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语文教案

2022-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必修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人教版必修二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教材古代文化知识拾遗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做。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任务。既是历史文献,又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晋侯秦伯围郑。——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 15 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古人结婚择日,要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的六个字都相合适,叫六合。

子无良媒。——冠礼,周代开始,男子二十岁由父亲在宗庙里主持冠礼。加冠礼后可以娶妻。女子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结发加笄。女子出嫁叫归,可见出嫁的女子以男家为家,“嫁”字即“有家”;男子娶妻,為“取”,意思是把别家的女儿取到自己家里来了。古代婚姻六道手续: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连衡,也写作连横,秦国采用的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合纵,击破秦国的连衡策略。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在朝堂上安设“九宾”。这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九宾,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乃使其从者衣褐。——上古的布不是棉织品,而是麻织品或葛织品。帛是丝织品的总称。布与帛形成了低级衣服与高级衣服的对比,贫贱的人穿不起丝织品,只能穿麻织品,所以“布衣”成了庶人的代称。最粗劣的一种衣服称为“褐”,是用粗毛编织的,所以贫苦的人称为“褐夫”。后世科举新进士及第授官,称“释褐”。

苏武传——《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汉高祖刘邦到王莽之间 229 年的历史。作者班固,东汉时史学家文学家。

虽蒙斧钺、汤镬。——斧钺,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汤镬,用滚汤在大镬或大鼎中烹煮人。泛指刑戮。

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公府,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公署。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阳嘉元年。——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成为谥号。皇帝在谥号前面还有庙号,从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称为太宗、世宗。汉武帝的全号是世宗孝武皇帝,世宗就是庙号,孝武就是谥号。唐玄宗、宋太祖都是称庙号。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年号是汉武帝时开始有的,汉武帝即位那年年号“建元”。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成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明清两代的皇帝基本不改元,因此有可能用年号来称谓皇帝,如明世宗称为嘉靖皇帝,清高宗被称为乾隆皇帝。

又多豪右。——豪右,豪族大户。右,右族,即豪族。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上书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二十八星宿坐标法,用来观测日月五星位置坐标。有些星宿测定岁时季节。二十八星宿就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二十八个星空区域,另外还有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重要的星宿还有北斗星,因为可以利用它来辨别方向、确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扪参历井仰胁息。——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域联系起来。在春秋战国,根据地上的区域来划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互相对应,称为“分野”。古人所以建立星宿的分野,主要是为了观察所谓“吉祥”的天象,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例如日食,被认为对最高统治者不利。彗星,是兵灾的凶象。

蟪蛄不知春秋。——古人以太阳的出没和月亮的盈亏来确定一日;以月相的变化周期确定一月;以庄稼成熟的周期来确定一年。一年又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按孟仲季分别指称每一月。比如仲春即二月。季冬即十二月。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季,所以称“春秋”即为一年。古人又以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划分了二十四节气。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古人用干支纪日。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为六十单位,成为六十甲子。组合时是单数配单数,双数配双数,所以不可能有“甲丑”“乙寅”之类。有时也可以只记天干不记地支,如“三月上巳”。东汉开始用干支纪年。

朝菌不知晦朔。/七月既望。——每月的第一天叫做“朔”,最后一天叫做“晦”。大月十六、小月十五叫做“望”,后一天叫“既望”。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古人依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时段,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叫日中,将近日中的时间叫隅中,太阳西斜叫昃。日入以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夜半以后是鸡鸣,鸡鸣以后是昧旦,昧旦以后是平旦、平明,天亮了。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夜里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是现代的两个小时。夜半十二点是子时,因此有了“子夜”的说法。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宫商角徵羽为五音,相当于现代音乐简谱的 12356,。后来加上变宫 7 和变徵 4,为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古代区域划分有特定的名稱。

州,上古天下分九州,后来逐渐缩小,唐宋全国有三百多个州,指行政区。明清时改州为府。郡,行政区域。秦朝分三十六郡。隋朝取消郡,唐代又恢复,宋代再废除。

国,汉代诸侯王的封域。

道,唐代监察区,全国分十道。

路,宋代最初是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分的区域,后来带有行政区域和军区的性质。和今天的省相似。

省,本来是官署的名称。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后来成为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省。

府,各朝不同级别的区域。军,宋代行政区域。

县,地方基层行政区域,秦汉即有。

将相和。——战国时代,各国国君之下分设相将,分掌文武二柄。后来官职越发细分,隋代初定六部, 历代相承,基本未变。吏部,掌管官吏任免、考绩、升降;户部,掌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礼部,掌管典礼、科举、学校;兵部,掌管全国军政;刑部,掌管刑法、狱讼;工部, 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各部首长称尚书,副首长称侍郎。中央设有监察官和谏官。监察官对百官进行纠弹,谏官对皇帝进行规谏。监察官的首长称御史大夫。

避讳。——不直接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主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则用改字、缺笔等办法来回避,其结果往往造成语文上的若干混乱。比如汉高祖刘邦,汉代石刻皆改“邦”为“国”字。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古人常用丧服来表示亲戚关系的亲疏远近。“功”不是指丧服,而是指亲戚。丧服中明确表现了血统亲疏的等级。五服以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斩衰是三年丧期,大功九月,小功五月,缌麻三月。

项王、项伯东向坐。——古代宫室一般向南,建筑内部分堂、室、房。堂,是行礼的地方,不住人;堂后是室, 住人;堂前有阶,要入堂先要升阶,故有“升堂”的说法。古人席地而坐,堂上面南为尊, 称“南面”。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帝位面朝南,故代称帝位,“南面称王”即称王称帝。室内坐位则以朝东的方向为尊。

俨骖騑于上路。——古人车马并举。战国以前,车马相连,马是用来拉车的。轫,是阻止车轮转动的一块木头。行车时要先将轫移开,所以启程称为“发轫”,引申为事情的开端。古人乘车尚左,以左为尊,尊者在左,御者在中,陪乘者在右。陪乘称为骖乘,又称车右。驾车的马如果是三匹或四匹,则有骖服之分。两旁的马叫骖,中间的叫服。或者是服左边的马称骖,右边的马称騑。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从匈奴学来了骑马。古代贵族戴冠乘车,车有车盖,所以古人以“冠盖”为贵人、仕宦的代称。

