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语文(共10篇)
刘春霞
初一学生常常感叹:初中语文怎么这么难学,有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我们老师也会有许多困惑:许多小学生的基础怎么这么不扎实,一篇作文居然写满500字都这么困难吗?课外阅读的习惯是怎么培养的?书写不过关的同学还真不少啊„„
可是感叹也没用啊。好在初一学生年龄尚小,大部分初一学生还很听老师的话,乖巧懂事;学生家长也挺支持老师的工作,积极配合老师的要求。这让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少了许多顾忌。针对初一学生的学情,我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是记住三句话:做一点点题;写好几篇作文;读大量的书。结合我们黄石八中“四合一”文稿的情况,“做一点点题”便是让学生做好学生文稿、总评上的题目就足够了,不需要再做其它试题,从而能实现“轻轻松松学语文,高高兴兴得高分”的教学目标,让素质教育绝不是一句空话;初中生写作文不外乎三个题材:亲情、师生情、友情,“写好几篇作文”即是写好这三种题材,亲情类作文如果学生有难度,家长可以配合着写,家长写一写自己的家庭亲情故事,让学生见识一下家长的作文能力,当然也顺便让孩子模仿,比较,老师可以在作文评讲课上朗读,带领学生欣赏;课外阅读的习惯一定要养成。课文都可以少讲,一星期给两节课时间看名著。“读大量的书”即是让学生饱读名家经典,开阔视野。读名家经典,学生需做读书笔记,比如做摘抄,做批注,写赏析等。
一、激发阅读教材的乐趣
教材是语文教学之本。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实现都离不开教材。学生学习语文, 首先应该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 使学生越读越想读, 越读越爱读。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多样的处理, 设计教学方式要追求独特性、新颖性, 力争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闪现创新的火花。本人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第6课《船长》一课时, 首先创设情景, 激发情感。学生在悲壮的情景中, 心灵被唤醒了, 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那是位怎样的船长?具有怎样的灵魂?如何撼人心魄……有了这欲望, 学生的阅读不再被动, 求知的思维活跃起来。接着为了让学生与文中人物的心灵发生碰撞, 我引导学生触及文本, 感知英雄。在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后, 我问学生:“作者在文章最后说‘面对死亡, 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你们认为船长是英雄吗?请摆出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有的重又埋头研读课文, 划句子, 圈词语, 写旁注;有的几人凑在一起, 就着读本议论着……此情此景, 我不禁为之动容。由于学生与文本的亲密接触, 他们深情地表达着对英雄的讴歌与赞美。学生在诵读教材中走近了英雄, 感知了英雄的人格魅力。最后我又启发学生想象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 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时可能会想些什么?学生沉思片刻后各抒己见。此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思维达到了沸点, 形成了课堂的高潮, 一种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从孩子心底升腾而起, 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巍然屹立在孩子心中, 有感情朗读的激情再次提升。
再如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性格, 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小小的辩论会, 合作探究天游峰扫路人的生活究竟累不累、苦不苦?好表现是学生的特性。这一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乐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增强了思想道德素质等, 可谓一举多得。
二、培养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功夫在诗外”。要学好语文, 必须在课外下功夫, 仅靠课堂是不够的, 仅靠一本语文课本更是不够, 需要课外的东西来补充, 来滋养, 来丰富。怎样让学生由衷地爱读课外书, 体验到阅读课外书的快乐呢?我认为:
1. 巧用故事诱发阅读。
我发现, 学生懒得看书, 却个个爱听故事。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 个个脸上洋溢起笑容, 听故事时凝神注目。读故事的过程中, 有时我会引领学生欣赏一些佳词美句;有时不失时机地和他们聊聊感受;有时讲到情节精彩处, 我则戛然而止, 鼓励他们去想象情节的发展, 或来一句“欲知后文, 请读原文”, 此时, 一些性急的孩子就会追着继续讲, 或者向我借阅手中的书……有一个星期, 我利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要班上的“小书迷”读《爱的教育》给同学们听, 几天后, 好多同学居然在读这本书了, 我暗喜、我欣慰:故事产生了魔力, 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2. 创造条件促进阅读。
学生有了阅读的欲望, 手中也就有了几本喜爱的书。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 我经常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 推荐一些和课文有关的书籍。如教《三顾茅庐》建议读《三国演义》;学了《海伦·凯勒》要求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课外书籍的书单。为了使学生能读到更多的好书, 我又组织学生办起了班级图书角, 定期开放。我还鼓励学生在学校或去图书馆办张图书证。这些举措解决了学生书源不足的问题, 促进了学生广泛地阅读、健康地阅读
学生书读多了, 我就给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 让他们享受到读书的喜悦, 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我经常利用每周的课外阅读课开展各种活动, 如故事会、笔记展览会……在游戏中、竞赛中, 学生兴趣盎然, 获得了成功的幸福, 体验到了读书的快乐。
