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腐不能腐机制(精选6篇)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不腐”有效机制探析
■“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是党风廉政建设长期艰巨的规划,需要全党全社会一起努力。
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这在党中央的重要文件中还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反腐败工作上的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的提出,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实践的深化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及类似的观点在党的十八大之前就提出过。有的侧重于效果,比如,提高惩治和预防腐败能力,做到“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有的侧重于防线,比如,构筑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防线;有的侧重于机制,比如,建立“不易”腐败的防范机制、“不能”腐败的惩治机制、“不需”腐败的保障机制、“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把惩治腐败作为当前重要任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老虎”“苍蝇”一起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深刻分析严峻复杂的反腐败形势,提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随后一年反腐败的进展使全党深刻认识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严肃纪律,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总书记科学总结反腐败成功经验,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指出,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贯彻“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的精神,遏制腐败蔓延的各项工作实际上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逻辑向前推进,持续强劲地纠正“四风”,大力审查违纪违法案件,“四风”问题得到有力遏制,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不敢腐”震慑效应初步显现。在深化认识、把握特点的基础上,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的提法作了微调,提出“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王岐山同志撰文指出,强化“不敢腐”氛围,逐步实现“不能腐”“不想腐”。这样使“三不腐”的提法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科学、更加有力。
“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直捣腐败行为的发生机理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复杂,我们正处于腐败多发期,中央反腐力度空前。从审查的违纪违法案件和巡视工作发现的问题看,强的腐败动机和低的腐败成本是腐败发生最直接的原因。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留给我们的宝贵遗训。作为执政的党员干部,人人皆有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的危险。李纪周之类之所以滑向腐化堕落的深渊,从动机来看,主要是看到别人收钱送礼、干坏事没出事而心怀侥幸、胆大妄为,以至于官商勾结、牟取非法利益。胡长清之流既敢腐败,也能腐败,用他的话讲,“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对我而言,如同是牛栏关猫,进出自由。”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恶劣的政治生态使好人不能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了反面。“有腐的危险”加上“有腐的条件”,再加上“不得已腐”的推波助澜,使塌方式的、系统性的腐败一再出现,触目惊心的情节不断挑战人们的神经。但也要看到,在我们党的队伍里,有很多理想信念坚定、宗旨意识牢固的党员干部,即使“有腐的条件”、“有腐的便利”,也能独善其身、清白做人、奉献人民。比如,革命时期的方志敏,和平年代的杨善洲、孔繁森等等。“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是在研究腐败发生内在机理基础上提出的有效对策。通过形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就是使执纪执法机关严格依纪依法发现、揭露和查处腐败,使违纪违法者在政治、经济、精神上付出应有的代价,加大腐败行为的成本,使抱有侥幸心理的人对搞腐败望而生畏,使有各种轻微违纪者收手收敛。形成“不能腐”的有效机制,就是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构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权力运行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使腐败分子不能轻易得逞,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福祉。形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是通过对领导干部进行持续不断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的教育,使其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严于律己,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
“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是一个力求标本兼治的过程,也是对反腐败工作的长期规划
中医治病,视病情辨证施治。若标危甚急,不及时解决,会影响本病的治疗,甚至危及生命,则应先治其标,等病情稳定后,再治其本病,这就是“急则治标”。若标病不急,应找病根进行救治,这就是“缓则治本”。若标病与本病都很重,治当标本兼顾,收相辅相成之功,这就是“标本兼治”。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上,治标和治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正确处理好治标与治本、惩治和预防的关系。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复杂。形势决定任务,首要的是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王岐山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上指出,治病树、拔烂树,强化“不敢”的氛围。惩是为了治,要加大治本力度,选对人、用好人,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逐步实现“不能”。反腐败最终要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树立“三个自信”,真正做到使之“不想”。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败斗争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过程。“不敢腐”是治标。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全党必须警醒起来”的铿锵之声中,从中央八项规定“先禁其身”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问题,从“老虎”“苍蝇”一起打到从严治党内设“高压线”、外念“紧箍咒”,正风肃纪与铁腕反腐强劲激荡,持续“高压严打”所产生的强力震慑,使得“不敢腐”已初见成效。只有坚决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形势才会向有利于治本的方向转化,治本才有前提和希望。“不能腐”、“不想腐”是治本的两个境界。反腐反到深处,是制度、管理、监督的博弈,是文化的对决,是信念的较量。“不能腐”是治本的较高境界,“不想腐”是治本的最高境界。因此,“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是党风廉政建设长期艰巨的规划,需要全党全社会一起努力。
“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关键在强化“两个责任”的落实
能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直接关系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机制的形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两个责任”的落实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对主体责任落实不力,对党员干部疏于教育、管理和监督,执纪监督不严、查办案件力度不够等问题。落实“两个责任”,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这项任务还相当艰巨而繁重。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时代担当,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各级党委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领导和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在遏制腐败蔓延的过程中加快形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要以惩促治,在深化改革、刷新吏治、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过程中,逐步形成“不能腐”的有效机制。要坚定党员干部队伍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树立“三个自信”,最终形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纪检监察机关应立足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机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为党员干部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提供重要保证。(孙志勇)
