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统计调查报告

2022-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在写作方面,是有着极为复杂、详细的写作技巧,很多朋友对报告写作流程与技巧,并不是很了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管理统计调查报告》,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管理统计调查报告

《档案管理》调查报告统计分析

摘 要:《档案管理》是目前档案学档案事业类13种核心期刊中唯一开辟有“调查报告”栏目的一家。本文通过对2002至2006年《档案管理》调查报告栏目载文量、作者、研究主题、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被引证情况的统计分析,得出《档案管理》发表调查报告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关键词:档案管理 调查研究 调查报告统计分析

《档案管理》杂志的老总曾在2001年感慨地说。杂志社虽专门约请写作专家介绍调查报告的写法,然而至今没有见到一篇真正高水平的调查报告。杂志社希望为职称所困的基层档案工作者下下工夫练练手,解剖它十几只“小麻雀”。并热情邀请身怀绝技的专家学者也不妨忙里偷闲下来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顺便捉它几只“麻雀”带回去解剖………五六年过去了,现在的状况如何呢?笔者试对《档案管理》2002-2006年5年间发表的调查报告进行了统计分析,

1 调查报告栏目载文统计分析

据了解,在目前档案学档案事业类13种核心期刊中,《档案管理》是唯一开辟有“调查报告”栏目的一家。自2002年第1期开辟“调查报告”栏目,截止2006年第6期,该专栏共发表各类调查报告95篇(各年发表情况见表1),平均每期发表3,2篇,平均每期发表调查报告近5个版,平均每篇调查报告1,4页。

如果以2005年杂志改版为界线来划分,可以看出改版前后杂志每期拿出的版面基本未变,但是每期发表调查报告的篇数在减少(少了1篇),相应的调查报告的篇幅在增长(差不多长了半个版)。如果考虑到杂志改版后内文由48页增加到96页的现实,可以看出,虽然调查报告的质量有所提高(相对的篇幅长点更能说明问题),但杂志社对调查研究的整体状况是不满意的。这从《档案管理》专业版三个主要栏目。即理论探讨、业务研究和调查报告2002至2006年载文情况的粗略对比统计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见表2),改版后理论探讨栏目每期拿出的总页数较改版前增加了9.36个版,期均载文量增加了2篇,平均每篇文章的长度增加了0,67个版,结论是杂志社对理论探讨栏目更加重视,理论探讨文章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业务研究栏目每期拿出的总页数较改版前增加了4.44个版,期均载文量减少了2,7篇,平均每篇文章的长度增加了0,79个版,结论是杂志社对业务研究栏目比较重视,业务研究文章的质量有明显提高。

如果细化到各期杂志,最多的一期发表调查报告10篇共10个版面,平均1篇1页。最少的两期,连1篇也没有发(见图1)。总的看来,杂志社对调查报告的态度是有好稿就发,没好稿拉倒,照顾关系稿、人情稿的情况在逐年减少。

2 调查报告作者统计分析

2.1 《档案管理》2002-2006年调查报告栏目所发的95篇调查报告,分别由82名作者(指第一作者,本文如无特别说明,合著者均统计第一作者)完成。其中发表调查报告2篇及以上的仅有5人(见表3)。这5位作者发表的18篇调查报告按发表年份统计,2002年1篇,2003年6篇,2004年6篇,2005年5篇,但2006年这5位作者均未在调查报告栏目内发过稿。这说明《档案管理》调查报告栏目对优秀作者的吸引力还不够强,优秀调查报告作者也未将精力始终放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上。

2.2 《档案管理》95篇调查报告第一作者,按系统(作者单位性质)进行统计。从表4大体看出,调查报告主要还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档案馆的人在撰写:在高等院校从事档案专业教学科研的作者虽然少,但调查报告的质量最高:大中专院校档案馆、室工作人员逐渐成为调查报告重要作者群:其他1篇作者为郑州市城建档案馆工作人员。在高校档案教学科研的7名作者中,有5名来自外省,我省高校作者仅有郑州大学1人、洛阳大学1人;在综合档案馆、档案局作者完成的48篇调查报告中,有18篇为县级档案局馆工作人员完成,有25篇为市地级档案局馆工作人员完成,有5篇为省级档案局馆工作人员完成(其中1篇为外省作者)。

2.3 《档案管理》95篇调查报告第一作者,按地区进行统计(表5)。省内作者分布在全省15个省辖市,三门峡、商丘、信阳三市没有调查报告发表。笔者观察发表调查报告比较多的市虽与有高产作者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地区学术气氛浓,在整个档案专业论文发表方面这几个市都是领先的。值得关注的是,省外作者的稿件虽然较少,但稿件质量较高,平均每篇达到2.7页,远远超过了平均数。

3调查报告研究主题统计分析

笔者将《档案管理》95篇调查报告按9个主题分类,即档案利用、新领域档案工作、单位档案管理个案分析、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人员素质、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档案论文文献分析、工程档案管理和其他(具体见表6)。经过分析,有以下几点认识:

3.1 馆室藏档案资料利用统计分析在所有调查报告中占比例最重,为26篇,占调查报告总数的27.4%。可以看到,不仅有馆室藏档案利用的调查,还有馆藏资料、档案编研成果、馆藏二级单位档案利用情况的调查,还有作者对馆藏未利用档案进行的统计分析。开封、新乡、南阳馆藏档案利用的统计数据达到了10年以上,南阳唐河县档案局郭炜的调查更是长达20年(1985—2004),有力地增强了调查分析的可信性。

3.2 有关新领域档案工作的调查研究也是比较多的,有15篇,占到15.8%。这说明调查报告作者对档案工作领域的新生事物比较关注。对尚未引起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重视并加以指导的社会中介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档案管理状况的调查很有必要。但是,这些研究大多还是初步的,与档案利用的深度调查研究相比,有关新领域档案工作的调查研究主要还停留在对现状的简单描述上。

3.3 有关作者本人所在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的个案调查,虽然数量不少,但总体质量不高。平均每篇仅有1,03页(版),基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3.4 在调查报告数量不多的几类中,有关文献统计分析的5篇文章质量最高,平均每篇达到2,66页(版),5位作者有4位是来自高等院校档案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有3位来自省外高校。另外,关于档案用户调查的3篇调查报告,以及《深圳市工程档案管理失控状况分析与对策》(2005年第3期)、《濮阳市档案局(馆)10年(1988-1997)形成的文件和档案综合统计分析》(2002年第4期)都是既有数据又有分析的质量较高的调查报告。

4 调查抽样方法统计分析

抽样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从大的方面看,各种抽样都可以归为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两大类,这是两种有着本质区别的抽样类型。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又可细分为不同的形式(见图2),但从《档案管理》22篇抽样调查报告来看,档案界同行对抽样方法掌握得并不

好。

根据《档案管理》调查报告的实际状况,笔者将其简单划分为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全面调查三种类型。所谓抽样调查,是指在调查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选取一定的样本,通过对样本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来推论欲调查对象的整体状况:个案调查是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一个单位的调查,来推论和揭示整个地区或行业档案管理的现状;所谓的全面调查,也是相对意义上的,只是对想要调查的某一领域的全部对象进行调查,并不是普查。从表7可以看出,个案调查占了所有调查报告的一半还要多,这些调查基本上都是对作者所在单位档案或者某一方面档案工作的调查,很难说其调查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笔者还发现《档案管理》的调查报告大都缺少对调查样本抽取方法的描述,但如果少了这些必要的描述,开门见山就是“通过调查,笔者……”所得结论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当然也有做得好的,像《社会保障档案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2004年第3期)就专门有一段描述“调查样本的抽取方法:在全市2689个参保单位中,市区按参保单位(1357个)名录每隔10个单位抽取1个单位,随机抽取10%,计135个单位:各县按参保单位(1332个)名录每隔20个单位抽取1个单位,随机抽取5%,计65个单位:共计200个单位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在此基础上再在200个问卷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10%,计20个单位作为重点调查对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44份,有效回收率为72%。”有了这一段作铺垫。读者的第一印象就是该文的调查结论是可信的,起码它反映了开封市社会保障档案管理的实际状况。

