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棒小说的经典语录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最棒小说的经典语录(精选11篇)

最棒小说的经典语录 篇1

1、你不需问,我亦不需答。这样于你来说不是最好的么?

2、他顿了顿,目光在一瞬间变得无比柔和,像春天的水那么温软,眼底的纯澈化作涟漪的水波,一圈一圈的扩散开来:“你只是,更在乎我。”

3、伤痛不过百日长,你我都撑不起的未来,就让我来告别。

4、有一种情,叫一厢情愿;有一种缘,叫有缘无份。

5、可是人生那么苦,我只是想要一点儿好风景。

6、一个男人,即使再无能,起码要会保护两样东西,脚下的土地,怀里的女人。

7、没有我,你可以活下去。但若没有你,我不行。

8、感情的事,别人怎么插手都是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9、我怕他学会了叫爹爹,却找不到那个可以温柔应他的人。

10、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守不住,是不是还不如别去在意它呢?但是,如果已经在意了的事情,我就一定要守住它!

11、不论哪一样才是最重要的,我成全他。

12、这个世上,并不是所有的爱都是最好的爱,退而求其次也不失为爱的一种方式。

13、我这一生不过是为你,为你破茧而出,再为你重归虚无。

14、那个先动心的人,分明是她;最初无情的人,分明是他;可是为什么到了如今,却是她全身而退,他不知所措?

15、有些事情,如果不能善始善终,还是莫要开头的好。

16、你不知,在你转身错落的那个轮回间,我已万劫不复。

17、你送我地上星,我赠你掌中雪。

18、这些年来,离我最近的是你,离我最远的也是你,后来我终于明白,所有的悲欢都是我一个人的灰烬。

19、如今我终于明白,我渡得过万里狂风,渡得过千条性命,渡得过诗酒年华,却渡不过,你不顾而去的目光。

20、白子画,我以神的名义诅咒你:今生今世,永生永世,不老不死,不伤不灭。

21、这一生,这一世,因为不再有你,所以爱情轰然老去。

22、你要看着我,只有我一个,因我早已在你还不知道的时候,便这样看着你了。

23、谁也不能救谁的,人必须自救。

24、忘记的人不是最可怜的,最难放下的,是那些不能忘记的人。

25、此情应是常相守,你若无情我便休。

26、黑狐狸,无论我在哪,我都会看着你!这一生,我都念着你,都看着你!

27、原以为只要他有情,她有意,他就能握着她的手,看天上云卷云舒,观庭前花开花落,直到白发苍苍。可原来,他拼尽全力,能阻止生离,却无法推开死别。

28、忘川之水,在于忘情。

29、骗人还需要图什么?不就是图自己心情愉快吗?

30、那时候,我还没有爱上他,我只是一个人很寂寞。

31、此情应是长相守,你若无情我便休。

32、无论我如何努力的用别人三倍的速度在成长,但是,这八年,我却怎么也跨不过去。

33、有时候站在路边看着人来人往,会觉得城市比沙漠还要荒凉。每个人都靠的那么近,但完全不知道彼此的心事,那么嘈杂,那么多人在说话,可是没有人认真在听。

34、刀抢那么快做什么,这个时候你只需要站在我身后。

35、如果你累了,就靠近我肩膀上休息,如果你害怕了,就躲到我怀里,让我来保护你。

36、当人心充满了仇恨和绝望时,人和野兽是没有区别的,唯一的不同就是人更聪明,更有耐心。

37、爱这种东西,有时候,会让人变得非常卑微。

38、幸福不是别人能给予的,是要靠自己去争取。

39、候鸟不飞,也许是因为它早已对温暖无力。

40、没有路,给你劈开。拿命。

41、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你有没有恨过一个人。

42、容浔,你是不是认为杀手是没有心的?怎么会没有心呢?我把它放在你这里,你又把它丢到哪里去了?

43、她吸血,我乐意给她血,她吸灵力,我乐意给她灵力,关你什么事?谁叫你多管闲事?你敢灭她,我就灭你!

44、如果暗恋者是哑的,那么,被爱的那个人,便是盲的。

45、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46、能够让人从癫狂中沉静,从暴戾中平和的力量,就是所谓的爱情吧。

47、被他一剑刺穿胸膛的一瞬间,我这样想,想我面前的这个人,是我的夫君,我只想和他一世长安。

48、其实那个时候我就明白,有的爱情不能深究,但是当你待我以温柔时,我总是忍不住,忍不住想沉溺下去。

49、地狱阎殿,人间重火;神乃宇凰,袛为莲翼。

50、世界上其实根本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针不刺到别人身上,他们就不知道有多痛。

51、你是我的鬼迷心窍,只有我自己知道。

52、白子画,你若敢为你门中弟子伤她一分,我便屠你满门,你若敢为天下人损她一毫,我便杀尽天下人!

53、我的人,为什么要让给你?

54、伤人多少,就伤自己多少,可惜我不伤人,别人也会照样伤我,左右都是个伤,你以为我会在意?

55、我没想过来不及,没想过你会不要我。

56、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57、这世间,果然一旦沾染了荣华富贵,便再无纯粹可言。

58、白子画,我身上这一百零三剑,十七个窟窿,满身疤痕,没有一处不是你赐我的。十六年的囚禁,再加上这两条命,欠你的,我早还清了。断念已残,宫铃已毁,从今往后,我与你师徒恩断义绝。

59、疏影横斜,清风皓月,岂料玉床摇。夜深丝竹,春意凰鸣,更引无限情。

60、只将一个人放进回忆中,有何不妥?其他人,有值得我特别注意的必要么?

61、我这人素来不做无利之事,此番救你,也是如此,我觉着救你会比得到北魏更好些,便舍北魏而取你。

62、有人相信一辈子的约定,有人相信一瞬间的勇气,而我,相信你。

63、我要坐拥这天下,我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我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要有足够大的力量去守护我想守护的一切!

64、萧儿若是不愿嫁我,那么,萧儿娶我可好?

65、爱是心底的苦汤,总是还没来得及与人分享就人去茶凉。我想念过去,算来不过是想念过去的自己,想念着过去那份年轻着的矫情。

66、爱情从来没有两全其美,只有两败俱伤。

67、既然世间的很多痛苦来自自己的心,心若安稳,处处都是乐土。

68、每个人都知道避免伤害的最佳方法就是远离危险,可是很多时候,知易行难。

69、我卷起了漫天狂风,漫天黄沙,只是为了听一次你的心跳。

最棒小说的经典语录 篇2

“我在外面的时候,通常我只吃一份瑞士干酪三明治和一杯麦乳。它的分量虽不算多,可是你在麦乳里面可以得到相当多的维他命。我的姓名H.V.克菲尔德,就是霍尔顿维他命克菲尔德。”———《麦田里的守望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著

“至少每周两天,大批承办宴席的人们从城里赶来,带着几百尺搭棚用的帆布,各式各样的彩灯,将盖茨比家广大的花园装饰得像一颗圣诞树。自助餐桌上摆满各色冷盘,切片的熏香火腿周围堆满五颜六色的沙拉,还有烤得金黄的乳猪和火鸡。大厅里有一个用铜制栏杆组合起来的酒吧,备有各类琴酒、烈酒和罕见的甘露酒,不过来此的女客人大多数还太年轻,不懂这些酒的差别 。”———《了不起的 盖茨比》斯科特·菲兹杰拉德/著

“利奥波德·布鲁姆先生吃

起牲口和家禽的下水来,真是津津有味。他喜欢浓郁的杂碎汤、有嚼头的胗、填料后用文火焙的心、裹着面包渣儿煎的肝片和炸雌鳕卵。他尤其爱吃在烤架上烤的羊腰子。那淡淡的骚味微妙地刺激着他的味觉。”———《尤利西斯》詹姆斯·乔伊斯/著

“为了试探他的口味,她带来了各式各样的食物供他选择,全都摊放在一张旧报纸上。有半腐烂的蔬菜,有晚餐剩下的骨头,裹着已凝结的白色酱汁,还有几颗葡萄干和杏仁,一块两天前格雷戈声称难以下咽的乳酪、一块干面包、一块奶油面包,再加上一块涂了奶油也撒了盐的面 包。”———《变形记》弗兰兹·卡夫卡/著

