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电气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电气工程专业课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通过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充分发掘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要素,并以“电气工程导论”课程为例,根据课程思政培养目标,将课程分解为五个专题,采用四种典型教学环节,提出了课程思政在融入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为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电气工程导论;电气工程专业课;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2]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3]。

在国家教育方针的引领下,针对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传道与授业相互分离、德育与智育各司其职的现状,研究促进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交叉融合的方法,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电气工程专业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4],其实践性较强,对人才能力、素质和思想觉悟等要求较高。目前存在对课程思政认识片面、课程思政目标模糊、课程思政实施主体单一、专业课课程思政内容的拼接化等问题。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将“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思想贯穿于电气工程专业教育中,在电气工程专业课中渗透思想政治元素,实现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是一个需要思考和长期建设的问题。

本文以“电气工程导论”作为课程思政建设样例,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结合专业课程传递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精神三大功能,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构建电气工程专业课的思想政治建设框架,充分发掘和运用专业课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出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和策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体现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对电气工程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新时代青年要遵循“六个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2]。“六个下功夫”,强调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及国家的大德;强调人才素质要求的全面性和综合性。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

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为做好新时代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为电气工程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通过在“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教学环节中渗透以上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传递知识、能力培养和塑造精神三大功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三、四个教学环节

“电气工程导论”是电气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入门课程,其课程性质为专业教育必修课。通过课程学习,让大一学生对电气工程专业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课程全面介绍了电气工程的内涵、发展及专业使命,以电气工程学科五个研究方向分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为切入点,学习专业方向的基本理论、发展概况、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应用领域,旨在帮助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明晰专业理论框架、形成专业思维模式、激发专业学习兴趣、熟悉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为了避免课程思政实施主体的单一化,我们采取多名教师授课的方式。如何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我们将课程分为绪论、专题讲授、专题讨论和专题论文四个教学环节,根据各个教学环节的不同特点融入不同的思想政治元素,完成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

绪论教学环节以电气工程学科为背景,相较于专业知识教学环节更易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电气工程导论”的绪论主要讲述电气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地位和任务、特点及发展前景,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电气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一方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见识;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奋斗精神。

专题讲授教学环节是专业课程教学的最主要环节。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五个专题为切入点,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研究内容、发展与现状、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专题讲授,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结合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新闻热点、科学家故事,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讲解,达到增长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培养品德修养等目的。

专题讨论环节是解决教师“满堂贯”教学现状的有效手段,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五个不同的专题,提前布置专题讨论主题,学生课后搜集相关资料,课上进行汇报和讨论。例如,对新兴技术的引入的讨论,让学生了解电网系统从传统电网到微电网、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系统等新网络模态的转变,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导向,让学生认识到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把握战略机遇的目标。通过对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探讨,让学生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的高压直流输电、新能源利用等多个方向的广泛应用,同时给电力系统带来了相应的谐波问题,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技认同感和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专题论文环节,布置五个研究方向的发展进程,以及典型应用总结与归纳的专题论文,完成某技术发展进程综述和某应用案例系统的原理介绍与技术简析。通过查阅书籍和文献了解电气学科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求真务实、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科技强国、社会责任、爱国情怀等的真谛[5],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课程思政融入方法和策略

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本着课程思政目标明确,将专业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目的,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凸显专业课程的学科特点,才能使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和无缝对接,而不是把二者简单拼接。适度设计融入节点和融入频次,采用潜在、不易察觉的隐性传授方式,做到专业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场自然”,使学生情感与思想自然升温、“水到渠成”。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体现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以融入课程的方法和策略也不尽相同。结合“电气工程导论”课程专业实例,提出两个关键点。

第一,选择合适的融入节点。“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按照电气工程学科五个研究方向分成五个专题授课,以这五个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为思想政治元素的融入节点是非常合适的。例如,在讲授电力电子技术发展部分时,介绍我国电力电子器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部分国家对我国高科技出口管制的思考[6],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讲授高电压技术发展部分,通过对特高压输电电压等级发展现状的介绍,了解我国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的发展过程,理解和领会我国特高压电网由“追随”到“引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激发行业荣誉感,增强创新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7]。

第二,选择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电气工程导论”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也非常丰富,如新闻时事、科学家精神、学科典故,专业视频、专业案例等。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像明珠般“洒”在专业内容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贴切、融入频次要适度。例如,在课程绪论部分,讲授电气工程学科的重要性时,结合世界电力工业史上较严重的停电事故“美加大停电”“7·30印度大面积停电事故”,以及国内最大的一次停电事故———2008年冰雪灾害造成的南方大面积停电等案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解决工程问题,以及作为国家未来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投身祖国建设,服务人民生活。在讲授电机与电器专题时,可以引入我国著名电机工程学家高景徳的事迹,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信念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爱国守法、敬业奉献,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8]。

第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是针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教育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电气工程专业教育中尤为重要。为了避免课程思政实施主体的单一化,必须建立一支课程思政教育队伍,采取多名教师授课的方式,围绕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相互学习探讨,集思广益,共同发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多元化。教师通过不断丰富课程的思想教育内涵,让学生不断感受时代的脉搏和国家需求,延伸出知识背后的精神力量,丰富了课程思政教育。“电气工程导论”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入门课程,目的是让大一学生对电气工程专业概貌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帮助学生明晰专业理论框架、形成专业思维模式、激发专业学习兴趣、熟悉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针对学生今后就业和发展,保证学生在专业教育中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必须重视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按照专业教育要求选择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紧密结合电气工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有助于提升学生整体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五、结论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离不开专业课程的设计,而专业课程的设计离不开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和精神的塑造。课程思政不是“课程”与“思政”的简单拼接,所以必须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进行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思想政治素材和融入节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精神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本文基于“电气工程导论”专业课程设计,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将课程分解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五个专题方向,采用绪论、专题讲授、专题讨论和专题论文四种典型教学环节,提出了课程思政在专业课融入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在专业教育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简单拼接。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中心环节,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3]万力.高校“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的四维综述[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4):49-53+108.

[4]朱桂萍,林今,孙宏斌,等.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电气工程本科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0,40(13):4063-4072.

[5]谢辉,赵威威,杨梅.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J].考试周刊,2019(33):20.

[6]王育飞,王鲁杨,赵玲,等.应用型本科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22):125-126.

[7]马爱清,赵璐,淡淑恒,等.《高电压技术》课程融入思政理论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9(4):69-72.

[8] 孙秋野,黄雨佳,高嘉文.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以《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为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1,41(2):475-486.

上一篇:基于数据挖掘的高等数学辅助教学系统设计下一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