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实习报告(推荐9篇)
办公实习
实习目的:
通过办公实习了解xx行业及其营销运作状况,在此基础上把 所学的商务和营销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培养实际工作操作能力与分析思考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并积累一定的社会处世经验。
实习时间:
20××.7.10—20××.8.20
实习地点:
xx股份有限公司支公司
总结报告:
今年暑假,我有幸到中国人寿xx股份有限公司荣昌支公司进行了为期40天的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和书本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 受益匪浅。现在我就对这40天的实习做一个工作小结。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实习单位:中国人寿xx股份有限公司荣昌支公司。中国人寿xx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1949年随国建立的中国第一家xx公司,几经演变后,现公司于XX年6月30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注册成立,并于XX年12月17日、18日及XX年1月9日分别在美国纽约、中国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公司名列我国最具价值品牌前十名,是我国xx行业第一品牌;市场份额将近全国的1/2,拥有最多的全国客户群体和独一无二的全国性多渠道分销网络以及遍布全国的客户服务支持,是中国寿险市场的领导者;随着资产的不断提高,公司已通过其控股的中国最大的xx资产管理者----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建立了稳健的投资管理风险管控体系;其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将中国人寿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排名不断提高,跃居159位,堪称行业老大。中国人寿xx股份有限公司荣昌支公司是荣昌县所辖地区拥有客户最多和最具实力价值的xx公司。
在中国人寿荣昌支公司,我先后接受了xx业基本理论和中国人寿新推出的险种——万能险的基本条款及规定的培训,参加了了关销售万能险的产品发布会和不同形式的客户联谊会参与听讲新人培训会与每周例行的大小型晨会,参与xx代理人换签合同的各项流程处理事宜,接待xx业务员及为其制作、打印各种险种利益的演示表格,辅助个险销售部及组训室的其他同事解决工作上的问题等。通过这些各种形式的工作参与,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实用知识,主要是:
(1) xx方面的理论和知识以及xx行业的现状,使我对xx有了一个更客观、全面的认识,理智的判断,也激发了我对金融学的深化了解和欲学以致用的兴趣。
(2) 通过对已知资料的分析和与同事们的交流,提高了自我的思考认知能力,通过对xx业的现状的研究和前景的科学预测,进一步引发了我对职业取向的思虑,帮助了我在大学期间进行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
(3) 对职场有了初步、真实、贴切的认识,明确了努力和改善方向,通过与同事们和众多的业务员的交往、接触,学到了珍贵的人际交往技巧和处世经验,交到了几位可以虚心请教的长辈朋友,感谢他们对我的指导、教育和思想启迪。
(4) 电脑办公的实用知识与软件应用技巧,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强化了我对扩展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学习欲望。
(5) 勤奋、踏实、认真、负责任做事风格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认可,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关键词:保险行业组织,保险行业协会,政府监管,偿付能力监管
一、当前保险行业组织积极参与保险市场监管的现实意义
保险行业组织是具体实施保险行业自身管理的机构, 即通常所谓“自律组织”, 是指经营保险业务的各类保险人组合以及与保险业共生组织的统称, 他们为了共同的权益组织起来, 对全行业进行自我监督和调节, 属于保险企业自律性的民间社团组织性质, 具有独立的社团法人地位, 既不附属于任何行政管理部门, 也不是其分支机构。
保险行业组织在国外保险市场上发展迅速、形式多样且极具影响力, 如英国著名的保险联合会、保险经纪人联合会, 美国的全国保险监督官协会, 新加坡按不同业务性质组成的财险、寿险、再保险同业协会等, 他们一方面代表同业利益协调政府与保险业的关系, 另一方面又有自身严格的自律制度, 对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保险业健康快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险行业组织形式一般有两种:保险行业公会和保险行业协会。中国采用保险行业协会的组织形式, 开展行业自律管理工作。在当前保险市场全面开放的新形势下, 保险行业组织参与保险市场监管, 通过行业自律管理实现对保险市场行为监管目标意义深远。
(一) 宏观方面
保险行业组织参与市场管理, 有利于配合政府实施有效的宏观监管, 密切政府与保险业关系, 遏制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 促进政府各项法规政策的全面贯彻执行和市场的协调、稳定、健康发展。在全面开放的今天, 尽管政府监管部门与广大保险企业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而事实上, 政府监管主要是宏观管理, 不可能十分具体, 保险企业在执行监管部门的政策过程中, 又有一些关系行业本身利益的要求和建议须及时向保监部门反映, 从而使政府的监管更加有效, 这时保险行业组织能够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其沟通、协调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二) 微观方面
保险行业组织参与市场监管, 有协调保险企业成员之间利益的能力, 这是由行业组织自律管理的特征所决定的。
1. 保险行业组织自律管理具有自发性。
随着2006年底保护期的结束, 开放国内保险市场承诺的兑现, 竞争压力加剧。据2012年《金融蓝皮书》介绍, 中国加入WTO前, 外资保险机构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数量仅为18家公司、44家总分支机构, 但到2011年末, 全国共有外资保险公司58家, 其中外资产险公司21家, 外资寿险公司32家, 外资再保险公司5家。2010年, 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63.3亿元, 市场份额为4.37%, 而在北京、上海、深圳、广东等外资保险公司相对集中的区域保险市场上, 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6.31%、17.94%、7.88%、8.23%。保险市场中的参与者为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 实现利益最大化, 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 有自行维护保险市场秩序的内在动力。
2. 保险行业组织自律管理有其在管理上的不可替代性。
