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学案

2022-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它要求教师灵活应变,因材施教。但是教案的撰写,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其内容一般包括课程名称、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劝学教案学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劝学教案学案

谈青年教师成长:写好教案和学案

霍晓宏,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首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中学物理特级教师。现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美劳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研究。

教案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对教学的设计;学案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对教学的设计。青年教师既要写好教案,也要学会编制和使用学案,达到学案与教案设计的有机融合。

一、教案

写教案,是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这种规划,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表现,又可以存储于教师心中。前者是有形教案,后者是无形教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都要注重写好有形教案,青年教师更要写好详案(详细的有形教案)。

(一)教案的基本结构

就教案的基本结构来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会有不同的认识,但详案的基本结构大体包括以下这些方面:课题(本课的名称);课时(第几课时、共几课时);对教材的分析和认识(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对学情的分析和认识(教育心理常识及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用具、学具(辅助教与学的手段和工具);教學目标(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学重点(本课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教学难点(本课学习时易产生的困难和障碍点);教学方法(教与学运用的行为方式与手段);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和步骤,课堂练习和作业等);板书设计(写在黑板上的主要内容);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为下次课作准备)。

(二)教案的主线与主体

在书写过程中,详案要写的条目较多,容易导致主次不清、详略不当。当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就会逐渐体会出教案要贯穿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就是教学目标(包括确定重难点)。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设计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教案的主体。

同样的教学目标,可以有不同的教学过程设计,人们称之为同课异构(教学过程的不同设计)。在把握教案的主线与主体的基础上,要善于创新设计个性化教案。下面以高一物理绪论课“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为例,说说三种不同的设计思路。

第一种设计:教师讲,学生听,适当让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讲得很精彩,引人入胜,令学生佩服,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第二种设计:学生阅读教材,联想初中物理和生活实际,针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开展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画龙点睛,进行适当扩展,通过演示各种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热情高涨。

第三种设计:教师提出学习要求,适当点拨后学生自主完成。

绪论课是高中第一节物理课,一堂好的绪论课是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知识起点、思维能力和心理特点的精心设计,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是教师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并不是教科书内容的简单讲解。

面对不同的教学设计,用哪种设计更好?适切的就是更好的。这里的“适切”重点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不习惯自主、合作、探究,就要用讲授法进行过渡,且能展示教师的教学风采。如果学生水平较高,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就不要滔滔不绝地讲授了。教师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不断引领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在上述三种设计中,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细节处理。如,在总结初中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明确高中学习的基本要求;运用多种媒体教学,扩展知识,给学生鲜明的视觉感受;重视实验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的激发;侧重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体验研究方法;倡导自主学习,重视科学探究;综合运用学生自学、教师实验、讲解和学生讨论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三)详案和简案相结合

当教学内容对教师来说属于第一轮教授时,一定要写好规范的详案。教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看一遍、写一遍、教一遍,其效果是不同的。什么是“科班”出身,“科班”就是一点点(雕)刻出来的。

当教过几轮之后,教学内容装在了心中,教师就可以适当写简案了,简案简到什么程度因人而异。骨干教师可以采用条目式,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可以采用卡片式……但写简案不能成为教师不写详案的借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几年前的详案到现在不一定适用了。曾经随堂听过一位特级教师的物理课,课上该教师几乎没看教案,课后交流时发现其教案非常详细,这对其他教师就是一种无声的影响。

当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之后,详案、简案自然就融合在一起了。因为教案是实际教学活动的预案,不是课堂实录。不要把本来应该是生动活泼的上课过程格式化为执行教案的过程。要把握预设,更要注重课堂上随机生成的教育因素。当教师从“教书匠”(教书匠也是一种境界,无贬义)达到智慧教学的境界之后,就可以创造出个性化的教案。教案是为教学服务的,不是为了教案而写教案。

二、学案

学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等,为指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的课堂行为所做的教学设计。学案应指明课堂学习目标、重难点,学生自主学习时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课上采用的典型例题等。学案可以为学生的预习、学习和复习提供便利,帮助其提升学习效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的重要媒介。

(一)学案的基本结构

学案的结构应尽量简单明了,以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为目的。学案的基本结构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目标(说明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学习重点(说明本课要学习的重点或关键性问题);学习难点(说明本课学习时易产生的困难和障碍点);自主学习(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课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课堂笔记(留白——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学习记录);典型例题(课堂学习过程中使用的主要例题);学后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

(二)学案的主线与主体

在学案的设计中,以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为主线,以设计自主学习内容和典型例题为主体。学案的编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与重难点的设计是在教案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设计的,表述要更为具体,可读性要更强,使学生读得明白。

2.自主学习部分以本课学习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为主,呈现方式可以是提问式或填空式,不宜太难,方便学生自主预习。

