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疗法在ICU重症患者治疗中效果观察

2023-0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ICU) 患者多由于严重的感染、创伤或者是应激等因素, 使机体长期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 以致于大部存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各脏器功能损害严重的现象,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病死率升高[1]。因此, 探寻加强ICU患者的营养, 提高免疫功能的措施, 应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近年来, 肠内营养作为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其可有效改善和维持危重患者营养, 且经济实用而广泛应用于ICU监护之中[2]。因此, 该院对ICU病室内96例危重症患者予以营养支持治疗, 效果显著, 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09年8月-2012年2月院ICU病房收治的96例危急重症患者, 且均行气管插管, 应用呼吸机进行有创机械通气, 不能自主进食者, 排除严重精神疾患者及依从性差, 中途突出者, 在所有患者清醒状态下, 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纳入研究。

1.2 一般资料

患者中男52例, 女44例;年龄最小者38岁, 最大者85岁, 平均 (65.8±3.5) 岁;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42例, 脑血管意外者37例, 颅脑损伤10例, 恶性肿瘤6例, 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者1例。

1.3 病例分组

按照随机对照原则, 结合患者及其家属意愿, 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疗法治疗组 (简称观察组) 及单纯留置胃管进食的治疗组 (简称对照组) , 每组各48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4 营养支持方法

观察组:通过鼻饲给予患者全营素低渗型肠内营养制剂, 初始予以少量 (100~150 m L/次) 、低浓度 (0.6 kcal/m L) , 2~3 h/次, 5次/d。待胃肠道适应后, 渐次增加浓度 (1.0 kcal/m L) 及能量摄入量至300~400 m L/次, 5次/d, 逐渐向食物匀浆过渡。

对照组:通过已留置胃管进食, 同时给予积极抗感染、解痉、纠正酸碱、电解质失衡。

1.5 观察指标

营养评估[3]:采用微型营养评估法 (MNA) 进行分级, 其中评分>24分以上 (含24分) 为营养良好;MNA评分17.0~23.5分者为营养不良;MNA评分<17.0分者为营养低下。

体重检测:每日在同一时间由专人采用国际标准的仪器和方法测量身高和体重, 计算体重指数 (BMI) =体重 (kg) /身高 (m2) , 若<18 kg/m2为低体重, 18 kg/m2≤BMI<25 kg/m2为正常体重。同时, 测量上臂围 (MAC, cm) 、小腿围 (CC, cm) , 取右上臂中点及最大周径处测量。

生化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 (ALB) , 血红蛋白 (HBG) 。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状况评估

观察组中营养良好者为35例, 占72.92%;营养不良者10例;营养低下者3例。对照组营养良好者为21例, 占43.75%;营养不良者20例;营养低下者7例.两组营养支持后, 观察组患者的营养良好者所占比例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评价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MNA、ALB增加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BMI、HBG比较, 观察组则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 。结果见表1。

注:与观察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

肠内营养支持由于可通过肠黏膜提供营养素, 进而增加肠黏膜血流, 刺激肠道激素以及消化液的分泌, 促进肠上皮修复, 进而预防消化道溃疡、感染以及肠功能衰竭的发生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营养支持之中[4]。而MNA评分乃Guigoz等[5]创立, 主要用于人体营养评定, 其由一些简单的人体测量与问卷调查组成, 通过对量表内容逐项对患者进行评估, 即可做出营养评估和诊断。量表该方法简便易行, 在国外应用广泛, 目前, 国内多将其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营养评估, 而对于ICU患者的营养评估应用较少。

有鉴于此, 本研究中将肠内营养支持ICU患者之中, 并采用MNA量表对营养状态进行评估, 结果:观察组中营养良好者为35例, 占72.92%, 对照组营养良好者为21例, 占43.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MNA、ALB增加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BMI、HBG比较, 观察组则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 。提示: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有效改善ICU患者营养不良状况。

综上所述, 在ICU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 根据其罹患疾病的不同, 及时合理地选择营养支持方式, 可有效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 促进患者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ICU重症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ICU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 (48例) 和对照组 (48例) ,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营养支持治疗, 按需求给予补充能量、维生素及矿物质, 而对照组仅常规留置胃管进行营养支持, 对两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观察相关营养指标。结果 观察组中营养良好者为35例, 占72.92%;营养不良者10例;营养低下者3例。对照组营养良好者为21例, 占43.75%;营养不良者20例;营养低下者7例。两组营养支持后, 观察组患者的营养良好者所占比例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MNA、ALB增加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BMI、HBG比较, 观察组则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 对重症ICU患者予以营养支持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增加体重。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营养治疗,应用观察

参考文献

[1] 李勇.对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治疗现状的分析[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 2008, 19 (94) :17-18.

[2] 李莉, 王祥, 殷凯生.呼吸ICU鼻饲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 (12) :1677.

[3] 吴萍, 卞大荣.微型营养评价法与主观全面评价法的比较[J].同济大学学报, 2009, 30 (3) :125-128.

[4] 马建忠, 潘华飞.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期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7, 10 (5) :449-451.

[5] 吴迪春, 黄智勇, 张娟, 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7, 14 (4) :232-233.

上一篇:基于距离相关的偏最小二乘算法及其应用下一篇: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视角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