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中国精神

2022-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梦与中国精神

中国梦与构建社会主义精神家园

在现实世界中,人除了需要物质生活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精神信仰以及其他精神层面的需求。近年来,精神家园这个重要概念被用来描述人类在意识层面上的认知与追求。人类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由于个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因而他们的精神需求也就存在诸多差异。但是,不管怎样,精神家园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需的,因为它既是每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共有的情感寄托以及心灵归属。社会中的个体,在精神家园的支撑与鼓舞下,会感到现实生活的充实,以及对于光明未来的追求,才会对国家以及民族的未来充满希望。

每一个时代都有共同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寄托与心灵归属,在一定时期内汇聚起来,就成了时代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主宰着当今时代的人们的视野,体现于社会精神生活各个领域及时代的客观本质及其发展趋势。 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中国梦是立足我国实际和现实国情、顺应人民期望而形成的,是时代精神的真正代表,是当下时代精神文化领域的精华。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显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崭新的精神风貌。中国梦这样的时代精神对于团结和凝聚全国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梦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家园的必然要求

从本质上说,中国梦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它是在继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今时代的客观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适应时代变化、引领时代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对党、对人民、对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入阐释了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

历史和现实已经充分证明,任何具有重大影响而且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方针、政策,必然是能够充分反映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引导时代潮流的积极成果。当前,我们对中国梦的把握越准确,越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当今历史时期、历史任务相结合,我们的事业就越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就越能得到满足,精神家园的建设就能越深入推进。

二、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精神家园永葆生机的不竭源泉

中国梦的实质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改革创新,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精神家园来说,是关乎兴衰成败的重大命题,也是时代发展变化提出的新要求,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出格,社会主义精神家园就有退步甚至崩盘的危险。

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本身就是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家园的产生也是中华民族在,面对自身的发展以及与世界发展不断协调而产生的精神层面的内在机制。在当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各地区,各阶层的人们之间,不断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美美与共”的社会主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形成与发展,将会指引并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是我国各民族共同拥有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当下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精神家园,是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历经种种磨难以及自身不断开拓、进取的过程中而形成的重要意识形式,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重要精神力量。每个社会成员,都将以拥有社会主义精神家园而衍生出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以及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復兴中去。从未来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精神家园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与精神财富,必将对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必将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激荡的国际风云变幻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谋求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使社会主义事业在时代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中国梦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家园建设的强大动力

中国梦是在社会主义精神家园形成的主体意识,是蕴含在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又代表传统文化优秀特质的文化精髓。中国梦反映中华民族民族在当今时代的整体的价值取向,是一个民族文化哲理凝聚的表现和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对一个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必要条件。民族精神动力首推时代精神。它可以激发民族成员的归属意识、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而形成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中国梦发端于中华民族兴衰沉浮的历史文脉、立足在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现实基础、承载了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是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中形成的集体意识。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社会主义精神家园得以形成并且不断发展的载体。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过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家园的过程。弘扬中国梦,用共同遵循的价值观浸润全民族的每个成员,从而将中国梦深深地植入到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之中。才能实现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尽快提高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真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家园。

作者:孙新

第2篇:中国梦、企业梦与中国价值

梦想内蕴着价值,价值承载着梦想。中国梦作为价值观构建的理想和目标,对整个的价值观体系具有引领作用,反过来整个的价值观体系又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支撑作用,二者具有互动关系。中国梦作为形而上的概念,需要具体化和实际化。企业梦是中国梦内涵的具体体现,实现企业梦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和保障之一。中国梦、企业梦与中国价值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彼此相融,相辅相成。

一、中国梦、企业梦的价值目标

1.中国梦、企业梦的根本价值目标。习近平同志在谈到中国梦时明确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实现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企业梦的根本价值目标。实现中国梦、企业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为人民造福”,从本质属性上看,中国梦就是为人民造福的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三个基本规定不是彼此分割而是内在统一的,其统一的基础和落脚点就是实现人民幸福,换句话说,无论是国家富强梦还是民族振兴梦,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幸福梦。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不仅要创造经济效益,而且还要创造社会效益。这就意味着企业梦在于不断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人民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追求。

2.中国梦、企业梦的终极价值目标。实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终极价值目标之一。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来看,数千年来尽管民族内部结构在不断变化,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包容各个民族和个人共同发展的恒久的主体。历史赋予每一个中国人国家复兴的梦想。由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事实上不仅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的责任,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骨血之中,而且成为中国市场主体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终极价值目标。实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终极价值目标之一。这是任何其他国家所难以承载和理解的历史负重感。

世界梦是中国梦的另一终极价值目标。中国梦属于中国,同样属于世界。当今时代,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多。“中国梦”的提出符合了当代国际话语体系的要求,其价值内涵容易为世界人民所接受。因为“梦”代表的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追求。从更广阔的视野看,中国梦也是和平之梦、发展之梦、合作之梦。中国的逐梦之旅,注定与世界同行。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不仅要具有国内发展视野,而且要具有国际化发展视阈,牢牢把握“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把握大势、服务大局。科学把握新常态带来的经济运行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开拓新思维、实施新举措,把发展作为解决世界各国各地区各种问题的钥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能让世界受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历史上曾经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明进步产生过重要的积极影响,并与其他文明共同发展。中华文化也对世界遥远地区的文明产生过重要影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曾给古代文明和世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随着世界历史的融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将整个世界联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中国也已是这个整体中重要成员。共享世界文明发展成果的中华文明发展至今,也必定会给世界再次带来文明发展的驱动力。中国和平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中华民族自身的复兴,更是整个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梦是坚持合作共赢与维护国家利益的有机统一,是发展自己与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有机统一,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之梦,为更多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的机遇,也为中国企业以及国外企业创造了创新机遇、空间和平台,彼此吸收各自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验,挖掘整理各自长期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由此,各行各类企业也必然在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中寻求新的发展,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

二、中国梦、企业梦的价值主体

作为一个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会凭空实现,必得依赖于一定主体——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的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确立了中国梦的国家价值目标,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确立了中国梦的社会价值目标,明确了我们要发展什么样的社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确立了中国梦的个人价值目标,明确了我们要塑造什么样的个人。与此同时也为企业寻找到了立身之命。民族复兴的总体目标,实体化为多元主体的协调共进、有序发展,最终体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发展、企业创新、人民幸福。这也意味着每个企业、每个中国人在这移动互联网时代都有出彩的机会。

每一个国民都是“中国梦”的实现主体,也是“中国梦”的最终享有主体,是培育和践行中国价值观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和认识主体,这体现着唯物史观的人民主体思想,培育和践行中国价值观以及核心价值观需要人民群众作为主体广泛参与。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关键在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价值的本质体现。国民中优秀的成员尤其中青年成为企业梦价值主体。从国民个体出发的梦想更能直接反映国家、社会与企业现实和需求,在国家整体复兴的道路上发挥根本的作用。当每个个人、企业都能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梦想中发现属于自己那一份独特的梦想时,个人命运和企业命运、国家繁荣富强牢牢结合在一起时,必能促进每一个中国人、每个企业为了国家的复兴而始终不渝地努力奋斗、制造与创新同步。“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每个人、每个企业的梦想的体现,承载着亿万国人的美好愿望,用自身价值的实现来为整个国家梦想以及企业梦的实现积聚力量,由一代代的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双手来传承和实现。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敬业精神、诚信和友善品质,是实现中国梦、企业梦的重要因素,是青年学生价值自觉的选择,青年学生只有深入社会生活,与社会和企业实现零接触,全面了解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能够有效实现专业目标和职业目标统一,理想目标和社会目标、企业目标统一,有的放矢,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从而实现中国梦、企业梦。

三、中国梦、企业梦的价值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能够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意识、整合多元化的利益关系,为凝聚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价值追求奠定基础,激励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各个领域的企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核心内涵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规定和价值导向,引领着未来中国以及各类企业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所在。作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度凝练及抽象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内在地包含着中国精神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社会主义社会的每个公民必须具备应有的核心道德品质,释放“正能量”。人以德立、国以德兴。只有每个公民具备良好的政治道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性,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产生巨大的整体合力,让每个人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历史逻辑中梦想成真。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市场和创新主体即各类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保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为企业注入创新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自我评价核心指标以及创新与发展目标,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同时让市场在微观经济领域中全面发挥作用,促进企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融合,在依法治国背景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给企业强有力的产权保护,有效地降低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进一步推动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精神文明快速提高的相统一,群众创造与群众享受相统一。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學院)

