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能忘记的作文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是不能忘记的作文

是不能忘记的作文 篇1

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国,如今是很发达的,这些否是全国人民的劳动成果,因为大家都有一颗爱国的心,把祖国建设的这么繁荣富强。爱国是光荣的,我们应该永怀爱国之心,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在生活中,我们做的事情都有可能是爱国的,比如你节约用电用水等等也都是爱国,当你行走在校园里,看见了一张纸屑,把它捡进了垃圾桶里;拾到一枚硬币交公了,这也是爱国。在学习中考试取得了好成绩,读书很努力,这些是爱国。在公路上行走,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所不喧哗,不拥挤,遵守公共秩序,这更是爱国,我们只要没做坏事,做的是好事,这都是爱国。当你看有人破坏公物就及时阻止,当你看到有违反法律的事,就见义勇为,拔刀相助,这也是爱国。

有一个人,以前他家里很穷,后来他长大了就去参军了,由于在战场上屡次立功,后来当上了的军官,那是由于日本侵略者疯狂进攻他的军队,他的军队一到战场就散了,各逃各的,后来他被敌人捉住了,侵略者就威胁他,他当上了叛徒,像这样的卖国是可耻的。他的下场可以看到,所以我们应该爱国。一个国家是有千千万万的家庭组成的,我们爱自己的家庭也就是爱国,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现在必须好好读书,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好好读书,读好书,专心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去回报我们的祖国,将来更好的为祖国做贡献,为祖国添砖加瓦,我们的祖国建设的繁荣昌盛。

是不能忘记的作文 篇2

张洁是这样一种人, 她对理想爱情追求不得的痛苦比别人更加强烈和深刻, 由此她想要超越这种痛苦的要求也就更加迫切。通过作品, 她力图表现和摆脱这种痛苦, 这种痛苦虽然被外界看来只不过是一种寻觅爱情寄托不得实现的苦恼, 但在张洁的内心世界中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琐屑的烦恼, 而是一种关于人生的终极价值、终极归宿的痛苦, 是一种即使得到了金钱、地位、爱情和家庭温暖后依然弥漫心头的痛苦, 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痛苦, 正是这种痛苦迫使她无休无止地想要弄清楚人生的真谛到底是什么。

《爱, 是不能忘记的》描写的是男女主人公虽倾心相爱, 无奈既成婚姻和道义的约束使他们的爱情无法结合的故事。“呼唤人的和被呼唤的很少能互相答应。这个爱情故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爱情观呢?通过对钟雨不幸婚姻和老干部以道义为基础的婚姻的否定, 表现了作者所追求的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的观念。她不断地在提醒人们一定要去追求真爱的结合, 强调一种比法律和道德更牢固的基础来维系婚姻。在如何看待婚姻价值的问题上, 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给了张洁很深的影响, “如果婚姻不是建立在强烈的爱情基础上, 那不是一个大笑话, 就是一个大悲剧!”在这篇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的小说中, 作者向我们提出了维系婚姻的基础到底是什么这样一个严肃的话题。作品通过两个相爱而未能结合的人物的悲剧命运, 展现出了人们灵魂深处对爱情的追求和迷惘, 指出了社会现实中确实存在着婚姻与爱情分离的不合理的现象。故事的结局以男女主人公双双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蕴涵了作者的深切愤怒和无奈的屈从, 反映了“建立在妇女不能使感情和现实相一致的妇女文学中的矛盾。”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没有生命、没有血肉的文字, 而是一颗灼人、充满爱情和痛苦的心, 我还看见那颗心怎样在这爱情和痛苦里挣扎、熬煎。”“她那迷恋他, 却又得不到他的心情有多么苦呀!”“她一定死死地挣扎过, 可是想要拔掉这生了根的东西实在太难了, ”随着老干部的故去, 钟雨灵性中的一部分也随之而去。作者对这段感情的评价极为复杂, “那简直不是爱, 是一种疾痛, 或是比死亡更强大的一种力量。假如世界上真有所谓不朽的爱, 这也就是极限了。她分明至死都感到幸福:她真正地爱过, 她没有半点遗憾。”她对他的爱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尽管这份爱被封闭、被隔绝、被禁锢, 可是这并不妨碍她固守自己那颗灼热、痛苦、不断受熬煎的心;尽管这段无法冲破封锁的感情掩盖不住刻骨铭心的凄凉和悲哀, 仍不足以妨碍她甘心情愿将自己终生禁锢在这用爱构造的囚笼中。钟雨那种强烈的爱情感觉已经强烈到足以奉献一切的地步, 由此产生了一个“痛苦的理想主义者”为爱追逐一生而终无法实现的爱情悲剧。

作品中的母亲钟雨为一份无法实现的爱折磨终生, 女儿又因找不到真爱一直未嫁。两代女性的婚姻爱情悲剧除了现实客观的原因外, 其根本在于她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和憧憬。仅就爱情本身而言, 它真诚、美好, “是任什么都不能使他们分离的。哪怕千百年过去, 只要有一朵白云追逐着另一朵白云;一棵青草傍依着另一棵青草;一层浪花拍打着另一层浪花;一阵轻风紧跟着另一阵轻风……相信那一定就是他们。”这样的爱情不应该被指责, 更不应该被否定, 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种超越一切时空界限将爱人置于圣地的信仰。我们都知道爱情这种特殊的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中最美好也是最动人的感情, 爱情不仅是古往今来文学内容的恒读恒新的主题, 也是生命价值存在的明证。

但是“呼唤人的和被呼唤的很少能互相答应”, 英国作家哈代对于人生和爱情的沉痛感言一直深深地困扰着她的思想。既成婚姻和传统道德的约束使他们本来单纯真诚的爱情失去了夺目的光彩, 不仅束缚他们的爱情愿望最终无法得以实现, 而且对于他们美好的爱情呼唤给予严厉的批判。当他们真挚的感情和传统道德并列于人们眼前时, 那种无论多美好多纯洁的激情都不可能得到回应。这不是对爱情本身的怀疑, 而是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伦理规则所不允许的结果。《爱, 是不能忘记的》是张洁思考女性悲剧的起点。它反映了婚姻和爱情分离的社会现象, 再现了这种分离对人造成的感情痛苦和精神摧残。探讨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 指出了避免这类悲剧需要勇气和斗争。揭示了爱情和婚姻的矛盾, 实质上就是现实和理想的矛盾。

