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年度工作总结

2023-0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回首每一天的周而复始,你是否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经验?工作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工作是见证我们成长的标志,为自己写一份独有的工作总结吧。让我们在回首自己忙碌岁月的同时,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寻找出更好的工作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学学年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中学学年度工作总结

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年度综述

摘 要:通过对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转载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17年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热點主要体现在英语核心素养、英语阅读、高考新题型、教材分析和教师发展等问题。在未来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中,将关注英语核心素养培养路径、修订版课标及教材解读、高考改革、深度学习及教师素养研究等问题。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热点与重点

统计分析

1. 刊物转载量排名

2017年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以下简称《中学外语教与学》)共转载论文172篇,被全文转载的报刊有43种。其中《英语学习》《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江苏教育》等报刊的转载量排在前10位,占转载论文数量的72.70%(详见表1)。

2. 作者单位、地域分布情况统计

以转载论文第一作者来源单位统计,47.09%来自中学,33.72%来自高校,其他作者来自教科院、教研室等教育科研单位。从地域分布看,第一作者来自浙江的文章有43篇,占总数的25%;第一作者来自江苏的文章有40篇,占总数的23.26%;第一作者来自北京的文章有22篇,占总数的12.79%;第一作者来自上海的文章有16篇,占总数的9.30%;第一作者来自广东的文章有8篇,占总数的4.65%。来自上述5个地区的文章总数为129篇,占转载总量的75%。总体来看,地域分布极不均衡。

热点与重点问题

1.英语核心素养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研究者2017年关于英语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章基本都是沿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的说法,与正式公布稿稍有出入,但鉴于是对2017年研究成果的回顾梳理,故关于“文化品质”的相关表述暂时保留)。

当前我国英语教育首先需要清楚、明确什么是英语教育的核心素养,它从何而来,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结构要素及其主要特征。针对这一问题,章兼中(2017)进行了历时性分析,强调英语教育的核心素养根植于其自身历史发展规律之中,并指出英语教育多元素养主要具有整体性、联系性、迁移性、层次性和终身性的特征。梅德明(2017)指出英语学科的这四大核心素养不是标签,它们有着丰富的育人内涵和表现指标。语言能力含“感知与领悟”“内化与整合”“解释与赏析”“交流与创建”等要求;文化品格含“比较与判断”“调适与沟通”“认同与传播”“感悟与鉴别”等要求;思维品质含“辨识与分类”“概括与建构”“分析与推断”“批判与创新”等要求;学习能力含“主动与进取”“监控与调控”“选择与获取”“合作与探究”等要求。

另外针对英语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各自的内涵、表现形式及其培养策略也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语言能力指的是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一般离不开具体的社会情境,也就是具体的语言使用场合,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比如家庭、学校、校外的各种场合都构成了具体的社会情境(屈凌云、魏静静,2017)。针对语言能力的培养,研究者认为应该设计有效的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关注阅读中关键词汇的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避免假阅读和浅阅读,关注文本特征和体裁特征,倡导多元对话,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交际任务中深度学习(黄岳辉、徐宇琴,2017)。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势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储备,还是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既要正确理解外国文化,也要有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和能力(高洪德,2017)。加强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研究者提出应适当增加经典文学作品比重,增加有利于深刻认识中华优秀文化的内容,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探索、体验多种方式学习语言知识和中外文化知识(高洪德,2017),让学生理解其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文化理解能力和道德情感(宋德龙,2017)。思维品质即一个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夏谷鸣,2017a)。关于思维品质的培养,研究者提出要形成语言学习和思维能力有机融合的综合训练体系,丰富教学资源和课程形态(郭宝仙、章兼中,2017)。可以开展以主题意义探究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提供情境化、问题化和活动化的教学安排(宋德龙,2017),也可以利用课文标题、利用文章结构、设计推理判断题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易荣楣、陈书元,2017)。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修订版课标对学习能力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原来的意义,在广义上更接近学习力的内涵,体现了学习能力的时代性(夏谷鸣,2017b)。关于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者提出应该变碎片化教学为整合式教学、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易仁荣,2017),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目标制定、计划制定和计划实施的学习习惯(闫颖文,2017),设置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课程,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其学习能力(黄正翠,2017)。总之,素养的培养需要不同层面的共同努力,是学科能否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

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些素养在不同程度上可以通过纸笔考试直接或间接地考查,有些素养更适合通过非纸笔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查,如口试、访谈、观察、档案袋等。程晓堂对今后的测评提出以下几点具体的建议:今后的测评要尽可能较为全面地覆盖四个素养维度的测评;评价使用的语言素材尽量选取相对真实、完整的语篇;测试方式应该尽可能灵活多样(程晓堂,2017)。

2.阅读问题研究

(1)阅读素养及其培养研究

近几年,传统的阅读能力的概念逐渐被阅读素养的概念所取代。PISA將阅读素养界定为“为实现个人目标、发展知识和潜能、参与社会活动,对文本所进行的理解、使用、反思和积极主动的投入”;王蔷、陈则航指出阅读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要素。研究者对阅读素养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培养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例如,侯云洁(2017)构建了英语阅读生态圈,实施多元化阅读教学来达成阅读素养的形成,并提出了五种阅读教学模式,即内容模式、策略模式、思维模式、赏析模式和养成模式,以及五个实施原则,即方便性原则、交流性原则、持续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评价性原则。苏克银(2017)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多元目标教学理念,根据英语教学的多元目标框架体系,结合教学实例,通过语篇意识、信息提取、多元思维、文化比较、阅读体验五个方面在读后任务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马德利(2017)等运用蓝思分级阅读体系,指出可以通过提供大量可选择、难度适宜的地道阅读材料,采取读后活动和课内外阅读结合的形式提升中学生阅读素养。

英语教师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不仅关注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阅读品格的形成。教师要在教学中遵循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积极引导和落实阅读素养的各个指标,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投入阅读(王蔷,2017)。

(2)阅读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

批判性阅读教学。李芹(2017)认为英语学科中的批判性阅读是指读者在认知、理解、记忆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对文本的深层次含义、遣词造句等技巧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挖掘和分析,并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文本进行评价的过程。在进行批判性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合理、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通过语言知识的习得、理解与巩固,运用有效的评价、反馈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李一帆,2017)。

语篇分析式阅读教学。语篇教学是以篇章为基本单位进行语篇分析,从篇章的各个层面分析、理解和评价文章,深化学生对语篇、语境的理解,发挥语言的工具性(田家宁、徐笑梅、韩佳瑞,2017)。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包括:加强语篇宏观脉络的把握;重视对语篇文化背景的介绍;理论要时刻联系实际。可以培养语篇意识,有效培养语感,形成对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的综合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王梅,2017)。

综合视野下的阅读教学。综合视野下的阅读教学基于文本解读,高度融合内容、思维和语言,通过阅读、思维、策略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在教学时应以话题为切入口,利用围绕文本主线的问题链推进活动,搭建由浅入深的思维阶梯,促成学生对文本乃至单元主题深度的理解、语言的学习和思维的提升(朱旭彬,2017)。

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即以培养阅读素养为目标,基于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价策略等元认知策略,将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有机整合,在读前安排阅读任务清单,读中开设主题分享课展示阅读成果,读后开展以开放性问题为引导的讨论活动(刘威,2017a)。

3.高考新题型研究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并决定自2014年起在浙江和上海两地进行试点。浙江省从2016年10月、上海从2017年正式开始启动“一年两考”改革。因此相比前两年关于外语科目一年两考的研究,2017年研究者重点关注了考试内容的改革,具体表现在对高考新题型的研究。

(1)概要写作

概要写作要求阅读者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用自己简洁、精练的语言,写一篇60词左右的内容概要。概要写作是一种“阅读+写作”的复合型任务,对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金怡,2017)。针对概要写作的教学策略,孙惠清(2017)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概要写作行动研究,总结出融概要写作于阅读教学的“标题分析——主题句提炼——文本结构分析——概要写作”模式。陈娇玲(2017)认为,将教材与概要写作相契合可以彻底提高学生概要写作的水平,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展开写作教学,从图片、标题、主线、文本结构、主题句、关键信息、段落大意等入手,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陈秋萍(2017)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图式理论,首先根据文章体裁,激活形式图式,确立文章结构,搭建支架,提取关键词,再激活内容图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最后激活语言图式,丰富语言表达,建立新图式,为学生提供一种有效的英语概要写作模式。

(2)读后续写

读后续写任务要求考生在阅读一段350词以内的语言材料基础上,根据该材料内容、段落开头语和关键词进行续写(150词左右),形成一篇有逻辑、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续写部分分为两段。原文给出10个左右的标有下划线的关键词语,所续写短文应使用5个以上。读后续写的过程主要包括定位、分类、设计、初稿、核查等五个步骤(黄晓辉,2017)。读后续写对高中生的写作技能要求包括较好的语言模仿能力、把握文章结构和主旨的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正确的情感态度(王式街,2017)。针对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有研究者提出教师可以采用“阅读—分析—思考—写作—评改”的步骤来组织教学,在课堂上实现读写教学模式的转变(张强,2017)。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反复阅读以强化阅读理解能力,增强人际互动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模仿语言以提高由阅读和思维转化为书面表达的能力(徐青,2017)。

