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中国式英语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英语中国式英语(精选8篇)

中国英语中国式英语 篇1

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

摘 要: 中国英语是英语语言与典型的中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用于表达中国特有的思想文化及独特事物,是传播和发扬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在外语教学中增加中国英语的内容可以改变“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中国英语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失语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日益增加的国际交流,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与其他语言的频繁接触必然会导致它的变异。英语的国际化导致了它在全球范围内的本土化,许多英语变体相继出现。美国社会语言学Kachru把世界范围内使用的英语分为三类,并用三个同心圈表示:内圈,外圈和扩展圈。他的理论为:“这三个圈显示了英语在跨文化、跨语言的环境传播中的传播形式、习得模式和功能领域。”(Kachru,1985:356)在“世界英语”背景下,英语在中国本土产生了一种新的变体――中国英语。它是英语与典型的中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用于表达中国社会中特有的思想文化及独特事物。 一、中国英语的概念 1980年,葛传嗽谒的《漫谈由汉译英》一文中说道:“英语是英语民族的语言,任何英语民族以外的人用英语,当然要依照英语民族的习惯。不过,各国有各国的特殊情况,就我国而论,不论在旧中国还是新中国,讲英语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特有的东西要表达。”如“科举”、“五四运动”、“赛先生”、“白话文”、“八股文”(imperial examination,May Fourth Movement,Mr・Science,Baihuawen,eight-legged essay)。他认为这些译文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不是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而应该被称为“China English”。虽然葛老先生只是从翻译角度提出了中国英语的概念,并未继续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却迈开了我国对中国英语系统研究的第一步。1991年,汪榕培将中国英语定义为“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使用,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1993年,李文中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1995年,谢之君认为:“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能够进入英语交际,其使用频率和交际效果与使用者的水平有关。”上述定义虽然强调的重点和定义的角度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基本点却是一致的,如中国英语是中国人使用的.,是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与英语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客观存在。 二、中国文化失语症 “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提出来的。他于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他发现许多英语水平较高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方人交际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母语文化。他的这篇文章引起了外语界对中国文化教学的关注,许多外语教育学者针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确实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而在基础英语教育阶段,这种现象更是明显,例如让学生用英语简单地描述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诸如春节、端午节等,并介绍一些节日的风俗时,学生的表现有两种:第一,只会用汉语描述,中国文化的英语词汇表达有限;第二,对一些节日的习俗了解不全面。学生“失语”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更重要的是因为母语文化的知识储备欠缺,母语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达能力有限。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话,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中国英语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氛围,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在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与传播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中国文化和汉语语言及中式思维的影响,形成“中国英语”的表达方式。中国英语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汇、短语及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上。在形式上有两种表达形式,一是音译,作为汉语借词(Chinese-borrowings)直接融入英语语言。二是译借,即按照汉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意思直接表达或陈述,也就是说这种表达方式只有在汉语的语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在历史文化、政治和生活等方面。 1.音译 (1)历史文化方面 xiucai(秀才),wenyanwen(文言文),baihuawen(白话文),guanyin(观音),dao(道),qi(气),kaishu(楷书),putonghua(普通话),pinyin(拼音),fenghuang(凤凰),fuwa(福娃),etc. (2)文体娱乐方面 erhu(二胡),pipa(琵琶),suona(唢呐),weiqi(围棋),zheng(筝),yangko(秧歌),quyi(曲艺),mahjong(麻将),Kongfu(功夫),wushu(武术),taijiquan(太极拳),etc. (3)吃、住、行方面 jiaozi(饺子),tofu(豆腐),chowmein(炒面),mantou(馒头),tangyuan(汤圆),wonton(馄饨),youtiao(油条),chopsticks(筷子),ketchup(番茄酱),,bingtanghulu(冰糖葫芦),tea(茶),etc. 2.译借 (1)历史文化方面 Four Books(四书),Five Classics(五经),Confucianism(儒家思想),eight-legged essay(八股文),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中药),Long March(长征),paper cutting(剪纸),Beijing opera(京剧),etc. (2)经济方面 Four modernizations(四个现代化),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改革开放政策),Planned economy(计划经济),market economy(市场经济),iron rice bowl(铁饭碗),township-enterprises(乡镇企业),special economic zone(经济特区),etc. 四、中国英语对外语教学启示 1.树立文化平等意识 外语教学实践原则为:外语是民族间相互交流的工具,我们通过外语了解对方,吸收外来营养,同时也通过外语弘扬中国文化,期望对方通过该语言了解和吸收中国文化,达到和西方强势文化平等对话和交流的目的。外语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跨文化(cross-cultural)传播和获取知识的过程。我们要树立文化平等交流的意识,既要重视外国文化,又要重视本国文化。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人才,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要使外语教学变得有效且符合实际,教育部门应当强化文化平等交流意识,避免外语教学成为英美社会文化统治的工具,或者染上民族优越的特征。 2.外语教材中应该增加中国英语的内容 外语教材的选择应该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语言材料。然而随便翻阅我国小学、中学、大学的各种版本的英语教材,几乎没有有关中国的文章,这种倾向应当有所改变。中国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走过弯路,一段时期全是中国的政治内容,一段时期又全是英美的舶来品。这两种极端都无助于培养中国学生的对外交际能力。对中国的事情,学生耳闻目睹,十分熟悉,用英语谈论中国的事物,可以增加教学的实用性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选择有中国背景的语言材料,既可从中国人写的英语文章中选,又可以挑选英美人对中国的友好公正的评论文章。中国人用英语对外交流是全球性的,而不只是面向英国和美国,因此中国人的英语教材中的文化背景也应该体现多样性。在英语教材中除了有一定的英美文化外,对各大洲其他有代表性的文化应该有所涉及。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英语必将像其他英语变体一样为世界人民所接受。而适当在英语教材中增加中国英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便于学生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改变中西交流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便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从而也可以让中国人为世界英语和世界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并在其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Kachru. Braj B. The Other Tongue: English across Cultures.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5.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教育周刊,-10-19. [3]葛传.漫谈由汉译英的问题[J].翻译通讯,1980(2). [4]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5]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解放军学院学报,1991(11). [6]谢之君.中国英语: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干扰性变体[J].山东外语教学,1994(3).