链接·“三不腐”提法的由来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提出,要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严肃纪律,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
一、莆田学院在“三不”机制构建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在构建“不敢腐”机制上,注重严纪律、善办案,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畅通来信、来访、来电、网络等诉求渠道,做好举报人及信访件保密工作。建立和完善信访举报台账管理制度,对十八大以来收到的全部信访件及处理情况进行整理分类,做到底数清楚、流转严密、管理有序。加强与上级纪委的沟通协调,规范信访件的受理、调查和反馈工作。按照“事事有结果、件件有着落”的原则,对每一份信访件都做到认真核实,集体研究,严格按照拟立案、初步核实、暂存、留存、了结五类线索处置方式及标准进行妥善处理。认真吸取案件教训,坚持“一案一整改”,充分发挥案件的警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等治本功能。加强对涉案资料和款物的规范化管理,决不允许泄露秘密、以案谋私。加强审查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纪律审查安全管理,对发生纪律审查安全事故的,严肃追究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对查处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深入开展警示教育。
(二)在构建“不想腐”机制上,注重分类别、多载体,积极营造敬廉崇洁的校园风尚
在方式上,注重分层分类,因人施教。针对高校特点,廉洁教育主要涵盖三类人群,即在校大学生、教师教辅人员及机关后勤管理干部。对在校大学生,积极开展主题班会、廉政书画大赛、集体宣誓、参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活动,不断筑牢在校大学生敬廉崇洁、遵纪守法意识;对教师教辅人员,通过举办讲座报告、集体培训等形式,广泛开展师德教育,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标准贯穿于廉洁教育的各个环节,建立和完善教师行为规范体系;对机关后勤管理干部,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抓手,通过时事政策文件学习、廉政谈话、廉政知识测试、发放廉政书籍等形式,不断增强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意识。在阵地上,注重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依托校园网站及学校宣传栏,及时宣传政策法纪、动态典型;依托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入党培训课等课堂,把廉政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依托“党风廉政宣传月”活动,发挥师生主动性,举办形式多样的廉洁教育活动,让廉洁氛围充盈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依托学校短信平台载体,在元旦、春节、端午、暑假、中秋等重大节假日,向全校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发送廉洁提醒短信,弘扬新风正气,最大限度地扩大宣传教育辐射力、影响力。
(三)在构建“不能腐”机制上,注重盯重点、抓制度,努力推动权力高效廉洁运行
认真贯彻落实落实“两个责任”有关文件精神,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推动任务落实。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承诺书,督促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及班子成员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及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规范和健全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以及各二级单位党政联席会等议事规则,确保权力在规章制度中正常运行。加强对普通党员干部的监督,把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对干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醒、及时纠正,防止小错误演变成大问题。加强对二级单位党政联席会、党政务公开等规章制度的监督,积极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加强对基建修缮、物资采购、人才招聘、职称评聘、干部选拔、评先评优、招生录取、财务管理、科研经费、学术诚信、国有资产管理、附属医院院务等重点事项和关键环节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工程安全、资金收支安全、干部廉政安全。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群众评议、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抓好责任追究,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防止责任虚化空转。
二、当前构建“三不”机制面临的新形势
形势决定任务。正确认清形势,是作出科学决策的前提。当前,我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正面临着三个显著特点:
(一)从严治党已步入常态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更加重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从严治党列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常鸣,做到有贪必肃、有腐必惩。
(二)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
当前,教育系统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和环节仍然易发多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必须保持政治定力,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思感、顽强的意志品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持续抓下去。
(三)学校改革发展对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后一段时期,是学校加快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目标定位的关键阶段,这就需要在全面落实监督责任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建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特别是要在构建和完善“不想违、不敢违、不能违”的预防腐败工作机制上下功夫。
三、进一步推动“三不”机制构建的对策及实现路径
(一)深化廉政教育,筑牢思想底线,着力构建“不想腐”的自律机制
以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不断增强校级领导班子廉洁从政素养。把学习贯彻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的关于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治党等相关文件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通过中心组学习、集中研讨、专题辅导、“一把手”上党课等方式,认真学习和宣传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就反腐倡廉工作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部署,把学习贯彻中央精神与学校当前改革发展中心任务结合起来,坚持群众路线,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努力把学习贯彻成效转化为学校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强大正能量。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清正廉洁意识。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切实将廉洁教育融入到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管理的全过程,不断强化教师廉洁从教,干部廉洁从政,职工廉洁办事,学生廉洁修身的廉洁意识,使清正廉洁之风成为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立身之本和行事之道。积极探索廉洁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新形式,注重提高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健全廉洁教育的长效机制。加强廉政研究中心建设,充实研究队伍,丰富研究成果,扎实推进廉政理论研究。推进廉洁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洁文化创建活动,着力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廉政文化品牌。
