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工作工作总结

2022-10-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研室工作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教研室工作工作总结

如何提升民办高校体育教研室工作水平

【摘 要】民办高校体育教研室工作水平状况直接影响民办高校的整体办学质量。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如何提升民办高校体育教研室工作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营造良好的教研室工作氛围、加快教研室建设和改革步伐、多渠道提升教研室教师的工作能力、强化教研室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等是提升民办高校体育教研室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 体育教研室 提升

一 引言

在民办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体育教研室的工作职能,不断提升其工作水平显得非常重要。民办高校体育教研室多由球类教研室、田径教研室、体操教研室、武术教研室等多个子教研室组成。民办高校体育教研室隶属于校公共体育部,担负着执行学校体育教学计划,搞好体育科研、业余训练、课外体育活动,指导学生体育社团的工作等职责,是民办高校体育工作中最重要和活跃的基层体育管理部门。本文结合自身的教研室管理经验及民办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的特点,对民办高校如何开展好体育教研室的工作进行了研究,旨在推动民办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民办高校体育教研室建设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本文结合民办高校体育教研室工作特点,主要采用了文献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开展研究。收集相关文献40余篇,并访谈了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华信职业技术学院、郑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民办高校体育教研室负责人和部分教师。

三 结果与分析

1.民办高校体育教研室的工作现状

民办高校体育教研室是学校组织结构体系中负责体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部门,民办高校目前在体育教研室建设方面既有其发展优势也存在明显不足。通过访谈发现,民办高校在体育教研室建设方面的发展优势有:更加尊重高等学校办学规律,将体育教研室工作视为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和体育文化建设的生命线,体育教研室活动的开展较为灵活。民办高校更加重视体育教师队伍的培养,特别是高素质、高水平教师的培养,为体育教研室工作的开展奠定人才基础。民办高校也非常注重奖励机制的建设,鼓励教师通过学术讲座、进修等形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对教师的科研成果给予及时奖励,以提高体育教研室工作的效率。

但目前民办高校体育教研室建设中也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如体育教研室建设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教研室空间狭窄、拥挤,设备相对简陋;体育教研室工作的监管、考核和考评机制不完善;体育教研室功能定位不清晰,具体工作往往偏离教研重心,经常出现重教轻研的现象;行政部门重视体育教研室和教师的领导角色而较轻视服务意识,没有为教研室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体育教研室工作往往存在责、权、利失衡现象,制约了教研工作水平的提升。体育教研室直接联系教师的特性注定了其是最具活力和最不能被忽视的基层管理部门,提升体育教研室的工作水平关系着民办高校办学竞争力的增强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需引起民办高校的高度重视。

2.民办高校体育教研室工作水平提升途径

第一,营造良好的教研室工作氛围。教研室工作是高等学校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教研室工作的状况和水平,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学校和学院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好坏。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体育教研室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提升体育教研室工作水平的过程中,增强体育教研室活力,营造良好的教研室工作氛围非常重要。体育教研室良好工作氛围的营造需要学校及公共体育部领导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人、财、物方面;需要经常开展听课、说课、集体备课、学术讲座与交流等活动,并辅之以相应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同时充分挖掘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研潜力;通过自学、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并形成教师之间比、学、赶、帮的良好态势。

第二,加快教研室建设和改革步伐。教研室直接面对学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实施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及师资培养等工作。高等学校教研室工作的任务重、责任大、范围广,只有加快建设和改革的步伐才能理顺教研室教学工作和行政事务工作的关系、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才能有力地推动教研室各项工作的开展。作为民办高校,加快体育教育室建设和改造的重点是加大对体育教研室教研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快体育教研室建设步伐,大胆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开展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并通过加大经费投入等渠道解决教研仪器、设备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体育教研室工作职责和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完善教研室各项制度和评估体系,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等。

第三,多渠道提升教研室教师的工作能力。不断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建立合理的学术梯队,培养和引进高水平、高学历的教师,尤其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研室工作开展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是否有优秀的领导者和带头人,还取决于教研室教师整体的教学能力和学术素养。因此,开展体育教研室工作的重点在于不断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因为青年教师虽然工作热情高但教研经验较欠缺,需要高职称、高学历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帮带和引领。体育教研室工作水平的提升归根到底是每位教研室成员教研水平的不断提升。民办高校需要通过让体育教研室教师参加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渠道提高工作能力,而每位教研室成员都要珍惜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为提升自己水平而创建的平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

力、学术能力和个人修养。

第四,强化教研室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同一个教研室教师的研究方向虽然接近,但由于所学的专业、教学研究的经历不同,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专长,但同时也可能有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也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如果体育教研室教师之间能携起手来,各自发挥自身的专业和学术优势,形成合力搞教研,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开展体育教学改革、体育课程建设、体育科研攻关、体育训练与竞赛等活动时,更需要体育教研室教师之间加强交流、密切协作。民办高校强化教研室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对于提升整个教研室工作水平非常重要,因为只有通过优势互补和互通有无才能有效弥补“孤军奋战”的不足。

四 结论

第一,民办高校体育教研室工作既有其发展的优势,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优势主要有:教研室活动开展灵活;注重对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通过学术讲座、进修等形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教研室办公条件较差;教研室工作的监督、考核和考评机制不完善等。

第二,民办高校提升体育教研室工作水平的途径主要包括:营造良好的教研室工作氛围;加快教研室建设和改革步伐;多渠道提升教研室教师的工作能力;强化教研室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等。

参考文献

[1]宋振东.教研室的建设和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3(6)

[2]王红.加强高校教研室建设 提高教研水平[J].中国成人教育,2008(15)

〔责任编辑:李爽〕

作者:李琼

第2篇:县级教研室工作创新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摘 要] 教研室制度具有浓厚的中国基础教育特色。县级教研室作为县域内教学研究的核心组织机构,它的创新发展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当前,县级教研室教研工作创新发展陷入政策、文化缺失,职能模糊,队伍薄弱,资源匮乏等困境。健全全国教研室建制,构建开放的、多元的教研文化,建立县、片区、乡镇、学校四级教研网络等是县级教研室教研工作创新发展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县级教研室;创新发展;困境;出路

[

教研室制度具有浓厚的中国基础教育的特色。县级教研室作为县域内教学研究的核心组织机构,它的创新发展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笔者认为,县级教研室教研工作创新发展有三大使命:一是价值层面,引领本区域内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二是事实层面,提升本区域内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科学品质;三是效用层面,服务本区域内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促进教学质量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然而,就目前我国县级教研室的处境考量,其工作创新发展的困境重重,很难真正完成这三大使命。所以,必须正视县级教研室教研工作创新发展的困境,积极寻找出路。

一、县级教研室教研工作创新发展的困境

1.政策困境,促进教研工作创新发展政策失去保障

华裔美国学者曾经对中国的教研制度发表评论:中国大陆的基础教育,若论经费、论教师学历、论学校设备等,都无法与美国相比,但论教育质量,最典型的是学生的平均成绩,却要比美国强得多。究竟为什么?这位学者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找到了答案:“中国大陆有一个特别的机构——教研室,教研室太厉害了,对保证中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教研室始建于1956年,是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承担当地基础教育教学业务工作的事业单位。然而,长期以来,教研室机构建制只有省、地、县三级,国家没有相应的教研机构,导致教研室工作少有国家政策保障。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国家政策当指1990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20年过去了,期间,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同志作了“教研机构和教研人员要转变教育观念,按实施新课程的要求,为中小学推进教育改革服务。积极探索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对关键问题进行攻关,力争取得突破”的重要指示。不少专家学者纷纷著文,强调基层教学研究室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代表性的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丛立新教授在《人民教育》2009年第2期刊发的《教研员角色要彻底改变吗》一文。但新形势下,县级教研室建设如教研员配备、经费的投入、教研员的待遇、教研工作条件等有什么标准?到目前为止仍然找不出国家新的政策文件。由于国家政策的缺失,全国各省、市教研室只好各持一把尺子加强所属教研室建设。尽管教研室机构小,但五脏俱全,全国各地教研室教研工作大同小异。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教研室建设各地大相径庭。经济发达地区、地方重视的地区,教研室建设较为强大,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中管理、指导、研究、服务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经济落后地区、地方不够重视的地区,县级教研室建设往往一盘散沙,无章可循,队伍不断萎缩,职能不断错位,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国家没有相应的教研机构,教研室工作创新发展缺乏政策依据,是长期以来教研室建设发展的硬伤。

2.职能困境,促进教研工作创新发展职能定位模糊

如上所述,关于教研室职能的定位,国家政策依据是1990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20年后仍然找不出国家政策对教研室职能的权威定位。尽管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术界曾对教研室职能作了“研究、指导、服务”的定位探讨。他们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工作更多强调的是专业研究及水平指导。教研室职能应由原来的指令性转变为指导性,由重布置、检查、评比转变为重调研、指导、协调。但这毕竟是学术界探讨,而非国家意志体现。因此,关于教研室职能的定位全国难以统一,有沿袭传统的“研究、指导、管理”职能的,有表述为“管理、指导、服务”的,也有表述为“研究、服务、参与、指导”,等等。据笔者调查发现,县级教研室对其职能多数极少能有明确的界定:教研室究竟应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室?教研室到底主要干什么?由于对自身价值的定位与职能的模糊不清,使教研室陷入这样的困境:一是沦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附庸。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被定位为一个行政处室,以行政职能主导取代教研职能,使教研室迷失自我,沦为其他处室(如基础教育科(股)、师范教育科(股)等)的附庸,说话没分量,干事没凭证,形同虚设,名存实亡。二是沦为教育行政部门的“机动部队”。教育局工作哪里缺人手,哪里有问题,哪里有急事,哪里需要教研员就往哪里调,教育局哪个科(股)要进人员编制往往挂在教研室。三是沦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万金油”。教研室似乎成为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事无界限,事无巨细,事无轻重,哪里有“痛”,就往哪里抹,哪里有“苦”,就往哪里去。四是沦为教育行政部门的“秘书班子”。一些教研员成天搞文字材料,整日东拼西凑,每天写东写西。五是和师教、基教、教师进修学校、电教等部门撞车现象时有发生。既浪费了本身紧缺的教育资源,还常常使基层学校和教师无所适从。

