于衡量经济的物价总水平。其变动的百分比率衡量通货膨胀率。

2.对于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国民储蓄等于投资

利率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

国民储蓄等于私人储蓄加公共储蓄。

政府财政赤字减少公共储蓄, 降低了投资的数量。最终会影响生产率和GDP的增长

(五) 长期中的真实经济

1.通常多数成为失业者的人在短期内能够找到工作。然而, 在任何一个时间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 是由于少数人长期是失业者;

2.一个经济的生活水平取决于该经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生产率又取决于工人所得到的物质资本量、人力资本量、自然资源量和技术知识。

(六)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1.净出口与国外净投资

一个经济体的净出口必然等于国外净投资。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的国民储蓄等于国内投资加国外净资产。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 任何一个单位的某国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购买等量的物品。固名义汇率应该反应两国的物价水平。较高通货膨胀的国家, 其货币应该贬

2.需要分析两个市场———可贷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

在可贷资金市场, 利率调整使供给 (国民储蓄) 与需求 (国内投资和国外净投资) 平衡;

在外汇市场, 实际汇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 (国外净投资) 和货币需求 (净出口) 平衡;

国外净投资是联系这两个市场的纽带;

减少国民储蓄的政策 (例如财政赤字) , 减少了可贷资金, 提高了利率, 减少了国外净投资。从而提高了汇率。进而减少了出口;

限制性贸易措施, 刺激了净出口, 从而提高了外汇汇率, 进而又遏制了净出口。固这种政策不一定会奏效。投资者撤离资金时, 增加了可贷资金市场的需求, 提高了实际利率。增加了国外净投资, 引起汇率下降, 从而导致当地货币的通货贬值。

(七) 短期经济波动

1.求与总供给模型被用来分析短期的经济波动。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现了物价水平与需求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但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2.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这种影响取决于时间长短。在长期中, 产量只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

3.普斯曲线说明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负关系。但这种负关系只在短期内有意义。长期的菲力普斯曲线是自然失业率处的一条垂线。

这本书赋予了读者许多生活的智慧。人缺少水会活不下去, 没有钻石却可以活下去, 那为什么钻石比水却贵很多?对有污染的企业究竟是采取管制的政策好还是采取拍卖污染许可证的方式更有效?经济学家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制度防止投标者互相勾结?原来世界上不仅有价格从低到高的拍卖制度, 而且还有价格从高到低的拍卖制度, 这样小小的顺序变化反映了经济学家怎样的智慧?公有地为什么是悲剧?最低工资制度究竟是好还是坏?对奢侈品征税究竟伤害了富人还是穷人?

非常有趣的是, 这本书通过身边生活来举例, 比如冰淇淋, 多次出现在曼昆教授所举的例子中, 是不是说明曼昆教授非常喜欢吃冰淇淋呢?

此外, 还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实例分析, 来帮助我们解读经济学问题。比如, “灯塔是公共物品吗”, “黄石公园应该像迪斯尼乐园一样收费吗”, “生意冷清的餐馆和淡季的小型高尔夫球场”等等。

总之, 曼昆教授的《经济学原理》是一本非常好的经济学著作, 如果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交一个挚友, 那么《经济学原理》就是一位挚友中的挚友。

参考文献

[1][美]曼昆.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4版) [M].梁小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方法总比问题多》读书笔记领悟 篇3

方法总比问题多

为了实现档案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的战略,自20__年4月开始,河北省档案局技术处数字化工作实行了外包,档案局技术处的工作人员负责质检和档案出入库以及对档案工作流程的监管和监督工作,在我们和外包单位的共同努力及各级领导的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20__年-20__年的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录入、扫描和质检监督各项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承包公司由于不熟悉档案业务,所以预见性、档案专业技术性不强。承包公司在具体工作中无计划、工作杂乱,按照合同约定,没有按照合同要求完成任务,按合同扣款,但罚款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标的手段,我们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最后实行与承包公司的每周例会制度,给承包公司提出具体工作内容,由他们来安排相应的工作制度,以达到工作进行有序。