5 调查资料收集方法统计分析

笔者将调查报告资料收集方法分为问卷法、结构访谈、实地凋查、网络查询四种。问卷法,是采用一种预先设计好的结构化、标准化的问卷作为资料收集工具的一种调查方式。结构访谈类似于问卷调查,只不过它是调查者拿着事先拟定好的调查提纲(问卷)向被调查者提问,然后记录整理。实地调查,主要是指调查报告作者根据自己平时的工作体会和记录,结合单位的一些统计报表来进行统计分析。网络查询是通过互联网,特别是一些专门的网站,如中国学术期刊网等进行检索查询所需的调查资料。

从表8可以看出采用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的最多,占到了57.9%:采用问卷法和结构访谈来收集资料的占了21.1%,这与调查抽样方法的统计是基本相符的,凡采用个案调查的大多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采用抽样方法的大多采用问卷法来收集资料。未说明资料收集方法的有12.6%,这也与“《档案管理》调查报告大都缺少对调查样本抽取方法的描述”是一致的。值得关注的是,采用网络查询撰写的调查报告有8篇,其中2003年1篇,2004年1篇,2005年2篇,2006年4篇,呈逐年递增趋势;这8篇调查报告,有7篇为高校档案专业教师、研究生、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所写。有4篇为省外作者所写。

6 调查报告被引证情况统计分析

撰写调查报告的目的是为了被采用。被采用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被有关主管部门采纳,作为决策参考从而影响实践,这不太好统计;二是其观点或数据被其他学者采用,作为引文在其专业论文中出现,这也是评价期刊论文质量和影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2006年12月2日,笔者通过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index,htm)的中国引文数据库(http://ckrdl77.cnki.net/grid20/Navigator.aspx?id=6),检索到“被引文献来源”《档案管理》2002至2006年共有133篇论文被引证,其中专业论文124篇,按栏目进行统计如表9。

表9 《档案管》2002-2006年专业论文被引证情况统计表

从表9可以看出,调查报告的被引证量和比例都是比较低的。结合表2统计的2002至2006年《档案管理》专业版3个主要栏目,即理论探讨、业务研究和调查报告的发文量进行对比(见表10),调查报告的被引证比例也是最低的。调查报告的质量有待提高。

7 小结

7.1 《档案管理》自2002年开辟“调查报告”专栏以来,发表了省内外82名作者的95篇调查报告,受到了国内档案界的关注。作为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中唯一设置调查报告专栏的杂志,《档案管理》应把这一特色栏目坚持办下去。

7.2 选择了一个调查问题后,抽样收集资料和对资料进行分析是完成调查研究的三个关键环节。前文中笔者对抽样和资料收集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简单分析,但对资料分析未作讨论,主要是笔者对此也是一知半解,不敢妄加评论。总体看来,我们调查研究的水平、调查报告的质量还不太高,希望专家学者对此作进一步研究,促进作者调查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把“调查报告”这个栏目办得更好。

7.3 栏目名称宜固定为“调查研究”。据笔者统计,2002至2006年,《档案管理》共30期杂志有28期设有该专栏,可以说它是一个固定栏目。28期中,《档案管理》调查报告栏目先后出现了3个名称:调查报告、调查研究和调研报告。“调查报告”的名称从2002年第1期沿用到2004年第3期,2005年第6期和2006年第1期又使用了这个名字,共16期发了53篇:“调查研究”仅在2005年第2期出现,发了1篇:“调研报告”的名称在2004年第6期、2005年第1期、第3、4、5期、2006年第2至第6期出现,共9期发了29篇。另外,2004年第4期、第5期杂志目录印的是“调研报告”,但内文仍是“调查报告”,2期共发了12篇。纵观2005年杂志改版后专业版的栏目名称,理论探讨、业务研究、工作园地大体是按论文研究的深入程度来划分,正如杂志社老总常说:空对空是理论探讨,空对地、地对空是业务研究,地对地是工作园地:调查报告和争鸣、博士论坛、专题沙龙、业务答疑、文摘、书评等,主要是按文体的形式来划分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栏目名称就应定为“调查报告”。因为调查报告是一种常用文体,而调研报告只是为了防止出现“调查就是数字罗列”现象,而对“研”额外加以强调而已。

作者:李兴利

第2篇:建立适应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农村统计调查体系研究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三农”问题目渐突出,并且在短期内不会消失。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真实、有效而全面的信息是新时期农村统计的基本任务。文章通过分析总结现行农村统计调查体系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分别从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和方法体系等三个方面提出建立一套适应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农村统计调查体系。依据这一新型的农村统计调查体系,可以全面、及时而有效地搜集并提供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数据,在未来实际应用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也可以在该体系的整体框架下予以解决。

关键词:农村统计;调查体系;改革

一、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中农民是多数。自古以来便有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的说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居住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依然是我国人口的主体,解决好农民、农业、农村问题,依然是深化改革、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巨大深刻的变化,不断扩充和丰富了农村统计调查的内容,农村社会经济调查也从原有的农产量调查、农村住户调查等常规调查逐步扩展到农林牧渔业调查、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农产品生产价格和批发价格调查、农村住户调查以及农业环境安全、农村贫困监测、农村小康监测等各类专项调查。农村的深刻变革要求政府统计部门与时俱进,在新的形势下,采用更新、更好的统计调查方法和手段,及时、准确地提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为农村地区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对现行的农村统计调查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推动农村统计事业向纵深发展。

本文拟对我国现行农村统计调查体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展开重点研究,并提出改革思路。围绕这一目的,首先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统计调查组织制度与方法的演变过程;然后从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和方法体系等角度梳理了现行农村统计调查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和方法体系等三个方面提出我国农村统计调查体系的改革思路。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统计调查体系的演变

这一部分内容将考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统计调查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和方法体系等方面的演变过程,为下一步改革提供参考。

(一)制度体系演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统计工作逐渐适应农村经济社会改革的要求,农村统计调查制度也开始以全面统计报表制度为主向以周期性的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辅以全面报表、重点调查、科学估算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方法体系转变。进入21世纪,确立了规范的周期性普查制度和较为规范的农村抽样调查制度体系,搜集了大量关于农村人口、农业发展、农民生活、农村社区情况的基本数据,为党和政府制定相应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30多年来,我国农村统计调查制度改革主要体现在周期性普查不断完善以及抽样调查得到恢复和全面发展等方面。

(二)组织体系演变

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统计调查内容和方式的变化,农村统计调查组织体系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1981年国务院批转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和改革统计工作报告》,同意组建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主要进行农村经济调查、农民家计调查和农产量调查。到1985年底,全国基本完成了857个抽样调查县的建队工作。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国家统计局在2005年底以前完成三支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国家统计局三总队被撤销,新成立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和服务业调查中心,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设立31个省级调查总队,15个副省级城市调查队,318个市级调查队,887个县级调查队。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可以及各级统计局和调查队的相应业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全国农业普查和经常性的农村抽样调查工作。

(三)方法体系演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统计调查的对象日趋庞杂,过去以全面统计报表制度为主的统计调查体系已完全不能适应政府及社会各方面对统计信息的需要。因此,我国农村统计调查工作也逐步由单纯依靠逐级上报报表转向多种调查方法结合运用、互为补充的新途径。1982年开始恢复农产量抽样调查:1984年7月国务院颁布《农村抽样调查网点的抽选方案》(试行),对抽样方法进行了重大改进,规定农产量、农村住户、农村基本情况调查的调查县三套网点合为一套,并使用对称等距抽样;在2000年第三次样本轮换,针对农村调查内容不断增加,样本网点越来越多的新情况,引进多目标与规模成比例的MPPS抽样方法。¨2’在调查手段上,不断探索新方法,提高科技含量,目前正开展利用遥感技术测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住户调查记账器使用的试点工作。