中国英语中国式英语 篇2

关键词:中介语,第二语言,外语,中国英语,中国式英语

引言

目前,我国部分学者对“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不加区别,导致部分学者对“中国英语”这一概念的误用。笔者从区分第二语言和外语入手,对中介语进行了定义,指出: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自己创造的一种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一种中介语言,它尽管和目标语言在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但不影响交流,同时对“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也进行了区分,阐明了语言环境对学英语的重要性,设想了一种较为理想的英语语言环境。

1. 中介语理论

1.1 中介语的研究现状

中介语理论是在语言对比研究和语言差异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介语的概念一般认为是由塞林格(Selinker)于1972年在《中介语》的论文中正式提出的,根据塞林格的定义,中介语有两方面的含义:(1)对个体而言,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的某个阶段中认知目标语的方式和结果的特征系统,即是一种特定的、具体的中介语言;(2)对全体而言,中介语是指所有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认知发生和发展的特征性系统。[3]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语言系统,它带有母语特征,和目标语有差异。我国学者鲁健骥于1984年对中介语作了定义:中介语是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和推论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系统,这个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又有别于他所学的目的语。中介语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都有表现。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学习的发展,逐渐向目标语的正确形式靠拢[4]。

司联合(1999)从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差异入手,用公式的方法对中介语作了如下定义:

公式中ER、AR不能同时为空集Φ,其中IL为中介语,NL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母语,TL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目标语,ER为语际差异,AR为语内差异,ER∪AR指语际差异和语内差异的共同干扰。[5]

中介语的三个主要特征为:系统性、可渗透性和动态性。

1.2“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异同

1.2.1“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定义

为了更加准确地理解中介语,我们首先要对“第二语言”和“外语”的概念加以区别。所谓“外语”是指在母语国家里学习的一种非本族语言,该语言只是作为学校里的一门课程,而非政府部门或商业方面的语言,如中国、日本、德国等的英语教学则一般为“外语”教学。而“第二语言”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移民和少数民族在家里讲自己的民族语言,在学校或工作单位要用当地语言,如居住在美国的中国移民、留学生或外交人员,其母语为汉语,当地语言为英语,因此,英语为其“第二语言”;(2)原英联邦国家,如印度、新加坡、菲律宾等,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的母语是本地语言,他们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因此,英语为他们的“第二语言”。

1.2.2“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区别

母语均为字母的欧洲国家,由于面积不大,尽管各国有各国的本族语言,但语系相近,相互交流频繁,因此,区分这些国家的“第二语言”与“外语”的意义不大,他们学“第二语言”或“外语”,就像我国讲不同方言的民族学汉语一样,相对容易学。而对于母语是方块字的国家,如:中国、朝鲜、日本等,区分英语是“第二语言”或“外语”则有显而易见的意义。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第二语言”与“外语”。

1.2.2. 1 语言环境和语言输入、输出量的不同。

把目标语当成“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语言环境明显优于把目标语当成“外语”学习者,即“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是在目标语的国家或目标语是官方语言的国家学习目标语,在强烈的外部语言环境的刺激下,语言输入量大,可以边学边用,学习效果明显。而“外语”学习者的语言环境则要差得多,外语课堂是外语的主要输入,语言输入量小,语言环境要靠自己创造,学习效果自然较差。

