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050工程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0904050工程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5篇)

0904050工程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1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904050

课程中文名称:工程生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Physiology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

开课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开课学期:5

总学时:40(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

总学分:2.5

二、课程目的工程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了通向服务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工程生理学课程的教学任务不仅着重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后续课程如医学概论、医学成像技术、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医学仪器及设备、生物医学材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体各系统、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同时掌握工程生理学分析方法,建立良好的理论基础,具备基本的实践能力,并与理工科的教学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3学时)

1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熟悉细胞膜的结构功能(1学时)2掌握细胞兴奋性、生物电现象(1学时)

3熟悉肌细胞的收缩功能(1学时)

第二章血液(3学时)

1了解血液的组成、特性(1学时)

2掌握血细胞特点及功能(1学时)

3熟悉生理止血与凝血机制,掌握血型与输血原则(1学时)

第三章血液循环(4学时)

1掌握心脏泵血功能及评价(1学时)

2掌握心脏电生理机制及心脏电节律产生(2学时)

3了解各种血管生理,熟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1学时)

第四章呼吸(3学时)

1了解呼吸各环节的基本过程。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及肺功能的评定(1学时)2熟悉气体的运输形式及特点(1学时)

3掌握呼吸节律产生及呼吸运动的调节(1学时)

第五章消化(3学时)

1概述,掌握消化的概念,平滑肌的特性及消化道平滑肌的活动(0.5学时)

2了解食物消化的基本过程,掌握胃、小肠内消化、内分泌功能及其调节(2学时)3熟悉食物中各种成分的吸收机制(0.5学时)

第六章尿的生成和排出(3学时)

1了解肾脏功能解剖及肾血流量特点(0.5学时)

2掌握肾小球的滤过过程及影响因素,掌握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功能特点,熟悉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制(2学时)

3熟悉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肾脏功能的研究方法。了解尿的排出(0.5学时)

第七章感觉器官的功能(3学时)

1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0.5学时)

2掌握视觉器官的感受原理及基本的检测手段;掌握听觉器官的感受原理及基本的检测手段;掌握前庭器官的感受原理及基本的检测手段(2学时)

3熟悉嗅觉与味觉及皮肤感觉的感受原理(0.5学时)

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8学时)

1了解神经元概念,熟悉神经元活动、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2学时)

2掌握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及对躯体运动的调节(2学时)

3熟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学时)

4掌握大脑的高级功能及基本原理(2学时)

5熟悉脑功能研究方法(1学时)

第九章内分泌系统(2学时)

1概述,了解激素的一般特性(0.5学时)

2掌握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1.5学时)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研究性教学方法))

上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以教学录像,采用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方式,结合临床案例,使同学们能对生理学的知识有深入的认识。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

实验一:肌电图的测定。学习肌电图的测定方法,了解不同情况下肌电图的变化。实验二:视野测定及声音传导途径检测。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测定正常人白、红、黄、绿各色视野;采用音叉振动法检查声音空气传导和骨传导的特点。

实验三:家兔血压的调节。以动脉血压为指标,在整体条件下,施加某些因素,观察神

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的调节作用。(选做实验)

实验四:肺通气量的测定及呼吸运动的调节。了解人体肺通气量的测定方法和正常通气

量。观察不同条件下呼吸运动的变化。(选做实验)

七、先修课程

人体解剖学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姚泰.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5月第6版.[2] 姚泰,罗自强.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 Walter Boron.Medical Physiology[M].USA: Saunders, 2002.九、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开卷考试,为百分制,其中试卷成绩占70分,平时成绩占30分。

0904050工程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2

关键词:人体生理学,整合课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 (PBL) ,传统教学

在现代医学课程体系中, 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它以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为基础, 同时又是药理学、病理学等后续课程和临床各课程的基础, 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传统教学模式上, 各门学科独立授课, 各自评价。这种教学方法, 虽然可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 但不能完全达到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需要。例如:学生对一般知识性的问题能较准确地回答, 但对相对复杂的尤其是具有整合性质的问题, 则不知如何分析或回答, 其主要原因是在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整合性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方面, 缺乏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1]。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医学的飞速发展, 如何改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提高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是摆在每个生理学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