(二)立足源头预防,完善惩防体系,着力构建“不能腐”的防范机制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认真贯彻中央“两个责任”要求,按照学校《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试行)》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两个责任”。校党委要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自觉担负起全校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支持纪委履行监督职责。校党委书记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负责领导、组织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与分管部门和学院承担党风廉政建设连带责任。各二级单位党组织必须把党风廉政建设当做分内之事,应尽之事,定期向校党委和校纪委报告责任落实情况。各二级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必须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中负主责、唱主角,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实行“一岗双责”。校纪检监察部门要进一步落实“三转”要求,聚焦中心、突出主业,强化执纪监督问责。加强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沟通与联系,加大对二级单位纪检委员的指导与培训,支持二级单位纪检委员充分履行职责。
全面提升制度权威性和执行力。不断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促进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完善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重点围绕人才招聘、基建工程、科研经费、招标采购、招生考试等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查漏补缺,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按照上级纪委要求,立足实际,探索构建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和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明确班子成员分工,把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全面推进党政务公开,提高班子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对各二级单位的党政联席会议或处(部)务会议制度加以规范。强化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通过采取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明察与暗访相互结合等方式提高制度落实成效。对制度不落实、不按制度办的行为,严格实施问责,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
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审计工作。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履行职责、作风建设等方面的监督。对领导干部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情况按照有关要求和工作需要进行了解和抽查,及时掌握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有关情况。探索建立校内巡视制度,提高问题发现能力,及时主动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加强对“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党政务公开、民主集中制等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积极推进依法治校进程。认真做好人财物等环节的监督工作,着重在人才招聘、物资采购、工程修缮、科研经费等方面加大监督力度。继续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学校科研经费、基建及后勤维修工程等资金审计工作,争取开展处级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工作需要,开展对有关二级单位的专项财务审计调查。强化审计结果运用,使审计结果既能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也能作为各职能部门健全和完善制度的依据。
(三)规范信访举报,严肃查办案件,着力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
摘要:廉政建设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故障都不能保证廉政建设稳定、持续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就需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断完善“不敢腐”的法律惩罚机制、“不能腐”的规范防御机制、“不想腐”的思想内化机制,将“不敢”、“不能”、“不想”方针落到实处,将法律、制度、思想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统筹兼顾、相互补充,才能加快中国向廉洁政府迈进的步伐。
关键词:廉政建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从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层次也能看出,党中央已经深刻的认识到廉政建设必须要先从法律的角度入手,从制度的方向规范,从教育的层面预防,三维一体的打击贪污腐败。
一、关于“不敢腐”机制的认识
“不敢腐”,是指必须将法律的惩处措施提上新高度,通过惩处的震慑力对贪污腐败分子的违法行为进行遏制。我们说惩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高昂的代价使腐败分子远离这条犯罪道路,同时也使腐败分子看到,为了利益出卖人格,出卖家庭是不值得的事情。廉政建设需要从严治党,对贪污腐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党内坚决不允许留有任何腐败分子,要尽力避免一切腐败现象的滋生,对待腐败分子,不管是“大老虎”还是“小苍蝇”,党和国家都不会放过,这足以看出党和政府对清除腐败分子的决心。从历史的长流中我们可以看到,反腐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复杂的过程。所以,打击腐败切不可三分钟热度,若半途而废反而会产生更剧烈的反弹,甚至会导致之前的成果付之东流,不仅如此也会使群众对国家法律的权威性产生质疑。
反腐败斗争从小事着手,从大事着眼,一旦发现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有贪污腐败的动机、趋势和行为,党和政府将坚决的给予教育、制止和制裁。在任务分配方面,党的领导干部要敢于承担责任,把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工作扛在肩上,放在心里,廉政建设作为党生死存亡的关键。在贪污腐败案件的侦破方面,国家需要提升立案、审判、执行、结案等的效率,务必认识到高效、快捷、准确的处理案件是当下国家大范围、高强度整治腐败,建立国家法律震慑力的关键所在。
二、关于“不能腐”机制的认识
“不能腐”的问题是制度问题,健全的制度是廉政建设工作的基本保障。国内领导干部发生贪污腐败问题,不是因为他们没有体验到法律的强制性、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法律的震慑力、也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廉政教育的洗礼,而是因为他们钻国家法律制度漏洞。我国目前有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还不是特别完善,有些贪污腐败分子行走在合法与违法的边缘,做一些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事情,但这些都或多或少的损害了国家、社会和群众的利益。因为没有确定的法律制度,缺少了相应的制度约束,让贪污腐败分子在制度盲区以权谋私、为非作歹、谋取私利。因此在现阶段,大力打击腐败分子的大环境下,党和政府必须将法律制度建设提上议程,把廉政建设法律制度的创新与完善作为核心内容,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领域为切入点,建立符合时代特征的廉政建设法律制度。建设“不能腐”的廉政王国,还必须做到将权利分散。过度的将权利集中在一个人手中会导致腐败的动机,会增加腐败发生的概率,只有适度的权力才能促进党和国家的领导干大事、干实事、为人民服务。在廉政建设法律制度的制定方面,要合理分配与统筹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利,要划分各部门、机构之间的权力,防止权力的集中化和权力大包大揽的现象,严格禁止权力垄断的现象发生。
从“不敢腐”到“不能腐”,除了法律严谨的惩罚措施和完善的制度约束,还需要强大的监督网络。廉政建设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将权利暴露在阳光下,实现监督公开、审判公开、执行公开。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的使用已经到达普及化的程度,许多贪污腐败交易都是通过互联网为载体进行交易的,这就需要党和政府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使用创新的、科技的、科学的手段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通过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网络曝光的方式,揭露贪污腐败分子的违法行为,使得不少政府官员在外更加重视行为举止和自身形象。
三、关于“不想腐”机制的认识
“不想腐”,是指党和政府领导的干部在思想意识、道德修养方面上的提升,是党员干部把廉政建设思想内化的表现,当“不想腐”观念深入到每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心中的时候,便是廉政建设取得胜利的时候。大量的案例报告显示,党内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的贪污腐败行为,是由思想上的腐败引起的。可见,及时开展党内廉政道德建设和廉政法制教育对促进党员将廉洁思想内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党员干部在廉政建设上自觉性、自律性、自省性,构建一条稳定而持久的防御腐败心理机制,利用反腐倡廉的正面教育和负面教育全面的向党员干部进行宣传。当面对积极的廉政观要采取效仿的模式进行学习,树立廉政典范,挖掘领导干部的优秀品质,通过党内的讲座、报告等形式进行宣传。当面对腐败分子的犯罪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罚,分析犯罪分子踏上不法之路的心理变化过程,告诫党内其他领导干部腐败思想是万万要不得的。当出现任何违法观念时一定要勤于反思,不可让腐败观念占据整个大脑。此外,还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必须明确国家的工作只有与人民紧密结合,与群众融为一体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1]唐嘉荣. 铲除腐败根源[J]. 社会主义论坛, 2016(1).