摘要:张洁是新时期文坛上一位以写作具有女性意识和反映女性作品著称的女性。她把创作的焦点放在中国当代女性的生存环境上, 努力探寻当代妇女不幸的多种原因。她在描写女性的悲剧命运时注入了浓烈的情感。她的小说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尤其是知识女性形象。她写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爱情、婚姻和事业, 写出了女性在这一过程中的觉醒、挣扎和抗争, 为女性的自我解放寻找前进的道路。本文以《爱, 是不能忘记的》为代表, 试图探寻出作者爱情观的变化轨迹, 进而从她最具代表的婚恋作品的分析中去理解张洁特殊的心灵历程。

爱,是不能忘记的 篇3

作者简介:

张洁,1957年生于北京,辽宁抚顺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获得两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无字》,长篇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中短篇小说集《方舟》《祖母绿》,小说集《来点儿葱、来点儿蒜、来点儿芝麻盐》,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等。

《爱,是不能忘记的》是当代作家张洁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委婉的文笔,伤感的色彩,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从主人公的女儿珊珊的角度,讲述了身为作家的母亲钟雨和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之间的刻骨铭心而又无法实现的爱情悲剧。小说主人公钟雨的“痛苦的理想主义者”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对理想的婚恋生活的向往和希冀,在物欲横流、情爱泛滥的当代,尤其显得清新纯白而脱俗高雅。

小说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对人的最高境界的向往。作为母亲的钟雨在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之时对自己的女儿的担心是女儿能不能遇到合适的终身伴侣,而不是能不能嫁出去。“你要吃不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我看你就独身生活下去,也比稀里糊涂的嫁出去要好得多!”这样的话在现在看来,这位母亲是相当不通情理,甚至有点不可理喻,但是继续看下去便会知道母亲的这番话才是真正作为母亲切身为女儿担心着想的心情。钟雨因年轻时不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没有体会过深刻的爱是什么,在择偶时仅注重外表的追求,与珊珊的父亲——一个相当漂亮的、公子哥儿似的人结合,终因志趣迥乎而离异,带着女儿过着寡居生活,在后来的漫长岁月中,常为自己曾追求过那种浅薄而无聊的东西感到害臊。而小说的男主人公,也就是那位领导干部,三十年代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一位老工人为掩护他而牺牲,撇下了无依无靠的妻子和女儿,他出于道义、责任、阶级情谊和对死者的感念,毫不犹豫娶了那位姑娘为妻,过着平淡、从容的日子。历经沧桑的他们相逢后,由于她对他的崇拜和他对她的欣赏,彼此之间产生了一种克制与理智的永恒,这种矢志不渝而又充满理智的爱,体现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人要热爱生活,有事业心,要坚持人的尊严,懂得彼此理解与尊重。

从女儿珊珊的视角来看,“现在回想起来,他准是以他那强大的精神力量引动了母亲的心。那强大的力量来自于他成熟而坚定的政治头脑,他在动荡的革命时代出生入死的经历,他的活跃的思维,工作的魄力,文学艺术上的素养……而且说来也奇怪,他和母亲一样喜欢双簧管。对了,她准是崇拜他。她说过,要是她不崇拜他,那爱情连一天也维持不了。”显然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为了别人的幸福割舍了他们刻骨铭心的爱,然而他们苦苦地相思着,深深的爱恋着,直到生命的尽头。这种爱并非每个人都能拥有,这种境界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主人公钟雨的情缘向我们讲述了爱的真谛:爱情只要得到了呼应,就是“最完美”的。与钟雨高尚的精神境界相比,那种没有爱情基础的、只为婚姻而厮守的家庭生活是多么地暗淡无光,那种只为了填补心灵空虚而俯首可拾的爱情又是多么地肤浅!小说中,主人公钟雨对爱情的追求与克制、希望与痛苦的感情冲突,又似乎说明了“高尚的生活是受爱的激励,并由知识引导的生活。”作者用了委婉细腻的文笔,富有诗意般的感情描写,使读者也能在小说中得到共鸣而为之感动不已。

有人说,世间的一切,时机不到时,你是不会体会得到的,而到了能够让你领悟的那一刹那,就是你的缘分。有缘分的人,总是在花好月圆时相遇,在刚好的时间里明白应该明白的事,才能在刚好的时刻里说出刚好的话,结成刚好的姻缘。但是这种有缘有分的事太少,无缘的人,总是要彼此错过了。遗憾的是,在沧桑过后才会明白,人生竟是一场有规则的阴差阳错,一切的落魄惆怅只能在流逝的时光里品味创伤,就像《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遗憾打动了多少有情人的心一样。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心有灵犀二十多年,苦盼相逢相见,却始终没有走到一起。正是这种遗憾,才使那份爱更加刻骨铭心。作者在钟雨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们曾淡淡地微笑着,像两个没有什么深交的人,为的是尽力掩饰我们心里那刻骨铭心的爱情。那是一个没有一点诗意的初春的夜晚,依然刮着冷峭的风。我们默默地走着,彼此离得很远。你因为常年害着气管炎,微微地喘息着。我心疼你,想要走得慢一点,可不知为什么却不能。我们走得飞快,好像有什么重要事在等着我们去做,我们非得赶快走完这段路不可。我们多么珍惜一年中唯一的一次‘散步’.可我们分明害怕,怕我们把持不住自己,会说出那可怕的,折磨了我们许多年的那三个字:‘我爱你’。除了我们自己,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活着的人会相信我们连手也没有握过一次,更不要说到其他。”如果他们没有高尚的人格,如果他们不懂别人的痛苦,只为满足自己的幸福,如果他们想得到的是一份肤浅的浪漫,永恒便再也无从谈及。主人公钟雨在平淡宁静的生活中,在岁月的流逝中,以忧伤的美丽结成高尚的情愫,用理智的情感造就遗憾的永恒之美。他们没有携手人间,看似遗憾,却是一种精神的完美结合。