三、我国现行农村统计调查体系存在的问题

面对“三农”问题日渐突出的新形势,现行农村统计调查体系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各级政府进行农村管理的需要。本节从组织制度与调查方法的角度,总结分析现行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统计调查制度改革跟不上经济体制转型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量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城乡联系日趋紧密。为适应经济转型需要,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适时提出了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的统计调查模式。但是,农村现行的统计调查制度改革仍未能跟上经济体制转型的步伐,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与国际统计惯例接轨的需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首先,全面统计报表制度依然充当调查主体的角色。虽然对农村住户、农产量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等调查项目采用了抽样调查制度,但到目前为止,很多调查领域依然习惯于使用全面统计报表制度的方式,经常性抽样调查的主体地位在实际调查中并没有真正到位。

其次,统计调查内容滞后与调查内容重复、繁琐并存。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无论规模还是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现行调查指标和指标体系虽经多次局部修改,但缺乏全盘设计,计划经济时期的调查指标大量留存,调查内容琐细、重复,而大量新的、重要的反映市场经济变化的内容没有纳入调查指标体系之中。

最后,调查数据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的统计调查是分专业、分项目采集数据,分由不同的部门或专业组织实施,数据处理采用不同的程序,造成调查成果很能实现共享,通过大量投入获得的有限统计数据,由于在统计数据库建设、统计数据的发布系统、统计资料深度分析开发等方面严重缺乏人力和经费,最终得不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二)农村统计调查组织体系不合理限制了调查制度作用的发挥

目前,我国统计系统在国家统计局以下采用局、队分家的组织管理体制。各级地方统计局既对地方政

府负责,又接受上级统计局的业务领导;而国家统计局下设的各级地方调查队直接隶属于国家统计局,只对国家统计局负责。这种具有不同隶属关系的组织机构在事权、人权、财权等制度安排和机构设置上存在不少问题,很多环节没有理顺。

首先,地方各级统计局系统既要完成“规上、限上、资质以内”企业的调查任务,还要承担周期性的普查任务以及地方政府需要的各种专项调查任务,其统计分析、咨询和监督等职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而各级调查队却只承担了“规下、限下、资质以外”企业以及城乡住户、农产量、物价等局部少量的调查任务。

其次,在上述事权安排不合理的情况下,地方各级统计局和调查队又要全面完成国家和地方的各项调查任务,因而很难避免在机构设置、人员安排、调查项目和调查内容等方面出现重复、交叉,工作上出现扯皮、摩擦和冲突,最终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最后,在经费预算和拨付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各级统计局和调查队都在抱怨各种专项调查经费不足;另一方面,大量重复调查又造成经费的巨大浪费。另外,国家下拨经费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承担调查任务的不同,加之调查结果又是各级政府评价政绩、考核下级和进行纵横向比较的依据,这样就难免使各级调查队与地方政府存在某种利益关系,造成各级调查队难以做到独立调查。

(三)周期性普查与抽样调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实施周期性普查存在的问题

首先,周期性普查内容超出了周期性普查应承担的范围。现行普查的内容包括了太多的本应由抽样调查完成的任务,调查项目太多,使被调查者不堪重负,结果适得其反。其次,人口普查与农业普查内容设置重复,有些普查的内容虽然相同或相近,但调查的项目名称、内涵、口径却不同,缺乏有效配合,造成信息的重复和浪费。第三,农业普查内容过于庞杂、琐细。改革开放以来,大批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留守在农村的大部分是儿童、妇女和老人,他们接受调查的能力是微弱有限的,调查的需要与实际可能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2、实施抽样调查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开展的各项抽样调查由调查队各部门单独实施,在调查队伍、调查内容、调查时间、抽样框及利用辅助信息等方面都没能做到资源共享、相互衔接,造成调查资源的浪费。其次,基于887个国家抽样调查县开展的农村抽样调查,所抽取的样本对全国农村总体的代表性越来越低。第三,调查方法不科学,科学的样本轮换没有真正实施,很多轮换样本往往是连续调查若干年,然后一次性全部更换,这种简化的轮换方法不能很好地反映调查总体的变化情况。

3、周期性普查和经常性抽样调查统筹兼顾不够

完善的抽样框是联接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桥梁,是发挥周期性普查基础作用与经常性抽样调查主体作用的关键。虽然我国已经进行过五次人口普查和两次农业普查,但至今未能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的抽样框制度,抽样框建立后的维护更新问题更是十分突出。尽管在各种调查方案的设计中,会考虑普查与抽样调查的衔接、协调,然而对抽样框的建立、更新、维护的职责始终没有明确,统计系统内部的条块分割,不能从制度组织层面保证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

四、我国农村统计调查体系的改革思路

为了使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我国“三农”问题,早日为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政府统计部门应将“三农”问题作为整体进行调查研究。能否建立起高效、完善、满足各级政府对农村管理需要的现代农村统计调查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统计体制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本节将围绕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和方法体系三个方面,提出改革的思路。

(一)制度体系改革

1、国家抽样调查估计推断只在中央和省一级进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我国政府的职能是根据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通过制定和颁布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来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和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省(区、市)级政府也应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力制定地方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并且中央政府也有必要确切了解各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便制定和颁布适当的政策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所以,国家抽样调查可以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省级调查机构分别组织实施。也就是说,国家抽样调查的实施应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为子总体(独立层)分别独立进行,抽样调查的估计推断只在中央和省级实施。

2、精简、整合、增加各类农村抽样调查项目

政府统计部门应将“三农”问题作为整体进行考虑,将不同的抽样调查项目和内容进行整合,使之相互衔接,同时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及时增加能够反映农村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项目。考虑到现行我国农村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拟将在农村开展的调查项目分为农村人口住户类调查、农村社会经济类调查和其他专项调查三类。

对于这三类抽样调查项目,可进行以下两方面的改革:一是精简过时调查内容。原有农村住户调查和农产量调查都存在内容繁琐,调查指标过细等问题,往往造成数据不准确以及无回答现象的发生,而且很多指标对政府部门决策没有太大作用,没必要调查。二是将新的调查内容增加到原有调查项目中。对于某些新增调查项目,如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留守儿童成长情况,计划生育与居民健康情况等专项调查一般不需要每月进行,也不需要重新设计抽样调查方案,可根据调查内容分别加入到不同月份的农村住户类调查表中。

3、建立农村地域抽样框与名录抽样框体系

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村各项经常性抽样调查工作,调查部门必须建立一套能够满足农村经常性抽样调查的抽样框体系。首先,根据农村抽样调查项目的内容和分类,在行政村统计区域范围内建立和维护农村住户名录抽样框、农村土地抽样框、农村其他基本单位名录抽样框;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村级以上各级行政区域抽样框。对于这套抽样框体系,可根据历次普查资料和大型抽样调查信息以及行政管理记录实施更新和维护。

4、建立农村统计调查数据的发布与开发利用机制

对于定期获得的关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数据,还需要建立规范的统计调查数据发布机制,按时向全社会发布,以满足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需求。通过定期发布真实、可靠和权威的统计调查数据,树立政府统计部门的权威性,不断增强调查对象配合调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农村统计调查数据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应当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首先,通过农村连续性抽样调查可以汇总计算和估计出各期调查总体的总量及其结构变化情况,从而得到关于总体变化发展的一系列时间序列数据,以及反映总体各部分变化的面板数据,为建立各种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宏观经济分析预测提供了依据;其次,大规模经常性农村统计调查获得大量的基本单位和家庭的单项数据资料,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基本单位和家庭的连续性数据,在微观层面上建立各种统计模型进行分析。各级调查机构在建立基本单位数据库和家庭数据库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被调查者的个体单项资料不被泄漏。