“阳光照例绕 着屋子走 了一遭,午后时光慢慢步入夜晚。我喝了一杯酒、再一杯、又一杯。琴酒加凤梨汁,是我最喜欢的调酒,总能让我能量加倍……草坪里长满蒲公英 , 一只可恶 的狗———我痛恨狗———玷污了原本放置日晷的石头平台。大多数蒲公英的金黄花朵已经变成了白色冠毛,宛如从太阳变成月亮。琴酒和洛丽塔在我体内摇摆舞动,我移动折叠椅时差点倒伏在椅子上 , 像群血色 的斑马 !”———《洛丽塔》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

“啊呀,卡布尼亚,这都是什么呀?”爸爸睁大眼睛望着他的早餐盘。卡布尼亚说:“今天早上,汤姆·罗宾森的爸爸送你这只鸡,我就煮了 。”“你告 诉他我很 开心———我敢说在白宫,早餐也没有鸡肉可吃 。这些又 是什么 ?”“肉卷,”卡布尼亚说。“旅馆里的伊思黛送来的。”———《杀死一只知更鸟》哈波·李/著

“但有一年 冬天 ,我回到家里,妈妈见我浑身发冷,说还是让人给我煮点茶吧,虽说平时我没有喝茶的习惯。我起先不要,后来不知道怎么一来改变了主意。她让人端上一块点心,这种名叫小玛德莲的、小小的、圆嘟嘟的甜点心,那模样就像用扇贝壳瓣的凹槽做模子烤出来的。”———《追忆似水年华:在斯万家 那边》马塞 尔·普鲁斯特/著

“啊!亲爱的朋友们,请容我细细道来。这是用许多水汪汪的小蛤蜊做起来的东西,蛤蜊比榛子大不了多少,掺和着一些捣碎的硬面包和切成细片的咸肉;又加足了牛油,洒足了胡椒和盐。我们的胃本来就已让冰冷的航程给饿慌了,尤其是魁魁格一看到面前摆着他所爱吃的鱼类食物,而且那杂烩羹本身又是如此精美绝伦,我们迅速就把它打发了……”———《白鲸》赫尔曼·梅尔维尔/著

最棒小说的经典语录 篇3

[关键词]中日经典小说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初步构想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经典”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为“传统的权威性作品”,《辞海》释为“一定时代、一定阶级认为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著作”。《辞源》释为“旧作为典范的经书”。由此看来,“经典”是指经过时间检验的、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指导意义的权威性文本,不过。“经典”也是相对的,它也有时代性和区域性。因此,本研究选取的是近代以来中日双方一致认为是“经典”的小说。通过对这些小说在对方国家的译介史和传播史的梳理,笔者认为有如下三方面的意义。

1、文学交流史的意义

日本明治维新以前,中国文化在日本一直处于优势地位,所以不仅中国的诗文被视为“经典”,中国的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也先后取得了“经典”的地位。中国的经典小说不仅被翻译、改编,而且还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日本作家的笔下和普通民众的生活里。即使中日经济、文化地位发生转变后,鲁迅的作品也在日本产生了“国民作家”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的留日高潮,使中国近现代作家认识到了日本经典小说的魅力,从而催生了日本经典小说的译介高潮,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地位的提升更为这一高潮推波助澜。经典小说本身的魅力以及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因素,造就了这一文学交流史。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中日双方的角度出发,整体地研究中日经典小说在对方国家的译介、传播情况,以便于更宏观地考察这一文学交流史的轨迹。

2、文化交流史的意义

经典小说的译介与传播不只是作者与译者的问题,它和教育的普及、出版印刷技术的进步、图书贸易、电子网络媒介的发达、意识形态等社会文化大背景,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有文学交流史的意义,还有文化交流史的意义。通过考察教育、出版、意识形态等文化原因,我们可以从经典小说这一视角,透视中日双方的文化交流状态,从而进一步了解中日经济地位的变化与文学、文化交流的关系。

3、译介学研究的意义

目前,学界对译介学的认识还比较混乱。经常把译介学等同于一般的翻译研究。其实,译介学研究与一般的文学翻译研究不同,它关心的不是语言层面上的具体转换问题。而是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研究文学翻译背后的文化因素。笔者通过整体比较中日经典小说的译介情况,力图初步探索一下译介学的一般规律,以促进学界对译介学的性质、内容、研究方法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文献综述

关于中日经典小说的译介与传播,中日学者已经做了一些出色的探索,他们的研究呈现出了“三多三少”的特色。笔者将吸收前辈学者的已有成果,在“三多”的基础上,重点对“三少”展开研究。

1、局部、单方研究多而整体、双方研究少

关于中日经典小说的译介与传播,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部作品以及单方作品在对方国家的译介史与接受史方面,而从中日双方出发的、涉及全部经典小说在对方国家的译介与传播方面的研究较少,这就忽视了全部经典小说在对方国家译介与传播方面的共性。据笔者调查,单行本主要有宋柏年主编的《中国古典文学在国外》、王丽娜编著的《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名著在国外》、马兴国著的《中国古典小说与日本文学》、德田武著的《日本近世小说と中国小说》、胡文彬著的《(红楼梦)在国外》、邱岭著的《三国演义在日本》、李平著的《日本鲁迅受容史》、高岛俊男著的《水浒传と日本人-江户と昭和圭と》、雄喉润著的《三国志と日本人》等,论文主要有王向远《芥川龙之介与中国现代文学一对一种奇特的接受现象的剖析》、王成《夏目漱石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与影响》、邢灵君《村上春树在中国-当代中国文学思潮下的村上热初探》、陈凤川《大江文学在中国的遭遇》、王志松《川端康成与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等。

由此可以看出,中日学者都对中国四大名著等经典小说在日本的译介与接受,做了深入的研究,而日本经典小说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则主要集中于王向远著的《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及少数论文上。笔者以为这一方面与日本小说传入中国时间较短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学者不太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有一定关系。

2、译介研究多而传播研究少

关于中日经典小说在对方国家的译介史及单部作品的翻译研究,中日学者都不遗余力地做了整理和研究,例如王向远著的《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马祖毅著的《汉籍外译史》、秦弓《选择与理解一五四时期译介日本文学的一种现象》、张铁荣《关于周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和《鲁迅与周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观》、田埸智子《日本二ぅころゎ西游记ゎ翻识——儿童害ゎ中心ゎLろ》、小野忍《中国小说ゎ翻欹——西游记]ろ訳ぅころゎ》、林鼗《竹内好ろ鲁迅一翻訳[藤野先生ぅころゎ》、林文月《源氏物语ゎ中国语言ぅころゎ》、康东元《清末ぅころゎ否日本近代文学作品ゎ翻识ろ绍介——日本文芸ゎ中国ぅころゎ入方》等。可是。中日经典小说在对方国家的传播研究却很少见,仅有少数专著涉及到了中国小说的传播,而且这几本专著研究的多是中国小说的文本媒介传播,而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的传播则很少被提及。

3、接受研究多而传播研究少

中日许多学者从中日比较文学的角度,对四大名著、日本近现代经典小说在对方国家的影响与接受,做了卓有成效的细致研究。例如,张杰著《鲁迅:域外的接近与接受》、李平著《日本鲁迅受容史》、磷部彰著《『西游记』受容史ゎ研究》、大庭修著《江户时代二ぅころゎ中国文化受容ゎ研究》、靳丛林《热情的选择:近代日本文学在中国》、夏定冠《日本文学在中国(上、下)》、饭田吉郎《明治期中国文学-水浒传聊斋志异》、胡凯《江户文壇ぅころゎ水浒传受容ゎ形跻》、汉野邦子《江户文学匕水浒传》、山田博光《聊斋志异日本近代文学》等。可以说,这些研究主要以接受者、受众为中心进行了研究,但对传播者、媒介、材料、传播效果、社会背景等传播要素重视不够,这就不能全面了解中日经典小说在对方国家传播的全过程。

三、研究方法

1、译介学

鉴于中日学者对中日经典小说的译介研究进行了较多探索,所以本研究重心将放在传播研究方面。但是,译介是外国小说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而且以往的研究多是对翻译史的整理,所以本文也将运用译介学的方法,来进一步研究中日经典小说的译介情况。