小说中,主人公钟雨用自己整个的生命和情操守着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爱情角落,真正达到了一种执著的境界,“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人崇尚执著,而是几乎没有人能达到执著的境界”。因为这种执著与牵挂,她的心总能被那种心灵上的充实填得很满,从未对“任何一个够意思的求婚者”动过心,对那些“说不出是善意的愿望和恶意的闲话”总是能淡淡的付之一笑。在她溘然长逝后,女儿捧着她那本题着“爱,是不能忘记”的笔记本发出了这样的慨叹 “我真不知道,妈妈,在她行将朽木的那一天,还会爱得那样沉重。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是刻骨铭心的。我觉得那简直不是爱,而是一种疾痛,或是比死亡更强大的一种力量,假如世上真有所谓不朽的爱,这也就是极限了。她分明至死都感到幸福:她真正爱过,她没有遗憾。”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最后一页日记上的文字竟是:“我是一个信仰唯物主义的人,现在却希冀着天国,倘若真有天国,我知道,你一定在那里等待着我。我就要到那里去和你相会,我们将永远在一起,再也不会分离。再也不必怕影响另一个人的生活而割舍我们自己刻骨铭心的爱。亲爱的,等着我,我就要来了——”这样的执著怎不使读者为她黯然泪下?作者从女儿珊珊的视角充分地描绘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成功地让读者相信只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才是对钟雨执著的最贴切的形容。

爱是不能忘记的800字作文 篇4

不管风吹雨打,春夏秋冬,我对故乡的那份情,就像是永远不熄灭的火把,燃烧殆尽。故乡的一切都是我的伙伴,我可以在故乡的怀中安然去,像母亲怀中的婴儿,梦中梦语。

春天的时候,胡同里挤满了玩耍的小朋友,都玩过家家。他们去摘最大最鲜艳的叶子,摆在碟中,互相攀比,看谁的‘菜肴’更加美味。我喜欢在花丛中与蜜蜂追逐,与蝴蝶跳舞,张开手臂,闭上眼,那份自在的心情,好似在空中摇摆。

我喜欢夏天紫丁香花的气味,一心想扑在树枝上,想仔细地嗅着,抚摸着那些精致的小花,用指尖勾勒出轮廓。常常觉得追逐蝴蝶就像追逐自己想成为西部牛仔的梦想,但是遥不可及,只能想想罢啦。

梨在秋天成熟了,我和我的朋友拿着小桶,挑最大最圆最红的带回家,然后放在冰箱里做成冻梨。妈妈将梨削成一片一片的,用牙签喂我吃,但我总觉得妈妈的笑比我的梨还甜。

楼下的那个胡同,在满是银白的冬日我和我的玩伴玩打雪仗。屋檐上的冰凌在咆哮的狂风中更加锋利,那是冬天最爽口最美味的东西,小时候的我,总是这样认为,舔了一下又一下,直至舌头麻木。对着皎洁的月亮喊“明月冬日有,把冰问老天”。

高中作文爱是不能忘记的读后感 篇5

忘记的读后感

“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自萌生情愫开始,我便这样认定。爱情就像是一个多面手,给你伤,给你痛,给你无尽的遗憾。然而,爱情更是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快乐,带来美妙的回味。

读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早已淡忘的悸动浮然于心头,初恋的青涩,初恋的幸福雀跃着蹦跳而出。张洁用她简单的文字勾勒了唯美的爱情,初恋的钟雨醒目的站在我们眼前。

钟雨的婚姻是早夭的,没有爱情的支撑,她无力将这段错误持续下去。她后悔自己的虚荣,与一个漂亮的公子哥儿似的男子结合;后悔自己的鲁莽与急躁,不能等待那个能唤醒自己灵魂的人出现。错了便是错了,她无法将这段空白的婚姻抹去。然而,钟雨是个很有趣味的人,她享受生活,憧憬爱情,于是便很睿智地选择放手,早早了解那段不幸的婚姻,释放了两个备受煎熬的灵魂。钟雨明白,婚姻勉强不得,如果硬将两个不相爱的人捆绑在一起,最亏欠的是自己。不要让灵魂受累,那么就找相爱的人生活。钟雨告诉自己的女儿,“要是遇见合适的,还是应该结婚的”;“要是吃不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我看你还是独身生活下去,也比糊里糊涂地嫁出去好得多”,这是一个走岔了路的女人对自己的深刻反省,也是一个母亲对女儿最发自肺腑的忠告。

钟雨继续着自己的单身生活,这让很多人费解,也被说尽了闲话。然而,没有人知道钟雨到底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那本笔记本,这个谜团将随着钟雨的离开埋没于尘世。幸好,姗姗并没有将那本笔记本烧掉,这才有机会让她,让我们体味到钟雨那刻骨铭心的爱恋。

这是钟雨的初恋,也是她一辈子所坚守的爱恋。

就像是十三、四岁情窦初开的少女偷偷地爱着一个男孩却不敢让他知道,钟雨煞费苦心地计算过他上下班可能经过那条马路的时间,只为看一眼他乘的那辆小车,以及从汽车后窗里看一眼他的后脑勺。仅只是后脑勺而已,仅只是眨眼即逝的一瞬间,但对于钟雨来说,已经很满足了。她就是这么毫无奢求地爱着。早早地等待在他必经的路旁,焦急着、紧张着、兴奋着,她的心儿好像要掉出来。她完全沉浸在即将看到他的幸福当中,等到他经过时便显得那么的猝不及防。她的目光尾随着车子的离去,脸蛋上长久地呈现出因兴奋紧张而突显的红色。我想,沉醉在爱情的钟雨便是这样痴痴等待。

多么希望终于可以等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幸福,等到车上那人能停下来温柔地对她说:“钟雨,我们回家吧。”然而,不管我多么殷勤地期望,钟雨的等待也只能是等待,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桑田,注定了遥望。

他有一个没有爱情的家庭,然而,他却怎么也抛不下。有一条生命横亘在那里,他履行着30年前自己对自己做下的承诺;有另一个人的快乐,一个家庭的幸福笔直地竖在那里,他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他不能为钟雨抛妻弃子,不能用自己的爱情替换他人的幸福。