五谷。——上古粮食分为五谷、六谷和百谷。五谷:稷、黍、麦、菽、麻。古人以牛羊豕为三牲, 祭祀时三牲齐备叫太牢;只用羊豕不用牛叫少牢。牛最珍贵,只有统治阶级吃得起。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鼎是用来煮肉盛肉的,一般是圆腹三足,长方形四足的称方鼎。鼎足下可以烧火,有几种肉就分几个鼎来煮,煮熟后就在鼎内取食,所以有“列鼎而食”的说法。钟鸣鼎食是贵族的生活状态。先秦时吃饭不用筷子,主要用手和匕。汉代才开始用筷子。酒器有尊、觥、壶等,爵是酒器的通称。

昆明市第三中学 650000

作者:谭明青

第2篇: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外国文学选文问题探究

【摘 要】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几经变革,越来越完善,体系越来越明晰。淡化意识形态与政治性,不固定选文的思想内容;精选经典作家经典作品;突出优选性、时代性;注重人文性等。而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选文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学界关注和重视:包括选文的数量、译者、体裁与题材、国别、作家性别;高中语文教师的外国文学素质、教学态度与方法;高中语文中外国文学与高师中文系外国文学教学、科际协同等层面。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文学;选文

世界是开放的,人类文化无国界。文化在传承中发展,语文课本无疑是重要载体,它涵盖古今,畅游中外,为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窗。自1920年以来,外国文学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已经近百年历史。时至今日,外国文学选文不断被更新,与时俱进,对开拓学生的人文、知识视野、培养健全的人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几经变革,体系越来越完善:比如淡化意识形态与政治性,不固定选文的思想内容;精选经典作家经典作品;突出优选性、时代性;注重人文性,等。学界研究也对此进行了深入论析。本文拟从如下方面入手溯源探究:选文的数量、译者、体裁与题材、国别、作家性别;高中语文教师的外国文学素质、教学态度与方法;高中语文中外国文学与高师中文系外国文学教学关系等层面,力求更系统完整地探究高中语文外国文学选文的得失。

现行人教版高中外国文学选文随着年级的增长,选文数量有所增加,但是总体选文比例不高。5册共89篇选文,外国文学只占到19篇/部,占总数比例的21.3%。课内时间的外国文学选文是远远不够的(如表1)。

19篇外国文学选文中有5篇在《名著导读》版块,7篇略读,7篇精读。在实际教学中,7篇略读和5篇名著导读要大打折扣,真正学习的只有7篇精读,对整个外国文学来说还远未入门。因而建议在未来的选文中,外国文学方面的选文不仅要增加数量,而且要加大精读篇目(如表2)。

19篇选文题材内容丰富:哲理、天文、地理、物理、历史;复仇、金钱、人性、游历等,突破了传统的意识形态第一,政治主题探讨。这是本版教材的一大优势。从体裁来看,纯文学的小说、戏剧、散文有10篇,5篇属于名著导读,属于正式课文的只有5篇,而其他的科普、论文、新闻稿、演讲词就有7篇,数量超出了纯文学。尤其第二册密集地选了2篇著名的外国演讲词,第五册集中选了2篇科技论文。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这样的安排虽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但人文性略嫌不足。虽有名著导读和选修课的补充,在实际教学中又有多少会重视?与此相关作者的职业,有哲学、医学、物理学、天文学、政治、思想等领域,五花八门:在英、法、美16名作者中,9人不是纯文学领域的,即56.25%的作者不是文学家:罗森·塔尔是美国新闻记者;马丁·路德·金是美国民权运动领袖;卡尔·萨根是美国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科幻作家,和非常成功的天文学、天体物理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普作家;加来道雄,是美国物理学家;弗洛姆(美)是心理学家、哲学家;蒙田(法)被载入文学史,但主要是思想家;帕斯卡尔(法)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然后是散文家;刘易斯·托马斯是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科普作家;斯蒂芬·霍金是英国物理学家。文学可以包罗万象,但是必须要把文学性放置第一位。作为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选文,应用科技说明文太多,专业化、学术化太强,文学性不够,文学性强的诗歌、游记、影视文学、传记几乎没有,培养学生情商的纯文学选文力度理应加大(如表3)。

由作家的国别看,美国人8名,占到总数的42.1%;英国4人,占到总数的21.1%;法国4人,占到总数的21.1%;德国1人,俄国1人,西班牙1人,占剩余的15.7%。结果显示,美、英、法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文学选文的主要来源国家,它们的科技、文化、经济、综合国力都居于世界一流,在国际交流中,先进国家的文化、文学向后发国家流动,发展中国家学习先进国家的文化、技术,借鉴其文学成就,都无可厚非,但这样的编排不得不说存在一定局限性。

入选作品的作者性别单一,女性完全缺失。选文中的作者79人次,只有李清照1人是女性;局限到外国文学选文来看,无女性。课本编选者于有意无意间流露了浓厚的男权思想。《老人与海》是纯男子汉气概的名篇;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体现了男人的雄心抱负:拯救世界。《宇宙的边疆》《宇宙的未来》男人的成就在宽广无垠的宇宙,等等。这种编排是不是会给正在身心发展中的高中生形成这样的观念:男性是话语发声者,掌握着话语权。古今中外,女性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不在少数。在21世纪讲求男女平等、平权的大环境下,高中语文课本的编排完全无视女性,不可谓不是憾事。

