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情况简介

2022-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校情况简介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情况简介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成立于1981年,是一所由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等多部门联合举办,由省农业厅主管的远程教育学校。目前,已成为我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农民的一所集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全系统现有省校1所、省辖市分校18所、县分校121 所、乡村教学点200多个、村级教学班488个;专兼职教师3996人。形成了完整的省、市、县、乡四级办学体系,基本构建起了天网(广播、电视、卫星网络)、地网(教育培训基地、互联网络)、人网(四级教育培训体系)三网合一的教育培训网络,搭建起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公共服务平台。

建校三十年来,学校秉承“以农为根,以教为本,特色立校,育才强农”的校训,发扬“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奋发向上、超越自我”的农广精神,在农民教育、农民培训、农技推广、科技普及和服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领导班子,决心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指导下,在各有关办学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农业厅党组的领导下,带领全省农广校教职员工,继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加强管理、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我省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新局面,为我省新农村建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本刊编辑部)

第2篇: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简介

[摘要]從2011年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了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工作”)。2016年底,已开展31个省(区、市)922个县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全面实施,优化了技术方法、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截止到2017年8月,通过“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初步汇总整理到中药资源调查数据信息200余万条,照片500余万张,腊叶标本等实物20余万份。各地参与中药资源普查的相关工作者,累计发现新物种40余种。试点工作期间,初步形成了包括1个中心平台、28个省级中药原料质量监测技术服务中心,66个县级监测站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重点开展190种中药材的价格、流通量和种植面积等6大类的信息服务,中药材质量、田间管理等10大类的技术服务。在20个省(区、市)布局建设了28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对近160种中药材的种子种苗进行繁育生产;并在海南及四川建立了2个中药材种质资源库,保存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收集的种质资源实物。

[关键词]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工作进展; 简介

[

[Key words]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 census; work progress; introduction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是全面获取我国药用资源信息的重要手段,对中药行业掌握真实中药资源数据,发展壮大中药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带动作用。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全面掌握中药资源本底情况,是制定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中医药产业布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和全民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条件,有助于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助于提高中药资源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文)“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加强中药资源监测和信息网络建设”的文件精神,为落实《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27号)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重点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关于“定期开展中药资源调查和监测”的规定,履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促进中药资源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的职能。从2011年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项目支撑工作的方式,陆续开展县域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在各级组织管理和技术承担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确定了阶段性成果。本文结合各地普查工作的开展情况,对截止到2017年8月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总体进展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1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11工作目的按照普查与解决中药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相结合,普查和资源基础条件建设相结合,普查和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药资源调查及与中药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调查。通过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建立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数据库,基本查清代表区域中药资源本底情况。构建信息网络化共享服务平台,形成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和预警机制。引导农民进行野生变家种,促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中药资源管理、保护及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建议,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撑。

12工作任务在全国范围内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开展中药资源调查,及与中药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调查,包括:①一般调查。在全国范围内以县为单元开展中药资源调查,对全国近13万种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掌握我國各地中药资源种类、分布等情况。②重点调查。在全国范围内针对《中国药典》收载的565种中药材,进行专题调查,掌握其种类、分布、蕴藏量、质量等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动物药和矿物药专题调查。③开展与中药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调查。收集与中药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构建我国传统药物知识数据库。重点针对我国55个少数民族,进行传统用药情况调查;针对我国特有的药用资源,进行药用方式和方法的专题调查。④建立传统知识保护名录,进行传统用药知识整理挖掘。基于上述调查数据,建立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基础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掌握我国中药资源本底情况。

2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阶段性进展情况简介

21工作任务开展情况2016年全国共有2 851个县级行政区划单元,根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方案,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开展中药资源调查的工作部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2011年开始以项目支撑工作的方式,陆续开展县域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到2016年底,已经在全国31个省的922个县级行政区划单元开展了中药资源普查工作。2017年将有近410个县级行政区划单元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从2011—2017年全国各地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县的分布情况,见图 1。到2017年底将有1 300多个县开展中药资源普查,约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单元的50%。

22人员队伍总体情况随着各级国有药材公司企业转型,政府不再赋予其行业管理的职能。原来曾经承担过行业管理任务的各级国有药材公司,不再承担企业行业管理职能,导致此项工作在省、县级层面出现管理主体缺失。现阶段,中药资源管理涉及诸多部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受人员编制限制,也没有及时补充中药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员。

因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工作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在组织实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组建了国家、省和县3个层面的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专家委员会和普查队。其中,组织管理工作主要依托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包括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局等,同时商请各级发改、财政、教育、科技、民委、农业、食药、林业、旅游、国土、统计等部门参与和协助。技术工作主要依托于中药资源相关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中医院等。通过行政和技术两线并行的方式,共同推进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试点期间,通过联合多行业的模式整合资源组建普查队伍,积极吸纳医药卫生、农业、林业等10多个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同时,积极吸纳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在校学生、参加过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的老专家、老药工等参与普查。涉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400多个,企业100多家,开展普查的县中70%以上的县级中医院均参加了普查工作。基于“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登记注册参加试点工作的人员有23万余人,2011—2017年全国各地参加中药资源普查的总人数,见图 2。

23试点工作形成了全国统一的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筹备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之前,由于行内没有针对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技术标准。试点工作中,借鉴林业和国土等全国性资源调查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方法,把传统和现代调查技术方法相结合,引入了空间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数码摄影技术等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未用到的现代技术方法。围绕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药材样品的采集、鉴定与保存,中药材市场调查,传统知识调查等14个方面工作任务,从方案制定、外业调查、业内整理和成果汇总等方面,建立了系统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并编研出版了《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1],颁布形成了8项团体标准[2],填补了中药资源领域没有调查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的空白。据此形成了组织实施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技术方法体系,来规范、确保普查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提高普查工作效率和质量。

24中药资源普查基础数据汇总情况试点工作期间,为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方法促进中药资源普查数据的收集汇总,研究开发了“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手段、管理方式、成果服务方式的转变。在中药资源普查数据采集、核查和共享等方面,为普查人员搭建工作平台,有效保证各普查队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各省局和技术依托单位的支持下,在参加县级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个普查队依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相关方法和技术要求,获取了大量调查数据。基于“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截止到2017年8月底,汇总各个普查队采集的数据信息,共200万条。

