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行业报告

2022-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风电行业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风电行业报告

我国风电行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要:风电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它能够增加我国能源供应、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分析我国风电行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出我国风电行业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相应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风电;能源结构;风电市场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风电是一种可以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它能够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推崇,也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最近10年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从2004年位居世界第十位,到2010年上升到世界第一位,只用了短短的6年时间。我国只用了不到6年的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15年的风电发展历程,实现了风电由200万千瓦到5000万千瓦的跨越。我国风电市场经历了一场迅猛的发展,风电规模从小到大,风电标准从无到有,风电技术从跟随到引领,风电行业发展的成果来之不易。然而,在风电迅猛发展的这些年里,各种问题和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如风电并网与消纳问题、风电市场竞争与发展问题、风电技术问题、风电的经济与效率问题、与风电市场发展配套的政策问题等。与此同时,在2010年以后我国风电市场又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的危机。上述问题和危机严重的制约了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这不由得让我们认真思考风电市场的发展问题。本文试图从我国风电市场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我国风电市场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寻求合理的解决的办法。

2我国风电行业发展现状

从风电装机容量上看,2010年我国风电市场实现新增装机和累计装机的世界第一,而到2013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6000MW,同比增长24%,累计装机容量超过90000MW,同比增长22%,新增装机和累计装机两项数据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领先地位。从风电企业数量上看,近些年风电企业数量迅速增加,目前仅整机制造企业已超过70家,其中国有控股企业27家,民营企业23家,中外合资或外力独资企业20家,与这些风电企业配套的企业则更多。尽管我国新增装机容量大、风电企业数量众多,但是风电市场份额主要由几大公司所占有。以2013年为例,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中96%的市场份额由排名前20的企业占据,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五的企业占据了整个市场的54%,这五家企业依次为,金风科技新、联合动力、明阳风电、远景能源和湘电能源,其中金风科技新增装机容量排名保持第一,占据23.3%的市场份额。

2013年,我国风电出口也有所突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出口容量继续上升,全年共有金风、华锐、明阳等7家风电机组制造商向国外出口风电机组,总的出口容量约700MW,同比增长61%,这些年来我国累积出口风电机组达到1392.5MW。第二,国内企业风电出口国家有所突破,出口国家也由2012年的19个扩展到27个。出口风电机组制造商,以金风科技和华锐风电出口数量最多,容量分别达到630MW和345MW,占出口总量的45.2%和24.8%。

2010年,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取消了关于风电设备国产化率70%的硬性规定后,导致国际风电设备制造商长驱直入,风电市场竞争越发激烈。2013年,1-8月份我国风电发电设备进出口总额为29203.2万美元,而同一时期内外资企业进出口风力发电设备总额为19032.6万美元,占我国风力发电设备进出口总额的65.2%,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占比仅为24.3%和10.6%。从出口来看,外商独资企业占我国风力发电设备进出口总额的38.1%,中外合资企业占25.9%,私营企业占25.1%,市场份额相差不大,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但从进口来看就是外商独资企业一枝独秀,其进口额占我国风力发电设备进出口总额的986%,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仅占1.2%和0.2%。

3我国风电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风电市场经过10多年的迅猛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也表现出来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来自于市场本身的问题,也有来自于风电企业的问题,还有来自于国家政策层面的问题。

3.1国内风电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早在2009年国家就将风电设备列为产能过剩行业之一,随后的几年中,产能过剩进一步的凸显出来。2010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和累计装机实现“双居”世界第一,然而,2010年仅半年时间就因无法有效利用而放弃的风能高达27.76亿度,随后两年间新增的风电装机增长率出现了下降,2011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6.9%,2012年进一步下降6%。按照这一市场需求预测,国内风电市场供应能力过剩应该在50%以上。

3.2国外业务拓展严重受阻

由于国内市场的萎缩,且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型厂商不得不加大海外市场的渗透力度,以缓解国内过剩的产能,然而情况并不乐观。目前,国内风机商出口比较少,2012年国内两大风电巨头金风科技海外收入约占9%,华锐风电海外收入占约占1%。国内风电厂商在海外要面对ABB、VESTAS和GE等行业巨头,缺乏竞争力,同时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掣肘。2012年5月30日,美国商务部初裁对中国输美涉案应用级风电塔产品征收13.74%~26%的临时反补贴税,同年7月,美国商务部又初裁对中国输美涉案应用级风电塔产品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征收20.85%~72.69%的临时反倾销税。

3.3风电市场的消纳问题严重制约行业发展

由于现有电网规划的滞后,没有考虑到大规模风电的接入对风电市场的影响,加之风电行业的超速发展,国家原制定的风电2020年规划目标已经于2010年提前10年实现。国家层面的宏观决策未能制定有效控制风电产业合理发展的速度和目标规划,而地方政府则主要依据当地的资源禀赋情况来确定风电的发展规模,编制相应的发展规划,并没有将风电消纳问题纳入其中,这直接导致了我国风电规划与电网规划相脱节现象的产生。由于缺乏具体的风电送出和风电消纳方案,大规模风电送出消纳的矛盾日益突出。

与此同时风电地区分布问题、技术问题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我国风电市场的发展。由于风电地区分布不均,风电送出也成为一大问题,如甘肃风电主电网等级为为330千伏,而西电东送的能力仅为70万千瓦左右,根本无法满足风电的送出需要。从技术上来说为了提高风电送出能力,要应用750千伏串补技术;为了克服风电的间歇性、波动性,要采用750千伏可控高抗的技术,而这一技术在国内不仅缺乏实际运行管理经验,理论分析计算的结论也仍然存在不确定性,风险较大。

3.4风电企业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企业

绝大多数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根本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的供应商及国外技术的授权,约有95%的风电企业都是在为国外企业打工。风力发电过程中使用的叶片和轴承是风力发电机系统供应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国内需要从国外供应商进口2兆瓦及以上的风力发电机的主轴轴承,电气控制系统、液压系统均是从国外进口。一些国内风电企业虽可生产部分器件,但也是在国外技术的授权下生产的。除此之外,一些风电设备生产原材料依赖进口。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应该能够运行20年以上,且能够在恶劣天气中运行。以海上风电为例,钢铁和海岸铁必须忍受严寒和海水的侵蚀,但是中国却无法生产这样的钢种;又如碳纤维是一种叶片原料,而这种原材料主要从日本进口。

3.5风电发展政策配套不健全

现已出台的政策均是按照有利于促进风电大规模发展的思路进行的设计。这种设计方式的优点是能够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但是缺点在于没有额外的激励条件下,电网企业并不能充分承担起风电并网接入的责任,从而形成了可再生能源并网难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风电并网的标准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纵观我国并网标准,仍缺乏类似德国等风电大国所执行的风电认证检测制度和并网标准,这将严重阻碍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

4推进我国风电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4.1加强电网建设,为全面的风电接入创造条件

政府应该加强电网、电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风电的大规模接入创造条件。我国风电资源主要分布于西部、北部,开发规模大,布点较集中,对所在电网的电能质量、稳定运行、无功平衡等会造成一定的冲击。我国东部沿海城市负荷中心为典型的受端电网,依靠大量区外送电完成电力平衡,东部地区电网自身装机容量小于区域负荷。若进行大规模的风电并网,则必须增加机组容量或区外送电作为风电备用。因此,我国需要加大输电网建设的力度,强化电网结构,为风电的大规模开发和电网接入创造条件。

4.2落实规范和促进风电发展的政策

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的规定,当风电发电价格高出当地平均上网电价是,超出的部分要在全国范围内的销售电价中分摊,并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支持风电发展的投资税收和信贷优惠政策,但这些规定和要求在实际中难以完全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国家还应该着手研究研究大型风电场对接入电网的影响,出台具体的行业规范、认证检测制度、风电标准和并网标准等,以规范风电的发展,为大规模的风电接入创造条件,实现风电和电网的协调。

4.3加强风电企业技术研发力度

目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开发能力以及关键设备制造能力的欠缺是制约我国风电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只有通过加强风电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实现风电设备国产化才能保障我国风电市场的发展。因此,在风电建设规模化进行的同时,必须要把提升企业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国产化相结合,为国内风电设备制造提供发展机遇和需求市场,促进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尽快发展,不能简单地为了扩大风电规模而从国外大规模引进风电设备。

4.4加强风电企业人才培养力度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制约我国风电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还是风电技术人才的缺乏。风电场建设、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设计、并网及运行管理等方面都需要专业性的风电技术人才。因此,加强风电人才培养力度,健全风电产业服务体系就成为当务之急。一些电力院校已经设立风电专业,开始培养风电专业技术人才,因此要着力整合国内现有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的无缝对接。另外,也可在国家层面,设立和建立风能资源评价和设计研究机构、风电并网技术研究机构等,以加强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设计和风电并网技术的研究和技术服务能力,为今后风电的大规模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仇卫东,王智冬,李隽.我国风电发展相关问题分析[J].电力技术经济,2008,(1):1921.

[2]王伟胜,范高锋,赵海翔.风电场并网技术规定比较及其综合控制系统初探[J].电网技术,2007,(18):7377.

[3]2013中国风电发展报告[EB/OL].http://www.escn.com.cn/news/show108912.html.

[4]朱凌志,陈宁,韩华玲.风电消纳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11):1821.

[5]宋艺航,谭忠富,李欢欢,等.促进风电消纳的发电侧、储能及求侧联合优化模型[J].电网技术,2014,(3):1116.

[6]董永平,何世恩,刘峻.低碳电力视角下的风电消纳问题[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3):3133.

[7]李予阳.风电消纳探新路[N].经济日报,20131126.