中国保监会1998年11月成立之初, 主要承担着对保险市场经营层面的监管。随着中国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 保险监管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即市场主体增加、保险产品种类增多、市场开放程度提高、消费者的保险知识相对丰富。由此对保险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此时政府对保险业的监管不能仅仅停留在市场经营层面上, 而要逐渐将其转移到以偿付能力监管为重心, 这就使政府监管出现“盲区”或“空白”, 而保险从业者的信誉准则和同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可以对保险公司形成独特的行为约束作用, 从而促进规范秩序的形成和巩固, 维护正常的保险市场秩序。
3. 保险行业组织自律管理属内行管理, 具有专业性。
自律管理依靠的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内行人才, 通过对各会员单位提供服务来履行职责, 他们对市场的反应建立在其对市场的深刻了解基础之上, 且反应迅速、修正快, 正好弥补了政府监管存在的政策性“时滞”, 管理效率高, 能够切实实现监管目标。
二、中国保险行业组织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保险市场在过去较长时间内, 由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垄断, 统一管理, 所以在客观上没有建立保险行业协会的要求。成立于1979年11月的专业性行业组织——中国保险学会, 它是保险理论研究的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 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组织推动会员开展保险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活动。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 多元化竞争主体的逐步形成, 保险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违反保险经营原则的问题, 保险业要求自律的呼声越来越高, 于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保险业务发展快、竞争激烈的城市, 先后成立了地区性行业协会, 出台了一些自律公约, 如1997年4月公布的《北京地区保险行业自律公约》、《关于寿险投保人投保须知》等, 为维护市场秩序, 规范经营做出了应有贡献, 同时也为建立全国性保险行业协会奠定了基础。2000年11月,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成立, 当时会员单位仅有36家, 发展至今共有会员218家, 其中保险公司145家, 保险中介机构76家, 地方保险行业协会36家。十多年来,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秉承“服务”宗旨, 发挥“自律、维权、服务、交流”的职能, 为提高行业自律意识, 强化行业自律行为, 规范行业竞争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协调政府与行业的关系, 维护会员单位和行业的正当权益, 促进国内外同业的交流与合作, 以及宣传、树立行业良好形象方面, 做出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了保险行业组织自律职能的发挥。
1.保险行业组织发展从深度和广度上与多元化保险竞争主体数量发展不相适应。自本世纪以来, 保险经营主体由2001年的30家增加到2011年的158家,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 554家, 保险从业人员330多万, 保险公司总资产突破6万亿元。截至2011年底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54家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了1 300多个营业性机构, 呈现出的总体特征是:从“一家独霸”到“三足鼎立”, 再到目前的“群雄逐鹿”, 现已逐步分化形成三个梯队。而中国的保险行业自律组织数量相对较少, 许多地、区级的行业协会还未真正建立起来, 更谈不上专业性、地区性的行业自律管理, 造成“大事无人管, 小事无人理”的混乱局面。
2.保险行业组织经费少, 人员素质低, 困扰着保险行业协会工作的正常开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属于保险企业自律性的民间社团组织性质, 具有独立的社团法人地位, 民政部门虽制定有收费标准, 但在实践操作中由各会员单位根据情况自行确定、协商缴纳, 致使会费标准低, 缴纳方法也不科学。同时, 保险行业协会工作人员采用选派制, 有些甚至由保险公司无法安排的“闲散”人员充任, 他们素质较低, 学历较浅, 工作责任心较弱, 严重影响了协会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无法体现保险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的专业性特征。
3.会员单位普遍缺乏自我管理意识, 行业文化建设薄弱, 阻碍了协会职能的发挥。从实践看, 大多数保险机构对行业协会的态度是“说起来重要, 用起来次要, 需尽义务时最好不要”, 根本不懂得利用行业协会促进自身发展。这与中国长期以来实行“大一统”的监管模式及不重视行业文化建设有很大关系。从表面看, 许多会员单位习惯于政府监管, 认为只有保监会的文件、规则、约定才真正具有法律或行政约束力, 至于行业协会的行规、章程、公约、责任书等因不具有“约束力”而可以随意违反。究其根源在于保险行业缺乏有共性的行业文化, 各会员单位在处理业内关系, 维护整个行业形象过程中, 没有一致认可的价值观, 即精神文化, 使其在履行行业职责时出现“自律无束、协调困难、交流不畅、宣传迟滞”等问题, 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的作用无法充分体现出来。
三、加强行业组织自律管理, 完善行业协会自身建设
(一) 运用政府力量, 推动保险行业自律工作的建设
当前保险行业自律管理在整个监管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 对保险监管部门而言, 应在依法履行业务主管职能的前提下, 运用政府监管的力量, 强化行业协会的基本职能, 推动行业自律工作的建设。
1. 加强领导, 依法履行业务主管职能。
由对市场行为监管转向注重偿付能力监管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行业自律, 保监部门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宏观调控、创造外部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搞好系统性行业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 而将自律、协调、服务的职能转交行业协会, 如以委托的形式依法委托协会开展相关工作, 尊重协会的社团法人地位, 而不能将其作为自己的延伸机构, 帮助协会当好业界的代表。
2. 强化对行业协会的工作指导, 提高对行业协会工作指导的针对性。
如在各省、市、自治区保监局的相关部门安排专人负责行业协会的管理, 定期分项检查、指导, 以确保行业协会工作向法制化、规范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3. 采用不同形式提高协会工作人员的素质, 发挥其社会作用。
当前保监局除采用传统的文件、电话、信息等形式的指导外, 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地、市行业协会秘书长会议, 采用“以会代训”的方式提升协会工作人员的素质, 使协会在注重“对内”服务, 即对会员公司服务的同时, 兼顾其“对外”功能的实现, 如代表行业与保监部门、民政部门、其他民间组织等建立良好的关系, 充分发挥协会的社会作用。
(二) 明确工作思路, 以服务为中心, 以维护行业利益为目标, 完善保险行业协会自身建设
