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信息稿件

2023-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怎样写好信息稿件

怎样写好信息稿件

撰写信息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传达上级精神和反映基层情况的重要作用,是帮助领导决策的有力助手,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写好信息要着重把握三句话:会选点、说明白、起好题。通俗点讲,就是要做到“三好”,即,角度要好、表达要好、标题要好。

一、会选点。点就是要回答“写什么”,即要选准角度,弄准材料要写什么事。角度好是写好信息的第一步,没有好的角度,写出来的信息也就失去了意义。某些地方的信息采用率低与选点不准有很大关系,同样是一种做法,这个地方报送的信息被采用了,而那个地方的信息就没有采用,其中原因就在于所选角度不准确或不好。选点有不同的选法,如果从信息或文字反映内容看,有人总结出重点、特点和亮点三种方法:一是大局、重点;二是工作难点和薄弱环节;三是特色和亮点。信息实际上分为两大类:一是领导想要知道什么,二是想让领导知道什么,这构成了信息选点的两个方面。

要真正做到选点、会选点还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有信息敏感。要围绕工作勤思考、多动脑,善于捕捉党和国家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二是选点要适中。选点既不能太空泛,也不能太小。如果选的角度大而空泛,那么就很难写出新意。三是选点要独特。在把握住大局、重点的前提下,选点应该体现出一种匠心独运,应该体现对信息材料的深刻挖掘。四是选点切忌跑题。选点要围绕工作展开,不能无限扩大信息外延。

二、说明白。即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清楚。为此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素要全;二是条理要清楚;三是表达要准确。

三、选好题。标题是信息的点,选点首先就体现在标题上。俗话说:“读书看皮,看报看题”,好标题能抓住人的眼球,一个好的标题,可以把一篇平淡的稿子激活。第一,标题要把信息特质的核心内容表达出来,要把最丰富的语言,最独到的作用拿到标题上来。第二,标题要醒目。

撰写报送信息应该着重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是要讲政治,注意政策。二是要真实,坚决杜绝虚假稿件。三是要学刊用刊,防止盲目“跟刊”。别的地方已经发过的信息,不能重复报送。四是要在稿件质量上下功夫,不能单独追求数量。五是要提倡朴素、实在的文风。六是要写编换位思考。就是写稿子时,要站在编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所撰稿件往哪一级报就站在哪一级的高度写,才更能体现稿件价值。七是要讲真话。八是报送信息要快捷、高效。提倡当天发生的事情当天报。

怎样做好信息工作

一是正确看待信息工作,对信息要准确写位。二是要有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想干的第一位的,想干是基础,想干就会把责任心落实出来。如果不想干,那么你也不会干,即使干也干不好。三是用心、用力、用命。用力,就是踏踏实实干事是最基本的,是前提;用心是做好信息工作的重要条件,“功夫不负有心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用命是指紧要关头要有拼得上、豁出去的精神,关键时刻要有勇于吃苦、不怕累的精神。四是多看、多练、多写。

如何写好信息报道

1、新闻的素:在新闻写作中,人名、地名、现场、情节、数字、结果都要写得具体。交代清楚新闻五要素,即五个“W”。什么事(What,何事)?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写新闻只有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才能使读者、听众和观众觉得新闻实实在在,可感可信。

2、新闻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3、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4、最好能做到以下几点:

精练:信息写作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很讲究精练,力求把多余的字、句去掉,以扩大信息和信息刊物的容量,做到篇幅短小但内容中心突出。

深度:我感到信息写作必须认真思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见人之所未见。只有深入挖掘,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才能给人以启迪。如我们对寄宿生的晨检

新意:一则信息如何吸引人,抓住人的目光?说到底离不开一个新字。所以写作时,要注意新苗头,发现新问题,富有敏感性。要有政治敏感和信息敏感,写信息一定要有新意,切不可拾人牙慧。别人已经报过了的,最好不要再去写,要写也一定要另辟蹊径,体现出新意。作为一名信息报道工作者要有敏锐的新闻触角,要善于捕捉敏感新闻,抓住新闻点,同样一件很普通的事情要能看到它所具有的新闻线索。

有心:要做一个捕捉、发现信息的有心人。多写多投。

快速:信息的生命力在于时效性,有了信息源就要盯住它,事情发生了就要动笔写,并且及时报送。

真实:信息的生命在于真实。信息一定要真实,是什么就写什么,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任意拔高。内容要“实”,标题也要“实”,一般只有实题,一句话即可,不需要副题、虚题。当然,写作过程中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去琢磨,选取最佳的报道角度,但这也必须以事实为基础。

具体:一篇报道没有具体的事例、数字会显的很空泛,在写报道时要用具体事例,数字说话,这样才能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借鉴:有的老师对写作的一些基本要求不是很了解,要写信息报信息,感到压力大,又无从下手,这时可以多借鉴网上其他人写的东西,开拓自己的写作思路。在表达上,力求富有变化,能根据不同的内容运用语言,使之产生更佳的表达效果。

多改:信息一旦发出,就有较多的读者,所以一定要认真修改,力求表达准确,没有语病。“文如其人”,要把最好的一面发表出去展示。

要提高信息报道写作能力,就是要“勤观察、多思考、重积累、勤写、多改,并持之以恒”。就能写出不少好的信息报道。

第2篇:如何写好信息宣传稿件

当前学院信息宣传工作已经有所进步和提高。但是,纵观全校,薄弱的地方还很多:新闻稿件动笔写的人少,小篇幅多、大篇幅少,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少,在全校没有形成浓厚的写稿气氛。 针对当前宣传工作存在的这些薄弱问题,笔者查找了些资料,在此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谈几点如何写好新闻稿件的看法,与大家相互学习、互相讨论、共同进步,使学院的信息宣传稿件报道工作能更上一层楼。

一要把握好新闻稿件的要素和特点。一篇完整的新闻稿件必须包括新闻的六要素:即六个什么(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件、什么原因、什么结果),把这些要素写完了,要报道的该件事才算完整的。此外,还要具有新闻的四点个特点:快、真、短、新。即:报道快。即报道要及时,要第一时间拿去报道,不要等过了几天才拿去,那就没有新闻价值了;事实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中的人物、时间、地点、数字等都要求准确无误,绝不能道听途说或是凭空捏造;篇幅短。短,就是语言简明扼要,但简短要以内容充实、叙述清楚、重点突出为原则;内容新。指发生在

一、两天之内的事件,同时,角度也要新,要选择新的报道角度,发掘新的东西,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印象。有人说,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

二要写好新闻稿件标题。好的标题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篇新闻稿件能有一个好的标题,那么就会给人以好的印象。新闻稿件的标题不一定要有文采、诗韵,最好就是整篇新闻稿件的中心思想,反映整个报道的主题,让人听了题目就能明白了整个报道的大概内容了。

三要把握住主题。一篇新闻稿件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一个活动或会议的开展都有其目的和意义的,这应该在新闻稿件中体现出来。如果像记流水帐一样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完整记下来就算完了,那是没有意义的,一篇好的新闻稿件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

四要注意人称的使用。新闻稿件一般应该以第三人称来写,最好不要以第一人称来写。切记不要犯逻辑性错误,一会是第三人称,一会又换成第一人称,让人产生误会。如在一篇新闻稿件中就出现这么多称呼:我厂、我车间、该厂、该车间。

五要避免犯一些简单的语法错误。如:稿件截止于 X月 X月不再收稿,既然截止,为何还要加上一个不再收稿呢?再如在写图片说明时:图为职工正在抢修电机现场。为何后面要加现场二字呢?那图片本来就是现场意思,而且我们意在抢修而不是现场。所以,在写新闻稿件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平时容易犯的语法错误,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

六要一稿一报。一篇新闻稿件报道一件完整的事情就可以了,不要把几个报道放在同一篇新闻稿件报道,从而使其混杂化了。一篇一报可以使内容更集体中化,单一化。

七要注意核稿。写完一篇新闻稿件之后,建意最好能再认真的看一遍,看有没有什么错漏的地方,那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如果是大的篇幅的话,最好几个人一起讨论,加强同事间的交流沟通,争取更好效果。

八要注意处理好五种关系:一是小与大的关系。从小稿子写起,积小成大;二是量与质的关系。要质量并重,以数量促质量;三是等与找的关系。要变等稿子为找稿子,当前有些部门说没有题材可写,其实挖掘一下,题材还是很多的,只是不去找罢了;四是内与外的关系。要把学校的事情放在社会的背景下去思考,深入挖掘新闻价值,例如保卫方面的新闻稿件可以上升到建立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上去,节约成本可以提高到建立节约型社会上去;五是上与下的关系。稿件既要符合上级的精神、学校的要求,也要反映基层的需求,代表师生的呼声。

第3篇:怎样写好信息

各位同仁:

怎样能写好信息,检验的标准就是我们报送的信息能被采用。下面,结合自己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就如何做好信息工作讲三个方面内容,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一、信息的概念及其特点和作用

关于信息的概念及其特点和作用,我简单讲一下,大家只要有所了解就行了,这对我们今后做好信息工作是有一定帮助的。

(一)政务信息的概念

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是指由政府机关采集,通过特定载体反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动情况或数据方面的政务信息。实际上信息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因为它需要一定的载体予以承载,才能容易被人掌握。过去政府机关掌握和发布信息主要是以纸质载体信息为主,通过内部信息简报向下级单位通报工作情况。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机关的广泛应用,各级政府利用电子信息平台向各级单位通报工作情况已逐步普及。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市政府政务信息平台、区政务信息平台以及滨江门户网、滨江党建网等,这些都成为发布信息的重要渠道。

(二)政务信息的种类和结构

信息的种类大致可分为动态、问题、经验、调研等四大类。动态类信息主要是通报工作动态和活动情况,这类信息一般比较多;问题类信息主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这类信

息一般上层领导比较关注,可以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所以对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有的领导会专门给出批示,这对基层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经验类信息主要是一些综合信息,通报某项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调研类信息是就某一项单项工作提出深入的思考和建议,虽然篇幅一般比较长,但采用率是比较高的,而且有考核要求的部门,在考核时加分也是很高的。

政务信息的结构就是总分结构,总就是题目,分就是内容。有的信息有导语部分,然后加内容,但没有结尾。关于导语怎么写,我在后面还要讲。

(三)政务信息的特点及作用

政务信息的特点和作用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性”:即新闻性、宣传性、时效性、综合性。

1、新闻性。信息是一种事实,所以它也具有新闻特征,可以通过信息这一最快速的途径,把上级决策意图及时传达到基层。只是信息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而新闻具有鲜活性和吸引性。

2、宣传性。通过各种信息平台,我们可以及时向上级部门反应本单位的工作动态、工作进展以及工作的特色亮点,充分展示我们的各项工作成果,赢得上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对我们工作的的重视与支持,从而提升我们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时效性。这很容易理解,有些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如果过了很长时间才去写,也就失去它原有的意义了,而且更不会被采用。比如我们开展的一些重大活动、一些具有季节性的工作,对这些信

息,一般都要即时即报,也就是当天的事情当天就要报出去,最迟不能超过两天。

4、综合性。信息既有与其它公文相同的特征,也有区别于其它公文的特征,信息是正式公文的补充,但它的结构比其它公文紧凑,语言非常精炼,主要是综合反映领导意图和社情民意。正因为如此,各级各部门对政务信息越来越重视,把它列入了年终目标考核。

二、怎样写信息

下面,从四个方面讲一下怎样写信息。

(一)标题的选择

实际上我们写出一篇信息能不能被采用,内容固然很重要,但我感觉一篇信息的题目能不能抓住人、吸引人,让人看了就知道你要表达的是什么意图,这是一篇信息能不能被采用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说选题非常关键。在选题目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几点:

一是我们所定的题目一定要扣住整篇内容的主题,高度概括中心内容,做到与信息内容保持一致。

二是题目不能过长,规范来讲,标题当中除使用顿号外,不可以用逗号等其它标点符号。如果确实题目短了表达不了主题,也可以用主标题加附标题。

三是标题不用过头的形容词、副词修饰,更不能用比喻、夸张的语法来作标题。

关于信息标题的选择,要做到确切、醒目、新颖、灵活、简洁。具体情况需要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自己来把握,因为在编写信息过程中,所有的题目都是我们自己出,主题自己定,也没有什么一成不

变的模式,而且信息工作是一个动态性很强的工作,各种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也需要我们常变常新。关于选题的例子,大家可以看看信息范例中的信息标题,这只是供大家参考。

(二)信息的收集

经常有信息员反映,我们身边都是平平常常的工作,哪有那么多有价值的信息,我们所要的信息到底从哪里来?实际上所有信息就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只是我们没有深挖出来。应该讲,我们在工作中获得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十种:

1、文件堆里挖信息。就是在平时上级部门以及园区下发的一些活动、方案、通知、要点等文件当中,来挖掘一些与我们本职工作有关联的信息。比如从《滨江开发区关于建立工会“爱心超市”的实施意见》这份文件中,我们就可以用《滨江开发区建立“爱心超市”扶助企业困难职工》这样的题目来采编一条信息。

2、翻阅材料筛信息。在平时工作中,实际上我们可翻阅的材料是很多的。比如平时召开的会议材料、工作汇报材料、季度总结材料以及园区下发的一些领导讲话材料,等等,这些材料当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只要我们稍有留意,一定能筛选出很多可写的信息。

3、领导口中理信息。要做好从领导口中理信息,关键是靠我们掌握领导的工作意图(包括部门领导)。比如:平时园区领导到部门视察工作所谈的具体要求、部门领导到企业工地现场的讲话要求,等等,我们可以从中理出一些对工作有指导的观点。

4、联系上下摸信息。我们每个部门对上对下应该都是有联系的。作为办公室,对上对下要掌握的主要是一些面上的综合信息;作为

各个部门,对上对下要掌握就是每一个点上的具体信息。所以我们在平时工作联系当中是应该能摸到一些信息的。

5、会议之中捕信息。我们有很多的信息来自于会议。不论召开什么会议,一般领导都要对某项工作进行总结,对下一步工作作出具体布置,同时会上还集中反映和解决一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中捕捉到一些可写的信息。

6、参与活动追信息。实际上,每年各部门都要开展不少重大活动,比如招商引资、项目开工、企业投产、各类创建验收等活动,这些都是动态信息,虽然有的活动与其他地方有雷同,但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写,这样就不会与别人一样了。这类信息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时效性,不能活动过了十天半个月后再去写,那就失去意义了。

7、深入基层拾信息。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经常深入工作一线,主动去关注一些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从中总结出有特色的经验和做法,这也是我们在平时工作中拾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常用手段。但也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能只看我们做了什么工作就写什么信息,必须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提炼,通过写什么信息,反映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8、关注新闻抓信息。可以从电视、报纸、刊物上抓住与我们本职工作有关联的关键问题,从中编写一些领导比较关注的热点信息。比如:现在到了年终,当前新闻媒体比较关注的是年底走访慰问、节日期间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重大项目开工月以及各项工作的开门红等热点工作,所以这段时间我们可以报一些这方面的信息。

9、情况反馈传信息。这方面信息主要是针对贯彻上级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领导讲话精神的具体落实情况。比如在贯彻上级扩内需政策中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贯彻领导调研讲话要求的执行情况;贯彻上级重要会议的落实情况;等等。写这类信息,主要是写我们如何去做,做法是否有新意。

10、利用网络选信息。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上的信息,来启发我们的灵感,开阔自己的思路。这里提供几个网站给大家,上面的信息量都非常大,也有滨江的信息,大家有时间可以多看看。一是中国开发区网;二是江苏开发区网;三是市政府政务网;四是区政府政务网。此外,还有我们自己的门户网,一般我们向上报送的信息都在上面。

当然,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还有其它的方式,只要我们有心留意,信息还是非常多的,这样我们也就不会感到信息工作难做或者是抓不住关键问题了。

(三)编辑的技巧

主要有四点:一是提炼;二是摘取;三是立意;四是综合。 所谓“提炼”,就是在篇幅比较长的信息材料中重新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主题,这是信息编辑的基本功。

所谓“摘取”,就是把信息素材中最精华的部分摘取出来,删裁精减,这是信息中最常用的编辑手法。

所谓“立意”就是通过提炼、摘取信息内容,编排富有新意、引人注目的信息结构,通过精心安排信息结构促使信息价值的升华。

所谓“综合”就是将单条信息所反映的问题由零碎到完整、由点到面进行归纳和整理,最终形成一条有价值的信息。

掌握信息编辑技巧是我们写好信息的重要一环,但是信息是一种动态性的工作,我们要想真正掌握好编辑的技巧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到的,需要在平时工作中逐步积累经验,逐步完善提高。

(四)防止出现的几个问题

1、要防止写政务信息与写新闻稿的混淆。政务信息和新闻稿的主要有五个方面区别:一是服务对象不同。新闻稿件是给整个社会群体看的,而政务信息是给领导看的。二是服务目的不同。政务信息是提供给领导决策用的,是为决策服务的。新闻主要是起到宣传的作用,只要大家知道就行了。三是反映内容不同。政务信息是侧重反映实际工作情况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新闻只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广先进经验,弘扬好人好事。四是写作要求不同。政务信息的语言要求平实、准确、精练,不存在修饰、分析和议论。新闻语言则要求生动活泼,具有文学色彩,富有激情和感染力。五是结构布局不同。政务信息是直言表述、开门见山,一般不要开头导语,有的即使有导语但没有结尾,文章篇幅短小、精悍,不需要展开阐述,只要反映客观情况就行。

