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统计分析报告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镇统计分析报告(共8篇)

乡镇统计分析报告 篇1

(一)一、总体情况

两镇总人口为81070人,2007统计年度(2006、10—2007、9)实际出生708人,出生率为8.73‰,其中,一男孩273人,一女孩208人,一孩性别比为97.5;二男孩92人,二女孩55人,二孩性别比为167.3;多孩共8人,男、女各占一半。政策外出生总数为91人。

而同期报表显示:出生为663人;一男孩267人,一女孩207人,一孩性别比为98.9;二男孩80人,二女孩46人,二孩性别比为173.9;多孩7人,男、女孩分别为4人、3人。

在政策外生育的91人中,属非法婚姻生育和早育的一孩39人,占42.9%;二孩44人,占48.4%,其中一男户超生(含抱养)29人,一女孩户抢生或超生15人;多孩8人,占8.8%,其中,有男有女户超生5人、两女户超生3人。

二、情况分析

1、政策外生育控制力度弱、效果差。被调研的两镇地处淮河以南,乡镇经济和群众家庭收入相对较好,人口计生工作也均处于我市乡镇前列,但政策外生育率仍高达12.85%,除表明群众超生意愿十分强烈外(尤其是有5户属于有男有女户超生多孩),也说明这两镇对政策外生育控制力度仍不够理想。

2、人口出生瞒报、漏报现象严重。2007统计年度两镇瞒、漏报出生人口45人,漏报率为6.4%(在全市处于中游偏下水平,少数乡镇漏报率长年在10%以上,甚至高达20-30%),其中政策外一孩39人,瞒漏报12人,政策外二孩44人,瞒漏报高达21人,多孩8人,瞒漏报1人。瞒、漏报现象存在原因,一是基层(村、乡两级)工作作风不实,因人口流出等原因,对出生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准确;二是迫于市、区两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方案中政策符合率下限指标和实施倒扣分等因素的压力,不敢或不愿意据实上报而有意瞒报。

3、生育二孩性别选择现象明显。无论是从当时的统计报表还是事隔一年之后的回溯性摸底情况均可看出,二孩性别比严重失常,说明性别选择现象在现阶段较为普遍,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淮河以北地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另一方面值得关注的是这两镇同期 “两非”案件突破例数却基本为零。

4、超生事实多发生在流出期间的说法缺乏必要依据。两镇政策外生育的91人中,除抱养的8人、在外地出生的19人外,其余64人(占70.3%)均在本市范围内出生,且多数在本区范围内,说明村、乡两级管理不细致,很多政策外生育的事实就发生在管理者的眼皮之下。

三、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尤其是村支两委成员的国策意识教育,强化对人口计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督促其切实担负起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人的责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必须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重要前提。

2、加大对广大育龄群众的计生政策宣传,力促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早育事实的发生多数与村、乡两级干部上门开展针对性宣传不够有很大的关联性,如基层干部能改变泛泛宣传为针对性上门宣传、提醒,在适龄青年家长的配合和帮助下,多数早育现象将不会变成事实。

3、坚持依法行政,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对违法生育行为所需承担的法律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但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超生户缴纳的社会抚养费均达不到《条例》规定的下限,超生成本低廉,使一些原本对超生后果有所敬畏的群众在思想上也发生了动摇或直接加入到超生行列。

4、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非法选择性别生育行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势头,淮河以南乡镇要争取“两非”案件突破。

5、大力改革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方案,将基层注意力和着力点引向控制政策外生育、维护良好生育秩序之轨道,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迈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坚实步伐。

乡镇统计分析报告

(二)统计工作是国家了解掌握国情国力,各级领导实现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的依据,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20xx年我镇统计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区统计局的正确引导下圆满完成了。20xx年即将结束,为了在今后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找出不足,现将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回顾,做个分析报告:

一、20xx年我站在各有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完成20xx年定期报表的报送任务,对各套报表做到按时、按质、按量上报,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各项统计指标都请农科部门、兽医部门等数据评估领导小组进行评估,征求主要领导意见,以求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认真完成三项调查工作。即劳动力抽样调查、人口变动调查、群众安全感调查,在领导的关心帮助下,顺利地完成此项调查任务。

3、认真完成统计历史资料上账工作,我镇的统计历史台账自1980年起,在老一辈统计工作者的不懈坚持下,一直保持着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我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将自2001年起新的又一个十年的台账继续上账。

4、认真抓好“十五”期间统计图表上墙工作。在今年10月份,我及时地将20xx年的各项数据整理上墙,保证了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5、认真做好20xx年度内政务公开工作,至今,共公开统计站政务三期。

6、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认真为即将到来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开展做好前期工作。

7、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协助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二、一年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统计资料的信息服务工作表现被动。开展统计信息服务是搞好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由于我镇统计工作只有一人专职,精力有限,在开展统计分析和信息服务方面显得被动。

2、对村级业务人员没有建立完整的考核制度。村改以来,村干部思想变动较大,业务人员变换较大,业务素质不尽相同。村级报表迟报现象屡有发生。对此没有建立系统的管理方式,仅仅只是靠统计人员苦口婆心地讲解,对村级业务人员的业务监督力度还有所欠缺。