1.2.2. 2 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不同。

“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为了能在目标语国家生存,不得不学好“第二语言”,而“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如高考、四六级考试、职称考试等),即以考试为目的,当某一阶段不需要考试时,便可以不学外语了,一切以考试为中心,实际的外语交际能力和学习效果较差。

1.3 中介语的概念

在区分了“第二语言”与“外语”后,我们可以对中介语作如下总结:

所谓中介语就是以目标语为“第二语言”的,介于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语言系统,它带有明显的母语特征,尽管和目标语有一定的差异,但可被学习者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大量使用,且不影响用该语进行交流。举例来说,这就像上海人学普通话,如果把上海话当成是上海人的母语,把普通话作为是上海人要学的第二语言,那么,上海普通话就是我们定义中所说的中介语。尽管上海普通话和标准的普通话有明显的差异,带有明显的上海话特征,但不影响和目标语的交流和被世人所认可。

这里需强调指出的是,我们说中介语和目标语有一定的差异,而不说中介语存在错误或偏误,因为,如果是错误或偏误,人们总是想方设法纠正它们;而如果是差异,人们只需要承认它的区别即可,不需纠正它。这就像上海普通话或广东普通话,它们和普通话有明显差异,但仍被上海人或广东人大量使用。我们能说上海普通话或广东普通话错了吗?有必要让上海人或广东人都讲标准的普通话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1.4 中介语的特征

根据以上对中介语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中介语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1.4.1 创造性

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并不完全按照母语的语法规则,也不生搬硬套目的语的语法规则,而是创造性地使用学习者所独有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和目标语的语言形式和语言规则有明显的差异。

1.4.2 开放性

中介语是个开放的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封闭系统,学习者不断接受新的语言输入,新的语言规则不断渗入到学习者的中介语中,中介语不断丰富完善,处于不断的重组之中。

1.4.3 系统性

中介语在任何阶段都呈现出较强的系统性和内部一致性。它具备一套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规则,学习者正是通过这套规则,运用该中介语进行各种交际活动。

1.4.4 差异性

所谓差异性是指中介语和目标语存在差异,包括语际差异和语内差异及它们共同作用的差异。正如Rod Ellis (1997:353)所说;“有一点是具有广泛共识的,那就是以目标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和以目标语言为母语的学习者不同,他们总的来说是达不到目标语人的语言水平,他们的最终语法不会和目标语的语法完全一样。”[1]在语音方面,Leather曾说:只有间谍的发音才需要和目标语非常接近,而对大多数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让人不费力就听懂即可。[2]

1.4.5 交际性

我们这里再次强调,由中介语和第二语言的定义可以看出,中介语是学习者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广泛用到的第二语言,使用性频率高,即交际性是中介语的一大特点。

2.“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

2.1 研究现状

“中国英语”这一词汇由葛传槼先生在1980年的《漫谈由汉译英问题》一文中首先提出,包含以下几个内容:(1)客观存在性;(2)它是可以用于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词汇;(3)可以用于交际。[6]李文中先生对葛先生的提法进行了补充,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能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多领域的特有事物,不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介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句式和语篇的英语。”[7]谢之君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干扰变体》一文中对“中国英语”一词作了如下表述:“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使用的干扰性英语变体,尽管它永远不能成为目标语———英语,但在中国特有社会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8]近年,我国诸多学者对“中国英语”这一概念作了研究,如将晓红[10]、金惠康[11]、邱立中[12]、张文霞[13]、姜亚军[14]、等分别从语用、语言学、翻译等不同方面,对“中国英语”作了研究和探讨,并得出了一些结论。由于不同学者对“中国英语”的理解不同,在学术界产生了一些的争论,因此,对“中国英语”进行规范的定义十分必要。

2.2“中国英语”

2.2.1 定义

我们从中介语理论的角度,对“中国英语”即“China English”进行定义如下:“中国英语”就是母语是汉语,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介于汉语与英语之间的一种语言系统,明显带有汉语特征,尽管它和标准英语有一定的差异,但它能被学习者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大量使用(即不影响用该语进行交流)。

2.2.2 定义的几点说明

2.2.2. 1 把目的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而不是外语,间接地强调了语言环境的重要性。

2.2.2. 2 该定义指出:它是一种介于汉语与英语之间的一种语言系统,它明显带有汉语特征,和标准英语有一定的差异,可表现在音位、词汇和语篇等层面上。

2.2.2. 3 该定义强调尽管“中国英语”和标准英语有一定的差异,但它能被学习者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大量使用且不影响用该语进行交流。这一方面说明语言环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承认“中国英语”和标准英语有一定的差异,且是正常的,不必纠正。

2.3“中国式英语”

2.3.1 定义

“中国式英语”就是母语是汉语,以英语为外语的,介于汉语与英语之间的一种语言系统,它明显带有汉语特征,和标准英语有大的偏差,很少被学习者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主动使用(仅为应付考试用),基本不能用该语进行交流。