行业自律管理得以实现的主要载体是行业协会, 根据行业协会的发展状况和工作实际, 按照2004年3月中国保监会出台的《关于加强保险行业协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及2007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 行业协会具有开展行业自律工作、进行维权活动、协调各方工作、组织沟通交流、大力宣传保险五项基本职责。而协会履行这些职责的目的和宗旨就是为会员服务, 这也是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此, 行业协会应做好如下三方面工作:
1. 明确工作思路, 在提高及时服务上下功夫。
服务是否及时直接关系到服务的最终效果, 特别在当前及时接待、落实、处理、答复消费者和消协提出的有关保险投诉尤为重要。为此保险协会应建立保险纠纷解决机制, 及时、有效、公正地解决保险纠纷, 真正增强公众对保险业的信心, 在这一方面, 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的做法及设在陕西省保险行业协会内的西安保险仲裁站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借鉴。前者是专司处理私人保单引起索偿投诉的独立的保险行业自律机构, 在调解保险纠纷中, 不完全拘泥于合同条款, 而是从消费者立场出发, 从情理出发解决纠纷, 能更好地重塑保险公司形象。而后者因其最具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适合解决小额保险纠纷, 从而更符合保险特色, 有利于维护保险公司形象。
2. 加强行业协会秘书处建设, 进行秘书处职业化改革。
保险行业协会秘书处作为协会的常设机构, 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三个方面: (1) 秘书长人选的配备。应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秘书长, 选人视野要拓宽, 应聘方式要多样化, 选人条件要明确, 同时推荐程序更要严格、规范。 (2) 队伍建设。秘书处队伍建设应坚持“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原则, 充分体现“小机构、大服务”的特点, 秘书处工作人员应由秘书长负责向社会招聘符合条件的专职工作人员。 (3) 规范化建设。行业协会作为保险业的一个自律组织机构, 应加快规范化建设, 按照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保险行业协会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 建立健全自律机制, 扩大协会影响力, 实现组织机构完备、人力财力充足、功能作用到位, 使协会运作规范化。
3. 以实施自律管理和自律惩戒为手段, 适度行使惩处权力。
目前保险行业协会在发挥自律作用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 保险行业协会制定出台的诸多自律公约, 仅靠会员单位的自觉遵守来予以维持, 最终结果常常是“公约”成为一种摆设。为此, 应尽快形成一个自律的控制体系, 以实施自律管理和自律惩戒为手段, 赋予所有自律公约以法律或行政上或二者兼而有之的约束力, 加强对违反协会章程和自律公约的会员单位的惩戒约束, 使其承担起撕毁行业公约的高昂成本。
(三) 重视行业文化建设, 提高会员单位自觉履行规则的素质, 强化会员单位自律管理理念
保险行业协会以维护行业利益为最终目标, 这一目标是否实现, 关键在于会员单位是否能自觉履行应尽义务。若保险行业协会能发挥其整合优势,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上, 建立起有共性的行业优秀文化, 树立整个保险业良好形象, 自然会成为会员单位共同的期望。因此, 保险业必须发展“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的行业优秀文化, 通过行业教育和宣传, 弘扬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将诚实合规经营的强制性要求转化为会员单位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 从而保证每个会员单位合规运行。
参考文献
[1]刘茂山.保险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9:8.
[2]赵东生, 赵文和.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应注意的问题[J].保险研究, 2002, (12) .
[3]鲜平, 曹颖.法国保险业联合会概况及对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自身建设的启示[J].安徽保险, 2003, (4) .
[4]林琳.香港:自律组织解决保险争议[N].中国保险报, 2005-05-16 (6) .
[5]孙祁祥.推动行业自律建设[N].中国保险报, 2006-02-20 (4) .
[6]王宝敏, 夏建荣, 祖兆林.保险社团职业化建设的实践与建议[N].中国保险报, 2010-07-22 (2) .
保险行业属金融服务业,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改革开放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保险产品不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的必需品。经过十多年的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加快开放了保险业的业务。在这种背景下,保险行业目前已进入了一个全面对外开放和激烈竞争的新阶段。
在新形势下,保险业务发展的趋势是全面IT化。
看重数据
从总体来看,中国四大保险集团(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平洋保险、中国平安保险)的业务量超过中小保险机构和国外机构,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中小保险机构和跨国机构将快速发展,并从四大集团手中争取到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此外,由于受累于A股市场和外围资本市场的低迷,以四大集团为代表的国内保险行业的经营业绩已经出现了下滑趋势。
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客户数据对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资产,是系统运行的血脉。保护企业的关键数据与客户的各种历史数据并加以分析和利用,这成为保险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从存储角度来说,保险企业对已有数据进行集中存储与分析,有助于了解客户的需求变化、行业背景、经济与政治环境的趋势,从而可及时调整自身的策略,适应市场发展。同时,保险企业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可缩短进入新市场的时间,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并占据更有利的竞争位置。
因此,保险行业的核心业务通常采用双机热备份,网络采用冗余线路备份。核心业务数据则采用全光纤存储设备,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大量历史数据采用集中的存储网络加高速安全的磁带备份策略进行保存。与此同时,保险企业也可在数据后台查询与分析,充分利用现有数据,以适应市场需要,提高自身竞争力。
以上这些IT存储策略将是我国保险行业在市场经济中稳固发展的重要保证。
系统逐渐成熟
综合业务系统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系统,可以分为产险综合业务系统和寿险综合业务系统。这些综合业务系统,按照功能模块来说是由新合同处理系统、核保系统、收费系统、出单系统、保全系统、理赔系统、核赔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和代理人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构成,可以实现诸如投保、核保、签单、交费、批改、给付、退保、复效、报案、赔付申请、核赔、赔付和客户服务等具体功能。
