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环境描写的提高练习题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说环境描写的提高练习题(通用7篇)

小说环境描写的提高练习题 篇1

【温故】复习课内小说,完成以下问题:

1、《最后一课》第8段“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有什么作用?

2、《芦花荡》开头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有什么作用?

3、《我的叔叔于勒》倒数第2段中“天边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

4、《故乡》开头描写了现实故乡萧条,荒凉的景象,而后面又回忆了过去故乡神奇,美丽的画面。这样对比来写有什么作用?

5、《智取生辰纲》第3段“正是六月初四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有什么作用?

我想听听你唱歌

①两年以后,陈处终于来到了羊谷山村。②小车在坑坑洼洼的泥石公路上跑了老半天,才在一个四野看不到人的地方停下来。天上飘着绵绵不断的毛毛雨。陈处下了车,踮脚站在泥泞四溢的乡村公路上,张望了好一会儿,才看到了凹隐在山冲里的小村庄。③从公路到村里还有一段山路要走。陈处一边走,一边向路上遇到的几个农民打听谢小华的家。“呶,就是村里最后头的那栋房子。”陈处看清了,那几乎是村里唯一的茅草屋。

④整日在城里机关上班的陈处,与羊谷村挂上钩,与羊谷山村的那栋茅屋挂上钩,或者更直接地说与茅屋里的女孩儿谢小华挂上钩,这事是从两年前开始的。上级安排机关干部与偏远山区的贫困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陈处帮扶的对象就是羊谷山村的谢小华。陈处按规定每学期开学前给谢小华寄二百元钱。

⑤谁料谢小华这女孩挺让人上心的。每隔一月两月,谢小华来一封信,向陈处报告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⑥谢小华在信里说:“尊敬的陈伯伯,这学期期中考试考完了,我考了班上的第三名。”陈处回信:“加油,等你考第一名了,我来看你。”陈处随信给谢小华寄二百元,作为奖励。⑦谢小华又来信了:“陈伯伯,我们放寒假了,村里回来了一个学音乐的大学生,说我有唱歌的天赋,要我买一把小提琴,好教我学音乐„„”陈处又寄了二百元。陈处在回信里说:“去学吧,下次来里,我想听听你唱歌。”陈处的眼前,甚至很清晰地出现了一个蹦蹦跳跳的、欢快地唱着歌的山村小姑娘。

⑧当谢小华再次来信时,陈处多了一份担心。因为谢小华在信里说:“陈伯伯,我昨天上山砍柴,肩上被蛇咬了一口,半边脸都肿了。脸肿得老高,只怕以后唱不成歌了。”陈处又寄了二百元,要谢小华拿去治伤。陈处回信说:“你的脸会好的,以后还可以唱歌,好想看看你的脸„„” ⑨两年了,终于来到了这羊谷山村!谢小华的学习怎么样了?她脸上的肿早消了吧?她唱歌唱得好听吗?这回,一定要好好听听她唱歌。

⑩敲了好一阵门,里面才传出一个妇人的声音。陈处推门进去。床上躺着的妇人是谢小华的娘,脸色苍白得像一张薄纸,仿佛一碰就会碰出一个洞来。陆陆续续来了几个邻居。陈处左右观望,没有他想见到的女孩儿。谢小华她不在家。⑾通过和她娘以及邻居的交谈,陈处才知道事情和他想象中的大不一样。谢小华早就不读书了。在陈处和谢小华结对帮扶才一两个月后,谢小华的父亲一次在山上砍树时被倒下的树压死了。那时候,谢小华的娘在床已有几年。她娘那病,每月要一百多块钱的药来维持。⑿司机问:“陈处长寄来的钱没给谢小华读书?”陈处说:“都给你买药了是不是?”过了片刻,她娘耷拉着的头点了一下。司机问:“谢小华没有买小提琴吗?”陈处说:“她是找借口要钱给你买药是不是?”又过了片刻,她娘耷拉着的头又点了一下。司机问:“谢小华没有被蛇咬伤过吧?”陈处说:“她的脸没有肿是不是?”又过了片刻,她娘耷拉着的头又点了一下。

⒀司机显然有点气愤了。他说:“原来你们这一切都是骗人的!”陈处摆摆手,让司机平静下来,也是让自己平静下来。司机仍然无法平息怒气,司机对转身的陈处说:“陈处,我们走!”陈处再次摆摆手,问:“谢小华哪里去了?”旁边的邻居说:“她到后山薅草去了,她家的一对猪靠她喂的。”

⒁陈处出来,抬头望望,往后山方向走去。刚出村,陈处蓦然看到一百来米远的山坡上,有一个女孩子坐在一块山石上。石头高高地从土里长出来,女孩儿坐在上头,安然地唱着歌。⒂天上的毛毛雨仍在下着。女孩儿的歌声穿透薄薄的雨幕,悠然而至。⒃陈处循着歌声走去。100米,80米,50米„„陈处离女孩越来越近。

⒄还差二十来米远吧,女孩儿突然站起来,跳下石头,沿着横贯山坡的小道,飞奔而去。⒅陈处愣愣地望着奔跑着远去的女孩儿,耳里满是女孩儿的歌声。那是一首名曰《戒指花》的歌,有几句歌词,陈处记得很清楚: ⒆你说你想听听我唱歌,你说你想看看我的脸。我不能唱歌给你听,因为一唱我就要流眼泪;我不能让你看我的脸,因为一看我就要流眼泪。

1、小说第二段“四野看不到人的地方”,“泥泞四溢的乡村公路”,“凹隐在山冲里的小村庄”,这几处描写有何作用?(3分)

2、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绵绵不断的毛毛雨”“天上的毛毛雨仍在下。”这两句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光明行(杨轻抒)①母亲不知出去干什么了,我一个人独自扶墙出了家门。门外还在下着雨,雨打在芭蕉上面,嘀嘀嗒嗒地响。我已经没有心思听雨打芭蕉的美妙音乐了,因为我再也看不见那丛我亲手种植的芭蕉了。

②以前我从没想过什么叫做黑暗,没有。我抱怨过城市是那样的拥挤,天空有好多的灰尘;抱怨过房间是那样的窄小,人群中有那么多丑陋的面孔。然而,当我终于看不见这一切的时候,我才突然感觉这一切是多么的珍贵!③我从没想过我也许会在黑暗中度过我的大半生,从没!而今,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一切,我绝不认为这样活着有任何意义。我独自走进了雨中。如果这时有一辆车向我撞来,如果身旁的建筑物突然倒下了,如果我一脚踏进了深渊,我会坦然接受的,我会!④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⑤我只听到了汽车紧急的刹车声和司机的惊呼声。

