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爱心感动中国——感动中国感想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原创:爱心感动中国——感动中国感想

原创:爱心感动中国——感动中国感想 篇1

爱 心 感 动 中 国

——记“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感动中国”已经超越了“春晚”,成为我每年必看的节目,每次观后,总会给我以长久的思索与追问。今年的“感动中国”恰恰是在情人节这个充满感情的日子里面播出,坐在电视机前静静的看完《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

每一个时代的页码上都站着一位我们的主人公,往下一页传递着“信”与“真”这两种质地极其坚硬的情怀。人间有真情,有真爱。情感更是无处不在,仿佛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一丝真情的气息。深深呼吸一下,似乎它就能深入到每个人心坎里,沁入心脾,久久回荡着。走进他们,叩问自我,在感动中找寻本真。

在这个简单却又美丽的舞台上,走上的人的事迹各不相同。有的是为国家人民奉献;有的是对贫穷的人帮助;有的是热爱自己的工作所奉献„„

98岁的老人钱伟长在他诸多辉煌的荣誉与贡献中,留给世人一门他认为最重要的科学——爱国。他用一生证明,只要对国家有好处,人的毅力与能力将发挥出惊人的极致。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人们用这句名言

爱 心 感 动 中 国

来描述郭明义,用“雷锋传人”来形容郭明义。

在甘南草原上,王万青不需要反复解释一个贴上了“上海男人”标签的医科大学生为什么能扎根甘南,不需要分辨从他的思乡笛声中流淌出的是江南小调还是北方民歌,他也不需要挖掘自己40余年的坚守背后的“伟大”与“艰难”。

“洗脚妹”刘丽资助了老家村里20个贫困大学生。从2006年起,又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的人数从三五个上升到数十个。加上一次性的资助,刘丽以她微薄的收入,帮助完成了上百个孩子的读书梦。

王茂华是一名教师,他不但火海救人彰显其英雄本色,医院救护时,在全身98%都烧伤时,疼痛可想而知,在一个多月的抢救时间里,他多次植皮,截肢,身体和心理上的负荷难以预料,可王老师竟一声未吭,不喊一声,不叫一声,只为了妻儿不要牵肠挂肚,撕心裂肺。这个真正的男子汉把一切都背起来了。

在舟曲特大泥石流中,王伟不顾家人的安危,战斗在第一线,负责转运犯人和救援。当得到空闲时,见到自己的妻子打来的未接电话,打回去时却只有冷漠的嘟嘟声,得知自己的妻子遇难和才落下伤心的泪水。

······

原创:爱心感动中国——感动中国感想 篇2

每年都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因为能从“泪水流得哗哗响”的节目中得到教育和感染。那些偏安一隅、坚守寂寞的“感动中国人物”,打造了原汁原味、纯美香甜的“精神蛋糕”。物欲横流的社会,太需要这种灵魂净化。

可江西宜春为了让宜春人获得“感动中国人物奖”,竟然用行政手段组织投票,感动成了“被感动”,灵魂感染过程,成了一种赤裸裸的精神强迫和行为扭曲。不知羞耻、公然造假,严重违背了“感动中国”活动举办初衷,也给参与群众带来巨大的精神摧残和道德污染,就算能获得“感动中国人物奖”,也会因为这种明目张胆的造假,而使地方形象和精神气质严重褪色。

不要小看这个造假动作,真诚、诚信都是易碎品,一旦打破,很难复原。事后,政府想要挽回这种损失,想要取信于民,费多少口舌、做多少解释和好事,都难以挽回。得一利失一德,失去的太多了。

“总有一种力量,感动着我们的心灵。也总有一种力量,霹雳着我们的心灵。”想到了网络恶搞的“敢动中国评选”,某些网友、网站为了表达满腔义愤,而对那些践踏公平、蹂躏正义、忽视规则、挑战尊严的极端公共事件进行激烈冷嘲,比如“2010年敢动中国博导级人物”“张神医”的颁奖词:一本书,能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更能把绿豆变成神豆,身价倍涨,一豆难求;一个人,下岗后基因突变,成为中医世家传人,荣膺首长保健顾问。三万元康复得排队,每个人药方上要补钙。张神医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一个“灵魂缺钙”时代不可抗拒,汹涌而来!——你敢撼动正义、触怒民众,群众就敢对你进行赤裸裸的展览。

张杰:从感动绍兴到感动中国 篇3

茶叶蛋里的希望

在成为爱乡楷模的道路上,张杰从未考虑过将来会有谁认识他,未曾想过能得到什么回报。

张杰是绍兴上虞人,1928年出生,家境贫困。他小学尚未毕业就外出谋生,经历过流浪奔波,做过各类小工。磨难磨砺了他的个性,也打造出他坚韧的品格和高洁的灵魂。

到而立之年,张杰开始了香港的“淘金”生活。他在香港九龙租了一间不足6平方米的零售铺,做起了卖茶叶蛋、卖粽子、卖蟹的小本生意。生意不大,忙忙碌碌,买进卖出,但也慢慢有了起色。

打拼积攒的一些辛苦钱,张杰并不想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他保持吃粗茶淡饭、穿廉价衣衫的习惯。张杰说,他没有喝过咖啡,没有出去旅游,只是希望用省下来的钱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添一份力。

我见到张老先生是在当地“最美人物”表彰晚会上,他着一身灰色布衣,脸上笑容质朴。主持人将张老先生留在舞台上,面对摄像机镜头,他说:自己只要身体健康,就会想到家乡的教育事业。

张杰每次回上虞,总不忘大包小包地将一些土特产带到香港卖。1996年是上虞中学40周年校庆,张杰受邀参加活动。活动间隙,他背着一只大蛇皮袋去街上采购。平凡的小本生意中也有深刻的人生大义。张杰的人生大义就是报国爱乡、捐资兴学。有人称他为老板,他对之回应:自己依然睡地板,因为“商住楼”总共只有30平方米。他说,香港天气湿热,但家里很少开空调。对自己节约得近乎“吝啬”的他,却将所有财富都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几十年来,小钱汇成大钱,张杰捐资逾千万元人民币,建起乡间一幢幢教学楼。他千金散尽,留给孩子们知识文化。

如今,张杰告别了几十年苦心经营的小店,开始在家安度晚年。他的生活来源依靠子女的供养,日子过得并不阔绰富裕。然而,张杰对家乡的关爱依旧不改。八十大寿那年,子女一一拿来祝寿金,他不多想便将这些钱捐往上虞21个乡镇(街道)的敬老院,给每位老人100元慰问金,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春节。

每个人活在世间都是有限的,但“最美”的精神是无限的。张杰作为一个普通商贩,在节衣缩食的背后,表现出人性大爱,铸就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那故乡的风故乡的云

在上虞的悠久历史中,曾有过许多像杜亚泉、陈春澜等捐资办学的乡贤。张杰几十年的付出与坚持,说到底都是出自他对故乡无法忘却的爱,他愿为那里的一草一木增添更美丽的色彩。

