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石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精选8篇)

石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篇1

石化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初探

环境风险评价是石油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一个石化仓储项目为例,阐述了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路线,给出了事故概率和污染源强的计算方法,预测了事故发生后对大气的污染影响.

作 者:周志斌 ZHOU Zhi-bin 作者单位: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广东广州,510630刊 名:广州化工英文刊名: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年,卷(期):38(2)分类号:X8关键词:石化 环境风险 环境影响评价

石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篇2

目前国内石化行业的环境风险评价主要集中在评价方法、评价内容等理论性研究[1,2,3,4,5,6,7],阐述的内容多为定性分析。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从风险识别、源项分析、事故概率分析、风险预测及评价等方面量化石化项目事故风险的环境影响。

1 建设项目概况

拟建项目位于南方沿海的某石化仓储区,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分燃料油仓储和化工品仓储,其中燃料油年周转量为600万吨,化工品年周转量为200万吨。化工品主要涉及芳烃类、醇类、酮类等。主要化工品的理化性和临界量见表1。

2 环境风险评价内容

以最大的5000m3苯储罐功能单位为例进行阐述。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物质风险识别。

苯的物质风险是属于易燃易爆、具有致癌性的危险品。

储罐的环境风险特征主要是泄漏、火灾爆炸等。

5000m3的苯储罐贮存量超过了了贮存场所允许的临界量50t,因此,该储罐为重大危险源。

2.2 源项分析

确定最大可信事故的发生概率、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2.2.1 事故发生概率的确定

化工行业环境风险的特点是概率低,但影响破坏力大。该风险事故的概率求解一般靠统计的办法难以实现,需要对事故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所以通常采用事故树分析法[8]。

事故树是一种逻辑,遵从逻辑学演绎分析原则,从结果分析原因。首先要找出不希望事件(顶事件)和所有基本事件的原因,通过逻辑推理方式用逻辑门连接起来,制成方框图,对导致“顶事故”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条件及组合关系,全面系统地表示。一般用故障树-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主要是识别每个部分或部件中哪些环节是薄弱和易出现故障的。事件树分析是识别造成这些薄弱或易出现故障的环节的原因。

简单的事故树(FT)的顶事件概率可直接用布尔代数方法求得。在事故树分析中,能够引起顶事件发生的一组基本事件的组合称为割集;如果去掉割集中任意一个事件都使其不能构成割集,则该割集称为最小割集。最小割集和顶事件构成一个事件链。复杂的FT通常可简化为最小割集的组合,假定基本事件I的发生概率为qi,如果最小割集中各基本事件是与门逻辑关系,则顶事件的发生概率为

式中:kj——最小割集(j=1,2,…,k)

qi——第i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

对于一个简单的FT,如果最小割集中各基本事件是或门逻辑关系,则顶事件发生概率为

2.2.1. 1 故障树分析

苯为有毒有机物,有毒物质泄漏到大气中有两种可能,一是储罐有裂缝或破裂,二是自动控制失效。造成储罐破裂的原因有正常操作条件下的破裂和非正常操作条件破裂两种情况,而保险控制失效主要是由于自动系统失灵。

本项目故障树分析见图1。

图1的顶事件是挥发性毒物泄入大气中,其故障率为

等式最后几项即为最小割集。

表2为运用Delphi法得到的一年工作中各单元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经计算得最小割集发生概率如表3。表2、表3表明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人工失误、压力控制系统失败和储罐破裂。表2 各单元基本事件发生概率(1/a)表3 各最小割集发生概率(1/a)

2.2.1. 2 事件树分析

图2是储存系统潜在事故的事件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表明,储罐、管道等设备物料泄漏,可能引发燃爆危害事故或扩散污染事故。

2.2.2 最大可信事故及类型

根据上述分析,苯储罐最大可信事故及类型为:

(1)泄漏后扩散引起大气环境污染;

(2)储罐、管道泄漏,泄漏后遇明火产生蒸汽云爆炸。

因此,重点分析最大可信事故:泄漏后扩散引起大气环境污染。

2.2.3 事故源强

根据事故统计,储、槽等泄漏大多数集中在罐槽与进出料管道连接处,本评价设定破损程度为接管口径的20%,并根据事故应急响应时间,在发生泄漏事故后10min即可控制泄漏。

化学品泄漏后,流入储罐围堰内,然后通过表面挥发或闪蒸蒸发扩散进入大气。以下是化学品泄漏量和扩散量的计算。

(1)物料泄漏量计算

式中:L———液体泄漏速度,kg/s

D———孔直径,mm

ρ———液体密度,kg/m3

P1———罐内介质压力,k Pa

H———裂口之上液位的高度,m

(2)闪蒸蒸发量计算

式中:Qv———液体蒸发速度,kg/s

L———液体泄漏速度,kg/s

Cp———液体平均热容,J/kg·K

T1———液体温度,K

T0———液体常压沸点,K

Hv———液体汽化热,J/kg

如果T1<T0,则Qv=0,形成液池;如果L<Qv,则Qv=L,不形成液池。

(3)液池尺寸计算

式中:Wp——进入池中液体量,kg

t——泄漏时间,s

A———液池面积,m2,设液池深度为10mm

(4)液池表面挥发量

式中:Qp——液池表面蒸发量,kg/sM——物质的分子量v——液体在液池温度下的蒸汽压,k Pa T——液池温度,℃

(5)扩散量计算

式中符号意义同上。

计算结果见表5。

2.3 后果计算

从污染气象学角度看,微风和静风都是不利的。因此,本评价分别对微风和静风条件下进行扩散计算。

评价以危害物的不同危害浓度阈值作为评价标准,见表6。

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采用多烟团模式:

式中:C(x,y,o)——下风向地面坐标处的空气中污染物浓

xo,yo,zo——烟团中心坐标

Q——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

σx、σy、σz——为X、Y、Z方向的扩散参数,m,常取

对于瞬时或短时间事故,可采用下述变天条件下多烟团模式:

式中:Cwi(x,y,o,tw)——第i个烟团在时刻(即第tw时段)

在点(x,y,0)产生的地面浓度Q′———烟团排放量,mg;Q′=QΔt;Q为释放率,mg·s-1;

Δt为时段长度,s

σ2x,eff、σ2y,eff、σz2,eff——烟团在w时段沿x、y和z方向的等效扩散参数,m

σ2x,eff、σ2y,eff、σz2,eff——可由下式估算:

式中:σj2,k=σj2,k(tk)-σj2,k(tk-1)(13)

xwi和ywi——第w时段结束时第i烟团质心的x和

xwi和ywi——由下述两式计算:

各个烟团对某个关心点t小时的浓度贡献,按下式计算:

式中:n——需要跟踪的烟团数,可由下式确定:

式中:f——小于1的系数,可根据计算要求确定

根据公式计算,中性类稳定度条件下,静小风时,苯泄漏对泄漏源附近20m范围内的影响最大,可致人疲劳、恶心,甚至精神紊乱、不协调。小风时只有在500m以外,静风时只有在400m以外,地面浓度才小于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

在稳定类条件下,静小风时,苯泄漏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在半径20m范围内。小风时只有在400m以外,静风时只有在200m以外,地面浓度才小于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

2.4 风险评价

风险值是风险评价表征量,包括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事故的危害程度[9]。最大可信事故对环境所造成的风险:R=P·C(R为风险值,P为最大可信事故概率,C为最大可信事故造成的危害)。风险概率和风险性质的关系见表7。

当地静小风频率为9.86%,出现泄漏事故的几率为5×10-5,即在静小风条件下形成上述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概率为0.0986×5×10-5=4.9×10-6。参考表7,发生这种事故的概率是可以接受的。且周围居民点距离项目1000m以外,发生泄漏事故时,其危害不影响到居民点。

3 结论

石化行业环境风险评价一般应包括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等主要内容,其中事故发生频率及事故源强的确定是风险评价的难点和重点。由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多样性和生产工艺、设备运行的复杂性,石化行业存在多种潜在环境事故风险。因此,环境风险评价应作为石化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林莉,孔庆波.浅析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4).

[2]魏珣.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初探[J].辽宁化工,2007,36(5).

[3]耿晓梅.有关化工石化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评估的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07,33(2).

[4]李立伟,许庆,李兰英.化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9(8).

[5]袁业畅,王凯,汪金福.化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方法探讨[J].湖北气象,2005,24(3).

[6]杨振宇.化工类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2).

[7]陈晓维.化工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江西化工,2009(2).

[8]申海玲,程声通.环境风险评价方法探讨[J].上海环境科学,1995,14(1).

浅谈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篇3

关键词: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1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的国民经济评价

高等级公路的修建,不仅可以完善局部的区域公路网,而且将对区域干线路网、国家公路网的贯通、连接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同时对改变区域的交通分担情况,缓解区域公路网的交通压力,促进区域的经济交流、人员往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199年交通部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中效益的计算指标定位于区域公路网交通量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准确。相对来说,在1988年交通部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以下简称<旧办法))及国家计委和建设部1993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中,对效益的计算主要采用运输量作为其计算指标就显得较为繁琐。因为,虽然运输量与交通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需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比选分析、预测才能采用,而不如新编制办法更加直接和方便。由于现在运输市场的规范化管理,运输工具在运输枢纽停留的时间比较短并且有序进行,因此,在新编制办法中未对此加以计算是合理的。

在《新办法》中,对于由其他运输方式转移来的交通量都被简化成公路交通量的转移来进行效益计算。由于其他运输方式(如水运、铁路、航空等)的运输成本及费用计算比较困难,如果转移交通量相对总交通量的比例较小(如小于10%),则此方法可行性较强,但对于转移交通量所占比例较大的项目,则应加强对其他运输方式(如水运、铁路、航空等)的运输成本及费用的计算,按照《旧办法》和《方法与参数》来计算这部分转移交通量产生的效益。

对于提高交通安全质量、减少交通事故而产生的直接效益,在《旧办法》《车辆行驶量》;而在《新办法》中,拟建项目情况下,区域公路网交通事故经济损失费用的差值来予以计算。对此,《新办法》效益计算更加科学和合理。

在《新办法》中,对在途货物时间节约效益、提高货物运输质量的效益、包装费用节约效益都未加以计算,这样比较合理。因为我国现在的综合运输网协调性不足,各个中间环节消耗的时间相对在途货物时间节约部分多得多,所以对于货物货运输可以不考虑其时间节约效益。对于交通运输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其运输质量大大提高,包装费用的大幅下降可以不考虑运输质量提高、包装费用节约效益i但对于交通运输欠发达的地区,这两项节约的效益财应适当考虑。

由于拟建项目的建成而对提高人民的生活福利、改善社会经济、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影响等社会效益方面,在新、旧两个编制及《方法与参数》中都未作出定量计算而仅做定性描述。

2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的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宣参考《旧办法》和《方法与参数》,并按照《新办法》实施。

由于公路建设的资金使用期限较长,如果贷款利息过高,则公路建设还本付息的压力将会非常沉重,因此,贷款利率对项目的贷款偿还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应加以高度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按不同的贷款利率对项目进行财务分析,观察其对项目的贷款偿还能力的影响。

在所有的税收(包括附加税)中,所得税对项目财务评价结果的影响因素最大。所得税税率一般为33%,但由于各地区对招商引资实行不同的优惠政策,公路项目的所得税税率较低:财务评价时还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采用,并可按照不同的税率计算结果作出对比分析。

收费标准的变化即意味着收费收入的不同,从而将对财务评价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制定收费标准时,应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的高等级公路和现行道路收费标准,结合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分析确定。同时可根据拟定的多种收费标准计算项目的财务效益,并进行对比分析。

在高速公路项目中,采用多种收费标准、税收优惠政策等办法对项目财务评价指标进行多方案对比分析,分析结果经业主选定后可作为报告的评价指标。

3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的不确定分析

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包括敏感性分析和风险分析。一般情况下,项目不作风险分析。但对于利用外资项目及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应做风险分析。其分析的主要因素为:公路建设投资总额、交通量、贷款利率、收费标准、通货膨胀率、汇率、运营费用(养护管理)等因素。对项目结果采用外币的项目,需特别注意外汇比价对项目收益的影响。以预测分析项目实施所承担的外汇风险。

进行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不能对所有的数据都预测得足够精确,往往是根据经验数据来推测,带有很大程度的假设,而工程开工后又不能保证不发生变化,因此,造成项目的经济评估具有一定的不准确性。

对于投资决策者来说,这些不确定的项目经济分析意味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即投资风险,如何在这种不确定因素条件下作出比较合乎情理的决策,就需要在项目决策之前做好敏感性分析,以便使决策者了解风险的大小与风险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与对策,尽量降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变化因素主要有工程造价、建设工期、交通量、汽车运输成本等、受影响的经济评价的指标有:经济效益费用比。经济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进行敏感性分析的目的是判断项且承受不确定因素变化风险的能力,一般具体做法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几项预计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的,如交通量、投资额等,然后,在以取得的评价指标成果的基础上,据设定±10%、±30%、±50%等多个变化幅度范围,分别按规定计算的方法逐一计算分析经济效益费用比、经济内部收益率等指标,若这些指标仍然都符合规定要求和经济合理的话:则表明项目对不确定因数的变化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研究 篇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研究

结合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发展现状,对现有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建议.