作者:鲁丹

第2篇: 风电行业集中财务管理信息化

摘 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群众财富管理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互联网+思维的不断深入,更是促使互联网金融成为了经济发展重要潮流。但是,就目前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现状来看,明显还是无法有效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而为了改善这一点,本文也对互联网金融下财富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风电行业 财务 集中管理 信息化

前言

对于风电企业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受经济一体化的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跨区域、跨国界发展道路,各企业之间的业务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使得企业财务管理面临巨大挑战。风电行业集中财务管理可以集中收集和管理各风电企业的财务信息,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领导,强化风电企业的预算管理,降低风电企业的运营风险,提高风电企业的决策正确性[1]。风电行业集中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提高风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将企业的运营状况实时反映到财务系统,从而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分析来增加决策的正确性。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还能有效降低财务信息的错误率,确保财务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一、风电行业集中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全面提升风电行业的集中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财务信息化在行业集中财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风电行业集中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来看,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一)风电企业领导对财务信息化建设不重视

长久以来,对风电企业来说,生产技术一直都是企业领导关注的重点,而财务管理却一直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对财务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及软件投资都十分有限。在部分的风电企业中,甚至有的管理者认为财务工作只需要基础数据作支撑就可以进行,忽视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导致财务管理的问题层出不穷,对企业的良好健康发展造成影响[3]。

(二)风电行业财务信息化系统不健全

风电行业中,各企业对均有自己的管理系统,数据的整理形式也各不相同,这种现状导致风电行业的数据共享无法实现,为这一行业集中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带来沉重负担,严重拉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三)风电行业缺少高素质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

企业财务管理的执行者是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使风电行业实现集中财务管理信息化,就要求风电行业的财务人员在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外,还要对风电企业的特殊性质足够了解,并且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系统维护知识。然而,现在的风电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企业也没有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导致集中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受到阻碍。

二、风电行业集中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明确各风电企业的责任

风电行业需要实行公开的责任制度,明确风电企业的职责,同时要求风电企业将财务集中管理纳入公司的绩效考核中,对不能按规定完成财务信息集中管理的企业进行考核,保证风电行业集中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全面推进。同时,风电行业还应定期召集风电企业举行相关的会议,对风电行业集中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做出总结,及时调整财务集中管理工作的措施和方法[2]。

(二)建立风电企业管控平台

要实现风电行业集中财务管理信息化,就一定要建立风电企业的管控平台。各风电企业的财务工作要随着行业财务管理信息集中化的要求而全面推行和不断完善,积极做好财务核算工作,时刻关注各项财务流程和各个财务指标,对财务数据做出精确到位的分析,为风电行业集中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助力。同时,风电行业管控平台需要将所有的风电企业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引导各企业之间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共同使风电行业财务信息管理集中化,实现行业信息与企业信息共享。

(三)加大风电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随着风电行业的不断发展,风电企业管控平台已经逐渐普及,行业对各企业的整体环境要求以及硬件配置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风电企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单纯依靠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内部配置,这和风电行业的整体发展和管控平台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严重脱机额,对企业的进步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在一些发展较为靠后的风电企业中,财务工作的进行甚至还在依靠原始的手工记账方式,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严重落后于风电行业发展的整体要求。风电企业的不均衡发展,财务信息化水平的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风电行业集中财务信息化的推進,也成为了风电行业管控平台发挥作用面临的一大压力。因此,要是风电行业集中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持续推进,风电企业必须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使信息化建设所需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的更新速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协调。

风电行业集中财务管理信息化对整个风电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行业财务信息集中需要度过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风电企业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将能大大减少这个过程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结合各企业实际的运营和财务状况,风电行业集中财务管理应该分步骤和阶段有序进行,这其中离不开每个企业,离不开每一个风电行业的从业者,这需要所有企业人员的团结互助、相互配合,只有这样风电行业集中财务管理信息化才能科学有序地进行,各风电企业才能做到信息共享,既能简化自身的工作流程,又能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从而使企业的发展顺应时代的要求,使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到达一个新的阶层,增强风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梅.信息化时代下的财务集中化管理[J].现代盐化工·经营与管理,2018,8(4):113-114

[2]廖亦韵.电网集体企业财务集中管控信息化研究[A].中外企业家,2018(09):32

[3]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的财务信息化建设[A].财会研究,2017(19):41-42

作者:张珅

第3篇:风电行业薪酬激励模式的设想与探索

【摘 要】薪酬模式的设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模块之一。在企业的具体管理实践中,薪酬设计和管理是一项困难的工作任务,适合的薪酬制度会提高员工满意度,薪酬往往是对员工进行激励最直接有效的举措。薪酬体系设计不仅要结合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及企业的战略和文化,更应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业务自身的差异和特点,系统全面科学的考虑各项因素,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兼顾内部、外部公平性,遵循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及可持续发展等原则,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和引导作用。设计一个科学的薪酬模式,会将薪酬的激励效果充分发挥,从而保障组织绩效的达成。

【关键词】风电;薪酬;激励

随着风电行业的不断发展,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风力发电已成为目前技术最成熟和发展前景可再生能源之一。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薪酬体系及绩效激励对人才管理、培养、留用充分发挥其保障与激励作用,下面结合风电行业各类岗位特点对风电行业薪酬模式及激励进行浅谈分析。

一、岗位序列划分

不同岗位序列的清晰界定与划分,便于企业采取差异化管理。不同岗位序列的考核方式、考核指标、薪酬结构、激励模式等不同,最大的区别一般体现在薪酬激励与绩效考核两方面。

岗位序列是根据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将不同的岗位进行划分、归类管理,可以称为“岗位群落”、“职能别”等。风电企业一般会根据岗位内容、性质不同,一般将岗位可分为如下序列:

1.管理序列

从事管理工作并拥有一定职务的职位。如:企业的基层、中层和高层管理者。其承担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责等作为主要的付薪依据。

2.职能序列

从事某个方面的职能管理工作且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独立管理职责的职位。其指导、监督、督促执行、辅助、支持等方面的职责作为主要的付薪依据。如:财务会计、人力资源专员、采购专员等。

3.技术序列

从事风电技术研发、设计等工作的岗位,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其具备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开发产品等作为企业付薪的主要依据,一般采取类似项目奖金的目标性激励。

从事一般技术管理、技术支持等工作的岗位,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其具备的专业技能、工艺优化、现场问题解决能力等作为企业付薪的主要依据,一般不会采取工时工资、项目奖金的激励形式。

4.营销序列

从事风电销售、市场开拓等工作的岗位,一般工作场所不固定,出差在外时间比在公司时间长。这些岗位的管理中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的内容与其他岗位差异是最大的。

5.操作序列

从事风电产品生产作业类岗位,工作场所比较固定,岗位技能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创造性较少,一般付薪的依据体现为工时、计件的形式 。

从事风电场运行维护类岗位,工作场所不固定,出差驻外时间较长,岗位技能的专业化程度较高,问题解决能力强,一般付薪的依据体现为岗位工资和补贴的形式。

二、薪酬模式设计分析

单一的薪酬模式无法满足各类业务,企业应该在改变薪酬模式上入手,例如奖金绩效、股权、期权、项目佣金制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薪酬激励作用最大化;除了薪酬模式的改变,还可以引入全面薪酬体系,让不同业务岗位之间,薪酬组合模式多样化的,不同岗位的员工间在总薪酬上相同,但各岗位之间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等所占比例不同。在薪酬设计时,应关注薪酬体系的薪酬结构分析和设计。

1.经营者年薪制

(1)适用对象: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人员,包括董事、监事及高层管理人员、核心研发技术人员。

(2)工资构成:工资总额=基础年薪+绩效年薪,前者为固定薪酬,后者为浮动薪酬(可变薪酬)。

(3)优点:首先,全年收入与组织的总体经营效益挂钩,将组织与个人的发展统一,充分发挥激励约束作用。其次,把核心人员与组织的业绩结合,有效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业绩的提升。

(4)不足:与年度公司绩效挂钩考核,被考核者容易为短期业绩损害公司的长期发展,缺乏对组织的长期有效激励。

2.岗位绩效制

(1)适用对象: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经营管理、技术质量等职能管理序列岗位。

(2)工资构成:工资总额=岗位工资+效益工资(绩效工资),前者根据员工所在岗位工作确定,后者以员工工作业绩确定。

(3)优点:首先,工资收入的发放将岗位价值和员工个人工作业绩情况结合,岗位工资为固定部分,主要包括知识、技能、经验维度。其次,效益工资与员工工作绩效挂钩考核,激励员工同时员工工作目标完成促进组织目标实现。

(4)不足:首先,要设计适合本公司的岗位价值评估体系。其次,过于强调个人绩效,如果员工不认同绩效薪酬方式,将很难保障实施效果。

3.项目工资制

(1)适用对象:公司以项目制运作方式开展工作的岗位。

(2)工资构成:工资总额=岗位工资+项目奖金

(3)优点:首先,岗位工资为基本薪酬保障,同时采用宽带薪酬设计体现岗位价值差异。其次,根据项目运营考核情况,以及员工工作绩效分配项目奖励,有效保障项目的目标指标实现。

(4)不足:项目奖励分配机制及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对项目管理人员要求较高,很难做到绝对公平合理的量化。

4.计件工资制(计件薪酬制)

(1)适用对象:生产制造性部门生产操作岗位。

(2)工资构成:工资总额=技能工资+工时(计件)工资+加班工资

(3)优点:根据员工生产合格产品数量或完成工作量,按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支付劳动报酬。较为客观、准确反映员工实际付出的劳动量和员工间劳动产出差异,便于量化,能够很好发挥激励作用。

(4)不足:对组织的生产定额组织管理要求较高,技术工艺定额基础材料要完善,要求各工序的生产工时定额能够测量。

5.佣金制(业绩提成制)