根据各普查队上报到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的初步统计,各省目前掌握的,可药用资源种类见图3,栽培中药材种类数见图4。在一般调查工作中,各普查队累计拍摄照片500多万张,各省拍摄照片数量见图5;全国共调查16万多个样方套,据此可估算1 000多种药材的蕴藏量,各省调查的样方数量见图6,可估算蕴藏量的种类数见图7。

基于“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各县中药资源种类数见图 8,各县栽培中药材种类数见图 9。其中有7省16个县的中药资源种类超过1 000种,包括: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安徽黄山区,湖北竹溪县、南漳县、利川市,广西那坡县、凌云县、田林县、凤山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重庆丰都县,四川六枝特区、大方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永德县。

25中药资源普查实物资料汇总为了准确鉴定中药资源种类,长久保存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所获得的实物标本,要求每一个县针对每一种药材,采集、制作并汇交1份标本实物。包括全部物种的原植物、原动物标本等,为中药资源相关研究、科普等工作提供实物基础。针对重点调查药材,采集一份优质的药材样品和种质资源,为区域间中药材质量評价,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物质基础保障。目前,全国已经汇交药材样品2万多份,各地采集汇交的药材样品数量,见图10;汇交腊叶标本23万多份,各地采集汇交的腊叶标本数量,见图11;汇交种质资源19万多份,各地采集汇交的种质资源数量,见图12。

26创新性工作情况在试点工作期间,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在调查工作中,发现了2个新属、40多个新物种。新物种的发现,使得人们对地球物种多样性有了新的认识,新物种是否有一些潜在的药用价值有待进一步发掘和研究。部分新物种名称如下:合溪石蝴蝶、天麻天竺葵、武陵酢浆草、马铃苣苔属一种、征镒麻属、木论马兜铃、环江马兜铃、灰背木姜子、麻栗坡半蒴苣苔、巢湖铁线莲、东川葶苈、先骕兰属、皖浙老鸦瓣、旋枝景天、那坡栝楼、纂江报春花、征镒橐吾、剑叶蜘蛛抱蛋、狭叶蜘蛛抱蛋、征镒黄鹌菜、竹溪山萮菜、竹溪繁缕、靖西冬青、拟卵叶蜘蛛抱蛋、霍山水晶兰、天门山淫羊藿、马铃苣苔属、南丹金线莲、春秀蜘蛛抱蛋、龙胜蜘蛛抱蛋、弄岗虾脊兰、崇左蜘蛛抱蛋、灵川蜘蛛抱蛋、弄岗蜘蛛抱蛋、花坪天麻、木论耳蕨、黄花地黄、七齿珍珠菜、腺花藤春、中越万寿竹、克刚虎耳草、亮叶重楼、小萼柿、广西天葵、李树刚柿、恭城马兜铃。各地发现新物种的数量分布,见图13。

3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进展情况简介

在试点工作中,已初步建设了包括1个中心平台、28个省级中药原料质量监测技术服务中心,66个县级监测站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服务体系(监测体系),见图14。

重点开展190种中药材的价格、流通量和种植面积等6大类的信息服务,实时掌握我国中药材的产量、流通量、价格和质量等的变化趋势;同时开展中药材质量、田间管理等十大类的技术服务,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4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总体进展情况简介

为从源头上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促进珍稀、濒危、道地药材的繁育和保护,加强对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生产,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的种子种苗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组织开展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中,已在20个省(区、市)布局建设了28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总面积累计超过6万亩(1亩≈667 m2,在海南及四川分别建立了国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对近160种中药材的种子种苗进行繁育生产,参与建设单位140余家。各繁育基地通过技术培训、技术咨询与指导、生产推广等多种形式,传统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在种植选址、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指导本地区农户进行中药材种植生产,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璐琦,王永炎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中国中药协会标准ZGZYXH/T 292015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吕冬梅]

作者:黄璐琦 孙丽英 张小波 郭兰萍 王慧 李梦 景志贤

第3篇:抗生素渔药的使用情况及其替代品发展简介

《河北渔业》2018年第12期(总第300期)○专论与综述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8.12.015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水产养殖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水生养殖动物各种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日趋严重,我国每年因为各种病害造成的水产养殖经济损失在500亿元以上。抗生素是控制细菌等致病微生物感染的有效药物,养殖户为降低感染发病率,提高效益,习惯在饲料中添加各类抗生素。我国是滥用抗生素极为严重的国家,不仅滥用于人体,还滥用于畜牧水产养殖业。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t,其中9.7万t用于畜牧水产养殖业,占年总产量的46.1%。36种常见抗生素中,兽用比例高达84.3%。抗生素滥用带来三方面危害:一是细菌耐药性增强,甚至出现“超级细菌”,造成人类被感染后无药可治;二是食用畜禽后,大量抗生素残留会损害人体健康;三是部分抗生素进入生态环境,不易降解或降解缓慢,破坏生态平衡。

1目前我国抗生素渔药的使用情况

由于一些养殖户科学养鱼的意识不强,更重要的是缺乏对养殖病害正确诊断和合理用药的能力,生产上盲目使用抗生素渔药,已经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污染了养殖环境,历年的“鳗鱼药残事件”、“多宝鱼”事件,都说明养殖的水产品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影响水产品出口创汇,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1.1生产上滥用抗生素的行为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使用违禁渔药虽然国家已出台了禁止在水产养殖中使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名录,但调查中发现生产上仍然有人在非法使用氯霉素、呋喃类、磺胺类等禁用药,非法使用原粉。这些药物长期使用除会对肝、肾、造成损伤外,可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作用和致畸、致突变效应,严重危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土壤环境和水环境也造成了污染。

1.1.2不合理的配伍用药没有正规兽医师开据的处方,在生产上超剂量、超范围使用渔药,或者随意地联合使用抗生素渔药,或将人用抗生素应用到动物身上、将抗细菌性疾病渔药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等等的现象,既杀灭了有害致病菌也杀灭了有益微生物,不仅破坏了水体生态环境和水生动物体内的菌群平衡,长期滥用会在动物机体内残留,影响人和动物的免疫效果,尤其是人畜共用抗生素,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培育出了“超级细菌”,人类被感染后将无药可治。

1.1.3违反休药期的规定抗生素渔药进入动物体内,要经过吸收、代谢、排泄等过程才能分解或降低浓度。在水产品捕捞上市前的一段时间内,应停止使用抗生素,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水产品中残留药物对人体的危害,保证食品安全。生产上仍然存在无视国家规定,将用药后的水产品提前上市的现象。目前国标渔药中,除中草药类、维生素类、促生长剂等无休药期,其它产品都有休药期。