三、调动写好作文的情趣
邻居女儿上三年级了, 遇到“习作”型的家庭作业总是一脸的怨气、满口的忧愁。如何减轻孩子畏惧作文的心理, 让孩子乐于写作文呢?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所以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贴近学生实际, 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
1. 在阅读中仿写
语文教材荟萃了许多名家名篇, 体现了作家多样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达风格。如果教师能捕捉课文中的训练点,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真情实感, 学生会感觉形式小、活、巧, 易写、乐写, 长此以往, 学生的表达能力会迅速提高。
记得教学《石榴》 (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 时, 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感悟3、4小节后, 我巧妙抓住语言学习的范例, 设计仿写:观察、留心身边的水果, 任选一种喜欢的写下来, 看谁笔下的水果最诱人、最有特点。这一写作训练, 不但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经典片断的理解, 而且调动了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情趣的积极性。《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 的第2小节写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为肖帮送行的情景, 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得很具体, 很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 这样的送别场面学生经历过或看见过。学习后, 我要求学生以《送别》为题写一段话, 努力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具体。结果篇篇习作描写细致, 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友情, 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读写的方法很多, 如仿写迁移、补白拓展、改变人称等, 根据所学课文自身特点, 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着笔点和话题, 学生自然有话可写, 有话会写, 有话乐写。
2. 在玩乐中练写
玩是孩子的天性, 玩着玩着, 兴高采烈, 兴之所至, 自然一挥而就。在教学中, 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的契机, 善于创设特定的习作情境, 让学生玩,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 产生妙笔之花, 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记得2005年冬下第一场大雪那天, 我走到教室门口, 看到有些学生离开雪地似恋恋不舍, 于是我决定:这节课玩雪了!学生欣喜若狂, 欢呼雀跃, 有的还高喊“成老师让我们玩雪啰!”“成老师万岁!”我和他们一道看雪景、滚雪球, 我边玩边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今天美在哪里?你想跟雪花说点啥?……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玩后, 雪的晶莹、雪的美丽、玩的乐趣写满了他们的作文本, 留在了他们美好的记忆中。
玩能激发学生的情趣, 活跃学生的思维。在指导作文时, 不但要组织他们玩, 更要引导他们到社会、到大自然中玩。学生有了丰富的素材, 有了真切愉悦的体验, 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 观察、思维、表达就在愉悦中和谐地统一起来了, 学生的作文自然就会真实、朴实、清新。
3. 在激励中促写
心理学研究表明:“行动满足的反馈, 会使学习的动机、愿望得到强化, 使兴趣转化为动机, 或直接加强动机。”因此,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 应抓住一切时机, 及时地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特级教师于漪在学生时曾写了一篇关于老师的文章, 写好一看, 觉得不妙, 心想大概老师要责怪了。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大为欣赏并写了一段很好的评语。从此, 她学习兴趣陡增。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怀有宽容之心, 要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要舍得送给学生一个个“优”、“笑脸”或“你快成小作家了!”等评语。只要文中有一句话, 甚至一个词语用得好, 都要画上圈, 学生见了内心会充满喜悦。
因为学生正处于充满幻想的年龄, 所以经常会有一部分学生并不满足于班内的交流欣赏, 此时教师应满足学生的愿望, 对一些有修改价值的作文, 要紧抓不放, 反复指导。我们学校的“心声”广播站每到周一和周五都要选播全校学生所投稿件, 学校承办的“三月风”报纸更是面向广大师生征稿。所以我平时经常鼓励学生待作文改到一定程度后积极投稿, 甚至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投稿。这是满足学生“发表欲”最有效的方法, 也是引发学生作文动机的一条好路子。许多学生的作文发表后, 都踊跃地再次投稿。由此可见, 体验成功的快乐是保持学生习作兴趣的有效途径。
培养兴趣, 让学生快乐轻松学语文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在语文教学的田地里为孩子建起一座诗一样的乐园吧!看着他们的快乐, 幸福着他们的幸福。
参考文献
[1]王丽.我们怎样学语文.
赖绮玫说,主要不是自身聪明,而是要脚踏实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学习语文要靠平时的积累,她除了认真做好老师布置的所有内容外,还坚持做剪报,看时评,“看时评很能提高思维能力。”
孙曦(江苏文科,语文123分,语文附加分35分)
孙曦如此解读高考语文,“首先要读懂考纲,第二步是做一下历年考卷,熟悉高考的题型。作文则要多看高分作文,这样才能知道阅卷老师最喜欢什么。”