(1)适用对象:主要适用于组织的营销岗位。

(2)工资构成:工资总额=基本工资(底薪)+销售提成奖励

(3)优点:直接按营销人员营销业绩的一定比例确定其薪酬,目标导向明显,便于测量。可以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及工作的重要性。

(4)不足:营销人员与组织间的关系容易产生离心力,营销人员相当于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中介商,不可控性和风险性增加。

综上所述,薪酬设计理念、结构需要企业根据所在行业、地区经济、社会环境、人力供求关系及企业自身薪酬策略统筹考虑,但是薪酬不是万能的,需要辅助绩效考核、职业发展通道、企业文化等途径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三、员工激励

1.人的需求变化

马斯洛理论说明中提到,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是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如图1所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后,才能考虑高的需求层次。员工的需求同样如此,了解员工的需求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不同组织中的不同阶段的员工需求存在个体间差异,一直处在动态。要求管理者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调研,调研获取员工想要得到的需求是什么,进行针对性的进行激励。对不同岗位、层级、年龄阶段的员工的差异化需求,制定多样化的方案,留住公司所需人才。

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对人员需求用重要影响的,在不发达国家,占主导的比例人数的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而高级需要占比较小;而在发达国家的不同时期,随着生产水平的变化人们的需要层次也在变化,戴维斯(K.Davis)曾对美国做过估算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近年来,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民受教育文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人员需求是不断变化的。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员工的需求和自我意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任何行业都在探究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激励模式。

2.引入全面薪酬体系,薪酬内容丰富化。

全面薪酬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提高薪酬的质量。同时,通过经济和非经济手段帮助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起伙伴关系,并让员工之前所未有地享受到了个性化薪酬制度所带来的愉悦。但是全面薪酬管理体系的实施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既是一种管理观念,也是一种管理思维。如何执行全面薪酬管理策略很重要。

所谓全面薪酬:不仅包括企业向员工提供的货币性薪酬,还包括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本身的内在特征、组织特征等所带来的非货币性的心理效应,也就意味着一些非经济性报酬在薪酬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图1-1全面薪酬框架中。企业向员工提供的全面薪酬,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薪酬两个部分。外在的货币性薪酬又包括直接薪酬与间接薪酬。

3.其它福利项目

住房性补贴,免费单身宿舍、夜班宿舍、提供购房低息或无息贷款等;交通性福利,员工上下班的班车接送服务、市内公交费补贴或报销、燃料补助等;饮食性福利,免费工作餐;教育培训性福利,企业内部在职或短期的脱产培训、企业外公费进修、报刊订阅补贴、专业书刊购买补贴、为本企业大学进修补贴等;文体旅游性福利,集体文体活动(体育竞技、晚会、郊游等)、企业自建文体设施(运动场、阅览室、书法、棋、牌等活动室)、免费提供的车、船、机票的订票服务等;生产性福利设施, 舒适的办公环境。

四、风电行业薪酬模式与激励

1.风电行业常见岗位设置

2.结合上述薪酬模式特点和激励,各岗位序列对应薪酬模式和激励如下下表。

作者:王月 宋季 刘瑶

第4篇:国内风电紧固件(螺栓)发展亟待提升--2010风电行业报告

2010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逾1600万KW,增量位居世界首位。截至2010年底,中国风电装机总量已逾4182.7万KW,与美国几乎持平;而在2009年底,这一数值仅为2500万KW。2006~2009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4年实现翻番增长。

近年来,风电产业处于爆发性增长,不仅现有的风电企业迅速扩大产能,产业外的投资者也纷纷提出要进入风电产业。

然而风电本身有“先天不足”之处,受着自然条件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制约,不稳定、价格高、输送距离远,也使风电在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在与大电网的谈判过程中,风电企业也处于弱势地位,几乎没有话语权。如任风电自然发展,其命运可想而知。因此,要使风电担当起减排和发展新能源的重任,政策的加大支持力度是不可获缺的,风电机组企业自身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各国竞相发展新能源技术的情况下,谁能在新能源战略竞争中取得优势,谁就可以在下一场产业革命中充当世界科技创新的“领跑者”、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以及新国际标准的制定者。

风电用的高强度紧固件由于长期野外服役,环境恶劣,维修条件差,所以要求风机稳定性强。正常连续工作情况下,风电紧固件要求必须保证15年以上的使用寿命。风电高强度螺栓大部分选择10.9级,少量为8.8级。10.9级高强度螺栓,其硬度值32~39HRC,抗拉强度Rm≥1040MPa,断后伸长率A≥9%,断面收缩率Z≥48%,低温冲击强度(-45℃)KV2≥27J。

风力发电机组用高强度螺栓,作为主机、叶片、塔架和减速箱的连接件,与主机一起承担着基本性能、构件基本功能的各项要求;主要有以下品种:

a.塔筒螺栓:即风力发电机塔座上使用的螺栓,主要使用的是GB/T1228~12

31、DIN6914~6916以及DAST等大六角头钢结构连接副螺栓。

b.整机螺栓:即风力发电机上使用的螺栓,主要使用的是GB/T578

2、GB/T578

3、GB/T70.1、GB/T6170、GB/T97等六角头螺栓、内六角螺栓、六角螺母及垫圈。

c.叶片螺栓:即连接风力发电机叶片的螺栓,主要为一些新设计的非标双头螺栓及T型圆螺母产品等。

在一定条件下,原材料质量的优劣将影响紧固件生产工艺参数的选择,并直接影响风电用高强度紧固件综合机械性能和使用安全。在风电场风机安装过程中,风电高强度紧固件的开发和应用上,还存在着来自供应商和加工制造方面的挑战。

面临新的挑战,风电用紧固件的工艺和材料,潜在巨大的市场和对技术期待将是可持续发展的课题。2010年底,一大批风电机组国家标准已发布,对风机组企业是利好消息,在此也希望全国紧固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尽快出台一份风电紧固件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以填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第5篇:风电工程师眼中的国内风电行业

风电工程师又出差了,所以时间又很多,今天不谈比亚迪,就吹吹风电行业那些年的牛逼。其实呢,风电行业和电动汽车行业也还是能找到一些共同点的。我知道论坛里面也有一些风电的同行,欢迎拍砖。:office: 很久之前就有这么一个命题:风机制造业算不算高科技行业?真是一个好难回答的问题是吧?一般来讲,只有很少人能做的行业都可以算高科技行业,问题是中国人一会做,这还是少数人会做吗?80年代,美国波音公司(够高大上吧?)曾投入巨资研发风机,结果折戟而归,那时(国产还没有起来)我觉得风机真是很高科技。平心而论,我觉得风机制造业涉及了玻璃纤维材料、碳纤维、空气动力学、新电机、大型变速齿轮、结构力学、气象计算、预测,大型风电并网等诸多新的高技术含量的行业、要素,起码算得上一个比较有技术含量的行业。而且在风电行业的发展史上,一直是技术在推动成本的降低,从而推动风电行业的发展。

就全球来讲,我个人把风电行业分为婴儿期、爆发期和成熟期。

之所以这么分,一方面是讲产业规模,一方面是技术发展。

婴儿期:

从时间上来讲,我把2005年之前算着婴儿期,在这之前,全球包括中国的风电装机规模都很有限,当时主要是德国、丹麦等先发国家领先全球(代价是高额的补贴电价,收获是后几十年的技术领先)。

从技术发展来讲,个人认为在可控硅(即IGBT)成熟之前,风机的可靠性、成本都比较高,所以一直得不到大规模推广。在此之前,有单叶片、多叶片、垂直轴、水平轴等很多种技术流派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目前主流的就只有3叶片水平轴风机,后面所讲的风机也全部都是这种风机。

风机发电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叶片转动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发电,这里就不作科普了。早期的风力机都是叶片带着异步电机定速运行的,即所谓定桨定速;但这是低效率的运行方式,风力机要保持最佳叶尖速比(叶尖线速度除以风速)才能有最佳的效率(是不是和发动机的最佳转速区间很像?)而这个所谓的最佳效率就是59.3%,即所谓贝兹极限。

可控硅技术、工艺慢慢成熟后,在风电行业得到了大规模推广,并且在兆瓦级领域完全淘汰了定桨定速风机。与之对应的,当然就是变桨变速风机,从此之后,风机发电效率明显提高;同时,由于是变桨变速运行,风机承受的载荷也明显降低,这导致风电场的整体成本和维修率也明显下降,风电行业由此迎来了成本快速下降,迎来了大型化、长叶片化的大发展期。

婴儿期的中国风电行业很冷清,基本上就金风、运达等几个勉强活下来的公司在惨淡经营,早期的洛阳一拖的公司把自己拖死了。那个时候,中国的风电场主要是丹麦维斯塔斯和西班牙歌美飒的天下。

鄙人03年进入风电行业,某央企业主(内行的人就知道是什么公司了),可买的风机也就上述那么几家,还有一个麦康,公司领导最后选择了有低息政府贷款的西班牙歌美飒(中国政府现在去非洲也是这个套路),用的就是这家公司的G58-850kW风机。当时还说可以送到西班牙培训2个月,真的好心动。可惜的是,西班牙公牛做事实在太慢,还没等到风电场建成,我就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这家公司,可惜了我的西班牙女郎啊!

04年风机采购和西班牙人谈合同有点趣事值得一说:谈判是安排在一个四星级酒店里面的,谈了5天5夜特辛苦,最后西班牙人还假装谈崩去机场,到了机场又松口回来签约。每天吃饭都在酒店里面,我们请客,一餐也就几百块吧,最后一天谈完对方要请回我们一次,于是我们找了一个高档会所开一桌,每人点了一个鲍鱼,一餐饭吃了两万多!全吃回来了!

