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记卡和信用卡的区别

2022-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贷记卡和信用卡的区别

论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的区别

关键词: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私法自治原則;私人利益:国家利益;契约自由;民法;暴利行为

摘 要:目前学界对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区别的研究存在误区,在方法上,他们或从应然到实然,或从实然到应然,而正确的进路应为:从应然到实然,再从实然到应然。诚实信用原則是对私法自治的內部限制,公序良俗原则是对私法自治的外部限制;诚实信用原則适用于权利与权利的纬度,体现了私人之间的利益,公序良俗原则适用于权利与权力的纬度,体现了私人与国家之间的利益;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則法律效果不同,根本原因即在于背后所涉及的利益不同。

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均为现代民法的基本原则,这早已是学界的共识。两者发挥着法官造法、弥补法律漏洞、克服成文法局限性等重要功能。同时,两者在性质上均为一般条款,这些相似性使得理论界和实务界在把握两者关系上显得模棱两可。有观点认为公序良俗和诚实信用在内涵上有模糊交融的地方,在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上具有一定的功能重合;也有观点认为两原则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都已经“支配私法全领域”。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之间模棱两可的关系给理论界和实务界带来了种种弊端,譬如,暴利行为是否应当无效即是这一问题的体现。

既然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是两条相互独立的民法基本原则,其存在即表明两者必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那么,他们各自的特性表现在何处?两者之间到底具有什么关系?厘清这些问题对于透彻理解和把握两原则的内涵、相互关系,进而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我国正在制定民法典,关于两基本原则之区别的探讨对两者在未来民法典中的确立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一、区别两原则的观点及研究方法

(一)理论上的不同观点

关于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的区别,理论上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横向区分说”,即认为两原则的区别在于水平方向适用范围的不同。诚实信用是市场交易中的道德准则,而善良风俗是家族关系中的道德准则,亦即性道德和家庭道德。因此,只要确定了其中一个原则的适用领域,便不至于与另一者发生混淆。

另一种是“纵向区分说”,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位阶层次”区分说,即认为两原则在整个民法概念体系中的位阶不同:公序良俗原则是民法的最高理念和终极价值;诚实信用原则是公序良俗原则的下位概念,是公序良俗这一终极价值的具体表现。第二类是“适用层次”区分说,即认为某种行为会因其反道德评价高低的不同而适用不同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之间并不存在种属关系。“公序良俗原则是社会对主体的最低要求,而诚实信用原则则是较高的要求,故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必定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而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未必违反公序良俗原则。”同样支持这一观点的于飞先生认为,两原则的根本区别在于法律效果的不同,而造成这一区别的根源在于行为反社会性的强弱不同。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他采用了从实然到应然的研究方法,先分析两原则在各立法例中法律效果的差异,进而通过论证该差异的合理性来探讨其背后的理论架构,然后对两原则在限制法律行为效力领域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笔者赞同“位阶层次”区分说的观点,但认为以往的研究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小的缺陷,而根本原因在于研究方法的不当。

(二)研究方法的检讨

目前对于两原则区别的讨论要么采用从应然到实然的方法,要么采用从实然到应然的路径,所得结论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前者在阐述了其宏观、应然的区分之后,在将此关系推向操作层面时却停止了脚步;而后者只是从文义解释得出了两原则法律效果的不同,在向理论架构归纳总结的时候却存在着明显的捉襟见肘之憾。诚如于飞先生所言,“如何判断某种行为反社会性的强弱这个问题宏大复杂,笔者只是在解决之道上走出了第一步”。

笔者认为,对于两原则区别的研究进路既不能单纯地从应然到实然也不能单纯反之,正确的方法应是:先从应然到实然分析两者在理论上的区别;然后反过来从实然到应然进行实证分析,归纳出理论上的区别以印证所得的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将秉承民法理念、引领民法规范的民法基本原则分析透彻。另外,如果将民法典比喻成一座宫殿,那么民法各基本原则便是组成这个宫殿的支撑体系,而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原则必然位列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从应然到实然的研究进路中,以两原则与其他原则关系为视角的体系化研究方法尤其重要。

二、两原则的源起及发展

民法基本观念之演变,因时代之不同,可分为三个时期:义务本位时期(自罗马法以至中世纪),权利本位时期(自16世纪开始,经17、18世纪之孕育,成熟于19世纪),社会本位时期(自20世纪开始至今)。民法基本原则也随着民法基本观念的不同而有其各自的变化。