2、承包公司工作中时效性不强。承包公司工作拖沓,急的工作不急,我们加强了每日巡视检查制度,督促承包公司按时按质完成工作。

3、总结承包公司每月工作完成得实际情况,我们实行了月末奖惩制度,督促外包公司做好工作,完成好数字化工作。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希望乘着和承包公司合作的春风,做好协调与沟通,加强巡视检查力度,发现问题积极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档案专业外包公司发挥专业公司的水平,使档案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没有借口

“没有借口”是我喜欢的一种人生态度,是不为自己留有任何退路的一种基本说法。作为档案技术处的一名专职技术人员,无论电脑的软硬件技术含量和指标,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这个态度就定了做事的行动和选择,并做出了尽心尽力的行动。没有任何借口,就没有做不成的理由。成为一个自我负责任的人,是实现没有借口的第一步。这一点对于档案工作人员更为重要。

1、没有借口是我们做好服务的基础。现阶段档案事业(省档案局、档案馆)处于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如何快速高质量的做好档案利用服务尤为重要。

2、没有借口是独立工作能力和强烈责任感的体现。往往在工作出现问题后,我们经常会碰到互相推诿,问题都是在别人身上,很少从自身出发总结,也很少高姿态地主动去和其他人协商,皮球总是很巧妙地踢到别人脚下。有人把这种逃脱责任的做法认为是一种本事,我对此非常反感。责任感是立人之本。

3、没有借口是提升自我能力的前提。我们处于一个竞争的时代,比知识、比体力,最重要的还是要比综合能力。有人说能力这个东西比较虚,如何衡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结果就是检验能力的唯一尺度。你工作的业绩、同事的认可就是标准。提高能力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只有勇敢向前,没有退路地做好每件事才不会使自己迷失在各种借口中。

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4

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国富论 有关摘要: 我们需要的各种好东西,大部分是由契约、由交换、由购买得到的。同样,原来被分工引起的,亦是这种互相交换的倾向。

人们天资禀赋的差异,实际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大。分工之起,由于交换力、分工的范围,亦往往受限制于交换的范围,换言之,常为市场范围所局限。市场过小难与人以终生专务一业的刺激。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的剩余生产物,随意换得自己需要别人劳动的剩余生产物。分工的局面,一经完全确立,一己劳动的生产物只能满足自身欲望的极小部分。他有大部分的欲望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所生产的剩余物品来满足。于是,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或者说,在相当限度内,一切人都成了商人,同时,社会本身亦就成了所谓商业社会。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区别,在订定永续地租或订结长期租地合约时还有人用到;但在日常生活比较普通的买卖关系上,却很少有人用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切物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是正相关比例的。也许有人说,资本的利润,不外是特种劳动得的报酬。换言之,不外是监督指挥的报酬,不外是工资的别名。但工资和利润截然不同,它们受着两个完全不同的原则支配。而且这种所谓劳动的报酬,毫无关于其劳动数量难度与技巧,那完全受支配于所投下的资本价值,利润的多少与资本的大小,恰成比例。商品的市场价格实际上受支配于这商品的供求比例。市场上有多少存货呢?愿支付商品自然价格者,换言之,愿支付商品上市所必须支给的地租、劳动、利润之全价值者,又需要多少这种货物呢?愿支付商品自然价格的人,可称为有效需要者;他们的需要,可以称为有效需要。劳动生产物构成劳动的自然报仇或自然工资。

但在普通的争议情形下,要预知当事双方,谁占有利地位,谁能使对方屈服于自己提出的条件,绝非难事。大多数的人,对于自己的才能,往往过于自负。这是历来哲学家。道德家所指称的人类通病。但世人对于自己的幸运,往往发生不合理的妄想,却不大为识者所注意。实际上,对于幸运发生妄想的人,比较对于才能过于自负的人,恐怕还更多数。身体精神还相当健旺的人,对自己的幸运总不免抱有几分自信。他们把利得的机会,评价过高;同时又把损失的机会,评价过低。至少,一个人在身体精神相当健旺的状态下,绝不会把损失的机会,过于重视。9

计量经济学笔记总 篇5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月19日)

一、组织国家机构:

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宪法明确各级国家机关的产生。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

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3)

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

(4)

宪法明确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3、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

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2)

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3)

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二、规范权力运行:

1、宪法是怎样规范权力运行的?

