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信息类专业简介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气信息类专业简介(精选8篇)

电气信息类专业简介 篇1

人类当前处在信息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早已经成为主流。电气信息类专业无疑是在这样的时代下最耀眼最璀璨的几颗星星之一。

本专业涵盖了许多当今最流行的热点科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即将到来的智能电网、3G、4G通讯时代。无疑,本专业一直是引领科技进步潮流的中流砥柱力量。本专业学生可谓是全方面发展、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和动手、创新能力。学生强电弱电精通,除此之外计算机、软件等更不在话下。本专业学生下不仅了解硬件还对硬件有着深刻认识,可以说,就是在这软硬兼施的情况下,使学生对两者的了解相得益彰,更加深刻透彻。学生毕业具有相当的综合能力,可以在很大范伟类择业。于是,本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综合类的专业。

本专业下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和医学信息工程等,每个专业有其各自的特色和侧重点,下面就一一分说。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与信息技术两门科学的完美“邂逅”,成就了电气信息工程这门专业。

电气信息工程专业以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和控制理论等信息技术为基础,对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电气工程领域进行监控、分析和管理。数据采集及监控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传动与控制等学科交叉、知识面宽的专业知识,以及数字电力系统、高速列车及其控制、电动汽车等反映新技术发展的知识,都是帮助同学们成长为电气信息工程师所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本专业同学将被打造成具有电气工程与信息技术学科交叉优势的工程技术人才,在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电气工程领域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

电网运营、信息产业、电子等企业是本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方向,在这些企业中,从事与电气信息技术有关的系统运行、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实验分析等工作,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绝佳践行。当然,考研也是不错的选择,本专业属于交叉学科,而且是宽口径,深造方向可谓多多。

由于本专业研究范围广,应用前景好,毕业生的专业素养相对较高,因此就业形势也很好。毕业生既可选择国有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研究所、工矿企业等,也可选择一些外资、私营企业等。如果能力足够强,在学习期间积累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还可以自主创业。另外,出国深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自动化

自动化专业教育是伴随着自动化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兴起的。它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在这一领域,美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这一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大为增加,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美国的大学及时地把这一专业的教育引进了课堂。因为这一专业技能的适用性,这很快引起了青年学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以后美国在这一领域的迅速发展并遥遥领先于他国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

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冲击,自动化专业教育必然会受到世界各国的更加重视。因为这一技术已从办公自动化、工业自动化逐渐向家庭自动化发展,它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更进一步的发展势在必然。

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

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等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学生在校时一般学习半导体变流技术、自动控制系统、电力拖动与电气控制、最优控制、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通讯与网络、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工程、传感器原理、自动检测技术、系统工程概论、运筹学和情报检索等近40门课程。本专业是一门适应性强、应用面广的工程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基础扎实、自动控制技术知识系统深入、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所以学生在毕业后都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也非常的宽广,比如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税务、外贸、工商、铁路、民航、海关、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历年来,本专业的毕业生的供求比例一直都保持在1∶10左右,近年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在系统集成、计算机软件硬件开发和通信等领域。

由于20世纪下半叶,以信息技术为显著特征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冲击着全球,对各国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能否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就决定了世界各国能否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有有利的地位。我国在改革开放这一大好形势下,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势,迎接着这一挑战。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自动化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制订出了相应的措施,加大对自动化专业教育的投资,在各高校纷纷设立实验室,改善教学环境以培养出更多出色的专业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就业渠道,因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广泛,其就业领域也五花八门。正因为如此,有些同学在择业时容易产生“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心理,认为自己的自动化专业紧俏,社会需求量大,工作单位可以随自己挑。尽管现在学生就业实行的是“双向”选择的政策,你选用人单位,但用人单位也在选你。所以千万不要表现出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神情,自我感觉很了不起,这样只会引起用人单位的反感甚至最终不录用你。谦虚、踏实、稳重是本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时的第一选择。根据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的情况看,他们的工作都非常理想,收入状况也颇为乐观。

与本专业就业领域相关联的行业在近年来借助市场经济的搞活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也获得了飞速发展。民航、铁路、金融、通信系统、税务、海关等部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科研院所、高科技公司也借助强大的人才优势,发展迅猛。未来随着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将借助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理想位置。

3.通信工程

以前个头硕大的移动电话“大哥大”早已变得纤细轻巧、色彩缤纷,飞入寻常百姓之手;以前靠数月飞鸿传书才能联系上的亲友,现在可用方便快捷的“飞信”互致问候,甚至还可装上摄像头来个视频聊天,这一切都归功于通信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

通信工程横跨电子、计算机专业,所修课程兼具两者特点,需要同学们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及较强的动手能力。本专业课程范围较宽,像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属于计算机类课程,另一些如信号处理、高频电路、电路原理等属于电子类课程,还有基础的通信原理等课程。学习本专业需要同学们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分析。