4.教材分析

科学地进行教材分析,是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陶芳(2017)选取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教科书(Go For It)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总结出英语教科书在国际意识、能力为本、自我教育、人与自然、人际交往、生命与时间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梁宝玲(2017)结合英语课程标准,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1—5(2007)的语法教学内容编排进行了文本分析,认为该教材语法教学内容编排整体上符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语法教学的要求,但语法项目的呈现与练习设计仍存不足。

比较不同版本的教材,探讨我国英语教材建设情况,为英语课标的修订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胡安琪(2017)比较了“人教版”和“外研版”两套高中英语教材,建议教材完善数理化等其他基础科目的素材,增加翻译练习素材,补充相关英语语言表达的展示活动。刘威(2017b)比较研究《通用学术英语(试行本)》(EGAP)教材与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发现北师大版教材围绕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目标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而EGAP英语教材编写理念以学科知识为依托、以学术能力为核心,强调应该把 (EGAP)教材的编写理念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一种突破。

在教材编写方面,有研究者提出要适当增加文学作品的比重,丰富教材的修辞格种类(罗晓杰、胡梦鸽、陈梦梦,2017)。在开发原版阅读教材时,应该关注学生实际需求,结合原著开发教材,鼓励教师拓展教材开发能力(金丽柰,2017)。

5.教师发展

教师专业素养是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教学负担较重,举办的培训课程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曾密群,2017),不能很好的实现教師的职后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那么,如何改变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模式,培养和完善中学英语教师队伍呢?研究者提出教师除了要关注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范式的创新,还应该准确调控英语课堂教学节奏,既要以教师“教”的节奏为主导,又要以学生“学”的节奏为基点,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演绎精彩英语课堂(柳美花,2017)。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热点还体现在对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索,研究者提出了基于成人学习者风格的英语教师PIRA培训模式(罗之慧、李玲娟,2017),体验式培训模式(靳燕,2017),以学校为培训课堂的研修范式(李宝荣,2017)。除了优化培训模式外,还应该激发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尊重参训教师的意愿,鼓励参训教师主动参与,在交流、互动中达到专业技能提高与自主发展的统一,强调教师在“做中学”(靳燕,2017),创新文献学习方式、互动反思性对话、多主体深度互动交流(李宝荣,2017),构建积极的文化生态环境,实现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中小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江世勇,2017)。

未来研究展望

1.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立德树人”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了我们外语教育性质的转型升级,培养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加强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是我国外语教育的着力方向。今后关于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培训和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如何积极、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我们需要长期探索的一个方向。建议研究者除了在理论宏观层面对核心素养问题进行研究,在微观层面也要对教学实施环节进行具体的细化研究,但同时注意不要出现文章内容和标题“两张皮”的现象,即题目中虽然也有“核心素养”四个字,但内容却毫无相关,建议教师在写这类文章时,对核心素养及其四个维度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有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分析具体的培养策略。关于核心素养的测评,也是研究者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2.修订版课标及教材解读研究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比2003年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版课标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等部分会发生哪些变化,对英语教学会提出哪些新的要求,这些都是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课程标准的修订,相应的英语教材的修订工作也会随之开始,关于修订版教材的解读必然成为研究的热点。

3.高考改革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改革的实施和高考外语“一年多考”制度的推出,构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研究者可以开展2018年的高考英语试题的相关研究,比较不同地区的高考试卷,提出命题建议,开展高考试题对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的考查特点研究,进而启发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者除了对恢复高考以来的历次高考改革做出总结和梳理性研究,也需要在高考改革与教育公平、高考改革与教育治理、高考改革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考改革促进教育变革以及落实新高考改革的保障措施等问题上做出积极回应。研究者也可以就高考英语新题型例如概要写作、读后续写等进行持续研究。另外,人机对话作为高考听说考试未来发展的方向,其与考试和评价、英语教学的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

4.深度学习研究

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学科素养的培养密切相关,而学科素养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又需要通过深度学习来实现。深度学习的设计可以围绕中学英语的核心内容展开,整体剖析一组核心内容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与实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理论要求,改革目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弊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学习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英语学科素养的有效培养,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着力点,也是学生学力发展的重点。围绕英语学科素养探究深度学习模式也是今后需要不断关注的问题。

5.教师素养研究

在教育转型和教育升级的关键阶段,明确英语教师应具备的核心专业素养将有利于贯彻和落实对学生学科专业素养的培养,也将有利于完善和强化英语教师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发展。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不仅要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升信息化素养。因此,关于中学英语教师素养的研究,应该是持续关注的一个方向。

6.对教师论文写作的建议

中学英语教学领域值得研究的问题远不止以上这些,但凡教师们日常教学中感到困惑而无法从他人研究成果中找到答案的问题都可以深入思考下去。在此对一线教师如何确定研究选题提出以下建议。

所谓选题就是确定研究课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是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一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一年索引的文章数量在1200篇左右,其总的选题内容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教学理论、课程改革和教材研究、教学实践经验成果、教师发展、中高考研究。教师在选题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论文选题范围不宜过大。论文选题主要来自日常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选题范围不宜过大,抓住某一环节或某一问题展开探讨,不要把论文变成工作总结或教案、实录的简单复制。

第二,选题要符合自己的驾驭水平和研究条件,具有可操作性。对于宏观层面的选题要注意自己的驾驭能力,例如对于课改,有的论文一味推崇,有的论文又采取否定的态度,但都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持,结论的得出没有符合逻辑的论证过程,没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就说明没有驾驭此类文章的能力,因此选题要符合自己的驾驭水平。另外,要注意时间、精力、研究条件等方面的因素,不要好高骛远、盲目追求所谓的“高水平”。比如对于实证研究类型的文章,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收集、整理数据,同时对于实验对象的选取也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这些显然都要考虑,不要为了追求选题的“前沿性”就不顾自己的实际条件,甚至捏造数据,这样的文章也就失去的意义。

第三,选题内容要新颖,避免老生常谈。教师选题缺乏新颖性,这一方面与选题空泛、缺乏思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平时缺乏阅读有关。由于平时不关注专业报刊的文章,因此選题没有新意,几年前就研究过的内容还在同层次甚至是更低的层次上重复,导致文章选题没有新意。

参考文献

陈娇玲. 2017. 找准阅读文本切入点,构建概要写作新常态[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9)

程晓堂. 2017.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测评[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0)

陈秋萍. 2017. 例谈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概要写作教学[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7)

高洪德. 2017. 文化品格目标:英语课程的重要发展.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4):24-28

郭宝仙,章兼中. 2017. 英语学科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6)

侯云洁. 2017. 基于阅读素养的多元化阅读教学探索[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1)

黄晓辉. 2017. 浙江高考英语科概要写作题型研究[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15-20

黄岳辉,徐宇琴.2017. 指向语言能力的教学设计[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6)

黄正翠. 2017. 核心素养课改下的基础英语教育回顾与展望[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11-14

胡安琪. 2017. “外研版”与“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文本研究[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34-37

江世勇. 2017. 技术与文化的平衡:文化生态取向下的中小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3)

金丽柰. 2017. 高中英语原著欣赏校本选修课的教材开发[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2)

靳燕. 2017. 体验式培训: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7)

金怡. 2017. 中学生英语概要写作研究:问题与对策[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19-22

梁宝玲. 2017.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1—5(2007)语法教学内容编排的特点[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6)

李宝荣. 2017a. 以学校为培训课堂的教师研修范式实践探索[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8)

李宝荣. 2017b.基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研修实践研究的教师学习[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0)

李芹. 2017. 批判性阅读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9)

柳美花. 2017. 把握中学英语课堂中学与教的节奏[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45-47

刘威. 2017a. 高中英语文学作品课外阅读教学指导模式探究[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3)

刘威. 2017b. 中国大学先修课程项目背景下高中英语教材的对比研究[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4):29-32

李一帆. 2017. 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的课例研究[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9)

罗晓杰,胡梦鸽,陈梦梦. 2017. 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文本修辞格分布情况分析及建议[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5)

罗之慧,李玲娟. 2017. 基于成人学习者风格的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5)

马德利,徐国辉 ,张金秀. 2017. 运用蓝思分级阅读体系提升中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案例研究[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1)

梅德明. 2017.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学科课程发展——课程目标演进的价值取向[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27-33

屈凌云,魏静静. 2017. 谈修订版课标中的语言能力——专访课标修订组专家吴一安老师.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7)

宋德龙. 2017. 如何利用语篇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4):15-18

苏克银. 2017. 利用读后任务提升阅读素养——基于高中英语教学“多元目标”的探索[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1)

孙惠清. 2017. 融概要写作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23-25,63

陶芳铭. 2017. 英语教科书价值取向探析——以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教科书(Go For It)为例[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3)

田家宁,徐笑梅,韩佳瑞. 2017.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法的应用[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7)

王梅. 2017. 高中生英语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路径——基于“语篇分析”的策略研究[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3)

王蔷. 2017. 核心素养课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原则目标与路径[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5)

王式街. 2017. 提升高中生读后续写技能的策略研究[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29-32

夏谷鸣.2017a. 英语学科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017(6)

夏谷鸣. 2017b. 解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学习能力[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9)

徐青. 2017. 例谈读后续写的核心能力及教学建议[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21-23,28

闫颖文. 2017. 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0)

易仁荣. 2017. 转变英语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0)

易荣楣,陈书元. 2017. 利用英语阅读文本,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6)

曾密群. 2017. 教育叙事视角下的基础教育外语教师发展路径[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52-55