2.3.2“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的异同点

2.3.2. 1 相同点。

(1)都是以汉语为母语,以英语为目的语。

(2)都带有明显的汉语特征。

(3)都容易被中国人所接受。

2.3.2. 2 区别。

(1)“中国英语”视英语为第二语言,而“中国式英语”视英语为外语。

(2)“中国英语”和英语虽有一定的差异,但可以方便地进行交际,而“中国式英语”和英语有很大的偏差或错误,不能用该语进行交际。

(3)“中国英语”很容易被英语国家的人接受,而“中国式英语”很难被英语国家人接受。

2.4“中国英语”产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2.4.1 可能性

2.4.1. 1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英、美等国对中国的重视,中国人必须学习英语。

2.4.1. 2 由于国际间的交往日益密切,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中国人所认可。

2.4.1. 3 随着大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和中国大公司走向世界,中国人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已成为可能,2008年的北京奥运对我国形成更大的语言环境创造了条件。

2.4.2 必然性

2.4.2. 1 英语的国际化必然引起英语的本土化。

2.4.2. 2 世界全球化经济要求我们必须把英语当成第二语言来学,否则将被淘汰。

2.4.2. 3 中国在英语大家庭的地位正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而日益提高。

3. 语言环境建立的设想

改变我国把英语教学作为“外语”教学而不是“第二语言”教学的现状,语言环境的建立起决定作用。我国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外语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环境问题。如何创造这样的语言环境呢?实行一至二年的寄宿制封闭教学,培训期间英语是师生唯一可以使用的语言,强行创造出一个英语的学习环境,相信学生在经过这样的环境学习英语后,今后的英语学习将变得较为容易。

4. 结语

4.1 中国英语作为使用型英语的变体,主要用于国际间交流,以及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交流,必须符合英语的一般语言规范,确保语言的可理解性。

4.2 第二语言和外语的概念不同。

4.3“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是有区别的。

4.4 创造封闭式的英语学习环境是学好“中国英语”的方式之一。

论中国式英语与中国英语 篇3

关键词:中国英语;标准英语;变体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11-0179-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48

1 . 中国英语的定义

对于改革开放、加入WTO的中国来说,英语就是一种中性的信息媒介。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被称为中国英语。李文忠(1993)教授认为:“中国英语是指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借译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

“中国英语”的定义包括三个部分: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定义的第一部分是前提条件,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英语是中国英语,就像美国人在美国本土上使用的英语是美国英语一样。美国人生长在英国使用的是英国英语,华裔生长在美国可能说一口美国英语。中国本土的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中国英语的中国特点。定义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互为补充的,中国英语作为一种中性的信息媒介,从其性质来说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标准英语(Standard English)是其核心;另一方面,中国特点(中国当地化的成分nativization或indigenization)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标准英语,根据Peter Stevens的定义,是“英语的一种特殊方言,唯一的没有地区性的方言,没有明显变异,可以到处通用,普遍接受为英语教育的合适目标,说话的口音不受限制。”标准英语不特指任何地区,从而可以在任何地区通用,尽管每个人说话都有可能有某种变异,不过已经限制到最低程度,因而适合在学校中教授。离开了标准英语这一核心,任何英语国家变体都不成为英语了。当然,中国英语也不例外。

“当地化”(nativization)指的是一种语言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里使用而经历的适应性变化,当地化,反映在英语的语音、词汇、拼写、语法、语用等各个层次和方面。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英语不可避免地带有中国特点。在中国社会和文化环境中使用英语确实存在文化适应(accumulation)过程,即英语跟中国人接触而发生的顺向变化。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不同、对待世界的看法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行为模式不同等等各种差异,使英语不能完全使用于中国,因而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英语必然带有一定的“中国特点”。当然,这种“中国特点”不以好坏为标准来衡量。而不符合标准英语的用法不能认为是中国英语的标准成分,只能称为“中国式英语”,不应该继续使用,更不能在学校中教授;另一方面,只有具备“中国特点”,才能叫做中国英语。

2 . 中国式英语

李文忠教授认为:“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日常交往,接触很多中国式英语。所谓“中国式英语”指中国人在学校使用英语时出现的发音不准、措词不当、语法欠通的汉语式英语表达,有人称之为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或者Sinicized English。程雨民形容这种情况:阅读我国自己出版的英语书刊的人除工作需要者外是不多的,也往往看不见它们的长处,即很好地用英语表达了中国社会环境中特有的事情,而往往否定的意见多,甚至于让人联想起旧中国洋泾浜英语Chinese Pidgin English。由于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中国人特别是学生在使用英语时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下面从语音、句法和语义几方面谈论中国学习者在本土学习英语过程中所犯的常见错误。