1.2国家采取强制措施,限制抗生素漁药的使用

1.2.1从种类数量上加以限定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项措施,医用和兽用抗生素使用量在不断下降。2004年11月1日新修订的《兽药管理条例》正式实施,2005年农业部开展了兽药(含渔药)地方标准转正式标准工作。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兽药使用指南》(化学药品卷)中公布的国家允许使用的国家标准渔药157种,其中抗微生物药物29种,包括抗生素12种和合成抗菌药17种。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435号公告中公布了首批转为国家标准渔药的产品共计78种,其中抗微生物类药物13种,包括抗生素4种和合成抗菌药物9种。标准渔药从2005年157种降到2010年78种,抗微生物药从29种降为13种,其余的部分有待进一步废除。

1.2.2从使用量和休药期方面加以限定休药期指的是停药后到商品鱼上市的时间。各种药物均有明确的休药期。休药期是指按照国标渔药说明书使用时的休药期,超过规定的用量和用法使用,渔药的休药期可能发生改变,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渔药的休药期为500度日。通过休药期,养殖户可以在用药的时候推算出自己养殖的水产品最早上市的时间,如果没有把握,最好在售鱼的前一个星期,将鱼送检,检测合格后再投入市场销售。

1.2.3从法律法规方面严格控制国家相继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和《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兽药管理条例》(2016年2月6日国务院修订)第六十二条、六十三条、六十四条、六十五条、六十八条中对关于水产养殖户违规用药行为的罚则都有明确的规定。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养殖产品一旦被检测出使用违禁药品,情节严重者将面临刑事处罚。不久前,广东云浮市新兴县一水产养殖户梁某生产的胡子鲶鱼苗因为检测出使用违禁药物呋喃唑酮而被判刑。

2抗生素渔药替代品发展简介

养殖生产上滥用抗生素危害人类健康和污染环境的问题是全球性的,养殖的水产品要想打开市场,首先应该是健康的,其次它是无公害的,最好它是绿色安全的食品。养殖鱼类体内药物残留与环境污染问题,与不科学、不规范地使用药物有关, 1999年欧盟开始逐渐禁止使用抗生素,2006年全面禁止。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计划从2014年起,用3年时间禁止在牲畜饲料中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最大限度地减少食用牲畜带给消费者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在我国将彻底解决水产品药残问题的希望寄予禁止使用抗生素上面,目前是养殖业者无法承受的,也是不科学的。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各国对抗生素使用监管力度的加强,安全、高效的抗生素替代物的研制与开发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1我国抗生素渔药替代品种类及作用

近年来,我国在水产养殖中也开发了一些具有抗病促生长作用效果的抗生素替代品,在饲料中添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包括:微生态制剂、中草药、抗菌肽、酶制剂、低聚糖、酸化剂等。

2.1.1微生态制剂可以改良养殖动物体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可补充营养成分,抑制病原菌,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养殖动物健康生长。种类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EM菌等;

2.1.2中草药中草药是我国的瑰宝,水产用的主要有大黄、乌桕、五倍子、黄芩、穿心莲、黄柏、大蒜、楝树、水菖蒲、生姜等,其功效可分为:抗菌类、驱虫类、促进生长类、抗病毒和清热解毒类。有实践证明:用黄连、黄芬、苦参、五倍子等防治爱德华氏菌、弧菌、链球菌等细菌性疾病,可大大提高成活率;日本用中草药桑白皮、杜仲叶等饲喂鳗鱼、虹鳟鱼,不仅提高了鱼的成活率,还改善了鱼的品质。

2.1.3抗菌肽抗菌肽是生物体抵抗外界病原体侵袭而产生的一类小分子活性多肽。目前从昆虫、两栖类、哺乳动物等各类生物中分离、鉴定、推导的抗菌肽序列约2 300条。厦门大学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源于海洋动物的抗菌肽基因,通过发酵生产出具有高效抗多种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抗菌肽产品,该产品已获批抗菌肽基因工程产品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已进入产业化前期阶段。

2.1.4酶制剂是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生物體细胞或组织中产生的酶提取出来,经加工后制成的仍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化学品,可改善水产动物胃肠道内的微生物菌落、促进其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种类有: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植酸酶、果胶酶等。

2.1.5酸化剂酸化是人为地将有机酸或无机酸,单独或以混合物的形式添加到饲料中,以降低其pH的过程。主要作用机制:降低胃肠道pH值;调节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结构;使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增加;增强免疫机能,缓解应激;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加动物摄食量。

2.1.6低聚糖也称寡糖,其可选择性地促进有益菌(主要是双歧杆菌)增殖。它是一种不消化性糖类,人体摄入后基本上不增加血糖、血脂。养殖动物摄入后在大肠中被双歧杆菌利用,可促进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主要种类有:甘露寡糖、果寡糖、寡木糖、寡葡萄糖、寡乳糖等。

2.2抗生素渔药替代品存在的问题

2.2.1抗生素替代品的使用效果有实验表明: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替代品可在实际生产中完全取代抗生素渔药达到疾病防治的效果;抗生素渔药替代品对疾病的最佳治疗效果只相当于抗生素渔药的60%;许多替代品不能直接杀菌,但可增强养殖动物体质、减少抗生素渔药使用量。

2.2.2抗生素替代品在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微生态制剂作用重在疾病预防和后期的恢复,不能像抗生素那样起到快速治疗的效果;中草药及其提取物有大量复杂的成分,目前学没有系统、全面的安全性研究和评价,无法确定其中有益和有害成分,难以实行标准化认可和参与国际竞争;抗菌肽是一种抗生素,大量使用是可以诱导耐药性的;饲喂酶制剂可以促进消化,但其活性低,不能直接杀死细菌。

2.2.3抗生素替代品的研发滞后于生产的发展抗生素替代品的研发时间漫长,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当一种抗生素渔药被禁用时,新的替代产品还没有研发出来;目前替代品无法同时达到用量少,见效快,绿色、环保等多项要求,而且抗生素替代品存在售价高,性能不稳定,大面积推广使用难度大。

综上所述,保证水产养殖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抗生素渔药的规范使用和对其替代产品的不断研发是重要环节。根据不同养殖品种和不同致病因素,选择合适的国标渔药,按规定使用量、使用疗程进行治疗,严格执行休药期的规定。从动物生长的营养需求、饲料卫生、养殖管理等方面入手,减少病害的发生。切实从源头上解决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保障人类食品安全和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玉堂,吕永辉.第一批正式转为国家标准的渔药(概述)[J].中国水产,2011(8):34-36.