早些年,张杰被上虞旅港同乡会推为永远名誉会长。一介平民的他心中一直怀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德准则,从故乡到祖国,从小家到大家,他时刻不忘的是祖国的繁荣与昌盛。

经历了旧社会生活的艰苦,饱尝了移居香港后的风霜雨雪,张杰深刻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深知国家富强的根本是提高教育水平。对家乡学子的关爱,令他年迈的身躯变得伟岸和高大。惠泽乡里,功在千秋。自1979年以来,张杰共向家乡捐资1500多万元人民币,助建过38所学校,直接受益学生1.5万多人,在这些学生身上,都带着张杰爱乡爱国的美好心愿。

以前,梁湖江山中学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资源也十分缺乏。工作学习在此的师生,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环境的不理想,很难吸引好的师资力量,进一步影响到当地的文化教育。得知这一消息,远在香港的张杰深感不安。1995年暑假,他特意回乡,顾不得旅途疲劳,第二天就冒雨去了江山中学,和大家商量出了一个方案—将江山中学并入梁湖镇中。次年,张杰慷慨出资,新建了梁湖镇中教学大楼,两校合并顺利完成。为鼓励学生勤奋学习,他还捐资设立了“张杰奖学金”。

这些年来,从城区到偏僻的山沟沟,张杰一共资助建造了21幢教学楼,包括上虞中学的教学大楼、图书馆、宿舍楼,还有皂湖中学、皂湖小学、覆卮中学、湖西小学等的“张杰教学楼”,并为这些学校增添了许多教学设备。一幢幢大楼,一张张课桌椅,都浸满了他对家乡学子的爱和期望。他说:“看到故乡的土地上建起的新教学大楼,我感觉自己活得很充实。自己好,不算好;家乡好,才算好!”

2007年,梁湖镇中改名“张杰中学”,并聘请张杰为名誉校长。该校特设了一个永久性的张杰事迹陈列室,将他的“最美”事迹展示给众人,教育学生学习“张杰精神”,不忘家乡,不忘报国。如今的张杰中学,校园里干净整洁,朗朗读书声回荡在走廊里,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下一代的新希望。

永恒的浙江骄傲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投资慈善仿佛向来是富商之为。一个卖茶叶蛋的小贩,坚持用自己的双手为社会奉献一生,这是最让人们感动和深思的,这也是“张杰精神”中最珍贵的地方。

张杰的故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也有不少人产生怀疑。有人去香港,专门到他的小店铺察看。当看到他的小小店铺、看到他在辛苦地干活时,人们明白了支撑他的力量是一种美好的信念,而不是金钱和财富。张杰并不是一个存于新闻中的“遥远”人物,而是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

2005年,张杰当选为“浙江骄傲”和“感动绍兴”十大人物,2006年他被列为“感动中国”候选人。他向故乡人民展示的是小人物的伟大,他的不朽义举让生命的意义更加厚重。

在上虞,像张杰这样的人物层出不穷,他们是这片文化热土的传承者。这里的人们一直保持着质朴纯善的本真,并把美好的精神播扬开去。这里各种各样不同事迹的“最美人物”用他们自己真实的故事,向更多的人传播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社会正能量:不论个体的力量多么微小,只要有坚持的勇气,只要能够团结一心,就能汇聚成一条大河。

上虞“最美人物”表彰晚会令我们十分感动。夜幕下晚会散场,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很多感慨,人们对生活的领悟更加深刻: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爱他人,回报社会。当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同时,个人的精神也将得到提升,我们的社会会变得更美好。“最美人物”的“最美现象”不只是一时的,它激发的正能量是永恒的,它始终为和谐浙江的建设提供着精神支柱。

张杰是我们时代的骄傲。他不仅感动了绍兴,也感动了全中国。“张杰精神”将会永远保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激励后代。

(除署名外,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

感动中国人物观看感想 篇4

【导语】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一般来说,观后感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以下是东星资源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感动中国人物观看感想,供大家的品读。

【篇一】感动中国人物观看感想

庚子鼠年,注定不平凡,一场新冠肺炎,轻施魔法,便使所有人戴上面具,无法聚会,无法工作,不能拥抱。可是人们的心始终是连在一起、渴求温暖的,关爱不会消失,希望永待萌芽。就在这一刻,关系着民族兴衰的关键时刻,有一群战士,似天使,从天堂赶到,纯白的战衣,虽厚重却无法阻挡拯救生命的决心。一层层防护服后面来回奔走的身影,浓缩着对生命的挽留,对病患的担忧,唯独没有恐惧,这是对爱的的诠释。

人又怎会不害怕,可他们却说着“我不能哭,护目镜会花,就干不了事情了。”说着,“我很渺小,却绝不会逃跑。”所谓白衣天使,也不过是一群刚刚工作的青年人啊!他们依然有着稚嫩的面容,却学着大人的样子,奋不顾身地从死神手中争分夺秒地抢人。天使们啊!真的抱歉,你们从天堂降临,却吃了比别人多数倍的苦。我们都期待着,花开之际,疫情不再。告别口罩的桎梏,可以自由地呼吸。那时的你们,的你们,可以被全世界温柔以待。

一张张写给上级的请战书,一封封寄给亲人的抚慰信,见证了危难关头你们心中的人间大义。冒着感染的风险,却一同担起“救人”‘“不停救人”的生命信念。守在一线,无法吃饭,无法方便,不敢松懈。心中有大爱,这些艰难便因对生命的执着而消失殆尽了。及腰的长发不再,可容颜愈发美丽,只因心中明亮。手掌被消毒水浸泡,失了往日的细嫩,隐隐作痛,可是没有人道一声辛苦!

若你问我何为中国速度?历时10天便建成的火神山医院就是的答案。他们没有软肋,只因他们心中承载着对人民的热爱!全中国凝聚在一起,八方捐赠医疗物资,生活物资。十几亿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共同携手,创造出一个个不朽的奇迹,我们独有的中国奇迹,这就是中国力量。

街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可是依然井然有序,温暖的笑脸幻成春天的花朵。春天的暖阳终将带走漆黑冰冷的冬夜。天幕即将破晓,所有的苦难、挫折都会过去。

我们将那束光称之为爱,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是困难来临之际华夏儿女的团结一心;是白衣天使不顾自己舍身救人;是可包容万物,驱散黑暗的勇气与力量;更是所有人对生命之可贵,大爱之无私的理解。我们坚信有爱就会赢。你们有多美?你说,视自身安危于不顾只愿造福他人的人有多美!你们生而平凡,却又伟大得似是朝阳照亮人心。大爱无疆,有爱便势不可挡!