有些爱情注定得不到婚姻,不是不再爱了,只为爱的太深不忍对方为自己牺牲,只为相遇的不是时候。

一套契诃夫,一本日记本,钟雨在自己的世界里隐忍地爱着。“火车离北京越来越近的时候,我简直承受不了冲击得使我头晕眼花的心跳,我是怎样急切地站在月台上张望,好像有什么人在等着我似的。”作为一名女人,一个等待的拥抱可以让她疲劳的身心一下子明朗起来、安静起来,让她有依靠的安全感。钟雨不断地期待却又不断地失望。月台的热闹那是她们的戏码,她所拥抱的只有寂寞与凄凉。然而,她沉醉在自己的憧憬中乐此不疲,一个人唱着那没有观众的独角戏。

没有牵手的爱情,钟雨仍然执着地坚守着。她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享受这份纯洁的感情。他是她的亲人,是她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我恨不能为你承担那非人间的折磨,而应该让你活下去!”如果不是爱到极致,不是刻入骨髓的爱,谁会舍得用自己的生命做出如此轰烈的宣言?眼睁睁地看着所爱的人受尽磨难含恨离去,只能远远地站在阴暗的角落为他送行,钟雨的心碎成点沫,一点点飘飞。

一次次走着曾经走过的路,一步步寻找着他留下的痕迹,钟雨延续着自己的爱情至死不渝。

看着钟雨的爱情,心为她紧紧纠结。

如果没有爱情,婚姻宁愿不要;即使得不到婚姻,爱情仍然会执着坚守。这便是钟雨,一个享受爱情的女人。

是不能忘记的作文 篇6

放松心情,回家。在黄昏里,哼一曲无词也无调的小唱,全身心都漾开了。

如果在乡间,袅袅炊烟正轻柔得似一缕缕纱幔在小村的上空飘散,晚归的农人荷锄而返,偶有一两声鸡鸣和犬吠,还有迈着方步走向窝棚的一趟趟老鸭的呱呱叫,拉开了乡村夜晚美妙的前奏,于是,点灯了,一户户次第亮起来……劳作了一天,星星和月亮在高天上说悄悄话,小村庄就沉寂在一片呼噜声里。

而城里的黄昏却是在车水马龙中走向暮色。骑单车的男男女女们行色匆匆,在小学校门口接了孩子往家赶,一路欢歌。大街上的霓虹灯争先恐后地闪烁了,饭店,酒楼,桑拿,KTV歌厅,还有路边夜市纷纷动起来,比白天还热闹。这个黄昏揭开了夜晚躁动和迷人的面纱,隐隐传来笙歌,是谁在沉默中拨动激荡的心弦?是谁在黄昏里奏响催人的心曲?多情的人啊,唱罢黄昏,梦在星夜。

然而,也许是太累了,或者是堕落了,现时的黄昏有点灰色,黄昏的景致似乎渐行渐远,水泥森林已将黄昏拒之门外。人们急吼吼地沉湎在肥皂剧或是超女梦想中,还要无可奈何地奔赴千般万般的夜宴,不再记起黄昏的悠雅、黄昏的色彩,于是,黄昏就无声无息地消弭了;于是,我不得不怀想曾经浪漫的黄昏。

恋爱中的黄昏美得让人心跳!我们一前一后步履蹒跚地走在河堤上,清澈的小河依稀可见我俩的倒影,飞倦的鸟儿渐次栖息在林梢,一天的喧嚣也慢慢停下来。我们不着边际的说笑着,没有主题,也没有渲染,就这样在静静的黄昏里静静的走着。夜色渐浓了,牵起手,和羞走,却把青梅嗅……

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日子里,黄昏是我们青春的天堂。夏天,坐在门前的四仙桌旁,一字排开的啤酒瓶是我们快乐的源泉,不讲究菜的,一大盘猪头肉,一小碟花生米,一海碗炒螺蛳,足够了,我们赤膊上阵,天南海北地侃大山,让汩汩啤酒在我们干涸的心田流淌;冬日瑟瑟寒风刮在脸上,刺骨的冷,尤其是雪地黄昏,别无他处,小酒馆里有我们三三两两的身影,一瓶老白干,一只铜火锅,木炭在温文尔雅地燃烧,我们的激情如火如荼,推杯换盏,且饮三杯通大道,还凭两箸上青天……这样的黄昏,拾得起,放得下,是一阕美丽的诗行,永存于我记忆的文档里,我会把它粘贴在我生命的每一个段落!

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从早晨到黄昏,或悠闲,或忙碌,一天总要在黄昏里沉淀。没有黄昏,我们就不知道夜晚的来临。有了黄昏,爱情也会来得更猛烈些。美丽的黄昏,就是一首动听的歌。只是,唱不完一首歌,疲倦还剩下黑眼圈,黄昏再美终要黑夜,昏暗中有种烈日灼身的错觉,黄昏的地平线,让爱情进入永夜。

教育,也不能忘记“0.8” 篇7

由这篇文章, 让笔者不由得想到我们的教育, 是不是也不应忘记“0.8”呢?比如我们在教育一个学生时, 我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期望这名学生能够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改变, 可是有时还是事与愿违, 学生并没有明显的进步, 甚至会有更不好的表现让我们为此怀疑自己的能力。其实, 如果我们拥有0.8的心态、0.8的思维方式, 我们便能给自己留出一点空间、一些余地、一些安慰。教育是慢的艺术, 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成长中受到的是多方面的影响,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形成合力。有了这样的想法和认识, 也许我们便能找到更多的方法、更多的途径来面对教育的困境。这样, 我们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态, 以宽容、平等、尊重来面对可爱的孩子, 善待孩子的成长。

教育别忘“0.8”, 其实就是要我们拥有一份平常心。事事总求圆满, 力争完美, 总想在教育的过程中不留下任何遗憾, 对学生出现的一点点差错就不能容忍, 甚至为此大动干戈, 这除了带给学生莫大的压力, 带给自身浮躁、冲动以外, 别无所获。保持一份平常心, 做一份平常事, 不要总求立竿见影, 不要希望付出就马上有回报, 有了这份平常心, 我们的教育会走得更从容, 更淡定。

