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执法工作总结

2022-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总结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工作经验,通过工作总结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水平,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明确自身的成长方向,一步步向着更好的目标前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警执法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民警执法工作总结

试论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

[提 要] 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是现代法治理念对行政执法的要求,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的迫切需要,对缓解、遏制和消解社会冲突与矛盾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部分公安民警对人性化执法的理解还存在一定误区,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强化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要从更新执法观念、提高执法素质、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

[作者简介]陈曙光(1963—),男,江西警察学院侦查系教授。(江西南昌 330000)

人性化执法是指行政主体在尊重相对人合法权益和遵守法律规定的前提条件下,以正当程序为保障的符合人性的理性执法活动。它集中表现为执法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和理性关照,其实质是以人为本,促进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最大限度地追求执法公正与执法效果统一,以达到提高执法质量和效果的目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安民警尤其要注重人性化执法。

一、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的重要性

人性化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经常会涉及到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并没有以法律条款的形式出现在任何法律法规里面来要求行政执法人员,但它对警民关系的融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总的来说,实施人性化执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是现代法治理念对行政执法的要求。保障人权、实现人性化执法是现代法治社会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要求在执法过程中要体现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关爱,是执法态度、方式和手段的转变,是对执法人员更高层次的要求。

2.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对缓解、遏制和消解社会冲突与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突出的价值和意义。法律自身的局限与问题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立法中的人性化设计无疑是一个理想的价值追求,但它往往难以在短期内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和影响,而执法中的人性化却是一个存在广泛发挥空间的价值理念。公安民警人性化的执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僵死的法条充满适度的人情,使相对人对立的情绪得到某种宣泄和缓解,能够促进执法者和相对人之间的理解、通融与互动。在法律本身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执法者就是“活的法律”,法律也就是沉默寡言的执法者,两者的互动与交融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另外,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要求执法主体无论相对人违法与否,均要求尊重其作为人的尊严和权利,是一种以人为本、平等理性的执法方式。

3.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人民群众的新要求的迫切需要。2008年初,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提出,公安工作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改善、满足、回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平安、公平正义、公共的新期待和新要求。现在人民群众对公安民警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上、在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上、在公安队伍整体素质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性化执法的实施可以从执法的层面在展现公安民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同时,对行政相对人给予人文关怀,在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上更能到位。

二、当前我国公安民警对人性化执法理解的误区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一)现阶段公安民警对人性化执法理解的误区

所谓“真理前进半步就成了谬误”,人性化执法有着其深刻的内涵,我们面对执法实践中的种种非理性化、非人性化,甚至严重违法的执法现象时,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并能够予以区分。现阶段公安民警对人性化执法理解的误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认为严格执法与人性化执法是相对的。在执法实践中很难找到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最佳结合点。

2.认为人性化执法是降低标准执法或不执法,与不平等执法无异。人性化执法的一个根本前提,是要以法律为准绳,在不降低执法标准的前提下,对公民(包括犯罪嫌疑人、违法行为当事人)的正当权益给予保护。因此,人性化执法不是没有原则的执法,它必须在现行法律的框架内,通过执法人员的具体行为来体现其权威性。为迎合“人性化执法”而故意降低执法标准甚至不执法,或者因执法对象的不同而区别对待,这样则会亵渎法律的公平、公正原则,是建立在司法不公的基础上的人性化,是与法治精神格格不入的人性化,只能使执法失去严肃性和公正性,损害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最终变成部分违法违规者的“保护伞”。

(二)人性化执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思考

1.当前我国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中还存在不少非人性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执法缺乏公平、公正性,走后门、拉关系的现象严重。我国是一个以人情关系著称的国家,执法人员往往顶不住上级领导的“打招呼”,招架不住亲朋好友的说情,经常出现相同的案情、相同的违法事实却不能做到同一的处理结果的情况。执法者普遍缺乏将领导与普通民众一视同仁的态度,从而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歪曲了人们心中的政府形象,亵渎了法律的尊严。

(2)个别民警把执法和管理作为谋取小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工具。有的民警以权力“寻租”,充当不法分子的保护伞,进行“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甚至“权色交易”;有的民警出于本单位或本人私利,在执法过程中,以执法为名,行滥收乱罚之实。对没有利益、“难缠”的事情则能推就推,对该管理的不管理、该作为的不作为,使执法严重变了“味”。

(3)重打击、轻保护,忽视对公民权力尤其是私权利的保护。这一现象在刑警队、派出所等基层公安机关尤其突出。现代法治的核心内容就是对权利的保护,它体现在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价值、保障人的生存条件上,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尊重当事人就是尊重法律,即使是罪犯都有权力获得人道待遇。目前,公安机关基层科、所、队大多对犯罪嫌疑人、违法行为当事人的权利保护不充分,漠视、侵犯,甚至是随意践踏犯罪嫌疑人、违法行为当事人的权利。

(4)滥用强制性手段。强制性手段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有震慑违法行为、安抚民意的作用,但由于部分民警存有特权思想,导致其以管人者自居,甚至把群众作为专政的对象,致使在执法过程中强制性手段的实施经常会走入以法律和国家的名义滥用公权的误区。

2.对于民警人性化执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公安民警执法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民警头脑中人性化执法观念不牢,办事缺乏指导思想,没能树立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必须具备的宗旨意识。人民公安为人民,公安民警只有在思想上始终清醒地认识“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这三个根本性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公安执法工作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才能不辱党、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三、提升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效能的途径

为使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真正使执法活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同时为争取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每个公安民警都应着力提升自己人性化执法的能力。提升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效能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在立法层面完善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以促进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行政立法的人性化是执法人性化的前提和保证,现在的法律法规越来越体现人性的闪光点,如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对管辖权有争议的,由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管辖。指定管辖前,最先发现或者最先接到报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先行救助受伤人员,进行现场前期处理”等等。

2.更新执法观念,逐步改革传统管理模式,建立“服务型”队伍。公安民警在日常执法实践中应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树立文明执法的观念,注意不受行政相对人激动情绪的影响,耐心做好当事人的宣传教育工作,树立并展现公安民警良好的形象素质,在执法上实现思想与行动的统一。

3.要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公安民警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进一步提升执法能力水平,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

4.执法时应注意刚柔相济,实现人性化执法的威慑力与感召力的统一,两者不可偏废。执法工作中多一些人性化的执法方式,公民就会对执法者多一些亲近感和认同感。当然,“只刚不柔,则难得民心;只柔不刚,则法无权威”,对一些明显属于无理取闹,阻碍公安民警执法的少数人员应坚决予以处理打击。

5.要完善监督机制。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之一,公安机关的特殊性要求其执法权更应受到制约和监督。对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应拓宽监督的渠道:通过政府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检查、110受理投诉电话、公安督察、新闻媒体、社会舆论等形式,对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进行监督。

[责任编辑:罗 丹]

作者:陈曙光

第2篇:公安民警现场执勤执法警务战术研究

摘 要:公安民警作为维持社会治安的中坚力量,在现场执勤过程中,易受到罪犯袭击和暴力抗法等现象。文章对公安民警现场执勤执法伤情进行分析,并通过提升安全意识、加强自身体能素质、提高协作能力等方面对警务战术进行优化,使公安民警进行现场执勤的安全问题得到保障。

关键词:公安民警;现场执勤;警务战术

作者简介:朱洋志(1978-),男,汉族,山东微山人,本科,湖北警官学院警体战训部,讲师,研究方向:警务技能。

当前社会治安整体环境趋于稳定状态,公安民警在现场执法时,易放松警惕状态,使犯罪人员有机可乘,对公安民警造成伤害。应对公安民警进行安全意识的普及,加强民警身体素质,提升公安民警的作战能力,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有效抓捕,对社会环境进行有效维护。

一、公安民警现场执勤执法伤情分析

(一)公安民警执勤执法中常见险情

公安民警以维护社会治安为己任,按照法律规定执行任务,使人民生活和财产安全受到保障。公安民警在执行任务中,由于环境和案件的不同,将导致在进行现场执勤执法时,易出现险情。当民警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时,未对抓捕环境进行细致观察,易受到躲藏在暗处的犯罪同伙袭击,致使民警受伤。抓捕犯罪人员的过程中,未能进行严格的战术设定,对环境形势预估不足,犯罪人员易通过抓捕行为漏洞进行反抗,以击伤民警为主要突破口来进行逃脱。公安民警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押解时,由于控制力度不足,增添了犯罪人员的逃脱欲望,使其对民警进行攻击,达到逃脱的最终目的。

(二)公安民警执勤执法中伤亡原因

当前整体社会治安环境良好,在执行过程中,一般以法律制度为基准,对犯罪人员进行规范式操作,缺乏相应的实战操作。当遇到反抗能力较强的犯罪分子时,如未能采取有效的枪击措施,将导致犯罪人员手持管制刀具,对现场执行民警造成伤害。当前社会整体环境使执行现场的肢体动作行为发生较小,公安民警在进行现场处理案件时,安全防范意识不到位,缺乏相应的自我保护意识,未对犯罪人员采取防护意识行为,致使袭警的情况出现。公安民警在出勤时,团队协作间易出现问题,警务人员之间沟通不及时,配合环节易出现漏洞,将导致公安民警在进行现场执勤过程中,易受到危害。