【篇二】感动中国人物观看感想

如果知道自己的生命开始倒计时,还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做一些事,这样的人有吗?有。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56岁的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就是这样的人。近日,在央视《面对面》采访中,张院长讲述自己带病抗疫的故事。他正在用有限的生命时间,与病毒抗争。他对自己的生命淡然微笑,让人过目难忘;他对人民的生命关爱心声,令人由衷敬佩。

张定宇同志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作为疫情的主战场,医院收治病人超过800例,张宁宇带领全院600名医护人员,奋战了30多天。没有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每天往往凌晨2时刚躺下,4时就得爬起来,接无数个电话,协调、处理各种突发事件。“雷厉风行”,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张定宇微笑着为自己打圆场:“全院都晓得我性子急、嗓门大。性子急,是因为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是一个渐冻症患者,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慢慢都会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张定宇同志身为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非常时期、危急时刻,必须坚决顶上去。就在他日夜扑在一线,为重症患者抢出生命通道时,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却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接受隔离治疗。可是分身乏术的张定宇,却顾不上去看一眼妻子。除夕夜,张定宇从接到市卫健委的电话后,脚不着地忙碌起来,先后接待了4支医疗队500多名医护人员。安顿完已是凌晨。大年初一早,张定宇就开始为进驻医疗队调整空间布局。他坚定地说:“身为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非常时期、危急时刻,必须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坚决顶上去!”

张定宇同志的生命进入倒计时,只能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全院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一瘸一拐的脚步,缘于渐冻症的折磨。这是一种罕见的绝症,无药可治。说起自己的病情,张定宇微笑着说:“这个病的名字真的很形象,上下楼梯的时候,腿真的跟冻住了一样。”张定宇从来不说,是因为不想影响同事。可是回忆与病毒争分夺秒的29天中,内心最艰难的时刻,眼前这位硬汉,忽然湿了眼眶。“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

张定宇同志愿用渐冻的生命,与千千万万白衣卫士一起,托起信心与希望。在灾情关头,张定宇总是冲锋在前,四川汶川地震抢救伤员;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助阿尔及利亚;在巴基斯坦蒂默加拉医院接生……这样一位施恩于人的白衣卫士,却总把“感恩”二字挂在嘴边,“我非常感激我们的同事,我们的护理队伍、我们的医生队伍、我们的检验队伍、我们的后勤队伍,我非常感激他们。”他认为,自己仅仅是带领指挥大家,在给大家提供一些服务而已。虽然他说自己没有他们做的更多。眼下,他还在生命极限状态下,与白衣卫士们一起,继续托起无数人的生命与健康。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为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张定宇就是中国的脊梁。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张定宇致敬,向张定宇学习。大疫当前,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像张定宇那样,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为打赢战“疫”防控阻击战贡献一份力量。

张定宇,人民的好院长,武汉人民感谢你,党和祖国感谢你。祝愿你健康平安。

【篇三】感动中国人物观看感想

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敢于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每当危急关头,从来不会缺少一大批逆风而行的英雄。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阖家团聚时刻,瞒着亲人冲上一线的医务人员;迅速集结,第一时间赶赴前线的援鄂医疗队员;直面病毒,坚守在战“疫”最前沿的“白衣天使”……这些与时间赛跑、跟病毒搏击的勇士,在病毒面前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线,让我们深深懂得什么叫做无畏、坚韧、奉献。

跟病毒“赛跑”抗疫勇士彰显初心力量。一张张给上级的“请战书”、一条条与亲人的宽慰信、一颗颗救死扶伤滚烫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们逆向而行的身影让无数人泪目。他们用大医仁心,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敬业行动为公众安全保驾护航。疫情当前,他们责无旁贷坚守在临床一线。已经回老家的又赶回值班,父母的电话都常常顾不上接。“我是党员,我在战‘疫’现场”;“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党旗在抗疫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让我们深切地领略到什么是人民利益至上,感悟到党的初心的伟大力量。

跟病毒“赛跑”抗疫勇士彰显仁心之美。“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医者仁心。时间就是生命。很多医务人员一天只顾得上吃一顿饭,一个上午都来不及喝一口水,有人在投入战斗的近1个月时间里,几乎没有脱下过白大褂,有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疫情面前,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赶赴武汉,冷静、无畏、迎难而上的身影,令人敬仰,令人感动。他曾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疫情发生以来,多少白衣勇士,正是胸怀这样的大医仁心,或坚守、或逆行、或挺进,用身体之盾勇敢地挡在疫情之前,完全把个人和家庭利益、得失置之度外,用义无反顾诠释着医德之美。

跟病毒“赛跑”抗疫勇士彰显奋斗风采。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肩,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是奋斗者的人生,是伟大时代的召唤。猝不及防的新型冠状态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正是一次赛跑意识和赛跑能力的考验。据湖北日报报道:在战役一开始就第一时间奔赴前线武汉的专科传染病医院——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身患“渐冻”绝症,妻子被感染隔离,却瞒着全院医护人员,率领600多名白衣卫士在战役一开始就第一时间奔赴前线,冲锋在前,他已经与病毒赛跑、与死神竞速了34天。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的肌肉在萎缩,但我的思想并没有残疾”。但是鲜有人知的是,张定宇在对抗“病毒”的同时,也在顽强地同“渐冻症”进行着斗争。他带着武汉人特有的乐观与豁达,身为渐冻人的在自己生命倒计时之际,没有消极悲观,更没有无所作为,而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同时间赛跑、同病毒赛跑,尽能力救治更多患者,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尽力量,这是超越自我的赛跑,这更是超越生命的赛跑。正是像他这样的勇士们争分夺秒的顽强奋斗、忘我奉献,为救治患者、防控疫情、打赢抗疫硬仗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

致敬和钟南山、张定宇一样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逆行者”,把责任与担当抗在肩上,逆风而行,汇聚强大力量,勇战病毒,牢固防线。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篇四】感动中国人物观看感想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初读时不禁疑惑,仓颉创字而已,何以让天地恸哭、神鬼惊惧?张彦远这样解释:“造化不能藏起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意思是,文字出现后,上天终于可以传达心意、记载秘密,所以感动得下粟雨;而文字由于有巫术,鬼怪再也不能隐秘,所以惊惧大哭。可见,当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化作最真实情感的文字时,它的震撼力将无以衡量。

蓦然想到,在这场悄然而至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除了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突击队员冲锋一线,也有大量文艺工作者坚守后方,真实书写,向社会和人民传递着共克时艰的信心力量。

我在后方战“疫”,我看到每一名文艺工作者都在努力奔跑。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没有白大褂、也没有绿军装,但是他们依然奋战一线,发挥耳目喉舌作用,用不灭的灯为战友们点亮归家的路,用如椽的笔撑起同志们疲惫的肩。他们牢记嘱托、响应号召,及时传播疫情防控知识,客观记录前线点点滴滴,深入挖掘一线感人事迹。他们,用镜头定格感动,让我看到了“国士”南山眼中饱含的深情热泪;他们,用画笔描绘温暖,让我看到了“逆行者”雪夜登机战病魔的感人场景;他们,用各种各样方式,让我们看到一张张满是压痕的脸、一双双满是血丝的眼。他们用心书写着时代的精神图谱,精心创作着平民的英雄赞歌。

