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导师个人工作总结

2022-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的流逝很快,我们在季节的变化中,也积累了众多工作佳绩。回首看不同阶段的工作,个人的业务水平也有着提升,为了更好的了解自身工作水平,可以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德育导师个人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德育导师个人工作总结

基于“德育导师制”背景下中职德育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转变,建立专业型、技能型学校的工作正在蓬勃的开展,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为了推进中职德育工作的开展,“德育导师制”德育工作模式的使用为中职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德育思路。

关键词:德育导师制;中职教育;德育工作模式

一、中职教育工作的特点与意义

国际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主要分为双轨制、单轨制与分支型学制三种,这三种教育制度的区别在于参加职业学校教育与参加普通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

中职教育与学科型教育在社会功能和育人方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具有课程操作性强、学习时间较短、教育专业化程度高、定向培养的特点,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使进行学习的学生获得特定的技能或从事某一职业的实际能力,已达到从事某一行业工作的目的。因此,社会教育的补充和技能训练功能由中职教育来完成,其意义重大。

首先,有利于基础教育的普及。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象是当今中国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将接受不同质量教育的学生放在同等水平的考试中得到的结果必然不同,从而使得教育水平固化,而中职教育的出现使得没有机会考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得到了学习的机会,同时中职教育的收费较低,各种补贴相对普通学校较为完善,家庭不会承受过大的教育负担。[1]

其次,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方法之一。相对来说,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社会认可度高,获得的劳动报酬也相应较高,对于贫困人口来说,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改变命运,因此,中职教育的出现使贫困人口能够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并且快速投入到社会生产中产生效益,从而获得劳动报酬改善当前的生活条件。

再次,有利于高新技术型企业的发展,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劳动密集型生产的劣势以逐渐凸显,但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消耗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起到发展经济的目的,转变发展方式,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从依靠劳动力和资源的发展向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变是中国现今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中职教育能够通过与高等职业学校的衔接在较短时间内提供大量技术型人才,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变人力资源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

最后,实现教育途径的专业化。每个人都有对其职业生涯的规划,对于不追求学术成就或对技术层面具有较大兴趣的学生来说,中职教育弥补了普通高等教育的不足,成为具有不同生涯规划的人的新的选择,从而使社会教育更加专业化,以使社会人能力的发挥达到最大。

二、中职德育工作模式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职学生由于其培养方向更注重与技术工作,且能够更快的获得工作岗位,因此学校的道德教育是其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自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职教育起源于80年代的短期职业大学,在中国拥有近四十年的历史,教育工作者对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模式探索也经历了三十余年的时间,现今在国内较为流行的德育工作模式包括:

1.德育接受模式

這种工作模式是以社会中实际的道德行为与道德人物为榜样,激励学生进行观察与学习,学生道德的形成在于需要社会起到正向作用。

2.启发模式

这种工作模式是通过学生对道德行为的分析与总结,从其中得到相应的启发,对社会群体认同的道德行为作出模仿。

3.知情意行统一模式

这种工作模式将道德行为分解为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动四个要素,采取综合性的道德标准,帮助学生形成对道德的整体认识,以便于道德行为的培养。

4.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将学生的认知判断能力作为划分道德教育层次的标准,将其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分成不同水平和阶段,认为道德教育需遵循阶段发展的规律才能起到教育效果。

5.“德育导师制”德育工作模式

这种模式以德育导师为主导,通过德育导师的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

三、“德育导师制”德育工作模式及其意义

“德育导师制”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重点在于德育导师的设置,德育导师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讲授、一对一的心理咨询、社交网络沟通等形式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以使其从错误的或即将错误的道路上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从而实现德育目标。

在中职实行“德育导师制”德育工作模式对中职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其意义在于:

1.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中职“德育导师制”德育工作模式的开展,能够使得具有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技能的教师深入学生中去,通过对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引导与教育,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作为自身形成正确道德观念的基础。[2]

2.能够使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德育导师的工作形式的目的是与学生开展沟通交流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叙述和直面自身的心理问题,并经过德育导师的解释与开解,获得心理上的解脱,从而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心理状态。

3.能够使学生学会正确表达自身情绪。有些学生道德问题的出现在于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身对不公平或不良现象的不满,采取了较为激烈的手段来进行不良情绪的疏解,“德育导师制”德育工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能够教育学生正确表达自身情绪的德育导师,使得学生的情绪得到良好的引导。

四、德育导师制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应用

1.积极引进“德育导师制”

中职德育教学要积极引进“德育导师制”,为其建立专门的实施小组,讨论并制定“德育导师制”开展的计划于步骤,以加快“德育导师制”德育工作模式的形成与使用。

2.鼓励教师与学生良性互动

德育导师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在于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学生能够对德育导师产生信任感,从而将内心真实的想法叙述出来,以帮助德育导师找到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关键,针对重点解决问题。

3.建立具有综合素质的德育导师队伍

德育导师职位并不是任何教师都可以担任的,由于其具有对学生的引导疏导作用,因此需要导师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并对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内容与德育工作技巧有所了解,才能更快的使德育导师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执行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指引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张卫萍.高校实行德育导师制有效性的探析[J].教育探索,2016

[2]朱雪峰.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J].教师,2012

作者:林海斌

第2篇:推行德育导师制——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创新

[提 要] 目前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实际操作中高职院校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要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急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创新---推行德育导师制,通过形成德育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的协作管理机制,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德育导师制;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创新

[作者简介]夏 韧(1971—),女,九江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师,人力资源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周 祥(1966—),男,九江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江西九江 332000)

一、高职院校班主任和辅导员不同的角色定位

目前辅导员、班主任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上最前沿的基层指挥员,在角色定位上辅导员与班主任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职责上。高职院校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为:班风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任务;学习指导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学生成长成才规划是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

而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和班主任侧重点有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任务;团学活动与组织建设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任务;学生事务管理是辅导员工作的主要任务;同时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就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

二、当前高职院校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不尽如人意之处

就班主任队伍建设而言,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一)管理层面的乏力

(1)缺乏班主任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条例。班主任的职业行为缺乏必要的规范、考核和评价。(2)对班主任工作的投入不足。这与班主任工作的工作量大、耗时、费心、要求技巧高不成正比。(3)对班主任的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造成班主任在老师学生心目中工作安排调整不够正规,随意性大,流动性大。(4)班主任的工作缺乏竞争激励机制。这就导致有些班主任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热情难持久,很多班主任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职业外的行为上。

(二)观念上的错位

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班主任工作辛苦,又没有合理的回报,同时也有部分老师过分关心学生,变成学生的“保姆”,把精力过多地投入在跟学生有关的事务性工作上,而忽视了在方法、方向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班主任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在认识上,受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一些班主任把个人的利益和实惠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认为当班主任白干活、瞎搭工,有时间不如做做第二职业,额外搞一搞科研。加上班主任责任又大,不少教师都找种种藉口推脱班主任工作。在能力上,部分教师对班主任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没有清晰的认识,对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中遇到挫折和棘手问题,就容易手忙脚乱和束手无策。

