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任职情况(推荐10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做一个学校的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到千百人的学业;说得大些,他关系到国家与学术之兴衰。”可见,只有努力造就一批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人民满意的中小学校长队伍, 才能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中国教育梦提供坚实的后盾和保障。
任职资格培训是新任校长走上学校管理岗位前必须做好的最后一门功课。对于没有任何校长任职经验的“新手”来说,通过职前培训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熟悉校长工作的内容, 提升依法治校的水平,避免角色转换后的“水土不服”,也为实现校长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培训的效果关系着学校今后办学质量的高低,这门校长任职“必修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时间是培训质量的保障。教育部于10月份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要严格执行新任校长持证上岗制度,新任校长或拟任校长必须参加不少于300学时的任职资格培训,为培训定了“硬指标”。其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为新任校长们“传经送道”,为提高新任校长履职能力“保驾护航”。
然而,“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很多地方只是“照葫芦画瓢”, 仅对校长培训作出 了学时规定 ,大多数培训都是听听讲座、点点名、签签到,“蜻蜓点水”地走过场,很难期待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培训能够达到效果。可见,仅仅盯着时间还是不够的,必须预防准校长们出现“出工不出力”的现象。由于行政部门已经下发了校长任命书,部分校长“高枕无忧”,总是存在着“任职培训无非是走走过场而已”的懈怠思想。一些地方开展的校长培训只要能按时签到、点 名在场就 能顺利“毕 业”,既不搞“实 战演练”,也不对校长的培训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核,很难期望这种培训能让校长们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 躬行。”要 让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需要进一步优化培训项目和内容,做到培训科目切合实际。在把教育法律法规、教改文件搬进课堂的同时, 最好能让一些本地的现任校长“现身说法”,结合本地区的教育实际,讲讲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难题以及应对策略。这对避免“准校长”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至关重要,也会引起他们的共鸣,更能使他们认清自己身上的重担,做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同时,也要创新形式,打破时空界限,把整个培训贯穿于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积极开展区域内、区域间校长网上协同研修,推动校际间、城乡间校长网上结对帮扶,形成校长学习发展共同体,实现校长培训的常态化,在工作中培训,在培训中提升管理水平。
从长远看, 提高校长的履职能力和管理水平不能完全依赖培训这棵“救命稻草”,还需要构建科学长效的校长绩效评价考核机制,由教育部门、教师、学生、家长多方参与评价,定期对校长工作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用数字丈量,用数字说话,让任职考核结果决定校长是去是留, 杜绝能力低下者赖在校长岗位, 切实打破校长选用的“终身制”,克服校长任命的行政化倾向, 真正畅通校长进退渠道,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让校长队伍中的庸才、朽才“净身出户”,促使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和创新精神的优秀管理人才“水到渠成”地走上领导岗位。与此同时,也要实施校长定期交流任职,通过合理流动,不断开阔校长们的管理视野,使其积累丰富的办学经验,助推学校管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区域教育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蒋介石担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在当时的学界和政界算得上是一桩不大不小的“新闻”。而在后世的掌故学者来看,蒋氏当中央大学校长这段历史倒是有许多“轶事”颇值得追踪挖掘。不过除了校长任期内的逸事之外,蒋介石之所以任中大校长及其任期中的实际作为,内中蕴含了不少复杂的“隐情”,或许可以揭示出更为丰富的历史信息。
让我们首先将目光返转到国民革命的岁月之中。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势如破竹,兵锋直捣南京。国民党进入南京后,查封并改组了被所谓“东南学阀”占据的国立东南大学。同年6月,经过革命的东南大学和江苏省境内的其他八所专科以上学校合并,成立“第四中山大学”;在经历一段风波之后,1928年5月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中央大学伴随南京國民政府之始终(包括重庆时期),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也给予这所大学以最大的重视和扶持。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后,战局对中国极为不利,到九月间已可明显感到上海和南京将旦夕不保。9月底,中央大学开始西迁重庆,用42天的时间在沙坪坝建筑完毕简易校舍。与其他学校相比,中央大学及时完整地将学校迁往重庆,图书和仪器设备基本得以保存,连农学院农场的良种牲畜也经过了一年的“游牧”迁徙至沙坪坝。中大西迁一步到位,且保持完整,可以说是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的成功典范。
中央大学成功西迁,在战时延续了中国文化教育一丝血脉,校长罗家伦居功至伟。身为五四学生领袖,又在北伐期间担任过蒋介石秘书的罗家伦从1932年起开始担任中央大学校长,这是他第二次担任大学校长。比起先前在清华大学校长任上不愉快经历,罗家伦在中大大显身手,稳定并发展了学校的教育事业。但这位“铁帽子”校长虽成功将学校迁往大后方,但也不得不面对内外交困的窘迫情势,于1941年7月辞去中央大学校长之职。