作者:李慧敏

第3篇:共通与超越:传统中国梦与当代中国梦

摘要:从理论上看,中国梦是现今中国社会政治理想的通俗化、形象化表述。这一社会政治理想既与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理想即传统中国梦有共通之处,又是对传统社会政治理想的超越。中国古今社会政治理想的共通之处在于都追求秩序井然、关系和谐、国家富强、道义贯彻。现今中国梦超越性则体现在适应了新的形势、具有新的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追求等方面。在当代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应发挥传统中國梦的有益作用,即帮助人民群众理解当代中国梦,增加当代中国梦的文化底蕴,推动当代中国梦的对外传播等。同时,也要突出当代中国梦对传统中国梦的超越性,即要避免混淆传统中国梦与当代中国梦,要强调当代中国梦的先进性,要突出当代中国梦的可行性、现实性。

关键词:中国梦;传统文化;社会理想;政治理想

当前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梦反映了国家利益、人民的愿望,符合社会文明进步的趋向,因而一经提出就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中国梦实际上属于社会政治理想的范畴,是现今中国社会政治理想的一种通俗化、形象化表述。“中国梦就是中国人民的价值目标和追求,就是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的理想前景。”[1]10这一理想的提出既有现实动因,又有历史依据,既顺应时代潮流,又反映文化传统。回顾中国历史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明中对理想社会政治有丰富的构想和阐述:一方面,众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重要的思想流派都从理论上描述和论证了理想的社会政治图景,如孔子的“有道”、孟子的“仁政”、荀子的“王制”等等;另一方面,民众也用通俗的形式和朴素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理想社会政治的愿景。这可以称为传统中国梦。①中国历史上这些对理想社会政治的设想、设计,以及对理想社会政治的不断探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今天中国人民所追求的中国梦继承了传统中国梦的精华并实现了时代性、历史性的超越。

一、传统中国梦与当代中国梦的共通之处

同为社会政治理想,当代中国梦与传统中国梦颇有相似、相同之处。主要包括:

(一)秩序井然

秩序是事物的有序状态。有序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对社会同样如此。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社会有序的重要性。荀子就指出了由于人性、人的欲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而导致人类社会存在失序、乃至无序的可能。他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荀子·性恶》)而社会的失序、无序意味着社会的混乱甚至崩溃解体,这显然违背社会、人类的整体利益。所以,政治家、思想家、民众都向往有序的社会生活,有序也是思想家在理论上建构的各式各样社会政治理想的一个基本特征。比如孔子所主张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实际所描绘的就是一个从家族到社会,从伦理到政治都井然有序的情境。其他思想家也都强调有序的价值,只是各自的具体侧重有别。道家所讲的是从宇宙到社会到个人都遵循自然而形成的有序状态。法家强调的是国家严格控制下的有序。墨家强调的是建立在相爱、利益交互基础上的有序。可以说,虽然各家各派的想法或温情脉脉、或冷峻严格、或恬淡自然,但对有序都是高度肯认的。

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梦同样包含着有序性,以社会政治生活的有序性为追求。中国梦的有序性首先体现在有序是中国梦的当然内容。中国梦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和奋斗目标,是善和美的统一,而有序正是善和美的展现,所以,有序是中国梦的自然具有的含义。其次,有序是中国梦实现的前提条件。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而这些都必须以中国社会的有序为前提。如果内部混乱、动荡、分裂则社会的存在和正常运行都无法保证,实现中国梦更无从谈起。最近一百多年的中国历史充分证明,有序是中国社会存在、延续、实现更美好状态的必备条件。中国梦的有序性还体现在中国梦实现过程的有序性上,即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次序、有轻重、有先后的过程。中国梦的实现涉及众多的主体、环节、领域,但并不是一个自发的、任意的、随机的、各行其是的过程,而是一个高度组织、计划下不断推进的过程。近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已经证明了有序改革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中国梦的实现也必然是党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有序过程。

(二)关系和谐

中国传统中所构想的理想社会不仅是有序的,而且是和谐的。据称早在西周末期,史伯就指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充分认识到了和谐对事物发展的重要意义。之后,在社会发展中,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和谐的意义、对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追求和谐遂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不散的精神。”[3]1“‘和’贯穿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4]57中国文化传统中追求的和谐是一种全面性的和谐:从每个人自身的身心和谐,到人我和谐,从社会和谐到政治和谐,从一国内部的和谐到万邦和谐,从人类社会的和谐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社会政治领域的和谐尤为重要。《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强调以和的精神来处理社会政治关系。孟子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老子设想的理想社会中甲兵不用,“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老子》第八十章)。如此种种,人们所设想的理想社会中,人与人关系和谐、相处融洽,没有什么矛盾、纷争、冲突。而和谐的实现,在人们看来主要靠两点:一是合作,二是执政者的素质和觉悟。合作包括君臣合作、君臣民合作。前者如“君臣道合”“君臣同志”,后者如《太平经》所说“君臣民相通,并力同心”。对执政者的要求主要是有以天下为公的政治觉悟,有循治道而行的政治能力。人们相信通过各群体的分工合作和执政者的善治完全可以在现实中实现社会政治的和谐。

和谐同样是当代中国所追求的价值之一,是中国梦的内涵之一。中国梦是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以,和谐是中国梦的基本内容和目标之一。“中国模式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其终极的价值追求是实现持久的‘稳定和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5]19中国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全面目标,要求各个领域、各种关系的和谐。只有实现和谐,富强、民主、文明等目标才可能实现,同时,和谐也贯穿于富强、民主、文明等目标之中,是其应具有的特征之一。此外,和谐也是中国梦实现的方式、方法之一,亦即和谐不仅是一种价值目标,也代表了一种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中国梦理应在和谐思维的指导下,以和谐的方式来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和谐的水平。要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和谐的水平,则要求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确立和谐思维方式。”[6]50这符合中国梦的和谐价值取向,也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三)国家富强

传统中国梦也十分重视国家富强。“富强是中国古代社会具有恒久意义的社会主题。”[7]3富强中的富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经济繁荣,二是国家财政安全。社会经济繁荣主要靠发展生产实现,由于当时农业是国民经济最主要的部门,所以发展生产主要是发展农业生产。农业当时被视为本业。所以,民本、重民实际都是重农。国家财政安全主要指国家能够正常支付政费、军费等各项开支。如促成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直接原因应该是当时的财政困境。强主要指军事、国防方面的强大,能够抵御外侮。富强在中国历史上是人们的基本追求之一,在国家社会经济凋敝、入不敷出、外患严重的时候,富强的要求更是十分強烈。中国传统社会中,历次社会政治改革运动都旨在谋求国家的富强。

富强同样是当代中国梦的基本目标之一。习近平表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8]富强成为当代中国梦的目标的背景:一是中国在清末及近代时期长期积贫积弱、内忧外患,这成为中国人的痛苦记忆,同时也激发中国人探索国家富强的道路;二是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其现代化进程尚未完成,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同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三是中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人民的愿望和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实现国家的富强符合人民群众利益,是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之一。所以,富强作为中国梦的基本目标之一,与文化传统、历史教训、现实需要、人民愿望有密切关系。

(四)道义贯彻

中国传统中追求的理想社会不仅仅是国家富强、和谐有序,更重要的是道义得到了贯彻,即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正当原则得到实现的社会。中国文化中对人类社会正当原则的概括通常是道、道义之类。如孔子就以道是否得到贯彻将社会政治划分为两种类型,道得到贯彻的社会就是有道,是理想社会;反之,则为无道,是与理想相悖的社会。《中庸》所讲的中庸之道、道家以自然为本的道、柳宗元所讲的“大中之道”等都是如此。它们都被视为人类社会乃至宇宙的大纲,具有确定无疑的正当性、高尚性,是真善美。所谓理想社会和政治实际就是这些正当性原则得到真正贯彻的社会。

当代中国梦同样具有深厚的道义基础,所追求的也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善、日常生活的愉悦,而且是也包括高远的精神追求和伟大价值的实现。当然,能够打动人心的社会政治理想总是包含某种独特而崇高的精神价值。当代中国梦与传统中国梦以及其他地域、民族、国家的社会政治理想的区别在于所体现和追求的道义不尽相同。当代中国梦所依赖、所追求的道义是社会主义。当代所说的中国梦实际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阶段性目标。中国梦符合并体现社会主义的要求,中国梦的实现意味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所以,中国梦体现和贯彻的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15中国梦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致的。“中国梦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总括和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一个较长历史时期的基本理念、根本目标、价值导向、价值准则和实践要求,两者共同贯穿和体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方方面面。”[10]总之,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是中国梦的核心内涵,中国梦是社会主义原则在中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实践。