她的文笔却细腻非常。不仅得过第五届创新作文大赛二等奖,还写得一手好字,硬笔书法曾经获过奖。极快的作业速度让孙曦在高三最紧张的时候还保持了每天晚上10点出头倒头就睡的习惯。
王星焘(海南文科,语文121 分)
如何学好语文?王星焘说,首先要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多看书,跟着老师走,老师的方法和经验都比学生要丰富。
其次,还要多看书,加强对文章的思考,增加自己的阅读能力,课外书一定要看,但是在时间上要调整好,不能因为看课外书而耽误学习。作文方面,注重积累,素材、语言,甚至作文的思路都要积累。而积累的方法就是多看报纸、杂志,内容比较短,课余10分钟,可以用五六分钟来看看报纸,既能让大脑休息一下,也能学习里面的典故知识。平时写作文时,也要学会思考和表达。
石啸天(重庆理科,语文127分)
谈到学习方法,石啸天说:“方法啊?唯一的方法是勤奋呗,但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理科生必须多做题,多训练思维能力。”说起语文这个曾经的心头痛,他说,以前自己老是喜欢用理科生的思维模式去对待语文,结果用错了方式、导致此路不通。
乔良(宁夏文科,语文127分)
“博览群书谈不上,但至少要做到涉猎广泛。”乔良说,语文成绩其实就是在这样的积淀中提高的。“我和同学们经常在课下对诗、对对联,进行成语接龙,都形成习惯了。”
谢远航(河南理科,语文123分)
谈起高考的应试经验,谢远航说,文科类的东西,最重要的在于记忆和理解。没有涉猎群书、感悟经典的阅读体验,很难领会语言文学的精妙之处。多读文学作品,是学好语文的必由之路。
滕少华(陕西理科,语文145分)
他是这样复习语文的:
1.把系统化知识调制成为高分催化剂。高三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最后的模拟测试。做完卷子后要把重点的东西重新看一遍,做好总结。比如语音是一个系统,复习时候要密切关注所有学过的字词的读音,像形近字、多音字、容易误读字的读音等,将诸如此类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归纳,便于记忆掌握。
2.紧追常用知识,不与生僻内容亲密接触。在高三复习阶段,我把复习的着眼点集中在课本上,对众多的复习资料作淡化处理。
3.训练应试作文模式,拿下半壁江山。应试作文,与一般文章的写法有很大区别。应严格训练根据不同题目选取不同立意和结构的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高考高分作文固定结构,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应试作文模式,争取高考作文取得好成绩。
王伟(山东理科,语文144分)
语文无处不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所以我在语文的学习中很强调大语文观,很注重广泛摄取,形成一定的积累,然后试着灵活应用。大语文观要我们平时学会注意周围,其实周围有很多我们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这些往往就在于你经意与不经意之间。比如校园内张贴的一些名人名言、电视或广告牌上的广告词等,这些都可以去留意并形成积累,以备用时之需。在当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有道考题的上联是“祖国江山好”,要求考生写出下联,我当时很快就对出了“人民生活甜”的下联,此题12分,我拿下了11分。
陈敏(山西理科,语文124分)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觉得这里的“诗书”并不仅仅是指一些比较华丽的词句,更多还是指思想上的深度。我们对人生、对社会肯定都有自己独到的一些见解,关键是如何通过训练在作文中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比如平常很多同学都会作一些摘抄,我作摘抄的时候很注重摘抄一些比较有思想深度的东西。我们还应该多读一些文章,尤其是一些杂文,在放松精神的同时思考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对人生、对社会形成自己的看法。有思想的人不仅下笔会透出一种深度,而且整体语文水平甚至个人气质都会有所不同。
罗远航(贵州理科,语文132分)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尤其是文学阅读,可能很多同学都觉得自己可以读懂那篇文章,但一到做题的时候就不知所措,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根据老师的建议,我找来了一些比较规范的参考书,然后按照平时做题的速度阅读上面的文章,在大脑中构思出答题的要点,最后再和参考答案来对比,久而久之,我就发现了一些术语或者某一类型题目的答题思路。通过不断地总结和训练,在后来做文学作品阅读题时我的下笔非常快,回答问题也得心应手。
耿泉(安徽理科,语文122分)
文言文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语感,所以要多读、多背一些比较优秀的文言文作品。首先对课本上要求背诵的文言课文一定要能够背诵,其他课文也要熟读,并要特别留意课本上的注释和一些关键字词,掌握相关知识点。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平时还可以多读一下《古文观止》等一些比较经典的文言文著作。
朱师达(湖北理科,语文129分)
高考所选取的文言文虽来自课外,知识点却均出自课内。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等,知识点零散,但如果善于分类,善于总结,并且活学活用,就一定能够“课内开花课外香”。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分类总结,把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都记录下来,进行强化记忆。当你读到来自课外的一些文段时,就不会感觉陌生。
孙田宇(吉林文科,语文132分)
我主要通过日记来练笔,把平时生活中发生的那些大事小事都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或者把日记写成读后感、观后感。比如看完一本书、一些杂志、某个电视节目,会有一些感受,那就写出来,记在日记本上。你平时经常写日记的话,写作文的思路往往来得很快,可以从平时的日记里获得很多素材,要是灵感一下子和日记契合上了,下笔就觉得不费事,写得顺畅,比较流利。我初、高中都一直坚持记日记。我的日记除了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及一些读后感、观后感外,有时也把一些名言警句、一些好文章摘抄到里面,可以激励自己,或者激发一下自己的创作灵感。长期这样记日记,对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此外,我们也可以找一些和自己写作风格比较相近的范文,学习它们的长处。
最后,以周杰伦《蜗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作结,与你共勉!
高三,天天向上!
