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教研室教学工作总结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机电教研室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4篇)

机电教研室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根据学校教务处教学资料检查通知及系部工作要求,机电教研室于本周对我教研室全体4位教师开展了教学资料自查工作,自查组由教研室主任同志负责,检查内容是2012-2014学年第二学期5类教学资料的完成情况。

1、总体评价

教研室全体成员高度重视教学资料的自查工作,4位老师积极配合,自查工作顺利进行。从总体上来看,各位老师都能严格按照教务处工作要求,扎实、充分的准备教学资料,五类教学资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表、教学进度表、教案、教师手册准备齐全,内容充实符合学校要求。

2、自查内容详情

3、各位教师教学资料主要情况

整个教研室的教学资料准备齐全,就个人来讲:师五类教学资料齐全,教学大纲细致合理,教案内容充分翔实,教学手册完成情况良好;老师五类教学资料齐全,教学大纲特点鲜明,教案内容充实,计划进度安排合理,教学手册对学生考勤认真负责。老师五类教学资料齐全,教学大纲重点突出,教学计划详细合理,教案手写非常认真,准备工作充分,教学手册完成情况良好。老师五类教学资料齐全,教学大纲翔实,教案内容比较充实,计划进度安排合理,教学手册对学生考勤认真负责。

4、几点建议

(1)按照教务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料的规范性、完整性、条理性,提高教学资料质量;

(2)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从教案及课本出发,一步步落实教学计划,按照教学进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3)相互学习,相互探讨,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机电教研室

机电教研室教学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机电类,工作过程,一体化实践教学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推进职业教育的“三对接”, 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 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相对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是重要核心内容, 而与未来的工作过程相对接是最终的目标。

工作过程导向的基本观点是根据工作过程的特征和需要进行课程开发和课程设计。在高职机电类各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通过未来机电类工作过程能把把电气CAD、电气控制、PLC应用技术, 液压与气动, 组态软件技术, VB程序设计, 触摸屏技术, 变频器技术, 传感器应用技术等课程的实践活动进行融合, 把本来在工厂就融为一体的各个学科进行一体化实践教学。

一、设备平台自主研发

首先实现电气控制、PLC、变频器技术、组态应用技术等自动控制相关可得实践的融合, 并开发出综合实训平台。

在平台的建设和设计中,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近年来一直与校企合作单位自动化公司等单位平台实训项目进行了合作。在每学期开课前深入合作企业进行细致的调研并制定方案, 充分听取企业对岗位技能的要求, 并结合学生在公司生产实训期间的工作岗位要求和公司的自动化项目的技术需求, 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以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形式编排课程内容, 呈现教学目标,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 受到了学生和企业的欢迎。

二、实践教学的技能目标制定

通过综合研究讨论讲达到的目标为:通过学习, 使学生掌握电器元件的基本功能参数及选用方法, 掌握电气线路安装接线的国家规范要求, 能分析排除电气控制电路中常见故障, 掌握PLC基本指令并能编制中等难度的PLC程序, 能设计简单的以PLC为控制中心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基本技能要求以维修电工的国家职业技能中高级为目标, 使学生能达到中级维修电工水平, 部分达到维修电工高级工及PLC系统设计师水平并考取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能够熟悉触摸屏的组态方法, 进行简单项目的软件编程和调试。能够运用组态王基本的技术, 实现一般的上位机状态监控。

能够运用变频器常用参数设置, 能顺利实现变频器外部控制的硬件接线及PLC编程相结合的基本方法。

再把电气控制、PLC等硬件设计过程与CAD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学术实训过程中, 首先手工绘制电气图纸, 再进行CAD绘制。

另外在液压气动实践教学中, 充分融合电气控制及PLC实践的教学, 实现电、液、气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模式。

结合我校机电、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能力要求, 对后续课程中应用较多、进入企业也经常要用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进行强化和突出, 以使学生在整个的专业的学习中, 能够顺利过渡, 自然深入地进行学习。

三、特色与创新

1、自主研发实训平台多台套, 并成功运用在教学中, 效果良好。实训设备自主设计研发, 并与企业全程合作, 学生参与的方式。

2、校企合作, 自动化企业参与学校实践体系建设

在实践体系建设过程中, 以企业实际的工作过程为导向, 按照“工学结合、课程融合、理实一体”的理念, 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要求, 共同开发综合实践课程, 根据工作岗位技能要求编写教材, 并对课程进行整体项目设计和子项目设计;课程教学由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并有技师以上职称的专任双师型教师和具有高技能水平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综合实践教学, 企业顶岗实习的实践指导由企业技术人员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进行辅导。

3、融合多课程实践内容的综合教学项目

按照“工作过程—项目驱动”的模式, 以机电综合实训课程为载体将多门课程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对原有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构, 包含了4个项目20子项目任务, 按照“控制参数分析———设备选型———CAD电气图绘制———硬件安装接线———PLC程序编制导入———控制系统调试”流程来设计编制任务书。

4、全工作过程教学, “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本实践课程体系校内在实训室教学, 做到理论先复习再进行实践示范, 坚持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模式, 边讲边示范, 边练习边做项目, 学做结合, 全工作过程流程实践教学, 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应用深化, 学到过硬的基本技能, 与企业提前对接。

5、实训和考证相结合进行教学, 已经成功实施了多年。

四、教学效果

基于企业的岗位能力需要,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模式, 跨多门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 对本专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 改变了以往孤立的某门技术的考核, 更要能体现综合技能的掌握情况。改革后的学习效果评价由单个项目的全程实践情况进行考核, 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一个综合评价。培养出了一批实践能力强, 进入企业能快速融入企业技术团队的毕业生, 得到社会和学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张本法以《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为中心的电气类专业课程综合实训改革信息与电脑2015年12月

[2]张本法自动控制相关技术在PLC教学中应用研究山东工业技术2013年11月

[3]乔维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机电教研室教学工作总结 篇3

为做好2008年度立项课题结题工作和2009年度课题立项申报工作,现作如下通知:

一、2008年度结题工作

结题包括两个阶段的工作。第一阶段,成果鉴定。部分课题于立项申报前已开始研究的,2008年内有可能结题。对于这部分课题,与省里联系成果鉴定的重点课题,由省里鉴定;其余的所有课题均由市里组织鉴定。望各市教研室于每年的11月前后完成鉴定工作。鉴定专家可从各市建立的专家库名单中确定,也可以另外选定。成果鉴定费按惯例从低要求。第二阶段,课题验收和评审教学研究成果奖,由省教研室于2009年3月前后组织完成。

对个别重点课题,省教研室将组织现场鉴定;验收通过的课题行文公布;并选择优秀研究成果资料在山东教学研究网站进行宣传。

二、2009年度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关于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的申报、研究与管理办法等,已在2007年5月下发的《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中说明。为严把省级课题质量关,一是强调课题的针对性、应用性。二是各市尽量控制好省级课题申报数量,适当安排各级课题比例。