这些男性作家/作者/作品中,《大卫·科波菲尔》《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回顾了童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均为成人视角。成人做出突出贡献后,现身说法,教育年轻人,是正途。而问题也接踵而来,单一的高姿态成人视角与说教会不会让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是不是同龄人更具榜样力量?他们年龄相仿、思维近似,心理发展水平相当,选文应重视青少年自身特点。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外国文学的19篇选文中,9篇为20世纪,4篇为19世纪,其余6篇为16~17世纪。属于18世纪启蒙时代的没有,16世纪之前的没有,如此断代、断层,学生怎能线性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又怎能去传承?20世纪的9篇中,纯文学的只有3篇。优秀史诗《罗摩衍那》《吉尔伽美什》《荷马史诗》、古希腊传说、印度、西亚传说没有提及;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优秀成果没有入选。学生在学习中对外国文学不甚了了。直接后果是,到了本科阶段,中文系的学生不喜欢外国文学,非中文系的学生对外国文学知之甚少,英语专业的学生只知道英美文学。高中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在外国文学中收效甚微。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孩子在家中是明珠珍宝,大多数孩子在赞扬声中长大,不知磨难和挫折为何物。而我们的高中语文课本基本上没有选择与挫折性有关的文章,国外教育在培养个人独立性方面比较突出,这类的文章较多。中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形成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

“近现代以来的学校教育中最盛行的是分科教学,其弊端在新知识增长方式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形下愈发明显,学科割据和分科知识的单一化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极为不利”。科际割裂现象在高中教材编写中也如此体现。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外国文学选文方面有意无意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而更进一步的人文性培养莫过于文史哲政艺协同发展。

中国古代文、史、哲、政不分家是可以借鉴的。笔者在想,如果高中语文外国文学在选文和教学过程中把外语、历史、地理、哲学、政治、艺术等密切相关的学科协同起来,互通有无,协同难易,课堂是否会变得更丰富,同时确保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比如讲《高老头》时,在历史课中讲19世纪前期法国的社会、政治;比如《大卫·科波菲尔》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英语原著;《巴黎圣母院》可以在艺术课中讲讲圣母院的建筑、雕塑;读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可以带学生领略相关题材的绘画、雕塑、影视。这样学科间互相配合,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不打压学生阅读课外书,有益的“闲书”阅读某种程度上要鼓励。

語文是素养的形成,文化的积累,承担着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健全的情商的重任,不是考试突击、提升成绩的工具。语文教育比起其他学科更是“牵着蜗牛散步”式的慢。在外国文学选文时要兼顾人文社科各科,要权衡选文的数量、难易,兼顾古今发展脉络、版块,兼顾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兼顾性别平衡,使得学生的学习既有基础性又有启发性。

参考文献:

[1] 《高中语文必修》(1~5),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二版

[2] 顾之川.人教版教材简介[J].中学语文教育,2004,(12).

[3] 周刚.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范式漫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0,(6).

[4] 刘洪涛.中学语文中的外国文学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

[5] 何岳球.中学语文教材外国文学的选材和编排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6] 刘晓丹.人教版新课程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外国作品选编及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7] 张慧颖.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编现状及教学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8] 卿江秀.对2009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文学选文合理性的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9] 段雪菲.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文学选文及其教学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10] 董若辰.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外国文学作品选材的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11] 周爽.人教版新课程中学语文教材中外国作品选文及教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12] 耿泽岩.高中语文教材中女性角色的缺失与回归[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13] 李静.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偏差和教学的功利化[J].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1,(6).

[14] 张明琪,孟昭毅.比较文学与语文教育[J].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23.

(编辑:赵 悦)

作者:亢西民 高鲜花

第3篇:关于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的分析

摘要:首先,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应性原则、典范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等三项基本原则;其次,分析了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工作今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为该领域关注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必修教材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是现代化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材的合理选编,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性与科学性。因此,如何选择科学的范文进行语文教学,成为教职员工与教材编写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原则

(一)适应性

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工作要正确引导,特别是高一阶段的新生,更要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显示,在初始阶段的文言文篇目设置中,要坚持由浅人深的方法,以适应性原则作为指导,帮助学生实现思维上的转变,适应文言文的叙述与表达方式,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人员,在工作中充分地关注到了这一原则,在初始单元文言文设计中,设置了《爱莲说》《陋室铭》等写景文言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减轻了学习压力。

(二)典范性

高中语文教材当中的选篇要具有典范性的特征,不仅要为学生传递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开阔学生的眼界。比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当中也提出了教材选文要兼顾内涵与质量m。叙事性的文章是高中语文文言文中的一个重要类型。通过叙事写人,可以为学生的为人处世提供指导,使学生在了解历史人文轶事的同时,也可以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国人的品行特征。

(三)科学性

语文教学管理中随意性过强,不利于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对于教学材料来说,如果不能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材料,可能会导致教学工作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成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学者提出,明清时期的文化整体成就不如秦汉唐宋时期。但是在人教版高中教材中,也十分重视明清文章的选取,主要是因为要兼顾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坚持了科学性的发展原则,使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变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二、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建议

(一)坚持辩证统一的发展理念

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的编写工作中,要给予文言文部分高度重视。在理念上,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相互统一的发展理念,以辩证统一的观点,提高教材选编的质量。比如,在人教版当中选择的《劝学》和《师说》选篇中,将其定义为具有议论性质的古代散文。此种划分方式充分地结合了自身教材内容的编写特点,同时,对于其他版本教材的选编思想也进行了借鉴和参考。从情感态度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编写对于两篇散文的体裁与内容十分重视。除此之外,还着重从情感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二)合理规划文言文篇章的比重

通常情况下,高中语文教材当中的文言文篇章比重,不能低于总体的30%。每个学年的每一册教材当中的文言文要具有均衡性。坚持详略得当的比重分布模式,可以确保学生在学习现代文和古文时,实现优势互补的效果。在现代社会环境当中,文言文不具备使用的条件,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人教版在今后的教材版本更新工作中,也需要坚持当前的文言文篇章分布方式和所占比重,合理安排专题数目,实现均衡化管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使其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得到有效的巩固,同时也不会产生过大的文言文学习压力。

(三)选择有时代价值的范文

除上述方法之外,高中语文文言文范文选编也需要坚持时代性和先进性。虽然文化是历史环境中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但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文言文对于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仍具有影响作用。在规划人教版的文言文范文体系时,可以借鉴其他版本文言文的范文体系,通过相互借鉴和学习的方式,能够设计出更为完善的范文体系。比如,选择经典优秀同时具有时代性的文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比如《师说》兼顾文学性与实用性,为学生提供了科学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重点关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坚持辩证统一的理念,合理分配文言文、诗歌、小说、散文等比重,选择具有时代性特征和应用价值的范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作者:王华睿

第4篇: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受精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

(2)解释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3)阐明简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有性生殖中的意义

2、能力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体会到生物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体验生物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包括两部分“精子和卵细胞向输卵管的转运”和“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对于这两大内容我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讨论、阅读教材等方式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我们已经学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同卵双胞胎、三胞胎,他们是怎样形成的,是一个卵细胞和多个精子结合而成的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节内容:受精作用

1生物必修

高中生物必修二

(二)、学习新知(观看课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受精作用的场所?

