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爆炸

2022-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石化爆炸

中石化爆炸致62人死136人伤

上午,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重大事故责任案在黄岛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去年11月22日,青岛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原油泄漏发生爆炸,钢丝封条致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15名责任人被追究法律责任。案审预计将用3天。专家分析最高判7年。集装箱封条

据新华社电,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案18日在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9名责任人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塑料封条

根据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的调查事实和有关法规规定,中石化管道分公司运销处处长裘冬平、安全环保监察处处长廖达伟、潍坊输油处处长兼副书记靳春义,青岛市黄岛区委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办公室副主任兼应急办主任汪啸,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安监局副局长李宝

三、石化区分局局长任献文等15人此前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法院网站开庭信息显示,18日9时起,法院对裘冬平、廖达伟、靳春义等9名被告人开庭审理。

记者了解到,另外6名被移送司法机关的责任人将另案处理。

今年1月初,国务院对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作出批复,对中石化集团、青岛市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48名责任人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

第2篇:中石化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原因查明

此前,国家安监总局已将省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认定为责任事故,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输油管路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变薄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所挥发的油气与暗渠当中的空气混合形成易燃易爆的气体,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集聚,现场处置人员使用不防爆的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进行钻孔粉碎,产生撞击火花,引爆了暗渠的油气。由于原油泄漏之后到爆炸八个多小时期间,泄漏的原油已经形成的混合气体受排水倒灌的影响,在排水暗渠当中急剧蔓延、扩散,从而导致在大范围内连续发生爆炸。

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原油泄漏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经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减薄、管道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及反冲到路面。原油泄漏后,现场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引发暗渠内油气爆炸。管理上的原因是:中石化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不当。山东省、青岛市、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及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不深入不细致,管道保护、规划、市政、安监等部门履行职责不力,事故风险研判失误。

根据调查事实和有关法规规定,对中石化管道分公司运销处处长裘冬平、安全环保监察处处长廖达伟、潍坊输油处处长兼副书记靳春义,青岛市黄岛区委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办公室副主任兼应急办主任汪啸,青岛经济开发区安监局副局长李宝

三、石化区分局局长任献文等15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8人。其中,给予中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中石化股份公司董事长傅成玉行政记过处分,中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中石化股份公司董事长王天普行政记大过处分,中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石化股份公司总裁李春光行政记大过、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中石化股份公司副总裁、安全总监王永健行政记大过处分、免职;给予中石化管道分公司党委书记田以民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党委常委、总经理钱建华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副省级)行政警告处分,市委常委、副市长牛俊宪行政记大过处分,市委常委、开发区工委书记张大勇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职,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孙恒勤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开发区安监局局长薛凌行政撤职、留党察看二年处分,开发区行政执法局(市政公用局)副局长马启杰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黄岛区薛家岛街道工委书记薛仁龙(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任青岛市规划局黄岛分局局长)党内警告处分;给予山东省油区工作办公室主任杨希珍行政记过处分。

同时,国务院责成山东省人民政府、中石化集团公司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责成青岛市人民政府向山东省人民政府作出深刻检查。

国务院同意事故调查组提出的工作防范措施建议,要求深刻吸取事故的沉痛教训,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保障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布局,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将全文公开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第3篇:中石化输油管爆炸重大事故通报

一、事故概述

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原油泄漏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

经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减薄、管道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及反冲到路面。原油泄漏后,现场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引发暗渠内油气爆炸。

管理上的原因是:中石化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不当。山东省、青岛市、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及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不深入不细致,管道保护、规划、市政、安监等部门履行职责不力,事故风险研判失误。

三、处理意见

根据调查事实和有关法规规定,对中石化管道分公司运销处处长裘冬平、安全环保监察处处长廖达伟、潍坊输油处处长兼副书记靳春义,青岛市黄岛区委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办公室副主任兼应急办主任汪啸,青岛经济开发区安监局副局长李宝