我在后方战“疫”,我为每一位奋战在前的朋友点赞。我们手虽不能相握,心却紧紧相连。您的“请战书”,您的“与妻信”,您在抗击疫情中的每一次逆行、每一份温情,都是我最朴质的创作元素。正如您所言:“既然从事了这个职业,这就是我的责任,虽然心里也有不舍,但疫情面前,不能退缩。”我将始终坚守文艺初心,在这狂风骤雨中以笔战“疫”,记录感动、鼓舞士气,讴歌真英雄,传播正能量,用文字向白衣战士致敬,向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抗疫英雄致敬。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想 篇5

孙家栋总是以低调来应对各方面对自己的宣传,不论说话还是办事都像解决工程问题一样严谨认真,好像是养成了一种习惯,谈技术是这样,谈生活也是如此,就连轻松的开玩笑似乎也保持着严格的逻辑。中国探月工程获得圆满成功后,有记者曾问他“孙总,假设我们实现了载人登月,航天员又可以把一件属于您自己的东西带到月球上作为永久纪念,你将会带什么去?”是一张有收藏价值的家人的照片,是一张早年有意义的设计草图,是一枚令他自豪的大学时代的奖章,还是一片叶子,一粒种子?记者满怀期待的等待着孙家栋的回答。孙家栋的回答却完全出乎记者的预料“假设将来真正实现了我们中国人登上月球那一天,飞船上每一克的有效载荷都是非常宝贵的,我想我不会带我自己所希望的东西,肯定要根据我们国家整个事业要求,来带更重要的东西……你问我自己想带什么上去,这个我绝对不敢想”作为大系统工程的总设计师,他脑子里装的全部是工程体系,全部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根本就没想过自己的得失,就连假设也不敢想”

“既然您说上月球的每一克重量都很宝贵,不能随便带上月球,那您希望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上面的某个地形吗?这总不占分量了吧?”结果孙家栋朴实的笑笑“不敢想,从来没想过。不过自从参与探月工程,现在每天晚上抬头看月亮,那感觉和从前好像不一样了。”就是在这轻松的玩笑中,也不难使人看到他对探月工程取得成功后心中的喜悦和对航天的执着和热爱。

孙家栋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一面旗帜。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50余年的发展历程,他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为开创中国卫星事业新篇章、开启空间事业新纪元,为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已至耄耋之年的他,仍奋战在航天工程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孙家栋的奋斗历程,是航天人发扬伟大航天精神的缩影。

从学习飞机制造到研制导弹武器再到开创卫星事业,孙家栋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到一起,以“国家需要,我就去做”的报国之志投身于航天大军,始终不渝地把航天事业作为报效祖国的舞台。学习孙家栋,就是学习他把党和国家的需要作为一生的追求,把强烈的爱党爱国情怀和对事业的无比忠诚落实到行动中。

从领导完成我国百余颗卫星中34颗卫星的研制工作,到率领嫦娥一号卫星团队实现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又一次历史性跨越,孙家栋注重组织引导科学技术人员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扬技术民主,统筹协调各方共同把复杂难题简单化。他鼓励青年人“放开手脚、大胆工作”,一大批青年人才逐步成为骨干核心。学习孙家栋,就是学习他发挥系统集成优势、发扬技术民主作风的科学精神,坚持严谨务实、精益求精,重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青年人成长成才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

从领导研制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到中美航天国际合作谈判,又到合作研制“争气星”——中巴卫星,再到挂帅绕月探测重大工程,孙家栋创新思路和方法,突破了一项项关键技术,攻克了一道道复杂难题。学习孙家栋,就是学习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致力于科技攻关,深刻理解“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永葆攻坚克难、永攀高峰的创新意识。

一个80岁的老人就这样淡泊名利、为祖国的航天事业默默奉献,他的这种精神令我感动!他是一个爱国的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一个令别人肃然起敬的人!

2016感动中国官东感想 篇6

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晚会评选出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三思教育网小编整理了《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同学们可以参考学习

【官东 天下英雄气】

【颁奖词】来不及思量,就一跃而入,冰冷、漆黑、缺氧,那是长江之下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别紧张,有我在,轻声的安抚,稳住倾覆的船舱,摘下生命软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人物事迹】

2016年感动中国观后感600字作文汇总篇

央视综合频道2016感动中国观后感【1】

“感动中国2015人物”是由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组主办的人物评选活动。2015年12月22开始网络投票。2016年2月14日20时,“感动中国2015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一套播出。

“感动中国2015人物”为: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带领女排重夺世界杯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琴弦上的放歌者阎肃,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买买提江·吾买尔,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莫振高,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奋不顾身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潜水员官东,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王宽,以及全体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

每一个故事,每一段人生,都是一篇激荡人心的精神史诗,也是一段悠扬抒怀的生命旋律,这旋律在爱的伴奏下缓缓流淌,仿佛一首如歌的行板,流入人们的内心。

央视综合频道2016感动中国观后感【2】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昨晚,备受瞩目的“感动中国2015人物评选”结果正式揭晓,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颁奖盛典。我省宁国小伙,“最帅潜水员”官东获选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主办方给予的颁奖词高度评价:官东,天下英雄气,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当代大学生。

两皖人入围

自2002年起,《感动中国》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此前我省安徽宁国小伙官东和池州籍“布鞋院士”李小文入围2015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名单。

官东1991年出生,在2015年6月2日“东方之星”沉船救援现场的潜水救援行动中,凭借过硬的潜水技术和机敏的临场反应,成功救出两名幸存者。关键时刻,他把潜水装备给了被困人员,自己险些被暗流冲走。“在最危急的那一刻,我只想着赶紧救人。”他的英雄之举感动国人,被誉为“最帅潜水员”,并被总理点赞。

李小文1947年3月2日生于四川自贡,籍贯安徽贵池(今池州),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1月10日病逝于北京。李小文是li-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创始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平时生活简朴,常穿一双布鞋,因此也被人称作“布鞋院士”。

官东终当选

昨晚,“感动中国2015人物评选”结果正式揭晓,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颁奖盛典。官东和阎肃、徐立平、莫振高等十位人物获选。

组办方给出的颁奖词是:“官东,天下英雄气,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当代大学生。来不及思量,就一跃而入。冰冷,漆黑,缺氧,那是长江之下,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别紧张,有我在’,轻声的安抚,稳住倾覆的船舱。摘下生命软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昨晚十点多,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官东。“荣誉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官东很平静,“压力也是动力,督促我以后做得更好。”官东还委托本报记者对家乡表达谢意,“感谢家乡人民对我的培养和关心,我会继续努力。”

央视综合频道2016感动中国观后感【3】

王宽家当选2015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郑州人连续三年感动中国

“这是分量最重的奖杯,是鼓励,更是新的开始”

昨晚8时,王宽一家10多口人围坐在一起,观看《感动中国》节目的播出。收养的孩子中,袁钱粮和汪欣有事不在,其他孩子和家人都在这里。

10多个人把客厅挤得满满当当,而这个房间上一次这么热闹,是刚刚过去的除夕之夜,那晚,王宽一家接了儿童福利院的两个孩子一起回家过年。

当王宽和王淑荣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客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眼睛都看着屏幕——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和王宽、王淑荣坐在一起。当提到“奖杯”应该给谁的时候,节目中,王宽说:“要是没有她的支持,这一切都不能坚持下来,按我说,这奖杯她占60%,我占40%??”一屋子人都被这句话逗笑了,唯独王淑荣红了眼睛。

当王宽说:“在茶楼唱戏,遇到过困难,但是在媒体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家庭越来越幸福。我咋能不高兴?我简直心花怒放了??”看到这儿,一家人都会心地笑了。

当白岩松说:“这个节目14年,河南出了13位感动中国人物。所以不要按照地域来进行分类,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国人??”看到这里,王宽带头鼓起了掌,满屋子尽是掌声。王宽说:“白岩松说得真好,真提气啊!”