5、建立和完善农村统计调查的配套制度

具体包括:(1)完善抽样调查经费预算制度,包括调查项目专项经费预算制度和经费下拨、使用制度,努力做到“既确保合法的抽样调查有充足的经费,又避免不合法抽样调查占用有限的调查经费”。(2)在有条件的领域,探索建立网上统计调查制度。(3)进一步普及抽样调查的知识,健全抽样调查队伍,完善抽样调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工作制度,提高我国抽样调查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二)组织体系改革

1、地方实行局、队合并,合并后直属国家统计局领导

各级地方统计局和调查队都是为满足国家对经济社会实施调控和管理的信息需求而设置的统计组织机构,二者本是一体,不应分家。目前调查队只承担统计资料收集的一部分工作,而统计资料收集也只是统计的一项职能,各级调查队应回归统计局,这样便于各项统计职能的协调配合以及统计总体功能的发挥。各级统计局实行垂直领导,统计业务经费和各项统计调查费用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统一由国家财政拨付,这样可以避免各级地方政府对统计工作的层层干扰,保证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各级地方统计局负责组织领导当地的统计工作;监督检查当地和下级统计部门的统计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负责统一核定、管理、公布基本统计资料,定期向社会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信息,并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预测和监督等。

2、组建国家、省、市三级调查队,取消县级调查队

近十多年来,为了更好地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对政府统计调查机构和队伍进行了相应改革。但是,现行调查队组织体系仍然存在需要改革和完善之处。本文认为应组建国家、省(区、市)、市(地、州、盟)三级统计调查机构和队伍,取消县级调查队。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负责领导全国农村统计调查工作并汇总全国农村统计调查资料;各省级调查队负责组织和领导本省的农村统计调查工作,并负责将省内各地区的农村调查资料进行估计推断汇总,得出以省为总体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数据;各市(地、州、盟)调查队具体实施各项农村统计调查工作,委派调查队伍深入本辖区内各行政村样本点开展调查。

(三)方法体系改革

1、改革农村周期性普查体系

农村地区开展的周期性普查,其承担的调查内容应该严格限定在基本国情、国力的调查,为建立抽样框所需的最基本辅助信息的调查和为完成国民经济核算所必需的有关项目的调查,调查什么,什么时候调查,都必须根据制度的安排严格执行,而且要保持每次普查项目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比性,要注意不同普查项目普查内容的合理衔接、科学配置。现行的人口普查和农业普查虽然在普查中采取了长短表的形式,但由于调查项目太多,抽样比太高,实际调查结果并不理想。对于现行农业普查,建议借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设计世界农业普查方案的思路,精简整合调查项目。在设计中,一要注意与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内容的衔接,二要注意与各项经常性农村经济社会抽样调查内容的衔接,使周期性普查真正承担起为经常性抽样调查建立各种抽样框提供基本统计信息的责任。

2、建立适应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经常性抽样调查体系

在我国农村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除了要对已经建立的周期性普查体系进行完善外,还应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应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经常性抽样调查体系,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抽样调查的主体地位。从经常性抽样调查方法的角度看,顺利开展农村经常性抽样调查工作包括许多相互联系的内容,主要包括确定恰当的样本抽取方法和样本轮换模式,以及连续性抽样估计方法与估计精度等,希望能够在我国建立起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农村经常性抽样调查体系,产生更加准确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服务。

应根据农村抽样调查对象的自身特点和调查研究的目的和需要,选择不同的连续性抽样设计方法抽取连续性调查样本,并确定恰当的样本轮换模式更新连续性调查样本。本文以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为例说明农村连续性调查样本抽取方法与样本轮换过程。

我国农村住户连续性抽样调查一般以省为总体,实施两阶抽样设计抽取调查样本。两阶抽样设计的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界定初级抽样单元。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一般以县(市、区、旗)作为初级抽样单元,对于某些人口、地域较小的县可与相邻的其他县合并。

第二步,对初级抽样单元进行分层。可根据地域抽样框中各县农民人均收入的高低作为辅助信息进行分层,将农村经济发展程度相似的初级抽样单元划分为一层,每一层中大约4~5个初级抽样单元;而且对于某些人口规模较大且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初级抽样单元还可确定为必选的初级抽样单元。

第三步,抽取初级抽样单元作为第一阶样本。作为必选的初级抽样单元自然进入第一阶样本;对经过分层后的各层初级抽样单元,按照与农村人口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从每一层中抽取一个初级抽样单元进入第一阶样本。

第四步,抽取最终抽样单元作为第二阶样本。对于被抽中的初级抽样单元,将其辖区内所有行政村按照人均收入高低分成若干个不同的轮换组,分组的原则是“组内尽量相似,组间尽量差异”;然后,将每个轮换组内包含的所有农村住户构建一套农村住户名录抽样框;最终从每个轮换组构建的这套住户名录抽样框中抽取一个由最终抽样单元,即农村住户构成的样本作为第二阶样本,且每月调查都是从每个轮换组中抽取一个由农村住户构成的轮换样本进行实地调查。

第五步,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生活习惯,确定恰当的平衡轮换模式,每月更新调查样本。每月连续性调查样本的更新过程具体如下:从每个轮换组内构建的农村住户名录抽样框中利用系统抽样等方法抽取一个轮换样本,每月按照既定的平衡轮换模式进行轮换。

五、结语

本文将“三农”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分别从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和方法体系三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建立一套适应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农村统计调查体系。通过这套新的调查体系,产生更加准确有效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服务。

本文提出的这套新的农村统计调查体系,虽然在未来的实际应用与改革过程中会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但都可以在该体系的整体框架下予以解决。

(责任编辑 孙敬水)

作者:陈光慧 刘建平

第3篇:《化学教育》“调查报告”栏目文献的统计分析

摘要 以《化学教育》“调查报告”栏目29年来的载文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查阅年度总目录与阅读原始文献相结合的方法,从载文的年度分布、内容、调查研究类型、作者等4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我国化学教育的调查研究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化学教育 调查报告 统计分析 发展历程

《化学教育》是我国建国以来针对化学教育尤其是中学化学教育最权威的一本学术期刊,是教育类核心期刊。其所载文章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现已有人对《化学教育》期刊中的某些栏目或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但对“调查报告”栏目的统计分析还没有发现,其他各类杂志对“调查报告”类文献中信息搜集方式以及数据处理方式的统计分析也属鲜见。调查报告是通过对典型的问题、情况和事件的深入调查、分析、综合,从而揭示出其本质或客观事实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具有针对性、真实性、论理性、典型性和时效性,对剖析事物本质、了解发展趋向和促进问题解决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对《化学教育》中“调查报告”栏目从创刊(1980年)以来至2008年所有载文进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我国化学教育的调查研究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指导以及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 论文的年度分布

通过分析《化学教育》“调查报告”栏目刊登的论文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国化学教育工作者在不同阶段对化学教育事业的关注度。《化学教育》各年度发表在“调查报告”栏目上的文章数量统计见图1。

从图1可看出,《化学教育》“调查报告”栏目中文章数量可分成4个阶段:第1个阶段从1980~1988年,这一阶段发表在“调查报告”上的文章数量几乎为零。第2阶段从1988~1997年,这一阶段每年发表在《化学教育》“调查报告”栏目上的文章数量都在5篇以下。第3阶段从1998~2003年,这一阶段每年发表在“调查报告”栏目上的文章数量波动比较大,但数量比前一阶段有所增加。2000年文章数量达到了16篇,而1999年只有7篇。第4阶段从2004~2008年,这一阶段文章数量接近直线递增趋势,这一阶段平均载文数量达到每期2篇,2008年载文数量为30篇。《化学教育》“调查报告”栏目载文数量的增多,其原因有:(1)《化学教育》期刊本身期数和版面的增加,1980~1993年为双月刊,1994年开始为月刊,此后还进行了扩版;(2)化学教育工作者科研和交流意识增强,撰稿数量增加;(3)教育政策改革、课改教改的重要年份,调查报告载文数量随之增加。