3、对“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做的还不够。我站由于人手较少,工作局限于见子打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之中。在“创新”上下的功夫不够。

4、统计业务培训抓得不够,在统计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学习不够,有部分统计人员业务不熟、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

5、村级换届后,统计资料管理混乱,有的不全。统计资料的归档工作做得不够,应督促好他们尽快地统计资料归好档。

6、村级历史台帐不完善。应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7、充分发挥统计服务功能有待提高,统计人员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等,与领导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三、20xx年的工作打算。

1、持之以恒发扬吃苦耐劳的优良工作作风。对20xx年的各套报表做到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不拖全区后腿。

2、进一步加强业务建设。对农业普查业务人员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力争每一个业务人员都有过硬的业务素质。

3、加大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搞好统计法制宣传,用法律法规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制意识。

乡镇统计分析报告 篇2

1 资料与方法

对2014年龙城地区6个乡镇区域自动站温度和朝阳本站温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分别计算各镇与朝阳站的高 (低) 温的温度差[2,3]。考虑晴天和非晴天 (非晴天包括多云和降水) 状况下温度差值各异, 将温度差分成晴天和非晴天2类, 分别在晴天和非晴天的情况下求取连续5 d温度差的平均值作为第5天的订正值。在市局预报朝阳站高 (低) 温的基础上加上龙城各乡镇高 (低) 温订正值, 作为乡镇预报的最终结果, 将此方法定义为5 d平均订正法。对预报准确率进行检验, 并分析在不同季节中此方法的可用效果。

2 订正前后预报准确率对比

订正前的预报是指完全应用市局对朝阳站的预报结果预报龙城6个乡镇的温度, 不做任何订正。订正后的预报是指在晴天和非晴天的情况下, 分别对市局预报朝阳站的结果采用5 d平均订正法进行订正。订正前后的预报准确率情况见表1。

(%)

由表1可知, 订正前的预报准确率 (Ts评分) 乡镇平均最高气温为73.4%, 最低气温为57.2%;订正后最高气温为87.1%, 最低气温为69.9%。相比订正前高温准确率平均提高13.7个百分点, 低温准确率平均提高12.7个百分点。其中, 高温准确率西大营子提高27.7个百分点, 低温准确率联合提高29.9个百分点, 订正效果显著。订正后温度预报准确率达到对乡镇预报评分标准 (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乡镇平均预报准确率≥60%) 。通过检验可得, 5 d平均订正法在提高乡镇预报准确率方面可用性很高, 但低温预报效果稍差。

3 低温预报的分季节统计

为了分析5 d平均订正法在低温预报方面的效果, 从不同季节入手, 分析该方法的缺陷。根据龙城地区春秋短、冬夏长的季节分布特征, 把龙城区四季划分为春季4—5月、夏季6—8月、秋季9—10月和冬季11月至第2年3月。

在非晴天状况下, 夏季图有1个主误差峰值, 误差集中位于-2~2℃, 预报准确率为93.6%, 预报效果显著;春季和冬季图中有明显的主峰值, 但预报误差分布比较分散, 预报效果较差, 准确率分别为春季54.8%, 冬季48.6%;秋季图中有2个峰值, 且峰值围绕2℃和-2℃分布, 预报误差多分布在-2~2℃之外, 预报效果极差, 准确率仅为38.9% (图1) 。

在晴天状况下, 春、夏、秋、冬季图均有1个主误差峰值, 预报误差分布略有分散, 准确率分别为春季61.7%、夏季82.6%、秋季72.5%、冬季64.4%, 预报效果均好于非晴天状况。

在晴天和非晴天状况下, 分析5 d平均订正法在低温预报方面的效果 (表2) , 可以看出, 在春、秋、冬季低温预报效果较差, 并且在非晴天状况下效果最差, 预报准确率达不到50%, 夏季采用5 d平均订正法预报低温效果较好, 晴天和非晴天状况下准确率均超过80%[4]。通过分析得出, 市局在春、秋、冬季非晴天状况下的指导预报可用性极低, 5 d平均订正法也不可用, 因此需要在此种特殊天气状况下加强新的订正方法研究。5 d平均订正法简单, 只需统计相同天气状况下前5 d的温差, 即可在此基础上订正当天的温度, 在技术条件落后的部分县局推广使用价值较高。

4 结语

(1) 5 d平均订正法在提高乡镇预报准确率方面可用性很高, 高温预报准确率平均达到85%以上, 但低温预报效果稍差。

(2) 低温预报方面, 5 d平均订正法在春、秋、冬季低温预报效果较差, 并且在非晴天状况下效果最不好, 预报准确率达不到50%, 夏季采用5 d平均订正法预报低温效果极好。

(%)

(3) 在春、秋、冬季非晴天状况下, 市局指导预报可用性极低, 且5 d平均订正法也不可用, 在此种特殊天气状况下需加强新的订正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丁一汇, 任阵海.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气象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4:133-135.