课程整合是指在医学临床前教育阶段将基础学科、临床学科以及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内容综合在一起, 形成模块课程。我校在执行1996年原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临床医学专业 (本科)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 借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新途径课程体系, 在临床医学专业基础阶段实施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2]。学校于2000年开设了包括人体生理学在内的10个整合课程, 本文对2007—2011年间整合人体生理学教学改革情况进行了总结, 希望能够有效地促进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的改革发展。

一、教学内容设置

整合班每年为4个小班, 学生年平均人数为120人, 课程总学时数86学时, 其中理论54学时 (比普通班少了10学时) , 实验32学时 (和普通班相同) 。整合班和普通班均在第四学期进行生理学的授课。将人体生理学教材中神经系统一章 (10学时) 移到《神经科学基础》整合课程中讲授, 试题中不涉及此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 我们采用“传统模式+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模式”的“双模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以PBL课程模式进行授课, 其余章节采用传统教学进行讲授。PBL课程模式和“以学科为中心”的系统性课程体系是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 成为医学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3]。生理学课程整合是在多项改革的背景下以病例为先导, 以问题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经过教学实践, 我们逐步完善了PBL教学病例, 在临床相关科室有经验医生的帮助下, 编写了《人体整合生理学》PBL教学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PBL课程采用小班形式, 以小组为单位, 采用发放病例教材—发现问题—查找资料—交流—讨论—总结—解决问题的程序。在此过程中,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 如情景再现、微电影、小短剧等方式进行病例探讨与分析。这种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变更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把学生设置于生动形象、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让学生互相协作解决问题, 形成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可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合作意识、创新精神, 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此项改革受到学生的好评, 教学效果佳。

三、考试模式

实施考教分离原则进行命题, 主观题、客观题全部由命题小组命题, 实施讲前半部分内容的教师和讲后半部分内容的教师对调命题。整合人体生理学和生理学均为A、B两套试题, 结构相同。由于整合班试题不包括神经系统的内容, 因此对应普通班生理学有关神经系统的试题均换成其他章节的试题, 分值不变。考试中讨论题之一为病例分析题, 以强调生理学知识与临床学科知识相整合, 用生理学知识解释临床常见现象。

四、教师培养

根据整合生理学教学大纲, 我们采取了“讲解的内容与临床病例 (即日常实际所遇问题) ”相结合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尽量把讲解的生理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结合大量彩色图片和动画, 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多用启发式教学, 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 注意讲授内容条理清晰, 重点突出。以病例为中心, 着重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讲解, 简单易懂的内容让学生自学。进行双语教学, 坚持答疑, 学生不懂就问, 教师及时解答反馈, 通过院系部组织学生对生理学反馈交流会, 以促进教学相长[4]。经常进行集体备课, 在备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组织教师到医院进行短期实践, 增加临床经验;同时邀请临床医生到科室为大家进行典型病例分析与讲解。使教师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五、生理学整合课程评估

1. 学生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我们将同期整合班和普通班考试成绩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2007年91期整合班成绩低于普通班, 原因可能是2007年是我们第一次结合PBL教学模式, 各方面会有不足之处, 比如初次进行PBL模式, 教师经验不够丰富, 对学生的引导不够, 指导教材的编写还有不合理之处, 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还不适应, 等等, 所以整合效果不是很好。但是从2008年92期学生开始, 整合班学生成绩平均分明显高于普通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整合班的教学模式是成功的 (见表1) 。

我们随机抽取了2009年93期学生试卷各部分项目分值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发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等项目上, 整合班与普通班没有明显差异, 因为这些试题主要考核的是知识点, 回答正确与否主要靠的是学生的记忆。但是在回答论述题和病例分析题方面整合班的能力显著增强 (P<0.05) (见表2) 。表明经过PBL教学模式后学生对综合性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由此也说明整合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

2.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学生和教师对整合课程的总体评价是正面的。学生对整合班课程教学模式的总体评价为“优良”以上的占85%。认为经整合+PBL教学后掌握知识更系统、更连贯,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教师对整合课程的反馈认为课堂气氛活跃, 真正实现“互动”, 完全改变了传统上“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 知识掌握更全面、更系统。生理联系病理、病理生理、药理等学科, 基础联系临床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大增强, 这将为以后的基础和临床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总体评价为“优良”以上的为91%。