译介学不同于一般的翻译研究,它注重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研究文学翻译背后的文

化因素。译介学的提倡者之一谢天振认为:译介学最初是从比较文学中媒介学角度出发。目前则越来越多地是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对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的研究。关于译介学的内容,他认为应该包括翻译文学史、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包括译者、读者和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文化意象的传递、误译等问题的研究。因此,笔者在研究不同译本以及译本的删改、增添、有意误译等现象时,将不单纯停留在一字一词如何翻译的语言层面。而要探讨这些现象背后的文化原因,揭示译语文化系统中的教育、出版、意识形态、经济因素等对文学翻译的操纵和影响。

2、文艺传播学

文艺传播学是一种研究文艺信息在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传递、接受、反馈的学问。传播模式虽然种类繁多,描述各异,但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线型模式,即将传播过程确定为以传播者为起点,经过媒介,以受众为终点的单向、直线运动。一类是新型系统论、控制论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在传播过程中建立反馈系统,即不仅要求传播者把信息单向传递给受众,而且要把受众的反应通过种种途径接收回来,同时这一传播、反馈过程是在社会文化的大系统下进行的。笔者将采用第二种模式,在社会文化的大系统下,从双向来研究中日经典小说在传播者、受众、媒介等因素作用下的传播。译介是本国小说在外国传播的最主要方式,所以笔者将从传播学角度对中日经典小说的译介予以重视,但同时也不忽视原作以源语方式在掌握源语的外国读者之间的传播。

3、文学社会学

文学社会学是介于文艺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以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和原则来探讨文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它的研究基础和出发点是文学作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问题,即文学的社会过程问题。法国学者埃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理论是最具代表性的。他不仅提出了“创造性的背叛”理论,还注意研究文学事实的物质条件。

笔者将运用埃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理论,具体分析中日经典小说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即作者生产原作,译者生产译作,原作与译作都可以在外国被传播、消费的这一过程,同时充分重视这一过程中的物质条件和“创造性背叛”现象。

四、研究构想

由于经典本身的相对性,本研究选取了近代以来中日双方一致认为是“经典”的中日小说,将运用译介学、文艺传播学、文学社会学等理论,从中日双方的视角出发,整体地对中日经典小说的译介和传播情况进行研究,所以该研究有着将中日双方、译介与传播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研究的综合、立体特色。鉴于译介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本研究将把研究重点放在传播研究方面,并作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本研究将采用“总分总”的三段式结构,先整体后具体地对这一课题进行多角度研究。

总论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将研究作为传播者的原作者和译者的创作与经典小说、经典译本的关系,以及受众的接受心理和对同时代作家、翻译家的反馈情况。第二章将分别探讨书籍报刊等印刷媒介、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介、网络媒介与小说原作、译作的传播关系,以及中日之间的图书贸易情况。第三章将考察国语教育与小说传播、外语教育与小说译介阅读、图书馆与小说传播之间的关系。第四章将研究民族文学、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与经典小说译介、传播的关系。

分论部分分为两章。第一章将具体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三言二拍”、《聊斋志异》、鲁迅小说等经典小说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情况。第二章将具体研究《源氏物语》、《平家物语》、日本近世小说等古代小说,以及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等近现代作家的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情况。

桐华小说的经典语录 篇4

2. 马嘶人吼,刀光剑影,湖光天色被一道道划过的寒光撕裂成一片片,支离破碎地重叠在一起。殷红的鲜血溅起,宛若鲜花怒放,花开只一瞬,迅速凋零落下,恰像消逝的生命。一朵朵殷红的生命之花,缤纷不绝,凄迷艳丽地荡漾在碎裂的寒光中。——桐华 《大漠谣》

3. 就在这十字路口,年轻的你我挥手道别。我们以为挥别的只是一段爱情,却不知道挥别的是我们的青春;我们以为遗忘的只是一段欢笑与哀愁,却不知道遗忘的是我们的梦想和激情。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4. 这是我们的故事,可我们既未预料到故事的开始,也未预料到故事的结束,我们将它怪责为命运,其实所有的悲欢离合,都由我们一笔一画地写出。只有在回首的刹那,我们才能看清一切的因由,也只有在太迟的时候,才能揣摩出当时的错过。 ——桐华《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5. 行经商丘,桃花灼灼,烂漫两岸,有女浆衣溪边,我又想起了你《曾许诺》

6. 曾经相遇,总胜过从未碰头。 《步步惊情》

7. 一个刹那,如被魔女的魔法棒点中,我的一切动作都静止了。窗内的世界变成了黑白定格默语片,而玻璃窗外,却阳光灿烂,樱花纷飞。他的身材依旧修长挺拔,他的眉目也一如我梦中英俊。他正徐徐穿行过阳光,穿行过七年的光阴,向我走来,在他身后纷飞的是樱花,坠落的,是我的心。 《最美的时光》

8. 在外面棍过的人就知道,打架时,出手最狠的人,其实不是成年流氓,而是我们这些,借懂无知的少年。因为他们己经知道畏惧,而我们什么都不懂,所以什么都不怕,我们甚至会因为几句言语不合,就往对方脑袋上拍砖头。幸运的人,这段迷茫的叛逆期也许只会成为成长路上,带着几分苦涩的有趣回忆,而不幸的人,却会付出自己都无祛预料的惨重代价

9. 真正点亮生命的不是明天的景色,而是美好的希望。我们怀着美好的希望,勇敢的走着,跌倒了再爬起,失败了就再努力,永远相信明天会更好,永远相信不管自己再平凡,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这才是平凡人生中最灿烂的风景

10. 若有来生,希望彼此,不要记得。 《曾许诺》

11. 你若是魔.我就陪你同坠魔道 《曾许诺·殇》

12. 这不就是人生吗?一边行走,一边遗忘。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13. 今天我忽然觉得鸳鸯藤真的像红尘中的一对情人。一朵花先开,它会等着生命中另一朵开放,是不是很像一对未曾相遇的情人? 待到另一朵花开,它已变黄,此时相遇,一朵白一朵黄,白金相映,枝头共舞。日随水去,它们相携着变老,都变成了金色,最后也像生命的陨落,总会一朵更先离去,另一朵仍停留在枝头,可是停留的花仍然在尽力怒放,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它不可以辜负,而且它的绽放提醒着赏花人在它的身边曾有另一朵美丽怒放过的花,当它也飘入风中时,我想在风中,在一个我看不见的地方另一朵花一定在静静等待它······ 《大漠谣》

14. 往事是用来回忆的,不是用来追寻的。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小说《一个人的朝圣》经典语录 篇5

2、他们都相信他。他们都看见了他的帆布鞋,听过了他说的话,却用心说服了理性,选择忽略一切证据,去期待一种比不言自明的现实更大、更疯狂、也更美好的可能性。

3、但有时他还是害怕只有一个孩子的负担太重了。他想也许多几个孩子的话,那“爱之深,痛之切”是否就会分薄一点?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推开父母,离他们越来越远。当他们的儿子终于永远地拒绝了他们的照顾,他们就要艰难地去适应。

4、在路上,他解放了自己过去二十年来努力回避的记忆,任由这些回忆在他脑子里絮絮说着话,鲜活而跳跃,充满了能量。他不再需要用英里丈量自己走过的路程。他用的是回忆。

5、哈罗德想起这一路上见过的人。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但没有谁上他感觉特别奇怪。他想到自己的人生,表面上看似乎再平凡不过的生活,实际上却藏着这么多的黑暗与磨难。

6、哈罗德轻轻关上前门,不想吵醒玛蒂娜,但她其实已经站在浴室窗前,紧紧贴在玻璃窗上望着他。她知道自己应该跑出去说服他放弃,因为这注定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疯狂梦想。他的鞋子会再次走坏,他的腿也根本未痊愈。但她没有这么做。她记得哈罗德谈起旅程时脸上的光彩。她将脸颊贴到窗户上,看着老人家一步步走出她的视线,直到她又只剩下一个人,一条狗和一双新鞋子。

7、加油站女孩对哈罗德说:“但你总要积极点。”

“你一定要有信念。反正我是这么想的。不能光靠吃药什么的。你一定要相信那个人能好起来。人的大脑里有太多的东西我们不明白,但是你想想,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

“我并不是说要……信教什么的。我的意思是,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8、哈罗德下定决心走着去看望老朋友奎妮时的景色:小朵的云在地上投下影子,走得飞快。远山的光影一片雾蒙蒙,不是因为薄暮,而是因为山前蔓延的大片空地。他思量着现在的情景:奎妮远在英格兰的那一头小睡,而他站在这一头的小电话亭里,两人之间隔着他毫不了解、只能想象的千山万水:道路、农田、森林、河流、旷野、荒原、高峰、深谷,还有数不清的人。他要去认识它们,穿过它们——没有深思熟虑,也无须理智思考,这个念头一出现,他就决定了。哈罗德不禁因为这种简单笑了。

“请告诉她,哈罗德·弗莱正在来看她的路上。她只要等着就好。因为我会来救她,知道吗?我会走过去,而她一定要好好活着。听清楚了吗?”