[2] 陈 琦.当前养殖户使用药物情况浅析[J].科学养鱼,2016(3):62-62.

[3] 袁 霞,范秋惠.水产养殖中的抗生素替代[J].科学养鱼,2015(2):86-86.

[4] 王熙涛,卢燕丹等.新型抗生素替代品防治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饲料与畜牧,2015(4):18-22.

[5] 李国烈,李林桂,房文红.水产动物源细菌耐药性与预防控制[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2(4):316-321.

[6] 孟思妤,孟长明,陈昌福.水生动物致病菌耐药问题与抗生素渔药的规范使用(一)[J].科学养鱼,2018(2):88-88.

[7] 胡大胜,韩书煜.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用药急需规范[J].中国水产,2016(1):50-52.

[8] 温朗聪,马晓琼,董永军等.微生物添加剂与抗生素预混料对肉鸡的饲养效果对比[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5):268.275.

[9] 李爱科,林燕,赵永新.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研究进展 [J].饲料工业,2013(20):01-06

(收稿日期:2018-11-09)

作者:叶文红

第4篇:学校情况基本简介

学校基本情况

喀拉达拉镇寄宿制初级中学位于镇政府办公大楼东南处,距县城22公里。始建于1956年,2008年9月,我乡两校正式合并于此,成为一所民汉合校。现有教职工90人,21个教学班,学生850人。学校占地面积39294平方米,建筑面积13655.27平方米。

依托喀拉达拉镇学区中心学校地理位置及现有资源、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现有校舍设置了音乐室、舞蹈室、电子琴室、绘画室、手工制作室、国学室、微机室、劳动器材室8个功能室,利用现有的器材和设施及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操场、长廊、车棚等多个场地,鼓励现有在校专业教师12人参与辅导,开设了国画、水粉画、剪纸黏土制作、纸塑、电子琴、声乐、拉丁舞、舞蹈、播音主持、篮球、足球、摔跤、排球、健美操、花式篮球、花式跳绳、乒乓球,书法、诵读、劳动技术,电教等20余个活动项目。

学校把特色文化建设做为规范办学、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突破口,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从细节抓起,构建和谐校园。建设校园外部文化,扩大知识视野,营造出“一草一木皆育人,每时每刻皆育人”的环境文化氛围;建设班级文化,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增强班级活力,凝聚班级向心力;建设办公室文化,提高教师精神追求,明确努力方向,美化办公环境;建设学校制度文化,以规范制度促教学,提高管理上水平;建设学校礼仪文化,通过各种仪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强化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文明习惯;建设学校文艺生活文化,丰富师生课外文化生活,培养学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特长。

学校把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做为学校的核心工作来抓,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规范教师行为,培养学生行为习惯,认真落实学校常规管理,使学校各项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学校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对照自己分管的工作,依据标准细则,积极思考,认真完成,规范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教育教学能够遵循教学规律,能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教师敬业爱岗,学生积极向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德智体美劳等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学校良好的教育品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如今,喀拉达拉镇寄宿制初级中学全体师生正向着既定目标努力拼搏,不断前进,以创建县特色化学校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喀拉达拉镇寄宿制初级中学

2018-6-30

第5篇:南昌联立学校情况简介1

南昌联立学校情况简介南昌联立学校行政办

南昌联立学校情况简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开始兴起并蓬勃发展,国家对民办

教育也采取了一定的政策扶持,开辟多种渠道吸引社会力量办学。《社会力量办

学管理条例(试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

律保障。 南昌联立学校创立于1993年,是南昌地区最早创办的民办教育机构。是一

所拥有上海路、洛阳路两大校区,在校学生一千七百余人,在职员工二百人的大

型民办教育机构。联立近十年来,通过与上海伊诺教育管理咨询公司的携手合作,

完成了学校发展的华丽转型,建立了“教育关注孩子一生的发展”现代人文教育

理念,完成了全员标准化绩效考核工程,培训干部教师一百八十余人次,使联立

文化有了一个厚实的人文载体,并为联立今天的成就奠定了基础。凭着先进的办

学理念和踏实的工作态度,连续八年民办基础教育质量评估获市局一等奖,省级

重点入学率雄居同级同类学校榜首,在城东地区,联立教育硬件设施并无优势,

也没有投入任何广告,并且收费远高于同类民办学校,却创造了年年校园爆满的

奇迹! 南昌联立学校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一位创办者,一位优秀的创业型学者——

闵思卫先生毕业于南昌教育学院,本科学历。他的职业生涯一直在教育领域。曾

有过广东和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民办教育机构的丰富工作经验,也有机会以一个

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视角去了解和思考中国民办教育的前途和发展。1997年,因

原创办者办学理念冲突,现任董事长闵思卫先生接办了南昌联立学校。接办伊始,

闵思卫先生即提出了“诚信办学,服务家长”这个最朴素的教育理想,并亲自参

与一线教学,带领教师一起努力实践这一理想。最朴素的理想和最辛勤的劳作,

也赢得了家长最朴实的感动。联立的家长迅速成为联立最有效的宣传员,1997

年至2003年这六年时间里,联立迅速从一个有着信用危机、学生仅有几人,教

室仅有三间的濒危学校,发展成一个在校生一千余名、在上海路周边地区信誉卓

教育关注孩子一生的发展

著,拥有十余亩办学用地空间和标准教室的大型民办教育机构。并于2001年开

始创办小学英语试验部,2002年创办幼儿园,2003年创办高中部。

2002年至2003年,是联立最值得纪念的年份,每一位员工都对联立事业的

发展信心百倍,每一位联立家长也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充分肯定,学校生源爆满。

但闵思卫先生却始终保持着冷静的教育思考:联立提供的教育真的就是好的教

育?学校教育的目标仅仅就是考试成绩?联立的教育模式能不能为孩子的将来

作好准备?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一个个问题始终在他的脑海里

挣扎,于是,他开始成为当时江西不多的几个主动外出考察学习,寻找民办教育

发展前途的几位民办教育先行者之一。

2003年,通过对广东碧桂园学校,杭州宁城华美学校、中国南洋教育集团

等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民办教育机构,闵先生更坚定了建立现代教育理念,建设

现代学校制度,创办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型学校的教育理想,争取不仅要为家长

提供他们满意的服务,更要以专业教育者的视野为他们提供更前沿更符合当今时

代特征的现代化教育服务!