六、结论

生理学课程整合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为目的, 强调自主探究、批判性思考和创新实践的精神,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将其应用于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中, 符合生理学的学科特点[5]。开展的部分内容采用PBL、小组讨论结合课堂讨论, 从试卷分析以及学生调查问卷结果都证明开展生理学课程整合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 更好地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我们建立的这种教学模式是可行的, 达到预期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授课教师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 缺乏临床经验, 对临床知识把握的不是很到位, 如果能配备一名相关科室的临床医生, 真正体现基础与临床的有机结合, 相信效果会更好。另外PBL授课采取的是小班形式, 以小组为单位, 每个班大约分为5~6组, 而每个班只配备一名教师, 因此从教师资源上略显不足。 (2) 虽然国内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料逐年增多, 网络资料查询系统越来越丰富, 但是招生规模的扩大仍然难以满足学生对图书资料的需求。另外教学空间有限也限制了学生小组讨论的开展, 他们经常利用寝室进行资料的整理和讨论分析。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教学管理部门能够重视起来。 (3) 极少数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应, 或者不喜欢, 因此在收集资料和小组分析、讨论等方面表型的不积极, 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及时发现问题, 正确引导, 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

相信在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队伍的共同努力下, 通过不断地完善, 我们会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成功, 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军, 马建辉, 吴文雄, 黄亚玲, 崔舜.医学整合课程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9) :7-8.

[2]乔敏, 张云, 杨泽礼, 赵阳.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效果的实验性研究[J].医学教育, 2005, (4) :26-29.

[3]Mc Parland M, Noble LM and Livingston G.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undergraduate psychiatry[J].Med Educ, 2004, 38 (8) .

[4]乔敏, 路振富, 孙宝志, 张云, 赵阳.学习哈佛经验, 建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体系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2, (4) :44-46.

0904050工程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学;精品课程;目标;思路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时期,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迅速,而且教育质量在不断提高,创造了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来办大教育,而且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面临的困难也最多。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是现阶段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教育部领导要求高等学校持续、健康、协调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需要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那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应该是质量工程背景下的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式,因此,精品课程的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工程背景下的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需要达到“六个一流”,即:一流的教学队伍建设、一流的教学内容建设、一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流的教材建设、一流的实践教学建设和一流的教学管理和督导机制建设。那么,质量工程背景下的财务管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应紧紧围绕建设目标的要求展开。

一、构建高质量的教学队伍是实现财务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石

(一)选拔具有扎实学术功底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主讲教师

作为财务管理学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可以从现有的讲授本门课程的教师中选拔,而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主讲教师胜任精品课程的基础。只有具备扎实学术功底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主讲教师,才能站在更高处准确定位本门课程,整体把握教材,能对教学内容所包含的概念、规律,形成更加透彻、准确的理解和认识,能更敏锐、简练地抓住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讲解,能更加深入地领悟课程所包含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

(二)组建相互协作的团队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的,那么就需要组建一支相互协作的团队。团队中的成员可以是讲授财务管理学课程的教师,也可以是讲授相关课程的教师,如财务分析課程、公共财务课程的任课教师组成,这样,可以实现团队成员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课程建设团队负责人需要将精品课程建设的任务进行分解,从而确定团队成员的任务,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会议的方式,了解团队成员的工作完成进度,同时,也可以了解团队成员在开展工作时存在的问题,以便于群集群策,解决大家工作中的问题。

(三)聘请具有财务管理工作背景的专家参与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团队,还可以通过聘请具有财务管理工作背景的专家参与。比如聘请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作为团队成员参与课程建设,因为具有实务操作经验的管理者能够为我们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有效的素材。

二、教学内容建设是财务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

(一)体现教学内容的全面性

财务管理学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全面反映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对理论课程实施以知识点为模块,构建基础篇、提高篇、拓展篇的模式体系。其中的基础篇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财务分析和财务战略与预算的教学内容;提高篇主要是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展开,具体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形成及其分配的管理;拓展篇主要包括公司的并购管理、公司重组、破产和清算的教学内容。

(二)突出教学内容的经典性

财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需要针对重要的章节,突出教学内容的经典性。如按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构建体系,在讲述提高篇的教学内容时,通过给出一些经典的案例,不论结果成功与否,都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分析,从成功的案例中分析经验,从失败的案例中总结教训。