从职业化的视角来看,辅导员队伍建设也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1.辅导员职业意识薄弱。辅导员的的工作任务繁重而琐碎,更多地扮]着“办事员”、“勤杂工”、“保姆”的角色,在工作上虽然投入很多精力,但工作成效往往不明显,不仅感到精力分散,疲于奔命,难以继续提升自己,也无法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进行认真调研和系统分析,更难以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对职业使命的认知出现偏差,职业角色人格不够完善,自我意识消极。

2.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狭小。即使有人愿意应聘辅导员岗位,终极动机也不是从事学生思想工作,是想以此为跳板进入高职院校后再改行。现有辅导员专业背景和学科背景多样化,由于流动性的增强,一定程度上也极大地影响着辅导员职业通用能力的发展和进一步提升。

3.辅导员职业化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在辅导员任用方式上,有的高职院校缺乏一整套选拔评价标准,忽视对辅导员能力、素养、业绩和性格等方面的要求。在对辅导员的激励制度上,缺乏有效的利益激励,忽视了投入和收益之间的关系,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效能,抑制了他们对工作的创造热情。在辅导员使用与培养上,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培训工作缺乏系统的长远规划和专业目标,并且重学历教育轻专业技能培训。

三、完善健全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举措——推行德育导师制

(一)德育导师制的内涵及职责

德育导师制是将学校的德育目标、德育任务分配到所有任课教师身上,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既管教又管导,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管理的教师群体。

德育导师制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通过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通过疏导、指导、辅导的平等交流方式形成师生互动,在师生间架起友谊的桥梁。

德育导师制的特点在于充分突出了“二个需要”与“四个结合”。“二个需要”即适应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适应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四个结合”即把教育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把教育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实现教育的生活化、人文化;把教育和体验结合起来,实现教育的亲人化、生动化;把教育和自主创造结合起来,实现教育的创新化、特色化。

(二)实行德育导师制的现实意义

(1)德育导师制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德育导师在思想上引领,学习上指导、生活上帮助、心理上疏导,使学生学习、生活的方向更加明确,使学生做人做事、处理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增强和锻炼。

(2)德育导师制拓宽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了高校专业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改变了长期存在的专业教师与班主任、辅导员各自为政的现象。

(3)德育导师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变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为双向交流,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了。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又融入了亲情,进行换位思考,架起了师生间的“心灵桥梁”。

(4)德育导师制为实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德育导师不仅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指导者,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而且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辅导员,是把学生塑造成新型人才的“工程师”。

四、形成高校德育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的协作管理机制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学生管理的三大主体,德育导师制与辅导员工作、班主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只有建立既有分工又有协同工作的三者协作管理机制,才能达到“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作用共促”的目的,才能达到提升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水平的效果。

1.明确目标。德育导师、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目标是一样的,只是途径不同而已。

2.各司其职。辅导员从年级着[,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宏观的协调管理。班主任从班级入手,以学生为单位,与其深入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德育导师使每个学生能够感受全方位的关怀,使学生在各方面不断成长,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3.相互补充。班主任可以直接为学生进行专业性的辅导和指导;辅导员工作主要负责思想、政治、纪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德育导师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多方面,使学生学习、生活的能力得到增强。

4.定期交流。建立德育导师、班主任与辅导员定期交流制度,充分发挥“点线”作用,共同努力,发挥合力。对于班级情况,就教学与思想加强交流,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便于针对每个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总之,作为学生管理的主体,在社会快速发展、价值观念多元化、学生心理日益成熟的今天,德育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必须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在管理职责上进行科学的协作,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开创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友放.网络时代高职德育应突出“三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

[2]勾友.略谈德育导师制实现了教学与德育高效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08,(2).

[3]蔡锦峰.高职院校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4]王剑超.新时期高职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创新[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报,2008,(9).

[责任编辑:邵猷芬]

作者:夏韧 周祥

第3篇: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摘 要: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具有专业指导、道德示范、思想引领、人生领航的重要作用,可是现阶段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存在制度不健全、工作认识不足、在党支部中作用发挥不充分及师生关系异化等问题。为解决导师在德育工作中的问题,本文讨论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 研究生德育工作 作用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教育,研究生具有知识层次较高、思想活跃、主体意识强、信息容量较大、个体差异性大等特点,是我国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实现富国兴邦的主力军,是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和水平的决定性力量。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的重要条件,也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使命。[2]

司马光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研究生教育也应按照取人的标准来进行培养,由此可见研究生德育工作十分重要。

我国研究生培养大多采用导师制,因此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

一、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思想教育和科研工作。研究生导师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对研究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治学态度有非常大的影响,研究生导师不仅是研究生科研工作的指导者,而且是研究生思想道德的模范、人生道路的领航人,在研究生的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3-4]。

1.专业指导

研究生阶段的主要任务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掌握科研工作的思路,完成科研任务。研究生导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科研经历,可以对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加以指导,帮助研究生实现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到独立研究、自主创新的转变。同时也让研究生明白专业的特点、优势和发展前景,使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树立热爱科研、献身科研的精神。

2.道德示范

研究生是我国的高层次人才,应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道德培养主要包括社会道德培养和学术道德培养两个方面。道德的培养靠的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导师的言传身教和良好道德氛围的熏陶。研究生导师大多是德艺双馨的科技工作者,导师的道德品质对研究生的培养和课题组的文化氛围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成为研究生道德模范,对研究生的道德培养十分重要。

3.思想引领

现在研究生大多处在青年阶段,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问题的分析和认识不足,容易冲动而失去理智,造成不良影响,就像最近的反日游行等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都是青年学生。研究生导师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对思想动态有着较为正确适当的把握,对国家的政策方针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思想引领作用,有助于帮助研究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认识体系。

4.人生领航

研究生长期处在学生阶段,人生阅历较少,且不够成熟,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选择容易迷茫和困惑。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面对家庭、科研和工作多方面的压力,容易失去人生的前进方向,在困难中倒下或在迷茫中迷失自我。研究生导师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曾遇到过困难,并处理过很多的迷茫和困惑。同时研究生导师大多拥有的和博士生相同或相似的人生经历,其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对研究生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的交流较为充分,对研究生的性格、能力和兴趣有着全面的了解,同时研究生导师对学科前沿和技术发展方向有着独到的认识,可以对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提供重要的参考。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人身领航作用对研究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规划和定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时所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5]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接触最多的人之一,能够和研究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对研究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有全面充分的了解,有利于导师针对研究生的个人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研究生导师一般情况下都是研究生崇敬的对象,是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体会,对研究生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对研究生的道德思想教育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可是现阶段,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发挥还不太充分,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7]。