⑥然后,我听到了一声狗叫,一种友善的、我能想象出的一种乖乖巧巧的狗的叫声。头顶的雨突然停了。

⑦“走开!”我咆哮,“我不需要同情,我不需要可怜!”我使劲地挥动手臂,要甩开身边的一切,但我无论怎样努力,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我终于失声痛哭起来。⑧“能陪我走一程吗?”是一个女孩子的声音,软软的,柔柔的。⑨女孩把手伸过来,拉住我的手。“阿明--”女孩叫一声,我听见小狗汪汪地叫着跑过来,围着我转圈,然后伸出舌头舔我的脚。我们在雨中走着,雨声在伞外浙淅沥沥地响,女孩的手热乎乎的。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不知走了多久,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⑩女孩问:“你的眼睛是谁治的?”我说出了医生的名字。“原来你就是我叔叔的那个病人!”女孩有些惊喜地说,“我叔叔说了,你的眼睛能治好,他还说,治好你的眼睛将是他一生最得意的手术之一。”

⑾“真的?”我还是有些怀疑,因为母亲无意中说过,我的眼睛治愈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说,失败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

⑿“真的,不骗你!”女孩说,语气是那么肯定。

⒀“你喜欢音乐吗?我拉二胡给你听吧。”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我听见女孩试了一下弓,顿一下,一种激越的欢快的音符突然跳跃而出,是刘天华的著名二胡曲《光明行》!⒁女孩拉得真好!我曾经多次听过二胡曲《光明行》,但我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感到过有一大片的光明水一样猛然落满我的头上、肩上,沐浴着我的全部身心。

⒂“看到阳光了吗?”女孩轻声说,“你一定会看到光明的!到那时你采栀子花送给我吧,我最喜欢栀子花了。小时候院子里有好多的栀子花,洁白的,像阳光一样的灿烂光明。” ⒃手术很成功,百分之二十五的奇迹出现了!拆线那天,我跑到城外的农家院里,折了一大捧栀子花。我要去找那个喜欢栀子花的女孩!⒄然而有人想了半天,告诉我说:“你是问那个卖艺的盲女孩吗?她早走了,不知上哪儿了。„„她曾经在这搭过一个临时的棚。” ⒅我泪流满面。

1、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门外还在下着雨,雨打在芭蕉上面,嘀嘀嗒嗒地响。”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说环境描写的提高练习题 篇2

而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进行的描写, 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 主要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草虫等场景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主要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这些描写都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氛围、表达人物的心情、表现主题服务的, 从而达到刻画人物形象的创作目的。

下面, 我就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谈谈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环境描写起到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背景的作用

在鲁迅的小说《故乡》中, “我冒着严寒, 回到相隔二千余里, 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间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 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 呜呜地响, 从蓬隙向外一望, 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黄村, 没有一些活气。”这里对天气、乡村进行了描写, 点明了“我”回故乡的时间是深冬的某一天, 故事发生的地点暗示是故乡。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样的描写为后文中“我”与少年闰土交往, 并建立纯真的友谊交代了故事背景。《小男孩》中“太阳已经偏西了, 那是夏天的太阳。小男孩觉得那太阳像家里烧的煤球……”这里对太阳进行了描写, 指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炎热夏天的某一天。这些描写为人物活动指明具体的环境, 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奠定了背景。

二、环境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作用

鲁迅在《故乡》中善于运用不同色彩的语言描写环境, 烘托气氛。写今日之故乡, 语言低沉、冷峻, 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炭笔画“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黄村。”仿佛使我们置身于深冬季节江南的原野, “苍黄的天”已使人感到压抑;远近村落又那么荒凉, 更令人产生忧虑不安的感觉, 而一个“横”字则更把一片荒凉的景象尽收眼底, 它们各个如同僵卧在严寒中一样, 突出了故乡的“没有一些活气”。而“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 一个“抖”字更像电影, 使一派肃杀之气扑面而来。写昔日的故乡, 语言明朗、热烈, 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色彩绚丽的水彩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景象之美丽, 令人神往。而所有这些描写, 又无不和人物的心情交相辉映:冷峻的环境衬托出人物心情的“悲凉”, 明朗的环境恰是少年闰土和迅哥儿纯洁友谊的绝好背景, 真正达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境界。在《故乡》的结尾处再现“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 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里再次进行景物描写, 是“我”对新的希望的想象、憧憬, 烘托了“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总之, 小说中的一些环境描写实实在在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三、环境描写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在《故乡》中, 鲁迅先生还运用了环境描写中对比的表现手法。在文中, 他把想象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进行了对比。如,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的多了”。这是“我”对故乡保持着少年时的美好记忆, 而眼前的荒凉景象, 却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践踏下旧中国农村的缩影。这一对比, 从而推动了小说中情节的发展, 还把作者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危害、迫害、毒害的谴责之情表露无遗, 激发了读者的思想共鸣。还有“……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 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样的景物描写在文中两次展现, 不仅寄予了作者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希望、憧憬, 还推动了情节发展, 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并给人们鼓舞和信心。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例谈 篇3

在小说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人物行动的生活场所,也是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典型的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渲染氛围、展示时代背景及深化主题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弄清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作品主题,把握人物形象,并能够提高读写能力和审美能力。

一般说来,小说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作用。

一、渲染气氛

如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开头的环境描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从而渲染了夏瑜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

又如该文结尾一段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一幅凄凉的画面: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迭迭”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所有这些文字,都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二、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如高尔基的《母亲》中有段描写:“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她脸上,这使她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显示出母亲从事革命工作时的兴奋之情,为塑造临危不惧的革命母亲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

三、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而言,从小说标题可看出,对风雪的描写,是自然环境描写的重点。作品中对风雪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确实给人以“风大雪紧”的印象;更重要的是,由于风雪的变化也层层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直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敌复仇,在性格上出现了质的飞跃。

又如《荷花淀》中对荷花淀正午风光的那段描写:“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段文字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而且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展开;不仅如此,对荷花的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的描写,暗示着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一一粉色的荷花都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