从系统构架上来说,这些系统大多采用基于事务通信中间件的三层客户机的服务器结构,以实现数据库逻辑和表示逻辑的分离,实现数据库服务、业务逻辑服务和表示逻辑服务的分布式处理。而对于寿险综合业务系统,则采用零险种和参数化技术,支持动态增删险种。
保险行业的数据大集中建设也已完成,除了核心业务系统外,其影像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对存储系统也有不同需求。
保险行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大体经历过如下过程:
1. 管理系统和业务平台电子化;
2. 数据、信息和业务的信息化;
3. 业务模型标准化,管理平台统一化;
4. 各种数据逐步集中存储,业务系统实现集中部署与统一管理;
5. 分析产生的数据,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6.充分利用已有信息,提供多渠道的增值访问服务。
多种技术并用
作为一项朝阳产业,中国保险业近年来的发展十分迅猛。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数据处理转向大集中,保险业在数据存储方面的应用也呈现出由直连向SAN过渡,企业级存储设备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与银行业务相比,保险业的最大特点是存在大量续期收费业务,保费的增加意味着业务数据量的同比增长。由于保险业务的飞速增长,保险公司的存储系统面临着海量数据的巨大压力。除了数据量的增长对存储系统容量有更高的要求以外,系统还必须具备更快的查询速度,以及更高的I/0存取能力,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保险行业的业务在不断发展,每一家保险公司都面临大量的客户数据如何存储和利用的问题。采取以往简单的磁盘和服务器存储的方法,不仅不能有效保障数据的存储安全,而且无法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应用,这对于保险公司业务的发展是一个较大的障碍。因此,保险公司搭建统一化存储架构,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应用已经成为该行业的发展趋势。
另外,保险公司的业务信息化、数据集中化和管理统一化的发展趋势,客观上要求保险公司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关键业务的远程灾难恢复,包括数据的远程复制、关键业务应用程序的紧急切换和关键业务的连续运行; 同时,还应该建立一个业务连续团队,精选人员,制定相关的角色和职能,培训相关的技术和流程等,确保有合格的人员和严格的制度,保证业务连续系统可有效发挥。当然,保险行业还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业务连续计划,包括多个关键流程,如: 灾难信息通知流程、灾难界定与决策流程、紧急应对和业务切换流程、紧急运行管理流程、系统恢复和业务回切流程等,这些将使得业务连续成为有章可循、易于操作的系统。
链接一
业务连续性很重要
中国保监会办公厅下发的8号文《关于加强保险业信息化工作重大事项管理的通知》,要求各保险单位进一步加强并规范保险业信息化工作的管理。 所以,大型保险公司对业务连续性的需求也非常明显: 容灾解决方案是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不但涵盖从服务器、存储系统、光纤网络互连设备到软件、数据库等全部IT相关范围,还包含了人员组织建设、人员培训与容灾知识普及、灾难恢复流程设计和演练等内容,同时还必须重视实施完成之后的持续关注,并可根据业务的实际需要,定期对容灾系统进行灾难演习,防患于未然。
链接二
引入ISO标准
去年,我国保险业发展处于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关键阶段,“防风险,调节奏,稳增长”是保险业的主要发展轨迹。目前,我国保险行业年保费收入已超过万亿元,挤身于世界前十行列,形势喜人。我国保险业市场的蓬勃发展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由于产品周期不断缩短,对保险业本地化、标准化及自动化的需求也大幅度提高。因此,进一步优化保险业务规则,加强IT服务管理正在得到保险公司越来越多的重视。去年初,太平洋保险IT运行中心通过ISO20000 IT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是国内首家通过此项认证的全国性保险企业,也是全球第一家在IT服务成熟度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的公司。此举引起国内保险行业的普遍关注。无疑,太平洋保险集团的成功经验对整个保险行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另据资料显示,英国的金融机构Lloyds TSB通过实施ISO20000实现了提高服务有效性的目标,该机构实施前的目标是减少50%的服务损耗,而实施以后实际减少了55%,而员工满意度也提高了17%,并且节省了5500万美元的IT投资。(资料来源于网界网)
作者简介
第一把金钥匙:真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人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时,用什么去打开别人的心灵,得到别人的认可?真诚!记得踏入人寿的第一天,刚离开人力资源部的会议室我就被一位态度严谨的男子领进了个人业务部,故做镇定的我心里底气不足,因为陌生的面孔和新鲜的环境即将闯入我的世界,而我也要撞入他们熟悉的环境中。但这种心理在十分钟后就消失了,宽敞明亮、温度适宜的办公室,态度和蔼、诚恳可亲的同事,亲切的问候,亲和的微笑和串串欢迎的语句,顿时令我感动不已,我觉得办公室里荡着一缕甜蜜--真诚!从那时刻起,我方才领略到保险公司为何把诚信放在首位。真诚是生存的前提,守信是发展的根源!公司如此,做人亦是,由此,颔首微笑,问候请教就成了我这个月的实习行为规范,我想真诚应是自我价值实现的第一步!
第二把金钥匙:沟通
在保险公司,部门与部门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应该是分工合作关系,在我的实习部门,我觉得每个成员的独立工作能力很强,但合作精神却处处体现。分工的同时需要沟通,否则就无法实现既定目标,无法让工作完成得更出色。新人上道,自然容易多犯错。我认真做好每件事尽管还是会出小差错,还是会心慌,但我会及时与部门里的同事沟通,及时获得他们的帮助!
第三把金钥匙:激情与耐心
激情与耐心就似火与水的较量,往往火的激情总是容易被水的耐性所控制,工作亦如此,这是激情与耐心必须并存的事情。初进办公室,我的心情是激动兴奋的,这应该是我幻想许久,畏惧又期待的社会生活。学者常说大学是半个社会,那这里就是完整的社会,尽管我仍未够资格做一个社会人但我是用一种完全社会人的心态来接受这一个月的考验。激情澎湃有点夸张但我是充满激情地过完这个月,可是,除了对工作的激情外,我深刻地认识到耐心的重要性。光有激情没有耐心做出来的工作是浮躁的,只有耐心缺乏激情做出来的工作质量是底下的。尤其对于是实习生而言,许多人说实习类似于“打杂”,搞卫生、整理办公室文件、复印、打字、传送文件……来公司之前,我已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书记在动员大会上教育我们要做好每件小事情,在部门的工作做得越多也就学得越多,更觉得同事交付更多的工作则代表他们对我的器重和恩宠更多。
第四把金钥匙:创新
技术大家可以学,但创新却只属于你自己!这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最佳方法。每个方案的设计,每项工作的展开,都不能离开创新,而这个对于我们部门的各成员来说,我是望尘莫及的。因此,做工作的时候我难免会做些弯路,不能做得尽善尽美,幸亏经理和同事指点迷津,才让我不至于陷入艰难状况。保险公司向来是个招贤纳士,广纳百川的地方。所以进入人寿就感觉进入了精英荟萃的殿堂,深深的感到自己知识的欠缺,不仅表现为专业知识,综合知识更是有待提高。学有专精,重在一个项目的钻研与精通,但在这之外,更不妨有多项才能,所以“一技之长”变为“数技之长”,具备了一些技能创新必会层出不穷,工作必能左右逢源!