教育别忘“0.8”, 也是在告诉我们, 要静静地等待花开, 要学会耐心地等待。教育的最佳状态, 是等待的状态;教育的最大收获, 是教育的过程, 而不是最后的结果。行走在教育中, 知道我们的目标在哪里, 做我们应做的努力, 付出我们应有的力量, 接下来, 就让我们用欣赏的目光, 用期待的心愿来等待奇迹静悄悄地发生, 等待改变在一个瞬间里定格。等待的心, 拥有无限可能, 也就拥有了整个未来。

教育别忘“0.8”, 还在提醒我们, 没有走到极限, 便还有很多可能。学生千差万别, 用一把尺子只能量出同样的规格, 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充满个性与灵动的学生, 这就需要我们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 采用不同的方法, 也许一种方法不行, 另一种方法还是不够管用, 那还可以再想想其他的方法。“总有一条道路抵达学生的心灵, 总有一把钥匙打开孩子的心门。”于是, 教育的成功就在那“0.8”之外两成空间的寻找中得以生成, 得以升华。

不能忘记的故事 篇8

1906年,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尔出版了“扒粪运动”时代最恶心的一本书——揭露肉制品企业黑幕的《丛林》。书中写道:“仲夏的毒辣太阳照在这块可憎之地,上万头牛发着恶臭,蒸腾出传染病菌,工厂里血流成河,整车的鲜肉和刷墙的大桶、煮肥皂的大锅以及装肥料的大罐放在一起,那恶臭就像是地狱。”

书里说有工人得了肺结核,往地上吐痰,其他人就拖着猪肉在地上走来走去,工人们看到装肉的铲车里有死老鼠都懒得拣出来。有个工人不慎掉人绞肉机,拣出来的尸骨只有几小块,其他部分都混合着猪肉制成了“德汉姆牌纯净猪油”。

据说,当时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看到这段文字时正在吃早餐,他“大叫一声,跳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出窗外”,甚至有传言说这位总统从此变成了一位素食主义者。

当年6月,美国国会即通过了两部法律:

《纯净食品和药品管理法案》以及

《肉类检查法案》,并组建了由11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班子,形成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雏形。

食品安全第一案

1858年夏天,事态终于扩大了。纽约市一年居然夭折了8000个婴儿,而且大多是喝“儿童卫生奶”的孩子。

早在l 3世纪,英国就有《面包法》,以保证市场上出售的面包里没有加石灰。不过在那个年代,即使一家面包坊的主人往面团里加砒霜,中招的也不过是街坊几个人。到了19世纪中叶,美国开始将农业和食品生产工业化。“泔水奶”风波让人们第一次认识到,食品安全可以成为威胁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所有居民生命的重大问题。

19世纪中叶,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纽约,大批新生儿在这里孕育、诞生,而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又使得许多年轻妈妈无法靠自身乳汁哺育儿女,牛奶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当时尚无可靠的保鲜技术,纽约的牛奶仅能依靠邻近地区,鲜奶供需缺口高达20%以上,物以稀为贵,牛奶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然而这一局面很快就扭转了:只几年工夫,纽约市场鲜奶供应量就由每天8.5万升飙升至11.5万升,奶价也变得平稳。一些精明商人将牛奶产业规模化,并将促销重点对准新生儿市场,打出了“儿童卫生奶”的堂皇旗号。在上层官员的推动下“儿童卫生奶”迅速普及到全纽约,许多广告吹嘘说它是“最卫生的牛奶”,“营养赛过母乳”。

这一切不过是个骗局。

女报业家弗兰克·莱斯利在自己主办的《莱斯利画报》上揭露了“儿童卫生奶”的真相。原来,当奶商发现牛奶供不应求,牛奶产量很难大幅度提高后,就动起了歪脑筋。他们给奶牛喂酒糟,以刺激其多产奶,这些奶牛几百头一群被关在狭小的空间内,四肢固定,用减少活动量的方法催乳,许多牛因食物中毒和缺乏运动导致牙齿和尾巴脱落、乳房溃烂,甚至蛆虫遍体,浑身是病,但黑心商人们却不管不顾,将这些病牛产的奶供应市场。

随着供需缺口进一步拉大,黑心商人又想出更绝的招数:他们将污水、臭鸡蛋、淀粉等各种杂物掺人原本已经有问题的奶中,再加进石膏、蜂蜜和其他药物以清除异味,由于加工过的奶和鲜奶的味道有明显不同,他们便以“儿童卫生奶”的名义促销。正是靠这些卑劣手段,奶农和不法奶商将纽约市场的牛奶供应量在几年内提升了25%。

尽管有人揭露事实,有人呼吁,但纽约市上层官员和商家勾结在一起,这些声音显得苍白无力。

1858年夏天,事态终于扩大了。纽约一年居然夭折了8000个婴儿,而且大多是喝“儿童卫生奶”的孩子。社会越来越关注,《莱斯利画报》也终于在一家牛奶厂找到了确凿证据,证明在纽约销售的“儿童卫生奶”实际上是“泔水奶”。随后,《莱斯利画报》将“泔水奶”产、供、销的链条黑幕完整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引起全城轰动。

但由三位政府官员组成的调查小组只是走马观花地巡视了奶场和生产车间就匆匆结束调查。惩处不了了之,食品卫生机构也迟迟未能建立。然而《莱斯利画报》的努力没有白费,越来越多的母亲开始唾弃“泔水奶”。1887年5月2日,奶商最大的保护伞,纽约市议员图奥梅伊由于心脏病突发猝死。次日,《纽约时报》刊出名为“这家伙终于完蛋了”的文章,呼吁各界人士“加把劲”。

在各界的不懈推动下,“巴氏杀菌法”终于在纽约乳业中普及,1906年美国通过第一部食品和药品法,牛奶总算有了统一的质量检验标准,此时距“泔水奶”事件正式曝光已过了48年。

由乱到治的日本

近年,有关地沟作祟的中国新闻不时出现,上世纪60年代,日本也出现过一次“地沟油”危机!