作 者:贺喜梅 HE Xi-mei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水运经济科学研究所,上海,35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17(33)分类号:X82 F062.4关键词:环境影响 经济评价 建设项目

中国石化内控审计评价指引 篇5

中国石化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业务规范指引

1基本要求

1.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中国石化)及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以下统称企业)审计部门应按照内部管理及相关监管要求,检查评价中国石化及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1.2企业审计部门可根据本单位内部控制及其审计评价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评价规范,确保内控审计评价的程序规范、内容完整、方法科学、结论恰当,确保内控审计评价项目质量。1.3审计部门开展内控审计评价项目,执行《中国石化审计项目业务流程》中规定的一般审计项目适用流程。

2审计部门职责

2.1审计局负责组织制定和修订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业务规范指引,指导并监督审计分局按照本规范指引和企业审计部门按照本规范指引或本单位相关规范开展内控审计评价项目。

2.2审计分局和企业审计部门负责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业务规范指引的贯彻落实,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工作,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3审计评价程序及内容、方法

3.1审前准备中国石化及企业的审计项目计划确定后,各级审计部门按照计划组织开展内控审计评价项目。3.1.1审计部门按照规定程序成立审计组,确定审计组长和主审。审计组长应符合《中国石化审计项目组长负责制管理办法》中要求的任职资格条件。

3.1.2审计组长组织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前应认真做好审前准备工作。需要开展审前调查的,应当开展审前调查,并尽可能组织采取远程调查的方式。

3.1.2.1审前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被审计企业公司层面控制情况,包括主要经营管理者的风险偏好、内部环境、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架构等。

(2)了解被审计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情况,包括内部控制实施细则和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修订及内控管理信息系统线上维护情况。

(3)了解被审计企业业务流程适用情况和审计区间内主要业务的发生情况以及业务流程控制点的执行情况等。

(4)了解被审计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及维护情况,主要包括ERP系统、资金集中管理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实施与管理情况。

(5)了解被审计企业近年来内审外查发现的问题和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整改情况,分析掌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3.1.2.2为确保审前调查取得良好效果,审计组在有效采用访谈、询问、查阅、测试等方法的同时,还可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

3.1.2.3审计组在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上述情况资料的基础上,应对企业公司层面控制的各项内容、内控制度的健全性、重要业务流程执行的有效性以及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作出初步判断和评价,并结合企业风险清单,初步识别和评估被审计企业内部控制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和风险的主要方面。

3.1.3审计组应依据审前准备或调查得出的初步判断和评价结论,对照《内部控制综合审计评价方案》的要求,规范编制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应明确下列内容:

3.1.3.1审计评价目的。促进企业规范经营管理行为、防范经营管理风险、实现控制目标。3.1.3.2审计评价依据。依据国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总部下发的《企业内控手册》和《内控审计评价业务规范指引、《企业内控实施细则》等。

3.1.3.3审计评价对象及范围。被审计企业公司层面控制、主要业务流程、资产或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单位,特别是内控问题多、风险大的单位、业务领域和控制环节。

3.1.3.4审计评价内容及重点。根据审前调查掌握的线索和风险评估初步结果,具体明确审计检查的重点内容和方向。

(1)公司层面控制。应将被审计企业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等方面存在控制基础薄弱、管控措施不落实以及发生较多或重大案件问题的领域列为审计重点。

(2)业务层面控制。应将被审计企业主要业务流程和高风险的业务以及管控问题较多的业务列为审计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对于IT应用控制点的审计,应将权限及职责分离类控制方面用户权限是否与其工作职责相符、不相容岗位是否有效分离,配臵及业务操作类控制方面系统配臵是否符合控制要求、系统功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业务操作是否准确、及时、合规等列为审计重点。(3)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应根据审计检查结果,对照中国石化内部控制手册中的内控缺陷(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认定标准,区分财务报告内控缺陷和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对缺陷等级予以正确区分和认定。

(4)内部控制总体评价。依据审计检查结果和缺陷认定情况对被审计企业内部控制作出总体评价,凡未发现存在重大缺陷的,审计评价结论应认定为“总体有效”;凡发现存在重大缺陷的,审计评价结论应认定为“无效”。另外,审计组还应根据内部控制检查结果计算公司层面和业务层面控制设计及执行总体有效率。

3.1.3.5审计评价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评价,应借助信息化审计手段,主要采取随机和判断抽样,实施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检查的方法。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可运用查阅、专题讨论、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实地查验等方法。3.1.3.6审计分工及时间安排。审计组长应根据审计组人员情况,合理进行审计分工,并对总体审计评价工作的时间作出统筹安排。3.1.3.7被审计企业需提供的资料。明确被审计企业应准备的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所需的相关资料。

3.1.4下达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由主审按规定程序填写、上报审核和办理签发手续。与其他审计项目一并开展的内控审计评价项目,可合并下达审计通知书。

3.1.5审计组长在正式进驻被审计企业前,应组织审前培训。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和讲解公司及企业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介绍被审计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和内控基本情况;讲解审计的目的、依据、范围和重点内容,审前准备或调查对企业内部控制健全性及执行有效性的初步评价结论,以及审计具体分工、审计方法和工作要求等。3.2审计实施

3.2.1进驻时应召开审计进点动员会,进点会上要向被审计企业讲清审计的目的、依据、范围和内容、重点和方法、时间安排和要求、审计工作及廉政纪律等。与其他审计项目一并开展的内控审计项目,可合并召开进点会。

3.2.2审计进点会召开后,审计组长及主审可围绕被审计企业公司层面控制、业务层面控制可能存在漏洞或内控缺陷的领域及相应的控制措施,与被审计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有关部门、所属单位负责人等开展针对性访谈,并根据访谈结果组织实施相应的审计检查程序。3.2.3审计人员运用审阅、复核、对比分析等审计程序,对控制环境和相关财务及业务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符合性和分析性检查,并根据检查整体情况对审计方向和重点适时作出合理调整。