“我现在马上出发。只要我一天还在走,她一天就要活着。请告诉她这次我不会让她失望。”

9、哈罗德向一个路边人家求助,一个没有孩子的女人对他说:

“你还以为走路时世上最简单的事情呢?……只不过是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但我一直很惊讶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有多困难。”

她用舌头湿润了一下嘴唇,还要说下去。“而吃,”她说,“吃也是一样的,有些人吃起东西来可困难了。说话也是,还有爱。这些东西都可以很难。”她的眼睛看着花园,而不是哈罗德。

“还有睡觉。”哈罗德接上。

她回过头来:“你睡不着?”

“有时候。”他伸手再拿一块苹果。

又沉默了一下。然后她说:“孩子。”

“什么?”

“孩子也一样。”

……“没关系,都是一样的。”

10、哈罗德想象着火车站月台上站着一个绅士,穿着时髦套装,和旁人看起来一模一样。全英格兰的绅士都是这样的,一个个买着牛奶,给自己的汽车加着油,或者正在寄一封信,但没人知道他们内心深处背着的包袱。有时他们需要简直不为人道的努力来扮演“正常”,每天都要装,还要装得稀松平常。那种不为人道的孤独感。又感动又惭愧的哈罗德递过去一张餐巾纸。……

11、两人就这样对坐了一会儿,一言不发,直到哈罗德心中一亮,笑了起来。他明白了,在弥补自己错误的这段旅途中,他也在接受着陌生人的各种不可思议。站在一个过客的位置,不但脚下的土地,连其他一切也都是对他开放的。人们会畅所欲言,他可以尽情倾听。一路走过去,他从每个人身上都吸收了一些东西。他曾经忽略了那么多的东西,他欠奎妮和过去的那一点点慷慨。

12、走在通向码头的路上,真相如刺破黑暗的光线袭来。她和哈罗德凑合这么些年的原因并不是戴维,甚至不是同情。她忍过这些年,是因为无论和哈罗德在一起的日子有多孤独,没有他的世界只会更加孤单。

13、哈罗德出发后不久生病了,救治他的是一个斯洛伐克女人玛蒂娜,哈罗德向她坦承了自己的故事:

14、交代了这一切,哈罗德觉得很安心。从前和奎妮在一起的时候也是这样。他可以在车里说任何东西,深知她会把你的话安全的存在脑海里的某个位置,而且不会妄加评判,或者在以后提起来对付他。他想这就是友谊吧,他突然很后悔回避了这段友谊这么多年。

15、他发现当一个人与熟悉的生活疏离,成为一个过客,陌生的事物都会被赋予新的意义。明白了这一点,保持真我,诚实的做一个哈罗德而不是扮演其他任何人,就变得更加重要。

16、有时他在黎明的晨光中与高峰期车流一块前进,有时他在如眉的弯月下踏着星光前行,月光下的树干像骨头一样发着森森白光。狂风暴雨挡不住他的脚步,阳光炙烤下他依然不停前行。好像他等了一辈子,就是为了走这一趟,他不再在乎自己走了多远,只要还在向前走。

最棒小说的经典语录 篇6

一、开篇铺陈, 巧妙归结

三篇小说开篇都是先做铺陈, 在铺陈中为下文的阅读理解提供钥匙, 并巧妙归结到表现的主旨上来。《社戏》虽然是个节选, 就课文看做了这些铺陈:跟随母亲去平桥村的缘由、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在这里受到的各种“优待”等, 作品用铺陈突出了“我”在这里所感受到的种种快乐, 再归结到作品的中心, 即“第一盼望的, 却在到赵庄去看戏”。《故乡》则先叙述“我”回故乡时的所见所感所思。现实中故乡的影像、“我”的悲凉心情, 为全篇中人物的活动设置了背景。无论是闰土还是杨二嫂, 他们都是生活在这样背景下的故乡中, 进而归结到人物的生活与命运上来。《孔乙己》是三篇作品中铺陈较多也最特别的。作品先从鲁镇酒店的格局、两类酒客的特点, 又到“我”来酒店当伙计的感受, 最终归结并引出作品的主人公。“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突兀的一句, 正是承接前文对酒客衣着与喝酒方式描写之后对主人公特点的概括与照应, 这样写让读者对孔乙己的印象更为深刻, 也更好奇, 激发出阅读的欲望。可见, 这些作品的开篇都匠心独运, 除了交代背景外, 还埋下伏笔, 并以特别的方式推出叙述的重点, 形成了全篇的聚焦点。

二、曲折起伏, 推向高潮

作品主体部分的叙述, 都是曲折起伏, 纵横捭阖。《社戏》中写看社戏可谓一波三折。先是没船到有船, 后又担心没有大人陪同, 但问题最终解决, 这是一折。再写看戏途中见闻, 这是一起。接着写看戏只能远看且表演不出色, 这又是一折。归航途中的精彩, 这是一起。大家摇船没了力气想吃东西, 这是一折。一起偷豆剥豆吃豆, 其乐融融, 这又是一起。最后到达平桥村, 母亲迎接, 各自回家。一个看戏过程, 写得曲折多姿。《故乡》在引出闰土之后, 有一大段“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 从他的外貌到谈吐, 都是那么富有活力。而在期待闰土出场时, 却宕开一笔, 去写一个突然出现的杨二嫂, 连当年开豆腐店的“豆腐西施”这样的家庭生活都难以为继, 则暗示了即将出场的闰土更情何以堪。《孔乙己》在情节展开部分的叙述有别于其他两篇作品。它先是对孔乙己衣着到外貌与语言特点等做了一个整体的叙述, 再详细写他“一到店”的情况。接着便是揭开他的伤痛, 从脸上的伤疤到心灵的伤疤, 这两个层次看似轻松, 充满笑声, 其实是在揭开孔乙己那痛苦的生活本质和人生悲剧。三篇小说的情节发展, 都避免了平铺直叙, 而是选择了曲折反复, 或者旁逸斜出, 或者插叙铺垫。

三、底层人物, 不同代表

小说是靠塑造人物反映社会生活。这三篇小说中, 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 都个性鲜明地表现出底层人物的不同形象代表。《社戏》中的一群小伙伴, 那既是群像又有个体。他们热情好客, 乐于助人。与这群小伙伴形象相得益彰的是少年闰土形象。少年闰土是聪明能干, 充满活力, 并且善于言辞, 说话滔滔不绝, 给“我”介绍了看瓜与捕鸟的许多新鲜事。从这些人物身上, 我们感受到童年是多么幸福。而一旦走出童年, 人生的命运又是那样无常。闰土已经变成木偶人, 与“我”之间竟然形成了“厚障壁”。《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则是生活在底层的旧知识分子代表。他由于没有进学, 最终沦为受人欺凌的人物。因为一心想靠科举考试出人头地, 结果失去了营生的本领, 这注定了他悲剧性的一生。平桥村的小伙伴、少年与中年闰土、杨二嫂、孔乙己, 他们都是生活在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的经历、最终形成不同性格与命运的人物。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底层人物的芸芸众生相。