我那个时候就是个小兵,虽然作为技术人也参会,但还负责端茶倒水,有一次路过某西班牙代表后面的时候,发现他正在看黄色图片,发现我过来急忙关网页!想想吧!一个西装革履、香喷喷的欧洲绅士在猥琐地看黄色图片,反正我笑喷了!

关于歌美飒和维斯塔斯有个典故:世界头号种子维斯塔斯看到西班牙的好政策在西班牙投资设厂,合资方就是歌美飒,该公司在西班牙是个大型机械设备制造商,好像是有直升机业务的。这一合资祸事来了:基本上吧,强取豪夺,工厂变成歌美飒的了!歌美飒还在维斯塔斯V52机型的基础上加长叶片,开发了新机型G58来主打低风速市场。

话说从那之后,维斯塔斯就对合资犯了怵,于是在中国市场就从没考虑过合资。某种上来讲,我认为维斯塔斯这个决定拯救了中国的整机厂商。

在这个时间,世界五百强级别的美国通用电气和德国西门子也通过并购进入风机制造这个即将爆发的市场,当然,它们的爆发都是2010年之后的事情了。

在这个时间,三哥家的苏司兰得益于印度本土市场一度排名世界前五。

这个时间,国产的头号种子金风开始有一些人员和技术积累,当然,它们的生存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本人05年曾有幸听过金风老大武钢的讲座,他曾抱怨公司招进博士生送到德国培训,结果培训结束,人家直接用人民币币值的欧元挖走(我当时想:我草,怎么我没有遇到这等好事捏)。

爆发期:

作为全球头号风电大国,爆发期当然是中国才能代表,所以我把2005年之后中国出台可再生能源法并明确风电电价之后,中国厂家大规模引进1.5MW级风机图纸进行生产作为爆发期,也就是那几年,中国奠定了世界头号装机大国和风机制造大国的地位。

在爆发期来临之前,风电的上网是没说法的,可再生能源法要求电网全额接收(限电问题另说),电价也要靠跑部前进去争取,做一个风电项目很难。

对了,同期还有个政策就是要求风机整机的制造要求70%的国产化率,因此有志于中国市场的厂家都来中国设厂。

个人觉得中国的风电政策好就好在固定电价,即根据风资源水平的不同分成4个上网电价:0.

51、0.

54、0.58和0.61,南方地区都是0.61.高于标杆火电价格的部分,由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进行补贴。而这个可再生能源基金呢,是全国范围内每度电提价0.8分钱(错了请拍砖)来的。所以,电脑前的各位看过,你们也是为中国的风电事业作了贡献的。

看到这个风电电价政策,有没有联想到电动车补贴?我的体会是:不管你补贴多少,只要你的政策明朗,操作性强,风电也好,电动车也好都能很快发展起来。

电价政策出来后,全国风电装机进入了一个非常迅猛的爆发期,具体情况可参考07-08年那一波的房地产暴涨,基本上也是一年一番,风电投资商到厂家厂房里去抢风机,抢塔筒,各个厂家赚得满盆满钵。多牛逼呢?塔筒知道吧,就是把钢板卷起来做下防腐措施再焊接起来,相比原生态的钢板基本上没什么附加值。目前开发商采购塔筒的到场价大概是9000元/吨,那个时候可以卖到18000元/吨!请注意:最近几年人民币注水起码40%。

爆发期不得不提的一个厂家是华锐,这家公司背靠大连重工,政府背景较深,一度成为中国第

一、世界第二。此外,它还在政府的推动下,拥有中国首个也是截止目前唯一一个海上风电场的运行经验(上海东海大桥,世博会项目)。这家公司的成功固然有其政府背景的原因,其领导人韩总也是个牛人,赌博式的产能扩张,学习长虹买断零部件(齿轮箱)直接把华锐推到行业老大的地位上。可惜的是,做生意和上层势力关系太紧密是做不长的,内部管理做扎实才是王道。华锐上市直接定了个90块的高价,估计很少见上市价格是历史最高价的股票吧?华锐目前的股价是?至于韩总,因为种种问题,内部管理终于hold不住,走人,从目前看来,这家公司能否生存下来还比较难说,很可惜。

公众对华锐的了解可能还来自美国超导公司和华锐的知识产权纠纷。当时网上一片一边倒的骂声,无外乎就是华锐这个山寨中国公司这么不要脸,不讲道德,中国人的劣根性等等。呵呵,其实,这个超导就是一个二道贩子,本身没有生产IGBT等能力,不过就是凭借它的人脉关系能够拿到货(彼时,IGBT只有 英飞凌 、三菱等区区几家公司可以生产 ),在中国风电行业井喷期坐享高额利润,等华锐可以自产把它踢开的时候就缠上来耍赖,问题是在这种环境下华锐被喷个满身屎还无从分辨。

重要人物: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中国风电行业的大发展可以说可这个人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国外曾有媒体酸溜溜的说他是中国的风电沙皇。除了上面说的几个政策,国宝主任还力推的多个特许权招标,将许多20-30万千瓦的大型项目给了中国公司,时间不长,也就那么三四年,但这就够了,足够一大批世界级的风机制造商成长起来。巅峰的时候,世界十大里面有6个来自中国!牛不?到后来,即使没有政府的保护政策,它们也用价格战让世界巨头在中国落花流水,世界头号种子维斯塔斯差点破产被收购(广东明阳活动了好久未成功),三哥的骄傲——苏司兰打道回府,美国大爷GE基本消失。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有技术含量的产业这么辉煌过(我知道的)!估计各位也注意到了,我称呼那个人为“国宝主任”,其实这是我们同事间、行业间的一种昵称、尊称,我们对他是出乎内心深处的尊敬。可惜的是,他退休早了点。我有时候想,这个技术出身的官员,肯定有一种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才能和其他官员迥然不同。(铁男兄的事情可以对比)

要说中国的风机厂商能有今日除了“风电沙皇”的功劳外,当时没有合资厂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否则的话,就像汽车行业一样,有这么一堆既得利益者兼带路党在,你的扶持政策很难发挥作用。

可能有人会问了:风兄,既然你说中国的风电制造业这么牛逼,那么它们的出口也不错吧?可惜的是,中国的风机出口一般般,重要市场如美国、欧洲、印度基本没什么作为,基本上就是一些边缘市场有点业绩,如南美之类。

分析分析原因:风电场的开发有几个条件,首先是要有风资源,再一个它的成本高于常规能源,所以没什么风和太穷的国家(或者俄罗斯这样的能源输出国)是不会发展风电的。

欧洲市场:这里是欧洲厂商的大本营,虽然它们的成本远高于中国厂商,但它们有的是各种技术壁垒(认证之类),中国产品过去比到美国还远,成本很高,优势体现不出来,厂商大概只能在东欧略有突破。

印度市场:苏司兰的主场,印度人很排华,中国大型装备制造业基本上进不去。本人曾在国外(和领导一起)接受过苏司兰某高层的接待,一路乘车(好几个小时)去它的风电场参观,路上聊天时那种提防情绪真是非常明显(我是你的客户耶?),什么你们中国人来了就怎么怎么的。领导(是海龟,出去给我当翻译,唉)当时的回答是:中国和印度是朋友,美国才是中国的敌人(貌似出去呆几天,英语听说水平大幅度提高,基本可以听懂)。新闻里看到广东明阳在印度拿到过20万的单子,不知道后续如何。

美国市场:美国牛仔很赤裸裸,很霸道,说中国的风机厂商倾销,尼玛你美国市场的价格是单位千瓦8000,中国是4000,我需要倾销?结果是:美国对中国厂家课以80%左右的反倾销税,中国的风机如果要出口到美国,上万公里运过去加上关税基本上就不用卖了!那么有人说我到你那里投资建厂,自己开发风电场总可以了吧?请搜索广东明阳状告奥巴马。总之呢,个人觉得美国市场不是中国品牌公司发展的地方,出口点没什么附加值的服装和玩具是可以的。从这个角度,我很不看好比亚迪在美国的发展,略微露头也必然会遭遇民族主义和国家安全大棒的狙击——如同华为。

在这一段时间,中国的风电装机超过德国、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并不断扩大优势保持到现在。其实,中国的风资源、电价都不如美国。原因有几个:

一是美国的风电补贴政策极不稳定,导致历年的风电装机如过山车一般波动很大;

二是地方保护太严重,不同于中国市场的百花齐放(也可说泥沙俱下),美国市场是GE一家独大,能稍微分一杯羹的也就西门子、维斯塔斯这种世界级的公司。中国公司、美国其它公司都进不了美国市场,所以它的成本总是很高,老是要政府给予巨额补贴,所以总是有一顿没一顿,发展就不是那么顺。

是不是觉得挺奇怪,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竟然也有强过美帝的时候?

[ 本帖最后由 风电工程师 于 2014-06-26 11:27:51 编辑 ] 俗话说,盛极而衰,装备制造业经过一轮产能扩张后进入萧条期那是必然。所以下面说——成熟期。

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这话不假,一阵风电热,很多质量参差不齐的风机装上去,如果中国的很多行业一样,该掉链子的开始掉链子,什么着火啦,倒塌了都有。再加上全面地产能过剩,风机价格急速下滑,风电场开发商终于从孙子变成了爷爷。从2010年之后可称为成熟期。

鄙人所在的公司就遇到过风机倒塌的大事故,所在分公司老大被直接拿下,但是——尼玛风机是前任装上去的好不好,前任都升上去了,倒霉的兄弟!还好,给下面的兄弟腾出个好位置。但风机制造商呢,从此被我们纳入黑名单,再也不买了!