2 论文内容的统计分析

论文的内容直接反映了化学教育工作者对我国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关注角度,同时也能够反映出我国化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按照载文内容的侧重点可将文章主要分为:教改调查报告、教师教育调查报告、化学学习非智力因素调查报告、实验教学调查报告、化学教学现状调查报告、化学学习中具体内容学习调查报告以及其他的调查报告8大类。载文内容归类统计见表1。

表1表明《化学教育》“调查报告”栏目发表的文章内容丰富,涵盖了化学教学的各个方面。不过,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有些文章涵盖面比较广,归类时依据它主要测重点进行归类。如《新课标下山东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这篇文章就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调查,它既可以归入课改也可归人实验教学,本文归人了实验教学。

2.1 “教改”方面的调查统计分析

教改包括教学改革及课程改革相关的调查报告,近3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特别是近10年,掀起了高潮,有关教学改革的成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教改“方面的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2个方面:(1)关于高考制度改革的调查报告共5篇,其中,4篇关于“3+X”高考制度改革对学生化学学习影响的调查,1篇是关于新课标实施对高考影响的调查。(2)关于课程改革提倡的新理论、新观念的接受和运用情况调查报告。如“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探究式教学”在各地区的开展情况,教师和学生对这些新理论、新观念的反映情况,以及运用效果情况的调查分析。

2.2 “教师教育”方面的调查统计分析

表1中“教师教育”载文数量包括对一线教师的调查,同时也包括对师范生教育方面的调查,主要是对一线化学教师的调查。这一部分的调查主要涉及了教师的教学观念、素质结构、教师技能、不同地区化学教师的配备情况、不同类型的化学教师的教学行为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其中有关教师的教育观念、素质结构的调查占了很大一部分。

2.3 有关“实验”教学方面的调查统计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科学学习态度的重要途径。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近30年来人们对化学实验教学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从1996年开始,《化学教育》几乎每年都刊载有关“化学实验”的调查报告,2005年共刊载了4篇。有关“实验”教学方面的调查报告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调查某些地区中学实验配备以及实验开展情况;(2)调查学生、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态度;(3)调查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化学实验考查情况;(4)调查微型实验推广情况。

2.4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化学学习影响统计

关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影响调查内容丰富,一共有34篇。调查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动机、心理、方法和策略、习惯、自我效能感、化学成绩成败归因,优等生人格特征,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元认知水平等方面。其中又以化学学习兴趣和动机调查载文最多。其中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文章有7篇。同时发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化学影响调查各阶段的分布情况也不一样,自我效能感、归因、人格特征、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元认知水平等这些方面的调查与西方心理学、教育学思想在我国的重视和推广有关。

2.5 学习现状及学习困难因素的调查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化学学习现状文章占总数的6.7%,这里所说的化学学习现状调查是指载文中没有针对于化学学习的某一方面做调查,而是较全面笼统的调查,主要表现为对不同的地区、年级、科类的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如“农村化学教学现状的调查”中学文科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等。

有关化学学习困难的调查分析载文数量不多,约占总数的3.8%,但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化学“学困生”一直是化学教师头痛也极关注的一个群体,探究和分析学生学习化学课程困难因素,有利于教师对化学学困生“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学好化学。

2.6 有关具体内容的调查分析

这一类文章的数量较少,且分布在2000年以后。“具体内容”的调查主要调查化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的学习情况。有关化学微观性调查共4篇,这4篇文章主要发表在2004年和2005年。有关化学概念的调查文章有3篇,主要调查了“同分异构体”错误概念、“化学平衡”迷思概念、初中生的化学前概念。

不能归入前面7类的文章都归入了“其他”一类,包含了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绿色化学教育、化学史教育、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师生的意识的调查等等。

3 调查研究类型的统计分析

运用科学的调查方式和数据统计方法,是提高调查研究效率以及保证研究结果效度、信度的有效手段。

3.1 调查范围及资料搜集方式统计分析

调查报告中资料的搜集方式直接影响着所搜集信息的代表性。208篇调查报告文章中有的只是对某个学校某个班级的情况或某个区域中某个学校进行非随机的局部调查,如果在样本量相同的条件下,相对于对不同层次学校不同水平班级以及不同年级随机抽样调查搜集的信息代表性要差一些。本文按照选取样本范围和调查资料搜集方式对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调查报告中选取对象范围的不同,把调查报告研究类型分为: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3大类。全面调查既在文中注明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普查,其主要是对某一地区化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典型调查是对调查范围内选择典型样本进行调查。抽样调查包括随机抽样和局部调查。对208篇文章的调查研究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197篇文章中注明了样本的范围。载文数据搜集方式统计见表2。

表2表明,在注明调查方法的调查报告中主要以抽样调查方式为主。全面调查以及典型调查的调查报告数量较少。全面调查样本量大,不管是从调查的开展还是信息的处理,需要人力物力相对较大,开展起来困难,所以这方面的调查较少。

《化学教育》“调查报告”栏目中的载文常注明了搜集资料的方法,对载文资料搜集方式不同进行分类归纳,发现运用较多的有问卷调查法(包括自编问卷、借用量表问卷),座谈法、访谈法、测验卷法(包括借鉴量表、以及借用各类试卷)、实验法、交流、观察法(包括随堂听课、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听课、文献法等。载文资料的主要搜集方法统计见表3。

从表3可看出问卷调查法、座谈法、访谈法、测验卷测试法和实验法常规资料搜集方法魅力不减,仍占主导地位。除了表3表述的方法之外,有的文中还运用了实地考察、走访、分析学生作业及实验报告等方法获取信息。

载文搜集信息途径不只限于某一种方法,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利于提高信息搜集的科学性,当然,方法不宜过多,否则,难以协调,适得其反。从表4可以看出,方法还比较单一,208篇载文中只用一种信息收集方法占了六成多,这一种信息收集方法的主要是问卷调查方法、实验法、文献法3大类。其他资料搜集方法,如座谈法、实地考察法等起辅助作用。

3.2 数据统计分析

调查报告中数据的合理处理直接关系到能否通过原始材料获取更多信息和正确结论。按照教育学数据研究方法的分类方法可分为:统计分组、统计图表(表格形式或几何图形)、特征量计算(集中量、差异量、相关量)、统计分析(均值分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计数数据分析、非参数分析)。统计分组法是把大量的统计资料按一定标志划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的方法,这是调查报告中最常用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图表法因数据图表的直观性,也常被选用。特征量计算法和统计分析法适用于问题复杂多变、不可能对研究群体中的对象一进行研究,通过随机选取部分对象进行的研究。特征量计算法及统计分析法通过对结果进行估计和假设检验,能比较客观地解析推断所得到的结论,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各种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与文章数量关系见表5。

表5数据表明:统计分组法和统计图表法是调查报告中最常用的2种数据的分析方法。从数据的统计结果来看,统计分析方法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文章中运用。

208篇调查报告中有一部分文章对所搜集信息只做了定性分析,虽定性分析是一种操作简便常用的一种信息处理方式,但它较为粗糙,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比较适用在数据资料不够充分或分析者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时。大部分调查报告采用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信息。但定量分析中又以用百分率,人数总和来说明和分析问题为主,这是较简单的数据统计分析,只能说做了简单的描述统计。有的调查文章信息搜集科学,数据也较全面,但在数据处理上显得过于简单,如果能够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使用恰当将会使定性更加科学、准确,而且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测查报告中数据统计方法种类统计见表6。

