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外交的新局面教案

2022-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开创外交的新局面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开创外交的新局面教案

全面开创现代林业发展的新局面

2011年9月6日,胡锦涛主席在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发表了《加强区域合作 实现绿色增长》的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森林的多种重要功能,明确提出了加强区域林业发展和合作的重要主张,郑重表明了中国政府实现绿色增长的坚定决心,向全世界发出了让森林永远造福人类的重要倡议。胡锦涛主席的重要讲话,既是一篇维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宣言,又是一篇指导我国林业发展、推动绿色增长的纲领性文献,必将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为了把学习贯彻胡锦涛主席重要讲话的活动引向深入,国家林业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撰写了一系列学习体会文章,力求全面深刻地领会讲话精神,研究提出扎实有效的落实措施。贯彻落实好胡锦涛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切实担负起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林业的历史使命,全面开创现代林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加人类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全面开创现代林业发展新局面,必须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大局

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中国高度重视林业建设,把发展林业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这是党中央赋予林业的重大使命。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的重要讲话,全面开创现代林业发展的新局面,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大局来谋划林业、发展林业,真正发挥林业在国家战略大局中的重要作用。

(一)林业要为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绿色增长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科学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科学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大局。发达的林业是实现绿色增长和科学发展的基础支撑和重要标志。我国是世界林业大国,在全球林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已经为绿色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还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加快林业发展,不仅可以为中国实现绿色增长和科学发展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为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林业要为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新贡献。维护生态安全、建設生态文明是顺应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土地沙化是“地球的癌症”,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林业承担着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修复荒漠生态系统、维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只有加快林业发展,不断“强肾润肺”、增强“免疫功能”,才能保障地球的“健康”,才能维护好生态安全,才能真正建设好生态文明。

(三)林业要为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贡献。应对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共同责任。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储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减少森林损毁、增加森林碳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已经纳入国际规则。我国是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为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从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和人类共同福祉的战略高度出发,胡锦涛主席向世界作出了“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庄严承诺。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实现“双增”目标,加强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加强森林抚育,提高森林质量;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非法征占用林地防控,减少因毁林引起的碳排放;加快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贡献。

(四)林业要为维护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作出新贡献。维护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是我国的重大安全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森林是保障粮食稳产高产的生态屏障,在平原农区,良好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可以减轻自然灾害特别是干热风对农作物的危害,提高15〜20%的粮食产量。我国有木本粮油树种200多种,专家测算,仅木本食用植物油生产潜力就在600万吨以上,按照世界人均消费水平,可解决6亿人口的食油问题,使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减少60%以上。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到本世纪中叶,生物质能源将占全球总能耗的50%以上。我国现有森林中每年可用于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生物量约为3亿吨,折合标准煤约为2亿吨;还可培育能源林2亿亩,生产木质燃料近4亿吨,折合标准煤约2.7亿吨。同时,我国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植物有154种,发展生物柴油也有巨大潜力。我们一定要按照胡锦涛主席提出的“要挖掘林业潜力,发展木本粮油和生物质能源,维护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的要求,切实履行好这一新的重大使命。

(五)林业要为农民就业增收、扩大国内需求作出新贡献。农民就业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也是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农民是我国最大的低收入群体,农村是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我国林地面积大,物种资源丰富,林业产业链条长,林产品市场潜力大,特别是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农民创造资本奠定了制度基础。我国规划发展的十大林业主导产业,为农民创业致富提供了现实途径。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已经涌现出了一批百万元户、千万元户。随着林业政策的不断完善,27亿亩集体林地的巨大潜力必将得到充分发挥,数亿农民的巨大潜能必将得到充分释放,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必将得到全面提升,从而为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发挥重大作用。