(三)重视教学内容的新颖性

教育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活动,是与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紧密接轨的,在财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设中,应在精选经典内容和删除过时内容的同时,不断引入一些新概念和新理论。主要是在讲述提高篇部分的教学内容时,适当增加公司并购方面的理论和实务操作;讲述公司重组中的资产剥离和股权出售问题;分析财务危机的形成和预警机制的建立问题;解释企业破产和重整的程序。这些都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切身感知现实生活,必将点燃学生的兴趣火花,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是财务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

(一)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财务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财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原则和学生特点,在教学中贯彻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原则,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情景演示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和启发引导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由传统注入式知识教育转变为研究式素质教育,加强师生互动,形成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教学手段的先进性

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是财务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平台,应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应制作与财务管理学课程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入教学,使复杂枯燥的理论内容变得简洁易懂,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四、教材建设是财务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纸质教材为基础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精品课程需要精品教材作支撑。财务管理学精品课程的教材建设目标需要以纸质教材为基础,以新的教材体系为基础,结合教学实际,广泛吸收本学科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编写内容科学新颖,内在逻辑体系合理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优秀教材。

(二)网络化的辅助教材资源为辅

财务管理学精品课程的教材建设除了开发纸质教材以外,还要以网络课程建设和学科专业网站建设为依托的集电子教材、网络课件、实验教程、习题集、试题库、案例库、电子教案、系列参考书构成的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特色突出的立体化辅助教材资源。

五、实践教学建设是实现财务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环节

(一)实践教学内容的全面性

财务管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建设目标中还需要增加课程实验内容。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对现实经济活动的准确判断能力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课程实验内容主要是根据提高篇的内容设计出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的实验,考核标准主要是以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科学性、合理性作出判断。

(二)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财务管理学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可以采取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教师讲授完成型,主要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分析案例,给出分析思路、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目的在于加强对学生分析方法的引导。第二种模式是由学生独立完成型,学生参照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第三种模式是由小组讨论完成型,由学生在课后按小组开展分析研究,由小组推选的代表进行分析总结,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协作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六、合理的教学管理和督导机制是实现财务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有效保障

(一)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

财务管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实现“一流的教学管理”,即包括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结果总结、规范完整的教学档案。同时,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一是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评价与声誉;二是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近三年的学生评教数据的佐证材料;三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资料。

(二)教学督导制度的建立

教学督导是财务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学校、院系两级教学督导体系。通过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和院系督导组对课程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督和指导,规范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指导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注重监督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督促、引导学生的学习,同时督促课程教学资源上网,通过社会各界上网浏览和评价本课程,更有效地监督和检查财务管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以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尧学.扎实推进“质量工程”抓紧抓实精品课程建设.中国高等教育,2003,(9).

浅谈医学专业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篇4

关键词:医学,人体生理学,教学改革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 生理学理论可指导临床医学, 而生理学也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和发展, 因此生理学与医学紧密相关。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 其地位举足轻重, 被列为医学基础理论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程, 同时, 生理学也是后续医学课程的基础, 如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及临床各学科。因此, 如何把握好本学科特点, 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 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特别是我国当前正在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这也对高校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因此, 近几年来, 我们本着适应教改、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原则, 在生理学教学中,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 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精选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课程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可以说, 自上世纪50年代沿用苏联课程模式以来, 课程内容变化甚微。然而, 21世纪是医学科学迅猛发展的时期, 人体生理学作为其中的一个学科, 也不例外, 只有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 才能及时地体现当前医学科学的研究动态。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补充进来, 如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情况:“由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生于卢森堡的法国籍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以及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获得, 其研究成果是关于免疫学领域, 即人类及其他动物依靠免疫系统抵抗细菌等微生物的侵害, 博伊特勒和霍夫曼发现了关键的受体蛋白质, 它们能够识别微生物对动物机体的攻击并激活免疫系统, 这是免疫反应的第一步。斯坦曼则发现了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的树突细胞, 这种细胞促使免疫反应进入下一阶段并将微生物清除出机体。”

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入了相关科学史的教育,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同时, 也在科学史的学习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培养学生的医学科学素养。如胰岛素的研究进展:“1922年, 班廷、贝斯特和麦克劳德提取胰岛素治疗糖尿病。1926年, 美国阿贝尔提取胰岛素, 得到胰岛素的结晶。1953年, 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和他的同事测出了胰岛素分子的氨基酸序列, 使胰岛素成为第一个确定了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1958年, 我国科学家进行了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研究。1978年, 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利用基因工程生产出人的胰岛素。”