继罗家伦而出的是顾孟余。顾氏长期是国民党内汪精卫派最为重要的成员,1938年底汪精卫及其亲信离渝赴港,顾孟余未随汪等前往河内从事“和平运动”,而是选择返回重庆,与汪脱离政治关系。顾孟余虽长期在国民党内反蒋,但汪精卫叛逃重庆政府后,他便成为蒋介石极力争取的对象。1940年11月8日,蒋介石的重要幕僚王世杰拜访顾孟余,向其转达了蒋氏希望他担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之职的意思。但顾孟余“不愿就”,他对王世杰明言,他到重庆,“系对汪表示反对,但其精力实不能任繁剧”。在罗家伦多次递辞呈后,蒋介石又想到了顾孟余。
在经过一些反复后,顾孟余终于答应接长中央大学,1941年8月8日正式到校视事。比起前任罗家伦的乾纲独断,顾孟余在校长任期内常处于半隐居状态,但在学校师生中却有很好的口碑。在此时史学系教授郭廷以的印象中,顾孟余校长是“在党、政、学各界是老资格了,他连教育部也不敷衍,风度之佳不可及,他不多管事,不多讲话,讲起来几句话简单明了”。而且,顾孟余虽在国民党内处于边缘,但仍拥有很高的政治资历。在出长中央大学期间,顾孟余这种固有的政界痕迹并没有使师生们产生太多的不满和轻视;相反,顾在国民党内象征性的崇高地位(尽管在很大成分上是悬虚的)在旁人的心目中恰能和中央大学所应有的政治地位相匹配。但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半时间之后,顾孟余便辞去中央大学校长一职。关于顾孟余缘何辞职时人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但一般来说和顾在离开汪精卫后渐趋低沉的政治性格有关,同时与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斗争也不无关联。
顾孟余辞职的消息在报端和坊间传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大学生们并不希望顾校长就这样离开他们,校园内出现了动荡。1942年11月12日,中大学生曾发动挽留运动,最后因为顾孟余打消辞意,运动未再继续。1943年2月初,顾孟余辞职的消息再次传出,学生于9日晚再次发动挽留运动。12日,学生自治会拟就上顾校长的呈文,由学生签名挽顾。从13日至16日,中大学生分赴教育部、行政院和歌乐山的顾宅请愿挽留。18日,报纸上有消息传出顾孟余辞职获准,由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兼任中大校长,挽顾运动才告一段落。
蒋介石以国民党总裁、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的身份继任中央大学校长,多少使国民党内人士和中大师生都感到意外。据当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的陈立夫回忆,蒋介石是主动提出要兼任中央大学校长的,而且当时陈对此毫无心理准备,而且还颇不情愿:
在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二月,有一个晚上,蒋委员长把我找去了,那时经国弟也在陪他父亲吃饭。饭后,他向我提出了一个主意,他说:“所有军事学校都是我兼校长,现在所有的大学我来兼校长好不好?”我说:“军事学校和文学校不同,军事学校是重绝对服从的,所以比较容易管,而文学校则不是那么简单,委员长如果兼各校校长恐怕有困难,我看与其兼大学校长,还不如来兼教育部部长,委员长如果担任部长,我来做次长好了。”因为我不赞成增加他的麻烦,所以这样说,他后来就想了一想,说道:“那么我先试一个学校好不好?”我不好意思不同意他试,于是就答允了他,以中央大学给他试,他就做了中央大学的校长。
有校友回忆蒋介石兼任中大校长的消息传到沙坪坝后,“全校师生,欣喜若狂,因为这是出人意表的事”。当时全校师生是否都“欣喜若狂”,还有待进一步确证,但大家听闻这一消息后大都感到“出人意表”应属实情。
蒋介石兼任中大校长的消息传来后,挽留顾孟余已成泡影,但中大的校园并未因此完全平复,学生开始有了新的“要求”。一些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在“热烈欢迎”蒋介石的同时,即意识到“今后必采教育长制”。由于蒋介石在各军校担任校长,一般均设教育长主持学校的日常事务,所以料想他在担任中央大学校长后亦必采此制。随后新教育长的人选便成为校园内关注的焦点问题。这时有消息刚传出复旦大学校长吴南轩调任中央大学教育长,这便引发了中大学生的抗议活动。知道又传来吴南轩为英士大学校长的消息后,学校秩序才完全恢复。
时任复旦大学校长吴南轩与CC系接近,在中大师生中的名声不佳。从学生对于“传闻吴南轩即将出任教育长”而作出的激烈反应也能印证这一点。吴南轩曾于1931年出任清华大学校长,但还不到两个月,就因为过于“党化”而被清华师生联合逐出校门。如果他贸然来到中央大学,从学生此时激越的情绪来看,恐怕会重蹈覆辙。最后,教育部确定由湖南省教育厅厅长朱经农任中央大学教育长。
1943年3月4日上午,蒋介石偕新任教育长朱经农同赴沙坪坝中央大学视事,在校长室约集学校三长、各院院长和各系主任等50余人谈话。3月7日,蒋介石又赴中央大学对全体同学“训话”,“事前各教职员学生三千余人集合于大礼堂恭候校长之莅临”,训话内容还是“指示今后教育方针应注重培养新的精神与新的风气,以造就一般学生为建国的干部,克尽其实行三民主义建设国家之责任”等内容。训话时间约一个多小时,“全体肃立倾听”。
从蒋介石视教育学术为国家的“中心”工作,并对中央大学的教育直接应用于国家建设和学生毕业后能成为合格的党国干部充满了期望。这也是蒋介石以国家“最高领袖”出任“最高学府”校长后所谋求的中央大学与党国连接的最佳方式。但蒋介石的“训话”并没有带给师生们太多好感。尤其令教授们难以忍受的是,他们在聆听讲话时都站着,敬礼,蒋介石还请教授们一个个报自己的名,大家都以为是点名训话。且学生们对蒋介石的“训话”内容和方式更不感兴趣,后来干脆一走了之,纷纷“旷会”。1944年7月9日,蒋介石以校长的身份亲自主持中央大学二十九周年校庆暨毕业典礼。典礼完毕后,蒋介石拟亲自点毕业生名,“始发现毕业生到场者不足半数,不禁大怒,拂袖而去”。
如果说新校长给中央大学带来什么新变化,或许主要还是体现在学校内实施的“军事化管理”。中央大学自1943~1944年上学期起实行更为严格的军事训练,全体学生按年级编为四个大队,实施军事训练及军事管理。蒋介石担任校长期间,学校还驻扎有宪兵,直到1944年8月蒋离职后才撤离。蒋介石在中大施行学生军训和军事化管理,一方面是出于抗战时期调动学生战争精神的特殊需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将军队和军校的管理经验直接移植到中央大学的教育理念。但中央大学的军事训练不尽如人意,1944年7月19日,蒋介石手谕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国立中央大学军事训练总教官及教官等,对于该校学生军训毫无改进,自下学期起,各大学军事训练似均可停办。”
蒋介石长校期间,也经常到校“视察”。他第一次到校便去巡视校内教室、图书馆、学生宿舍等各处,并在食堂与各教职员工共同进餐。在视察完毕后,蒋介石感到“巡视全校各处,其宿舍之拥塞污秽不堪言状,设备之简陋与师生之无秩序,思之痛心”。此后每次到中大校园,蒋介石一般都会“视察”学生宿舍、食堂、浴室和公共厕所,特别关心这些场所的清洁卫生。
此外,蒋介石还十分注意中大学生的仪表衣着。1944年蒋介石侍从室专门就“中大学生服装不整”发布训令,令中大的军训教官纠正这一现象:“中大为中央最高学府,对全国各校应有示范作用,少数不肖学生若不能规劝改过,应不惜忍痛開除以维护学校之尊严。” 因仪容不整而开除大学生,足看出蒋介石对此问题的关切程度。对于学校清洁卫生和学生仪表衣着的特别关注,一方面与蒋介石本人的生活方式和“礼义廉耻”观有极大的关系,另一方面可能也有蒋介石将中大的“形象”和“尊严”视为国家和中央政府象征的考量。但蒋介石对于此类问题的关注似乎在另一方面也说明校长对于学校的实际事务并没有太多的控制。
