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实施总结报告格式

2022-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项目实施总结报告格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项目实施总结报告格式

云南省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中期总结报告(摘要)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云南进一步提高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认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有力促进了全省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抓好《教育规划纲要》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

1.全面学习宣传《教育规划纲要》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把传达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作为主要内容,2010年7月22日集体调研了教育工作,专题研究了我省教育改革发展问题。举办时代知识前沿讲座等,宣讲《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省级副厅以上、州(市)副处以上、县级副科以上干部参加了专题学习。每年召开云南省教育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两会”精神等,落实推进年度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组织了由百名专家学者和省教育厅领导干部组成的宣讲团,赴全省各地各校开展300场专题报告。同时,各地各校抽调领导干部、理论骨干等组成宣讲组,分层次分领域分对象进行深入学习和广泛宣讲,切实把《教育规划纲要》宣传到基层。

2.建立组织领导和教育咨询机制

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和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党政群20多个部门组成的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建立了部门协调机制,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2013年,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云南省委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等8个专项小组,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成立了教育体制改革小组,进一步强化了对教育改革的组织领导,健全了改革工作的高位推进、上下联动的机制。建立省级部门横向协调机制,规划和启动了农村初中改造工程、民族地区薄弱高中建设工程、农村义务教育“两个全覆盖”等一批影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工程项目,并根据在校生规模对省教育厅所属高校事业编制实现动态调整。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成立了云南省教育咨询委员会,定期不定期开展专题调研和理论研讨,对重大教育改革发展政策进行调研、论证、评估。

3.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首先是在省《教育规划纲要》中全面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2011年5月,云南省《教育规划纲要》正式印发。2011年5月24至2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我省《教育规划纲要》进行总体部署,并提出云南教育未来10年将与全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一致,实现“两基本,力争一进入”和“三共同”发展目标。其次是层层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在云南《教育规划纲要》编制的同时启动编制“十二五”规划,并于2012年正式印发。各州(市)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组织专门力量深入调研,制定了当地教育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促进地方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等,将《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落实到基层。再次是省部合作共同推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加快云南教育事业发展、推进云南桥头堡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印发了《教育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滇西边境山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推进计划(2012—2017年)》,在多个方面加强合作、高位推进。

截至2015年底,全省有各级各类学校31 137所,在学学生总规模达1 351.57万人,有教职工60.20万人,比2009年的53.92万人增加6.28万人,专任教师51.82万人,比2009年的45.95万人增加5.87万人。对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较好,部分已提前实现;高中阶段教育中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普职比大体相当目标试点难度极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距离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二、统筹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

1.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一是完善学前教育体系。颁布实施了《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云南省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等文件;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等,大力推进公办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积极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实施民办示范幼儿园奖补政策;引进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评审标准及评估指标体系;实施省级示范幼儿园对口帮扶薄弱幼儿园制度;建立贫困幼儿学前教育生活补助制度;开展边远地区巡回支教试点项目,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办园格局。

二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通过设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省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园,把《指南》所倡导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教育方法落到实处,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通过新增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通过开展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等级评价工作,在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了优质园的培养和建设。

三是加大学前教育投入。2011年至今,全省共获得中央实施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四大类七个重点”项目资金21.4亿元,中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项目资金4.8亿元。从2011年起,省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1亿元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014年,省级投入1亿元学前教育项目资金用于扩大资源、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园资助、民办幼儿园奖补等。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争取中央资金9.33亿元,省级投入1.12亿元。

四是推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各地在编制总量内,通过优化调整,保障幼儿教师编制所需,采取灵活的用人方式,确保幼儿园建成后有合格的教师。昆明市设立幼儿特岗教师计划,2012—2013年共招聘329名幼儿特岗教师;富宁县招聘幼儿专任教师93名;景洪市为市幼儿园世纪金源分园增加编制51名。2011年至今,国家和省级共安排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经费6 140万元,完成“国培”计划10 954人次,完成1 100名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和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省级培训,建设幼儿园名师工作室20个。

五是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行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学前班工作的指导意见》《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云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等规章制度,提高了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2014年7月起施行的《云南省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对收费项目和标准做出了规范,保障了受教育者和幼儿园双方的合法权益。印发了《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民办幼儿园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清理整治内容、相关处理意见,强调按照“属地管理”和“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要求各地规范办园行为。

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幼儿园6 540所,其中,公办园2 256所,民办园4 284所;在园(班)幼儿129.40万人,其中,公办园在园人数61.12万人,民办园在园人数68.28万人;教职工81 455人,专任教师49 018人,专任教师与园(班)幼儿比为1︰26.40;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占比73.51%;生均图书5.96册;生均园舍建筑面积5.11平方米;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2.1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63.82%,超额完成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85%,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55%”的目标任务。与2009年相比,全省幼儿园增加903所,新增省一级示范幼儿园38所;在园(班)幼儿增加37.23万人,教职工增加41 133人,专任教师增加23 679人。

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一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部签署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备忘录,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确保“到2020年,全省95%以上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目标的实现;全面实施五位一体的学校标准化建设,统筹实施“两个全覆盖”和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覆盖,将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部纳入“改薄”范围,2014年已下达“改薄”专项资金共41.12亿元;开展了新一轮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制定下发《云南省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出台《云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逐步缓解择校热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使“择校热”得到有效缓解。修订完善云南省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增强了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操作性、评价的客观性,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从2009年的小学300元/生·年、初中500元/生·年,提高到了2014年的小学600元/生·年,初中800元/生·年。2013年开始,对民办学校也给予公用经费补助。2015年底,昆明五华区等9个县(市、区)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认定。

二是改革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体制机制。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成效,首批共有30名中小学教师获评正高级教师。免费师范生教育有所突破,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以及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教师也纳入项目范围,在昆明、红河、昭通、怒江等地推广实施。全省所有乡镇及以下农村学校教职工获准享受每人每月500元的乡镇工作岗位补贴,昭通绥江、盐津、镇雄等6县继续实施偏远艰苦地区教师津补贴制度,开远市设立农村教师终身任教奖励基金并对一师一校教师每月增加100元补贴,留住优秀教师的机制得到强化。“云南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和“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进展顺利,统筹实施“云岭教学名师”工程,完成了700人特殊教育专职教师培训工作。

三是治理教育“择校热”现象。我省切实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全省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贯彻意见,对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办学行为、维护教育公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从2012年起,全省统一从一级普通高中学校公费学位招生总数中划出一定比例(不低于招生总数的30%),定向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学生志愿择优招生的“定向择优”录取办法,一定程度上缓解优质高中的“择校热”现象。

四是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法的通知》《关于普通中小学校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和《关于规范全省中小学假期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明确规定严禁以单一的升学率指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关于普通中小学校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要求,除周六可组织义务教育九年级、普通高中三年级学生在校内进行教学活动外,学校及教师不得在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严禁在职教师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严禁在职教师举办或参与社会举办的各类收费培训班和补习班,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

五是进一步做好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按照“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接收为主”的原则,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全力解决农转城子女就学问题。出台了《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意见》《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做好同城同教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云南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通过校舍新建、改扩建、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民办教育机构等途径,努力扩大教育资源,大幅度增加学位,保障每一个农民工子女都有学上。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接受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2014年,云南申请国家资金2.5亿元,省级财政计划每年安排2亿元资金,专项用于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将接收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较多的昆明、曲靖、玉溪、红河和大理5个州(市)作为全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工作试点地区,安排2亿元试点资金。

六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2010年初,成立了云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负责全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在全省聘请了20名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首席专家,遴选了360名省级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专业人员,组建了全省范围内的教育监测评估调研联盟。研发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工具,监测数据录入后达2万多条,通过对数据的预处理,多角度的统计分析,形成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总报告、咨询报告、学生报告、教师报告、校长报告共计10万余字。印发《云南省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强化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督导评估,建立云南省现代学校评估体系和评价机制,形成推进义务教育质量螺旋上升的发展格局。

截至2015年底,全省有小学教学点3 308个、完全小学12 413所、普通初中1 682所。与2009年相比,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8.29%提高到99.68%,小学辍学率从0.76%降低到0.23%,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从87.6%提高到89.7%,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从103.12%提高到106.3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88.43%提高到93.3%。

3.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

一是普通高中特色化学校创建任务圆满完成。下发了《云南省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力争用3~5年的时间创建30~50所高中特色化发展实验学校。通过两年努力,全省共创建50所(其中,2013和2014年各创建25所)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实验学校,共安排1 000万元创建经费,创建目标任务提前完成。

二是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我省从2009年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坚持“统筹规划、积极稳妥、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要求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新课程。2009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开始实施学分管理、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全部达到合格及以上,且综合素质评价合格方能毕业。