章兼中. 2017. 英语教育的核心素养根植于其自身历史发展规律之中[J]. 人大復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6)

张强. 2017. 读后续写: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新途径[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2)

朱旭彬. 2017. 综合视野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的阅读课为例[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5)

作者:沈琰琰 杨焱荔 岳俊冰

第2篇: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热点年度透视及展望

[摘 要]通过统计分析2015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转载的历史教育论文,可以看出2015年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热点集中于历史课程、历史教学策略、历史教学方法、历史教材等方面。未来中学历史教育研究将进一步关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观与历史教学、历史教师发展、历史教育测评等问题。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育 《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 论文统计与分析 研究热点 研究展望

[

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是专业的教学类期刊。该期刊精选并全文转载全国历史教育专业期刊及教育类综合期刊中的历史教育论文。这些转载论文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能更好地透视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研究年度热点。本文将以2015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的历史教育论文为研究样本,通过不同角度的统计分析,探究2015年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年度热点,并据此展望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新路向。

一、《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5年度全文转载的中学历史教育论文统计与分析

1.栏目设置情况分析

栏目设置情况可以较全面地体现期刊的办刊宗旨和办刊特色,有效地反映学科的研究倾向和研究热点,起到引导读者阅读和指导作者撰稿的作用。[1]2015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设置了25个与中学历史教育相关的栏目,全文转载了98篇中学历史教育论文。从表1可以知道,论文转载数量比较多的栏目是《教学研究》《学科视点》《教学策略》《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等。需要注意的是,《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在2015年设置的与中学历史教育相关的专题栏目多达11个,具体为《历史教学设计》《历史概念教学》《学科核心素养》《历史教师专业成长》《价值观与历史教学》《探究教学》《问题教学》《教学目标确立》《高三复习教学》《2015年高考试卷评析》和《历史故事运用》。其中,专为历史学科设置的专题栏目有《历史教学设计》《历史概念教学》《价值观与历史教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和《历史故事运用》,一共转载了16篇论文,其他专题栏目则是历史与地理两个学科共有。在这些专题栏目中,每年都出现的是《高考试卷评析》栏目。与2014年的专题栏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中学历史教育更加重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教育价值观以及历史教学方法等研究。

2.源杂志转载中学历史教育论文数量分析

《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5年全文转载的历史教育论文来自25种不同的期刊(见表2)。《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教学月刊》的论文转载量排名前三,一共被转载了45篇论文,大约是全年论文转载总数的46%。由此可知,这三大期刊是宣传和促进我国历史教育发展的重要刊物。另外,《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教学与管理》《中小学教师培训》《江苏教育》等教育类期刊也发表了一些高质量的历史教育论文。

3.作者情况分析

(1)作者合作情况分析

统计分析论文作者的合作情况,能直观地认识全国不同单位之间在历史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交流状况。在《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5年全文转载的中学历史教育论文里有16篇合作论文。其中,高等院校、教研部门与普通中学的合作论文有7篇,约占总数的44%。在合作论文中,同单位以及同省不同单位合作的论文有10篇,跨省合作的论文有6篇,占合作论文总数的37.5%,较2014年相比有所增长。历史教育研究应该提倡跨地区、跨单位的交流探讨,利用信息化条件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研讨,通过不同活动与全国各地的历史教育工作者交流合作。

(2)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发文分析

《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5年所转载中学历史教育论文的作者来自80家不同的单位。其中,有2家单位的论文转载量为3篇,分别是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和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还有16家单位被转载了2篇论文,分别是北京市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福建省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江苏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外国语学院社会科学教研部、浙江省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苏省大港中学、江苏省常熟市中学、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3)第一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

第一作者单位所在地区的分布情况可以清晰反映出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研究力量的空间布局特点。由表3可以知道,《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5年所转载中学历史教育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集中分布在江苏、浙江、北京、广东、福建、上海和四川这7个省市,说明这7个省市的中学历史教育研究者研究中学历史教育的热情较高,状态活跃,在2015年发表了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而江苏、浙江、北京3省市所发高质量论文数量排名前3,表明这3个省市的中学历史教育研究水平较高,这可能得益于其教育部门和历史教育工作者对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重视。

(4)第一作者单位所属系统分布

根据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系统归属能够知道,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生力军分布在哪些单位系统,不同单位系统研究中学历史教育的活跃状态以及研究能力。第一作者单位所属系统大致可分为高等院校、普通中学、出版社和编辑部、教研部门四大类,本研究中这四类单位系统的第一作者比重分别是32.65%、50%、2.04%和15.31%。据此可知,普通中學是研究中学历史教育的主阵地,高等院校和教研部门的研究者也成为研究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主体力量。

二、2015年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热点

1.历史课程研究

“当学生完成学校历史课程的学习后,他们应该知道些什么?他们能够做些什么? 如果学生完成历史课程的学习后仅仅积累了一些需要记住的历史事实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2]。历史学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而中学历史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承载功能。一节好的中学历史课,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而且还应该熏陶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马维林、黄敏指出:历史教学的最高目标应该是价值引领。历史价值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求真、扬善、唯美的情怀,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引领学生感悟时代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让学生懂得尊重各国文化和关心人类共同命运(第6期)*。唐琴、石晓健认为承担公民教育任务的历史课堂忽略了“人”,弱化了历史教学的教育价值;把历史学科教育价值概括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历史价值判断能力的孕育”;主张通过构建学术性课堂促进学生历史知识、学科素养和历史意识的发展,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时代观,倡导适应时代需要,符合社会进步和世界潮流的价值立场;认为人性教育、公民教育、和平教育等构成了21世纪历史新课程基本的“时代性价值取向”(第6期)。倪仲指出历史教学中“一分为二”式的评价过于简单化和公式化,简单套用“一分为二”式的评价导致了历史教育价值缺位;主张历史教师就应该大胆摒弃“一分为二”式的中庸评价方式,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表明我们的价值取向,这样的历史教学才是真正用价值引领学生(第6期)。历史教育是一种历史认识教育。历史课程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陈志刚认为历史教师应当在课程实施中进行正确的历史认识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富于社会批判和建设精神的现代公民素养,获得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第6期)。王凤侠也指出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健全成长,对其灵魂以价值引领;历史课仅有史实、仅做事实判断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价值判断;历史教師应抓住历史认知和价值观冲突的问题锻炼、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第5期)。

历史教育总目标的实现需要具体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徐赐成认为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标是相互作用的系统问题,拟订教学目标应该是教育总目标在具体教学内容和情境上的投射。因此,拟订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有完整的教育视野,从教育教学的本义出发关注学生的主体认知地位,以历史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为本。他认为历史教育功能一是存续文化传统,二是增进社会理解,三是资佐现实发展。历史教育要以教育目标理论研究为据,把握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大致发展线索,了解教学目标分类学的基本思想(第7期)。

2.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教学策略是教学步骤、方法、手段或技术的总称”[3]。历史学是一门富有生命力与思想的人文学科,时间跨度大,文化内涵深厚,因此历史教学总是存在一些困境,例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难以深刻理解历史现象,不能生成复杂的历史思维。要解决这些教学困惑,郭子其认为教师应深思教育情境下的教学策略,通过营造知情交互的情境帮助学生进行位置记忆,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习得迁移能力以及形成批判创造性思维(第3期)。历史教学不可能依靠灌输得到理解和内化,需要师生交流对话与教师的适当点拨。方颖基于对话教学的新型教学形态研究了“心理契约”理论下的高中历史对话教学策略,认为在对话中建立以“安全感、信任感、责任感和共情心”为基础的“心理契约”,有助于师生相互理解,增强交流意愿,实现思维交互和情感共鸣,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提高教学有效性(第7期)。卢晓华认为点拨法能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借助“互动”“情境”和“评价”等手段帮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在看似浅显处点拨使学生逐渐深化认识,在思维盲点处点拨使学生厘清分析路径,点明历史线索,扫清思维盲点(第6期)。为了实现课程目标系统,帮助学生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整体认知,陈善松和吴国雄倡导整体性教学策略。他们建议在实际教学中,不论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教学过程的实施,都从学科系统和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整体认知建构,通过整体设计教学目标、整体梳理历史脉络以及整体认知历史要点进行科学、有效的历史整体教学(第9期)。

“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4]。要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现象,生成复杂的历史思维,郭子其认为历史教学应该重视诠释方法的价值,引导学生将自我的经验与智慧融入历史发展进程中,设身处地地理解历史,以获得丰富而开放的意义,从而达成深度认识,获得明了的历史见解(第11期)。沈素英则认为历史教学应该站在文化视野的高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富有情感的、有利于学生释放潜能的文化背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整合与探究,将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培养能力与提高认识并重,融合理性与人文精神,开阔学生眼界,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掌握方法、形成价值观和确立人生目标与理想(第8期)。

3.历史教学方法研究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习惯于向学生灌输大量的学科概念、观点和原理,如果学生记住了这些知识,并能在各种测试中准确地予以复述,就被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然而,这样的“掌握”是受到质疑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知识的学习并没有触及理解过程及学生内在洞察力的培养。所以,陈新民认为应该重视历史教学设计和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跨学科、多角度思考和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第4期)。为使历史探究性学习更有效,更好实现历史课程目标,作为历史课堂的主导者必须在学习主题、课程资源、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问题情境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设计、开发和重新建构(李南亮,第4期)。历史教学中探究性问题的设置应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事实性问题入手,设计解释性问题,进而推进评价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逐步思考,形成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提升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其中,事实性问题是基础,解释性问题是深化,评价性问题是升华。只有这样,学生在面对“你有什么启示”“你怎样看待”“你有什么想法”等问题时才不会出现哑口无言、信口开河、语无伦次、生拉硬拽等现象(吴波,第5期)。