因为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惨剧,日本成了世界上最注重食品安全的国度。

20世纪初,日本人发现富山县的水稻突然都变成了“侏儒”,长不高。1931年,这种怪病终于传染到了人的身上,许多当地妇女出现腰疼、关节痛的症状。几年后,这些患者全身骨痛,呼吸困难,到了晚期,骨骼软化、萎缩,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常常大叫“痛死了”!于是这种疾病就被称为“痛痛病”。

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日本的医学界才发现,“痛痛病”是因为富山县的神通川上游矿山废水排放引起的镉中毒。高浓度的废水污染了水源,用这些水浇灌的稻田种出来的就是“镉米”。此后,患者开始了漫长的索赔之路,并在1972年胜诉。

相对于“痛痛病”,“水俣病”这个名字更为人所熟知。日本水俣镇一家醋酸合成厂使用含汞的物质作为催化剂,然后随废水排人大海,而且那个时期正好日本农业大量使用含汞的杀螨农药,这些农药也随着河流汇入水俣镇附近的大海中,污染了整个海湾的海洋生物,当地人食用鱼类后,便中毒。

1955年,日本森永奶粉公司在加工奶粉时使用的添加剂是几经倒手的非食品用原料,其中砷含量较高,结果造成12000余名儿童发热、腹泻、肝肿大、皮肤发黑,最终130名儿童死亡。为此森永公司负担6亿多日元的赔偿费用。

事情并未到此结束,14年后的调查表明,多数受害者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在事发20年后,原森永奶粉公司的负责人再次被判3年徒刑,森永公司也再次承担了约3亿日元的责任赔偿。

近年,有关中国的地淘油流入市场的新闻不时出现,上世纪60年代,日本也出现过一次“地沟油”危机。当时,台湾商人和日本商人勾结,将日本的

“地沟油”搜集提炼后,制成食品出口到台湾。

那时日本已经有了《食品卫生法》,并很快阻止地沟油外流。旅日学者萨苏曾经在博客中介绍,日本的地沟油现在都由专业的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并以较高价格卖给日本政府。日本政府将这些地沟油提炼后,加入蓖麻油,用作垃圾车的燃料——这种油一旦下肚就

会引起腹泻,完全无法食用。

今天,日本直接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就有20多部。这些法律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不但保证食品安全,也能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日本政府也会经常修改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使制度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上世纪70年代,当日本发现养殖业和种植业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时,就立即启动修法程序,对多种农药制定了严格的残留标准,严格限制抗生素、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自1995年以来,日本已先后对《食品卫生法》进行了10多次修改,可见制度跟进的频繁。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标准生产的食品就一定安全吗?

“添加剂之王”的背叛

女儿3岁生日的一顿晚餐改变了他的一生。

1973年,化学系毕业生安部司进入日本一家食品添加剂公司工作,他的任务是向食品公司推销添加剂。

看着亚硝酸钠、山梨酸钾、甘油酸酯这些熟悉的化学名词,他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但当他第一次在食品加工现场见识到这些添加剂的“威力”时,不禁脱口而出:“这真是太了不起了!”

他看到像泥土一样的鳕鱼子原料,只要放在添加剂里泡一个晚上,就会变成像婴儿肌肤一样粉嫩的鳕鱼子。干瘪的萝卜用添加剂泡一晚,就会变成黄澄澄、外表饱满漂亮的日式萝卜咸菜,咬起来咯吱咯吱,口感非常好。安部司发自心底地佩服——使用添加剂的咸菜盐分更低,对身体有好处。

他当时就暗暗发誓要创立日本第一的添加剂公司。

安部司很快就掌握了许多添加剂的用法,他告诉开面条厂的父亲,在面条里加入丙二醇,然后加入酸碱调整剂,这样生产的面条果然解决了原先不能长期保存的问题。他告诉饺子皮加工厂的厂长,要想让饺子皮不再粘到机器上,只需要在面里加一点乳化剂,再加点增稠多糖类,饺子皮就会长期保持不干燥,还能更筋道。

他告诉一家拉面店的老板,和面时加入面筋粉、乳化剂和磷酸盐,很容易就能做出筋道顺滑的面条。随后,他还开发出类似这家面馆味道的汤,使用化学调味料,不但压低了成本,还可以装到小桶里,方便运输。这家店的老板非常高兴,有了这些添加剂,传统的手艺就没有用武之地了,谁都能做出美味可口的拉面,汤料直接从桶里取出兑水稀释就可以,这个老板很快开了第二家、第三家分店……

一些恪守传统的食品店店主不愿意使用添加剂,安部司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打动他们:“像你们这样辛苦地劳作又赚不到钱,这么辛苦的工作,你儿子将来是不会继承的。”他常常说:

“有了添加剂,传统手艺就没用了。”他意气风发,决定用添加剂来塑造日本的新饮食文化。

很快他就成为公司里的首席销售员。从咸菜、零食、汉堡包到饮料和方便面,公司在他的建议和指导下几乎开发了所有种类的食品添加剂。他们为某家公司开发了一种汤料,让那家公司起死回生。总经理热泪盈眶地感谢他,还说要为他造一座铜像。

安部司成为了日本食品界的“添加剂活字典”,他可以背诵1500多种(几乎是全部)添加剂的性质和使用标准,可以仅凭舌头就品尝出食品中使用了哪些添加剂,甚至能品尝出用量有多少。

但女儿3岁生日的一顿晚餐改变了他的一生。

安部司是个工作狂,常常回家很晚,那天他特意早回家为女儿庆祝3周岁的生日。他看到桌上有一盘肉丸,上面插着米老鼠图案的牙签,就随手拿起一个扔进嘴里,他顿时僵住了:尝出这正是自己开发的肉丸。

某天,一个生产商找到了他,说自己采购了大量便宜的肉碎,就是从牛骨头上剔下来的几乎不能称为肉的东西,一般只能做宠物饲料。生产商希望安部司能将这些原料变成美味的食品。他先加入了一些老到不能下蛋的母鸡的肉,再加入一种大豆蛋白,做出柔软的口感,然后用大量的牛肉浓汁和化学调味料增加味道,为了让口感滑嫩,还加入了猪油和淀粉。同时加入的还有许多添加剂,例如黏着剂、乳化剂;为了让颜色好看,加入着色剂;为了延长保质期,加入防腐剂,酸碱调整剂,再加点抗氧化剂防止褪色。