目:怎样让多媒体适时走进中学语文课堂 单
位:嵩县旧县镇中 作
者:雷双会 作者简介:
雷双会,女,1967年生,1987年毕业于洛阳第二师范,1991年毕业于洛阳广播电视大学,中学一级教师,21年教龄,现在旧县镇中任语文课。
通讯地址:嵩县旧县镇中 邮
编:471433 电
话:66530575 内容提要:
一、多媒体对阅读的辅助作用
二、用动画效果突出重点
三、用形象可感的视听材料激活学习兴趣
怎样让多媒体适时走进中学语文课堂
雷双会(河南省嵩县旧县镇中心校)
内容提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语文教学也被注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因而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可感起来。但是,语文教学有它自身的特点,引进多媒体一定要合适,恰当,否则将本末倒置,失去语文教学应有的特色来。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多媒体
适时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注意,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媒体教学。它使语文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像、图形、活动画面等直观媒体信息,并能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活动画面,并伴有音乐、声响,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任何媒体都无法做到的。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动静结合,变隐为显,缩小时空,使得开、声、情有机融合,互为相济,使语文教学产生很好的效果。
一,多媒体对阅读的辅助作用。
首先,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初中的学生,抽象思维已有很大的发展,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在导入新课这一教学环节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一些形象的,更易于初中学生理解的多媒体片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不妨先把课文的结尾制作成一个动画:一个赤身裸体,头戴皇冠的皇帝,身后是手中托着空气的内臣和一群大臣,摆着一副骄傲的神气在举行游行大典。两旁街道上,窗户上都是围观的老百姓。蓦地,响起一个小孩子天真的声音——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呀!屏幕上显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场面呢?请看《皇帝的新装》。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增。
其次,重现文章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阅读情感。
纵观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其中的大部分文章内容反映的是现当代时期的事情,更不乏解放以前的事情,如冰心所作的《小桔灯》,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等等,距今已有五十多年;还有一些涉及国外的作品,如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等等。语文学科更多的是需要借助情感的传递来完成教学工作的。可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五十多年前的社会环境,中西方社会的差异不是光凭就一般的口头介绍所能解决得了的,更不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而这时候,如果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当时的时代背景重现出来,定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情感,完成本次的教学工作。如在教学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时,用多媒体技术先展示出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内外勾结,国民党一方面撕毁政协决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国统区里派出大批特务采取暗杀手段的真实情景,配以沉痛的声音,解说李公朴被暗杀的事实,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出心中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当时闻一多面临的险境。再展示出在云南大学召开的追悼会现场,李公朴先生夫人血泪控诉时,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分子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的情景,此时每一个学生都会跟当年的闻一多一样,拍案而起。
再次,实施迁移训练,巩固学生阅读效果。
“教”是为了“不教”,这已是目前教育界形成的一个共识。而“不教”的前提是学生要把教师所“教”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课堂上适时地进行迁移训练,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教学议论文,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理解议论文的格式相对比较简单,它要求有论点、论据、论证等过程。而论点提出的位置基本上又可以归纳为:段首、段中、段尾,或自己综合归纳。那么我们就可以找相应的若干语段,它们的论点分别在段首、段中、段尾,或让读者自己综合归纳,给学生进行迁移训练。传统的幻灯机和小黑板也许也可解决这一环节,但视觉清晰度上比不上投影仪的效果,课前的准备工作效率高不过电脑的录入,而且教学氛围单调沉闷。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出示语段的同时,若能配以相应的轻音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我相信,在巩固本次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用动画效果突出重点
中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工具是粉笔,传统的教学流程是从书本到黑板,由于受板面的影响,许多重要的内容不能在黑板上呈现,师生互动效果不太显著,学生容易疲劳,思维常常停滞。
多媒体技术可以全面展示所学课文的重点内容。如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的精点段落,像七年级下册《海燕》一文的第1、第8自然段等。可以通过多媒体把这两段落的内容显示在大屏幕上,对于其中“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等等这样生动优美的句子及段落的重点、要点内容,可以进行闪烁、下划线、改变色彩或字形等动画设置,若有必要还可配上朗读。这样,鲜明的表象与语言文字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双向联系,学生非常乐意面对屏幕字斟句酌,有针对性地对文段重点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
三、用形象可感的视听材料激活学习兴趣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因而它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例如《周庄水韵》、《苏州园林》、《游恒山记》等写景抒情或介绍景物的课文,文中所描绘或介绍的地方是我们农村大多数孩子未曾见识过的,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互联网上搜集这些地方的相关图片,并把它们制成视听课件。对于《骆驼寻宝记》、《犟龟》这样的童话,我们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制作动画课件,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播放出来。
这些优美诗意的画境、趣味盎然的情境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是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学生可谓百看不厌,百听不倦。
在欣赏的同时,老师应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章语言的精妙。他们的朗读能力、欣赏能力就会在这边听边看边读的多媒体教学课堂中不断提高。
然而,语文课毕竟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其他都是次要的。语言的魅力就在语言阅读本身,这也是语文教材编选中充分考虑和体现的方面。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媒体,它有时候是只可“意会”的,如果在教学中过分强化声音、图像等媒体的作用,有可能冲击语文教育的本体,因此,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不能忽视语文教学的个性.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多媒体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
其三,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
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冷静,忌盲目,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
运用多媒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我们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站在时代前沿,在探索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法,让多媒体使语文教学生动有趣起来,但也不能因此让语文教学失去了自己应有的特色和韵味。
参考 :
1.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2.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
文山县一中丁承文
著名画家齐白石就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语文虽然已经历从理念、教材到学法的极大变革,但不少老师还是要求学生按《大纲》、《教参》、教材等要求进行学习。这些个“同”本身已极大地牵制着学生们展示个性化学法的理念和实践,如果在运用这些书籍的过程中,不能有意识地融入个性化的创新理念、创新实践,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真的要成为抑制学生语文天赋的罪魁祸首,成为人人都能教好,个个都能学好的“普通语文学”了。为此我有如下肤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教法个性化。个性化的教法必将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热情和欲望,也正如一剂兴奋剂,带给学生的是探求新知的动力和激情。因此,个性化的教法不容忽视,不可或缺。如《道士塔》的学习就可采用“高启式”学法。即老师板书课题后,学生先概述敦煌文物的有关情况,之后提出问题:作者认为敦煌文物的流失是什么样的悲剧?这一悲剧的发生与那些人有关?敦煌文物的流失究竟是谁造成的?为什么?诸多问题的提出强化了整体阅读,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了文章的“主旨”。而且这一
系列问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学法可设计为:“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此语虽含义深刻,但是总让人有些缺憾:良药就不能不苦口吗?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令人欣慰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一种既不苦口又能药到病除的糖衣片,但是同学们听过既是十分顺耳,又是忠言的吗?今天你们要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正是此类忠言。”如此提示,既融入了现实,也道出了所学文章之特色,学生不但不眼前一亮,而且顿生求知之动力。
二、质疑个性化。一篇文章的解读、欣赏不可避免地存 在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偏颇,那为什么学生在剖析文章时,就不可以在吃透文章后作出个性化的质疑呢?赏析《六国论》我们就可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韩、魏、楚要赂秦?