2003年,司取得联系,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上海伊诺教育咨询管理公司是由时代教育管理集团与浙江大学教育

学院合作举办的教育管理咨询专业平台。公司依托于浙江大学教育学

院理论研究力量和时代教育管理集团的管理咨询专业优势,借鉴经

济、产业运行规律,吸收全球前沿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发展教育,

服务社会,探索中国教育产业运营、学校管理的全新模式,提供教育

决策咨询、教育战略规划、教育投资运作、教育资产并购、学校管理、

团队培训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创办以来,先后为国家及省市级教育行

政部门、教育集团、各类教育机构近千家提供过管理咨询和管理培训

服务,在业界具有良好的品牌影响力。伊诺教育是结合中国知识经济

时代社会对教育的高层次需求,在充分研究中国教育现状的基础上,

融合现代中西方文化、先进教育理念,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核心而开发

的精英教育品牌。主持南昌联立学校咨询工作的柴纯青先生(2004年毕业

于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1997年前一直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工作。从

1997年起,一直从事民办学校的筹建、管理工作,以及民办教育的投资咨询、

学校管理咨询和政策研究工作,主持编著了民办教育法律专著《民办教育司法案

例》,《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研究2001—2002》、《中国民办教育研究2003》等系列

图书;著有《民办学校五大管理关系》;曾任北京市教育学会民办中小学幼儿教

育研究会的杂志《民办教育通讯》的主编。现任21世纪教育研究院民办教育研

究所所长,参与了“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制度创新能力建设”等课题研究,《中国教育蓝皮书2008》副主编。最新著作《成

功学校管理智慧》2008年3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非常重视这次合作,多

次亲自来昌调研,和联立管理团队一起制订了联立发展战略,并亲自参与学校管

理制度建设和员工培训,为联立的理念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和上海伊诺教育咨询管理公司合作的初期,管理团队和许多多教师都很不理

解:联立的发展势头正猛,无论是上级还是家长,对学校的发展都饱含赞许,为

什么要去变革?为了改变干部观念,破除改革阻力,闵先生不是粗暴的使用行政

命令去强制执行,而是一次次请专家到校培训现代教育观念,一次次安排干部和

骨干教师去外地学习考察取经。那几年,联立的主要干部和骨干教师的足迹,既

涵盖了民办教育的代表者如碧桂园、华美、南洋,也踏入了公办教育的排头兵如

北京四中、黄岗中学的校园。观念的革新创造了改革的动力,在联立内部也掀起

了教育理念和管理流程的革命;

2003年,提出“教育观注孩子一生的发展”教育理念;

2004年初开始启用新的学校管理制度,探索以绩效考核为管理体制核心的

管理改革;

2004年成立联立教育研究中心,中心成员既有校内精英,也有校外的知名

专家学者,成为联立的教育理论智库;

2004年,《学生成长发展手册》《学生发展评价方案》结稿,并通过培训正

式构成联立教育评价的主体;

2006年,校长闵思卫荣获首界江西省优秀校长称号,其中民办校长仅十人;

2007年,南昌市开始按教育部要求推广学生形成性评价,在制订评价方案

时教育局领导充分肯定了联立《学生成长发展手册》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视野和理

论基础,并以此为主要参考制定评价方案。

2007年,因为校内场地有限,撤并高中部;

2008年,因为办学场限制,撤并幼儿部;

2008年,为了满足部分外地学生的住校要求,创办洛阳路校区,以住校生

为主;

2009年,全员标准化绩效考核工程全面完成。

十余年的积累,南昌联立学校拥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教育资

源,在基础教育领域颇有建树。联立教育机构旗下联立教育研究中心

汇聚了一批对基础教育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为联立教育

机构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现有的校园年年爆满,已无法

承担联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空间。我们期望,联立雄厚的人力和社会

资源基础,能给南昌地区更多的孩子带来更高质量的教育,能为更多

家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所以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合适的

办学场所,希望能为南昌地的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

第6篇:医院、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皮山农场医院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医院党支部现有党员16名,支委委员5名,男党员10人、女党员6名。工作人员127名,其中,管理人员5名(含财务人员),卫生技术人员108名,其他人员2名(医保管理、政工员),后勤人员9名(司机、保安、清洁洗衣工),内退3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90名,执业(助理)医师27名,注册护士57名。

医院为一级乙等医院(2002年十四师卫生局验收批准),土地面积26065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3696.9平方米,房屋结构为砖混三层。2013年十四师编委核定床位数105张,但由于住院病人较多等实际情况,现开设床位数150张,病床使用率94.6%以上。患者平均住院7.8天,每千人床位数6个,服务对象2.5万余人。

二、开设科室

医院设11个科室,包括外科,五官科、妇科、产科、儿科、内科、口腔科、传染科、维医科、中医推拿理疗科,辅助科室(检验,彩超,心电图,放射),能开展普通外科及四肢骨手术。

三、检查诊疗设备情况

医院现有DR X光机、12导联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机、24小时动态血压机、彩色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温箱、呼吸机、麻醉机、手术床、离心机、尿十一项、血球分析仪、全自动血沉分析仪、培养箱、多功能心电监护仪、酶标仪、胎儿监护仪、口腔治疗仪、胎儿多普勒、自动煎药包装机、电解分析仪、结核抗体芯片识别仪等设备,能满足皮山农场广大患者常见病的正常诊疗护理需求。

四、业务情况

2013—2015年平均医院总诊疗数45254人次、门诊就诊病人40228人次,住院病人4800人次,全院手术114例,接生353人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由医院医务人员承担健康档案管理、慢病管理等工作,目前我场电子档案建档率97%。

皮山农场双语教育总体情况简介

一、总体情况

学校基本情况。皮山农场现设立学校5所,其中阿其玛克双语幼儿园1所,小学3所(小学内设学前教育),初级中学1所,共有教职工427人,其中,行政人员13人,专任教师336人,工勤人员78人,少数民族教职工364人,占教职工总数的85%。学前教育阶段共开设双语班28个,教职工75人,在校幼儿1098人,少数民族幼儿1017人,占园幼儿总数的92.6%;义务教育阶段共开设双语班99个,教职工338 人,在校学生4208人,少数民族学生4100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97%。其中,3所小学共开设72个双语教学班,在校生3062人,初中开设27个双语教学班,在校学生1146人。