这样肉丸就做好了,还要加入调味汁和番茄酱。他把冰醋酸稀释,用焦糖色素调色,加入化学调味料,就成了颜色好看的调味汁;然后用着色剂、酸味剂和增稠多糖制作出番茄酱。这样就成了摆在安部司家桌子上,为他女儿生日准备的肉丸。

这种肉丸特别受欢迎,生产商甚至用赚来的钱买了一栋大楼。

在这以前,安部司一直很骄傲,他用日本法律允许使用的各种添加剂将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变成了所有人都吃得起的美味食物。但此刻,他却突然意识到,他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这些东西。

第二天,他辞职了。

在朋友的鼓励下,安部司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他要向全日本宣传添加剂到底是什么。他在电视节目和讲座上讲述如何用上百支针管同时向猪肉里注射胶状物,然后就可以用100斤猪肉做成130斤火腿;他给家庭主妇们演示,如何用一堆白色化学粉末调配出味道鲜美的“骨头汤”;他告诉大家有些颜色漂亮的饮料,其实是用碾碎的虫子来染色的。他告诉全日本,商家如何在配料表中隐瞒添加剂成分。

他的目的不是让人们患上添加剂恐慌,也不想让人们彻底放弃添加剂,他希望能教育人们如何以平常心看待添加剂,知道如何和添加剂打交道。他希望让全日本的孩子们在吃东西的时候更有怀疑的精神,想想自己放到嘴里的到底是什么。他希望先恢复人们的味觉,再找回日本民族的饮食文化。

当前最可怕的危险

如今,世叠上规模最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多与食物主的细菌或病壶直关。

上世纪80年代,全世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都集中在食品添加剂和农药化肥的残留上。后来成为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的大卫·凯塞勒也说,食品安全法应当加强控制添加剂,而对致病微生物的危害只字未提。

实际上,今天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多与食物中的细菌或病毒有关。而让它们具有如此大杀伤力的,依然是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

1994年,美国41个州22万人因为感染沙门氏菌而致病。某个品牌的冰激凌导致了这场灾难,但让人震惊的是,让这么多人同时发病的根源,仅仅是一辆运输蛋液的槽车未经消毒。一辆车里的细菌最终污染了全美国的冰激凌。这样的事故在食品工业化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2001年,泰森食品公司与世界上最大的鲜牛肉和猪肉供应商IBP公司合并,两家公司合并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供应商,控制了世界上28%的牛肉、25%的鸡肉和18%的猪肉。

这样大规模的集中化养殖意味着动物将在拥挤的火车车厢里或长途卡车的后面长距离运输。饲养场里的一头牛可能在墨西哥降生,然后运到美国喂养大,再运到墨西哥去屠宰,成块的牛肉远涉重洋运到日本,在那里加工成食品,再卖到欧洲。

来自不同养殖场的牛挤在一节车厢

里,它们各自身上的致病微生物会互相传播。屠宰后的鲜肉也堆放在一起,这都是“危险的接触”。

加工环节同样危险重重。

2007年秋季的一天,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儿童舞蹈教师斯蒂芬妮·史密斯突然感到胃部疼痛、痉挛。第一天她强撑着上完课;第二天就出现了腹泻带血、肾脏衰竭的症状。为阻止病情恶化,医生只能用药物让她处于昏迷状态。9个星期后她终于醒来,却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走路了——她的神经系统遭到破坏,腰部以下失去知觉,从此只能与轮椅为伴。

让她瘫痪的,只是一个她妈妈亲手做的汉堡。汉堡所用的牛肉馅携带大肠杆菌,斯蒂芬妮对大肠杆菌的反应虽属于极端个案,但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资料显示,5%~10%的人会因感染大肠杆菌发展成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影响肾功能。像斯蒂芬妮这样最坏的情况,是因为大肠杆菌毒素穿透结肠壁,破坏血管并造成血栓,最终导致癫痫甚至瘫痪。

《纽约时报》记者通过调查斯蒂芬妮的病史、采访和查阅政府及有关肉制品公司的记录,总结说:“如今食用牛肉馅简直是一场赌博。”

未来:生物恐怖主义与食品政治

可是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时候金米还没有大规模种植的可能性。

现代食品安全第一案就同牛奶有关,一个半世纪过去了,我们的牛奶反而变得更不安全了。

1994年,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允许跨国农业巨头孟山都研发的奶牛生长激素(rBGH)在美国销售并应用于牛奶生产。然而这种激素的安全性并未得到证实。

奶牛生长激素(rBGH)注射到母牛体内可以促进产奶,增产15%~20%。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使用了rBOH的牛奶产品有损人的健康,但确凿证据证明rBGH会严重危害奶牛的健康。

一般奶牛的寿命是15~20年,而注射了rBGH的奶牛寿命平均缩短了一半,有的在注射后2年里就死去了。rBGH的使用会增加奶牛患乳腺炎的机会,还可能导致生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紊乱、持久性溃疡等,奶牛感染这些疾病,商人们肯定会大量使用抗生素,从而增加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

欧盟、日本、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禁止乳品业使用重组牛生长激素,一份加拿大的分析报告称,rBGH的使用还可能增加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美国并不要求rBGH牛奶做特殊标识,但奥科赫斯特奶业公司在牛奶产品上标注了“奶农向您承诺:我们的产品没有使用人工生长激素”的字样。

2003年,盂山都公司起诉该公司的标识误导消费者,说他们在暗示两种奶产品质量或安全性不同。这个官司以奥克赫斯特奶业公司修改标识而结束,标识修改为:“FDA声明,用人工生长激素不会改变牛奶成分。”

尽管孟山都这次是胜利者,但在针对转基因食品的另一个战场上,支持转基因派还没取得胜利。

1984年以来,洛克菲勒基金会每年会提供400万美元用于改善稻米基因的研究。德国科学家英戈·波特利库斯和彼得·拜尔利用这笔资金创造出了“金米”。据说这种转基因水稻含有铁和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很快,美国的杂志上就出现了金米的大幅广告,广告中一位黑人小女孩幸福地吃着金米做成的食物,宣传口号是“金米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居民防治失明和贫血”。