好在,掉链子的公司只是少数,外资的维斯塔斯等公司一直指望着过两年(早几年时)国产风机大规模爆发质量问题,开发商重新买它们的高价风机(它们的销售对我说的)呢!反倒是它们自己在价格战中自身难保。

在这一段时间,中国的开发商,所有涉电的央企,五大四小,全部进入风电开发行业,上演了一波波圈地潮,风机安装潮,一不小心,北方的区域风电限电了!

国网觉得很无辜,你们都是央企,你们都有背景,你们都想并网,我掰不过你们,天天请客吃饭来腐蚀我,那就都并网吧!于是,风电过剩,就只有限电了,大家一起亏损吧!有人问:那为什么不加快电网建设进度呢?问题是风电场的建设周期不到一年(北方),而根据电网的流程,新建一条线路却要两三年!更别说可以长距离输电的高电压等级了,而且,你等规划先!

说到这个规划,又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湖北自己的电不够用还要把三峡的电送到很远的上海等地方去呢?为什么要把鄂尔多斯的煤辛辛苦苦运到秦皇岛,又辛辛苦苦从秦皇岛运到到南方,再转运到南方的火电厂发电而不是直接从鄂尔多斯建火电厂用高压线送过去呢?是吧,初中生都会问的问题,答案是国家规划!问题是规划实在赶不上变化,搞笑吧!纪念一下给我八卦这个事的领导。

北方限风电还有个搞笑的事:京津电网是不允许接入风电的,理由是电网安全,我勒个去!分明就是利益在作怪好不好?就是他们不想买风电的高价电(除掉补贴相当于最高的火电价格),宁可让帝都人民吃煤灰。如果京津电网允许接入风电的话,消纳个几百万甚至千把万就像玩似的。

这一段时间,和电动车行业一样,地方保护主义也是存在的,很多省份都要求用地方自产的风机。这个事情没有造成大的影响也未大规模蔓延,一方面是国家层面的禁止,一方面风电开发商多为央企,可以不吃你地方政府那一套。鄙人所在的公司就经历过几次这样的事,最后都顶住压力没有让地方政府得逞。我想,地方保护主义没有盛行,可能也是中国的风机制造业能够有目前这种成就的一个原因,一个割裂、充满保护主义的市场是不可能培育出世界级企业的。

在这段时间,风机厂商过得很艰难,它们采取的办法主要两种,一个当然是技术进步,另一个就是圈地,捆绑资源卖风机。

技术进步主要是叶片的加长,扫风面积越大则汇聚的风能就越多,同样的风速和额定功率下,所发的电力就越多。这些年来,1.5MW级风机的叶轮直径从70米增加到77米、82米、87米、93米(GE还有1.6的100米),2.0MW级的风机则从72米、80米、87米、90米、93米一直增长到116米,还有厂家在研发更长叶片的风机。目前,原维斯塔斯等850KW级别的风机完全淘汰,1.5MW级别的逐渐边缘化,2.0MW级别成为市场最主流,而2.5MW虽有少量推广,但由于供应链的不成熟成本很高,估计短时间内难成主流。

叶片的加长导致风电开发的风速门槛大大降低,早年风电场的门槛风速要6.5m/s以上(2000小时),而金风最新的2MW-115风机将此门槛拉低到5.2m/s。或者说,大概在5.5m/s风速时,大概可将原2MW-82机型的满发小时提高50%,是不是很猛?

叶片加长的过程中,厂家要对叶片的翼型进行优化,对结构、载荷要有透彻的理解,并不是简单的加长那么简单。叶片的加长也伴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想想:五六十米的部件,要在恶劣的环境下转动20年,需要多么NB的材料性能?随着叶片的加长、碳纤维成本的降低,碳纤维在风机叶片的大规模应用应该为时不远,到时候就象风机行业带动IGBT制造技术进步一样,普通轿车说不定也能享受碳纤维这种高科技产品呢?话说特斯拉当年要不是遇到IGBT大降价,可就死掉了!

目前,风机普遍大规模使用IGBT进行变频,双馈风机大概是额定功率的三分之一,永磁直驱则是全功率变频。有兴趣可按照世界累计装机容量计算一下IGBT的供应,相对电动车行业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当然,电力行业的其它地方也是用了很多的IGBT。

IGBT这个玩意本人当年读书的时候有一本电力电子的书讲过,里面还有其它几种电力电子元件,现在是一点印象,连名字都想不起来了。前些年,IGBT生产门槛很高,现在能生产的就很多了。

从风电场反馈看来,IGBT还是比较娇嫩,对温度、湿度都要比较高的要求,是一个比较高的故障源。风机的IGBT是放在塔筒底部的,想来运行环境比不上汽车用的要恶劣,估计汽车用的IGBT应该比较难生产吧,我不懂,希望有内行的大神出来做做科普。

这个是金风1.5MW-82风机的底部,用于散热的风机功率竟然达到47KW,想来全功率变频的代价也不小,不知道效率怎样。

除此之外,在这段难熬的日子里,中国的风机制造商,还不断的优化供应链,推行零部件自产化,国产化,目前金风之类的厂家已经可以保证所有的核心技术在手,不会让老外掐脖子。

在这个过程中,风机厂商既提升了产品质量,又提升了技术,而且价格不变,像不像汽车产品增配不增价?当然汽车厂商比它们滑头。

这里提到了金风,也就说说这家中国最知名也最让我看好的公司。它来自新疆,中国最老牌的风机制造商(活下来的),永磁直驱体系的领军者,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风机制造商,个人以为该公司的产品质量为国产品牌第一,甚至不弱于维斯塔斯、GE、西门子等最NB的厂商,从长远发展看来,能够对抗西门子等公司的厂家也只有它。目前,金风的产品比普通国产品牌要贵10%左右,但仍然卖得最好,这充分说明,血拼到底的价格战没有用,长城汽车的热销也证明了这一点。

金风目前是上市的股份制公司,大股东是三峡,但好在公司管理权还是在武钢的个人手中,所以战略眼光和管理质量还是不错。我所在的公司用了不少金风的产品,功率曲线和可利用率都非常好,下面的截图是我们某个风电场集控中心拿来的数据,可利用率99%左右,绝对的世界级水平。

国产风机厂家中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是远景能源,入行有点晚,就象手机行业中的小米,横空出世,口碑很好,没两年市场占有率也就起来了。中国公司能够做出外企范的也就这一家了。

另外一家本土厂家上海电气其实底蕴、技术都还不错,可惜自废武功(原产品体系放弃)和西门子合资做带路党,估计也不会有什么作为了。

如果说哪家外国公司颠覆中国风机市场,估计也就西门子了。这家公司和美国GE一样都是全能选手,随手拿出来的都是最NB的技术(想想能做飞机发动机和高铁的公司是多牛逼的存在,虽然销售额不如大众,但论技术力应该是秒大众的),业务版块随便拆开都是世界五百强,该公司目前主攻海上风电市场,并且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以西门子的技术和资金深度,除了GE没有哪个可以在海上风电领域追上它,但GE是没有海上风电业务的。

说了这么多,各位看官可能有个疑问:为什么风机整机厂商里面没有日韩厂家的影子呢?确实没有,我也好奇怪,这么丰厚的大蛋糕竟然集体缺席,中国厂商直接和欧美厂商同PK,水平还是可以的嘛!

风机厂家另一个有效地过冬方式就是圈地卖资源,目前中国境内的风机厂家中,除了维斯塔斯和西门子之外,没有哪一个厂家没有做这个事。具体做法是:厂家排出工作人员到有资源的地方和地方政府签约,开始测风做前期工作,多的甚至做到核准。风机厂家一般本身不做风电场运营。这个时候你开发商想过来接手是吧?没问题,用我的风机就转让给你,不加价。是不是觉得和比亚迪到处开出租车公司推广E6有点像?其实我觉得这是条好路子,行业是相通的。

再来说说海上风电,中国的海上风电虽然喊了很多年,但基本上没什么规模,除了上海东海大桥。技术储备不足是原因之一,世界上真正得到认可的只有西门子的4MW平台;更大的原因是海上风电选址难。外行人可能会觉得大海无边无际,随便找个地方插下去不就行了吗?不是的,作为一个后来者,海上原有的保护区、养殖区、航道、军事管理区、海底管线管道等你都要躲避,所以基本上你就找不到什么好地方做海上风电场了,除非你跑到很远的外还去,但那个成本是不得了。最近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海上风电的电价是0.85元/千瓦时,基本上现有核准项目的开发商都要亏本。目前开发商都不太敢用国产风机(基本没有业绩),真自主选择的话,估计西门子就要赚翻了!但高层也发话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都用外资风机),那就不如再等几年(国产风机成熟)。本人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何苦花中国的钱去补贴国外的成熟产品的,中国还没有到那么缺电的地步。

再说说开发商,前面说过了,所有的涉电央企都进入了风电生产行业,几乎看不到民营企业的影子,原因很简单,门槛高:资本投入大,回收期慢(快10年),电费回收麻烦,发电不确定性大等,真要经营好风电场,你非要准备一个完整的管理班子不可,否则随便一个环节人家就把你坑了,这些年了解得越多,越觉得里面的水深。

说到底,这个行业,不适合民营公司玩,不是不让进,是划不来。有些套路,民营公司玩不出来,举个例子:某公司,也就是鄙人所在公司,要发展风电,资金不够怎么办?发行一笔债券,把债券作为资本金,又从银行贷款,自己不花一分钱就做起来几百亿资产的风电固定资产,还安置了一大堆领导干部,牛逼不?其核心,就是利用了央企本身的信用,反正它绝对不会倒,你比亚迪之类的公司绝对学不来。

开发商的着笔较少,因为鄙人觉得制造业,也就是那些整机厂家才是国家的基石,央企开发商,不过是一些小利益集团,不值一谈,虽然本人也是其中的利益记得者。

风电场的蓄电池室,电池是汤浅的,价格很贵,反正我们的采购价格比得上锂电池了

我觉得这个很浪费,还不如直接用一面磷酸铁锂的柜子代替,还能节省一个房间。这个已经向领导建议了,领导也很赞同。

最后上一个风机的图:

第6篇:风电人看风电行业的一些感受

从事风电行业有几年了,经历了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时期。在这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太多的资本及大型企业被“忽悠”进了这个行业,包括零部件及整机的生产,造成这个行业设备的严重产能过剩。而这个行业的风电场开发又是需要大量资本驱动的,国家财政政策的紧缩,同时伴随着电网公司对风电电能的“歧视”——“弃风”严重、所谓的“五项电网测试要求”,进一步对这个行业雪上加霜!“十二五”计划第二批核准项目的严重缩水进一步让人感到寒意。

大家看到了曾经风电行业的辉煌,但是这个辉煌却如流星般闪过。大家忘记了风电的风险,风电其实是一个风险很高的行业,首先依赖风,没有风,风电机组只是摆设,但是现在风场项目有多少经过几年的测风?其次是风电设备的稳定可靠性,机组售价基本无法让设备方有足够的盈利空间,长期以往,如何让设备方拥有资金去优化机组,提高可靠性?