(1)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

国家权力心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3)

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

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

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2、p13探究与分享:你对下页漫画寓意的理解。

公章表示:权力。笼子表示:制度或制约机制。

阳光表示:公开透明和接受监督。

漫画的整体寓意:权力不能滥用,必须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为什么要规范权力的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原因)

(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4、p15探究分享:请谈谈你对这一案例的看法:

(1)

李某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给国家造成了损失,应该受到法律制裁,承担不认真履行责任的后果。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2)

国家工作人员要有很强的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就意味着要承担不认真履行责任的后果。

《送礼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6

——《送礼经济学》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微观经济学。除了教材,我还读了别的一些浅显易懂的经济学类的书,比如《每天读点经济学常识》,这本书内容和教材非常接近,但它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经济学原理,有助于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和学习。同时,我还读了一本与生活很贴近的书——《送礼经济学》。

《送礼经济学》是一本快速读物,这本书没有长篇巨幅,沃德弗格直击假日期间消费者的疯狂行为,并指出,强制性的送礼不仅是一件很有压力、十分昂贵的事,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十分不合算的。而且,本书几乎不含经济学术语,如果你确实在本书中看到了专业术语,它们也是得到适当解释的词语。书的内容浅显易懂,很贴近生活。

这本书阐述了消费者的这种节日消费是如何产生巨大的经济浪费的。经济学家乔•沃德弗格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停止这种疯狂,在送礼之前要三思,并在书中阐述了理由。在我们给自己买东西的时候,虽花费了金钱,但至少能让我们感到满意。然而送礼却不同。我们在送礼时候的选择通常是在不了解受礼者的情况下做出的,也就可能达不到受礼者的满意,从而产生了经济学家们所谓的“全损失”。这种浪费并不仅限于美国,大部分经济大国都存在这种“摧毁价值的狂欢”。

书的写在前面这部分作者由圣诞节人们互换礼物引出作者对送礼的思考,提起圣诞节,人们都会想到一幅在壁炉前互赠礼物的场景,而作者以一个经济学家的眼光还看到了巨大的价值损失。接着作者作调查研究。问人们所收到的礼物对他们来说值多少钱,以及送礼人买礼物支付了多少钱。结论从经济理论上来说是不足为奇的:别人买给你的礼物,和你的偏好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作为“分配资源”(把东西送给有需要的人)的一种习俗,节日送礼完全是失败的。

尽管送礼是出于好意。每年的12月,圣诞节在那些主要信仰基督教的发达国家里引发了一股疯狂购物的浪潮。例如在美国,12月的零售额明显比相邻几个月的零售额要高。商场里堆满了价值上百万美元的商品,商场外围满了顾客,人们疯狂抢购,衣服、家电、书籍、DVD。每个人都得到了某件东西,而且商场大楼和商品也没有受到任何损毁。然而兴奋过后,人们才意识到他们得到的礼物并不是他们想要的。询问人们对他们所收到的东西愿意支付多少钱。结果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或者在读了商品的包装说明以后才意识到