基础设施建设。在党中央、兵、师党委的关怀下,我场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现中学校园占地总面积3909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122平方米;3所小学占地面积100023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22292平方米;阿其玛克双语幼儿园总面积33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343平方米。其中,校内建有教学楼4栋,“双语”幼儿园教学楼3栋,综合楼1栋,实验楼1栋,学生食堂、餐厅4座,学生宿舍3座,体育馆1座,300米塑胶环形跑道场1个。校外建有教师周转房1栋,青少年综合活动中心1栋。同时,还为学校配备了教学实验仪器、电教和远程教育设备、图书资料、宿舍、食堂设施设备等。 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情况。2003年至2005年,首先在第一小学1至6年级部分班级进行双语教学试点,多渠道引进民考汉和汉族教师,除开设一门维语语文外,其他学科全部使用人教版汉语教材。在3年试点工作中,我们认真探索双语教学方法,积累办学经验,为全面落实双语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试点的基础上,2007年9月,3所小学全面推行双语教育,2012年9月3所小学顺利实现“模式二”教学全覆盖目标,2015年全面完成中学“双语”教育全覆盖。

2015年9月,为了进一步提升双语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探索在农场中小学中开始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分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此外,农场学校还引进先进教学理念,与第二师华山中学开展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教育质量提升合作项目,主要有七项重点工作,一是带头人的培养。二是找准学校定位,理清教育理念。三是探索建设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合格教师队伍。四是探索适应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课程改革。五是加强交流互动活动。六是开展课题研究合作。七是开设“华山班”,示范推动教育教学。

十年来,皮山农场坚定不移的推进双语教育教学,在全场形成了良好的双语学习示范效应,广大干部职工的双语应用能力普遍提升,对外交流交往的自信心不断增强,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日益密切。少数民族学生的国语应用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双语学习成绩也有了质的提升,职工群众十分认可。这几年来,内初班、内高班上线率明显提高。

二、皮山农场第一小学

基本情况。皮山农场第一小学创办于2003年。学校现有教职工134人,其中:行政人员2人,专任教师人113,工勤人员19人,少数民族教职工11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84% 。学前教育阶段共开设双语班11个,在校幼儿 448人,少数民族幼儿446 人,占园幼儿总数的 99.6%;义务教育阶段共开设双语班38个,在校学生 1684人,少数民族学生97.7%。

基础设施建设。校园占地53789.88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13787.07平方米,绿化面积294572.52平方米。有教学楼3栋(“双语”幼儿园教学楼1栋,综合楼1栋、主教学楼1栋),学生食堂、餐厅1座,体育馆1座,300米塑胶环形跑道场1个。同时,还为学校配备了网络教室、微机室、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图书室、美术室、科技创新活动室等功能教室、食堂设施设备等。

双语教育发展情况。在兵、师场党委的关怀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校从2003年至2005年,在一至六年级部分班级进行双语教学试点,于2011年9月,实现模式二教学全覆盖目标。自实施双语教学以来,我校共选派 双语教师参加脱产跟岗培训、国培、继续教育等各级各类培训达347人次,通过培训,我校双语教师胜任双语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2013年至今,学校迎来兵团兄弟师团“三区”支教教师共14人,先后为我校全体师生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2015年我校与华山中学开展“联合办学”,他们选派出优秀骨干教师在我校挂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通过实施双语教育教学,我校教学成果初见成效。一是我校截止目前共有43名学生考入疆内初中班。二是学习双语不仅提高了学生国语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汉语基础,为学生今后成长成才拓宽渠道。

第7篇:创建绿色学校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海东市平安区第三中学始创建于1969年,建校48年,是一所年轻充满活力的学校。特别是2016年8月与平安二中的均衡配置更是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政府投入巨资,改善了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学校现有占地面积37846平方米,建筑面积6802平米,校园绿化面积2400平米,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建有300米环形朔胶跑道、100米直跑道,篮球场和足球场,配备了实验楼、公寓楼,餐厅,理化生仪器室、药品室、实验室、准备室微机室、劳技室、音乐室、美术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实,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学校现有教职工128人,学生1520人。可绿化面积 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82%。学校以“环境优美、特色发展、全面育人、社会赞誉”为办学理念,形成了“文明和谐、向善进取”的人文校风,“团结协作、学有所长”的学风。学校形成“春绿满眼,丁香四溢,夏荫成凉,牡丹争艳,秋风红叶,月季飘香”的靓丽风景,让每一个学生在“绿”的校园中健康、愉快地成长,努力提高学生素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整个校园布局合理、优美整洁、花木繁茂,绿草如茵。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其特有的文化气息,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配置协调,科学精神与育人氛围相得益彰,是莘莘学子求学、生活的好场所。

学校校园分为教学区、生活区、休闲区三块,每一块各有特点,各有所长。教学区以校前区为主体,“升”字型不锈钢雕塑矗立在椭圆型花池之中,象征平安三中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上,不断攀升。花池四周苍松翠柏终年滴翠流绿,金榆、榆叶梅、樱花、月季、金银花尽显风采,不禁让人心旷神怡,今年又新添的“假日有约”等花器更有锦上添花之美。总之,学校校园的多种绿草、30多种花卉、10余种树木,使校园一年四季都是红与绿的主宰;嶙峋怪石之上的“平安三中”楼道内的书柜和墙上的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其他名人画像以及学校师生自撰的哲言睿语,真正使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每一方空间都可育人,突出富有时代性、人文性、厚重性的文化氛围,更因为校园景观高低错落,红绿相间,动静谐和,形态各异,使校园一年四季都是美不胜收。

二、创建做法

加强领导,实施一把手工程,奠定创绿的组织和制度基础

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爱护生态环境的意义非常重大,校领导始终把环保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真正把它抓实、抓细,抓出特色,抓出成效。