三、其他事项

望各市进一步重视,并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积极做好此项工作。《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及课题成果鉴定申请表和立项申请表,都可以从山东教学研究网站(WWW.sdjxyj.net)查看和下载。各市组织完成的2008课题成果鉴定材料和2009课题立项申请材料,上报时间均为2009年3月10日以前。课题管理办公室设在省教研室综合科。联系人,王运贵。联系电话,0531-81758389。邮箱:sdsjxy2js@126.com。(注:各材料上报时间比发到各市的通知时间略有放宽)

机电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4

本学期工作即将结束,回顾一学期教研工作,既有收获和成绩,也有失误和经验,现将机电教研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本学期主要工作:

1、加强政治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本学期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积极组织全组教师加强政治学习,根据学校安排,特别加强了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结合所从事教育工作的特点,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在教研组活动中还学习了学分制实施方案和机电专业、电子电工专业技能目标,提高了思想认识。利用学期初集中备课活动时间,积极探讨教育教学有关问题,特别是数控技术、电路安装校本新教材教法探讨,实践环节教学的研究,以及怎样在课时少、任务重、难度大的情况下,如何更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高职的复习效率。通过研讨,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促进了我校机电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2、配合教务科搞好教学常规检查

根据学校对教研组工作的安排和要求,加强对本组教师的教学常规检查。本组教师教案书写认真,能做到课前备课,教研组长签字。通过学校集中检查,无不合格教案,作业批改基本完成学校要求的次数,每位教师听课均完成学校要求的次数,其中宋来海老师、屠关强老师等,听课达20次以上。

3、积极组织教研活动加强教学研究

本学期开学初,根据学校总体工作部署和本专业特点,制定了切合本组实际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中突出了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由屠关强设计制作的教学课件《截交线》获省课件评比一等奖,其论文《基本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机电专业教学改革探究》获得省一等奖;由宋来海撰写的《职业中学多媒体教学和CAI应用的思考》一文在《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上发表。由叶方便老师主持的课题《当代职校生的诚信教育》有初步进展,由方玲主持、姚利敏参加的教学科研课题《中等职业学校课堂行为研初方案》有了一定的进展,由陈关友、方苗君主持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中职电子电路教学中的应用》和由缪伟良、金国平主持的《农村职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研究方案》也已向学校申报。据统计:机电教研组本学期共撰写论文、说课稿20篇,共获全国二等奖2个、省一等奖1个、省二等奖1个、省三等奖2个,市三等奖2个,县一等奖1个、县二等奖2个、县三等奖2个。由宋来海、屠关强、周国军老师辅导的学生参加市CAD、数控机床等竞赛,共获得二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

为了提高本组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积极组织组内观摩教学活动。由屠关强老师、祁建国老师开设观摩示范课,研讨高职班复习教学;由叶方便老师、姚利敏老师开设多媒体教学课,探讨现代化技术的教学方法;由崔岳老师讲授制图公开课,课后分别进行了听课评议,取得了良好的教研效果。

4、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

本学期学校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①、校多媒体课件评比,本组有十一名教师参加,其中教学课件分获一、二、三等奖。②、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积极组织本组教师进行了业务学习,主要内容是教学科研与论文撰写、心理素质与健康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机电教学中的应用等,通过学习提高业务素质。③、积极参加暑期专业教师下厂(基层)进行实践活动,本组教师共十一人次分别在精功科技集团、纺机公司、精功房地产等进行了半个月的生产实习,大大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④、本学期我组配合学校举行技能大比武展示活动,积极督促各竞赛组负责活动开展,组织集体比武,展示了机电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特别是数控技术、钳工竞赛、电视机安装、万用表测试等,得到学校领导的好评,把学校技能教学的目标落到了实处。⑤、从05年12月10日到06年1月15日,共五期十天,本组十四位教师牺牲了大量双休日休息时间,服从学校安排,参加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与精功集团联合办的机电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培训班,耹听清华教授的讲课,系统地学习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液压传动、优化设计、焊接等专题,切实提高了我们机电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在职专业教师的继续进修提高探索了一条可贵的新路子。

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打算:

1、教研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不强:

本学期教研组工作,由于学校机电教师所带班级均较多,教学任务重,组织全组性教研组活动,在时间和地点上有一定的困难,在工作中没有主动找时间组织校外教研组活动,只能主要以校内教研组活动的形式进行活动,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应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落实教研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在教研组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应积极开拓创新更新观念,以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育观念的转变为主要内容组织教研组活动。

2、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力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本学期,本组申报的教育科研课题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学校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应把加强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作为一个工作重点,在积极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取得教育科研的突破性进展。

3、积极努力配合学校建立机电专业模拟工厂和机电教学资料库

机电教研室教学工作总结 篇5

机电组教学和教研工作未必最出彩,但我还是会客观真实地做出总结,尤其是做的不到位或者不好的地方作为总结重点,以求改进。

三月作为开学季,教学、教研及科研一系列工作大家还是很充实很忙碌的,当然学院对教学工作的高严细要求和职能部门“窒息式”督导也使老师们工作极其认真。

一、日常教学

在学院对教学工作高严细要求下,在职能部门的督查和引导下老师们在课前、课堂、课后均尤其认真,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教学状态,教学秩序井然(当然这也我提醒指导的功劳吆)。

(一)教学准备充分

我们组每名教师每天只办三件事,写教案、上课、批作业,这是教师工作的本位,呼吁坚守本位。只要是没课的时间大家都在钻研教学内容,研究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研究知识点的精炼剖析与精准表述,研究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与过渡,研究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活动开展师生交流,进而构建本节知识结构,同步形成教学实施方案。

(二)课堂教学

态度与追求是第一位的,我们追求的是“所有学生达到所有目标”。为了这种追求,大家自制教具借助多种媒体,采用新鲜活动形式开展师生间有内涵有价值的交流,绝不为了气氛而在儿科活动上浪费宝贵时间。每一节课都是收获满满,每一节课都能赢得学生的钦佩。

当然,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做的,那就是后进生的转化教育,这是一项挑战性极强又极具价值的工作。我们会共同探讨一同实践“转化教育”的途径。

(三)作业批改

课后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教学目标达成措施,我们组十名教师都能做到作业题的代表性、层次性、挑战性,有效开发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老师们还能做到批改细致、反馈及时、点评到位、记录详实。

作业环节也发现过问题,题目选择不恰当,以书本知识抄写为主,虽然督导很难发现这些实质性问题,但我们也及时统一了要求——“学什么→练什么→考什么”。

二、教学研究

作为教师教学研究的意义比科学研究意义还突出,科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发挥自我专业能力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而教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直接投身于生产活动。为此我们组尤其喜欢思考研究课堂教学的一个个具体问题,有时候还各持己见,难辨仲伯,这时候就需要我马上思考一个能统一起来的观点。

(一)钻研教学内容

研究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研究知识点的精炼剖析与精准表述,研究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与过渡。