三、石化区分局局长任献文等15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8人。其中,给予中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中石化股份公司董事长傅成玉行政记过处分,中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中石化股份公司董事长王天普行政记大过处分,中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石化股份公司总裁李春光行政记大过、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中石化股份公司副总裁、安全总监王永健行政记大过处分、免职;给予中石化管道分公司党委书记田以民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党委常委、总经理钱建华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副省级)行政警告处分,市委常委、副市长牛俊宪行政记大过处分,市委常委、开发区工委书记张大勇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职,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孙恒勤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开发区安监局局长薛凌行政撤职、留党察看二年处分,开发区行政执法局(市政公用局)副局长马启杰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黄岛区薛家岛街道工委书记薛仁龙(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任青岛市规划局黄岛分局局长)党内警告处分;给予山东省油区工作办公室主任杨希珍行政记过处分。

同时,国务院责成山东省人民政府、中石化集团公司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责成青岛市人民政府向山东省人民政府作出深刻检查。

第4篇:青岛油管爆炸事故损失7.5亿 中石化承担赔偿责任

中国石化12日晚间就青岛油管爆炸事故发布公告,称将对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董事长遭纪律处分

2013年11月22日,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1月9日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对媒体表示,事故被认定为责任事故,爆炸原因为输油管路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变薄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所挥发的油气与暗渠当中的空气混合形成易燃易爆气体,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集聚。这起事故,企业有责任,违章作业,政府监管部门也有责任,在原油泄漏到爆炸的8个多小时从企业到政府未采取有效警示措施及时疏散群众。

1月10日,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正式披露了调查结果,认定这起事故是一起特别重大责任事故;对包括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青岛市委副书记、青岛市市长张新起在内的48名责任人分别给予纪律处分,此外对涉嫌犯罪的15名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调查组认定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设安全生产警示日

昨日中国石化在公告中称,将会承担其相应赔偿责任,这部分资金将主要来自中国石化在以前积累的安全生产保险基金和公司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的商业巨灾保险的保险理赔资金。公司决定将每年11月22日作为中国石化安全生产警示日,以告慰逝者,警示后人。截至发稿新京报记者未联系到中石化相关人士就具体赔偿事宜作出评论。

不过在事故发生之后,中石化即摆出低姿态,爆炸隔天,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现场向青岛和全国人民道歉。

在10日调查组公布调查情况后,中石化在其官方微博上表态,“坚决服从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责任的认定,并接受对相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决定”,“并再次向全国人民和青岛人民深深致歉”。

哈尔滨律师:http:///haerbin

第5篇:临沂金誉石化爆炸剖析

山东临沂金誉石化有限公司 “6•5”事故相关情况剖析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对山东临沂金誉石化有限公司“6•5”事故相关情况做简要剖析: 一、事故损失惨重、影响重大 2017年6月5日凌晨1时左右,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的金誉石化有限公司装卸区一辆运输液化气罐车在卸车作业过程中发生液化气泄漏爆炸着火事故,造成 10 人死亡、9人受伤,厂区内 15 辆危险货物运输罐车、1 个球罐与 2 个拱顶罐毁坏,6 个球罐过火,部分管廊坍塌、生产装置、化验室、控制室、过磅房、办公楼以及周边企业、建构筑物与社会车辆不同程度损坏,附近 1 公里外村庄部分居民的门窗玻璃被震碎。经山东省公安消防部门调集周边8个地市的189辆消防车、958名消防员,经过 15 个小时全力救援,6 月 5 日 16 时左右,现场明火被扑灭(目前去火炬放空管线在保护性燃烧)。

事故企业厂区内建有液化气罐区、异辛烷罐区等 7 个相对独立的配套罐区,事故发生前,厂区内原料与产品总量约为 4 万余吨,其中液化气约 1 万余吨,如果 6 个过火的球罐有一个发生爆炸,极可能导致球罐区发生连环爆炸,加之厂区北门对面就是另一家化工企业(科特化工),北侧与南侧 1 公里外即就是村庄,事故后果会更加不堪设想。

二、事故原因与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根据事故现场勘查与前期调查情况,初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就是:一辆运载液化气罐车在卸车栈台卸料时,快速接头卡口未连接牢固,接头处发生断开造成液化气大量泄漏,液化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点火源发生爆炸。