我校认真学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创建“绿色学校”的有关文件,学习各地学校创“绿色学校”的经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立了“一种意识”,就是确立“创绿”要以人为本,着眼于引导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着力于师生环保素质的提高的意识;做到了“四个明确”:一是明确创建“绿色学校”的重要意义。创建“绿色学校”将有利于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二是明确创建“绿色学校”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认识到创建“绿色学校”也是推进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明确创建“绿色学校”对于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通过创建“绿色学校”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的人才,是实施这一战略的保证。四是明确自己在创建“绿色学校”中的地位、作用,认识到创建“绿色学校”人人有责。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我们加强了对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以孙胜祖校长为组长、其他领导及有关人员为成员的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主要议事日程,列入学校、工会、教学管理部、团委和部分教研组的学期工作计划。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分三块进行。校长主要负责绿色学校管理统筹工作,督促制定创建绿色学校的计划及写好总结,定期组织环保教育会议及绿色学校的“硬件”建设,搞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和各种配套措施工作;校办主任主要负责绿色学校的“软件”建设,做好学生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发展部及部分学生主要负责发动学生,配合学校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领导小组极积鼓励师生员工参与学校规划,共同制定校园环境和发展的各项措施,使环境教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我们还把创建“绿色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制定了创建“绿色学校”的计划,使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加大了监督考核力度,使环境教育的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要求各部门落实责任,在工作中做到了“六个到位”,即计划要求到位、活动场地到位、受教育学生到位、辅导教师到位、检查评比到位、总结奖励到位。学校对环境教育、校园环境建设、我校每年用于学校公用经费的5%以上来投入校园绿化。以保证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搞好校园环境的整治;二是抓好环境教育,增强师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这一未来主体有较高的环境意识,自觉做好保护环境的工作。加强学校环境建设,绿化年年上档次。我们的做法是:1.精心规划,绿化逐年提升。学校花大力气,投入大量资金搞绿化,凡可绿化的地方都种植了草、花等,力争尽快建成园林式学校。2.不断净化学校环境。对学校产生的垃圾实行分捡处理,环境卫生管理的做法是责任落实、检查督促相结合,做到校园净化、教室美化、厕所干净、食堂符合卫生标准。为减少白色污染,学校把开展“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活动作为创建“绿色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开展节水节电活动。

二、以科研为先导,优化课程设置,探索学科渗透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是建设“绿色学校”的重点,因此,我们在创建“绿色学校”之初就把环境教育作为重点来抓。

(一)我们注意根据各科教材中环境教育的渗透点,梳理形成学科环境教育渗透的系列。尤其是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都与环境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渗透的内容很多。我们都作了梳理。譬如思品学科渗透以下教育:空气污染、人类健康的危害等等 , 各学科教师都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中向学生进行有效的环保教育,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我们要求教师善于研究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机、有理,提育系列活动,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学期举办一次环保主题会;刊出一期环保宣传栏;开展一次环境调查活动;组织一次校外参观活动;落实一次环保公益活动等。各班级还召开环保主题班会,通过故事小品诗歌知识竞赛等多样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趣味性,寓环境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使学生们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环保知识。 围绕 : a、节约能源,让学生知道不浪费水电、粮食,保护环境; b、爱护动植物,这是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 c、变废为宝,重复使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d、吃东西要选择绿色食品,这是健康的需要,四个方面培养学生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爱护公物、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的好习惯,并将此作为“文明班级”评选的依据之一。

在学生发展部的规划下,我校充分发挥重大节日、晨会、班队会等阵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在周一升旗仪式上,对学生进行《如何让我们的学校更加绿色》《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专题演讲,此外,学校在“植树节、”“地球日”、“环境日”“世界水日”等时候,组织宣传活动。与之相应的是各中队每学期不少于两次的“我是环保小卫士”“树立环保意识,做文明小学生”等主题班队会,由团委发出的环保倡议书,向学生提出环保行为规范要求是“五不五要”:

a、不乱扔废弃物,要自觉实行垃圾分类

b、不把白色污染带进校园,要随手捡起果皮纸屑 c、不随地吐痰,要认真做好值日 d、不浪费粮食,要节约水电

e、不乱涂乱画,要爱护花草和环保设施

(二)创建目标与常规管理相结合

育人育心,创建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为了让学生的环保意识转化为良好的行为,我们注重从常规入手,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并进行强化训练使之成为习惯。我们把学生行为为养成教育作为重点来抓。一是发挥“七个一”的宣传效应,即一刊(校刊)、一馆(图书馆)、一台(校园广播)、一墙(学生文化墙和班级自主体验墙)、一角(校园无死角)、一基(一班一主体活动基地)、一书一报(一月看一本书办一份报);二是蓬勃开展“三扫一查”活动,将爱护环境表现作为重点依据,即建立清扫卫生制度,各班每天对教室及包干区实行三扫、课间保洁,每周五一次大扫除。“一查”就是每周四进行个人卫生检查,一评就是每周评选卫生班级,文明班级,每月评出星级班级,将其列出“个个班好”评比条件之中。

(三)校内活动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活动促提高,实践促发展。在校内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关环境教育专项活动:

环保知识竞赛、环保论文、科技环保节、文明礼仪检查等评比活动,增强了整个学校的创建氛围,有力的促进了学校环境教育的深入开展,特别是科学兴趣组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教师举办多次讲座,开展“捡拾白色垃圾”“清除非法小广告”“认养小树”等活动,我们坚信,将环保教育带进家庭、辐射社区,才是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根本意义所在。

(四)创绿工作与提升品位相结合

我们认为“绿色”象征了自然、和谐、人文和民主。基于这种理念,我们继续丰富创绿工作的内涵,上升到人文、文化的高度去理解和审视这项工作,将创绿工作与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相结合。

通过几年的环境教育,学生行为规范习惯明显提高。“绿色校园”到“书香校园”可视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式,让大家自觉地沉浸在书香氛围和快乐体验当中。

三、存在的问题和设想

我们虽然在环境教育上做了一些工作,当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距离,特别是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环境教育的素质,提高全体学生的环保意识的环境道德,还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同时我们更希望能多走出课堂,得到社会的广大支持,多接触环保实际,提高学生对环保的感性认识,让他们作出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做到以校为本,大力开展校本研究、培训和课程开发;“横向拓展”即多利用一些途径,加强对家庭、社区发挥辐射作用,让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

四 、主要成绩

2014年获海东关工委“五好基层关工委”和先进集体; 2014年海东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先进团组织; 2015年平安县学雷锋活动中被评为“优秀示范单位”; 2015年校团委获得海东市关工委“优秀团委”荣誉称号; 2016年获海东市精神文明奖;

2016年获“青海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2016青海省体育局评为“全民健身先进集体”。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第三中学