看着桌上的奖杯,两位老人表示:“这是分量最重的奖杯,是鼓励,更是新的开始,我们会在奉献爱心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颁奖词

●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夫妇:

张宝艳、秦艳友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重夺世界杯的女排主教练:郎平

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 屠呦呦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琴弦上的放歌者:阎肃

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

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莫振高

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

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大学生:官东 来不及思量就一跃而入,冰冷、漆黑、缺氧,那是长江之下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别紧张,有我在,轻声地安抚,稳住倾覆的船舱,摘下生命软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 买买提江·吾买尔

一碗茶水端的平,两个肩膀闲不住,三十多年的老支书,村民离不开的顶梁柱,你是伊犁河上筑起的拦河坝,是戈壁滩上引来的天山水,给村民温暖,带大家致富,木卡姆唱了再唱,冬不拉弹了再弹,买买提江·吾买尔的故事说不完。篇三:感动中国2016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

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等。老实说我是因为要写观后感才来看这期节目的。不过在看完这期的感动中国之后,我确实有很多感触和收获。同时我也看到很多评论,有人说感动中国的收视率都是学生刷上去的,有人说我才没有时间看这样的节目,也有人说要不是为了写观后感„„感觉现在是个浮躁的社会,中国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国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生活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一面,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情绪焦虑、性情急躁的普遍现象。而我从这些平凡又伟大的人身上学到的正是坚持。不管是从事哪种职业,做什么样的事,他们无不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自己心中所坚持的事情。像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屠呦呦等等,在他们身上都可以看到坚持这两个字,这正是我们现在浮躁社会不一样的一种精神,是需要我们学习的一种财富。我想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可以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原因吧,他们当之无愧。

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有很多善良的人,但这也只是一种认可。通过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个节目,却可以让我近距离的观看这样的人,了解他们所经历的事所做的事。原来那些我心中认可的善良的人有很多,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或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一些帮助,或在危难时刻舍身救助遇险的生命,或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人类之所以能够在自然界中长久不衰,并且建立起居于自然界顶端的霸业,就是因为人类在自然进化演绎过程中将本属于自己的劣势充分发挥到了极至。人类的群居,使人类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监督,共同改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整体。文明的核心不仅仅只是物资的丰富和科学技术的先进,还有精神境界的提升。优秀的整体孕育着优秀的个体,优秀的个体不断提升着整体的物质和精神力量,从而不断推进着整体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模式同样适用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乃至全人类。

《感动中国》的议题设置效果分析 篇7

从大众传播特别是传播效果研究理论角度来看, 《感动中国》呈现出如下新闻传播特质。

《感动中国》的议题设置方式

议题设置公众化的视角。在海量信息面前, 传播媒介可以发挥一个重要功能———设置议题, 引导受众的注意力转向媒介所设置的问题上。朗格夫妇指出:“大众传媒迫使人们注意一定的问题, 建立公共人物的公共形象, 经常以自己关于客观存在的表述规导受众应该思考什么、了解什么和体会什么。” (1) 从2003年首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到2010年“2009年度十大感动人物”揭晓, 连续8届的《感动中国》共评选出77位感动人物和11个感动团队, 获得了全国观众极大的关注。央视主流媒体的强势地位使得《感动中国》议题设置有了鲜明的特征———视角公众化, 即将某些领域如普通小人物、弱势群体等置入公众视野, 平凡岗位的默默奉献、新时代的新人物、农民务工问题、教育科技创新问题等, 这些公众化的信源扩张了个人、团体的力量, 使得个人在信息环境构建过程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议题设置的主流化过程。大众传播学效果研究中“培养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认为:媒介, 特别是电视的内容必然会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并且接触越频繁, 影响越大。“培养分析”理论注意到的是信息传播的长期影响, 所以也被称之为“文化规范理论”。《感动中国》通过人物或事件所表现的各种行为以象征性的奖励、授予其社会地位等方式, 传播了一定的规范和价值, 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关于现实的图景, 并且规范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现实社会生活中, 公众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意识、信念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 这其中, 必有若干成为绝大多数人“共识”从而构成社会文化核心观念的“主流”思潮。在这一“主流形成”过程中, 媒介, 尤其是电视有可能发挥强大的促进作用。 (2) 《感动中国》由于“感动”基点有吸引力、能反映真实的现实, 同时会以紧紧抓住眼球的方式传播, 比如有真切的标题、震撼的图片、煽情的渲染等, 所以会在观众中形成“主流”。

议题设置的“选择性注意”。秉承当代社会信息接收自由的特质, 《感动中国》通过人物征集、投票选举、颁奖等系列活动, 展示了文字、图片、影像等内容差异, 使受众接收信息的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等得以强化。感动中国各年度的人物和团队来自不同行业、职业和阶层, 代表了各自的群体利益, 因此, 公众对这些与自身名誉、利益、地位、兴趣、习惯等需求的信息, 表现得比较敏感。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受众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关心的人物或内容进行浏览, 通过选择性注意进行所选议题的注意、理解和接受。

在一个信息渠道多样化、价值形态多元化的社会里, 人们在越来越多地学会独立思考的同时, 也越来越多地拒绝被动接受, 《感动中国》中令人感动的人和事符合传播学意义上受众心理接近性的要求, 也符合受众地理接近性因素。因此, 在《感动中国》的人物中, 干部有郑培民、牛玉儒、经大忠、沈浩, 公安武警有任长霞、孟祥斌, 医生有钟南山、桂希恩, 知识分子有季羡林、钱学森, 乡村教师有李桂林、陆建芬、李灵, 还有普通民众、大学生等, 受众有选择地对信息进行接收、理解, 个体意志得到发扬, 选择性接触会进一步加强, 符合受众选择性注意的心理特征。

受众在对所关注的人物进行了解的时候, 并不意味着全部接受, 而是在下意识中向自己熟悉的或希望的方向引导, 如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在获得人们的褒奖与欣赏的同时, 媒体一窝蜂发起的学习洪战辉精神被学者评论为是一种适得其反的道德教化, 而不少观众则认为学习洪战辉应当是人们发自内心的、用行动来证明的, 而非媒体的大力鼓吹。因此, “强效果论”会回归为“适度效果论”, 传播学的效果理论阐释再次得到印证。