更为致命的是机组如果无法过质保,交给业主,机组的运营费用更是压在设备商的沉重负担。业主不断的在设备商的面前体现强硬的一面,可是机组是要运行20年的啊,机组越装越多,

- 1

第7篇:风电 风机调试 报告

苏司兰公司调试报告

1、调试范围及主要调试项目:

苏司兰调试人员负责对昌邑二期风电项目的33台风机进行调试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 控制电缆的连接:包含风速仪、机舱灯、航空灯、光纤、滑环加热器及轮毂动缆和控缆等接线,接线时要将电缆整理好

 程序载入: 将程序分别考入主控制模块、SFS模块、变频器,注意更改参数,设好整定值。

 检查所有电控柜的接线情况(此接线在工厂已完成):包括顶部控制柜、底部控制柜、SFS柜,电容柜,轮毂控制柜。同时还要检查发电机定子输出接线柜,转子输出接线柜,电阻箱,滑环接线盒,碳刷柜接线情况。

 电机基本检查(并非带电测试):包括接线盒所有线路检查,刹车线圈间隙检查,干燥剂是否取出,端子是否连接牢固,杂物取出等等,其中包括偏航电机、变桨电机、齿轮箱油泵电机、齿轮箱冷却风扇电机,润滑电机,发电机及机舱冷却风扇电机等等。  传感器的安装及调节:包括转子速度传感器、FR传感器、震动传感器、震动测试仪、震动开关、偏航指北传感器、偏航传感器、发电机转速传感器、发电机编码器、轮毂锁传感器、刹车磨损传感器、解缆控制开关等等。其中,传感器与被测物体的间距严格调节为4mm。

 齿轮箱油位及刹车液压站的检查:主要对齿轮箱的油位进行检查,多退少补,同时观察油的质量,并取出固定量油样,之后送交相关机构报检。对刹车液压站也要进行油位油品检查,同时对刹车系统进行手动和电动测试。

 变桨电池的检查: 要求对每块电池进行电压测试,要求为12~13Vdc,确保接线紧固无误,对温控开关进行调节,检查电池盒内的PT-100阻值。

 润滑工作: 包括对发电机轴承、偏航轴承、变桨轴承、主轴承、偏航齿圈、变桨齿圈的润滑工作,同时对所有润滑系统的油管连接部位进行检查,发现漏油情况立即处理。  发电机对中:安装齿轮箱到发电机的联轴器,用激光仪器对二者的同轴度进行精密检测及调整,误差应小于0.07mm,最后打上连接螺栓力矩。

 叶片标定: 要对叶片角度进行调整,通过输入变桨程序,调节叶片编码器,使系统记录当前正确叶片角度。之后测试叶片的动作是否正常,包括断电测试,拍急停测试,-5度测试,CAN Fail测试,时间延时测试。。。  所有电机功能测试(此步骤部分需要电网带电测试):包括偏航电机、变桨电机、齿轮箱油泵电机、齿轮箱冷却风扇电机,润滑电机,发电机及机舱冷却风扇电机等等。  并网元器件测试(此步骤必须电网带电测试):包括风机手动运转1500转测试、电容测试、发电机并网接触器测试、软启动测试、BYPASS接触器测试、电池电测电压带负载测试、叶片变桨断电测试、风速仪风向标测试等等。

 清理清洁:彻底检查清理轮毂内所有杂物,做好机舱卫生工作,整理好外露的所有电缆接线,多余的用绑扎带固定。

 记录及资料填写:填写调试报告,记录所有重要部件的序列号及所有控制柜的图纸版本号,记录遗留问题,之后及时处理或寻求指导意见。

2、调试目标:

最短的时间内满足客户要求,顺利并网运行

3、调试原则:

本着安全的原则,保证工程进度,保证风机运行顺利。

4、质量目标:

力求风机安全运行无故障,维持以后可利用率达97%以上

5、质量控制措施:

 严格执行图样会审、技术交底等技术管理制度。  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

 调试过程中做好质量记录技术资料的填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6、调试项目及验收情况:

目前调试正在顺利紧张的进行中,已完成对A回路的基本调试工作,等待电网送电,做最终的并网运行测试。

7、遗留问题及处理措施:

现处于发电机调试过程,不具备某些设备的测试能力,例如偏航系统,变桨系统,以及与并网相关的元器件无法测试,等待电网供电后一起进行。

第8篇:风电启动验收报告

1工程概况.............................................................................................................2 2工程施工总进度和已完成工程形象 ................................................................2 3施工质量管理 ....................................................................................................3 3.1施工质量管理机构、人员及质量保证体系 ...............

三峡新能源利川汪营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工程分为架空线路部分和直埋电缆、光缆及箱式变压器安装两个子单位工程

架空线路全长为5.597km,其中同塔双回架设长度803米,单回架设长度4.794km,全线共有铁塔32基,双回塔4基,单回塔28基,其中直线塔14基,耐张塔18基。本工程全塔接地,单回路架设一根gj-50避雷线,双回路架设两根gj-50避雷线,adss光缆挂在塔身下导线横担4-8.5米处。

直埋电缆、光缆及箱式变压器安装工程起点始于风电场升压站35kv出线开关柜,止于风电场24台风机的出口断路器;光缆起始于风电场升压站中控室,止于24台风机控制柜。35kv直埋电缆选用 zr-yjy23-3*50、zr-yjy23-3*70、zr-yjy23-3*9

5、zr-yjy23-3*120、zr-yjy23-3*150、zr-yjy23-3*300阻燃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铠装电力电缆。

本工程线路路径分为2回单回线路,导线分为主干线及分支线。线路路径靠近风机位,架空线通过电缆与风机箱变连接。路径详细叙述如下:

(1) 1号(12台):1#-12#风机组成一个联合单元,风机箱变与风机箱变之间用电缆相连,电缆汇集于a11与a12风机中间的电缆分支箱,然后电缆上塔通过架空线接入升压站。架空线部分4.6km,电缆部分9.68km。

(2) 2号(12台):13#-24#风机组成一个联合单元,风机与风机之间通过电缆连接汇集至风机a21箱变,然后通过电缆爬塔通过架空线送至升压站;电缆长度约8.65km,架空线长度1.2km,其中约800m为双回线路,与1号回路共用一组双回塔,约400m线路为单回线路,线路平均档距约180m。

2工程施工总进度和已完成工程形象

按照合同控制性工期要求,2012年12月10日完成进架空线路部分施工,2013年5月30日完成直埋部分施工。现已完成的工程进度及形象是:架空线路工程于2012年10 月16日开始混凝土浇筑,2012年11月10日铁塔基础全部完工并进行铁塔组立及架空线路电气安装转序,于2013年12月10日完成除光缆展放外的所有施工任务,到2013年6月28日为止,架空线路已经具备了倒送电条件;直埋部分于2012年10月20日开始电缆沟开挖作业,2013年5月26日开始直埋电缆及光缆敷设施工,2013年6月15日开始电气试验。 3施工质量管理 3.1施工质量管理机构、人员及质量保证体系

按照iso9001—2000标准及环境保护与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要求,把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与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文件中关于集电线路专业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作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程序文件执行。

3.1.1项目部管理机构和质量保证体系 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利川汪营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项目部成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质量第一责任人),常务副经理(质量主管责任人)和总工程师(技术责任人)担任副组长,其他各部室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技术部负责本标段有关技术措施的制订,解决现场有关施工技术问题及施工计划的组织实现,保障现场文明施工。质安部负责本标段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促进提高施工质量。

我公司通过了gb/t 19001-2008 / 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8月28日起在公司范围内实施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体化管理,并在2010年4月进行了更新,进一步完善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经过几年运行情况的检查认证,工程质量优良率达10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本工程中严格执行公司体系控制程序要求,具体如下表: 3.2施工质量控制程序及管理措施 3.2.1 施工质量控制程序

施工质量控制程序图详见下图。 3.2.2 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1)严格执行 “三检制”。即施工队自检、项目部复检和公司专检,在“三级”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再提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各级质检人员按技术标准要求认真对各道工序施工质量进行检验,填写检查记录表,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检验合格后,进行下道 篇二:吉林某风电220kv升压站工程启动验收汇报 ***风电220kv升压站一期工程

启 动 验 收 工 作 汇 报

***集团***风电项目部

吉林省电力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 各位领导、专家你们好:

衷心的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长岭,对***风电220kv升压站进行监检验收,希望你们多提宝贵意见。