部分公安民警在执勤中,以自身为主,将主观意念进行强制执行,易出现大意的情形,并未对犯罪人员进行距离上的安全保持,将导致犯罪嫌疑人对民警进行行为上的伤害。部分公安民警并未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严格搜身,在对其进行审查时,缺乏保护意识,将导致出现徒手应对手持管制刀具的犯罪嫌疑人的情形,使民警自身陷入安全问题之中。

二、公安民警现场执勤执法警务战术研究

(一)提升安全意识

公安民警在进行现场执勤中,易受到突发情况,致使民警出现伤亡情况。公安民警应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对案件的发生和进展情况进行调研,从大局观出发,以自身安全为主,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和动作行为进行预期判断,提高自身警惕意识,在对现场出勤时以定性思维执行任务,以便于工作的持续开展。公安民警应利用自身优势,抓捕人员的数量多于罪犯的数量,对罪犯形成震慑力,并配备相应武器和使用权,确保对高危害犯罪行为进行制止,对现场环境进行分析,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有效逮捕。公安人员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时,应对其进行假想分析,构建犯罪同伙来提升调查的高度,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并可对罪犯进行全方位抓捕。

(二)加强自身体能素质

公安警察在进行执勤过程中,部分抓捕环境较为特殊,需消耗较多的体能完成抓捕任务。应对民警进行定期体能训练,将晨跑等耐力训练纳入日常活动中,提升公安人员的体能,以便于罪犯进行抓捕。公安单位应举行比武演练,提升民警的实际作战能力,当面临具有一定格斗能力的罪犯时,可有作戰的能力,并使特种作战部队的专业精英对公安民警进行指导培训,使公安民警的能力得到全方面提升。通过自身体能素质的提高,在对罪犯进行抓捕时,通过适当的安全距离,可使民警的作战能力得到最优发挥,在进行涉及管制枪具现场执行时,通过体能的提升,可公安民警的动作行为与思维变换相一致,达到对身体的最佳控制,可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措施。

(三)提高协作能力

公安民警在执勤过程中,一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相互彼此之间的相互配合进行现场执勤。在民警进行单体行为时,其将主要精力放在犯罪嫌疑人身上,导致自身观察环境受限,未能对其他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公安民警小队在执行任务时,应将执勤环节进行划分,通过有效的配合,对现场进行有效控制,公安人员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时,应配置相应的地形勘察人员、具体作战人员、行为观察人员,将任务进行具体划分,并制定相应的撤退路线。当涉及枪支案件时,应对掩体进行布置与选择,避免人员过于集中,注意分散站位,以人员优势对罪犯团伙进行火力压制。抓捕过程中,应考虑到枪支罪犯的逆向心理,并对其动作心态进行危险识别,并作出制止措施,对公安民警的安全进行保护。

[ 参 考 文 献 ]

[1]曹晓宝.面向执法勤务岗位民警素质需求的公安院校公安专业通识课程体系构建[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8,30(04):99-107.

[2]黄旭.公安部赴港武力使用教官训练课程影响、反思与启示——以内地警务执法为背景[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29(04):81-85.

作者:朱洋志 赵瑜

第3篇:试论基层监狱民警执法的风险性

[摘要]基层监狱民警执法的风险性是指在监狱中从事一线罪犯管理岗位的民警在日常的执法中存在的遭受导致严重后果的危险,包括暴力袭警、罪犯非正常死亡、脱逃等突发性事件。客观审视基层监狱民警的执法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化解,这是监狱面临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笔者拟从基层监狱民警执法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来分析探讨应对基层民警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监狱民警;执法的风险性;职业特点;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对策

监狱里关押的是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监狱民警每天都要去面对和管理他们,把监狱称为“火山口”不为过。因为在这当中存在着很大风险性,既要同罪犯重新犯罪作斗争,也要时刻防范罪犯的自伤、自残、自杀、脱逃、暴力袭警等行为。笔者认为基层监狱民警执法的风险性可以定义为:是指在监狱中从事一线罪犯管理岗位的民警在日常的执法中存在的遭受导致严重后果的危险,包括暴力袭警、罪犯非正常死亡、脱逃等突发性事件。

当前,仍有少数民警因不能正确认识面临的执法风险而在实际工作中消极作为或不作为,成为目前执法中的一大瓶颈。因此,客观审视基层监狱民警的执法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化解,这是监狱面临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

一、基层监狱民警执法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监狱民警的职业特点形成了执法风险的特定性

监狱民警是国家刑罚的具体执行者,担负着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任务。监狱民警在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过程中,必然存在改造与反改造的矛盾,也必然会因为罪犯逃避改造、对抗民警管理而形成执法风险。在这场斗争中,由于罪犯处于暗处,民警处于明处,在具体的管理和应对中对民警非常的不利。同时由于当前监狱的基层警力配备不合理、且不足,监狱民警超负荷劳动,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每周的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未能按照《劳动法》的要求落实民警的工作时间和相应的待遇,导致很多民警积劳成疾,没有很好的体质去应对突发的事件,导致民警麻痹大意、受伤牺牲的可能性增大。

(二)《监狱法》不够完善,使民警面临执法的风险性

由于《监狱法》本身只是一个很笼统的没有细化的监狱管理法规,并没有涵盖整个刑事执法活动,且规定比较抽象,在很多具体问题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民警在现实的管理当中很难把握一个度,如对于罪犯轻微袭警或故意挑衅民警以及没有造成实际伤害的殴打民警的行为没有做出定性及如何追究责任的规定等,增加了民警执法的风险。对于罪犯的自伤、自残、自杀、脱逃行为的法定责任没有很好的界定。

(三)监管环境滞后对执法所带来的风险性

1.因监管设施的相对滞后带来的执法风险。不少监狱的监管设施与当前监狱工作的高标准及狱情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不适应。如监舍内没有安装闭路监视系统,重点部位没有报警装置,民警个体的安全防护设备缺乏。

2.在押犯高度集中,监狱没有严格根据罪犯的犯罪类型、刑罚种类、刑期、改造表现等情况,对罪犯实行严格的分别关押,分类管理,使执法的风险性增加。在押犯的高度集中,使得罪犯更容易产生交叉感染。基层民警要面临改造罪犯的问题,还要面临如何预防罪犯间的拉帮结伙,起哄斗殴。当前随着大量涉黑、涉毒、涉枪、涉暴和高智商罪犯被收押,这些罪犯不仅犯罪手段凶残,而且犯罪方法日趋智能化,他们往往将对社会的仇视心理转嫁到监狱警察身上,甚至为了逃避改造而采取暴力袭警、越狱等极端手段,近年来发生的狱内案件显现出预谋性、凶残性、团伙性特点,部分民警因罪犯的狱内重新犯罪而受伤甚至死亡就是很好的例证。如福建省某某监狱罪犯林某某和何某某,趁打饭和送开水之机,窜入警察值班室,持凶器报复袭击值班的大队长陈某某,致陈重伤。湖南省某某监狱罪犯邓某某趁监狱民警朱某某与其谈话不备之机,将朱某某打晕(后经抢救无效死亡),邓犯趁机换下警服脱逃,后被抓获。呼和浩特第二监狱4名重型囚犯高某、乔某某、董某某、李某某,将监区民警兰某某残忍杀害后越狱逃窜,兰某某身中54刀,可见罪犯丧心病狂,手段之残忍。

(四)民警执法行为不规范造成的执法风险

1.执法不文明。表现为民警在教育管理罪犯时用语不文明,态度生硬,或侮辱罪犯人格,作风粗暴,打骂体罚罪犯,或遇事不冷静,“激情执法”,对罪犯造成身体伤害,从而引发罪犯思想波动、情绪对抗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2.执法不作为。对罪犯违纪违规行为甚至是故意挑衅现象不敢抓不敢管、采取听之任之和回避的态度。不深入了解掌握狱情,管理缺乏针对性和超前性。

3.随意性执法。①滥用执法的自由裁量权,如在计分考核上,不严格按规定条款奖扣分,而是随意变通;②执法实践中,重实体轻程序。认为只要处理结果没有问题,程序的事可以变通或以后补正,甚至认为执法程序和手续“麻烦”、“多余”,少数民警对罪犯的处罚没有遵守呈报审批、公示公开和告知复议的程序,不注意及时收集固定罪犯违纪事实材料,最终使自身工作陷于被动,甚至引发罪犯对民警的行政、刑事诉讼,涉法上访事件等;③不注重对罪犯的权益保障,对罪犯的就医要求、劳动保护不予以重视,对其合理诉求不予理睬甚至打压,引发医患纠纷和上访上告事件;④工作的执行力不高,对监管制度不执行或变通执行,酿成安全事故;⑤随意使用警戒具造成罪犯身体伤害。

4.徇私枉法。利用手中对罪犯工种调换、日常考核、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的建议权索要收受罪犯及亲属的贿赂,最终使自己身败名裂,丢官去职,沦为阶下囚。