中国梦与传统社会政治理想的相通之处说明了,中国梦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有联系,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同时,也应充分注意到,今天提出的中国梦不是对传统社会政治理想的重复,而是在现实需要、未来发展趋势之上的新创造。

二、当代中国梦对传统中国梦的超越

以上所述的是传统中国梦与当代中国梦的几个相通之处。当代中国梦与传统中国梦除了相似、相通之外,更多的是差异。由于时代和社会性质的巨大差别,当代中国梦比传统社会政治理想更文明、更先进,是对传统的超越。

(一)中国梦适应了新的形势

今天所讲的中国梦是新形势的产物,适应了新形势的要求。与中国传统社会相比,当前中国所面临的主要形势一是现代化,二是国际竞争。现代化意味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是对传统社会的否定和超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清末,至今仍未最终完成,所以,当今中国仍然处于现代化过程之中。这是与中国传统社会的根本不同之一。它决定了当代的中国梦必定是以现代社会为追求,以现代化为导向和内容的理想。“由于与现代化过程相伴随和契合,当代中华民族的复兴,其内涵和实质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族复兴,而是现代化的实现,即经过工业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完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乃至所谓后工业社会、由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11](1)国际竞争也是当前中国与传统社会显著不同的方面。中国传统文明虽与其他国家文明有交往,但一直是独立发展的,当时也不存在今天这种国际格局。而且中国传统文明比较发达,并不面临其他文明激烈竞争。当前则不然,中国已经深深融入国际体系之中,与其他國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空前密切、频繁。方兴未艾的全球化浪潮则更加剧了这种局势。同时,中国与其他国家、文明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国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赶超压力。国际竞争决定了中国必须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也必须保持自身的特性,反映在中国梦上则意味着,它必须在国际比较中也具有先进性、竞争力,同时,又能体现中国特色。当前,不仅存在着中国梦,还有欧洲梦、美国梦等,这些梦都属于社会政治理想,都反映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它们之间差异是主要的,特别是反映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和价值观念。中国梦必须既保持对中国人的吸引力,也要能让世界接受;既要体现解决中国问题的有效性,也要体现对世界发展的贡献;既要吸收其他社会政治理想的有益成分,又要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并具有竞争力。这也是中国梦不同于传统社会政治理想的地方之一。

(二)中国梦具有新的基础

与传统中国梦相比,当代中国梦所建立的社会基础也不一样。在经济上,中国传统社会是自然经济形态,当今中国则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传统社会中,农业最重要也最受重视,当今中国则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将来第三产业的比重还会继续加大。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今中国梦的经济基础。中国梦内在地要求经济方面的发达繁荣,这一方面意味着经济体制的现代化和优化,另一方面意味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这是传统社会政治理想在经济方面所无法比拟的。同时,中国梦的实现也依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方面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2]这表明在未来的发展中,市场化仍然是基本取向。在政治上,中国传统社会实行君主制,当今中国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传统社会,法只是工具,有法律无法治,同时,只有民本而无民主,当今中国则推崇民主法治。这是当前中国梦的政治基础,也是中国梦的基本内容之一。石文龙指出:“法治不仅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制度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13]34黄朴指出:“中国梦就是法治梦。法治不仅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制度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14]26在意识形态上,中国传统社会自汉代开始,儒家思想一直是治国指导思想和社会主流意识,当今中国则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批判吸收了人类文明成果,体现了社会发展趋向,内在包含了民主法治等理念,具有先进性,是当代中国梦的思想基础。所以,市场经济、民主法治、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中国与传统社会的重要不同,是中国梦提出的基础,同时也规定了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方向。中国梦所追求的是当今中国这些基础性条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中国梦提出了更高的追求

传统中国梦相对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具有明显的美好性、理想性,如此才能够吸引人们追求,对社会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但是,当时所提出的那些理想的要点,在今天看来,则简单粗糙、标准过低。在人民生活方面,传统中国梦中,民众的生活虽然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只是仅仅达到温饱而已。孔子提出过“足食”(《论语·颜渊》),孟子主张“制民之产”以使人民“不饥不寒”,“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梁惠王上》)。这些都是对理想状态下人民生活的描绘,但仅仅勉强达到不饥不寒的水平。只是由于当时民众达到温饱就很困难,所以温饱才会成为人们的理想,才对人民有吸引力。今日中国,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能成为梦想的只能是富足的生活。在有序和和谐方面,传统中国梦中的有序和和谐只是一种低层次的、简单的有序和和谐,它的目的主要是缓和等级制下紧张的社会关系,主要靠人们的道德来实现,而且对社会冲突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相应的处理机制,因而缺乏操作性、可行性。梅萍指出中国传统和谐伦理的局限性在于“固有的内在矛盾性、制度匮乏性和理想人格与现代化的冲突性”。[15]27所以,中国传统的和谐观念要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进行转换。另外,还应注意到,在传统社会中,和谐一般只停留在愿望、理想层面,并没有在社会实践中真正实现。今日中国所向往的有序与和谐则是建立在人们根本利益一致同时又有利益协调、平衡机制之上的。在今天的中国梦中,和谐既是一种理念、愿望、思维方式,也伴随着相应的利益协调、均衡机制,既用以鼓舞人心,也致力于在实践中实现。在富强方面,中国传统时代,社会发展缓慢,对国家富强的理解,大致是《汉书》所说的“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校”,比较片面,和现代对国家财税和国家经济角色的理解不同。中国梦则追求的是一种现代化的经济繁荣和国家富强。邓乐元认为中国梦要达到三大标准,“生产力的标准,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共同富裕标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占60%以上,基尼系数在0.3以下;民主标准,体制认同度在60%以上”。[16]20虽然在具体标准上,人们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但富强的内涵无疑比传统更丰富,标准也更高。在指导思想方面,中国传统社会中担负重要角色的儒家思想侧重于保持稳定和不变,缺乏发展意识和变革意识,在发展极其缓慢的传统社会还有其价值,对今日中国则缺乏吸引力。中国梦追求的是发展和进步而不是低水平重复和循环,而且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改革、创新。这也是与中国传统理想的一个显著不同。总之,中国梦与传统社会政治理想相比,在每一个方面都提出了更美好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习近平指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17]这实际上给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具体目标和进度规划。显然,这是一个比传统社会政治理想更宏伟、更美好、更具有可行性的蓝图。

三、善用传统中国梦助力当代中国梦

当代中国梦与传统中国梦具有共通之处即联系性,也具有差异之处即超越性,这意味着在当代中国梦的宣传和实践过程中既不能无视传统中国梦,也不能混淆两者,或互相替换,而应对传统中国梦善加利用,以助推当代中国梦的实现。

首先,充分挖掘傳统中国梦对当代中国梦的有益之处。基于两者之间有共通之处,传统中国梦对当代中国梦的有益之处主要体现为:有利于人民群众理解当代中国梦;有利于增加当代中国梦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当代中国梦的宣传和对外传播等。有利于人民群众理解当代中国梦是指:当代的中国梦是新提出的概念,对人们而言是新事物,人们在接触、了解、学习新事物时,总是习惯用已有概念、观念、思维去概括、去描绘新事物,因而,新事物与人们关于已有事物的认知、理解越一致、越协调、越具有共通性,就越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同时,也不容易发生严重的误解、误读、偏差。传统中国梦经过长期的演化,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民族心理之中,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梦与传统中国梦存在诸多契合之处表明它与中国人关于社会政治理想状态的认知和情感具有协调性、一致性,因而,人们可以更容易、更好地接受、理解当代中国梦。有利于增加当代中国梦的文化底蕴是指:传统中国梦所涉及的大量文化元素可以被当代中国梦所运用,从而使当代中国梦具有历史感、文化感。文化元素是文化构成的基本单位,每一种文化都包含大量的、有特色的文化元素。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化中国文化拥有大量具有深厚底蕴又非常独特的文化元素。传统中国梦中“道”“和”“合”“公”“天下”“家国”“天人”等都是重要的文化元素,同时,这些也是为世人所熟知,被认为是可以代表中国文化、体现中国特色的东西。当代中国梦与这些文化元素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有一定的契合性,因而吸收、提炼、涵容这些文化元素,可以使当代中国梦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提升文化含量。有利于当代中国梦的对外传播是指:当代中国梦是现今中国人的社会政治理想,但是它的提出和实现并非只对中国和中国人有意义,而是会具有世界影响和意义。在世界各国、各文明之间联系、交流日益密切、频繁,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的背景下,中国梦不仅需要得到中国人的认可、需要中国人努力,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为外部世界所接受、理解,即需要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如果外部环境不友好、充满敌意,则中国梦很难实现。所以,中国梦需要对外解释和传播,以避免、减弱及消除敌意,争取理解、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所具有的影响,以便于世界了解中国梦的真实含义。如传统中国梦对和谐、有序、温情、道德、富裕等的追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在外传播,已经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因而,指出当代中国梦与传统中国梦的联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世界了解当代中国梦。