3.文化困境:促进教研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型教研文化缺失

教学研究室,顾名思义,“教研文化”是题中应有之义。在传统教学教研背景下,教研室“教研文化”更多的是一种自在而非自为、自觉的、封闭的、单一的“匠型”文化。教研员研究的重心往往指向具体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指向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指向教师教学常规的落实。开展教研工作的主要方式和方法是:围绕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短期培训,有关教材内容更新的知识讲座,不同规模的对学科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的研讨会,教师尤其是名师经验的总结、传播和交流会,不同规模的研究课和观摩课,不同规模的教学评比,对学校的教学视导,教材编写和试题编制的组织,结合教研工作的短期研究和微观研究等。研究的过程常常以个人为主,教研员以教师课程执行的规范、教学内容的科学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以课程实施中的操作性、有序性、规范性作为基本的研究目标,教研室整体研究文化呈现出方式上的封闭、内容上的狭窄、空间上狭小,模式上单一,实施中“独裁”等。如教学研究限于课堂教学研究,限于教材执行研究,限于教师教学方法研究,重点放在考试研究,热衷于“点”对“点”指导研究等。而整个研究过程也往往热衷于教学、教研的程序研究而忽视对其思维机制的探索,热衷于他人的成功经验而忽视对其文化背景的思考,热衷于现成方法的引入而忽视对其思想基础的成因探究。从教研过程实施看,基本是自上而下的“独裁”。基本都是教研员一锤定音,教师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学校教研围绕上级教研转,学校教研服从、服务于上级安排,完成上级的要求和任务。就教研内容而言,出现教研与基层教学实践脱节的现象,表现为:一是纯理论研究。也就是说,教研员一味脱离教学实践,在一片没有教学实践参与的“田野”中,搞实验,期望收成。这种背离教学“假”、“大”、“空”的理论研究常常以“颗粒无收”而告终。二是纯经验教学。教研员固守“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理念,一味撇开理论学习、研究,单凭个人经验从事教学研究。在黑板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种田”,奢望丰收,结果常以“原地踏步”而收场,更难以引领县域内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培养出专家型教师团队。

这种教研文化存在着诸多弊端,已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新课程的推进难以调和,逐渐成为教研工作创新发展的绊脚石。

4.队伍困境:促进教研工作创新发展失去专业支撑

尽管这几年,各地县、市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教研队伍建设,但由于经济、历史等多种原因,目前,不少县级教研室教研队伍仍然势单力薄。表现为有的人员严重不足,有的学科结构严重失衡,有的教研队伍严重老化,有的教研室甚至逐年弱化萎缩。笔者曾对赣南地区县级教研室队伍建设进行了调查,以N县教研室队伍建设情况为例:① N县教研室编制13人,在岗教研员11人(含4名主任、副主任);11名教研员中,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化学、小学语文各1人、小学数学2人(1人长期病假)、音乐1人,物理2人,中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美术、科学等学科都没有教研员;现有的11名教研员中只有2人在编在岗,其余9名教研员的编制都在原工作单位,13个教研编制11个被其他部门挪占;11名教研员中50岁以上3人,60岁以上2人。由于教研力量薄弱,村一级教师反映,他们县教研员从来没有到他们学校教学指导。这种教研队伍,怎能推进教研工作创新发展?

5.机制困境:促进教研工作创新发展的运行不畅

教研工作常常是以学科为元素开展教研,实践运作中常常有“各敲各的鼓”、“单兵作战”之嫌。然而,教研工作创新发展,如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的成长发展等都是一个系统工程,这种教研难免出现“短板效应”,导致教学质量难以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在教研工作实践中,常常遇到,开展一个多学科的调研活动,在学科分组教师座谈时教研员很有专业观点,但在多学科教师座谈时,教研员则常常“无话可说”,调研结束后,要形成一份综合调研报告,更是少有教研员能有效承担。

6.经费困境:促进教研工作创新发展的条件缺失

从性质而言,教研室是一种为县域内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的“公益事业”,不是一个创收性的企业;从教研的成效上看,教学研究具有长效性,难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从呈现形式上看,教学研究具有内隐性特点,不易量化。因此,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研室不愿投入。教研经费紧缺,致使一些县级教研室陷入这样的困境:无办公室,无电脑,无打印机,无资料,无图书,仅剩的就是几个教研员。使不少县级教研室教研工作创新发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县级教研室教研工作创新发展的出路

县级教研室陷入上述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而言是教研室缺乏国家政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没能够真正重视教研室建设;从内部来看是教研室自身职能错位,教研文化陈腐,教研低效或无效。县级教研室教研工作走出困境,不断创新发展,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健全全国教研室建制,确保县级教研工作创新发展有国家政策保障

既然长期以来教研室在中国基础教育事业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且功不可没,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财富。它对保证中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教研室建设就理应值得我们给予尊重和珍惜,国家理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政策和举措。

目前,我国教研机构建制是三级,即省级教研室—区市教研室—县、市(区)教研室,国家没有统管全国的教研建制。中央教科所是统管全国教科研工作的机构,业务上指导全国各省市教科所(院)开展教科研工作,没有指导全国各省市教研室开展教研工作的职能。国家缺少教研机构监制,教研室建设没有“尚方宝剑”。这是导致县级教研室创新发展陷入困境的政策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笔者认为,健全全国教研室建制,确保教研室建设的国家政策,是县级创新发展的首要解决的问题。

2.构建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相适应新型教研文化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体现在教研中,从显性而言主要是教研的方式、路径、模式等教研行为。“教研文化”是教研室工作创新发展的“粘合剂”。台湾著名文化人龙应台在讲述“文化的力量”时说过这么一句话:“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文化便是公民社会中最重要的粘合剂。”教研室就是倚赖这种“粘合剂”来感染人、凝聚人、引领人。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新课改向纵深推进,“教研文化”理应与时俱进,淘汰陈腐的文化积习,注入新鲜血液。

一是积极营造共同的教研文化愿景。教研员要放下架子,转换思维,走下“神坛”,以一名与基层教师同行者、合作者的身份和开放共赢的心态开展教学研究。积极实施与基层教师“对话式研究”,共同建构“研—师”教研共同体,展开平等、自由、积极的互动与沟通,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双方原有理念的解构与重建,共思、共振、共享,促进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的教研文化愿景。

二是积极打造课堂教学研究这一核心文化。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研究理应抓住课堂课例这一主要载体,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教研员的“根”在课堂,思想在课堂,舞台在课堂,抓住了课堂才算是抓住了教学研究的根本。因此,教研员理应学习在课堂、研究在课堂、创新在课堂,积极构建课堂教学研究这一核心文化。

三是努力构建“草根”研究文化。传统的教研好高骛远,贪大求新。事实上,如上述,县级教研室教研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服务本区域内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因此,县级教研员的教研更多的是为教学层面实现某种公认的理论扫清实践中的障碍,它的归宿是服务教学,是解决问题,教研员的研究课题应该来自于一线教学实践,在一线教学中研究,最终服务于一线教学。基于此,教研员的研究应该更多的趋向于微观,积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草根”课题研究,致力于研究教学具体问题,解决教学具体问题,引领区域内教师共建“草根”研究文化。

四是由“点对点”走向“点对面”研究。教研员的重要职能,是通过深入一线听课、评课、议课等方式,手把手地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提供适度的专业引领。但教研员的职能远不止这些。就目前而言,县级教研员数量极为有限,即使配备满额的县(市)教研室,充其量也只有十几二十号人,如果停留在“点对点”式的指导研究,能听多少节课?又能指导几位教师?“与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研究,并不是某些课程专家思想理论的简单应用,也不是已有课程方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创造性地转化与生成”;教学研究“要求逐渐进入到日常层面,指向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不只是某一两次耀眼的点缀性质的教研活动,而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产生持久的不断变化的累积效应”。因此,只有形成“点”到“面”的教研文化格局,才能产生如同阿基米德的“支点”,产生了“撬动地球”的力量,使教研道路中越走越宽,越走越活,越走越有成效。

3.建立县、片区、乡镇、学校四级教研运行机制

(1)依托“网络”,网内互动,构建区域性教研共同体。 一是加强“天网、地网、人网”的资源整合,一方面,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打破时空阻隔,有效开展现代远程教研,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提高教研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县域内分三个教研层次:一是以全县教研样本校为牵头单位开展全县性的教研活动;二是以乡镇教研样板中心校为牵头单位,按地理位置就近的乡镇学校为成员,全县分若干个片区成立大片区教研协作组,开展教研活动;三是乡镇内以样板村校为牵头单位,按相邻村小学3~5所分学科成立小片区教研协作组,开展农村学校教研活动。

(2)依托资源,城乡联动,构建城乡教师教研学习共同体。 一是成立县级教研专家指导团。定期下县、下校开展教研活动,进行专业引领。二是通过教研员学校挂点服务制度,教研员直接参与挂点学校的教研活动,加强对校本教研的监控与指导。三是成立县级“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团。组织“名师”送教到薄弱校现身试教、说教、指导,实现县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四是建立城乡“课改同行手拉手”制度,通过“结对子”、“一帮一”、“一帮二”等形式,依托名校,城乡结对;依托名师,师徒结对;依托课题,同质合作。

