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审计模式下省区资源环境审计的发展研究

2023-0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资源环境审计发展现状

纵观我国资源审计的发展历程,2017年9月19日,中办、国办印发《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及2019年4月25日审计署发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标志着资源环境审计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资源环境审计在发展过程中已慢慢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实践体系,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我国在资源环境审计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与成果,各大省区为了在经济发展中实现经济发展同时带动生态自然环境修复和能源资源的合理规划同步进行,但同时在工作中建立起各类资源环境的维护发展保障项目,如何切实在资源环境审计中将审计的工作落到实处[2]。

二、影响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资源环境审计理念严重不足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发展比较晚,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欠缺,使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对于认识上的不足,我们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分析:首先,是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并没有正式被纳入经济建设中来,资源环境的保护工作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次,资源环境的保护缺乏群众基础的支撑,没有使民众意识到珍惜资源、杜绝浪费的重要性;第三,没有认识到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对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发展的重要作用[3]。

(二)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约束

目前,我们国家针对资源环境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审计法》的制定和实施,体现了国家对于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重视,…但是由于资金方面的投入还严重不足,导致资源环境审计在内容和审计项目方面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也有了新的具体要求,健全的法律法规不只是对资源环境审计的一种规范,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通过法律的进步性对资源环境进行更加合理的内容确认和结构确认。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只有不断健全和加强资源环境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才能依据法律的强制性有效的对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内容以及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结构性予以确认。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保障,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就很难被发挥出来,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也就达不到预期效果,这会大大地降低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4]。

(三)资源环境审计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低

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综合素质高的业务人才是保证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着部分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普遍比较低的现象,因为没有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对所遇到的财务报表或者税务审计相关的疑难问题不能运用专业知识一一解决。另外,由于资源环境审计所涵盖的领域比较广且综合性又比较强,所以,还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比较低,对于审计工作要求的目标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使得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质量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5]。

三、省区资源环境审计在大数据模式下产生的作用

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体现了政府职能部门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坚持,是政府职能部门发挥监督职责的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有利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更能够切实有效的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对于资源环境相关的资金征收、管理、分配、使用以及相关项目建设运行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等都带来了很多的影响。它不仅打破了过去陈旧的数据处理方式,还使数据信息的处理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为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省区的审计工作需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思维,创新工作方法,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协同审计模式,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以求在大数据时代中平稳、健康地发展下去。在大数据模式下,审计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轻松地获得所需的数据信息,信息获取后对信息再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分析,与过去获取信息的方式相比有很大的便捷性,使审计结果得到全面的提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审计机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被审单位的相关信息,大大地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审计机构出具的报告更具权威性,对被审单位有很好的指导性建议,提升审计的价值作用[6]。

四、大数据模式下省区资源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一)加强数据库建设工作,进行数据采集

加强失去审计机关配置相应的数据库软件,鼓励地方审计机关主动作为,探索开发有针对性和有特色的资源环境审计数据分析软件,积极主动探索开发数据分析平台,加强审计部门与专业部门和高等院校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打造数据分析平台,以实现项目管理、数据归集、对比分析、疑点筛查、可视化展示等功能。

(二)在大数据模式下,搭建省区资源跟踪审计平台

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资源环境问题本身就具有长期性和时滞性,需要跟踪关注,增强资源环境审计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各审计机关切实执行跟踪审计和审计调查,确保资源环保工作措施和规划得到落实,突出问题得到控制或纠正,促进责任单位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加强管理、改进工作。

(三)在大数据模式下,资源环境审计的方式和方法分析

各省区审计机关要根据环境保护跨行政区域的特点,积极组织相关审计机关和协调相关主管部门对区域性的生态环境事项共同关注,通过平行或联合审计的方式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并建立协商机制,加强审计情况的协调、沟通与交流,共同研究和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办法,开展合作审计,以共建地方良好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已有的监测、测量技术方法以及相应的监督检查手段与方法,推动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环境统计、环境核算工作,加大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领域地理信息数据和相关业务、财务数据收集、分析和挖掘力度,将得出数据与主管部门数据进行比较,对比较结果进行判断分析,为资源环境审计提供线索和数据。创新思维,加强前沿技术的应用,以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四)在大数据模式下,完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制度建设

审计机关要与相关资源环保主管部门加强工作联系、协调配合与信息沟通,建立和完善合作审计工作制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工作信息通报制度等,加强协调与交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和部门监管的合力,共同促进和推动本地区资源环保工作。同时,各省区审计机关要在审计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总结审计实践经验,制定和完善资源环境审计发展规划,研究适合本地区、本部门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规范,不断促进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五)在大数据模式下,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储备机制

资源环境审计,涉及知识面广、专业性要求高,传统审计人员已不能完全胜任此项审计工作。在.大数据环境下,进行协同审计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素养,加大培养力度,拥有更多复合型人才。并且,与科研院所、智库机构建立联系,为省区培养和储备国家政策解读、资源环境专业知识咨询人才。加强审计人员在数据标准化处理、数据爬取、文本分析、地理信息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培训,建立资源环境审计数据分析人才储备。

五、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下,为了对海量、复杂、多变的信息进行有效审计,就需要建立一个协同审计模式,灵活使用技术手段,协调配合,共同提升审计的工作质量。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利用在数据平台获得的数据资源信息,不断提升与创新审计的方式与方法,搭建省区资源跟踪审计平台,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加强审计人员队伍业务素质的不断提升,以提高省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推动审计行业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7]。

摘要:生态资源的有序发展,不仅需要生态资源部门的监管,还需要社会大众对生态资源利用行为进行有力监管。资源环境审计是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有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实施的审计监督。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资源环境审计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省区资源环境审计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必要性,通过对目前省区资源环境审计形势的研究,分析了在大数据背景下省区资源环境审计的发展方向,并针对省区资源环境审计未来的发展提出几点自己的建议,仅供参考[1]。

关键词:审计模式,大数据,资源环境审计

参考文献

[1] 张红香.大数据时代下协同审计模式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8(11):188-189.

[2] 顾奋玲.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若干问题研究[J].环境保护,2017(09):18-22.

[3] 朱叶.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的实施困境及解决措施[J].江苏商论,2019(01):08-110.

[4] 肖军勇,肖铁肩.新时代生态资源环境审计的瓶颈与政策纾解[J].市场论坛,2019(02):58-60.

[5] 程石.大数据时代下的协同审计模式探析[J].智慧商业,2019(09):17-18.

[6] 王梅.资源环境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及有效发挥[J].财会学习,2018(25):144+146.

[7] 秦天真.发挥国家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J].决策探索(下),2018(01):42-44.

上一篇:基于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探讨下一篇:社会工作视域下随迁儿童社会融入性问题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