通信工程专业所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当今发展最迅猛的领域。国际上上升势头强劲的公司如Cisco、3Com等都将通信技术作为其发展的主体。在我国,不仅连老牌IT厂商如联想提供了大量的网络服务,有“巨大中华”之称的通信产业四大企业(巨龙、大唐、中兴、华为)业绩也十分惊人,良好的发展前景、宽松的发展环境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它们成为本专业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单位。

电气信息类专业简介 篇2

在当前高等学校工科学生的工程教育过程中, 两个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存在着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方面, 工科生在取得学位前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 年轻的工程师必须具备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系统的专业技能, 使他们能在工程应用和实际生产中发扬团队精神并发挥个人作用。[1]然而, 我国传统工科教育中存在重视理论教学, 轻视实际应用的问题, 过度强调知识学习过程, 对专业技能和学生素质重视不够。

受到传统工科教育模式的影响, 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实验课程往往是为了验证相关理论知识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均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计划, 学习相关的实验技术和手段。这使得学生的理论应用水平和实际创新能力难以提高。为了使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更适应未来社会的快速发展, 该专业的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为解决以上问题, 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工科学生必须建立起新的工程教学教育模式。近年来, 欧美等教育发达国家倡导CDIO工程教育模式。CDIO包括产品构思、产品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操作四个过程。[2]为了提高工科生在基本技能和实际运用中的创造性意识, 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CDIO教育理念, 探讨了CDIO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 CDIO教育模式

作为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的最新成果, CDIO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高等学校经过几年的探索提出的对工程教学教育模式进行改进的新型教育理念。电气工程师可以根据CDIO模式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电力行业中的实际问题。CDIO是一种新的工程教学教育模式, 它以新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为依据, 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 了解专业课程之间的本质联系, 掌握实际工程应用的原理和技能。[3]CDIO主要培养工科生的学习、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 多人合作研发和成员沟通水平也是CDIO的教育内容。在整个过程中, 老师只进行项目工作协调和技术指点, 通过CDIO模式激励学生的研习乐趣, 提高创新实力。CDIO的教学模式契合欧美发达国家对工科教育的要求, 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框架和教育思想, 并已成为一个普遍的国际工程教育模式。

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工科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现代电气工程师, 能够参与工程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和操作的各个阶段。[4]构思阶段包括客户需求、相关技术、法规、企业战略和商业计划。设计阶段的重点是创新的设计内容, 包括项目计划、项目图纸和具体实现方法。实施阶段是指设计到产品的转换, 包括硬件设计、软件编码、系统测试和产品验证。实施阶段, 为产品或系统提供预期价值, 包括系统维护、产品升级、可循环利用和产品报废等。通过采用主动和体验式的学习方法, 参与CDIO训练的工科生具有更好的职业发展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认知, 且具有批判意识。CDIO训练还能够吸引和激励工科生, 使工科生具备创造力和领导力, 并具有成就感。工科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CDIO训练, 更适合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事业上可以获得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 了解CDIO工程教学教育的企业更愿意雇佣那些具有CDIO训练背景的工科毕业生。

3. CDIO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电气信息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和目标, 建立了CDIO实践教学框架, 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包括课程实验和设计。课程实验贯穿于整个学期, 与课程的理论学习相结合。短期的课程设计是为了评估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第一环节重点强调对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环节是科研训练。通过科研项目的训练, 学生的电路分析和系统设计能力大大提高。第二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三环节包括在电气相关企业的工程实践和论文设计。重点锻炼工科生在工程实际和创造性等方面的能力。另外, 在教学实践的改革中, 可结合“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积极地指导工科生申报校级、省级或者国家级相关的研究项目。项目坚持以学生为主导地位, 教师通过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指导确保项目的最终完成, 鼓励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 勤于总结, 发表研究论文并申请专利。

在详细的实行过程当中, 首先, 按照学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 进行管理体系以及运行制度的深入完善和改进, 增强专业课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开放硬件实验室, 并配备相应的软件支持, 如Matlab、Or CAD、Protel以及CCS等, 作为学生参加各种课程实验和设计以及创新活动的重要场所;其次, 根据不同的科学研究方向, 各教师均应建立专门的研究室, 同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教师的研究方向中, 还可以成立不同的研究小组。这些研究室主要用来帮助工科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组中进行科学研究。教师则主要负责指定具体的科研方向和研究任务的分工, 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点, 从而提高工科学生的科研创造能力和研发水平;再次, 带领学生去电气相关部门进行参观和实习, 聘请专业人士来校讲座, 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各种级别的电子设计大赛等, 创建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理论创新的平台;最后, 开展校企联合培养项目, 学生可以到相关电气企业实习, 从而在实习过程中了解项目开发过程和做事方法,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并培养深层次的团队合作精神, 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结论

本文以CDIO实践教育体系为基础, 对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工程教育改革进行了研究。通过不断地探索, 该教学体系不断完善, 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就业形势明显好转。总之, CDIO工程教学模式在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满足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探寻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之路——“新形势下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纪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 (06) :43—47.

[2]顾佩华, 沈民奋, 李升平.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01) :12—20.

[3]Ian Yellowley, Peihua Gu.Design Directed Engineering Education[J].Proceedings of the Canadian Enginneering Educatiao Association, 2011 (09) .