2 . 1 语音层面

汉语是声调语言,拼音总是一个辅音后面跟着一个元音,上面还附着一个调。汉语的每一个词的声调是固定的,不同的声调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a??]的四个调分别是汪、王、网、忘。英语是语调语言,不同的语调表达不同的意思。汉语每个词都是一个辅音后面跟着一个元音,而有些英语单词是以辅音结尾的,所以中国学生在读这些单词时总是带有一个尾音(元音)。例如:把book[b?k]读成[?b?k?],tape[????]读成[??????]。

汉语句子中每一个词的声调是不会变化的,而英语的句子语调是有起伏的,有的单词要读重音,有的要读非重音,因此中国学生在读英语句子时,受汉语影响每个词都读成一样重,没有句子起伏,没有调。而汉语的句子语调不能改变意思,而英语的句子语调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例如:

a. ?I like to read this book.

b. I like to read ?this book.

句a表示:是“我”,而不是“别人”喜欢看这本书。句b表示:我喜欢的是“这本”书,而不是“那本”书。

c. This is your → pen.

d. This is your → pen.

句c降调表示肯定,句d升调表示疑问。

汉语所有的句子,不管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都是降调。而英语的陈述句用降调,一般疑问句要用升调,特殊疑问句用降调。这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感到很迷惑。他们要么把一般疑问句读成降调,要么把特殊疑问句读成升调。最典型的例句是:

e. Whats your→ name?

一些初学者把句e读成Whats your→ ? name?这是初学者常犯的一个错误。

2 . 2 句法层面

2.2.1 语序

在汉语中所有句子,包括疑问句,都是正序句句式。而在英语中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疑问词是who除外)都要用倒装句,助动词提前到主语前面。例如:

When they will have the class?(主谓语序错误)

这是初学者常犯的错误。特别是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疑问句,其助动词分别是do/ does和did,因为在陈述句中没有出现过,所以变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时,中国初学者就容易犯错误。例如:

一般现在时:They like to eat bananas.

特殊疑问句 What they like to eat?(错)

特殊疑问句 What do they like to eat?(对)

2.2.2 从句

汉语的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英语有三种:简单句、并列句和主从复合句。英语的简单句和并列句,对于中国初学者来说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但他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把although和but一块用。因为汉语的复句要用连词连接;而英语的主从复合句中,主句前面不能用连词,从句前面要用连词。例如:

a. Although I like this book, (but) I didnt buy it.(although和but只能用一个)

b. 虽然我喜欢这本书,但是我没买它。(汉语必须“虽然……但是”一起用)

汉语在一个句子中可以有几个动词,而英语的主句只能有一个动词,例如:

c. Many people learn English.

d. 有很多人喜欢玩电脑,看电视。

因此许多大学生常常犯以下错误:

e. There are many people learn English.

句e的错误在于,中国学生把汉语句法结构迁移到了英语句子中,所以句e应该改成:

f.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learn English.

2 . 3 语义层面

有的中国学生在说英语时,按照中文习惯逐字逐句地、机械地翻译成英语,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例如:

例1.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Some prefer radish but others prefer cabbage.(错)

Tastes differ.或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对)

此句不能直译,而应该意译。

例2. 我们要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We will build China into a socialist modern powerful country.(错)

We will build China into a modern powerful socialist country.(对)

形容词可以在汉语和英语中作定语,但使用的先后次序却有所不同。在英语中我们一般遵循“靠近原则”;如果几个形容词的密切程度差不多,则音节少的在前,音节多的在后。原文中最能说明“中国”本质的定语是“社会主义的”,所以socialist要最靠近它所修饰的中心词;而modern音节比powerful少,所以放前面。

例3. 转战南北

fight south and north(错)

fight north and south(对)

在地理方位的表达习惯上,中英文顺序有所不同。中国人一般先“东”后“西”,先“南”,后“北”,先“东西”后“南北”,而英国人却恰恰相反。

3 . 结论

在学习一门外语时,当母语语法是无标记,而目的语是有标记时,学习者容易把母语的学习习惯负迁移到外语学习中来,从而产生中国式英语。中国式英语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要分析中国式英语的起因,从而避免依照中国习惯讲英语、用英语。凡是不符合标准英语用法的中国式英语用法,都是应该避免的。不能以中国特点为借口,偏离中国英语这一核心。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必须是标准英语,在使用时,必须以标准英语为标准。

参考文献

程雨民.英语国别变体的研究在中国[J].外国语,1989(2).