[2]熊惊峰. 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6(1).
[3]赵俊丽. 关于如何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问题的研究[J]. 共产党人, 2015(9).
[4]程文浩. 中国廉政建设的关键五年[J]. 人民论坛, 2015(33):39-40.
2015-12-30 16:39:27来源:南方网作者:我有话说(1人参与)字号减小字号增大
科学构建“不想腐、不必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反腐制度体系 ■郭文亮 项赠 黄威威
●当前我国廉政教育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对象过于狭窄,只局限于公职人员,而未将其他社会公众纳入。教育内容结构不合理,重视道德理想和原则教育,缺乏强制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理论灌输、榜样示范在新时期遇到了瓶颈。
●政治上公共权力界限模糊、经济上待遇不平衡以及社会上地位不平等是制约我国构建科学有力的权力运行保障机制的瓶颈。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制约监督权力运行防范机制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权力配置不科学,表现为三权合一、权力高度集中于执行权、执行权侵占监督权;二是权力监督不到位,表现为权力腐败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实践中少见由同体监督机构首先发现或坚持查办腐败的案例。●当前我国权力运行的惩戒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惩戒机构缺乏足够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惩戒机制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权力和人情对惩戒的干扰导致惩戒标准的随意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加大反腐败力度,大批腐败官员纷纷落马,人们拍手称快之余,不禁陷入深思:如何从根本上预防腐败,实现掌权者“不想腐、不必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防治效果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正如邓小平所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本文将腐败置于系统论的视野来审视,力图通过构建科学的反腐制度体系来达到从根本上根治腐败之目的。
实践反思:制度反腐才是治本之策 1.必须从运动反腐走向制度反腐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反腐败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巩固新生政权和治理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主要采取运动反腐的方式。所谓运动反腐就是依靠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和党内整风运动来惩治腐败的方式。具体表现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反”“五反”运动,60年代的“四清”运动以及各种整党整风运动等。这种反腐模式的优势在于发挥了群众监督的功能,对腐败分子构成强大的威慑力,反腐成效立竿见影,但这种大规模无序化的模式缺陷严重干扰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社会局势的动荡甚至失控。历次运动的结果证明,运动反腐可治标,但不治本。对此,改革开放后,我国摒弃了运动反腐,开始实施由权力反腐逐步向制度反腐过渡。所谓权力反腐是指以权力为主导,通过领导者的权力意志推动,以权力机构大力推行反腐败斗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反腐模式。在法治尚未健全之前,采取权力反腐的方式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比如以主要领导人主导的纪委反腐模式。与运动式反腐相比,权力反腐的成效显著,可控性较强,可以避免大规模群众运动所造成的社会秩序混乱甚至失控,但缺陷是反腐行动会随着主要权力者意志和重视程度的改变而改变,难以形成常态化的反腐长效机制。两种模式的共同本质还是人治反腐。人治反腐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虽然能快速见效,从而形成反腐高压态势,但其随意性、短期性及边际递减效应的局限却无法避免。历史经验表明,唯有制度化反腐才是克服运动反腐和权力反腐内在局限的必然选择。2.现实警示,边反边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拳出击严查腐败,大批腐败官员纷纷落马。据统计,十八大以来,省部及军级以上落马高官已超过百人。从地域范围来看,遍布全国32个省、区、市;从所属部门来看,涵盖中央部委、国家机关、央企、军队、地方官员;从时间跨度来看,横跨十八大以来的全部年份;从年龄阶段来看,简历可查的115名落马官员中,从“40后”到“70后”均有涉及。上述统计数据充分显示中央同腐败作殊死较量的决心和勇气。另外,从查处年份来看,十八大至2013年底落马的省部级官员有19人,2014年落马的有39人,2015年落马的目前已有31人,军队系统共分8批公布了查处的军级以上干部共43人。可见,中央反腐的力度有增无减。然而,面对前所未有的反腐高压态势,一些官员仍不收敛、不收手。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查询统计的结果来看,至少已有30多名落马官员在被开除党籍的通报中被提及“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边反边腐这一反腐悖论不能不发人深思。究其原因,不是我们的反腐力度不够,而是反腐方式值得反思。严酷的反腐斗争形势警示我们:如果不改变反腐模式,抓再多的老虎也不能遏制住腐败蔓延的势头。近年来常用的权力反腐模式虽然是减少腐败存量的必要步骤,但只是事后查处的治标之策,而遏制腐败增量的治本之道则是制约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反腐模式。
理论探析:四大机制的系统反腐机理 1.腐败生成之内在机理
探究腐败生成的内在机理是防治腐败的首要前提。从人性假设和人的行为规律来看,人的行为是在动机的驱动下遵照或突破外围规则的系列活动。可见,腐败作为公职人员将公共权力私利化的行为,其发生是公职人员在腐败动机的驱动下,突破外围规则运用公共权力谋私利的系列活动。