二、全面开创现代林业发展新局面,必须抓好重点和关键环节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是新时期林业建设的总方针、总要求。发展现代林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构建林业三大体系为目标,用先进理念指导林业,用科学技术武装林业,用信息手段管理林业,用市场机制推动林业,用法律制度保障林业,用对外开放拓展林业,用新型务林人经营林业,不断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充分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当前,要抓住重点和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加大力度,全面开创现代林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要大力发展生态林业。生态是人类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是林业的核心。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的首要功能就是满足人的生态需求、保障国家的生态安全。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保护与建设中的主体功能,要以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以防范和减轻风沙、山洪泥石流等灾害为重点,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营,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强化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构筑十大绿色生态屏障,努力形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保障体系。

(二)要大力发展民生林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生,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林业是造福人类的公益事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林业发展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必须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态、生产、生活产品。当前,生态建设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生态承载力与经济增长需求不适应,主要林产品供需矛盾突出,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也十分突出,社会保障严重滞后于社会平均水平。我国山区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山区林区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必须把林业发展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生态产品,不断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着眼于提供更优质的林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着眼于改善林区基础设施,使林业职工、广大林农与全国人民一样同步享受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果。

(三)要大力发展科技林业。科学技术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驱动要素和持久动力。履行林业肩负的新使命、适应林业转型的新要求、实现林业事业的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要高度重视科技在建设现代林业中的关键和基础性作用,紧紧围绕实现林业“双增”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林业科技创新体系、成果推广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科技人才队伍体系,攻克技术瓶颈,加速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林业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动力提供强力支撑。

(四)要大力发展法制林业。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方略,依法治林是林业建设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涉林法律法规有17部、部门规章42件,初步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但从总体上看,林业法律法规仍不完善,林业执法仍需加强,林业普法任务仍很艰巨。特别是一些地方违规违法侵占林地、湿地的现象还相当严重。必须加强林业立法,修订完善《森林法》等林业法律法规;加强林业执法,切实保护好林地、湿地、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林业普法,使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真正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林业法制环境。

(五)要大力发展开放林业。林业发展离不开国际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大环境。要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日趋复杂,林业已成为国际社会特别关注的焦点,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林业规则制订,认真学习林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林业企业要大胆地走出去,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要扩大林业对内开放。把林业置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开阔视野,开拓思路,以开放的思维推进林业改革发展。把林业建设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布局,把林区民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纳入地方社会发展规划,不能关起门来自成一体、封闭运行,更不能搞独立王国、小企业办大社会;要积极推动林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形成林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全面开创现代林业发展新局面,必须狠抓工作落实

学习贯彻胡锦涛主席的重要讲话,全面开创现代林业建设新局面,一定要体现到行动上,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狠抓思想武装、服务大局的落实。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体务林人都要增强大局观念,用胡锦涛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来武装思想,用林业的根本使命来统一认识,形成自觉服务服从于中央决策部署的意识。当前,林业发展要服务于中央关于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总要求,确保生态贡献总量稳定增加,林业产业稳定增长,林农和林业职工稳定增收,林区社会和谐稳定,增强林业改革发展服务稳中求进大局的主动性、自觉性,在稳中求进中找位置、挑重担,创造性地做好林业工作。

(二)狠抓林业规划、重点工程的落实。林业规划事关林业长远发展。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两个约束性指标、12项重点工程、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林业三大改革已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林业局已编制印发了《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各专项林业规划和地方林业规划已陆续出台或正在编制完善。在林业规划的编制完善过程中,要增强战略思维,扩大国际视野,搞好规划之间的衔接,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完善的林业发展规划体系。林业规划不能只是写在本子上、放在抽屉里,不能和实际工作脱节,要谋深、盯紧、抓实,特别要重视重点工程规划的落实,以林业重点工程带动林业大发展、出成效。

(三)狠抓林业改革、创新机制的落实。改革是推动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各种生产要素开始向林业集聚,非公有制林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的新格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启动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为新时期林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林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构建管理高效、运行有序、充满活力、适应生产力要求的服务林业发展的新机制。