电气类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 篇3

关键词:专业英语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增加,熟练地阅读相关的英文文献可以让我们了解和掌握国际最新的专业资讯。因此高校几乎在所有专业都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对专业英语课程的定位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与本专业相关词汇、语句的英文表达,培养了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

一、电气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专业英语的教学从总体上来说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1.教师方面

学校对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资格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是专业教师授课。但专业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语言类学科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一般的课程,需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般的专业教师没有语言类学科的授课经验,再加上课程内容专业性强,涉及大量的专业词汇,内容相对枯燥不够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难调动,最终变成教师一人独讲,学生在下面“听”课的局面。

2.学生方面

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表现为英语口语差、生词量小、阅读理解能力差。而专业文献的特点就是生词多,句式复杂,往往是一个定语从句嵌套着一个定语从句。例如“Systems range in size and power from pocket calculators to personal computers to supercomputers that perform such complex tasks as processing weather data and modeling chemical interactions of complex organic molecules.”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理解上会存在很大的问题,出现没有耐性、看不懂的现象,造成学生产生学习障碍甚至对课程产生畏惧心理。

3.教材方面

高职高专学生普遍英语底子薄,如果选用的教材太过于深奥难懂,会第一时间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目前市面上专业英语的教材,内容往往都是直接从国外一些原版专业性的文章中选取的,如前文所述,都存在专业词汇多、句式复杂等特点,这样的教材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困难。而如果挑选一些简单的科普文章作为教学内容的话,又过于浅显,达不到训练学生专业英语的效果。

由于这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开展困难,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课程如何开展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是任课教师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二、电气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改进建议

1.明确教阄学任务

在对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明白了要提高学生阅读国外专业文献的能力,溯本求源是要增加学生的生词量,让学生掌握大量的专业术语和词汇。认识的专业词汇多了,学生在阅读专业文献时就能做到心中有底。学生虽然对专业词汇整体比较陌生,但熟悉专业词汇的缩写。比如说学生都知道电阻可以用R表示、电容可以用C表示,而两者的英文分别是resistance和capacitance,缩写通常都是取自英文的首字母;还有一些单词是由两个不同的单词结合而来的,比如说“伺服电动机servomotor”就是由“伺服系统servo”和“电动机motor”结合产生的。教师在讲解生词的时候要找一些能引起学生注意的点来帮助学生记忆。

为了活跃气氛,笔者通常在生词讲解结束后和学生一起强记,让学生和老师比赛,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好胜心。在记住了大部分生词后,再让学生依次每人背诵一个生词,不能与前人重复,通过这样的小游戏让全班强记单词。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很愿意参加,而且也确实有助于学生记忆单词。

2.让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有了足够的词汇量之后,学生就有了信心,但并不是说就一定能够看懂专业英语了。前面说过,专业文献的特点是句式复杂,长句子多,定语从句多,非谓语动词多。学生一看到长句子头就晕,不知道到底在说什么,这时候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帮助他们抓住句子的主干。

笔者任教电气类专业英语课程,第一堂课通常都会将定语从句和非谓语动词部分重新讲解一遍。在一个长句中,如果能抓住主干,将长句分解成短句,再将修饰主干的各从句逐一击破,长句就不再让学生“犯晕”了。例如一开始的例句“Systems range in size and power from pocket calculators to personal computers to supercomputers that perform such complex tasks as processing weather data and modeling chemical interactions of complex organic molecules”,其实主句很简单,就是Systems range in size and power,后面都是在给不同的sizea和power举例。所以如果学生懂得如何将长句分解,那么看懂专业文献就不是太难的问题了。

3.丰富教学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词汇量积累的再多,句式分析掌握的再透彻,对课程没有学习兴趣也是很难持续学好一门课程的。所以,不光是专业英语,对任何课程来说培养学生的兴趣都是最重要的。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教学手段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也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必然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失去兴趣。教师在上课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是绝对没有学习兴趣的。所以在课前,教师要充分备好课,导言怎么说,怎样把内容引到课本内容上,以及从课本内容上还要引申出的其他一些知识,教师课前都要充分准备好。

笔者在课前会准备一些英文小幽默来活跃气氛,课堂教学中会穿插一些与电气专业相关的课外知识,并且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讲授,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比如让学生课下准备一些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最新技术或理论,利用上课开始的5分钟让学生发言。这种练习不仅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也把专业知识同英语结合起来,更有助于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融会贯通。

总之,专业英语是专业与英语相结合的一门边缘课程,它的教法既不同于专业课教学,也不同于基础英语教学。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还需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与完善,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龚育尔,代小艳,徐岚等.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英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吴志敏,代玲莉.通信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探讨[J].教学园地,2009(30).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简介档 篇4

一、专业名称

电气自动化技术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中或中职毕业生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机械、建材等行业的电气控制设备系统安装、调试、维修等岗位,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各类中小型企业的电气设备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维护与维修,也可从事工厂供配电运行与维护、机电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具体的就业岗位如下:

职业范围就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发证机关电气自动化设备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管理、维护与维修、营销及服务电力拖动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电工操作证 中级维修电工

高级维修电工

中级电气设备安装工

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安全生产监督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华中电监会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电气自动化仪表的检修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管理机电设备的营销及技术服务?