4.构建适合县域内教研特点的个性化教研模式

基于教育教学实际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实际教研是教研工作创新发立足点,构建适合县域内教研特点的个性化教研模式,是县级教研工作务实、创新、发展的关键。有以下教研实施模式供参考。

(1)典型引路,示范辐射推进。 县域内,学校分布广,成分复杂,城乡并存,发展不均衡。宜把那些基础条件相对好、办学规模较大、教师专业素质相对高的学校作为开展教研的龙头校,让它们在教学研究中发挥攻关、引领、示范、辐射的作用。

(2)课题牵动,整合力量推进。 教研中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须通过有计划地系统的应用性课题研究来解决,课题化的教学研究活动方式,最能体现实践与研究的、计划性与实践性。课题选择是教研模式的关键,它对整个教研活动起定向作用。课题选择要立足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疑难、困惑、问题,对其进行筛选、提炼和升华,形成研究课题。

(3)活动交流,启发智慧推进。 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对促进教师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很大作用,也是推动教研广泛深入开展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宜针对教师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具体的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可通过举办校长论坛,召开教研成果展示会、教研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资源共享的目的。

(4)专家指导,专业引领推进。 教研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有些问题靠县级教研力量是无法解决的,需要专家的引领和指导。要积极主动地与全国各地专家建立联系,争取专家的指导与支持。专家的教研教学指导,不仅能使教研少走弯路,还能拓宽教研视野,启迪教研智慧,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释

①N县位于江西赣南北部,丘陵山地地貌,面积4053平方公里,人口75万,辖12个乡12个镇,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西部政策延伸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66所,其中公办268所,教学点76个,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中学3所,普通高中3所,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中小学校9所;在校中小学生10.5万人。

参考文献

[1]丛立新.教研员角色要彻底改变吗[J].人民教育,2009(2).

[2]李建平.教研:如何适应新课改[N].中国教育报,2003-5-25.

[3]陈世滨.中小学教研室的生存困境与发展出路[J].福建教育,2005(10).

[4]谢泽源.当前中小学教学研究实效性不高的归因分析[J].小学教学研究,2009(2).

[5]龙应台.如果你为四郎哭泣[N].南方周末,2004-12-23.

[6]柳夕浪.中小学教研体制的重新定位与改革[J].人民教育,2007(8).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教科所

(责任编辑 王永丽)

作者:谢泽源 李 建

第3篇:运用“常模”的概念精确计算各教研室工作绩效的方法

摘要: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常模”的概念,来模拟计算各专业教研的绩效考核,为年终绩效分配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常模;教研室考核;绩效分配

【中国分类号】F23-40

注:本文系2012年度山东省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立项编号2012642)研究成果

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常模的作用是让测验者明白测验结果分数的意义。在对教职工进行量化考核过程中,运用“常模”的概念,可以为不同专业教研室找到一个衡量绩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具有基本相同的工作环境、完成几乎相同的工作任务基础之上的。下面就我校一个二级管理单位——技工教育教学部,对这种方法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

一、样本的易于确定

常模在用于一个具体学校,就显得比较方便和简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二级管理体制下的二级学院或系,也可以当成一个学校来测算,技工教育教学部就属于后者。在这里由于考核对象是确定的,因此,样本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全体师生。

首先,就技工教育教学部而言,假定某年技工教育教学部的在校生规模为2700人,其中,汽车专业1000人,机械专业900人,电气专业800人。在职教师共98人,其中,行政科室20人,汽车专业24人,机械专业28人,电气专业26人。在编78人,外聘教师20人,其中汽车专业11人,机械专业5人,电气专业4人。

其次,每个教学团队或个人的工作目标、工作状态,工作重点、工作难点、工作对象、工作条件等基本一致。各专业或各位教师的心理需求、价值趋向、价值追求基本趋同,他们的政策环境、工作时间、工作要求相同,他们面临的教育对象学习基础和心理素质大体相当,完成同样的任务所付出的努力程度相当,因此他们符合常模样本的要求,可以找到一个可以衡量不同专业教研室的统一标准,来测算不同工作强度下的教师的工作绩效。

二、原始分数易于获取

为了表述方便,本文采用绩效赋分的概念来代替绩效工资的概念。作为一个学校或二级学院,每年的考核绩效赋分是一定的。假设,技工部年度绩效赋分考核的总体构分为:教师岗位考核绩效赋分、管理岗位考核绩效赋分、班主任考核绩效赋分、产学研考核绩效赋分四部分,并且对各项的赋分总量作如下假设:

1.假设,每人每年平均绩效赋分为2600分,那么,技工部绩效赋分总量(J)等于在编教职工人数与平均数之积。

即:J=78*2600=202800(分)。

2.假设,班主任每班平均绩效赋分为300分,那么,班主任绩效赋分总量(B)等于班级数与班主任每班平均绩效赋分之积。

即:B=72*300=21600(分)。

3.假设,教职工产学研平均绩效赋分为200分,那么,产学研考核绩效赋分总量(C)等于在编教职工数与教职工产学研平均绩效赋分之积。

即:C=78*200=15600(分)。

4.假设,管理岗位考核绩效赋分总量G=∑岗位实效系数*(J-B-C)/78。其中,岗位实效系数等于岗位系与岗位人数之积。

则:G=18.8*(208200-21600-15600)/78=41215.38(分)。

由此可以推出。管理岗位考核绩效赋分平均值G/20≈2060.76(分)。

5.假设教师岗位考核绩效赋分总量用A=J-B-C-G.

即,A=208200-21600-15600—41215.38=129784.62(分)。

则:A/58=2237.66(分)。

以上数据通过简单的计算,都是可以轻易获得,并且可以假设的各部分是固定,下面重点利用“常模”的概念计算出教师的绩效赋分。

三、教师绩效赋分的计算方法

正如前面提到的,各专业的工作任务和难度基本一致,但由于各专业的生师比不同,而产生出要完成同样的工作,要达到同样的目标,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我们把“付出的努力程度”叫做工作强度。工作强度大的专业,完成同样的工作任务应该得到更多的绩效赋分,基于这种工作强度与绩效赋分的某种联系,建立起一套具体实际意义,操作性强年度考核绩效赋分办法。

(一)关于教师数的折算方法

由于各专业采取的教学模式不同,教师的课时量有很大差异,如果只能简单地用课时量来计算绩效赋分,显然是不公平的。另外,由于外聘教师的工资是按课时量来单独核算的,而各专业外聘教师数量由于种种原因,并不相同,其工作量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需要对各专业的教师数进行一个合理的折算,这样,我们就可以确定在编教师的真实的工作强度。

假设:汽车专业在编教师平均课时为12.5,外聘教师平均课时为16;

机械专业在编教师的平均课时为10.5,外聘教师的平均课时为18;

电气专业在编教师的平均课时为11.5,外聘教师的平均课时为14

那么:汽车专业折算教师数为13+11*16/12.5=27;

机械专业折算教师数为23+5*18/10.5=31;

电气专业折算教师数为22+4*14/11.5=26。

(二)各专业教研室绩效赋分的组成

各专业教研室绩效赋分由专业基础考核部分(10%)、日常工作考核部分(20%)、工作成绩奖励部分(20%)和工作强度考核(50%)等四部分组成。

1.关于专业基础考核,我们假设由专业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专业规模、生师比、教学名师、重点专业、精品课程、专业建设资源库、试题库、档案建设等十项内容组成。对于这十项工作,都要提出明确的合格和优秀标准,让教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做。以下关于日常工作考核、工作成绩奖励等部分,也同样的明确标准和考核方法。

2.关于日常工作考核,我们假设由人才培养方案、新模式教材或讲义编写、教研活动开展情况、专业建设平台数据填写情况、教师上课情况情况、学生笔记情况、学生考勤情况、公开录相课组织情况、教师听课情况、教师到顶岗锻炼情况、企业人才库建设情况、校企合作委员会建设情况、专班建设情况、实践基地建设情况、学生就业情况、综合治理情况等十六项内容组成。

3.关于工作成绩奖励部分的考核,我们假设由优秀人才培养方案、优秀新式模式教材(讲义)、说专业(说课)比赛、多媒体课件比赛、技能竞赛、技能鉴定工作评比、公开录相课评比、优质课堂评比、顶岗锻炼标兵、优秀教授(博士)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校企合作先进集体、优秀专班、校企合作示范实践基地、社会培训先进集体、产学研先进集体、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学风建设先进集体、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等二十一项组成。

4.关于工作强度考核,对于在编的教师的工作强度,可以进行如下假设。

(1)工作强度是指完成同样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需要付出的努力的程度。某专业的工作强度可以用其专业生师比与全系总的师生比的常模的比值来表示。这个数值越大,表示这个专业的工作强度要比其他专业的工作强度大。

(2)生师比的常模为学生总数与教师总数(折算后的教师总数)的比值。假设:学生数用Xs,教师数用Js表示,生师比常模用Mss表示,其中,Xs=2700,Js=84。那么,Mss=Xs/Js=2700/84=32.14

据此,我们可以计算出三个专业的生师比如下:

汽车专业生师比为1000/27=37.04

机械专业生师比为900/31=29.03

电气专业生师比为800/26=30.77

(3)各专业的工作强度的计算,我们假设汽车专业的工作强度用Qqd表示、机械专业的工作强度用Jqd表示、电气专业的工作强度用Dqd表示,那么,Qqd=37.04/32.14=1.15

Jqd=29.03/32.14=0.90

Dqd=30.77/32.14=0.95

由此可推导出,各专业教师按工作强度赋分为教师岗位考核绩效赋分平均值*50%*qd*在编教师数,其中教师岗位考核绩效赋分平均值*50%=2237.66*50%=1118.83