(一)罗马法时代(义务本位时期)

诚实信用原则起源于罗马法上的“一般恶意抗辩”及诉讼程序上“应依善意及衡平”的观念。在罗马法的诚信契约中,债务人不仅要依照契约条款,更重要的是要依照其内心的诚实观念完成契约所规定的给付。公序良俗原则在罗马法中体现在很多条文和对所有权限制的诸多制度中。查士丁尼的《学说汇纂》认为,约定终身不结婚、不离婚、必离婚,必信奉某教、不信奉某教,不立某人为继承人、必立某人为继承人,以赌博、为娼为标的行为,均属违反公序良俗而归于无效。

(二)近代民法时代(权利本位时期)

17、18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思想盛行。“个人”取代“家族”成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取代这种关系的正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契约。梅因将其精辟地概括为: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此时,契约自由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两基本原则在法典中虽有体现,但作用极其微弱。

《法国民法典》第1134条第3款规定,契约应以善意履行之,此处的“善意”便是诚实信用的意思。但在契约自由思想盛行的情况下,此处的“善意履行”并不能起到很强的警示作用。该法典第6条规定,个人不得特别约定违反有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第1131条规定,原因违反善良风俗或公共秩序时,此种为不法原因;基于不法原因的债,不发生任何效力。值得指出的是,《法国民法典》规定善良风俗的目的是对契约自由原则的例外限制。

(三)现代民法时代(社会本位时期)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垄断开始出现,契约逐步成为弱肉强食的工具,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人只能五条件接受,因而契约自由在一些领域内造成了实质上的不平等。于是,现代民法中,国家加强了

对民事生活的干预,使得私法自治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而限制功能的实现方法,就是在民法典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

《瑞士民法典》首次把诚实信用原则确立为民法的基本原则,该法典第2条规定:“无论何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均应以诚信为之”。法国和德国也通过法官的解释和司法活动使原有的诚信条款上升到了基本原则的地位。《德国民法典》甚至将公序良俗原则提升到了支配私法全领域的地位,此原则所支配的范围除了包括契约的自由外,还包括权利之行使、义务之履行、自力救济的界限、法律行为的解释等。

(四)总结

通过对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历史发展的考察可以看出,两原则的功能是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的。罗马法时代两原则即发挥“对契约自由及所有权绝对的限制”的功能,这奠定了两者功能的基础;到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由于个人私权和意志自由被绝对化,两者在各国民法中地位降低;现代民法开始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认识人的权利,从理性人假设下的极端尊重个人自由转变为亦重视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至此,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的地位开始凸显出来。可见,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是伴随着契约自由、意思自治、所有权绝对原则而发展起来的。现代民法将上述三者抽象为私法自治原则,而两原则的功能即在于对私法自治的限制。“以公序良俗限制私法自治的范围,是罗马法以来公认的原则”;“意思自治原则从神圣走向‘衰落’与诚信原则勃兴的历史,可以看出诚信原则是对意思自治原则的限制和拘束”。

三、两原则功能之不同

既然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的功能在于对私法自治的限制,那么,如何理解这两种限制之间的区别呢?这决定了两原则的本质分野。

1900年,《德国民法典》通过对各种表意行为的高度抽象,确立了法律行为的概念,使私法自治的理念达到一个顶峰。在这一理念下,当事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意思表示,自由地同他人通过法律行为建立法律关系。法律行为是私法自治的工具,其本质在于引起法律效果的意思的实现,以及法律制度以承认该意思表示的方式而于法律世界中实现行为人欲然的法律判断。行为人通过法律行为建立了法律关系,从而使当事人相互之间产生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在契约法领域,私法自治集中表现为契约自由。通过法律行为建立的民事法律关系无一不是同质的特定主体之间的关系,其表现为相对权、请求权的行使以及权利的流转。同质的特定主体享有平等协商、意思自治的自由,他们不仅可以自我决定是否订立契约、与谁订立契约、订立什么契约,还可以创设现行法根本没有规定的新型契约。但双方主体之间必须意思真实、善意,不得胁迫、欺诈,一方行使权利不能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这一理念体现了私法自治内部的限制,即法律对于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提出了要求。这一功能的实现,即诚实信用原则的价值所在。