现行历史教科书的历史叙述方式过于学术化和概括化,缺少鲜活的史实和生动的故事。为让学生生动地了解历史,有效地理解历史,应该把历史故事引入历史教学课堂(刘强,第12期)。虽然历史叙事有否定历史记录客观性和史学求真可能性的嫌疑,但如果学生能在历史叙事中自主地生成问题提出质疑,在有趣的故事中得到对历史更深刻的认识,将更加彰显出历史故事所蕴含的巨大张力(虞森,第12期)。

4.历史教材研究

教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材指教科书或课本。广义的教材指可用于教学的一切材料,即一切体现课程内容、承载课程价值的文字和非文字材料。教材分析主要是对教科书的分析。如何正确分析和使用教材是课堂教学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姚锦祥指出,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分析教材首先要分析与其相关的课程内容,从内容标准的表述明确所要学习的知识及其要求,从内容标准的结构体系明确所要学习的主题与价值,其次要在分析教科书课文系统和课文辅助系统的基础上整合出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第6期)。

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最为重要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工具,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科书中分布着许多习题,有的在课中,有的在课后,形式丰富多样,有选择题、连线题、表格题、读图题、列举题、材料题、实践题(查资料、做社会调查)等。干学展和董敏认为教科书中的习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不同题型的习题具有不同的思维力训练功能,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促进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第9期)。

新世纪历史教科书研究存在的边缘化问题有历史教科书内涵与外延研究、历史教科书功能与作用研究、历史教科书性质定位研究、历史教科书评价理论研究以及历史教科书制度研究(张天明,第4期)。新课程历史教材与老教材相比,虽然取得较大进步,但仍然存在各种问题,例如教材编写结论抽象化、叙事简单化、人物脸谱化以及評价教条化,所以历史教师不仅需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向,还需要加强专业阅读,熟悉更丰富的史学成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海红、刘波,第8期)。

三、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路向展望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核心素养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培养的要求,是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挑战而诞生的概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最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核心任务,帮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课程的中心,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编制、课程实施的措施、课程评价的标准、课程教材的编写等都要为有效完成这一核心任务而服务。

历史学科素养是重要的人文素养,胡军哲把历史学科素养归纳为准确通达的历史时空观念、求真求实的历史证据意识、回到现场的历史思维特征、观照现实的历史价值引领以及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第9期)。历史学科素养属于心理品质范畴,学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历史学科素养,它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优化历史教学的方式方法。金亚素认为学科素养的达成要历经顶层设计、微式教研的过程,从设计到实践,从中观到微观,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到“怎样培养人”,解决好这些关键问题才能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她把“时空观念”“历史认识”“区域认知”“家国情怀”“综合联系”“社会参与”作为本学科最核心的素养。她认为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出发,以最基础、最核心的学科知识、方法、观点作为遴选教学关键问题的主题,起到提纲挈领、谋篇布局的作用。所以顶层设计就是确立教学关键问题的骨架、方向与范围;在顶层设计框架下再设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方案方能达成学科素养(第9期)。刘俊利、骆增翼则认为史学素养的研究,奠定了“人性化”课堂基础。中学历史课程教育价值可以概括为六大意识,分别是时空意识、现实意识、证据意识、问题意识、融合意识以及分层意识。可以通过解构教科书、研读史料、提炼学习问题以及概括教学主题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第9期)。

2.史观与历史教学研究

唯物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等不同史观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不尽相同,但这些史观的研究结果一定是殊途同归的,那就是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人类文明的成果以及未来的走向。因此,如何更有效地运用史观开展历史教学是一个值得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思考的问题。

闻海娇认为历史教科书的编撰淡化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是在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突出体现了文明史观。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运用文明史观的观点及其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从宏观上把握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大纵向阶段,从横向上全面理解文明的内容,承认人类文明的多元性,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注重交往在文明进程中的作用,辩证看待文明的成果与代价之间的关系,重视社会生活的内容,以更好地指导中学历史教学(第1期)。刘冬梅则认为应该运用全球史观提升历史教学意义,因为全球史观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视野开阔、思维开放地看待历史的全新视角与方法。致力通过跨学科、长时段、全方位地探讨和关注人类生活层面的相互联系与互动,尤其是关注跨越地域和种族的互动与交流,诸如对人口的迁移、疾病的传播、帝国的扩张、生物的交流、技术的转移、思想观念和信仰的传播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等的全方位、多视角的观察与解读,既能为我们历史课堂处理相关内容提供教学素材,还能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奠定基础(第8期)。

3.历史教师发展研究

赵亚夫指出当下教学乱象下的无序、无感、失范、失位的状态,提倡历史教师理应知晓自己的学科教育学,在专业上找到自己的专业幸福感(第10期)。刘洪生认为中学历史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困惑主要有教学理念上的唯教材论,对教学内容把握不清,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唯课件马首是瞻,教学活动组织一味追求课堂气氛等问题。他建议通过组织教材分析专题报告会、试题分析研究活动,参与课题研究,举行教学比赛、读书沙龙等活动帮助历史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第8期)。

4.历史教育测评研究

表现性评价作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方法,正逐渐成为高中历史学科学业评价的主要方式。表现性评价的标准称为表现性评价量规。马晓丽认为一个完整的表现性评价量规应该包括活动主题、评价内容、权重设置、程度描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以及评价方法和评语建议,在创制表现性评价量规时应注意把握好适切性、可操作性和参与性原则。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经验和实践总结,她提炼出的表现性评价量规程序为解读课程标准、确定评价内容、明晰要素特征、选择量规类型、描述评价等级、拟定评价量规以及修正完善标准(第2期)。

每年高考过后的全国热门话题之一就是对高考试题的评析。中学一线历史教师通过研究解读并借鉴文章对高考试题的评析,可以深刻认识高考试题的总体面貌及其命题趋势,把握不同题型并总结其答题方法,从而进一步反思和改进往后的日常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备考指导。冯一下认为2014年方法类试题数量急剧增加,这将导致史学方法类试题作为一类相对独立的试题出现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并推动高中历史教学重视史学方法渗透。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深化对方法目标的认识,更多地了解史学方法,科学地制定史学方法教学策略。(第1期)郭子其認为高考历史试题品质的优劣在于是否立足于人的历史思想与价值来考查历史思维,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卷Ⅱ第40题强调历史人物的活动与人的历史思考,强调时代特点与思想内涵的历史性思维,强调思想价值的渗透与思维能力培养,富有历史的时代气息,考查了多样多层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试题设问具有开放性,关注考生的鲜明个性,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第12期)。

四、结语

根据《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5年全文转载的历史教育论文数据统计发现,一线历史教师是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主体,教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院校,也是历史教育研究的重要力量;合著率未见明显的变化规律,高等院校研究者和中学历史教育研究者的合著情况增多;标注参考文献的意识较弱,但这种情况正在好转。与此同时,被转载论文的平均引文数量和引文比例,说明我们的中学历史教育研究还处在主观总结为主的“经验型”阶段,而非“学术型”阶段。

据此,笔者对历史教育刊物、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群体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中学历史教育研究者是背负重任的开拓者。从现有的情况看,一线历史教师仍将是中学历史教育的主要群体,而高等院校和教科研部门的历史教育研究者仍将肩负着将历史教育研究引向更高处的任务。研究者还应关注中学历史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加强对历史教育主体的研究。二是历史教育期刊为中学历史教育研究提供更好的平台。杂志需要关注理论又重视实践,亦要呼吁关注中西部地区的中学历史教育现状,引起中西部研究者的重视,也可以以杂志为媒介,加强东、中、西部研究者之间的交流。

[ 注 释 ]

[1]张家辉,哈斯塔娜,乔丽娜.2005-2009年《地理教育》文献计量学分析[J].地理教育,2010(12):45.

[2]Peter Seixas, BENCHMARKS OF HISTORICAL THINKING:A REMEORK FOR ASSESSMENT IN CANADA[P/ON]. [2016-09-23]http://historicalthinking.ca/sites/default/files/files/docs/Framework_EN.pdf.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5.