作为校长,蒋介石对中大的管理一般来说只是象征性的,同时他对学校具体事务的掌握在很多时候是出于他偶尔视察后的直观感受,目光常聚焦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在一般情况下,中大的校政全部委之于教育长朱经农。然而朱经农在中央大学并未显示出在领袖托付治校权力后所应有的强势;相反,在学校日常决策和管理过程中,朱经农并没能享有绝对的权威,而且还常常受制于人。由于朱经农在高等教育界的根基并不深,且他的教育背景和仕途履历也与东南大学—中央大学一系没有丝毫渊源。因此在中央大学校内,“执行校长”朱经农在声望和权势上的不足使其无法顺利行使职权。当时在学校里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校长坐轿四人抬(即教务、总务、训导三长和教育长)”,教育长是“听由前面三人要怎样走,就怎样走,最没有主意”。
而此时,真正掌握了中央大学内行政权力的又是哪些人呢?从历史上看,中央大学内一直存在两个主要的教师群体:一是由中大前身南高、东大毕业或长期在本校执教的教师构成的“南高东大派”(校友派),另一个则是毕业或曾执教于清华学校(大学)的教师形成的“清华派”。罗家伦的辞职即与其并非本校出身,又重用清华出身的教授有关。蒋介石兼任校长后不久,在罗家伦和顾孟余时期长期担任教务长的童冠贤(原国民党内非主流派系的党务干部,后任中大教授,亦非“南高东大派”)被替换,由南京高师出身的胡焕庸接任,总务长也由南高系统的江良规出任。中大校内人事的巨大变动与蒋介石的个人好恶有很深的关联。一方面,蒋介石对原教务长童冠贤极为不满,认为童等人在中大“作梗”,“以书生学者必欲把持学校为怪”。另一方面,经蒋介石的同意,朱经农大力执行“校友派路线”,开始延揽中央大学(南京高师、东大)的毕业生返校任教,达到“校友治校”的目的。如胡焕庸奉蒋介石的手谕担任中央大学教务长。江良规也在此时由浙江大学返回母校中央大学,担任柏溪校区主任,后又兼任总务长。朱经农在校内无权,不仅在师生的眼中如是,而且也受到了中统方面的注意。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有这样一份情报:“中央大学教务长胡焕庸自任职以来以巩固个人地位,任用东大同学,藉故排挤非东大系之教授,前任教育长朱经农任其操持。”
第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坚决拥护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决定;坚决服从组织分配;衷心感谢组织的信任和重用。
第二,从1981年至今,我在**矿业工作生活了28年,从普通教师到企业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人员,我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教育,都凝聚着**矿业各级领导以及岱河矿、集团公司中学、教育管理处及所属学校各位同事的扶持、关爱和友谊,我对**矿业充满感恩之情。
2004年,企业学校移交后,集团公司领导表示,教育处机关人员愿意随学校移交的,由企业和政府协商办理,愿意留在企业的,由企业妥善安排。大家都知道,处级领导人员在企业内的待遇是很高的,但是,我学的是教育专业,毕业后又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我对教育事业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同时,我对企业的生产、安全、经营可以说是完全的门
外汉,我感到自己留在企业已难以继续为企业做贡献。因此,我向组织提出了回归教育的申请。
如果仅从个人利益来看,我的决定是难以被理解的。从**矿业教育处副处长到五中的校长,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是“官越当越小、钱越拿越少”了,有朋友替我做了测算,我在五中的工资大约只有在企业的三分之一。我愿意在这里问心无愧地说,我来到五中,既不是为了追求官位,也不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想在自己钟爱的教育岗位上干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如果说我的选择确有私心的话,那么这种私心就是为了让自己在退休前的十多年里生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内涵,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教师就要读书,就要把时间还给教师,包括我在内必须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教师不读书,何来学生读书。有人说,影响就是教育。也许就是这个缘故吧!只因我们有深厚的学养,才能对教育、对自身进行过的审视和反思。就读书来说,我不敢称自己是个真正的读书人,但我爱读书。我不敢说自己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因为我底气不够。不过,我真的知道,读书太好了!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思想的伟大,思想从读书中来。人,要想有气质,要想真正地漂亮起来,一定要读书,读书是最好的“精神化妆”。你穿再贵的衣服、买再高档的化妆品,仅仅都是外在的修饰。
学生发展:
教师的发展支撑学生的发展。立足课堂是第一要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使用工具,”这种工具就是五把刀——五种技能即:读、写、算、观察{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表达{自己所见,所做,所想和所观察而所得到的思想}。就是构成一个总的技能即:学会学习。
校本课程的开发。什么样的教育?家长最受欢迎;什么样的教育?最受学生的欢迎。社会上舞蹈班、美术班异常的火爆。因为家长满意,才有市常学校应顺应市场,大力开办校本课程,把时间还给学生。
开办家长学校。让学校成为家长了的精神乐园。可以通过“专家讲座”、“感悟亲情”、“家校座谈会”、“学生才艺展示”等平台的的建构。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支持学校。作为学校展示了自我,推向了市场,融入了社会。
联合办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他校的先进管理经验,不失为很好的做法。三个提升:
1;学校品牌的提升,商品有了品牌,才会有产生经济效益,产生社会效益。学校要有属于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特色,才有学校存在的价值和空间。
2,学校的办学条件要提升,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体音美器材以及学生宿舍等等都需要改善。
3.教师的精神生活水平要提升。丰富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感。
一、出思路:用先进的思想引领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因此我会首先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遵循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其次在前任校长的基础上,带领大家确立学校新的发展定位,制定新的发展计划。