2、齐国为什么不赂秦?
3、为什么说燕国“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4、李牧为什么会被“谗诛”?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顺势把学生引入对重、难点的突破,之后教师稍加引导,找出因果联系,学生也就可以自解,直达学习目标。讲解《窦娥冤》时,也该从一个“冤”字去质疑:
1、窦娥为什么会含冤?
2、窦娥“冤”在哪里?
3、窦娥如何申冤?
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学生定会细读课文,通过各种手段、方式寻求最佳答案,以显示自己的神通,显示自己的智慧。既张显了学生的个性,也加深了学生对背景、人物、及浪漫手法等的认识和掌握。实可谓一石多鸟,妙不可言。
三、课后训练个性化。个性化的训练必将造就个性化的人才,如今每篇课文后都有不少习题,训练时不但不能面面俱到,还应另辟蹊径,寻找一些适合训练对象的、富有特色的、个性化的训练方式、训练内容。
1、练“背功”。“课改”后的高中语文将背诵篇目增加到近五十篇,这不能不说明背诵形式已相当严峻,面对如此大的背诵任务,练好背功必不可少。“只要背功深,差生变优生”,高中教师还不能忘了抓“背功”。我是这样做的:(1)、比赛背诵。首先,制定规则。其次,赛前准备。第三,分组进行。第四,总结颁奖。(2)、强化默写。学生会背、不会写等于零,写出一句有错字也等于零。因此,默写更为重要。具体做法是:
(1)、默写自查。(2)、小组检查。(3)、教师抽查和普查。(4)、评出优劣。
2、练“写功”。“写功”包括写字功夫和写作功夫。就写字功夫来说,近年来,随着考生的增多,电脑改卷的介入,特别是改卷速度的加快之后,考生答题的卷面,作文的文面,字
迹的工整与否,将直接影响着考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因此,组织高中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字体作强化训练,使学生在规范写字的同时,也能形成较强的写字意识和文面清洁意识;就写作功夫来说,个性化的写作训练必将带来个性化的写作实效。具体做法为:(1)、设题个性化。一些课文后的练习设有课堂小作文,如《宽容〈序言〉》的课堂小作文就设计得十分有个性:要求学生学习本文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份“无知人们”的百字“忏悔书”。如此设题,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也能激活学生的创作思维,实是妙不可言。再如《等待戈多〈节选〉》一文,设题也十分有个性:如果“戈多”来了会怎样?请你在不违背荒诞派戏剧创作主旨的原则下,为剧本添加一个400字左右的结局。生活的经历、体验,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定会创作出一篇富有时代特色和个性特点的佳作来。(2)化整为零训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三年的分块分阶段训练,增强文体意识和结构意识,否则每次的作文,除了议论文还是议论文,而且结构混乱,层次不分明,开头没有开头的水准,结尾没有结尾的特色,中间的什么过度句、过渡段等,学生更是一窍不通,所以高中三年必须有明确的训练方向。我的认为是:高一阶段主要训练记叙文。现在的高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文体意识特差,要他写一篇以“等待”为题的记叙
文,写之前也明白的要求要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去进行,可不少学生还是去谈“什么是等待” “等待有哪些”等看法,使得改卷的老师上下得难,不给分又是重要的考试,给分呢又不符合文体要求;还有就是训练如何开头和如何结尾。高二阶段训练小小说、寓言、童话及一些应用文体。使学生能根据不同话题、材料、命题等选择更多样化的文体去进行作文,从而丰富作文的文体。还有就是训练内容的充实问题,通过举办读书比赛、检查读书笔记等方式,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从而丰富写作内容。高三阶段主要训练议论文。议论文是学生最容易写成的文体,但也是最不易写好的文体,如果引导不好,写出来的文章可以说是“四不像”。这就要通过训练告诉他们必须充分地把所学的语文、历史及生活中的相关素材灵活的应用到文章中,使议论文有血有肉、有说服力。除此之外,再把议论文的几种主要结构形式和论证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写好议论文也就不为难事。
3、练说功。说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练好了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我的做法如下:首先,充分利用课堂进行课前5分钟脱稿演讲,而且稿子必须是自己写的,由指定评委打分,每周评出一名优胜者给予奖励;其次,利用自习课开展讲故事比赛,用同样办法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第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或年级举行的辩论赛,特别是在推举人选时,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广泛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从而真正知道练好说功的快乐和重要性。
投机取巧学语文
在教育界或是教育界之外,“语文”都愈发成为值得专注的字眼,孔庆东老师说过“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不置可否的是,语文有其独特的`魅力,左右一个人的潜在实质、左右一批人的感物伤怀、左右升学考试的形势大局,而探究语文学习与语文教学的过程更是任重而道远.