这是他们需要的,大部分人对他们的礼物并没有多大兴趣。就算是能买得起,他们也绝不愿意花这么多的钱买这些东西,平均起来人们只愿意支付收到的这些商品零售价格的25%。在这个重要节日到来之前的好几个月里,父母亲们,当然多数是母亲们,会跑遍各处寻找合适的礼物送给爱人、孩子以及老人。有些收礼人想要什么是很容易被猜到的,然而,大部分我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偏好为收礼人选择礼物。在中国,春节,中秋等节日时,人们也经常买许多自己并不会买来自己使用的高价奢侈品送给亲人朋友,多数并不是收礼人需要的。更糟糕的是,这些开销大部分都是用信用卡支付的,也就是用欠债的方式去买那些收礼人并不真正想要的东西,这显然是对资源的浪费。

“过早的颓废和堕落可以被认为是末日即将到来的一个迹象。当罗马人在极尽奢华的套房里纵酒狂欢的时候,我们就能猜到罗马要陷落了。”许多时候,我们根据自己的猜测为收礼人选择礼物,不确定对方喜欢什么时可能会选择一些我们认为能比所支付价格带来更高满意度的商品。但是对于收礼人来说却毫价值的。如果需求曲线是条直线,那么消费者剩余就是一个在需求线以下实际价格以上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代表消费者剩余的总量,这就是让交易变得对消费者有益的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支出对消费者是有益的。但事实上,为买这些不合适的礼物所花费的成本。某个选择的真实成本,即“机会成本”是非常多的,这显然对社会资源是一大笔浪费。

我们可以预料到大部分礼物,即使是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的,也都比不过现金。人们都不是完美的决策者,会作出错误的选择,而他们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给自己买东西相比给他人买东西单位货币量内能产生更高的满意度,买礼物通常会破坏价值,最好的情况也是等同于送现金,但这样的特殊情况很少出现。比如恋人之间,过节时如果送现金而不是礼物,对方在情感上或许会不高兴。

书中提到有几种送礼方式能够超越“预期收礼人”自己所能做的,其中有两种连经济学家都称赞的,可以称之为“(为收礼人)搜寻”和“(给收礼人)许可”。有时候即使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很难找得到,这个寻找的过程就是“搜寻”。而给我们送礼的人通常对我们所不熟悉的商品有很多了解,因为他们已经做了一些搜索工作。如果给我们送礼的人对我们很了解,他们就会为我们挑选一些可能我们自己不会选但是却仍然很适合的商品。但是,如果给你送礼的人并不太了解你想要什么,他们搜寻礼物的代价也是很高的。所以,这并不是解决浪费性送礼的一个通用解决之道,通常情况下他们去找我们想要的东西比我们自己去找还要困难。第二种超越现金的礼物在家庭内部尤其常见,可以称之为“许可”。你给

对方买了对方想要的商品就是给了他得到想要的东西的许可。或许作为回报,你也能得到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许可。

读到这里时,我们或许会觉得送礼很难但这不是没有可能的。接下来一章讲送礼如何送对人。我们认为人们在为自己购买商品的时候能作出更好的选择,是因为他们比送礼人更了解自己的喜好。如果不了解收礼人的喜好是送礼人送不对礼物的原因,那么送礼人对收礼人的喜好了解得越多就会在送礼时表现得越好。想直接查明送礼人对于收礼人的了解程度是不可能的,送礼人和收礼人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频繁程度(每天、每周、每月还是每年),这两个因素和送礼人对于收礼人喜好的了解程度是相关的。联系的频繁程度可以为送礼人提供有关收礼人所需之物的直接信息,并且提供更直接的证据。

人们对于他们收到的礼物愿意支付多少钱,结果发现平均起来仅仅是送礼人支付价钱的66%。如果人们将礼物作为一定量的现金看待,以便在礼物和现金之间持中立态度,不考虑礼物的情感价值,然后再去估值。这一次我得到的平均收益率为87%。因此,相比我们所假设的为自己购物时100%的基准,这些由送礼人而不是最终消费者选购的商品的价值量至少减少了13%。也就是说,送礼让所转让物资的价值损失了至少13%。既然送礼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为什么人们不送现金,一定要送礼呢?作者给出给别人送东西有三个基本的经济学理由。第一就是扮演罗宾汉,即把东西从不需要的人那里拿来送给那些有需要的人,比如送给我们的穷亲戚。这种方式被称为“(财富)再分配”。第二是展现家长式关爱,像父母对待孩子或者政府对待瘾君子一样,也就是促进明智消费决策的制定。将此种动机称为“家长主义”。第三种动机就是尽可能地让收礼人感到满足,这也是我们对所关爱的人送礼的方式,我们相信自己能选出收礼人喜欢的礼物。这被称为“利他主义”。