2、卵细胞向输卵管转运的动力?

3、精子转运的途径?

思考:结婚多年的夫妇不能生育,经医生检查,女性双侧输卵管堵塞,你能分析一下他们不孕的原因吗?如果你是医生,应如何治疗?

以上问题通过观看课件、阅读教材、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精子和卵细胞向输卵管转运的动力和途径,精子在转运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让学生明白生命诞生的曲折过程。

4、受精作用包括哪几个阶段?

5、形成受精卵后染色体数目有何变化?一个卵细胞能和多个精子结合吗?为什么?

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明白生命产生的独特性和曲折性培养他们珍爱生命的情感。根据染色体的变化规律,联系减数分裂,引导学生总结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意义。

反思:本节课基本上是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的,能够充分体现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并且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生物必修

第5篇: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之《荷塘月色》教案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之《荷塘月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景物描写的赏析,把握作者在现实世界与梦的世界之间辗转中力求超脱的努力,灵魂挣扎的凄苦与无奈。

2、通过对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语言的揣摩,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结合语境理解语句、揣摩语言。 2 理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等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2、

教师点拨法

3、

比较阅读法

4、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2、鉴赏散文的相关知识。

3、(美点寻踪)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美。理清游踪。

4、引导学生体味第四段的语言美、画面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本单元学习散文。散文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她就像一壶清茶,在炎热的夏季带给我们清凉的慰藉;在深秋的寒气中送来舒心的温暖。

散文重在抒情,但情有独钟,情有所系。《文心雕龙》说:“人禀七情,应物而动。物色三动,心亦摇焉。”眼前的物象唤醒记忆中的表象,情感体验也一同苏醒,于是心物感应,情景相生,触景生情,缘情造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时说:“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由此可见要热爱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就能写出好文章。

写景是为了抒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

2、我们今天要心仪怎样一段感情、怎样一幅美景呢?

试题试卷

........

请看画面,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面对此等美景,杨万里赞叹

道: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写出了荷花的艳丽的色彩。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写出了荷花的动态。

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面对这样的景色,朱自清又是如何抒写心中的情怀的呢?

二、整体感知

现在我们随着动人的旋律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语、心荷。

1、配乐动画朗诵,初步感知、欣赏美景、体味感情。同学们小声跟读,随文入境!

2、优美的诵读和美丽的画面已经让我们沉醉不知归路,我相信大家已经体会到了美,现在可畅所欲言谈谈你谈感受到的美。美点寻踪。

⑴既写荷塘又写月色。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月色是是荷塘上的月色、将二者巧妙的结合起来了。幽雅、朦胧幽静的画面美。

⑵用词句美、语言美。

⑶情感很美。

总结: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

3、抓住关键词语,理出作游踪。

问题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

师生交流明确:

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始终在全曲中回荡!此句称“文眼”。

教师:29岁的朱自清此时已是清华大学教授,前途无量,怎么会如此惆怅和苦闷?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朱自清在同时期发表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激起的波澜,放在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基调。

问题2:作者采用什么方式来排解不宁静的?

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

师生共同明确:

游踪:家──小路──荷塘──家。

三、课文分析

我们已经知道朱自清在荷塘上心仪到了一幅荷花美景。我们知道荷花是高洁的象征,在中国诗坛上,写荷花的诗句历来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李璟的《浣溪沙》,看他们写出了荷试题试卷

........ 花怎样的情状?

浣溪沙·秋风中荷花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朱自清笔下的月色下的荷花又具有怎样的风姿呢?

1、配乐朗读第四段(贝多芬的《月光》钢琴曲)。

2、课文第4小节写了写了哪些景色,构成了怎样的画面?作者怎样写的?

⑴写了月下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画面很美。

⑵画面为什么会这么美呢?现在我们去掉文中的某些句子和词语,表达效果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读一读。删除法。

⑶品位语言美:

改动文字: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清香。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学生朗读。问:感觉怎么样啊?

⑷教师分析:写景技巧:比喻、拟人、通感(修辞)

⑸第4小节写荷花的三个比喻,一个拟人。

①“请问,‘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为什么作者要用裙来比喻叶子呢?”

有的学生说:“形状相似,都是圆的。”

“那盘子不也是圆的吗?锅盖也不是圆的吗?怎么不说‘叶子出水很高,像盘子,像锅盖’”

学生回答说:“荷叶和舞女的裙子都很柔美。”

我接着问:“何以见得很‘柔美’?”

学生答:“句中有‘亭亭’二字。”还有学生说:“是舞女的裙,有一种舒展、旋转的动感,很美。亭亭玉立、修长婀娜、灵动飘逸。”写出了荷叶的风姿。

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开着的──袅娜(轻盈多姿)打着朵的──羞涩(娇怯不语)荷花饱满盛开、含苞待放的情状。

③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晶莹剔透、纤尘不染。

星星──闪闪发光、忽明忽暗。

美人──用刚出浴的美人来形容露珠点点的荷花,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而想到荷花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纤尘不染、冰清玉洁。

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似的。”作者在写荷花的香味,怎么又突然写到歌声了?

“请问,作者究竟听到歌声没有?”