3.2.4实施审计抽样,开展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检查。依据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和调整的审计方向及重点,审计人员应采用判断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审计方法予以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检查。审计抽样的主要步骤包括:

3.2.4.1确定样本量。一般按照业务发生的频率并参照国际通行的抽样矩阵确定抽样数量,即对业务每年发生一次的,抽1笔;每年一次以上至每月一次的,至少抽2笔;每月一次以上至每周一次的,至少抽5笔;每周一次以上至每天一次的,至少抽15笔;每天多次的,至少抽25笔。

3.2.4.2抽取样本。确定样本数量后,审计人员应根据所检查业务流程的经济业务特性和样本分布情况,按审计抽样的相关规定选择合适的样本。

3.2.4.3在实施审计抽样时,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1)应侧重抽取发生业务的重要下属单位和异常业务发生单位的样本。

(2)应侧重抽取主要的供应商及客户等重要业务发生对象和异常业务发生对象的样本。

(3)应侧重抽取年初、年末或半年末、季度末的样本。

(4)应侧重抽取金额较大和金额异常的样本。

(5)应侧重抽取某些特定或非正常事项的样本,如销售及成本费用红字冲销、大额修理费用暂估、ERP上线企业手工结转成本、预算外支出等事项。

3.2.4.4对于检查发现存在缺陷或问题较多的业务(或控制点),审计人员应主要运用判断抽样的方法适当增加样本量,并对存在问题或缺陷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实质性检查。

3.2.5 IT应用控制点的检查。IT应用控制点中,权限及职责分离类控制要求的检查,由BASIS人员和审计人员共同完成;配臵及业务操作类控制要求的检查,由审计人员与企业关键用户共同完成。3.2.6控制点的审计评价。审计人员应对所检查公司层面和业务层面控制点设计及执行的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

3.2.6.1评价设计有效性。应以风险为导向,以总部下发的企业内控手册为标准,结合内部控制五大控制目标和成本效益原则,对内控设计的有效性作出恰当评价。对于判断设计无效的控制点,应说明依据和理由以及造成的实际影响等。

3.2.6.2评价执行有效性。评价内控执行的有效性,主要依据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是否实现了控制目标作出评价。具体评价因素包括:

(1)相关控制是否得到持续一致的运行。

(2)各控制环节是否由适当的人员执行。

(3)是否在适当的时间被执行。

(4)执行方式是否恰当。

(5)执行结果是否进行了适当的记录。

(6)执行时发现的差异是否及时得到了跟进。

3.2.7填写审计评价底稿。审计人员按要求检查完毕并收集完证据后,应严格按照内控审计评价底稿模板的要求,如实规范填写检查底稿。对于检查结论为“无效”的控制点,应详细记录问题样本,描述具体问题、产生的原因、所涉及的风险、整改意见及建议,构成缺陷的还应描述所涉及的具体缺陷,并留存有关证据材料。对于内控审计发现的重大、重要缺陷和造成重要影响或较大损失的一般缺陷,必须落实责任。

3.2.8内控审计评价底稿编制完成并经相关人员复核后,审计组应与被审计企业交换意见,交由相关流程责任部门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或部门)公章。同时收回《审计人员廉洁纪律执行情况意见反馈表》。

3.2.9审计工作要求。

3.2.9.1审计组长和主审应加强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合理掌控审计进度,积极引导审计人员深入查找问题、严格落实责任,及时召开审计组碰头会,准确把握审计方向,研究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或难题;审计人员应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的分工安排,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积极主动并创造性地开展内控审计工作,确保审计程序到位。

3.2.9.2在审计查证过程中,审计组应积极利用内外部审计以及其他监督机构的成果,对审计区间内发生且截至审计日仍未整改或虽已整改、但造成重大外部影响的问题,经审计组长认定后可作为评价内部控制和认定缺陷的依据。

3.2.9.3审计组实施现场审计过程中,应加强与被审计企业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应与被审计企业及时沟通,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可能引起的风险,督促制定整改措施。3.3审计终结

3.3.1内控审计评价底稿签字确认后,审计组长应指定主审起草内控审计评价报告。报告应具备标题、正文、报告日期等要素,具体格式参见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报告模板。

3.3.2内控审计评价报告撰写完成后,审计组长应组织审计人员进行认真讨论和修改,形成内控审计评价报告初稿,以审计组名义与被审计企业初步交换意见并进行现场讲评。

3.3.3审计报告的审理、签发与送达。审计组根据反馈意见和查证的事实对审计报告进行修改完善,相关责任人在审计报告封面背书签字后,连同审计评价底稿等资料一并按规定程序和时间要求报送审理。审计报告经审计部门负责人审阅后签发。审计报告主送被审计企业,抄送内控管理等相关部门和审计实施机构。

3.3.4审计决定的下达。对审计发现的涉及会计账目调整、资金追缴等需要纠正的事项和严重违纪违规的行为,应下达审计处理决定。主审起草审计决定书,按规定程序和时间要求报送审理。审计决定书经审计部门负责人审阅后签发。审计决定书主送被审计企业,抄送内控管理等相关部门和审计实施机构。

3.3.5审计组长和主审以及审计机构应跟踪内控审计评价报告和审计决定书中审计意见及建议的落实情况,督促被审计企业按规定日期报送审计问题整改相关资料,并可根据需要组织实施后续审计。3.3.6内控审计评价项目结束后,主审和审理人员应及时组织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立卷归档工作,并按照规定做好审计档案的保管和移交工作。

4监督与考核

4.1本规范指引是审计部门开展内控审计评价工作的遵循,是审理和考核内控审计项目的主要依据。

4.2审计部门应依据本规范指引严格审理内控审计评价项目,并加强对审计实施机构、审计组长、主审以及审计人员的监督和考核。4.3审计局负责对总部组织开展的内控审计评价项目进行监督考核,并通过审计工作督导等方式对企业审计部门开展的内控审计评价项目进行监督和指导。

石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篇6

一、项目总体情况

(一)项目实施依据

市政府《福州市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执行计划的通知》(榕政综〔2016〕70号)