四、暗示社会环境

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党员登记表》中有一段写刑场的文字:“沉默、寂静。听得见寒风掠过雪地扬起的烟雾般的雪粒的沙沙声,听得见沟底下水在冰下流动的丁冬声,听得见不远处狗子们为争吃死尸的咆哮声,也听得见四面村落里雄鸡报晓的喔喔声……”黎明前的黑夜,寒风的沙沙声和狗子的咆哮声象征着罪恶势力的挣扎,而冰下流水的丁冬声和雄鸡的报晓声,则预示着春天和黎明的到来。这使人自然地联想到鲁迅的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至于小说结尾写“春天,来到了五龙河两岸。南风吹皱了温柔的河水,山野见一片嫩绿”,则更是把自然的春天和社会的春天揉为一体了。这两例都是以自然环境来暗示社会环境的典型。

五、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鲁迅《祝福》的最后一段,通过“我”的感受描写了一个祝福景象:“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在这里,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这样,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熟悉环境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与特点。(知识与能力)2.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过程与方法)【教学重难点】

总结小说中环境描写类试题的特点,掌握解题思路。【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1分钟)

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小说也越来越受到命题者青睐。而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类文本阅读,往往扣住小说主题,围绕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来设题。今天,我们就从小说最基本的要素——环境入手,共同探讨该如何解答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类试题。

(一)环境描写的手法

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手法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一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写。

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的角度。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方面

环境描写的作用 2.人物方面

3.情节方面 4.主题方面

二、学过的作品回顾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直接描写“风雪”之处有:

林冲取路投草料场时,“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

出门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间接描写之处很多: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回到草料场时,“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①学生朗读画线部分的风雪描写 ②看看这些风雪描写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这些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天气情景-----风大雪紧(交代自然环境);推动了情节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也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谦一伙才会到附近的山神庙暂避风雪,林冲才得以隔着门洞悉奸人的阴谋。(熊熊火焰吞噬了他的所有隐忍)风雪山神庙,手刃仇人,终于使林冲完成了由安分守己的良民向大泽龙蛇的转变。(推动情节发展)2.《祝福》中的环境描写:

(开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

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新年的气象指什么:爆竹在天空发出闪光,发出震耳的大音。)(结尾)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太牢:牛羊猪;少牢:羊猪。)(一更:7—9;二更:9---11;三更:11---1;四更:1---3;五更:3---5。)

教师引导:

1、开头段落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找出描写环境的语句。(沉闷、压抑)

答案:---------那么开头这一段关于鲁镇过年的描写,沉闷、压抑的自然环境与新年送灶的爆竹形成鲜明的对比(交代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暗示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暗示人物命运)。

2、结尾段落,则通过“我”的感受描写了一个祝福景象,什么感受呢?

答案:-------①给极响的爆竹声惊醒;②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③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这样就把有钱人家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鲁四老爷隆重地为自己来年的好运祝福,一边是祥林嫂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这样一种反差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深化主题)

《祝福》的主题是什么呀?--------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表现了作者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

教师解说:送灶-----旧时习俗把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作为灶神升天的日子,在这天祭送灶神,叫送灶。(灶神:迷信的人在锅灶附近供的神,认为他掌管一家的祸福财气。)

(二)回忆做过的练习中有关环境描写的题目

⑴《东坛井的陈皮匠》的第3题:文中第2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5分)

⑵《英雄的舞蹈》的第1题: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⑶《晚秋》的第1题: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4分)

(三)归纳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

1、对“自然环境”:

体现自身的审美价值,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因素,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所和背景;它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

2、对“人物”:

可以烘托感情,表现性格,揭示人物心境,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的命运。

3、对“情节”:

可以为后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推动,暗示,铺垫)

4、对主题:

可以表现或深化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刚刚我们一起归纳了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打铁要趁热,接下来,让我们实战演练一下,在实践中将这一规律融会于心。

三、高考试题演练

《活着》(13年山东卷)(学案第203页)

21.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答:①点出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环境本身)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环境与人物)

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环境与情节)

④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环境与主题)

经过两道试题的演练,相信大家对小说中环境描写类试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要点及解题思路,为我们今后的答题找准方向。

四、归纳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要点及解题思路(5分钟)

小说环境描写的提高练习题 篇5

1、了解处于不同位置的环境描写在文本中的一般作用。

2、通过分析文本,掌握小说环境描写作用题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3、注重审题,学会规范答题。【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文本,掌握小说环境描写作用题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教学难点】

四级循环不能概念化,不能贴标签,一定要回归文本。【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知道,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的命运。.然而塑造人物,同样离不开环境,只有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当中,人物才能生动真实,作品才能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为小说设定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二、考点解读

回到我们一开始对考点的解读。

小说阅读的考点包括:分析体裁特征,鉴赏人物形象,赏析故事情节,解读故事环境,评价写作技巧,概括主题思想等。即:

一、情节结构类;

二、人物形象类;

三、环境描写类;

四、表达技巧类;

五、标题类

六、主旨类;

七、探究类。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三个考点:环境描写类。

三、真题引路 1、2013年山东卷《活着》: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答案: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2、2011年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分

答案:(1深刻寓意:①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②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2表现人物:①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②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③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四、命题揭秘

1、常见题型有: 1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2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3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的深刻意蕴。

2、江苏省真题与其他省份相比,指向性更明确。

3、答题思路

1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暗示了……社会环境

2情节(推动了情节发展,就……情节做伏笔,就……情节做铺垫,引出下文 3人物(烘托出人物……的情感,喻示了人物……的品质 4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3、知识补充

渲染:渲染旨在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形象,表现中心,属正面描写。示例:“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借“江碧”“鸟白”“山青”“花红”来渲染怡人风光。

烘托:烘托则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是侧面描写。示例:“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诗人以琵琶女弹奏结束后寂静无声的环境来烘托出琵琶声的美妙动人。

伏笔:是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文为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可以理解为前文为后文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前文对后文所作的提示或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例如,《社戏》里,月下航行时,鲁迅写到了碧绿的豆麦田,这就是伏笔,为后文看戏归来偷豆吃埋下伏笔。《项链》文中有三处为文末说项链是假的埋下了伏笔。

铺垫:对行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铺垫,也称铺叙衬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表现手法。通俗地说,先描述的内容就是为主要内容做准备、打基础、作陪衬和烘托,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气势。一般是起铺垫作用的这段文字交代完之后,下面要写的主要内容马上就是紧承前一段文字而来的,是

上一段文字刻意强调的。例如,《孔乙己》一文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引出下文:一般是作者的一句思考或者疑问,来引发下面的内容。上文说明某道理,下文往往回答“为什么这么说”;上文流露某感情,下文具体阐释这种情感的来由。例: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老舍《济南的秋》

