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白鲸》的语言风格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白鲸》是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代表作之一,作为“美国的莎士比亚”,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被众人评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小说《白鲸》用词讲究,语言凝练,具有独特的语言特色,反映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同时具有时代性,映射出19世纪美国时代的民俗文化和社会背景。本文主要对该小说的语言风格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对深入理解作品提供一些帮助。

作为世界文坛中杰出的文学作品,赫尔曼·梅尔维尔创作的《白鲸》充分反映了社会现实,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特点,附上饱满的人生哲理给予人生已深刻的启迪,描绘出19世纪美国的人文风貌和民间文化,具有缠绵悱恻的散文特点,含蓄抒情;配以宏伟气势、壮丽优雅的叙事诗的特色,令读者深深融进作者刻画的故事情节中,再加上悲剧的形式结尾,给予读者无限遐想空间。

一、用词精准,注重场景的刻画

小说《白鲸》以第一人称进行语言叙事,在文章的第一句话便是:“请叫我ISHMAEL。”在当读者渐渐进入剧情的时候,赫尔曼·梅尔维尔笔锋一转,读者会发现这所谓的第一人称其实只是全篇故事第三人见证者、旁观者,伊什梅尔以转述的方式说道:“白鲸的传言确实融入了各种病态的暗示,以及超自然机构的半成形的暗示,最终使白鲸陷入了新的恐惧之中,这些恐惧是并未从任何明显出现的事物中表现出来。”在针对迷信这个问题上,作者的措辞是中立的,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慢慢引导读者思考解答。小说的主角船长亚哈出现在第二十三章,当主角出现后,作者将把读者引进故事情景的第一人称被删减,故事就进入了正轨。二十三个章节的情节铺垫,如果只是简单地用第三人称进行讲述,难免会让读者感到无趣,从而中断阅读。第一人称的出现将读者引入情境中后,免去了冗长的乏味,在第一人称失去价值后作者果断将其抛弃,从“我”到“他”的表述转换不拖泥带水,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

赫尔曼·梅尔维尔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目的性极强,他的文章用词与言语的感情色彩偏向上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莎士比亚戏剧的影响,表现形式更加戏剧,常常以小说人物中的内心独白进行白描。剧情也是通过种种戏剧冲突的言语描写进行推进的,相比于一篇小说,《白鲸》更像是一场精彩纷呈的舞台剧表演。在作者讲述整件复仇事件的同时,又通过不同的手段打断语言节奏,在小说将故事讲清的本质上加入了大量的科普内容,如:在文章中写明了巨鲸的来源,并且详细介绍了巨鲸在十三个国家语言中的书写,在一篇以捕鲸为大背景的文章中,作者先后加入了鲸鱼的种类以及其生活习性,有关于航海与捕鲸方面的传说神话、历史佐证等等。在语言与知识上为读者做出了最大的铺垫,在表述中对巨鲸做出了语言学上的定义,最大程度上将语言的特性和功能利用得淋漓尽致。如:“第一:根据内容,我把《白鲸》分为三本主要章节,无论这些章节的篇幅是长或者短,都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篇小说。”这其中也极大地体现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在鲸鱼和航海方面的知识丰富和极高的航海阅历,通过对语言的表现力和词汇上读者就可以发现,赫尔曼。梅尔维尔利用这些科普性描述,以说明文式的内容深度还原了捕鲸时的激烈,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想要支配自然却又被自然所支配,也体现出人类在捕捉白鲸的同时自己也在被同伴捕捉着的主题情感。

二、用词讲究,注重语言的特征和功能

赫尔曼·梅尔维尔创作的《白鲸》,出版后在当时受到一定的批判,部分学者认为小说中很多用词晦涩难懂。然而作品中富含的哲理内容颇多,背后承载的内涵更是丰富。

小说《白鲸》中,字字珠玑,赫尔曼·梅尔维尔在词汇上使用繁杂戏剧式的叙述更加凸显了小说内容的冲突力和表现力。从赫尔曼·梅尔维尔在书中的科普内容和用词中就可以显而易见地发现,作者本人的文学造诣颇高,逻辑性极强,学识面较广。在后人赫尔曼·梅尔维尔对小说《白鲸》进行解读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不同的主题感知,可在《白鲸》的描写中就蕴含着无数个复杂又耐人寻味的主题,其中词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宗教、自然、人文。在角色的独白中,作者将更多的内容都承载在其中,其对大自然和人类关系的认知非常深刻,甚至延伸到了宗教学。整篇小说的字数是有限的,但是其中词语表达的多样性的内涵是无穷的。