六、人才规格

1.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职业技术能力

(1)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表并具有一定的维护能力;

(2)具有对一般的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及维修技能;

(3)具有对常规电器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设计和故障诊断处理的能力;

(4)具有对变频控制装置、PLC等组成的电力拖动系统运行维护能力;

(5)具有对传感器的正确运用能力及对检测系统故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6)具有分析解决一般的现场生产自动化技术问题的能力;

(7)具有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及管理能力。

2.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职业技术知识

(1)掌握常用电工、电子仪表的工作原理;

(2)熟悉常用电子元件的性能及一般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

(3)掌握常规电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4)掌握一种变频控制装置、PLC、单片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5)熟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参数检测方法;

(6)具有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及管理能力;

(7)具有基本的钳工工艺和电工工艺知识;

(8)具有一定的电路识图知识和机械制图知识。

3.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职业关键能力

(1)学习能力:学习中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归纳总结、触类旁通;能运用各种媒体进行学习,提取信息,获取新知识;能掌握电气自动化相关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等。

(2)工作能力:能按工作任务的要求,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工作方案、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中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等。

(3)创新思维能力:学习中能提出不同见解,工作中能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方案和途径等。

4.学业要求:所学课程必须全部合格方能毕业

5.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电工上岗证、维修电工中/高级、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

七、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1.电力拖动自动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修1-1电力拖动自动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1-1-1 具有识图的基本能力,能看懂电力拖动自动化设备的原理图、安装图

1-1-2 具备必要的钳工和电工工艺技能,并能按照电力拖动自动化设备的原理图、安装图进行设备安装

1-1-3 能根据产品说明书等技术文件,对安装的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功能性调试1-2电力拖动自动化设备的运行与维修1-2-1能对电力拖动自动化设备进行运行与管理

1-2-2能对电力拖动自动化设备进行一般性的维修2.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修2-1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2-1-1 具有识图的基本能力,能看懂中小型工厂自动化生产线的原理图、安装图

2-1-2 具备必要的钳工和电工工艺技能,并能按工厂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图进行设备的安装 2-2-2 能根据产品说明书,对安装的工厂自动化生产线进行功能性调试2-2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与维修21-2-1能对中小型工厂自动化生产线进行运行值班操作或日常管理

1-2-2能对中小型工厂自动化生产线进行一般性的维修3.电气自动化仪表的检修3-1 电气设备自动化仪表的常规检查3-1-1 能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电气自动化仪表的日常定期检查; 3-1-2 能根据定期检查的结果确定电气自动化仪表的运行状态;

3-1-3能根据电气自动化仪表的运行状态确定设备的运行计划。3-2 电气设备、自动化仪表的检修3-2-1能对电气自动化仪表定期检查中的问题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维修与更换;3-2-2 能对更换的电气自动化仪表进行正确的安装与调试?

4.变配电所得运行值班4-1变配电所的运行值班4-1-1能进行日常的运行操作

4-1-2 能正确填写操作票、工作票4-2 供配电设备的操作4-2-1 能根据倒闸操作票的内容进行开关设备的操作5.机电设备的营销及技术服务5-1机电设备的营销5-1-1 在机电设备销售或采购过程中,能说明所涉及设备(生产线)的性能、技术指标

5-1-2 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撰写预算书、标书等

5-2机电设备的售后技术服务

电气信息类专业简介 篇5

社团联:电气信息学院社团联由学生学术科技协会、辩论队、“梦之翼”文艺社、“清韵”文学社、“心晴”心理协会和魔术协会组成。在这里你可以感受一股自由的气息,你将站在这个自由平台上发挥你的全部可能!

梦之翼文艺社: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大类社团联文艺社,顾名思义,我们将会对文化、艺术相关活动进行策划、筹办与组织。学校每年一度的凤凰展翅活动、各类文艺公演都活跃着我们的身影。这是一个综合的展现自我的平台,我们欢迎各位同学的敬爱如,大家携手共同谱写多彩的校园生活!你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清韵文学社:“给你我一个相识、相聚、相知的理由,文学——倾听心灵的声音”。清韵是电气学院唯一的文学社团,旨在让我们失去语文后仍然沐浴在文学的阳光下,希望我们热爱文学的新同学踊跃报名参加,相信在这里你们能收获更多的知识,结交更多的朋友。

学生学术科技协会: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学术科技协会是在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团委直接领导下,并由校学生学术科技协会指导和监管,又电气信息学院全体在校学生及其他资源参加者构成的学生社团组织。本协会组织健全,设会长一名,副会长一名,部长三名。下设宣传部,组织部,竞赛部。电气科协主要是为丰富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为热爱科技和创新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辩论队:首先,我们怀着颤抖的心情欢迎各位10级学弟学妹们的到来,预祝你们在川大的学习、生活中一帆风顺!下面正式给我们辩论队打一下广告:电气学院辩论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现由9位09级的舌战高手组成。辩论,说通俗一点就是跟人家打嘴仗!不过由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搬到台面上就成了穿着西装打领带,有板有眼的斯文之举,此为辩论。综合了一个人的知识积累、表达技巧、临场能力以及礼仪气质等方面,是我们大学生锻炼个人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虽然不及文科朋友辞藻之华丽,但我们却拥有理科生独有的缜密思维,在辩论场上也是大有作为的!辩 古今之事,论 百家之言,电气学院辩论队,期待您的到来~