2018年4月

第8篇:西安补习学校收费情况简介

补习学校是一种相对专业的、全日制的正规化的补课学校。不论从其管理方式还是授课方式上来说都比正常的公办学校来说好一点。所以,收费来说,也比公办院校能贵一点。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关于西安补习学校的收费:

一般来说,学费是6000元左右/学期

住宿费1000元左右/学期

伙食费6000元左右

一年下来的话,平均在三万左右,如果后期参与补课或者一对一的话,更贵,基本是5万左右,保过平均10来万。 西安黄河文化补习学校是经西安市教育局批准,集我省教育界名师,专家型教师执教的一所全日制、专业化高、中补习学校。学校现拥有两处校区,北校区地处西安市幸福北路23号,东校区位于西安市东郊长乐路长乐坡新村。校区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设施和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浴室等保障学生生活、活动需要的基础设施,标准教室50余间,标准学生宿舍200余间,食堂2个。

现有教职工100余人,专职管理人员35人。任课老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省级教学能手,市级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所占比例100%. 内部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校内食宿一体,实行封闭式管理,为学生提供完善的生活设施。 办学模式 学校坚持实行教学目标管理,质量目标跟踪;

坚持分层推进施教、进行能力思维拓展、强化应试技巧训练。 学校一直坚持小班化教学设置,全封闭式管理、专业班主任、专职生活管理人员24小时全程跟踪服务、陪护学习。 校园设施

教室、宿舍、餐厅、办公室安装空调,冬有暖气,夏有空调;住宿实行公寓化,宿管老师专门管理;

校内设有食堂,设施完善,卫生达标,服务标准化。24小时热水不间断供应,多楼层还设立了洗澡间等。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配备力量精强,配有全国优秀教师、特高级骨干教师、省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重点中学名师等。长期从事高三或补习教学。 学校地址

北校区:西安市东郊幸福北路23号(黄河厂北200米),王家坟车站向东至东小寨村口即到。

东校区:西安市东郊长乐路长乐坡新村(长乐东路沁水新城小区西门对面)

第9篇:省级“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创建情况简介

——金华市磐安县实验初级中学

磐安县实验初级中学创办于2007年8月,是以原磐安二中初中部为基础而创建的县属初级中学,位于安文镇南园路91号,占地面积56738平方米。学校按园林式设计,气势宏大,环境清新美丽,校园精致幽雅,是浙江省一类标准化学校、磐安县初中段的龙头示范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18人,专任教师110人,其中本科学历82人;中学高级职称22人,中级以上职称78人;市县级教坛新秀、骨干教师31人,100多人次获省、市、县级以上各种荣誉称号。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人数1709人。近年来,磐安县实验初中坚持‚以德育塑造人,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创全面发展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为办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学校创办以来先后被评为金华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市优秀家长学校;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浙江工作基地确定为‚城乡理解教育‛实验学校,通过省级‚健康促进学校‛铜牌验收。

当然,学校在坚持自身办学宗旨的同时也时刻不忘学生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和《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学校努力争创‚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进一步提高我校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提高师生的安全自护自救能力,为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营造平安、和谐的消防安全环境。在创建过程中,学校做了以下具体措施: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1.为了加强学校在全体师生中开展创建‚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活动工作的领导,学校决定成立由学校党、政、工、团组成的,以校长傅小卫为组长,副校长陈正洪、王高源、陈化标为副组长,各年级组长、班主任、政教处和总务处全体人员为组员的‚磐安县实验初中创建‘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活动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与管理。

2.领导小组要切实负起创建‚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对照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建设标准和‚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基本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方案,认真组织有关处室实施,并在工作过程中加强领导与协调,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与困难,积极取得社区与消防部门、教育局相关处室的支持,密切配合各年级部开展活动,要将消防安全教育示范活动与其他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落实。

二、认真落实消防安全培训

学校邀请磐安县消防大队相关专业人员,对各学校主要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系列培训。培训就如何建立健全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机制和消防安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消防管理组织网络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要求各部门要加强领导,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扎实深入地推进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为学校及学生编织一张管理有序、文明安全的校园‚安全网‛。 培训会上,消防警官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消防法律法规知识、日常消防宣传知识、防火灭火的消防措施、消防安全‚四个能力‛等基本内容,着重讲解了火灾逃生以及疏散人员的方法,演示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使社区物业人员消防安全知识得到了增强。

三、把消防安全教育落实到实处

学校安全无小事,学校领导老唠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口头禅,学校深入学习消防局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工作原则,积极创建‚和谐校园‛,进一步加大安全工作力度,排查一切安全隐患,尤其加强假期学生安全教育和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积极落实各项整改措施,确保消防通道、安全通道畅通,及时维修、更新、完善设施设备,切实做好实验室、图书室、机房等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水平,努力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实现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校园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使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确保教育教学顺利进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开展富有学校特色的消防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1.积极贯彻学校对消防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 认真学习《学校安全管理手册》知识内容,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标语、板报等宣传途径,向学生宣传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消防安全规范、消防安全应急措施等。

2.建立义务消防队,组织消防巡查每天不少于1次,火灾隐患整改率达到100%。

3.消防法规纳入学生行为守则,每个学校设置消防宣传板报或宣传栏不少于1块,消防公益广告牌不少于3块,并在大楼道内粘贴消防警示牌。

4.每学期组织一次参观消防站活动,并组织师生疏散演练。消防常识广播每学期不少于1次,组织消防主题班会每学期不少于1次。将创建‚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活动与建立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志愿者队伍结合起来,通过聘请县消防中队的官兵担任志愿者辅导员,请他们定时到校传授消防安全知识;组织志愿者服务团利用‚消防安全日‛、‚安全教育周‛等到社区、街道宣传消防知识,不断强化学生的消防意识。 5.学生受消防教育率达到100%。学生重点了解火灾危害和自救逃生常识,掌握报警方法和火灾预防知识,掌握灭火知识和消防法规,会使用灭火器。根据春、夏、秋、冬的季节特点,在认真做好消防安全教育的同时,密切与家长配合,以‚给家长一封信‛、‚给家长上消防安全课‛、‚家庭消防作业‛和‚消防征文‛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共同做好消防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消防与自救自护能力。

磐安县实验初中讲认真总结消防安全教育活动的经验,不断深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认真总结,找出活动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制定和完善今后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活动的工作方案,不断改进工作,使我校的消防安全教育示范活动更上新的台阶。

上一篇:开创外交的新局面教案下一篇:血性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