《感动中国》的议题设置效果评价

社会环境的守望者。作为个体的受传者在社会信息的认识上存在或多或少的盲区, 许多问题需要得到社会中他人或其他社会力量的提醒与说明。大众传播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 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 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3) 《感动中国》通过媒介的议题设置, 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向环境问题、农村问题、教育问题等急需但并没有被注意的方面。因此, 从积极意义上说, 《感动中国》的议题设置承担了“环境守望者”的角色, 将媒体的责任与社会的良知做到有效的统一, 帮助人们准确、全面地把握社会的变化。

电视传媒和网络传媒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 这决定了公众所关注的问题及其意见在整个社会中能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同时, 公众关注的热点也凸显了民生问题, 反映“民声”, 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关注、要解决的问题。因此, 央视岁末年初“感”的主题直入社会主流视野, 这种守望对于电视传媒、网络传媒以及社会理性的良性发展都是有所助益的。

发挥媒体教育引导功能, 提高社会整体素质。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已不仅仅是提供客观的信息, 它还要向人们提供被主流社会认可的思想方法, 用自己的报道内容、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样认识社会。《感动中国》正是通过媒介以设置议题等各种形式的努力, 把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所要坚持的正义、公平和美好的东西不断传播到社会的全体成员中, 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人们向善、向上, 对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有积极作用, 从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如2009年“母爱最真”的新疆阿里帕·阿力马洪妈妈没有民族之分, 没有偏见之心, 用一份温暖的关爱为一群孩子撑起一片天空, 为整个社会诠释了什么是大爱至真。在一个信息渠道多样化、价值形态多元化的社会里, 《感动中国》是媒体对公众引导和传播理想社会价值观的一次尝试。它体现了媒体在忠实履行环境监测基本职能的同时, 谨慎地探索着媒体教育引导功能的可能。

抵御不良信息。通过议题设置将受众的注意力引向特定的方向, 是国家和主流社会的要求, 也是媒介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今社会信息污染现象严重, 特别是色情、暴力信息充斥着网络、手机媒体, 不良的信息传播环境必然会导致本国民族文化的衰落, 为此, 《感动中国》通过媒介的突出传播, 以突出的现实问题、强烈的人文关怀等“议题”去占据信息传播的主要通道, 是十分必要的。

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想比较混乱, 各种力量不能形成统一的社会凝聚力的时候, 通过媒介对某些问题的集中报道, 往往可以使公众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到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面。 (4) 《感动中国》在不同的年份, 根据形势发展的实际情况, 适时推出精心设计的议题, 通过特定的人物或事件, 为公众确立应当关注的问题和方法, 并最终将大家的思想引向健康的方向。

《感动中国》独特的语言, 增加了公众对社会道德意识的凝聚力, 也使得公众对社会道德意识的认知能力得以强化。近些年的《感动中国》在细节方面表现得更加细腻, 对人物的概括也更加精准, 尤其是颁奖词后的四字概括, 显得格外凝聚人心。但也有观众对于一直以来《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所形成的现场气氛提出异议, 认为主持人的言行举止过于煽情, 将人物推向一种正义的极端, 对事实真相加以刻意的渲染, 夸大了他们的伟大与贡献, 没有尊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性。

总之, 《感动中国》的传播效果是非常强大的, 媒体不仅仅代表公众实现了对“感动”人物、事件的理解与选择, 而且还将民族的道德认同、价值标准融入到媒体评价标准之中, 实现了最为有效的传播。但《感动中国》的信息传播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特别是炒作、作秀、拔高等方面的问题比较集中。关注其传播效果, 不仅能为更好地利用传媒, 还能为应对可能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提供理论上的参照。

注释

1 K.Lang and G.Lang, “The Mass Media and Voting”, in Berenard Berelson and Morris Janowitz (eds) , Read in Public Opinion and Communication.New York:Free Press, 1966:468.

2[2]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第252页。

3[3]赵建国:《传播学教程》,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第173页。

原创:爱心感动中国——感动中国感想 篇8

小学生观看感动中国2020感想作文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还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亦或是砥砺前进的改革开放时期,我们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黄文秀一个甘于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初心使命的强大力量,她那感天动地的奋斗故事,奋斗在脱贫一线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时代楷模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全党同志要深刻学习黄文秀同志的精神和伟大事迹,时刻牢记“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以黄文秀为榜样,不忘初心使命,用于奉献担当,在新时代的前进路上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学习黄文秀甘于奉献勇于实干的精神。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年间就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她书写下了非凡的业绩。黄文秀的感人事迹,必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勇往直前。

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不忘初心,才能践行使命。不忘初心,黄文秀用奋斗锻造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作风,用真情践行心系群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用毕生书写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担当。

小学生观看感动中国2020感想作文二

看了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这歌词多么让人感动。是啊!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有人献爱心,温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动着--中国。

春天是美丽的,人是受感动的。我的耳边又回响起了那首歌:“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

看了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有十个,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试飞员——梁万俊。

梁万俊是一名试飞员。一次,一架新型战斗机诞生了,梁万俊接受了这个任务。

半路上,战斗机突然发生状况,飞机失控了!飞机帽出了黑烟这时的梁万俊完全可以打开降落伞跳机,但这样的话,人是保住了可飞机却会坠毁。梁万俊心里也很清楚,一旦他跳下去了,这个科学家们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新型飞机就会坠毁,将会成为一堆废铁。为了保全飞机,为了保全国家财产,梁万军毅然决定迫降。但这样很容易机毁人亡------虽然梁万俊心里知道这一点,但他依然没有动摇这个决心。总部以为迫降做好了准备,梁万俊小心翼翼的驾驶着飞机着陆了,飞机在停机场上划了好久才停下来。算算看的话,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就用了八分钟!这紧紧握着一条火热的生命的八分钟啊!你又孕育了一颗生命种子。

公共财物是国家的财产,这是由许许多多的人创造出来的。梁万俊把战斗机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他的不顾一切,感动了总部,感动了全中国人民,同时,也感动了——中国。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小学生观看感动中国2020感想作文三

看完《20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才第一次发现,社会各个层面都有闪光点,让人感动的人和事也并不止于电视上这十多组人物和事件。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正能量,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

在这里写感想,我已不想再写他们。因为他们的感人事迹,现如今已经家喻户晓,没必要一遍又一遍重复他们的“光荣事迹”,大谈特谈“他们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温暖,留一份在心里就行了。

我想说的是,这期节目播出前,会有多少人去关注他们呢?是的,不多。即使是郎平和阎肃这样的名人,关注和真正了解他们的人也不会太多。“因为他们大多只是小人物。”没错,他们大多是小人物,但是小人物也可以有大担当。正如,小小的火花可以带来温暖,小小的光亮可以驱散黑暗,因此,小人物,也可以有伟大的梦想,小小的举动也会让人心生温暖,可以给人带来感动,可以改写“未来”这一未知的剧本,而且他们就在我们身边,给我们鼓励和满满的正能量。

突然想到语文老师了,他胖胖的,脸上常带微笑,声音洪亮,一直在指引我们行走在真善美的路上,所到之处所言之语,满满都是正能量。期终考试前他生病了,最后的几堂课应该是撑下来的吧。一直到放假前期,体力才稍有恢复,然后便不失时机的宣传他的一贯的“看书理论”,再同我们依依惜别。他生病期间,没有丝毫懈怠,一心帮我们复习:梳理知识,答疑解惑,查漏补缺,批改讲评,不辞辛苦,一直“战斗”在“前线”!这个春节,我竞忘了给他拜个年。唉,这么重要的事竟忘了。他现在身体该好些了吧?还会在没完没了的备课改作文吗?老师,多休息休息吧,身体最重要了……您带给我们那么多欢笑温暖和指导,趁着这个寒假补补吧,别再劳累了。想想我们这帮不思进取的人,还会惹您生气,您却一次次理解我们,原谅我们,不厌其烦的帮助我们,真是不应该呀!