三是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从2012年起,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工程,全省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5.6亿元,实施30个项目,主要用于配备普通高中课程必修内容要求的基本实验设备和完成普通高中课程必修内容的教学任务需配备的计算机和相关设备,包含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实验室、计算机教室,满足基本办学需要。开展了一级高完中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有效提高了一级高完中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四是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招生行为。近年来,部分普通高中学校在招生过程中采取违规手段和办法争抢生源的情况较为突出。为了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行为,印发了《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招生行为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学校按照严格招生宣传、招生范围、招生行为、学籍管理、责任追究等规定,认真做好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学校招生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五是完善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2002年至今,我省高中学校学费和住宿费一直执行《云南省计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适当提高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级中学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的通知》(云计收费〔2002〕749号)标准,其中学费标准为:一级一等学校每生每学期700元、一级二等600元、一级三等500元、二级400元、三级300元;普通高中择校生收费标准为:一级一等学校每生每年8 000元、一级二等7 000元、一级三等6 000元、二级5 000元、三级4 000元;住校生普通住宿标准为每生每学期30~80元。全省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情况差异较大,昆明市和昭通市投入经费最多,分别为3 976.65万元和3 143.90万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占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35%,资助标准为一等2 000元/人·年,二等1 000元/人·年。

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普通高中465所,其中公办普通高完中学校数为393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0.1%。招生数27.45万人,在校学生78.28万人,毕业生24.07万人,普通高中校均规模为1 683人,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为1∶15.20。其中,一级普通高完中133所,招生14.20万人,在校学生42.39万人,毕业生13.84万人。与2009年相比,普通高中在校生增加了17.13万人,招生数增加了5.42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了21.5个百分点。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一是现代职教体系政策框架基本形成。印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云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成立了27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了发挥行业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指导作用的体制机制。着力开展34个职教集团组建和管理工作。

二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不断提升。2015年底,全省13个职教园区共完成投资182.66亿元,完成征地29 000亩,竣工建筑面积634万平方米,8个职教园区已投入使用,入驻职业院校58所,入驻学生26.19万人。2010—2014年,国家投入我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75个,资金7.68亿元,加上各地配套3.96亿元,学校配套0.89亿元,基础建设资金达到13.71亿元。其中,获得国家专项资金1.8亿元用于“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省财政投入6 000万元用于33所学校购置专业设备和实训设备,投入8 960万元用于改善18所学校和红河州职教园区办学条件,投入1 042万元用于12所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投入180万元加强云南大学等5个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显著改善。2013年起,省政府每年安排高等职业教育专项资金1亿元,针对目前我省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薄弱环节重点投资和重点建设。

三是职业学校师资水平明显提升。从2010年开始,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每年培训教师都在1 500人次以上,送到企业培训每年不低于150名教师,送出国培训每年不低于10名教师。统筹实施“云岭教学名师(中等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职特聘教师计划等,首批认定中等职业学校17名“云岭教学名师”;实施中职特聘教师计划,每年特聘1 000名至2 000名能工巧匠,实现校园与职场的有机对接。

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稳步推进。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对口中等职业学校单独考试招生改革试点;实施“知识+技能”和技能大赛优秀选手直接免试入学等考试招生办法;在部分本科院校中开展了高职本科、中高职一体化改革试点等,目前中高职一体化在校生达4.7万人,改革创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职业学校学生提升学历层次、提高技能等级的愿望,为建立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相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和贯通人才培养立交桥积累了经验。

五是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制定了《云南省开展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2010—2014年,省级财政投入2 500万元专项资金,以9 000多所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载体,引导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和推广工作,大力开展城市所需各类工种技能培训工作,使在乡农民留得住、进城农民能就业。2010—2015年,全省受培训的农民达到2 300万人次。

截至2015年底,全省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15所,在校生59.79万人,生师比22.69︰1,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在校生比为1︰0.76,固定资产总值84.59亿元;高职院校37所,在校生人数22.86万人,生师比为16.5︰1,固定资产总值94.57亿元;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9 274所,2010—2015年共培训农民2 429.62万人次。

5.稳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一是建立健全高校特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印发了《关于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遴选了6所试点院校,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高位推进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筹建工作,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于2015年4月获教育部批准筹建,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第一所零起点新建的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已完成党政班子配备,3所特色学院建设加快推进。起草了《关于加强云南省高等学校分类管理的指导意见》,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特色发展。从2012年开始每年遴选2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特色骨干专业建设。创新性组织完成了2013年全省普通高校办学条件达标情况评审会,启动实施高职高专院校特色发展评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本科院校审核评估,继续开展高等教育分类评估改革工作。

二是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加快。2012年至2014年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全省已下达中央资金2.5亿元。云南大学等4所高校进入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云南大学被纳入中西部高等学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项目,云南师范大学新增为省部共建高校。省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5亿元,专项用于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

三是高校内涵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2014年11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高校科研创新平台遴选立项高校重点实验室25个、工程中心9个。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意见》。实施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试点,立项资助博士生30名,资助经费60万元。实施联合培养研究生,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开展省院省校教育合作项目,省内高校充分与国内知名高水平大学合作开展研究项目,为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了一大批决策咨询报告。启动实施了省级2期“质量工程”。全省高校总体债务减少,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进入科学有序的提速发展轨道。

四是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我省27所高职高专院校首次开展高职对口中职考试招生改革,共录取对口考生697人。11所高职院校继续实施单独考试招生,共录取单招考生约5 700余人。

五是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深入推进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五月的鲜花——永远跟党走”“簇拥中国梦·喜迎国庆节”等大型系列活动。2009年起,连续5年开展云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的评选,先后评选出近100项优秀成果。2011年起,每年举办云南省高校文化节,云南高校文化节已成为云南省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一项品牌活动。

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高校71所,其中成人高校2所,普通高校69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31所,专科院校38所,总校数比2009年增加了8所。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86.94万人,比2009年增加27.17万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61.46万人,比2009年增加22.1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09年的17.57%提高到30.2%。专任教师达到3.70万人。2015年全省高校占地6.07万亩,比2009年增加1.06万亩,目前已基本建成了昆明呈贡高校新区和12个区域性职教园区并投入使用;2015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6.53亿元,比2009年增加28.05亿元,增长77.39%。

6.重视发展继续教育

一是依托云南开放大学构建云南终身教育体系。2012年12月,云南开放大学正式挂牌成立,形成了以总部、分校及教学点为支撑的办学体系,初步构建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支撑云南终身教育的平台和体系。与全省16个州(市)、25所省内外高校、18个行业、33家企业分别建设地方、大学、行业、企业等四大支持联盟,基本形成了“一行两委”(学分银行,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和学习成果认证专家委员会)的学分银行组织构架;建立了学分银行、彩云学府和各办学单位“三位一体”、各司其职、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制定了一系列云南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管理制度和认证标准,探索高职学院间的学习成果衔接与互认。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办、教育部门主管、学校办学”的管理体制和高效率的运行机制。

二是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014年,正式启动和实施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有机衔接的“专本衔接”改革试点,4个试点本科专业共计招生464人。坚持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和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一体的双模式建设路径。已经有20所二级学院挂牌运行,其中4所为行业二级学院,进一步扩大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的步伐。正积极推进云南老年开放大学、汉语东南亚语教育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等建设。

三是完善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印发了《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加强对成人教育办学过程管理和规章制度管理,进一步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委托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教学站点、网络高等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进行监督管理,对省外高校函授站点实行年报年检制度和函授站年度抽查制度。云南省高等学校成人教育专业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正式上线,有效实现了对全省高校成人教育专业分布情况的信息化管理,加大了对人才需求的预测、预警力度,充分发挥高校的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

截至2015年,全省有成人高校2所,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的高校48所;成人高等学校招生69 148人,比2009年增加7 851人,增长12.81%;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210 820人,比2009年增加37 156人,增长21.40%;毕业生58 113人,比2009年增加9 776人,增长20.22%。“十一五”以来,成人高等教育累计招生46.93万人,成人中专累计招生1.69万人。

7.协调发展民族教育

一是扎实开展民族教育工作。2013年颁布实施了《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促进条例》。制定了《云南省民族学校认定管理办法》,加强对民族中小学的认定管理工作。在中小学校中全面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全省范围建立了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1 221所。自2012年起,省级财政共计投入5 000多万元用于教材采购,免费提供民族团结教材到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使用。

二是稳步推进双语教育、民文教材建设和民族教师培训。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全省范围内建立了14个民族18个语种的双语教学试点学校32所。目前,全省共编译审定民文教材615本,免费发行到民族地区双语学校使用。从2010至2015年,省民族宗教委投入经费106万元,分4批次组织边疆民族地区基层一线骨干教师200余人到北京进行开阔视野学习培训。同时,省级培训结合各地自办培训,自2010年至今,培训双语教师5 300多人次,参培双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三是完善少数民族预科招生制度。出台了《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建设云南省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意见》,在云南民族大学建立“云南省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全省25所高校的2 900多名民族预科教育统一集中到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首次实现了我省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由分散到集中的转变。