二、抓班子---用共同的要求凝聚干部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只有一流的班子,才能带出一流的队伍,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学校发展,自己才能发展;事业成功自己才能成功。因此班子成员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二是分工明确、高效务实;三是团结协作,优势互补。
三、带队伍---用崇高的目标激励教师
民族振兴,教育为本;学校发展,教师为本。要引领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在成就事业的同时,使自己成功。做到:
①强调以人为本,把教师的事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树立“培训就是教师最大的福利”的观念。
②建设学习型组织,为教师的发展、成功提供平台。
外力.艾力同志:
根据“莎普治字〔2011〕4号”文件的精神,佰什坎特镇党委人民政府商议决定,聘任您任佰什坎特镇中心小学法制副校长。从您接到此通知日起,认真负责什坎特镇中心小学依法治校,法制进校,普法等工作。认真覆行自己的责任。
特此通知
佰什坎特镇党委人民政府
2011年4月29日
附件:
第四章 法制副校长的职责
第七条 参与制订学校年度法制教育计划,协助学校开设法制教
育课程,做到教学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根据治安形势变化,联系学校实际,结合学生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
第八条 协助学校加强内部安全防范工作,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无毒校园等活动。指导、协助学校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对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要做好教育、转化工作,要协调学校、家长、社区签订帮教协议,落实帮教措施。
第九条 了解掌握学校周边地区治安动向,及时向当地综治办报告提出开展学校周边治安秩序整治的工作建议,并积极参与组织开展学校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维护学校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
第十条 配合政法部门妥善处理在校教师、学生违法犯罪案件,严肃查处侵害师生合法权益和滋扰校园的案件。对校园内发生的严重违纪问题,督促学校根据校规校纪妥善处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
第十一条 协助司法行政部门开展“法治进学校”活动。指导学校开展校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协助学校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第十二条 协助学校沟通与社区、家庭及社会有关方面的联系,促进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法制教育机制的完善。
第十三条 按照学校所在乡镇、社区综治办的工作要求,会同学校有关部门落实各项综合治理工作措施。
第六章 法制副校长的考核
第十九条:考核内容及分值。
(一)参与学校制定年度法制教育规划,每学期上法制课不少于2次(10分);
(二)协助学校加强内部安全防范工作,所在学校安全防范工作制度健全、措施落实(10分),当年学校被评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先进单位的加1分、评为无毒校园先进单位的加1分);
(三)建立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帮教档案,签订帮教协议,教育转化率达90%以上(10分);
(四)对学校及周边治安动态掌握清楚,每年向当地综治办报告提出开展学校周边治安秩序整治的工作建议不少于2条,并积极参与整治活动(10分);
(五)积极配合政法部门妥善处理在校教师、学生违法犯罪案件,侵害师生合法权益和滋扰校园的案件得到及时查处(8分);
(六)及时发现掌握校园内发生的严重违纪问题,督促学校根据校规校纪妥善处理,处理率100%(8分);
(七)积极协助司法行政部门开展“法治进学校”活动,学生法制教育率达100%(8分);
(八)指导学校建立校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构,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纠纷(8分);
(九)协助学校沟通与社区、家庭及社会有关方面的联系,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法制教育机制健全完善(8分);
(十)每年年底主动向所在学校上级主管机关书面报告当年履职情况(10分);
(十一)较好地完成学校所在地乡镇、社区综治办的工作要求,学校各项综合治理工作措施落实(10分)。
第二十条年度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90-100分)、称职(75-89分)、基本称职(60-74分)和不称职(59分以下)四个等次。第二十一条考核的方法。按属地管理原则,每年11月份由县教育部门牵头组织司法、综治等部门对全县各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应报县综治、教育、司法部门,并通报法制副校长所在单位。
第二十二条 考核结果的使用。法制副校长年度考核结果作为调整法制副校长职务、级别、以及法制副校长奖励、解聘的依据。
(一)对工作成绩突出,考核评定为“优秀”的法制副校长,由县综治、教育、司法部门联合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向派出单位建议在晋职、晋级、评优受奖时优先考虑;
(二)对考核评定为“基本称职”的法制副校长,由司法行政部门组织专门培训班进行培训提高;
(三)对考核评定为“不称职”的法制副校长,聘用学校应予以解聘并向派出单位通报解聘原由;
一、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1. 镇况调查。
延安市安塞县沿河湾镇, 位于安塞县东南部, 延河两岸, 距县城15千米。面积210.64平方千米, 人口约4万人。辖1个居委会, 27个行政村, 102个村民小组。2008年起开始面向全省招收大学生村官, 至今为止已有7名大学生村官任职于7个不同的行政村。
2. 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动机。
现如今城市竞争大、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大学生选择到村任职无疑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不仅可以锻炼自身, 为家乡做贡献, 也可以充分解决农村人才资源匮乏的问题。80后是最需要锻炼的一代, 并且农村的舞台也非常地大, 是大学生村官施展抱负的良好平台。