学生回答:“没有。”

“这里是比喻,因为这里用得是‘仿佛’一词„„”

“对,是比喻。也就是说,作者是用歌声来比喻荷香,是吧?”

“但是,“荷香与歌声有什么可比的共同点吗?”

“荷香与歌声都是断断续续、若有若无的。”

“而且朦朦胧胧的。”

试题试卷

........

“对。”荷香和歌声都是‘缕缕’的、‘渺茫’的。这是比喻。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钱钟书先生把它叫做‘通感’。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叫“通感”,也叫“移觉”。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诗人艾青曾写诗这样描绘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这也是通感。

又如:“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郭风《叶笛》)

这个句子笛声里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还有明亮的阳光,三种感觉相融会,那笛声该多么撩人情思。

“吴钩和柳叶眉坐在小堤上歇息,柳叶眉不知怎么心烦意乱地说:‘大哥,你给我吹个小曲儿,要酸酸的,甜甜的,凉凉的„„’”

其实,通感并不仅仅在文学作品中才被使用,实际上日常用语中,也常常有通感。比如,说某位同学的声音很粗,难道他的声音是有直径的吗?”

看,现在每一个同学脸上都呈现出甜美的笑容。可是,你们决不认为我是在说你们的笑脸是抹了糖的吧!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花香,如歌声,若有若无、轻灵飘渺,用听觉来写嗅觉,想像奇妙,写出了荷香清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美好情状。

⑹画面美:月色下的荷塘,朦胧、静谧的美。

写景技巧:比喻、拟人、通感、动静结合、叠词的巧妙使用。

⑺出示知识图示。

⑻再次诵读第四段。

⑼作业:

知识迁移:描绘画面美。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煞江南。

答案:

雾气飘绕,江水潺潺,暖和的阳光轻抚着秀丽的山峦,江水两岸是彩绘的屋檐。芰荷沐浴在秋光中,沙鸥悠闲的踱着步,时而拍打着翅膀翩翩起舞。风轻轻撩起珠帘,画船从天边飘来,船上的酒旗迎风招展。好一个富饶美丽的水乡江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赏析五六段的画面美、语言美。 【教学过程】

1、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生谈感受。

2、出示写月的诗句

月下独酌 李白

试题试卷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描写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以奇特的构思、浪漫的想象,深刻地表现出诗人的独斟独酌,及举目无知音的孤独之情。

舟次中秋 张煌言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明确月色是难写的。以月寄相思。本文是怎样写月色的。

3、美读五六段配乐《月光》

4、课文第5小节写了什么景色?

学生回答:

写了塘上月色:

月光:如流水。

月影:如名曲。

5、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写了月色?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⑴以流水作比,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

⑵通过雾写月光:薄薄的青雾,雾的轻飘壮。

⑶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像在牛乳中洗过,像笼着轻纱的梦”描绘荷叶、荷花安谧、恬静的情状。

⑷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

⑸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

6、勾出本段中你喜欢的句子,并思考语言有什么特点。

语言:朴素、典雅、充满诗意。

“朱先生的语言,历来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语的基础上刻意出新。既有平白如话,毫无雕饰的文字,更有精心„拣练‟的遣词用字。点活了月光和雾气的„泻‟„浮‟二字生动的起了试题试卷

........ 丰富、润饰、强化形象的作用。”

──金志华《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

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

为什么说“泻”“浮”二字点活了月光和雾气呢?可否用“照”替代“泻”,用“升”替代“浮”。(替换法)

由学生找,谈谈体会,教师点拨。

参考:(以学生讲为主,教师重点分析四处)

“泻”──一个“泻”字,月辉照耀一泻无余之景,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照”字直白,是如实地写,不是描绘,淡而无味。另方面与“如流水一般”不相配,失去和谐感。)

浮──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而“升”给人腾空而上的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

⑵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的。为何用画不用印?

“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印”不能写出美)

⑶“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种朦胧柔和的月色非常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所以说“恰是到了好处”。画面美: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成的朦胧景色。

7、写景技巧:虚实结合,虚中见实,贴切的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漂浮的姿态,一种摄人心魄的意境。

8、讨论第6节:

学生自己分析,教师作适当点拨:

这一节写荷塘的四周。在这里,作者以树为着眼点,由远及近,写出了杨柳、远山、灯光、蝉声、蛙声。

⑴四面的树(照应第2节)

有远有近:杨柳最多──远,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近。

⑵写树不忘写月色:阴阴的。

试题试卷

........

⑶路灯光把作者从幻想中召回,最后两句虽似写景,实则点明心境。写树上的蝉声与水里有蛙声,由寂静到热闹,充满了生机,将荷塘和月色衬托得更加突出,并含蓄地表明作者虽完全沉醉在荷塘月色的宁静的境界中,但哀愁和苦闷还是笼罩在心头。

关于动静: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荷叶本来是静的,但作者想像它是动的,是舞女的裙。化静为动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以动衬静,第四段月色下的荷塘,荷叶、荷花、荷香(静);荷波、荷韵(动)。动静结合。

⑷运用了绘画技巧来写荷塘的环境。

⑸作者笔下的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明暗结合,喧寂相间。

板书:

景物的特点:淡雅、朦胧

⑹衬托手法:单写月光单调,作者着力摹写月的投影,光影交错,把岸边树、塘中荷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美丽的图画。

⑺出示五六段知识结构图示。

⑻总结画面美:月光如水、薄雾似纱、花叶如梦、黑影斑驳、杨柳如画、光影似曲

9、教师小结:朱自清就是就是这样一位神奇的国画大师,用“新而不失自然”的语言之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幽淡雅、朦胧和谐之景,让荷塘与月色融为了一体,心境与景物融为了一体,整个天地融为了一体!给我们以巨大的审美享受!写景是为了抒情,这淡淡的荷塘月色之景中,寄寓的是作者淡淡的难以言说的情!