李文忠.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浅谈发扬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 篇4

毕业论文是每个毕业生都要经过的一道门槛,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下怎么写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国英语 中式英语 同化 顺应

[论文摘要]英语的全球化引起了英语广泛的本土化,产生了中国英语这一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的出现有其客观必然性,并且它在一定意义上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意识以及促进现代英语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随着英语在全球的扩张,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1inguafranea)的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英语不再是属于英美诸国的专利而是属于世界,这一国际通用语在不同领域和地区的广泛使用,使之有机会与其他语言和文化长期接触,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本土化(nativization)。而本土化又必然衍生出大量不同的英语变体(variety)。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对外交流的机会日益频多。英语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中国英语”(ChinaEnglish)这一变体。但是中国英语在中国常常被视为洪水猛兽,英语教学中,教师们也非常注重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介绍,再三叮咛表达要符合英语习惯,切忌说中国式英语。本文通过区别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不同,说明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性,并且对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及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别

在中国,首先提出“中国英语”fChinaEnglish)概念的是葛传槊先生。他在1980年谈到ChineseEnglish和ChinaEnglish的区别时指出“各国有各国的情况。就我国而论,不论旧中国或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需要表达,如科举(impeiralexaminations)、四书fFourBooks)、八股文(eight—leggedessay)、五四运动(MayFourthMove—meirt)、赛先生(Mr.Science)、德先生(Mr.Democracy)、双百方针fTwohun—dredpolicies)、四个现代化(fourmodernization)等。”葛先生认为上述英语都不是英语本族人的惯用词语,应当称作ChinaEnlgish,而不是有“洋泾浜”意味的ChineseEnglish。汪榕培于1991年提出“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它是英语的一种变体。

中国式英语(ChineseEnglishorChinglish)是指中国英语学习者与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它是介于中国学习者不规范语言和规范目的语之间的“中间语言”(interlanguage)。中国式英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只重视语法、词汇、句型等英语结构性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英语本族语者的思维表达方式的学习和培养。这样一来,他们在使用英语时,必然受到汉语思维及其表达方式的影响,表达出来的英语自然就不符合英美人的思维和表达习惯。中式英语带有明显的个体特征,这主要是由学习者个体的语言能力欠缺所引起的。像中式英语中的词汇冗余、搭配不当、滥用副词等现象,除了母语的负迁移作用以外,与个人的语言能力欠缺不无密切的关系。随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语言实践的不断丰富,中式英语的现象将逐渐减少直至消亡。

二、中国英语的存在必然性

在英语全球化的扩张中,英语的本土化造就了今天世界英语多元化的格局。除了英国和美国外,几十个国家和几百个民族都在使用英语。这些英语被Kachru分为了三类:内圈英语(theInnerCircle),外圈英语(theOuterCircle)和扩展圈英语(theExpandingCircle)。内圈英语是移民的产物。作为传统英语基地的内圈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均把英语确立为母语并为圈外的国家和地区提供英语语言规范。殖民统治促使英语在外圈国家扩张。这些国家,包括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等,把英语作为第二或辅助语言来使用并加速被视为规范的内圈英语的本土化进程。像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扩展圈国家,把英语作立为外语学习和使用。外圈和扩展圈的人们会把本土文化融人到英语中去而造就大量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英语变体。一旦这些变体被当地民众广泛使用,人们会进一步将其标准化并加以推广。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都是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母语对第二语青或外语的习得所产生的影响,语言学上称之为语言的迁移作用或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的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起促进、推动作用的迁移是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第二语言的某些特点相迥异时,学习者若借助于母语的一些规则作为拐棍,则出现负迁移现象。由于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者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二者之间的差异远远多于它们的相同之处,母语的负迁移现象就成为了必然。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也充分解释了中国英语出现的必然性。皮亚杰提出了“格局”或“图式”(schema)~J9概念。他认为,格局就是个体用来适应和组织环境的认知或思想结构。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eommo—dation)是格局的建构和发展的两种主要方式。皮亚杰认为同化(assimi-lation)就好像消化系统将营养物吸收一样,是个体把刺激纳入原有的格局之内,同化不能使格局改变或创新。当刺激进入大脑时,个体就根据已有的格局对它同化。但是同化并不能总会成功,因为个体所具有的格局是有限的,并不是包罗万象的。在这种情况下,个体要么建构一个新的格局,要么对原来的格局进行修正。这两种作用方式被皮亚杰称为顺应。因此,顺应就是新格局的建构或对旧格局的修正。通过顺应,原来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变化了,新一轮的同化和顺应又开始了。依照皮亚杰的观点。同化和顺应都有一个度的问题,两者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平衡。如果同化的成分多了,那么顺应的成分就相应的少了,这样一来学习者就没有能力发现事物的`区别。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同化的程度多了,也即意味着受汉语的影响大,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所学的英语就带有中国腔,“中国英语”就这样出现了。‘