作 者:鄢俊慧 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福建,漳州,363000刊 名:希望月报(上半月)英文刊名:HOPE MONTHLY年,卷(期):2007“”(12)分类号:H1关键词:语文 取巧 语基部分 主观题型 作文
一、从影视中学习
电影、电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大量好的作品令人受益匪浅。从中既可以认识社会生活, 还可以学习语言。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电影《边城》中的一句话:“他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十几年了。它让我明白这样的道理:世事无常, 对自己的未来或者对他人, 在抱最大希望的同时也要作最坏的准备。实际上, 影视作品或其他艺术创作都是对人类生活和大千世界的概括。读到、听到或者看到它们, 可以间接地丰富自己的经验, 进而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写文章离不开语言和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壳”与“核”之间, 显然后者更重要。因为它决定前者, 人们往往先对某个人、某件事产生想法、感受, 然后才诉诸文字, 形成文章。影视作品正是利用它生动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富有哲理的台词来帮助人们认识生活, 理解生活。进而提高思维的品质。因此, 在欣赏影视作品时不要光看热闹的故事情节, 更要边看边思考其中孕含的道理。这是提高写作能力所必须的一种思想训练。
另外, 观赏影视作品还可以学习语言。我看过一期《东方时空》特别节目, 报道了中央电视台与贵州电视台联合举办足球义赛, 收入用来给大山里的一所小学购置远程互动式教学设备。很多著名主持人都参加了。这期节目的标题新颖而又耐人寻味———风儿吹过山岗。一看这个标题首先让人想到自然界中的和煦的清风, 轻拂面颊, 感觉舒适。进而再悟到:它也是一股给贫困地区孩子带来希望的温暖春风。看着那些没见过足球, 甚至买不起一元钱的水彩笔的孩子, 不由教人心中酸楚, 但仅有同情是不够的, 还要有行动。如果每一个有能力的人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这世界该绽放出多少张灿烂如山花的笑脸。《东方时空》的这期节目就是想借足球义赛这一阵清风, 掀起一股万民动员, 助学扶贫的飓风。节目编导们精心构思的这个标题含蓄却又清晰地表达了这层意思, 这是“壳”对“核”的成功诠释。如果我们经常留意这样的好语句, 可以逐渐地改善自己的辞藻。
二、从网络、报纸杂志中学习
善于节省时间的人看报纸通常只浏览大标题就能了解事件大意。因此报刊编辑和文章作者们在拟题上要特别下工夫。前些时候网上有一篇《我爸是李刚》的帖子, 曝光某“官二代”的飞扬跋扈, 藐视法律。近日新浪网博客登载李承鹏的一篇博文《我爸是武钢》, 评论武汉钢铁公司一位不断上访的员工“被精神病”事件, 武钢事件的实质用这样的仿语被一语道破, 可谓一针见血。可见多读标题可以快速获取信息, 也可以学会灵活多样地拟标题。
《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每期都刊登一些短小、隽永的故事, 或是关于科技动态、政治时事方面的文章。一本在手, 尽可以怡情、悦性、博采。对其中的精彩篇目, 读时应做一些摘录或批注, 如抄写下文中生动而新鲜的词句, 记下主要观点和写法, 最后批上自己读文的感想。经常进行这样的阅读, 既可以训练阅读能力又能提高写作能力, 也可以积累资料。谈到积累, 还有一种省时省力的资料积累法就是剪贴。书报多到无处存放时, 大都卖掉。与其当废纸不如从一本杂志或一份报纸中剪下一、二篇有用的文章, 分门别类地粘贴到本子上。不久, 你就会有一个个人小资料库。闲来无事随手翻翻, 写作时就会大受启发, 寻找到一个观点或几则事例。本文的一些材料就取自于剪报。
三、从日常对话中学习
读老舍、杨绛等大作家的文章就如同在听他们娓娓而谈, 亲切又自然。其实很多好文章的话题或语句就来自日常对话。在与家人、朋友等不经意的交谈中, 很可能发现智慧的灵光或如珠妙语。我听我儿子向别人这样描述我家的地板:“我一跑地板块就跟着我跑。”虽说有点夸张, 可是却活灵活现。我也曾听到一位医学教授谈论儿童早期教育。他认为, 让孩子上各种课外班, 往他们的脑子里硬灌知识可能会适得其反, 重要的是想方设法提高其接受能力。他的说法是:“不要一味地往碗里装东西, 而要不断地扩大那个碗。”瞧, 多形象!这种语言表达的能力, 不是一日之功, 而是长期学习、用心积累的结果。
毛泽东的政论性文章很多, 都写得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这是因为文中大量运用了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俗语、口语, 如“瞎子摸鱼”、“闭塞眼睛捉麻雀”等。他认为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是一个宝库, 建议大家好好学习, 从中汲取养分。我们应牢记他的教诲。
四、从其他学科中学习
在一本医学手册中有一句话, 是关于手术室无菌操作的表述, 是这样写的:“把手心、手背和手指都涂上滑石粉。”这个指令下得非常清晰严密。其实自然科学里的每个学科都有严谨的特点, 每个专业的教材都是这方面的典范, 认真研读, 定会从中受益。
在其他学科课堂上回答提问也是促进语文知识转化能力的有效手段。语文课上讲的说明文和议论文很强调逻辑性, 所谓逻辑即合乎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或事物内在的固有的联系。在回答问题时, 不妨象写文章那样, 先总说, 后分说。分说时, 或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或从因到果, 或先实后虚等等。这样表述条理才够清晰, 逻辑性强, 别人才能听懂。安排好复杂内容的顺序, 讲求逻辑, 既是写作的基本要求, 也是说话的基本要求。须经反复多次训练, 才能熟练掌握。就让我们把其他学科的课堂都当成提高语文能力的训练场, 每次发言时都密切注意语句的逻辑性, 你就会逐渐变得头脑清晰, 思维严密, 这样死的知识才能转化为活的能力。
综上所述, 学习语文, 不要局限于语文课堂内, 在课外也要学得主动, 学得积极, 学得灵活。处处留心, 时时训练, 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5.5.