四是民族教育支援工作成效明显。开展好沪滇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与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云南省扶贫办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为期5年的教师培训项目。与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签订了教育对口支援合作协议。自2012年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以来,已经向我省89个“三区”县(市)派出教师4 391人次,下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支教经费4 494万元,为推动我省民族地区各类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我省按“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要求,从2006年10月至今,组织符合条件的5 000名考生参加考试,其中3 500多人报考了硕士生,1 500多人报考博士生。2014年起,迪庆州、怒江州两州农村户籍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期间,前两年除享受国家现行优惠政策外,每个学生每年再增加2 500元生活资助。

五是全面落实提高人口较少民族学生生活补助政策。从2010年起,在全面落实中央提高人口较少民族义务教育农村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基础上,自筹资金将提高补助范围扩大到云南省8个人口较少民族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2010至2015年,累计投入补助资金9 300余万元,受益学生37万余人次。制定《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综合保险和人口较少民族学生助学工作专项方案》,从2014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 180万元,对人口较少民族在读普通高中学生给予每生每年1 000元的助学补助,对人口较少民族全日制在读本科生、大专生每生每年给予2 000元的助学补助,2014年有8 000余名学生受益。

六是积极推进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资源各族共享。从2011年起,由省民族宗教委每年出资200余万元,在云南农业大学举办特有民族本科班,对学生给予免学费、补助生活费,着力破解云南省教育发展水平整体滞后的少数民族(尤其是人口较少民族)中高级实用人才培养断代问题,2011至2015年已累计投入补助经费714万元,受益学生达840人次。继续在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省民族中专举办特有民族大专班、中专班,2010至2015年,每年招收少数民族学生100人,累计投入补助经费1 200余万元,对学生给予免学费、补助生活费,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技能脱贫致富能力。继续在云南师大附中、云南民族中学举办高中民族班,每年招收除昆明市外的15个州(市)少数民族学生250人,对贫困学生给予生活补助,2010至2015年,累计投入补助经费500余万元,受益学生1 000余人次,让少数民族群众共享省城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继续对22所省定民族高中学校寄宿学生给予生活补助,2010至2015年,投入补助经费6 000余万元,受益学生20余万人次。

截至2015年底,我省正式挂牌的民族中小学496所,省定民族中小学41所,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4 000多所,民族中专6所,民族大学1所。少数民族人口在学学生数达323.44万人,占全省在校生总数35.11%(上述数据均不含其他类教育),少数民族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97%。

8.公平发展特殊教育

一是出台了《云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6)》。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特殊教育体系构建工程、特殊教育质量提高工程、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程、残疾学生资助工程等五大工程,要求到2016年,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全省适龄视力、听力、智力3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以上。

二是加大对特殊教育投入。2009年,云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为8 238万元,到2013年增长到22 835万元。省政府从2012年起,每年安排5 0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购置仪器设备、教师专业化培训等工作。同时,2011至2012年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二期工程,全省下达中央资金1.36亿元;2014年还争取到中央特殊教育补助资金2 500万元,重点用于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资源教室建设和推动“医教结合”区域实验,支持特殊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医教结合”实验,力争到2016年建成10个县级“医教结合”实验区和20所“医教结合”实验学校。2014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从2013年的小学560元/生·年、初中760元/生·年,统一提高到4 000元/生·年,争取在三年内达到每年6 000元。

三是健全特殊教育体系建设。以普通中小学为依托,设立随班就读基地学校,推进资源教室建设,2014年,全省已部署建设随班就读资源教室120个。加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为特殊学校、残疾儿童和家庭提供专业的咨询、评估、指导和康复训练等服务,2014年,已立项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6个。加强特殊学校职业教育和实训基地建设,2014年支持特殊学校建立实训基地17个。2013年,昆明学院首个特殊教育专业招生,实现我省特殊高等教育零的突破;2014年,云南开放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在华夏中专成立,设有4个专业。目前,我省已基本形成了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重点,逐步向学前教育和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延伸的格局,形成了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家庭社区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体系。

四是强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省政府出台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把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纳入师范生免费教育计划,为特教教师的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将高校毕业生到特殊教育学校就业纳入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鼓励高校优秀毕业生到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为从根本上解决特殊教育学校转岗教师比例大、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全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对所有特殊教育教师进行了年人均不少于72学时的全员培训,累计培训教师999人,占全省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的86.4%,有效地提升了特殊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

截至2015年12月,全省有特殊教育学校60所,比2009年增加34所。特殊教育在校生23 314人,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6 862人,随班就读的16 452人。特殊教育教职工1 639人,比2009年增加847人,专任教师1 424人,比2009年增长了793人。全省残疾儿童入学率93.43%。

三、深入推进体制改革

1.深入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一是加强合作培养人才。云南省教育厅与德宏州芒市市委、市政府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在读研究生担任芒市各部门见习局长(主任)和乡(镇)见习乡(镇)长,搭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服务社会的平台,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2009年,云南大学成为继北大、清华、中科大等之后首批10所与中科院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高校之一。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高校依据学科领域和学位授权类别,与企业、科研机构联合,选择相近领域的人员担任导师,与本校导师一起培养研究生,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部分高校从其他科研机构聘任相当职称人员到本校担任兼职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实验、论文撰写。

二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8年起,我省系统实施省级质量工程,省级财政累计投入建设经费超过5亿元,覆盖了专业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师能力建设和教学研究等方面。目前,已有省级教学名师320名,精品教材182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8个,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16项,本科实践能力提升项目35个,虚拟仿真实验室项目6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1个,东南亚、南亚人才培养基地4个。建立了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每年定期发布就业情况白皮书,引导高校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是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在云南省远程教育网上,为农村学校提供人教版小学1~3年数字教育资源的链接下载,使农村学校能够使用播放设备开出开齐课程,进行多媒体学科教学。同时,利用该网提供中央电教馆10T教学资源,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教学版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免费提供“班班通”学校、试点县学校使用。部分州(市)通过引进现有资源和本地资源建设,实现州(市)教学资源共享使用。一些县(市、区)扩大区域同步课堂覆盖,将优质资源传送到边远农村学校。

四是开展校外活动,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截至2014年底,我省共建有县(市、区)级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122个,633个乡村学校少年宫,5个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初步形成了青少年校外教育体系,形成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并重、学校与家庭和社会教育相沟通的育人新空间。

2.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一是完善初高中考试招生制度。从科学合理制定“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实施方案、合理布局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水平、支持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印发了《云南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实行以学生户籍地和居住地相结合、免试就近或相对就近入学的制度。

二是推进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2010年起,我省启动高职院校单独自主招生改革,2010年有2所高职院校实施,到2014年扩大到11所。2014年出台了《云南省教育厅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对口中等职业学校单独考试招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在27所院校试点高职对口中职招生改革,实行“知识+技能”的考试方式。

三是推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在流入地升学考试工作。制定印发了《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试行)》,明确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期间,就地参加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2014年共有7 652名高考报名考生接受了随迁子女资格审查,除去明确属于非随迁子女外,共有4 270名考生接受了随迁子女审核,其中有3 235名考生报考不受限,278名考生限报省属院校,443名考生限报三本及高职专科,314名考生限报高职专科院校,在保护随迁子女在我省升学考试权利的同时,切实维护了我省考生合法权益。

3.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一是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2011年,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五轮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将“中等专业学校设立审批”行政许可项目下放至州(市)教育主管部门。2013年,取消了“举办国际教育展审批”“省级重点学科审批”等4项行政审批项目。2014年,共取消5项行政审批项目。

二是完善高校治理结构。2014年,成立了云南省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委员会及其专家咨询组,全省67所普通高校章程核准工作在2015年内已完成。2011年和2014年分别印发了《云南省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和《云南省贯彻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办法》,并明确提出要按照相应标准选好配强高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党委书记和校长。制定了《云南省高校学术委员会章程》和《云南省高校学术委员会工作制度》,指导各高校成立校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校学术委员会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完善高校专业设置和年度报告制度。2013年5月制定并实施《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增强了省教育厅在专业设置工作中的指导、咨询、服务功能,淡化行政管理职能,扩大了高校的专业设置自主权。同时,立项开展高等学校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并着手开展专业年检及专业评估工作。2011年起,我省率先启动了《云南省高等教育年度质量报告》以及《云南省高等教育年度发展研究》的编撰工作,并实施每年发布一个报告一份研究的工作制度。