2、要防止信息内容空洞、没有特色。写信息就是要开门见山,背景材料最好不用或少用。一条信息也就两三百个字,没有必要大观点套小观点,特别是开头的导语不能有分析形势、目的、意义和认识的情况出现,这样就显得很空,而且这些情况领导知道得比我们还多,也不需要我们写。我们要写的就是领导不知道的事情。上级布置工作,各单位都在抓,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做文章了。同样的工作,如果是平平淡淡的,没有新意,没有特色,我觉得这样的信

息一般是很少被采用的。另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感觉现在部门报送的信息站的角度不够,还只是从部门自身工作的角度写信息,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比较平,一定要站在园区的高度考虑信息怎么写,因为我们报出的信息反映的是整个园区的情况,如果单从某一个部门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就显得深度不够、高度不够,而且也拓展不开思路。

3、要防止写成流水账式的信息。信息在写作上总的要求是长稿写短,大稿写小,只侧重写某一个方面的具体工作。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关于领导调研方面的信息,如果我们把领导到哪里视察、什么时间干什么事等都写进去,就显得多余,而且内容也很多、很散,给人感觉象是在记流水账。这篇信息的要突出的就是领导在调研中的讲话观点,其它的都可以不写,这样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以我们在写一篇信息时,不一定非要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部交代清楚,只要把这件事情的关键问题说清楚就可以了。

三、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信息员

一要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做信息工作要学的东西很多,最实用的方法就是通过经常看报纸、看刊物、看网站,注意学习人家的写法,学习别人的做法,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文字功底,成为做好信息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要收集素材,注重积累。信息的素材从哪里来?靠收集,靠积累。一个称职的信息员应当“三勤四会”:即腿勤、手勤、嘴勤,会观察、会分析、会提炼、会表达。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说,

平时的积累非常重要。只要我们把平时的所见所闻记上一笔,今天用不上,说不定有一天就能派上大用场。

三要做好计划,保证质量。上级部门对我们的信息报送和录用情况都有考核要求,如何提高信息投稿的命中率和被采用率,完成任务保证不丢分,需要我们做好阶段性工作计划,对本周、本月、本季度中都有哪些重点工作需要写、需要上报,心里要有计划,这样我们写起东西来就有了目标,信息工作才能做得更好。另外在保证数量上的同时,还要从质量上求深入,多挖掘本部门有价值、有特色、有亮点的东西。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工作体会,有的可能说得不一定准确。我想不管我们用什么方式方法,只要能把信息工作做好就行。

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第4篇:怎样写好舆情信息讲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根据部务会和培训班的安排,今天上午的第二节课,由我和大家共同来学习、探讨舆情信息的写作。对于舆情信息,大家可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听说过、见到过,但真正动手写过的人并不多。本次培训班上,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堂课呢?我想,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舆情信息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舆情信息,是指专门反映民众各种思想意识状态及其变化情况的文字材料。开展舆情信息工作,就是我们收集、整理、报送民众对社会新近发生事件的看法、意见、建议的这样一项活动,而且重点是一段时期内带普遍性、典型性和倾向性的社会舆论和思想。从这个角度讲,做好舆情信息是我们每一位宣传思想工作者应尽的职责。第二,各级党政以及宣传部门对舆情信息看得很重。舆情信息的主要作用是为领导决策服务,它是党委、政府关注民生、联系群众、了解民意的桥梁。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党政以及宣传部门对舆情信息工作都非常重视,要求十分严格,迫切希望通过舆情信息掌握到各方面的社情民意,以便于为决策、施政提供参考。为了做好舆情信息,中宣部设有舆情信息局,省、市宣传部门也有相应的工作机构。今年5月,省委宣传部和市委宣传部分别召开了舆情信息工作会议。在全市舆情信息工作会议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红一再强调,在宣传思想工作整个考核体系中,舆情信息是为数不多的以上稿量、采用量这些硬指标进行考核的工作,必须以工作成效论英雄。今年,岳阳被定为中宣部舆情信息直报点,市委宣传部下达我县舆情信息的基数任务是120条,就是说至少要120条,没有完成这个任务,就会影响全县宣传思想工作的考核全局。第三方面,我县舆情信息工作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县舆情信息的整理、报送主要是我们宣传部的同志在单打独斗,还没有形成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局面,去年我县新闻宣传上稿1200多篇,位居全市第一,而舆情信息排名却非常滞后。很大一部分宣传思想工作者、办公室的同志还不知道舆情信息是怎样一种文体,甚至把舆情信息与新闻消息、通讯以及工作典型材料混为一谈,平时工作中也很少关注,致使一些很有价值的舆情信息没有及时报送。为扭转这种局面,今年5月,宣传部下发了专门的文件,但是,仍然没有引起各级各部门应有的重视,仅有一部份单位报送了舆情信息的主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教育局、财政局、向家镇、冬塔乡等单位虽报送了信息,但主要是工作信息,而不是舆情信息。由此可见,我县舆情信息工作的差距还相当大,必须广泛发动,增强工作热情,提高写作水平。

下 面,我就本人从事舆情信息工作的粗浅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首先,请大家看到印发的范文,在讲课提纲的

6、

7、8页,为大家准备了5篇范文。第一篇《人们认为提高人大代表素质有三个有效途径》,标题之后的第一段话,主要是介绍提高人大代表的重要意义,然后用一句过度性的话引出下文,接下来用并列方法提出三个方面的途径。 第二篇《民间“修谱”现象的社会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关于修家谱,大家都见到过,但可能没有对其负面影响作过系统的调查和思考。信息中的开头部分,也可以说是导语部分,先作背景交代,而且肯定其积极意义,之后自然而然地引出负面效应。主体部分用统分结合法表现各个方面的负面效应,也就是围绕修家谱的负面效应这个主题,从不同的侧面去表明观点。结尾则是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后面三篇都摘自中宣部舆情信息局的《舆情摘报》,《灾后重建群众总体满意但仍需改进》、《央视新闻联播改版继续引发人们热议》、《央视手机短片《历史上的今天》上线播出》,既省去了导语,也没有结尾,开篇就直奔主题。概括地看,这些信息都短小精悍,轻于说事,重于论事,每一篇都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侧面去评论,表明观点,在表现手法上,作者不直接站出来说话,所说的都是群众的意见建议,作者只是收集、整理群众、网民意见后,进行再加工,形成一种的特定文章。当然,这只是一个表象性的认识,下面,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对舆情信息的概念、特征及写作进行探讨。

一、舆情信息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舆情信息。这是一个很直观的名词,“舆”是指社会舆论,“情”,是情况,综合起来说,关于社会舆论情况的信息,就是舆情信息。用专业化的术语来讲:

1、舆情:舆情是指某一个社会事件发生之后,人们的社会政治态度。也可以说是社情民意。比如说,人们对当前政府房价调控政策的看法、醉驾入刑后人们的看法、故宫失窃后人们的看法等等,还比如非典和禽流感发生后,引起社会民众恐慌和不安而形成的社会政治态度、看法和意见。当然,这种“民众社会政治态度”,很大程度上是民众从自身利益需求出发,产生的诉求和表达,这样就导致同样一个社会事件发生后,不同的利益群体会出现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我们在从事舆情信息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坚持辩证的思维,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把握。

2、舆情信息工作就是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整理和反映社情民意的专门活动。上面所说的舆情,也就是群众的看法、意见,好比是“米”,我们只有将人们的社会政治态度、看法和意见进行收集、整理,然后形成文字材料,煮成了“饭”,才构成舆情信息。

(二)舆情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区别

舆情信息是人们思想活动的反映。它不仅反映社会现实及其变化发展过程本身,更重要的是反映社会现实在公众思想上产生的影响,具有群体性、政治性、阶段性三个方面的明显特征。群体性:舆情信息所反映的是一定群体的思想活动,而不是个体的心理情绪,某一个人的说法不具代表性,只有一定范围或一定数量的公众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意见、要求和思想,才构成舆情,我们写舆情信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去考虑,不能够以偏概全。特别是不能只看到某个偏激的看法,而忽视了普遍的意见建议。政治性:舆情信息所反映的往往是人们对公共事件的政治态度,与执政者和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密切相关。我们写舆情信息,一般不要涉及娱乐界、体育界,即使要写,也要从推动和繁荣文化艺术事业这个角度去思考。阶段性:舆情信息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一个产生、发展和逐步削弱的过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舆情,要注意群众对新近发生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已经发生很久的事情则没有了意义。比如说,上半年发生的故宫失窃事件,当时是很好的舆情素材,假如你现在还去写舆情信息,显然不合时宜,也根本没有了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区分不出哪些是工作信息,哪些是舆情信息,其实,从内容上看,工作信息主要反映的是“事件”本身及“事件”发生的过程,而舆情信息所反映的是“事件”对“人”的思想产生的影响,以及人们的思想政治态度。比如,“我国启动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是工作信息,而“网民称赞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则是舆情信息。