1.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制度不健全

现在高校研究生逐年扩招,研究生数量大幅上升,而研究生导师相对较少,研究生导师尤其是名师名下的研究生数量很多,甚至一位导师同时指导7个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导师无法实现对研究生进行有效指导,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大幅下降。

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培训和考核机制不健全。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工作将科研水平定为唯一或主要指标,导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德育教育水平的考察不够深入,使得研究生导师的德育教育水平下降。研究生导师由于教育经验相差较大,德育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加强研究生导师的培养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生导师的考核机制不健全,研究生导师在我国是终身聘任制,研究生导师教育水平缺乏监管。

研究生导师在德育工作中的制度不健全,严重限制研究生导师在育人过程中作用的发挥。

2.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德育工作认识不足

现在各高校对研究生德育培养一般也在沿用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即设置针对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思想政治专职工作人员——辅导员或研究生协理员。

研究生导师对自身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到位,部分导师受到“重业务轻德育”思想的影响,认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只是负责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德育工作只是思想政治专职工作人员的工作。于是形成了导师育人体制中“一软一硬”的现象,也就是说,研究生导师在业务教育工作中“硬”,在德育工作中“软”,研究生科研能力成为研究生教育水平的主要衡量指标,使研究生培养畸形发展。

3.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党支部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研究生导师中党员人数众多,并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充分发挥其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那么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但是现阶段研究生党建工作并未将导师纳入其中,使研究生导师无法充分发挥其在研究生党支部这一思想政治阵地中的作用。

4.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关系异化

现阶段我国研究生和导师间的关系出现异化,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呈现功利化、权威化或松散化。[8]

据调查,多数研究生认为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只是单纯的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两者缺乏感情的交流和沟通,师生关系明显淡化,甚至部分研究生导师每天为课题和实验经费忙碌,无暇顾及学生的培养,对研究生的教育不足,在研究生眼中导师是其老板,而自己是导师雇佣的廉价劳动力,两者只是简单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研究生在科研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和创新精神,严重限制了研究生的教育水平和培养质量,使得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消失,甚至产生负面的教育效果。

三、加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的方法和途径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业务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脱节,使得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的整体质量下降,出现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失衡的瘸腿现象。为加强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需提高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2-3]

1.健全机制,提高认识

控制招生规模,增强导师指导的效果。研究生是高层次教育,教育资源有限,只有适合的人员才需要进行研究生教育。有效控制招生规模,控制导师招生人数,使得研究生导师能够对研究生充分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样才能增强导师指导的效果。同时也使研究生与导师进行充分交流,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导师的科研方法和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健全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培训和考核体制。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要在考察科研水平的同时,对其教育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进行考察,提高研究生导师整体素质。加强研究生导师的培训,使其掌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培养品学兼优的研究生,重视研究生导师的考核,将其所培养的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纳入研究生导师的考核体制中,使导师重视研究生的全面培养。

研究生德育工作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导师要增强有关研究生德育工作认识,不仅要培养研究生科研工作能力,而且要重视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研究生德育工作由导师总体负责,思想政治专职工作人员协助,共同完成研究生德育工作。

2.加强导师在党支部建设中的作用

研究生党支部是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战斗堡垒,对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生导师中党员比例较高,他们不但政治素养较高,而且专业知识扎实,治学态度严谨,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较高,应当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研究生党建和业务学习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加强导师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可以为研究生党建提供巨大的帮助。为加强党组织建设,可以聘请研究生导师作为党支部书记或指导老师,在党员发展、评选优秀党员、支部建设和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主动与导师联系,征求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并适度邀请导师参加支部活动,使导师为研究生党组织建设作出贡献,实现党建和科研的双向促进。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严重限制了导师在研究生教育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中作用的发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是发挥导师教书育人作用的基础。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加强师生交流,实现两者的相互了解,培养良好的感情基础,形成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为研究生的教育工作打下基础。研究生导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充分体现自身的人格魅力,让研究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不断潜移默化,实现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作用的发挥。[8]

四、结语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特有的优势,可是现阶段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人存在工作制度不健全、对研究生德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党支部建设中作用发挥不充分和师生关系出现异化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为提高研究生导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需要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工作机制、提高认识,加强研究生导师在党支部中的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促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加强研究生导师的意义非常重大。

参考文献:

[1]明兴建,张红春.研究型学院党建工作有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CEPS,2009,(148):137-139.

[2]张绍丽,武立勋,白华宇.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学生党建,2009,12:43-45.

[3]相羽.导师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思考.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3):326.

[4]罗广.研究生德育中导师的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11-26.

[5]佟福锁.浅析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2):36-38.

[6]王强.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积极性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中国高教研究,2005,(5):33-35.

[7]陈颖,颜吾佴,屈晓婷.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导师负责制.北京教育(德育),2008,(1):30-32.

[8]张静.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07,(9):19-22.

作者:王玉楠

第4篇:德育导师个人工作计划

德育导师制工作计划

一、辅导对象

二、情况分析 1.个人情况分析

程义莹的学习成绩并不是班级中最差的,有时如果认真一些还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他在行为习惯方面却是比较差的,平时下课总会满教室乱跑,就算有老师在教室他也不会停止,往往等到上课了,他还跑在教室外面,经常都是满头大汗的。同时,他还比较喜欢打架,经常跟班级里其他一些比较调皮的同学扭打在一起,或是滚在地上。而上课的时候,他基本上也是很少能够认真听讲的,往往是过不了几分钟就已经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了,甚至还要去影响旁边及后面的同学,虽然反复对其进行教育,收效仍不是很大。 2.家庭情况分析

程义莹的父母是离异的,跟着爸爸生活,后来爸爸又娶了一位年轻的后妈,还生下了一个弟弟。据了解,他的爸爸由于工作很忙,是很少管教他的。他的后妈人倒还是不错的,对他也挺好,可是碍于不是亲身母亲,对其并不是十分严厉,往往他犯了错也并不指责,同时还有自己的儿子要管,所以可能对他也是比较忽的。家中还有一位奶奶,没有上过学,也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

三、辅导目标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改掉打架的坏习惯。 2.教给他良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使他们能愉快地学习、生活,消除孤独感。

3.热爱集体,关心同学,能自觉遵守学校各项纪律。

四、辅导措施 1.进行家访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过去,根据实施情况,调查研究,找出他的“症结”,对症下药,促使他往正确的方向去学去做。 2.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要正确看待和评价受导学生,在调动受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下功夫,多表扬他做得好的地方,促使他对其感兴趣,培养他广泛的兴趣爱好。 3.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要经常亲近他,多找他谈心,反复教育他,不能歧视他,还要有耐心地反复教育他,并且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发挥社会、家庭的力量,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鼓励。