[4][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陈恒,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15.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作者:戴世锋 李锡海

第3篇:2017年年度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主要问题回顾与前瞻

2016~2017年中学历史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本文基于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7年全文转载的文章分析,对该年度的研究主要问题进行述评。

一、2017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的分布情况

2017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历史教学研究论文95篇,这些论文初始发表时间于2016年4、5月至2017年9月,来源于21个杂志,其中,《历史教学》(21篇,占总量的24.2%)、《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篇,占总量的20%)、《中学历史教学》(11篇,占总量的11.6%)、《历史教学问题》(8篇,占总量的8.4%)四个历史教学专门学术杂志合计转载61篇,占了全部转载数的64.2%,历史教学四大名刊的江湖传说确实名至实归。

2017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历史部分全文转载作者来自于全国20个省市区,其中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广东是历史教学研究队伍实力比较雄厚的地区,其作者数共计73名,占作者总数的76.8%,江苏、浙江相对更突出一些,两地作者队伍中来自中学第一线的教师相对于其他地区更多。

按全文转载文章的第一作者统计,可将作者划分为大学(含考试院、出版社)教师、教研机构教研员、中学教师三类。从文章绝对数来看,中学教师的比例最高,占47.7%,他们撰写的文章大多为教学设计、教学研究、试题命制研究等,大学教师的比例为30.5%,其文章主要集中于理论性探讨、教师发展等方面,教研员作者比例为22.1%,文章选材则介于中学教师与大学教师之间。

二、2017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反映的研究状况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年度研究热点。2016-2017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讨论。

1.核心素养概念的研究。熊巧艺、赵亚夫在《“核心素养”概念辨析——兼论历史教学改革》中呈现了“学科核心素养”两方面思考:一是“是‘核心素养’还是‘关键能力’”问题,赵亚夫认为:“搞学科核心素养,没有不先定位学科领域的道理,……历史学科素养就可以是:历史意识(或认识)、历史方法、公民行动(或参与)。”他强调关键能力。二是“关键技能或能力”促进教学多样化问题,赵亚夫强调“历史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科认知和认识的建构(或重构)过程,技能和能力则是思辨和分析的工具。”[1]

2.核心素养的内容构建研究。陈志刚、陈彦均提出历史学科素养内容结构构建应关注准确理解学科素养的内涵、考虑到一线教师的理解与未来的教学实施、应体现学科特点围绕能力培养发展来展开四方面要求。[2]王德民、赵玉洁认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需要依托的支撑点包括:历史课程作为学科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中究竟能发挥哪些作用、历史课程作为人文课程的学科思维特质、现行历史课程目标中的合理性成果,提出历史核心素养遴选的基本要素有时空观念、证据意识、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评判。[3]

对核心素养组成部分的研究方面,马维林认为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对正确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历史史实,建构历史联系,进而进行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发挥着基础性作用。[4]王加丰从同一历史事件出现多种多样的解释、历史是可以认识的、影响历史知识的可靠性的因素、我们如何对待多种多样的历史解释深入探讨了历史解释问题。[5]张汉林、鲍丽倩研究了历史理解问题,他们针对什么是历史理解、理解什么、如何理解等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应从回到具体时空、对应人物身份、还原复杂处境、关注史事变迁等方面探讨如何回到“现场”去理解历史的问题。

(二)历史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

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向来是历史教学研究的重头戏。

1.课程建设研究。2016-2017年度历史课程建设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的使用。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编写组在《初中历史的编写思路及教学建议》中详细介绍了初中历史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体例结构、重要教育内容,提出了坚持导向,正面引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承上启下,融会贯通;师生互动,提升认识的教学建议。[6]余桂元从立足时序,建立时空观念;注重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图文并茂,培养学科感情;精心谋划,构建教学平台四方面介绍了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教科书的风格与特点。[7]郑林提出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包括初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初高中历史学科能力的进阶两方面。许芳梳理21世纪以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探讨了中学历史教科书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透析了中学历史教科书蕴含的政治诉求和政治走向,展望了政治学视角下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

2.教学设计研究。郑林指出,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把历史教学總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课时目标的过程,他结合实例从目标的行为主体、目标的分类陈述、目标的具体可操作性、教学与目标的一致性等方面,提出了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8]王生以《抗日战争》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例,提出了教学目标设计应凸显核心素养的“涵蕴性”,关注核心素养的“层级性”。张卓鸿以岳麓版历史必修一《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为例,探讨了历史综合探究课的目标设计问题,认为历史综合探究课的目标设计重心应落在“过程与方法”上。方霞以“顺乎世界之潮流”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从新颖脱俗的设问方式、由浅入深的设问问题、环环相扣的设问逻辑三方面入手探讨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问题的设计。薛怡讨论了单元内容整体性设计问题,认为这有助于加强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揭示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阶段特征,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

3.教学实践研究。这类研究又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历史学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在教学中。沈玉林认为,要从精准“导向”、活用“助学”、倚重“比较”三方面使核心素养落地。周朝阳结合高考试题探讨时序与空间结合的不同层次及各种形式。何成刚、沈为慧研究了“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关系,苗颖指出证史路径是“史料实证”的具体表现,杨德志从史实确认、实现史事理解与解释、实现史事评价、检验历史认识等方面讨论了史料实证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张友党、宋艳婷从重视史料教学、重视史观运用、重视历史评述、重视联系现实四方面探讨了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教学策略。张俊田提出了从现实回望历史、从历史关照现实的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培养途径。

一类是教学问题的综合研究。赵士祥研究了信息技术融合视域下的历史教学方式变革问题,认为历史教学中的信息化素养包括时序视觉、数字理解、媒体思维、技术观念四个方面。[9]刘道梁认为史料教学有全面的伦理意义,主题教学是化解伦理风险的有效策略。汪瀛探讨了中学历史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机融合问题,张汉林研究了历史教学对话问题,认为历史教学可分为学生与历史的对话、学生与他人对话、学生与自我对话三层。[10]

一类是案例支撑下的教学策略研究。这类研究数量较多,有对构建高中历史“生命课堂”实践经验的总结。有对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探讨,有的教师探讨了历史教学着力点问题。一些教师研究了历史细节的运用策略、提问优化策略和史料呈现的故事化、可视化、场景化的优化策略,提出了相应教学范式。

(三)考试评价和试题命制研究

对高考的关注仍然是年度评价研究的热点。教育部考试中心以《落实立德树人 推进历史学科考试改革》为题,对2017年高考试题进行了评析,指出立德树人为核心,服务选拔为导向,提高试题质量为要求,稳中求进,提质增效是历史高考命题的总基调。[11]郭井生、朱能分别从思想立意、能力考查、改革导向和事实·观念·情怀的不同角度对高考试题命制进行了评析。试题命制研究方面,刘赋斌研究了中学历史选择题的设计思路与方法,贾雪枫提出命制历史试题要强调科学性和洞察性。吴磊结合具体案例,研究了高中历史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和多元评价策略。

(四)教师发展研究

教师发展研究转载的文章不多,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和评价研究。黄牧航探讨了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内涵、成长路径和培训方式,[12]郭从杰、谢静研究了评价、衡量教师教学的检测工具,认为教学评量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手段,论述了教学评量的分类与方法。一类是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学术能力研究。於以传调研了上海市历史学科区级教研现状,指出了存在的规划不足、开掘不深、路径不明的问题。[13]陈国兵结合教师在线讨论的案例,思考了如何利用好在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问题。陈梧桐告诫中学教师在教学之余,应该搞点学术研究,他指出史学研究的选题,既要考虑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也要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14]一类是教师的思想建设研究。丁林兴强调了“做一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认为“有思想的教师”是学习型、反思型、创新型、有文化底蕴的教师。[15]房莉强调历史重构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并结合案例分析了教师“重构”路径。

三、研究前瞻思考

纵观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趋势,以下几方面应该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研究者和教师们应关注的问题。

首先是深化核心素养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发布,自2015年以来研究热度逐年升温,2018年核心素养的研究将会继续升温。但是研究的方向,一方面要从泛泛而谈深入到培养策略和可测可量,一方面则应加强核心素养的整体性研究和层次性研究,特别是要避免重蹈覆辙,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时,不能再像分割三维目标那样,机械地分割学科核心素养。

其次是高考改革对教学的导向研究。高考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以选拔的功能导向教学就意味着教学有精英化倾向。而2017年3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出《高中阶段普及攻坚计划》,明确规定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就意味着大众化。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在高考选拔导向和普及教育导向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在学术上和实践中需要认真研究的事。

第三是信息技术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变革研究。信息时代的历史教育教学呈何种状态,历史教师怎么在这个信息时代承担历史学科的责任,目前的研究还很零碎。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知识获取渠道的单一性,学生所掌握的点上的历史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亚于教师,信息时代的原住民和殖民如何对话?信息时代历史教育如何承载起学科的育人价值?信息时代,历史学科教学的师生关系、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有何特点、教学评价如何与之相适应等,都需要学者和教师们加强研究。

第四是初中历史教育研究。知识意义上的初中历史教学不如高中那样深,要求不那么高,但是由于初中阶段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唯一的学生全员、全学段系统接受完整历史教育时期,加之初中生思维发展的品质特点,使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显得十分重要。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相比,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素质不那么如人意,对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特征的研究和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都显得薄弱,所见到的文章大多没有摆脱知识教育的窠臼,需要得到重视和加强。

【注释】

[1]熊巧艺、赵亚夫:《“核心素养”概念辨析——兼论历史教学改革》,《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7年第5期(后引該刊只注期号,原载杂志不另注)。

[2]陈志刚、陈彦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容结构构建的方向》,2017年第1期。

[3]王德民、赵玉洁:《要素遴选与层次细化:历史核心素养体系构建探讨》,2017年第2期。

[4]马维林:《我们赖以认识历史的“时空观念”阐释》,2017年第6期。

[5]王加丰:《历史解释问题》,2017年第4期。

[6]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编写组:《初中历史的编写思路及教学建议》,2017年第12期。

[7]余桂元:《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教科书的风格与特点》,2017年第3期。

[8]郑林:《例谈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2017年第3期。

[9]赵士祥:《信息技术融合视域下的历史教学方式变革》,2017年第4期。

[10]张汉林:《历史教学的三层对话模式》,2017年第7期。

[11]教育部考试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进历史学科考试改革》,2017年第10期。