五、病例剖析

课前大家完成了《严冬海猎》这篇文章的两条“环境描写作用题”,今天我们来一起给几位同学的答案打打分,来看一看大家在做环境作用题时都存在哪些问题。

1.踩点要全,要有多角度意识,从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四个角度考虑。2.要结合文本答题,不可贴标签,使答案空洞。3.准确判断作用,语言力求精准。4.尽量拟草稿,做到语句通顺。

六、课堂演练 《峡谷》 阿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中不可缺失的内容;②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的性格起着关键作用;③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是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④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

小说环境描写的提高练习题 篇6

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 自然环境描写:表现了„„地域风格

提示了„„时间、季节

渲染营造了„„氛围 社会环境: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社会现实 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1、衬托人物„„心理

2、交代人物„„身份

3、表现人物„„性格

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第四步:结合文章中心作答 深化了文章„„主题(中心)

例题一:

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有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竞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 “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问题: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节气,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

例题二:

①他从来没有觉得太阳如此明亮刺眼。钻出漆黑的巷道,一步三踉跄的他,伸出黑糊糊的手在眼前遮光。然而,重生的喜悦让他迫不及待地站在烈日下,井下那可怕的情

景又浮现在眼前,随着一声巨响,水流霎时冲进工作间,工友们全被冲走,只有他侥幸逃脱。

②此时,他一遍遍告诉自己:我还活着。

③归心似箭的他,赶紧往家走。老婆孩子父母亲人,这个时候他们还不一定伤心成什么样呢。路上,他听到有人大着嗓门议论:这次矿难死了的矿工家属运气好哇,政府逼着矿主给每家赔20万元呢!20万?他的身体一激灵。【每月挣的那点儿钱,一家老小勉强够活。老婆连件像样的衣服也买不起。自己哪像个顶家的男人呀!如果能得到这20万抚恤金,就可以过幸福日子了„„可自己怎么就活下来了呢?】他平静了一下心情,快速跑回到出口处,那里一片死寂,看不出任何生命的迹象。现在并没有人知道他还活着。他牙一咬,脚一跺,决定将错就错,隐姓埋名远走商飞,就让所有的人都当自己已经死了吧。

④这一“飞”就离家几千里,他这才知道活死人也没那么好当。因为身份不明,他只能在这个繁华都市中做一个最低级的打工者。什么苦干什么,每天的腰酸腿疼倒不是最难挨的,最怕的是路过街边的公用电话亭。因为每一次,他都想要冲进去,拨通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听听家里人的声音。有一次,他真的进去了,可是当他拿起听筒,听到“嘟——嘟——”的长鸣声,想到给家人带来幸福的那20万抚恤金,他又慢慢地放下听筒。每到夜晚,特别是节日的夜晚,林立的高楼大厦在七彩的霓虹灯下点缀着喧嚣与繁华,路上常有幸福的情侣或者大人领着孩子在牵手漫步。这些每次都猛烈地撞击着他的心,让他无处可逃。他冒出了一定要想办法回家的念头。

⑤三年后,他终于攒够了钱做了整容手术,终于可以回家了。可是,当他兴致勃勃地踏进家门,他惊呆了!他发现家里依旧是他离开时的破败样子,妻子本不年轻的脸上又多了几道石刻般的皱纹,表情呆板而忧郁。他用儿时的疤痕向妻子证明了自己的身份,却没有在妻子眼中找到意料中的惊喜,相反看到的却是满面怒容。妻子声泪俱下:“你真傻呀,你知道你走后家里发生什么了吗?你以为我们稀罕那20万吗?我们不稀罕那20万,我们只要你活着!只要你活着!”

⑥原来,听到他遇难的噩耗,老母先是几天不吃不喝,接着哭瞎了眼睛,最后含悲去世。老父急火攻心,病瘫在床。至于那20万的抚恤金,大部分都交了医院的治疗费。

⑦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立时顿足捶胸,悔恨交加。他以为钱是万能的,但它并没有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也没有带给他想要的幸福。

⑧他是真的糊涂啊,以为装死骗来20万就能带来幸福,哪里知道。父母妻儿就算守在一起过粗茶淡饭的日子,挨穷受苦,也只要他活着!穷,也不该自贬身价。因为再微不足道的生命,在爱你的人眼里,也是无价可估的!⑨有价金钱,无价爱。生命的价值本不该如此,幸福的含义也让人深思。问题:选文④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景物描写1分;描写了都市繁华热闹的场面和人们幸福温馨的生活,1分;反映出男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人的思念,1分;为下文男人回家做铺垫,1分。

例题三:

光明行

杨轻抒

母亲不知出去干什么了,我一个人独自扶墙出了家门,门外正在下着雨,雨打在芭蕉上面,嘀嘀嗒嗒地响。我已经没有心思听雨打芭蕉的美妙音乐了,因为我再也看不见那丛我亲手种植的芭蕉了。

以前我从没想过什么叫做黑暗,没有。我抱怨过城市是那样的拥挤,天空有好多的灰尘,抱怨过房间是那样的窄小。人群中有那么多丑陋的面孔,然而,当我终于看不见

这一切的时候,我才突然感觉这一切是多么的珍贵!我从没想过我也许会在黑暗中度过我的大半生,从没!而今。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一切,我绝不认为这样活着有任何意义。我独自走进了雨中。如果这时有一辆车向我撞来,如果身旁的建筑物突然倒下了,如果我一脚踏进了深渊,我会坦然接受的,我会!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我只听到了汽车紧急的刹车声和司机的惊呼声,听到人群急急走过的声音——我竟然畅通无阻地在城市的雨中行走,雨中的城市第一次变得这样宽广。

然后,我听到了一声狗叫,一种友善的、我能想象出的一种乖乖巧巧的狗的叫声。头顶的雨突然停了。

“走开!”我咆哮,“我不需要同情,我不需要可怜!”我使劲地挥动手臂,要甩开身边的一切,但我无论怎样努力,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我终于失声痛哭起来。

“能陪我走一程吗?”一个声音说。是一个女孩子的声音,软软的,柔柔的。

女孩把手伸过来,拉住我的手。“阿明——”女孩叫一声,我听见小狗汪汪地叫着跑过来,围着我转圈,然后伸出舌头舔我的脚。我们在雨中走着,雨声在伞外浙淅沥沥地响,女孩的手热乎乎的。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不知走了多久,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女孩问:“你的眼睛是谁治的?”我说出了医生的名字。“原来你就是我叔叔的那个病人!”女孩有些惊喜地说,“我叔叔说了,你的眼睛能治好,他还说,治好你的眼睛将是他一生最得意的手术之一。”