(二)项目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 为了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到2020年绿色制造水平巩固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节能、节水、环境标志产品大幅增加的目标。我市积极推动实施企业绿色制造,建立健全节能降耗长效机制,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节能技术改造和循环经济项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鼓励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服务,以节地、节水、节能、节材为重点,支持企业推广和应用重点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支持钢铁、建材、石化、有色等重点行业、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实施改造,削减污染物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支持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办公用品等再制造,实现再制造规模化、产业化。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机制,充分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全面完成省里下达的工作任务。

(三)预期投入情况及实施后达到的主要效益

2017年市级财政安排2000万元资金,扶持节能与循环经

济项目,补助燃煤锅炉改造。实际支出859.75万元,详情如下:

1、市级节能循环经济专项资金749万元;

2、第二批燃煤锅炉改造市级专项补助资金74.75万元。

3、节能宣传周活动工作经费15万元;

4、节能循环经济项目专项评估费15万元;

5、福州市节能公共服务网专项维护费6万元;

项目实施后,我市能耗下降0.83%,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实现绿色转型。

二、项目绩效自评结论

(一)项目绩效自评得分及等级

项目绩效评价得分73.3分,等级为合格。

(二)项目期初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分析

1.“投入—时效目标—目标完成率(当年完成目标数/期初编制目标数)”绩效目标设置为2017年100%,2017年该项目设定绩效目标6个,实际完成3个,目标完成率50%。

2.“投入—成本目标—预算执行率(当年预算实际支出/预算)”绩效目标设置为2017年不低于95%,当年预算实际支出859.75万元,预算2000万元,预算执行率43%。

3.“产出—数量目标—补助项目数”绩效目标设置为2017年不低于30家,实际于2017年补助52家。

4.“效益—经济效益目标—循环经济项目、节能技改项目考核”绩效目标设置为2017年不低于2万吨以上标准煤,2017年实际达2.8万吨标准煤。

5.“效益—社会效益目标—省下达的‘能耗下降比率’完成程度”绩效目标设置为2017年不低于100%,2017年实际下降比率0.83%,指标下达1%,“能耗下降比率”完成程度83%。

6.“效益—服务对象满意度目标—企业满意度”绩效目标设置为不低于95%,2017企业满意度达到100%。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1.存在问题

(1)预算资金安排与实际支出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预算执行率低,支出率仅43%。

(2)绩效目标实现率低,年初设定6个目标,完成3个,仅完成50%。

2.改进建议

(1)进一步加强项目政策、预算管理,改善资金分配方式。(2)加强绩效管理,合理设定绩效目标,并加快项目进度,紧盯目标,确保如期完成预定目标。

(四)绩效评价指标得分具体分析

1.投入类指标分值18分,得分11.58分,其中:(1)“目标完成率”分值6分,评价标准:目标完成率A=目标实际完成数/期初目标编制数,得分为6×A。目标实际完成数3,期初目标编制数6,实际得3分。

(2)“预算执行率”分值6分,评价标准:预算执行率B=当年预算对应的实际支出资金/当部门预算批复数×100%,B=100%时得6分,B﹤100%时得分为6×B。当年预算对应的

实际支出资金为859.75万元,当部门预算批复数为2000万元,预算执行率43%,得2.58分。

(3)“资金使用率”分值6分,评价标准:资金使用率C=当年预算对应的实际支出资金/财政部门核定额度数,得分为6×C。“财政部门核拨资金”为0时,本项不得分。当年预算对应的实际支出资金与财政部门核定额度数均为859.75万元,实际资金使用率100%,得6分。

2.过程管理指标分值46分,得分32.74分,其中:(1)“预算绩效管理组织保障”分值6分,评价标准:主管部门成立以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得3分;项目单位按财政部门评价方案要求成立评价工作组得3分。本单位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项目绩效评价领导小组并按市财政局评价方案要求成立了由5名专家组成的评价工作组,得6分。

(2)“目标编制数量”分值3分,评价标准:期初每编制1个绩效目标得0.3分,本项最高3分。期初编制6个目标,实际得1.8分。

(3)“目标个性化程度”分值5分,评价标准:编制充分反映项目专业特点的“产出与效益”类个性指标的,每1个个性指标得0.5分,本项最高5分。实际编制“产出与效益”类个性指标4个,实际得2分。

(4)“目标全面程度”分值5分,评价标准:编制的绩效目标全面涵盖投入、产出、效益三类10种目标得5分,不满10

种的按比例计分(如期初编制三类5种目标,得分为5×5/10=2.5分)。实际共编制三类6种目标,得3分。

(5)“目标完成质量”分值6分,评价标准:目标完成质量D=所有期初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算术平均值,得分为6×D。期初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算术平均值99%,实际得5.94分。

(6)“预算执行监控情况”,评价标准:项目单位开展预算执行监控并按要求填报监控表和监控报告得5分,否则不得分;项目列入财政重点监控名单并按要求填报监控表和监控报告得2分,否则不得分。本项有开展预算执行监控并按要求填报监控表和监控报告,并列入财政重点监控名单,得7分。

(7)“项目管理制度健全性”分值2分,评价标准:项目单位独立或会同其他单位共同制定项目相关管理制度得2分(制度应包含但不局限于项目范围管理、资金分配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项目中止管理等内容),否则不得分。项目有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但不健全得1分。

(8)“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有效性”分值2分,评价标准:项目管理符合相关项目管理制度得2分,有1处不符合扣0.5分,扣完为止。无项目管理制度此项不得分。该项目管理符合相关管理制度,得2分。

(9)“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性”分值2分,评价标准:项目单位独立或会同其他单位共同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得2分(办法应包含但不局限于资金使用范围、参与者职责、风险防控等

内容),否则不得分。我委制定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得2分。

(10)“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有效性”分值2分,评价标准: 资金管理符合相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得2分,有1处不符合扣0.5分,扣完为止。无资金管理办法此项不得分。资金管理符合相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得2分。

(11)“财政、审计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检查情况”分值3分,评价标准:项目被财政、审计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列为检查对象得3分,检查有披露项目存在问题的,1个问题扣0.5分,扣完为止。项目未被列为检查对象,该项不得分。

(12)“业务部门自查情况”分值3分,评价标准:业务部门对项目开展自查得1分,自查每发现1个问题并进行整改加0.5分。业务部门未开展自查,该项不得分。

3.绩效自评个性指标体系30分,得分28.98分,其中:(1)“产出数量—补助项目数”分值6分。评价标准:实际完成值优于预设值30项(期初绩效目标值:2017年不低于30项)得满分,未完成预设值时得分为:指标分值×(实际完成值/预设值)。实际补助企业52家,得6分。