与此同时,在小说中大量的科普内容和专业用语将捕鲸行业和鲸鱼的本质描写得极为具体,例如“对开本”、“四开本”、“八开本”等都是作者对于鲸的展业词汇进行分类,这本是对于书的尺度,却冠以鲸的分类,用词也具有一定的喜剧色彩,用词随意但不乏幽默,但是这也使读者对鲸的大小有直观的对比,这用方法,凝练了关于对于鲸的专业重量、长度等的数字描写,注重语言的特性和使用功能,给读者以更好的阅读体验。作者在戏剧性的叙事和描写中,客观冷静的科学说明显得格外明显,表面上看,好似这些冰冷无用的科普不符合小说创作的标准,但是正是由于这样的写作方式带给读者两面矛盾的游离感,让主题更加的鲜明。对于小说中捕鲸工具的具体描写和使用方法近似说明书的解读让这篇小说和其他的小说分离开来,这就是《白鲸》中最大的亮点所在,这也是其他小说无法比拟的,作者将客观冷静的知识和戏剧冲突的剧情互相融合,促成了这样的旷世之作。

三、隐喻的语言风格

个性化的语言表述凸显在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笔下的各个人物身上,船长亚哈为了复仇召集了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船员们,在对这些船员的描写上作者为每一个人都量身定做了属于他们的角色语言,针对他们隶属的社会阶层和个人性格乃至家庭身份地位,在性格描写和语言描写上都一一照顾到了。在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进行创作时,他将自己的专属语言写进了小说中:“在迷信倾向者的心目中,其中一个荒诞的暗示最终与白鲸联系在一起,那就是超凡脱俗的自负。”

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在小说《白鲸》中,白色是恐怖的象征,这不得不去剖析坐着创作的社会背景19世纪的美国战争暴乱,人们对于现实的恐慌、对于未来的迷茫,都是对于恐怖情感的集中体现,很多艺术作品都是借用美好的事物东西来反讽社会现实的残酷,介意情感上的寄托,常规下,恐怖应该与黑色联想在一起,惊恐、罪恶、恐慌、抑郁都是黑色的直观感受,但是作者反而用象征纯洁、高雅、纯粹这一优雅的白色。白鲸隐喻惊恐,平静的表面下暗涛汹涌,给予读者心灵上的冲击,这种戏剧性的反转,令读者回味无穷,因此可以说,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具有超现实的意义,这也是作者都没预料到的。

四、语言充满象征性

赫尔曼·梅尔维尔偏向使用复杂繁华的语言,这不仅体现在赫尔曼·梅尔维尔偏好使用复杂的语句方面、更体现在其选择的修辞上。赫尔曼·梅尔维尔在《白鲸》这篇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在这一手法的基础上,表达其对某些复杂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只有拨开作者刻画象征的表现,看其本质,才能体会到象征手法下隐藏的深刻内涵。

首先,小说《白鲸》充满了浓厚的象征意义,这是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受到霍桑影响而形成的写作风格,另一方面则是宗教对梅尔维尔的影响,这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梅尔维尔在一个宗教盛行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尤其是原罪思想对其影响深刻,作者认为无论人类如何努力都达不到自己预期的目标,这是宿命论。只有上帝的宽恕才能拯救人类。这些宗教思想充斥在小说中,使其富含象征意味。在《白鲸》这篇小说中,梅尔维尔将洪水作为灾难的象征,洪水吞噬掉了一切,亚哈和其船员几乎全部命丧大海,惟一的幸存者的名字也是来源于《圣经》。所以我们不难看出,梅尔维尔的小说中出现了大量与《圣经》和宗教故事相互照应的地方,增加了文章的神秘感。

其次,在小说《白鲸》中,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大量使用排比和反复等修辞手法,这也进一步强化了小说的主题。排比的使用增加了小说的气势、强化了语言效果;反复的使用强调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和看法。在这些修辞手法共同发挥的作用下,促使《白鲸》这篇小说的语言具有诗意般的倾向,富有节奏和韵律,仿佛是一位经验老者向我们娓娓道来其一生的经历。当然这些修辞最好的表达还是体现在英文原著中,翻译的译文则少了些阅读快感。

五、结语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在人类的文学史的发展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考验,历久弥香,仍然能够让读者在反复的阅读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快乐,重新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特色与魅力。

参考文献

[1]梁小明.赫尔曼·梅尔维尔与《白鲸》[J].中学生英语,2020(31):19.

[2]张慧芳.《白鲸》刻意隐喻的构建和解读[J].大连大学学报,2021,42(02):81-85.

[3]董亚楠.象征主义在《白鲸》中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9(21):78-79.

[4]张海凤.由汉译《白鲸》看麦尔维尔的艺术特色[J].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24):69-70.

上一篇:高职院校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一篇:大数据背景下高中数学精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