过去工作中,我们所接触的主要是政务信息和新闻消息,认识舆情信息,必须把它与这两类信息进行比较。

1、与政务信息的区别。首先是关注点不同。政务信息是指有关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工作信息,一般是向决策者提供某个具体社会事项的基本情况,包括某个方面的工作动态、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其关注点在于社会事件的本身。我们平时在工作中所写的信息,基本上是政务信息,重在推介或向社会介绍、公布发生了什么事件,取得了什么成果。而舆情信息则要跳出事件本身,重在反映事件发生后人们由此而产生的思想、认识意见,其关注点在于社会事项引起的思想动态。比如,某煤矿发生了特大矿难,政务信息主要是反映有关矿难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事故原因、善后处理等有关情况;而舆情信息主要反映的是干部群众对矿难的关注、议论及思考,广大矿工及其家属的思考状况等。其次是工作面不同。政务信息一般是就某地某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反映,具有一定的属地性,比如城关镇的同志不会反映其他乡镇的情况,民政局办公室也不会就公安局的工作动态去写信息;而舆情信息由于所反映的是公众对社会事件的看法,只要是公众关注的,并且具有群体性、政治性、阶段性的重大事件发生后,人们由此而产生的看法,不管他涉及哪个部门、哪个地方,我们都可以去写,都可以作为舆情信息的素材。

2、与新闻的区别。两者所反映的都是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意志和愿望,国际国内各方面的形势和各种事件动态。二者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一是新闻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而舆情信息主要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新闻受众是社会公众;而舆情信息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党委、政府的决策者;

三是新闻具有公开性;而舆情信息具有内部性,不宜公开发布;

四是新闻是说事,作者不直接表明观点;而舆情信息虽然也说事,但所说的是人们的思想、看法、意见,作者要用自己的笔触表明群众的观点。

(三)舆情信息的分类 常用的四类:

1、思想反映类信息:这类信息主要反映广大干部群众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决策部署出台前后的思想动态;广大干部群众在一个时期内对国家和地方形势的看法;广大群众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思想反映等。如《中央高层8个月三次研究部署社会管理问题引网友热议》,《干群希望对“醉驾入刑”执法由高压转入常态》、《舆论热议抗震救灾与灾后恢复重建带来的四大启示》、《干群希望城市建设别总吃文化的老本》等。

2、分析类信息:分析类舆情信息要有理性的深度,此类信息是对某个专题性、阶段性或综合性的舆情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领导和决策部门提出对策建议的信息。编写这类信息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提炼总结,归纳升华,把握态势,预测走势,突出思想内容的深度性。如:《公车治理要舍得“自断臂腕”亟需立法保证》、《日放弃核电扩张应该引起中国深刻反思》、《干群希望记者走基层“身入”更要“心入”》等。

3、调研类信息:调研类信息要突出对策性,此类信息一般是对某一问题的反映。内容上一般要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建议,如:《旱情引发农村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专家提醒“伪文化”之害甚于黄色“文化”》、《网民期待更多“民声微博”解决百姓诉求》、《调查显示:91%的人支持高校结盟实现资源共享》等。

4、工作动态类:工作动态类舆情要突出时效性,一般以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和发展动向为主,以实效性和重要性为主要价值取向,开门见山,一事一议,尽量做到简明扼要。一般来讲,工作动态类的舆情信息写得不多,即使要写,也要侧重反映宣传思想领域内的工作。如《江西督查政府网站“老死空”现象将约谈分管领导》,《世界数字图书馆网站将启用》、《“2011数字出版高端论坛”专家论道把脉献计》等。

二、舆情信息的结构

在座各位大多是主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或者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文字材料写作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较高的水准,但由于过去基本没有涉及舆情信息的写作,对其写法感到陌生。其实舆情信息的写作并不难,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几篇范文,已经对舆情信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分析舆情信息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舆情信息的标题,要开门见山直接表明观点,让人一目了然,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的类型多种多样,具体采用哪种标题,要根据信息所表达的实际内容来确定。 (1)直述型:这种类型的标题在标题中直接点明舆情信息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这是舆情信息中最常见,占比例最大的类型,如《社会各界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决定反响热烈》、《民众认为XXX势在必行(亟待解决)》、《基层反映XXX问题不容忽视》;《XXX引发争论》等。

(2)总结归纳型:这种类型的标题通过对舆情信息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并以特点的形式表达出来,简明醒目,使它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如《“五盼”思想折射出农村群众发展心理》、《当前新农村建设呈现五大新特点》;《基层干部群众对XXX反映不一》。 (3)评价建议型:这种类型的标题对舆情信息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作出评价、判断或提出中肯、可行的对策建议,常用“应”、“要”、 “建议”、“影响”、“值得关注”等形式来表达,以引起领导关注。如《要重视“两欠”地区广播电视覆盖“彼强我弱”的问题》、《要注意小学生思想成人化倾向》、《我国文化市场“价格虚高”现象值得关注》。

(4)趋向预测型:这种类型的标题主要用于前瞻性、预见性、苗头性的舆情信息,常用“态势”、“苗头”、“预测”等表达形式。如《二季度社会舆情将继续保持积极平稳态势》、《专家预测我国明年网络游戏规模近90亿元》、《专家预测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将连续两年保持低增长水平》等。

(5)题文承接型:就是用舆情信息的第一句话作标题,如《今年宣传思想工作有“六个新变化”》,正文则直接承接标题,用

一、

二、

三、四等写下来。

一个好标题的要求:

一是鲜明。什么是主题,观点是什么,从标题上必须直接反映出来,如《民营企业家盛赞十六届五中全会》、《人们对近期物价上涨表示担忧》;《群众热烈欢迎XXX》、《基层干部群众对XXX表示愤慨(极为不满)》 二是准确。即准确反映舆情信息的内容,如《开学之初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标题直接反映了一个特定时期的大学生的思想情况,若把标题改为《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标题的内涵显然模糊了,确定性就明显降低了。

三是新颖。使读者耳目一新,使人看了标题就会产生读下去的兴趣,如《干群希望记者走基层“身入”更要“心入”》。 四是简明。标题要简洁明了,便于记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五是独特。抓住舆情信息内容中最有特点的东西,避免概念化、一般化。

2、导语。就是舆情信息的开头,具有提示主题,引出舆情信息主体的作用。开头写得好,效应在全篇。导语要以精炼的笔墨,反映舆情信息的要点和轮廓,使读者很快把握舆情信息的主题。导语不是舆情信息的必需要素,对篇幅较短的舆情信息,可以不用导语。

一是叙述式导语。简明扼要地交待事情发生的背景,引出信息的主题。如《建议多报道“两会新会风”》,开头部分:今年“两会”出台了多项新措施,力争在会议期间不给北京市民生活带来不便,干部群众一致叫好。

二是议论式导语。通过议论的方式提示某种现象和问题,并表明所持的立场态度,以加深读者对舆情信息价值的认识。如《部分地区基层文化设施匮乏》:“现在一些地方乡村的文化设施相当匮乏,这不仅影响到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会对当地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是概括式导语。用一两句话,高度集中地概括出舆情信息的主要内容。如“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引起热烈反响,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受到高度评价„„”起到强调主题的作用。

3、主体:是舆情信息的核心内容,也是决定舆情信息质量的关键部分,主体要运用充分的事实材料,把舆情信息叙述和阐释清楚,信息的主体部分一般文字较长,具体写法有相应的格局,但没有僵死的条条框框,关键是要突出主题,围绕主题讲清需要阐述的问题,就象文学作品中的散文一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主体的表现方法主要有三种:

顺理成章法:即在整体布局上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沿着一条线索来写,步步深入,层层推进,使人看了感到有头有尾,事情交待得清清楚楚,中间没有线索的间断。这种方式显得晓畅明白,眉目清晰。 并列表现法:就是将一个事物的不同侧面,以及几个事物并列起来,综合表现一个主题思想。 统分结合法:就是从丰富的舆情信息事实中提炼出一个主题思想,然后将这个主题分解为若干个论点,接下来分别用各种材料来说明这些具体论点。

4、背景:是舆情信息的一个结构要素,舆情信息不一定都要交待背景,但恰当地运用背景材料,对舆情信息内容的理解、主题的深化,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背景材料一般可分为对比性材料、说明性材料和注释性材料。运用背景材料要围绕主题、灵活穿插,用语要简洁明了。要注意针对具体情况适量运用背景材料,如果需要说清楚的,就不惜笔墨,一一阐明;反之,就可少用甚至不用背景材料,防止喧宾夺主,淹没舆情信息的主体。