“真的?”我还是有些怀疑,因为母亲无意中说过,我的眼睛治愈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说,失败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

“真的,不骗你!”女孩说,语气是那么肯定。

“你喜欢音乐吗?我拉二胡给你听吧。”一阵寒感卒率的声音,我听见女孩试了一下弓,顿一下,一种激越的欢快的音符突然跳跃而出,是刘天华的著名二胡曲《光明行》!⑩女孩拉得真好!我曾经多次听过二胡曲《光明行》,但我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感到过有一大片的光明水一样猛然落满我的头上、肩上,沐浴着我的全部身心。

“看到阳光了吗?”女孩轻声说,“你一定会看到光明的!到那时你采栀子花送给我吧,我最喜欢栀子花了。小时候院子里有好多的栀子花,洁白的,像阳光一样的灿烂光明。

手术很成功,百分之二十五的奇迹出现了!医生感慨地说:“这么坚强自信的病人不多见啊!”我没有时间去理会医生的感慨,拆线那天,我跑到城外的农家院里,折了一大捧栀子花。我要去找那个喜欢栀子花的女孩!然而,当我认定已经走到了曾经和女孩呆过的地方时,我才发现在我面前的,哪有什么房子,有的只是一片满是砖头瓦块长了青草的废墟。我想,是不是我走错了地方?于是我重新回到起点,闭了眼,凭着感觉走,走到了,睁眼,仍是那片废墟!我见人就问:“这儿曾有个会拉二胡带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吗?” 有人想了半天说:“你是问那个卖艺的盲女孩吗?她早走了,不知上哪儿了。是牵条小狗背把二胡——她曾经在这搭 过一个临时的棚。”

我说:“她叔叔是眼科医生呢!” 那人说:“哪有这事!她只是个卖艺的女孩,胸前常戴朵栀子花。”

是这样!我发疯似的跑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我见人就问,所有的人都冲我摇头。我跑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那么多的人呢,那么多的人中没有那个牵着一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有的只是大块大块的阳光在那个清晨猛然倾泻下来,厚厚的阳光把一座城市,把所有的人都淹没了。

我把手中的栀予花抛起来,城市的天空中顿时飘满了洁白的栀子花,那一瓣瓣洁白 的花像一个个梦,像一瓣瓣梦一样的阳光,像一瓣瓣阳光一样的音符随风飘荡„„

阳光,真香!所有的人都抬起头来,他们在找寻那些很香很香的光明呢!我泪流满面。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篇赏析》,有改动)问题:请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小时候院子里有好多的栀子花,洁白的,像阳光一样的灿 烂光明!环境描写,渲染宁静的气氛,烘托“我”逐渐平静的心情。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枙子花洁白、灿烂的特点。

例题四: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查一路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问题:第③段中写到:“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这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4分)

“罡风呜咽”营造出夜晚的寒冷气氛,反衬家中的温馨;用“温度升高”热量突围烘托我们逐渐增多的欢乐;暗示对孤寡老人的关爱之情。(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

例题五

漓江情韵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等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体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

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问题: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①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②引起下文。③营造朦胧的诗情。④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意思对即可。答出任意两点,一点1分,共2分)

例题六:

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

①温丝莱特是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她有着一头金黄的鬈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又大又圆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她的嗓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她一笑起来脸上便绽开了一朵花。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安琪儿”。

②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经常有外地人到这里定居。这年春天,温丝莱特家的左邻新来了一个老妇人——珍妮芙太太。这是一个孀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在身边,因而显得非常孤单。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老妇人却吸引了温丝莱特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温丝莱特的父母都是职业演员,忙碌是他们的生活常态。每天放学后,温丝莱特就会到老太太那里去,和她玩一会儿。她给老妇人讲幼儿园的趣事,老妇人给她讲好听的童话故事。尤其是周末,老少两人常常呆在一块儿共享快乐的时光。

③这个春天,珍妮芙太太感觉异常明媚。

④有一次,珍妮芙太太问起了温丝莱特长大后最想做什么。温丝莱特毫不犹豫地回答像爸爸妈妈一样做演员,不过,她要成为大明星,拿奥斯卡。珍妮芙太太一边为小女孩梳头,一边赞许地点点头。

⑤在早春种下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温丝莱特的脖子上长出了一个肿块,足有鸽子蛋大小。父母急忙把她送到伯克郡最好的医院治疗。医生说那是良性肿瘤,尚处在早期,只要一个手术问题就解决了。不过,主刀医生的手术排得太满,温丝莱特的手术要在下一周进行。

⑥温丝莱特回到自己的家中,她变得沉默自闭了。她不愿去幼儿园,也不再去珍妮芙太太那儿玩了,她害怕手术。一个黄昏,珍妮芙太太来到了温丝莱特的家。她问了关于手术的一些情况,摸摸温丝莱特的头,鼓励她坚强一些。接下来的两天,珍妮芙太太再也没有来过。温丝莱特有点儿想她了,可是,珍妮芙太太家的门一直紧闭着。

⑦ 温丝莱特的手术很成功。她在医院疗养了一周后,回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她依然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两天后的傍晚,温丝莱特放学回家后,欣喜地发现珍妮芙太太家的门敞开着!她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进去,可是,她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在房间忙着收拾东西的,是一个男子。仔细看,竟是马休医生——她手术时的主刀医师!温丝莱特惊奇地问:“您怎么会到这里来?”马休医生说他是珍妮芙太太的侄子。温丝莱特于是急切地问珍妮芙太太到哪儿去了。马休医生的眼神黯淡下去,他轻声说道:“她去世了!”

⑧ 原来,当珍妮芙太太得知是自己的侄子为温丝莱特主刀后,便赶往伯克郡,找到了马休。她向马休提了一个建议,一定要按颈部皮肤的纹路横向切口。因为温丝莱特脖子上的肿块是竖着长的,马休原本的方案是纵向切口,那样手术难度最低,风险最小。所以他显出了为难的样子。可姑妈不依不饶,非要她改变方案。她说:“如果刀口是纵向切的,那么将来就会留下一道醒目的疤痕,她做大明星的梦想也就被这一刀给割掉了。”马休医生答应了。可就在次日,珍妮芙太太在回雷丁市的路上不幸遭遇了车祸!