与一般公众不同,公职人员的身份具有双重性,既有执掌公共资源的权力人属性,又有追求自我利益的经济人属性。因此,公职人员具有运用权力谋私利的可能性。一旦具备腐败动机,公职人员就会设法突破外围规则。外围规则是国家按照建设廉洁政府的目标对公职人员实施引导和型塑的系列规范。由于外围规则自身的性质以及作用于公职人员的方式及效力的差异,可以将外围规则分为内隐和外显两个层次。两个层次是一种依次递进的关系,从而构成以公职人员的行为动机为中心,价值引导和权益保障为内圈层,权力规则和惩戒制度为外圈层的同心圈层行为规范结构。在整个圈层结构中,价值引导和权益保障作为行为人内隐的行为规则,构成引导和规制公职人员行为的第一道防线;权力规则和惩戒制度作为外显的规范权力运行的强制规定,构成规范公职人员行为的第二道防线。两道防线的性质差异决定其功能的不同。从规制的刚性程度来看,内圈层的价值规范属于软约束,外圈层的制度规则是硬约束。作为第一道防线的价值规范由于约束的非刚性特点而极易被突破。作为第二道防线的制度规则由于其人为设定性和渐趋完善性而难免有缺陷或缝隙,成为腐败发生的制度洞。正是两道防线的局限给腐败动机转化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因此,从圈层行为规范结构来看,腐败行为的生成机理就是具有腐败动机的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逐级突破外围规则谋私利的系列活动过程。发生机理如图所示(图一)。2.腐败防控之内在逻辑
腐败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从系统论的角度构建一个完整科学的制度体系才能实现根治之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科学构建“不想腐”的廉政教育机制、“不必腐”的权益保障机制、“不能腐”的用权防范机制和“不敢腐”的滥权惩戒机制。四大机制虽然在遏制腐败中均能独立发挥作用,但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构成反腐组合拳,形成制度合力。
从权力运行逻辑结构来看,掌权者想不想腐是权力能否正常运行的逻辑起点,要让掌权者“不想腐”就得进行廉政教育,但仅有廉政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充分的权益保障,让掌权者觉得“不必腐”。再加上让掌权者“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基本上就可以达到让大部分掌权者不会贪腐了。尽管如此,但还会有少数掌权者抵挡不住外界的巨大诱惑,这就需要最后一道严厉的惩戒机制来应对。从这种逻辑结构来看,显然,前三项都属于防范性的,后一项属于惩戒性的。但要达到权力有序运行和节省反腐成本,必须先防范后惩戒,防范重于惩戒。如图所示(图二)。
从反腐斗争圈层结构来看,最核心的层次是制度防范机制,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制度防范是最有力的刚性防范,它使掌权者想腐不能腐。但再刚性的制度防范总有漏洞可钻,所以还需廉政教育机制来弥补。不想腐的廉政教育机制处于第二层次的内圈层,主要用于价值引导和道德规范。但价值引导和道德规范毕竟是柔性的要求,在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情况下,廉政教育的效果是有限的,所以还必须要有不必腐的保障机制来支撑。不必腐的保障机制属于第三层次的内圈层,主要用于解决公职人员的后顾之忧和成就感。但有了充分的权益保障仍不能抵挡某些公职人员的贪心,最后一道屏障就是建立让公职人员不敢腐的滥权惩戒机制。不敢腐的滥权惩戒机制处于外圈层,主要是利用法律的武器严厉惩治滥权者并震慑他人。通过由制度防腐到法治反腐,由务虚的廉政教育到务实的权益保障,筑牢反腐倡廉的钢铁长城。如图所示(图三)。
毋庸置疑,任何一个机制都有自身的局限,都无法独立实现根治腐败的功能。比如保障机制难以满足腐败官员的无限需求,教育机制的软性约束难以抵御腐败官员的刚性利益需求,防范机制的非完善性难免存在制度漏洞,惩戒机制的事后处罚性及查处惩治性难免存在机会主义的可能。虽然各个机制都有自身无法回避的局限,但将其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制度体系,就可有效避免其独自功能的局限。从上述分析可见,四大机制在整个反腐制度体系中均有自己的功能地位,任何机制都无法或缺。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会有次序先后之分。比如近年来,面对腐败高发态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手抓廉政教育,一手抓打虎灭蝇,形成“不想腐”“不敢腐”的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以构建防治腐败的长效机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规范权力结构及运行的防范机制具有反腐的刚性功效,被视为反腐之根本,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其他机制的作用,否则制度防范的功能也无法充分发挥。
机制构建:腐败现象综合治理 1.构建“不想腐”的廉政教育机制
构建科学有效的制约监督权力运行教育机制是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首要环节。所谓廉政教育机制就是以培养权力主体和权利主体自觉制约权力和监督权力能力的教育活动机制。当前我国廉政教育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育投入与产出不平衡、教育要求与效果不均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对象过于狭窄,只局限于公职人员,而未将其他社会公众纳入。教育内容结构不合理,重视道德理想和原则教育,缺乏强制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理论灌输、榜样示范在新时期遇到了瓶颈。教育渠道过于单一,主要集中于党校与干校。有鉴于此,科学有效的制约监督权力运行教育机制至少包括三个要素,即“教育谁”“教什么”和“怎么教”。对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我国的廉政教育机制。一是除了将公职人员作为主要教育对象外,还应将社会公众纳入教育对象,以净化腐败文化的环境和土壤。二是将公众清廉意识和反腐意识的培养作为廉政教育直接目标,按照清廉规则、清廉原则、清廉理想的道德发展层次设计廉政教育内容。三是创新隐性廉政教育渠道,实现廉政教育的生活化。其一,建立公众听证会或新闻发布会,及时公布各领域反腐败新进展。其二,制作经典的电视剧、电影、电台广播剧、综艺节目、报刊广告、戏曲和漫画等,再现腐败分子腐败时的心路历程与党和政府对腐败的重拳打击以及腐败分子最后的悲惨下场。其三,把廉洁作为一项内容引入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构建“不必腐”的权益保障机制