5、结尾。结尾是对所反映的舆情事实加以归纳,得出最终的观点和结论。它是全文的概括、总结,起到呼应标题,深化主题,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结尾并非舆情信息必需的要素。

三、把握舆情信息工作的四个重要环节

从事舆情信息工作,最难的是收集舆情素材,要完成一篇舆情信息的写作,搜集舆情可以说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工作量。怎样才能掌握到舆情,并迅速编写成舆情信息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大局、大事、大势”,始终从服务大局、服务决策的角度出发,着重抓好四个环节。

(一)收集舆情,清楚了解舆情存在的空间。我们知道,舆情经常发生在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因此,我们收集舆情就要到这些场所去寻找。 一是从媒体上收集信息。媒体信息来源十分广泛,包括各地区、各领域甚至世界各国的信息,媒体信息特别是网络媒体信息,没有过多的周转环节和层层报批的手续,揭露问题也比较尖锐、比较及时,特别是网民评论、博客等,直接表达了网民的意见,我们从中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舆情点。从媒体收集舆情要注意三点: 第一,中央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引发的舆情,要以主流媒体为准。其舆情收集除了自己对“事件”的第一反应外,更多地要关注媒体的评论和舆论的反映; 第二,社会思潮及理论动态舆情,要善于从媒体“理论版”、“言论专栏”去收集,同时也要关注民间网站学术类论坛上的一些“言论”;

第三,社会热点问题及网上热点问题,要关注各大网站新闻跟贴和民间网站论坛。 二是从工作中收集信息。各乡镇和公、检、法、工商、教育、城建等部门,工作中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对了解社情民意具有较大的优势,所涉及的问题往往也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因此,应当成为我们开展舆情信息工作的重点。 三是从民间收集信息。从民间获取舆情是民意信息来源最直接、最真实的渠道。大家都工作、生活在基层,直接与群众打交道,要树立强烈的民本意识,同广大群众保持经常性和广泛性的联系,善于从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谣、“顺口溜”以及各种街头巷尾的议论、“小道消息”、“传言”中捕捉舆情点,从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社会性的舆情信息。有时群众在言谈中不经意的几句话语、或者是某个观点,就是很好的舆情信息素材,大家善于从群众的言谈中收集信息,及时把群众的观点意向,向上级反映。如上半年在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时期,我通过与群众聊天,了解到广大村民非常关注村委会换届选举,虽然在选举过程中有些地方可能出现了一些不如人意的行为,但对于村委会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这种制度却是普遍赞同的,由此经过总结整理,写出了《广大村民盛赞村委会换届选举充分发扬了民主》的舆情信息。

(二)抢抓舆情,善于把握舆情发生的时间。舆情的发生是由舆情因变事项所引起的。所谓舆情因变事项,是指能够引起民众关注,且会对形成民众政治态度产生影响的所有事项的集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舆情发生的时间。从理论上讲,舆情因变事项发生以后,必然要引发相应的舆情,这是舆情发生时间的一般规律。比如,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项政策,当这项政策公布后,民众必然会有一些理解和看法。赞同、反对、漠不关心等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都可能发生,当民众的这些情绪反应上升到一种“社会政治态度”的时候,就形成了舆情。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当发现了某项舆情因变事项产生以后,就要分析可能产生的舆情,并在“第一时间”加以收集、整理和上报。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有的舆情同舆情因变事项同时发生。例如国家在出台新的重大政策措施之前,一般要组织相应的讨论,通过媒体营造氛围。这时不同的利益群体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这种民众意愿的不同,正是多元民意的一种反映,我们要善于在这种变化中抢抓舆情,并多角度收集和报送。当决策者因群众反映强烈,而不得不对已经做出的决策进行调整时,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会随着决策者决策行为的改变而改变,比如,房地产价格攀升问题,早已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开发商的暴利和房地产市场的无序状态已经成众矢之的。近期以来,中央加强宏观调控,各地相应出台了抑制房价的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在这个过程中,舆情是与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的。我们要善于观察舆情因变事项的动态变化,在其变化中捕捉有价值的舆情点,从而形成有价值的舆情信息。

(三)分析舆情,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对同一事物,不同的利益群体所体现的民意是不同的,我们要从三个不同角度去分析,把握舆情。一要注意层次性。比如,某地发生了矿难,对矿难中死亡矿工的家属和矿主而言,其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肯定是不同的,当地老百姓和政府管理部门的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也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如何反映舆情?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次反映,运用辩证思维,把不同群众的反映都收集起来,形成各方意见、意愿的集合。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反映出因矿难引发的民意取向。二要关注利益性。舆情的本质是民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和表达,离开了老百姓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将写不出好的舆情信息。比如,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农民工群体的诉求是对自身直接利益的诉求,而其它阶层民众之所以关注此事,是这些民众渴望社会公平的一种非物质利益的意愿的表达。因此,对舆情的分析要以“利益性”为切入点,只有抓住“利益”这个核心,才能反映舆情的本质。三要突出政治性。舆情是民众对执政者及其行为的一种看法和评价。分析舆情不仅要看民众意愿表达的方式、方法,更要看民众这种意愿所包涵的内在政治态度。比如,对医生收红包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民众对医生职业道德的不满,而深层次上,是对国家医疗改革的失败,从而使民众对国家管理体制产生了不满。分析舆情一定要把民众的看法同国家政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要害,才能写出有深度的舆情信息,也才能对决策起到作用。

(四)整理舆情,合理调整舆情写作的角度。整理、撰写舆情信息是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工舆情信息“产品”的关键工序。写好舆情信息不需要华丽的辞藻,舆情信息文稿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文稿可长可短,结构可松可紧,关键在于选择角度,合理调整写作的切入点。如何选择切入点?首先要有敏锐的舆情意识,善于在小事中感悟出大道理,在纷杂的事物中抓住主要矛盾;在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后预测出可能发生的舆情,在人们街头巷尾议论中捕捉到苗头性的问题;在日常生活的细微处看到影响社会和谐的隐含诱因,透过国内外舆论走势发现对国家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取向产生影响的因素。其次要在情感中寻找灵感。写好舆情信息不仅需要有责任心,还需要有灵感。灵感从哪里来?从“爱、恨、忧、思、盼”的情感中来,比如,国家出台助学贷款政策,你认为是好政策,那么就会写出“积极评价”的舆情信息。对野蛮拆迁问题,你认为不好,那么就会写出“强烈反映”的舆情信息。对腐败问题,你感到腐败已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对此深感忧虑,那么就会写出“表示担忧”的舆情信息。总之,在情感中找灵感,是尽快使自己进入舆情角色的好办法。

四、舆情信息工作的重点和要处理好的三大关系

(一)舆情信息的侧重点

前面我们讲到,舆情信息的主要作用是为领导决策服务,具有群体性、政治性、阶段性三个方面的特征,由此决定了我们在撰写舆情信息时必须要把握好侧重点:

1、党和国家、省、市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活动的舆情。(十二五规划开局、四化两型、五市一极建设、两会、党代会、庆祝建党9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等)

2、意识形态领域的总体态势和动态动向方面的舆情信息。(准确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总体态势,敏锐捕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3、社会热点和重大突发事件。(密切关注物价房价、收入分配、征地拆迁、劳资冲突、司法个案、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热点,及时反映基层看法意见和要求。密切关注由社会热点难点引发的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及时报送各种重大自然灾害舆情,比如说6.10洪灾发生后,广大群众对县委政府及时组织抗洪救灾的思想反映;还有动车事故引发人们的思考和看法等)

4、境外重要媒体和港澳台涉华信息。(及时反映境外舆论对我国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以及国际地位作用等方面的评论,反映境外舆论特别是西方主流媒体对我国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决策等方面的评价议论。如:日媒积极评价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美国研究报告认为:未来10年中国赴美投资高涨、国外舆论称中国电荒或拖累经济、美记者提出中国互联网国家形象传播要注意的问题、京沪高铁月底开通引外媒热议等。

(二)需要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一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报送舆情信息,数量是基础,质量是关键,要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5月份宣传部下发的舆情信息专题文件中要求各单位每月至少要报送5篇信息,这个任务其实并不难,关键是大家要有心,同时要认真琢磨舆情信息的写法,努力提高信息质量。对大家报送的信息,我们会及时上报到市委宣传部和省委宣传部,定期通报情况,并建立奖励机制。

关于提升舆情信息质量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主动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通过和群众交朋友、拉家常,把握群众的关注点,挖掘有价值的新信息、好信息;其次是要准确反映客观事实,为领导决策提供全方位、多领域、多角度的信息服务;三是要精炼。要从选题策划、文字撰写等方面深思熟虑,形成良好文风,反复推敲,精心提炼,文字简约,拿出精品力作,而不是“过得去就行”,甚至应付了事。特别是信息的标题要有新意,有吸引力。