⑨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⑩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转眼,温丝莱特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美貌女孩。她顺利地成为一个演员,凭借世纪之作《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罗丝这一角色,她创造了影史上的一个神话并一举获得第81届奥斯卡影后的桂冠。

问题:选文第②段加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为珍妮芙太太的出场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题六:

汤姆的午餐

在加利福尼亚州某中学有一个班,学生顽劣异常。

刚从大学毕业的露茜主动请缨,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校长问她:“你知道你正在要求的是什么吗?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老师能够管得住这个班的学生呢!”露茜注视着校长,坚定地说:“如果您同意的话,我愿意接受这个挑战。”

第二天早上,露茜就站在了这个班的学生面前。她说:“淘气包们,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了。我知道,想让你们每个人都很优秀,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办不到的,我必须依靠你们的帮助!”

坐在最后一排的是一个又高又壮的男孩,同学们都叫他“大个子汤姆”。他听露茜老师说到这里,就低声对他的同桌说:“嘻嘻,我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就能把小个子汤米揍扁。” 露茜老师笑了笑,说:“不过,我将允许你们自己制定班规,并将你们的创意写在黑板上。”学生们很兴奋,不一会儿,就在黑板上列出了10条班规。然后,露茜老师就“若违反这些班规该如何处治”向学生们征询意见。汤姆站起来说:“如果谁违反了班规,他就应该脱掉衣服,让您在他的后背上打10木板!”早已习惯了恶作剧的学生们自然是一

呼百应。

在接下来的两三天里,一切都很平静。但是到了第四天中午,汤姆却在教室里暴怒了,原因是他的午餐竟然被人偷吃了!此事涉嫌“偷窃”,露茜老师立刻就此事展开了调查。事情很快便水落石出:是小个子汤米偷吃了。汤米也承认确实是他拿走了汤姆的午餐。于是,露茜老师就问他:“你知道你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吗?”汤米眼含泪花,点了点头。

汤米这几天穿的是一件厚厚的外衣,他向露茜老师乞求说:“我有错,我愿意接受惩罚,但是,请不要让我脱掉外套。”还没等露茜老师开口,汤姆就气势汹汹地命令道:“你必须脱掉你的外套!”没办法,小家伙开始动手解他身上穿的那件旧外套的扣子。当他脱下外套的时候,露茜老师看见他没有穿衬衫。更糟糕的是,她看见那件外套里面隐藏的竟然是一个极其虚弱和干瘦的躯体。

露茜老师问汤米为什么不穿件衬衫。小个子汤米回答:“我爸爸死了,我们家非常穷。我只有一件衬衫,可妈妈今天把它洗了。”

露茜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这个脊骨和肋骨都从皮肤底下凸出来的后背,她实在不忍心将那根硬硬的木板打在这样一个后背上。但是,她知道她必须执行对他的惩罚,否则,孩子们今后将不会再去遵守那些班规。因此,她狠了狠心,扬起了手中的木板。

就在这时,原本气急败坏的汤姆再次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问老师:“班规里有没有说别人不能替犯错者挨打?”露茜老师想了一想,说:“没有。” 汤姆说:“那好,我愿意替汤米接受惩罚。”说着,他脱掉了外衣,冲老师弯下腰来。“你有没有搞错?他吃了你的午餐啊!”“嗯,我知道,可他实在太弱小了„„”大个子汤姆轻声说。

露茜老师心里百味杂陈,但她还是打在了那个结实的后背上。一下,二下„„教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叭、叭”声。尽管露茜老师竭力控制着自己打下去的力气,但打到第五下的时候,那根旧木板突然从中间断成两截。

露茜老师再也忍不住了,把脸埋进她的手掌心里哭了。哭着哭着,她听到教室里一阵骚乱,抬起头,她发现所有学生都在用手抹眼泪,而且她的面前竟然多了几个脱掉了上衣的后背!

“你们都是好样的!”露茜老师显然被眼前的一幕感动了,“从今天这件事上我发现,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是优秀的,我们的班级也很快会进入优秀之列!”全班同学都含着热泪鼓起掌来。

问题:读划线句子“教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叭、叭声”,说说这是什么描写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

环境描写;起烘托作用,烘托出当时紧张的氛围、感动的内心(答出“以声衬静”也可)。

例题七:

一样的渺小

画家早年颠沛流离,吃尽了人世的苦头。中年以后,他开始发达了——作品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名声日隆。

如今,他的任何一幅作品,只要拿到市场上,都会引起富人们的竞价争购。可是,画家并不像别人想象的幸福与快乐,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通过弟子们的传诵,此语已被世人奉为一句关于奋斗与成功的格言。其实,画家已陷入深深的孤独,在这个世界上,他除了作画,没有任何追求,而作画本身又不能给他以突破的喜悦。

他感觉自己被困在一个牢固的茧里,高高悬挂在人们能够仰望的地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一天,画家偶然得知100 公里外的山上有一位老禅师,道行极高,心中顿生仰慕,决定前去拜访。为表示诚意,画家没有开自家的高级轿车,而是带着弟子们步行前往。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没有奇峰峻岭。山脚下的连绵水田里,有农夫和牛耕作的身影,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乐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画家心中喜悦,按照当地人的指引,向一座小山上走去。到了山腰,画家远远看见山头上有一个农夫正躬身锄地。在蓝灰色天幕的映衬下,农夫的身影像一块人形的墨迹蠕动着。越走越近,画家看清,是一位老农在清理自己的小菜地。

画家汗流浃背地驻足四顾,寻找山下人说的那座小庙宇。弟子们也在一旁帮着搜寻,可是,附近并无庙宇。锄地的老者停止劳作,看着他们,目光淡定。画家问道“老人家,知道某某禅师住在哪里吗?”老者说:“我就是。”画家大喜:“有眼不识泰山,刚才我在下面就看见你了,可惜显得太渺小了。”老者淡淡地答道:“你们在山脚时我就看见了,也是一样的渺小。”场面忽然有些凝固。画家的弟子们颇为不满,觉得这禅师身怀傲气,且有争斗之心,不像那么一回事儿。但画家却没有生气,在那里愣神儿片刻,两手一拍道“回家!”