(五)罪犯不恰当的维权意识形成更多的执法风险

近年来,随着监狱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进程的深入,罪犯维权意识普遍增强。而涉黑、涉暴、涉毒以及高智商罪犯的增多,罪犯具有暴力性、凶残性、虚伪性、顽固性、狡诈性和纠合性等特点,有很强的反社会性和抗改性,他们入狱后把对社会和司法机关的不满及仇视转嫁到监狱民警身上。在改造中往往钻法律的空子,抓民警不规范执法的“小辫子”,打着“维权”的幌子对民警的日常管理采取对抗、威胁、谩骂,甚至用暴力袭警等方式,或者找检察院告民警,给民警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而法律条文无相应的细则,民警执法缺乏规范特别是缺乏对严重违规违纪罪犯的强制性惩戒措施和手段,也相应增加了民警的执法风险。而且民警一被犯人告状,由于有很多地方的监狱没有安装闭路监控对民警的执法进行全程监控,民警往往很难拿出证据证明自己是无辜的。

二、对于当前基层监狱民警存在的执法风险性的对策

(一)进一步优化执法环境,强化执法保障,积极化解职业风险

1.要完善监狱规章制度,明确监狱民警的执法行为。规章制度对监狱警察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的同时也起到保护作用。现行的《人民警察法》用列举式的方式对公安机关民警的职权做了具体的规定,《监狱法》在修改时可以参照《人民警察法》,对监狱民警的职权也详细予以规定,明确监狱民警在监管工作中的权力范围,使民警在监管工作实际中能逐条对照实施,减少因行使自由裁量权而带来的执法风险。

2.立法机关还应早日出台《监狱法实施细则》及《罪犯奖惩实施细则》,明确规定罪犯的权利义务和对罪犯的奖惩考核办法,将罪犯的权利义务具体化,以增强操作性。对那些反改造尖子和危险犯,要给予管理这部分特殊罪犯的民警充分的法律保障和行使特殊手段的合法权利,以利于对这部分罪犯进行有效管理。对民警日常执法行为要明确执法条件和程序,做到制度化、法律化、程序化,不留死角空白;要建立执法保障体系,要尽快制定对违纪罪犯切实可行、能真正起到震慑效应的约束手段,惩戒、处罚措施。对于罪犯的自伤、自残、自杀、脱逃、打架斗殴、暴力袭警等行为的法律责任界定急需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让民警明确职责,区分权责,更能安心工作。要建立类似110的集体处置机构,确保对罪犯违纪行为的处理及时有效规范,既杜绝民警不规范执法行为,减少不合理的自由裁量权,又能够减少消极不作为的现象。

3.合理调配警力,充实基层,选拔任用干部偏向基层,严格落实《劳动法》的工作时间规定和相关的规定待遇。不拿《劳动法》作为摆设,只有那样才能确实保证基层民警的身心健康,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减小消极工作所带来的职业风险性。选拔任用干部偏向基层,才能调动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才不会造成谁都不想在基层干,都想方设法往机关调。

(二)加强民警教育培训,增强民警法治意识和执法能力,提高风险自我防护能力

1.强化民警执法意识教育。要认真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政法工作的五点要求,教育民警牢固树立公平正义和法律至上的执法理念。

2.强化执法风险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教育民警既要清醒地看到执法风险的客观存在,同时更要坚信执法风险的可控性。通过组织民警学习狱内案件和狱情通报,使其准确把握当前狱情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和防范意识,从而自觉深入了解罪犯思想动态,积极有效加以应对。要引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对民警日常执法规范用语进行统一固定,避免罪犯钻民警执法用语不文明规范的空子。

3.要注重民警的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实际工作中民警因为工作原因产生心理失衡或急噪情绪,导致管理罪犯过程中出现粗暴执法现象。

(三)加强警囚沟通,构建和谐监区

改造与被改造关系的存在,在罪犯与民警之间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一些小矛盾,由于缺乏疏导,逐渐累积,最后越积越大,从而爆发。因此,监狱民警应加强与罪犯之间的沟通,对于那些因各种原因不愿意改造自己的罪犯加强教育,从思想道德、身心健康、人之常情上关怀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解困释惑,以稳其情绪,激其改造信心,将矛盾尽量化解在萌芽状态。使其由抵触乃至反抗改造逐步向自觉接受改造过渡。民警与罪犯间的成功沟通,会在无形之中大大减少执法风险的发生。

(四)加大硬件软件投入,严格监企分开,把教育改造工作摆在首位

1.以监狱布局调整为契机,大力改善监管硬件设施,安装高科技的智能门禁系统、闭路监控设施,把人的工作和技术侦查技能结合起来,使民警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狱内相关情况的动态,防止罪犯因为重新犯罪而危害监狱的稳定和监狱警察的人身安全。在监狱监区范围内安装摄像监控探头,并设立专门的摄像监控室,专人负责对罪犯的生产、生活、学习三大现场实行24小时监控,此监控录像可以作为罪犯的违法违规证据,同时也是罪犯在狱内非正常死亡或者正常死亡的直接证据。这样既为监狱的执法提供了保障,又为干警执法区分了责任,避免了说不清道不明的被动局面。同时在监狱大门口设立专门的武警岗哨,对于预防内外勾结的脱逃有一定的威慑力。

2.实行严格的监企分开,收支两条线,确实把教育改造工作摆到首位。现在监狱和企业还未完全脱离,企业的发展还是粗放型,以劳动时间来保证企业效益。企业只有脱离监狱的管理,才能真正得到发展。才会注重劳动效益,提高投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监狱也只有和企业分开,才能安心进行教育改造工作,不然生产任务完不成,谈何教育改造。

(五)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杜绝违规执法行为

加强对监狱警察执法的监督,不单是对罪犯合法权利的保障,也是对监狱警察的保护。监狱成立执法督查队,要通过狱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执法过程的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在监督方法上也要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程监督,变自我监督为靠制度和法规进行有效约束。要建立执法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对民警不规范执法行为及时处理,防微杜渐。

[参考文献]

1.裘佳其,林乐泉.〈监狱法〉修改的几点思考[J].浙江监狱,2004(6).

2.胡方锐.优化监狱执法环境需要强化法制工作[J].浙江监狱,2005(2).

3.廖土生,宣力农,方扬松.法治化视野中监狱民警执法能力研究[J]中国监狱学刊,2007,22(4).

[作者简介]邱荣辉(1985—),男,福建永春人,大学学历,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狱政管理专业,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法律专业毕业,武夷山监狱六大队科员。

作者:邱荣辉

第4篇:民警半年个人执法总结

2016年上半年个人工作总结

从警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有关会议精神,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政治坚定、执法公正,努力为担负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现将我半年来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本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决议和有关精神,注重思想政治修养,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牢记并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并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思想意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觉悟,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努力争做一名政治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的新世__纪、新阶段的公安民警。

二、公安业务工作方面,我不断向领导和同志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做到廉洁奉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始终想着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事关警察的形象,时刻约束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严谨、细致、尽职尽则,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团结同志,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半年来,在所领导及同志们的关心帮助下,打击处理了一批违法犯罪嫌疑人,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派出所辖区的治安秩序稳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力的净化了辖区社会风气。

三、组织纪律方面

今年以来,我将加强组织纪律意识贯穿到工作生活中。不仅是从小事做起,点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更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遵守各项规则制度,每一天上下班,每一次接处警,每一个案件办理,每一次接待群众,我都做到严格规范,坚持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确保纪律严明,作风过硬。

四、廉政建设方面

在廉政建设中,我坚持做到廉洁自律,严格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牢记自己是党员和人民警察的双重身份,不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的老百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参加社交圈、生活圈、娱乐圈,自觉维护党和警察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五、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回顾半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我发现自身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习不够。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公安科技迅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科学不断问世。面对严峻的挑战,缺乏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将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二是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有过畏难情绪。这是自己政治素质不高,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不好的表现。

针对上述问题,我为明年确定的努力方向是:一是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要适应新形式下公安工作的新要求,必须要通过对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深入学习,增强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二是增强大局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克服自己的消极情绪,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积极配合领导同事们把工作做得更好;三是打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脚踏实地的工作。时刻用周部长的四句话为行动指南,以新世纪、新阶段的三大历史使命为己任,深入群众,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断丰富警民关系,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落实到行动中去。

综上所述,在半年的工作中我有得也有失,但是我相信只要找准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在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帮助下,就一定能创造性地开展公安执法工作,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效率,真正成为一名便民、利民,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合格警察。

第5篇:民警与消防执法工作(范文)

民警入驻消防部队参与消防执法工作的探讨

摘要:派出所民警入驻消防部队熟悉、协助消防执法工作一方面能够提升地方民警的消防监督执法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能够加强派出所与消防部队的日常联系,进而提高辖区执法人员的消防执法质量与执法业务水平。入驻消防部队民警参与消防执法的工作模式,促进了民警与消防部队执法人员在工作上优势互补,从而同步提高了辖区内消防监督执法力量和水平,同时强化了消防部队执法的正规范化建设。