学好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尤其到了中高年级后,语文水平高的孩子的学习优势就会逐步显现出来。有些孩子数学应用题读不懂题意,英语阅读理解时找不到正确答案或是英语小作文写不好,这其实都是语文没学好的表现。绝大多数学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一旦上了初中,学科突然增加,留给语文的学习时间经常被挤占,而小学时语文成绩的高低通常会一直延续下去,不会再有太大的改观。这就更凸显了小学打好语文基础的重要性。
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耐心有毅力。因此,养成语文学习的好习惯非常重要。在学校里,一般每天只有一节语文课,老师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又非常重,所以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长在家里的帮助和指导。那么,家长该如何在家培养孩子语文学习的好习惯呢?
养成预习的习惯
老师经常会在各种情况下强调预习的重要性,但是很少会给家长提要求。我认为,小学阶段的孩子不能完全理解预习的好处,但是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养成预习的习惯。我相信,好处是会伴随习惯的养成接踵而至的。在预习时,家长一定要听一听孩子的读书声,哪怕磕磕巴巴、不堪入耳,也要耐心听完,大加鼓励,直到孩子可以做到流利顺畅地把课文读完,最好读出感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家长大可不必取代老师的职责,就课文内容展开细致地分析,只要能让孩子在学习新课文之前把书读流利、不出错、读出味道和感情,就已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换句话说,家长也已经基本完成了辅助预习的工作。其他的预习环节,譬如标注、提出自己的问题等等可以由孩子独立完成。
养成书写的习惯
中国汉字最大的特点就是方块字,有棱有角,一笔一画,匀称美观。在书写上,要求学生端正态度,认真书写,不能写错别字,注意笔顺和笔画,不能写连笔字,而且书写时一定要注意坐姿和握笔的姿势。我发现,许多孩子都没有养成上述好习惯,反复提醒也不容易改正,这就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在此呼吁家长能够做到不厌其烦地纠正孩子的小问题,争取早日养成好习惯。
养成读书的习惯
这里说的读书不是朗读,而是阅读。在家中,家长可以尽其所能地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定期为孩子购买或借阅他喜爱的图书,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图画书逐渐过渡到文字书。图书的内容也尽量多种多样,可以涉及天文地理、科学历史、童话戏剧、文言白话,这样能让孩子足不出户开阔眼界,从孩子的读书兴趣发现他的特长。“我家什么书都有,可孩子就是不爱看。”有些家长会遇到这样的窘境。其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读书没有兴趣肯定是有原因的,让孩子爱上读书也是需要慢慢培养的。所以在此提醒家长千万不要灰心丧气,只要运用适当的办法培养起孩子的读书兴趣,想不让他们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里向大家推荐一个小妙招——创办家庭图书馆。家长可以让孩子承担借阅管理图书的任务,制定借阅图书的细则,这样既可以调动他们读书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其管理图书的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养成摘抄的习惯
执教几年来,在布置每天的家庭作业时,我一直有一个保留“曲目”,那就是“日积月累”的摘抄。每天我都会要求学生自己读书,把好词好句摘抄在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大本上,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有时,我还会根据课文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按要求完成此项作业,比如书后的练习题、格言谚语、成语故事、归类积累词语,每天做一点,每天记一点。几年下来,我带过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大,阅读面广,上课的思维能力也很强,考试的阅读部分和练笔表达都比同年龄的孩子有明显的优势。尤其在课上,孩子回答问题时,他们经常会很自然地由一个事物联想到曾经积累过的名人名言和小故事,说得头头是道,振振有辞。这样的表现赢得了很多家长的认可,他们也会在家里继续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坚持摘抄和练笔,形成良性循环,学生也乐此不疲。
著名教育家曼思曾说过:“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相信在家长的努力配合下,孩子的语文学习素养会更上层楼。
(郁磊北京景山学校语文教师)
文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文学兴趣小组活动是教学活动课程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是语文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班级授课制,教学目标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过程按照统一的大纲和教材进行。但是,实际上,学生由于家庭影响不同,学前教育不同,性格特征不同,个人天赋不同,对语文学习的需要程度和能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为解决统一要求与实际差异之间的矛盾,在活动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自主选择主题各异的兴趣小组。兴趣小组活动打破统一的课堂教学要求,选择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和保持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端正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教学理念,为增强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努力加强课后管理,发展学生对大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学校组建了文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以阅读和写作为主的兴趣教学活动。根据以往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文学兴趣小组活动开展顺利,现对开展活动的要点、方法、不足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兴趣小组活动体系 形成以文学兴趣小组为“中枢”,兴趣小组辅导教师为“神经”,每个参与活动的学生为“细胞”的兴趣小组活动体系。开展以阅读、写作为主线,具有形式多样的趣味性教学活动。根据教师的安排,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最重要的是整个教学体系能够安排的合理、到位。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能够以此为教学主线,完全符合文学兴趣小组的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不同的兴趣小组,并开展与之切合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更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二、兴趣小组活动要点
本学期的兴趣小组能够良好的完成,得益于在开展活动中注重了出勤、纪律、备课、上课等环节。