[12]黄牧航:《论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内涵与成长路径》,2017年第8期。

[13]於以传:《上海市中学历史区级教研现状管窥》,2017年第5期。

[14]陈梧桐:《与中学教师谈论文的写作》,2017年第12期。

[15]丁林兴:《做一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2017年第6期。

作者:贾雪枫

第4篇:中学教师学年度工作总结

自1994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雪野旅游区上游中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五年来,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脚踏实地的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自己的各项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书籍,充实自我。多年来我一直向教科研要质量,向教科研要素质,努力推行素质教育,坚持教改代教研,先后荣获莱城区“教学能手”、莱芜市思想品德课“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深受同行的好评,领导的肯定,学生及家长的欢迎。现将五年来我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迅速的年代。从事思品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以来,我潜心钻研青少年的有关教育理论,苦练基本功;为更好地适应工作,订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资料;从网上认真学习、吸纳别人的有效经验;还积极参加省市区的各种培训活动:XX年7月参加莱芜市骨干教师培训,XX年8月参加山东省骨干教师培训,每年暑假参加莱城区的专题培训。因为我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工作。干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要想让学生学到多的知识,首先要提高教师自己的教学本领;要想提高学生素质,首先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XX年荣获雪野旅游区雪野镇授予的“十佳优秀班主任” 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获雪野镇授予的“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须永远保持“学高”这一范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多年来,我从教育教学刊物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全国全面推开,我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多次执教省、市公开课、示范课、录像课中,又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激情、务实、求活、高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风格。“激情、务实、求活、高效” 情感型教学风格表现在教师善于用丰富激越的感情和绘声绘色的不同载体来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入情入境明理知味,同时着眼夯实能力的训练,致力于学生思想素养的全面发展,提升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

三、扎实工作,实在收获。

通过十多年的实践,我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和专业引领,我的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变得有思想、有个性,教学工作不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能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自己逐步向学者型、专家型转化。其二,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通过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明显增加。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努力,我本人也取得了一点可喜的成绩:

(1)坚持主持并参与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效果优秀。

XX年6月,主持研究的《利用信息技术实践初中思想品德课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被山东省电教馆立项为“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子课题。XX年6月在课题中期评估中被评价为二等奖。

(2)注重研究,不断地总结经验并撰写成文;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且获得各级奖励。

①有20余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区级比赛中获奖和发表。其中XX年2月在《莱芜教育园地》发表“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探索”。XX年6月在《现代教育》发表“浅谈思想品德课逆向课堂教学模式”。撰写的《张扬个性,走自己的路》一文获“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成果”论文评选一等奖,《活动课,真正“活动”起来》一文获“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论文评选二等奖。《因势利导,提高活动课教学质量》一文获“中国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二等奖。

②在技能比赛方面:单元试题、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网络课件多次获区、市、省级的奖励。其中XX年4月我自己撰写的教学设计《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获省教研室评比一等奖并入选《山东省优秀教学设计》一书;XX年9月我制作的网络课件《行为不同 结果不同》获省电教馆二等奖。多件课件获市、区电教馆、教研室组织的评比中获

一、二等奖。

③多次在省、市、区优质课评比中获奖,并多次执教过市、区公开课。其中XX年12月执教莱城区公开课一节,XX年18月执教莱芜市公开课一节,其中XX年11月执教《行为不同 结果不同》获山东省第七届优质课三等奖;XX年2月执教《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获省教科所第一届优质课三等奖。XX年8月执教《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获市电教优质课一等奖。XX年7月执教《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获省电教优质课二等奖。

(3)兢兢业业,努力工作,教学工作一步一个台阶。

加里宁说:教育不仅是科学,而且更是一门艺术,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甘苦中去寻找,自我参加教学工作以来能依纲扣本,吃透教材,备学生,备教材,以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来实施教学,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针对学生智力层次,知识能力的分布,设计不同的教案,采用不同的教法,上课时尊重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在课堂上,巧设情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氛围,力争使全体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都得到了发展。我的付出也得到了丰硕的回报:XX年5月获莱城区教育局“教学能手”荣誉称号。XX年10月获旅游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XX年10月获莱芜市思想品德课“学科带头人” 荣誉称号。

今后,我将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观念,认真贯彻各种教育科研制度。充分挖掘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不断探索教育科研的新途径,进一步拓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使教育科研成为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本学年,在校各级领导和各任课老师的合作与帮助下,我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下都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将本人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因此,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精神殿堂,在学习并与大家的交流中,我从工作中真正感受到了付出与收获的快乐与满足。同时,在教学中,我也一直把育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而此时言传身教就更显得重要。另外,我会认真把握每次班会和家长会中与孩子们和家长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能真正的感受到,我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前途和利益而在努力着,从而让家长能更好的配合我的工作,而孩子们也会“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能克服一切生活上的困难,早到迟走,时刻让孩子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和安全感。对于学校的各项活动也能积极参加。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也深知孩子们对于数学作业的无奈和恐惧,因此,本学年,我继续贯彻并落实好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因为有了预习,孩子们的听课有了针对性,听课效果就大大提高,相应的,课堂不但容量增大了,也有机会进行随堂测试,孩子们也真正体会到了学会后的满足与快乐,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而本学期期中考试我所带的九班和十班的数学成绩也双双名列年级第三,比起初一时的十名以后,我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将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但我坚信,无论时代怎么变,只要我有一颗为学生的心,我的工作将会越干越顺利!

第5篇:立新中学学年度工作总结

上个学年度,立新中学在县教育局、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规范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一年来,学校先后荣获“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现将上学年度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干部、教师两支队伍建设情况

为了搞好学校管理工作,一年来学校的工作周周有计划,月月有总结,学校每周召开领导班子行政办公会,商讨研究学校计划,并制定出全面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每周由学校各级部和分管领导把本周工作上报给分管副校长,副校长再统筹安排,于每周一第一节课及时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认真解读,这样老师就会有的放矢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学校再在每周五召开的领导班子行政办公会上,认真听取各处室负责人、级部主任的本周工作汇报和下周工作计划,查找工作失误,理清下一步工作思路,并通过集体讨论再制定出下周的详细工作计划,确保了学校的教学工作责任明确、落实到位。本学年,学校先后迎接了多次检查,班子成员根据分工,明确职责,分清角色,独挡一面,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分管工作,而且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各项评估检查中都得到了上级的好评。

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对全体教职工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的教育和培训。一年来,教职工队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全体教职工责

任意识,质量意识普遍增强。教师在生活中关爱学生,在教学上争分夺秒,尽职尽责;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不少教师被评为即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

学校非常重视教师培训学习,我们紧紧依靠学校现有的教师队伍,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整体师资水平,只要有教师培训活动,都派教师参加,并尽最大努力解决教师学习费用,学校还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向兄弟学校学习经验。本学年我们先后组织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师去其他学校交流学习,学习他们先进课堂教学模式,受益匪浅。

二、抓好学校的日常管理

抓好教师的出勤管理,实行了教师签到制度,对教师的出勤情况每周进行公示,并和教师的量化考核结合起来,同时针对部分教师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特殊情况给予照顾,大多数教师能够按时到校和离校。

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常抓不懈,通过每周的班会,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安全知识常识的考试、安全知识讲座等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和安全教育;通过加强门卫和学生进出校门的监控,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校内校外学生秩序井井有条。

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发挥校会、班会、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执行班主任例会制度,认真组织班主任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科学理论及现代化教育技术,及时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专题讨论,总结并推

广班主任工作的好经验,不断提高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有布置,有落实,重效果,以心换心,善待学生,礼待家长。

三、抓好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个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有较高教学质量作保证。为此,我们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与考核,把平时工作与教学质量检测结合起来,调动了教师狠抓教学质量的积极性。注重各阶段的教学质量实施过程化管理,加强平时教学情况的抽查验收,对教师的工作量和教学效果进行考评,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提高,开展好教研活动。

学校党支部积极发挥党员骨干作用,积极培养中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靠拢,经过多年的考察、培养,两名同志上交入党申请书并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团委积极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重点开展了“感恩教师情”、 “让爱洒满人间”大型感恩报告会,庆祝国庆节、安全主题活动和体育文化比赛活动,通过黑板报、征文、手抄报及书画比赛等形式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丰富了学生在校生活,培养了学生道德意识和综合能力。

工会按时召开了教代会,广泛征求、采纳教师的建议,特别是今年的绩效工资发放,学校多次征求老师们的意见,领导班子不厌其烦的进行彻夜研究,力争做到公平合理,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妇委会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带领全体女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建功立业,认真组织好庆“三八”活动。

五、力保校园安全,营造安全和谐育人环境

“安全不保,何谈教育”。全体动员,力保学校安全,是过去一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全国校园安全形势颇为严峻的形势下,我校做了大量工作。

第一,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并完善各处室、各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广大教职员工安全意识。

第二,加强校园值日巡查工作。为了加强值日工作的管理,本学期值周工作增加了行政领导值周人员,由原来2名增加至3名,并细化了值周(值日)工作内容和职责。

第三,重视学生日常安全教育。加强日常教育,做好每周一次的安全提示(班会课必提:上学放学交通安全、防抢防盗、防火、用电、公共场所防拥挤踩踏、怎样避险等);每周一安全教育课;每月一次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第四,做好安全宣传检查工作和卫生防疫安全工作。定期进行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学生消防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同时对电线、电器设备,突击检查与平时观察相结合,确保用电安全;做好专用教室的消防安全和危险品存放的安全工作。