那么,汽车专业教师按工作强度赋分等于1118.83*1.15*13=16726.50

机械专业教师按工作强度赋分等于1118.83*0.90*23=23159.78

电气专业教师按工作强度赋分等于1118.83*0.95*22=23383.54

我们可以把各专业教研室的工作强度赋分相加,得出,教师工作强度赋分总量为16726.50+23159.78+23383.54=63269.82,大约是教师岗位绩效赋分总量129784.62的48%,与教师岗位赋分总量中50%的比例基本相当,也进一步证明了这种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总之,利用“常模”的概念计算教师年度考核绩效赋分办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各专业之间由于生师比不同而造成的工作强度不同的矛盾,能够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和公平正义原则,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育的标准化管理实践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董先(1965-),男,山东威海人,威海职业学院技工教育教学部工业技术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是2012年度山东省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立项编号2012642)项目负责人、山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十二五”规划科研立项课题《高级能人才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编号RSJT2012-Z016)项目主持人

作者:董先

第4篇:教研室工作总结-中学教研室工作总

中学教研室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学期的教研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教导处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配合下,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紧紧围绕教研先导,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结合我校的教学特点和现有条件,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理论、业务学习工作

1、8月下旬,根据县教研室统一安排,我校积极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课标。教师经过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课标统一考试,部分教师名列该学科前列,如杜婷、王永利、崔海鹏、王海霞、彭红芳、李晓霞、荆飞龙、崔俊杰、栾晓霞等。

2、多年来,我校始终把教师培训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培训活动,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并要求教师积极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县教育局统一安排,本学期我校分别派宗洁霞、李素云、程慧芳和荆飞龙四位教师到华中师范大学、山西师大等国内知名院校参加培训,他们返校后,教务处组织了相关讲座,教师共享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3、本学期开学初,教研室与校领导沟通,制定了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的简单方案,组织全体一线教师认真做好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要求教师

们认真做好学习笔记记录,把学习的过程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过程,进一步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过程,进一步坚持与时俱进,拓宽思想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思想上的坚定性,行动上的自觉性和工作上的创造性的过程,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理论修养。(每位教师写两本笔记:政治理论笔记和业务学习笔记。)

二、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反思

教学、教研是分不开的,教研为了更好地教学。所以教研室专门负责督促教学中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们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以及疑惑之处及时记录下来,经常反思有助于教学观念的更新。(每位教师间周完成一篇教学反思,并要求每节教案中体现教学反思。)

三、开展听课评课、比赛活动

(一)本学期,教研室延续上学期的听评课方式,第一轮听评过关课,第二轮听推门课。教研室工作总结校级领导带领中层领导及一线教师,认真听课、评课,

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听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原方法和手段。听评课是教师互相学习、切磋教艺、研究教学的重要措施,也是教育业务部门特别是学校领导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的方法之一。为了查清教师教学质量一直很差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去听课,在评课时,对课做出综合分析。分析过程中,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问题。要对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教学程序的设计诸方面做一透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具体改进的意见。这是一个”诊──断──治”的过程。例如,我校的王茹老师(应聘教师),之前讲课紧张、抓不住课堂重点,学校组织教师集中听课指导,现在她上课教态自然、课堂教学流程顺畅、重难点突出。

(二)11月

7、

8、9日三天,我校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积极参加”送培下乡”

活动,认真聆听名师授课、专家讲座,老师们受益匪浅。

(三)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岗位练兵的积极性、提高个人教学基本功,为优质高效课堂夯实坚定的基础,学校于12月25日在会议室和各年级备课室内举行了全体学科教师粉笔字书写比赛。要求全体教师在规定的时间里,书写自己抽到的一首古诗。真是”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比赛中,老师们写得端正大方,舒展有力,形体美观,更难得的是,每位老师的态度都极其认真,令人惊喜。

最后经过评委们公正、公平地评议,评出最佳奖贾景辉、张金辉、王茹、韩文娟等14位教师。

通过比赛,促进了各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从一定层面上切切实实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对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苦练教学基本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规范板书设计等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的一定的实效。

四、加强教研工作,提高业务水平

1、延续之前的教研时间,间周召开教研会,要求教研组长认真作好记录,同时要求各位教师根据教研会议拟定的主题,自行完成教研内容单页记录。教师是教育行为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基本的问题,所以每位教师都积极参加教研。

第5篇:体育教研室工作个人工作总结

2009年个人工作总结

体育部:杨玉泉

2009年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地指导下,在体育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体育部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顺利完成了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也为2010年的工作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2009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坚定

我一直重视加强学习党性修养,努力提高理论素养,提高政治洞察力,要求自己精神境界要高,政治上要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努力学习,坚持严于律已,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大局为重,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具体表现在:

(一)理论学习求深求真

一是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参与学习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参与了“三新”大讨论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中突出系统性,实践性,科学性;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二是积极参加学院的学习和讨论,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三是平时不管工作多忙,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学习,特别是利用晚上和节假日学习。 在学习和工作中,充分运用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得到了较大提高,从理论上的成熟走向了政治上的成熟,增强了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党性锻炼求严求强

坚持党性锻炼,按照领导干部要讲政治的要求,在政治上始终与学院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做到头脑清醒,政治坚定。坚持顾全大局,主动积极向党组织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自觉做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尊重爱护同志,努力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凡重大事宜都经集体研究作出决定,并坚决贯彻执行,没有特殊更没有特权,形成了相互支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对班子成员进行了分工,实行分工负责制,明确了分管工作和职责。分工不分家,相互支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按时召开民主生活会,在领导班子中形成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思想上常交流,工作上常商量,感情上常沟通的科学管理和民主决策的良好氛围。

(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牢固树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是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扬了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二是作风扎实,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汶川”地震后,号召部教职工积极捐赠爱心款。对部里确有困难的职工给予经济和精神的鼓励,形成上下一心、团结和谐的融洽氛围。

(五)廉洁自律

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执行党的决定,廉洁自律,以身作则,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勤俭节约,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淡化名利,严格依法行政,树立了良好的领导干部形象。加强自身建设,顾全大局。深刻认识到作为领导干部要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内涵。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牢记“两个务必”,时刻警钟长鸣,自觉遵守中纪委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的规定,认真维护党的形象和党委领导班子的集体形象

二、体育教育整体实力提高

1、教师业务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建设一支素质高、知识丰富、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针对提高教师业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继续用听课、说课、评课的形式开展活动;固定周一集体备课制度;开学前,集体研讨上课内容,规范动作套路,如:太极拳、健美操、初级剑;对新引进教师制定详细地培养计划,经验丰富、业务突出老教师结成“帮扶对”,进行“传、帮、带”活动,使年轻教师尽早地进入教师角色。三年来,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学规范得到贯彻,学校督导团与学生评教维持比较稳定的水平,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学生的认可。2009年1名教师晋升教授,师资队伍结构更加改善。

2、教学质量的提高

配合学校工作,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和对教师的管理,认真执行候课制度,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加强课上学生的管理,准确地掌握学生上课时间的考勤情况和学习情况。加强教学活动中的检查与评比,增强教师的责任心,课堂教学要求因材施教,让学生“吃好、吃饱”,学有所长,鼓励优点,避其缺点,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循循善诱,突出特长。

3、增强科研水平和氛围

以科学研究促进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的发展。围绕学校津贴分配办法以及职称聘任制度,体育部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树立课题立项和成果意识,明确责任,奖罚分明,积极沟通,扩宽科研项目的范围,积极搞好与科研突出的兄弟院校关系,尽快创立一支科研突出的团队。仅09年一年体育部就完成了结题科研项目3项,获成果奖2项,先后有38 人次发表论文.

4、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以教学为中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了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提高学历的教育,先后有2名教师脱产学习获得硕士研究生。目前,体育部有教师26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青年教师队伍中,有6名硕士研究生,有6名获研究生学历,6名正在职读研究生课程。提倡教师参加短期业务进修,鼓励教师参加社会裁判工作。先后有3名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业务培训,3名中青年教师通过了国家级裁判考试,获得了国家级裁判称号,并执裁于全国足球、篮球、田径比赛等,师资水平较以前有较大的提高。现在,我部青年教师的学习风气已初步形成,青年教师学历层次有明显的提高。

三、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

1、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强化教学管理。

严格教师课堂常规、课堂教学纪律、考试纪律等,强化了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通过不定期教学检查和听课制度、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意见反馈、学生评课等形式,使体育专业和大学体育课教学秩序稳定,较好地完成了教学计划,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狠抓教学管理,促进了教风学风建设

体育部以博士点建设为契机,通过教学整顿,教风学风有了明显好转,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在部里坚定不移地执行了如下管理制度:一是周一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教师教学工作讨论会,了解、协调和处理教学计划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解决教学疑难,各抒己见,人尽其能;二是修订并严格执行了教师备课、听课、评课制度,教学过程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三是严格课堂考勤和教师调、停课手续,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四是严格了教师上课的规范化和学生学习的纪律规范;五是进一步修订了场馆管理办法和体育教学器材的购置管理制度,保证了体育教学资源高效合理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3、重视大学生体育的终身性,倡导“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的理念,重基础,重技能,使学生学到今后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

4、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在全面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同时,结合教学现状,使每一位教师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承担更趋向合理,并通过完善津贴分配办法,调动教师的参与和投入积极性。在教学环节中认真贯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将相关标准引入教学课程中,在教学中继续贯彻身体耐力训练的要求,以此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完善每年测试,加强指导,连续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95%以上,并按时上报数据。