(2)“产出质量—补助标准执行情况”分值6分。评价标准:实际完成值优于预设值100%(期初绩效目标值:100%按榕政综〔2016〕70号执行)得满分,未完成预设值时得分为:指标分值×(实际完成值/预设值)。实际100%按榕政综〔2016〕70号执行,得6分。

(3)“经济效益—循环经济项目、节能技改项目考核”分值6

分。评价标准:实际完成值优于预设值2万吨以上标准煤(期初绩效目标值:不低于2万吨以上标准煤)得满分,未完成预设值时得分为:指标分值×(实际完成值/预设值)。2017年实际达2.8万吨标准煤,得6分。

(4)“社会效益—省下达的‘能耗下降比率’完成程度”分值6分。评价标准:实际完成值优于预设值100%(期初绩效目标值:2017年不低于100%)得满分,未完成预设值时得分为:指标分值×(实际完成值/预设值)。2017年能耗下降0.83%,指标下达1%,完成程度83%,得4.98分。

(5)“服务对象满意度—企业满意度”分值6分。企业满意度实际值不低于绩效目标值95%时得满分,低于绩效目标值得分为指标分值×绩效目标值完成率。经2017项目满意度调查,企业满意度达100%,得6分。

三、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一)专家参与绩效自评情况

根据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委计财处从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专家系统中抽选了5名会计师事务所专家组成工作组(福建华兴会计师事务所张维永、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吴龙顺、福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王秋芳、福建华兴会计师事务所郑永勤、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沈任波)。由张维永任专家组组长,负责开展项目评价工作。

(二)项目绩效自评成果公开情况

我委项目绩效自评结果将于自评工作结束后,通过门户网站对外公开。

附件:1.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表

2.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监控表

3.佐证材料目录清单

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石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篇7

定量风险评价法以1974年拉姆逊教授评价美国民用核电站的安全性开始, 目前在各行各业特别是石油化工行业的设施、装置的安全性评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定量风险评估的基本内容和流程,介绍国内外定量风险评估的应用及进展,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开展方向。

1 定量风险评估概述

QRA方法的核心是对事故发生概率(f)和事故后果(c)的拟合,可以用式(1)来表示:

R=i(fi×ci)(1)

式中:fi—— 事故发生的频率

ci—— 该事件产生的预期后果

对于石油化工领域的工艺过程装置而言,可发生的事故主要有泄漏、扩散、火灾、爆炸以及中毒,而危险物质的泄漏是引发相关的重大危险源发生扩散、火灾、爆炸以及中毒等事故的根源,如图1所示。因此,对失效概率的计算主要是基于泄漏概率及事件树分析推导出的火灾、爆炸等概率;失效后果的计算主要针对危险源发生泄漏扩散、火灾、爆炸等事故后对周边人员、建筑和环境产生的危害。

定量风险评价的具体过程如下[1]:

(1)前期准备与资料收集

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企业及周边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PFD)、工艺仪表流程图(P&ID)、工艺介质数据表、设备及管道数据表、安全附件资料、建筑物明细表、人口分布数据、潜在点火源数据、当地气象数据等。

(2)危险辨识

主要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评价区域进行危险辨识,以确定哪些易燃、易爆、活性和有毒物质存在重大事故风险,哪些工艺故障或错误容易产生非正常情况并存在重大事故风险。可采用HAZOP、设备选择数方法等。

(3)频率分析

危险品的泄漏是产生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的根源。频率的分析主要包括设备设施基础泄漏频率的分析、基础泄漏频率的必要修正、泄漏后事故场景的频率分析、火源点火可能性的分析等。此外,为计算社会风险,要确定人员出现的概率,包括在室内、室外出现的频率和白天、夜间出现的频率等。

(4)后果分析

事故后果分析包括:对潜在事故情景的描述(容器破裂,管道破裂,安全阀失灵等);危险物质泄漏量的计算(有毒、易燃、爆炸);危险物质泄漏后扩散的计算;事故后果影响的评估(毒性、热辐射、爆炸冲击波)。

(5)风险计算

根据式(2)完成个人风险的计算。

R(x,y)=S=1ΝfsCs(x,y)(2)

式中:R(x,y)——该危险源在位置(x,y)处产生的个人风险

fs——第s个事故情景发生的概率

CS(x,y)——第s个事故情景在位置(x,y)处引起个体死亡的概率

个人风险的计算通过划分网格的方法实现。将个人风险值相等的点相连即得到个人风险等值线。将个人风险值同人口密度相结合,按照死亡人数进行概率累积计算,即可得到社会风险 F-N 曲线;按照设备装置进行概率累积,即得到潜在生命损失值。

(6)风险评估及风险接受标准

风险评估为确定危险源的风险并依据风险标准确定风险的等级的过程。风险标准是用来判断风险是否可以接受及对风险的重要性加以判断的准则,常用ALARP原则表示。风险值低于下限值,风险可以接受;风险值高于上限值,不可接受;若风险值介于两者之间,则应根据事件的优先顺序进行改善。

整个定量风险评估的流程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对石化装置进行定量风险评价的核心是,对装置发生事故的概率以及事故的后果进行统计或定量计算,从而对装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给出定量的描述。

1.1 失效概率

失效概率,即事故发生概率,石化过程中的失效概率分析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容器泄漏的概率分析,二是容器泄漏后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的概率。

获取失效概率的方法有两种: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以及数学计算。

失效概率可以通过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得到。目前,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如挪威船级社(DNV)、英国健康和安全局(HSE)、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CCPS)等都有类似的数据库,可直接获得各类设备的泄漏概率,对数据库的具体介绍见下文。针对国内的实际情况,需要对国外数据库中的基础泄漏概率进行设备修正和管理修正。

在统计数据比较缺乏的情况,还可以采用一些概率计算方法,如马尔科夫链法和Monte Carlo(蒙特卡洛)法等这类随机数学模拟方法来获得失效概率的数值。

1.2 失效后果分析

失效后果分析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进行:理论模型(数学模拟),数值模拟以及实验研究。这些手段都是以理论分析和计算为基础的。

理论模型有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气体绝热扩散模型、池火火焰与辐射强度评价模型、火球爆炸伤害模型、爆炸冲击波超压伤害模型、蒸汽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毒物泄漏扩散模型和锅炉爆炸伤害TNT当量法等。这些模型在CCPS出版的导则[2]中有比较系统的描述。目前多数后果模型已经实现了计算机化,可以利用一些商业软件进行计算,如下文所述。