3. 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
从职位上来看, 一般担任村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村信息员、气象信息发布员、农家书屋管理员、村网站建设管理员、妇女主任等职, 兼职的情况比较多, 如村书记助理兼任农家书屋管理员或气象信息发布员或妇女主任, 多而杂, 大多数不对口, 能做的都做, 普遍积极热心, 比较喜欢现在的工作。但有人埋怨大学生村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被访大学生村官出勤时间多为每星期5天, 少数为6天, 还有的连续工作不休。从工作年限上来看, 在被访者中除一人2009年9月到村后任党支部副书记, 2011年被破格提拔为沿河湾镇的副镇长, 享受公务员级别待遇外, 其余6人均留在原村, 职务不变。
4. 大学生村官待遇情况。
陕北煤炭资源发达, 工资水平普遍比较高。这些村官的基本工资在每月1750元, 针对边远山区, 每年还享有1000元的生活补贴, 其养老保险、医疗卡也都由单位统一缴纳, 满三年可以续签合同。
对于基本为当地人的大学生村官, 这样的工资待遇在整个陕西地区算中等水平, 并且由于村官工作时间不固定, 闲暇时间可以自主创业, 如存储一些农副产品到冷库, 等物价上涨再来出售或承包土地等。
5. 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困难。
在这7名村官中, 大部分都是安塞县的人, 属于土生土长的, 因此很轻易的就从天之骄子转换到地地道道的农民身份, 熟悉的生活环境, 使他们各个方面都能够适应。
2005年6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提出要在3-5年时间内基本实现全国每个村至少有1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但这只局限于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往下一级一级的只起到宣传作用, 从县里的完全不重视到乡上认识不到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性, 这也是大学生村官工作难以开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让这些村官难以开展工作的还有村民的不理解, 让人费解的是村民看不起村官, 认为他们如同签了三年合同的临时工一样, 三年后何去何从, 都无从知晓, 不如下乡干部稳定。村官毕竟不是“官”, 很难听命于你。
6. 大学生村官对未来的打算。
从2012年国家公务员招生考试不难看出, 大部分的职位倾向于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 这里的基层工作经验就包括了大学生村官。陕北地区的神华集团、邮政、事业单位、农业银行的招聘要求的必要条件也是针对大学生村官, 这些无疑给这些大学生村官未来职业的发展增加了机会。
7.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实绩及感受。
这些大学生村官驻村后确实为村上做了许多实绩, 如为侯沟门村注册了“侯沟门”黄瓜品牌, 并建立侯沟门村网站www.hougoumen.com, 收集侯门沟村6个村民小组128人手机号码, 建立QQ、短信、飞信平台;种植紫苏、蓖麻等驱赶鼢鼠取得新成效;收集村妇女剪纸、农民画、十字绣、鞋垫、布帖等设立橱窗对外销售;为高家峁村争取了县上水利局的支持项目, 彻底解决部分村民生活和生产上存在的饮水困难问题;搞好方塔村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工作, 新建文化休闲广场, 新建了1个公厕和1个垃圾屋;为茶坊村建设了第五代阳光温室大棚13座, 新建果园300亩及改造老化线路2.5公里, 新增50安变压器一个等一些惠民工程。
在谈到感受时, 大部分的村官认为这些工作他们能做并且能够做好, 但是想要做的更好, 必须顶住压力。大学生村官也有压力, 无论是心里的还是思想上的, 所以只有拥有强大的心里素质才能造就真正的村官。在同样的条件下, 想要出类拔萃, 就要失去许多休闲娱乐的时间, 真正把艰苦奋斗, 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的精神落到实处。
二、出现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难的原因
1. 党中央局限于“培养”。
1969年至1975年期间, 习近平同志曾在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插队7年, 并担任党支部书记, 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留在了这里。由一个涉世不深的少年, 历练成一位业绩突出的村支书, 他深知只有基层的历练, 才能锻造出火一样的意志。
2010年12月2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 大学生“村官”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也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一线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批示, 切实关心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 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 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2. 地方上“放任自流”。
地方干部没有认真理解和领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构想, 导致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错位。地方干部的主要思路还是招商引资、发展经济, 对于这些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村官们, 他们刚刚走出校门, 无论对农村情况的了解, 还是工作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 都有个锻炼提高的过程, 还需要更多的培养和关怀。没有足够的指导培训, 甚至无人管无人问, 出了问题不知道找谁。长此以往, 许多大学生村官不免悲观失望, 只得另辟蹊径。
3. 大学生村官身份界定模糊。
大学生村官既不是农民, 又不是正式的干部。因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沿河湾镇的大学生村官角色的模糊使他们陷入对自身角色的困惑, 非常不利于他们在农村开展工作, 加之县里镇上的严重忽视, 村民的不认可, 如果没有积极的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 必然会使他们失去在农村工作的热情。
三、解决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难的对策
1. 过硬的心理素质。