四、认真组织好学生的课余活动

加强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在场地安排上确保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三年来结合具体的群体活动计划,先后与学生处共同组织了大学生篮球赛、足球赛、各系田径运动会、拔河比赛等。积极配合工会开展职工群体活动,在机关运动会、排球比赛、篮球赛、拔河比赛等活动中提供裁判支持。

对照岗位职责及各目标任务,善始善终地完成了本届工作任务,这与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以及体育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密不可分的,但是距离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和希望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仍需尽职尽责,完成好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我坚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奋进,为开创体育部工作新局面,为学院发展做出贡献。

第6篇:教研室工作总结和新年工作思路

励精图治谋发展 开创教研新局面

罗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二○一一年,我室在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教育教学的科研内涵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不断加强教育科研、教师培训,深化质量评价和教学评价研究,认真履行研究、管理、指导、服务工作职能,全面促进了我县基础教育的协调发展。

一、课程改革——深度推进

纵览2011年全年工作安排,不难发现“深入农村、深入基层、进入课堂,围绕课程改革,针对课堂教学、专题研究、校本教研等积极开展调研活动,举行课改实验(或专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参加课改实验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参加基层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等构成了2011年教研工作的关键词。这也是我们目前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开展教研工作的主要模式。

从2003年小学开始进入课改起,到2009年高中阶段正式实施新课程,我县的课程改革已经涵盖了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疲软,如何进一步推进,经过调研,我们提出了“六抓”:一是抓基础,即课程改革方案的充实完善;二是抓关键,就是抓住教师培训环节,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三是抓动力,即校本教研,不断提高教研工作的有效指导和实效;四是抓中心,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不放松,上好每一节课;五是抓难点,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六是抓保障,即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从而顺利、有效地推进课改工作。

在具体的推进策略上,我们突出了“三个注重”:

1.注重经典理论与丰富实践的对接,开掘实践创新潜能

年初,我们向全体教研员推荐《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丛书和中央教科所所长袁振国的专著《教育新理念》,要求教研员认真研读。教研员根据倡议,制定了全年的研修计划,通过学习体验到教育理念的精髓,感悟到教育理念的真谛,领悟到教育理念的魅力,从而发现了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多姿多彩的教育教学画卷。为了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我们组织高中骨干教师和高中各学科教研员一道,共同编写了《高中新课程·学法指导》和《高中新课程·教学大视野》两本课改指导书籍,供全县高一新生、教师和家长阅读,是引领我县高中课改实践的好读物。

同时我们努力使教研重心下移,摈弃书斋式的研究,提高理论对实践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让课改理论与教师鲜活的实践亲密接触。全体教研员带着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视导,与老师一起听课,结合具体课例,开展研讨,让经典理论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互对接。一年来,教研员与教师进行的互动研讨达一千多次,较好地引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今,老师们已经习惯了用新课程理念审视、分析自己深刻独特的体验感受,能自觉关注日常教学中鲜活生动的教育故事,并且与同伴或学生的交流互动越来越深刻,对教育教学实践越来越珍视,实践创新的潜能得到了有效开掘。

2.注重校本培训与自主发展的对接,积聚教师发展后劲 在现有条件下,校本研训是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最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夯实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校本培训的支持和指导上,我们尤其注重校本培训与教师自主发展的对接。培训的着力点:致力课改新理念的确立,以观念的有效转变实现行为的切实改变;致力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多种方法灵活恰当地运用寻求教学的实效;致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提高,

1 调动教师投身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教、研、训"一体化的机制,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培育骨干教师,推出名特优教师。

一年来,我们在校本研训指导上采取的相关策略主要有: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智慧碰撞,互动对话;案例剖析,透视细节。校本研训直面课改中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读探讨,分析把脉,并不断反思,吸纳创新。不断激发、激励和激活,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彰显个人风格,勇立潮头,不懈探索,在尝试中丰富自己的积淀,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境界;广泛吸纳,取百家之长;精于选择,走自己的路。

3.注重学术研究与特色凝聚的对接,彰显学校办学风格

确立新的理念,形成新的方式:研究即工作,教学即研究;问题课题化,研究微格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具体化。着力加强学习型研究型群体的建设,充分发挥同伴互助在学校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凸现柔性化组织的功能;深化课题研究,抓住核心课题,做足文章,以鲜明的方式与策略加强课题研究,凸现教育教学的特点;加强整合,深度开发,用好资源,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寻求切实提高师生素养的举措,凸现办学个性特色。

二、常规工作——亮点频出

“研究、指导、管理、服务”是教研室的常规工作,充分发挥工作职能,把最常规的工作做好做实,做出特色,做出亮点,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我们始终把“落实教学常规,强化过程管理;指导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素质”作为常规教研工作的重点,着力落实“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

落实教学常规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按新课程要求、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做好日常教学工作,使课程改革健康稳步发展。为此,我们始终要求学校认真执行新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为避免课程改革表面上轰轰闹轰轰烈烈,实质上走过场,搞应付的现象,年初对过去制订的《课程改革实施计划》和《学科课程实验计划》进行完善,对全学期的实施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进度目标,每学期的开学初都要对全县各中小学校常规教学,从备、讲、批、辅、评等几方面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大力推动和规范了学校教学与教研工作的开展。

二是坚持以过程性管理为重点。

为了强化教学常规过程性管理,促进教学常规工作规范、高效进行,我们不断完善“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和实施教学常规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制度,切实规范备课、上课、听评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评价等常规教学工作,围绕过程管理切实做到了“五抓”。

⑴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有课必备、按课时备课是教学常规管理在备课环节上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一项教学工作规范。抓备课就是要重点解决备课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问题。我们不断创新备课形式,注重教学反思,把“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指导、备作业”作为重要环节来抓,强化对新教材的研究,克服备课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和照抄照搬教案、教参的现象,严禁以教参充当教案或无教案上课。大力提倡教学反思,认真开展听、评、议活动,使教师在教中学、学中研、研中教,循序渐进,共同提高。

⑵抓讲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是教学理念与方式改革的核心所在。改革课堂教学,就是要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使课堂既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充满情趣,具有生机活力,又能保证知识容量足够, 2 使双基落实到位,使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各学科教研员深入课堂进行诊断式评课,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作为价值追求,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集中精力,聚焦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⑶抓评课议课,规范作业布置与批改。

我们要求学校领导、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罗田县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评估细则》(罗教[2006]8号文件)中的规定的节数。教师听课不能只限于模仿,更不能出于完成任务,应付了事,或只听不评。教师听课要善于学习他人课堂上的精彩之处,对遗憾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评课要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规范教师的作业布置和批改。要求老师在布置学生作业时要本着轻负高效的原则,精心设计,分层布置,同时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与鼓励性,充分发挥作业在知识巩固、反馈矫正、兴趣培养、智力开发、能力提高等方面的作用。

⑷抓评价,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为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新形势对教学常规管理的新要求,小学部在每学期一轮次的教学视导的基础上,从2009年春季学期开始对全县各中心小学及县直小学开展教学质量抽测工作。视导、抽检和调研工作以研究性、互动性和指导性为主,教研员深入基层,深入课堂,增加随机听课的次数。通过听课、座谈、问卷调查、检查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努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2011年6月29日,又对全县小学六年级学生素质发展情况进行了检测。检测范围涵盖面大,涉及语文、数学、品社、科学、英语、音乐、美术等七个学科,全县小学六年级3811名在藉学生接受了检测。检测结果及时向全县通报,进一步坚定全县各小学和广大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心和信心。

为了加强对高三教学质量的监控,共组织了3次教学质量检测,并及时召开了教学质量分析会,为今年高考胜利奠定了基础。今年我县高考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取得重大突破:600分以上人数为46人,一本上线386人,二本上线1251人,本科上线2588人。在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上,我室获得了“黄冈市高中教学质量优秀指导奖”。高

一、高二教学工作也稳步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

⑸抓指导,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 为了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今年加强了教学视导,并且特别强调在视导过程中坚持“三个结合”:一是业务指导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有些教师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学质量不高,主要原因是不安心工作,职业倦怠严重,精神状态不佳,他们教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差事。对于这些老师我们不仅仅从业务上进行指导,同时也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精神上对他们提出要求。二是业务指导与总结、推广经验相结合。在教学视导过程中特别注意总结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的教学经验,帮助他们从理论上进行升华。对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注重推广,如,严家坳中学在近一两年由一个中考成绩倒数的学校一跃成为全县的先进学校,我们认为他们的一些作法值得别的学校学习,于是在视导过程中及时向那些薄弱学校推介。三是业务指导与学校教学管理相结合。学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仅与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有关系,学校的教学管理也至关重要。所以在对教师进行业务指导的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也非常关注,总要与学校领导一起分析教学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办法,使教学管理更加合理科学,更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为了加强高中教学管理,落实常规工作要求,本年度高中部对全县高中学校进行5—6轮视导,视导突出重点学校,即一中、育英高中、三里畈高中和骆驼坳中学。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学科或重点环节,进行解剖式调研,帮助学校找准问题,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为切实帮助老师提高课效,听完课后,总要及时评价,精心指导。对于视导中发现的问题,采取集中反馈或个别交流的形式,及时进行交流,要求 3 限期改正。

为深入贯彻《规程》、《纲要》的精神,提高幼教教学及管理水平,幼教部今年秋季对我县各级各类公、民办幼儿园进行了一轮全方位视导,对幼儿教育教学管理状况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总结了好的经验和做法,剖析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三是坚持以教师的发展为依托。 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依靠教师,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依托。为了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迅速提升,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①加强学习,提高素养。

指导各学校制订出长远发展规划,建立教师的业务理论长效培训学习机制,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活动,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业务修养,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科研素质,鼓励他们向学者型教师发展。