可是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时候金米还没有大规模种植的可能性。

绿色和平组织经过简单的计算,就指出这是一个骗局,因为一个成年人至少要吃掉9公斤金米才能得到每日所需的维生素A,所谓金米不过是“生物技术工业正在利用饥饿的儿童推广一种尚无定论的产品,这是可耻的。这不是为了解决儿童失明问题,而是为了解决农业公司的公关问题”。

美国生物学家玛丽恩-内斯特尔认为,先不管金米对人体是有益还是有害,这种宣传本身就将食品和政治联系起来了,就像美军空投到阿富汗的那些食物,只是做做样子,真正需要的人根本拿不到,美军希望看到的效果只是“我们扔给他们食物”。她说:

“毫无疑问,生物技术公司希望借助金米进行宣传,让公众能接受转基因食品。”

就连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戈登·康威也承认,食品工业在夸大金米的作用:“食品工业已经将金米作为转基因食品推广运动的一部分。”

自从我们吃的不再是爸爸在地里种出来、妈妈在厨房里做出来的食物时,我们就把食品安全托付给他人了。是否该由政府和商家共同来保障食品的安全?对此,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一位官员说过:

“消费者是食物的最终评判者,如果对食品安全性有疑问,那就别吃。”

中考作文-不能忘记的过去 篇9

【简评】

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材料的作文在这次阅卷中数见不鲜,这篇高分作文能在瞬间攥取阅卷老师的眼光,其特点在于它新颖的电影蒙太奇手法和紧凑的对比结构。

文章前后呼应,首尾圆合,语言优雅凝练而富有跳跃感,欧亚两大战场汇于一处,前后六十年历史相聚瞬间,围绕“纪念”这一主题铺陈开去,给读者带来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考生熟练的文字驾驭能力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亦展露无遗。考场急就能有如是佳作,实属难能可贵。 (点评教师 李小徐)

不能忘记的历史600字作文 篇10

记得五个月前爸爸给我带回了这本书,我捧着它,轻轻地翻了翻,原来,这是一本历史书,它讲述了从远古一直到民国的这段长久的历史。里面有讲到众所周知的故事,如鸿门宴、赤壁之战、杨家将等等。顿时间,我感叹了,更况且,这本书还是珍藏版,顾名思义就是非常珍贵,卖的地方并不多,看来爸爸也是费了一番苦心给我找到这本书。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身为炎黄子孙,我是应该好好看看祖**亲千百年来的事情,按我的话说,那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于是,不等拿回来的那一天,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中国通史》,津津有味地通读了起来。在这里面,我也学习到了不少知识,比如在《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不要为了讨好别人而损害其他的人的利益,否则倒霉的是自己;以及在《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个故事中知道,以前的英国人是多么令人可恨,竟用毒品来与我们作交换等等,每一个小故事都蕴含着一个小小的道理,它没有明表,而是等着你去发现。

除此之外,我也知道了,如今,随着科技的发达,人们在尽情地享受快乐之时,渐渐将不容忘却的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渐渐忘却。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历史是什么?准确的说是我们身后的永久岁月,历史的足迹在中华大地上行走了约五千年,它定能给我们启迪,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道理。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从小就应该好好学习历史,应该明白几千年来中华母亲所经历的一切!《中国通史》正是一本给了我知识与道理的一本书。无论在什么时候,翻翻它,立马便会被里面的故事情节吸引进去,而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如果能做到这般对我国历史的热爱,谁能不说好呢?

《中国通史》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祖国的悠久文明历史,更是让我们知道了:历史不能忘怀!这本书我花了将近五个月,终于“啃”完了,现在,我也把它推荐给你,因为我们都是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有着中国心,有着华夏情,我们要以历史为目标,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用双手托起飞翔的希望。

不能忘记的宣传画 篇11

朱国荣先生这样说:“上海宣传画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迅猛,佳作屡出,几乎可以看作半本新中国宣传画艺术史。”而且,该画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成的大众影响力至今仍是上海现当代美术创作的金字招牌。在笔者的印象里,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1959年,上海艺术界在那个火红和大热的年份里锻造出来的哈琼文《毛主席万岁》(宣传画)里身着旗袍的中国母亲形象和陈钢、何占豪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起充分彰显了上海独有的城市文化气质和风格,它们以不同的艺术形态共同成为上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在诸门美术门类里,宣传画的大众认知度数一数二,资深媒体人丁锡满写道:“宣传画是教科书,宣传画是鼓动队,宣传画是无声的社论。”它释放出来的力量绝非宣传画本身能说明,这的确是美术理论家当前最应该继续研究的话题。

阅读本书后的第一印象就是史料翔实。宣传画印刷量大,传播广泛,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不完全统计,1952年至1992年宣传画出版5500余种,印制25亿张。但是,由于宣传画多用于公共场合张贴,材质又简易,经年累月后,多被损毁。同时,公共收藏机构长期以来对大众美术画种没有关注,系统搜集和整理从未开展,只有零星作品保存,资料匮乏。随着时间的推移,宣传画史料的收集、分析、保护的迫切性成为研究宣传画的第一关键词。针对这一情况,本书强调了史料为先的编纂思路,而作为“连年宣”创作出版大本营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更是把此书的编纂工作当作本社社史来对待和全面参与投入。著者朱海辰是中国美院一位优秀青年教师,他潜心调研,虚心好学,数次修改,在充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尊重历史的真实,用一个叙事者的笔法,以史为线,用作品定位,从画家创作历程入手,记录和书写了当年真实的美术现象和创作纪实,还原和廓清了大量过去模糊不清的历史原貌,为研究宣传画提供了一本可信度极高的史论专著。

当然,本书可读的内容还有很多,像它的文献部分也很精彩,毛时安先生撰写的卷首语“艺术与政治的纠结”更是一篇思辨性极高的论文,见地深邃,值得一读。

最后告诉大家,在本书出版后不久,著名宣传画大师哈琼文先生也驾鹤西去,该书的问世也算让他带着些许慰藉离去,我们这些后来者也可以有些释然了。

上一篇:教师资格考试作文开头结尾下一篇:以友善为题小学生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