六、校园建设工作

一年来,学校积极争取办事处党委和教委的支持,重视校园建设,共投资600余万元,为立新中学修建主教学大楼和校园的硬化美化。其中,硬化学生活动场所2300多平方米,硬化篮球场地1800

多平方米。

总之,在上学年,我校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绩,成绩的取得,得力于县教育局党委正确的领导,得力了于全体教师的团结、奉献。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将一如既往凝聚意志,锐意进取,重视执行,讲求落实,以更优异的成绩为我镇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6篇:中学学年度体育卫生工作总结

根据年度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学校认真开展各项卫生工作,一年来在环境、教学、饮食等卫生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开展卫生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卫生意识。

学校充分利用黑板报、画廊等宣传阵地,宣传卫生知识,学校的黑板报每月一期出有卫生知识方面的宣传内容,配合阶段性的卫生工作,画廊上的宣传画不断更换内容,如做好防牙、防口腔等卫生的宣传。班级的黑板报每两周一次,上有宣传卫生知识的内容,并对各班的黑板报进行检查、评比、打分,列入对班级的考核中。各班还利用校会、晨会、班会课时间进行卫生宣传,特别是常见病、多发病季节,学校统一做好宣传工作,搞好预防。并对常见病、多发病做好预防和服药工作。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好教学卫生工作。同时加强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的管理,促使全校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强化卫生工作的管理制度

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卫生工作年度目标计划。并明确分工,负责任,按各自的分工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今年重点抓了校园环境管理及学生卫生意识习惯的养成两项工作。在校园环境卫生管理中,每学期初划分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包干区,责任到班、到人,并强化检查监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除扣除班级卫生成绩外,问题严重的在校内公开批评教育,给予暴光。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化措施与管理要求,使校园环境卫生有了较大的改观。

三、加强对卫生工作的检查、督促、评比工作

学校由政教、团委牵头,成立校园文明监督岗,负责学校的卫生及常规管理的检查工作,每月评比一次,并设流动红旗。对办公室也负责检查、评比。各项检查成绩公布于校内黑板报上,期中初评,期末总评,成绩记入班级档案。对食堂的饮食、饮水也有专人负责检查,对炊事员等的卫生列入对个人的考核。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做好毕业班学生的体检工作。非毕业班填好学生的健康卡,进行跟踪监测。

四、抓好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今年我们重点抓了预防“非典”工作。4月下旬以来,防治非典是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安危。学校根据上级和防疫部门的要求,在学生中展开深入的宣传教育,传授防非抗非知识,并做好

学生、教职工每天的晨检记录等。经过几个月来的努力,无任何异常发生。同时根据常见病的季节,配合防疫部门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接种、服药等工作,使有可能发病的病源得到控制。

五、抓好学校医务室的管理。校医全面负责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检查、监测工作,参与学校的卫生管理,并对学生的常见病等进行跟踪观测。同时做好校医台帐和有关卫生资料的整理。

六、搞好饮食饮水卫生

抓好食堂卫生工作。食堂管理员严格把握食堂采购的食物,严禁购买变质的菜。炊事员按卫生要求进行操作。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坚持穿工作服上岗,按规定炊事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平时加强对食堂卫生工作的检查,做好防蝇、防尘、防鼠工作,杜绝有可能的病菌传染发生。师生一律饮用纯净水,保证师生的饮水卫生。

学校在卫生工作中还有些不足,卫生管理还须进一步加强,以使学校的卫生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7篇:中学2011-2012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1年是全省素质教育发展的落实年和关键年,因此,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头工作。本学期,我校要以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加强教学的常规管理与指导,以落实素质教育为根本,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遵循教育规律,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我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任务目标——以“构建素质教育校园”为主题开展工作,深入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开足课程,加强《体卫艺国防教育》工作,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以“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加强新课程改革与研究力度。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反思为抓手,以课堂改革为重点,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落脚点,尝试研究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逐步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要逐步探索素质教育下的教师专业发展道路,将教师“专业发展”纳入学校对教师的岗位考核管理。

——进一步抓常规教学。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作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学期要继续抓好抓常规教学10字经,即“备、教、批、辅、考、学、记、思、听、研”,切实将常规教学落到实处。

——进一步抓教师培训。发挥继续教育学分的作用,以培训为抓手,以学分为杠杆,推动全员培训,为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合格教师、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服务。抓住教师校本教研活动与骨干教师带动工程两个重点,突出“教育技术培训、班主任培训、读书活动”三大任务,做好“师德教育、更新观念、名师培养、科研兴校”四件事情。

——加大重点工作的管理力度,突出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工作,力求教学成绩的新突破。本学期要加大素质教育下常规工作的指导与监控,探索素质教育下的教师评价方式和学生评价方式,有计划的实施课程开发,有步骤的进行毕业班的教学指导工作。——继续落实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扎实抓好基础工作,严格落实职责,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抓好两操,上好体育课,保证阳光大体育活动时间,上好健康课。

——加强农远工程建设,强化电教管理,推进信息化教育。全体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有计划的实施信息化教学,并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资源共享、学科整合。

三、工作措施以教学改革和管理为总抓手,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鼓励引导教师制定专业成长计划,追求个性化教学,倡导做专家型教师。主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落实教学中心地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要把实施新课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主要工作任务,以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根本,全面加强教学管理。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在教学策略上,注意引导学生在经历、体验或探索活动中,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大力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在教学管理上,要进一步体现“精心、精细、精品”的工作观念,适当减少评比检查的项目,增加教师自由学习、研究的时间和空间。教导处要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控制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实施多元评价,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制度,实行等级制评改符号和推行绿色评语。本学期,期中考试学校由学校统一命题,级部统一组织;期末考试由区教育局统一命题,学校统一组织。关于作业量的规定:

1、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

2、小学六年级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小时。

3、七——九年级各科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所有作业,由级部主任把关,教导处审核,超量的要严肃处理。关于采用等级制评改符号的规定:

1、语文学科:分“优”“良”“中”三个等级。

2、数学学科:分“a”“b”“c”“d”四个等级。

3、英语学科:分“best”“better”“good”三个等级。

4、其他各科:同2数学学科。

5、各学科测试卷:分“a”“b”“c”“d”四个等级。不准使用分数来标示。关于实行绿色评语的规定:

1、各学科的作业评语请选择用“有创意”“继续努力”“请相信你就是最棒的。”“你进步了”“请再细心一些”等赞赏性、鼓励性或提醒性文字进行表述。

2、所用评语一律不要用带有“贬低”“指责”“羞辱”等感情色彩的文字。以上规定,自下周一(10月13日)统一使用,并与学期教学常规检查挂钩。要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继续开展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的实践与研究。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下作业量大,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特别是执行双休日以后,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将会更少,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用时间加揉搓的打拼方式从事教学是行不通的,如何做到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一个根本的渠道就是加快教师专业发展,尽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二是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目标,在科研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本学期着重探讨课程资源、学科教学、教学评价、学习方法、学生问题等系列研究,学校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研究成果纳入继续教育管理。

2.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学期教研的方向,确定研究的内容,使“科科有课题,人人有课题”。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主线,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实践为方法,以出成果为最终目的来开展各科教研活动。

3.教研课题要重点突破。国家级课题《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设计》要按计划开题,并有阶段性进展。

4.要大力推进校本教研。要有较高的教研参与意识和课题成果意识,教导处要严格把关,严格考核,保证时间,保证质量,不走过场,不走形式;要建立教研成果奖励制度,要突出课题成果的在职称评聘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突出课题成果对学校工作的推动作用,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教研成果先进个人。三是继续实施名师带动战略。要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继续深入实施“教坛群英”工程,加强对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管理与使用。试行“首席教师制”,进一步体现有为者有位,有位者有为的管理思想。依据《岚山区中小学骨干教师考核与管理办法》的要求,年底对我校教师骨干系列进行考核评选,对于达不到标准的教师必须按照要求进行整改,同时记入个人成长档案,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考核管理。要继续搞好教师成长记录袋。学校将继续搭建平台,营造教师发展的良好氛围,帮助教师快速成长;通过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使教师在不断总结反思中逐渐找到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成就感。

四是继续深化教师教学反思制度。重点解决教师的自身素质与岗位要求不和谐的问题,反思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主要缺点是什么?今后应该怎么办?在此基础上写出本年度的工作计划和自身中长期发展目标。教师要不断地追求主动发展、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结合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和实践,自觉撰写“教育故事”,本年度,要扎扎实实把“教学反思”的工作做扎实。今年,由教导处牵头,推出《虎山中学教育叙事》这个活动平台,供教师们在教育反思感悟中交流思想,提升自己。年底开展“我的教学故事”评选活动。

五是建立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尽量和学生沟通,和家长沟通把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把责任延伸到每一个学生家庭,主动为学生承担家长责任。敬业爱生是教师的天职,相信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人人都能成材,师生、生生、师师之间要积极倡导营造民主和谐、尊重与理解、沟通与交流、互信与互爱的合作伙伴关系。

六是要加强体卫艺、国防教育等课程的开设和管理工作。保证开全开足课程,使学生全面发展。要坚持“培优育长”制度,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关注,都享受成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人格,营造快乐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造活动和艺体活动,坚持不懈地抓好学校音体美校队的训练,提高音体美教学质量和竞技水平,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