中国移民 英语作文 篇5

The rich moving out of China According to a recent Hurun report, among the rich worth more than 10million RMB, 14 percent either have already migrated or are applying for migration to a foreign country, and nearly half of them are considering joining the group.It is also said that China has become the largest emigration country in the world.US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es(USCIS), the number of Chinese applicants for investment immigration has exceeded applications from any other country or region.So why do so many of the rich in China choose to move out? How will this country be affected by the so called “migration tide”.Better education and robust law system are among what they are looking for overseas.In a violent contrast to Chinese rocketing economy, our education level is still left far behind that of some foreign country, especially the US.People who have made wealth in the past 30 years and subsequently seek better education for the future of their children, join the migration army.Secondly, unlike some who concern about children education much more, other rich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ecurity of their asset.They are worrying about their asset safety in China, and strongly believe that,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foreign laws which are nearly to perfection, they will live a life of ease.It can be seen that after obtaining great deal of wealth, rich people in China are obviously pursuing a better living condition, either for their children or themselves.So the question is raised that will this emigration affect China negatively.I say yes, but not as seriously as many think.China witnessed two migration tides before, one in the late70’s, another early 90’s.From these two, the nowadays migration differs in some aspects.The emigrants are no longer poor students only with a resolution to bring back to their motherland cutting ed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verseas, instead they wave goodbyes to China taking with them substantial wealth and many of them are still top-notch intellectuals.It is almost certain that, from this perspective, emigration will undermine China on the way to her rise.However, in my perspective of view, this kind of migration will in some way make China much more influential in the world.The current western world still knows China too little, especially in terms of common citizens.Citing India for example, we can see a similar tide took place in India in the 60’s, which once drew attention and concerns in Indian government and society.Several decades later, these Indian emigrants still keep in bond with their motherland, and improve the image of Indians, thus lift the status of India in the world.So I expect Chinese emigrants will also contribute to China’s success in a different but profound way.Migration tide this time indicates that China, who is on the way of great economy increase, still has more flaws to be perfected, when compared with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But we needn’t worry too much.Maybe it’s not a bad thing when looking back several decades later.

中国美食英语作文 篇6

北京:烤鸭

The cuisine: Generations of emperors and blue-blooded residents have set the standard for high-end Chinese cuisine. The city is famous for imperial cuisine, or guan cai (官菜), which uses only premium quality ingredients and is cooked with complex techniques.

烹饪风格:历代皇帝和贵族早已为高端的中式烹饪设定了标准。北京这座城市因其皇家菜肴或是官菜闻名遐迩,这种菜肴仅选用上等食材佐料,并运用复杂的技巧烹饪而成。

The dish: A perfect kaoya is roasted to a reddish color; its skin remains crispy and the meat a fruity flavor.

菜肴:最棒的烤鸭烤至淡红色,表皮酥脆,鸭肉口感圆润。

A whole roasted duck is typically served in two ways: the juicy meat and crispy skin are wrapped in mandarin pancakes with scallion, cucumber and hoisin sauce; and the bones are slow-cooked into a tasty soup.

中国英语中国式英语 篇7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文化和汉语语言文化正在对英语产生具有冲击力的影响。中国人以其庞大的英语使用群体、积极的国际文化交流和巨大的国际经济贡献正促使英语经历着一场悄然的却不可忽视的变革。这个变革我们可以视为英语的中国化过程,这是无可争论的事实。然而对于中国英语的国别变体地位,学者们则不尽认同。

二、中国英语与中国英语教学

1.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标准。既然各种英语变体是生态世界的客观存在,没有优劣之分,那么,英语学习还有标准吗?我们认为,“标准英语”的概念是语言领域的帝国主义,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同其它形式的英语诸如澳大利亚英语和印度英语一样,都是英语的地域变体,其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优劣的区别,只存在地域分布和实现形式不同。

也有人认为英语学习应该以英国人的英语或者美国人的英语为标准,但是英国的英语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仍存在不同的地域方言。英语的流行追溯于是殖民主义时代的语言扩张,英国的英语在当时无疑是学习过程中的标准语。美国英语最初的独立是三个原因造成的:一是美国说英语人数的绝对优势,二是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客观差异,三是美国在从殖民地国家变成独立国家的过程中民族独立意识的推动。它的地位是英语的一种国别变体,而不是标准。美国英语之所以成为所谓的“标准”,是美国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决定的。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英美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使其语言成为英语学习者的“目标”。这与语言本身的“标准”是不同的概念。语言变体因其使用主体国际影响力的不同而表现出的程度不等的教育吸引力不是定位语言标准的杠杆。

但是,语言的规则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育目标,我们需要一个语言使用的“规范”,这个规范不会让学习者无所适从。规范是存在于各个语言变体之中的抽象体系,只能由某个具体的语言使用来“示范”。英语教育中“示范语”的选择是具有主观性和偶然性的。英美英语因为其国家政治、经济、科技等种种原因成为英语各种变体中最具吸引力的两个分支,它们被教育者拿来作为英语教学中的示范语是偶然中的必然。但是,示范语是教学需要,而不是语言绝对标准。