后来,画家又说过一句格言,被弟子们传诵出来——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问题: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写景作用(3 分)

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乐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

为下文刻画人物服务(或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描述精炼准确,优美动人。)

例题八:

我们一样爱他们

张春风

天堂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偶尔才有慈善家跑来捐款。每次,全校师生都会倾巢而出:学生站在山岭上,手舞鲜花一路欢迎;而校长方子儒会亲自带队,用一个树藤扎成的土轿子抬客人上山。

这天,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这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独自走了两个小

时的山路。由于道路崎岖,他沿途还摔伤了膝盖。当他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方子儒面前时,完全没有了城里人的光鲜形象。

“对不起!”年轻人显得有点尴尬,“我......想资助你们10名特困生。”

方子儒特别高兴。这里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乡,这送上门的好事,正求之不得呢!可是,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呢?方子儒殷勤地招呼道:“要不,您先去洗漱一下?我让学生们列队欢迎?”

年轻人慌乱地摆摆手:“千万不要......我不想耽搁,捐了款就走!” 方子儒点了点头。

15分钟后,方子儒恭敬地送上一份资助名单。年轻人看也没看,说:“校长,我想您误会了!”

方子儒愣了愣,以为他突然变卦了,着急地说:“可是,这是我们千挑万选出来的学生。他们品学兼优,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说:“校长,我能亲自挑选资助对象吗?”

“当然!”方子儒长舒了一口气,“这是您的权利!但......他们绝对是最好的学生!倘若您不信,可以翻看他们往年的成绩单!” 年轻人笑了:“我当然相信,但请给我所有贫困生的名单!”

方子儒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找来所有30名贫困生的名单。年轻人要了一张白纸,小心地撕成一条条小纸条。然后,年轻人开始在小纸条上写上每一位贫困生的名字,写完一张,就揉成团丢在一个盘子里。

方子儒终于看出了端倪,疑惑地问道:“您.....是想抓阄决定资助的对象?” 年轻人点了点头:“是的,我觉得那样才公平!” 方子儒着急地说:“不行,那样你会不小心抽到坏孩子的。他们生性顽劣,整天爬树打架,几乎每门功课都不及格!” 年轻人停下手中的笔,问:“那他们逃过学么?”

方子儒想了想,说:“这......倒没有!他们只是功课不好,其他,没什么两样!” 年轻人坚定地说:“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谁又能知道,调皮捣蛋的孩子将来就一定不会有所作为呢?他们一样天真无邪,他们的心里一样编织着最美丽的梦想......”

3分钟后,年轻人抽出了10个人的名字。果不其然,其中有4名学生原本不在方子儒的推荐之列。

方子儒执意要举行一个公开的捐赠仪式,这是学校的惯例。年轻人却摇了摇头,说:“校长,能否替我向其他的20名学生道歉?”方子儒满脸惊愕,以为自己听错了。年轻人的眼睛有些湿润,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我没有能力资助所有的贫困生。他们之所以没被选上,并不是因为不够好,只是运气差了一些!总有一天,我会回来弥补他们的遗憾!”

年轻人没有告诉校长,在15年前的一个穷山沟,他也是这样幸运地得到一位老华侨的捐助。当时,他是村民眼中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可是,老华侨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

问题:第一段属于小说三要素中的哪一种?作用是什么?(3分)

环境(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主人公的出场做铺垫(埋下伏笔)。

例题九:

①杜小康注定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

②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③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④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跑,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离地乱窜。

⑤到暴风雨将歇时,依然不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⑥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儿,我去找。”

⑦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⑧天黑了。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但除了雨后的寂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

⑨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儿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⑩杜小康突然感觉到他已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11)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12)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13)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14)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问题:文中第(2)和第(13)自然段都是环境描写,但所描写环境的色彩却完全不同,前者昏暗,后者明亮。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从结构和表达上谈谈这样写的好处。(4

分)

第②自然段暴风雨恶劣天气的描写是为杜小康找鸭群、与父亲走失、经历磨难作铺垫(2分);第(13)自然段雨过天晴、月亮明亮的描写烘托了杜小康经历暴风雨找到鸭群后的兴奋和感到自己忽然长大后的欣慰(2分)(共4分)

例题十:

军人之家 巴利斯

维拉的丈夫巴都林离开妻子维拉上前线两年了。一天,邮递员送来了一封信。信中通知说,她的丈夫巴都林受了重伤,现在就住在市荣军医院。

医生带维拉走进病房,指着一张靠在墙边的病床,床上的伤员盖着被单,仅露出圆圆的修剪过的后脑勺。

维拉快步奔过去,轻轻地呼唤着丈夫的名字:“巴都林、巴都林„„”她希望看到床上的人把枯瘦的双手伸出来,她就会投向他的怀抱,可是他没有动。维拉猛然惊呆了:手呢?原来自己的丈夫竟然连双手都没有了!床上的伤员慢慢抬起了头,维拉看到的是一张破了相并带有深红色伤疤的脸,空空的小洼坑代替了眼珠,又大又白的伤痕歪歪斜斜地穿过这可怕的面孔,她惊叫一声,便失去了知觉„„

维拉醒过来后,少校和医生向她介绍了巴都林受伤的全部情况:他踩响了地雷烧伤了双目,炸没了双手,截去了双腿„„他不能说话,至少是现在„„被找到时已无法辨认,他身上没有证件,胸前内衣口袋里仅藏着一封给妻子的信,根据信人们才确认出他的身份。

第二天她再次来到医院,把巴都林运回了家,战争毁了她的幸福生活,但没有使她屈服,她悉心地照料着丈夫,盼着丈夫的状况能够有所好转。

九月的一天,维拉正在做家务,篱笆门吱呀地响了一声。啊!站在门口的是活生生的、健壮的巴都林吗?

„„

巴都林听妻子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他激动地问妻子:“你以为他就是我?” “当然!”

“只要他活着你打算护理他一辈子?”

“是的。”

伤员躺在床上,脸朝着墙,维拉倾着身子温和地在他耳边说着:“我的丈夫回来了!但您别难过,您将和我们一起生活,谁也别想带走您,听见了吗?”

巴都林突然想起,“你说在他身上找到一封信?给我看„„”

维拉拿出了信,巴都林看完后兴奋地说:“他是阿廖沙,我的战友!为防万一,我们互相交换了信。这样,如果一个牺牲了,另一个就可以把信转给他的亲人。”巴都林抹了抹眼窝里的泪水,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大声对伤员说:“阿廖沙,我是巴都林,你还记得吗?”

阿廖沙微微点了点头,巴都林兴奋地接着说:“你就在我家里,我们将在一起生活,你听懂了吗?”