此外,国家在私法关系从形成到消灭的过程中,从来就不是一个旁观者,“从民法典到民法典以外的民事规范,国家的强制处处可见,只是强制的性格、目的和效果不尽相同而已”。因此,私法自治也要受到来自外部的限制,即在承认和保障权利行使自由、允许权利行使过程中自身内部限制存在的前提下,以保护社会整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为目的划定的另一限制。当不诚信超过一定限度进而影响到了社会整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时,便会受到公法措施的制裁。换言之,“外部限制”体现了公法对民法一定程度的渗透,体现了国家对于私法自治一定程度的干预。而渗透和干预的实现方式便是在民法典中确立公序良俗原则。在契约法领域,若双方当事人依照私法自治原则创设了法律没有规定的新型契约,新契约的有效就是以不违反强行法的规定和公序良俗原则为前提的。苏永钦先生认为,公序良俗原则的规定“为它(宪法)提供了间接‘投射’(einstralen)的窗口,使宪法人权规定所涵蕴的价值秩序可以产生一定的第三人效力”,这也是对于外部限制的很好诠释。

由此可见,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对于私法自治限制的位阶不同:前者属于内部限制,约束的是同质的特定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而后者属于外部限制,体现的是国家公权力对于私领域的渗透。

四、两原则理论境域之不同

对于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理论境域的考察,有赖于对民法调整对象的界定,因为民法基本原则适用之理论境域必定与民法本身的调整领域息息相关。民法是私法、市民社会的法,因此,其必然调整市民社会这一横向领域。然而,在公私法划分的现代背景下,作为私法核心的民法不再局限于这一横向领域,而必然要兼顾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两方面的利益。“民法的调整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从抽象方面看,民法的调整对象首先是市民的权利和国家的权力之间的关系;其次是市民彼此权利之间的关系。从具象方面看,市民法的调整对象是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笔者赞同上述观点,认为民法的调整对象应当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即民法调整两个领域的关系:在横向领域,调整的是市民社会特定个人之间、特定个人与不特定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体现为“权利与权利”的纬度;在纵向领域,调整的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体现为“权利与权力”的纬度。作为民法规范之根本规则与统帅的民法基本原则就必然也要调整如上三种关系,民法基本原则体系的理论境域也相应地延伸至如上两个纬度。“权利与权利”的纬度体现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即个人利益内部关系和由正当个人利益组成的社会利益,这是市民社会真相的本质要求;“权利与权力”的纬度体现为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

在“权利与权利”的纬度,个人与个人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仅涉及私人利益。这种关系的自我维系遵循意思自治的原则,私人之间通过真实的意思表示建立民事法律关系。但是,如果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就需要诚实信用原则来调整,以警告人们追求自身利益要以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为前提。由于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其自身的正当利益,从当事人自身的内在意志来说,其所为的意思表示应该是真实、善意的,否则从一开始其所追求的利益就很难认定力正当。而这种内在自觉的真实、善意便是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

在“权利和权力”的纬度,体现为“权利”与“权力”之间的相互衡平与制约。不正当行使的国家权力对于市民的权利是一种危险源,这就需要通过权力的彼此制约和权利对权力的制约来加以防范。同时,市民社会中的权利享有和行使若超出自身范围进而损害到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国家也会以公权进行干涉而干涉的手段即公序良俗原则。

因此,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权利与权利”的纬度,其所体现和维系的乃市民社会的基础即私人间利益的衡平;公序良俗原则适用于“权利与权力”的

纬度,其所涉及的乃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利益的相互影响和牵制,体现为私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间的均衡。

五、两原则法律效果之不同

民法基本原则指导民法规范的确立。因此,对于民法规范的考察是对两原则区别研究的实然路径。法律规范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授权性规范,是指人们可以作出或要求别人作出一定行为的规则。例如,我国《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义务陸规范,是指法律要求人们必须从事或不得从事某种行为的规范。例如,我国《合同法》第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在民法典中即体现为一系列的义务性规范。

《德国民法典》第242条规定,“债务人有义务依诚实和信用,并参照交易习惯,履行给付”;《日本民法典》第1条第2款规定,“行使权利及履行义务时,应恪守信义,诚实实行”。这是诚实信用原则在法典中的体现。

《德国民法典》第138条第1款规定,“违反善良风俗的法律行为无效”;《日本民法典》第90条规定,“以违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的事项为标的的法律行为,为无效”;《瑞士债法典》第20条第l款规定,“含有不能履行、违反法律或者违反公序良俗之条款的合同无效”。这是公序良俗原则在法典中的体现。

通过对以上典型立法例的文义解释,我们发现,诚实信用原则在法典中多是以正面的引导来积极地促使公正的实现,而公序良俗原则直接否定不公正的行为。这导致了两原则法律效果的差异:诚实信用原则在于对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方式提出要求,若违反之,则此次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不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公序良俗原则在于否定法律行为的效力,若违反之,该法律行为无效。例如,某项契约被认定为违反公序良俗,则该契约无效;而若此契约的双方当事人在行使债权、履行债务时被认定为违反诚信,则此次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行为不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但契约本身仍然有效。此时,法律赋予受害方一种撤销权或变更权,如果以后当事人对行为方式进行了适当的变更,法律仍有做出认可的可能。那么,造成二者法律效果不同的根源是什么呢?