四、反复对比, 强化效果

鲁迅先生的作品, 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 都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这种对比既可以在同一对象上反复进行, 也可以在不同的对象方面进行的。《社戏》中, “我”不能去看戏的沮丧与去看戏的愉悦, 表现“我”对看社戏的渴望之情。夜色中戏台的美丽与戏台上表演的无味, 表现“我”对看不到那精彩的“蛇精”与“跳老虎”的失望。偷豆吃豆时对大人们的担心与六一公公的厚道好客, 表现出平桥村人的淳朴善良。《故乡》中杨二嫂前后的对比, 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 闰土与杨二嫂的对比, “我”与闰土关系的对比, 现实中的故乡与想象中的故乡的对比, 一组组鲜明而深刻的对比, 无不在揭示着故乡的沉沦, 人民生存的艰辛, 并成为整个社会底层社会的印记。《孔乙己》中, 既有孔乙己自身的对比, 如他前后的外貌、语言、动作的对比, 也有“穿长衫的”与“短衣帮”的对比, 还有酒客的嘲笑与孔乙己悲苦的对比。这些对比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中国社会的风貌, 特别是揭示了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毒害, 造成了人性的软弱、世态的炎凉等。

五、结尾蕴涵, 隽永深刻

三篇小说的结尾都很有特点, 语言简洁而耐人寻味。《社戏》似乎是一个童话式的结尾。“我”所怀念的“好豆”、“好戏”, 产生在平桥村这个“乐土”之中。“我”所怀念的, 其实是平桥村老人孩子的淳朴、厚道、善良、热忱、好客的本性。而一旦离开了这“乐土”, 就只感受到现实社会的种种冷漠, 种种悲苦。《故乡》的结尾已经成为经典名句:“希望本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这应当是一个箴言式的结尾。作者把对未来的希望形象地比喻为“路”, 用最简洁的语言阐述最深刻的道理。希望要靠奋斗去努力产生, 唯有奋斗才有希望。这样的结尾, 是作品悲凉气氛笼罩后点亮的光明之灯, 照耀着的不仅是作品中人物所寻求的希望, 也是在启示所有的人去走出希望之路。《孔乙己》的结尾更是耐人寻味:“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看似是一个矛盾式的结尾。孔乙己死了吗?“到现在终于没有见”, 只能是“大约”;孔乙己没有死吗?“到现在终于没有见”, 音信全无, 最终只能是必死无疑, 那就是“的确”了。这样一个矛盾式的结尾, 给读者更多的是回味和思考。鲁迅先生作品的结尾就是这样, 简洁、隽永, 深刻。

摘要:鲁迅先生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 而且在写作技巧上风格独特, 具有大师风范。本文仅以初中语文教材选用的《社戏》、《故乡》和《孔乙己》三篇小说为例, 进行一个比较阅读, 我们就能充分感受到鲁迅作品的表现特色与艺术张力。

老师的经典语录 篇7

我现在拖堂是不收一分钱的,不想听的现在就可以出去。

(这句话几乎是每个老师的囊中必备。)

你们会做的题不想做,做不来的又不会做!夏热冬冷,春乏秋困,那你们到底想什么时候做?!

(我们班主任是政治课老师,说话真的很辩证、很全面。)

老师:这个你们以前的老师没有讲过吗?不可能的……

学生:没讲过!(异口同声)

老师:哎!我知道,今天教的东西,你们也会跟以后的老师说没讲过的!

(哈哈,莫非老师也是这么过来的?)

我不会再给你机会,一定要严肃处理你!告诉你,我说到做到。

(这句话我们班主任每天都说好几遍,连说了三年。)

高一刚开学的一节化学课上,教室里热闹非凡,老师急了:还有两年多就高考了!你们怎么都不急呀!

(汗,我们刚从中考中挣扎出来。)

一个烂桃子把一筐桃子都传染了,那我还能桃李满天下吗?

(有人上课说话,语文老师就这么说。)

我的答案是无懈可击了,但你们的答案就有很多“懈”了。

(我们的物理老师总是那么自恋。)

Remember!!!

(英语老师说这是能对付一切问题的答案。)

老师的水平很高,学生的水平很低。最可悲的是老师的水平要通过学生体现出来。

(我们数学老师颇为自得的名言。)

看着黑板看着我!

(老师啊,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们还是看黑板好了……)

大家看好了,我要变形了!

小说里的经典精彩语录 篇8

2) 年少的我,曾以为爱情可以超越一切,那时我不明白,世上另有一种力量,叫做命运,只可承受,不可改变。

3) 答通常吸引男人的是这种冷漠,但是男人终于娶的是仰慕他的女人,没才干的女人靠嫁人过活,有本事的女人靠自己过活。

4) 灯花伤,落地成灰一行行,归处,青山莽莽云雾徜徉。影成双,可惜两地各尽觞,独将此身此心俱埋葬。

5) 九劫已成空,生死尚从容;青天犹可补,何必待来生!

6) 隔了百年的光阴,万里的迢梯,浮世肮脏,人心险诈,割裂了生和死。到哪里,再去寻找。纯白如羽的华衣,还有那张莲花般的素颜。

7) 红尘紫陌,纵寻千百度,回首万年,情衷伊人。

8) 当我牵你衣袖,与你执手,我的生命便尽赋于你,相依相伴,或生,或死。

9) 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0) 一腔爱恨,一场悲欢,一卷青史,一身风尘与沧桑。

11) 流云过,烟雨遥,空中有微尘曼舞。一袖清雅薄衣,天光微浅,沉醉了几多轩墨,香痕诗里字,浅浅笔画魅影人。翩然而至柳岸堤边,一语诗成,紫陌自生烟,携几分飘逸,带几分幽怨。一书墨痕,半卷清词,荷盈曼妙,蝶舞翩跹。晶莹心语,细腻如丝,花谢花开花满天,烟雨声里数流年。

12) 红豆南国,愿君采撷,此物最相思。心本如镜,因爱生忧,因爱而生怖。

13) 人生路那么长,每个时刻都有人与自己邂逅、同行、离开。感激他们丰富了生命,然后就这样子,慢慢的成长了吧!

14) 醉眼看别人成双作对,无人处暗弹相思泪。

15) 彼年豆蔻,谁许谁地老天荒。今朝弱冠,我笑我海枯石烂……

16) 莫说山石,即便是你抓不住整个苍穹,被天地颠覆了身影的孤独,早已蔚然成冰,而你是这个季节里最美的音符。

17)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8) 看崖下的云海涛生涛灭,而崖上风声萧萧,梨花依然像那年一样落下来。

19) 不是说好,要走也在很久以后,这长久的孤单,你让我忍受,等待,我等大太久太久,想你,思念已泛滥成河,找你,从那春找到今秋,见你,有千万话在心口,重逢时,哪一句先开口,此时,握你的手,我挚爱的,我累了,为来时,这一路离愁。

最小说经典语录 篇9

1、我一直相信,等你出现的时候,我就知道是你。

2、后来我发现,你是留在我心里的一个倒影,轻轻浅浅,让我可以在某些时候想起。但那与真正的你,已经没有关系了。

3、只要我还是我,那么再远的“别处”都毫无意义。

4、人生是乱七八糟的甜蜜。如同糖果,闪烁之内隐藏的是慢性的毒。味觉是甜的,但残留在口腔的遗物却渐渐腐蚀。牙是人体之中最坚硬的骨。所以它会被腐蚀物催生出最坚硬的痛。这种痛坚持在你的口腔中,永不转移。哪怕你的牙齿粉碎,但植入下颚的牙龈神经永远在那里,提醒你这种痛无法抵挡,无法被消除。

5、我突然发现四周都是爱情造的孽。

6、曾几何时,不经意在网页上看过一段话:“在路途上想起爱来,觉得最好的爱是两个人彼此做个伴。不要束缚,不要缠绕,不要占有,不要渴望从对方身上挖掘到意义。而应该是,我们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看着这个寂寞的人间。”

7、我有很多狡猾的理由,不过为了拥抱你一分钟,再一分钟。

8、我曾经想过,如果当时我并没有看见那堆照片里有着迷人笑容的你,是不是那以后我们的人生,也只是两条平行线而已呢。还是说,我们会像电影小说里所上演的感人剧目一样。若干年后的某一天,还是会相识呢。

9、我跟很多人说过真的假的甜言蜜语,我也动过心,我甚至喜欢很多人。每一个每一个人来到我面前的是时候,我都人不清楚他们到底是谁。他们对我来讲,只是爱情的面孔。还有一句是:原来原来原来,要用若干个原来,我才能明白你对我来讲到底是谁。