(二)研究教学手段和媒体

我们从不托词教学条件,这不是我们考虑的问题,大家带着学生自制挂图、教具,搜集可用视频等资源,精心制作演示文稿……想尽一切办法使知识传授顺畅有效。把资源成果化,这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方向。

(三)研究实现师生高效交流的教学活动

采用新鲜活动形式开展师生间有内涵有价值的高效沟通,绝不为了气氛而在儿科活动上浪费宝贵时间。活动,有内涵有价值的课堂活动,能使我们的课堂愉悦生动有效。

三、科学研究

这是我们的短板,但我们也做出了努力。连续申报了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机电专业中高职衔接的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和《中职学生核心素养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做合一”》两项。校报投稿9篇,值得炫耀的是我们的3篇论文绝对是原创。且正在筹划《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优化》、《汽修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优化》、《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优化》三项课题。

四、教育教学活动

1.组内好课交流选拔,迎接学院课堂大PK。

2.应邀与王泽鹏名师工作室协商四月份送课、资源共享、教学手段植入、汽修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等系列交流活动。3.以《两会“教育之声”,唱响教育美好明天》等为题向两会教育专栏投稿2篇。

4.以《教育“三个怎么”讨论&市教育工作要点之启示》为题规划18年教学工作。

5.春考专业技能模块研讨与集训,为此我们积极为集训配备耗材,尤其是刘巧玲老师考前两周时间付出了最大的努力。

6.师德建设活动月,我们的自我认识、追求和践行(做好文字记录)。7.专业技能考试回忆录的整理,为后续总结提供素材。

五、其他工作

学院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考核工作由我负责,3月份作为报考季,我精心准备了ATA、NTC、早期教育指导师、育婴师四个项目的应考名单、报考指南、报考通知,汇总收取了993人的报名材料(报考信息、申请表、照片采集簿、核对确认表等),转交财务考试费用274680元,庆幸的是钱数分毫不差还没有一张假币,这得益于我的细心和勤奋。另外普通话培训已安排到位。

教研室教学工作总结 篇6

多途径学习,提升学历、强化思想及专业素质。

1.本教研室现有教师10人,平均年龄36岁,其中正高1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具有硕士学位8人,全部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教师队伍结构(职称、年龄、学历、学缘)合理,数量充足,发展趋势良好。均达到上一年《广西中医药大学质量报告》中四项结构的均值。但由于仍然缺乏高学历人才,因此按照学院及教研室师资培训计划安排,年内安排4名教师赴菲律宾分别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

2.除学历的提升,还不断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和师德师风学习,年内已有48人次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参加各种会议及培训班。暑假安排了4名教师下临床实践,了解专业的新动态,更新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每月安排师德师风学习一次,促进教师的教学思想转变,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3.教研室还较好地执行了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师听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等,各科教师多次和临床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讨论和集体备课,共同保证教学质量的一致性。年内已完成3次师德师风学习、4次更新教学理念、探讨新的教学法学习、3次集体备课、3次试讲及示范课。全年无教学事故及通报发生。

二、教学运行及管理:

严格管理、细化流程,提升教学工作质量。

按照要求组织教师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和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及制定课程建设标准。并于每学期收集开课课程的教学进度表、授课计划、讲稿、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资料等教学资料。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工作量,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1.课程主讲教师均安排主讲教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高职称教师承担本科授课率为100%。教师授课质量良好,学生评教良好,在学生评教中平均分≥94分;三级听课、校级督学听课评均分≥87分。

2.本学年共开设有《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五官护理学》、《健康评估》、《老年护理学》、《康复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十一门课程,全部开展有实践教学,其中9门开设有实验课,其中验证性实验4个,综合性实验17个,设计性实验1个,虚拟仿真实验课程1个,实验室开放效果较好。

3.严格执行学校考试管理制度,按要求进行组建编写试卷的审核、安排人员监考、集体阅卷及相关试卷资料的收集。试卷评阅符合要求、无差错;并按规定及时报送成绩,完成学校的专项试卷检查。

4.每门课程均在开学制定形成性评价方案,授课时能按评价方案开展教学工作,学期结束均按时完成形成性资料填写及整理。

5.现已初步完成了10门网络课程建设,目前正逐步完善各科题库、网上作业及讨论等。

6.配合学院学科办完成了13人次的研究生教学实践和试讲工作。

三、教学及科研改革: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攀登科研高峰

1.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本学年内共获得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3项、校级思政课题项目3项;在国内杂志发表教改论文7篇。

2.年内有4项科研课题立项: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1项、广西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3项、指导学生课题3项;在国内杂志发表科研论文6篇;杨永、陈玲等科研成果获20xx年广西护理学会科技奖一等奖、20xx年中华护理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3.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区级立项4项,校级4项。指导学生参加第九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4.2名教师微课分获广西教育教学信息化比赛三等奖、优秀奖。

5.凌芸代表学校参加广西护理本科教师技能比赛获团体一等奖、个人一等奖;代表广西参加全国护理本科院校教师技能竞赛获团体三等奖、个人静脉输液三等奖;获20xx年度广西中医药大学师德标兵。

6.周薇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轮本科护理学类专业创新规划教材《外科护理学》担任编委。

7.妇产科护理学综合实训课程虚拟仿真教学获20xx年第十八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

四、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

1.未能对教师的培训做到分层管理,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仍需加强。

2.科技及教学的科研项目立项较上年均有所提高,论文的发表数量也有较大的增加。但获得高层次的科研课题立项和核心论文仍较少。明年对此方面继续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及鼓励教师参与。

3.网络课程和题库建设要求提高更新率和点击率。继续推进《老年护理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工作,计划建立视频教学资源库、网络考试模块等。加强《妇产科护理学》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推动课程改革与实践。

机电教研室教学工作总结 篇7

一、工作过程导向及实训教学

工作过程导向就是以实际的生产活动为支撑, 严格按照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操作, 目的在于克服学科体系化的弊端, 有效提升参与者的实际工作能力, 同时为参与者尽快适应相应工作提供保障。实训教学是一种以实际技能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是职业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 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中职机电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教学的作用

工作过程导向的机电专业实训教学是一种充分考虑中职院校办校宗旨、培养目标及市场需求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 有效避免传统实训课程的人才培养缺陷

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教学是一种有着严格规划性及目标性的实训教学方式, 对中职院校机电专业课程教学来说是一个挑战, 但是同样也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改革, 其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实训课“放羊式”的教学模式, 有效避免中职人才培养结构性缺失的问题, 同样, 它也是理论课程的有效补充。

(二) 有利于中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中职生一般是初中毕业后入校的, 其年龄偏小, 心智不成熟, 教学一般还是采用高中的教学模式, 以知识灌输为主, 而中职课程教学以实践为主, 这显然不符合其教学要求, 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教学将机电专业的实训教学课程变更为任务驱动的形式, 教学目标明确, 且学生的学习目的性较强, 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能力及人文素养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 有利于中职学生的入职及职业发展