二是时效性和实效性的关系。舆情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报送不及时就没有参考价值、采用价值。有句俗话说,“舆情信息,当天是金子,隔天是银子,第三天就只是石子了”。因此,报送舆情信息,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舆情,一定要做到迅速捕捉,快写快报。大家要时刻保持工作敏锐性,密切关注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社会舆情的重要变化,思想理论领域的最新动向、国内外重大事件,以及群众的思想反映,收集整理后在“第一时间”形成舆情信息,并且即写即报,通过电子邮件报送到宣传部邮箱(pjxwxcb@163.com),邮件主题以信息“标题+单位+作者”的形式(如: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七一讲话后,我在当日下午即报送信息:网友认为“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完成‘三件大事’”彪炳史册 平江 谢慎之),以便于统计。实效性主要是指报送的舆情信息要客观真实反映群众的思想和社会舆论倾向,能够对领导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避免言之无物地空谈。

三是报喜与报忧的问题。信息工作中的“报喜”与“报忧”,实质上是处理好报送正面信息与报送负面信息的关系问题。报送信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敢于说真话,道实情,做到“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喜忧兼报”。报喜信息不粉饰夸大,报忧信息不掩饰诿过。报送负面信息时,除对某些特定信息外,可多报一些没有明确指向性,而是带有一定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类信息。如《英媒认为:通货膨胀恐惧将危害中国经济》、《过早步入“成人世界”少儿教育应引各界警觉》、《经济数据成牟取不当利益筹码,“数据反腐”已成反腐新课题》等。

四是服务上级与服务本级的关系。舆情信息工作的服务对象一般包括两个层次:首先,上级党委或政府及其具体决策者,其次,本级党委或政府及其决策者。具体来讲,服务上级就是大家编写的信息完成后,通过县委宣传部上报到市委宣传部、省委宣传部,甚至是中宣部,其中的优秀稿件汇篇成《舆情摘报》,呈送给各级领导,供领导参阅,其实这也是我们向上级领导反映基层民意的有效渠道。服务本级,就是我们通过搜集、整理有关本单位工作的社情民意,为领导提供信息服务。做好舆情信息工作,既要为上级服务,也要为本级服务,二者不能偏废。在为上级领导和部门报送带有“普遍性”、“全局性”的舆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本级领导决策和工作实际的需要,收集报送区域性、典型性的舆情信息。比如说,当你发现相当一部分群众对单位的某项工作产生了普遍的看法时,就应该主动调查,经过认真全面地收集整理后,围绕这一问题形成专门的信息上报给领导,以引起领导重视,从而使特色工作进一步深化,或者是存在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我们不要小看一篇信息,很有可能通过一篇信息,及时提醒了领导,避免了单位在决策、工作中的失误,这既是我们工作价值的体现,也是争取领导对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的一条重要途径。

以上是我对舆情信息写作的粗浅体会,由于本人接触这项工作的时间也不是很长,没有什么好的经验,讲得不好,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同时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积极参与舆情信息的写作,并多加强联系和沟通,共同促进提高。 谢谢大家!

第5篇:浅谈怎样写好高质量信息

一、信息的魅力和作用

信息是一种报道的行为。他不是写给专门的人看,而是给面向大众报道。给领导看的是文件,是报告。给广大读者看的是文章、小说;但是新闻是给所有大众开放的,她变成文字后,就成为公共产品了。

信息的作用在于:

1、信息的新闻特性。

信息是一种事实。也就是说,要有真实性和客观性。信息在报道的时候,要尽量的客观,最好是以第三者的姿态在看待。因为新闻是新鲜的,这里的新鲜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实效性,新闻是易碎品,是很脆弱的,越快报道,新闻就越能吸引人。第二是题材新鲜,内容鲜活。因此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要尽量地从平常的事件中,挖掘出不一样的东西。

2、信息的宣传作用。

信息的宣传作用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内部宣传。上报信息多涉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重大活动、重要工作部署和重大社会动态的机密内容。因此,内部性较强,不宜随便扩散。有些重要的信息只能控制在小范围的领导层内,有的信息不到一定时机不能公开。二是内部向职工的政策性宣传。向各基层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宣传公司的政策和重要举措和重要会议精神,也包括公司的某项政策或重大工作部署出台后的反应及其在贯彻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效应、存在的问题等。有的事件可能对公司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也是信息报道的重点。三是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通过信息、简报的形式,及时向上级部门反应我公司的工作动态、或者各部室、基层单位向公司反应本单位的工作进展等,使上级领导及时了解下情。第二和第三条,信息就起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宣传枢纽作用。四是外部宣传。主要是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向外界宣传我公司的形象和取得的成绩,从正面在公众心中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

3、信息的时效性。

这很容易理解。时效性是指信息从采集、整理、加工到上报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效性的主要表现:一是对一切有利于上级领导决策的事物,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善于从各种管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快速进行信息处理。二是为上级领导即将进行的某些决策超前提供信息。三是在上报信息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为了领导修正决策和调整工作思路、步骤而提供的,这类信息只有快速反馈,才能减少偏差所造成的损失。比如,刚才提到的防汛工作,我们在防汛工作中采取了什么措施,及时反映上去,使领导心里有数。如果在冬天宣传、在秋天宣传是没有意义的,报纸也不会刊发,还会闹出笑话。一些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如果过了很长时间才去写信息,写稿子,没有了时间性,信息就推动了它原有的意义。

4、信息的综合性。

信息也可以作为一种公文来看待。从理论上讲,既有与其它公文相同的特征,也有区别于其它公文的特征。综合性一是指情况的综合,即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情况,即使是某个地方的局部情况,也要站在更高的全局的角度看问题。二是指方案综合,即把收集到的各方面情况严格筛选、鉴别、加工整理成容量大、反馈面广、有一定深度、结构紧凑、语言精炼的综合性信息。信息还能够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其作用不能小看。

二、信息的写法。

1、要把握住信息的新闻特性,从信息的“新”字出发,找准信息写作的着重点和落笔点。

信息的落笔点主要有8个方面:

A:公司工作的难点、重点;

B:公司重点工作;

C:各基层单位、部室工作中有突出特点的工作;

D:突发事件,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E:各单位、部室在工作中取得的重大突破;

F:各部室工作中取得的重大成绩,如指标有了重大突破,中水回用有了重大进展等等;

G: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

H:其它各方面的工作。

2、信息写作的基本方法。

刚才我提到的8个方面,大家都会认识到。但是,如何写好,如何把信息写出来?我认为应该从基本上做到两点:

A:搭好架子,搭好文章的架子是写好信息的前提。

基本的文章的架子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结果的基本要素要全。一般归纳为两个“5”。一是“5W”,即何人(WHO)、何事(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何故(WHY)。二是“5有”。即有观点、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有结果。好的信息总是有骨有肉,观点、措施、结果构成筋骨,情况和分析构成血肉。这就是要按照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安排材料。一则信息写作时有很多材料可用,这就要划清其层次,分析其关联,然后下笔。如有层递关系,就可以分层来写;如有时间先后,就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写作,让读者清楚地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有内在规律,就按其逻辑顺序运笔,揭示事物的运动规律和本质意义。

信息文章要有层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理出一条思路,这点很重要。强调过程的,就把过程写详细,强调人物事迹的,把人物的表现、语言、评价写出来,需要强调难度、强度的,要把背景写清楚,强调领导讲话和会议精神的,要把领导的讲话整理好,总之,思路明确了,写起东西来,就应该是得心应手,信手拈来。

B、有观点,有重点,有分量,不矛盾。

在一篇信息中,要表达什么,不但要写出来,并且要有重点,也不需要面面俱到。这就是说,文章要有重点,并且重点要突出,观点要鲜明。信息的每一层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或说明什么,让读者一看就明白。观点与材料要统一,每个观点都要通过材料来体现。特定的材料都是为某一特定观点服务的,要协调二者的关系,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观点中的概念要准确,这也是信息内容正确的保障。

前后矛盾就更是写作信息的大忌,不光对文章观念要求这样,对行文、词句也是如此。前后矛盾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是一个概念用得前后不符,也会给信息使用者造成很大的麻烦。特别是在并不熟悉原义,无法弄清哪一个是正确的情况下,写出的这则信息也就如同废纸,无法发挥其效力。因此,写作中保持内容前后一致,写好后仔细核查字句,包括校对中认真把关,对信息的写作都至关重要。有些统计数据可能前后都要用,在文章中就要避免出现同一个指标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三、信息写作中需要注意的技巧问题。