4.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一是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政策不断完善。2012年颁布实施了《云南省民办教育条例》,成为全国少数几个出台地方性民办教育条例的省份之一。修订了省级民办教育机构申办审批相关规程。逐步清理民办教育歧视性政策。2015年起将民办高校本科学费标准由“一校一费”的管理方式改革为分学科制定统一最高学费标准政府指导价,学费标准与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形成正比关系。

二是各级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投入逐步加大。2009年起省财政持续安排每年2 000万元民办教育专项资金,到2014年共安排1.2亿元、共扶持了1 400所民办学校,2015年的专项资金预算提高到1亿元。省级专项资金的杠杆效应充分发挥,昆明、曲靖、红河等8个州(市)对应设立了民办教育专项资金近5 000万元。建立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公平资助机制,2013年起基本实现全省义务教育民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和免费教科书的全覆盖,2013年支出4 925万元、2014年支出5 475万元,惠及全省220所民办中小学校13.6万中小学生。与此同时,各州(市)也陆续制定推进本地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的刚性措施。

三是嵩明和安宁两个省级民办职教园区基本建成。嵩明园区签约入驻民办院校已达12所,其中8所已正式招生,专任教师4 800余名,在校生规模5万多人;安宁园区入驻民办院校6所,开设专业达242个,专任教师2 800余名,在校学生近5万人。

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民办学校4 617所,比2009年增加1 858所,总增长67.34%,年均增长8.96%;民办学校在校生118.09万人,比2009年增加52.12万人,总增长79.00%,年均增长10.19%;固定资产总值123.01亿元,比2009年增加67.1亿元,总增长120.01%,年均增长14.04%。2015年底全省民办学校总数及其在校生总数已分别占全省学校总数及其在校生总数的21.36%和12.48%,分别比2009年增加8.82个和5.37个百分点。

5.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加大省级政府教育综合统筹。2012年10月,基于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探索实践的总结提炼和对云南省情、教情的准确把握,提出了“六个统筹”的工作理念,成为我省推进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编制了《云南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于2014年12月31日正式印发。统筹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全覆盖、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生生活补助“两个全覆盖”等教育民生工程,一些人民群众关切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开始“破解”。

二是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简政放权、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精神,全面深化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清理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加强督导检查,基本建立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正在推进。建立完善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幼儿园督导评估制度、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专项督导制度、督导整改制度、督导评估结果公示制度等,进一步完善监督问责机制。

6.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一是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各个层面。2011年,红河学院到越南太原大学办学,成为云南首家获教育部批准在境外开设本科专业的高校,2013年教育部批准云南财经大学实施本科学历境外教育项目。

二是对外交流合作的渠道不断扩展。目前我省与欧美、东南亚、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部门、学校及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办事处等机构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组织了云南教育美国行、东盟行、南亚行、北美行、港澳行、台湾行等参访活动,并成功在境外举办多次云南教育展。相继在缅甸、越南、马来西亚、意大利、老挝等国家设立了云南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处,开展教育高层互访、捐赠教学仪器设备、对外教师培训等活动。

三是高校教师国际交流力度得到加强。2010—2014年,我省公派留学项目共投入经费3 600多万元,派出764人。投入支持学校聘请外国专家教师资助经费4 050万元,帮助学校聘请外籍专家教师628人。

四是汉语国际推广有力推进。目前我省在东南亚、南亚、非洲和美国合作建成了4所孔子学院、6所孔子课堂。2013年国家汉办批准云南师范大学成为我国为东南亚国家培训汉语师资的4个基地之一。积极主办汉语夏令营活动,成功承办多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

四、落实保障措施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师德建设。持续开展以“三爱”(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三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让”(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为主要内容的“三三”师德教育活动。分期分批举办了德育工作者培训班、心理健康教育研修班、校园文化建设研修班,邀请国家级和省级知名专家担纲授课,共计培训德育工作者3 800余人。加强师德考核和激励机制,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师德建设领导责任制和重大师德问题责任追究制,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的教师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二是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特岗计划实施以来,我省共为广大农村学校及教学点招聘特岗教师50 800余名(其中2009年至2014年招聘特岗教师35 500余名),占全省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的14.4%。2012年,出台了《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十二五”规划》,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逐步形成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格局。2010—2014年,投入资金3.44亿元,实施“国培计划”、省级培训项目和省级国际合作项目,共计培训31.7万名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占全省同类教师总数的70%以上。实施“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工作室”“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云岭教学名师”等项目,培养、造就了一批教师队伍中的“领军人物”,并发挥了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绩效工资政策实施后,各州(市)又实施了同城待遇政策,即同州(市)同类人员的待遇相同,确保了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2014年,我省协同推进乡镇工作岗位补贴和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两项政策,全省已有111个县(市、区)启动实施,符合条件的教师应享尽享,每人每月增加补助500元以上。在玉溪、大理、临沧3个州(市)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进一步放宽基层教师申报职称条件,推进中专学校教师、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修订工作。2011—2014年,云南省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共批复下达周转宿舍项目956个,17 968套,建设规模629 196平方米,批复下达中央投资9亿元。

2.加大保障经费投入

一是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度增长。云南省教育经费总投入从2010年的441.32亿,增长到2013年的905.62亿,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9.69%,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增长速度达到20.54%。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都实现了较大增长。

二是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全省民办学校招聘了大批教师,解决了6万多个就业岗位,缓解了政府财政负担,仅教师工资,全省民办学校每年分担各级财政支出达9亿多元。2010年以来,民办高校累计培养毕业生8.5万人,按生均公用经费计算,民办高校年均分担财政教育经费约14亿元。在保证省属公办高校的财政生均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实施意见》,对我省研究生财政拨款、奖助学金和收费政策进行了明确规范,保障研究生经费投入。

三是落实学校学生人均经费。自2012年起,我省省属高校生均拨款标准稳定在本科12 000元/生·学年、专科6 000元/生·学年。2011—2014年4年间,省财政投入省属高校生均财政拨款148.7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我省高校教学和科研事业发展。省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加大教育经费统筹力度,在经费安排上重点向农村、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倾斜,向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优先确保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教育教学需要,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并加大对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的支持力度。

四是落实学生资助政策。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建立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制度,资助面约占全省幼儿园(从2013年起含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儿童总数的10%,资助标准为300元/生·年。2011—2014年,全省共安排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经费1.26亿元。2011年,建立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占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35%,下达2012年、2013年、2014年普通高中助学金共计93 024.64万元。2010年至2014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资助资金共发放52.44亿元,资助学生307万人次。2014年发放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资助资金10.39亿元,比2009年的6.75亿元增加了3.64亿元,资助学生数也从50万人次增加到58万人次。2014年我省本专科学生奖助学金为54 046万元,研究生奖助学金为11 900万元;2014年我省省属高校毕业生到我省边境县及藏区县基层单位就业学费代偿总金额917万元,代偿715名学生;2014年我省考入中央部委直属高校优秀贫困学子奖学金总金额1 840万元,奖助3 679名学生。

3.加快信息化进程

一是推进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印发了《云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统筹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和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截至2014年12月,我省有10 879所学校(含教学点3 931所)接入网络,占中小学总数的57.56%。全部班级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学校有2 832所(其中教学点1 244所),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课时占全部课时比例达50%的学校有2 189所,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课时占全部课时比例达30%的学校有2 877所。开通学校空间的学校有370所,开通学生空间的学校有80所,开通教师空间的学校有463所,开通家长空间的学校有57所。

二是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我省实施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的4 078个项目点正按照项目提供的数字教育资源,开设课程和进行学科教学,该项目的实施为教学点配齐了学科“教师”,实现教学过程模式、方法的根本变化,提高了教学质量,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开通了云南基础教育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教育学校提供课程资源和培训课程,展演职业教育资源,为2.1万名高中学生提供网络选修课程,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免费提供各学科的教育资源。启动了全省教育科研资源管理与应用平台。

三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组织启动了云南省教育数据中心的建设工作,组织完成“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教师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安装、部署和设备采购、实施等工作,并组织开展了两个系统的使用培训工作,完成700多万名学生、56万多名教师学籍信息和人员信息的采集、上报工作。另外,“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云南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动态调整管理平台”也完成了系统部署工作。实施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作。组织实施省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投入3 150万元,建设13个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全省教育管理的信息化。