关键词:民警入驻消防执法创新

2011年,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凌秋来在兰溪视察调研,在讨论到执法创新的时候,提出了解决消防部队与地方派出所执法中遇到的警力不足与执法水平不够等问题的方法。兰溪市公安局挑选了三名在职民警入驻到消防大队,专门成立了民警办公室,并制定民警在队协助执法的基本制度,经过近一年的执法实践表明,民警入驻消防部队协助消防监督执法对促进消防部门执法规范化建设效果非常明显,不仅让入驻消防部队的民警具备了消防监督执法的基本业务素质,提高了执法业务水平,成为各个派出所消防监督执法的“顾问”,促进了兰溪市各派出所民警的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开展,同时在协助执法过程中促进了消防部队内部人员执法的严肃性,规范了执法工作。

1 消防行政执法的现状

1.1消防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为基础,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消防技术规范、标准相配套,以地方性消防法规和政府规章为补充的消防法规体系。该体系为加强消防执法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1.2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日趋规范

消防行政审批制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为主,结合公安部制定的《建设工程消防监督检查规定》、《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火灾事故调查规范》和各部门联合制定的《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农村防火规范》等消防配套法规,进一步规范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提高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1.3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日渐成熟

2009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完善了消防安全责任体系。该体系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了消防安全的责任主体,并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化的工作网络。一是消防工作是政府的责任。二是消防安全是各部门、各系统的责任。三是消防安全是单位的责任。四是消防安全公民要积极参与。同时,明确了消防监督检查的执法人员构成,对公安消防大队、各级公安派出所确定了监督检查任务,并对物业服务企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明确了需要履行的消防安全职责。

2 公安派出所消防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10年前,公安部发布施行《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和《基层公安消防监督工作建设规定》,对于公安派出所参与消防管理进行了进一步明确,近年来,地方派出所民警参与监督检查,壮大了消防行政执法队伍,但是,经济飞速发展,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任务增加,消防执法力量仍然跟不上社会发展带来的消防监督检查任务的增加速度。一方面,从观念上来讲,无论是参与或不参与消防管理的派出所,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消防工作有专门的消防机构在抓。另一方面,就目前兰溪市公安派出所的队伍而言,普遍存在消防业务不熟悉的现象,有不少

民警,对消防工作从何抓起,感到无所适从,畏难、畏责情绪普遍。“清剿火患”战役打响以来,只有每个派出所民警都掌握丰富的消防业务知识,才能打有准备之仗。应当把派出所民警的消防业务培训工作放到首要的位置,并且要制订计划,分期分批的进行培训和轮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的素质,充分发挥派出所监督检查的力量。

3 入驻消防部队民警参与消防执法的效果

3.1协办工程项目的审核、验收,提高业务水平。

兰溪市公安消防大队充分考虑入驻消防部队民警参与执法的业务水平,力求从实战中的锻炼来培养入驻民警的监督执法水平。一方面,大队主办防火参谋与协办民警讨论、研究项目的审核、验收中在设计、施工上存在的规范性问题,办案执法人员对照相关规范、条款对新建、装修的工程项目从规范角度上面审核、验收,使协办民警对防火规范、意识更加明确。另一方面,在执法过程中,要求协办民警掌握必要的规范技术要求,对一般的场所、厂房的设计规范要求有基本了解,从而能够深入理解消防法中提出的火灾隐患以及违法行为。

3.2参与日常监督执法,促进派出所执法水平。

民警日常开展的工作与消防监督检查有着地域、人员、场所等方面的共同性。民警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对本辖区的娱乐、住宅、企业、出租房等场所、单位有着多年的了解,对辖区内存在的火灾隐患能够及时把握并与公安消防机构人员共同处理。消防机构监督检查人员与辖区民警共同参与辖区消防监督工作,能够解决消防机构人员流动性大带来的对辖区情况把握不到位的弊端,从客观角度上明确把握辖区的火灾隐患,并做好相应的火灾形势研判,从而有针对性、有步骤的将辖区消防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同时,浙江省执法规范化建设中提出了消防大队要建立并落实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分片指导制度和跟班作业制度,指导公安派出所扎实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工作。通过民警熟悉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同步达到对派出所民警开展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指导与培训的效果。

3.3协助火灾事故调查,发挥协调能力。

公安部108号令《火灾事故调查规定》中对火灾事故的适用程序有着明确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火灾事故调查对火灾调查人员的素质要求较低,工作量较小。然而适用一般程序的火灾事故调查,对调查人员的业务水平是一个考验,调查人员必须把握火灾现场,提取痕迹、物品,统计火灾损失,认定火灾原因,并准备应对执法案件复核的可能。入驻消防队的民警参与火灾事故调查的过程中,能够及时联系分管辖区派出所民警,充分沟通、了解火灾事故现场人员的基本情况,并把握小范围内存在的社会矛盾,对火灾现场的社会关系有着较为客观的把握,有重点的寻找相关当事人进行询问并制作笔录,提高火灾事故调查的执法效率。另一方面,浙江省各县(市)区普遍存在多种地方方言,火灾事故调查中询问笔录的制作往往涉及年纪较大人员,消防部队执法人员在制作询问笔录时由于缺乏使用地方语言沟通的能力,难以准确把握被询人的思想变化。民警有着地域、使用语言的共同性,以及制作询问笔录的丰富经验,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被询问人的思想动态,提高询问笔录质量,同时也能够促进消防部队执法人员在本地区提高制作询问笔录的水平。

4入驻消防部队民警参与消防行政执法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执法过程中的执法对象、执法方式、执法目的与消防部门的执法过程中存在差异,导致民警多年的执法习惯与意识的转变存在一个过渡阶段,执法过程中暴露出对《消防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标准的理解不透彻,而导致在案件处理中对于处罚的依据、裁量的轻重有所疑虑,甚至在执法中采取回避的做法,直接影响了执法的严肃性。另一方面,入驻消防部队的民警在工作方式上不能很好的适应消防部队的工作规律,对经常性的夜学、夜查不能同步,对错时的执法案件处理不够及时,影响着自身业务水平的

提高。

5 总结

公安派出所是一个最有群众基础的组织。派出所民警入驻消防部队并在消防部队的统一管理下开展各项消防工作,这种消防执法模式有利于消防部队警力的补充、提高公安派出所、公安消防部队执法的严谨性,并加强地方派出所的消防监督检查能力。充分发挥派出所的消防监督检查职能,从而扩大地方人民群众对消防安全管理意识,从监督管理层面上不断巩固足以保障地方企业、单位、各类场所的消防安全的意识、设施,配合农村消防工作的开展,达到全民消防局面的真正开展。

第6篇:规范执法与监狱民警执法风险

规范执法与监狱民警执法风险.txt人和人的心最近又最远,真诚是中间的通道。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往往都经不起那么一试。规范执法与监狱民警执法风险

http:// 添加日期:2009-07-09 16:37:57 来源:法律博客 【大 中 小】

内容提要 规范执法和监狱民警执法风险是辩证关系,规范执法有利于降低监狱民警执法风险。在我国当前监狱执法环境下,监狱民警执法的法律依据存在不足,且犯情、狱情日益复杂;执法现状面临严峻挑战,监狱民警必须正确执行刑罚,有效保障罪犯法定的基本权利,只有这样才能既达到规范执法的要求,又能有效地降低执法中风险带来的人身伤亡、财产受损、刑事处罚、行政处分和其他不测事件的可能性。

关键词 规范执法 降低 执法风险

当前我国监狱体制改革按照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权责明确、运行高效、制约有效的要求,朝着“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目标迈进,监狱职能趋于单一化,执法将更加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监狱民警必须明确了解我国现阶段规范执法的基本情况,促进监狱执法行为规范,公正执法,促进自身在对罪犯执行刑罚的过程中降低执法风险。

一、监狱民警执法风险概念及规范执法在我国法制建设中的意义

规范是“标准,法式”或“模范,典范”[1]的意思,执法则指“执行法令,按律讯囚,量刑惩罚”[2]的意思,规范执法就是标准执行现行生效的法律,法令,条例和制度。

风险指人们在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中遭遇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受损及其他经济损失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他不测事件的可能性[3]。监狱民警执法风险就是监狱民警在对罪犯执行刑罚过程中遭遇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受损、执法错误和其他不测事件的可能性。

监狱机关,是我国执行刑罚的重要部门。监狱民警执法工作有多重要,清末的修律大臣沈家本曾经有过一段经典的论述:“监狱与立法、司法鼎峙而三,纵有完备之法与明允之法官,无适当之监狱,以执行刑罚,则迁善感化,犹托空言。”再言:“监狱尤为内政外交最要之举。”又言:“ 其监狱之实况,可测其国程度之文野。”[4]英国17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温斯坦莱说过:“国家的管理制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法律、胜任的公职人员,以及对这些法律的认真的执行。”[5]因此说,监狱民警执法是国家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民警规范执法能有效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建设的进程,完善社会主义法治。