第五把钥匙:主动出击
实习的目的也就是学习,学习书本之外的知识,学习社会和工作上的许多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行动才能让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得以吸收和理解。但在保险公司更加强调行动的积极性,想法的先进性,被动的学习工作,效果是低下的,所以,我们需要主动出击。只有主动出击才能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许多知识才能尽快享用!在实习期间,我觉得这一点我做的不足,总是怕打扰同事的工作,所以不敢贸然请教他们关于工作之外的保险知识和工作经验,从而使我错失了许多宝贵的求知经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定会吸取此次教训,主动出击,把握更多机会,获得更多知识和经验。
这次实习把我们从学校纯理论学习中拉到了在实践中学习的环境。一进入岗位,我们意识到,该把学生时代的野性收敛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虽然公司没有老套的束缚,它有不可违反的规定,我们就应该严于律己,这样不仅可以遵守公司的规矩,对我们自己更有好处。与公司员工的相处中,我们也学到了待人、处事的态度、方式,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次是我们用金钱买不到的机会,无论从工作、学习、做人上,我们都有很大的收获。
那么对于我国保险保障基金数额的新高度,一方面有利于救助经营不善的保险公司,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救助保单持有人、保单受让公司或者处置保险业风险。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家保险公司破产,但是未来不排除这种情况发生。
保险行业要寻求长远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把小规模的代理机构联合起来,凭证零散代理机构的地理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品牌;采用集团化管理的模式,统一公司管理、统一股权管理、统一基本法,统一培训,各地机构自主开展机构规划、供应商选择、销售队伍的建设。
其次,机构联合,开发专业保险代理的专属产品,减少渠道冲突和产品冲突的影响;积极发展保险电子商务,网络保险突破了工作时间的限制,让客户和寿险公司在任意时段内都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极大地延长了保险交易的时间。
此外,在“互联网+”浪潮下,保险行业应抓住机遇。一是产业融合的新机遇。借助“互联网+”模式的广泛应用和大数据的精确定价、精确营销、精确管理,有利于打造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二是管理优化的新机遇。在“互联网+”模式下,有助于实现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并整合各种方式和渠道。
三是技术性带来新机遇。保险业集团化经营在“互联网+”转型过程中,实现技术升级的转型提升,有助于构建符合大数据要求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响应前台,有助于推进轻资产机构的建设。
《2016互联网保险行业研究报告》由曲速资本和互联网保险观察网联合发布,据悉,该报告解析了50多个创新险种,列举20个海外保险公司案例以及50多家国内互联网保险创企的相关数据,以大量翔实的案例深度揭示了国内互联网保险的行业现状、行业特征以及未来趋势。
互联网保险蓄势待发,增速迅猛
报告数据显示,20保险业总资产已超过12万亿,全国保费收入达2.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0.1%,行业发展速度创近7年来新高。开通互联网业务的保险公司数量已超过100家“十二五”期间,我国保险市场规模全球排名由第六位跃居至第三位。
具体到行业,以互联网人身险为例,到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规模从54.46亿元增长到1465.60亿元,增长了近27倍,互联网人身险占比由0.05%提升到了9.2%,开展互联网业务的人身险保险公司也从44家增长到了61家。
报告分析,现阶段互联网保险高速增长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由于理财型保险产品在第三方电商平台等网络渠道上的销售热度继续,同时互联网车险保费收入增速处于一个明显的上升通道;二是由于保险公司对于互联网渠道重视度大增,加大了拓展力度,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转战互联网,寻求新的市场空间。
拥抱互联网,110家保险公司开通互联网业务
互联网不断发展,传统公司也与互联网结合寻找出路。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主体从28家上升至110家,截至2015年6月,全行业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产寿险公司达到96家
大型保险公司纷纷设立了专门的互联网保险团队,平安,太保,新华,太平人寿,国寿等公司还成立了独立的电商公司。中小保险公司也积极运用在线销售和产品创新,实现互联网转型。
报告指出,大型保险公司的互联网转型往往集中于自身的渠道建设,牌照争取,服务的线上线下结合等方面,也会和第三方渠道合作。中小保险公司则在险种创新,第三方渠道合作等方面寻找突破点,探索动作很多。在互联网人身险领域,中小险企相对更为激进。
互联网保险创业公司超百家,5家获亿级融资
根据报告数据,目前,互联网保险创业公司已经超过了100家。2015年,互联网保险公司出现井喷式增长,除了车险比价和代理人平台持续增长外,也出现了针对行业险、企业团险、健康险的公司,也有公司以保单管理、保单后服务、理赔赔付为方向。此外,开始,互助保险平台也频频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1 保险业人才的定义
保险公司人才是指那些在保险行业工作的、拥有专业知识、素质优势明显、对保险公司的生存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或具有决定性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主要包括:
1.1 高级管理人才
高级管理人才是指熟悉经营领域内体制背景、领导经验丰富、思路开阔的管理人才, 主要分布在保险公司负责人岗位。高级管理人才在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也是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系存在的基石。
1.2 高级经营人才
高级经营人才是指深谙保险公司竞争规则、精通保险公司业务、善于市场开拓、勇于创新的经营人才, 主要分布在保险公司主要经营部门负责人岗位和核心业务岗位。高级经营人才对市场最敏感, 直接把握着业务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1.3 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是指知识含量丰富、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人才, 主要包括保险公司高级精算、财务、投资人才、核保、核赔人员、法律人才和计算机人才。
2 我国保险公司人才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影响
2.1 我国保险公司人才流失的现状
保险业发展迅速, 一方面是人才总量不足, 供需比例只有1∶4;另一方面是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人才需求越来越高。随着业务的发展, 带来的结果就是内外资保险公司纷纷开展扩张行动, 人才流动率极高。
保险业界的人才竞争愈演愈烈。人才的频繁流动对于一个正在快速成长的行业来说的确很正常。但值得注意的是, 一个团队甚至一个部门从一家公司转移到另一家公司的情况却也时有发生,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2.2 我国保险公司人才流失的原因
(1)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于人才而言, 激励机制与薪酬待遇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当激励机制中非货币的报酬, 如创业机会、职位、文化等机制要素越多, 人才所能接受的薪酬价格也将越低。其中, 个人发展是人才的内在动力。健全与完善用人机制与激励体系, 能够把人才的干劲充分调动起来, 促进其做出应有的贡献。目前我国保险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薪酬与福利竞争力不足、用人机制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2) 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