利益冲突的解决需要法律制度,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利益都可以上升为权利而得到法律的保护,能上升为权利的利益首先需要经过正当性评价。民法将经过了正当性评价的利益以规范的形式加以制度化,对于不符合正当性评价的利益以否定式规范的形式制度化。这一正当性评价的标准,即法律行为背后所触及的利益关系。如果某个法律行为背后所触及的仅是私人之间的利益,那么此法律行为即使不符合“应当”的规定,它的法律效果也只是可撤销可变更的,这体现了对私法自治的尊重。如我国《合同法》第10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自愿,合同标的合法,那么即使只是通过口头约定履行了给付,法律上也承认这个合同合法有效。如我国《合同法》第36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履行主要义务,双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这一规定便是诚实信用原则的体现。但如果该行为触及到了国家的利益,那么它就不符合“应当”的规定,就一定是无效的。如“因赌博签订的合同法律不予保护”。因为赌博行为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违反了被社会公众广泛认可为真的价值理念,因此当然无效。这一规定便是公序良俗原则的体现。

由此,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法律效果之不同的根源清晰可见:两者所调整的法律行为背后所触及的利益存在不同。如果触及的只是私人与私人之间的利益,那么适用诚实信用原则,行为并不当然无效,只是转化为可撤销可变更的法律行为,以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如果触及的是私人与国家之间的利益,那么适用公序良俗原则,行为当然无效。

六、代结语:暴利行为是否应当无效

本文将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区别的研究置于历史源流、与私法自治的关系、民法调整对象、民法规范分类等丰富的理论土壤之中,最终得出结论:两原则在功能、理论境域、法律效果上存在诸多不同。(1)前者属于对私法自治的内部限制和纠正,后者则从私法自治外部予以限制和纠正。(2)前者适用于“权利与权利”的纬度,体现为私人与私人之间、私人与社会之间的法律关系,从动态上解决私人在权利获取过程中的问题。后者适用于“权利与权力”的纬度,体现为私人与国家公权力之间的关系。(3)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行为并不当然无效,而是赋予当事人可撤销可变更的自由,体现了对私法自治的尊重。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法律行为则一定无效。而导致二者法律效果不同的根源在于,诚实信用原则体现的是私人之间的利益,其维护的是私人间利益的均衡;而公序良俗原则体现的是私人与国家之间利益的协调,是公法对于私法的一种渗透途径。

当然,任何理论上的研究只有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才是有意义的。下面,我们以暴利行为的效力为例来验证两原则的区别。

所谓暴利行为,即行为人乘他人急迫、轻率或无经验而为法律行为,该法律行为使他人为财产之给付,或为给付之约定,依当时情形造成了显失公乎的客观事实。对于暴利行为的法律效果。学界存在争议,这种分歧也体现在各国和地区的立法例上。(德国民法典》第138条第2项规定:“法律行为系乘他人之急迫、轻率或无经验,利用给付使其对自己或第三人为财产上利益之约定或给予者,若财产上之利益,超过给付之价额甚巨,依当时情形,显失公平者,其法律行为无效。”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741条规定:“乘他人之急迫、轻率或无经验,使其为财产上之给付,或为给付之约定,依当时情形显失公平者,法院得依利害关系人之申请,撤销其法律行为,或减轻其给付。”德国民法规定暴利行为绝对无效,而台湾民法规定,暴利行为相对无效,是可撤销可变更的行为。

笔者认为,对于暴利行为法律效果的认定依赖于对其所适用的原则的界定。在学界,郑玉波先生、梁慧星先生主张暴利行为应当属于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类型,适用公序良俗予以调整;而洪逊欣先生主张暴利行为在程度上受诚实信用原则支配。