10、总结

画面──美丽

气氛──宁静

格调──雅致

12、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远近相宜、巧用修辞、炼字、衬托、巧用叠词

效果;浓淡相宜

13、一番赏析后,相信同学们对这一段已经有了全新的感觉,下面让我们再次以最深情地朗读来诠释4、5、6段。教师小结:朱自清的想像是多么丰富啊,古人有读《汉书》来下酒,今天我们是品“荷塘月色”来纯净我们的心灵!

14、作业

(1 )收集写月的诗句,背诵4到6段。

试题试卷

........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简析作者矛盾心情,把握作者的情感美。 【教学过程】

1、检查作业:出示写荷的诗句和幻灯片。

前两节课,我们欣赏了本文的语言美和画面美。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作者情感肯定很美吧?这节课我们来体验朱自清的情感美。

2、作者作品等知识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作家、学者。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代表作有散文与诗的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朱自清的确才华横溢。他是一名著名的学者、诗人,民主战士。

3、回忆作者游踪:家──小路──荷塘──家。

4、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情感美)(只让学生回答“找到”还是“没有找到”)到底找到没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请看第3自然段的内心独白。我们先一起来朗读这个自然段。

5、这一段独白到底流露了朱自清怎样的心情?

明确:

尽管有哀愁,但更有一种淡淡的喜悦之情!作者只有这幽僻的坏境之中,才感到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才能够抛开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

──可见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为能够暂时得到自由,欣赏荷塘月色而淡淡喜悦。

──可见作者幻想超脱现实!

6、带着满腔的期待和淡淡的喜悦,朱自清来到了荷塘边。面对美景他摆脱烦恼了?

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最终还是没有摆脱烦恼?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由此可见现实不令其满意。

7、联想到了什么?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一句承上文宕开一笔,转出新意。文章由此放开去,联想到古代诗词对采莲的描绘。 出示采莲的诗句:

采莲曲

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

三五小船撑将去,歌声嘹亮赋采莲。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试题试卷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8、《采莲赋》,描写采莲时热烈活泼的生活,作者彻底摆脱烦恼了?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本身就说明他因内心的苦闷而产生的对自由快乐的向往。它恰好反衬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为何又惦记江南了呢?

9、从采莲场景回到眼前,发现眼前有“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缺憾。

由此极自然地牵动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种思乡的哀愁。

想起了家乡,正是愁苦的内心反映。

10、“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我”回到了现实,一切照旧。

11、到这里,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来把握作者的感情。

寂寞、苦闷与彷徨让作者“心里颇不宁静”,于是漫步荷塘进入醒着的“梦”境—“另一世界里”。作者有意地把自己置身于超脱现实的环境中,“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沉浸在荷塘月色里,流露出淡淡的喜悦却又无法摆脱淡淡的哀愁。

“另一世界里的‘我’和现实世界颇不宁静的‘我’拉开了距离。这样的超脱现实的描写越是写得自由自在,则文末写回到现实世界的我也就越显得空虚、烦恼;“路灯是没精打采”的,蝉声和蛙声是热闹的,“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展示出一幅现实

世界阴森可怕的图画,巧妙地回应了文首的“颇不宁静”。

最后,独步月下荷塘排除烦闷的“我”回到家中,“妻已熟睡好久了”,又再暗示出家中的宁静与和谐反衬出“我”那无法排除的烦闷。

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是变化的。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时而烦恼时而愉悦,最后仍然摆脱不了先是的烦恼。

这篇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概括为“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是很贴切的,但作者的感情底色是“不宁静”。

不宁静──受用无边月色──我什么没有──无福消受。

12、教师补充小结:李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朱自清是借景消愁愁更愁!但朱自清是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不着痕迹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虽然他没有高呼“我很痛苦”,但我们在荷塘月色中能够深深感受到:人生忧伤虽轻犹重,孤独苦闷似淡还浓!

13名家评论 课堂总结

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朱自清的文体美,是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的,有人曾将它概括为一个“清”字。我想,这个“清”字,不只是指文字的清秀、朴素,恐怕连人格的高洁、思想的纯正、感情的真挚都包含在里面才是。(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

试题试卷

........ 能够徜徉于文字中的人是丰富而优雅的儒者,能够沉浸于美中的人是诗意栖居在这个世界上的智者!

14、作业:分别用博喻、通感的修辞手法各写两个句子。

试题试卷

第6篇: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伴性遗传(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案例设计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以学生最熟悉的本班的男、女生人数和抛硬币入手导入新课,这样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及各抒己见获得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分析男女染色体图片,阐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随机受精活动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教学指导思想:

从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力求在观察、探究分析、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中学到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为主,辅以导学、讨论等以体现研究性学习。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班一共有56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7人,男女生比例为29:27≈1:1。现在我把这枚硬币抛出来,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有两种可能性,或者是国徽面向上,或者是字面向上。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大家想一想,老师抛的硬币出现国徽面和字面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生:各占二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五十。

师:对了。如果我们听说某某人生了小孩,大家很想知道的一个问题是这个婴儿是男孩还是女孩,那么生男孩、女孩的可能性各是多少呢? 生:也各是二分之一,各是百分之五十。

师:那生男孩生女孩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有关男女染色体的情况。

板书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异。 生:阅读课本P37的观察与思考。

师:通过阅读、观察、大家看出男女染色体的不同之处吗?

生:第1-22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男女基本相同,第23号染色体的差异较大,通过阅读,我们知道第23号染色体确实与人的性别的决定有关,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分别表示为男性:xy,女性:xx。 师:那么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我们得出 xy (男性) xx(女性) x.y (精子) x(卵细胞)

1 生物必修

高中生物必修二

xx(女孩) xy(男孩)

也就是说,当男性提供含x染色体的精子时,它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xx,发育为女孩;当男性提供含y染色体的精子时,它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xy,发育成男孩,因为女性只能提供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而男性可提供含x染色体或含y染色体的精子。由此我们知道,生男生女主要由谁决定? 生:男性。

师:回答正确。但不仅是在古时候,就是在现在边远的农村还存在着重男轻女的现象,并且把生不到男孩都怪罪到女性身上。有些长辈还煽动一些过激行为:离婚、把老婆赶出家门、把女婴抛弃、把女胎打掉,照此下去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生:思考、交流、勇跃举手回答。(略) 师:多么可怕呀!但是现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基本能认可生男生女都一样了,加之现在规定胎检性别要保密,据统计,大范围的男女比例接近1:1。 所以

板书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生:进一步理解生男生女图解,从理论上得出男女比例接近1:1的道理。

师:开动你们的脑筋,运用你们的聪明才智,自已设计方案,模拟随机受精的过程,验证生男生女的机会是相等的。

生: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案。(略) 师:课后大家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1、有些人想生个男孩或女孩,去求神拜佛,吃所谓的“转胎药”,他们能如愿吗?