数值计算主要是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事故后果进行模拟计算。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加上近似计算方法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有限体积法等的发展,基于数值计算的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形成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以重气扩散过程的数值模拟为例,England等[3]首先开始采用CFD方法模拟重气扩散的三维非定常态湍流流动过程。这种数值方法是通过建立各种条件下的基本守恒方程(包括质量、动量、能量及组分等),结合一些初始和边界条件,加上数值计算理论和方法,从而实现预报真实过程各种场的分布,如流场、温度场、浓度场等,以达到对扩散过程的详细描述。另外,该方法有模拟除平坦均匀地形以外更复杂情形的能力。这种基于Navier-Stokes方程(以下简称N-S方程)的完全三维的流体力学模型的预测方法,至少在原理上,具有内在的能力可以模拟所有重要的物理过程[4]。

不论是数学模型还是数值模型,都需要实验方法来验证。但是石油化工的事故如火灾、爆炸都是具有危险性的,且实验成本较高,不适合进行现场大规模实验。目前大多采用实验室小试实验,来模拟实际情况中发生的事故过程。比如在气体泄漏扩散的研究中,一般采用风洞实验[5,6,7]模拟危险气体扩散的自然环境,以研究气体扩散行为。

2 国外QRA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目前国际上,美国、挪威、英国等石油强国己经拥有了比较完善的定量风险评价导则、数据库及相关软件。

美国化学会下属的CCPS出版了一系列的导则,如参考文献中[2,8,9,10,11]所列。这些导则对定量风险评估的过程、事故过程描述如火灾爆炸模型做了详细的总结,可指导QRA的具体开展。这些导则也形成了DNV公司QRA软件的基础。

荷兰政府CPR(Committee for the Prevention of Disasters)出版了黄皮书[12]、红皮书[13]和紫皮书[14]。在黄皮书中总结了失效后果的物理模型;在红皮书中介绍了失效概率的计算方法;在紫皮书中介绍了定量风险评估的计算方法。

失效数据库又称为可靠性数据库。为了便于失效数据的统计和使用,数据库结构一般遵循各自的标准或规则。ISO在OREDA数据库开发的经验上推出了ISO14224标准(石油和天然气公司采集和交换设备可靠性维护数据);英国据此推出了《BS EN ISO14224: 2006》标准。

为便于QRA的计算,一些组织和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定量风险评价的软件系统。这些软件都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数学模型,有很强的可信度;评价的结果用数字或图形的方式给出事故影响区域,以及个人和社会承担的风险;可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级,有助于制定降低风险的措施。

DNV(DET NORSKE VERITAS,挪威船级社)成立于1864年,总部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是一个权威,专业,独立的非赢利性基金组织。在“保护生命,财产与环境”的宗旨下,DNV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风险管理和各类评估认证服务,主要涉及船级服务、认证服务、技术服务等方面。DNV 定量风险评价软件由挪威DNV 公司独立开发,目前已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DNV 系列软件主要包括SAFETI和LEAK软件。

LEAK软件是一个计算化工工艺装置泄漏概率的软件,同时它也是为其他定量风险分析(QRA)软件提供输入数据的工具。

SAFETI(Suite for Assessment of Flammable,Explosive and Toxic Impacts)软件是一种多功能的定量风险分析和危险评价软件包,包含多种事故模型,可用于工厂的选址、区域和土地使用决策、运输方案选择、优化设计、提供可接受的安全标准。

NEPTUNE海上定量风险评估软件是一种生动形象的程序或模块化语言,它为风险分析者提供了一种灵活、直觉的分析环境。用户在操作时,可以根据需要从模块面板中选择合适的模块并把他们按照正确的逻辑关系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Study)”。除了固定模块外,NEPTUNE软件还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程序模块和公用模块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报告等操作。

除了编制了各类风险评估所需的计算机应用程序,DNV还建立了经验数据库以及为了满足特殊需求的实验数据库。DNV建立了海上意外事件统计数据库(WOAD),该数据库也将用来评估风险概率[15]。对于流程的泄漏问题,DNV开发了特殊的泄漏评价软件(LEAK),其数据库基础是全世界范围内石油化工装置的事故数据,因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PHAST是用于物料泄漏、扩散过程及事故后果的模拟计算软件,能给出可燃物质的燃烧热辐射、爆炸冲击波及有毒云团的影响程度和范围[16]。

而SAFETI 软件则是用于定量风险分析和危险性评价的计算软件,凭借其强大的事故模型和统计数据库,能根据用户输入的参数对石油化工装置可能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影响范围及程度进行计算,并生成相应的图形文件,进而在已知人口和火源分布的情况下计算出事故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17]。

该方法要求在充分熟悉装置情况和周围环境情况的条件下,输入相关的工艺设备参数、气象参数、平面布置、火源位置及人口分布等,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根据评价人员对事故状态下的分析,选用不同的模型进行计算,以数字或图表的形式,计算出某事件风险的结果,然后将该结果与相应的风险标准进行比较,若得到风险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则评价工作完成若风险结果不能得以接受,则应考虑相应的安全措施,并进行重复计算,直至降低风险至可以接受的程度,完成最终评价。

3 国内QRA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在我国定量风险评估的思想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但是QRA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还不是很充分,一方面是因为国内没有规范性的做法,另一方面国内缺乏相应的数据库支持,在失效概率计算方面的偏差较大。

国内QRA的应用主要是采用成熟商业QRA软件对装置进行定量风险评估。这些应用可分为海上平台、储运、炼化及化工过程。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姜巍巍等[18]采用DNA软件对延迟焦化装置进行了定量风险评估。

李民等[19]对乙烯裂解装置进行了定量风险评估,以实现基于风险的检测(Risk Based Inspection,简称RBI)。同时本文还指出目前国内对设备的失效分析、安全评定检测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技术基础,但未能综合应用在检验方法上,尚缺乏完整的、系统的承压设备失效模式数据库,损失或劣化程度数据库,这直接影响风险评估技术应用结果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因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基础数据库,是风险评估技术将来普遍应用的重要保证。