三、教学内容安排及方法
1、作文类
新课改倡导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说清话”,简略一句话,涵盖了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作文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功不可没,一个人的自我表达、社会交际都离不开作文。结合本学期文学兴趣小组活动的探究,对作文类兴趣教学方法,现进行简要概括:
(1)以兴趣为基点,乐于写作(2)以训练为支柱,勤于写作(3)以积聚为法宝,善于写作(4)以想象为翅膀,精于写作 在紧紧围绕新课标的基础之上,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兴趣小组活动,我校参与活动的同学在写作方面上有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 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多变; 学生的写作内容丰盛了; 学生的欣赏程度上升了。
2、阅读类
经过一学期的阅读兴趣小组活动,现将较为可取的阅读类教学方法进行概括:
(1)以兴趣为基点,乐于知书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按照活动计划,先通过学校宣传、班级报送、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宣传及筛选,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对读书的兴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能充分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为后面活动的开展铺好路。通过前期强势宣传和营造读书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课外阅读计划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以品读为支柱,勤于阅书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小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好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则对图画十分喜爱。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巧借绘本,快乐阅读。
(3)以笔记为翅膀,阅有所得
笔记,是每一位阅读者的必备品。活动要求学生要做好摘录笔记的好习惯,并在小组中展示较为优秀的读书笔记。通过展示,同学们互取所需,学到了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良好读书习惯的自觉形成。此外,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撰写阅读心得,将自己阅读所得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
四、兴趣小组活动教学心得
为使兴趣小组能够达到最为理想的教学目标,文学兴趣小组结合这个学期的实际教学工作,初步总结出兴趣小组教学值得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1、必须围绕“兴趣”这一主线。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方向,并进行科学的引导。
2、多采取课堂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了解,而且可以将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
3、教学过程以鼓励、表扬为主,批评教育为辅。
4、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探索的积极性。
5、活动过程中依然要重视纪律问题。
6、定期与学生开展心理交流会,了解学生之所想。
7、针对基础不同,对个别学生要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不足之处及完善措施
(1)部分学生基础较差,跟不上活动节奏,学习进步不明显。针对这个情况,活动指导教师有必要对这部分学生更加关注,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对文学的兴趣。(2)家校联系不够密切。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发展最为重要的两个环境,只有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不足之处。针对这个情况,在家长会上,可以让家长们了解家校联系的重要性,同时兴趣小组活动可以适当组织开展辅导教师、学生、家长一起参加的活动,以促进家校联系。
1.谈话:我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们要开始小学学习生活。你知道,我们在语文课上会学哪些内容吗?
2.(出示:课文的目录)了解语文课要学习的识字、汉语拼音、课文等内容,学会了认字、汉语拼音,我们就能读很多很多的书,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3.猜一猜:语文课上,我们会有哪些学习活动?
4.引导观察书中图画:在语文课上,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了解语文活动读书、写字、讲故事 听故事。)
【设计意图: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经验,猜测语文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活动。并通过看图,进一步明确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这些主要的学习活动,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我爱读书
1.(出示:书中女生读书图)看着书中的图画,学一学书中女同学看书的姿势。
2.学生自由学――指名一生将读书姿势向全班展示――评价读书姿势。
3.教师重点讲解正确的读书姿势,强调眼睛要离书本大约一尺的距离。
4.学生纠正错误的读书姿势。
5.实际演练:打开书本,用正确的读书姿势,朗读《上学歌》。
【设计意图:读书姿势的教学是遵循让学生自我尝试,然后纠正的教学方法。】
(三)我爱写字
1. (出示:书中男生写字图)男生在干什么?
2.(出示:优秀的铅笔字作品)学习正确的写字姿势。
①欣赏优秀的铅笔字作品。了解好的字,离不开正确的写字姿势。
②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支住中指,笔杆握得松紧适度,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成50度角。
③学生演练正确的写字姿势,教师逐个检查,表扬写字姿势正确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学习《写字歌》。
写字歌
手离笔尖一寸高,
胸离桌边一拳头,
眼离书本一尺远。
【设计意图:用儿歌将学习写字姿势联系起来,寓教于乐。】
(四)作业设计
【怎样学语文】推荐阅读:
怎样让语文走出尴尬07-26
怎样才能真正的学好语文06-23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怎样自己学习语文06-25
我们怎样上好高中语文选修课06-01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怎样渗透美育教学10-17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09-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10-14
怎样填报志愿07-02
怎样写请示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