4.要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适当给予鼓励,用闪光点照亮其前进的路,促进他学习。 5.关心爱护受导学生,不歧视,不辱骂受导学生,必须对他充满爱心,多理解,多尊重,多信任,以增强他的自信心。篇二:德育导师辅导工作计划1 德育导师辅导工作计划

——德育导师 何有义

一、受导学生

三年级 杨庭金 赵永俊

二、教育内容

教育重点:五年级2位同学的仪表,卫生值日,出操以及课堂表现。 教育难点:如何使我班2位学生遵守住校生守则,配合宿管部的管理工作以及班级管理工作。

教育范围:学生仪表,考勤,卫生值日,出操态度和质量 ,环保意识和习惯,早锻炼情况,课堂表现,辅导课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之间的相处情况,参加有益课外活动的情况,尊师表现以及学习成绩进步情况。

三、帮教目标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使后进生能成为合格生。

2、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使他们能愉快地学习、生活,消除自卑感。

3、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增强后进生的纪律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自觉遵守学校各项纪律

四、帮教措施

1、进行家访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过去,根据实施情况,调查研究,找出他的“症结”,对症下药,促使他往正确的方向去学去做。

2、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要正确看待和评价受导学生,在调动受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下功夫,多表扬他做得好的地方,促使他对其感兴趣,培养他广泛的兴趣爱好。

3、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要经常亲近他,多找他谈心,反复教育他,不能歧视他,还要有耐心地反复教育他,并且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发挥社会、家庭的力量,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鼓励。

4、要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适当给予鼓励,用闪光点照亮其前进的路,促进他学习。

5、关心爱护受导学生,不歧视,不辱骂受导学生,必须对他充满爱心,多理解,多尊重,多信任,以增强他的自信心。

五、辅导计划安排 2012年9月篇三:学校德育导师工作计划

学校“德育导师制”工作计划

德育导师工作在我校己开展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德育工作者,培养和造就一批德育骨干教师,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上了一个台阶。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结合学校制定的三年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德育导师队伍建设,创新德育导师工作模式,提高德育导师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现提出本学年 “德育导师”具体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科教学为切入点,面向全体高考科目学科教师,在各年级己经形成的对临界生的辅导机制基础上,开展“德育导师”工作。以学科辅导为载体,讲究实效,加强对临界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薄弱学科的学业辅导,让这些学生成为思想进步、学习努力、功课平衡、成绩优秀的学生代表,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提升学校的重点率和本科率。

二、目标与意义: 1.实践一种理念: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不仅仅在课堂上,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每一位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 2.实现两大目标:

(1)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注重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把教师的关爱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力。

(2)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寻找发展其潜能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让每一位学生实现个性发展。

三、确定德育导师和受导学生: 1.德育导师:

条件:(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愿意参与学校的德育导师工作。

(2)有较强的责任感,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积极争当德育导师。在注重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的同时,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技巧,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结构优势,以自身优秀的素质、健康的人格影响和教育学生。 (3)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平等对待学生,循循善诱,无私奉献,深受学生信赖。

(4)善于与班主任、其他导师、家长交流沟通;善于总结交流德育导师工作经验和教训;有较强的敬业精神,人际关系好,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强。

具体办法:以学科教学为切入点,面向全体高考科目学科教师,符合以上条件,由班主任牵头,确定学科教师担任本班的德育导师,任期一年。 2.受导学生:

受导学生主要由各年级确定的本年级中相应的临界生为主,受导学生必须自愿受导,由班主任在确定名单后上报年级组;年级组长在汇总后,上报年级部(电子稿);年级部在整理好名单后上报学生处(电子稿)。原则上每名导师带2-3名学生。建议班主任主要推荐有以下情况的学生作为受导学生:

1.学习成绩优秀,但在某门学科上存在偏科,需要学科教师给与指导。 2.学习潜力大,但受青春期困惑和心理因素的干扰较大,学习成绩不稳定,缺乏合作精神,不善于与同学、老师、家长沟通性格内向的学生。

四、德育导师工作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开展学习:学校、学生处、年级部对“德育导师制”的实施进行宣传发动。全体教师根据学校的工作意见,深入学习,领会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意义,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促进“德育导师制”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工作制度,落实“德育导师制”的实施: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导师要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 1 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学生每月的表现,每次考试成绩记录及分析。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导师每2周至少与受导学生谈心辅导一次,并做好记录;受导学生每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必要时可随时汇报和咨询。

(3)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包括家庭的结构。

(4)建立个案分析制度。班级德育导师应经常性与班主任交流,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

(三)教育培训:学校“德育导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德育导师进行集中培训,进一步提高德育导师的素质,明确具体工作职责和要求。以班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德育导师”工作的宣传教育,使全体学生了解实施“德育导师”的意义和实施办法,积极配合学校“德育导师”工作的开展。

五、德育导师的工作原则、主要职责和工作制度:

(一)工作原则: (1)发展性原则:德育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的发展目标。

(2)个性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人本化原则: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

(4)渐进性原则: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二)工作职责: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要求,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有:

1.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帮助、指导受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2.关心受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受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3.建立德育导师工作档案,认真填写工作记录。要经常会同班主任、学生处交流个别受导学生教育转化的进展情况,在期末做好工作小结。 4.了解受导学生的家庭情况,掌握受导学生在假日里的家庭表现,与家长达成共识,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促使家庭与学校协调做好受导学生的教育管理。

六、德育导师考核和奖惩制度:

(一)德育导师考核制度: 1.德育导师领导小组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每位导师的工作情况记录相关表格,向班主任、受导学生、家长了解情况,检查工作实效,学年末对德育导师进行量化考核。 2.量化考核包括:工作实效(主要是指学生的受导结果,如成绩,以教务处成绩为准)(40%)+年级组评价(20%)+书面材料(20%)+学生评价(20%)。 3.考核结果评定为优秀、合格两级。

(二)导师奖惩制度: 1.设立 “优秀德育导师”奖,每个年级组1/3左右,每学年给考核优秀的导师予以表彰和相应的物质奖励。对校级“优秀德育导师”获得者,学校优先推荐为市级的各类德育先进。

2.导师的考核成绩作为年度评先、评优、评职等重要参考条件。 2篇四:教师个人德育工作计划

教师个人德育工作计划

张维一中 高占臣

要教好书首先要育好人。做为教师,做好德育工作是自己的首要任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是要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就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和美好心灵。把德育与智育比做水杯与水,人们总想让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但前提是杯子要越来越大才行,所以提高学生的智育的前提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德育。

一、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自身道德境界

1、加强自身学习: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以及时时关心国家大事,认真抄写政治笔记。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时刻以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

2、同事间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在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善于相互学习、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益的,因此,与同事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良好校园工作环境。

3、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一身垂范,严格要求,以自身的道德素养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学生。

二、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作为教师不但教好书,更重要的要育人,因此,我努力从以下几 个方面加强培养:

1、立足学科教学学科活动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现在学生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所得的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因此作为老师,在这学期中我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形成,关注学生的感情世界,以语文学科为教育内容,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要落到实处,要狠抓主渠道。本学期我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进行对照。教育他们,学生只有言行一致才算得上好的道德品质。

3、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巧抓机遇,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活动不失时机地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提高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4、真诚地关心学生,与学生共享甘苦,赢得学生的敬爱,师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从而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地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5、抓好常规管理,培养好习惯。

(1)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从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入手。因此,我要鼓励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强化训练。另外还要给予及时地监督、鼓励、表扬等,使学生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篇五:五年级德育导师工作计划及总结

五年级第一学期德育导师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本学期,我将一如既往地进一步做好转化后进工作。

二、工作目标

从小事抓起,逐步引导特殊生树立理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一些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

三、我班学困生情况分析

学困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自卑感强。学困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讽刺、挖苦,加上某些教师的“另眼相看”,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

2、逆反心理较强。因为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学困生的言行。例如,认为违反纪律是“勇敢”,向老师反映情况是“出卖朋友”。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时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学困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和学生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事实上,学困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教师应该也能够做好每一个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四、工作措施与方法

1、动之以情,消除戒备心理

消除戒备心理的唯一途径,是教师对学困生要爱得真,爱得深,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尊重信任,唤起自尊心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表现为对个人的自我尊重,也要别人尊重自己的权利和人格。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学困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自卑心理,唤起自尊心,培植自尊心。所以教师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对学困生要求要适度。要求过高,他们会认为高不可攀,望而却步;要求过低,不利于培养学困生的学习毅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2)让学困生获得成功。只有当他们真正体验到经过努力而获成功的欢悦时,才能树立起进步的信心和愿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完成之后给以适当的鼓励。

(3)让学困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在挑选班干部时应加以考虑,让他们也能担任一定职务,在集体中发挥作用。

3、晓之以理,增强学困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师应晓之以理,提高学困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学困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对他们说理要透彻,一定要结合榜样教育和具体事例,利用集体舆论,辅之以分明的奖罚。

4、创设情境,锻炼学困生的意志

针对学生不良行为,光靠说理还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应凭借一定的手段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与之相宜的情境,如为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教师应该适当创设一些带有一定困难的情境,锻炼他们与各种诱因勇敢斗争的意志力,培养他们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顽强毅力。

5、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学困生良好行为习惯

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6、建立奖励机制

大张旗鼓地表扬进步学生,理直气壮地表彰帮扶学困生的班主任和有关教师

五、主要工作安排

1、针对学困生行为习惯差,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2、针对学困生法制观念淡薄,进行法制系列教育。

3、针对学困生心理障碍严重,进行心理咨询活动。

4、针对学困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5、针对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困生,给予一定的帮助,帮助申请特困生,提供经济辅助。

6、针对一部分学困生家庭教育薄弱,进行专题家访活动。建立学困生培训班、家长联系卡,进行家教辅导。

德育导师工作总结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 我们班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五六个,他们的家庭思想和学习状况虽然存在各种不同问题。但无外乎有:需要家庭的温暖,需求成功的喜悦,需求别人的理解同情等。为此我采取了如下方法:方法一:找到需求点。人们每时每刻都有需求,这是人们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共同特点。所以抓住了需求点也就抓住了孩子心灵上的关节点。单亲家庭孩子最缺少的是亲情。教师要适时抓住孩子的需求点,在班级和家庭中创设亲情氛围,用亲情和集体的温暖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给他们以亲切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亲情般和温暖。 方法二:抓住闪光点。闪光点即一个人的长处和优点。抓住人的优点和长处来肯定、鼓励、表扬,哪怕是一点点,都能有效地打消人的自卑感,唤起人的进取心。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当他们在学习上有创造性见解时,在个别行为上表现优秀时,教师要格外夸奖和给予肯定。对单亲家庭孩子应该多鼓励,少指责;多温情,少冷漠。 方法三:发现兴趣点。兴趣是做事情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有充分展示自己的兴趣、特长,才能培养和树立自信心。单亲家庭孩子恰恰在展示自己兴趣特长方面存在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并予以发展,就会失去教育转化使其成才的机会。孩子的自信心,紧张度,特别是孩子对所学知识的兴趣都会影响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并及时引导孩子的兴趣,并适时地把这一兴趣迁移到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方法四:克服挫折。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没有挫折。对挫折如果处理得好,就可能成为孩子进步的新起点、前进的新动力;处理得不好,则会变为思想上的下滑点、倒退点。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挫折点很多,不仅表现在父母的离异上,在生活、交友等方面也有挫折。为此,教师和家长必须抓住这一思想转变的关节点,及时地进行劝慰、开导。 第三个问题就是后进生问题,他们的基础各不一样,问题各不相同,我对待他们的原则是:

一、 转变观念,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现代信息社会,青少年的独立性,自主性大大增强,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赢得后进生的信任,增加心理相容性,帮助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态度。理解、信任和友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温暖后进生灰冷的心灵,促使他们从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后进生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不再有自卑感和孤独感,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转变角色,关心爱护,正确引导。

正确对待后进生,是做好后进生思想转化工作的基础。在此,我提倡转变角色,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后进生。不要总以为后进生已是“朽木”不可雕,不要对后进生失去信心,不要总把后进生看成是“坏材料”。只有坚持用全面发展的观点认识和看待后进生:既要看到他们相对落后的一面,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相信后进生身上蕴藏着可以成功发展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可以赶上先进的行列。我采取和后进生交朋友谈心的方式,和他们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帮助。在理解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上,真正站在关心后进生成长进步的立场上,和他们一起共度难关,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增加认同感,使得后进生放下包袱,倾吐真言,从而全面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情况,找出原委,并对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加以肯定,鼓励和引导他们确立新的行为目标,在交流和沟通中,不断肯定后进生新的行为模式和进步表现。这样在不断交流中,后进生就会不断进步。

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方结合,共同为后进生做好后盾工作。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童由于第一监护人出现缺位,而孩子对家长依赖性都较强和较易接受家长的教育,可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我们的孩子养成了不少的不良习惯,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违纪违法事件。例如我校欧某某同学,作业不按时完成,成绩很差,甚至在上学途中突然走失,和其他同学相邀一起打牌,家人以为在校读书,学校以为生病在家,影响非常恶劣。找到他爷爷和奶奶协调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说:“教育孩子我们也不懂,我们给他吃饱穿暖就尽到责任了,全靠老师帮忙教育。”对此我们有何话可说呢。

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而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永远探索不尽的课题。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首先做到消除后进生心理上的失败定势,还要做到“三心二意”。“三心”,即信心、爱心和恒心;“二意”,即批评、处分学生不随意,受到委屈不在意。