接着作者分析了政府补助和个人送礼。政府的现金“礼物”和实物补助都源于税收收入,而捐助的接受者是那些低收入家庭。政府的这种捐助很像罗宾汉:以富人之有余补穷人之不足,从而进行资源的再分配。这显示的也是家长式关爱。因此,从美国政府的补助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两点。首先,政府试图改变个人行为,使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其次,要做到第一点很难,因为政府的“礼物”能使人们节省一部分流动现金,他们可以用这些现金购买任何想买的其他物品。

如果送礼人为收礼人着想而尽量避免无效的送礼,现金礼物和非现金礼物的低收益率之间的负相关就会增加。和政府进行的资源分配不一样,个人送礼的目的在于提高收礼人的满意度,而不是控制收礼人的消费决策。很多圣诞节礼物都是实物而不是现金的唯一原因就是现金送礼存在缺陷。简单看来,现金送礼的缺陷就是圣诞节送礼低效的唯一原因。如果不存在缺陷,送礼人就会直接送现金了,那么收礼人就可以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这样送礼人的总花费就能最大化地实现收礼人的满意度。

新制度经济学笔记 篇7

《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张卫东,华科大教授。

一、文章的主要内容:认为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生长点,在其框架下,产权的界定和执行变得非常重要,由此产权理论可看成是交易理论的自然延伸,随后,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合约进行交易,以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产生合约经济学(张五常,《佃农理论》《合约的结构性与非专有资源理论》、《企业的合约本质》)。随着合约形式的不同选择,组织问题出现,由此新制度经济学的市场理论、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相应产生,最后,当交易费用用来分析法律制度的形成与作用时候,法律经济学出现。

二、何为制度?制度究竟怎样理解呢?

新制度经济学家,安德鲁·斯考特《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社会制度,就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赞同的社会行为中带有某种规律性的东西,这一规律性具体表在各种特定的往复情境之中,并且能够自行实行或由某种外在权威实行之。”

诺斯(1990),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制度是一个社会中的游戏规则。更严格的说,制度是人为制定的限制,用以约束人类的互动行为。”

新制度经济学,核心思想是,产权结构和交易费用影响激励和经济行为。因而制度安排对与人的行为和资源配置以及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变迁:

科斯1937年《企业的性质》,用交易费用的思想解释了企业的存在、企业的本质、企业的规模和企业的边界,建立了现代企业理论。1960年《社会成本》,用交易费用和产权解释了外部性问题,“科斯定理”——当交易费用为零时,权利的界定与资源配置的最终结果无关。

阿尔钦,产权经济学,《不确定性,生物进化和经济理论》。

张五常,合约经济学,《佃农理论》。

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的增长》(1971);

威廉姆森,科层(Hierarchies)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经济学:合约关系的治理》(1979); 波斯纳,法律经济学,《法律的经济分析》。

四、制度经济学主要的例子。

新加坡联合早报,红色罚单让中国人很受伤,国庆结婚。

英国金融时报,缅甸停建伊洛瓦底江米松水电站,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36亿美元。英国卫报,中国须防止城市化失控,公共治理,堵车,废气。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 篇8

万事万物皆有隐秘的一面,诱因是现代生活的根基,找到这些原因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书中的前言部分就举了几个有意思的例子:

20世纪90年代,美国本应飙升的犯罪率为何骤降?是因为管理、经济繁荣和新型治安策略?这些看似主观的因素听起来十分可靠,但却经不起推敲。通过大量数据分析,结果出乎意料:堕胎合法化使潜在罪犯减少,从而导致犯罪率的下降。

专家,是指生活中掌握大量信息的人,例如医生、房屋中介、股票经纪人等。然而现代社会,互联网的普及使专家所占的信息优势日益缩减。专家所提出的理论有时是错的--他们也会利用信息优势谋取私利,错误的理论似乎顺畅无阻地从专家口中,传到记者耳中,然后进入大众思维,并迅速上升为传统观念。所以,传统观念常常是错的。但如果我们知道什么值得测评以及如何测评,就有利于理清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如果你学会以正确的方式观察数据,某些以其他方式无法解答的谜团就会迎刃而解,因为要击碎混淆视听和自相矛盾的谎言,数据的力量就无可比拟。

“道德代表着人类对世界运转方式的期望,而经济学代表着其实际的运转方式。”经济学是一门有关测评的学科,它包含一系列行之有效、用途广泛的工具。但经济学的工具也完全可以用于分析其他话题,而且分析起来更有意思。撇开道德立场,沉下心来钻研数据,结果常常会得出有悖于传统、出乎意料的发现。

因此,作者虚构了一门学科:魔鬼经济学。这本书如同寻宝游戏,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探究某些有趣案例的客观价值。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篇9

一、均衡价格理论

马歇尔把牛顿力学的均衡概念应用到经济学中提出了“均衡价格论”,不得不说这是伟大的创举,这也为经济学借鉴其它学科的方法开创了先河。马歇尔的在《经济学原理》中确立了均衡概念在经济学分析中的核心地位,这就等于确立了价格机制在经济运行与资源配置中的中心地位,即价格的变动反映了商品稀缺程度的变化,并进一步调节着供求水平使其最终达到平衡。那么什么是均衡价格呢?马歇尔认为,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所形成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它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需求直接决定的,其交叉点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但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并不仅仅局限于供求决定论。马歇尔认为,价格与供求是相互作用的连锁反映,价格会影响供求,供求也会影响价格。他的论证是这样的:假设价格水平一定,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会上升到当前价格以上,生产也会随之增加。与此相反,假如需求小于供给,那么价格就要下降到当前价格一下,生产也会因之减少。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从这种相互关系出发,分析了供给、需求和价格的函数关系。《经济学原理》强调的是均衡价格的形成,马歇尔用坐标轴的方式表现了均衡价格,即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相交之点就是该商品的均衡价格(纵坐标表示)与均衡产销量(横坐标表示),这个产量点表示均衡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供应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

二、经济学对象

经济科学的研究内容乃至它的命名,是在《经济学原理》问世后有所改变的。马歇尔认为,经济学不只是研究财富的学问,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主要研究影响人类日常生活事物方面最有利、最坚定的那些动机和阻力。马歇尔改变了传统思路,不再像古典经济学家那样,仅仅重视对生产的研究,而是把研究的重心转向消费、需求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并且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啊。这一转变是经济学由一门主要研究整个国家如何致富的学问,转变为主要研究个别消费者行为、个别厂商行为以及这两方面行为对价值价格决定机制的学问。“经济学”一词正式取代“政治经济学”,而被广大西方经济学者所接受。

三、国民收益的分配

《经济学原理》主要是以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的假设为先决条件,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把市场价格作为基本的信息载体和传导机制,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对物品与劳务进行供给与分配以及制定报酬。