魔术协会:我们因为热爱魔术走到一起,我们欢迎川大的魔术爱好者一起学习、研究、探讨魔术,与此同时,慢慢的提升人们学习及观赏魔术的风气。或许你不会魔术,或许你只想做一个观众,这些都无所谓,只要你有兴趣,就可以加入我们!

电气信息类专业简介 篇6

化学课程与教材研究(The Research on Chemical Curriculum and Material in Secondary School)(必修3学分)

“化学课程与教材研究”课程是化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必修课程。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化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能够运用当代先进的课程理论,反思当前中学化学课程设计与评价、中学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中学化学教材的编制与分析、中学化学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当代中学教学范式的构建等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以提高教育硕士对中学化学课程,教材及教学本质的理解,从而使他们能从更高的视野和理论水平上审视当代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

本课程主要包括当代主要的课程论、中学化学课程的设计、中学化学课程评价、中学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中学化学教材编制与分析研究、中学化学教学过程和方法、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及现代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等内容。

主要参考书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贺湘善等.化学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施良方.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施良方.学习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6.叶 澜.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吴文侃等.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9.[美]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2.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3.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14.新思考化学课程网

15.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杂志。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Chemical Instruction Design and Cases Analysis)(必修

3学分)

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前面所学课程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专题研究、案例讨论和教学设计等多种学习方式亲身对当前科学教育和化学教学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而现实的问题(例如,基于探究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基于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基于STS教育理念的教学设计与案例等)进行参与式学习,真正形成和建立现代、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教学设计策略和方法,提高进行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能力。

主要参考书目:

1.王磊主编,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磊 胡久华主编,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化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王磊 刘克文等主编,高中新课程选修课教与学·化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王磊等翻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于项目的策略和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吴俊明、徐承波.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刘知新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各种科学教育和化学教育的期刊 相关的研究生学位论文

化学学习的理论与方法(The Study on Learning Chemistry)(必修2学分)

本课设有科学学习理论简介、化学学习动机研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机制和有效策略、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学习迁移与化学问题解决、化学探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等专题内容,将教育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与化学学习的实际密切结合,并针对化学学习的具体而特殊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专门研究。

主要参考书目:

1.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陈琦等.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皮连生等.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王磊等.科学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基础,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7.D.P.奥苏贝尔著.佘星南等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The Measuring and Evaluating of Chemical Education)(必修2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教育测量和评价的意义,掌握教育测量、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针对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对测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出解释;了解中学化学习题及考试编制的基本思路和发展趋势;了解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趋势与进展。培养学生从事中学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研究的初步能力。本课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是教育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二是如何利用教育统计软件处理化学教学研究的数据资料;第三是中学化学试题与考试的编制及结果分析;第四是化学教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简介。

主要参考书目:

1.周谦主编,教育评价与统计,科学出版社,1997 2.刘知新主编,王建成著,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 3.张敏强主编,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周青主编,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出版社,2006 5.李文玲,教育与心理定量研究方法与统计分析:SPSS实用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现代化学与中学化学(Modern Chemistry and Basic Chemical Education)(选修3学分)

本课程以专题构架,主要包括: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污染、化学与生命、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基于现代化学的视野对中学化学核心内容的分析和研究。

主要参考书目:

肖超渤、胡运华.,高分子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戴数桂主编.环境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叶大均.能源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日本高分子学会高分子实验学编委会主编.李福绵译,功能高分子,科学出版社,1983 王明星.大气化学,气象出版社,1999 王连生.环境化学进展,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王荣国等主编.复合材料概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化学教育研究设计与方法(Methods and Design of Research on Chemical Education)(2学分)

本门课主要包括,查阅国内外有关科学教育和化学教学研究的文献,了解化学教育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类型,学习不同类型化学教育研究的范式和案例,掌握调查、访谈、实验、数据分析、模型建构等具体的研究方法。

国内主要大学的化学课程教学论专业学位论文

台湾科学教育研究学刊

化学教育杂志

国外科学教育杂志

化学史(The History of Chemistry)(选修1学分)

该课程是一门主要介绍化学事实、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以及化学基本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化学专业基础课程。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介绍和分析化学科学的萌芽、近代化学科学的诞生和现代化学的发展三个阶段中化学科学的重大发现和主要代表人物,使学生了解这些重大发现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掌握化学科学中的研究方法,理解和尊崇前辈化学家的科学精神、治学态度、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以形成正确的自然观和对化学科学的本质性认识。

主要参考书目:

电气信息类专业简介 篇7

一、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电气信息类及相关涉“电”专业, 在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工科类院校中, 占有相当大的专业比重。以我院为例, 该类专业涉及学院8个系 (含分院) 的19个专业 (占专业总数的38%) , 学生人数则占全院学生总人数的42% (2010年招生数据统计)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普通院校电气信息类人才的培养, 大多采用以“课堂理论教学+课堂实验教学”为主的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实践教学效果差。尽管开放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模式实践教学体系上的不足, 但近年来由于严峻的就业形势, 使得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受到严重的冲击, 相应的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最终造成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差, 创新能力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于西部地区的地方普通院校, 由于受到生源、硬件、师资等条件的限制, 这方面的情况尤为突出。因此, 如何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 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用固定不变的、僵化的、单一的模式去规范和教育受教育者, 而受教育者-大学生, 却是生动活泼、性格差别、志趣各异的, 必须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因此, 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 在当今高等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近十年来, 学科竞赛作为实施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方式, 逐渐引起了全国各类高校的重视, 更多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科专业特色, 开展了相应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从2000年起, 由北京理工大学牵头承担的教育部21世纪教改项目“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该项目结合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全国开展的实践, 总结出了“政府主办, 专家主导, 学生主体, 社会参与”的学科竞赛组织运行模式, 倡导通过学科竞赛来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做法。该项目2005年结题并获得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 其研究理论对全国各类高校开展相关工作, 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而西部的地方普通院校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经过多年的探索, 也构建起了“一个宗旨, 一个基本原则, 一套联动机制, 三大活动平台, 三结合三促进”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开展的新模式, 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基于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

近年来, 我院在以学科竞赛为牵引, 培育校园科技文化, 提高电气信息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 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从资源整合、基地建设、激励措施、保障机制、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 逐步建立起了符合我院办学定位、适合我院发展特色、保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能深入持久开展的长效机制。

(一) 资源整合

我院从1997年起, 就由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系负责组队参加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此后, 其他各系部也陆续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及“挑战杯”等全国及省级各类竞赛。此外, 相关系部还定期举办全院性的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软件设计大赛等。过去, 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生参赛队伍的培训等工作, 都是由与专业最接近的相关教学部门具体负责, 学科竞赛工作的开展处于一种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状态, 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也都是相互独立, 没有形成合力。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全院电气信息类及相关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设备与指导教师队伍资源的共享, 也不利于形成一种能促进我院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校园科技文化建设蓬勃开展的全院性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近年来, 在学院的统一规划下, 我们整合了相关系部的场地、设备、师资等资源, 在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 校园科技文化建设方面, 相关教学单位相互合作, 共同管理, 形成了合力, 开创了校园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 基地建设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 是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和校园科技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和主要条件。从1997年开始, 我院就成立了“电气信息创新实验室”, 并以此为基地, 开展相关专业的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此后, 我院又相继成立了多个服务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的开放性实验室, 例如“智能控制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软件设计创新实验室”等, 活动场地近600平方米。学院从硬条件和软资源两方面, 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优质的服务平台。通过完善工作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加大经费投入、校企共建实验室等方式, 打造了生机勃勃的电气信息类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在学院的领导、院团委的统一规划下, 各相关教学单位参与基地具体管理, 并由学生自主运作。

(三) 激励措施

学生是学科竞赛的主体, 同时也是学科竞赛的直接受益者。近年来, 我院采取多种办法调动学生群体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 培养一批骨干分子并发挥了带头和示范作用。为激励广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 我们的一些做法包括:1.设置创新学分。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科研工作、学术活动、学科竞赛, 发表论文及著作等方式来获取至少4个的创新学分。2.设立创新奖学金, 用于表彰在科技创新活动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及集体。3.在学业考核上, 设置一定的优惠政策。例如, 我院学籍管理明确规定, 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的学生, 毕业时获得学士学位的绩点要求可降低0.3个绩点等。

(四) 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能深入持久开展下去的前提, 我们的做法是:1.建立经费筹措机制。我院一贯重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 每年均有一定的专项拨款, 用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和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的组织和培训。此外, 我们还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科技活动基金, 如企业赞助、教师科研经费的资助和学生科技服务获得的部分收益等。2.引入项目机制。积极探索大学生科研训练途径, 实行立项制和参与制。积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 积极参与教师课题研究, 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3.把学科竞赛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近年来, 我院电气信息相关专业在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时, 都有意识地把与学科竞赛关系密切的课程纳入正常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例如设置了“电子设计竞赛培训”、“数学建模比赛培训”等全院性选修课程, 使得学科竞赛活动不再完全游离于第一课堂, 而成为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内容。4.理顺相关职能部门与教学单位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院团委、教务处和相关教学单位、创新基地的关系, 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管理指导作用, 提高各教学单位参与的程度、深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五) 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建设好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乐于奉献的创新基地指导教师团队, 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能持续深入开展的重要保证。1.领导重视与关怀。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要求指导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付出很多, 由于种种原因, 这种付出是不可能得到相应物质回报的, 因此, 除了需要指导教师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并热衷于该项工作, 还需要我们的院、系领导注重对指导教师的感情投入, 甚至亲自参与到该项工作中来。2.建立科技创新活动导师制。我们的做法主要是采用“老师+学生”的“师带徒”模式, 一个 (或几个) 导师和多个学生构成一个科技活动小组, 各小组独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3.制定合理的教师指导工作量和竞赛获奖工作量计算办法, 将教师的指导工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