(四)狠抓林业政策、资金投入的落实。林业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属性,政策和资金投入是林业建设的基本保障。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林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林业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林业公共财政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林业基本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林业金融和税收扶持政策,真正形成有利于林业三大体系建设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长效机制。

(五)狠抓转变作风、服务基层的落实。各级林业部门的领导干部要以兴林富民为己任,分清公与私、实与虚、真与假、是与非的界线,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樹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把林业“双增”目标落实到山头地块,把强林惠民的政策措施落实到千家万户,把党的温暖送达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

(责编:耿国彪)

作者:赵树丛

第2篇: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7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以及基本史实

2、探讨取得外交成就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2、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对基本事实已有基本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三张图片:

乔冠华的笑、跨越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要求学生观察图片。通过图片,引起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兴趣。 问:图片反映70年代中国外交的哪三件大事?

学生回答——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总结提问:大家知道,我国现在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

一、中美、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是,你知道中国是如何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吗?你知道中美、中日是怎样确立外交关系的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

外交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呢?从而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观看视频,结合课文第一目内容思考:

1、为什么使用“恢复”而不用“加入’? (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

(2)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动动脑:阅读课文112页历史纵横思考: 假如你是当时外交部发言人,对于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你作何回应?

2、我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情境设置:毛泽东曾风趣地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结合教材与毛泽东的话思考: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1)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根本原因) (3)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3、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有何意义? (!)说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2)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4)有利于世界和平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

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华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主动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的回忆录《领导者》

①材料中说的“握手”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在外交礼仪中,往往是迎接一方首先主动伸出手,而这时为什么尼克松将手伸到了太平洋的彼岸,同周恩来握手?大家看这二段材料,从中找出其原因。 材料一 改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政府在实行二十多年“遏止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之后,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

材料二 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线,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而美国在亚洲虽具有较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但它在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明显。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所以,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映。„„

尼克松总统到访时曾对周总理说“I am very happy”。美国从最初不愿意同中国交往到现在为什么又愿意同中国交往呢? 对于中国来说,为什么想同美国这个宿敌改善关系呢?

实际上这是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

材料中提到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什么事件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苏关系持续恶化;台湾问题悬而未决;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相对衰落;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从中也可看出两国关系缓和主要是从哪方面去考虑?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虽说出乎当时人们的意料,但今天看来也是在情理之中。当中美这两只手握在一起的时候标志着: “一个时代的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那么两国是怎么

样一步步走向正常的?

图说历史:结合课文内容给这四幅图片排序。(找一个学生说)这就是中国外交上有名的乒乓外交,最终以小球转动了大球。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双方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关于台湾问题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中国 美国 世界

过渡:“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在对待日本上,中国人表现了最伟大的宽容与魄力。

三、中日建交

回顾历史,日本曾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日本为什么想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不计前嫌,伸出友谊之手,化干戈为玉帛?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日本曾带给中国人民的是苦难和仇恨.但改善与日本的关系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更有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 引田中角荣的话设问:

1、直接原因?

2、此行目的?

探究:联系热点:当前中日关系的特点是什么?中日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忽冷、忽热;最大的障碍是历史问题、领土问题(联系热点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

过渡:所以70年代在这三方面的突破就为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一切的工作都要服务于这一中心,所以新时期我们的外交政策也随之进行了调整。新中国的外交又打开了新的篇章——和谐之篇?

四、新时期的外交

“和而不同、和谐世界”这是孔子的理念,传遍五洲。那么新时期的中国作为一个自信、自豪、真正的负责任大国,在外交上有哪些成就体现了这一理念呢?