1、信息写作有重点,有计划,不盲目。

信息写作的重点工作刚才已经提到了。除了这些重点、难点、工作经验、工作成绩、会议等等,我想,最重要的是信息写作要有计划。公司机关支部对各部室的信息报送、考核都有要求,如何完成任务、信息工作不丢分、得高分,提高信息投稿的命中率和被采用率。

一要有计划。本周、本月、本季度中,各部室、各单位都有哪些重点工作需要写、需要上报,心里要有计划,要对本单位的全局性的工作有充分的了解,对公司的工作有充分的了解,所以,我建议,各单位的信息员要拟定一个信息工作计划,由领导审定,感觉达到信息数量要求的,在提高信息质量上下功夫,多写稿,为办公室的简报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感觉达不到信息数量要求的,要多挖掘,多角度,寻找本单位有价值的信息,从数量上达到要求,从质量上求深入。

二是不盲目。这样,写起东西来就有了目标,信息工作才能做得更好。信息工作不能应付差事,以数量取人,一定要纠正这种倾向。

2、按照一定的次序来写。

一般来说,信息篇幅短小,一般不分段落,一段成篇,必须语言紧凑、表述清楚,给人以完整的印象,使人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我们说,获得信息素材之后,首先要对材料进行梳理,根据主题要求,考虑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必须按着一定的顺序去写;其次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内在联系,用一定的逻辑关系贯穿起来。如,对于有层递关系的内容,一般要本着“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有浅入深”的顺序来写,有时可使用“不但”、“而且”、“甚至”等词贯连;对于有并列关系的内容,几部分应平等排列,有的可用“

一、

二、

三、四”或者“首先”、“其次”分隔。此外,对于叙述事物的信息,也必须按着一定的顺序写。如,有的以时间为序,有的以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为序,有的按事物的因果关系为序,等等。总之,只有注意层次性,并把各个层次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贯穿起来,信息文稿才会简练、明快、清楚。

3、语言要简炼,格调要庄重。

信息不同于文章,但必须写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确,句稳词妥,得体通顺,让人不折不扣地了解信息的本意。因此,信息语言必须勤加锤炼。一是用词要准确。真实准确是信息的生命。信息中表达的观点、概念都应恰如其分,遣词造句更应客观、准确,特别是对于近义词的选用更要注意。如表示成绩时,是用“显著”、“优异”还是用“巨大”、“很大”,或者用“较大”、“一定”,都应根据内容认真掂量;反映灾情事故时,注意区别“特大”、“重大”、“较大”,“全部”、“大部”、“部分”等,不然就会造成不应有的模糊错觉。再如,“时期”和“时间”为两个大小不同的时间概念,“局部”和“场面”为两个大小不同的空间概念,在使用中应严格加以区别。二是词句要简练。尽可能用最少的文字囊括最大的信息量。对于信息文稿多余的文字要舍得“动刀子”,要砍掉那些套话、废话,包括那些正确的大话、空话,如经验材料开头经常出现的“在XX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等语句尽量不写;要砍掉公文和讲话中常见的那种起头语和结束语,尽可能地避免内容和语句的重复,避免正文开头和标题的重复;要砍掉语句中多余的枝叶,善于把长句子缩短,尽可能合并“同类项”;要砍掉那些次要的或不够典型的事例,有些情况和意思相近的事例择一即可,不要一一列出。

信息的内容在语言的应用上必须端庄、郑重、平实、明快,“宁求质朴,不求华丽”。一是要采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句子多用陈述句和祈使句,少用或不用疑问句、反问句;词语要规范,少用或不用口语、方言等。如,表示时间用“目前”、“当前”,不用“眼下”等;表示速度用“迅速”、“立即”,不用“飞快”等;表示名称用“老人”、“儿童”,不用“老头”、“小孩”等。二是采取平铺直叙的写法。遣词造句要平易朴实,不能使用文学作品经常使用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之类的手法。要秉呈直书,不要旁敲侧击,隐晦曲折,模棱两可;不说生僻语、客套话或绕弯子语。如“不但”就不要写成“非但”,“但是”就不要写成“然而”,“有道理”就不要写为“不无道理”等。当然,庄重平实并不意味着呆板、生硬、单调,而要努力做到庄重而有韵味,平实而有风采,体现出一种质朴美。

四、信息写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信息写作要做到“文稿三见面”。

稿件“三见面”制度,是个老做法,却是个不应丢弃的好做法。稿件发出之前,要真心实意地与当事人、群众、领导见面,这不仅是防止失实的必要措施,也是增强报道贴近性的有效途径。要让大家畅所欲言,认真听取、吸收“第一读者”的意见、智慧。这等于再一次“从群众中来”,必定有助于增强贴近性。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什么几十年来令人们不断提起?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作者们将稿子一遍又一遍地读给群众听,广泛征求、吸取了群众的意见。只有这样,信息稿件都能做到写得最像。要先与当事人见面。当事人是信息的直接参与者,最有发言权,与当事人见面,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确定信息的真实性。其次是与群众见面,信息是写给群众看的,先把信息拿给群众看,可以提前感受到群众的意见,可以更好地调整信息写作的角度,做到让群众看了,最起码要做到真实,不反感,认为这样写了很好。第三要与领导见面。有一些提法可能高度不够,可能角度不够,也可能高度过高,这些有了领导把关,更能够提高稿子的质量。假如说,一篇稿件,没有经过这个过程,等发表以后,当事人认为写的不像,群众认为写的太假,领导认为数据不准确,或者提法不正确,有偏差,那么后果是不可挽回的。

举一个稿件三见面的具体例子。有一次,我给一位同志写先进事迹材料的信息。我对这名同志的事迹不是很了解,于是,我先找到他本人,这名同志一听要给他写材料,很不好意思,因为都是平时工作干得都是平平凡凡的工作,表现不错,要是说有多么先进、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也不现实。我们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不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吗?他给我说了两个比较典型的材料。写完后,拿给他看,他认真看了看说,有一处工作是他参与的,不是主要力量。当时,如果不给他看,别人看了肯定说不像,还有可能闹出意见。我再把稿子给车间主任看,车间主任又给我提供了不少的素材。最后给领导审定时,再从高度上略作调整,信息写出来,应该是比较成功的。特别是领导最后的审定,非常重要。

2、数字要准确,文章的时效性要强。

信息的数字必须准确,做到确凿无误,经得起推敲。信息的时效性要强,一般在事件发生的2天以内上报,最好在一天时间内上报,要及时写出来,这首先是信息写作、报送的基本要求,也是反应一个单位工作效率的问题,如果在事件发生后10多天了,才动笔去写,信息的价值就大大打了折扣。现在公司实行了办公自动化,要充分利用起来,提高工作效率。有些工作是提前安排的,要善于在平时或者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收集、提炼信息,提高信息报送的速度。

3、要多学习,多读报,多练习。

通过读报,可以了解信息、新闻的基本写法,以及如何把握信息写作的重点,有时可以摘抄其中的写法。在信息中,一般来说,写事、写会议信息相对简单一些,写人物就比较困难。因为我们平时对人物了解不够,不知道人物到底做了些什么工作,不知道人物的先进之处,这就需要从多方面聚集素材,收集材料,否则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不出东西来,所以,平时的积累非常重要。现在大家都能够上网了,我向大家推荐一份报纸,是一份电子报刊《中国水星报》,在中国水务网上,从百度上搜索一下就可以,上面的信息大都是给排水行业、企业的报道、事迹,很多文章都很贴合我们工作的实际,值得借鉴、学习。

4、要热爱信息宣传工作。

我们大家要齐心协力,为公司进行宣传报道,以信息的形式展示公司的风采。要采取积极主动态度,热爱信息宣传工作,也只有热爱信息宣传工作,才能够尽心尽力把这项工作做好。善于发掘新闻事件,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有比较灵敏的新闻触角,抓住线索,发掘事件真相,然后用新闻报道形式把事件写下来。多些关心我公司和污水处理行业的工作,从中发现素材、收集素材、积累素材。如果平时不去关心本企业、本行业工作,不知道新近发生了什么事,没有掌握任何材料,那就没有东西可写了。其次是深挖材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要认真加以分析,提炼出文章的主题,多用新角度、新思维来写,避免老生常谈,这样往往可以从一件小事当中提炼出一个新观点,写出一条好新闻。俗话说的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写好一篇文章,需要做到多看、多比较、多思考、多修改。只有改变“文章是自己写的好”这种看法,虚心学习,接受别人的意见,才能不断进步。

第6篇:如何写好新闻稿件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新闻稿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写作题材,它不像散文、小说、诗歌那样需要多么深厚的文学功底,在一定的技巧下把事实交代清楚就可以了,所以很容易入门上手。但是要想写一篇令自己和别人都满意的稿件,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新闻稿件的认识和理解,切实提高稿件质量,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什么是新闻,如何才能写好新闻稿件这个问题。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明确规定了实事与新闻的关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报道在后,也可以这样说,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实事。