表6数据表明:多种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运用是调查报告的一大特色。其中有6篇文章没有数据统计或出现了极少量的数据,这6篇文章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出现最多的是2种或3种统计方法结合运用。

4 载文作者分析

4.1 第一作者所属省份统计分析

对作者所属省份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省份对化学教育开展的关注度。208篇调查报告的第一作者分布在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但各省差别很大,有的省只有1篇文章,而有的省则多达31篇。在这些地区以江苏、广东、浙江3省位居前3位。这3省发表的论文数量占据总数量的38.0%。载文第一作者所属省份统计见表7。

4.2 第一作者所属机构统计分析

对作者所属机构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化学教育》在不同群体中所受关注的情况,载文第一作者所属机构统计见表8。

表8表明:高等学校及中学是调查报告撰稿的核心机构,他们撰稿的数量分别占总数的49.5%、35.6%。高等学校不仅直接承担化学教学工作而且有专职研究化学教学的人员。中学一线化学教师是化学教学的直接参与者,从时间和空间上讲,最容易获得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也最能够直接有效地指导实际教学。

5 反思与建议

通过对《化学教育》期刊调查报告栏目中208篇载文的统计分析,发现文章数量不断增加,内容越来越丰富,调查资料搜集、数据处理方法日益多样化,文章作者构成有所变化,尤其是中学一线化学教师开始增多。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1)关注学生对具体化学教学内容学习情况的调查,如对学生学习一些抽象的化学知识情况的调查;(2)提高撰稿者资料搜集方式以及数据处理方式的科学性;(3)有些省份需提高对化学教育现状的关注度,同时也需《化学教育》期刊编委们提高对某些省份文章的接收度;(4)鼓励、引导和组织不同省份、地区的化学教育工作者进行合作,既可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又能够有效地推广科研成果;(5)采取措施,鼓励和促进一线化学教师和地方教研室人员多撰稿。

参考文献

[1]化学教育,1980~2008

[2]陆良杰,化学教育,2008,29(9):79-80

[3]林卫比,化学教育,1991,(5):24 25

[4]饶志明 沈瑞杉,化学教育,2604,25(4):51-52

[5]吴亚萍,统计分析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9-10

作者:刘 芬 吴鑫德

第4篇:卫生信息统计报告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卫生监督信息的作用,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依据《全国卫生统计工作制度》、《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管理规定》、《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手册》、《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2001版)》和《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若干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管理范围系指中国公共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其国家统计局批准实施的相关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

2011年1月1日起通过网络上报信息,实现卫生监督个案信息的实时报告。

三、卫生监督信息统计报告工作由卫生监督机构承担。

四、卫生监督机构相关业务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专业范围内的卫生监督信息统计报告工作。

五、各科室应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信息统计资料的管理制度,推广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逐步建立卫生监督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不断提高卫生监督统计报告质量和服务能力。 各业务科室应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登记表、台帐和统计资料档案制度,确保统计数字数出有据,准确无误。

六、卫生监督信息网报实行一级审核,审核领导和统计人员要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虚报、瞒报、漏报、拒报、迟报、伪造和篡改统计资料。

八、卫生监督统计信息资料是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资源,任何人不得以个人名义传阅、登载或对外发布。使用卫生监督统计信息资料必须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审批同意。

第5篇: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安全事故的统计、报告和档案管理,根据有关法规、规章和县政府《关于加强政府系统值班工作和紧急突发事件(故)及时上报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公司的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安全事故的报告:

凡发生死亡1人以上(责任事故),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伤亡事故,以及特别紧急,重大突发事件(故)。死亡3人以上,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群伤事故,公司主管安全领导必须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及已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立即向安全法规科、出租办报告。并在4小时内形成正式的事故快报,不得迟报、漏报、瞒报。

第三条 安全事故统计:

安全事故的统计时间为上年的12月26日至当年的12月25日; 上月的26日至当月的25日。按照有关规定,公司技术安全科在每月30日前填报省交通厅统一印制的报表,报送交通局安全法规科。

第四条 安全事故档案管理:

公司应建立道路运输安全档案,并落实到人负责保管。档案内容包括:上级领导对事故的批示、责任认定书、调查报告、事故快报和应急救援处置报告,以及有关部门和公司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结果,当月事故统计报表等等。

第五条本制度从公布之日起执行。

29

第6篇: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人力行政部

二OO八年十一月五日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此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历经半个月的时间,共发放调查问卷81份,回收58份(其中3份不合格),占公司总人员的71.6%,从反馈结果的来看,可以说涉及到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涉及到了人力资源管理以外的问题,比如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市场、管理体系等诸多方面,下面就汇总的结果进行逐一分析,而分析的结果也将为下一步建立符合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供可贵的数据和资料。由于提供反馈问卷不全可能会造成部分分析有所偏差,但总体情况应该是正确的,现将汇总的情况和分析的结果公布如下:

一、调查人员结构分析:

1、职务人员分析:经理或以上人员:比例如下图.分析:公司的高层执行力不足和对公司动态关注度较差,有待公司加大关注力度,并急需加强对高层人员的培训及管理;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主管及经理)则在执行力方面有较好的表现,应该是公司持续维护的重要力量;对管理者以下的员工此次的良好表现也是公司值得肯定的,可继续在此次层面上加大对员工政策及福利方面的倾斜度.

2、年龄结构:比例如下图

分析:公司人员年龄结构比较适中,企业总体来说是有活力和激情的.3、性别:比例如下图

4、学历:比例如下图

分析:公司在人员学历结构上的分布就目前而言是相对合理的(大专及以上占了总人数的83.6%),加强对这一学历层次人员的培训,不仅在学历上要有所提高,而且在业务和专业知识方面也要促成为公司的主要骨干力量,从而进一步的加强公司在人才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但从公司上市的长远计划来说,本科以上人员的缺乏,则是不利的因素,眼下我们可以就公司的关键岗位招聘一些高学历的人才做公司的储备之用。

5、入职途径:比例如下图

分析:公司在招聘途径方面总体是合理的,但员工的内部提升和职业生涯规划上却明显不足(自我推荐只占3.6%),下步公司必须要加强对内部人员总体水平的提高做大量的培训及规范、完善公司招聘体系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这样不仅可以让员工看到希望,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也可以增加应对人才危机的处理能力。

6、工龄结构:比例如下图

分析:一个公司正常的人员流动率在5%-12%是相对合理的,可上面的数据显示公司目前一年以下员工占41.5%,而3年以下的占到了49.1%,两者加起来90.6%。这说明我们公司人员的流动率严重的脱离正常的轨道,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人才的严重流失,管理及用人成本增高,公司部分战略和政策得不到好的或继续的执行,从而在很难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需要公司的各个管理层进行全面的反省,把留住人才和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不前做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来拿.7、薪酬结构:比例如下图

分析:从公司的总体薪酬水平来看,应该处于深圳中等水平的薪资,要想留住人才或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薪酬是否具有竞争力也是能否留住人才,能否不断增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具体的分析要与岗位和职务相结合才能比较准确.二、企业管理者行为调查