1、背景

2、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

2001年,上海 APEC会议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课堂小结: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外交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但外交是为社会现实服务的,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通过这些成就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国力有什么变化?(富强、崛起)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平) 所以我们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同时从古代我们的富强,到近代我们所遭受的屈辱,再到我们今天外交取得的成就,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着他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将再次屹立于民族之林。 作业:以“新中国外交成就展”为主题进行板报比赛

教学反思:本课应该让学生自己编制中国外交成就大事年表,学会一些构件知识体系的方法

第3篇: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范文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影响。探究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中国新时期全方位外交之间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与学生一起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进行探讨,组织学生对中美建交过程中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讨论。

3、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2、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接受过历史义务教育课程,对基本事实有基本的认识,而且对最近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填补学生知识空白点,扫除知识盲点。让学生在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本课以中国外交篇为主线,表现各个时期的外交的政策。屈辱篇——近代中国的外交,引导学生回忆近代中国的历史,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启示。重建篇——回忆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振奋篇——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振奋了所有中国人的心。惊喜篇——中美关系改善。友谊篇——中日建交。和谐篇——新时期以多边外交为主线,体现了中国人民以和为贵,爱好和平。同时,整节课内容隐含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两条线索。

【导入新课】

近代的中国饱受着列强入侵的苦难,在与西方列强的多次交手中都以失败而告终,回望中国近代史,令人感慨。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国力所限,中国的百年外交史几乎变成了一部订约、修约的屈辱史,而不平等条约也成为国人心中的一根刺。

展示图片:屈辱篇——不平等条约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1

——《周恩来传》

(1)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

(2)“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

重建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站起来了,拉开了中国外交史上新的篇张,在建国初的外交上取得了哪些成就?(让学生说)

中苏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过渡:但同时也遭到了一些国家无情的拒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采取敌视的态度。但是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并没有气馁。到了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又发生了怎样的突破和转机呢? 【推进新课】

一、振奋篇——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观看视频,结合课文第一目内容思考:

1、为什么使用“恢复”而不用“加入’? (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

(2)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动动脑:阅读课文112页历史纵横思考: 假如你是当时外交部发言人,对于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你作何回应?

2、我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设置情境:毛泽东曾风趣地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结合教材与毛泽东的话思考: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1)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根本原因) (3)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3、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有何意义? (1)、说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2)、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4)、有利于世界和平

突出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改变了联合国被大国控制的局面,成为第三世界伸张正义的讲坛。

二、惊喜篇——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大家看一下这段材料,在日内瓦会议上。。。。。。而72年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这里握手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华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主动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的回忆录《领导者》

①材料中说的“握手”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在外交礼仪中,往往是迎接一方首先主动伸出手,而这时为什么尼克松将手伸到了太

2

平洋的彼岸,同周恩来握手?大家看这二段材料,从中找出其原因。

材料一 改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政府在实行二十多年“遏止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之后,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 材料二 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线,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而美国在亚洲虽具有较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但它在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明显。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所以,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映。„„

尼克松总统到访时曾对周总理说“I am very happy”。美国从最初不愿意同中国交往到现在为什么又愿意同中国交往呢? 对于中国来说,为什么想同美国这个宿敌改善关系呢?

实际上这是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 材料中提到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什么事件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中苏关系持续恶化 • 台湾问题悬而未决 • 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 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 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从中也可看出两国关系缓和主要是从哪方面去考虑?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虽说出乎当时人们的意料,但今天看来也是在情理之中。当中美这两只手握在一起的时候标志着: “一个时代的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那么两国是怎么样一步步走向正常的?

图说历史:结合课文内容给这四幅图片排序。(找一个学生说)这就是中国外交上有名的乒乓外交,最终以小球转动了大球。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双方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关于台湾问题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中国 美国 世界

过渡:“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在对待日本上,中国人表现了最伟大的宽容与魄力。

三、友谊篇——中日建交

回顾历史,日本曾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日本为什么想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不计前嫌,伸出友谊之手,化干戈为玉帛?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日本曾带给中国人民的是苦难和仇恨.但改善与日本的关系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更有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

引田中角荣的话设问:

1、直接原因?

2、此行目的?