三、培育特色鲜明的校园科技文化

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和环境, 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 起着课堂和书本无法替代的作用, 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更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我们认为, 高校必须立足于自身特点和办学特色, 培育特色鲜明的校园科技文化, 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并自觉参加到各种创新活动中去。

(一) 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校园科技文化建设模式

我院地处广西中部的柳州市, 拥有包括“上汽通用五菱”、“柳工股份”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和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 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得益于学院的地域优势和“校市相容、校企合作”的办学指导思想, 我院电气信息类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文化建设, 也逐渐形成了校企合作、互惠共赢良好局面, 一些做法和思考如下:1.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机制, 与相关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基地。校企合作共建、共营创新基地, 有利于在基地内营造职场氛围, 通过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 学生真题真做, 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提高基地人才培养效果;另一方面, 学生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给企业的产品研发提供广泛的底层技术支持, 一些创新性强的研究成果甚至能为企业所采用。此外, 这些热衷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 更是企业最青睐的人才, 校企合作有利于为参与企业储备人才。因此, 校企合作共建基地, 能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2.长期聘请地方骨干企业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创新基地的指导老师, 遴选优秀的学生, 直接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通过企业参与, 创新基地团队构成模式逐渐由单一的“学校教师+学生”模式, 拓展到包含“企业工程师+学生”以及“学校教师+企业工程师+学生”多模式并存的局面。3.定期聘请企业高层管理者或技术专家到学校举办各类形式的讲座,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地方经济建设的重点和热潮。4.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 到企业和社会参与技术服务工作, 加大社会实践的科技含量, 扩大科技活动的内容和范围。

(二) 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运行的创新基地发展模式

大学生创新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其本质就大学生自主实践创新文化的过程。基地既是“学生社团”, 又是“实验室”。我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基地的管理的力度, 使各项创新实践活动都尽可能以学生自主设计、自行组织来完成, 逐步实现科技创新基地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运行的目标,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 我院目前开展的工作包括:1.建设完备的学生管理团队。基地学生管理团队应包含“基地主席”等职位, 包含全部由学生组成的“外联部”、“项目部”等部门。2.建设最有利于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管理制度。让学生能有尽量宽松的时空环境进入创新实验室, 在时段上不予限制, 采取“低门槛”的准入制度。3.创造相应的设备条件, 使学生可以在实验室里自主设计、自主试验、自主发挥、自主观察、自主分析和总结。

(三) 以产品研发和学科竞赛为导向的项目引入模式

科技创新活动的项目引入机制, 必须从实际出发, 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来制定。按照这一原则和思路, 近年来, 我院电气信息类专业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引入, 采用了以“产品研发”和“学科竞赛”为导向相结合的模式。1.“产品研发”为导向, 就是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选择的题目, 以企业现有产品的改造或新产品的研发为主, 加强了科技创新活动的针对性, 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这个模式多为“教师+企业工程师+学生”的团队采用, 是“真题真做”模式。近年来, 通过该模式引入的项目包括“车用数字电子钟”、“智能电源插座”等。2.以“学科竞赛”为导向模式, 就是通过对全国或省级学科竞赛题目的深入研究, 预测下一届竞赛可能出现的题目类型, 并以此构造题目, 开展科技活动, 并展开竞赛培训, 这是“假题真做”模式。近年来, 按该模式引入的题目包括“数字精密信号发生器”、“车模红外自动转向器”、“音频定位系统”等等, 其中, “音频定位系统”题目的培训内容和要求与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B题十分接近, 在当年的竞赛中, 选择该题目开展培训的学生团队也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当然, 不论是基于“产品研发”的“真题真做”模式, 还是基于“学科竞赛”的“假题真做”模式, 都要求降低对参与学生的准入门槛, 遵循“打好基础, 学会动手, 逐步提高”的原则和步骤, 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结束语

学科竞赛和校园科技文化建设, 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地方普通院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发展特点, 积极思考并不断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俞松坤.“多平台互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创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 (5)

[2]常海霞, 魏莼, 郭亮.培养与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与教育.2010 (5)

[3]霍汉平.营造校园科技文化氛围落实素质教育探析[J].职业与教育.2006 (9)

[4]尹仕, 肖看.构建大学生多学科竞赛平台培养新型拔尖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 0 0 9 (5)

电气信息类专业简介 篇8

【摘要】考核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探究式”教学必须有合适的考核评定方式匹配。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教学过程中考核评定方式的不足。结合电气信息专业课的特点提出在“探究式”教学中的考核评定应采取阶段性考核,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倡多样性的考核方式以及应该着重从应用角度考查学生知识掌握。