该起事故暴露出地方政府重发展轻安全,红线意识不牢,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对长期存在显而易见的隐患问题没有及时发现的问题;同时暴露出事故企业安全管理混乱、安全意识淡薄、风险管理缺失、隐患排查治理流于形式、应急前期处置能力低下、违规违章严重等突出问题;还暴露出有关设计单位、评价单位专业能力不足,工作不负责任,风险分析评估不全面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就是当地政府招商引资重项目、轻安全。临港经济开发区规划布局不合理,化工产业盲目发展,没有利用临港的优势,招商项目准入门槛低,未充分考虑安全风险;事故企业新建的液化气深加工项目也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进入正规的化工园区。事故企业没有利用港口的任何优势,没有与港口相连的任何设施,与港口没有任何关系,当地政府安全意识不强,没有认清金誉石化有限公司液化气深加工生产项目通过道路每年运输约50 万吨液化气等原料产品所带来的安全风险,没有充分论证利用周边港口资源与海运、管输等其她运输方式规避安全风险。粗略计算,该地区仅这一家企业,全年就增加近 2 万辆次油气罐车公路运输与装卸的双重安全风险。

二就是有关设计、安全评价等中介机构对项目设计、选址、规划布局源头把关不严。设计单位、安全评价单位风险分析评估不全面、有明显漏洞。总图布置不科学,储罐区与装卸区、辅

助生产区未按国家标准规定分开布置,各功能区之间风险相互影响,只考虑了防火间距,没有考虑爆炸风险,安全间距不足,未依据《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2014 年第 13 号)对存在高风险的项目提出削减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措施。装卸区违反国家标准规范布置,紧邻生产装置与储罐区,没有设置围墙独立成区。化验室、控制室等生产辅助设施直接设在卸车区附近,安全间距不足,实际处在爆炸危险区域内,而没有任何防爆措施,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价报告对装卸区安全风险评估分析不到位,存在严重错误,甚至认为整个项目所在场所内具有爆炸性、可燃性的化学品基本不会形成爆炸火灾危险环境,危险程度可以接受。

三就是有关部门审批、日常监管不严格。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行政许可过程中对评价报告中的明显缺陷未能发现,源头准入把关不严,日常监管中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监管要求不落实、危险化学品生产与运输企业监管不到位、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安全监管缺失。

四就是事故企业暴露的问题。1 1 、安全风险意识差, ,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缺失。安全意识淡薄,液化气泄漏后员工有的在围观、有的缓慢撤离、有的进入油罐车驾驶室躲避,甚至还有人启动摩托车与电动车撤离,没有意识到大的危险即将来临,无知无畏,瞧不到任何职业素养;企业风险辨识评估不全面,没有评估出装卸区巨大安全风险,尤其没有对扩产后液体原料产品吞吐量增加 2 倍(约 32 万吨/年)后仍全部采取罐车运输装卸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卸车区 24 小时倒班连续作业,持续 10 余辆罐

车在现场密集交叉卸车,风险极大,没有采取任何风险管控措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上海赛科石化 5000 万元规避风险案例。2 2 、日常隐患排查治理流于形式。卸车区附近的化验室与控制室内均未按防爆区域进行设计与日常管理,非防爆的电器、插座到处都就是,化验室内高温烘箱、蒸馏仪器等大量存在,现场有数辆电动三轮车;办公楼兼做员工宿舍,风险系数被人为增加;部分罐车在厂区内乱停乱放;罐车装卸作业长期违反操作规程;上述隐患长期存在,没有发现与整改。3 3 、应急管理缺失, ,应急初期处置能力低下。卸车作业过程中液化气泄漏时未能第一时间有效处置,导致事故扩大。从事发时监控录像中可以瞧出自泄漏到爆炸存在2分多钟的时间差,完全有时间关闭阀门阻止继续泄漏,或组织人员有序撤离;企业自身现场应急救援瞧不到组织指挥,缺乏日常专业培训演练;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置过程中企业违规将罐区在用压力储罐、装置区安全阀的手阀全部关闭,人为增大风险。4 4 、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专业能力与意识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企业主要管理者安全意识不强、管理水平低下。公司安全目标与各车间安全目标都定为“重大人身伤亡、重大火灾、重大爆炸、重大交通等事故为零”,给不构成重大事故的发生留下巨大空间,这样的目标还张贴在宣传栏中。生产企业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装卸区操作人员岗位技能不足;从事发时监控录像可以瞧出,有的员工在事故现场惊慌失措、有的毫无反应、有的伏地匍匐前进,这都就是不了解液化石油气的危险特性的表现;运输单位油罐车驾驶员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低,专业素养差,培训不到位的问题,本次事故的10名死亡人员中有5名就是油罐车驾驶员。5 5 、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不到位。未按照有关