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的6要素也就是5个W加一个H,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背景—是指新闻发生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对新闻事实起到说明、补充、衬托的作用。是用来交代主体新闻来龙去脉、产生的条件或原因、显示与周围事物的各种关系、代替记者和编辑说话、突出和深化新闻主题、丰富新闻内容、增强新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以及使主体的新闻价值大幅度增值的不可或缺的材料,在新闻中背景材料如能运用得准确、适量、贴切,既可把主体新闻写深写透,又可适应读者的阅读心里和满足读者求知的愿望。)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三性: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解释)、描写。 那么,写好一篇新闻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识准备。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曾经有人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这和新闻记者或者通讯员有雷同的地方,没有新闻敏感性,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记者或好的通讯员。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有的朋友刚开始成为一名通讯员的时候,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努力,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性的写作高手。

2004年11月,本报收到一篇来稿,反映一位患有白血病的公安局治安大队长不辞辛苦地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原稿写法平淡,只是粗线条地列举出这位干警的先进事迹。编辑拟在内版一般刊发。然而,报社领导审阅此稿后,发现文中简单列举出的这些事例———揭开山西繁峙矿难真相、带病昼夜工作、刚直廉洁、爱民之心等等,都是极为难得的宝贵素材,这中间蕴藏着极高的新闻含金量,必须尽快深入挖掘,其价值肯定能推出一位重大的、典型的公安战线的英雄。于是决定,立即组织记者进一步深入采访、挖掘,并用最好的版面、最好的位置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位英雄,很快,按照报社的安排,记者代表报社赶到西安西京医院,送去鲜花和慰问,并在病榻前对这位干警进行了采访。经过进一步深入采访,2004年12月7日,本报在头版头条以《一个平凡民警不平凡的故事》为题,并配有编者按和本报记者在英雄病榻前献花的照片一同刊发。此报道属陕西省级媒体第一家,引起了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随后本报又派记者,同省上组织的新闻采访团奔赴岚皋,再次采访并连续报道,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表扬。这位被本报率先报道的英雄就是2004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满意政法干警”,2005年5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9月被公安部授予“一级英模”的安康市岚皋县公安局副政委张本树。

二、 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生活中看到的一切与工作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

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写入新闻作品。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初学新闻报道的人,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的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 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新闻记者的生活积累,帮助记者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新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从而使时间失去报道的必要性。角度是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我们往往在写稿件的时候,先意义,后作用,再措施等等,标题更是公式化。2005年,省厅安排领导下基层调研,我报社社收到的类似稿件就比较多,但有一篇题为《下乡连七日寻“情报” 局长乐歪嘴累弯腰》的稿子,标题新颖,角度独特,很快被我报采用并刊发。

三、 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要吸引他们好奇心;激发他们亲切感。

要和编辑搞好关系,这里说的搞好关系不是说要你提着礼物上门去找他。而是了解编辑对稿件的取向。大凡编辑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在收到一沓沓来稿进行初阅时,被粗选出的稿子大多都是标题抓人。 2004年8月,中共汉中市委向社会作出廉政承诺,共列出6个方面,表示自觉接受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一位通讯员给我报投来一稿,题为《汉中市委向社会作出六条廉政承诺》。稿件具有新闻价值,但这种公式化的标题就事论事,缺少动感。如照此刊发,读者肯定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无味感觉,难引“兴趣”。后经本报修改,最后以《请您睁大眼睛,监督汉中公仆》为题刊出此稿。之后很多读者来电话说:这个稿子不错,标题生动亲切、引人注意,给人一种当家做主的自豪感。包括汉中市委也致电我报社表示感谢! 第

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导语是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比赛刚刚结束,读者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冠军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搞不清楚重点,写出的稿件也会杂乱无章,影响你的中稿率。举例说明:我报2008年12月刊登的柞水公安局邓君涛的来搞,标题为:民警破案有功,奖!这篇报道中,把柞水公安重奖抓现行的政策以及执行政策所取得的效果,交代的非常清楚,而且还有巡警大队民警张香飞、协警徐伟的实例,还有数据说明,稿件短小精干,言简意赅,我报很快就进行了刊登。(网络上有的人对奖励民警抓现行的政策有质疑,认为不奖励,民警不会积极破案,我个人不赞成这个观点,网络上的文章闭口不谈嫌疑人逃跑后再破案的代价,不说终止犯罪行为对受害人的好处,以及抓现行对违法犯罪分子的震慑作用。也就是抓现行好的社会效果他们不说。观点比较偏颇,我个人觉得奖励抓现行和包产到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是好事。)

四、 养成良好的写作态度,深度挖掘,是些好一篇新闻稿件的保证。 要学会“睁大眼、跑断腿”

新闻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周围,特别是公安工作,从事件的发生、处理、结果处处都是新闻。有人就能捕捉到,有人却与之擦肩而过?答案很简单:看你是否练就了一对“新闻眼”和一双“新闻腿”。

据有关部门数字统计,我国媒体报道的许多新闻价值极高并产生一定轰动效应的稿件,30%来自基层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之手。因为我们基层的同志能第一时间接触新闻,能掌握到第一手的资料,拍摄到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照片。“处处留心皆新闻”已成为他们谈经验体会的主题词。许多好新闻并不是端端正正坐在客厅或者办公室能采访到的。

我们基层的一些通讯员,在领导要求多发稿以及本身工作繁忙的压力下,只图数量不求质量。于是常出现“萝卜多了不洗泥”。在有第二手或第三手材料的情况下,未经采访,就动手写稿。即使采访也是走马观花,难以深入,所以就会出现写稿投稿量很大,中稿率却很低的现象。

举几个例子:我报2009年11月刊登的特别报道:警民携手谱壮歌----陕西省洛南县“11.12”甘河农贸市场大棚坍塌抢险救援纪实。是一篇长篇通讯,我记得当天去采访的时候,因为刚下了大雪,天气非常的冷,我在洛南县公安局张阳的陪伴下,马不停蹄的进行采访,到采访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2点多了,当天连夜加班至凌晨5点多赶写出了第一稿,之后又两度易稿。在这篇稿件刊登后,获得了省武警、消防总队,市局、洛南县委、政府、县公安局的好评,市县消防、武警报请记功的时候,都把这篇报道作为依据上报给上级机关。

我报社记者部主任记者黄宝山2006年采写的(秦岭深处写忠诚)的长篇通讯稿件,采写生前担任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交警大队秦岭中队队长乔明友的事迹,稿件把他敬业爱岗,默默献身于交管工作的感人事迹深情的展现给读者,此稿获得当年全国法制好新闻三等奖,据黄主任介绍,采写这篇稿件的时候,他曾七次到秦岭深处采访,为采访到重要的对象,也曾步行10多公里面见采访对象, 易稿超过10次,认真与辛苦可见一斑。

五、 新闻采写六大禁忌

1.忌新闻稿带文件色彩。这种稿件仿佛沿用一个特定公式:开头讲形势背景,然后谈做法

一、

二、三;经验A、B、C;意义甲、乙、丙。有些基本是各经验材料的缩写,这种稿件我们遇到的非常多,但采用的非常少。

2.忌办法多,效果少。当前一项活动要开展了,于是乎配合宣传此项活动的稿件蜂拥而至。办法、举措罗列了很多,彼此区别不大,看不到一点儿效果。

3.忌说过头话。写表扬稿件说大话、讲绝话,缺少生动事例。 4.忌文长意浅。新闻素材仅能写个消息,却像扯面似的拉成通讯。即使仅够千余字的通讯素材,非要写成几千字的长通讯。把本来就不多的“味道”,冲得淡如白水。就是我们想改都很难下手。 5.忌写稿不清。写稿不清,很容易造成问题,这情况我们遇到的非常多,本身宣传是件好事情,可稿件中重要的人名字、数字或者其他重要地方出错,往往给宣传效果打了折扣,显的美中不足,打个比方,商洛去年对技防的投入是8千万,要是不注意写成了8百万,而编辑审稿在检查不出来,那就出问题了。

6、忌投稿慢半拍。这类稿件大多是时效性较强的稿件。错过了时间,再刊登已经失去了意义,只好忍痛舍弃。

朋友们, 公安新闻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及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机关联系人民群众、取得社会对公安工作支持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公安机关接受人民群众及社会监督、搞好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公安政治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社会而言,起着弘扬法制、扶正祛邪的警示作用,对于公安队伍自身,起着凝聚人心、激励士气的作用。当前,在创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干警的满意度,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能携手共进,相互学习,共同做好公安宣传工作。

西部法制报商洛站 张大鹏

2010年3月16日

上一篇:党支部廉洁建设汇报下一篇:读惠安馆有感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