感动中国的,是十多个来自不同领域的人;感动我的,还有您和与您一样的外国语学校的不少老师,以及生活中的很多小人物。

感动,不分大小,对我而言,这样就足够了;常留一份感动在心中,我们会更温暖,生活会更美好。

小学生观看感动中国2020感想作文四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短短十二句,却句句千钧情,区区八十字,却字字万般意,每一名中国共产党人,都要用一身去诠释,坚守初心,永担使命,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初心是什么,使命是什么?初心即为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富裕的伟大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甚至于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也无怨无悔。

是她,是她,就是她,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同志,用她的生命,践行了党的誓词,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初心,什么是使命。她那种甘于奉献、为民服务的赤子初心,在新时代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她是9000多万党员的榜样,她是时代的楷模,她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初心和使命担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她用生命书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唱响于祖国大江南北。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黄文秀同志从踏上广西乐业县百坭村那一刻,就作出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她不等不靠,践行着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她用脚丈量了百坭村每一寸土地,用情感动了百坭村每一名百姓,短短一年间,村里做成了许多过去想做而做不成的事:修通了水泥路,建起了4个蓄水池,发展起砂糖橘、油茶树、八角、水稻等特色产业,有88户418人顺利实现脱贫。群众脱贫致富了,但是雷厉风行的黄文秀同志却永远定格在了30岁,她的为民情怀为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年作出了榜样,功名不过尘与土,唯有孜孜不倦、践行初心,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方可无怨无悔,为世人所敬仰。

“‘文’在心,‘秀’于行”。我们共产党人就要像黄文秀同志那样,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赤子之心,坚守初心、对党忠诚,心系群众、担当实干,品德高尚、克己奉公,知重负重、坚韧不拔,倾情投入、甘于奉献,多用脚丈量泥土大地,多用情联系百姓群众,主动到基层、进村组、入农家、话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提民心,把在党旗下的铮铮誓言,融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中,用行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

原创:爱心感动中国——感动中国感想 篇9

从这个先进事例中我们看到正如于丹所说“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爱的教育,有如听那首歌曲---爱的奉献。

“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胡忠谢晓君就是带着这个信念抛弃城市生活走上高原去实现心目“中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梦想。在这个现实物质的社会,能有这个信念这个追求的确值得我们城市老师学习,俗气地说:我们的行动至少能对得起自己的那份工资。

从感动中国这件事例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国人几千年中庸思想影响养成自扫门前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小市民心态。折射出现在社会有这种奉献的人太少,到处充满着教育的功利,闻到的是金钱的气味。也反应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没有具体落实到位,如果边远地区也能和城市学校一样的办学条件一样的收入,我想边远地区教育肯定比现在好。

中国的慈善事业不能靠几个富人那点捐款;崇尚的社会风气不能靠几颗流星来实现;教育业不能靠少数几个人的奉献来提高。这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关键看政府出台的政策,看这些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的政策能不能具体落实。回头看看世界上整体教育最成功的芬兰,职业技术教育成功的德国,他们的成功靠的是政府的政策,靠的是健全的教育体制。有人这么说过:政府应是裁判员,企业事业是球员。奖罚分明,公平对待,没有办不成的事做不好的事。

原创:爱心感动中国——感动中国感想 篇10

车窗上的雨刮高频地刮动,车灯下却看不清前行的路,只有滚滚洪水从眼前涌过……从黄文秀用手机最后拍下的画面,可以看到当时的情景是何等危险。

在单位的工作群里,同事们纷纷给黄文秀留言:“太危险,赶快掉头!”“注意安全!”“不要走夜路……”然而,凌晨1点以后,群里再也没有了黄文秀的回复,她的电话也拨打不通……

很多同事一直关注着黄文秀的消息,大家的心都紧紧地揪着。同事成明说,17日一早得知凌云县路段发生塌方,有车辆被山洪冲走,她和几个同事立即赶去塌方现场,此时黄文秀的名字已出现在失联人员名单中。

救援一直在紧张地进行,等待的时间是煎熬的,黄文秀的家人、同事、朋友、村民的内心仍然抱有希望。然而,6月18日传来的却是噩耗。

同事们的劝阻,父亲的挽留,都没能留住黄文秀。

黄文秀利用周末回家看望做完第二次肝癌手术的父亲,看着天气突变,16日急着返回百坭村。病床上的父亲非常担心:“天气预报说晚上有暴雨,现在开车回村里不安全,明早再回吧?”

“正因为有暴雨更得赶回去,怕村里受灾,我马上得走了。”面对父亲的挽留,黄文秀叮嘱了一句“按时吃药”,便启程回村。谁也没想到,这竟成了黄文秀留给父亲的最后一句话。

一路上,她不断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干部联系,询问当地雨势和灾情,特别叮嘱要关注几个重点村屯,要立即组织群众防灾救灾。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篇11

正如《感动中国》结束语所说,在《感动中国》已经走过的九个年头里,近百位感动中国人物与团体的赤诚真情曾让无数华夏儿女泪水充盈。九年来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曾经无数次触动着我们感情神经的底处,让我们泪眼婆娑,怦然心动;九年来,每一次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和颁奖活动都撼人心魄,“让整个名族都为之动容”。

是啊,“让整个名族都为之动容”——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他们用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停的刷新着这个社会的道德标尺,我们在这份尺度中升华、渗透,互感而动之。让感动(这种动容的情感)洒满中国,让中国布满感动(这种行为的人和事)。

完美力学演绎科学救国,有情有义彰显赤子之心

————科学泰斗—钱学长

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的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要学造飞机大炮,决定要转学物理系以振兴中国的军力。” 从此开始了他一生为国而学,致力于物理,为新中国开创力学的科学教育体系的道路。作为中国近代力学与应用数学主要奠基人,中国“三钱”之一的他,他的这种科学精神和爱国精神将永远激励国人,前进,再前进。

“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总问别人还需要什么,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什么

————“雷锋传人”——郭明义

有人会说,因为钱学长在科学、政治、教育等等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他太不平凡了,可以感动中国当之无愧。也有人会说,大多数人,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是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然,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人郭明义,却以一种不平凡的精神彰显了简单的伟大。

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

请问,你现在还会说平凡不能去做感动的事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也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