下面列出了15种管理行为表现,其中“A”表示总是或经常,“B”表示有时,“C”表示从不。

序号表 现 行 为评 价

ABC

1行动果断,个人决定,不征求下属意见32627

2向下布置工作不说理由253

43下属与其在工作上有不同意见时,表现得不满意2154

14对下属工作的失误总是批评、罚款或其它处罚813

325公司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总是积极参加33168

6经常越权直接指挥下属手下的人11238

7经常鼓励下属对其工作提出批评和意见202512

8重视周密的安排计划与工作30203

9对下属严格要求,经常检查其工作完成情况3319

110定期评价下属的工作成绩31223

11重视规章制度建议,要求下级照章办事34192

12对下属工作、生活的困难总是给与关心242

5413对下属就业务或技术进行学习给与支持和指导24304

14经常了解下属的需要并努力使之得到满足22287

15在工作之余与下属保持较多的接触19308

分析:从以上15项调查结果的反馈情况来看,企业的管理现壮总体来说是好的,包括工作中的计划、沟通与指导和关心;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企业的整体氛围的营造与员工热衷于公司的文化建设等等方面,但这里面我们需要考虑一点是被调查者在填写调查表时的心态上面有不认真和不负责的态度,没有真正的起到调查现状的真实目的,因为就公司的目前情况而言,公司在管理上和制度建设上计划性不强、规范度不够、执行力不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宣导不力等弱项均没有表现出来,而这在我们公司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过,以上的综合数据也说明了员工对公司还是存在着较大的期望的,这对于我们推行规范化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希望的。

三、企业凝聚力调查

“A”表示完全赞同,“B”表示基本赞同,“C”表示基本不赞同,“D”表示完全不赞同。

序号题 目评 价

ABCD

1本企业的发展前景很好21296

2在本企业工作个人有奔头9271

513本企业的管理者有足够的能力把企业办好92815

34我的个人前途与企业的兴衰是紧密相连的2120123

5本企业兴旺发展后我可以得到较高的利益1132113

6我愿意为本企业的发展献出个人毕生的精力162118

27在本企业工作有自豪感1322152

8我的亲属对我在本企业工作感到满意1331151

9在公开场合自己愿意佩戴厂徽或表示是本企业职员203051

10我与上级关系融洽27272

11我与周围的同事在一起感到很愉快351722

12我对本企业具有忠诚感和归属感2829

413我很乐意和同事们在一起参加业余文娱、郊游等活动 3219

5分析:从以上的数据综合来看,企业的凝聚力总体是好的,主要表现在忠诚感、归属感、与上级及同事很愉快的工作与活动,愿意佩戴厂版、个人的发展与公司紧密相连及企业的发展前景等方面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与肯定,这是我们要持续发扬的方面,而且要利用这一点进一步的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参与公司的各项建设,让员工更多的享受公司的发展成果;但在另一方面,如个人在本企业的发展前途、把公司管理好、个人的大力支持和享受公司发展的成果等方面却显得信心不足,这里面说明公司目前整体管理、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相关制度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上有待急需提高,因为信心不足的人数占了这里面近30%的人员,如果我们不能给员工信心、不能提高管理者的水平或尽快的使公司的管理规范化,这部分员工就很有可能会受内外因素的影响而选择离开公司。

四、人力资源指数调查

请从下面四种选择中,将最能说明您所处的环境或者最能表达您的感受的选项在评价栏合适的位置上打“√”,其中“A”表示完全赞同,“B”表示基本赞同,“C”表示基本不赞同,“D”表示完全不赞同。

序号内 容评 价

ABCD

1各部门之间有着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信息能够分享5282

212员工的技能在单位里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82620

23个人的工作目标和企业的目标具有一致性133111

14我已经得到了干好本职工作所需的各种培训62217

35本部门领导具有良好的工作风格163

546各种报酬、奖励的分配是公平、公正的424199

7公司或部门主管比较民主,员工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14329

28我的工作给我提供了个人负责任的机会2526

419公司关心照顾为之工作的员工929134

10本人或本人的下属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十分了解183512

11员工能就本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公开、坦诚、富有建设性的讨论92517

412&n

bsp;公司或部门经常组织全体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53017

313公司鼓励创新并对创新成果有奖励727184

14公司的薪水和福利待遇具有吸引力122238

15管理人员既关心工作,又关心员工生活527203

16员工是坦诚和直率的,能自由地交流信息143011

217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相互支持和信任1030132

18工作绩效与经济奖励直接挂钩62717

519我的工作能提供一种成就感12321

120各部门员工都希望用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并期望有高绩效9415

21公司的规章制度是切合实际的,并有利于目标的实现52815

22员工工作积极性高(每个人都能独立开展工作)831142

23公司为我提供了个人发展和能力提升的机会103312

24公司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指导112816

25公司经常有意识的组织各部门间的学习和交流1324151

26部门员工对企业目标负有责任感,并通过行动去实现它 143011

27主管能够对下属员工的建议和意见给予正式的反馈16345

28主管信任员工,并对员工抱有信心183051

29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员工之间能够相互信任与合作21276

30工作环境舒适、安全,并有利于产生好的绩效19279

31我的工作能得到上级主管的认可16271

2132全体员工参与决策,不是个别领导说了算1122156

33各部门之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92716

34员工能够自由地与上级主管讨论工作问题143642

35公司有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82023

436公司过度容忍表现欠佳的员工516266

37在公司做出突出贡献时,能够获得相对应的奖励823174

38公司有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42421

539公司能定期给员工提供脱产学习的机会414221

440我对目前得到的福利待遇是满意的319275

41我得到的工资与福利待遇比其它同类单位高113338

42公司有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指导方案420256

43我感到工作得到了相应工资待遇22812

544我现在有更换公司的想法2142215

45公司有制度化的、弹性化的工资增(减)机制3221610

46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得到主管的表扬和赞赏33712

347员工的职位晋升看重业绩和能力,不看重资历、学历83113

348公司的人员录用和晋升制度科学、合理328186

分析:从以上情况来看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好的方面主要有表现为:

3、

5、

7、

8、

10、

16、

17、26-31等十五个方面的指数调查,占总反馈人数的86%。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公司部门负责人与下属工作和合作关系是较好的,基本上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良性的工作互动,只要我们加大对公司管理者的培训力度,提升其管理水平、业务知识及技能,进一步协调好部门、员工与公司的工作,对于完成公司的战略和目标就有了较高的保证;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薄弱和意见较大一面则主要体现在:

1、

2、

6、

14、

18、35-

42、45等十四个方面,占总反馈人数的49%。主要的的问题集中在了薪酬、福利、绩效、培训、奖惩以及员工职业发展方面,这基本上涉及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可见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规范化、系统化和人性化,主要是薪酬和绩效尤为突出,下步人力资源部将有针对性的分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突出的问题。

五、员工需求结构调查

1、您到公司工作的目的( A18 B21 C19 D3 )

A、赚钱 B、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C、实现自己的理想 D、受老板赏识

2 你认为公司的招聘程序是否公正合理( A4 B24 C24 D2 E1)?

A 很合理 B 较合理 C 一般 D 较不合理

E 很不合理,需改进的方面:

3 你认为员工的绩效考评应该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AC8 ABCD7 ABC18 ACD1 A5 B1 BC3 AD1 D1 C4 AB3)(可多选) A 任务完成情况 B 工作过程 C 工作态度 D 其他

分析:绩效管理体系应该是以前三项为主,以上数据说明员工对绩效管理意识和理念方面还是比较正确的,只要我们把结果为导向的思路辅助过程管理和控制应该是可以让员工接受的。

4 你认为公司应该依据下述哪些标准发放薪酬( AC17 ABC10 vACD5 A2 C3 ABCD4 AD2 D1 AB3 A3)(可多选)

A 绩效考评结果 B 学历 C 在公司服务年限 D 其他

分析:薪酬的建立不仅要靠绩效考评的结果为主,还应该以岗位价值和岗位的胜任力模型为依据来建立。此项数据说明公司的薪酬发放标准和体系还不健全。

5 你认为与公司签哪种劳动合同更为合适( A28 B17 C5 D6 )

A 1年 B 2年 C 3年 D 其他

分析:劳动合同的签订不仅要考虑员工的利益还应该考虑公司和社会法制方面的情况,从《劳动合同法》的角度考虑,为了保障员工的利益和兼顾公司的用人成本,前二次的劳动合同签订应该以长为宜,最好是以五年为基点,再根据不同的级别和岗位来增加签订的年限。此项数据说明公司的员工对相关法律的理想不正确和公司对员工的教育与引导不到位。