由***集团承建的***风电220千伏升压站一期工程,在中国***集团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风电分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吉林省吉能电力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的认真监督指导下、在设计单位的积极配合下,经过施工人员的努力工作,于2007年1月6日已基本完成施工。在施工现场通过对“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的贯标学习后,组织了有施工项目经理、工程管理及技术人员参加的宣贯学习讨论。对第一次监检提出的整改问题作了落实;并得到了建设单位的确认。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风电220kv升压站一期工程完成情况及质量管理情况向各位领导及专家作如下汇报: 一.工程概况

吉林***风电场位于吉林省松辽平原的西部,长岭县境内,距长岭县城12公里。风场范围位于203国道的西侧。220kv升压

站位于一期场区东北角。 二.工程完成情况 2.1截止到2007.1.6日,***风电220kv升压站一期工程,工

程量完成情况如下: 土建部分:

电气部分: 2.2分部分项工程验评情况 土建部分: 1)场内回填土工程:压实度检测和试验记录 1 份,符合设计要求; 2)围墙工程评定 32个分项,合格率 100 %; 3)中控楼工程评定59个分项,合格率100%。

4)220kv构架基础工程评定168个分项,合格率100 %。 6)主变构架及主变基础工程评定26个分项合格率100 %。

电气部分:根据《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1~5161.17-2002将电气部分分为7个单位工程,优良率100 %;18个分部工程和44个分项工程合格率均为100 %。 2.3资料的形成情况:

本升压站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以及国家电网公司2005.4月“关于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条件”的要求及有关规定进行填写,现已经全

部完成。

2.4工程质量情况:

在***风电220kv升压站施工中,项目部对工程质量严格要求。我们的工程目标是:达标投产;工程的质量目标是分部、分项工程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优良级。

项目部的质量管理主要从以下三方面体现: 2.4.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2.4.1.1项目部技术人员依据设计文件和设计技术交底的工程控制点进行复测,当发现问题时,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将质量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 2.4.2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技术交底必须符合下列规定,才能开工:

(1) 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

人应向承担施工的负责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资料办理签字手续后并归档。

(2)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

提出的有关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的要求,在执行前向执行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2.5***风电220kv升压站质量与进度情况是与上级领导对升压站的关心是分不开的。中国***集团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风电分公司的张总和梁总曾多次来到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分公司的张嘉文经理和范工坚持每天来到施工现场,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监理部的监理工程师每

一天都不辞辛苦的严格把好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检验及评定工作,做好分部分项以及单位工程的质量验收。真正做到了对业主负责对工程负责的目的。 2.6材料的质量控制:

未经检验和已经检验为不合格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工程设备等,一律不得进入现场和投入使用。 2.7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所有设备应按设备进场计划进行施工设备的调配。 (2) 现场的施工机械必须满足施工需要,否则不得使用。 (3) 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查,无证或资格不 符合者,严禁上岗。 工序控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经考核后持证上岗。 (2) 施工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应按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和技术交底文件规定进行施工。

(3) 工序检验和试验应符合过程检验和试验的规定,对查 出的质量缺陷应按不合格控制程序及时处置。 特殊过程控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对特殊过程的控制,除应执行一般过程控制的规定外,还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专门的作业指导书,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执行。工程变更应严格执行工程变更程序,经有关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

三、施工管理情况:篇三:风电场整套启动试运行前验收质检活动汇报材料

连江北茭风电场

整套启动试运行前质检汇报 福建省东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茭风电场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2年5月28日

目 录 1.工程概况? 3 2. 质量控制措施??? ? ??4 4.施工资料管理??? ???5 5. 强制性条文实施措施??? 5 6. 总结?? ???8 7. 工程施工项目形象进度表?? ?9

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连江北茭风电场位于连江县苔菉镇与黄岐镇之间结合部的山地上,距连江县约 55km。新建一座110kv升压站及24台单机容量2.0mw风力发电机组;

我司负责施工范围:风机机组吊装场地平整;风机基础施工、箱变基础施工;全场防雷接地网安装;浇筑风机基础混凝土17100m3,接地深井41口,接地扁铁约39000m; 升压站区主控配电楼、附属楼及站区附属工程施工;总建筑面积2160m2;

本工程于2011年04月29日由闽投(连江)风电有限公司组织各参建单位及地方各级领导在北茭风电施工现场举行了隆重的主体工程开工仪式。本工程地处连江县黄岐镇与苔箓镇之间结合部的山地上;地形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恶劣;我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保证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加大人力、物力与资金的投入,克服了因地形、天气及缺水等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于7月5日浇筑第一台风机基础;8月15日完成了预定首批机组10#~17#风机基础的混凝土浇筑任务,至2012年3月13日完成了全部24台风机基础、箱变基础的混凝土浇筑;于6月22日浇筑主控配电楼基础混凝土,8月16日完成了主控配电楼主体工程结构封顶,至12月28日完成中控区单位工程的施工任务。 2. 质量控制措施

根据本工程的总体工作量划分,土建部分划分25个单位工程(中控区单位工程、24个风机机组基础子单位工程),其中中控区划分3个子单位工程,30个分部(子分部)工程;140个分项工程;322个检验批;风机基础划分24个子单位工程;72个分部,384个分项 ;528个检验批;从项目开工,项目部就制定了详细的创优计划及质量控制目标,在施工中,项目部认真执行我司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程序,严格按施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要求施工,施工过程实行四级验收制度,并积极配合监理、业主对工程质量、安全的管理,实现以过程精品保证结果精品,达到“优质等级,并符合达标投产、优质工程”的总体质量目标。 3.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3.1.土石方施工控制:

土建工程土石方项目主要包括升压站区、风机吊装场地平整,基础开挖等;项目部根据图纸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编制了《土石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风机机位、基础控制爆破施工方案》及《风机机位、基础控制爆破应急预案》等;施工前给作业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本工程山高坡陡,紧临居住区。我方在机位平整及基坑开挖中采用松动爆破与机械凿击相结合,在保证安全施工,质量第一的前提下,又提高施工进度;取得很好的效果。 3.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 风机基础混凝土标号为c35普通混凝土,基础底径 19.20 m,面径 8.00 m,高 3.30 m,单机基础混凝土浇筑体积约 600 m3。项目部参照国内相类似工程有关文献及我司以往工程施工经验,编制了《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风机基础混凝土裂缝防治方案》及《冬季施工防雨雪方案》等; 施工前给相关作业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贯彻施工要领;在施工前做好⑴进场原材料控制,严把质量关;⑵优化配合比设计,选用优质掺合料与外

加剂,降低混凝土水化热;⑶混凝土制备及运输采用全自动专用机械,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搅拌与入模质量;⑷对作业工人进行专业培训,逐级进行技术交底。严格采用二次振捣工艺与二次抹压处理;⑸安排专业混凝土养护人员与测温人员,保温保湿养护严格按施工方案执行;经检测,送检的24台风机基础试块168组全部合格,合格率达100%。安装的24个基础环经监理、安装单位复检,全部控制在2mm以内,合格率达100%。 4.施工资料管理

主控配电楼建筑面积1307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地上3层,建筑总高

度12.3米;附属楼总建筑面积757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地上3层,建筑总高度11.1米;用于本工程的原材料、构配件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248份;各类试验报告风机基础 113 份;中控区 36 份;验收记录风机基础120 份;中控区 28 份;其他技术资料 80 份;混凝土标养试件报告:224组;混凝土结构实体检验记录:26 份;合格率100%,混凝土施工质量及管理水平达优良。沉降观测:主控配电楼共设10个沉降观测点,于2011年7月18日开始观测,共观测5次,最大沉降量2mm,均匀沉降,符合要求;附属楼设5个沉降观测点,于2011年9月28日开始观测,观测5次,最大沉降量 1.5mm,均匀沉降,符合要求; 每台风机基础共设4个沉降观测点,于2011年7月6日开始观测,每台共观测6次, 24台风机基础累计沉降量0mm,没有沉降,符合要求。

5、强制性条文实施措施 5.1 总则

制定执行《强制性条文》组织机构、培训、执行计划、资金支撑计划和组织监督检查。制定执行《强制性条文》组织机构、培训、执行计划、资金支撑计划和组织监督检查形成记录并定期审阅签字。加强强制性条文培训,负责制定本专篇四:风电机组现场安装验收报告

工程

风电机组现场安装验收报告

注意:

◆风机安装检查根据德国劳埃德规程规范-风能转换系统验证规范进行。 ◆风机安装必须遵守风机的安全要求。

◆安装检查记录应由负责安装技术人员和负责验收人员填写。 ◆有关安装检查清单所列项目中更多的信息请参照“风机安装手册”。

业主方验收负责人: 日期:

供货方项目负责人: 日期:

安装方技术负责人: 日期:

安装监理工程师: 日期:篇五:风电场工程竣工报告(模板) xxx风电场工程

竣 工 报 告

编写单位:xxx有限公司 编写日期:xxx年xxx月 批准: 审核: 编写:

前 言 (x)

简要叙述工程前期工作情况和工程要点。

第一章 工程概况

(x) 1. 建设依据: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批复、核准、备案文件。注明文件文号、名称和时间等。 2. 地理位置:概括描述相对位置并注明经纬度。 3. 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和气象等主要特征。 4. 批复、核准或备案的建设规模、标准、能力和总投资。 5. 项目法人,主要设计、施工(含设备制造、安装)、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名称。 6. 开、竣工日期。

第二章 土地征收及补偿

(x) 1.土地征收主要工作过程,主要批复(选址意见通知书及其附图、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国有土地使用证书)。 2.应缴纳和实际缴纳的规费一览表。 3.拆迁工作过程和结果。包括防护距离内的拆迁数量、拆迁费用、缴纳情况,拆迁过程主要事件和解决办法,拆迁结果。