笔者赞同洪逊欣先生的观点,认为暴利行为应当受诚实信用原则的调整。暴利行为所牵涉的实属当事人双方之间的利益,法律规制暴利行为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持双方当事人间私益的均衡,避免获得暴利的一方利用另一方当事人急迫、轻率或无经验等情形损害该相对人的利益。由此可知,在暴利行为的规制上,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如何借对于暴利行为法律效果的评价来维护在该法律行为中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均衡,从而保障契约正义。通过分析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的区别,我们可知。以维护当事人利益均衡为最优先目的的,当属诚实信用原则。因此,暴利行为系属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类型,其法律效果应当为法律赋予处于不利一方的当事人以撤销权,从而更好地保护弱者一方的权利。而这一解释也呼应了法、德、日民法判例中对于暴利行为法律效果相对无效的规定。

作者:董雯婧

第2篇:信用卡和借记卡的区别

导读:信用卡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信用卡。信用卡的种类繁多,让很多持卡者混淆了信用卡和借记卡的区别,信用卡和借记卡的区别有哪些,我爱卡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一下,以供卡友参考。

借记卡是先存款后消费,可以通过网上银行、POS消费或者通过ATM转账、消费和提现,但是不能透支,支取前必须先存款,存多少用多少。在商户POS机消费时,无需支付商品或服务价格以外的任何费用。卡内的金额按活期存款计付利息。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凭以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银行存取现金,具有消费信用的特制载体卡片,其形式是一张正面印有发卡银行名称、有效期、卡号等内容,背面有磁条、签名条的卡片。

信用卡发卡需要符合相关的规定,一般只签发给资信状况良好的人士使用,而且信用卡内的存款不计算利息,而借记卡的申请条件要求较低,只需身份证明即可,同时卡内的存款按活期利率计算利息。

信用卡是先消费后还款,而且可以透支,但超过规定的免息还款期后需要支付利息;而借记卡是先存款后使用,但是不可以透支,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免息期了。

信用卡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在有银联标识的ATM和POS上均可取款或刷卡消费;而有的借记卡只适用于本地商户,通常会印有发卡机构的标志及其使用的处理系统。

我爱卡提醒,借记卡具有信用卡一样的安全保障,如果遗失了借记卡或信用卡,应立即向发卡银行及时挂失,防止他人盗用自己的卡内资金,降低自己的经济损失。

第3篇:借记卡和信用卡的区别

:

1.信用卡是(消费信贷产品)先消费后还款,借记卡是先存款后使用; 2.

信用卡可以透支,借记卡不可以透支;

3.

信用卡有循环信用额度(循环信用就是银行给持卡人核定可使用的额度,持卡人在额度内

使用的欠款无须全额还款,

只还规定的最低还款额,

就可以保持联好的信用记录,

可以再次

重复使用持卡人的信用额度。

)

,借记卡没有循环信用额度;

4.

信用卡持卡人在最后还款日前全额还款的,

购物消费享有免息还款期,

借记卡没有免息期;

5.

信用卡存款不计息,借记卡存款按储蓄利率计;

6.

信用卡属于资产业务,借记卡属于负债业务;

7.

信用卡发卡需符合相关条件(如工作单位的情况、还款能力的考核、个人信用记录的审评

等)

,借记卡只要有身份证就可以了;

8.信用卡有防伪标识和银联标识,借记卡只有银联标识。

信用卡是银行或其它财务机构签发给那些资信状况良好人士的一种特制卡片, 是一种特殊的

信用凭证。

(

其中由银行机构签发的称为银行卡

)

持卡人可凭卡在发卡机构指定的商户购物和

消费,也可在指定的银行机构存取现金。

从广义上说,

凡是能够为持卡人提供信用证明、

持卡人可凭卡购物、

消费或享受特定服

务的特制卡片均可称为信用卡。

从狭义上说,

国外的信用卡主要是指由银行或其它财务机构发行的贷记卡, 即无需预先

存款就可贷款消费的信用卡,是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 .即贷记卡才算是真正意义的信用卡

.

在国内

,

银行卡按清偿方式划分,可分为:贷记卡、准贷记卡和借记卡 .

贷记卡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

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

后还

款的银行卡。

准贷记卡是指持卡人须先按发卡银行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 当备用金账户余额不足

支付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银行卡。

第4篇:信用卡、借记卡、贷记卡的区别

借记卡、信用卡、贷记卡、准贷记卡之间有什么区别?