七是建立和完善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机制。逐步解决“有些人没事干,有些事没人干”的现象。

八是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一是实施《五达标工程》:“学历达标、基本功达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达标、班主任培训达标、常规教学能力达标”。二是实施《新秀工程》,培养教坛新秀,开展《新秀工程》的“五个一”活动(一篇教学课例,一个学科课件,一堂汇报课,一本教学反思,一篇教学论文)。三是实施《名优工程》,评选一批首席教师、名优教师,开展《名优工程》的“七个一”活动(一项课题研究,一堂优质课,一篇市级以上的发表论文,一个个人博客,一个优秀课件,一本特色教案,一本学习笔记)。过程纳入对教师的业务管理,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和个人成长档案袋。今年,要在教师中倡导“书香为伴”思想,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享受阅读,享受教育。全体教职工要继续选学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学校将继续向全体教师推荐教育教学的必修篇目和选修篇目,为教师的读书和学习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定期开展“书香伴我行”的读书交流评选活动,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同时在学生中间开展以“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班级图书超市的作用,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享受,让读书成为习惯。新的学期,面对素质教育新的形势和要求,我们全体教师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教育观念,把开拓进取与求真务实结合起来,抓基础,练内功,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

附计划

第8篇:2012——2013学年度中学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xx中学将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核心,完善学校管理机制,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工作目标,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促使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

一、切实做好防流控辍工作

做好防流控辍工作的核心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

1、制度上控辍。学校建立、健全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学校要分别与班主任签订控辍保学责任状,辍学率要严格控制。第1--3周做流失生发动工作、家访工作,与镇政府、村委会做好发动工作。学校制定学籍管理制度,辍学报告制度,要求班主任在发现学生辍学的当天必须向学校领导写出书面报告,并立即组织本班教师上门进行说服动员工作。

2、情感上控辍。要大力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教师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严禁教师岐视、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都能感受到学校、教师的温暖与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合力。教师对特殊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学生生活、思想和学习状况,了解家长对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使“在校生留得住、辍学生劝得回”。

二、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全员育人意识。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主线,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任课教师要密切配合,做好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工作。严肃纪律,整顿班风学风。学生回学第

2、3周重点整治,包括仪表、迟到、早退等现象,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行为习惯。

2、突出课堂教学,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

3、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努力增强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有关内容,通过开设讲座、图片宣传、青春宣誓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职业责任感和危机感。全体教职员工要确立服务意识,营造和谐顺畅的工作环境。全体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强化全员服务的意识。学校要服务于社会和家长,教职员工要服务于学生,教师的一切工作要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良好形象的塑造。

2、进一步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和理论水平。青年教师要虚心好学,保持着较强的上进心和旺盛的工作热情。建立政治学习制度,重温《教师职业道德》。

3、设立教师考勤记录制度。加强年轻教师培养,形成好学上进、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四、狠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努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1、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继续规范和完善听课、评课制度,努力提高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2、教导处要不定期组织常规落实情况检查。每学期第12周为常规检察周,第6周为教学公开周,科组活动每2周开展1次。

五、以服务教学工作为出发点,狠抓后勤管理

后勤工作的重点是学校财务的管理。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效益,解决师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工作环境。切实加强师生饭堂管理,严防事物中毒的发生,禁止学生到校外小食店搭食,以免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和学校形象,教师饭菜要保证质量、味道要可口,要让老师吃得饱,吃得较好。

1、做好宿舍管理工作,保证宿舍的整洁卫生,严禁学生带火种进入宿舍,禁止内宿生漏宿和外人留宿。本期做好宿舍线改工作。

2、学校财务管理坚持“量入而出,节俭开支”原则。严格把好学校的购物关,禁止签单记数,报销手续一定要完善。保证办学经费大头用于教学设备设施的添置。保证教学教研经费正常运转。本年度计划添置一批书柜、文件柜、电脑等。计划置换学生桌椅一批。

3、不断的改善校园环境,巩固已取得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学校环境卫生要坚持每日一小扫,每月一大扫。

六、加强中考方案研究工作。

1、要认真研究新课程中考方案,准确把握新课程中考方案的关键点。要正确处理学生素质与考试能力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研究。要通过有效训练,增强学生中考实战能力,使明年中考成绩有突飞猛进的提高,借此进一步提升我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2、要加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全体教师都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着手建立“学困生”培养提高档案,注重“学困生”学习情感、态度和习惯的培养,使他们具有严谨扎实的学习习惯和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从而使这部分学生成绩有所提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和未来。

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体卫艺工作

1、加强阵地建设,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加强教室走廊、板报、学习园地建设,搞好学校宣传橱窗,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积极创建书香校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益。

2、开足开好体育健康课程。

七、八年级注重学生体能素质的提高,毕业班要结合体育中考项目,加强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力争体育中考综合评价进入县前三名。

3、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文化体育运动。本学年要组织好重阳野炊活动、唱歌比赛、元旦晚会等。

八、强化校园安全工作

每位教师都要牢固树立 “安全工作无小事”的意识,防患于未然,对学校安全工作、卫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牢抓好。

1、及时签订安全责任书。各部门、班级要高度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把校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结合起来。

2、定期不定形式强化师生安全意识。要坚持做到安全教育逢会必讲,强化学生交通消防安全意识、饮食卫生意识,确保不发生任何事故。

3、加强门卫管理,严格学生请假制度。学生出入学校必须做登记,学生出校须班主任签字方可生效。

4、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在演练中让学生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5、寒、暑假安排教师值班,确保学校财产安全。

在新的学年里,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巨大压力,可以说是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抓住机遇,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再创xx中学新的辉煌。

第9篇:2010-2011学年度中学德育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纲要》要求,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坚持“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的原则,进一步丰富幸福德育的内涵,启动“有效德育”工程,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 德育工作整体目标

1、抓活动,继续开展“五园”创建工作,围绕“幸福德育”,启动“有效德育工程”。

2、抓管理,继续深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德育工作队伍。

3抓常规,继续夯实德育的常规工作,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抓途径,继续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思路,进一步拓宽德育工作渠道。

5抓提升,继续加强德育科研,注重对德育课题的研究,逐步使学校德育工作走上科学化、理论化的轨道。

三、 德育工作内容和措施

1关注生命安全,创建平安校园。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包括防溺水、防踩踏、道路交通安全、网络安全、黄赌毒安全等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幸福地成长。

2、注重养成教育,创建文明校园。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学生学习、生活、运动等习惯的养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为建设文明校园、文明城市多作贡献。重点解决乱吐乱、语言粗俗和不友善对待外来人员问路等问题。让好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陪伴学生幸福的一生。

3、发展个性特长,创建艺术校园。通过选修课、课外文体活动以及组织艺术节、科技节、文艺汇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校园生活,发展学生才艺;广泛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调查与研究,来接触社会,感知社会,进而培养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

4、关注心理健康,创建和谐校园。广泛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爱心家访助成长”活动。关注留守学生的教育,加强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切实做好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开好间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搞好心理健康教师的岗前培训和职后提高工作。真正让所以的学生享受平等的、没有歧视的教育,享受成长的幸福。

5、深入实施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继续开展全区优秀班主任评选和市“功勋班主任”、“十佳班主任”、“百优班主任”的推荐工作。每年开展一次班主任育人艺术论坛,展示优秀班主任的育人经验和成果;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培训,落实班主任队伍的校本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激励更多的教师当好班主任。

6、进一步夯实德育的常规工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要加强对晨(夕)会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对班级管理的作用;二是利用开(散)学典礼、升(降)旗仪式、课间操、重大纪念日等大型集会时间,设计形式多样的教育情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三是要充分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站、橱窗、校刊校报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四是要发挥团队的阵地作用和学生的主人 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五是进行优秀学生、优秀班级的评选活动等。

7、利用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

8、树立“我的课堂我负责”的育人意识,把学科德育目标落到实处将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

9、发挥“班级博客”、“教师博客”等网络资源优势,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促进家校联系和教师的自主发展。学期末,教育局将进行各校“博客”展评活动。

10、进一步加强学生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和假期的教育活动;有效规范学生春、秋游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精心设计活动方案,确保活动安全、有序、有收获。

11、深入推进“诗文素养”和“写字育人”两项人文教育,推进“光谷少年读书工程”,倾心打造光谷“书香校园”和“墨香校园”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教育局要求:新近托管的学校全面开展以“诗文素养教育”和“写字育人教育”为主题的人文素养教育活动;抓好抓实这项影响学生一生的工作。适时举办“诗文素养”、“写字育人”工作现场会、展示会。

12、加强学校德育教科研工作。围绕“幸福德育”,以课题的形式开展“有效德育”研究,组织德育干部和班主任教师参加市、区德育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积极组织撰写德育教研论文,促进德育队伍理论素养的提高。

四、德育工作活动安排

九月份

1、 筹备开学典礼工作,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 开展第七届“中小学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月”活动。

3、 组织参加校田径运动会

十月份

1、国庆六十一周年主题教育活动。

2、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系列活动。

十一月份

1、启动区“有效德育工程”。

2、三跳比赛。

十二月份

1、“诗文素养”、“写字育人”现场会。

元、二月份

1、配合做好期末结束及寒假有关工作,组织开展全区中小学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2、区优秀班主任、优秀政教主任评选工作。

上一篇:旅游工作会议领导讲话下一篇:民生资金管理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