构建科学有力的制约监督权力运行保障机制是保证国家权力健康运行,遏制权力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制约监督权力运行保障机制是指通过国家对公职人员提供充分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条件,以保障公职人员的正当权益,保护国家权力正常运行不受外界诱惑与干扰。当前我国公职人员保障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保障意识不浓厚、保障力度不充分、保障措施不均衡、保障效果不理想,既不能达到持续不断地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公职人员队伍的效果,也不能达到免除现有公职人员的后顾之忧,从而珍惜自己的职位,严以用权的目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公职人员地位和待遇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公职人员地位和待遇普遍较低,我国的公职人员待遇与我国的实力地位不匹配。通过国际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政治上公共权力界限模糊、经济上待遇不平衡以及社会上地位不平等是制约我国构建科学有力的权力运行保障机制的瓶颈。其中,权力界限模糊与权责利失衡是造成公职人员队伍内部经济待遇不平衡和社会地位不平等的根源。因此,要想构建科学有力的制约监督权力运行保障机制,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充分保障公职人员的正当合法权益。具体来说:一是按照“权、责、利”相一致原则,合理调整权、责、利三者关系,保障公职人员合法权利。二是按照收入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适度提升公职人员(特别是基层公职人员)的合法收入,缩小实权部门与非实权部门的收入差距,建立并完善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保障他们合理的待遇和应有的尊严。三是明确公职人员的职业定位,缩小“一把手”与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地位差距以及不同部门间的地位差距。另一方面,严格限制公职人员的不合理权益。具体来说:一是严格清理因特权而产生的灰色收入,二是坚决禁止因权力滥用产生的“黑色收入”。3.构建“不能腐”的用权防范机制
治理腐败关键在于预防,在于减少腐败行为发生的机会与条件,构建科学严密的制约监督权力运行的防范机制。科学严密的制约监督权力运行防范机制是指保障权力运行中各个部分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行不悖,可以防止权力在各部分间的失衡发展,预防并及时消解权力腐败行为,从而防止权力误用和滥用的系列制度,其核心是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结构与运行机制。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制约监督权力运行防范机制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权力配置不科学,表现为三权合一、权力高度集中于执行权、执行权侵占监督权;二是权力监督不到位,表现为权力腐败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实践中少见由同体监督机构首先发现或坚持查办腐败的案例。从世界范围来看,域外清廉国家的共同特征是拥有专门的独立反腐机构、完善的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以及严密的监督网络。因此,我国应着力从以下方面完善防范机制:一是科学配置权力,形成合理的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具体来说,(1)合理分权,以权力制约权力。(2)适度放权,以市场替代权力。(3)规范用权,以法制约束权力。(4)公开行权,以权利监督权力。(5)伦理抑权,以道德内控权力。通过以上分权、放权、限权等方式从源头减少权力腐败机会。二是提高权力监督机构地位,强化权力相互制约监督作用。提升监督机构的相对独立性与权威性,从权力核心内部充分发挥专门监督机构的制约监督作用以及时制止权力腐败行为。三是增强监督合力,建立系统的监督网络防范机制。在同体监督的基础上,加强异体监督,即通过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网络监督、道德监督、情感监督等加强制约监督合力,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权力防范机制。
4.构建“不敢腐”的滥权惩戒机制
科学严格的惩戒机制是确保权力有序运行,治理腐败的最后屏障。所谓惩戒机制是指通过有机架构惩戒的各组成部分,使之形成一套相互作用的运行机构与制度,以达到惩罚违纪违法行为并警戒后人的目的。惩戒机制是由惩戒主体、惩戒客体、惩戒规则、惩戒程序等要素组成的。当前我国权力运行的惩戒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惩戒机构缺乏足够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惩戒机制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权力和人情对惩戒的干扰导致惩戒标准的随意性。
从世界范围来看,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普遍重视法治的惩戒机制,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等新兴国家和地区的惩戒机制也由人治转向了法治。相比而言,中国古代惩戒机制则具有明显的人治色彩。因此,通过国际实践及其效果的对比,我国应从以下方面完善我国权力运行的惩戒机制:一是提高惩戒机构的相对独立性与权威性。具体来说,一方面,从党纪国法上明确惩戒机构的独立地位。另一方面,在财政、人事任免上保证惩戒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二是强化惩戒机制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一方面,正确处理党纪与国法的关系,国法高于党纪,党纪严于国法。另一方面,严格禁止权力及人情因素对惩戒机构依规依法办案的干扰。三是制定严格而又可操作的惩戒规则与程序。具体来说,(1)制定惩戒工作的惩戒规则和程序,有机衔接党纪和国法的惩戒工作。(2)制定党纪国法的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和具体程序。(3)公开惩戒规则与程序,明确惩戒各方职责与权利,强化惩戒过程的监督。(4)加强培训与选拔,提高惩戒执行人员的素质。
汕头公务员招聘考试网:汕头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筑牢不能腐的制度防线。