机电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课程教学是以职业导向为基础的, 有利于课堂与职业的对接, 同时有利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 也是用人单位所希望的。因为通过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教学, 用人单位可以节省用于基础培训的大量人力物力, 而学生入职后可以更快融入角色, 并且知晓工作的全过程, 为其以后的升职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及理论基础。

(四) 有助于中职教改及“双师型”教师培养

中职院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教学, 是中职教改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当实训教学改革成功后, 可以继续探究理论教学的改革, 同时可以从机电专业延伸到多专业, 从而实现中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的最终目的;也可以有效增强校企合作, 实现职校转型。工作过程导向要求教师熟悉工作流程安排, 通晓实践操作, 这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机电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教学实施步骤

工作过程在广义上说, 是从确定生产目标到生产服务活动结束的整个过程, 狭义上说, 是一种物品的生产过程。在商务领域则是指一种经营活动的过程, 而在职业教育中, 工作过程导向与经营过程导向有类似之处, 但又不完全相同。工作过程导向有利于学生跳出学科一体化体系结构的限制, 有利于工作习惯的养成, 也就是从职业典型工作过程确定职业实际工作任务, 然后设计成教学工作任务, 最终为职业教育教学服务, 形成一种从工作到学习再到教学情境的转化。

机电产品生产的一般过程是:首先确定工作任务, 其次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再次解决问题, 最后进行质量把关。因此, 机电专业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应当是首先确定教学任务, 然后进行教学安排, 之后进行实施, 最后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查, 同时配合必要的评价反馈。以这种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有利于弥补当今实训教学的不足, 让学生提前认知完整的工作构成, 增强其适应企业工作环境的能力, 同时为学生之后的工作升职提供必要的实践支撑。在整个工作过程导向实训教学中, 学生需要以团队的方式进行项目模拟, 然后分工协作, 锻炼其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及组织能力, 培养团队意识。笔者下面以机电设备制造与维修实践课程为例, 规划工作导向的实训教学方法与步骤。

第一步, 以课程要求确定工作任务。学生分组采用强弱搭配的方式, 要求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完成一台具体的机床控制电路, 并且分工协助, 将电器元件动手组装为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 之后与机床对接, 检测是否完成任务。

第二步, 指导制订计划并实施。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 每组学生制订其详细的学习计划, 依照其制作的模型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各种元件的作用及用途, 同时搭配改装及拆装控制系统, 达到组内每个人可独立完成整个工作的目的, 并且在此基础上, 教师对每组设备进行秘密破坏, 要求组内成员分工协作, 进行修复工作。

第三步, 成果汇报与交流。教师组织每组学生分别汇报, 并且搭配必要的分析辩论环节, 同时要求每组成员进行拆装组合展示, 让其他同学观察其中的问题, 并且提出改进策略, 对创新设计部分进行着重分析, 提高学生的创新领悟能力。

第四步, 当堂进行成绩评定。实训课一般很难安排笔试, 因此其成绩一般存在很大的主观性, 为了进一步显示公平, 同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应将成绩评定带入课堂, 根据小组不同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表现进行分组衡量, 对组内优秀成员进行特殊加分处理, 在突出团体性的基础上彰显公平。

四、机电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教学保证措施

此类课程教学改革不同于常规的教改, 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 同时也需要学校有着破釜沉舟的改革勇气, 另外还需要可靠的实训基地。为此, 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 课改与教改并进。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教学与常规教学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不仅需要教师以课程改革为基础, 同时也要学校改变师资队伍结构, 多招聘、多培养一些“双师型”人才, 也要根据教师情况量身定制一套有针对性的工作过程化教学改革的师资培训方案, 注重在企业聘请有着丰富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参与教学工作, 采用专兼职教师搭配, 共同设计课程。定期要求专业教师到一线工厂考察学习, 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其次, 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一般采用学校自建及校企共建两种策略, 学校自建的实训基地一般规模较小, 而且设备不全、陈旧, 缺乏专业维护, 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多走校企合作的模式, 特别是机电专业, 可以寻找当地著名机械厂共同创办实习车间, 同时适当地在工厂正常运作的车间进行必要的实训教学, 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训机会。

摘要:在中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进行必要的实训教学, 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早地融入工作环境, 为他们的就业提供保障。但是当今的实训教学大都流于形式, 并未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及效果。文章以工作过程导向为出发点, 探讨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的改革模式, 从作用、教学步骤及保证策略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职机电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职,机电专业,工作过程导向,实训教学

参考文献

[1]栾承伟.机电专业大类教学基础平台的构建[J].职教论坛, 2004 (3) .

[2]陆浩刚.机电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式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35) .

机电教研室教学工作总结 篇8

基层学校教研室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而为其保障的教研制度要进行怎样的改革,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基层教研组织和教研员的身份的认同与否。我们应当加强制度建设,适当转变教研室的职能和工作方式,让教研工作回归其本质,以期促进基础教育更好地发展。

一、基层教研室地位及教研员身份认同困惑的表现

(一)基层教研室地位的尴尬

自1956年教研室组建以来,国家在政策方面只有省、地、县三级,向上国家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向下乡镇教研室没有相应的名分。即使规定的是三级教研室,对各级教研室的人员的配备、教研经费、教研员的待遇等方面也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定,所以各地在执行的过程中尺度各异。这正如有些学者所言“教研室的名分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颇为尴尬的话题。”迄今为止,针对教研机构的相关政策、条例基本处于空白,并且现在一些地方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根据上级有关教育部门成立的乡镇教研室,是不是一个合法机构的问题。特别是教研员在面临职称评定的时候,乡镇教研室是不被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一个组织机构,这样更把乡镇教研员推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二)基层教研员“身份认同”的困惑

1. 我是谁?一是教研员是不是“研究者”?曾有人形容教研员是“半拉子技术员”,如果是这样,教研员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关节点,应当把新的理念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推广的一个身份。相当的一段时间“教研创新”、以科研带动教研”,“走教研和科研共同发展的道路”成为热门话题,但教研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研员的工作绩效除了能够让人看得见的几个比赛项目外,很多情况下是无法物化为看得见的成果,并且在现实的工作中,教研员除了要研究课堂教学和组织教研活动外,还担负着做课题,编教材、教师培训、组织各种师生的评比活动、教学评估、编写试卷以及各项临时的任务等等,那么教研员所做的这些工作算不算研究?对教研工作者能不能像要求科研工作者那样用一篇篇的学术论文和论著那样来衡量。很多要求使得教研员作为研究者而感到困惑。