[2]黄治勇, 张文, 陈璇, 等.湖北省乡镇温度预报方法初探[J].气象, 2011 (12) :1578-1583.

[3]李若楠, 刘畅, 杨冰, 等.抚顺地区气温分布与乡镇温度预报订正方法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21) :220-222.

乡镇统计的困境与出路 篇3

管窥基层统计现状

在统计机构和人员编制方面,各乡镇(街道)严格遵照区改革方案中制定的“人随编走”原则,采用“逐步落实、逐步交接、逐步调整”的方法,将原统计专项事业编制划归房山区统计局,基本保证了基层统计工作的连续性。

在统计工作软硬设施方面,统计所软硬设施基本到位。全区所有乡镇(街道)均建有统计工作制度、统计人员职责和统计工作考核办法,并进行了公示。在24个统计所中,92%拥有独立办公场所;100%的统计所有专门存放统计资料的档案、资料柜,并全部配备了专用电话和专用计算机,所有统计所均已连接互联网。

在统计队伍建设方面,区统计系统现有干部职工中行政编制149人、市队编制13人、国队编制11人,其他编制4人。其中具有中级统计师职称及以上人员22人。此外,区统计局制定了严格的培训计划,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开展相关统计业务知识培训和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工作高效的统计队伍。

三大难题待解

工作任务逐年加重,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对统计监测、统计信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标设计更细,要求更高。统计任务不断加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年报等定期报表多。目前政府统计共制定了25个大类的专业统计报表制度,共涉及统计报表300余种,国家各部委布置调查项目380多种。第二,普查任务繁重。从2000年开始,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抽样调查等工作接连不断,涉及国计民生的全国性普查几乎每年都有,基层统计部门不断地处于筹备、开展、收尾的循环中,形成了很大压力。第三,上级部门布置的临时性专项调查较多。各种各样的统计调查使基层统计人员负担加重,从而对工作的深入性开展不够。第四,政绩考核工作任务不断增加。为确保考核指标数据客观真实,考核结果公平公正,统计部门承担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工作任务成倍增加。第五,调研分析任务较多。各级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都要求统计部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以满足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对统计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第六,乡镇(街道)中心工作较多。除日常的调查和普查任务外,一些乡镇的基层中心工作繁重,在从事统计工作的同时,还要长期抽调人员参与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从而增加了工作负担。

人员更换频繁,业务能力不强

统计人员是统计工作的保证,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呼唤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和相对稳定的统计队伍。但从调查得到的结果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第一,统计队伍不稳定。据调查,目前房山区24个统计所平均拥有统计人员5人,每个专业统计人员至少要承担2个以上的专业统计任务,普遍处于人手吃紧、应接不暇的局面。由于人才竞争与激励机制不完善,统计所优秀人才的流失也很严重。第二,统计业务素质不高。从统计人才的现状看,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新形势统计工作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普遍不足,而集统计专业知识、经济理论、计算机技术、英语、研究等能力于一身的人才更少。

忙于各项调查任务,统计服务不到位

基层统计所既要承担国家、市和地方的各项统计调查任务,还要组织乡镇和街道的统计调查,其业务工作量的增长远远超过人员的增长。基层统计所既是区统计局的组成部门,同时也要接受乡镇级政府的领导。一些乡镇政府领导从地方利益出发,干预统计数据,影响了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数据的权威性。基层统计人员少,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深层次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

支招基层统计建设

建立现代统计管理体制,发挥基层统计整体功能

从目前基层统计的现状来看,统计所的功能往往局限于完成上级布置的报表任务,缺乏为本地区服务的能力。建议有条件的乡镇成立相应的基层统计信息管理中心,进一步增强乡镇统计的“生产加工”能力。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新的企业管理理念,以满足基层各主体的信息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信息资源在种类、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发展变化,应用新的信息处理技术,健全乃至重新设计、构造基层统计的全过程。实现统计手段的计算机化、网络化和数据库化,以便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基层统计运行方式。

健全基层统计工作网络,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乡镇统计是统计的基础和数据源头,基层数据搞不准,统计工作无异于空中楼阁。一方面,乡镇统计机构要逐步向“实体型”转化,充实力量,形成完整的统计网络,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一方面,重视建立健全基层基本单位登记对开展好统计工作的意义。基本单位是构成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开展各项统计调查的基础。对于人员少、任务重的乡镇统计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是能否使工作赢得主动、提高质量的关键。

创新基层统计工作理念,完善统计管理体制

基层也要秉承统计服务的理念,为单位行政、为发展、为决策服务。统计业务培训也应跟上时代的要求,及时补充现代科学知识和现代意识元素,掌握现代统计技能,提高监控分析水平。要改革乡镇统计的管理体制,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统计的独立性问题,乡镇一级统计人员应由县级统计部门统一“派遣”,则人员、经费、数据质量这些长期以来困扰乡镇统计部门的难题便可迎刃而解。