床上的阿廖沙动了一下,苍白的嘴唇颤抖着,传出了含糊不清的声音:“谢——谢,通知——我母亲,我没有被——抛弃„„”

一缕阳光洒进室内,窗外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

问题: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一缕阳光洒进室内,窗外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有何作用?(3 分)

小说里描写春天的语段 篇7

2、春天来了,燕子和大雁也准备倍归了。像这类候鸟都畏惧冬天,不象小麻雀有很大的抗严冬耐风雪的本领。布谷鸟也不失时机的每天早晨“布谷------布谷”,不顾劳累的提醒农家赶快播种。但一个月还不到的时间,农夫完成了播种,刚要喘一口气时,哪些布谷鸟很知趣,不再布谷----布谷的叫了。偶尔听到一两声布谷,布谷的叫声,不是布谷鸟发生了危险,就是一只呆头呆脑的布谷鸟。

3、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整个庄园中,触目皆是一片绿色。小丘上,河堤边,株株蔓草碧绿可爱。那漫山遍野的萋萋芳草,让人感受到无限的生机。脚下是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走上去与鞋底摩擦发出好听的响声来,让行走在其上的人,心情豁然开朗。温暖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间隙,落到我的身上,变成了淡淡圆圆轻轻摇曳的光晕,纵横交错着的金光,异常美丽。呼吸着泥土那特有的芳香味道,人生中的失意、颓废、烦恼,顿时一扫而光,惟有这满园春景让人留连忘返、心旷神怡。

4、乡村的春天总是来得比城里早。刚下了几场小雨,小草就探出了头,麦苗像憋足了劲似的往上长,油菜花金黄一片;田塍边、大路旁、河沿上,各色各样的野花争先恐后地开放;蚕豆苗碧绿碧绿的,那白中带黑的小花像风铃在风中摆动。

5、春天是一则寓言。你瞧,墙角砖缝里拱出的新绿,悬崖峭壁上吐出的花蕾,水泥路径旁抽出的狗尾,农家瓦楞中蔓出的青苔,无不在向我们昭示着生命的寓意,生存的信念。山地里无人关注、无人打理却兀自开放的野花,诠释着“开也从容,落也从容”的禅意。枯树上那新发的嫩枝,枯草下那向上冒着的点点绿芽,都在告诉着我们一个关于向上向善,不向命运低头的哲理。

6、春天是一部小说。一树树桃李繁花似锦,争奇斗艳,演绎着招蜂引蝶的浪漫情事。蝴蝶扇动着彩色的翅膀,蜜蜂吟唱着醉人的甜蜜,在花枝上跳舞,在花朵上缠绵,书写着“蝶恋花”的执着与痴情,演绎出“为谁辛苦为谁甜”的酸楚与期盼。小鸟这位主人公这时候也在“千呼万唤”中终于“闪亮登场”了,它开始绞尽脑汁的制造情节,拐弯抹角的“拈花惹树”,谁说名花有主,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轻言放弃。一个情节曲折,香艳动人的故事就此拉开了序幕。

7、春天来了,迎春花急忙点头迎春风,首先展耀它那绚丽的黄色,不几天它一身挂满了黄花。接着是桃李争放也争芳的时机,我更爱桃花朵朵红。曾经吸引过蜜蜂的桃花,还给我一段桃花蜜蜂情缘,我怎能不爱着朵朵桃花滴翠红。最可爱的是品种为蒙古桃花,它以前是一种山野桃花,后来人们请到了城里,这种桃花开的比山里的更早。凋谢的更迟。可惜得是现在还没有夏天还能开的桃花,只有夏天就能吃的品种繁多的桃子。据说有人想培育出秋夏两季也能开花的观赏性的桃花。

8、还有,还有那犁田的老黄牛,矫健的身躯,踩着稳健的脚步,缓缓前进。你是否也知道春天来了?我想你一定知道的,一辈子在田间地头劳作,怎么会不懂四季农时呢?满脸古铜色的老农,佝偻着背,嘴里吸着水烟袋,手中牵着牛绳,时不时用手轻轻拍打牛背,好象在同老朋友打招呼,亲切而情意悠长。

9、看,松山湖畔桃花开了,在妙漫的春光中婆娑着摇曳的身姿,惹得蜂儿嗡嗡蝶儿翩翩。陡然间,一阵清风带过,粉红的花瓣飘摇而落,浮洒在水面上,轻轻地,没有一丝涟漪,像是不忍惊起鱼儿的梦。此情此景,遥想千年前的大唐,不知写出“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才子诗人崔护,是否找回了桃花下的爱情?

10、鸟儿们呼朋引伴,自由飞舞。那无忧无虑的快乐,感染了每一个前来踏青的人。它们藏在竹林深处,百花丛中,树林中,不知疲倦地叫着。叽叽喳喳,好不热闹。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这样一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莺歌燕舞,婉转悠扬。

11、瞧,那一朵朵白玉兰开了!岭南的春天,是“碧草地,黄花天”,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更是春雷荡层云,以磅礴的万均之势,引领着人间一切希望的力量茁壮成长。

12、春天来了,人知道。人们从外界的环境知道了春天来了,内心世界也涌动着春情。春天对人而言是青春,春天象征着青春,春天象征着激情的生命。每当我看到活力四射的年轻人,觉得我们已经把春天让给了他们,但还固守着金秋。一年的春天虽短,四季是周而复返,春天年年都会有春天,人生的春天过完就过完,绝对不会再周而复始。春天是美丽的,人的心情也是清澈的,这就是春天,这就是人的春情。

13、春风熏得人心醉,山水怡情心快慰。峡谷,后面是一串足迹;前面却还是一个谜。谷两侧峭壁陡立,巨石杂陈,怪石嶙峋,踩在鹅卵石上,一跳一蹦,步步前移,旁边缓缓流淌的清凉小溪似流在了心底。

14、百花园里更是繁花似锦。美丽的花朵都迎风朝展,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看白玉兰开了,那洁白的花瓣如明月般晶莹,如淑女般优雅无声地诉说着心事;樱花也含笑怒放,那娇媚的粉色的花朵,宛如豆蔻年华的少女。桃花在园中欲语还休,似不胜酒力的美人,冲着游人轻颦浅笑着。爱热闹的杏花忧自多情,引的蜂蝶殷勤探看,好一个‘红杏枝头春意闹’。花香扑鼻,花团锦簇。

上一篇:学古今名人做圆梦栋梁初中作文下一篇:一缕书香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