法规规定的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管控,报警、静电接地等安全设施设置不足,戊烷罐区安全阀长期直排大气而没有接入火炬系统,风险很大,重大危险源标识短缺。对安全设施管理不到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罐区旁到处设置装卸栈台。6 6 、相关运输单位疏于对驾驶员等有关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应急处置能力低下, ,长期违章操作。

企业层面暴露的问题企业应该深思。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政府监管效果低下,政府尤其就是我们危化品安全监管的同志要深刻反思。以上只就是初步发现的问题,涉及其她企业与部门的有关问题有待进一步调查。更加全面的调查以事故调查组的结论为准。

以上问题长期存在,可以说这起事故的发生不就是偶然,而就是必然的,只就是时间迟早的问题。充分印证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强调的:只要工作不到位,早晚要出事。

三、山东省今年以来危险化学品事故情况 截至 2016 年底,山东省现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2317 家,占全国总数的 14、1%,位居全国第一。2016 年,山东省每百家危化品企业事故死亡人数为 0、56 人(全国平均为 0、25),就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2、24 倍,每百家危化品企业事故起数为 0、17(全国平均为 0、07),就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2、43 倍。

2011至2016年,全国共发生化工与危险化学品较大事故97起、死亡 384 人,其中山东省发生化工与危险化学品较大事故 17起、死亡 85 人,分别占全国的 17、5%、22、1%。

2011 年至今,全国共发生化工与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 6 起、死亡 77 人,仅山东省就发生 4 起、死亡 48 人,分别占全国的 66、

7%、62、3%。

此外,山东省发生的涉及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还有: 2009年9月2日,山东省临沂市金兰现代物流公司运恒货物托运部货物,发生燃烧并引起爆燃,造成 18 人死亡、10 人受伤;2013 年 11月 22 日,山东省青岛市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造成 62 人死亡、136 人受伤。

这次,山东省临沂市发生金誉石化“6·5”爆炸着火重大事故,打破了全国连续21个月未发生重大化工与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稳定局面,上一起重大事故还就是发生在山东,就就是 2015 年东营“8·31”爆炸事故。同时,这也就是山东继 2015 年石大科技公司“7·16”着火爆炸事故之后,又一次发生在液化气储罐区的着火爆炸事故。一个地区频繁发生重大事故,频繁发生同类重大事故,除了找个体原因之外,须深查深究共性系统的深层次原因,山东省与临沂市防范与遏制化工与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的任务还很艰巨繁重,虽然近年来采取了系列措施,但还远远不够,建议山东省与临沂市必须采取断然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势头!同时全国其她地区要借鉴此次事故教训,时刻把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任务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与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批示指示与国务院安委办与安监总局系列文件要求,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第6篇:“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反思

11月22日,在黄岛发生了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至今为止已经造成了55人死亡,是国内输油管道极为少有的严重事故,国家安全局局长连发了十五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泄漏?泄漏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管理上的原因又是什么?为什么泄漏的原油会进入市政排水涵道?是规划的问题还是设计的问题?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是管理上的问题?是企业的问题还是政府的问题?都必须要查清楚。为什么泄漏以后没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为什么不警戒?为什么不封路?为什么不疏散群众?为什么不通知群众?为什么引起爆炸?爆炸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问得都很尖锐,也很有技术含量,当前的报道虽然很多,但是基本没有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很多问题还在在调查中。我认为大家一定要注意了,建议最好能记住这些问题,不能只看个热闹,而是要跟踪本次事故调查组下一步公布的调查情况,看调查的结论能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因为这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安全有关,中国的输油气管道很多,到“十二五”末要建成10万公里,和现在的铁路公里数差不多,而且今后还会不断增加,我们每个人的脚下就可能有输油气管道,我们出行都必然会经过输油气管道,所以这其中的安全隐患涉及到我们每个人,而且这种安全风险不像交通事故一样可以通过我们个人自身的注意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这种安全风险是我们个人完全不可控的,必须通过管道企业和政府的管理,所以我们大家要做的就是要通过严格监督政府和管道企业的管道保护行为,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身理解,对管道维护中企业的工作方法方式做浅显的论述,并对企业与政府的职责划分做简要解释,力求能使大家对可能引起这次事故的原因有一个初步了解。