②开阔眼界,更新理念。

倡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引领广大师生开阔视野,更新理念,增长才干,促进各项工作创新发展,调动广大师生广泛参与,自觉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努力拓宽知识领域,丰富知识储备,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深入地研究和思考一些问题,提高做好实际工作的能力。

③开展活动,提高能力。

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重点开展了以下八类活动:

一是讲课达标活动。学校是基本的组织单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最基本的出发点;优化课堂,提高课效是最根本的目的。

二是教学开放活动。乡镇中心小学面向本区域的学校和老师精心组织好教学开放日活动。既为优秀小学教师提供展示舞台,又为一般小学的老师提供教学示范。

三是全县小学教学开放活动。以县直学校和课改成绩突出的乡镇农村中心小学为主要依托,开展全县规模的大型教学观摩活动,组织全县各小学教师代表来校学习,充分感受校园文化氛围,观摩优秀课堂教学,参加教学互动研讨,交流课改经验。活动结束后,各乡镇又迅速在各自的区域内举行类似活动,进一步向村小辐射。这种活动每年一次,一共举办了十多次。从今年开始,我们决定为条件成熟的农村中心小学提供展示的机会,四月份三里畈小学就成功地举办了“践行新理念,建设新课堂”大型教学开放活动,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小学共派出了两百多名教师参加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是青年教师达标课活动。以学校为单位组织,以青年教师为主要讲课对象,以新上岗教师为重点,每周一节。九月份组织全县小学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一百多名青年教师报名参加,经层层选拔,最终16位教师参加县级总决赛,实验小学丁玉英、义水学校柴丽娜分别获得小学高、低段第一名。

五是中老年教师优秀课堂教学展示(竞赛)活动。主要对象为40岁以上的各学科中老年教师。今年秋季,全县小学40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共600余参加了讲课比赛活动,经层层选拔,28人参加县级比赛,王金海等三位教师获得了语文组一等奖,张林静等四位老师获得了数学组一等奖,廖武书等四位教师获得了科学组一等奖,王菊环等三位教师获得思品组一等奖。这一活动为一大批优秀的中老年教师提供了展示平台,极大地激发了中老年教师的教研活力。

六是“送教下乡”和“校际交流”活动。继续在不同层级区域(县、乡镇)内开展“送课下乡”和“校际交流”活动,进一步壮大骨干教师队伍群体,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带动作用。今年共组织此类活动9次,参与活动的学校十几所,教师两百多人。广泛多维的交流互动,活跃了教研氛围,促进了城乡之间、学校与学校 4 之间的共享共进。

七是教师四优评比活动。教学论文、案例(包括教学叙事)、优质课、优秀课件评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通过系列评比活动,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今年各学段、各学科共组织四优评比活动十一次,一千余名老师获奖,其中280余名教师获得市级奖,110名教师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八是教师业务培训活动。通过组织教材培训、聘请名优教师讲学、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促进全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一是加强了对教学骨干的培训。今年组织了两次全县性大型培训活动:全县初中教科室主任培训会和全县初中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会,从工作职责、教育理念、角色定位上重点培训,得到一致好评,效果较好。二是加强了对新教师的培训和指导。着力创造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为要求上进的青年教师提供机会和舞台。对近年分配的新教师进行听课指导,加强调查研究,现场指导教学,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广大年轻教师茁壮成长。三是加强了对中老年教师的培训与管理。通过开展四十五岁以上教师赛课等活动,激发广大中老年教师的热情与干劲,使他们立足本职,正确面对现状,克服自身不足,努力为学生尽职尽责,为青年教师树立榜样,为中小学教育继续作贡献。

四是坚持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旨归。

围绕学生素质发展,每年都要组织一系列兴趣活动。如今年举行的主要活动有: ①学生作业评价现场会。

②中、小学、幼儿园书法、绘画竞赛活动。 ③配合省市教研室组织的“小作家杯”中小学作文竞赛活动和全国中小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活动。

④初中学生实验操作比赛。 ⑤专题实践活动。

⑥小学生智力竞赛活动。

⑦初中语、数、外综合能力竞赛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教育科研——异彩纷呈

2011年,是罗田教育科研工作继续前进的一年,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进一步强化,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评价方法进一步科学、研究特色进一步彰显,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异彩纷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校本化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改革,我们基本上从过去那种“假大空”的课题研究的困局中走了出来,课题再不是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科研院分派,也不是那种按照学校办学水平与规模平摊,而是由学校、教师根据自身发展和教学需要确定课题,课题来自于课堂、来自于学生、来自于学校、来自于教师本身,具有切入点小、针对性强、实用性大、研究成效好等优点,深受学校老师们的欢迎。

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教学中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提升专业素养。全县承担第二轮“一校一题”研究的各中小学,重视课题研究,在中期验收检查中,我们发现:各课题组均以课题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目标,研究轨迹清晰,成果丰富。平湖乡除了完成县市级课题实验工作外,还在全乡开展了“生本理念在课堂”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形成了“以生本教育为目标——-课堂教学为载 5 体——个人研修为行动——集中评价得结果”的教学模式;骆驼坳中学、胜利中学、白莲中学、匡河中学将个人研修与互帮互学结合,学科组开展小课题研究学科组开展小课题研究形成系列。胜利中学《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利用地域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大河岸中学《初中生物教学与农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课题,结合本地和本校的实际确定的。

2.管理规范化

经过这两年的摸索,我们对课题管理无论是方式与方法,还是机制与评价标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管理机制上,进一步规范了课题研究的档案管理、强化了资料的积累与过程的检查、并且注重了结题后的成果应用与推广,从根本上克服了以前那种开题时轰轰烈烈热情满怀、研究过程无人问津自生自灭、结题时东拼西凑应付了事的被动局面。过程检查、考核、评价已经成为我们的重中之重。此举极大地规范了课题研究的常规化常态化。

各学校健全了教科室工作,除了少数小型学校外,其他各中学、中心小学以及部分条件较好的完小都按要求成立了教科室,配齐了教科室干部,把课题管理纳入了教科室的主体工作之一。课题档案目录清晰,资料充实,分类科学,比较符合要求。

3.方法科学化

过去的课题研究往往是只注重结题时的结果,既不重视过程,更不讲究方法,许多课题往往是坐在办公桌前杜撰的结论,敷衍塞责的现象十分突出。如今,我们改变了过去那种评价结题的办法,加强了过程管理和科学方法的引领,课题视导中比较注重与实验教师面对面地座谈,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与引领。现在,许多优秀的实验教师明确了实验的基本方法,使课题研究落实在课堂。实验中学、义水学校、凤山中学、八迪河中学、白庙河中学、李婆墩中学、黄岗庙中学、匡河中学学校的课题多从学科教学切入,实验紧扣课堂。 实验目标明确,在自创模式上各有特色。

4.方式特色化

通过课题评估检查,我们发现:各学校的课题研究特色初步显现。实验中学校本研训分“必练模块”和“选练模块”,既注重教师基本能力训练,又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平湖中学校委会一班人,用讲座形式培训教师,从建设师资队伍、更新教师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创新教育思想的角度进行全面培训,组织教师学习黄先辉校长撰写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开展大讨论;双凤坳中学、黄岗庙中学、严家坳中学围绕“教学研究课题化,课题研究课堂化”这个中心,大力培训中青年教师,打造精英团队;九资河中学注重编写校本研训教材,如《相片制作技术》《课件制作技巧》《乐器》《戏剧知识》,从不同层面为教师充电;三里畈镇中心校编写教育科研培训资料,如《如何开展问题式校本教研》《如何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如何开展专题式校本教研》等,同时从报刊中摘录学习资料,统一设计校本研训活动策划卡、教研组分组活动记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中小学的校本教研。三里畈初中、双庙中学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模式:“制定方案——岗位练兵——典型引路——搭建平台——走进课堂——加强反思——勇于创新”。

5.引领专业化

注重培训骨干教师,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和专业引领作用。实验中学骨干教师每期要求讲一节示范课,然后学科组讨论寻找问题进行研究,课题研究中的骨干教师带头讲研究课;凤山、九资河、白庙河、大河岸、胜利、黄丝铺等中学建立骨干教师外出培训档案,凡外出教师学习归来必讲汇报课、谈心得体会,把外地经验带回家;三里畈初中建立骨干教师引领模式“示范——引路——提高——超越”灌输一种“学我者死,创我者生”的理念。

重视“教学反思”,培养教师研究意识。三里畈镇、义水学校、实验中学、实验小学要求教师主动审视和分析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每期写一篇教学反思,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古河中学、北丰中学、凉亭河中学把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交流,形成了一种新的教研模式。

6 6.平台多样化

本着精简、优化,高效、优质的原则,继续办好《罗田教育科研》杂志。特别是“教研员专号”,全室教研员人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稿件并互相修改,针对性、实用性特别强,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全面地展示了我室教研员的科研水平和风采,在全县教育系统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一致好评。

办好“罗田教育科研网”,组织教师和教研员积极为网站提供优质稿件,参与网站的审稿、文件上传、资料的转载与积累,及时更新网站内容。罗田教育科研网已经成为全县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好帮手,展示教育科研成果的好平台。

成功地组织第七届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活动,推介了优秀教师的优秀教研成果,展示了优秀教师的科研精神与风采,发现了热衷于教育科研的青年教师,为培养新的科研骨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极配合各部室的常规工作,参与各部室各学段的课堂教学技能比赛、学生知识与能力测评等工作,坚决做到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让各部室领导放心。

创造性地组织了首届全县教育科研骨干笔会,让优秀的科研骨干集体亮相,面对面地交流教学心得,交流参与教育科研的感受与困惑,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分享彼此的教育教学成果,深受与会者的珍视和褒奖。