其次,突出当代中国梦对传统中国梦的超越性。在借用中国传统梦服务当代中国梦时也注重两者的区别,在宣传和使用上强调当代中国梦的超越性。首先,要避免混淆传统中国梦与当代中国梦。传统中国梦与当代中国梦存在一定的共通性,但它们分别对应的是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它们存在的社会基础、反映的社会要求存在本质差别。其间的共通性可以实现两者的沟通,可以使传统中国梦服务于当代中国梦,但传统中国梦的作用是辅助性的。因此,在当代中国梦的宣传和实践中,既要利用传统中国梦又要避免将当代中国梦化约为传统中国梦,或将两者混为一谈。其次,要强调当代中国梦的先进性。无论是传统中国梦还是现代中国梦,作为社会政治理想必然也必须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前瞻性。只是,传统中国梦是传统社会范围内的先进性,当代中国梦则是现代化范围内的先进性。因为社会的发展,传统中国梦中的一些基本的向往和追求仍然在当代中国梦有延续,但是传统中国梦的具体内容和指标已经落后于当代社会,也无法满足当代人的愿望,因而,在当今已经不再具有先进性。引领当代社会发展、激发人们奋斗热情的任务要由具有先进性的当代中国梦来承担。再次,要突出当代中国梦的可行性、现实性。社会政治理想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期待,而理想能否实现取决于是否具备相关的社会条件,也取决于理想内容的合理性、可行性。传统中国梦虽然就其实际内容和指标而言并不高,历史上也有不少仁人志士为之努力和奋斗,但是,它事实上缺乏可以依托的社会力量和社会机制,因而,它在传统社会中并没有变成现实,除了偶尔有所谓盛世可以给人一些慰藉外,绝大部分时候,它都只是人们的一种愿望而已。当代中国梦与传统中国梦不同,它不仅具有美好性、先进性,而且其内容具有可行性,同时,它有社会主义作为制度保证,有党的领导,有可以依托的社会力量,有组织、有计划。因而,当代中国梦不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也是一份可以操作的蓝图,通过人们的奋斗会转变为现实。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人一直在设计、构想理想的社会政治形态,并不断地进行实践尝试。这种对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构成了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梦继承中国传统中对美好社会生活的追求,并根据新的形势、在新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这一中国梦必将指引、激励千千万万中国人为理想而奋斗。

注释:

① 本文所說的传统中国梦指的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社会政治理想,在时间上对应的是近代以前的时期。中国从清末开始,传统社会逐渐解体,开始向现代社会转变。当代中国梦反映的是中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政治理想。

参考文献:

[1]韩震.中国梦: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的理想前景[J]. 道德与文明,2013(04).

[2]习近平.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 人民日报,2013-03-24.

[3]李君如主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王淑梅,王艳华. 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5]竹立家. 中国梦:构建和谐社会[J]. 中国改革,2006(11).

[6]刘国洲. 确立和谐思维方式,助推实现“中国梦”[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4(04).

[7]孙晓春. 先秦法家富强观念的现代反思[J]. 政治学研究,2014(05).

[8]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3-03-18.

[9]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求是,2012(22).

[10]范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N].学习时报,2014-03-17.

[11]侯才. “中国梦”与“中国现代性”的塑造[J].理论视野,2013(06).

[1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求是,2013(22).

[13]石文龙.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J].乡音,2013(09).

[14]黄朴.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途径[J].法治与社会,2013(08).

[15]梅萍. 中国传统和谐伦理的历史局限与现代转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16]邓乐元.“中国梦”的三大标准[J].学理论,2014(05).

[17]承前啟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

作者:刘学斌

第4篇: 干部学习讲稿:中国梦与中国精神

课程前言

大家好,今天讲的专题叫“中国梦与中国精神”。有梦想,才有追梦的人。有人追梦,才有奇迹,才会创造奇迹。今天,当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时,才会引起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强烈共鸣。因为近代以来的积贫积弱使中国人一次一次梦碎而一再陷入心力交瘁之中,中国人连做梦的权利都一再被剥夺。只有今天,中国人告诉世人,中国是一个有梦想的地方,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中国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国人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为了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创造活力。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为了实现文化强国之梦。中国精神是在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凝炼而成的。所以,今天我们把中国梦与中国精神联系起来,就是要解开为什么会有中国梦,解开什么是中国精神,为什么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一、习近平提出中国梦

下面讲几个问题,第一个,习近平提出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以其通俗亲和的表达方式迅速赢得了中国社会的高度认同。

(一)什么是中国梦

第一个小问题讲什么是中国梦。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他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日第1版)习近平提出中国梦之后,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也许人们会说,我们已经有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为什么还要提出中国梦。我觉得这时提出中国梦有很深的意涵。如果说我们的发展目标体现了国家的发展战略,而中国梦一则体现了民族复兴之梦,一则体现了每一个中国人从脚下到未来的人生之梦。每一个人都能在中国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发展的愿景,从而将中华民族的梦与个人的梦融为一体。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的深刻意涵,每一个人的梦与中华民族的梦是连在一起的,每一个人的命运与整个民族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

中国梦提出之后,引起世界的关注,人们热议中国梦,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解读。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对中国梦做了进一步的阐释。他指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人民日报》, 。

梦是个人的富裕。较之中国,美国具有巨大的地理优势,三面环海,易守难攻,建国伊始就是一霸,历史上从未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略征服,倒是常常主动出击攫取他国资源。所以他们一直没有国家安全之忧,人民可以专心做自己发财致富的梦。但是,自古以来,中国周边的环境一直极为险恶,历史上与周边国家的征战从没有停止过,几次被其他民族征服蹂躏。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家的富强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所以中国梦必须把“国家富强”放在第一位。

(2)中国梦的目的是民族振兴,美国梦的目的是个人成功

第二,中国梦的目的是民族振兴,美国梦的目的是个人成功。中国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统称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生于兹养于兹,患难与共,休戚相关,对这块热土具有十分深厚的感情。大家有一个共识,民族孱弱,任人欺凌,个人的尊严就会丧失,生命财产得不到保护,哪有幸福可言?美国的民族情况远比中国复杂,黑白两极对立,黑人长期受白人歧视,现在虽然法律上是平等了,但是骨子里的不平等是一时无法消除的,一件小事就可引起内部激烈的民族冲突。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人们没有乡土依恋,缺乏民族观念,自然也就只谈个人的成功。

(3)中国梦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实现,美国梦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人才资源达到 第三,中国梦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实现,美国梦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人才资源达到。“美国梦”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独立宣言》,强调天赋人权,每个人都有同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梦”特别是强调,不管出身、不论阶级,每个人具有同等靠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而获得成功的机会。这对那些阶级分明的欧洲小国的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诱惑他们、鼓励他们来美国冒险。历史上,美国多次利用其他民族的人民来发展自己的国家。比如早期从非洲引进大量黑人搞种植,十九世纪利用中国劳力修铁路,现在又大量吸收墨西哥、东欧的人从事各种各样的体力工作,很多白人成了有闲阶级,整日打高尔夫享清福。然而,中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的大国,不可能靠大量引进外来人才发展自己,所以习总书记才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4)中国梦是群体的和谐幸福,美国梦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 第四,中国梦是群体的和谐幸福,美国梦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中国人自古就有一个“家国”的概念,群体意识一直很浓,讲究的是“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之内,关系和睦,人人安康,自己才能幸福。所以中国人的幸福是群体意识的。在一个家庭内部,幸福是共享的;在一个国家内部,幸福也是共享的。所以,总书记用三个“共同”来描绘中国梦的愿景:“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然而欧美文化则强调的是个人主义,追求的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 (5)中国梦具有纵深的历史感,美国梦只有现实的体验

第五,中国梦具有纵深的历史感,美国梦只有现实的体验。实现中国梦的自信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历史。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上多次强盛,曾是那个时期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最近这些年帝王连续剧的繁荣,反映的就是大众这种心态。西方一些国家担心中国崛起,其中一部分因素就是来自历史,因为他们相信中国人具有再现历史的能力。一个历史上从没有强盛过的小国家,你吆喝得再厉害,别人也只会把你当做笑话看。总书记这句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就用了“复兴”这个词,其中就透露着乐观和自信。然而,美国只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自建国起,靠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和人才逐渐变成一个超级大国,所以它的梦是把现实延续下去,不让挑战他的力量出现,一直可以做自己的美梦。