二、监狱民警执法过程中的法律依据现状和不足

(一)监狱执法过程中的法律依据现状

监狱法律体系是一个以《宪法》为纲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为核心,以《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的相关规定为协调,以行政规章、条例、命令为补充,多层次、立体型的刑事执行法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8条明确规定国家同犯罪现象作斗争的基本方向,其中的“惩办和改造犯罪分子”更是奠定了监狱法的基础,是监狱法律规范的起点,是监狱法律体系的特殊表现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是一部全面、系统、专业的调整监狱工作最基本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明确规定监狱的性质、任务、职能,监狱管理的基本制度,刑罚执行的基本原则与运行机制,罪犯的法律地位与权利保护,未成年犯的行刑与改造,及监狱经费保障问题,是监狱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

此外,还有国务院及其司法部和有关部委制定的用以调整监狱工作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是对监狱基本法律规范的延伸和补充,解决监狱法律中不够明确或者没有规定的监狱行刑与改造罪犯工作的细节性法律问题,为监狱行刑与改造罪犯工作提供更为明确具体的法律标准和要求。如司法部77号令,明确规定监狱减刑、假释的程序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有关刑罚适用和监狱改造罪犯条款是监狱法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关监狱行刑与改造罪犯工作的法律解释,也是监狱法律体系的表现形式。

(二)监狱执法所依据法律体系的不足

我国监狱法律体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已经基本形成,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监狱法律体系的初步健全。但是健全也只是相对而言,勿庸讳言,监狱立法、司法和法律体系的构建水平相对滞后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我国的监狱法律体系的滞后性显而易见,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监狱立法不完善、不配套,直到1994年底颁布的《监狱法》也仅7章78条,仅对监狱工作作了原则性规定,而国家其他刑事法律对监狱执行刑罚的规定却很少。

二是监狱没有取得刑罚执行机关应有的地位,无法形成与公、检、法同等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况且,刑罚执行权并非监狱独有,公安机关和审判机关对徒刑之外的刑罚分别行使执行权,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其主体地位不完整。

三是由此带来的监狱立法无法取得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相平行、衔接的基本刑事部门法的地位,影响了我国行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效力。正是这种滞后性,造成了国家刑罚资源的浪费,也有违于现代刑罚更注重执行,重视刑罚效益的原则。监狱开展工作的条件艰难,就要影响监狱的安全与稳定。如丰富的实践经验、政策体系没有完全上升为更加规范科学细致的法律;又如监狱法的执行缺少细则,造成监狱法“有骨无肉”的状况;再如“日累积,月考核”的办法来考核罪犯,并无科学的依据,仅按照《罪犯奖惩考核办法》,实际操作性不强,不能完全覆盖罪犯改造的全面过程,且有些条款随意性较强,分值上下程度较大。

三、监狱民警执法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监狱民警执法中最重要并被社会所关注的工作是围绕罪犯而开展的执行刑罚、狱政管理、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和罪犯权利保障,这也是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建设的基本对象。

(一)依法执行刑罚过程中不断出现新情况并对法律进行挑战。

第一、监狱民警执法理念亟需转变。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宪法进行修改,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明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写入宪法,对监狱民警的执法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求把保护罪犯合法权利不受监狱机关及民警的违法侵害落实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第

二、监狱民警执行刑罚过程中有时缺乏正当程序的保障。如《监狱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罪犯的处罚包括警告、记过、或者禁闭,但没有规定监狱民警怎样做出这些处罚,需要经过哪些程序,罪犯不服处罚如何救济等。第

三、监狱民警执行刑罚过程中依赖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因我国目前尚未出台《刑罚执行法》及未建立执行官制度,加上监企没有完全分开的现状,监狱民警执法依赖的法律条款大部分需要地方法规或条例来补充,这就造成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自己的规定,每个监狱有自己的规定,甚至出现监狱的规定违反司法解释的情况。如《监狱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罪犯有于他人通信的权利,但来往信件应当经过监狱的检查,而基层监狱视自身的情况各有各的办法,有的每月二封、有的每月一封、有的无限止、有的按旬寄一封各不相同。第

四、对罪犯减刑、假释限比例的限制,不符合法律的精神,给实际监狱管理也带来了无法调和的矛盾。根据浙江省《罪犯奖惩考核办法》的相关规定,罪犯月平均分值为10分,一般两年达成240分就可以获得呈报减刑1年的资格。但事实上,减刑、假释的年比例仅有20~30%左右,两年后有近40%的罪犯无法获得减刑奖励,如此长期积累,减刑矛盾非常突出。选择符合条件的罪犯减刑、假释不仅增加了监狱民警的工作量,而且往往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之一。第

五、对精神病犯,艾滋病犯等实施监管改造任务,缺乏相应的执业人员和治疗资质。给依法行刑带来较大的难度。

(二)对罪犯的教育的要求在提高,而教育难度在加大。

第一、监狱教育罪犯理念需转变。当前监狱职能趋于单一化,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对罪犯的改造质量,降低罪犯的重新犯罪率,这就需要监狱对罪犯的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进行,让罪犯回归社会能适应社会。监狱的教育将不再是以往单纯的政治、文化、技术教育。第

二、监狱系统内部没有完全建立一支职业化的教育力量。目前的监狱民警既是管理者、执法者、生产监督员又是教育者、心理咨询员,对监狱民警都按一般的国家公务员进行要求和管理,没有进行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第

三、押犯构成越来越复杂,分类教育滞后。监狱系统省一级已完全能做到男犯、女犯、未成年犯的分类教育。《监狱法》对教育的内容也作了明确的规定,第六十二条规定了思想教育的内容;第六十三条、第六十五条规定了文化教育内容;第六十四条规定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第六十七条规定了体育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教育内容,但这些教育属监狱内部亚文化教育,对回归社会适应社会有一定的作用却不能起到决定作用,能否进行分类个别教育并达到目的才是关键。某省2004年对回归社会人员进行调查显示,重新犯罪率较以往还是升高了。

(三)依法组织罪犯劳动的目的同现实的距离较大。

第一、罪犯劳动目的明确确定民警执法中劳动教育的方向。根据《监狱法》第七十条的规定,依法组织罪犯劳动的目的是“使其矫正恶习,养成劳动习惯,学会生产技能,并为释放后就业创造条件。”所以监狱企业在组织罪犯生产过程中,都要有利于矫正罪犯恶习,养成劳动习惯,学会生产技能。第

二、监企合一向监企分开过渡期执行罪犯劳动目的难度大。因为:一是监狱财政保障因地方财政有限,一些经费没有真正到位。以经济较发达的浙江为例,目前监狱财政保障度才达60%,更不用说西部欠发达地区。致使用监狱还需要从企业生产经营中来取得一部分经费,以弥补财政的不足。二是部分监狱企业还在追求经济效益,为监狱民警福利考虑;三是监狱的劳动生产硬件条件不能完全根据罪犯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罪犯从事劳动。第

三、对罪犯抗改或破坏监管秩序行为缺乏打击的可操作性,导致无病装病、小病装大病、无理取闹等软对抗出现。

(四)讲文明,保护罪犯的权利让部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受挫。

第一、部分监狱民警未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讲文明,保护罪犯的基本权利是监狱执行刑罚进步的标志之一,罪犯的法律地位包括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即罪犯享有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讲文明,保护罪犯的权利无非是理顺关系,纠正以往执法中的不足。第

二、部分监狱民警法律知识欠缺。罪犯的权利包括二个方面:一是罪犯的基本权利:平等权、生命权、维护正常生活及身体健康的权利、人格不受侮辱、人身不受刑讯体罚的权利、通信、会见的权利、选举权、言论、出版的权利、宗教信仰自由、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获得社会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权、申诉权、婚姻家庭权利、继承的权利、辩护权、赔偿请求权等二十一项;二是基于罪犯的身份所具有的权利:法定情形的家属知情权、根据考核结果,获得减刑的权利、法定重大立功情节的减刑权、获得保外就医权利、特殊罪犯有依法享有特殊待遇的权利、娱乐权、依法释放发给证明书的权利、刑满释放后享有获得安置和就业的权利等八项权利。掌握和保障罪犯的权利和义务是监狱民警执法的基础,只有做到保障罪犯合法权益,执行过程中才能做到依法、公正执法。第

三、打击罪犯抗改和破坏监规秩序行为措施软弱。以往有土政策和土办法解决问题,当土政策和土办法不能适应当前监狱执法环境时,却没有出台新的更加周全的方案和办法。成功的例子也有,如:浙江省第二监狱对罪犯陈某的破坏监规秩序行为,利用法律武器,进行狱内侦查,并由检察机关起诉,得到应有惩罚。

四、监狱民警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监狱民警在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一)监狱民警在执法中容易发生违规违纪问题的环节是计分考核、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容易发生违规违纪问题的岗位是狱务部门中负责罪犯百分考核、减刑、假释工作民警、分监区领导、管教员、基层一线民警、狱务部门与监区正职领导岗位。

(二)监狱民警执法中存在的突出不良现象:第一,打骂体罚或变相体罚管教对象;第二,违规照顾“有关系”的管教对象,尤其是“违章使用骨干犯”造成“牢头狱霸”的现象;第三,在奖惩考核中营私舞弊或运用自由裁量造成事实上的执法不公;第四,收受管教对象亲属及委托人的钱物或接受宴请、娱乐、游玩等;第五,管教对象加班、劳动、调休时间,防止“三超”反弹的措施不落实的现象;第六,狱务公开工作不规范、流于形式的现象;第七,执法程序不规范、监督措施不严密,或民警没有直接管理造成执法权力隐性转移的现象;第八,一些基层民警执法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的现象。