不少学生在学习中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就会形成烦闷、恐惧和自卑等消极的心理,再加上家长、教师和同伴对他们的不正确态度,使他们长期处在不良的学习氛围之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过低的、错误的自我评价,误认为自己不是块学习的料子,一遇到困难就会退缩或畏惧,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恐惧的心理,越学成绩越糟,越学越没劲头,形成心理上的“失败定势”。学生一旦受到“失败定势”的影响,就会丧失自信心,缺乏意志力,失去学习的动力,更无法振作起来,迎头赶上。 那么这个时候我认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当务之急.教师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和水平上的差异,对学习后进的学生不能一味地埋怨、讽刺、挖苦,甚至歧视,而应耐心地予以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鼓励他们奋发向上。并尽可能地做好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教学中应注意进行分层教学,如在课堂提问和课外作业中,布置一些适合他们能力和水平的学习任务,也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挑选一些学习任务,使他们在学习中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逐渐树立起自信心。同时,还应鼓励同学们互帮互学,采取“结对子”等方式,让学习先进的学生帮助他们,形成团结友爱、蒸蒸日上的学习风气,营造一种轻松的、和谐的学习氛围。

第5篇:德育导师总结

2012——2013学年度 下学期德育导师制工作总结

德育导师制,是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和谐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导师与迫切需要关心指导的学生建立一定的联系,及时进行个别指导的德育模式。“导师”们既教书又育人,认真倾听受导学生的诉求,诊断学生的成长需求,从受导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和学习多方面给予关心指导,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我校从开学初制订了实行德育导师制的工作方案,经过半年的努力工作,我们充分体会到实施德育导师制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载体,是必要的、可行的。

首先,在开学初我们给每个任课教师制了一个系统的德育导师工作手册,手册设有:导师的职责、德育导师工作制度、受导学生守则、德育导师制具体实施记录、学生学业情况登记表、成绩表、家访记录、受导学生获奖记录、教师每月的小结表、学生反馈表等。教师可以根据手册进行填写,这样既方便又节省时间。我们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受导学生手册,手册内容有:受导学生基本情况,受导记录,反思等,这样教师可以随时通过受到学生手册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及时调节和选则合适的教导方法。

其次,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对导师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导师工作。使教师的业务更加熟练。

第三、我们每月对导师工作进行检查打分,以督促教师更好的开展。 总之,这一年我们的德育导师工作的开展是有一定成效的,当然也存在有多方不足,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继续探索,争取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小黑石小学

2013年7月9日

第6篇:德育导师总结

长兴二小“德育导师制”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校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积极推行“德育导师制”,提出了“全员育人”的先进理念,开展了德育导师制度。自从实施德育导师制以来,各科任教老师能自觉参与到育人活动中来,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心理情况,适时给予帮助,做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现就活动开展情况,做如下小结:

一、基本做法:顺应形势,打造“全员育人”的局面 1.认识到位,建立组织

学校召开全校教师大会,校长传达了德育导师制的有关要求,强调了开展德育导师制的重要性,并对德育导师制的开展进行部署。

以此同时,学校建立了德育导师制组织机构,校长任组长,教导处、少先队总部人员任组员,并进行了责任分解。

2.职责明确,制度完善

我们对导师的定位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及倾诉对象。 明确职责:

导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全面提高素质,为学生发展成为坚强自信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制度完善:

(1)档案制度:对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业跟踪档案,对学生表现、考试成绩等逐一记录,分析对照。

(2)谈心与汇报制度:导师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学生每半个月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3)家访联络制度:建立定期家长联系制度。通过家访,德育导师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密切与家长联系沟通,指导家庭教育,

1 共商教育之策。

3.检查评估,努力推进

平时,学校对导师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学期结束时,领导小组对导师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考核。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与教师本人的绩效奖挂钩,担任德育导师的教师在评职评优中优先考虑,优秀导师享受优秀班主任待遇。

二、创新做法:“社区德育导师点”,引领孩子融入社会的“热土”

“我们手中拿着‘社区德育导师’的聘书,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我们非常愿意和老师共同努力,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路子!”“作为一名社区德育导师,我将在思想上做他们的导师,在行动上做他们的榜样,用我的爱心与责任带领孩子走进社会、融入社会。”这是学校首批“社区德育导师”聘任会上被聘导师的肺腑之言。

学校在校内推行德育导师制的基础上,又在社区设立德育导师点。“导师点”,意在导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体验成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学校先在雉城镇荣军和仓前街两个社区建立“社区德育导师点”举行了授牌仪式,聘请了10位德高望重、热心未成年人教育的社区代表和本校10位居住在这两个社区的教师担任首批导师。在导师上岗培训时,明示了“导师”具有以下职责:与学校商议活动计划、反馈学校与社区活动信息、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定期检查小岗位工作和实践活动的评价。居住在这两个社区190多名学生,打破年级、班级界限,按家庭住址就近的方式组建成20个自主活动小组,每个活动小组都配有社区导师和教师导师。并将学生档案按小组保存,学校、社区、导师各执一份。

“导师点”成立以来,社区导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依托社区资源,围绕“争做优秀小公民”和“小手拉大手”两项主题开展创建活动,学生分别认领了“楼层宣传员”、“绿地小园丁”和“过道保洁员”等128个岗位,逢双周六开展实践活动,以培养基本的公民素养。

学校设计了“社区小公民活动积分卡”,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社区导师、家长、伙伴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实绩进行“星级”评定,达到一定“星”数后,学校与 2 社区联合颁发“优秀小公民”奖章。

长兴二小社区德育导师点的创建,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平台,“大德育体系”初见端倪。

三、成效明显:共育文化,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成就学生发展

1、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行了德育导师制,师生通过双向结对选择,关系比较随和,双方交往一多,许多学生更愿意把自己心里话告诉自己的导师。而导师也大多是在平和、融洽的气氛中、有针对性地对受导学生进行帮助、引导,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

2、使学校“全员育人”真正落到实处。推行德育导师制后,明确了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还必须承担德育工作具体的任务,使教师的育人职能显性化、育人对象的具体化,从而促进广大教师真正承担起德育教育的职责,使学校“全员育人”落到实处。

3、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德育导师制使每一位教师都负有对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指导、心理辅导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以身作则,加强对学生个体心理、行为及指导的研究,从而也有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4、社区德育导师点,社会反响强烈。 这是来自各个层面的评价:

社区领导告诉记者说:“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长兴二小在我社区建立 “德育导师点”,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会用爱心与责任引领孩子走出校园、参与实践、贴近生活、融入社会„„。”

德育导师的代表说:成为长兴二小首批社区德育导师,我们很荣幸!这将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更是一份责无旁贷的义务。走进这个活动室,看着一个个充满朝气的孩子们,我们的心里充满阳光。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我们将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己任,在思想上是他们的导师,在行动上作他们的榜样„„。

孩子们兴奋地说:我们现在是校内有人教,校外有人管。双休日,回到了社区大家庭中, 每一次的活动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社区导师的那种真切的关爱„„„。