6 你认为公司目前的福利政策(节日礼品、生日礼物、健康体检、带薪假期、社会养老/失业保险)是否完善,若不完善,需进行哪方面的改善( A24 B31 )

A 是3 B 否,改善的方面:28健康体检15 购买住房公积金1 增加培训1 增加双薪、奖金1 社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未按规定缴交7 旅游2 多组织员工活动1节日补助1年假时间太少3生日礼物、节日礼品、公司承诺很难实现1

分析:公司现行的福利政策主要问题有:不丰富;宣传不到位;组织不利及兑现不及时等方面,现在的员工工作薪酬固然重要,但好的,激励人相关机制也同样重要。

7 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对公司的中层经理进行管理知识培训( A45 B7 ) A 有 B 没有

分析:此项数据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在管理水平和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还有所缺乏,加大对这层管理者的管理培训应该是公司下步重点关注的问题。

8 如果是资格或技术认证培训,并且需要个人出资,你最大的承受能力是多少( A16 B18 C15 D7 )

A 100元内 B 100~500元 C 500~1000元 D 1000元以上

分析:此项数据可以为公司下步建立符合公司及员工的培训体系方面应该以人性化和可操作化为主。

9 你认为在公司工作有没有发展前途( A29 B22 C5 )

A 有 B 说不准 C 没有&nbs

第7篇: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档案管理制度

为加强安全事故管理,有效收集本公司的安全事故案例,保持良好的安全管理态势,建立完善的安全事故管理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一、安全事故报告:

1、发生安全事故后,驾驶员、押运员应及时报警,并向事故发生地运管、卫生、环保、安监等部门和公司报告。

2、事故报告内容:时间、地点、驾驶员、押运员、事故简要情况、人员伤亡情况、货物损失情况、预计经济损失、事故责任预计、报告当时的施救和处理情况等。

3、事故报告事项必须真实准确,杜绝虚报、瞒报、迟报,因虚报、瞒报、迟报导致事故扩大的由报告人自行承担相关责任。

4、公司接报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告知安全部并向公司领导报告,重特大事故在接报后要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向文山运管局、文山安监局、文山交警大队等相关机关报告。

5、公司各管理人员、各部门之间的事故通报工作应保持通畅,事故通报可以采用电话、面谈等方式进行。

6、公司指派的事故处理人员和事故当事人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安全事故应急、救急工作,避免事故损失扩大,认真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安抚工作,积极配合相关机关调查取证,确保事故圆满顺利地予以解决。

二、安全事故处理

1、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要切实跟踪事故发展情况,及时续报事故信息,建立事故台账,事故处理完毕要及时建立事故档案。

2、安全事故接报人员在接报后要及时向公司领导和安全部报告,公司领导和安全部接报后要及时告知事故当事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按照就近原则积极抢救伤员和物资,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增加。

事故现场施救按照先救伤员、后救财产,先救重伤、后救轻伤的原则开展救援。

3、事故发生后要立即成立事故调查小组,由安全副总经理组 长、安全部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管理人员任组员,积极配合相关机关开展事故调查工作,随时接受相关机关的询问,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4、事故终结,事故调查小组要形成书面的事故调查报告,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方案,约谈事故责任人。

5、在安全教育学习、安全例会、季度分析会等安全会议上,要对事故进行通报和分析,对事故责任人的安全学习、教育培训、违法违章、安全行车、证件有效情况等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相关管理人员工作失误、监管空白、职责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等相关情况要按照相关规定开展责任倒查。

三、安全事故档案的建立

1、事故终结应制作安全事故档案,详细收录事故时间、地点、当事人姓名、天气状况、事故责任认定书、保险查勘记录、损害赔偿的调解或判决文书及进行调解或判决的机关名称,损害凭证等相关内容。

2、安全事故档案保存期为七年,自发生事故之日起算。

四、安全事故统计

1、公司设立安全事故登记表,在登记表中记录事故概况、伤亡情况、损失情况、调解机关、判决等相关信息以方便查阅。

2、事故登记表作为事故统计的重要表格,要严格遵守相关要求,确保记录准确,信息完整。

五、本办法自二○一四年八月一日起实施。

文山市航翔货运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7月29日

第8篇:用户信息统计管理系统设计需求报告

1. 项目背景 近两年来台有线电视项目进行了包括设备更新、新机房搭建等基础改造。伴随在项目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各种智能机顶盒以及cable modem在使用当中遇到的问题是在与用户沟通解决和维修人员上门维修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的类型。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9层客服人员承担了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为了使客服人员在解决问题时更加快捷准确并做到对处理问题的过程记录详实。特设计《用户信息统计管理系统》 ,通过对台内用户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在客服人员接听电话时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实时显示在电脑中,把客服人员从繁重的文字记录中解脱出来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第9篇:信贷管理部金融统计工作自查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xx支行:

根据贵行下发的《关于开展2011年xx市金融统计检查的通知》要求,我部按照通知精神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并认真开展自查,现将自查情况回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

我部组织全体统计人员进行了检查前的学习培训,再次全面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金融统计制度,进一步提高了统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部重点加强了对中长期贷款按实际投向分类统计制度、贷款按行业分类统计制度、房地产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涉农贷款统计制度、大中小企业贷款统计制度、银行承兑汇票统计制度、政府投融资平台专项统计制度的学习,吃透概念,并结合平时工作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对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讨论,使统计人员形成统一的认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部还结合市人行几次统计制度的培训的内容进行了专门的学习,对那些统计数据质量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了重点分析,查找根源。

二、统计工作自查情况

我部能根据报表及分析材料要求,建立数据源,所采集数据与基础数据一致。无基础数据的,建立了相应的台帐,做到及时收集记载,

并落实相关人员责任,涉及向基层支行采集数据的,要求基层支行准确及时上报。

经自查,我部所报贷款分行业统计月报表、境内大中小企业贷款专项统计表、银行承兑商业汇票情况统计表等各类统计报表均能及时、保质、保量地报送,各类统计报表、统计数据能做到及时整理并归档保存,不存在虚报、瞒报、伪造、拒报、屡次迟报统计数据的现象。我部为各类统计报表所需数据建立了相应的台账,台帐详细记载了企业的名称、法人代表、经营项目、资产总额、销售额等,并根据企业的这些基础信息对企业的行业和规模等进行了认定,做到数据来源真实,质量保证 。2011年我部对相应台帐的基础信息进行了及时的更新,根据企业2010年末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对企业的行业及规模归属进行每年一次的调整,认定后企业的行业和规模归属在一年内保持不变,这些将在7月份报送6月份数据时进行体现。

三、存在问题

1、统计力量、科技支持力度尚显薄弱

我部由于人员缺乏,没能设置独立的统计岗,配备专职统计人员,而是由其它岗位人员兼任。另外,由于统计工作量大,仅仅依靠手工数据筛选汇总,数据质量的准确性难以保证,故需要科技的进一步支持。

2、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流程尚待完善

因为统计报表由填报部门根据具体业务情况及对报表的理解自行填报,文字性的填报流程或说明尚待更新完善,不同填报人员选用

的统计方法有差异,因此,准确的取数来源和数据处理流程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采取措施

1、切实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保证统计员队伍的稳定,加强岗位培训和岗位练兵,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2、逐步改进和完善金融统计报表制度,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对金融统计工作要求,不断提高金融统计工作水平。

3、强化科技对统计工作的支撑作用,尽快健全和完善覆盖面广、效率高、共享性强、规范的数据信息管理体系,保证金融统计工作快捷、高效地进行。

以上回报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信贷管理部

2011年5月4日

上一篇:新员工岗前培训方案下一篇:新时代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