2、我们平时知道的通过动手术而成的“变性人”或“人妖”,他们体内的性染色体改变了吗?

3、男同学以后生不到自己想要的男孩或女孩,能怪自己的老婆吗?

三、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内的染色体有23对,人的性别是由其中的那对性染色体决定的,并且是可以遗传的,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四、课下作业:课本P39

1、

2、

3、4 学习指导:P32-35 教学后记:

1、设计意图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具有环保意识,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以学生最熟悉的本班的男、女生人数和抛硬币入手导入新课,这样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及各抒己见获得新的知识。

2、成功之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生男生女主要是由男性决定的,并且性别是可以遗传的,破除他们自身可能存留的封建思想,了解重男轻女可能造成的社会问题,不但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又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认为这是这节课的闪光点。

2 生物必修

第7篇: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教学计划

高一语文必修二教学计划

平武中学高一语文组:谭霞

【教材说明】 在编排体系上,这套教科书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 阅读鉴赏

本册的“阅读鉴赏”部分也是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依次是写景状物散文、古代诗歌、古代散文和演讲辞。每个单元基本三篇课文,其中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感到课时不够,所选的课文不一定全都要教,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处理。

第一单元是写景状物散文,与必修一的写人记事散文单元遥相呼应。

所选的课文有:《荷塘月色》(朱自清)、《故都的秋(郁达夫)、《囚绿记》(陆蠡)。作为高中语文教学资源的散文,阅读时要从分析写景、体会情感、注重审美、品味语言、读写结合等方面全面把握。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第二单元为古代诗歌单元。

所选的课文有:《诗经两首》、《离骚(屈原)、《孔雀东南飞》、《诗三首》。这些课文都是先秦南北朝诗歌,学习这个单元,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得独创性以及不同诗体的节奏。 第三单元为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单元。

所选的课文有:《兰亭集序》(王羲之)、《赤壁赋》(苏轼)、《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学习这一单元要注意,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舞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说理的成分,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学习这些课文时,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有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品味作者抒发的情感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学习文言文,最好能够熟读成诵,这样就能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第四单元是演讲辞单元。

所选的课文有:《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学习这类文章,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主旨,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其深刻透彻的说理方法。每篇课文后面,都有“研讨与练习”。“研讨与练习”的设计,力求做到紧扣单元教学重点出题,不求面面俱到。但全面理解、整体感知课文的练习,即所谓“常规性练习”,即使与单元教学重点联系不那么密切,也还是必需的。同时,注重启发性,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精读课文一般有四道题,略读课文两至三道题,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突出学习要点,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部分题型和内容设计为开放式,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发挥的空间。

另外,还有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作为补白性的文字,放在有关课文后面,介绍课文作者、背景和对作品的评论,作为对教材的有益补充,供学生自读,以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表达交流

本册的“表达交流”也包括“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部分内容。写作部分共有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分别是:“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直面挫折 学

习描写”“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每一个专题都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三部分内容。“话题探讨”提出“写什么”的问题,也与目前比较流行的“话题作文”相呼应。“写法借鉴”着眼于对“写什么”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带出“怎么写”,从而在写法上加以点拨。“写作练习”是在这个“写什么”的范围之内,设计若干个参考题目,让学生练习。这些题目可以让学生选做,教师也可以另行设计,进行替换或补充。过去的写作教材往往只着眼于写法,容易导致纯技术性训练。这套教科书中的写作专题,既讲“写什么”,又讲“怎么写”。“话题探讨”“写法借鉴”与“写作练习”三者密切结合,使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上同时得到提高。在解决“写什么”的基础上谈“怎么写”,也比较符合形式服从内容、写法服从题材的写作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部分,对口语交际有具体明确的规定。本套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是“演讲”。活动的设计强调具体情境的设置,少讲理论知识,多给学生以实际锻炼的机会。二是结合“阅读鉴赏”部分的课文学习,安排相关的口语交际练习,如朗读、背诵、复述、讨论等;三是在“梳理探究”中的专题实践活动中设计相应的口语交际练习。 梳理探究

教科书中的“梳理探究”实际上是一些语文专题活动。这些活动有的侧重于对学生以前在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便于在长期积累基础上的巩固和整合。如本册的“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就是希望在必修课即将结束时,对以往学习的成语,修辞、古代文化常识进行梳理。有的属于专题研究,如本册的“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专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语言之间的表达特点。这些专题,学生不一定能够准确地认识到多少理论意义,重在引导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一些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专题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可以有选择地开展。 名著导读

为了落实课程标准中的“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本套教科书还安排了“名著导读”栏目。每册教科书介绍两部名著,以中外文学名家名著为主,其中部分与学过的课文内容衔接。本册教科书安排两部,一部是《家》,一部是《巴黎圣母院》。“名著导读”分为“背景介绍”“作品分析”和“思考与探究”三部分,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养成阅读经典和优秀作品的习惯。

【教学建议】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除了常规性的教学要求外,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高中语文课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我们不能因为过去有过分强调语文工具性的偏颇,就否定或削弱语文课的工具性,就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审美与情感的感悟和熏陶上。我们要准确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二者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辩证统

一、相辅相成的。教学中,要加强积累,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名句名篇的积累,阅读鉴赏方法的积累、表达交流能力的积累等,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个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感。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功能,引导学生提高思想