加强民间统计机构参与,促进基层统计机制改革

民间统计若能得到充分发展和壮大,不仅能构成官方统计的有益补充,而且通过民间统计与官方统计以及民间统计内部之间的借鉴、参照、竞争,能起到矫正和维护统计数据真实和准确性的作用,确保统计的社会公信力。民间统计的另一价值还在于,它能凭借其更加独立、直接源自民间的特性,实现对政府施政行为的监督。引入民间统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调查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够打破传统调查体系的封闭性,通过系统开放而提高系统运行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

乡镇统计工作调研报告一 篇4

调研

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承担着搜集、整理、提供基本统计资料,对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及时的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等职能。乡镇统计工作是农村统计工作的基础,是农村统计数据的源头,特别是在当前,面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党委和政府都将“三农”问题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做好乡镇统计基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乡镇统计的职责:

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执行国家统计标准,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搜集、整理、分析、提供和管理本乡、镇的基本统计资料。

二、乡镇统计的工作范围及内容。

对当前农村的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和农业生产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农村基本情况、农业生产条件、农林牧渔业生产情况、总产值及增加值的计算、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一些涉及农牧业、农村、农牧民的调查、普查。其中农业生产条件包括劳动力构成、耕地变动、牲畜存栏、农业机械、化肥等能耗、水利建设等方面;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则较全面的反映出各个乡镇的基本情况、农牧业生产条件、乡镇经济情况、乡镇企业、乡镇机构、文教卫生、社会福利生活等情况。

三、乡镇统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1、各乡镇统计人员变换频繁,县级统计部门无法控制。各乡、镇政府负责统计工作的同志由各乡镇安排,大部分又是年轻人,所以乡镇政府统计人员变换非常频繁。乡镇政府

在变换统计人员时,很少考虑统计工作连贯性、业务性的需要,随意性较大。各乡镇的统计人员很少有干五年以上的,一般是二、三年,甚至各别的一年换多个。这样的变换频度是很难适应统计工作需要的。

2、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由于统计工作专业性强,人员变动频繁,基层人员统计业务培训总是跟不上步伐,造成一些统计员业务水平不熟悉,特别是新接手的同志反映统计工作非常难做。农牧业统计最原始的数据是由乡镇组织所辖各村的会计上报的,有些村会计由于对统计指标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统计数据从源头上就出现错误。

3、社会对统计认识和重视不够,一些统计人员统计法制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报表数字随意填写、改动,有些人报上来的数字不是错误连篇、逻辑不通,就是做过手脚。乡镇报表迟报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进度。

4、人为因素的影响太多。由于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政府对下级考核时会把耕地保护、人均收入、产值等指标作为重要依据。乡镇统计人员业务虽然受县统计局指导,但人、财、物都归乡镇管理,因此,其工作完全受制于乡镇领导,统计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

5、与各部门的数据存在差异。

个别乡镇统计上报数据与农业、牧业、林业、民政等部门掌握的数据不一致,统计数据与其它部门的数据不一致,影响到统计作为法定数据发布部门的权威性,从而影响到整个统计系统的权威。

6、普查频繁,增加了统计部门的工作压力。

目前,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全国性普查比较频繁,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基本上是一个紧接一个,这样的普查频度给乡镇统计的工作增加了很大压力。

四、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强统计法制意识的宣传,加大执法力度。

《统计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是统计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上方保剑。借统计执法检查之机加大对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乡镇领导和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制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并要加大惩处力度,对证据确凿的统计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严惩,不能手软,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为才有位,要想乡镇能够认清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必须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并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促进乡镇统计人员和统计对象按《统计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统计。

2、保证统计人员的稳定,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工作是业务性较强,联贯性较强的工作。统计人员的稳定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统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保证。因此,各乡镇应确保统计人员的稳定,要严格按统计管理条例的要求,调换工作时,应征求县级统计部门的意见。在选调统计人员时,要确保统计人员的素质。

3、加强乡镇统计人员培训,提高统计人员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统计工作队伍是搞好乡镇统计工作的关键。有好的工作手段和条件,也有好的制度,但必须要有“人”去做,因此常言说“一靠科技,二靠法制,归根到底靠人才”。农业统计的数据主要是由乡镇统计员上报而来的,因此,他们的业务水平、责任意识对乡镇统计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统计员变动非常频繁,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必要对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并形成一种制度,从统计的意义、统计的方法理论、统计法制、各种统计指标的理解等方面展开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认识和业务素质。各乡镇统计员反映,他们对统计业务培训也有着强烈的愿望。

4、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关系。《统计法》规定,统计部门数据具有法定地位,所以在乡镇统计员上报来的数据与农业、牧业、林业、民政部门等的数据有些差异时,为了更加准确的反映出当前农业生产情况、变化趋势,为了维护统计数据的权威,一定要经过认真的分析审核后才能公布。县统计局发现乡镇上报数与部门数据差别较大时,要先与乡镇联系、核实,如乡镇统计员的数据不是调查而来,又说不出不能保证可靠性,要求乡镇统计员重新调查,或者征求乡镇统计员的认可后以部门数取代之,而如果发现是部门的数据存在问题的,也会与其他部门沟通,告知其情况,要求他们改正,总之是要以数据真实为唯一标准。