4.推进依法治教

一是制定促进本地区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2011年3月,印发了《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教育立法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教育立法工作目标。2011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先后颁布实施《云南省民办教育条例》《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促进条例》3部地方性教育法规。省人民政府制定废止了《云南省基础教育分级管理暂行规定》。截至2014年,我省现有地方性教育法规8部,省政府教育规章9件,省教育厅规范性文件废止40件,修改21件,继续有效48件,初步构建了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教育立法体系,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学校和师生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完善信息公开工作考评制度,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重点推进教育经费预算、教育招生政策、教育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重要改革事项等方面信息公开,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印发《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组织实施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按照全国和云南省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以青少年学生为重点普法对象,突出“保护”和“发展”这两条主线,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三是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2013年,成立了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建立完善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督导评估制度和幼儿园督导评估制度。建立了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全省14 407所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建立了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建立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2010—2014年,全省有40个县参加了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建立了专项督导制度,对教育经费投入、学校安全、学位授予单位论文作假处理情况等进行专项督导。

5.重大项目改革试点

一是组织实施重大项目。

(1)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010至2014年,云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D级危房改造共投入资金176.38亿元,改造中小学D级危房1 426.67万平方米,截至2014年12月底,全省还剩余D级危房263.5万平方米。

(2)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及“全面改薄”工程。2010至2013年,全省共投入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资金117.98亿元。2014年,统筹实现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全覆盖,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覆盖范围从85个县扩大到129个县,共下达资金41.33亿元,其中中央资金20.4亿元,省级资金10.54亿元,州(市)配套资金10.39亿元。

(3)实施农村初中工程。2010至2014年,云南省农村初中工程共下达中央资金13.04亿元,共实施项目学校254所,建筑面积83.2万平方米。

(4)实施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2010至2014年,云南省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共下达中央资金9亿元,批复项目956个,建设周转宿舍17 968套,建筑面积62.92万平方米,预计解决17 984名教师的住宿问题。

(5)实施学前教育建设工程。2010至2014年,云南省学前教育建设共投入资金33.87亿元,发改系统下达的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共下达中央资金6.5亿元,实施项目371个,新增建筑面积52.18万平方米,通过财政部下达的校舍改建类项目、增加巡回支教点项目等,极大地改善了我省的学前教育办学条件。

(6)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个全覆盖”。在国家确定85个试点县的基础上,用省级财政补贴方式将44个非国家试点县纳入全省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补助标准不变、同步实施试点,实现全省534.9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覆盖;在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方面,决定在国家原补助省内250多万学生的基础上,对未享受到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寄宿生生活补助,将“一补”范围扩大到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寄宿学生。

(7)统筹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对1 356个一师一校教学点按技术方案一配置设备,对2 722个教学点按技术方案二配备设备;开展国家级骨干教师、省州“国培计划”培训项目和县三级教学点骨干教师培训,提高教学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8)统筹实施优秀贫困学子奖励计划。自2014年起,对凡考入中央部(委)直属院校的云南籍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本科学生,由省级财政每年奖励新生4 000名,每人每年5 000元学费奖励,帮助更多云南籍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本科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9)统筹设立1 000万元研究生省政府奖学金。自 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省政府设立研究生省政府奖学金1 000万元,奖励标准为博士生每生每年20 000元、硕士生每生每年10 000元。同时,提高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或生源地贷款年度最高限额,原则上不超过年度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

(10)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六项计划”。推行“走下去”基层服务计划。截至2014年底,到县及以下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已就业毕业生人数的57.5%,9.5万名毕业生进入企业就业,4 512名毕业生通过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特岗教师”和“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就业;推行“走出去”就业计划。从2013年起,云南省对出省就业的云南籍毕业生给予补助,对出省就业创业比例达10%以上的高校给予奖励。2014年共有10 696名云南籍高校毕业生到省外、国外就业;推行“走进去”支持校园招聘计划。从2013年起,省财政每年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对高校开展的校园招聘活动给予补助;推行创业促就业计划。全省高校就业指导课全部列入必修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列入选修课程,创业课不少于36学时,不低于2个学分;推行质量提升计划。建立了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每年定期发布就业情况白皮书,引导高校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就业帮扶计划。积极建立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信息库,实行“一对一”实名动态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强对少数民族、就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心理困扰、地震灾区等毕业生特殊群体的温馨关注和重点帮扶。

二是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实施了“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探索政府举办和社会力量办园的措施和制度”“以政府为主导,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改革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高等学校办学体制 推进高校特色发展”“完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改革” “探索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 “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 “探索扩大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等一系列改革项目。

第2篇:专利产业化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参考格式

Xxx县专利产业化项目结题总结报告(参考

提纲)

一、(简述公司专利产业化项目概况及主要技术指标、专利产业化综合成效等情况) (一) (二) 项目建设情况及主要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专利产业化综合成效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三)该项目解决的技术难点

二、产业化实施步骤(实施内容、项目完整产业化过程)

三、考核指标

(一)专利产业化项目主要指标:

1、期间该专利产业化项目涉及产品、销售额是否达到预计目标(与合同对比)

四、项目执行过程中新专利产生情况:

五、附件

1、申报该项目专利证书

2、上一财务审计报告(销售收入证明、银行凭证等财务证明材料,据实提供)

第3篇:项目实施方案的格式

附件2:

хх项目хх实施方案

项目编号:

一、项目目标

说明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本项目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阶段目标。

二、项目详细工作内容

详细说明本项目内的工作范围、具体的内容和技术要求等,能量化的指标应尽可能量化。

三、技术路线

说明完成项目本工作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四、预期成果

说明项目完成目标预期达到的有形或无形成果。

五、项目工作进度安排

详细说明各阶段工作安排的时间和项目工作内容完成的时间。

六、实施组织形式

详细说明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和各自分工的主要内容。

七、项目实施预算表 (见下表)

项目实施预算表 附表:

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项目财政拨款预算表( )

项目编号:

注:本表只填列财政拨款本安排情况 3篇二:项目实施方案格式和要求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格式及要求

一、项目实施方案的封面格式和要求:

项目名称:

主管部门:

承担单位(章):

承担单位负责人(法人代表)及联系电话:

建设地点:

编写单位(章)、人员及联系电话:

编写时间:

二、实施方案内容格式及要求

(一)目录。

(二)项目摘要。项目内容的摘要性说明,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点、建设年限、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投资估算、运行费用与效益分析等。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原则上应是具有相应承担能力和条件的事业单位)。包括人员状况,固定资产状况,现有建筑设施与配套仪器设备状况,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体制等。

(五)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选址要直观准确,要落实具体地块位置并对与项目建设内容相关的基础状况、建设条件加以描述,不可以项目所在区域代替项目建设地点。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具体地址位置(要有平面图)、项目占地范围、项目资源、交通、通讯、运输以及水文地质、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条件,其它公用设施情况,地点比较选择等。

(六)建设工作方案。主要包括生产(操作、检测)等工艺技术方案分析;包括项目技术来源及技术水平、主要技术工艺流程与技术工艺参数、技术工艺和主要设备型号等。

(七)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建工程、田间工程、配套仪器设备等。要逐项详细列明各项建设内容及相应规模(要求分类量化并作详细附表)。土建工程:详细说明土建工程名称、规模及数量、单位、建筑结构及造价。建设内容、规模及建设标准应与项目建设属性与功能相匹配,属于分期建设及有特殊原因的,应加以说明。水、暖、电等公用工程和场区工程要有工程量和造价说明。田间工程:建设地点相关工程现状应加以详细描述,在此基础上,说明新(续)建工程名称、规模及数量、单位、工程做法、造价估算。配套仪器设备:说明规格型号、数量及单位、价格、来源。对于单台(套)估价高于5万元的仪器设备,应说明购置原因及理由及用途。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仪器设备,需说明是否具备使用能力和条件。配套农

(牧、渔)机具:说明规格型号、数量及单位、价格、来源及适用范围。大型农(牧、渔)机具,应说明购置原因及理由及用途。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依据建设内容及有关建设标准或规范,分类详细估算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并汇总,明确投资筹措方案。

(九)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根据确定的建设工期和勘察设计、仪器设各采购(或研制)、工程施工、安装、试运行所需时间与进度要求,选择整个工程项目最佳实施计划方案和进度(要求有工程建设进度形象表)。

(十)环境保护。对项目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提出处理方案和工程措施及造价。

(十一)节能减排方案。

(十二)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期组织营理机构与职能,项目建成后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运行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人员配置等;同时要对运行费用及新分析,估算项目建成后维持项目正常运行的成本费用,井提出解决所需费用的合理方式方法。 (十二)效益分析。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测算与分析(量化分析)。特别是对项目建成后的新增固定资产和开发、生产能力,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如社会供种量,带动多少农户、多大区域经济发展等)等进行量化分析。

(十三)社会风险评估篇三:项目实施方案(格式)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项目组织单位:环境保护部项目主持单位: 项目协作单位: 项目负责人: 联系人: 电话:

二○○ 年 月

项目实施方案(格式)

一、立项依据(项目研究意义、与国家科技规划纲要、环保行业

科技计划等的关系、以及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的技术支撑)