3.例题的编排要由易到难,体现分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哪些题属于第一节课要完成的,哪些题是第二节课要完成的,哪些题是用于知识拓展的,都要提前思考到位。例题的选取要尽量做到少而精,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新授课时要将难点分解,有效地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下面以新授课“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为例,说明学案的写法。

【学习目标】

(1)会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理解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不做功。

(2)理解带电粒子进入匀强磁场的速度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垂直时,粒子在匀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会推导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和周期公式。

【学习重点】

推导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和周期公式。

【学习难点】

解决带电粒子在有边界磁场中运动时的轨迹、半径、时间等问题。

【自主学习】

(1)洛仑兹力的作用效果。

由于洛仑兹力总是垂直于电荷的运动方向,因此洛仑兹力总是不做功。它只能改变运动电荷的速度方向,不能改变运动电荷的速度大小(或动能)。

(2)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不计其他力作用)。

若v∥B进入磁场,带电粒子所受的洛仑兹力F=0,带电粒子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v⊥B进入磁场,带电粒子在垂直于磁感线的平面内以速度v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洛仑兹力提供,即qvB=mv2/r,解得轨道半径公式r=mv/qB,周期公式T=2πr/v=2πm/qB。

(3)自主学习后的疑难与困惑(留白,由学生做好记录)。

【课堂笔记】

(留白,由学生完成)

【典型例题】

(略:同教案例题)

【学后反思】

(留白,由学生完成)

学生初次使用学案时,教师要对使用方法和步骤进行指导:课前了解本节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通读教材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就存疑的地方进行标注,课上通过听课或交流讨论解决课前的疑惑,记录课堂笔记,完成例题,课后进行反思总结。

三、教案、学案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学案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是教师与学生分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案和学案的设计应该是同时进行的,是同一标准下的统一设计。教案是为教师设计使用的(一般不向学生公开),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印发给学生),教案和学案的统一设计要体现两者的融合,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备课组统一标准下的教案和学案设计

1.教案、学案的设计。

教案的设计是在教师自主备课的基础上,每周备课组教师集体备课,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统一本周教学进度、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及课堂讲授的例题等。教师依据集体备课的要求,再次进行教学设计,设计适合本班实际的教学预案,形成个性化的教案。

学案的设计是备课组集体研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托教案设计学案,以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为原则。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重新表述,设计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突出重点、分解难点,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根据授课的内容和顺序选择相应例题,难度由浅入深,知识层层递进。必要时可自编例题,实现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学案在课堂实践使用过后,对其中不当的地方,备课组集体备课时提出修改意见,使学案的设计更加合理,为下一次(转给下一届备课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作准备。

2.依据学案设计教案,依托教案更新学案。

学案的编制集中了学科组教师的集体智慧,经过几届学生的反复使用后,不断修改和完善,实际上形成了适合学生学习的一套自编教材。一个新教师在阅读学案之后,应能通过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了解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通过研究自主学习内容掌握教学的基本内容;通过例题了解教学的层次,掌握教学应达到的高度和难度。教师可在充分学习学案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教案。

新课改、新高考、新科技对教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断更新学案,是每位教师不容懈怠的工作。教师在备课时,教案和学案应同步进行。集体备课时,教师依托教案提出对学案的修改意见,达成共识后分工合作进行修订。在让学案保留经典的同时,要跟上时代和课程改革的步伐。寒暑假期间,备课组对上一学期刚刚使用过的学案进行集中修改,对下一学期将要使用的学案进行审核。

(二)教案、学案使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备课组在同一标准下设计的教案和学案,在使用中充分實现了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对话。上课前,教师了解学生在经历自主学习后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情况,学生了解教师授课的重难点和主要内容;上课时,师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疑难问题等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使师生间沟通更顺畅,教与学的针对性更强。在偶有教师需要借班上课或需要代课的情况下,教师和非自己班的学生之间也可以实现无障碍沟通。教师和教师之间通过教案和学案相互学习,同一备课组教师使用同一学案教学,依据学案设计、修改教案,可实现备课组教师的共同成长。学生之间通过统一的学案相互沟通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写好教案与学案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要教师把精力放在课程与教学上,不断进行改进和提升,相信每位教师都会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吴淑媛)

作者:霍晓宏 李海玲

第2篇:微课与导学案在学科教案设计中的结合

【摘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在教学前设计好学科教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应做好预估,并且做好应对准备。将导学案和微课的应用顺序进行合理的安排,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基于此,文章主要研究了微课与导学案在学科教案设计中有效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微课;导学案;教案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微课与导学案结合模式的运用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109)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前言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以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导学案是指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这两者最大的共性就是都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符合新课改对教育的要求。若能将它们科学应用在教学之中,将对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为此,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将二者相融合后做好教案设计。