5、纠正错误历史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由于各种原因,乡镇统计数里有一些多年来就存在的错误数据,比如:有的乡镇的上报的耕地面积偏少、有些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偏大,牲畜头数不实等,要赶紧想办法把它们纠正回来,把基数调到符合实际的水平,不能让错误的数据持续影响农业统计的质量。现在农业普查已经处于筹备阶段,农业统计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把各项数据调整准确。相信农业普查后,会对以后的农业统计工作提供更好的统计环境。

XX统计工作站

某县乡镇统计工作调研报告 篇5

乡镇统计工作处于统计工作的始发前沿,其范围和内容覆盖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是整个政府统计工作的基层和基础,因此乡镇统计工作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本人就我县乡镇统计工作情况分析如下:

一、我县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任务繁重

我县乡镇统计没有专门的统计机构,全县九个乡镇,除沙道沟镇的统计员是乡党政办的人员外,其余八个乡镇的统计全是乡财经所人员,且全是兼职,没有一个专职统计员。各乡统计员除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统计报表、普查和抽样调查任务外,还要完成单位安排的其他各项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统计调查任务不断增加,各项普查任务接踵而来,再加之乡镇企业民营化的步伐加快,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此繁重的统计任务压得基层难以喘息。尤其是碰到年报和普查,乡镇统计人员更是应接不暇,经常忙得晕头转向,由于任务与力量差距悬殊,乡镇统计工作仅仅靠一个统计员,的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光应付都常常是无所适从,根本顾不上统计报表的质量和问题了,这样直接影响了源头数据质量。

(二)统计队伍不稳定

统计工作的职能主要是为政府领导的宏观经济决策服务,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因而统计工作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长远的。但在多数领导的心目中,统计的作用是有限的,地位是不高的。乡镇统计人员虽然业务上受统计局指导,但人、财、物都归乡镇管,县统计局没有权力安排乡镇统计人员,所以乡镇统计工作受制于乡镇领导,故在人员变动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变动比较频繁,统计队伍难以保持稳定。2007年我县就有四个乡镇变换了统计人员。

(三)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统计的数据质量关系到政府统计形象,更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但目前的统计数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主要原因一是统计人员大部分是兼职,加之统计任务过重,精力和时间都有限,再加上部分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把统计工作当成搭头,根本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部分统计数据甚至是闭门造车,缺乏基层报表做基础,也缺乏科学的评估审核,随意性很大,在他们的头脑中,“统计就是估计”;二是有的乡镇在变动人员时,交接工作没有做好,新任统计员,不知道该做哪些工作,该填哪些表,从而导致统计工作脱节。县级统计部门基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原因,无法做到及时培训和知识更新,这就势必影响到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连贯性,影响到统计工作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迟报、漏报的现象也就难以避免了,进而影响到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全面性,从而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四)统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目前我县九名乡镇统计人员中,虽然都是大中专毕业生,但是学统计专业的没有一个,大多数统计员工作停留在加加减减上,很少有人钻研统计业务,报着完成任务交差的思想。大部分统计人员对统计数据的整理、归纳、分析不够,使得统计的信息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不能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更谈不上咨询、监督职能作用。

二、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成立专门的统计服务中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统计数据对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指导的作用显得赿来赿重要,统计部门的工作任务也赿来赿繁重,工作压力也赿来赿大。因此,各乡镇必须成立专门的统计服务中心,配备1至2名专职统计员,纳入全额财政预算,编制、人员、经费归口县统计局管理,其职能是管理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指导、协调、综合本乡镇辖区内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的统计工作。

(二)提高对乡镇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统计工作有其独立性和专业性,但也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管理。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县统计部门要对乡镇党委书记、乡长有所牵制,以引起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建议县委政府也将各乡镇统计工作纳入全乡综合考核,年初与各乡镇主要领导签订目标责任状,从而维护统计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使统计工作真正发挥其职能,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三)加强乡镇统计队伍建设

—名合格的统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娴熟的业务知识,更要兼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爱岗敬业,态度积极,满腔热情,作风扎实,吃苦耐劳的统计工作者,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卓有成效的业绩。因此,必须加强乡镇统计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工作高效的高素质统计队伍,为完成新时期各项统计工作任务提供坚强的保证。除加强乡镇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外,还要加强对乡镇统计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

乡镇统计分析报告 篇6

法规内容:

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登记、统计、报告暂行办法

1989年1月19日 农业部(1989)农企字第1号文颁发

第一条 为及时掌握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情况,采取措施预防和消除劳动过程

中的不安全因素,保证安全生产,根据国务院《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的有关

规定,结合乡镇企业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管理的企业。乡镇企业职工在劳动

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后,必须进行调查、登记、统计、报告工作。

凡划归行业部门管理的乡镇企业或其他部门管理的乡镇企业所发生的伤亡事故,由当地乡镇企业主管部门与劳动等有关部门协商,单列统计上报(见附表3)。

第三条 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对职工伤亡事故的统计报告要及时准确和完整。

县以上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应有专职人员负责伤亡事故的统计报告工作。乡(镇)人民