二、项目目标

2.1总体目标 2.2目标

三、项目研究任务和技术路线(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 3.1研究内容 3.2研究方法 3.3技术路线 3.4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3.5创新点

四、预期成果与考核指标(成果和考核指标尽可能量化、具体,突出环境管理支撑力度)

五、项目实施计划(结合目标编写分计划)

六、项目承担单位已有科研条件

七、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包括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成员介绍、协作单位情况,项目内部分工与组织实施方式)

八、经费概算(项目总经费,申请国拨经费、地方配套及自筹经费等,项目各项费用列支情况,各单位之间的经费分配等) 1 注1:支出预算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科目一般不得同时列支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支出预算应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2:间接费用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课题(项目)经费中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如下: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间接经费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间接费用以项目为单位测算,因此,间接费用的比例只需牵头承担单位填写,项目总间接费用应根据各合作单位承担的研究任务,在协商的基础上进行分配,因此,各合作单位需要填写获取项目总间接费用的比例,各承担单位的间接费用将分别纳入各自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第4篇:项目实施方案格式(推荐)

附件2:

хх项目хх实施方案

项目编号:

一、项目目标

说明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本项目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阶段目标。

二、项目详细工作内容

详细说明本项目内的工作范围、具体的内容和技术要求等,能量化的指标应尽可能量化。

三、技术路线

说明完成项目本工作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四、预期成果

说明项目完成目标预期达到的有形或无形成果。

五、项目工作进度安排

详细说明各阶段工作安排的时间和项目工作内容完成的时间。

六、实施组织形式

详细说明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和各自分工的主要内容。

七、项目实施预算表 (见下表)

项目实施预算表

附表:

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项目财政拨款预算表( )

项目编号:

注:本表只填列财政拨款本安排情况 3篇二:项目实施方案范本

附件2:

хх项目хх实施方案

项目编号:

一、项目目标

说明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本项目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阶段目标。

二、项目详细工作内容

详细说明本项目内的工作范围、具体的内容和技术要求等,能量化的指标应尽可能量化。

三、技术路线

说明完成项目本工作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四、预期成果

说明项目完成目标预期达到的有形或无形成果。

五、项目工作进度安排 详细说明各阶段工作安排的时间和项目工作内容完成的时间。

六、实施组织形式

详细说明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和各自分工的主要内容。

七、项目实施预算表 (见下表)

项目实施预算表

附表:

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项目财政拨款预算表( )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单位:万元

注:本表只填列财政拨款本安排情况 3篇三:项目实施方案(格式)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项目组织单位: 环境保护部 项目主持单位: 项目协作单位: 项目负责人:

联系人: 电话:

二○○ 年 月

项目实施方案(格式)

一、立项依据(项目研究意义、与国家科技规划纲要、环保行业

科技计划等的关系、以及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的技术支撑)

二、项目目标

2.1总体目标 2.2目标

三、项目研究任务和技术路线(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 3.1研究内容 3.2研究方法 3.3技术路线 3.4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3.5创新点

四、预期成果与考核指标(成果和考核指标尽可能量化、具体,突出环境管理支撑力度)

五、项目实施计划(结合目标编写分计划)

六、项目承担单位已有科研条件

七、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包括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成员介绍、协作单位情况,项目内部分工与组织实施方式)

八、经费概算(项目总经费,申请国拨经费、地方配套及自筹经费等,项目各项费用列支情况,各单位之间的经费分配等) 1 注1:支出预算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科目一般不得同时列支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支出预算应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2:间接费用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课题(项目)经费中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如下: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间接经费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间接费用以项目为单位测算,因此,间接费用的比例只需牵头承担单位填写,项目总间接费用应根据各合作单位承担的研究任务,在协商的基础上进行分配,因此,各合作单位需要填写获取项目总间接费用的比例,各承担单位的间接费用将分别纳入各自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2 篇四: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方案文本制作要求

1、文本:按照标准a4纸(210×297)进行纵向左侧装订(专业装订)。

2、字体和字型 (1)封面主标题:

第一行:“××第×批国家(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三号宋体,居中;

第二行“×××××项目实施方案”为二号黑体,居中。 其他内容为三号楷体,靠下。 (2)章、节标题分别采用小二号和三号黑体; (3)正文为四号仿宋体,采用单倍行间距。

3、项目实施方案不必以文件方式进行上报请示,但是,必须在实施方案后,附相关项目所在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审核、审查意见(参见附表)。

4、项目实施方案的送审和提交,须附电子文件。

5、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单位应为项目承担单位(土地开发整理专门机构)。

6、附件

1、附件2为表格,标题和内容分别采用三号黑体和四号仿宋体。

××第×批国家(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申报单位(公章): 项目承担单位(公章): 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签字):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第一章 项目情况

项目承担单位应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踏查、复核,界定项目区的范围,对项目实际建设位置、规模、新增耕地面积、项目支出预算、工期等指标和批准的投资计划、设计及预算进行核实。

1.1项目总概况

通过项目现场踏查、复核,简述项目基本情况,明确提出复核结论,填写《项目实施基本情况表》(表1—1)。

表1—1 ×××项目实施基本情况表

填表说明:请在相应表格内填写“相符”或“不相符”。 5篇五:项目实施方案模板

单位:日期:

工作组 二零一一年一月一日 修订记录

目 录 1 前

言................................................................................................................................... 4 1.1 1.2 编写目的 ....................................................................................................................... 4 项目背景简介 ............................................................................................................... 4 1.2.1 1.2.2 1.3 2 项目基本信息 ................................................................................................... 4 项目工作内容与工作目标 ............................................................................... 4 术语定义 ....................................................................................................................... 5 软件项目实施过程总体控制要求 ........................................................................................... 7 2.1 软件项目实施流程说明 ............................................................................................... 7 2.1.1 2.1.2 2.2 实施流程汇总说明 ........................................................................................... 7 实施流程特殊性与关键工作说明 ................................................................... 7 软件项目职责分工说明 ............................................................................................... 7 各组织层责任 .................................................................................................................. 8 2.3 软件项目实施过程控制方法说明 ............................................................................... 9 2.3.1 2.3.2 2.3.3 客户交流机制说明 ........................................................................................... 9 软件项目内部管理与进度控制方法说明 ....................................................... 9 软件项目发布方法说明 ................................................................................. 10 2.4 软件项目预期成果清单说明 ..................................................................................... 11 2.4.1 2.4.2 2.4.3 文档成果清单 ................................................................................................. 11 代码成果清单 ................................................................................................. 11 其他成果清单 ................................................................................................. 11 3 软件项目具体实施流程说明 ................................................................................................. 12 3.1 需求调研与分析阶段实施方案 ................................................................................. 12 3.1.1 3.1.2 3.1.3 3.1.4 3.2 工作程序 ......................................................................................................... 12 工作内容与要求 ............................................................................................. 12 人员分工与资源配置 ..................................................................................... 12 预期成果清单 ................................................................................................. 12 系统设计阶段实施方案 ............................................................................................. 12 3.2.1 3.2.2 3.2.3 工作程序 ......................................................................................................... 12 工作内容与要求 ............................................................................................. 12 预期成果清单 ................................................................................................. 13 3.3 代码实现与测试调试阶段实施方案 ......................................................................... 13 3.3.1 3.3.2 3.3.3 工作程序 ......................................................................................................... 13 工作内容与要求 ............................................................................................. 13 人员分工与资源配置 ..................................................................................... 13 3.3.4 3.4 预期成果清单 ................................................................................................. 13 软件项目验收与交付阶段实施方案 ......................................................................... 13 3.4.1 3.4.2 3.4.3 3.4.4 工作程序 ......................................................................................................... 13 工作内容与要求 ............................................................................................. 13 人员分工与资源配置 ..................................................................................... 14 预期成果清单 ................................................................................................. 14 3.5 客户服务与技术支持阶段实施方案 ......................................................................... 14 3.5.1 3.5.2 工作程序 ......................................................................................................... 14 工作内容与要求 ............................................................................................. 14 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 14 用户培训................................................................................................................................. 15 系统维护................................................................................................................................. 15 技术支持和维护的方式 ......................................................................................................... 17 3.5.3 3.5.4 4 人员分工与资源配置 ..................................................................................... 18 预期成果清单 ................................................................................................. 18 软件项目实施方案总结 ......................................................................................................... 19 1 1.1 前 言