2. 教研员的价值何在?现实中很让我们深思的一个事例:在一些地方,没有教研室或教研人员配备很不健全,但这个地方的升学率却很好。这样的事例让现在的教研员更感困惑与尴尬。正如有的教研员反应:一年下来,教研的工作还是非教研的工作的确忙得不亦乐乎,但回想起来又不知道自己的工作的价值所在。教研员的作用在什么地方,到底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与此同时,教研员的工作在量化上也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局面。按照部分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教研员是按照一线教师来进行评定的,也就是要求满课时量,如果以满课时量每周16节来进行计算,那么平时的教研活动如何去思考和开展?特别是县、乡教研室,平时负责着全县、乡的教学、教研活动等任务,如果每天平均上三节课,再去有计划的开展这些业务,可能只是想象中的事情,如果不满工作量,职称的评定又是问题。

二、基层教研室地位及教研员身份认同困惑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各部门的各自为政,文件的规定相互矛盾

1. 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文件的时候,很多的地方实际地调查研究不够。文件是根据标准制定的,而现实中往往都达不到标准,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如果按照文件去执行,就会出现很多无法落实的情况。

2. 各个教育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制定和下发的文件相互矛盾。比如,乡镇教研室是根据上级的文件进行组建的,但这一机构却得不到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因此使得基层教研室在开展工作时,名不正、言不顺,无所适从,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基层教研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学校管理者对教研室的工作性质认识不够,态度不积极

多年来,教育上虽然有去行政化的趋向,但现实中相当地方的学校管理者“官本位”思想很是严重。在很多地方,教研员就成了“救火者”,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协助迎检、整档案、报材料、搞评比等等。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会占去教研员相当多时间,让教研室丧失了本有的职能,教研员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所以,有的乡镇教研员抱怨说,这学期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但教研工作几乎没怎么干。一部分教研室在相当的学校管理者眼里是无足轻重的,因为一个学期搞不搞什么教研活动对教学质量、教师理念的提升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不会影响到校长的位置。教研室的工作很多情况下是隐形的、长期的,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教研室的地位不确立,教研员的身份不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三、改善基层教研地位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外部保障机制,明确基层教研室地位和教研员身份

建章立制,才能做到有制可依。而现实中对基层教研组织地位的定位和教研员身份的确立等问题的研究,会真正影响到教研室和教研员的未来发展之路。现实中,部分地区的文件对此有所规定,但始终没有得以很好的贯彻执行,更主要的是“国家缺少教研机构机制,教研室建设没有‘尚方宝剑。”只有有章可依,基层教研组织才有应有的名分,此问题如不能很好地面对和解决,那么教研组织特别是乡镇教研室会处于名存实亡的地步,这需要教育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面对和解决。

(二)强化内部管理,实现教研室和教研员工作方式的转变

1. 实现教研室运行机制的转变,提升基层教研室应有的地位。由于各个地方的发展水平不同,教研室的建设和作用的发挥也不近相同,发达地区教研室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发挥得比较到位,但在相对落后的地区,部分市教研室和相当的县、乡级教研室还担负着一定的管理和评估功能。“由于他们对于学校课程实施的规范性限制过多,从课程目标、内容、评估到反馈,均提出明确和详细的量化指标,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力量不断强化,从而导致课程实施陷入封闭、僵化的指令型范式。”比如,部分教研室的督导和评估在很大的程度上通过查看档案材料来评估学校的工作,这种工作方式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原因是档案材料很容易造假。当时盛传教研室的人很会查,能把被查的老师问地淌汗。检查者通常会问:这次集体备课你和谁一起备的?当时你提出了什么建议等?其实,通过这种简单的“严查”,对提升教师的素养是微乎其微的,甚至会产生对立的情绪。所以,在新形势下,要确立基层教研室应有的地位,应改变过去那种“查得严、管得死”的局面。教研室应由过去的指令性管理向“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转变。

基层教研室要通过搭建平台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来充分发挥教研室应用的职能,来增强其应有的地位。一是教研室工作由过去的“点对点”工作方式向“点对面”工作方式转变。县、乡教研室工作人员的有限性决定了其“点对点”工作效度的有限性。教研室要通过深入实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解决本地方的共性问题来推进教研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并且这种工作要持之以恒,不能昙花一现。二是建立县、城乡、学校三级教研运行机制,确保教研活动的辐射面和整体的推进。县级教研室要站在全县角度通过教研活动进行辐射和引领,并且可以通过“订单式”教研来发现问题,提升教研能力;通过城乡联动,把县城的先进经验和乡镇的好的做法实现互补,县教研室要积极参与其中,逐步实现城乡的均衡发展;同时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以乡镇为单位开展农村学校教研活动。

2. 实现教研员工作方式地转,增强教研员的“身份认同”。教研员很多情况下是以“官员”的身份对学校工作进行视察,相当的教研员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身份,动辄以专家和学者身份自居,眼睛向上,下车伊始,不了解下情就在那里指手画脚,听不得别人的反对意见和建议,完全凭着“经验”过日子,这完全是一种脱离现实的“自我陶醉式”教研。“这种官僚和权威式的指导疏远了教研员、教师和学校的关系,从而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研员的“身份认同”也大打折扣。

机电教研室教学工作总结 篇9

两年来,我校教学教研工作在市、区教研室的指导下,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区教研室提出的“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落实了教研工作的精细化和过程化管理,进一步突出了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的一些成绩。现从五个方面向领导作以汇报:

一、强化组织建设,奠定教研实效的基础

1、加强了教研员的队伍建设

我们教研室现有5名专职教研员,全部是区级教学能手,有两名是市级教学能手,其中有4人是区级兼职教研员,有两人是市兼职教研员。为培养后备力量,真正把业务能力等方面突出的教师充实到教研队伍来,我们还设立了3名兼职教研员,其中1人是省级教学能手、沂蒙名师、市兼职教研员,1人是市级教学能手、历下名师、区兼职教研员。为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我们给每位教研员制定了工作目标与责任,包括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教学指导、辅导优质课等,这样让他们工作有目标、行动有方向,真正发挥教研员专业引领作用,也为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建立健全了教研组织网络。教研室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制定了学科教研员为主要负责人的教研组织中心网络图,并制定了相关学科的教研计划。同时以各小学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了各小学的校本教研组织网络,并制定了教研组发展任务、措施与活动内容。这样,中心教研组→各小学教研组→教师三级教研网络组织健全了,形成了一级负责一级、级级有目标、人人有任务的教研氛围,整个管理过程层次分明,责任明确。

3、发挥了教研组的教研“主阵地”的作用

教研组是教学教研的主阵地。强化教研组的主体地位是促进教研工作开展、落实教研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年初教研计划中我们就已经提出抓好教研组的举措,同时我们结合区教研室关于教研组督导评估与检查的细则,对教研组进行了指导、1

检查与评估,进一步强化了教研组的职能作用。

二、条件保障有力,促进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更好地发挥教研室的教学研究与指导功能,学校近几年来不断改善了教研室的办公条件。99年学校为教研室提供了一台微机; 2001年,为教研室购置了扫描仪、刻录机、视频采集卡、打印机、复印机,配备了直拔电话,率先为每位教研员配备了微机;2002年与互联网相连接;2006年为教研室配备了笔记本电脑。硬件建设的到位,为发挥教学教研的指导功能奠定了基础。