7.成果实效化

各中小学都能够按照教育局的中心工作开展课题研究,以“优化课堂,提高课效”为契机,引领教师开展研究,提高教学艺术。实验中学以课程改革为目标,以教学问题为突破口,借助“四步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艺术,着力打造特色模式:“创设情景,教师导动——自主合作,师生互动——提升感悟,双向互动——巩固运用,互动升华”;义水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与个人研修结合,建立校本研训个人记录本,全面展示个人论文、案例、教育叙事、反思、课改日记、自学笔记,并从中挑选优秀篇目结集交流;白庙河中、大河岸中学、匡河中学学把“优化课堂,提高课效”作为主线,制定个人研修计划,自学与教学观念、方法配套;凤山、双凤坳、落梅河等中学分学科组开展“优化课堂,提高课效”教学比武和教学评价活动,促使教师改变观念;李婆墩中学围绕“优化课堂,提高课效”做文章,先征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形成个人的研究课题再放入教学中研究解决,并通过普通话比赛、讲课比赛、教案比赛一系列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涌现出了程新意、杨波、黄先辉、徐金奎、王新淼、南晓苏、陈念石、王双鹏、樊贵良、丁哲、童海刚等老师的多篇研究文章在县、市、省及国家级教研杂志、报刊发表。实验工作的初步效果比较明显。

四、发展设想——务实可期

新一年的工作思路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围绕一个中心,搞好两个服务,提升三个水平,落实四个重点,实施八个策略。

“一个中心”,就是要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两个服务”,一是继续为教育局行政决策服好务,当好参谋;二是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素质提升服好务,发挥推动和促进作用。

“提升三个水平”,一是要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要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提升课程实施水平。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 7 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三是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提高教研工作效率。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个重点”即“研究”“指导”“服务”“管理”。

落实教学研究,重在突出以下几点:①继续聚焦课堂,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规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继续发现和推广“轻负担高质量”典型,引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②研究制定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学管理的规程,开展“教学过程改进行动”,大面积提高学校的课程实施和教学管理水平。③重点研究各学科课程标准,开展部分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验。

落实教学指导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 ①帮助教师正确解读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学要求。②深入基层,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着力培育各方面的典型,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以榜样的“现身说法”引领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③通过“网络教研”“空中课堂”等途径,帮助乡镇学校教师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落实教学服务就是要搭建平台、开发资源、促进共享。①大力推进校本教研,促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各类教研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②搭建和扩建教师交流和展示平台,让一线教师有更多的学习和研讨的机会,开展四优评比活动,开展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落实教学管理指的是:要配合行政、强化自身、引领基层。 实施七个策略:(即“七抓”)

1、抓教学视导

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秘密武器,只有常规武器。所谓常规,就是教学必备的环节,也就是每个教师日常工作当中必须做的事。常规教学既要“视”,更要“导”,把准“视”的范围,加大“导”的力度,并且将重点做好“导”的文章。教学常规视导检查,还要突出“常规”,既然是“常规”,也就不存在事先打招呼的问题。常规检查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教学常规检查要真正起到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抓课堂教学改革

我县课改已覆盖了从小学到高中整个基础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课堂教学的问题还很突出,有些学校和教师是“以不变应万变”,你的课标和教材尽管变,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就是不变。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要继续扩大“优化课堂,提高课效”的成果,继续关注课堂,通过指导校本教研、通过深入课堂听课评课,通过组织一些教研活动,达到改造低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最终实现优质教学的目的。

3、抓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过去的教研工作取得了成绩,但问题仍然很突出,以前有不少的学校把教研工作当作是走过场、装门面、应付检查的工作,没有真正起到改进教学、提高教师的作用。今后我们要明确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校本教研工作,要继续完善县、片、校的教研网络,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的作用。教研员(包括乡镇教研员)要多深入基层,深入教研组搞教研,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搞教研,总结基层先进教研工作经验,发现苗子,推出名师。

4、抓教师业务培训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的在教师。各学校要舍得在教师身上花钱,要把教师培训当作教师的一种福利。只有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 8 下坚实的基础。要改革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确实使教师学有所获。

5、抓“四优”评比。

“四优”评比是快速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能促使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将实践中独到的深刻感受与体验,感人的教育教学故事通过理性思考加以整理,形成有价值的文字,与他人交流共享。过去做得最好的是三里畈镇,不仅参加的人次多,而且质量也比较高。

6、抓备课改革。

备课是常规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提高课效的前提。备课改革的目的首先是要解放教师的时间,把教师从繁重的抄写无用教案的无聊劳动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到研究课堂教学上来,变重在研“教”为研“教”“学”“练”并举。

7、抓教学质量抽测

进一步改革对学校的评价办法,加强质量监控,寻求形式多样的测评办法,努力追求测度和信度。

第7篇:教研室工作总结

教研室活动总结

时光飞逝,短短的一学期已经匆匆过去,本学期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XX教研室得各项工作开展有序,更深入开展了服装、会计、幼教专业的各项教研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 常规工作方面

在这一学期里,教研室在每位老师的配合下,不仅顺利完成了各项教学工作,也在工作中完善了各专业新的教学计划和各种教学资料。成功收集了各科授课进度表,并进行了检查;成功完成课程教学,给定了成绩,分析了各班各科成绩的优劣;每个老师都完成了每月2次听课的任务。

二、 教研室活动开展情况

1、 关于幼教专业校本教材编订

上学期期末,经教务科安排于寒假完成幼教专业各科的校本教材初步编订计划。假期中,安排XX老师编订《绘画》课程的校本教材,XX老师编订《手工制作》课程的校本教材,XX老师编订《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校本教材,XX老师编订《琴法》课程的校本教材,XX老师编订《歌唱》课程的校本教材。在开学初的讨论过程中,已完成了初稿的编订。

2、 商定X幼教班本学期最后九周综合实训的教学安排及课程安排

X幼教班本学期是在校的最后一学期,教务科安排后九周进行综合实训、保育员考证及大专论文写作的安排。商定结果是前两周进行专业技能科目的复习巩固和教学结果的检查,第三周至第六周进行教学实训训练和效果检测,第

七、八周保育员培训和考试,最后一周上交论文和离校。商定结果已于最后九周完成,在专业技能科目上完后,教务科组织幼教专业教师进行检查和点评,学生顺利完成了各项技能科目检测;在教学实训计划设定后,进行训练,并对学生的上课能力进行了检测,选择5名学生成功展示了公开课,公开课效果显著,获得了在场老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保育员课程在外聘老师和孙老师的组织下,也进展良好,学生顺利完成保育员考证。在完成了X幼教班综合实训的安排后,教务科组织召开了X幼教班综合实训总结大会,在大会上,老师及学生们都积极发言,总结再次期间取得的成绩及不足之处,对学生和老师而言都是一次重要的历练和收获经验的过程。

3、 帮助XX老师、XX老师、XX老师完成基本课型过关公开课

本学期后半周新进教师又将面临基本课型过关的严峻考验,我们组将要帮助三位新老师完成这个任务,此后我们组织全组教师进行基本课型过关演示课的开展,请新老师现准备课程教学,然后组织全组教师(无课教师)听课、点评,提出建议,随后新教师在此基础上修改教案,完善课程。

4、 幼教《歌唱》课程教学大纲的修改和教案的完善

在幼教专业总结大会上有不少学生反映《歌唱》课程的教学安排还存在不少问题,并提出了很多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组织XX老师、XX老师和XX老师商讨教学大纲的修改,并要求集体备课。在三位老师的额辛勤努力下,基本完成了课程的教学修改,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取得明显效果。

三、 教研工作不足之处

回顾一学期的教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的缺点,很多地方需要改进。首先,由于各位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所以教研室没能组织各位老师在专业建设上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以至于在教学中仍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的现象。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多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改革。其次,对年轻教师的关心还远远不够,这次基本课型过关中我们组的个别老师没有发挥他们的真实水平,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今后要更好地开展“传”、“帮”、“带”的活动,帮助年轻老师不断进步。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XX教研室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对下一学年的工作,我们充满信心,全组教师决心按照学校的办学理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使教研工作稳步前进,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8篇:教研室工作总结

下浒中心小学教研室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校教研室在校领导下,依据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思路及教研室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以强化教研意识、巩固教研成果、打造精品课堂、加强质量检测为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教研室“管理、研究、指导、服务”职能,规范有序地开展了各项教科研工作,现将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年度开展的主要教研工作

(一)、常规教研工作

1、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开展了扎实而富有成效的教研工作,每个教研组做到计划具体、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各教研组坚持每周开展活动,全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出勤率达95%。

2、本期继续坚持了教师公开课制度,对优化课堂教学,引领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根据我校具体情况,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内必须上一节公开课或进行一次片段教学展示,全校本期共上公开课(含片段教学展示)50多节。

3、各教研组根据本学科及组内教师结构情况,开展了以解决本学科教学、教研突出问题为目的的教研活动,并真撰写专题研究总结材料,对提高本组教师的教学能力发挥了一定作用。

4、充实完善了教研科研的各项制度,有《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制度》《中心小学教研制度》《课堂教学量化考评细则(表)》《随堂听课制度》等,形成了自身的教科研工作管理体系,为教科研工作的深度推进提供了保障。

5、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一期一度的开放周活动。把专题研究与教师成长三人行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推进与课堂教学的研究课、示范果结合起来,活动开展生动活泼,效果良好。

6、继续协助教务处做好教学月查工作,为帮助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以及评价教师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