80后的姐姐,资助90后的弟、妹

————“最美”洗脚妹——刘丽

刘丽,就是这个为别人做些什么的“傻傻”洗脚妹。

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刘丽家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初中辍学,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保姆。甚至做到至今29岁的洗脚妹。

正是这么个人,从2006年她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人数也从最初的7个至10个,到现在固定的37个。她把赚来的钱几乎都资助了贫困学生,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

这是一个瘦弱的姑娘,更是一个善良的姑娘。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像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指引我们这群90后去传承这份光芒,这份温暖,这份感动。

打马赴草原踏千万里,风雪行医路系汉藏缘

———草原曼巴—— 王万青

是什么让他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州玛曲县工作,在贫穷落后的玛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甚至放弃了多次回上海的机会,艰难地通过了生活关、语言关,毅然选择长期留守在高原?40多年来,是凭着对玛曲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他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书写了一段藏汉水XX融的民族团结佳话。

王万青在阿万仓卫生院的20余年时间里,每年接诊病人3500余人次,20年累计接诊7万余人,累计手术上万例。在任阿万仓乡卫生院院长的10年中,他建立了全乡3000余人的门诊病历,使全乡90%的牧民有了健康档案……

他的家人子女全都生活、工作在这片土地上,可以说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草原,奉献给了玛曲的卫生事业和这里的人民。

如今虽然退休了,但他仍然坚持经常指导县医院的外科手术,并经常在家里给上门的藏族群众治病送药,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草原曼巴(好医生)”。

他的这种扎根玛曲高原,情系医疗卫生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玛曲草原从80年代开始到今天被传为佳话。

百战百胜百炼钢,上天上地上战场

——兵中神枪——何祥美

这是一个传奇的军人。

刚到部队时,何祥美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他见缝插针看书学习,所有的节假日都有效利用起来,经过3年艰苦努力,他通过全军法律专业自学考试的全部15门课程,拿到大专文凭。从农家子弟到具备特种爆破、深海潜水、伞机降等30多种作战本领的军事尖子,从普通一兵到“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1999年入伍。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何祥美就已经让自己成为一名具备“三栖”作战能力的全能战士。2006年以来,先后参加20多次汇报演示,被上海合作组织峰会、APEC会议等指定为安保人员、1号狙击手。2007年11月,给军委徐才厚副主席汇报演示时,一发准确命中目标靶心,受到徐副主席的表扬和肯定,并单独接见和合影。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三等功2次。当一名神枪手的目标实现后,何祥美又有了新的目标——成为“空中猎鹰”。4个月的训练时间,何祥美成功处置10多次险情。凭借过硬的素质和技术,何祥美试飞某飞行器成功并当上教员。

南京军区战士何祥美,用青春、热血和忠诚,把自己的军旅生涯书写得既精彩又壮美。

活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更好的活着

————“ 警界保尔”——孙炎明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而他孙炎明,是一个活着的人,也正是一个“活着”的人。

孙炎明是一个看守所任监管民警,从警28年来他立足本职,恪尽职守。9年来,孙炎明分管和协管的监室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他分管的两个监室在所里保持着两个最好:在押人员秩序最好,教育改造效果最好,保住了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他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查出患脑癌后手术不断,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他始终保持快乐向上的心态,与病魔抗争,并坚持战斗在公安基层一线。

“只要我在岗一天,就要干好一天的工作,监所安全我才心安。”孙炎明说。感动,不仅仅是感动,正像我们缺少的不是能力,不是计划,而是勇气,是践行勇气的决心!是安然,是微笑坦然的心境。这是一个敬业的人。这是一个坚强的人。这是一个“活着”的人。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

他们行笃在言忠信义的大地上,他们奔赴于舍身取义的乾坤中

—— 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狭义翁婿—王茂华、谭良才

一个是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哥哥孙水林对民工的承诺。

一个是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民房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孩儿玩火机起火。

一个是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哥哥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

一个是成功救出5名孩子,岳父谭良被严重烧伤,女婿王茂华多方救治无效死亡。

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在大地上行笃了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他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做大!一对侠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生命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

玉树震“塌”、铁汉屹立不倒,舟曲哭“泪”、砥柱中流而上

———

康巴铁汉——才哇

舟曲之子——王伟

当我们为汶川地震的离去稍呼口气的时候,又一场灾难光顾了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

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住玉树州粮油公司的才哇在马上投入到救人当中。在墟里刨挖的双手一直没有停歇下来......在紧张运送了近30多名受伤的各族群众,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急急忙忙赶回家去的他,看到的是从废墟中挖出的3位亲人的遗体,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

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但是我们不能沉痛在悲哀里,8月7日雷电、暴雨笼罩着舟曲县城。

在那个最黑暗的夜晚,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王伟与战友营救20多个小时,让23条生命逃离了死神的威胁,而自己怀孕2个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四口人却遇难,被浑浊的泥石流无情吞噬。五百米的距离,不是这个战士不想回家,而是他和同志们双肩担起一城信心,万千生命。有多少次进进出出,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

回眸祖国2010,有些许的伤痛,玉树也罢,舟曲也罢成就,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玉树的废墟上将有一个崭新的城市诞生,这就是我们强大祖国的力量和雄心。舟曲的“泪”水中也将会再次绽放更蓬勃的微笑之花,生机之花。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作文 篇12

在一所初中教书的陈斌强因为年迈的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所以每天去三十里外的学校教书时都会不辞辛苦地用母亲小时背过他们的一根带子将自己与母亲紧紧地绑在一起,然后骑着车去学校了。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陈斌强每日都安排了作息表。虽然母亲一天比一天糊涂,但他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地照顾着母亲,最后画面定格在了陈斌强母亲那灿烂得像个孩子似的微笑上。

看到这一幕,我泪流满面。是啊!“百善孝为先”,父母把我们养大多么不容易啊!在我们一蹶不振的时候,是父母给予我们最大的鼓励;当我们遇到了难题的时候,父母耐心地给我们讲解,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是父母给予我们无微不至地照顾……。说到这,我不禁有点儿惭愧了。有时妈妈累了叫我帮她倒杯水,我都不情不愿,还谈何孝顺呢?所以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帮父母亲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另一位是十二岁的小女孩何?h。这位老师,同学眼里的好孩子,却不幸身患绝症。她今年才十二岁啊!一天,何?h在病房里听到父母与医生的谈话得知自己的生命所剩无几了,看着自己同一个病房的人一个个离去,何?h不经感到了恐惧与绝望。一天夜里,何?h脑海里冒出了一个想法:既然我的生命已快凋零,我何不尽我最后一点能力把我的器官捐赠出去,拯救那些生命垂危的人们呢?何?h去世的那一天,医院把她的器官保存了下来,先后救了三条生命。

何?h那无私奉献,舍己救人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

试想如果换成是你我,在遭遇那么大的不幸时,剩下来的恐怕只有自怜自艾吧,而何?h却用她超乎寻常的坚强与勇气,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出的决定,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上一篇:甲状腺手术病人的护理指南下一篇:优秀管理人员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