编写目的

为了确定项目实施过程,指导需求分析,特编写《保费对帐系统项目实施方案》。 1.2 项目背景简介

1.2.1 项目基本信息 1.2.1.1 项目名称

**银行保费对账系统。 1.2.1.2 项目发起者

**银行网络管理部。 1.2.1.3 项目承担单位

**大学工程硕士班工作组。 1.2.1.4 项目启动背景

因**银行业务增长,现有的手工核对银行进帐数据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进帐数据来源于多家不同的银行,在数据文件格式上、进帐数据描述上都有一定的差异,核销员在数据核销工作中不但要关注数据的核销状态更多的时间还要处理不同格式的数据,这使本该简单的核销工作变得非常复杂,加大了核销工作员不必要的工作技能,保费对帐系统的开发能提高核销操作员的办公效率,以及数据核销的准确性。系统需要具备高起点、高可靠、高效率,安全性强、实用性强、扩充性强、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练等特点。

在此次开发过程中,我工作组得到了**银行的大力支持和需求配合,本研发工作实在**银行现有银行系统的基础架构上进行的,中间数据接口与数据组件有本小组自行研发。 1.2.2 项目工作内容与工作目标 1.2.2.1 项目工作内容

在此次开发工作中,我们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工作内容1:保费对帐主服务

在设计保费对帐主模块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实现银行数据上载、银行数据维护、银行数据查询等数据接口功能;用户管理、权限管理、角色管理、日志管理、等系统管理功能;银行信息管理、会计区间管理、核销保费数据查询等对帐业务功能;报表生成、报表导出、报表打印等数据报表功能; 工作内容2:保证金核对服务

设计保证金核对模块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实现保证金数据查询,核销保证金数据功能; 工作内容3:材料费核对功能服务 在设计保证金核对模块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实现材料费数据查询,核销材料费数据功能; 1.2.2.2 项目工作目标

为了保证项目能够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我们将项目的整个过程划分为两大部分:项目的开发过程和项目的实施维护过程。

第5篇:“电子警察”项目的实施总结报告

一、项目工作总结:

1、实施本项目背景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道路交通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机动车辆和驾驶人员迅猛增加,道路交通流量的急剧增大,道路交通无序与交通违法,特别是闯红灯、不按道行驶、超速等现象屡见不鲜,导致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等交通事件高发。为了进一步强化道路交通监管力度,大力预防、减少道路交通违法、交通事故以及盗抢机动车辆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建立电子警察系统,依靠科学技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保障道路畅通安全,是实现科技强警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畅通工程,建立平安大道不可缺少的基础建设工程。

**是全疆地理交通的核心地带,车流量大,过境车辆多,是车辆、货物、人流的集散地,全市每日约5万车流量(含过境车)。国道公路横穿境内,车辆违罚超速情况严重,存在一定的交通事故隐患,发生过重特大交通事故案件。道路城乡公里总里程115公里。是黑车、盗抢车、违法车量的必经之路,属重点交通布控区域。所覆盖路段人口达到30万,社会人员情况复杂,治安工作任务重,需对城市出入口路段、重要十字路口进行全天治安监控。城市及公路车流量大,机动车超速、闯红灯、压黄线、逆行、禁停违法事件频发,对道路畅通及人员安全有迫切治理的需求。根据全国“平安城市”、“畅通工程”的要求,应有提高道路的通行率,需要对道路的车辆通行情况,进行科学准确的统计、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为了城市治安、交通治理的科学现代化管理,需采用交通违法非现场执法、治安监控、录像等手段,实现警力的合理分配,提高**工作的实施效率。

2、技术开发现状

当前,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给人类经济生活方式带来质的变化。同时,信息技术在警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警务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化建设领跑**各项业务工作已成为当前**事业快速发展的趋势。

我局有计算机专业人员四人,学历本科以上。机房两间,服务器5台,网络交换机8台,网络主干为千兆光纤,到各科所队也是百兆光纤接入,全局计算机有两百台,在这样的硬件和软件基础上,“电子警察”系统在以**电信公司为技术支撑,在我局计算机技术和相关业务技术人才的大力协助下,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进行研究开发和进行建设。

****“电子警察”系统可以静态测速,也可动态测速;并要求具有对城区各种违章的动态抓拍或录像取证功能;同时应具有测速状态转换、图像抓拍、违法录像记录、超速报警、布控稽查车辆(黑名单)报警、图像无线传输(支持有线)、打印等功能;系统还应具有超速违法自动取证和违法压黄线、违法掉头、违法停车、逆向行驶等违法现象手动取证功能,取证的违法图片中应包括车牌号码、违法时间、违法地点、违法类型、明显违法现象、图像编号等彩色图片信息;系统也应具有车辆信息检索功能,能查询、浏览和回放取证录像;能对违法记录进行统计分析;能根据提供的违法图片进行交通违法处理,打印生成违法通知单、违法车辆清单;系统要支持多种输出方式,可通过U盘、活动硬盘、有线网络将数据、图像手动或自动传输至指定处理终端;系统必须具有完善的后台管理和处罚软件,并能进行功能拓展。

3、项目合同完成情况

该信息体系计划从2008年11月开始实施,到2009年8月结束。系统安装在进出城卡口路段,可全天候监控进出车辆,一旦有超速行为和黑名单车辆,系统立即采集信息和自动报警!尤其是深夜,系统作用明显!系统可对进出卡口车辆24小时全天候实时监控,控制车辆行驶速度,一旦有超速行为发生,系统立即自动抓拍,并记录即时超速信息,以供交管部门处罚依据。系统可自动识别和记录进出城车辆号牌,车型特征,验证车辆的合法身份,自动核对黑名单,自动报警。系统完全采用智能自动化操作,只需后台指挥中心控制即可。治安实时监控、录像功能,为城市综合治理提供视频监控信息。

系统安装在城内交通重要的十字路口处,一旦有违章行为如闯红灯、压黄线、逆行、违停等,系统立即自动抓拍,并记录即时信息,提供交管部门处罚依据,尤其是深夜,系统作用明显!系统可对十字路口过往车辆24小时全天候实时监控;系统可对违章行为自动抓拍;系统完全采用智能自动化操作,只需后台指挥中心控制即可;交通流量统计、分析功能。

4、项目的特点和成效

通过建设****“电子警察”系统可以有效节省警力,解决普遍存在的警力不足问题,增强**部门的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电子警察系统提供完整的违法证据链,为**交警在执法中提供权威的法律依据,避免法律纠纷。系统具备治安监控功能,对盗抢车、黑车、走私车、无牌车、末年检车等问题车辆进行布控、抓捕。 各路口、路段具备监控、录像功能,对交通事故过程进行全程录像,为事故处理提供现场录像信息。并对车辆、人员进行监控,为刑事治安案件的侦破提供事件过程。采用国内技术最领先的第四代电子警察纯视频型产品,系统五年内不需要升级换代,保障政府投资的长期性。可抓拍十余种违罚行为,如卡口、闯红灯、压黄线、禁左、逆行、违章占道、不按道行驶、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

二、本项目技术总结

1、本项目的实施过程

近几年,随着**业务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大力支持下。取得显著成绩,为了适应新时期**工作的业务要求,按照**部“金盾工程”的指示和落实“科技强警”的实质,****认真贯彻**部精神,结合当前实际,经调查研究和充分考证,决定进行开发和建设 “电子警察”系统的。

准备阶段(2008年11月-12月)

抽调技术和业务骨干,组成专门的“电子警察”系统建设工作小组,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抽调一名业务或技术骨干作为系统管理员进行培训,掌握“电子警察”系统的建设目标与任务、设计思想和方法、信息组织原则、系统体系结构以及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要求。该系管理员应达到可解决系统正式运行后出现的一般性操作问题。

实施阶段(2009年1月-4月)

依照“金盾工程”的有关要求和标准,对“电子警察”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需求分析,进行细化、具体化。进一步规范和严密各项管理业务,优化和改进业务流程,有效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系统设计建设及测试、运行和推广应用阶段(2009年5月-6月)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方法,完善、细化设计方案。通过反复迭代的过程,实现核心业务的提炼和各种业务的紧密关联,对应用体系结构中各个层次的设计进一步明确,将数据和功能设计进一步优化。主系统硬件平台和数据库统一搭建在市局交通部门。建设单位与用户实现充分交互,尽可能少走弯路,避免重复建设。

对于建设完成的系统要由使用单位进行业务需求、功能和性能测试,并广泛征求基层操作人员的和业务管理人员的意见,提出详细推广应用报告。在推广运行过程中,对新旧系统集成并轨的技术和组织应详细规划,周密组织。对集成后仍需继续运行的系统,应确保“五要素”信息体系的有机性和一致性,以及跨区域的信息互助和共享。

数据整理维护阶段(2009年7月-8月)