五、监狱民警执法中风险造成的法律责任

监狱民警中执法中风险可以导致人身伤亡、财产受损、刑事处罚、行政处分和其他不测结果的可能性,对于人身伤亡和财产受损方面的预防,我国监狱系统已经做得比较成功。在当前监狱执法环境下,监狱民警执法风险造成错误执法而承担法律或行政上的责任概率越来越大。

(一)监狱民警执法风险造成的刑事责任有: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虐待监管人罪;私放在押人员罪;刑讯逼供罪;贿罪;徇私枉法罪;玩忽职守罪;敲诈勒索罪;,侮辱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非法拘禁罪;非法搜查罪等14项。

(二)监狱民警执法风险造成的行政责任有: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闹事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泄露国家秘密、警务工作秘密;弄虚作假,隐瞒案情,包庇、纵容违法犯罪的;非法剥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体、物品、住所或者场所;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或者受雇于任何个人或者组织;索要、收受、侵占罪犯及其亲属的财物;私放罪犯或者玩忽职守造成罪犯脱逃;刑讯逼供或者体罚、虐待罪犯;侮辱罪犯的人格;殴打或者纵容他人殴打罪犯;为谋取私利,利用罪犯提供劳务;违反规定,私自为罪犯传递信件或者物品;非法将监管罪犯的职权交给他人行使;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符合收监条件的罪犯拒绝收监的;对在押罪犯在监狱内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当立案侦查而不予立案侦查或者侦查终结应当移送起诉而不移送起的;发现在押罪犯尚有余罪、漏罪,不及时予以转报或者为其隐瞒不报,阻碍有关案件查办工作的;弄虚作假或者未按法定条件提请批准在押罪犯暂予监外执行、减刑、假释的;其他违法行为等19项。

六、规范执法有利于降低监狱民警执法风险

规范执法和监狱民警执法风险是一对辩证关系。规范执法能促进监狱民警规范执法行为,降低执法风险。

(一)规范执法的前提是不断健全法律制度,让监狱民警执法有法可依,从根本上解决民警执法风险的根源。

1994年《监狱法》出台,在监狱法制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但监狱立法不能指望一次立法、一部法律一劳永逸,应当说,实践中,监狱法制与现实的需要远未适应,在监狱工作的一些方面,立法的不足还非常明显,监狱工作期望已久的《监狱法实施细则》至今仍未能问世,过于概括抽象的《监狱法》条文,在实践运用中,有时难以适从。由于缺乏对监狱立法理论的深入研究,《监狱法》完善程度不高,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表现在调整监狱法律关系的规范不够齐全,在罪犯的教育改造、监管安全、社区矫正等方面,至今还没有专门立法;监狱是司法行政机关,又不是一般的行政机关,其司法职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一般行政部门存在的区别,应当有专门的司法行政法律规范予以调整。应当采取措施,第一,提高立法规格,避免由于《监狱法》立法规格不高而导致的遵守不力;第二,尽快出台《监狱法实施细则》,使监狱民警能够真正理解《监狱法》条文的内涵与要义;第三,《监狱法》从颁布到现在将近十年,其中不少内容是基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情况而作的规定,这些情况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相应地,对这些条文应当及时予以修改完善,做到已经制定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得到认真执行。

(二)规范执法的内涵要求监狱民警提高自身素质,具备在对罪犯执行刑罚过程中的法律知识,让民警执法中对风险有充足的认识。

第一、规范执法是由民警去执行的,民警的整体素质决定执法的实际成效。第

二、规范执法必须借助监狱内部监督力量,强化法制职能,应对监狱日益复杂执法环境的挑战。比较成功的做法是在监狱系统内部建立法制机构:一是帮助监狱民警提高监狱管理专业化水平;二是加强和完善监狱制度建设;三是对监狱民警的执法进行监督;四是为监狱应对法律事务出谋策划[6]。第

三、规范执法要求民警提高自身素质,就是通过监狱内部机构的努力,开拓创新,集思广益,让民警在执法中对风险有充足的认识,并能利用法律武器正确应对新情况的出现。

(三)规范执法的具体要求是对监狱民警执法行为进行规范,对法律进行认真执行,促进民警执法中自觉降低风险。

第一、规范执法的具体要求是对监狱民警执法行为进行规范,规范办理建议加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离监探亲以及禁闭、严管、戒具使用等执法环节;规范对罪犯日常考核、行政奖励及处分呈报、安排会见通信、服刑场所调动、工种安排等管理环节。第

二、整改民警执法中存在突出问题目的是为了让民警对法律进行认真执行,按监狱内部法制机构建立和规范监狱内部的执法工作程序和执法责任制规范运行。第

三、民警在认真执行法律过程中会最有效地降低执法风险。

综上所述,我国在进行监狱体制改革过程中,针对监狱民警执法的现状,健全法律制度,同时,通过监狱系统内部自我监督力量,对当前监狱民警执法的风险采取积极预防措施,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民警素质,达到降低民警执法风险目的。

参考文献:

1、《辞海》 陈道望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9年版

2、《中国监狱法制建设研究》 葛炳瑶 孟宪军主编 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 2005年第1版

3、《优化监狱执法环境需要强化法制工作》 胡方锐 《浙江监狱》2005年第2期

4、《〈监狱法〉修改的几点思考》 裘佳其 林乐泉 《浙江监狱》2004年第6期

5、《实现监狱法制化的途径与模式》胡配军 江苏省司法警官学校

注释:

[1]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9年版 辞海

[2]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9年版 辞海

[3]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9年版 辞海

[4] 清 沈家本 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十一日 奏请实行改良监狱折

[5] 《中外法律名言录》,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

[6]《优化监狱执法环境需要强化法制工作》 胡方锐 《浙江监狱》2005年第2期第10页

第7篇:公安民警如何在执法实践中公正执法

公安民警如何在执法实践中公正执法宜川县交警大队马延峰公正执法是党和人民对公安队伍的永恒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推行,公安机关尤其是公安民警队伍中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的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发生,与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格格不入,同法律法规的规定有一定的差距,严重影响着整个公安工作

、公安队伍建设以及警民鱼水关系。如何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保证执法公正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面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经过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以及社会各界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要保证公正执法,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牢固树立公正意识是保证公正执法的关键正确的行动离不开正确认识的指导,公正执法也是如此。当前,影响公安机关公正执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当一些公安民警的头脑中要么公正意识淡漠,要么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公正观念,要么没有充分认识到公正性对公安执法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因此,切实保障和提高公安机关正确履行职责,维护执法公正,就必须不断强化和巩固广大公安民警的公正意识,以正确的公正意识有效指导执法工作,促进各项公安工作,永葆公安工作的生机和活力。牢固树立公正意识,首先要加强对公正观念深刻内涵和重大价值的学习、理解,增强对公正观念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深入学习理解要使各级公安机关及广大民警充分认识到维护公正是公安工作的总要求,认识到维护公正是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要求的具体体现,认识到维护公正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根本要求和强烈盼望,认识到维护公正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营建和谐社会、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重大推动作用。要通过对公正观念的学习、理解,把维护公正的意识深深铭刻在每一个公安民警的头脑中,体现在执法实践中,把公正执法思想植根于每位民警,落实到每一个执法环节中,不断增强广大公安民警公正执法的自觉性、主动性。其次,要增强公安民警法律至上观念,努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案的自觉性。广大公安民警必须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必须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对法律负责与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质量。坚决杜绝发生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要从最基本的环节最细微的地方作起,切实作到在所有的公安工作和执法行为上充分体现公平和正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秉公执法、廉洁奉公,不为权力、名利和美色所动,努力做到不枉不纵,既不滥用职权、超越职权,也不能消极不作为,努力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第三,要注重加强程序公正的意识,程序是如何完成实体内容的步骤、方法、形式、时间、顺序等的规定,两者缺一不可。在我国公安机关及广大民警中,长期以来“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根深蒂固,执法过程中忽视程序、违反程序的问题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要做到公正执法,不仅要做到实体内容的处理公正,更重要的在于强化程序意识,通过确保程序公正实现执法公正。第四,要切实体现人民群众的要求。要关爱弱势群体,要根据群众的意愿办事,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要求。在各项执法活动中,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这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行警务公开和便民利民措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安机关是实事求是和公正的。

二、正确运用自由裁量权是实现公正执法的必然要求自由裁量权是指定在特定情况下依照职权以适当和公正的方式做出行为的权力。公安机关的自由裁量权是指公安机关在行政管理和刑事侦查工作中,根据法律法规赋予公安机关的行政管理和刑事侦查权限,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的原则,作出或不作出具体行为的权力。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主要集中体现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像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条规定了违反本条规定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也就是说违反该法此款规定的可以在200元至2000元之间选择处罚,这就存在一个裁量的问题和标准的问题。因此,正确运用自由裁量权,确保公正执法,要求公安机关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合法原则,二是正当合理性原则,三是服务原则,四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原则,五是保守国家机密和工作机密原则,六是公正廉洁、克己奉公原则,不断探索形势下公安执法工作的长效机制,正确引导广大公安民警从教条式的执法活动中解放出来,既防止执法僵化,又杜绝主观上的放纵,既做到严格公正,又做到热情服务。