10、也许一个人要走很长的路,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突如其来的繁华和苍凉才会变的成熟。

11、太阳尚远,但必有太阳。

12、在每一段赤诚的叙述或者回忆之前,都是困顿。

13、十禾说,给我一条路,我来教你怎么走。

14、有时侯明白人的一生当中,深刻的思念是维系自己与记忆的纽带,它维系着所有的过往,悲喜,亦指引我们深入茫茫命途,这是我们宿命的背负,但我始终甘之如饴地承受它的沉沉重量,用以平衡轻浮的生。

15、只有记忆成了身外之物,我们才可以在这陵园一样的人间,走得远些。

16、我们明明都会料到事情的结局,却要走一段很远的行程去探索它的意义,我们的路途,不过是在毫无意义的上演一个闹剧的圆。

17、这个城市没有草长莺飞的传说,它永远活在现实里面,( )快速的鼓点,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虚假的笑容,而我正在被同化。

18、想念只是一种仪式,真正的记忆与生俱来。

19、我却要花一生的精力去忘记,去与想念与希望斗争;事情从来都不公平,我在玩一场必输的赌局,赔上一生的情动。

20、如果没有别离,成长也就无所附丽。

21、在这个把回头看作软弱和耻辱的世界上。走德再远,也终究达不到想要的永远。走得再近,也终究回不到想要的梦境。人永远是一群被内心的遗憾和憧憬所奴役的生物,夹在生命的单行道上,走不远,也回不去。

22、一些事情渐渐变得淡灭,你知道它存在过,但却已经忘记怎样的存在过。

23、陌路尽头,撒去一抨惨淡暗白的骨灰,有多少淡漠的人情能够留得住厚养薄葬的遗憾,在悲郁的挽歌的尾音上,给这尊尊沉默的青碑下孤孑的魂灵叩首,而在这朝生暮死之间,有多少尸骨未寒的魂灵遁入空寂,却在人世中再也捞不起一丝纪念。

24、我开始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背负的十字架。

25、从那个十八岁的夏天开始,在后来的时光当中,我一个人按照青淮寄给我的明信片的地址,一一重新去看一遍。而每次我在彼地准备寄一张明信片的时候,却发现,我的路途上的想念找不到那个可以寄达的人。即使有那样的一个人,我也不知道她的地址。毕竟,她是候鸟。

26、遇到你时,我尚是一张白纸。你不过在纸上写了第一个字,我不过给了一生的情动,心底有了波澜。但我知道波澜总归平静。

27、我说人生啊,如果尝过一回痛快淋漓的风景,写过一篇杜鹃啼血的文章,与一个赏心悦目的人错肩,也就够了。

28、兴许,有一部分你,正存在于我无法到达的那部分世界里。

29、人事音书,亦不过是冷漠,那些苍白的反抗之后,有着更苍白的妥协接踵而来。

30、4月有着此去经年里鼎盛的一段荒凉生活,但其中有蓬勃生机,春花已落,夏叶未老。

31、两个人最好是不要在一起……也不要不在一起。

32、浅浅的睡眠,沉沉的梦幻。醒来,你已在彼岸。

33、如果我们能真正地举重若轻起来,至少在表达上,该是多么好。

34、灵魂喷薄影子踯躅,一些事情渐渐变得淡灭,你知道它存在过,但却已经忘记怎样的存在过?

35、那是从来不曾快乐的坐在你身边的我——可悲的是,在曲终人散之后,我才恍悟,原来再也不能有你坐在身边,我才是真正的不快乐。

36、我们都对了还是错了,我们都爱了但是忘了,走的时候你哭了还是怎的,我只是疼了,但还是笑了。

37、风空空洞洞地吹过。一年又这么过去。而来年,还要这么过去。我不知道是安稳的背后隐藏着沮丧,还是沮丧里终归有安稳。只是我们,无法找到。

38、年华里,我们失去的是种心情。

39、我唯一的信仰就是能牵着你的手一直走下去,走到尽头再看到底错到哪里。

40、因为我们都如此轻易地走到了别人的光环和阴影的笼罩下,愚蠢地聒噪,还坚信这就是自己的优点和价值所在。而我淡然地坚持以苍白的语言尽我所能刻画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敌对,以及内心深处库存已久的冷漠与希望,决绝与妥协。真实真实再真实。青春,我可爱的青春。

41、朝花夕拾,捡的是枯萎。

42、所以如果有不幸你要自己承担,安慰有时候捉襟见肘,自己不坚强也要打得坚强。还没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举目无亲,我们没有资格难过,我们还能把快乐写得源远流长。

43、有很多人,你原以为可以忘记。其实没有。他们一直在你心底的一个角落。直到你的生命尽头。在尽头你会怀念每个角落里的黑暗之中的光,因为他们组成你的记忆与感情。但你已经不能拥抱他们,只能在最后明白,路途是一个念念不忘的失去的过程。

44、从今日起,看书,写字,弹琴,画画。给每一个日子去一个温暖的名字,做一个赏心悦目的人。

45、我只是想要和你跨越头顶上这片天空,就像跨越了永远一样。年华哗哗啦啦的扭转着,可是谁曾经出现在谁的记忆里这些只有自己知道。

47、谢谢你曾经的存在,存在于我记忆里最深处最美好的位置。谢谢因为有你我的记忆里只存在这些毛茸茸的轮廓。它们有着明晃晃的光圈叫我一直幸福者。

48、我是不是已经等待了太久?还是只能陪他到这里。

49、我选择让你回到那个世界,选择让你去彼岸等着我找到你,并不是因为你给我的回忆让我充满勇气。而是因为,对方是那个一定会让我找到的你。

50、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事,那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些都是只对我们而言的事,那些都是只对我们而言的,很好很好的事,它们发生在很久以前,那些发生在很久以前的很好很好的事,只对我们而言。

51、因为对方并不是喜欢自己。因为自己认为喜欢自己的对方并不是喜欢自己。因为自己认为喜欢自己的对方并不是喜欢自己而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对方。

52、那是从来不曾悲伤地坐在我身旁的你。那是从来不曾快乐地坐在你身旁地我。可悲的是,在曲终人散之后。我才恍悟,原来再也不能有你坐在身边,才是真正的不快乐。

53、在我们的生命之河短暂相遇然后别离之后那些孑然独立的岁月,因为知道人情淡薄,由奉守着那句老生常谈的话——安慰捉襟见肘,唯有冷暖自知——所以我们都并不关心他人,亦疲惫到不常愿做没有回报之事。可是为何,我仍时时怀念,过去我们曾经是被彼此那般毫无保留地盛情关怀过,以至于让我在日后看多了人情淡薄的年岁,在这炎凉的时间某个角落寂寞起来的时刻,想起你来便会微笑。

54、Y轴是y=1/x的渐近线。渐近线的定义在于渐渐接近,但却永远无法相交,哪怕近到看不出距离。哪怕看上去几乎叠在一起。无限地靠近。无限地靠近。一直冲往宇宙的边缘。但是到了那样绝对零度绝对真空,连光线也无法传播的地带,依然没有交点。

55、我们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以彼此为不可替代。我们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那样用力的爱,直到哭了出来。

洪晃的经典语录 篇10

★不要以脱裤子的速度去结婚。

★我从不依赖男人,但我需要男人。

★床上用品应该选用品质好的优等货,包括男人。

★我从不后悔跟你做过什么,后悔的是跟你没做过什么。

★女人有两种,假正经与假不正经。假正经女人招人烦,假不正经女人招人爱。

★想分手又不分手互相痛苦的解释:你说是烧死舒服,还是一枪把你崩了舒服啊?