华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研究所陈国华、成松柏等[20]采用DNV公司的SAFETI 定量风险评价软件对某LNG站低温储罐泄漏导致的各主要事故类型(喷射火、闪火、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和蒸气云爆炸等) 进行了详细的后果模拟与定量风险评估。各类泄漏事件的发生频率是参照DNV 专家系统对LPG泄漏事故统计结果而设定,并通过运行SAFETI 软件模拟计算后从其水晶报告(Crystal ReportsTM) 中提取得到泄漏速率。梁韬、陈国华等[29]也采用SAFETI对LNG站进行了分析。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的翁帮华等采用SAFETI定量风险分析软件,对某天然气增压站进行了定量风险计算[28]。银小兵等[21]运用SAFETI 6.3软件中的Shell模式和API RP521模式模拟了某天然气输气场站放空喷射火焰形状、强度及下风向100 m范围内各点热辐射值。因SAFETI 6.3软件模拟喷射燃烧所假设的近似倒立圆台形或弯曲香蕉形火焰形状接近实际,且考虑了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因而模拟结果更切合实际。

4 结 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定量风险评估技术在设计、运行和检修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外由于定量风险评估发展较早,已具有完备的导则和数学模型,同时各个机构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做为失效概率的计算依据,在此基础上DNV等公司开发了各自的商业化软件并逐步推广应用。目前的研究多采用CFD方法进行后果计算。

而在国内,由于定量风险评估发展较晚,大多直接采用CFD建模方法对失效后果进行模拟计算;目前还缺乏失效数据库的积累,一般采用国外数据库数据进行修正后使用;目前已有商业化软件但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摘要:定量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系统或设备的失效概率和失效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进而精确描述系统的风险。本文介绍了定量风险评估的概念、核心内容及评估方法,总结了国内外定量风险评估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对定量风险评估的科研现状进行了简要概括。结合国内现状,本文提出了国内定量风险评估可开展的方向以供探讨。

关于公路建设与经济评价研究 篇8

关键词:公路建设;经济评价;项目分析

公路建设的经济评价作为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需要结合国民经济状况、技术水平、区域发展规划、当地各项资源等多方面的因素,并根据交通量预测和工程状况研究,计算项目对支出费用与收回效益的对比,采用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和经济投资回收期(N)等五个指标进行衡量,从而,达到对项目方案进行筛选比较、建设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的作用。公路建设在工程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经济内容评价,可分为前期规划阶段、设计准备阶段、施工建设阶段、后期效益阶段。

一、前期规划阶段

公路建设在进入前期规划时,需要对项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趋势、产业结构与支柱、人口组成结构、人口分布与密度、资源结构、GDP增长指数、交通主干道与分支网络布局、铁路运输以及土地面积、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储藏量以及开发程度等进行调查。在真实数据的基础上按照投入物的影子价格,由项目评价人员按规定的测算原则与方法进行可行性研究。资金问题是前期规划经济评价的重要问题。资金来源决定着工程项目能否顺利竣工以及产生效益后的收入分配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根据资金条件与工程的潜在效益选择正确的资金来源是非常重要的。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要对工程区段先后投入修建的顺序进行分析。从社会发展战略、经济效益、交通量预测等方面对调查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从而,在规划源头上,使经济评价对公路建设进行预测。

二、设计准备阶段

设计准备阶段的经济评价要依据可行性研究的数据进行合理的设计。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分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人口密度、GDP增长等因素,对使用频率高、人口聚集区、商业中心区、交通枢纽、客货运站等人口流动大,公路建设需求量高的地方有所侧重。同时,还要对消费增加速度与经济存在潜在增长的地区做好预期发展的设计,为以后公路建设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根据调研结果,可对多个设计方案进行筛选,考评整体布局与规划、路线、桥型、施工组织等方案,结合工程技术与质量、建设预定方案等因素计算项目的费用与效益,测算评价投资决策的可行性,寻求节约优化方案的途径。与此同时,还要对工程预期效果进行经济评价,既不能仅限于符合当前区域发展,又不能过于超前,造成资源闲置浪费,应将近期需求与远期趋势相结合,合理规避决策与设计带来的风险,确保投资建设资金的高效使用。

三、施工建设阶段

施工建设阶段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管理,组织设计管理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此过程中对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及工具器具的购置、材料、劳动力、土地等投入物的价格调整、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以及预留费用等的计算评估。计算内容包括经济费用效益、参数选择与确定、经济费用调整、敏感性等,即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在建设期与运营期二十年的计算期限内使用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社会折现率和贸易费用率等国家统一规定的经济参数进行分析与评价。经济投资的合理性是设计准备阶段经济评价的重要目的,在适宜的范围内降低工程造价,使投入与产出相匹配,但在追求投资效益时,要确保对必须的配套建设进行投资,不能因过分的追求利益而影响项目功能的实现。在进行经济评价时,应注意国民经济评价效益应采用社会折现率而不是市场利率、费用与效益的计算口径相一致,工程成本要剪去税金与非增资成本等细节。在对资金进行经济评估时,还要注意项目在投资与修建过程中增值,所以对资金的考察要动态考核,明确项目投资回报与经营业绩。

四、后期效益阶段

公路建设的后期效益可以从直接效益、间接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与原路段相比,是否减少了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害,可参考事故率差、事故平均损失费用、货损率差与年度在途货物平均价格进行计算。第二,修建项目为此路段的客货流运输是否节约了时间,可参考旅客旅行时间缩短、节约货物在途时间、减少资金周转利息等数据进行计算。第三,修建项目是否缩短了两客流高峰地的里程,可参考未缩短里程前的客货运输单位成本、缩短里程的客货周转量进行计算。第四,缓解客流量,减少拥挤的经济效益,可参考相对拥挤时间、拥堵车辆、客货运输单位成本、客货周转量等进行计算。第五,公路升级造成的经济效益,可参考增加的客货流量、运输成本进行计算。第六,如果是收费公路建设,还应进行财务分析,做好收费体系分析,测算收费标准在合理的范围内,既能承担偿还贷款的费用,还要有公路正常运作和后期维护的费用。

总之,公路建设的经济评价应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对调研对象进行经济评价,确保调研可行性研究的真实性与参考性,从而达到公路建设项目投入与收益成正比。正确的经济评价可以促进公路建设筛选最佳工程方案、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项目兴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充分利用社会资金与资源、合理规避风险、提供提高国民经济水平,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发挥。

参考文献:

[1]郑彦龙:浅谈工程经济分析在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性[J].科学之友(B版),2007,(2).

[2]王 丽 何良德 钟 霞: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应用[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2).

上一篇:三字经楷书钢笔字帖下一篇:2020世界环境宣传主题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