(6)中国梦依赖群策群力,美国梦靠的是个性张扬

第六,中国梦依赖群策群力,美国梦靠的是个性张扬。实现中国梦,要凝聚大家的力量,人人给力,踏实勤干,利用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朝一个方向努力。它靠的是集体的意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一句话,中国梦要靠全民族强大的合力来实现。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中华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但是也是个喜欢折腾的民族,自毁力强大的民族,很多时候是发展一段,折腾一段,致使国家的发展可能不进则退。所以,现在要实现梦想,就必须统一大家的意识,明确一个目标,劲往一处使。然而美国自建国起就走的是一条务实的道路,就是简单追求个人富裕幸福,所以个人成功的合力构成了国家的强大。中国人可以办大事,但首先要统一意识。

(7)中国梦是为了民族光荣,美国梦是为了个人荣耀

第七,中国梦是为了民族光荣,美国梦是为了个人荣耀。自鸦片战争以来,领土被侵占,人民被蹂躏,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次次大灾难,这都是民族的创伤。近代史上,多少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了民族有尊严,国家有安全,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今天,我们的人民共和国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总书记这句话掷地有声。没有这种历史痛的国家是很难理解中国人的这种渴望。美国就没有这种痛,所以它也不会做这种梦,因而,美国梦强调的是个人的富裕、成功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最后,作者总结说,“中国梦”是根据“中国脚”量身定做的“一双鞋”。生活在中国,就专心做自己的梦,通过实干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人民论坛》2013年5月23日) 这也是对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一种解读,它是通过与美国梦的比较,来解读中国梦的内涵,它的特点、它的方向、它的目标。实际也是对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一种深度解读,解读得还是意义深刻的。

2、对中国梦的十大误解

另外一个教授,即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执行院长王义桅发表文章,指出外界对中国梦的解读有十大误解。 (1)误解一:中国梦就是中国的梦 误解一:中国梦就是中国的梦。受西方思潮影响,一些人有意无意地把人民与国家对立起来,认为中国梦就是中国的梦。一些外媒更是将“中国梦”翻译为chinas dream(中国的梦),而非chinese dream(中国人的梦),甚至认为中国梦的实现是以牺牲民众利益为代价的。其实,这就是对梦的狭隘理解,也是对中国的狭隘解释。 (2)误解二:中国梦要取代美国梦

误解二:中国梦要取代美国梦。美国梦(american dream)是美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美国梦和欧洲梦都在褪色。中国梦的提出,自然给外界加强了中国软实力威胁的口实。尤其是,在将中美关系定位为老二与老大关系的错误理念下,担心中国梦要取代美国梦。其实,这是对中国包容性文化的误解。中国不会妨碍其他国家实现其梦想。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实现中国人民的幸福,是国家的强盛,是凝聚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是要让外界了解中国人在追求现代化过程当中的方向和目标,我们不是要取代谁,更不是威胁谁。 (3)误解三:中国梦是一种新乌托邦

误解三:中国梦是一种新乌托邦。尽管在英文中乌托邦是褒义词,但是,在中国语汇里,乌托邦被描绘为无法实现的梦想。一些外国人从梦的佛教起源出发,污蔑中国梦是精神鸦片,麻醉中国人的变革意识,掩盖社会矛盾。其实,中国是世俗化社会,强调知行合一。中国梦兼顾理想与现实,绝非宗教安慰。中国梦是什么?它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特别是人民的幸福它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外界这种解读确实是错误的。

(4)误解四:中国梦表明中国抛弃共产主义理想 误解四:中国梦表明中国抛弃共产主义理想。一些外媒将中国梦与中国的国家身份联系起来,认为中国梦表明中国着眼于中国,抛弃共产主义理想。其实,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基本奋斗目标。中国梦不仅不排斥共产主义理想,反而更务实地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可以说中国梦也是中国各族人民、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富裕之梦。

(5)误解五:中国梦抛弃摸着石头过河 误解五:中国梦抛弃摸着石头过河。一些人将梦想与现实对立起来,认为中国梦的提出表明,中国更重视顶层设计,抛弃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路径。其实,梦在心中,路在脚下。中国梦不排斥改革开放的中国实践,反而是其系统化升华。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并不矛盾,把两者对立是错误的。

(6)中国梦就是宪政梦、人权梦、民主梦等

误解六:中国梦就是宪政梦、人权梦、民主梦„„。中国梦是最大限度凝聚中国共识,包容各种合法、合理、合情的诉求。然而,一些人乘机将中国梦狭隘地等同于自己的主张,或将自身诉求通过中国梦加以强调,认为中国梦就是宪政梦、人权梦、民主梦„„这本身没有错,但单方面强调会以偏概全,或欲速则不达,反而曲解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依法行政等包含在中国梦里面,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它的全部。如果说是全面,那显然是不正确的。 (7)误解七: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

误解七: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现代化是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梦想。但一些人以现代化名义希望中国全盘西化。其实,现代化不足以概括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无法描绘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巨大变化。中国梦不只是西方现代化模式、理念在中国的实践,而是中国结合自身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5篇:中国梦与企业家精神

准考证号:

姓名: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和当今中国梦的意义,紧接着描述了企业家精神的特点和外延。最后论述了企业家精神应当融入当代中国梦之中,成为中国梦的实现一份推力。同时,提出了企业家精神融入中国梦的要点。

关键词:中国梦企业家精神创新社会责任

一. 何为中国梦?

泱泱华夏,5000年的历史,沉淀至今给了我们13亿人民和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5000年的风霜雨雪,历朝历代,无数眼光高远、胸怀天下的仁人志士都有着一个梦,一个强国的梦,一个中国梦。今天,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中国梦”进行了新的阐述:“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我们说的每个人都有梦想,现在大家也在讨论中国梦,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一种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

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无颜担当龙的传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而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目前尚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强国才能富民,强国也是为了富民。没有人民富裕,发展就不算成功;没有人民幸福,复兴就不算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一句话,“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二. 企业家精神的特点与外延

企业家,来源于法语“entrepreneur”,原意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发展到现代已经没有一个权威而统一的定义。但是公认的企业家所具备的特点有:

1、是生产要素的组织管理者;

2、富有冒险精神,敢于创新;

3、具有社会责任感。长期以来,企业家的概念通常是从商业、管理及个人特征等方面进行定义。进入20世纪后,企业家概念的抽象――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就已拓展到了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的领域。从“企业家精神”这个术语的内涵上分析,精神首先是一种精神品质,“精神首先是一种思想形式,是一种驱动智慧运思的意识形态,”但“精神不完全是仅仅表明个人意识状况或过程的心理的、主观的概念,精神相对于意识,它似乎应该是对意识的一种价值抽象。”企业家精神也是表明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的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他们所具有的独特的个人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的抽象表达,是对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逻辑结构的一种超越、升华。企业家群体独有的显著的精神特征就和其他群体特征区别开来,人们日常也把它看作是成功的企业家个人内在的经营意识、理念、胆魄和魅力,并以此标尺可以识别、挑选和任用企业家。

向外延伸来看,企业家精神应该包括了创新、冒险、合作、敬业、学习、执着、诚信等基本品质。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与一般的经营者相比,创新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一个企业经营者,要想获得成功,成为一名杰出的企业家,必须要有冒险精神。对一个企业和企业家来说,不敢冒险才是最大的风险;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正如艾伯特·赫希曼所言:企业家在重大决策中实行集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是企业家的“顶峰体验”和不竭动力;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学习与智商相辅相成,以系统思考的角度来看,从企业家到整个企业必须是持续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和终生学习;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企业家却是唯一不能退出企业的人,只有坚持不懈持续不断地创新,才可能有胜券在握的机会;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没有诚信的商业社会,将充满极大的道德风险,显著抬高交易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 企业家精神应融入中国梦

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语汇并迅速走红。而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梦”再次走红。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企业家孜孜不倦的奋斗与贡献;而企业家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也离不开中国梦所创造出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积极向上的环境。企业家精神如何融入中国梦,我认为要从以下三点入手:

1. 企业家要担当责任。企业是社会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标杆,企业家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

标志性人物,尤其是评选出的经济英雄,更需要在担当社会责任方面作出表率。眼下我国经济发

展的重点是转型,何为转型?我认为应该是,从高碳向低碳转型,从主要依靠外需出口到依靠内

需转型,从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管理转型。在转型的当口,企业家的责任主要体现在:

一、注重

自然环境的保护,党的十八大已经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任何不顾环境破坏一味

追求经济增长的开发都是对社会、对后代不负责任的表现;