政府企业主管部门应有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该项工作。

第四条 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包括:

(一)职工从事生产或工作时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伤亡事故。

(二)在生产时间、生产区域,职工虽不是从事生产或工作,但由于企业的设备、设施、劳动条件、工作环境不良造成的伤亡事故。

(三)凡与生产或工作有关,在生产区域(包括厂区、矿山采区、货场、建筑工

地等)因车辆伤害造成的伤亡事故。

(四)企业发生各种灾害或险情时,本企业职工因抢险救火造成的伤亡事故。

第五条 企业职工因发生事故所受伤害分为:

(一)轻伤,指负伤后需歇工一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未达到重伤程 度的伤害。

(二)重伤,指对负伤人员造成残废、失能或其他严重影响人身健康的重大伤害

(参照国家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三)死亡。

第六条 伤亡事故按伤害程度和伤亡人数分为:

(一)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二)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没有死亡的事故。

(三)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至2人的事故。

(四)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至9人;或一次死亡不足3人,但死伤总人

数在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

(五)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一次死亡不足1

0人,但死伤总人数在20人以上(含20人)的事故。

第七条 事故类别:

(一)物体打击;

(二)车辆伤害;

(三)机械伤害;

(四)起重伤害;

(五)火灾;

(六)灼烫;

(七)触电;

(八)淹溺;

(九)高处坠落;

(十)坍塌;

(十一)冒顶片帮;

(十二)透水;

(十三)放炮;

(十四)火炸药爆 炸;

(十五)瓦期爆炸;(十六)锅炉爆炸;(十七)容器爆炸;(十八)其他爆炸;

(十九)中毒和窒息;(二十)其他伤害。

第八条 企业第一责任人也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者,要对伤亡事故调查、登记和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

第九条 发生重伤、死亡事故,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要立即组织抢救,保护现场;

成立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测绘、拍照,收集当事人的陈述和证人

证言;调取有关生产、设备、工艺资料和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证明。

事故调查组应有劳动、检察、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人员参加,并按有关规

定确定事故调查的主持单位。调查组解决技术性问题时,应指派有专业知识的人进行 鉴定。

第十条 发生轻伤事故由企业负责组织调查,查清事故原因,处理事故责任者,吸取教训,制定采取防范措施。企业要登记备案。

第十一条 发生重伤事故,乡(镇)人民政府的企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调查组,县一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派人参加。企业在事故发生五天内报出《乡镇企业职工伤亡

事故调查报告书》。(见附表1)

第十二条 发生死亡事故,县一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调查组,地(市)

一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应派人参加。企业在事故发生15日内报出《乡镇企业职工伤

亡事故调查报告书》。

第十三条 发生重大、特大伤亡事故,省一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应派人参加,并

协助组成联合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发生特大伤亡事故,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应派

人参加。企业在事故发生后25日内报出《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

第十四条 调查组通过调查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

理意见,制定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防范措施和编制《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 书》。

第十五条 《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中提出的防范措施,企业要指

定专人负责,限期完成。措施完成后,企业主管部门要组织验收。

第十六条 重伤事故的《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要报送到地(市)

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死亡事故的要报送到省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重大和特大伤亡

事故的,要报送到农业部乡镇企业局。

第十七条 发生重伤、死亡事故,企业负责人必须在2小时内将事故概况(事故

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伤亡人数)报告所在乡(镇)的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并要立

即转报县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劳动部门和有关部门。

第十八条 到外埠承包工程的乡镇企业发生伤亡事故后,企业在报告当地劳动等

有关部门的同时,应报告企业的主管部门并由主管部门统计上报。

涉及两个企业的伤亡事故,由伤亡职工所在单位统计上报。

第十九条 县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在接到企业每起重伤、死亡事故报告后,要立

即用快速办法逐级转报,在6小时内要报到省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发生重大、特大

伤亡事故,省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将事故概况报告农业部乡 镇企业局。

第二十条 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每月要将本辖区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情况,按填报要求认真进行汇总统计,编制成《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综合月报表》(见附 表2),在规定日期内逐级上报。

乡(镇)人民政府的企业主管部门在每月2日前,将上月《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

故综合月报表》报县级乡镇镇企业主管部门;县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在每月8日前,报地(市)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地(市)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在每月15日前,报

省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省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在每月25日前,报农业部乡镇企业 局。

《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单列月报表》随《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综合月表》逐

级汇总上报。

第二十一条 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在每季终了,要将辖区内乡镇企业职工季度

伤亡情况的综合分析、防范措施和整改任务完成的情况编写成文字报告,同本季度最

后一月的《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综合月报表》一起逐级上报。

第二十二条 发生负伤人员死亡以及缺报、漏报的要立即补报,出现误报的要立 即更正。

第二十三条 对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好的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要给于表扬和奖励。