1、借记卡(DebitCard)是指先存款后消费(或取现),没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其按功能不同,又可分为转帐卡(含储蓄卡)、专用卡及储值卡。是一种具有转账结算、存取现金、购物消费等功能的信用工具,它还附加了转账、买基金、炒股等众多理财等功能,还提供了大量增值服务。

借记卡最大的优势就是电子管家功能,消费者可以用它去缴水、电、煤、电话等公用事业费,甚至还可以办理银证转账和银券通炒股业务。现在不少银行都给借记卡赋予了强大的管家功能,消费者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利用率,尽可能把保留目标落在功能涵盖面较广、实用性较高的借记卡上。

但是以前的借记卡给了广大的消费者方便和优惠,而现在方便没有增加,优惠却没有了,截至2008年6月,国有四大银行开始对借记卡实行收费的标准:5元的开卡费,10元的年费,还有每笔2元的同城跨行ATM取款费。所以现在用借记卡应该要想到在最实惠的情况下办理。

2、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凭以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存取现金,具有消费信用的特制载体卡片,其形式是一张正面印有发卡银行名称、有效期、号码、持卡人姓名等内容,背面有磁条、签名条的卡片。我们现在所说的信用卡,一般单指贷记卡。 信用卡按使用对象分为:单位卡和个人卡;按信誉等级分为:白金卡、金卡和普通卡;按币种分为:人民币卡、国际卡或兼有两种功能的双币种卡

信用卡有如下特点:

1、不需存款即可透支消费,并可享有20-50天的免息期按时还款分文利息不收。

2、购物时刷卡不仅安全、卫生、方便,还有积分礼品赠送。

3、持卡在银行的特约商户消费,可享受折扣优惠。

4、积累个人信用,在您的信用档案中增添诚信记录,让您终生受益。

5、通行全国无障碍,在有银联标识的ATM和POS机上均可取款或刷卡消费。

6、全年多种优惠及抽奖活动,让您只要用卡就能时刻感到惊喜。

7、每月免费邮寄对帐单,让你透明掌握每笔消费支出。

8、特有的附属卡功能,适合夫妻共同理财,或掌握子女的财务支出。

9、自由选择的一卡双币形式,通行全世界,境外消费可以境内人民币还款。

10、免费800电话24小时服务,挂失即时生效,失卡零风险。

信用卡是先消费后还款,还可享受20-50天免利息

3、贷记卡

贷记卡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贷记卡是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具有信用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它具有以下特点:先消费后还款,享有免息缴款期(最长可达56天),并设有最低还款额,客户出现透支可自主分期还款.如何透支:

贷记卡持卡人不需要在银行备用金,即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信用卡,一般透支最大数额30000-50000元,不同银行最大透支的数额是不同的,而且根据每个人的信用记录的不同,透支最大数额也会不同。

透支预期未还的处理:

透支后,要加收透支利息,每天万分之五,时间为3个月, 如3个月内无任何归还现象,按金融诈骗罪定论,一般1个月不偿还的就会被银行列为黑户观察,越早还越好,最长时间为3个月。

关于还款金额和期限的问题,一般透支免期是一个月,帐单上会有一个最低还款额度,一般银行设定额是你上月透支总额的10%,如果你还了这个最低还款额,剩下的部分可以计入下月的还款金额,而且透支除了每日万分之一利息之外,还有一个滞纳金的,十元起收,另外信用额度,如果你在申请信用卡时,没有提供相应的财产证明及担保,按照现行银行的最低透支额度去计算的,大概在五千左右,以后透运额的调整会根据你个人的透支及还款的信用度,银行会帮你做出相应的调整。

如何申请贷记卡?

贷记卡办理一般需要有人为申请者提供担保。申请人和担保人通常要有固定的工作和一定的经济能力,担保人愿意承担担保责任。在申请办理时,申请人和担保人要同时到场,并且持双方的有效身份证件及复印件各一张。有效身份证件是指身份证、护照、军官证、警官证或公安部门认可的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如果两个人都想申请银行卡,双方不能互相担保。根据申请人的资信状况不同,银行确定申请人需要交纳的保证金数额也各不相同。除了要交保证金外,申请人还要交纳相应的手续费,即所谓的年费。年费要每年交一次,根据卡的种类不同及发卡银行的不同,年费标准也不一样,一般在几十元左右或更多。信用卡和贷记卡不能当场就完成办理,用户一般要等1到5个工作日之后才能拿到手中。

4、准贷记卡

准贷记卡(SemiCreditCard)是指持卡人须先按发卡银行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帐户余额不足支付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信用卡。准贷记卡中存入的资金是有利息的,利率按照央行规定的活期利率执行。