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2.重视诵读,改进古诗文教学。

古代诗文作品在这套教科书中的比例约占45%。古代诗文的选目以传统经典名篇为主,也适当扩大了选材范围,新选了一些古代优秀作品。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因为这部分内容,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是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文质兼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可以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课程标准还有“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要求。因此,教学重点应是诵读课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课文的思想内容,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这也有利于培养文言语感。对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发展简况等知识,也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切实掌握。

3.加强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一是明确高中学生从事写作必须做到的几种基本要求。包括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二是进行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实用文写作能力;

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发展文学写作的特长,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3.25-4.15)(主讲人:陈奎 陈倩) 荷塘月色 4 故都的秋 3 囚绿记2

表达交流——写景要抓住特征 2 作文辅导 1

第二单元(3.2—3.24)(主讲人:谭霞

朱丽鹃) 诗经两首4 离骚5 孔雀东南飞6 诗三首4 表达交流——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 2 作文辅导 1 第三单元(4.15-5.15)(主讲人:杨明艳 成涌) 兰亭集序 5 赤壁赋 5

游褒禅山记 5

表达交流——学习写得充实 2 作文辅导 1

单元复习

文言词语和句式 2

表达交流——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1 第四单元(5.16-5.27)(主讲人:刘巧玲 谭霞)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3 我有一个梦想 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

表达交流——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2 作文辅导 1 梳理探究:(5.28-6.1)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1 修辞无处不在1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1 名著导读(6.2-6.5) 《家》2 《巴黎圣母院》2 期末复习事宜(6.2-7月)

注:如遇月考和放假,教学计划顺延。

第8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教案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高中语文《诗经两首卫风氓》教案新人教版 必修2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过程

一、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二、简介《氓》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三、诵读诗歌,然后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 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四、情节和主题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第9篇:高中数学二次函数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二次函数

一、考纲要求

二、

一、复习回顾

1、讲解上节课所留作业中典型试题的解题方法,重新记录,加深印

象 2回答上节课所讲相关知识点,找出遗漏部分

二、课堂表现

1、课堂笔记及教师补充知识点的记录

2、重点知识点对应典型试题训练,并且通过训练归纳总结常考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归纳总结

四、复习总结高考趋势

由于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加上三次函数的导数是二次函数,因此二次函数在高中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一直是高考的热点,特别是借助二次函数模型考查考生的代数推理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另外二次函数的应用问题也是2010年高考的热点。

三、知识回顾

1、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 一般式:

(2) 顶点式:

(3) 双根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1已知时,○宜用一般式 2已知时,○常使用顶点式 3已知时,○用双根式更方便

2、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二次函数fxax2bxc(a0)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的方

程为顶点坐标是()。

(1)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函数在上递减,在上递增,当x

(2)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函数在上递减,在上递增,当x

(3)二次函数fxax2bxc(a0)

当时,恒有 fx.0 , 当时,恒有 fx.0 。

(4)二次函数fxax2bxc(a0),当b24ac0时,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M1(x1,0),M2(x2,0),M1M2x1x2. ab时,函数有最值2ab时,函数有最为 2a

四、基础训练

1、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a0)的对称轴方程为x=2,则在f(1),f(2),f(3),f(4),f(5)中,相等的两个值为,最大值为 2函数fx2x2mx3,当x(,1]时,是减函数,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3函数fxx22axa的定义域为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4已知不等式x2bxc0 的解集为(),则bc5若函数f(x)=(x+a)(bx+2a) (常数a、b∈R) 是偶函数,且他的值域为(-∞,4],则f(x)=112

36 设二次函数y=f(x)的最大值为13,且f(3)= f(-1)=5,则7已知二次函数f(x)x24ax2a6(xR)的值域为[0,),则实数a

五、例题精讲

例1 求下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 图像顶点的坐标为(2,-1),与y轴交点坐标为(0,11);

(2) 已知函数f(x)满足f(0)=1,且f(x+1)-f(x)=2x;

(3) f (2)=0,f(-1)=0且过点(0,4)求f(x).例2 已知函数f(x)ax2(b8)xaab,当x(3,2)时,f(x)0,当

(1)求f(x)在[0,1]内的值域。x(,3)(2,)时,f(x)0。

(2)若ax2bxc0的解集为R,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例3 已知函数f(x)ax2bx(a0)满足条件f(x5)f(x3)且方程f(x)x有等根,(1)求f(x)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实数m,n(mn),使f(x)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m,n]和[3m,3n]?如果存在,求出m,n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例4已知关于x的方程mx2+(m-3)x+1=0①若存在正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②2个正根m的取值范围③一正一负根m的取值范围④2个负根的m的取值范围

六、巩固练习

1. 若关于x的不等式x2-4x≥m对任意 x∈(0,1]恒成立,则 m的取值范围为

2. 不等式ax2+bx+c>0 的解集为(x1,x2)(x1 x2<0),则不等式

cx2bxa0的解集为3 函数y2cos2xsinx的值域为 4 已知函数f(x)xf(x)x有唯一(a,b为常数且ab0)且f(2)1,axb

解,则yf(x)的解析式为

5.已知a,b为常数,若f(x)x24x3,f(axb)x210x24,则5ab6.函数f(x)4x2mx5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则f(1)的取值范围是

7.函数f(x)=2x2-mx+3, 当x∈[-2,+∞)时是增函数,当x∈(-∞,-2]时是减函数,

8.若二次函数f(x)ax2bxc满足f(x1)f(x2)(x1x2)则f(x1x2)9.若关于x的方程ax22x10至少有一个负根,则a的值为

10.已知关于x的二次方程x2+2mx+2m+1=0

(1)若方程有两根,其中一根在区间(-1,0)内,另一根在区间(1,

2)内,求m的范围。(2)若方程两根均在(0,1)内,求m的范围。

11.若函数f(x)=x2+(m-2)x+5的两个相异零点都大于0,则m的取值范围是

12.设f(x)=lg(ax2-2x+a)

(1)若f(x)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f(x)的值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上一篇:金融专业毕业实习报告下一篇:医院后勤6s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