从大学生村官自身来说, 个人的素质一定要过硬, 才能够当村官。首先, 对于大学生村官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是迫于在城里找工作难的压力, 力图通过应聘村官寻找就业出路, 但对农村艰苦生活条件思想准备不足, 到了农村后才发现, 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若在工作中再遇到挫折, 思想便动摇了。其次, 就沿河湾镇的这些村官来看, 他们均属于本乡本土, 熟悉的村情民俗使得其思想很容易被同化, 在加之对未来的许多不确定因素, 使得他们难以开展工作, 不敢放开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见, 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阻碍了工作的进行。
2. 官管不如直管。
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使得大量的大学生通过招考、面试等竞聘的方式到农村任职, 当初文件说得好, 大学生也是热血沸腾。但是一旦录用了就会发现, 除了文件外, 其他的东西都没有了, 下到基层后就处于放羊状态。基层的不重视, “走过场”式的完成任务, 完全没有起到党中央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初衷。因此, 笔者认为, 对于这样一大批优秀人才, 党中央应当亲自监管, 有专人负责, 大学生村官隶属于国家, 县乡镇级别辅助培养, 对于那些不愿或弄虚作假对大学生村官工作进行指导帮助的乡镇干部、村干部予以降职或免职处分, 切实把大学生村官计划落到实处。
3. 配套政策的实施。
要保障干出成绩的能上得去。不搞暗箱操作, 不弄虚作假, 公平竞争, 切实履行党中央关于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的工作政策。要认识到大学生“村官”是一项战略工程, 一方面处于战略位置的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作为支撑, 另一方面需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所以, 现在要逐步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 保证这些大学生来到村里后更加热血沸腾, 回来后就会带动几万几十万的大学毕业生支援农村甚至落户农村。这样他们也会感觉有所收获, 不会感到虚度几年光阴。
4. 村官职业化。
三年来,我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诚恳做人、踏实工作。陶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思想经常激励着我。
三年来,作为校长,我端正办学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深化素质教育;注重学校“三风”建设;注重新课程的改革,积极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课改信息,要求教师积极外出听课,学习先进的教学观念;注重教师上好课改研讨课,举办说课磨课活动、科研沙龙活动,要求教师撰写课改论文并协同学校教科室编写朝阳小学教师课改论文集。
学校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头羊,校长也是全校教师的学习榜样。因此我从严要求自己,平时加强理论业务学习,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指导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认真完成“一十百”工作。为提高办事效率,我认真学习用电脑办公,已初步掌握基本的电脑办公技能。
二、以能治校,创佳绩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怎样的一所学校。三年来,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员聘用合同制。我利用两年时间和学校各科室成员修改、完善《朝阳小学教师岗位责任考核细则》,每每遇到重大问题总是集体研究决定,每月进行一次考核,教职工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教代会参与学校管理。实行“值日校长”制;每周一上午召开校行政例会,讨论、安排本周工作。
学校班子成员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11名班子成员中,本科毕业1人,大专学历10人,1人为昆山市“学术带头人”,2人为昆山市“教学能手”,1人为昆山市“教坛新秀”。班子成员人人上主课,1人担任班主任,坚持参加教研活动并起指导作用。各条线分工明确、敬业勤政、团结协作、办事公正、自身素质好,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作为校长我深知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因此我加强全校教师师德建设,有规划、有措施的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执行各项教育法规,严格执行《小学管理规程》,并落实《江苏省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和素质教育十条基本要求,强化教师与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学校有一个充满生气的绿化环境,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教学研究氛围,基本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三年来全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没有发生过侮辱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更无违法和严重违纪现象。
为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三年中我加大教师进修、培训的力度。教职工的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隔周进行,2003年我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我为朝小添光彩”系列教育活动。学校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大专或以上学历比例达85.7%;所有注册教师均通过江苏省信息技术考试,另有一半以上的青年教师通过了计算机应用能力中级考试。另外我加强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利用晚上的时间,在2002年9月——2004年9月期间,组织了三次对青年教师课件制作培训。使青年教师都能熟练的上网浏览和下载资料,会自制多媒体课件,“挂牌课”、“精品课”等进入多功能教室,利用多媒体上课,认真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优良课率达80%以上。中青年教师普通话均已达到普通话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
