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叙事艺术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米兰·昆德拉发表于1984年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他的代表作, 他采用了幽默、隐喻、复调、反讽的互文性叙事手法, 并结合镜像理论的艺术手法, 描述捷克人在“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期间及被苏军占领时期适应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种种困境, 对人类的存在意识进行有力的剖析。昆德拉以生命轻重二元论来观察世界, 审视灵魂, 诠释生命的真谛, 也引发了广大读者的深刻思考。

一、互文性

互文性这一术语是法国著名语言学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在1969年首次提出的。互文性理论是在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它是现当代西方主要文化理论的结晶。克里斯蒂娃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互文性的引文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或直接的, 而总是按某种方式加以改造、扭曲、错位、浓缩、或编辑, 以适合讲话主体的价值系统。著名的叙事学家杰拉尔德·普林斯对互文性下了一个较为清楚易懂的定义:一个确定的文本与它所引用、改写、吸收、扩展、或在总体上加以改造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 并且依据这种关系才可能理解这个文本。互文性在文学作品中主要体现为典故和原型─指在文本中出自圣经、神话、童话、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宗教故事及经典作品等等之中的典故和原型。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一书名及小说第一部和第五部的命名轻与重都是一种隐喻, 源于圣经故事。《耶稣》美国《圣经》文学专家莱肯指出:“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完成了替人类赎罪的使命, 是圣经《新约》中福音故事的基础, 也是整部《新约》神学思想的基础。”昆德拉在这里写道: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得无限重复, 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这就是尼采说永恒轮回的想法是最沉重的负担的缘故吧。

托马斯一直认为特蕾莎是一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水漂来的孩子。他对这个几乎不相识的姑娘感到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爱。就像法老的女儿看着摇篮里的摩西的那种喜爱。如果法老的女儿没有抓住水中那只放了小摩西的摇篮, 世上就不会有《旧约》, 也不会有我们全部的文明了!如果没有托马斯收留了特蕾莎就不会有之后这段感人的爱情故事和这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或重了。正如托马斯感慨道:多少古老的神话, 都以弃儿被人搭救的情节开始!如果波里布斯没有收养小俄狄甫斯, 索福克勒斯就写不出他最壮美的悲剧了。

耶稣背负人类的罪恶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埃及法老的女儿拯救摇篮中的以色列人后裔摩西及俄狄甫斯弑父娶母这三个标志性场景及经典人物对于读者非常熟悉, 互文性的魅力得以彰显。读者非常容易理解作者赋予文本的原始寓意。作者利用读者的认知体系和情感认知与文本符号产生强烈共鸣。在阅读中, 读者自身的经验和感觉与作者、文本以及文本中的情节和人物产生交互, 使读者产生阅读快感。

二、镜像理论

镜像理论是在1936年由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提出的。其具体过程是:刚开始, 婴儿认为镜子里的是他人, 后来才认识到镜子里的就是自己, 在这个阶段, 婴儿首次充分认识到自我。而在此之前, 婴儿还没有确立一个“自我”意识。从镜像阶段开始, 婴儿就确立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对立。换句话说, 婴儿只有通过镜子认识到了“他人是谁”, 才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谁”。“他人”的目光也是婴儿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 “他人”不断地向“自我”发出约束信号。在他人的目光中, 婴儿将镜像内化成为“自我”。拉康的镜像阶段从婴儿照镜子出发, 将一切混淆了现实与想象的情景都称为镜像体验。

在小说中, 作者多次描写到女主人公照镜子的场景。特蕾莎经常照镜子是试图透过肉体看到自己。吸引她走到镜子前的并不是虚荣心, 而是在镜中能看到自我令她震惊……她久久地凝视着镜子中的自己。偶尔令她不快的是, 她在自己的脸上发现了母亲的轮廓。因为在外貌上她和母亲相似, 但是她却非常讨厌母亲的所作所为及对待她的态度和方式。母亲在婚姻的选择和经营方面是彻底的失败。于是她更固执地看着自己, 调动自己的意志力, 以虚化母亲的影子, 然后将之彻底抹去, 让完全属于她自己的东西留在脸上。显然特蕾莎照镜子就是想要辨别自己和母亲的不同, 确定“自我”。

作者昆德拉也对此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在这个世界里, 青春和美貌了无意义, 世界只不过是一个巨大的肉体集中营, 一具具肉体彼此相像, 而灵魂是根本看不见的。现在, 对她经常站在镜子前长时间地注视自己, 我们终于可以比较理解了。这是一场和母亲的战斗。这是一种要有别于其他肉体的渴望。事实上, 特蕾莎照镜子不但是想要有别于母亲, 更希望有别于和丈夫托马斯有染的所有其他女性。她不断地被丈夫和其他女性调情的场景所困扰, 以至于噩梦连连。

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互文性及镜像理论叙事手法的使用, 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创作魅力。基于“布拉格之春”这一政治背景, 该作品以黑色幽默的基调阐释了小说中人物不可避免的悲剧性结局, 传达了作者对政治、人生、性爱的探索和追问。

摘要: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 米兰·昆德拉采用了幽默、隐喻、复调、反讽的互文性和镜相理论相互交织的叙事手法, 有助于读者更深层次地了解和解读昆德拉基于性爱的存在主义思辨哲学, 起到了阐释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关键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互文性,镜像理论

参考文献

[1] 帕特里克·奥唐奈等编.《互文性与当代美国小说》, 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 1989, 第260页

[2] 哈罗德·布鲁姆.《误读之图》, 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 1975, 第3页

上一篇:一种基于Canny理论的边缘提取算法下一篇:毒品案件犯罪嫌疑人犯罪归因及其应用价值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