★一般男人都不会跟他第一次约会就上床的女人白头到老的,记住这一点,要想暧昧就得把裤腰带勒紧点儿。

★治骑驴找马的坏男人的方法:找到他最喜欢的高级餐厅,在他和一群同事或现任女友吃饭的时候,把开水泼进他的裤裆里,然后转头大声哭泣地逃走,治不了根也让你痛快一回。

★知道你自己是把性和情感联系在一起的人,就别在没情感的时候把性先给拴那儿。

★你如果不离婚就得学会自娱自乐,等着这男人对你好大概没戏。你可以自己去健身,和女朋友吃饭。多帮你男人花点钱,这一般能治百病。

★得到和占有是两个概念,你现在想占有这个女人,但是这真是你应该做的事情吗?就好比你住了一特别漂亮的房子,是你朋友的。你可以白住,但是你非要把房子买下来,你朋友不卖,难道这房子你就不住了?至少要住到你买了别的房子时。

★最没救的就是又难看、又贤惠的女人——完了,千萬不要听那些拿“内在美”说事儿的谎言,你有“内在美”没长相,雇你当保姆的人有的是,没人娶你当媳妇。那漂亮得要死,坏得流油的女人总是被男人抱回家供养得好好的。多少年来,贤惠是女人最大的缺点,最后倒霉全是贤惠闹的。

最棒小说的经典语录 篇11

一、方方小说改编概况

作家方方步入文坛已有30余年, 公开发表中短篇小说86篇, 长篇小说4部。截至目前, 方方已有5部小说改编成影视和话剧。小说《埋伏》1997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 由潇湘电影制片厂出品, 编剧孙毅安, 导演黄建新、杨亚洲, 冯巩、江珊主演, 同年获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提名和最佳男主角提名和评委会特别奖, 第4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行为艺术》2000年被改编为电影《蓝色爱情》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 编剧思芜, 导演霍建起, 潘粤明、袁泉主演, 2011年获第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女演员奖, 第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 为第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桃花灿烂》2005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北京紫禁城三联影视发行公司出品, 傅华阳导演, 郭晓冬、周韵主演, 2007年被改编为同名21集电视剧由北京友视文化传播公司与南京紫金山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编剧冯华, 导演方刚亮, 王学兵、梁静、殷桃主演, 2012年又被改编为同名雅皮剧, 由光谷客·17排剧场出品, 编剧方方, 江兆旻导演, 李帛阳、张晶晶主演。《万箭穿心》2012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北京今典影业出品, 编剧吴楠, 导演王竞, 颜丙燕、焦刚主演, 入围第2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北京国际电影节首届“天坛奖”主竞赛单元, 被誉为“2012年最好的国产电影”。《树树皆秋色》2005年改编为雅皮剧《好听的都是伤心的歌》, 编剧方方, 导演江兆旻, 王小青、杨俊、张德友主演这是雅皮剧的创立之作, 承载了方方、江兆旻和张炜三位雅皮剧缔造者的城市经典话剧的梦想。雅皮剧开始作为一种新的话剧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 不断完善, 逐渐成为武汉一张城市文化名片, 2013年又由光谷客·17排剧场重排出品, 进一步成为影响全国的经典话剧, 9年来已演出近20场, 深受观众好评。此外, 中篇小说《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过程》和长篇小说《武昌城》、《水在时间之下》目前都在影视剧改编中。

二、艺术经典性的承袭

经典小说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其改编自然让观众充满期待。这种改编一定要坚持对原著艺术经典性的承袭这是衡量改编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影视或话剧对原著小说艺术经典性的承袭的核心就是对原著叙事内涵的延续。所谓叙事内涵是指作品的思想主题和意识倾向, 它是作品的灵魂, 一部好的小说之所以具有被改编的价值通常很大程度上是因其丰富深刻的内涵。当然, 这种丰富与深刻并不一定如哲学那般具有多么深的理论洞察力, 往往体现在对现实生活真实的艺术观照, 尤其是对复杂人性的解剖与社会现实的洞察。影视和话剧的改编所要延续的正是原著小说中这种极具价值的叙事内涵, 这也是影视和话剧凸显艺术价值的核心所在。小说一旦被改编影视或戏剧, 其受众群体即观众数量将远远超过其文本的读者, 观众的观看活动通常情况下也是一种公共空间的群体社会活动, 其背后隐含一定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形态和社会心理反映。因此, 小说文本的叙事内涵是原著作者从个体的文化和精神的维度出发, 形成对社会生活的观照, 自然很大程度上体现作者的精神维度和艺术追求。因观赏行为的发生, 原著作者的精神思想与艺术追求必定与观众的精神思想与艺术追求产生交流, 这也是观众对改编的影视或话剧体验认可的过程。小说的影视或戏剧改编必须考虑受众群体的变化, 并要考量社会文化形态的多元化和社会心理的复杂性, 做到合理定位艺术特色, 决不能一味追求商业利益从而降低其叙事内涵的艺术价值。

方方的小说蕴含对人性的考量和对社会现实思辨的深度, 所以其改编为影视及话剧并不适宜过度的商业化制作, 必须在一定程度承袭其文学性, 保持其经典性的艺术向度, 才能成为观众认可的影视、话剧作品。方方已有五部中篇小说《埋伏》、《行为艺术》、《桃花灿烂》、《万箭穿心》和《树树皆秋色》改编而成的电影和话剧, 并未采用当下文化商业化模式惯用的三角恋钩心斗角的狗血剧情、充满消费符号的日常生活描摹和荒诞乖戾的网络流行语言等迎合大众, 而是坚持了原著浓郁的精英艺术气息, 借助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揭示人性在困顿中的挣扎, 反思社会现实的群体精神困境。

方方小说艺术的经典性和思想的深刻性, 为以此改编的影视和话剧奠定了艺术经典性的基础。编剧和导演的努力使改编作品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赢得了荣誉, 且得到了方方本人的认可。在谈到电影《万箭穿心》时方方认为:“编剧的改编基本尊重了原作, 节奏感也控制得不错, 内敛而紧凑, 并且没有故意煽情, 这是我喜欢的。而演员颜丙燕的表演, 几乎撑起了整个电影。当然, 还有建建, 一口地道的武汉话也让我领教了真正武汉人的气质。为此, 我要感谢他们。” (2) 方方小说多写武汉本土底层人物的命运, 她认为, 如果改编成影视或话剧, 就一定要保留汉味风格, 才符合小说原本就有的地域文化底蕴。“我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 我都力邀他们来武汉拍, 因为只有在武汉拍, 才会呈现武汉的气息, 才会有武汉的韵味。” (3) 电影《桃花灿烂》在武汉拍摄, 汉口租界的公寓、长江大桥、火车站、江滩、轮渡、晴川饭店、珞珈山武大樱顶等这些武汉标志性的景点一一出现在影片, 十分契合原著的武汉地域文化氛围, 真实地再现了武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青年的社会生活, 恰到好处地展现了电影的怀旧风格。电影《万箭穿心》的拍摄直奔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武汉汉正街, 这个全国闻名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不仅缔造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武汉人的财富传奇, 而且见证了下岗工人的艰难辛酸的奋斗史。原汁原味的汉正街“扁担”生活演绎了武汉底层社会女人率直泼辣、扛住苦难的倔强性格。这些改编都成功延续了方方小说的“武汉气息”和“武汉韵味”, 成就了电影的艺术经典性。21集电视剧《桃花灿烂》的故事情节容量显然比同名电影大得多, 虽未在武汉拍摄, 但编剧冯华和导演方刚亮在增强视觉表现力的基础上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小说的精髓, 把小说的宿命论延续得更合理, 更平民化, 将“文革”后人们长久被压抑的激情和经历过巨大波折十分脆弱的情感, 以及那个时代的人们既有着骄傲倔强的自尊心, 又有着强烈而不敢过分释放的热情压抑之下爆发出的长久而纯真的爱情刻画得无比深刻, 全新诠释了“桃花灿烂”这一小说的爱情灵魂。

对于方方等人创立的雅皮剧, 坚持定位于小说剧就是寄希望于以经典小说为蓝本改编出经典话剧。由方方的雅皮剧《好听的都是伤心的歌》和《桃花灿烂》就是坚持在剧中尽量运用小说中人物语言, 在剧中设置“读者”这一角色朗读小说相关文字实现故事情节的过渡。雅皮剧的门票设计成书签, 观众购票同时获赠一本将小说和剧本合二为一的手册, 从小说到雅皮剧, 也是让经典文学从不同渠道突围走进公众的视野。“当下文学偏冷, 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我们尝试让文学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们的生活, 就是希望大家通过关注话剧而关注文学” (4) 。