同时, 我们也注重将生理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实际病例结合起来讲述, 以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识, 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如常见的癫痫病人, 我们知道这可能是神经系统中某一地方神经元异常放电造成的, 但其发生机理却很少有人探究。因此, 在神经系统这一章中讲述的胶质细胞, 我们细致地讲解了神经系统异常放电的成因, 即由于胶质细胞膜的Na+-K+-ATP泵受损, 使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增加, 膜电位水平升高, 易达到阈电位水平, 爆发动作电位, 产生大脑的异常放电。

二、优化教学方法

讲授法一直是我国高校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 其优点是省时、省力。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备课, 信息传输的密度比较高, 就某些知识点而言, 可以减少学生的盲目性, 有较高传输效率。如教材中的前两章“绪论”和“细胞的基本功能”, 因其中涉及到的概念较多, 且很多内容贯穿整个教材, 再加上学生刚接触生理学, 掌握起来较为困难, 所以就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讲授, 此时宜以讲授法为主。

但讲授法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一方面是置学生于被动地位, 不能解决师生交流和反馈问题, 这样会影响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只听不做, 无直接的感性材料, 学生无亲身体验。同时, 只靠听信息, 保持率不高。鉴于讲授法存在的种种不足, 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 如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由教师的单向传授转变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改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 对教学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是判断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依据。因此, 改进教学评价是搞好教学改革的关键。针对当前高校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生理学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改进:一方面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既注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 又看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就是说, 对学生的考核包括学生出勤情况、课前预习情况、课堂表现、课后运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整个过程;另一方面, 在考试内容方面, 加强与临床实际病例和学生实验操作的联系, 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0904050工程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5

摘 要: 为了提高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南通大学实际和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和考核方法等进行改进,以期探索适合地方综合院校发展的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 地方综合院校 植物生理学 教学改革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1]。其涉及的理论与技术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众多领域,大大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和训练,系统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传导等基本理论知识,在微观水平和宏观水平上全面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初步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南通大学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院校,十分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重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在一些综合院校不开或少开植物生理学的情况下,我校目前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环境科学、土地资源与环境等专业开设了《植物生理学》这门基础课程。为了激发学生在该学科领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能力,我们在不同专业《植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对当前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科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合理设置和优化理论教学体系

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内容涉及植物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涉及面比较广。但目前各个高校选用的教材和教学大纲都不尽相同。我们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选用了潘瑞炽主编的《植物生理学》,就其内容在教学上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课时少内容多,这就要求我们在现有的教学时数上,很好地精炼内容,二是教学内容与很多学科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涉及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态学等。为了使本学科与其他课程的知识紧密衔接而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把握两个原则,一是侧重学生所需要的必备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二是简化与其他学科重复的内容。如植物信号传递与转导既是植物生理学的内容,又是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植物的呼吸生理,生物化学课程对呼吸过程有详细介绍。学过的知识我们只做简单的复习,减少相近学科间内容的重复。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研究新进展,及时增补有关新知识,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最新成果。如:植物体光形态建成,以及花形态发生中的同源异形基因和ABC模型,春化基因等[2]。

另外,针对开设该课程的不同专业,其课程内容的讲授也作了适当调整,比如土地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较薄弱,在学习植物生命规律中涉及较多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为便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增设一章“植物细胞组成”,介绍主要的植物生物大分子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强调植物各级水平形态结构,同时讲授重点放在植物结构方面,方便学生对后续课程的理解与掌握,如环境污染对植物影响;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缺乏环境相关知识,在植物抗性生理讲授内容上重点放在环境方面。不同的环境对不同植物和植物不同层次的影响表现不同。生物技术专业除了学习植物基本生命活动规律外,更侧重于从技术方面(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培养等)学习,海洋技术专业更多结合海洋植物和陆生植物比较介绍,使不同专业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的侧重点不同,方便学生对后续课程的理解与掌握。另外,凡是学生通过自学可以了解的部分,就不讲或少讲,把重点放在植物生理机制及其在农业等实践应用上。现代生物学新技术和新成果层出不穷,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及时搜索植物生理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热点,补充到讲授内容中,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适当引入学科领域的前沿理论与技术成果,公众关注的现实问题,以及教师科研案例等,加深植物生命本质这条植物生理主线的认识。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主动学习和探讨。课堂上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难点。