东黄输油管道起点是东营的胜利油田,终点是黄岛油库,是属于中国石化所有的,具体属于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这家公司的总部在徐州,是一家典型的管道运营企业,管道运营公司是干什么的呢?是专门管理管道的运行和维护,有点类似于原来的铁道部,或者现在的铁路总公司,管理铁路的运行和维护,但是他们自己不建设铁路,他们找专门的企业来建设铁路。同样,管道运营公司的业务也不是建设管道,而是找专门的企业建设管道,当然找哪家公司来建设管道,一般他们自己说了不算,要通过中石化集团公司总部来决定。像这种大型国有企业,内部一般有非常多的部门,但实际上真正有业务只有两方面--运行和维护,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两项工作。

管道运行的工作是指将油气按照规定的时间、流量输送到指定的地点,这要求管道上的各种设备正常启动和运行,并且管道的压力、温度、流速等各种参数保持在正常的水平,在信息化的时代,启动设备以及查看仪表参数的工作都有计算机自动控制,不用人工现场操作设备或查看参数,关键是在制定输送方案时要考虑各种因素,把启动哪些设备,参数如何设置考虑好,不但使运行所花费的成本尽可能降低,还要保障管道在运行中的安全。这里不对其详细论述了。

另一项工作是管道维护,包括管道本体的维护维修以及管道上设备的维护,这里主要讲管道本体的维护。维护的最终目标就是安全,安全也是管道运营企业的首要目标,当然企业也是要讲经济效益的,不过对于中石化这样的企业安全还是第一位的,这直接影响到领导的政治生命,不过客观来说,管道运营企业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并非中国特色,国际上的管道运营公司无不把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高危行业,安全第一也是人本主义的体现。现代的管道维护理念是预防性维护,要抢在事故发生前把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每年总会出现一些管道事故,所以就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目的就是为了在发生事故之时,让损失最小化,不过显然这次事故中“用兵”没用好。管道的维护是有严格的维护计划的,制定计划需要有一系列的步骤,找出管道的风险在哪里,分出轻重缓急,逐步实施。首先,要采集数据,当前是大数据时代,做决策需要量化分析,没有数据也就无法对问题进行判断,需要的数据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管道的长度、直径、壁厚、当前有哪些缺陷等,日常运行的温度、压力,管道防腐设施的参数,管道地理坐标,埋地的土壤信息,管道沿线周边的建筑物、河流、铁路、公路、公共设施、人口分布等一系列的信息。这些数据是管道维护工作的基础,但是采集这些数据的工作非常繁琐,而且不是一劳永逸的,因为绝大多数信息是在时刻变化的,例如黄岛在1986年新建这条管道时还是个郊区,现在已经非常繁华了,如果拿当时的管道周边数据对现在是毫无价值的。而且管道所在的地点跨度很大,是一条线,采集数据需要沿着线路跑,当前这种工作基本上是无法用计算机代替的,不过好在大部分的采集数据的工作需要的技术含量不是十分大,一般由技术人员做好数据格式的要求,进行简单培训,就可以让人数众多的管道工人来收集这些数据了,当然现在国企工人的成本越来越高,没有这么多管道工人的时候也可以雇一些临时工来做这项工作。采集数据就作为一项工作就需要被检查,而对于数据来说,其检查的标准一般来说有三个方面: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比如按照要求某类数据需要每月更新一次,到月底检查是否更新就是指及时性,所以及时性是比较容易检查的;检查数据是否填满了,而且是否按照规定格式填写的,这就是完整性,这个也比较容易检查;而准确性顾名思义,就是数据是不是真实的,比如管道沿线建筑物离管线5米,却被写成10米,就不符合准确性,再比如管道途经一个村庄,人口有1000人,被写成200人,也是不准确的。但是检查人员很难检查数据的准确性,要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就必须将数据采集一遍,相当于把工作重新做一遍,成本太高,而且检查人员也绝不想做,所以准确性只能依靠工人的自觉保持,而实际上管道工人这方面上的自觉力并不是很高,这主要由于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工作量确实很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制订数据采集计划时往往希望得到更多的数据(暂且不管有用没用),而自己又不用实地采集,所以就不自觉的将工作量增大,以至于往往成为“不可能完成任务”;二是由于数据采集工作不同于设备的操作,稍微出错一点都会造成很大损失,数据错了,只要检查人员没有发现,一时半会不会产生什么问题,三是由于管道工人普遍没有追求真理的信仰和习惯,一般不会像书呆子一样“钉是钉铆是铆”。所以作为管道维护基础的数据质量并不是很高,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数据,数据的质量低下直接会影响到最终决策,你的决策能力再高,面对虚假数据也会做出令人费解的判断,比如大跃进时期,所有地方政府都上报虚高的粮食产量数据,这让毛主席深夜无法入眠,他在思考哪有那么多仓库存这些粮食,最后得出的结论竟然是让世界人民都来中国吃粮食。还是拿上面的