(1)准贷记卡存款有息(按活期利率计算)。

(2)准贷记卡不享受免息还款期,。

(3)准贷记卡额度:信用卡普卡5000元、金卡10000元。

第5篇:借记卡和储蓄卡区别在哪

信用卡可以透支, 储蓄卡不可以

信用卡刷卡可以不需要密码(可用可不用), 储蓄卡一定需要密码信用卡里如果有自己的钱,不计活期利息, 储蓄卡里的钱,计活期利息真正的信用卡取现(就算是自己的钱)也是要收手续费的.最低每笔10元信用卡透支,在到期后每日的利息为万分之五信用卡的年费常常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储蓄卡年费通常是10元

信用卡不是每个人想有就可以有,需要提供财力证明,相当于银行给予持卡人的短期贷款,也代表个人的财力水平,分普卡,金卡,白金卡等等

借记卡也叫储蓄卡,"借记"意味着"扣除",持卡人消费的付款从自己的银行账户中扣除,持卡人花的是自己账户中的钱,不存在信贷消费。而贷记卡也叫"信用卡","信用"意味着"未来支付",持卡人可用自己的信誉获得发卡行一定期限的循环信贷,持卡人借发卡行的钱花,每月付一次账单。信用卡与借记卡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信用"与"借记"的差别。

信用卡按是否向发卡银行交存备用金分为贷记卡、准贷记卡两类。准贷记卡是指持卡人须先按发卡银行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余额不足支付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信用卡,利息从透支之日起算。贷记卡持卡人可在银行给予持卡人的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使用这种卡时不要求交存备用金。准贷记卡账户的存款计利息,贷记卡账户的存款不计利息。信用卡正面一般有激光防伪标志,借记卡没有;信用卡一定有有效期,借记卡不一定;目前国内的信用卡卡号均为凸印的,借记卡卡号有平面印刷的,也有凸印的。 储蓄卡只要有民事行为能力或有监护人都可以开

工商银行 —— 牡丹灵通卡(全国), 牡丹信用卡(全国) , 牡丹贷记卡(全国),建设银行 —— 龙卡信用卡(上海), 龙卡储蓄卡(上海), 龙卡信用卡(黑龙江),

龙卡储蓄卡(黑龙江) ,龙卡储蓄卡(广东) ,龙卡储蓄卡(广东), 龙卡信用卡(厦门), 龙卡储蓄卡(厦

门) , 龙卡信用卡(海南), 龙卡储蓄卡(海南)

中国银行 —— 长城信用卡(广州) , 长城信用卡(海南) , 长城借记卡(厦门),长城借记卡(广州)

交通银行—— 万事达信用卡(广州) , 维撒信用卡(广州), 万事顺借记卡(广州),互联借记,太平洋信用卡(海南), 太平洋借记卡(海南), 借记卡用户(郑州),借记卡用户(厦门), 太平洋借记卡(深圳)

农业银行 ——信用卡用户(全国),星座卡用户(广东省,储蓄提款卡用户(广州), 借记卡用户(厦门), 白玉

兰卡(厦门) , 金穗信用卡(海南)

招商银行 —— 一卡通(全国

广东发展 ——广发信用卡(全国) ,广发理财通卡(全国)民生银行 —— 民生卡网上银行(全国)

深圳发展 —— 借记卡(全国), 借记卡(海南)

华夏银行 ——华夏卡(全国)

兴业银行 —— 兴业卡(全国), 兴业卡(厦门)

光大银行 —— 阳光卡(全国) ,阳光卡(厦门), 阳光卡(海南)

中国邮政 —— 邮政绿卡(广东), 邮政绿卡(厦门)

中信实业 —— 信用卡(全国) , 理财宝(全国), 借记卡(全国)

上海浦发 —— 东方卡(全国),东方卡(深圳)广东农村信用合作社—— 储蓄卡(广州),广州市商业发展银行 —— 储蓄卡(广州)

第6篇:信用卡和储蓄卡的区别

区别信用卡和现金卡

信用卡(借记)卡(借记卡)

1。信用卡是好的人来处理一个透支信用是。高于自己可以不用存款可以消费,但也在给定的时间。和年费,普通卡、金卡、白金卡、银卡、点。在第一个三个卡可以花很多时间减少。白金信用卡审核更严格。中国银行信用卡存款一般没有利息,有信用卡和借记卡和信用卡,可以透支消费,也可以支付存款利息。