(二)、教育科研工作

1、课题研究。本期各课题均在课题组指导下,积极开展学科教研课题研究(数学: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研究;语文:融会生活,激活内需,优化表达。),把子课题(数学:着眼课堂有效评价 激发学生数学思维;语文:悦读乐写吐心声。)研究真正落实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本学期语数老师共撰写了若干篇课题研究成果(语文

三、四年级写话教材编写:刘兴平、苏玉华、刘惠珍 )。让教师自觉做到“爱教学、勤思考、善研究、肯动笔”,以课堂教学为重点,采取科学的策略和方法,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活动。本期我校教师刘兴平、陈凤、谢金芬、王毅、郭挺秋等8人参加了省教育学院组织的教学资源征集活动;谢友平、林万永、王毅等5人参加了省级微课堂竞赛。

3、外出学习。派出语文教师刘兴平、杜玉秀、姜秋云、张李花、苏玉华、阮爱珠等6人到县实小参加了宁德市小语习作教学观摩课听课活动;派出李慧金、林彬、谢友平、卢贤文等四位教师参加市级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派出数十名一线教师参加了我县第十届教学经验交流会活动,注目名师教学,聆听专家讲座。参加学习人员分别以代表的形式完成了汇报交流(或小讲座)与课堂教学汇报,收效颇多。

4、为推动中心小学教研教改步伐,本学期教科室成功地举办了中心小学青年教师开放周活动,由主校林万永、王毅、林玉秀、杜玉秀四位老师分别推出了高段语数课两节,低段语数课两节,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教学引领作用。在陈永钿教导率队参加的县级教学辅导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校杜玉秀老师表现突出,收到了专家与听课教师的好评。

5、加强对完小的教研工作的指导。本学期,教研室结合三人行活动,与完小联动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由主校阮爱珠老师带课五文《莫高窟》下乡教学研讨,赤壁小学教师邱闽执教五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本次活动中,杜副校长、卓丁杰主任与来自主校和各完小的教师代表主动交流,畅所欲言,教研气氛浓烈,效果甚好。

(三)加强学校教科室建设

1、完善了教研组,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由教务处,德育处人员组成的随堂听(查)课小组,并完善了该项制度。本学期加大了听查课活动,进一步规范了日常教学工作。

2、进一步确立了教科“先导”地位,完善了考评机制,以保证有较多的时间用于研究。

(四)落实校本研修工作

1、三人行活动。继续课题教学实践研究,开展“教师成长三人行”活动。本学期,在自主自愿的原则下,倡议、鼓励青年教师人人参与三人行活动,努力夯实此项活动。

(1)计划总结

期初每组共同拟定了一份“教师成长三人行”活动计划,安排阶段目标,进行子课题研究,让组内的每个教师都明确计划内容,做到心中有计划,行动有方向。期末每组针对实际情况都做了如实的小结。

(2)听课评课

本学期听评课落实比较到位(对子): 陈凤老师小组 、郭挺秋老师小组,杜玉秀老师小组、 林万永老师小组、刘兴平老师小组、谢友平老师小组等,都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鉴定表。

(3)理论提升

加强理论学习。各活动小组均能按三人行活动方案要求,每一位参加活动教师(不论师徒)坚持一个学期完成一册不少于五千字的读书笔记。期末均已上交教研室保存。

(4)交流方式

一是教研组教研;二是师徒间互听互评;三是主校、完小联动,送教下乡活动。参加活动人员能积极参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

2、兴趣小组活动。本期,我校共成立含语音、美术、音乐、科学、信息(两组)、书法、篮球、足球等八个兴趣小组。各位指导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活动计划,编写适用的教学案,并能认真组织活动过程,做好材料搜集工作,部分老师还适时做了成果展示。邱永兴、谢丽玉老师组织的篮球组队员在县级小学生篮球赛中荣获第一名。

二、工作感悟

教科研理应是每个教师身体力行的事,只有教研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有可能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热情,如何才能使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愿望得以实现,以及教科室如何才能将一些特定的、专项的教科研工作交与适合的教师,教科室与教师之间怎样才能形成一个上下畅通的渠道,是需要研究的,也是下学期教科研工作的落脚点。尤其在教师论文发表上出现了明显滑坡,如何力挽颓势,是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今后尚需努力的方向

1、加强过程教研过程管理。注意对教研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

2、夯实听查课制度的实施。

3、落实各教研组活动的开展,讲究教研实效。鉴于片段教学研究是近期一项比较热门,教师们又热衷的课题,同时我校一直在本部内开展此项活动,讯息闭塞,资源匮乏,计划在下学期举行一次以中心小学为单位的片段教学竞赛。借此机会,请专家指导。

4、规范“三人行”活动的开展:(1)制定切合实际且较为详细的活动制度。(2)规范统一活动材料的搜集、管理(人手一本名为“牵手三人行”的活动记录。(3)创办一学期一期的《浒小三人行》刊物。(4)举办一学期一届的“三人行”活动“好设计(论文)评选活动,激发教师们的活动兴趣,促进“三人行”活动的开展,同时为《浒小三人行》提供材料。

“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苏霍姆林斯基)所以我们始终相信,只要不怕困难,正视问题,只要有求实的态度、不断进取的信心和对教育的执着,我们学校教育科研的明天就会更加灿烂!

2013年1月15

第9篇:教研室工作总结

一学期来,我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深化当堂达标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紧紧围绕我乡的工作目标,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认真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大力开展校本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研室的辐射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认真抓好各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

1、一学期来,我乡加强新课程改革与研究力度。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反思为抓手,以当堂达标教学教改为重点,组织全体教师进一步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摸索、总结行之有效的课程实施模式。全面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继续开发校本课程,办出特色。

2、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着重在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师生评价制度的改革等方面作出深入的探索,坚持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3、加强艺体卫管理,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4、强化质量意识。基础学科的教师能认真做好阶段性检测、分项检测、基本技能检测等质量监测工作,学生作业、教师批改等常规性工作好于往年,基础学科的教学质量有明显地进步。

二、认真抓好抓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1、继续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集中进行评课,并做好评课记录。本学期,组织全体教师分学科进行业务学习,学习内容包括新课程标准教学教育讲座、资

料包、教学录像等。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来指导日常的教学工作。业务学习做到“五有”:有安排表、有主持人、有考勤、有交流、有活动记录。

2、本学期,我乡继续发挥集体备课活动的作用,在语文、数学学科中首先采用单元备课负责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学习理论,钻研教材,实现自我增值。在课余时间认真总结教学心得及理论创新,积极参加各级论文评选、业务技能竞赛。

3、能认真落实并开展好“四个一”活动。本学期,认真落实“教学反思—课改理论学习—教学案例—学生访谈录”四个环节,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4、本学期, 继续实施青蓝工程,以老带新,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 ,共同探讨新教材的教法和学法,努力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强化教育科研,提高课题实验研究的质量。

本学期,我乡继续多方面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尽可能多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参加各级各类研究会和课题研讨活动,以获取先进的教改信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面对我乡实际,在不能满足让所有教师参加高一级培训的情况下,通过教师返校后把学习精神带回来与全乡的教师进行交流,全面提高我乡教师的整体素质。

1、深化三百工程的实施,积极开展当堂达标课题研究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乡实际,以当堂达标课堂教学为载体,积极开展当堂达标课题研究。做到了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抓教研,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当堂达标教学效果显著

通过教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我乡教师上交教学论文100多篇,并评出30多篇优秀教学论文。在乡优质课评选中,一大批业务能力强的教师脱颖而出,为我乡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3、课堂教学有了明显提高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乡教研室积极开展名是提高、高效课堂工程,深入课堂听评课100多节次,并同授课教师进行了深刻交流、座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抓好完善常规工作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学籍管理。规范转学、休(复)学等手续,杜绝辍学;规范学籍档案、资料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不断完善提高制度建设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能。

2、 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课时,严格按规定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提高教学实效。 认真抓好期初、期中、期末教学常规检查的力度,努力抓好教学过程中各个基本环节的管理,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辅优补差和质量测试等工作采取跟踪检查制度,找出薄弱环节,及时反馈,及时督促改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今学期,我乡组织了三次大型业务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业务水平较往年有了很大提高。

4、认真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由校长、教导亲临第一线)。一学期来,毕业班的任课老师能以夯实双基,促进全面发展,提高学业考试优生率为目标,能做到精讲和精心备课,并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认真开展分层辅导,制定方案、计划、制度并认真落实,注意指导学生学法;讲评习题能及时

解决学生暴露的问题;答疑能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进一步思考,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

5、能加强对各专用室的管理,提高各室和各教学具的使用率。规范使用电脑室、阅览室等专用教室,对现有的教学具能充分利用,并做好登记。

6、发挥兴趣小组的功效,在特色上求突破。本学期首先将兴趣班纳入地方课程,每星期三下午第三节开展美术、音乐、体育、英语、腰鼓、前鼓等兴趣班,做到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体育类活动能围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竞,开展课内外的组织训练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五、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完善评价办法

1、本学期,我乡将继续开发校本课程,让校本课程成为形成办出特色的有力依托。

2、根据自身实际,落实师生成长记录工作,切实做好材料的管理工作。

3、继续实行新课程评价体系 ,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了科学的评价办法:《学校考核办法》、《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幼儿教师绩效考评办法》等。

六、加强德育工作,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1、一学期来,我乡能认真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以新《守则》、新《规范》为基本内容教育学生。继续实施《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若干要求》规范学生言行,在校园内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2、一学期来,各学校加大校风、班风的建设。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挤出一部分资金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各班级有班刊,做到经常更换,有卫生角、有废纸袋,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努力搞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保持校环境的整洁,优化育人环境,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七、存在为题

1、教研员思想及业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2、全乡教师业务总体水平离新课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3、教师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上一篇:头峪小学体育工作总结下一篇:车间生产主管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