【关键词】探究式 考核 过程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工学院探究式教学示范课程:“探究式教学应用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探索”(B1304)、2013年湖南工学院教研教改项目:“浸入式”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电气与信息类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中的探索(JY201324)。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13-02

一、 引言

以继承知识为核心的演绎式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参与度低,主要靠死记硬背掌握知识点。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缺乏积极性和创新性。注重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过程中,仅依赖传统教学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上世纪80年代杜威首次提出在教学方法中采用“探究式”,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探究程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现存考核评定方式的不足

目前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查和考试两种类型。考查课程主要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给出最终评定结果,平时表现为作业完成情况,出勤率,课堂表现等。考试课程除了考虑学生平时表现,还会在课程结束后,以试卷形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注重最终结果不注重过程反馈

在很多大学,一门课程除了作业和出勤率,没有其他中间考核环节。而占比例最重的期末考试设置在课程结束后,因此仅仅依赖期末考试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作用不大。教师在课堂上鲜有跟学生互动,因此教师很难接收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学生因此也更注重期末对课程的突击复习,以单纯应付考试。临考前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已经无法及时追踪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教师更无法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就会如滚雪球一般越累越多,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觉得跟不上教师所讲进度,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学生自觉性普遍不是太高,如果是考查课则不重视该门课程,如果是考试课则临考前再“抱佛脚”。因此现行考核方式仅有检验而无促进改善作用。

(二)注重学生掌握的知识而不注重能力

无论是考试还是作业大多停留在理论上的演算,学生通过机械记忆知识点和掌握几种常见例题模式就可以获得好的成绩。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电路和系统可能受到内部噪声和外部干扰的影响,还包括元器件个体差异性,所呈现出来的并不像教材上所叙述的理想情况,甚至会遇上一些教材上从未提及的情况。学生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作业和考试中不能很好展示。

(三)分数和等级评定没有针对性

分数和等级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却是笼统的。学生从评定结果仅能知道自己没有得到针对性的评定,并不清楚自己具体在哪些方面不足。自然也就没法得以及时的改正。

三、“探究式”教学考核评定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及时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和评定

教师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及时的给予评定和反馈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知识,有时还需要“探究”新的知识。跟学生交流对阶段性学习效果进行总结,才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短处并改正,同时肯定他们的成绩。这样学生及时从教师那里得到了反馈和相应的指点,才可以保持继续“探究”的信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如果教师仅验收最终结果,许多学生可能中途遭遇太多问题无法解决而丧失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仅从最终结果的优劣,教师也很难全面地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给出评价。

(二)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

电气信息类专业“探究式”教学,离不开电路系统和产品项目的制作与研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任务难易程度不同,即使同一个设计任务,不同组之间选取的设计方案不一样,以函数信号发生器为例:可以用ICL8038实现,可以用集成运放实现,也可以利用FPGA及DDS实现,因此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教学要求的知识点,还要掌握其他相关知识和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对知识有了直观感受,学习了本专业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不必以作品达标为唯一标准。而更应注重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在整个团队中做了怎样的工作量,对知识的领悟与运用能力如何,对基本仪器与设备的操作是否熟练规范,电路板的工艺如何,学生能否提出有外延性的问题及观点,能否在适当场合清晰阐述本团队或者本人观点……这些均可以作为考核标准。

由于人人都参与到探究过程,人人都有体会,只要对文章大纲给予适当指导,学生就能顺畅完成论文报告书写,而不是靠拼凑来完成漏洞百出的论文报告。

(三)注重考核评定方式的多样性

自由交流和成果汇报是“探究式”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重要的考核参考环节,“探究式”教学强调人人都必须发言,通过观察学生发言能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评定结果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附以简短评语比单纯的分数和等级效果更好。每条评语都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所写,学生能感觉都自己受到了老师的重视,因此保持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能很清楚的了解自己优缺点。

电气信息类“探究式”教学中许多问题需要学生分组共同解决。学生的考核成绩必然应该由指导教师给出,但也可参考学生自评及同组人员评定。学生对自己的经历和感觉描述更加精确,同时他们也能更好的了解同组同学的学习情况,他们之间的评价更能反映真实情况。

(四)着重从应用角度考查学生知识掌握

对于电气信息类专业课,很多知识和技巧都是将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加关注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实际情景促使学生能运用所学习过的知识和技巧与实际工作联系在一起,激发他们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并解决问题。因此在考核评定过程中,不应当仅限于看知识掌握和研究结果,还应看学生对知识和技巧的灵活运用程度。教师的正确引导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心理上就重视起来。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关注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

四、结束语

本文总结了传统考核方式不能及时反馈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不能很好体现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评定结果不具有针对性的不足。并且提出采取阶段性考核,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运用多样性的考核方式并强调从应用角度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这些方面的改革符合“探究式”教学的特点,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晶. 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无线互联科技,2013,6:215-216.

[2]赵怡.项目教学在电子信息专业实验教学中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10:115-117.

作者简介:

伍麟珺(1982-),女,汉族,湖南衡阳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数字信号处理,电子线路设计。

上一篇:刚刚开始小学作文700字下一篇:优秀作文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