探究:联系热点:当前中日关系的特点是什么?中日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忽冷、忽热;最大的障碍是历史问题、领土问题(联系热点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

过渡:所以70年代在这三方面的突破就为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一切的工作都要服务于这一中心,所以新时期我们的外交

3

政策也随之进行了调整。新中国的外交又打开了新的篇章——和谐之篇?

四、和谐篇——新时期的外交

“和而不同、和谐世界”这是孔子的理念,传遍五洲。那么新时期的中国作为一个自信、自豪、真正的负责任大国,在外交上有哪些成就体现了这一理念呢?

1、背景

2、目标

3、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

2001年,上海 APEC会议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课堂小结: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外交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但外交是为社会现实服务的,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通过这些成就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国力有什么变化?(富强、崛起)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平)

所以我们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同时从古代我们的富强,到近代我们所遭受的屈辱,再到我们今天外交取得的成就,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着他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将再次屹立于民族之林。

随着我们国家的和平崛起,民族的伟大复兴,目前我们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外交理念——和谐的世界。这一理念在今年的奥运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们真诚的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可以化作友谊的旗帜,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让我们用同一的梦想去拥抱同一个世界,共同构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第4篇:开创外交新局面

江宁高级中学2009级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案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主备人 陆秀玲

【教学目标】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认识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

【课前知识梳理】

一、打开外交新外局面(20世纪70年代)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 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 集团所非法占据;

(2)进入20世纪70年代, 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3)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 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恢复: 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 届大会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1、缓和的原因:改善中美关系是 的共同要求。

2、中美建交过程

(1)1971基辛格秘密访华 (2)1972年 访华,并签署 (3) 年,中美建交

(三)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 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注: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 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二、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目标:反对 ,维护

2、新时期外交成就

(1)开展以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积极参与 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成功举办 会议 (3)中国积极发展与 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2001年成立 组织。

江宁高级中学2009级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案

【课堂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商船横渡太平洋,从美国驶抵中国通商口岸——广州,与当地中国商人进行贸易活动,并于次年5月返抵纽约。这是迄今所知中美两国之间的首次交往。随船而来的萧卫少校曾有一则这样的手记:“中国皇后号荣幸地升起了在这海域从未有人升起或看见过的第一面美国国旗,这一天就是1784年8月28日。”

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这是个被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一瞬间。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把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五年没有交往了啊。„„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平等地交换意见,弄清彼此之间的分歧,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摘自记录片《周恩来》

材料三:2006年11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在越南首都河内会晤。胡锦涛表示,自我们7月圣彼得堡会晤以来,中美关系又取得了新进展。我们对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发展感到高兴。布什表示,美中关系发展良好,美中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致力于保持同中国的良好关系。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最初来到中国时,中国政府采取的是怎样对外政策?当时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周恩来所说的“最辽阔的海洋”和 “新的开始”各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的开始”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

(3)当前,保持“中美关系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的主要前提是什么?影响“中美关系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的主要障碍又有哪些?

问题探究二: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

江宁高级中学2009级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案

图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握手。 图2:20世纪70年代“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图3: 2000年9月,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 (1)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怎样?

图1

图2

图3 (2)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图3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是什么?

问题探究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11月2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在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二:在1951年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九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材料三: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

(2)材料二“中国侵略朝鲜”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如何理解?

江宁高级中学2009级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案

【构建结构导图】

【课堂反馈练习】

1、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据此图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B.第三世界的力量迅速崛起

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D.西方国家逐步放弃了长期以来敌视中国的政策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席位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D.中日正式建交

3、下列有关周恩来的外交活动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接见尼克松

②出席日内瓦会议

③提出求同存异

④会见田中角荣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4、2001年4月13日 ,日本文部省宣布,“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的教科书检定合格。该教科书删除了“从军慰安妇”,“侵略”等记述和用语,中.韩等国政府就日本教科书问题提出了强烈抗议。下面有关论述中正确的是 ①这类事件的发生阻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②日本右翼势力发展较快 ③亚洲人民反对新殖民主义任重道远 ④我们应发扬五四爱国精神,抵制日货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中国积极推进与下列哪些地区性国际组织相关的区域合作