为提高青年教师的能力,我与实验小学、玉峰实验学校联系,开展校际结对活动,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舞台上得到了锻炼并迅速成长。工作二年的新教师都顺利通过昆山市教育局组织的“一二三”工程的考核。三年中,我校涌现了一批教育教学能手,在全市课堂教学汇教中,取得优秀的成绩,其中市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1名。
学校培养的是祖国的接班人,他们不但需要扎实的知识,也应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三年来我注重学校德育工作,建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我亲自领导,副校长分管负责,少先队辅导员和班主任具体落实,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局面。聘请校外法制副校长,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有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全面启动“十五”苏州市级德育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才干,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促进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对班主任进行“月考”,为各班主任配备类似于副班主任性质的“挂班老师”,负责维护班主任不在校当天的班级秩序;少先队活动卓有成效。努力抓好养成教育和创建先进班集体工作,三年中,通过考核评比,六(2)班、四(2)班、六(3)班被评为昆山市先进学生集体,共有8人次被评为昆山市三好学生,2003年被学校被评为苏州市绿色学校,昆山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2004年通过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的验收,同年被评为昆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和玉山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为提高“六认真”工作效率。从2002年9月开始,我就要求教导处每月对教师进行“六认真”检查(抽查)。学生的作业量和考试次数符合素质教育基本要求。认真学习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精心组织课程改革实验,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实验教师撰写课改论文和教案,每月写好课程改革实验的计划和总结,进行“我与课改同行”论文评比,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交两篇精品论文,一篇精品教案。教技室抓好高年级学生办公自动化初级培训和考试,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参加培训,小学毕业生中59%达计算机初级水平。在历次市局抽考中,我校学生成绩位居全市中上游水平,2003年小学综合学科竞赛中我校一名学生获得一等奖(全市排名第三),2名学生获三等奖;2004年小学综合学科竞赛中我校有两名学生获得三等奖;2004年江苏省“数学能力与思考”竞赛中有一名学生获得二等奖。
我有幸参加了2018年4月17日~5月9日安康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汉滨区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学习。在此,我不仅深切地感受到名校的独特魅力,而且聆听了知名专家的专题报告,实地参观了培新小学。学习时间虽然短暂而紧张,但与校长们相处几天,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感受较深、收获较大。
培训学习更新了我的教育管理新观念。隆重的开班典礼后,我们就先后聆听了教授和专家们的专题讲座。讲座涉及到学校管理、学校发展规划、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师有效沟通等方面,他们娓娓道来,环环相扣,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提高了认识,明确了使命。
这次培训学习,采取“课堂教学+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校长培训模式,即在聆听专家专题报告的基础上,我们有机会亲自走进培新小学进行实地参观考察,看到了名校的办学底蕴和文化氛围:尤其是观摩了培新小学的晨诵、听取了关于校本研修、缔造完美教室、共读共写中诗意成长等专题讲座,让参加培训的校长们受益匪浅。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这次学习参观是不虚此行。另外,走进课堂,看到孩子们专注的学习态度不得不令人叹服;升旗仪式师生一起展示着优美的旋律,校园里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才明白怎样精细化管理班级。
参加这次培训研修的学员都是汉滨区各个学校的校长有名校的校长,也有办学规模较小学校的,有城市学校的校长,也有农村的。平时大家工作都比较繁忙,很少有机会坐在一起沟通交流。这次校长任职资格研修培训学习,为大家搭建了一个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短短的几周学习时间,彼此间建立了友谊,成为了好朋友;更重要的是,大家来自不同的学校,互相交流分享学校管理经验。王道波校长分享交流了洪山九年制学校在促进教师成长方面的经验做法;松坝九年制学校邓良军校长解读了学校“青松"文化的寓意和做法;汉滨小学校长肖静做了“内化于心抓文化、外化于形抓建设”的主题交流发言;大竹园镇正义小学校长舒兆宁以“传承孝道美德、彰显文化特色”为主题,就学校“孝道文化”的开展及取得的成效做了交流发言;流水小学校长李明以“做好一事、涵养一生”为主题做了每月一事活动经验分享。聆听了五位校长的发言,对我自己思想理念有很大的启发和触动。
尊敬的上级领导、同事们:下午好!
衷心地感谢上级领导对我的信任、感谢学校党委和石校长对我的培养,感谢领导和全体教师的一路支持!因为如果没有党组织的信任,没有石校长的培养,没有陈校长、张校长、李校长等领导一直的帮助与鼓励,在工作上没有老师们的支持,我就不能够很好地成长,感谢您们!
在这非常的时刻,我感觉压力多于欣喜,责任甚于欣慰,我更多地感到这份担子的分量和责任,它饱含着上级领导和校长的高度信任,寄托着全体教师和学生的殷切希望。为此,我将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角色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严格按照教育局的要求,尽力协助校长做好学校工作,切实履行好职责,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努力做好分管工作,不辜负组织对我的培养和同志们对我的期望。
谢谢大家!