二、注重企业文化、员工福利的建设,

如果把员工比作是企业的血液,则企业的机制就是血管,企业文化就是心脏。只有企业拥有了良

好的企业文化和氛围,企业的机制能充分激励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企业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与此同时,企业员工更是社会的一部分,让企业员工及其家属获得充分的幸福感,社会才会得到

安定,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才能体现。

2. 企业家要勇于创新迎接中国梦。从企业家的特性来看,冒险本身就是他的烙印,但在中国梦实现

的大环境下,勇于冒险,勇于创新,不怕失败,不断尝试的要求则显得更为突出。目前中国的人

口红利的减薄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李克强总理说“要向改革要红利”,而向改革要红利就要求我

们的企业不断创新,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获取新的机会。创新首先能使民企开辟一个更广阔的

生存发展空间,不断地领先,不断地发展。其次,创造出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可以不断提高资源

配置的效率,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下降,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再次,创新

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企业不断出奇制胜和发展的过程,创新就是敢于冒险,出奇制胜,就是以别

人未想到的新思路、新点子、新策略、新方法谋求企业的发展。

3. 企业家要抱团发展。中国梦的实现不是一家或几家企业的抱负,而是全中国所有企业的共同愿望。

在这个愿望的强烈支撑下,摒弃传统行业间的隔阂,促进行业共同发展成为中国梦中企业成功之

路的一种可能。企业之间的抱团合作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是

顺势而为的选择。当今的市场环境下,机会与实力相等,机会稍纵即逝,如何才能抓住机遇?抱

团发展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企业结为联盟,资源共享才能做大做强。搭建行业、产业链的平台,整合资源,把企业的发展与行业发展、产业链发展进程结合在一起,才能共同缔造“中国梦”。

四. 结论

“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在美国,只要经过努力奋斗便能过上美好生活的理想。“中国梦”,则是中国人民实现国富民强的美好愿望。“美国梦”与“中国梦”,其实并无本质差异,其意义都在于对更好生活的期望。与美国200多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相比,“中国梦”才刚刚开始;与美国200多年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环境的沉淀相比,中国的企业家尚是初出家门,刚刚踏上征程的少年。中国何时能够出现乔布斯式的企业英雄,不仅需要政治制度的保障,更需要企业家们有韧性,能屈能伸,不在企业水涨船高的时候沾沾自喜,不在经济低潮出现时怨天尤人;有责任心,企业家除了为股东创造价值之外,还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有眼光,适时地从混乱和萧条之中寻找成长的良机。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是可以跨国界的,而企业家是有国界区分的;企业是可以跨时代的,而企业家是有时代烙印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都呼唤属于自己的企业家。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迫切需要一大批顺应时代潮流的企业家。而要造就这样一支企业家队伍,最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精神。这就意味着,中国的企业家要善于抓住机遇,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要善于团结社会和他人,将个人的企业家精神转变成一个团队的企业家精神;要忠于事业,时刻保持创业的激情,等等,这些都是在中国梦实现的环境中保持不断成功的关键。同时,企业的成功也必将为中国梦更好更快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巨大推力!

第6篇:中国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状况调查

一、调研目的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之后,总书记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长远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需要所有中国人共同奋斗去实现。各大高校以“中国梦”激励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对于激发大家的爱国情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奋发成才将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古往今来,一个民族的兴盛往往与民族精神的高扬同步,一个民族的衰落伴随的则往往是民族精神的残音。可以说,民族精神是民族存续的精神血脉,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民族兴盛的精神资源,对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解我校在校学生对于中国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认识,以及根据本次学生社会调查实施规程的要求,我特组织组员,利用在校期间的一个多星期时间,对在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希望了解大学生中国梦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对于民族精神的看法。但是我们的着眼点绝不仅仅局限于梦想和精神的本身,我们想要的是以梦想为载体,通过梦想来展现大学生对当今中国社会的看法,来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风貌,表达他们对于个人理想和民族理想,个人未来和民族未来的信心和愿景。

二、调研对象

XXX在校大学生

三、调研实施的过程

我们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调查。本调研一共下发50份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0份,调查男女比例基本相等,四个年级结构合理,学院专业分布较客观。

四、调研对象的现状

参与本次调研的学生凸显了当代大学生的年轻风貌,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面对人生,有自己的梦想,对中国梦的认识也很客观,他们很多都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对中国现在的国情很是看好。但对于民族精神这方面,有部分同学表现出担忧的意向。

五、调研对象现状分析及得出来的结论

调查报告显示,很多人在理解中国梦时,有近六成的同学认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共同追求,有少部分人认为是政府的口号,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是世世代代形成的观念,由此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同学对中国梦的理解与认识还不够深刻,由此也可以反映出在中国梦的宣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使得同学们对中国梦的了解知识停留在口号与表面宣传的层面。为此,学校甚至政府应当积极传播相关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祖国的事,并增多沟通渠道,要潜移默化地用实际行动影响到每一个人。

在大学生对中国社会现状看法的系列探究问题中,当问及中国社会问题的严重程度时,16%的人选择了不知道,各有共有84%的大学生觉得中国需要改革,其中一半的人觉得中国社会问题很严重,不改革将会有严重后果。特别是对于我国当前面临最大最严重的腐败问题,绝大多数同学都表示了愤懑不满之情,表示国家的执法力度非常不够。从总体调查结果看大学生认为中国的社会问题还是很严重的。但从另一角度看大部分大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还是很有希望的,对中国当前面临的问题也是有一定关注的。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当代社会精神的主旨和重点的认识上,有约40%的人认为是“相濡以沫,团结互助”和约20%的人选择“全民一心,努力发展”这2种较为中庸的观点,与当今的和谐社会比较吻合;但是竟然近1/3的人有“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种自私自利的观点,这说明了当代社会虽然大多数人的观点积极,符合民族精神的要求,但是也有不少的人急功近利自私自利,与主流精神相违背。这也反映了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产生出来的“趋利”理念带来的对传统精神的冲击,告诉我们需要加强在这方面的正确引导,养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而作为其核心的爱国主义最能体现几千年以来中华儿女的意志传承,也是这一精神的价值所在。不过,在关于“中华民族精神最突出的内容”的调查中,有近六成的人选择的是“追求真理”,有40%以上的人选择的是“自强精神”,仅有不到20%的人选择“爱国主义”,这不能不说是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不到位。说明在当今社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宣传不够,导致有那么多的人认为“追求真理”和“自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最突出的内容。回顾几千年炎黄历史,爱国主义贯穿整个历史长河,充分体现了每一代炎黄子孙的精神传承,特别是在近代历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掠夺,这一方面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总体来说,大学生对中国梦的概念是认同的,大学生的中国梦是健康积极的,但是普遍的问题是,践行梦想的决心和信心还有所缺乏。中国的高等教育问题,当前中国社会一系列的不公平现象以及其他的社会问题是大学生实现中国梦乃至中华民族实现复兴之梦的不利因素。中国需要改革,高等教育需要改革,大学生也需要不断改善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惟此,我们的中国梦才能最终实现。

而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大部分同学总的观点是明确的,但是精神追求和政治信仰并不够坚定。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部分大学生经不住西方文化的冲击,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失去了自我,失去对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信仰,对本民族的文化表现出异常的冷淡甚至反感和排斥。其主要表现在有些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表现乏动力,沉迷于网络游戏,逃课、缺课,不及格的课程很多;有的整天追求打工赚钱,理想信念淡漠;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勤俭节约精神淡化。而学校和社会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方式、路径、策略上存在着问题。就教育手段和信息渠道而言,手段单一,集中于传统的封闭式填鸭式的手法,缺乏互动和活泼的沟通,社会大众获取精神教育的途径还停留于书本、电视等陈旧的渠道;就精神内容而言,向公众传播民族精神的内容比较单调,缺少鲜活的事例,让人感觉抽象,不能针对不同群体提出合适的普及方案,易于走向说教,与时代的结合程度不高,讲理也不够透彻;不敢面对西方文化的竞争,不能直面所在。

六、建议

当代青年人的生活时代不同,其历史责任与使命也相应地有所不同。当代青年,很少像过去那样,在战场或艰苦环境当中经手刻苦的锻炼,拥有壮怀激烈、报效祖国的机会与责任。但当代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同样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这是青年作为现代人所追求目标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基础。作为国家培养出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大学生应当关注时事政治,了解自己在社会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把实现中国梦的大梦想同自己的理想有机的结合起来。正如陈独秀所说青年应当“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一、以先进文化为基石,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先进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结晶,又是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巨大动力,它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高校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引导大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拓展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先进文化支撑民族精神的结构体系,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引路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使高校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辐射源。 先进文化必须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各种腐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要成为我国文化的主体,必须引领和整合其它各种文化。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暴力、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如色情、反动网站等腐朽文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给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各民族的传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在的青年一代大多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他们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知之甚少。我们还要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网络文化的影响,它既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培养其现代化的思想和观念,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淡化了民族意识,不利于大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积极开展健康文明的娱乐活动,占领大学生课外活动阵地