数据举例,在采集沿线区域人口数据时,把一个1000人的村庄写成了200人,在做决策时就很有可能会将这段管道的维修日期排后,从而增加了这段管道的风险。所以说黄岛管线的漏油的原因就有可能是在采集数据阶段由于数据准确性没能保证,延迟了对这段管道的维修或者是降低了对其关注程度,我想这是在调查这次事故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的。数据采集完毕后,就需要根据数据对管道途径的各个区域做一次分析,找出如果发生管道事故后果比较严重的区域,这项工作比采集数据要复杂一些,不是一般工人可以做的,需要的按照一定的标准,而且需要很多的实践经验。管道行业给这个区域起了个名字叫“高后果区”。高后果区包括哪些区域呢?比如河流或海洋,如果石油泄漏到河里或海里,会引起大面积的污染,而且不容易处理;再比如人口密集地区,如果发生爆炸就会有大量人员伤亡。所以这次事故的地点肯定是“高后果区”,应该属于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重点照顾的地段,如果数据准确,而这个区域没能被列入高后果区的话,那么应该说这个阶段的工作人员是要对事故负责任的。接下是对管道做风险评价,风险评价的对象主要是针对这些高后果区的管段。风险评价这个名词并不是专业术语,因为在各行各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存在着风险评价。各种各样的风险评价无外乎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发生意外的概率,二是发生意外造成的后果。这两者都是和风险成正比的,所以如果量化的话,风险就是这两者的乘积,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有风险,就看你能不能接受这个风险了。举一个例子,有一个朋友找你借钱,但是你感觉他有可能会不还,但是又不好意思不借,因为担心会破坏你们之前的友情,那到底是借还是不借呢?我们根据风险评价的理论,首先判断一下他不还的概率,比如说是50%吧,这还不能够决定我们借还是不借,因为少了一个因素,就是后果,实际上我们就是要看对方借多少钱,如果是5000块钱,如果对方不还的话我们还能够承受,所以就借了,而如果是5万块钱的话,我们感觉不能承受,所以可能就不借了,所以说借的钱越多我们就越可能不借,也就是说借钱越多产生的后果也就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同样,假设有两个人找我们借钱,数目一样,我们对一个人的判断是50% 的可能不还,而对另一个人的判段是30%不还,我们会更倾向于借给第二个人,这样风险更小,所以意外发生的概率也影响着风险的大小。所以说我们对管道进行风险评价,一方面要对不同的管段进行事故后果分析,将高后果区的后果进行量化,同时要识别这些管段发生事故的概率,如果要识别发生事故的概率,就需要识别对管道产生危害的因素。什么会对管道产生危害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无外乎是内因外因,内因又分为历史问题和现行问题(类似文革时的“历史反革命”和“现行反革命”之分),一方面可能在管道建设过程中就出现了问题,比如焊接不好,或者施工时将管道损坏,或者是购买的钢管本身就有问题;另一方面可能是建设完成时没有问题,后来出现了问题,因为无论是管道内部输送的石油还是管道外面的土壤都是有一定腐蚀性的,会使管道内外产生一个个裂缝和凹陷,总之管壁越来越薄,说不定哪天就漏了。当然这是自身方面的问题,还有外在原因,一方面是天灾一方面是人祸,比如发生洪水、地震引起了管道破损就属于天灾,而在施工作业时被挖土机给碰坏了就是人祸,在外因的实际统计中还是人祸占据多数,类似于刘少奇对三年自然灾害的评价“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我们通过采集到的数据对这些因素进行一个分析得到管道各区间发生事故的概率,再综合上面得到的发生事故后的后果,就形成了管道风险评价,我们根据风险大小顺序对各个区间排个序列,风险越大越往前,其中有可接受的风险,有不可接受的风险,对于不可接受的风险我们就需要进一步拿出具体措施进行控制了。在本次事故调查组调查过程中一