同时,学校积极创设条件,优先保障外出学习经费。近两年来,先后派出40余人次参加市级以上教研活动,了解相关学科的教改动向,学校也要求外出学习人员回来后通过讲座或辅导课等形式,将学习体会或经验及时传达至每一位教师,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这一举措为课程改革与研究的深入实施注入了活力。

三、制度确立先行,促使教研工作有章可循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根据各种教育法规或教育文件的规定,制定了学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学校的各种教研活动在其框架下,克服了教学教研工作的随意性,形成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一方面我们认真学习落实《济南市教学常规》,明确教学常规中关于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批等要求。另一方面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教研工作制度,如《教学管理细则》、《听评课制度》、《备课制度》、《骨干教师管理制度》、《教学工作奖惩制度》等。布置加落实才等于成功,我们实施教学业务督查制度,每学期都进行一至二次教学业务专项视导,落实各小学对教学业务的执行情况,并进行检通报,及时召开教导主任会议通报出现的优点与存在的不足。健全、严格而又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了教学教研工作的有有章可循。

四、实施精细管理,突出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了教学过程性的监控,突出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1、开展课改培训――让老师明白做什么

课改培训,我们以学期初培训与过程性培训相结合。两年来,我们共组织了4次学期初培训活动。培训中,我们以课堂教学为先导,收看名师名家的课堂教学实录,教研员结合教材实际对教材的编排体系、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教材分析等方面进行讲解与分析,让教师们明确了教学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了教材的要点。过程性培训,以各学科教学策略或学习讲座为主,这一培训始终渗透整个教学过程。同时,每学年初,学校都会组织新分配教师的培训会,培训内容从师德建设、后勤服务、教学常规等方面入手,目的让他们尽快适应教学工作。一系列的培训工作,大大拓宽了教师们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增强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2、落实教学常规――让老师们知道怎么做

我们始终认真落实济南市《教学常规》中的各种规定,从备课、上课、作业设置与批改、辅导等方面严格要求,各小学都制定了相关的常规检查制度,并能逐一落实,评估结果直接纳入教师教学综合量化积分中,并做为下一学年教师聘任的重要依据之一,从根本上杜绝了执行教学常规不力的现象。同时,教研室坚持学期初和学期末业务检查制度,调控掌握教师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并努力做到了指导与检评相结合,结果列入对各小学的年终综合评估中,从环节上加大了各小学对教学常规的监控力度,实现了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与精细化,为提高教学效益奠定了基础。由于监控到位,教师执行教学常规情况良好,在区教研室组织的教学业务专项视导检查中,我们学校综合成绩均名列全区之首。

3、加强了集体备课――让老师知道教什么

我们为确保教研工作落到实处,营造出求真、务实的教研氛围,我们每周六上午确定为教研活动日,形式多种多样,或听名师名家课,或进行研讨,主持人由学科教研员担任。为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我们规定每周四下午办公时间为组内集体备课日,对本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大家相互探讨、交流,如解决不了,可以提交到周六教研活动中,由大家共同解决,这样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高了教师教研水平。

4、跟踪辅导――让老师们知道差距在哪儿

我们教研室人员在完成自身教研工作的前提下,深入各小学,了解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疑惑,并结合实际问题,向老师们推荐教学新理念,引导老师们深入学习,不断的将课改理念与教学实际相对应起来。同时,教研员分片对老师进行业务培训,对个别年龄大的老教师和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进行单独指导,对他们进行跟踪听课、评课。每学年初,我们教研室人员会对上一年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听评,掌握一年来他们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情况,又对刚毕业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跟踪指导,直到他们基本上熟悉课堂教学的路子。同时,各小学对这些教师的教学教学水平,制定了“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让他们和骨干教师或有经验的教师结对子,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由于我们重视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有一部分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

5、育名师,树典型――让老师们知道学什么

几年来,学校一起把培养骨干教师、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作为重要的教研任务。目前为止,我们学校共有40余人次获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称号,今年又有两人被评为济南市教学能手,3人被评为市教学新秀,20余人被评为区教学能手或教学新秀。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身边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全处师资水平的均衡发展。一方面“走出去”,学校创设机会让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拓展视野。另一方面“请进来”,让骨干教师将外出学习经验向大家汇报。同时,发挥骨干教师上课的优势,给全处教师们上示范课。上学期的4月份和本学期的10月份,我们组织了40余人次的骨干教师执教的示范课活动。活动方式是到各小学进行讲课、说课,并进行评课,面对面的与教师们进行交流,从上课的过程、设计思想与意图等方面谈起,进行互动交流。活动的开展,促使每一位教师将新理念与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建立起对应关系,掌握了许多的新的教学方法,深切感觉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重要性,有力推进了我们全处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6、“课堂教学月”活动――让老师们知道怎么上课

我们根据区教研室提出的关于开展课堂活动月的实施意见,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与方案,各小学也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了方案与措施,安排了多种活动以提高 4

教师们课堂教学水平。为督促该项活动的正常实施,检验各小学的的计划执行情况,4月份教研室组织了全处教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并召开了教导主任会议,会议的专题是现在的课堂教学水平分析与需要采取的措施。本学期,我们组织两次听课活动,掌握了第一手的老师们课堂教学水平的资料。活动中,我们听评结合,与教师们从教学思想的渗透、教材的把握等方面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活动的开展,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

7、分片联研――-让老师们知道问什么

一年来,我们七处小学分了东西两片进行教研活动。本部、五小、六小为一片,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为一片。学期初,教研室召集各小学教导主任,一起商议活动的形式、内容,进而制定出详细的计划与措施。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延伸到问题探讨、疑惑解答、反思交流等方面。上一学期,每一片各安排了四次活动,本学期,各安排了一次。活动中,学科教研员也深入其中,聆听大家的心声,并积极创设氛围,让大家敢说、敢谈、敢建议。分片联研活动的开展,解决了课改实践中的许多问题,提高了各小学教导主任的组织能力与教研水平。

五、多措并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强化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树立新的教学质量意识。我们认真按照区教研室提出学生学习习惯的有关要求,让每一位教师都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的学习习惯。同时,我们在深入学校听课时,密切关注了学生上课过程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哪些是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哪些是禁锢学生,在评课中都给予指出,以引起每一位任课教师的重视。

2、开展蓓蕾读书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我们在市、区教研室有关文件的指导下,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与要求,每周开设阅读课,大力倡导读书的风气。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利用板报、长廊进行宣传,并大量购进图书充实图书室,建立班级图书角,定期开放图书室,让学生有书可读,学生们都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特长培养,突出个性