3 来自县关工委电话热情赞扬:你们创建的德育导师点,展现了我县关协的一道亮丽风景„„。

县委宣传部这样评价说:长兴二小的社区德育导师点既务实又创新„„。 长兴电视台与《长兴信息报》是这样报道的:孩子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健康成长,长兴二小建立社区导师点,这是一个创举!它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了“共育文化”,让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来参与神圣的教育事业,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第7篇:德育导师工作心得

本学期我是六年级2班的德育导师,在这个学期中我能按照《德育导师职责》的要求去做,积极参加班级管理,配合班主任做好班内的各项工作,使六年级2班在各项活动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的身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本学期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我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参与管理”,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全面提高素质。”为学生发展成为坚强自信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通过参与班级管理及活动协助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与文化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聊天,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学习状况,对于班上的特殊学生及时为孩子校正思想、行为上的偏差。六年级2班的运动员有的数学成绩不是太好,但是为了不影响学校的总体成绩,我从不会因为学习而影响体育锻炼,在他们锻炼之后我会抽出一些其他的时间为他们补习数学知识,不至于他们与整体的差距太大。

平时每天协助班主任组织好学生出操,要求学生排好队,不说话,做操时认真做好每一个动作,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协助班主任组织学生每天放学排好路队,注意交通安全。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组织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

对那些学习不好,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作为德育导师一定要付出更多的诚心、爱心、关心和耐心,和学生“以心换心”,才能成为学生可尊敬的严师、可信赖的长辈、可倾心结交的益友。在本学期我承担了六2班王靖宇、徐燕岭、张天昊三名学生的德育导师。这三名同学上课不会听讲,完成作业的效果较差。王靖宇同学因为身体状况不好经常请假,缺课较多,张天昊同学属于先天发育不够正常,上课总也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徐燕岭同学上课不会听讲,作业拖沓,学习成绩较差。我想,所谓的后进生并非天性如此,他们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应该也是有其原因的。有了这个想法,我就积极行动起来。首先,和他们的家长进行沟通,力求自己的工作能得到家长最大程度的配合。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多和他们多进行思想交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帮助。徐燕岭上课不会听讲我就在数学课上给与他更多的关注,多提醒,多提问;张天昊纪律差,不爱完成作业,我就利用他爱唱歌的特长鼓励他,争取各个方面都能取得优异成绩。王靖宇缺课较多,我利用业余时间为他补课,老师的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在课堂上的自我控制力也有所改变,注意力集中了,学习也认真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们几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一学期以来,在班级管理上我感觉我做到了尽心尽力,但是和其他的优秀教师相比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我想:今后我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把德育导师的工作做的更好。

德育导师工作心得(2):

通过本阶段的德育导师工作,首先使自己思想意识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开展学生工作中能够站在更高的思想高度来考虑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工作起来,感到非常得心应手。例如:在处理学生在外住宿这一学生管理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时,我能够坐下来耐心听取学生的各种想法,然后,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的做思想工作,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认识。同时对学生提出的国基宿管工作中的问题及学生寝室生活方面的诸多具体问题一一落实、逐个解决,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使这一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二、在处理学生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完善

过去,在没有实行德育导师制工作之前作起学生工作来,有时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由于和学生接触没有那么紧密,有些处理学生工作的方法方式只是在自己的头脑中觉得应该是怎样,没有完全深入了解学生想法,没有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理解问题,没有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许多事情处理起来,执行起来,觉得非常难于下手,有时甚至事倍功半。在实行了德育导师制之后,觉得茅塞顿开,以前许许多多的学生工作问题仿佛豁然开朗了。

通过前段时间的工作,的确使自己明白和深入理解了学校党委关于在我校全面实行德育导师制工作的良苦用心。学生工作关键在于深入了解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有将学生心里所想的所急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我们学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的管理工作、我们的教育事业,我们“全方为育人、多方面成才”的教育理念,才能够顺利实现。针对此点,我为自己这一德育小组的学生制订了一个发展规划,其中本学期和下学期两个阶段作为了解学生,打好学生基础、丰富学生知识、了解做人道理的初级阶段,到了毕业前一年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较高层次阶段。针对这一构想,自己本期首先在本德育小组试行了“周记制,为每个小组学生准备了一本周记本每周一次定时上交,每篇必读,同时认真批改。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另一方面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隐含的急待解决的问题苗头,抓住时机尽快解决。第三,可以尽快的了解学生本身,通过周记的批改,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使学生工作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进行。其次除在整个德育小组中召开每周一次的定时例会外,本期为迅速了解本组的每位学生,除建立了每位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外,还实施了“接力谈心”活动,一但有了时间都会找本组的某个成员进行交谈,面对面的相互沟通思想,多方位的了解学生,多渠道的了解他们的每一个想法,以利于把握以后的工作方向。

第三,十一月中旬,在本德育小组学生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即:学生将自己现时无论是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提出来,并加以汇总,然后反馈到我手中并进行记录,其中,有关于国基宿管工作中的,有关于学费方面,有关于专升本前途方面的,有关于学校场地器材设施硬件方面的,有关于食堂伙食的等等等等。这样,使自己能够掌握到第一手的学生思想动态,便利了学生工作的开展。

总之,通过本阶段德育导师工作,使自己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经验,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从而,在学生德育工作中感到得心应手。

三、思维方式的改进提高,的确使自己受益非浅。

在新形势社会条件下,作为学生导师的教师本人,应该是学生行动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自己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视个人形象和个人修养的培养,努力以一腔爱心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我觉得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没有丝毫私利目的的爱。

首先,爱就是了解。爱就是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喜怒哀乐等方面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学生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基于此种认识,自己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采取了一些方法和措施,如:建立学生个人档案,适时让学生记周记,定时批改,进行接力谈心等。对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从而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其次,我认为爱就是关怀,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的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意接受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师爱要公平、全面,“金凤凰”要爱,“丑小鸭”亦同样需要爱。在这一点上,自己深有体会。我们小组有一名学生名叫马庆功,非常老实本分不善言语、内向拘谨,家庭非常困难,但他本人从来没有向我说过,我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向班内组内其他同学了解,得知其家庭状况,便与系内领导一起商量,与学生处联系,将勤工俭学打扫教室的工作分配给了他一份,这样既解决了他的一些实际困难,又表达了学校以及系领导老师对他的关心,收到良好效果。又如,我们德育小组的董长城同学也是家庭经济困难问题,在周记中给我写到:“尊敬的 王 老师,你那有钱吗?我想借你 200 块钱,因为我已经弹尽粮决了”。看到周记,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立刻带上周记本找到他们正在上乒乓球专业课的教室,给他送去 200 元钱。再如:我们德育小组有一名女生,名叫张玉琴,学习非常刻苦努力,文学素养很高,是我们系的才女,诗写的也非常好,曾在许多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作品。本期,由于父亲突然患病卧床,这给本来就不富足的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家里缺少了顶梁柱,弟妹年龄幼小,母亲身体也不好,家里必须有人照顾,这给年龄不大的她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因为此事我们俩交谈过多次,她不想上学了,想参加工作,照顾家庭,分担母亲的忧愁,我耐心的和她讲道理,帮助她树立信念,使她重新树立了信心,并帮她办理了暂时休学手续,临走的那天,她哭了,看着她那双泪眼,我的心理亦十分难受,但她向我表示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将自己的学业完成。