对已经完善的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整理,完成对数据库的转换、抽取等工作。

2、项目的技术方案

系统分为路口电子警察、通信网络及指挥中心三部分来实施,建立以指挥中心为核心,从路口到处罚中心为基础,光纤通信相结合的立体网络数据交换体系。

处罚中心管理部分:主要实现对路口电子警察的网络监控和抓拍图像的数据处理与交通违法处罚。

通信网络部分:实现路口电子警察、处罚中心和指挥中心间的信息交换。处罚中心与指挥中心之间,处罚中心与各路口之间均采用采用光纤通信方式。

路口电子警察部分:采用视频检测技术实现卡口、超速违法车辆记录。通过工业级摄像机,准确抓拍违法车辆的图像信息,抓拍到的信息存储在本地硬盘中,同时向处罚中心传送,存入应用服务器,确保数据采集、处理、保存以及违法处罚功能的实现。

指挥中心部分:实现所有违法数据的分析、存储、查询和转发等功能; 屏幕显示设备。

三、项目所产生的效益

1、成本分析

建设**城区前端抓拍系统、交通指挥中心系统,处罚中心平台,达到交通违章非现场执法的目的。形成科学化、信息化、平台化的违法信息数据库,所有图片、录像、监控信息实时传输、布控、整合的先进系统。

市(交通)监控系统的前端监控点位,具体点位:**14个自动抓拍监控点、二个指挥中心监控处罚中心。

2、效益分析

(一)、系统建成后能够时实采集、显示、记录交通路口、路段、重点部位的交通动态信息和周边环境动态信息;

(二)、确保对上述部位的动态的交通管理;测速、预防、控制、处置交通事故或突发事件;

(三)、在交通肇事或逃逸事件发生后,能够为**机关侦破案件、抓捕罪犯提供准确的影象、图片资料;

(四)、系统建成后,在系统控制路段、路面的各种交通违法行为数量,在现有的基础上下降50%;交通事故数量在现有的基础上下降50%,重要路段的车辆超速行为下降50%。

(五)、能够提高**机关接处警快速反应能力和指挥能力,能够提高社会治安整体防范能力,收到“科技强警、科技创安”的具有长期效应的社会、政治、法律、经济效果。

三、项目实施的主要措施

1、建设思路清晰。自**信息化建设起步以来,市**始终牢固树立科技强警的意识,把**信息化建设置于牵动**工作全局的重要战略地位,确立了**信息化发展领跑**工作和队伍建设,最终实现**工作现代化、正规化的发展思路,树立了建设“电子警察”系统,最终实现电子警务的建设目标,并结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工作水平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2、建设始终贯穿着锲而不舍、艰苦创业的精神。目前**机关能够用来投入信息化建设的经费十分有限,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经费欠缺、技术欠缺、人才欠缺等一系列问题。尽管如此,市**始终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下定决心,坚持不懈,排除万难,勇于攻关,终于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工作信息化的成功之路。

3、建设始终有着明确的建设导向。在建设中,市**始终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和“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的方针,紧紧围绕服务实战的建设宗旨,在各类应用系统建设中力求贴近**实战,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实现了跨地区、跨部门、跨警种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提高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确保了**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4、建设始终与工作机制建设同步。市**通过多年实践,初步形成了以保障机制、建设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一套较为科学完备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

四、本项目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1)系统建设充分考虑采用先进而又成熟的技术(如视频检测技术、雷达测速技术、数据库(ORLCRE型)技术、数据融合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体系结构、先进的软硬件选型,既能保证实用成熟,又能适应未来的业务发展和技术的更新要求;

(2)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充性、可移植性和兼容性,充分考虑系统的发展因素,系统设计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和路口资源,并预留扩展接口;

(3)考虑到**的环境因素,车辆抓拍检测采用视频检测技术。确保系统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完备性;

(4)平台采用开放性设计,可配置多种数据传输接口,并且对外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以满足更多信息共享用户和其他系统协同工作的要求;

(5)能够对违法超速车辆的行为进行抓拍记录,形成符合**部部颁的相关标准。有效证据资料包括:违法时间、违法地点、违法类型、红灯时间、车辆类型、车牌号码、车牌颜色等数据信息和视频图像信息;

(6)系统记录的违法车辆图片其文件格式为标准格式(JPG格式),图片采用保保真压缩方式,利于网络传输,每张图片占有存储空间100KB以内,系统支持存储200万张图片,并按照标准格式存入数据库。

(7)系统功能和设备全面、完善、安全、稳定而可靠。系统处罚中心部分、通信网络部分、路口控制部分和指挥中心等一系列的设备、系统和信息传输链路24小时不间断工作。

(8)处罚中心软件具有数据录入、处罚、发布、查询、统计、导入、导出、数据备份等功能,实现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有效处理。整个业务流程及凭证符合法律要求,具备合法法律效力;

(10)系统能够动态调整视频识别参数,以适应户外环境的各种变化,保证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异常故障(如非正常关机情况)发生后系统能够自动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如果系统工作出现异常可自动恢复系统,以适应路口的各种恶劣环境和稳定要求;

(11)系统易于掌握,人机界面友好,容易操作、管理和维护。

五、项目实施总结

根据**现状和**交通监控项目的总体要求,为提高**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城管及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完善具有特色的城区管理系统,建设可靠性高、技术先进,性能优越、操作简单的交通监控系统,系统的设计要求满足需求。系统具有技术先进性、可操作性、可开发性及性能价格比最优的原则,并能够利用和集成现有信息资源。系统建成后,将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系统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方法和设备。既要反映当今的先进水平,又具有发展潜力;同时还应注意系统将来运用中可能涉及的数据库技术、开发软件平台、开发方法和计算机设备等方面,以确保在一定时间内的可升级。为保证系统在不同平台上的协同稳定的运行、信息交换,以及将来硬件平台的升级换代,本系统必须具有开放性,与硬件平台的设备无关性,并符合相应的国际标准和协议。交通信息往往有很强的“时效”性,用户最需要的是那些实时的动态信息,这要求系统具备足够的实时性。系统的可扩展性意味着将来系统是可以进一步扩充的,不但可以进行同类设备的规模扩充,而且预留接口为将来挂接新系统提供方便。系统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系统,在系统结构、系统容量、通讯能力、产品系统和处理能力等方面具有扩充和产品升级换代的功能,这样不仅能保护投资,而且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价格比。系统投入运行后,长时间可靠地连续运行,我们将通过好的设计来将系统性能的不稳定性降低到最低。即便是系统某一个关键部件出了问题,系统将自动启动备用部件,维持系统的正常运作。即系统设计必须从系统结构、设计方案、设备的选择、厂商的技术服务和维修响应能力等方面考虑,使得故障发生的要能性尽可能少,影响面尽可能得少。整个系统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系统核心设备(网络视频传输编解码器)具有不受计算机病毒影响的能力,系统一般设备也具有防计算机病毒的能力。系统软件还为用户提供用户等级及操作权限,减少人为因素对系统的不必要干扰。

在“电子警察”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我局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科技局以及上级**机关的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伊犁州党委常委、**党委书记、局长王明山同志曾多次来我局指导工作,**市委领导也先后多次深入我局基层所队视察建设情况,有力地推动了我局科技强警建设。科技局的同仁更是不遗余力提供各种支持,在技术指导上为我局的综合警务平台系统能够顺利投入使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我局在科技强警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局科技强警工作也才刚刚起步,离上级**机关的要求和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差距,我们在系统的应用上还需进一步下功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加大应用力度,坚持不懈地走科技强警之路,努力推进**工作现代化进程,为创建平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6篇:项目实施工作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一、 项目概况

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及行业技术背景 1.2. 项目内容

1.3. 项目目标及预期投入情况

二、 项目执行情况 2.1. 项目的进度安排 2.2. 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

三、 资金管理制度的执行

3.1. 财务管理制度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3.2. 项目总投入,财政拨款、自筹资金落实情况 3.3. 实际支出情况(包括人、财、物等方面)

四、市场预测 4.1 市场发展趋势 4.2 市场营销方案

第7篇: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附件2 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一、目标任务(原批复方案中的年度任务及定量指标)

二、任务完成情况(对应上边逐条总结)

三、项目进展及取得的成效 1.覆盖农户及带动农民增收方面;

2.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及县(市)财政增收方面; 3.产学研合作、培训、人才引进及科技成果方面; 4.科技服务能力提升方面; 5.取得的其他效益情况

四、组织实施情况(包括组织保障和配套支持等情况) 1.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和优惠政策情况; 2.专项工作管理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 3.经费筹措及使用情况;

五、主要做法及经验(要对工作中具有创新性的做法或措施进行详细描述并案例说明)

六、存在问题、建议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七、项目经费决算表(包括实际支出情况、财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状况有关原始资料,复印件要重新加盖红章)

八、省辖市科技管理部门审核意见(盖章)

九、项目专家验收信息表(省科技厅负责填写)

十、项目验收专家委员会意见(省科技厅负责填写) 十

一、省级主管部门意见

上一篇:孝敬父母的事迹材料下一篇:值日班长职责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