2。之间的区别是一个借记卡现金卡,我们将多余的钱保存在银行,银行和画一个卡对我们来说,正常的人们简直可以办理,但一年费是10元,还有些免除年费。如果卡当余额低于200300元,将收集一些小型账户管理费。

3。信用卡可以透支消费,表明现金卡或借记卡只能消费在富裕的时间和金钱。信用卡刷卡消费有一个宽限期,但是没有兴趣,准信用卡刷卡消费和取现没有宽限期,但有兴趣在活期存款。

4。信用卡可以透支消费没有钱;现金卡内没有钱不能消费。所有的信用卡也叫信用卡,借记卡,也被称为一个借方。差异和大量的,当然这是所有不同的扩展。如信用卡存款没有利息,但提款需要手续费和利息。支付利息的现金卡存钱取钱没有费用和利息

5。现金卡不能透支,必须省钱可以使用里面的钱,信用卡可以透支,相当于借钱花。实际上是一个储蓄卡片是他的,为了省钱多少就多少。银行和信用卡是花,还钱后。然而,数量的信用卡有限公司(办证时是根据你的收入,如情况),可以在不超出限制。和信用卡也可以显示,这也是办证时,银行的收入,等等给你根据你的配置。

6。储蓄卡可以访问,和信用卡保存,不能接受,只能使用,消费也可以成为一个吸引(消费)里面没有钱也能引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职业。简单地说,信用卡就是提前后钱,现金卡只能卡里花多达他们。信用卡可以透支(确切的数量的每个银行透支),现金卡没有

7。信用卡可以在花费(不计利息),存钱没有利息的。借记卡消费省钱,省钱有兴趣!也就是说信用卡只是花钱对于今天的事情

8。信用卡如果不是出计算利息。银行利息这边还赚你的钱。同时业务这是给钱,银行信用卡。你不需要从业务. .信用卡透支是信用卡,可以提前消费,不接受还款在一定时间内。现金卡和存折几乎可以但哪里有银联借记卡消费,不能透支

9。现金卡是我们的储蓄在银行里自己,电流和定期存款,钱是我们把鲜花而外,我们没有钱。 信用卡是根据我们的应用程序,根据你的情况、收入证明、房产车证明啊,给我们一个回复一个信用额度,在信用卡就有钱了,我们可以花的钱,天花板是银行集团,如批准你的信用卡限制你只能消耗三万到三万年,即等效和银行借的钱,然后每个月准时到人家也没有兴趣,可以缓冲需要什么。

10。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发行的个人和单位,特殊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存取现金,且具有特殊的载体消费者信用卡。信用卡和现金卡都是不同的,主要是资金支付方式。信用卡的消费信贷功能,先消费后还款,借记卡必须存一定数量的钱来消费的范围内。

11。

1,根源是不同的。借记卡是发展从银行账户,借记从透支消费的概念。

2,功能是不同的。借记卡透支利息的储户,借记卡存款免息透支。

3、不同性质的业务。借记卡是使用他们自己的钱,贷记卡是用银行的钱。

4、银行盈利模式是不同的。借记卡的银行主要是使存款利差;借记卡主要使透支利息和银行

手续费。

很重复,不知道能不能做!转自储蓄卡余额查询网。

第7篇:农村信用社和小额贷款之间的区别

快易贷指出小额贷款组织与农村信用社的差异:

1、业务范围不同,试点设立的小额贷款组织结构业务单一,只能提供贷款服务,农信社业务范围较广,可以提供存款、贷款、票据、结算、代理等服务。

2、机构性质不同,试点设立的小额贷款组织是商业性的机构,拿自己的钱投资,只发放贷款,不吸收存款;农村信用社是金融机构,发挥着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及吸收存款业贷款出去,还可以使用由人民银行提供的支农再贷款。

3、贷款对象解读不同,小额贷款组织主要是农户、小镇居民、个体工商户,为农村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而农信社可以为城乡居民提供不同额度的贷款。

4、贷款的利率不同,小额贷款组织实行市场化利率,灵活确定贷款利率;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实行浮动区间管理。最大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下浮幅度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

5、贷款的发放要求不同,小额贷款组织主要提供的是信用贷款,不强调担保或是抵押品,有时甚至可以无抵押品,农村信用社为部分农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对企业和超出信用额度的农户都要求提供相应的担保和抵押品。

上一篇:大走访活动简报新下一篇:建设银行网上银行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