第三章 招投标及合同管理

(x)

概述招标、投标情况,招投标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意见,合同的签订及执行情况。 1. 招投标实施范围和执行情况 序号招标项目名称 招标内容招标代理机构(资 质)评标前三名单位中标单位 中标价格执行情况中,针对已完成的招标内容,逐一阐述以下内容:

招标书中对投标单位的资质要求、提出的主要技术性能要求、评标标准、投标保证金、履约担保3 投标单位3 评标委员会人员组成(姓名、工作单位、职称、主要负责内容)

中标单位商务报价、中标理由3 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采购的进口设备和材料的情况,包括采购内容、进口原因、进口过程、价格等。 2.工程合同签订及执行情况序号

合同名称 签订时间 合同主要内容 合同金额执行情况主要包括合同纠纷及其处理方法。 3.设计变更或者施工变更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

第四章 工程建设情况

(x)

详细叙述各单项工程的工程总量、开工和完工时间、主要设计变更内容、工程中采用的主要施工工艺等;工程事故的处理;对各单项工程中的主要单位工程应着重说明其结构特点、特殊使用要求和建设情况,同时附工程建设项目一览表。

单项工程建设情况的内容按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章节顺序编写。 主体单项工程建设情况和质量保证体系单项工程建设情况的内容按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章节顺序编写。

结合竣工验收的内容和重点详细叙述各单项工程的工程总量、主要设计内容和变更内容(发生设计或施工变更,是否按规定程序办理报批手续。)、工程中采用的主要施工工艺等,对各单项工程中的主要单位工程应着重说明其主要设计参数、结构特点和施工建设情况,同时附工程建设项目一览表和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附总平面布置图和工程形象照片。针对不同建设内容阐述其质量控制制度和采取的措施。

第五章 环保、劳动安全卫生、消防和档案

(x)

概述有关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主要建设内容、工程档案资料归档的情况,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专项验收意见。

第9篇:中国风电发展报告·

风能是一种清洁的永续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风力发电不依赖矿物能源,没有燃料价格风险,发电成本稳定,也没有包括碳排放等环境成本。此外,可利用的风能在全球范围内分布都很广泛。正是因为有这些独特的优势,风力发电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统计,全球的风力发电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过去10年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8%,全球安装总量达到了7 400 万kW,意味着每年在该领域的投资额达到了180亿欧元。2006年,全球风电资金中9%投向了中国,总额达16.2亿欧元(约162.7亿元人民币),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 中国具有丰富的风力资源,风电产业的发展有良好的资源基础。据估计,内地及近海风资源可开发量约为10亿kW,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以及华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中国政府将风力发电作为改善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的主要替代能源技术之一,给予了有力的扶持。确定了2010年和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500万kW和3 000万kW的目标,制定了风,并辅以“风电特许权招标”等措施,推动技术创新、市场培育和产业化发展。到

2006年底,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60万kW,过去10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46%;中国在风电装机,2004年居第10位,2006年跃居第6位,并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风电市场。根据目前的发展势头,政府确定的2010年的发展目标有望于2008年提前完成。风电已经在节约能源、缓解中国电力供应紧张的形势、降低长期发电成本、减少能源利用造成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减排等方面做出贡献,开始。中国风电市场的扩大,直接促进了国产风电产业的

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底,中国风电制造及40多家,在2006年风电的新增市场份额中,国内产品占41.3%,比2005年提高了10个百分

点,国产风电机组装备制造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在风电开发建设方面,中国已经建成了100多个风电场,掌握了风电场运行管理的技术和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风电设计和施工的技术人才,为风电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多年努力,当前中国并网风电已经开始步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此外,中国还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小风机产业和市场,有利地推动了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开展。2007年是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比较关键的一年。《可再生能源法》出台并实施已经一年有余,风电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涌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报告旨在通过总结中国风电政策实施及产业的发展现状,剖,并预测未来风电的发展趋势,为关心中国风电产业的社会各界提供比

较翔实的信息,供在该领域进行生产、投资、贸易、研究等活动的人士参考。 本报告在绿色和平与全球风能理事会的支持下,由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组织业内专家进行编写完成。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公司、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SWERA项目以及国家气候中心等机构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1.1风能资源储量及分布

中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丰富。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2004-2005年,中国气象局分别组织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风能资源普查,得出中国陆地10m高度层风能资源的理论值,可开发储量分别为32.26亿kW和43.5亿kW、技术可开发量分别为2.53亿kW和2.97亿kW的结论。此外,2003-2005年联

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国际研究机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风能资源评价的研究,得出中国陆地上离地面50m高度层风能资源技

14亿kW的结论。2006年国家气候中心也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中国风能资源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是:在不考虑青藏高原的情况下,全国陆地上离地面10m高度层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25.48亿kW,大大超过第三次全国风能资源普查的数据①。根据第三次风能资源普查结果,中国技术可开发(风能功率密度在150W/m2及其以上)的陆地面积约为20万km2

。考虑风电场中风电机组的实际布置能力,按照低限3MW/km2高限5MW/km2计算,陆上技术可开发量为6亿~10亿kW。根据《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中国大陆沿岸浅海0~20m等深线的海域面积为15.7万km2 。年中国颁布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对港口航运、渔业开发、旅游以及工程用海区等作了详细规划。如果避开上述这些区域,考虑其总量10%~20%的海面可以利用,风电机组的实际布置按照5MW/km2计算,则近海风电装机容量为1亿~2亿kW。综合来看,中国可开发的风能潜力巨大,陆上加海上的总量有7亿~12亿kW,风电具有成为未来能源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源基础。中国的风能资源分布广泛,其中较为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以及北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内陆也有个别风能丰富 点。此外,近海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沿海及其岛屿地区风能丰富带

沿海及其岛屿地区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沿海近10km宽的地带,年风功率密度在200W/m2以上,风功率密

度线平行于海岸线。北部地区风能丰富带北部地区风能丰富带包括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甘肃、宁夏和新疆等近200km宽的地带。风功率密度在200~

300W/m2,有的可达500W/m2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承德围场等。内陆风能丰富区在两个风能丰富带之外,风功率密度一般在100W/m2以下,但是在一些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风能资源也较丰富。近海风能丰富区东部沿海水深5~20m的海域面积辽阔,但受到航线、港口、养殖等海洋功能区划的限制,近海实际的技术可开发风能资源量远远小于陆上。不过在江苏、福建、山东和广东等地,近海风能资源丰 富,距离电力负荷中心很近,近海风电可以成为这些地区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清洁能源。

1.2风能资源的特点

中国的风能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风能资源季节分布与水能资源互补:中

国风能资源丰富但季节分布不均匀,一般春、秋和冬季丰富,夏季贫乏。水能资源丰富,雨季在南方大致是3月到6月,或4月到7月,在这期间的降水量占全年的50%~60%;在北方,不仅降水量小于南方,而且分布更不均匀,冬季是枯水季节,夏季为丰水季节。丰富的风能资源与水能资

源季节分布刚好互补,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国水电冬春两季枯水期发电电力和电量之不足。二是风能资源地理分布与电力负荷不匹配:沿海地区电力负荷大,但是其风能资源丰富的陆地面积小;北部地区风能资源很丰富,电力负荷却很小,给风电的开发带来经济性困难。由于大多数风能资源丰富区,远离电力负荷中心,电网建设薄弱,大规模开发需要电网延伸的支撑。

2.1并网风电场发展

中国的并网风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尤其是在“十五”期间,风电发展非常迅速,总装机容量从2000年的35万kW增长到2006年的260万kW,年增长率将近40%。风电装机容量从2004年居世界第十位,上升为2006年年底的居世界第六位①,受到世界的瞩目。总体来看,中国并网风电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②:初期示范阶段(1986-1993年)此阶段主要是利用国外赠款及贷款,建设小型示范风电场,政府的扶持主要在资金方面,如投资风电场项目及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制。产业化建立阶段(1994-2003年)原电力部1993年底在汕头“全国风电工作会议”上提出风电产业化及风电场建设前期工作规

范化的要求,1994年规定电网管理部门应允许风电场就近上网,并收购全部上网电量,上网电价按发电成本加还本付息、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

高出电网平均电价部分,其差价采取均摊方式,由全网共同负担,电力公司统一收购处理。由于投资者利益得到保障,贷款建设风电场开始发

展。后来原国家计委规定发电项目按照经营期核算平均上网电价,银行还款期延长到15年,风电项目增值税减半(为8.5%)。但是随着电力体制向竞争性市场改革,风电由于成本高,政策不明确,发展缓慢。规模化及国产化阶段(2003-2007年)为了大规模商业化开发风电,国家发改委从2003年起推行风电特许权项目,每年一期,通过招标选择投资商和开发商,目前已经进行了四期, 其主要目的是扩大开发规模,提高国产设备制造能力,约束发电成本,降低电价。从2006年开始,《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

列的法律事实细则,包括要求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发电上网电价优惠以及一系列费用分摊措施,从而大大促进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中

国风电也步入了快速增长时期。

2.2风电装机统计③

截至2006年,全国累计安装风电机组3 311台,装机容量260万kW,风电场100多个,其中兆瓦级以上风电机组366台,占总机组数量的11%,见图1。 风电场分布在16个省(市、自治区),在前一年15个省的基础上增加了江苏省。2006年分省累计风电装机情况见表1。与2005年累计装机126万kW相

比,2006年累计装机增长率为105%,见图2。2006年风电上网电量估计约38.6亿kW.h④,比2005年增加约22亿kW.h。

图12006年底中国风电场累计装机主要机型分布

上一篇:写考试感言下一篇:总结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