①亚太经合组织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

③世界贸易组织

④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课后反思】

江宁高级中学2009级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案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答案

【课堂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一:

(1)政策:闭关政策。根源: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2)喻指:中美二十多年的断绝交往、尼克松访华。

影响:打破了由于美国遏制中国所造成的外交僵局,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中日关系迅速发展;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与尼克松会晤。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为我国打开外交新局面起了推动作用。

(3)前提:坚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障碍:一是美国没有完全放弃遏制中国的政策,不断干涉中国内政,并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设置障碍;二是支持台独势力,阻挠中国统一大业;三是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问题探究二: (1)“一边倒”。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外交封锁,有利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2)中美关系开始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并进行战略收缩。 (3)一超多强。出现多极化趋势。

问题探究三: (1)①新中国成立后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提出驱除国民党集团,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的要求。②美国以“时机不成熟”为由,拒绝讨论新中国的提案。 (2)“中国侵略朝鲜”是美国对中国的污蔑。抗美援朝是为了打击美国对朝鲜的侵略并保卫中国 (3)中国取得的胜利,表明中国的外交活动打破了美国等国家的阻挠;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力量日益壮大,已经不是少数西方国家一统天下的时代了,美国自“二战”以来称霸世界的地位受到动摇。因此,中国的胜利是“历史的转折”。

【课堂反馈练习】 1——5 D C D CD

第5篇: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说课

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地位及分析

1、教材内容:《开创外交新局面》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70年代的外交成就以及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建树。

2、教材地位: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在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基础上,中国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得到提高。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内容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外交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我校是区级重点学校,学生知识素质不是很高。所教高一学生从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奋点多集中在直观教具和生动的历史事件上,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阶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三、教学目标确定及依据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提供历史资料,营造历史情境

2、学生活动,再现历史

3、学生感悟,教师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3、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四、重难点确定及依据 根据教材内容,外交事件历史地位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将重难点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建树

2、教学难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背景;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选择与依据 一体二辅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多媒体为辅导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学习方法选择与依据 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教学手段选择与依据:

幻灯片:图片;录像;音乐

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直观性强,实用性大,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效果好。

六、课前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从教科书、互联网,课外读物中搜集整理资料。

2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报名参加历史剧、情景剧表演,并和学生一起编剧本。 3师生共同整理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是否真正地实现了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参与,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导入:播放录像:《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增强课堂教学直观性,生动形象展示历史情境。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直击26届联大》

模拟演播室:学生角色扮演主持人和两位专家。共同解读 “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有什么影响,国际关系将有什么变化和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积极性。

在解读过程中注意史论结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连线纽约联合国总部:记者采访非洲代表(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和美国代表(垂头丧气)学生表演。活跃课堂气氛,再现历史情境。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高端访问》

历史剧表演:尼克松访华。角色扮演周恩来,毛泽东,尼克松。创设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景,把学生带入往日的历史岁月中,让学生体验历史人物的活动和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有助于增强历史教学的感染力和教学效果。

《高端访问》分别专访尼克松和周恩来。谈中美关系缓和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史实,对国际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重点分析70年代中美苏之间的关系,认识70年代国际环境的变化对外交的影响,以此突破难点。 播放录像:中日关系的改善。

三、新时期外交建树——《新闻会客厅》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主持人请来几位外交部官员,相聚《新闻会客厅》。结合图片,材料谈一谈“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新形势下我国外交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展示时不要局限于教材,要结合时政,分析最新外交成果。体现历史是一门永远古老而新鲜的学问。

教师小结:肯定学生表现,再现知识结构。 练习:《开心辞典》选手挑战。

作业:以中美关系为题材,写一篇题为“展望未来”的1000字以内的历史小论文。

教学效果分析:

分析成功之处: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2)有效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