第三爱就是尊重。虽然教师与学生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地位,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理解学生要从他们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想法,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里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信任感。如:我们小组的姚兴力同学,平时对系里的许多工作、活动、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思进取,通过与他的交谈,我了解到他在许多方面很有想法和见解,我就寻求机会,让他进入我们系红缨体育俱乐部社团工作,这样,既让他得到了锻炼,调动了他的工作热情,又给系部工作、社团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取得了一举几得的功效。

第四,爱就是责任,师爱既蕴涵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要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教师的责任不仅在 于 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道理,基于此点,自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非常注意教学过程这一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外,还在德育工作中倾注了百分的热情,平时着重对学生思想认识水平、道德规范以及做人道理等方面下大力气去展开工作,通过近一学期的教育引导,产生了明显效果。例如:在今年在校大学生征兵入伍这一工作中,全校 3 名入伍学生中本德育小组占了两名,另一名学生亦是与他们同班,自己兼任辅导员的班级学生。又如,自己通过了解,知道学生们普遍对精彩比赛、裁判规则、裁判实习等活动非常感兴趣,就想法设法、克服困难,适时抽时间在学生中组织一些集体观看比赛、即时裁判讲解、赛后讨论心得体会的活动,效果显著。

以上是自己通过近一个学期在德育导师制工作中取得的一点心得体会,取得了一点点进步和收获,但同时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困惑,但我坚信壮志和热情是我们伟大教育事业辅翼,因我拥有美好的憧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志向和对工作的那份执着,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更加锐意进取、百尺竿头,以更为出色的工作成绩向党组织、学校汇报。

第8篇:德育导师工作小结

2010学年德育导师工作总结

张村乡校

魏仕玉

学校实行导师制后,在本学期我导师的对象是陈伟飞、范雪芬、张英杰等三位同学,通过各方面了解到,她在性格上比较活泼开朗,但是由于年龄比其他孩子偏小,自制力较差,比较贪玩,有懒惰心理,行为习惯不是很好,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时常和同学讲话,做小动作,影响老师讲课和同学听讲,作业经常抄袭别人的,回家作业也有很多次没完成,学习成绩很差。

我想,后进生并非天生如此,她发展到今天,应该也是有其原因的。有了这个想法,我就积极行动起来。首先,对她的家庭情况作了一番了解。她的父亲在外工作根本没时间管教,母亲开理发店生意较忙,也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于是,我几次找她的父母谈话、沟通探讨教育孩子的各种策略。

经过努力和深入地观察和分析,在终于找到了她的原因所在之后,我就思考,如何来做进一步的转化工作?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为了获得她的信任,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平气和地以朋友的身份与其交谈,开始几次态度有点畏缩,次数多了,关系开始融洽起来。随着交谈次数的增多,与我的距离开始拉近,也愿意和我说心里话了,在课堂上的自我控制力也有所增强,注意力集中了,作业也认真了,不抄袭了,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能跑过来问我了。

作为德育导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应孩子,特别是后进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为此,我就时刻关注着她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在学习上,让优秀生尽量主动去帮助、督促她完成作业;生活上,尽可能的多关心和帮助她;同时在课堂上提一些她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其回答;在其它活动中,尽可能的发挥她的优势,让其尽情表现,以增强其自信心。这样,在让她感受到集体温暖的同时,也使她开始具备集体荣誉感。

在多次和她的谈话中,发现她很有理想。她希望自己将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如果以她现在的成绩,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我没有泼冷水,而是抓住这个契机,与她促膝谈心。提醒她现在应该把握好时机,彻底改变陋习;树立信心,埋头读书;刻苦努力,持之以恒;使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就一定能如己所愿实现理想。很快,她上课能认真听了,作业也基本能完成了,学习劲头也在慢慢上升,学习成绩也渐渐提高了。

现在的她,课堂纪律已基本能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在养成,课后作业基本能独立完成,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在本学期期末考试她的各科成绩达到了她自己预定的目标。但仍不免会有些反复,对这些反复,一经发现,我将及时诱导,做到防患于未然。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她将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2011年6月28日

第9篇:德育导师工作小结

行知小学沈燕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作为一名德育导师,能够帮助学生在全面健康的状态下快乐地成长,使得他们更好的提高能力和水平,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学校实行导师制后,在本学期我导师的对象是五二班的周朱琴。一学年接触下来,发现她课堂上表现很好,举手发言很积极,但是她在家比较娇气,还有做作业比较拖拉,考试、作业时间老是来不及,有时还出现回家作业不做的现象。 针对她的表现,我积极寻找原因:找机会与她的家长沟通、交流,与她爸爸的谈话中我得知,这孩子还有一个姐姐,姐妹两相差比较大,家人都对她宠爱有加,家里什么活都不干,什么都听她的,养成了她娇气、懒惰的性格。了解了她的基本情况后,我开始积极行动起来。

一、以真心换取信任。

为了获得她的信任,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平气和地以朋友的身份与其交谈,开始几次态度有点畏缩,次数多了,关系开始融洽起来。随着交谈次数的增多,与我的距离开始拉近,也愿意和我说心里话了,作业也认真了,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能跑过来问我了。

二、以爱心抚慰心灵。

作为德育导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应孩子,特别是后进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为此,我就时刻关注着她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在学习上,让优秀生尽量主动去帮助、督促她完成作业;生活上,尽可能的多关心和帮助她;在其它活动中,尽可能的发挥她的优势,让其尽情表现,以增强其自信心。这样,在让她感受到集体温暖的同时,也使她开始具备集体荣誉感。

三、以关心激发热心

在多次和她的谈话中,发现她很有理想。她希望自己将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如果以她现在的成绩,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我没有泼冷水,而是抓住这个契机,与她促膝谈心。提醒她现在应该把握好时机,彻底改变陋习;树立信心,埋头读书;刻苦努力,持之以恒;使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就一定能如己所愿实现理想。很快,她学习劲头慢慢上升,学习成绩也渐渐提高了。

现在的她,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在养成,课后作业基本能独立完成,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在本学期期末考试她的各科成绩达到了她自己预定的目标。但仍不免会有些反复,对这些反复,一经发现,我将及时诱导,做到防患于未然。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她将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上一篇:乡镇环保目标责任书下一篇:cad绘图实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