两年来,我们组织了处级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综合能力测试,每一学期结束时,组织到各小学进行音乐、体育、美术、实验技能测试,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为发现特长生提供了材料。2006年3月,我们参加了历下区第二届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竞赛获团体一等奖(第一名),四、五、六三个年级均获年级组一等奖(第一名);2006年11月,我们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英语能力竞赛获团体一等奖;2005年11月,我校获区小学数学竞赛团体一等奖;2006年5月获历下区小学生智力七巧板竞赛团体一等奖;2006年6月获济南市第三届青少年智力七巧板大赛团体优胜奖。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两年来,我们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帮助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也取得了一部分成绩:

各级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我们学校共有4节课获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分别是信息技术、品德与社会、音乐和综合实践;一节语文录像课获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研究中心优质课评比二等奖;4节课获市级一等奖,两节课获市级二等奖;教学论文共有240余篇获得区级以上奖励;共有27篇(本)发表或出版的教学论著; 有43项课题在区级以上立项并在研究过程中;22个课题通过区级以上鉴定结题;有64项教科研课题获区级以上教科研成果一、二等奖。由于教学教研工作开展扎实,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高。今年6月,我们学校被市教研室确立为小学品德与生活、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研基地。

两年来,我们学校获“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济南市校本教研先进单位”、“历下区教学水平先进单位”等区级以上教学方面的集体荣誉达34项。

教研室期中教学检查总结 篇10

期中教学检查总结

为顺利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根据学院和系部要求,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于本学期第十周、第十一周开展了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现将检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检查的具体情况

1、课堂教学的检查

任课教师在上课时能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上下课,无迟到早退现象,教态端正,尽职尽责,对于学生管理严格,上课整体情况良好。相对于已往的四合班班型,这学期部分任课教师上课班型是两合班,普遍反映上课效果好于大合班上课,任课老师教学管理更有效,学生听课效果更好。

2、教学资料的检查

任课教师教案书写认真、内容详实、形式规范、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在教研室多次组织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任课教师的教案环节完整,有授课计划、有学时分配、有课程导入、有资料链接。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理论,教研室鼓励大家广泛搜集,筛选贴近现实的、说服力强的案例用于教学,并集体讨论引用案例后,如何结合案例正确引导学生。

3、教学进度的检查

教研室通过听课抽查、广泛调查等方式对各位任课教师实际教学进度、学生作业的布置及其批改情况等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从反映的情况看,任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日历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讲透难点。按时布置课程作业,并认真进行批改。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对于合班上课过程中,因实训时间不同导致同一班型中各班级教学进度不一致的情况,每位任课教师都认真负责地给学生把实训耽误的课补齐,从而保证了学生完整地掌握课程内容。有的班级前八周里实训超过2周,甚至合班上课的班级不但实训超过2周而且各班这2周实训时间也错开,这就给任课教师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及确定补课时间等方面带来困难,但她们都积极克服,并坚持补齐所落课节。

4.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及进展情况 任课教师能够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和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既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也进一步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各位任课教师的网络教学平台上,栏目丰富、内容充实,其中,“电子课件”模块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下复习,“讨论答疑”模块便于学生反映疑难问题,“课程作业”模块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课堂作业。值得提出的是,对于张老师,本学期是新开课,原有的教学平台并未列明本门课程,老师认真负责,主动地与教学务部门沟通,申请在教学平台开通本门课程,保证了学生正常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和复习本门课程。

从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情况来看,一方面,任课教师对于教学平台建设较完善,另一方面,学生对国家大事比较关心,所以开课以来,本门课程的网络平台受到学生的广泛关注,浏览次数较多。王秀英老师任课班级的同学广泛参与网络平台上的课程讨论,既有时事点评,也有就教师指定问题的讨论,增强了师生的交流与互动。

6、教研室活动情况

7.课外辅导与答疑、安排重修情况

为了适应新的教学形势,根据教务处的统一要求,我们对几乎所有的专业课都安排了课外辅导与答疑,制定教师值日表并发放到所有教师及各个班级。到目前为止,每位老师都已辅导超过四次。但检查过程中老师们反映,每次辅导到场的学生总是很少,有时只有一两个同学。

8、新生排课、提前结课命题情况

总结本次教学检查活动,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婚姻法教研室每位教师积极参与,恪守教师职责,认真撰写总结材料,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表现出了极强的敬业精神,也更好地推动了婚姻法教研室工作的顺利开展。

机电教研室教学工作总结 篇11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优质的教学质量来源于规范、高效的课堂教学。黄梅县教研室对辖区内的中小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堂教学巡查活动,通过对遍布全县村村寨寨学校课堂教学的巡查,落实了全面开课,优化了教学行为,促进了学校管理,让规范教学成为教师的习惯;每学年1000多节的推门听课,有效地指导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让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常态;每学期中小学各学段组织的大型百人百节教学视导活动,对所视导的学校进行地毯式听课,全面了解课堂教学,全方位座谈,深入调研教学管理,进行多角度的学科交流、指导和剖析,促进学校教师进行自我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师的教学研究成为自然。

管理是让学校步入科学发展、持续发展轨道的重要保障。科学的管理是构建和谐教育,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的保证。黄梅县教研室分别以梅政督、梅教办、梅教普、梅教研等字号出台了《黄梅县教学研究暂行办法》、《黄梅县“教研兴教”实施方案》、《黄梅县教学日常行为规范》、《黄梅县领导干部深入教学管理的若干规定》、《黄梅县校本教研若干意见》、《黄梅县校本教研管理若干规定》、《黄梅县考试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突出了教学的中心地位,形成了共抓教学的合力,让管理科学规范,符合本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领导的一份份报告,一次次讲话,凸显了对教学管理文化的引领和支撑:“走内涵发展之路,强化教师专业成长。”“探索管理模式,保障学校基本生存。”“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性教育均衡发展。”领导们用言行诠释了教学管理的理念,用报告的思想引导了管理行为的跟进,突出了教研的灵魂作用。

评价是管理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管理过程中的评价具有指向作用。有效评价能引领学校的办学思想,调整办学目标,有效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黄梅县教研室形成了评价思想体系,指向全面发展,各学段必须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生源。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教师的关怀和尊重,让每个学生不仅在学业上获得发展,同时,在个性、特长等方面也能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完整的教育。教研室还制定了《黄梅县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每学年组织不同学段学科调考,评价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反馈和诊断学校和教师在教研教改中存在的问题,定向与优化学校和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和教研行为,促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学校因活动而有生命,教学管理因活动而精彩。黄梅县教研室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多人同上一课,同说一课,同议一课,同反思一课,引导教师学会教育叙事研究,从而热爱教学研究;通过开展优质课评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通过进行教研沙龙活动,让教师在平等、宽松的环境中互动研讨,发表自己的见解;运用网络组织教师参与在线研讨,把学习和交流活动推向更广阔的空间。精彩有序的教学活动,彰显的是管理的魅力。每学期各学科召开的教学研讨会议,教研员的一篇篇教研报告,演绎的是教研的智慧。定期开展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开放了课堂,开放了学校,展现的是新课程理念。