二、以历史教育为重点,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又为传统文化所涵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精华部分。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存在、发展、充实,才使得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历经磨难,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越紧。当各大文明古国都消亡时,只有中国通过不断进化依然生存。”这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精神内涵。尽管我国具有世界上任何国家无可比拟的辉煌历史,然而这些年来,在重视对大学生的中国历史教育上,我们已经到了不能再削弱的地步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历史课程很少,前些年我们的高中甚至没有中国历史教育。加上目前电视上各种历史节目都是戏说历史,不能真实反映历史,这必然会造成这样一种状况:如果一个学生上完初中、高中就去就业他们将终身不再接触本国历史,他们学的历史知识早就遗忘;即使考上大学,考上文科,如果不进历史系,基本上也终身不再接触本国历史,他们又能有多少本国历史的知识,又能了解多少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呢?中国的留学生没有中国历史观念,这如何能希望他们会爱国、为中华民族服务?我们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祖国历史都不了解不熟悉,又怎么能凭空产生中华民族精神呢?因此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急需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国历史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历史教育应贯彻整个大学的全过程。因为它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把爱国的精神、爱国的根植入到他们的心里,使大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解放实现民族振兴的奋斗业绩,从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高尚品格和感人事迹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这对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三、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创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经济、科技、综合国力高度竞争的时代,它对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与民族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和场所,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形成虽然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教师的教育与引导、校园文化环境对民族精神的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优美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充实大学生生活,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高尚人格。例如,学校通过举办高水平、知识性的人文讲座,向大学生传播更广泛的文化信息,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科学文化与人文精神的感受力、领悟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组织大学生参观校史展览,使其了解学校艰苦创业的非凡经历及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校园主要活动场所建造高雅的人文景观;在教室、走廊悬挂伟人、名人的画像、语录,营造一种文明、健康、品位高的人文氛围和精神氛围,这些都能对大学生起到陶冶情操、激发爱国情感、鼓舞学习热情的作用。

四、发挥互联网优势

当前互连网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它的信息量更大、形式更加多样化、选择性和参与性更强,尤其是它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现象,即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文化向发展中国家单向流动,存在“文化侵略”问题,正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所说,我们正面临单一文化的威胁。这就给高校德育带来强烈的冲击和极大的难度。国际互联网的管理已成为一个新课题。简单依靠禁止的方法来消除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显然是不够也是行不通的,甚至会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目前,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主动上网,建立起高质量、大容量、有吸引力的网站,抢夺网络制高点,设立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主题,特别是在网络中建立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链接,在BBS相互讨论中加深大学生对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解,进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创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五、培养自强自立的名族精神

1.能够正视生活的困难,发挥自强精神。

不论家庭贫困还是优裕,都要正确看待家庭经济情况,理解父母的艰辛;端正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在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培养自信自强的名族精神。

2.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中自强。不断给予自己学习的动力,找准目标,脚踏实地。学习刻苦,不断调整和丰富知识结构,在学习中体验自强的魅力。

3.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在思想上自强。积极参与学校与班级组织的各种群体活动,积极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4.适应社会,在就业上自强。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在就业过程中很好的进行自我评估与定位。将大学时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更好的发挥自身能力。自强与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至始倡导的人格品质。自强自立对于完善个体人格,促进个体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价值。大学生自强自立精神的培育是个体成长与发展完善的必由之路。作为国家未来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其精神风貌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前程。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自 强自立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战略意义

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塑造民族精神

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好,他们朝气蓬勃、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喜欢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因此我们要抓住大学生的特点,以大学生为主体,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欲望,同时,又要以中华民族精神来指导大学生的各项实践活动,以此形成良性互动,不断增强、培育大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当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这不仅需要高校德育工作者长期潜心发挥主导作用,更需要大学生的长期主动参与配合,以做到主导教育与自身塑

造的有机结合。因此,学校要积极采取措施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组织各种大学生社团,并通过大学生社团开展读书活动、征文活动、辩论赛等,组织深受大学生欢迎的高水平的人文讲坛和科学讲座等,使大学生们在这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实践活动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增强民族精神。同时要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及各种下乡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先进的厂矿、企业、农村,采访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亲自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为此,我们应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好大学生参加这些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并作到学以致用,以增强对祖国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并把这种对民族的浓厚感情升华为民族精神,只有这种大学生的自我塑造、自我完善,才能积极主动地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精神。

温总理说过大学生应该做到有理想,善学习,讲道德,要自立,永奋斗。要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要树立对国家对人民强烈的责任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我是爱国的,对国家好才行,没别的要求,只求国家强大。”——钱伟长爱国主义并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去亲身实践的。德兰嬷嬷说:“我睡去感觉生命之美丽,我醒来感觉生命之责任。”平庸的人之关心自己的生活,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把国家命运视为自己的责任。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以此激励大学生珍重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相信中华民族将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任何处境中都不屈从命运的安排,努力向前,不折不饶。在顺境中,不骄傲,不得意,只要求更好;在逆境中,不退缩,不畏惧,只求逆流而上。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需要发扬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青年大学生,要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弘扬民族精神,艰苦奋斗,怒力学习,不怕困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总之,面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高校必须要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的先进性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7篇:《中国梦与中国道路》观后感

党性教育—《中国梦与中国道路》观后感

百年奋斗铸就历史辉煌,信心百倍推进复兴伟业。29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中央政治局七常委领导同志29日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在参观过程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在全党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总书记等中央政治局七常委领导同志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寓意非常深刻。不仅再一次凝聚了全党、全民族和全国人民的深刻共识,而且再一次向全世界宣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尤其是总书记在参观过程中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的“中国梦”,不仅耐人寻味,而且非常鼓舞人心。

习总书记深刻阐释的“中国梦”包含着“四步曲”:分别是“抗争曲”、“探索曲”、“奋斗曲”、“延伸曲”。因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而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个人得失与国运兴衰休戚相关。正因为此,习总书记才强调,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回首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审视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展望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联系个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总书记深刻阐释的“中国梦”所包含着的“四步曲”,最终要落脚到实干兴邦上。只要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扎实奋斗,实干兴邦,习总书记深刻阐释的“中国梦”就一定能“梦之圆”。

“中国梦”是中国人未来共同的发展期盼——中国人同舟共济、艰苦奋斗,凭着根植于中国梦的中国精神,再经过30-40年的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社会安定、生态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8篇: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书记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里说得很清楚,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华民族,依据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主题及其所决定的基本历史实践,圆梦之路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艰难探索、最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复兴之路”。离开这一确定的政治内涵谈论中国梦,就难免走偏。

一、用西方政治制度塑造中国人的未来之梦,在今天已是暗潮涌动,然而,背后隐含着的却是历史的颠倒和是非的混淆

在当今中国,有一种观点试图用“非意识形态化”解读现代化,视资本主义现代化为“普世价值之路”,否认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区别,从而兜售“西化梦”特别是西方“宪政梦”。那么,我们首先应看一看,这个梦是如何出现的?它给中国带来过什么?