作者:中共白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李永杰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是总书记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赵乐际同志也多次强调,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党性教育,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快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当前,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纪检监察机关在抓好监督执纪的同时,应将“不能腐”制度建设与机构改革相结合、将捋顺职能职责与找准廉政风险点相结合,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全程监督发挥作用,奠定基础。
提高政治站位 深刻理解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
“三不”机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敢腐”是重要推手,“不想腐”是根本目标,“不能腐”是必由之路,承前启后,是关系反腐败系统工程成效的重要一环。
制度建设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有力法宝。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倡建章立制要“独立思考”,不能进口“成套设备”;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总书记指出“加强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可见,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召开了历史上首次“全国党内法规工作会议”,先后修订和出台了50多部法规制度,特别是年初召开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会议上,总书记作出“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的客观判断,更加为我们坚定了推进制度建设改革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制度建设是当前深化改革的有力保障。当前,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正在快速推进,转变政府职能、打造良好发展环境、让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初衷是一致的。因此,“不能腐”制度建设要走在前头,全力构建科学规范、廉洁高效的运行机制和职能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制度建设是管住人性弱点的有力抓手。凡是人都具有两面性,有优点也有弱点,在面对诱惑的时候,自制力是一种不稳定因素。“不能腐”制度设计之初就要关注人性的弱点、找出制度的盲点、控制权力的风险点,最终设计出控制弱点扩大化的办法。
制度建设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现实需要。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各地查处案件情况看,一些“窝案”“串案”“系统性”腐败案件仍时有发生,暴露出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有的制度不健全,存在“荒漠”地带;有的制度漏洞太大,“牛栏关猫”;有的制度形同虚设,在
汕头中公教育
网址:shantou.offcn.com
汕头中公教育 shantou.offcn.com 利益面前被任意践踏、随意突破等。因此,必须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改变个人权力凌驾于制度之上的做法,堵塞各种漏洞,预防腐败的发生。
强化问题导向 及时消除制度建设的思想障碍
开展“不能腐”制度建设工作,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必须正视问题,找出症结,予以解决。在推进制度建设的实践中,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存在抵触思想。孟德斯鸠曾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爱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一旦权力受限,难免会遇到“抵触”,受到“阻碍”,有的人甚至认为“不能腐”制度建设是跟自己“过不去”。权力是一柄“双刃剑”,而制度恰恰是“剑鞘”,对广大干部来说,既是约束也是保护;对工作来讲,既是规范也是助力;二是存在应付思想。一些单位形式上重视、实际上敷衍。有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习惯性地把制度建设工作推给机关党委或者派驻纪检组;有的以现有的法规和纪律代替制度建设,觉得已有的规定足以进行约束,不需要再花心思去研究制度建设;还有的将“工作守则”“工作规程”视为“不能腐”的制度,罗列凑数、应付了事;三是存在避重就轻思想。制度建设要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突出重点、带动一般。有的单位没有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和关键,把制度建设重点放在约束中层以下干部身上,光拿手电筒照别人,给别人戴“紧箍咒”,使得制度建设效果打了折扣;四是存在惯性思维。有的单位以繁代简,制度订了一大堆,有用的没几条,大水漫灌,让人不得要领;有的习惯性搞“四眼儿齐”,试图穷尽所有工作环节,涵盖全部业务流程,弱化了核心权力,冲淡了廉政风险,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五是存在片面思维。有的单位没有将“不能腐”制度建设纳入到全局工作去谋划部署,只顾“单打一”,只会“抓专项”,不会运用制度建设成果服务经济发展、推动简政放权,甚至把“不能腐”变成了“不干事”,严重削弱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坚持精准施策 探索把握制度建设的原则方法
开展制度建设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搞泛泛的建章立制,而是要本着简单、精准、管用的办法进行。
要务实管用。华而不实的制度使人摸不着头脑,越复杂越不容易执行。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通俗易懂;中央八项规定务实管用,管住了过去几十个文件都管不了的问题。开展“不能腐”制度建设不是为了制度“上墙”,不是为了制度“汇编”,更不是在原有制度上“打补丁”,而是要“去形式重管用”,确保制度由“厚”变“薄”,哪怕只有三条、五条,哪怕是“土办法”,只要能盯住人、管住事就达到目的。要避免制度无法执行,脱离实际搞逻辑推演,落入“制度陷阱”。