2.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定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可以承载西方文化,也可以承载东方文化。我们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英语母语文化的教学,是为了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但是这不仅是对我们的要求,跨文化交际的双方是平等的,从对方的文化和思维角度去动态地调整交流内容和方式。何况我们在“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过程中也需要向对方介绍中国的特色文化,如中国的传统精神文化和历史旅游文化等,而不是“圣诞节文化”。更何况,我们并不是仅用英语与英美人交流,也用它与非英语母语者交流。在非母语者之间的交流中,双方借助的是第三方语言,交流的是双方的文化,但不是哪个与该语言绑定的文化。

英语教学中对母语文化过分强调的结果是我们对本土文化了解的不够和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时的力不从心,形成很多研究者提到的“本土文化失语症”。的确,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知彼”。但是,过犹不及。旧社会婆欺媳不对,新社会提高媳妇地位的呼声使其高高凌驾于婆婆之上,但本该平等。强调不等于唯其独尊。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需要“知彼”,还需要“知己”。我们需要尊重和在教学中切实体现文化的平等性,不能因为对英语母语文化的强调而忽视本土文化。因此,中国的英语教学需要增加本土文化的内容如历史文化和特色文化,平衡两种文化的比重,改变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中国文化表达能力不足和围绕着对方文化打转转的现状,使学习者即可以用英语表达英美文化,也可以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甚至世界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增强自尊和自信。

3.英语学习者的“中介语”。如上所述,我们否认“标准英语”的存在,但承认语言的规则性。作为教育目标,我们需要一个语言使用的“规范”,这个规范只能由某个具体的语言变体来“示范”。这个示范语就是我们英语教学中为之努力的目标状态。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教学中推动和促使学习者不断地向语言学习的目标状态发展。但是,示范语只是为学习者提供了努力目标和假想最终状态。总体来说,二语和外语学习者达不到母语者的语言水平,“他们的‘最终状态’语法不会跟目的语语法完全一样”。学习者“一旦感到自己的英语可以使用就会放弃为这一目标而努力”。当他们的语言使用状态趋于稳定,这些个体语言状态就构成了中国英语的整体,中国英语就存在于这些语言个体之中,中国英语的整体特征就是从这些个体中抽象出来的普遍性特征。

如何教中国学生避免说中国式英语 篇8

一、要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强调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及其不同表达方式,才能使我们的交际有效。 如:Jack is a green hand at doing this work.(杰克做这种工作没有经验)这里“green hand”意思是“生手”、“没有经验”,而不是“绿色的手”之意。我们都知道England是一个岛国,船是他们的重要交通工具,为保养船只,常用与海水一样的绿色油漆来漆船。一个不熟练的油漆工,工作时常会双手粘满油漆。当我们了解了这一背景,“green hand”之意就不言而喻。又如:Smith can do nothing in the company because he is just a small potato there.(史密斯在这家公司起不了什么作用,因为他在那里是个小人物)“a small potato”是“小人物”之意,而非“小土豆”的意思。只有了解西方文化,才会理解这种修辞的意义。

二、要学会在适当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当的语言

语言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用词。要注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合上下文的词,使思想连贯、内容完整。如:在西方,医生看到病人常问?“How do you feel”“Whats wrong”看到病人脸色不好,会说:“You look pale.”或问:“Do you sleep well”而不说:“How are you”(你好吗?)那是西方人见面时相互寒暄的用法,并不是真的询问别人的身体状况。

当看到“好”字,就十分自然联想起英语里的“good“或”well”,但我们更要研究其深层涵义,即在特定语境中“好”字的内涵和外延,如:Put on your coat before going out.(外出前,穿好外衣)________

Tom is a yes-person.(汤姆是个好好先生)

Oh,some one is injured.(不好,有人受伤了)

三、要学会判断交际时哪些语言形式可接受,哪些不可接受。

我们常会给对方提建议,提建议的目的是让别人接受我们的建议。当然,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建议取决于与对方关系和建议的可行性,但是要避免使用带有命令口气的词语和方式。如:“I order you(not)to do sth…

”,“You must/should…”等,而用婉转语气,恰当的语言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方接受建议与否。如:“Why dont you…?”,“Why not do…?”,“Youd better….”“Do you think…?”等。

Why dont you/Why not spend more money on books?(为什么不在书上多花些钱?)

Youd better do your homework all by yourself.(你最好独立完成作业)

Dont you think smoking too much is harmful to your health? (难道你没有想过抽烟太多有害你的健康吗?)

四、要养成用英语来思维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较大,用汉语思维模式来取代英语思维模式,往往会逐字理解、对释,这种一一对应的错误模式违反了英语表达规律。如:

(错)Today is very close.(今天天气很闷)

(正)It is very close today.英语语法中表示天气时间和距离,常用it做主语。又如:

(错)Sorry:I forget my dictionary at home.(对不起,我把字典忘在家里了) 。

上一篇:路政宣传标语下一篇:中国梦 演讲稿 测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