定要注意了,当初是否将这段管道的风险作为不可接受的,而且要注意检查其不可接受的原则是什么,如果视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我想这是要负法律责任的。风险评价之后的步骤就是对这些有着不可接受风险的管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将其中的缺陷进行详细研究,最终列出管道维修维护的计划,调查组应该了解中石化的管道储运公司是否将这段管道列到了管道维修维护计划当中,并且要检查在计划时间未到之前采取了哪些临时措施。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实施维修维护了,当然这段管道估计是还没有进行有效的维修。上述的步骤都结束后,还需要对各个步骤进行综合的效果评价,检查效果的同时用以下一步改进,这样就完成了管道预防性维护的整个过程。当然了,这是事前的预防,还需要事后的处理,事后处理的特点是要及时,把我们能够准备好的东西都准备好,这就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步骤越详细越好,而且要包含各个有关单位的联系方式,由于每段管道的周围情况不同,最好是针对每段管道都有相应的应急预案,而“为什么泄漏以后没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为什么不警戒?为什么不封路?为什么不疏散群众?为什么不通知群众?”这些问题都可以看应急预案中有没有,所以检查有没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上面主要说的是管道维护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虽然管道维护部门是和这次事故有直接关系的部门,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有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也间接影响着事故的发生。下面几个方面都有可能会促使本次事故的发生。

部门间的难以合作是国有企业的痼疾,而且规模越大的企业,这种现象就越严重,这一方面和企业的组织架构有关,另一方面也和企业文化有着深刻关系。国有企业的组织架构大多数是竖井型的架构,老总下面有几个副总,每个副总分管几个部门,每个副总间没有交叉,部门和部门间也没有交叉,这就无形中造成了各部门间的壁垒,而且在国企中坚信的是官本位的思想,所以两个没有隶属关系的部门之间的关系是比较难处理的,部门之间是缺乏沟通的,基础的数据也不会主动共享,自己辛苦得来的数据怎么可以白给别人呢?比如管道维护部门经过的管道的测试,发现管道的缺陷,所以在管道运行时必须要降低运行的压力才能保障不发生事故,但是管道运行部门往往并不会因为管道发生缺陷而降低运行时的压力,因为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再比如说,管道的维修肯能会涉及到资金,所以需要报给财务部门,而财务部门往往因为要节约成本而将资金压缩,从而导致一些重要风险管段没有进行及时维修。所以在本次事故调查期间一定要分清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国有企业中非业务性的工作太多,占据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间接导致了事故发生概率的提升。好比慈禧太后花钱修了圆明园,动用了海军军费,也成为甲午战争失败的间接原因,当然了,慈禧太后也有一大堆理由要修圆明园。最典型的就是企业中的党政工团工作,这是国有企业的一大特色,当然一般还会有很多貌似重要的机构,这还是桌面上的工作,至于一些正常之外的宴请和接待就更加耗费财力和精力了,对于管道企业的人员,白天要工作,而且经常要去野外,晚上还要陪人喝酒,你说辛苦不辛苦?必然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其实调查组不但应调查业务上面的失误,而且应该以此为切入点调查腐败问题,因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腐败在腐蚀国家财产的同时必然会腐蚀输油气管道。