马歇尔的分配理论实质上是把“三位一体的公式”,即劳动――工资,土地――地租,资本――利息与组织――利润,即把利润归结于管理收益。

四、外部经济与内部经济

马歇尔在萨伊的生产三要素即劳动、资本与土地的理论之上,增加了第四要素――工业组织,从而在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产业组织的概念。马歇尔之所以把“组织”作为生产的第四要是,是因为他触及了“规模经济”的问题。马歇尔认为,规模经济是与工业组织直接相关的。马歇尔在探讨规模经济发生的原因时,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冲突”。至此,怎样兼容自由竞争和规模经济,就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指出,我们可把因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发生的经济活动分为两类: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内部经济是有赖于某产业的个别企业本身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所带来的经济,它取决于产业的一般发展。外部经济是有赖于该产业的一般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它取决于从事工商业的单个企业的资源、它们的组织以及它们的管理效率。有关“内部经济”就是指内部规模经济。马歇尔认为,它的发生主要有一下四点原因:

第一、专门机械的使用和改良

第二、采购和销售的经济

第三、技术的经济

第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划分

所谓“外部经济”就是指外部规模经济。在马歇尔看来。它是指某一经济行为者带来的、他自己又无法占有的利益,这一利益为其他人所获得。尤其是随着整个产业的增长,使这种经济往往能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而获得。

马歇尔还进一步探讨了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关系。马歇尔认为,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对于单个厂商来说,虽然是外部经济,但是,对某一个产业或者某个产业集团来说,则都是内部经济,甚至对于小厂商来说也是使用的,因为把全部具有相同性质的中小厂商集合在一定的“工业区”内,而且对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进行专业化的分工,就是实现了作为巨型企业特征的规模经济生产。这样,外部经济向内部经济的动态转化,就使得所有的制造业都表现为规模效益递增,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分配上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所以,规模效益递增与自由竞争是不可兼容的,二者的冲突就是规模经济与自由竞争的矛盾,这就是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中著名的“马歇尔冲突”。

1.读书笔记大全:小学生读书笔记例文

2.读书笔记是什么及读书笔记的种类

3.读书笔记好句好段

4.《大师的画》读书笔记

5.《天狼》的读书笔记

6.《伤仲永》读书笔记

7.读书笔记的格式类型

8.读书笔记的作用

9.《论语》的读书笔记

新制度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10

科斯在1960年发表的一篇名为《社会成本问题》的文章,从此开辟了从社会成本的角度探讨企业的外部性问题。文章首先批判了庇古在《福利经济学》的某些观点,他认为单纯的惩罚并不能解决好问题,科斯批判的武器就是产权理论。

(一)交易成本的存在

科斯认为经济问题都具备交互性,工厂造成了对居民区的污染,但单方面让工厂迁址或者让居民继续忍受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必须跳出单方面的局限,从整体来看待究竟是对工厂损失大还是对居民损害多。科斯又讲了一个案例,假如农夫与养牛者在相邻的土地上经营,牛多了会践踏农夫种的谷物。在不考虑交易成本时,如果养牛者赔偿农夫损失,他就会减少牛群规模或者把地用栅栏圈起来,再或者雇佣牧人看住牛群,他必须考虑哪种方式最经济。由于交易成本为零,因此他会不断地进行选择和调整,直到实现他的产值最大化。但是考虑到交易成本的存在,很多假设必须重新考量,因为此时双方的总成本或者总收益就发生了变化。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免责的一方不会有任何动作,而要负责赔偿的一方只能改变经营方式减小成本,双方的总成本就发生了变化,由此可知交易成本的重要性。

(二)产权与产值

前面已经部分涉及到产值的问题。科斯认为解决社会问题最理想的状态是总产值的最大化和资源的最优配置。当交易成本为正时情况就不同了,科斯在文章中假设养牛者完全消除损失的成本为80 美元,农夫完全消除损失的成本为50 美元。当养牛者不负赔偿责任时,农夫则需要设法消除损失,此时成本为50 美元。而当养牛者负赔偿责任时,其需要花费80 美元成本。很明显,若养牛者不负责任,将增加30 美元的产值,反之则将减少30 美元的产值。我们可以看出产权的界定与法律息息相关,产权的界定不同,产值也会相应发生变化。科斯在后面的内容中通过对法院审理外部侵害案件情况的介绍和分析, 说明在存在交易成本的条件下, 法律体系可以影响经济体系运转的方式, 因而法律在决定资源如何使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们存在于一个存在交易成本的真实世界,科斯的文章给我最大的启发是要实现经济效率的提高必须以明晰的产权界定为前提,产权界定不清晰就会就不能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存在机会主义者“搭便车”的可能。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我们要比较不同选择的成本与收益,本着产值最大的原则解决外部性问题。