副校长就职演说稿
大家好!首先我要对各位同仁的支持和信任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关心和信任我的各位领导表示忠心的感谢!做为一名副校长,这对我来讲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责任,我为我能有机会为学校的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而深感荣幸。然而,教职员工的信任和希望,对我是一种很大的压力,甚至有一种沉重感。我觉得,我个人能力有限,我非常担心自己做不好工作,辜负大家的信任。老实说,心中一直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有这种感觉的一个原因,是自己缺乏学校管理的经验。我希望通过调查研究,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实实在在地为实中的明天做些本职工作。
我初步的想法是:
(一)加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事们学习,向实践学习。懂得教育行政管理规律,力争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二)加强团结。注意和周围的人、同事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营造同事间真心相处、说真话、做实事的积极氛围,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形成合力。
(三)加强调研。“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四)当好参谋和助手。作为一名副校长,必须做好一把手的助手。当好配角,重视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配合,服从组织纪律;当好学校教育工作的服务员,为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服务、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服务,为广大学生服务。
(五)开拓创新。必须在学习和继承前任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地开拓前进。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在XX至XX这五年的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思想标尺,以构建和谐的xx教育为目标,力求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让全镇家长满意。
下面我就五年来的工作情况向组织及各位领导、同志们作如下述职,并诚恳地接受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批评指正。
一、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逐步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和谐发展。
五年来,我始终坚持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自觉把它们做为自己的思想理论源泉。不断实践,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及精神实质,结合十七大精神,迎合新课改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和学习,进一步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信念,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扎扎实实工作,兢兢业业从教,为努力办好使全镇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已,恪尽职守。为不断提高自己理论上的成熟性,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锐性,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工作管理和决策上的合理性、科学性、发展性,本人积极带头认真组织参加各类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特别是在教育系统干部思想纪律作风整顿学习和党员争先创优活动中,本人能把所学理论与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实践活动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和钻研,坚持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用实践去证实自己对理论的认知,做到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建立健全了《xx镇小学教师考评制度》《xx镇中级教师上岗推荐制度》等各项制度。在学校事务管理中,本人一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按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办事,实行政务公开,执行财务公开制度,不以权谋私,不独断专横,始终以集体利益为主,从大局利益出发,秉公办事,求真务实,坚持走群众路线,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树立团结和依靠广大教职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才能办好教育的思想意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奋勇前进。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努力开创中心校与各中小学校长之间和谐的工作局面。<~>
一个好的班子,肯定能领导出一个好的集体,一个优秀的集体必定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五年来,我坚持走群众路线,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进一步完善了中层领导岗位的责任制、承诺制,使每个领导都明确了自已的工作职责、范围和权限,做到了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各级组织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使各学校的大小事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件件抓落实的管理模式,并积极倡导教职工要创造性地完成工作。这样充分调动了各基层组织管理者的积极性,又为他们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展示平台。
第二、完善班子的议事决策程序,重大问题坚持“民主讨论,集体决事,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原则,既不主观臆断,又不议而不决。
第三,在班子组织建设上,本人特别强调每个班子成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管理能力。因为,现在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生活丰富多彩,不学习势必就会落伍,难以胜任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领导班子不学习,就做不好领导工作,就没有做领导的资格。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对于上级文件精神,我首先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融会贯通,然后才对校长们宣讲。同时,我还极力支持选派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外出参加观摩、学习活动。中心校还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再提高,组织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了各级各类培训,并且不惜重金、选派教师到名校求宝取经。
三、以现代化教育为切入点,改变学校软件和硬件,实现了本地教育的和谐、均衡发展。
五年来xx中心校在现代化教育建设中,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认真组织,精心布置,专人负责,多次召开专题会,讨论研究此项工作。一共有4所学校建立了电脑教室。
四、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和谐发展,德智体工作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千头万绪抓根本。教学上围绕校本教研,我与主管教学的负责人经常召开教研室内部会议,本着“分工合作”的原则,由中心校人员分管各科,包点到片,于学期中,深入各小学,听课、检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做到了“观念到位、管理到位、指导到位、落实到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五来年获得的荣誉有——
xxxxx
xxxxx
五、不遗余力地促进布局调整工作,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
xx小学教育分布点多面广,老师老龄化加剧,严重制约小学教育的发展,布局调整势在必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好群众的工作,将原官桥小学并入平坦小学;原五星小学和受泉小学并入中心学校。使这两所学校规模扩大,成了xx小学教育的窗口学校。减少代课教师十余人,节约资金近七万元。拟将四联村所在的两所小学合并,由于两村历史积怨较深,工作开展极不顺利,阻碍了小学布局调整的深度行进。多方筹措资金改造了良湖小学教学楼和教师宿舍平房,毛安小学、杨旗小学厕所,兴建平坦小学“东芝楼”。
六、背负沉重的债务,带着镣铐起舞
接手xx中心学校工作之始,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在当年高达一百一十余万的债务基础上开展工作,<~>举步维艰,维持正常的工作都勉为其难,更奢谈老师福利,要想发展又举新债,每年还要支付高达十几万元的利息,为使学校工作正常开展不得不厚着颜面四处借贷,分身乏术,疲于奔命,放松了教学质量的集中检测而饱受诟病。
七、不足与思考
过去的工作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全体教职工的通力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的工作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由于布局调整工作未取得广泛的支持,政策的不连续,狭窄的地方保护努力的干扰,工作一度反复,陷入被动,对个人及学校形象有负面影响。不得不在教学质量评比工作上作出让步,弱化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质量有所下滑。
2、由于债务过多又不得不维持正常运转,校容校貌改造滞后,借进借出转账过多,化债时原始证据流失而使化债工作极不彻底。
【校长任职情况】推荐阅读:
校长任职培训结业发言12-08
校长任职资格远程培训总结06-17
副校长任职表态发言稿07-20
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学员代表发言稿07-28
干部任职情况09-22
任职期间履行职责情况报告09-09
法人任职证明07-20
中层任职发言09-25
排长任职演说10-04
新任职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