培训机制是人才报酬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培训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使员工对自己的岗位产生归属感和成就感。我国保险业在这方面的缺乏, 具体表现在员工培训的目的性不强, 缺乏整体规划;员工培训的形式单一, 内容滞后;员工参与培训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3) 难以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创造与培养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很多人离开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感觉难以融入企业的工作氛围。所以, 开放的用人制度与工作氛围对一个新入职的员工来说是十分关键的, 科学的管理制度与和谐的工作环境也是员工愿意在企业长期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我国保险公司人才流失的影响
在整个地区保险业人才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 各家公司在后续发展中, 由于缺乏创新, 基本上还是原来的人做原来的业务, 只是由于归属不同, 市场份额此消彼长。保险人才的非正常流动最终会动摇该地区保险行业的发展根基, 对中国保险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 人才非正常流动造成市场秩序混乱。
恶性人才流动带来了业务的恶性竞争, 不但加大了保险业的经营成本, 还会出现新一轮的“跑马圈地”, 甚至会因业务争夺引发价格战, 造成保险市场混乱、营销人员收入下降、保险公司经营成本上升、保险监管机构的监管难度加大以及协调和监管成本上升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2) 人才非正常流动影响同业的社会形象和服务水平。
一方面, 引起同业的敌意, 造成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下降;另一方面, “挖角”使大批代理人离职, 造成“孤儿”保单剧增, 给公司的后续服务造成压力, 使代理人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对所在公司的忠诚度下降。
(3) 人才非正常流动导致从业人员人心浮躁。
保险人才频繁流动严重影响了公司运作和公司业务, 对团队的气氛更是致命的打击, 留下来的业务员也基本上无心踏实工作。同时, 人才严重流失必然迫使公司加大人才吸收力度, 降低公司门槛, 而这就必然导致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持证率低、专业素养难以提升。
3 解决我国保险人才流失的对策
3.1 完善激励机制
人才激励体现现代保险企业的差异化理念和公平性原则。按照公平性原则, 从人本管理、资源利用及贡献大小等不同角度看, 人力资源管理在以内部员工为中心、以人才为核心的前提下, 必须给予人才与其个人价值和贡献度相匹配的待遇, 为人才提供明显优于其他普通员工的服务。
3.2 健全监督体系
对于如何留住人才, 大多数企业都从激励机制入手, 而约束机制往往被忽视。其实, 一套合理的约束机制不仅能有效保护企业的利益, 而且可以成为留住人才的手段, 是企业人才安全的保证。从留住人才的目的出发, 约束机制的设计可以从建立制度体系、提高机会成本、共同参与受益三个方面入手。
3.3 加强培训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膨胀的社会, 任何人才都不可能依靠原有知识来谋求长远发展,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人才对自己能否拥有学习机会十分看重。同样, 企业如要持续稳定的发展, 就得为留住人才创造条件, 重视人才的培训工作。
3.4 营造企业文化
先进的企业文化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对员工而言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好的企业文化能使员工充分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和感觉到个人的成长;好的企业文化也是一个企业能够留住优秀员工, 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最佳途径。明确建立并倡导企业文化, 以企业文化感染员工。
摘要:中国保险行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 有着光明的前景, 但是人才流失严重。本文在分析我国保险公司人才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影响的基础上, 提出了解决我国保险业人才流失的几点对策。
投资要点:
1、不锈钢价格加速补涨。
2、基本面改善已确定。
受印尼限制红土镍矿出口、俄罗斯政局紧张以及淡水河谷检修等因素影响,镍产业链价格近期连续上涨。受此推动,不锈钢价格自4月中下旬开始加速补涨,三周之内普遍涨幅达到14%(2000元/吨)左右。
对于不锈钢生产企业而言,我们认为从4 个方面构成利好:一是部分钢厂掌握上游镍矿、镍铁资源或较大量的存货,将受益于资产升值。比如太钢不锈,公司一季度末存货达到116亿元;二是产业链总利润空间拉大,冶炼环节作为其中一环,利润也随之上升;三是大钢厂的镍原料采购通常采用FOB 长协模式或月度定价模式,而成品材主要为市场定价,因此短期将受益于生产周期;四是本次涨价为镍矿供应不足影响,中期若持续不足,则不锈钢厂将面临减产,导致市场份额洗牌,而具备资源、产能优势的行业龙头将胜出。对不锈钢类个股而言,基本面改善已确定,但能否出现趋势性投资机会,仍取决于上涨的持续性。
目前A 股从事不锈钢生产的企业主要有4家:太钢不锈、酒钢宏兴、西宁特钢、大冶特钢。从弹性、估值等角度综合考虑,我们认为太钢不锈为首选,酒钢宏兴为其次。
保险:个险新单仍高增长
投资要点:
1、市场行为有所好转。
2、行业基本面持续乐观。
近日保险公司陆续公告2014年4月保费收入。相关数据显示,产险保费平稳增长,寿险单月增速受银保新规影响出现下滑。国寿、平安、太保和新华2014 年前4个月分别实现寿险保费收入1478亿、814亿、437亿和541亿,同比增速分别为9.00%、24.73%、18.47%和42.69%;4月单月分别实现寿险保费收入156亿、109亿、53.6亿和57.5亿,单月同比增速分别为-34.18%、13.23%、18.47%和-8.85%。
数据同时显示,营销渠道销售环境好转,个险新单预计维持较高增长,太保寿险表现突出。受银保新规和高现金价值产品规范影响,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出现显著收窄,银保业务进入实质性转型期。产险承保利润率2014年预计维持低位。从行业竞争上来看,2014年主体市场行为预计略有好转,市场竞争情况相对平稳,承保利润率下降趋缓,但总体并不乐观。
行业基本面持续乐观,寿险优于产险,投资优于保费。保险公司持续加大非标资产配置,总投资收益率继续提升,利差扩大;寿险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显现,2014年销售环境改善,新业务价值增速预计将显著超过去年;相比其他金融子行业,互联网对于保险行业的影响利远大于弊。公司层面,仍最看好中国平安。
军工:科研院所改制构成重大利好
军工科研院所改制是大势所趋,中央政策指明方向。2008年以来,中央层面先后出台了多部指导性政策文件,为军工科研院所改制指明了方向。当前军工科研院所改制的思路已基本明晰,我们猜测新的政策文件会给出具体层面的指导意见,提出指导性时间节点,协调相关部门一致行动。据媒体2013年底报道,目前最新的思路是,2013年底完成分类试点,2016年底前完成全部分类改革工作,最终在2022年完成过渡。
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后注入上市公司值得期待。军工科研院所是各大军工集团最优质的军工资产,完成改制注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业绩将显著提升,这对股市投资者而言属于重大利好。在军工科研院所改制过程中,中航工业集团依然一马当先,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并率先动作,未来将最先受益。中国电科集团、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的上市公司将最大程度上受益于科研院所改制,但其进度可能较慢。