17世纪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被当作是近代宪政制度的开端。他们把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1689年的《权利法案》、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等作为奠定了英国宪政基础的宪法性文件,把洛克看作是宪政理论的奠基者。洛克宪政理论的实质就是确保资产者的利益:只要财产得到正当保护,就是正义的,其他一切政治价值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是要服从于这一优先理念的;财产是至高无上的,其他的都是从属。20世纪美国思想家列奥·施特劳斯就怀疑洛克给予个人权利是为了保障大多数人的思想,他说:“洛克把多数人的权力视为对坏政府的制约,以及反对暴虐政府的最后凭借;他并不把它视为政府的替代物,或者就等同于政府。他认为,平等与公民社会是不能相容的。„„最要紧的是,由于自我保全和幸福要以财产为前提,因而公民社会的目的就可以说是保护财产,保护社会中富有的成员免于贫困者的索要。”([美]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39页) 施特劳斯不仅明确否认洛克的这种政治学说,而且指出洛克的政治学说本质上是为有产者服务的,只有富有者才享有政治权利,财产上的不平等可以合理地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因为人们进入政治社会的首要目的就是保护其财产。

有一种观点认为,1840年后列强最初来到中国是希望按照市场的逻辑从事商贸和交流,并没有想用强盗的逻辑征服中国。由于我们不懂市场经济、不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西方列强为了使我们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办事而征服了我们,因而回顾历史应当忏悔的是我们。这种观点不仅一笔勾销了帝国主义在鸦片战争之后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种种罪行,而且臆造了资本的平等自由本性,令稍有头脑的人都瞠目结舌。马克思曾经在1857年3月写的《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中指出:“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这一切都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荒唐的借口下发生的!英国政府和英国人民——至少那些愿意弄清这个问题的人们——都知道这些非难是多么虚伪和空洞。”

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的一些仁人志士在19世纪末期力图实行宪政以使中国走向富强。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中国比较早地提出西式宪政蓝图。在“戊戌变法”中,康有为把制定宪法视为变法的总纲领,在他上呈给光绪帝的《日本变政考》中称,“变政全在定典章宪法,日本如此而成效大著,中国今欲大改法度,可采而用之”。但这种“宪政梦”很快就凋零在封建专制的寒风之中。进入20世纪,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王朝,1906年,清政府发布上谕仿行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说穿了,这种西式宪政梦不过就是帝制梦。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同盟会的《军政府宣言》中第一次提出了“宪政三阶段”理论。1912年3月11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试图以宪政下的民主程序限制专权保障民国。但他的梦想很快就被军阀混战击碎了。

这些梦想为什么都遭到了失败呢?第一,不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革命派,都是保护资产者利益的政治制度,不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制度。第二,资产者讲的政治制度梦想是以多党制为基础的,是不同的资本利益集团合法实现自己利益的政治表达,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进行合法分利剥削的政治基础。第三,缺乏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党。

在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中,多政党制度被认为是消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有效手段。他们认为,只要用多党制悬空了共产党,人民群众的权利就能实现。这是一个极大的陷阱。它打的是“民意”和“权力制衡”的旗号,可是它永远回答不

了,今天最为完善、文明的西方社会,发展成果却依然为少数人享有,依然存在着1%和99%的对立,最后只能退守到“投票民主”的西式民主,能够真正表达民意吗?马克思主义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人民如果不能摆脱资产阶级的金钱统治及其思想统治,就只能作为“沉默的大多数”、“一盘散沙”而为少数人所统治。只有在先进理论和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下,人民才能成为“有机的社会多数”,才可能当家作主。因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它代表的是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这样的党,才能真正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只有这样的党,才能真正高举宪法的旗帜,做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真正做到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宪行政。

二、命运引发梦想,道路决定命运,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扎根于中国道路之中的中国梦,真正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不同的梦,植根于不同的政治理念和世界观。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屈辱命运和艰难抗争,无不和以鸦片战争为起始的西方列强的入侵紧密联系。如何看待这种入侵,成为全部道路之争的焦点。在“西化”的观点看来,入侵尽管也伴随着血腥和压迫,但其带来了现代文明则是历史的进步,因而“西化”是唯一的出路;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这种入侵虽然依靠了现代文明,却不能使被侵略国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因而不仅本质上是野蛮的,而且预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衰落和社会主义文明的兴起。马克思在谈到英国对印度入侵的后果时指出:“印度人失掉了他们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使他们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一种特殊的悲惨色彩,使不列颠统治下的印度斯坦同它的一切古老传统,同它过去的全部历史,断绝了联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2页)这一认识成为催生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的重要依据。列宁依据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出于高度依赖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需要,“当世界上其他地方已经瓜分完毕的时候,争夺这些半附属国的斗争也就必然特别尖锐起来”的事实,不仅论证了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而且只有社会主义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获得解放的出路。(《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45页)毛泽东依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经验,确立了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发展方向,并庄严宣告:“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

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

从理论上说,资本主义现代化之所以此路不通、而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所以成为必然的历史选择,是因为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以后,对于后发展国家,尤其如中国这样的后发展大国,由于一些初始条件(如没有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没有形成稳固的势力范围,没有形成世界范围“核心——边缘”的二极结构等,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由竞争)的丧失,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自发地走向现代化已无可能。

从实践上看,后发展国家之所以在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格局中步履维艰,就是因为落后和受控使得资本主义国家所经受过的历时性矛盾挤压成共时性矛盾,因此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恶果叠加显现。而且,资本主义利用与其经济政治实力相应的思想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地制造落后是因为没有实行资本主义的神话,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混乱和分裂。选择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选择西方政治发展道路,对于中国只能意味着国家分裂、国内混乱、国际依附、历史中断的无序状态,只能是死路一条。因此,中国现代化之路必定如此,即在社会自觉力量的领导下,先取得政治独立和民族解放,继而取得经济独立和国家发展,再借此参与国际竞争,全面走向世界,实现现代化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贯穿始终、起领导核心作用的自觉社会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承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以及自觉利用历史规律的可能性,形成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核心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历史和理论前提,也是中国梦的圆梦力量。因此,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就成为辨别中国梦和借中国梦兜售“西化梦”的根本界限。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梦想只会越来越远。

三、中国梦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强大影响力和感染力源自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我们讲中国梦,不是用梦想代替现实,而是用科学和理想说明中国梦,通过中国梦的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化。中国梦的热议,本身就是中国道路成功的成果,我们必须充分阐明这一根基,夯实中国梦的理论基础。

虽然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但是,在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却是崭新的课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90多年的艰难探索,终于破解了这一难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立足于中国具体国情,又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进步要求,既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加以创新。它初步解决了以下四大难题:一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二是在国内矛盾错综复杂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条件下如何坚持走共同富裕、和平发展的道路;三是在既不照搬西方、又充分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基础上,把维护人民主体地位和坚持党的领导统一起来;四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而探索出来的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诸多具体道路构成的中国发展的总道路,在现阶段其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二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人人起来负责,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坚持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三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四是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前提下,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进步的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3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这一理论体系是指引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确保我们的发展有“两个一百年”的长远战略及实施路径,使我们能够在深刻复杂变化的世界格局中把握住重要的战略机遇、化解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使我们能够在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基础上把握强国之路、立国之本、兴国之要、兴国之魂,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仅使中国经济连续34年保持平稳增长,而且即使遇到重大危机也能够化解存在的种种问题。西方国家老是宣称自己的政治制度优越,可是为什么这么优越的制度化解不了“欧债危机”呢?为什么“笨猪国家”的名单一再增加呢?相比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仅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而且具有更加科学、更加民主、更加有效、更加公正地配置市场经济资源基础作用的功能,使各种主体的创业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作者 侯惠勤 辛向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第9篇:中国梦与梦之蓝

中国梦这一理念是xx主席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时提出来的。其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远的不必多说,我们只是一个个普通的学生,微小的力量还不足道。常道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这样说也许会使我们所背负的东西太重,但只要我们无愧自己付出的努力,就无愧自己的未来。

我认为重要的是提高我们的个人素质。素质不仅仅是指个人的言论,也是每个人的行为举止,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如今,讲脏话向着低龄化和大众化发展。学校里,无论是抱怨还是互相调侃,人们好像都愿意以脏字来做个有力表达感情的语气词。这岂不是荒唐至极之举?面对细小之事,没有包容之心,用脏字表达对同学举止的鄙视,男生没有儒雅之风,女生没有淑女之举;为了小事,甚至可以大打出手、破口谩骂。社会在进步,而道德却像是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一样越来越少,这难道不能算是悲哀吗? 记得前段时间网络上一直流行着“中国式过马路”这一词语。其意思是说中国人过马路都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与红绿灯无关。这对中国人民素质的嘲讽可谓深切。原因有两点:一是从众心理,每个人都占着“法不责众”这一理念,以他人的错误行为来迷惑自己;二是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遭遇横祸,也不会被查处。

但这不仅仅是素质的问题,还有社会制度的因素在里面。“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这种规定助长了行人违法行为的嚣张气焰;亦或是右转车辆不避让行人也促使了这一行为的产生。

其例子还太多,不能一一阐述。所谓的蝴蝶效应,也莫过于此。先人拼搏了几载春秋,才造就了如今的繁荣,我们不应该任韶华空流,未来还有很远要走要拼要闯。中国梦即是我们的梦,我们向往那一片深邃的蓝。梦之蓝,像古镇里老旧靛蓝印花布,是古老民族善良而朴实的天性;梦之蓝,如大海般深邃;梦之蓝,似蓝天一般辽阔与宽广。

素质不能退步,更不能因为我们而退步;社会不能衰落,更不能因为退步而衰落。那说了千百遍的话:我们是祖国的栋梁,我们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画出自己的中国梦,才是我们迈向未来的第一步!

上一篇:水上清洁机作文300字下一篇:女儿在母亲追悼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