分析不足之处:很难兼顾能力的培养与基础知识的落实。 板书设计: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时间、历史意义

2、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原因、过程、影响

新 目标

3、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面 成就

第6篇: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反思

一、反思教学收获

1、导入比较引人入胜,“语不惊人誓不休”,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为了使陌生的学生愉快而主动地接受我,为了在陌生的学情环境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更为了减少历史课枯燥和抽象的说教,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和课堂实效性。因此本堂课的导入我另辟蹊径,大胆创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教学理念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有效提取材料信息等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我提供大量材料,创设相关学习情境,并提出探究问题。比如提供材料,探究“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3、始终贯彻三维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和情感价值观教育。比如在学习“中日关系正常化”时,抒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何等的宽容;这是何等的魄力,这就是中日两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等。

4、教学重点明确,难点突破有效。 “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开始改善的原因”“新时期的外交建树”是本课重点,“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影响外交的因素”确定为本课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通过大量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进而师生共同探究问题。

5、选材多样,角度新颖,密切联系现实热点。比如在学习“新时期的外交建树”时,密切联系当前时政热点,展示“亚丁湾护航”图片,展示“哥本哈根会议”图片和资料、展示“2009年新加坡APEC领导人‘全家福’”图片等。

二、反思教学不足:

板书不太规范。没有能够把多媒体与板书有机结合,日后必须加强板书与多媒体结合的训练。

第7篇:开创班主任工作的新局面

新学期开始了,在学校正确领导下,在全体班主任共同努力工作下,学校开学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已全面步入下常轨道。

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是班主任,新学期班主任工作如何开展非常重要,在此我谈几点个人意见,供老师们参考。

一、新学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创安全、文明、和谐校园,创一流班风、学风、校风,育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班主任工作要求

思想重视,、工作细致、言传身教,讲究方法,追求实效。

三、重点抓三项工作

1、加强安全健康教育,是构建平安校园的保证,安全健康关系到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个学生家庭的幸福,学校出现安全事故,“一票否决”,要求班主任把安全健康教育贯穿到日常教育活动中去,学生用班会、班级其它活动多形式开展,如:我们身边有哪些安全隐患?如何预防?吸烟、喝酒有什么影响?打架斗殴危害性?怎样交朋友?防食物中毒、防交通意外、防火防盗、防煤气中毒等,全方位提高安全意识、健康意识。

2、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培养良好习惯,创文明、和谐校园

田家炳先生教育观指出:品德比学问更重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中教不是唯一标准,不用一把尺子量学生。对学生一言一行加强下面规范教育引导,好学生发饰、服装要求,言语推广普通话,文明用语要求,行为上不乱丢乱扔,乱写乱画,乱泼乱倒等,理智处理,杜绝打架斗殴等。全面培养学生礼仪习惯,诚信习惯,勤俭习惯,学习习惯、健康习惯、卫生习惯。

3、落实班级日常管理,创一流班风、学风、校风 ①班人课按计划落实到位,不搞形式。

②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板正面宣传,引导学生。

③升旗仪式按照要求精心组织,广播操等,学科活动认真组织,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④校园卫生、班级卫生的值日安排,督查,确保创建清洁校园。 ⑤学生信息全面查清,建立学生档案。

⑥租住生签定安全协议书,严格落实,加强对租住生的走访工作。 ⑦加强学生思想工作,用“谈心”工作引导学生要“多说”“常谈”“重点谈”。

⑧加强公共财物的保护,对门、窗、玻璃、桌椅爱护及校园其它财产和保护。加强对私有财物的保管,注意防盗。

⑨加强住宿生的管理,对卫生、内务整理、纪律当日检查、当日整改,周评、月评,落实寝室文化建设工作。

⑩抓学生考勤工作,杜绝旷课,迟到、早退现象,做好记载,认真填写班务日志。

11全面抓班风、学风、校风建设。

德 育 处 2008年9月27日

上一篇:六五普法宣传资料下一篇:学校情况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