第二十四条 对伤亡事故隐瞒不报、虚报和无故延迟报的,除责成补报外,对责

任者要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乡镇企业局负责解释。

关于乡镇经济统计问题的探索 篇7

目前,我国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开展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导致重要的经济统计数据达不到所提供工作的需求,使得工作效率十分低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绝大多数乡镇经济统计体制不够健全,经济统计制度不够完善。健全的乡镇经济统计体制和完善的经济统计制度是统计工作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应当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的现状是乡镇的统计工作非常混乱,各级职能部门的工作划分不清晰,使得一些统计数据无据可查,各部门协调工作不够及时,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散漫。这样的现状严重阻碍了乡镇统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其次,从事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工作人员素质水平过低。人才是满足高效统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发掘,才能在乡镇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在乡镇参与经济统计工作的人员大都没有受到过专业的教育培训,他们缺乏过硬的专业素养,导致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效率过低,统计工作方法不够科学,统计数据不够精准。

最后,受到行政干预和采集方法局限性的影响,我国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质量不高。有些乡镇领导为了自己的工作政绩,严重违背经济规律的波动,将经济指标只升不降,对乡镇经济的统计工作进行行政干预,导致不能够真实的反馈当地经济的客观性,并且统计工作的数据采集方法也十分具有局限性,统计调查的方法过于简单,数据有误差的存在,致使统计工作的数据的质量不高。

二、强化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对策方法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乡镇的发展,相关部门一定要尽职尽责,提供精准的经济统计数据,保证乡镇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切实解决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乡镇领导的统计意识,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

在乡镇经济管理工作中,领导应当树立责任意识,重视乡镇经济的统计工作。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乡镇领导要将经济统计纳入日常工作之中,制定详细的工作制度和规范条例,从各个方面支持乡镇经济的统计工作,保证统计工作有序进行,树立领导们的统计意识。乡镇政府可以定期举办关于统计工作重要性的知识讲座,组织领导参加讲座学习,增强乡镇领导层的统计工作知识,从而了解统计工作对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统计工作人员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乡镇经济,乡镇的领导阶层应当尽最大的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统计工作队伍,重视对队伍中经济统计精英的培育,增强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首先,严格把控乡镇经济统计工作人员的上岗制度,坚决取缔无证上岗人员的工作资格,并给予相关的处罚。同时,招收录用高校统计专业的工作人员,优化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结构。其次,组织乡镇经济统计工作人员参加统计学习班的集体学习,加深了解经济统计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掌握先进的统计工作技术,转变落后的统计工作方法。最后,制定统计工作奖惩制度,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检查,奖励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无错误完成工作的人员,惩罚工作态度散漫,敷衍工作的人员,过分者予以开除处罚。

(三)改进统计工作的方法,提高统计信息数据的质量

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应当得到及时创新,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乡镇统计工作发展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统计需求,将统计数据进行加工编制,体现乡镇经济发展的最新情况,从而能够预测乡镇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及时制定相关的解决对策和方案。一方面,对乡镇经济实行实割实测、实地测量的方法,以每个村委会为单位,对上报的代表性田地进行实地实测,对不同的畜牧在农户家里实地宰割。另一方面,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资金支持,完善统计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新统计工作的软件设备,为乡镇经济统计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

(四)建立健全乡镇经济统计制度

健全的统计制度是保证乡镇经济统计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屏障,引进先进的统计制度,实现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高效性和公正性。一方面,在统计工作中,如果出现了误差和问题,应当及时的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并且做出相应的处罚。另一方面,为了确保统计制度的落实,可以定期举办乡镇经济统计情况的听证会,抽查相关的统计数据,发现问题,绝不姑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经济的好与坏影响着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做好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可以实现乡镇民众的安居乐业,对促进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加大对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视,有步骤、有目的的搞好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对于乡镇经济统计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改正,促进统计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增加乡镇经济统计数据的可信性和有效性,促使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有效发展。

摘要:乡镇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国家经济整体性的良好发展,各级部门一定要加大对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视。做好乡镇经济的统计工作,能够有效的揭示乡镇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存在问题,为本级和上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供统计资料信息的支持和保障。能够帮助实现国家经济的最大化收益,推动乡镇的发展,促进乡镇人民的生活幸福美满。

关键词:乡镇,经济,统计,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李会明.加强乡镇基层财政会计基础工作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3(06)

[2]张庆华.提高农村经济统计的准确性与科学性[J].商业经济.2009(08)

[3]吴军清.关于乡镇经济统计问题的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2)

[4]徐向东.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职业定位与价值[J].财经界.2016(02)

[5]杨化龙.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乡镇企业会计.2014(09)

蒙城县乡镇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篇8

关键词:乡镇;统计工作;对策建议;蒙城县

中图分类号 C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4-16-02

乡镇基层统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中不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乡镇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问题和变化规律,为各级党政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有价值的依据。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统计数据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各级领导对经济运行情况的正确把握、判断和预测。这几年,蒙城县狠抓乡镇基层统计工作建设,乡镇统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在乡镇基层统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基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各级领导对基层经济情况的准确了解,这些都值得进一步认真研究和思考。