建议适当时候买入对应军工科研院所改制的军工上市公司。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相应政策的出台和具体的军工科研院所改制进展,在适当时间买入改制对应的军工科研院所的军工上市公司。我们预期较早动作的军工上市公司可能包括中航系上市公司、南通科技、中国卫星、中国重工、光电股份。
通信:4G需求将迎来释放
投资要点:
1、下调资费将有效提升4G网络利用率。
2、网优需求亦处于爆发前夜。
中国移动日前率先宣布,自6月1日起面向全国用户推出4G新资费,数据流量单价最高降幅达50%。
中国移动通过此举意在推进TD-LTE商用进程,抢占先发优势。同时,新资费数据包更为灵活,凸显流量经营理念。我们预计,4G需求将迎来释放,利好通信设备及增值服务。
我们认为,资费下调将有效刺激需求释放,而用户规模增长和通信容量扩大将直接提振设备需求。同时,往下游看,4G的高带宽为移动视频、手游、在线教育等增值应用提供的基础,因此利好通信设备及增值服务。从细分领域看,随着用户规模的加速增长,为保证用户体验、树立4G品牌,网优室分覆盖将越发重要,而从我们当前调研跟踪的情况看,网优需求亦处于爆发前夜,“增持”评级。
我们认为下调资费将有效提升4G网络利用率,维持对通信业的“增持”评级。个股方面,推荐主设备、网优、天线领域的代表企业中兴通讯、奥维通信、宜通世纪和盛路通信;同时,运营商计费系统升级将利好BOSS厂商,推荐天源迪科。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过在现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却出现了“鹬蚌相争,渔翁消失”的有趣现象。细想来这种逻辑也合情合理,商场如战场,从来都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保险销售渠道的竞争一直很激烈,互联网的加入更可能导致部分保险公司无钱可赚,甚至消失。
中介渠道收入占比开始下降产险明显
一直以来,保险中介就是保险公司最重要的销售渠道。数据显示,2012年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2757.74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3540.33亿元,寿险保费收入9217.41亿元,占2012年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2.4%。
保险中介又包含了保险专业中介、保险兼业代理、保险营销员三个部分。保险中介内部之间,同一类型中介内也都竞争异常激烈。保险专业中介渠道以销售产险为主,2012年实现保费收入1007.7亿元;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以及保险营销员以销售寿险为主,2012年兼业代理机构实现5877.17亿元的保费收入,保险营销员实现保费收入6010.16亿元,也是保险行业最重要的两大渠道。
保险中介机构近年来的整体经营数据一直稳中有升,那我们就看看保险中介行业哪些数据在下降。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保险中介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32家,同比减少22家;保险中介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2.4%,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其中财产保险同比下降5.6个百分点,寿险下降1.8个百分点;财产保险公司通过营销员实现的保费收入同比下降2.3%。
从整个保险中介行业的下降数据来看,除了个别传统产险的保费收入下降外,就是整个渠道收入占比的小幅度萎缩。寿险方面由于产品特征,依然依赖于线下销售并实现份额增长以外,产险各中介渠道保费收入占比均出现了下降。这或许也印证了互联网的进入,开始对保险销售渠道格局的改变。
网销保险能否威胁到传统保险中介 我们之前对网销保险进行过一组数据分析:保险网络销售是近两年增速最快的渠道,很多公司网销保费多翻番,最高的增速甚至超过400%。2012年中国保险电子商务市场在线保费收入规模达到39.6亿元,较2011年增长123.8%,占中国保险市场整体保费收入0.26%。
仅仅0.26%显然无法撼动82.4%这个数字。但作为互联网金融的起始元年,如果说2012年的网销保险只是热身,那么2013年好戏才开始上演。2013年10月,由阿里巴巴、中国平安和腾讯等合资成立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千呼万唤中终于通过保监会审核批,注册资金10亿元,注册地在上海外滩金融试验区。业务范围包含与互联网交易直接相关的企业/家庭财产保险、货运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等。
此外中国平安、泰康人寿、天平车险、昆仑健康等10家保险公司已经在淘宝网上开设了官方旗舰店。
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从0到2012年6.3%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仅仅用了十余年的时间,而保险市场远没有消费品市场那么大,意味着保险市场销售渠道的变化可能比网络零售市场更快。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网络保险市场未来五年仍将保持增长趋势,增速料将有所下滑,但渗透率将明显提升。2017年中国保险电子商务市场在线保费收入规模将达到1087亿,渗透率将达到3.64%。2020年或超过6.3%的渗透率,而这仅是个过于保守的数字,初生金融市场的变革远比消费品市场来得剧烈。
2013-2017年网络保险市场容量预测(单位:亿元,%)
附:《2016-2021年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章: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发展概述
1.1 保险中介行业的定义
1.1.1 保险中介的定义 1.1.2 保险中介三大主体分析 1.1.3 保险中介与保险的相关性
1.2 保险中介行业的分类
1.2.1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1、保险代理公司
2、保险经纪公司
3、保险公估公司 1.2.2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 1.2.3 保险营销员队伍
1.3 保险中介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3.1 保险中介行业法律法规 1.3.2 保险中介行业监管环境
1、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成效显著
2、保险营销员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3、市场风险得到及时化解
4、制度建设逐步完备
5、行政许可工作进一步规范
6、工作透明度进一步提升
1.3.3 “十二五”期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任务
1、推动保险营销员体制改革,鼓励保险营销模式创新
2、大力发展专业中介机构,提升行业的专业化水平
3、鼓励兼并重组和综合经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4、提升机构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5、完善保险监管制度,促进保险中介机构做强做优 1.3.4 2014-2015年保险中介行业监管任务分析
1.4 保险中介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4.1 行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1、保险行业保费收入和GDP的变动关系
2、保险业增长速度和GDP增速的关系 1.4.2 通货膨胀对保险中介的影响 1.4.3 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1.5 保险中介行业消费环境分析
1.5.1 我国居民收入与储蓄分析
1、保费行业与居民收入相关性
2、保费行业与个人储蓄存款相关性 1.5.2 居民消费结构对保险需求的影响
1、我国现阶段消费结构及保险需求分析
2、我国消费结构变动轨迹
第二章:国际保险中介行业在华布局与经验借鉴
2.1 全球保险中介市场现状对比分析
2.1.1英国 2.1.2美国 2.1.3日本