2.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强化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教学的成败。在《植物生理学》的教学中采用课堂提问、师生互动、多媒体演示、教学信息反馈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

2.1采用课堂互动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

课堂互动是教与学之间沟通的有效方式,更是师生之间思维碰撞、教学相长的一种有效途径[3]。我们预先设计好一些问题,学生总结出相应的观点和结论,教师再对这些观点加以评价和引导,以此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营造生动活泼、充满生机的课堂气氛。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设疑、释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中注意倾听学生反馈,随时调整教学方法。通过加强师生互动,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是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启发式教学中的关键在于如何给学生创设思考的契机,让学生积极、自主地钻研。在讲授植物生理具体问题时,笔者首先介绍一些具体的示例,比如学生生活中遇到或了解的植物的顶端优势,水果低温保鲜,植物秋季的落叶,有些植物生长得旺盛,但产量低,果树生产大小年现象,施肥出现烧苗,等等,然后抛出问题:植物为何会出现这些生理现象?人们在生产实践上时应该如何注意?这些问题的提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扩大教学信息量。

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声图并茂的信息传播方式,将各种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信息自由表达,不仅能扩大教学内容的信息量,而且能极大地克服书本知识的教条与乏味,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过于抽象的知识有直观的认识。通过单一渠道吸收的信息量是有限的,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信息最容易被人接受且容易记忆。如植物的矿质营养,各种必需元素的过多或缺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单靠文字理解,枯燥无味不易记忆,用多媒体图片列举不同作物营养缺乏不同元素的具体形态表现方式进行展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无法开设的实践课程,比如同化物的运输分配的环割实践,在北方果树生产上具体应用,如果能够带领学生到处理点进行实地参观,就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太现实。笔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处理工艺的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能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的不足,同时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2.3注重分类归纳、教学信息的反馈。

植物生理学教学重点难点多,教学课时少,在备课时注重分类归纳,从教材分散庞杂的内容中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讲课时注重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如讲授植物光合生理时,要求学生从光反应、暗反应两个层次理解,再掌握各个层次特点。注重课前回顾和课后小结,讲课前先对上次内容作简单回顾,突出重点、承上启下,单元内容结束时,以图表或简练的语句归纳总结,使学生学会把握知识的全局框架,便于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注听取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便于提高教学质量。随时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是非常必要的教学环节。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首先,学生普通反映需要记忆的内容多,知识容易遗忘,重点把握不好,因此每次课前对上一次课重点进行小结,在讲课时注重知识前后的连贯性,每一章结束时安排习题练习。

3.突出实际应用,注重改进实验实践教学

植物生理学理论来自生产实践,又指导实践,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应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在其基本理论中的作用,又应充分发挥植物生理基本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组织编写了《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精心设计实验,形成了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相结合的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验中很好地运用。实验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将一些具有科研性质的实验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实验具有一定的科研性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尽早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又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开展实验能力,如“植物抗性生理”。安排是水稻接种纹枯病原菌后,几个主要抗性酶活性的改变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抗性生理的理解,减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乏味与枯燥,同时又联系了植物抗病性研究的前沿。此外,结合南通本地设施农业发达生产实际,增加实践学时,定期带领学生前往南通主要设施农业基地,实地观察相关调控植物生理活动的具体操作,如水肥管理、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等。到南通沿海滩涂实地了解抗性植物的生长,利用学校植物园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培养学生实地调查、收集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植物生理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践。

4.改进考核评价方法

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改变高分低能状况,我们对考核评价方法进行了改革。改变以往那种一次考试定全局的考核方式,如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考核方式上降低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注重考察课程读书报告和实验报告。其中,读书报告要求学生结合学习内容,以某一植物生理目前的研究热点问题为主题,查阅国内外文献,撰写课程读书报告,并进行交流汇报,课程成绩的评定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读书报告占20%,实验报告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这样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这样学生该门课程的总评成绩是一门综合成绩,试卷不再是成绩的最终判决书。

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对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摸索,并付诸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显著。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教师应不断吸收植物生理和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改革探索,不断提高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童贯和.师范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的一点作法和体会.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2(4):40-42.

上一篇:2024年最新酒店管理实习报告下一篇:“万民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