三、强化和完善执法监督是实现公正执法的保障近年来,公安工作在接受人大、政协、社会各届及新闻

第8篇:民警公正执法演讲稿

演讲台,来谈“公正执法”这样一个大课题,但是,我又深深地感到不安,因为和在座的各位相比,我是如此地平凡。我只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子弟,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17年的从警生涯中,我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有的,只是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良心。但我觉得这样的人生也很充实,无怨无悔。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一辆外地货车在319国道上翻车,满车的布匹被围观者哄抢一空。货主与车主直急得呼天呛地,喊爷叫娘。我和战友们接到报警后紧急出动,通过一晚的工作,抓获了几个为首者并将被抢货物全部收回交给了货主。货主感动得双膝跪地,热泪长流,泣不成声地说:“……这些货可是我的身家性命哪!你们替我找回了货,就是帮我捡回了这条命啊……”从他发自肺腑的感激中,我第一次深切地体会到扶危救困的使命和来自职业的神圣与自豪,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为人民多办事、办实事的信心与决心。

几年后,我逐步走上基层领导岗位,手中也渐渐有了一些或大或小的权利,但我没有将这些作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而是化作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力。我比以前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危难时刻冲在前,艰苦工作干在先。一年到头我很少休过星期天、节假曰,遇到有案子的时候,经常是几天几夜连轴转,十天半月不归家。为此,没有少受妻子的埋怨。

97年深秋的一天,恼人的秋雨下个不停。我忙了一整天才处理完一起治安纠纷,回到家里已是晚上9点多钟了。妻子忙着替我打水想让我洗个热水澡驱驱寒气,可我实在是太累了,还来不及换下淋湿的衣服,就靠在沙发上睡着了。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惊醒:泥江口镇一个体户家保险柜被撬,盗走现金3000余元。作为当时的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我二话没说,迅速带民警驱车赶赴现场,铺开调查的大网,步步紧**目标,捕捉线索。随着案件的最终突破,呈现的对象竟是我家的一位亲戚。我一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抓吧,家里那支庞大的亲戚大军必定不会跟我善罢甘休;不抓吧,我又无法向群众、向领导、向头顶的警微和自己的良心交代。我有些犹豫,但是我很快就战胜了自己的私念。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顾了人情,就会偏离了法的天平。而人民给我的权利是为了维护法律而不是去背叛它的。在这关键的时刻,我最终选择了公正和道义。次曰凌晨,在我的带领下,民警们赶赴千家洲乡将嫌疑人抓获,并尽快依法提请了逮捕。为此,我自然得罪了一大批亲戚,就连我的父亲也因为帮亲戚说情遭拒绝而觉得没有面子,好久好久都不肯原谅我。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338.com网。

99年3月,我通过竞争上岗担任了桃花仑派出所的所长,成了

二、三十号人的“头”。我感到:权利大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我只有更好地完善和磨练自我,才能当好“领头雁”,带领这支队伍开创新的局面。

刚上任不几天,我就带领民警在7路公共车上“反扒”,很快便抓获了一名正在行窃的男子,仔细一看,竟是我昔曰上学时的同桌好友,名叫赵铁光。他也同时认出了我,当即向我百般求情,并主动退出当曰扒得的800余元现金。但是,经过多年的磨练,在情与法的矛盾面前,我再也没有半丝的犹豫。我将他带回所里,依法报送劳教三年。后来,我几次到劳教所去看他,给他送去生活用品,鼓励他好好接受教育,也借以表达了同学之间的一份情意。

今年3月,我带领民警上街巡逻时现场抓获2名抢劫犯罪嫌疑人龚新球、王立辉,并将他们刑事拘留。此后的几天里,讲情的人纷纷找上门来,以嫌疑人年纪小为由,有的提出愿意赞助派出所上万元钱,有的直接送来礼物和现金,求我网开一面,从轻或免予处罚,后来甚至请动了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我的亲戚朋友出面。因为此案情况特殊,嫌疑人一个只有14岁,另一个也才15岁,如果我有意打擦边球、捞实惠,对上对下都对付得过去。但是我却没有这样做。龚、王二人作案情节严重,放过了他们就等于放纵了犯罪,将有负于受害的群众。我顶住各方压力,坚决对二人予以法办。

今年7月,一个体美容美发店老板因介绍容留妇女卖淫被抓,其家属找到我家里,送来高档烟酒,请求从宽处理,遭到了我的拒绝。谁知第二天晚上嫌疑人家属仍不死心,再次登门送来2000元现金,并赌咒发誓,只要从轻处罚,决不出卖朋友。我坚定地说:“我只有依法办案的义务,没有收受贿赂的权利。你就是搬座金山来也不行!”最终我还是对嫌疑人提请了逮捕。

象这样的事一年到头总要遇见不少,但每次我都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全都给予一视同仁的答复:“我会实事求是,依法办理的。”就是用这样一句话,我一次次地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一次次地实现了自己“清清白白做人,公公正正办事,不为名利所惑”的人生准则,一次次地履行了人民警察“清正廉明,刚正不阿”的神圣诺言。

然而,这么多年的从警生涯也使我深深地了解到:平安和正义也需要付出代价。打击和得罪的人多了,就时常有人放出话来进行威胁,说是要报复我和我的全家。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时,我还的确为我的家人担心过一阵子,但类似的事情多了,威胁也就够不成威胁了,我的勇气也更大了。因为我知道,我是站在正义的一边,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边。有人民群众作后盾,有千千万万个战友和我一起并肩作战,再大再难的事我也不怕。

新时代楷模孔繁森曾经说过:“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员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这,正是我所不断完善和追求的博爱,也正是我不断超越自我的情怀。可是,对家庭,我却没有尽到太多的责任。这么多年来,由于工作总是太忙,我不能为妻子多分担一些家务,给儿子多一些慈爱,当父母卧病在床的时候,我也不能在跟前侍汤奉药,尽一份人子之孝。一次,我带队侦破一起特大诈骗案,在外地奔波了近一个月。等人赃俱获凯旋归来时,才得知儿子摔断手住进医院的消息。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当我跑到医院看见憔悴的儿子和疲惫的妻子,愧疚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地流了下来。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我始终信奉这样一条真理:“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我不善言辞,很少表白,但我却敢于说“向我看齐”,用自己的行动带动民警们,使秉公执法、为警清廉在派出所蔚然成风。

第9篇:论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

内容提要:

当今我国正处在大变革时期,经济高度发展,社会变化剧烈,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与矛盾逐步显现。与此同时,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自我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在这种大背景下,实行人性化执法是必须的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是现代法治理念对行政执法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执法工作的重要原则;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执法活动的新期待。对缓解、遏制和消除社会冲突与矛盾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现阶段,我们公安民警对人性化执法的把握和使用不尽如人意,人性化执法的理念还没有普遍深入到公安民警的执法思想中。在实际执法活动中具有人性化不突显的问题。而在对人性化执法的运用上,不少公安民警走入了一定的误区:一是把人性化当成人性化执法,二是错解人性化执法,导致软弱执法。这些误区严重地损害了法律尊严,侵害公民利益。要解决这些人性化执法的运用问题,很好地继承人性化执法的优越性,必须通过强化人性化执法观念,改变落后的执法方式,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完备的机构设置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人性化 执法 公安民警

现阶段的中国,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持续发生很大变化。群众的思想日益被不断变迁向前发展的社会解放出来。然而,伴随着先进的思想被解放的还有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新问题。为适应时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首次在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面对这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公安民警应发出积极响应,“人性化执法的”的提出并运用是必然的。在执法中加以人文关怀彰显出执法为民的宗旨,对缓和社会矛盾,改善警民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实际意义和深远影响。公安民警在日常执法中要加以重视。现结合当前形势公安实践,谈一下关于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的浅知拙见。

一、 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的涵义

所谓人性化执法,就是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在遵循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以人权为核心,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当事人的社会权益,人道的、理性的、文明的从事各项执法活动。简单的来说,就是法律允许,群众接受,充满人情味,注重社会效益的执法。是公安民警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更是“执法为民”宗旨的集中表现。人性化执法包含了“热情服务”于“严格执法”两层含义,“人性化”与“执法”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互为依托,互相映衬,深化与完善了一般性执法的意义和作用。其目的在于通过规范文明的执法体现民警高效热情的服务并为民警营造一个严格执法的良好氛围。

二、 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的意义

有一些公安民警认为,“人性化执法”的提出其实就是给群众作个姿态,让外界觉得公安队伍看起来还是有点“人气儿”的,换来点好名声,是所谓的面子工程,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他们在日常执法中所表现出的“人性化”是虚伪的,肤浅的,应付了事型的,嘴上嚷嚷着“人性化”,实际做的却是另一套。久而久之,就连人民群众都会认为我们公安民警的人性只是嘴上说说,根本没放在心里去,落实到行动上去。这就会导致群众对我们公安工作不信任,是与我们坚持的“人性化”所要达到的效果背道而驰的。因此,让公安民警认识到人性化执法的意义是必要的。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的意义在于:

(一) 缓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稳定

中国变化翻天覆地,各种利益相互摩擦、碰撞,矛盾就会接踵而至,并且产生的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多。这些矛盾都是会造成社会**的根源,破坏和谐稳定,进而阻碍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我们公安民警作为社会安定和谐的维护者,化解社会产生的矛盾本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在执法过程中运用“人性化”,对处理的矛盾采用疏通,安抚而不是强堵,打压,会有效避免在执法过程中与被执法对象发生激烈摩擦,产生新的矛盾或激化原来的矛盾。便如一剂疗效良好的辅药,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唤醒道德良知,促进社会进步

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性化,以充满人情味的实际行动尊重了当事人的人格尊严,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样的执法透出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往往会感动执法对象,唤醒他们的道德良知,使他们态度软化,愿意积极配合公安民警执法。事实上,许多违法犯罪的作案人的主观恶性并不深,用人性化的方法对待他们,往往会在执法过程中有所突破,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人性化执法是一种让人放心,文明的执法方式,是得民心的。它可以凝聚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社会进步。

(三) 响应群众心声,改善队伍、政府、国家形象

人性化执法是以“人的本性”为基础的一种执法管理模式,一切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中心,尊重每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这无疑与现在群众衷心所希望的,所要求的一拍即合。从而赢得群众对公安队伍的好感,拉近警民之间的距离,获得公安队伍整体形象的提升。同时,公安行业是一个国家、政府面对社会的“窗口”行业,公安民警更是群众眼里的国家、政府“形象大使”。一言一行都会被视为是国家政策,政府授意。所以,我们执法人性化从深层次上可以让群众感受到国家、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对民意的顺应,这对国家、政府的形象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三、 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存在的误区

在实际情况中,不少民警虽然心里装有“人性化”,执法操作中想表达出人性化,但往往只得其形,而失其神。表面上看起来执法很有人情味,让被执法对象心里满意了,顺气儿了。但事实上呢?是以损害法律尊严,违背法律准则,损害公民利益为代价的“任性执法”。说到底,还是我们公安民警在人性化执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造成的。作为一名以国家法律为后盾的公民权益维护者,如果连这块坚实的后盾都抛弃了,以自身情感在左右执法,那怎能谈得上公正、有效地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这是很危险的,我们公安民警应该极力避免、纠正这些误区。目前,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过程中存在一下两点误区:

(一) 把人性化执法看成人情化执法 人性化与人情化,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也确有许多相近甚至相同的表现形式,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本质和目的。人性化执法是一种以法律为基石的执法,公正、文明的执行法律的规定是其最终目的,而人性化是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的的方式、手段。如同脱轨的火车就到达不了目的地一样,人性化的前提是保证公正、文明执法,它所有的动作都不能脱离这个范畴。而人情化执法是一种无约束、无所顾忌、无原则的人情交往。它以人情凌驾于法律之上,以情代法,以情代罚,是种情与法的交易。如同脱缰的野马,纯粹按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到达的目的地。不少公安民警就是没有认识和把握好人性化与人情化执法的界限和尺度,以致坠入了人情化执法的“魔圈”。给了别有用心之人以可乘之机,通过友情、亲情、利情、恩情、爱情甚至色情等各种情,诱惑、利用我们公安民警最终达到以尽可能小的情感投入,换取尽可能大的法律纵然的目的。

(二) 把人性化执法变成了软弱执法

吉林省德惠市交警大队镇内中队民警曲佳松和王兴盛在4月25日的执法过程中被一名拿不出行车运营证的女司机杨某当街扇了40个耳光,造成轻微脑震荡。事后他们对记者说:“因为打人者是女人,我们不能还手,也不能躲开。如果躲开,人们就会看到一名女人在追着打警察,会因此产生误会。”近年来,像这种袭警案件屡有发生,与一些公安民警执行所谓的“人性化执法”不无关系。这些民警曲解了人性化执法的涵义,将其软弱化,在执法过程中盲目坚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原则,一味的忍让,以为是在人性化执法,是尊重群众的表现。殊不知尊重了群众却践踏了自己,助长了一些违法分子的气焰,“惯坏”了执法对象。久而久之,群众就会认为公安“软了”, “怕事了”。这样不仅有损公安队伍的形象,更减弱了群众对公安机关和民警执法的信服度。大大损害公安民警的尊严,严重会危及公安民警个人在执法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试问一个国家的警察连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都保护不了,何谈保护人民群众的?换句话说,软弱执法客观上等于纵容了违法乱纪行为,大大有害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不是人性化执法的初衷,反而离此大相径庭。

四、 解决人性化执法运用问题的途径

要想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对人性化的准确、有效运用,总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 强化人性化执法观念

让公安民警实现在执法过程中人性化的准确、有效运用的首要前提是使心中存有人性化。但值得注意的是,不仅要公安民警心中有人性化,还要让全体社会公民心中了解人性化。要加大对关于“人性化执法”的宣传教育,让民警掌握,让广大群众了解其内涵、意义,使每个公民都认识到人性化执法不是“人情化”执法,不是“软弱”执法,不是“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更不是“面子工程”。只有全民对人性化执法的认识提高了,群众和公安民警才能在执法过程中产生良性互动,公安民警的人性化执法才有其生长的土壤。

(二) 改变落后的执法方式

人性化执法是一种进步的,文明的的新兴执法模式。要运用好它,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改变落后的执法方式。而要改变落后的执法方式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公安民警对于执法工作的认识,抛弃所谓的“以恶制恶”的执法观念,要全力推进公安民警从以前执法时的管理控制型向执法服务型的转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全面提高公安民警的素质。公安民警的内在得到了提升,在自觉摒弃落后执法方式的同时接触起人性化执法就能熟悉得更快,掌握得更好,运用得更妙。否则,即使披上“人性化”的华丽“外衣”,也只能落的个“穿上龙袍不像太子”的悲剧。

(三) 完善法律制度

人性化执法虽然是执法方式方法的大势所趋,但让它得到很好的发展依然困难重重。因此需要一相对完善的法律保障。但是仅宪法中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远远不够的。相关法律不健全,致使了公安民警在实践人性化执法过程中遭遇法律盲点。同时,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整、系统地为人性化立法。这些都是当前人性化执法的有效实施迫切需要的。所以,应该在今后的行政立法中广泛听取各个领域和身份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听民声,察民意,将真正保护人权和体现人道的精神融入到法律、发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中去。这样有利于人性化执法的规范化,提高公安民警的执法效率,更好地保障了执法对象及公安民警的合法权益。

(四) 建立健全完备的机构设置

人性化执法的运用、实施除了要有法律制度保障,还需要配套的机构设置进而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首先,要成立人性化执法的研究部门,加强人性化执法的理论研究,用理论成果科学地指导人性化执法的实践工作。其次,要成立人性化执法的监督部门,随时随地有效地监督公安民警的执法工作,让民警在无形的压力下养成自觉在执法中强调人性化的习惯,并防止民警走入人性化执法的误区,和以“人性化”为借口做出损害法律尊严和人民利益的事。再次,要建立切实有效的警民沟通渠道,及时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心声,促进警民交流,拉近警民之间的感情。另外,需要建立维护公安民警权益的法律服务中心,着重解决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的权益受损问题,更好地保护民警自身,解除民警的后顾之忧,使民警更有底气地去执法,更放得开去执法。

总的来说,人性化执法是“刚柔相济”的结合体。“刚”体现在对法律的严格遵守和执行,“柔”则反映出了司法的各个环节、细节所体现出的人性、人权和人文关怀,透漏出了人道主义思想和深刻的道德感召力。人性化执法作为与时俱进的执法理念和方法,是人性的充分觉醒,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本身就成为了社会进步的标志。我们公安民警掌握这种执法技能并在实践中运用它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这并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间会困难重重阻力颇多,有自身的也有来自外界的,这就需要我们公安民警长时间的努力。

因此,我们要充分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这种准备不仅是心理上的,还有行动上的。我们的有关部门要快速运转起来,以实际行动帮助公安民警完成从旧执法模式到人性化执法模式的过渡。一方面加大对人性化执法的理论研究,一方面更多地从实质性的内容和细节入手,努力改变执法条件、手段、方式,切实提高执法水平,逐渐把“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贯穿到每一个执法环节当中去。同时,加大对社会各界的普法教育,公安工作的宣传,让社会各界充分理解公安民警的执法工作,支持公安民警的执法工作,主动配合公安民警的执法工作。有关部门重视了,社会各界理解了,支持了,配合了,公安民警的人性化执法才有生存和快速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秀丽.<对于“人性化执法”的若干思考>.《法制与社会》2007(3). [2]海波.〈“人性化执法”并非“软弱执法” 〉.《法治与社会》(锐视版)2006(7). [3]刘文.<论“人性化执法”的实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3). [4]何贵初.《公安群众工作基本功》.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5]梁尚学.<坚持人性化执法,保障社会的和谐与公正>.《公安研究》2005(12).

上一篇:分账书下一篇:入职新员工入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