即使对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有太多的赞同,太多的启迪也难掩我的某些疑惑。首先某些社会问题的成本或者收益真的能像商品价格一样量化吗?工厂对居民造成的危害怎么计算,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或许一时无法体现,因它带来的某些病变会相当长时间地潜伏在人体,这种损失又该如何计算?其次科斯反复强调效率优先,强调产值的最大化,可是某些社会问题问题只考虑效率与收益是远远不够的。环境污染的危害不仅关乎当事者与居民的利益,更关乎整个社会发展的公平正义。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孰轻孰重,即使工厂污染所带来的利益大于环境破坏所承受的损失,那么我们是否该按照科斯产值最大化的原则继续容忍这种行为。

浅析《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

经济学家张维迎在文章中批驳了周其仁和崔之元关于企业理论的某些看法,否定了崔之元关于“美国公司法改革为利益相关者服务,而不仅仅是为股东服务”的论点。(详见崔之元《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契约》一文)。

(一)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的辨析

所有权是张维迎全文论述的重点,从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的辨析入手,进一步指出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进而讨论附着于所有权上的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征,最终明晰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法的基本逻辑。在张看来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是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必须加以界定。财产所有权(产权)指的是对给定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而企业所有权则包括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两者的区别在于拥有同样的财产所有权却能导致不同企业所有权安排,可以是劳动雇用资本即劳动者享有索取权与控制权,也可以是资本雇佣劳动即资本所有者获得索取权与控制权。关于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本身,张引入了不完全契约的概念。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始终存在,这种不确定性状态下的契约是不完备的。正是这样的不完备性意味着企业所有权问题的存在,那么讨论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分配索取权与控制权是最优的。

(二)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对所有权的影响 张接下来谈到了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从而提出了最优的所有权安排这一说法。对应前面的概念就是讲人力资本不同于非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天生依附于其所有者本身不可分离,这就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所有者可能效用不高,必须通过监督或者激励,那么按照这个逻辑企业家与资本家合一是最理想的选择。现实生活中这种状态却少见,有资本的人不见得具备企业家才能,有企业家才能的人不一定有雄厚的资本,我们必须在企业家才能与资本力量之间做一个权衡,并非周其仁讲的那样“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离否定了资本雇佣劳动”,资本雇佣劳动在某些情况下仍然是成立的。

(三)公司治理与委托代理

张的逻辑推演是严密的,在论述完企业所有权以及相应的人力资本理论后,他提出公司治理结构实质上等同于企业所有权,它的结构具体是由一系列契约规定而成,其中公司法规定的投票权实际上就是剩余控制权的表现。那么谁拥有投票权或者讲企业的实际控制者是谁,股东?工人?经理还是债权人?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张引用“状态依存权”,罗列了不种情况下企业所有者的归属。第一种情况是企业能正常支付工人工资与还清相关债务,所有者是股东;第二种情况是企业仍然能支付工资但却资不抵债,债权人是所有者;第三种情况是企业已无法支付工人工资,工人就成了所有者。

但是状态依存权主要是站在事后来看,但在事前某种状态即将发生之时各方都或有所动作,状态依存权的所有者会比较复杂,并非某一方单独享有。比如风险投资可能会带来股东利益,但也能造成企业破产损坏债权人利益,此时债权人也是有发言权的,所有者之间的界限并非那么泾渭分明。

上一篇:【精品】民间艺术作文下一篇:织造车间主管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