作者单位 湖北省黄梅县教研室

机电教研室教学工作总结 篇12

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 作为科技人才的摇篮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主要借鉴了原苏联的模式, 专业划分过多、过细, 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一情况, 在机械工程学科下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诞生了, 它融合了以前的多个专业, 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厚基础、宽专业”的教育目标。在此大背景下, 原来的机电一体化设计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已不能满足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因此, 其自身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现行机电一体化设计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机电一体化设计大多由机电一体化和机械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主体课程演化而来。若教学对象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 他们自然有机电一体化设计的相关课程作为支撑;电子学专业的学生有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及电子电路设计等课程为支撑。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 由于他们在电子学方面的前续课程仅有涉及基础理论知识的电子电工学等极少数课程, 所以在教学对象变化的同时, 原有的教学内容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要求。

非机电专业与机电专业的机电一体化设计教学的目的是不尽相同的。对于机电一体化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的学生, 他们有较雄厚的机电一体化相关知识, 因此, 对于他们的教学主要是放在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各学科的综合性、系统性的设计上;而对于机械类专业所开设的机电一体化课程应以学生实际所学各种知识为基础, 较简单地传授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理论和思想, 并在其中加上一些电子、计算机等薄弱环节的知识。

传统的教学以讲授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为主, 另外再加上一些应用实例以巩固所学知识, 缺乏实践环节, 因此,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限的。

二、机电一体化设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机电一体化设计课程进行的改革实践, 其内容主要为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改进教学手段、改变考核等。

1.针对教学对象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应该具备的前续课程为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电工技术、模拟电子和数字电路、控制工程基础及微机原理等等。但实际上, 本科四年制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所学课程较多、较广, 很难单单只为满足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而设计整个课程体系, 所以除机械类课程外, 其他课程有的只是相关内容的简单综合和概括, 如电子电工技术代替了电工学、模拟电子与数字电路等, 还有一些则根本没有开设。很显然, 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相当薄弱, 这为开展机电一体化教学造成了不少的困难。因此, 在课程内容上要适当加入一些电子、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但是, 这部分教学主要是针对一些相关机电一体化实例而讲授的, 并且占用的课时也不是很多。毕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原理。

2.增加实践环节, 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 不是让他们记住多少东西, 而是如何去应用所学的这些知识, 因此, 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是远远不能达到目的的。开展实践教学十分必要,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对机电一体化设计的课时安排作了一些调整, 授课时间由原来的72学时减少到48学时, 将减掉的24学时用做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让学生做一个机电一体化的产品设计, 如数控机床改造、简单机器人设计等。通过课程设计全面培养学生机电一体化设计的意识, 加深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认识。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 相比以前的纯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除了增加课程设计外, 还增加了一些参观实习的内容, 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拆装数控机床等机电一体化产品, 加强了学生设计过程中的机电一体化意识。

3.在教学中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降低理解难度, 培养学生利用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软件在高校教学中已经普及。最普通的多媒体软件PowerPoint, 虽然简单实用, 在教学中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然而其交互性和专用性相对较差。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专门开发了适合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该课件主要应用Authware、Photoshop、Firework等各种多媒体软件, 结合多年机电一体化教学经验, 在一些难点、重点地方多采用动画以及实体照片、录像等各种方式创建而成。这一课件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降低了理解难度,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 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教学任务重与时间短的矛盾。“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即将步入机械工程行业的学生, 掌握各种先进的处理工具, 尤其是计算机工程软件, 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SolidEdge三维设计、Protel电路设计与仿真、Matlab/Simulink控制仿真、Labview虚拟仪器等软件, 并利用这些软件对机电一体化的部分重点、难点进行分析, 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机电一体化的认识, 并初步具备使用这些软件解决一些简单的机电一体化设计问题的能力。

4.改革考核方式,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高校, 考试仍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学习指挥棒的作用。在选修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学生中, 有一部分人的主要目的是拿学分。他们平时学习不认真, 到接近考试时临时突击复习, 虽然也能通过考试, 但他们掌握的知识很不牢固, 没有达到教学要求。针对上述情况, 我们改革了对学生的考核方式, 变以往的闭卷考试为开卷考试, 变一卷定输赢为分批、分层、分散考查学生, 加大对学生平时的考查力度。另外, 在相应的重要章节布置一些小论文, 提高学生兴趣, 开发创造力。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扭转了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课上认真听讲, 课下踊跃钻研的学习风气逐渐形成。

三、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效

通过改革, 机电一体化设计教学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在改革中获得了丰富经验。机电一体化设计教学改革有以下主要成果: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使之更加适合教授非机电专业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高质量、高效率地传授知识;加大学生平时的考核力度,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 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一次改革并不能做到一劳永逸。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让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非机电专业的机电一体化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教学对象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用各种教学工具, 培养学生利用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改革考核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尹志强, 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张建民, 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吴振彪.机电综合设计指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4]刘杰, 张辉, 韩卫光, 范俭.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7.

县教研室领导教学视导总结 篇13

2013年9月25日县教研室领导一行8人来我校教学视导。在第二节听课7节后,检查了业务材料,随后组织了座谈,并召开了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参加的座谈会。先就此工作汇报如下:

一、好的方面1、2、3、4、探究利用较以前有提高 单元检测利用有进步 教师精神面貌有改观 地理武传红老师课堂笔记利用好

二、不足的地方1、2、单元或章节笔记明显不足 教师工作态度有待改善

公共外语教研室期中教学检查总结 篇14

为响应教务处安排的学期期中检查,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规范、有效地运行,外语系于5月5日召开了外语系全体教师会议,成立了教学检查小组。小组由XXX任组长,成员有XXX、XXX。系领导对期中检查高度重视,检查小组结合本系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自查方案。

公共外语教研室积极配合系领导的安排,及时向本教研室成员发布期中检查通知,并由检查小组成员对教学秩序、教师常规教学文件准备、教材到位、课表到位、教学场所落实、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安排、教学设施设备的开放准备及运行、课表执行、师生到课、课堂秩序等情况进行了检查。

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1.教案格式规范,能达到学校要求。教案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到具体的教学过程要点齐全,表达明确,备课较详细,书写整齐。个别教师教学过程完善,内容丰富,条理清楚。值得大家学习。

2.教学文件齐全。公共外语教学大纲一份、教学计划1份、教案11份、教学日志11份。

3.对公外教研室的教师的到课情况及学生的到课情况均作了检查,总体情况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意见

1、个别教师的教案书写不够规范。备课和写教案时,应多考虑“怎么教”的教学方法。教案上对重点和难点内容书写的要详细一些。

2.在检查教师及学生到课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应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力度,加强学风建设。

通过此次期中检查,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教学运行各环节工作的管理力度,加强教师课堂教学的督查与规范,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规范管理、规范行为,力争为外语系公共教研室形成教师潜心忙教学忙科研,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的良好教风与学风。

上一篇:周家镇2011年科技活动周总结下一篇: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