要找准“廉政风险点”。一是“回忆法”。多想一想平时什么事“说情”“打招呼”“求帮忙”的人最多,其背后隐藏的就是核心权力,也是最容易“出事”、最需要制度约束的环节。二是“案例法”。通过梳理近年来查处的问题、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从这些问题和案件背后可以找出部门的廉政风险点,并通过制度加以约束。三是“街谈巷议法”。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要大兴调研之风,多倾听基层和百姓意见,以干
汕头中公教育
网址:shantou.offcn.com
汕头中公教育 shantou.offcn.com 部群众关心的焦点、议论的热点为突破口,甄别出、倒推出高危权力及其风险点。四是“置身事外法”。所谓“旁观者清”,设想自己离开了现在的岗位,对原岗位的廉政风险进行一次“回头看”,用一种放松的心态和超脱的思维去看待原有的权力,就能够准确发现问题。
突出落实执行 全力保障制度建设成果的运用
反腐败是系统工程,“不能腐”制度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加以组织和实施。一是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推动“不能腐”制度建设,首先要“不想腐”,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既不“藏权”,也不“集权”,更不“挪权”,真心使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二是必须加大案件查办力度。惩是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不敢”,无法实现“不能”和“不想”。要保持案件查处的高压态势,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三是必须坚持以身作则。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带头建立制度。作为权力的掌握者、行使者和拍板定调者,领导干部要敢于拿自己“开刀”,带头约束自身权力,绝不能搞“领导有病、群众吃药”的做法。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制度。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领导干部不执行制度,最容易引发“破窗效应”,破坏制度的严肃性。要坚决抵制“当面建制度,背后打招呼”的行为发生。四是必须坚持从严问责。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不能腐”制度建设是落实“两个责任”的有力抓手,是部门党委(党组)特别是“一把手”履行主体责任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坚持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先礼后兵。对制度建设流于形式、敷衍应付的,要责成整改;对肆意破坏、践踏制度的,要严肃查处;对束之高阁、拒不执行的,要从严问责,从而强化责任、促进担当,让铁规生力、制度发威,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汕头中公教育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长期以来,惩治腐败一直得到各个层面的高度重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反腐过程中,成绩是显著的,但反腐倡廉的成绩是让人痛心的。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一批批党和国家费尽心血培养的干部倒下去了。每一名倒下去的干部,都是党尊严的损失、是政府形象的损失、是民众民心的损失。
在构建事后惩治腐败的体系上,中央在机构、制度以及人事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和社会效应。如加强国际引渡合作、刑法的修改、打击商业贿赂以及近期全国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局的升格等等,都是这方面的表现。中央坚持纠建并举、综合治理,注重在体制、机制、制度上下功夫,从源头上解决深层次问题。一系列重大腐败案件的侦破表明,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是不容置疑的。
在治理腐败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两方面的建设:
一、建立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
与惩治腐败相辅相成的是如何预防腐败。《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防治腐败。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并不断取得成效,滋生腐败的土壤将逐步被铲除,腐败生存的空间将尽可能被压缩。中央准备构建全国性的预防腐败机构网络,亦可以视为一个具体的改革步骤。在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的年会上,欧盟、中国、英国等8个组织和国家反贪机构领导人就反贪机构预防腐败工作情况发表演讲时普遍认为,“预防胜过治疗”,尤其是多数发展中国家更是把预防腐败当做根本的发展战略。
事实上,由于没有一个预防腐败的专门机构,很多良好的制度设计无法得到完全落实。因此,一个国家级的预防腐败机构以及地方分支机构构建的预防腐败网络将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以前的某些制度束缚,更好地为落实中央《实施纲要》服务。
二、降低腐败受益几率。
随着腐败犯罪越来越隐蔽,呈现收益高、风险低的特点,我们更需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腐败,降低腐败受益的几率。由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全局设计和执行各项预防腐败的制度,将会提高犯罪收益的风险和成本,大大减轻靠单纯惩治腐败支撑局面的压力。
【不敢腐不能腐机制】推荐阅读:
不敢担当整改措施清单10-09
不敢说再见的散文11-12
做人不能太自我10-04
不能忘记的诗歌11-10
爱是不能忘记的400字作文-爱是不能忘记的小学生作文10-16
作文 不能随地吐痰06-09
不能忘却的记忆教案06-23
不能过户车辆转让合同07-02
我能不能当领导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