应对检查的方式不健康。检查是什么,就是对工作进行查漏补缺,当然这会涉及到绩效考核,检查得分高的人奖金就拿的多,从长远来考虑还会影响到仕途,既使检查的结果不纳入考核,检查出的问题太多了,也会面子上过不去,而且也会对今后的个人发展产生潜在的不利因素。在应对检查的问题上,国企的老总们并不比哪些为了考试成绩而作弊的小学生们高明半点。在国有企业迎接检查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迎检是一门很有技术的工作,因为对于同样的工作不同的人迎检的检查结果会有巨大差异,水平高超的迎检人员必须具备如下素质:敢于弄虚作假,伪造记录;善于声东击西,转移检查人员注意力;惯于做桌下工作,打动检查人员的心灵。这样的迎检人员自然会得到领导的赏识,会给出一个漂亮的成绩单,然而人们却只愿看到硬币的一面,熟不知成绩单越漂亮,埋下的隐患就越多。而检查人员也往往不能做到客观对待检查工作,有的检查人员本身业务水平不够,忽视了重要问题,而对于一些细节吹毛求疵;有的检查人员总感觉来检查是一种权力,如果不用其进行一定的寻租活动,浑身上下都不自在,如果对方没有相应的表示就会故意刁难。所以这样的检查越多往往越起不到效果,至少是耽误了时间。所以调查组一定要认真调查谁曾经到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检查过,如果没有检查出问题,就应该追究其责任。

企业文化有待改善。据我了解,在管道企业中的招聘一直对管道子弟有倾斜性政策,这本身就是对公平公正的一个强烈挑战,一家几口人都在管道企业上班的情景到处都是,反而是通过正规渠道进入的人员成了少数分子。这种工作上的近亲繁殖并没有激发管道人员对企业的热爱,反而练就了其狭隘的性格,没有丝毫大局意识,对自身的丁点利益却倍加关注。管道企业同很多国企及政府机关一样缺乏退出机制,所以没有人会因为没有工作干而担心会被辞退,而且把工作推给别人成了他们最直观的想法,而且还会受到领导的赞赏,久而久之这被当成了一种能力,甚至没有人为自己无所事事而感到羞愧。复杂的裙带关系以及制度的缺陷造就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管道企业中最重要的东西,当然这里的人际关系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人际关系,而是一种极为不正常的关系,其中牵扯到最多的就是钱权交换,对这种人际关系的过分关注导致了他们对业务的疏漏,从而最终导致了对业务的鄙视,都认为只有水平低的人才会去做具体的事情。这种企业文化才是产生一切问题之根源。

上述所说的都是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有可能要承担的责任,但是须知石油天然气管道都是国有资产,并非是一个企业所有,所以政府部门也可能会负一些责任。下面我们通过《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以下简称保护法)来分析一下政府和企业间的职责的划分。

保护法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管道保护工作的领导,督促、检查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管道保护职责,组织排除管道的重大外部安全隐患。”由此可见,政府部门不但有监督检查的职责,而且要组织排除重大外部安全隐患。什么是重大外部安全隐患呢?一般指化工厂、军工厂等危险源,管道企业无力交涉,需要政府出面,所以调查组一定要看这些方面政府是否履行了职责。

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管道企业应当根据全国管道发展规划编制管道建设规划,并将管道建设规划确定的管道建设选线方案报送拟建管道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核;经审核符合城乡规划的,应当依法纳入当地城乡规划。”由此可见,管道建设规划是要经地方政府审核的,所以调查组应该检查管道建设规划是否经过了审核,来明确到底是哪方的责任。

保护法中还有其他几处涉及到了企业和政府的职责划分,都是分清责任的关键。另外在报道中还有一处细节,是说发生事故的管道之前就已经发现了隐患,需要进行维修,但是环评工作一年时间都没能完成,其实这也是调查组需要调查的重点,到底是企业一直不按要求做好环保计划,还是政府部门刻意为难?

我想还有一个重点要调查的就是在企业和政府的交涉过程中,政府部门有没有寻租。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黄岛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已经发生了几天了,现在有关新闻已经不能上头条了,但是管道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根据海因里希安全法则,这次事故只是大量违规操作后冰山的一角,必须通过这次重大事故调查作为契机对管道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排查,让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幕暴露在阳光下,接受广大人民的监督。

上一篇:更换印鉴卡申请书下一篇:房产中介年终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