2.2 国际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经验分析
2.2.1 英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轨迹
1、英国保险中介发展历程
2、中介业务结构分析 2.2.2 美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轨迹
1、美国保险中介基本情况
2、保险市场业务结构 2.2.3 日本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轨迹
1、日本保险中介发展情况
2、寿险规划师渠道 2.2.4 德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轨迹 2.2.5 印度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轨迹 2.2.6 台湾地区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轨迹
1、台湾保险中介行业基本情况
2、保险中介发展特征 2.2.7 香港地区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轨迹
2.3 国际保险中介市场开放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2.3.1 国外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经验与启示
1、国外保险中介市场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2、国外保险中介机构的组织形式分析
3、不同类型保险中介机构相对优劣势分析
4、保险中介市场的专业化与职业化道路分析 2.3.2 国外保险中介市场开放经验与启示
1、世界保险中介市场开放的不同模式
2、新兴保险中介市场开放的历程和特点
3、全球保险中介市场开放的启示
2.4 国际保险专业中介行业经营分析
2.4.1 国际保险专业代理行业经营分析
1、国际保险代理行业发展情况
2、国际保险代理行业并购分析
3、国际保险代理行业利润水平2.4.2 国际保险经纪行业经营情况分析
1、国际保险经纪行业收入分析
2、国际保险经纪行业并购分析
3、国际保险经纪行业利润水平2.4.3 国际保险公估行业经营情况分析
1、国际保险公估行业发展情况
2、国际保险公估行业并购分析
3、国际保险公估行业利润水平
2.5 国际保险中介与风险投资公司在华投资分析
2.5.1 达信保险与风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企业全球业务布局分析
2、企业在华投资战略与布局
3、企业在华经营情况分析 2.5.2 美国佳达再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1、企业全球业务布局分析
2、企业在华投资战略与布局
3、企业在华经营情况分析 2.5.3 韦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1、企业全球业务布局分析
2、企业在华投资战略与布局
3、企业在华经营情况分析 2.5.4 怡安保险集团
1、企业全球业务布局分析
2、企业在华投资战略与布局
3、企业在华经营情况分析
2.6 国际风险投资企业投资保险中介分析
2.6.1 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
1、企业全球业务布局分析
2、企业在华投资战略与布局
3、企业在华经营情况分析 2.6.2 美国华平投资集团
1、企业全球业务布局分析
2、企业在华投资战略与布局
3、企业在华经营情况分析 2.6.3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
1、企业全球业务布局分析
2、企业在华投资战略与布局
3、企业在华经营情况分析 2.6.4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
1、企业全球业务布局分析
2、企业在华投资战略与布局
3、企业在华经营情况分析 2.6.5 鼎晖投资基金
1、企业全球业务布局分析
2、企业在华投资战略与布局
3、企业在华经营情况分析
第三章: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分析
3.1 保险行业整体运行现状分析
3.1.1 保险行业保费收入规模
1、保费收入规模和增长情况
2、各险种保费收入及其比重 3.1.2 保险行业区域市场格局
1、各省份原保险保费收入格局
2、保费收入集中度情况 3.1.3 保险行业营销渠道综述
3.2 保险行业细分市场运行分析
3.2.1 财产保险市场运行分析
1、财产保险整体市场分析
2、财产保险细分市场分析 3.2.2 人身保险市场运行分析
1、人身保险市场运行分析
2、人身保险细分市场分析 3.2.3 其他保险市场运行分析
1、特殊风险保险市场运行分析
2、养老保险市场运行分析
第四章:中国保险中介细分市场发展分析
4.1 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概述
4.1.1 保险中介市场整体发展概述
1、保险中介市场运行分析
2、保险中介市场特点分析
3、保险中介主要问题分析
4、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情况
5、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展望 4.1.2 保险中介细分市场发展概述
1、保险专业中介市场发展概述
2、保险兼业代理市场发展概述
3、保险营销员市场发展概述
4.2 保险中介细分市场发展分析
4.2.1 保险专业中介市场分析
1、保险专业中介行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2、保险专业中介行业整体运行分析
3、保险专业中介的主要问题分析
4、保险专业中介发展策略建议 4.2.2 保险兼业代理市场分析
1、保险兼业代理行业优势分析
2、保险兼业代理行业整体运行分析
3、保险兼业代理细分渠道发展分析
4、保险兼业代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5、保险兼业代理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4.2.3 保险营销员市场分析
1、保险营销员如何提高竞争力
2、保险营销员队伍整体运行分析
3、保险营销员队伍发展特点分析
4、保险营销员队伍的主要问题分析
5、保险营销员队伍发展策略建议
第五章:中国保险专业中介细分市场分析
5.1 保险专业中介细分行业业务范围界定
5.1.1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业务范围 5.1.2 保险经纪机构业务范围 5.1.3 保险公估机构业务范围
5.2 保险专业代理行业分析
5.2.1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运行分析
1、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主体规模分析
2、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业务发展分析
3、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经营情况分析 5.2.2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经营模式分析
1、内地保险专业代理主要经营模式
2、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经营案例分析 5.2.3 保险专业代理行业面临困境分析
1、保险公司担心对其固有渠道产生冲击
2、保险公司自身经营模式的创新,保险公司让利竞争如电销、网销
3、客户对保险专业代理的不认可
4、兼业代理与专业代理的竞争 5.2.4 保险专业代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产业扶植政策效应的显现
2、资源整合规模发展的趋势
3、风险投资扩张行业的最佳机会 5.2.5 保险专业代理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1、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市场化重组、并购和集团化发展
2、机构联合,开发专业保险代理的专属产品
„„
【保险行业实习报告】推荐阅读:
保险行业年终总结10-13
保险行业策划方案12-15
社会保险行业规范10-30
保险行业呼叫中心方案06-10
保险行业个人年终工作总结11-04
健康保险行业中健康管理的发展与现状12-06
行业行业调查报告10-25
石油行业投资分析报告,(行业分析)11-24
行业薪酬报告09-19
健身行业实习报告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