三、艺术经典性的重构

对于由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或话剧而言, 如果观众阅读过原著小说, 自然就会把第一次接受 (阅读小说) 时感受心理带入第二次接受 (观看影视、话剧) 中。因此, 在尚未进行二次接受时, 他们早已对话剧或影视产生了定见和预期, 观看的过程中会将改编的影视或话剧与原著小说进行比较如果改编后的作品与原著过于趋同则会出现审美疲劳, 如果相去甚远则导致审美落差过大而产生接受障碍。导演和编剧在坚持对原著艺术经典性的承袭的同时, 通常会对小说采用陌生化的方法进行改编, 重新设计故事情节, 编排叙事次序, 使得观众最大限度地获得审美愉悦。

电影《埋伏》对原著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了调整, 将李一红一家被灭门的情节调换到了片头, 中间增加了叶民主与失聪老头打电话的情节, 片尾则删除了叶民主向百林求婚的情节。在小说《埋伏》的结尾, 叶民主在他曾经蹲点的地方向百林求婚, 而在电影中, 这一情节被删除, 取而代之的是叶民主、百林由杨高领着去拜访一个在埋伏时经常与叶民主打电话聊天的陌生人。通过一个打错电话、耳聋的老头给独自埋伏的叶民主电话聊天, 反复絮叨“在你的一生中真正的敌人是你自己, 谁也不可能将你打垮”之类的哲理励志话语, 这本是一个孤独老人神经质般的自言自语以消解耳聋焦虑的方式, 但碰巧在很大程度上从精神上激励了寂寞、烦躁的叶民主克服所有困难坚持埋伏一个月, 直到抓到“智者”。这个颇具黑色幽默性质的情节设置让人既体会到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偶然交接的意趣, 又令人思考身处世俗琐事泥淖中偶然带来的精神超越性。另外, 影片开头便是深夜李玉红一家被歹徒入室杀害的情节, 而在小说中, 这个情节是后文叶民主在跟百林讲自己为什么去埋伏时交代的电影将该情节置前, 是为了凸显警匪片的模式, 设置悬念吸引观众迅速进入剧情。

电影《蓝色爱情》改动最大之处就是让原著小说《行为艺术》中马白驹的身份由刑警队长杨高的父亲变成了女主角刘云的父亲, 从而大大强化了女主角的戏份。此外, 影片还删去了刘云好友、跟马白驹是同事的田小林的相关情节而小说中邰林正是通过接近田小林才得以不令人生疑地接近马白驹, 进而掌握线索得以破案。《桃花灿烂》则删除了小说中星子生孩子的情节, 在陆粞死后, 影片便戛然而止, 留给观众不少想象的空间。另外, 影片还去掉了不少小说中原有的“文革”印记, 如陆粞的父亲因为被列入反革命而离家出走, 陆粞背着父亲的黑锅不能顺利上大学, 而陆粞的两个姐姐去乡下插队, 一个被强暴嫁给了当地人, 饱受折磨, 另一个则受到精神创伤, 立誓终身不嫁, 过着清苦的日子。这些处理是为了让电影在有限的视觉叙事空间里集中能量展现陆粞与星子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 避免过多的枝叶情节冲淡爱情主线的叙事。在电视剧《桃花灿烂》中, 人物增加了水香的弟弟大毛, 情节增加了沈可为对陆粞的压制、沈小妹临产死亡、水香离婚后卖包子后与陆粞开办孵化场、陆粞与亦文的正面冲突、陆粞死亡前与星子结婚等, 虽然在情节设置上对原著小说有大的突破, 但十分符合原著的艺术氛围电影《万箭穿心》中暖化了小说中李宝莉家人对她的刻薄与残忍。首先, 小说中公公这个人物在电影里消失了, 婆婆也并非如小说中那样对李宝莉一点都不近人情, 甚至后来儿子小宝要与李宝莉断绝母子关系时, 婆婆站在了李宝莉这边, 责怪小宝不能这么做;其次, 小宝并非那么决绝, 在奶奶的责骂中, 他虽然不情愿但还是有所感悟, 仍然寻找离家的母亲, 并且当看到母亲与建建在一起时不再像起初那样反对与愤怒, 他似乎原谅了母亲当年对父亲犯下的错误, 能够体会到这十几年来母亲一人撑起这个家庭的艰辛与困苦第三, 影片最后, 与小说不同, 李宝莉选择了同建建在一起有了这个男人做依靠, 未来她的路将不会那么艰难。这一情节的改编, 顺应了观众的补偿心理, 就是对饱受苦难的女主人公未来生活的祝福。电影《万箭穿心》虽对小说有了较多的局部调整, 但这种情节的重构更能体现电影的视觉艺术对日常生活情态的准确把握, 更符合情理, 从而更真实与细腻。

在方方小说的话剧改编中, 方方亲自参与, 与导演江兆旻一起将《树树皆秋色》和《桃花灿烂》改编成雅皮剧, 运用开放的舞台程式, 将小说和话剧的艺术特点进行整合。在雅皮剧《好听的都是伤心的歌》中, “她 (指方方) 在舞台一角增设了一个‘读者’, “读者”坐在桌旁边品茶边随剧情发展朗读小说的一些过渡性章节, 给观众一种看戏就像读小说的感觉对剧情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 把小说的功能与戏剧的功能交汇在一起” (5) 。在雅皮剧《桃花灿烂》里设置了多达5位“读者”, 通过对小说相关文字的朗读与相互间对话, 简明交代了剧中人物的身份和相关情节背景。每一场结束的时候读者都会站出来说话, 承接前一场的同时过渡到下一场。“读者”的设置不但是小说与戏剧的很好的结盟形式, 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 通过它还打破了观众与舞台的界限, 真正让广大观众投入到剧中, 正是他们十分配合的观看才使得整部话剧得以完成。

设置“读者”的角色参与到话剧演出之中, 以对话加旁白的方式演绎故事情节, 这一改变很好地切合了小剧场演出的雅皮剧的艺术特点, 取得了理想的艺术效果。同时, 雅皮剧还充分运用传统话剧灯光、音乐的表现手法烘托气氛。在《桃花灿烂》中, 人物上场时伴有定点光和衬托人物内心的音乐声, 每场以收光结束, 在全场剧终时播放了主题歌《一梦千寻》, 而最具特色也最为观众注意的当属剧中人物对一些经典歌曲的模仿表演:第一场陆粞模仿快板《奇袭白虎团》“嚯, 这些人时隐时现似闪电, 灵活敏捷不一般……”第二场水香唱“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第六场亦文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九场水香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些即兴仿唱, 一方面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某些心理, 但对观众而言, 它们的重要性在于拉近了与自己的距离, 增添了观赏的乐趣。这种改编实现了方方等人创立雅皮剧的“换种方式读小说”的初衷, 雅皮剧已这种“读者”进入话剧叙事的创新模式而奠定了小剧场小说剧的艺术定位既能以简洁的方式充分诠释小说原著的叙事内涵, 又能让观众里不仅是社会精英阶层而且包括普通人群都能实现对雅皮剧的审美体验带来的愉悦。

方方小说改编的成功就在于较好地实现了其小说艺术经典性的承袭与重构, 受到观众的好评, 同时也成为新的艺术经典。尤其是作为小剧场话剧创新模式的雅皮剧更是得以立足城市文化空间, 拉近了经典文学与大众的距离, 成为武汉城市文化新的标志之一。只有保持对经典小说艺术经典性维度的追求, 改编后的影视和话剧才有成为新的艺术经典的可能, 方方小说改编的成功经验对于改变当下影视戏剧过度商业化而降低文化艺术精神属性的现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注释

11 雅皮剧是一种将经典小说改编成适合小剧场演出的话剧, 2005年由武汉作家方方、话剧导演江兆旻、电视导演张炜等人创立, 受众主体定位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企业白领、精英人士和大学生等具有雅皮士精神追求的人群, 故名雅皮剧。

22 3 何娅.她和她的盗梦空间[N].武汉晚报, 2013-9-25.

34 赵雯.知名作家舞台上找共鸣——话剧剧本荒催生小说改编热[N].楚天金报, 2013-3-26.

上一篇:钓鱼日记下一篇:政治思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