1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1 统计网络基本健全 蒙城县辖19个乡镇(场、办事处、工业园区),290个村(社区、居)委会,全县总人口131万人,行政区划总面积2 091km2。2004年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设立了独立的统计机构,挂牌为“×××经济信息服务站”,全县配备有统计编制人员44名,人、材、物归属乡镇管辖,实行独立办公,“双重管理”,业务上受县统计局、县经委指导。同时村(社区、企业)级统计工作由村(社区)委会、企业会计兼职。为加强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全面、及时、准确,各乡镇都成立了统计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统计工作负责人为副组长,成员为乡镇直单位负责人及各村会计。

1.2 硬件设施基本齐全 目前,各乡镇经济信息服务站基本上达到了有牌子、有房子、有桌子、有柜子、有制度、有电脑、有网线、有打印机、有统计人员。这“九有”的到位,有力保证了基层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人员素质较高 全县配备的在编44名统计人员全部为大专学历,70%以上取得了统计师职称,其中4人通过高级统计师考试。由于统计人员文化素质提高,能较快掌握统计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熟练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为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 管理制度基本完善 县局统一为乡镇经济信息站定制了《蒙城县乡镇统计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和《统计法宣传图板》,并且连续两年制定了《蒙城县乡镇统计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新的管理机制极大地调动了乡镇统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5 经费模式有所创新 乡镇的统计、普查经费管理的模式也有创新。在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中为乡镇解决了适当经费,并将经济普查考核机制与资金分配有机结合,较好保证了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乡镇统计人员兼职多 全县44名在编统计人员中,没有一个是专职从事统计工作的,他们都是身兼数职,一个人做着许多工作。有招商引资的,有兼民政工作的,有兼行政包村工作的,有兼综治安全的,有在党政办公室值班的,有的是社会抚育费征收站人员,有的兼计生办业务人员等等,最多的一人兼了乡镇四项工作。另外,乡镇领导还随意抽调统计人员做其他临时性的工作,使得乡镇统计人员辛苦劳作,疲于应付。

2.2 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 一些乡镇领导对基层统计工作不重视,对统计地位看得过低,总认为有统计就是估计,就是上报部门的考核数、目标数。在一些乡镇领导眼里,统计不如财政、国土管理等部门那样能为政府增加收入,也不像农业综合服务站那样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项目支持,统计人员工作产生的数据,感觉没有什么实际作用。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只对与自己考核、奖励有切身利益的经济指标数据关心多,而对具体的统计工作过问少、关心少,对如何开展、如何做好统计工作不重视、不过问,对统计人员不关心。

2.3 统计制度不健全或实际操作性不强 目前的统计调查制度大都以满足本级和上级的需求为主,而基层统计人员往往只是简单地收集和汇总各种统计报表,不能满足乡镇对其经济情况分析的需求。加上市、县一些部门常常擅自制发不符合规定、未经统计部门审批的报表,且大多不能采用抽样或难于取材,加重了乡镇统计人员的负担。即使是统计部门的正规统计报表,规定得很详细,也难免有一些(下转38页)(上接16页)与乡镇的实际不符,导致乡镇统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几乎只能是简单应付,无法真正实行。

3 加强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对策建议

3.1 稳定基层统计队伍 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与统计人员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认真抓好基层统计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勇于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统计队伍,才是新时期做好乡镇统计工作的有效保证。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保持基层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最好能建立垂直管理的统计体制,这样能减少外界干扰因素,有利于整合资源,树立统计权威;有利于稳定队伍,全面提升统计专业化水平;有利于强化统计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同时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正式纳入统计法律体系的框架之内,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要做到定编、定人,保证工作经费,让广大统计人员安心、热心、尽心地投入到统计事业中来。在业务上,要实行“下培一级”的原则,每年至少对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一次培训,以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在方法制度上,要广泛听取基层统计人员对基层统计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增强调查方法制度的可操作性。乡镇统计人员的调进和调出都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经县统计主管部门同意,并安排好新进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乡镇统计人员的年度考核要经过县级统计机构的认定。

3.2 努力提升统计工作地位 作为县级主管统计部门要不断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想方设法健全乡镇统计机构,完善农村统计网络,夯实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工作基础。乡镇统计人员原则上要实行专人专职,要寻求良策、创造条件,为他们减少其他兼职工作。兼职统计人员的工作也要突出以统计工作为主。另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法》宣传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乡镇主要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让乡镇领导了解统计、重视统计,要让乡镇领导增强依法统计意识,支持和保证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3.3 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乡镇统计工作要得到领导的重视支持,必须利用统计工作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围绕经济社会的热点、难点,认真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优质服务。既向上一级政府统计部门提供统计数据,又要为本级党委政府提供统计分析和决策参考。因此,乡镇统计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积极开展统计分析和统计调查研究,定期向领导提供统计资料、统计分析。要特别注意将指标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把数字提高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层面上,为领导提供决策服务。

3.4 保证乡镇统计工作经费 财政部门要在财力上予以倾斜,不断加大对统计的投入,将统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足额核定、及时拨付,保证统计工作经费支出与统计工作任务相适应。特别是要保证普查、基层统计基础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对于财政比较薄弱的乡镇,上级部门要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保证各项统计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上一篇:永远不要说我不行下一篇:五星镇中心幼儿园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