二、明确教学目标进行备课,选择教学素材

教案是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备课过程中产生的资料。良好的教案设计对提高教学质量非常有帮助。导学案与微课这两种教学方法都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引导性,都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微课教学,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微课视频;导学案教学,教师则需要提前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案。要想将二者充分应用在教学之中,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为此,教师在将二者融合起来进行教案设计时,需要先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准备教学素材。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大纲,围绕历年的考点提前设计整体教学目标。以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为例,此单元主要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让学生结合燃烧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二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得出灭火的原理,应用原理分析实例;三是让学生通过火灾图片思考在火灾发生时自救的方法。

其次,教师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导学案和微课需要的教学素材。还是以“燃烧和灭火”为例,根据教学目标,微课教学要求教师提前准备火灾的图片、燃烧实验的过程图等;导学案则需要教师将教学目标简化,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变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通常情况下,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往往都不是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因为那样难度较大,很容易出现课堂教学效率下降的问题。为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需要提前将学生按照综合能力进行分组,将导学案中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转化为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任务。初中生自主意识强,但是容易受到挫折。将合作学习与导学案相结合可以更加有效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需要将学生合作完成的任务标注出来,并且提前准备好辅助的教学素材,比如化学实验所需要的器材等,以保证教案设计的质量。

三、利用素材结合导学案与微课设计教案

结合教学目标准备好相应的教学素材只是导学案与微课相结合的第一步,教师还需要结合教学需求对这些素材进行处理,以保证教案设计的科学性。

首先是微课的处理。教师需要根据微课的需求对教材进行处理。进行微课教学需要提前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微课视频的内容需要结合教学目标来确定,同时在教案设计中体现出微课视频的作用以及应用微课视频的情况,并且提前预估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应。微课视频时间一般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因此微课视频中的内容在精不在多,教师需要结合教学重难点精心选择微课视频内容[1]。例如,“制取氧气”教学强调实践,需要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此,教师可以将制取氧气的流程放在微课视频之中,在教案设计中体现微课视频的内容以及学生可能做出的反应。

其次是导学案的需求。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依据,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是为了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以减少和避免学生思考方向出现偏差。导学案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要想将导学案与微课充分结合进行教案设计,教师需要明确导学案的特性,结合学生的能力,科学安排二者的应用顺序[2]。还是以“制取氧气”教学为例,教师在导学案中需要将教学目标设计为根据微课视频整理实验所需的器材、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学习内容则是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流程。学习环节包括一是观看微课视频,二是明确实验步骤,三是观看微课视频进行补充,四是分组合作完成实验,提前预测实验现象等。在明确导学案与微课的融合内容之后,教师要设想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应,提出解决方案,并且将之体现在教案设计之中。同时,教师要做好反思工作,在实施方案之后要结合学生的表现将导学案和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明确微课视频在教案设计中的使用环节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好微课视频,保证微课视频可以和导学案充分融合,教师需要重视微课视频的使用环节[3]。教师需要明确,微课视频不仅能够应用在课堂教学之中,而且能够应用在课余实践中。

首先,将微课视频应用在预习环节。此环节,微课视频的内容需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需要明确所要达到的预习要求。以“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为例,此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中杂质问题的计算,铁锈腐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等知识。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需要围绕教学重难点来设计微课视频的内容和预习任务,比如要求学生结合微课视频总结铁锈腐蚀的条件以及防护措施等,并且将检查这一任务完成情況放在课堂导入环节。

其次,将微课视频应用在教学环节。教师需要根据导学案的教学需求确定微课视频的作用。若是激发兴趣,就放在导学案中学生已经初步探究结束后的环节,此时学生正处于疲惫阶段,利用微视频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帮助。

五、结合导学案的需求设计自主学习任务

导学案与微课视频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以保证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但这容易存在一定的问题,若导学案任务不合理,导学案与微课融合不够,反而会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混乱,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提前思考这两者的使用方法,做好教案设计,避免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结合导学案的教学需求科学设计自主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要求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像“阅读教材思考铁矿石如何炼成铁?以赤铁矿为原料可能使用的方案”等。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可能思考到的全部方案进行整理,并且根据不同的方案设计不同的思考问题。教师只有比学生先一步思考到位,才能够切实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围绕微课与导学案提前制订评价标准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特别对初中学生更加重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虽然不喜欢被教师灌输,但是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好学生这一特点科学进行评价[4]。将导学案与微课相结合进行教学,更需要教师发挥好引导作用。教学评价就是教师引导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进行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发展。要想保证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就需要保证评价标准的科学性,教师需要围绕微课与导学案在教案设计中提前制订教学评价标准,并且明确在何种环节进行评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教学设计之中,导学案和微课都是围绕二氧化碳制取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设计的。此时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评价的环节、实验结束后需要评价的环节等,以形成性评价为基准,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准备。

七、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若想保证导学案和微课相互融合,提高教案设计的质量,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提前准备好微课和导学案所需的教学素材,为提高教案设计的质量奠定基础。其次,教师需要利用素材结合导学案与微课的需求科学设计教案,先明确微课视频在教案设计中的使用环节,结合使用环节科学选择微课的应用方式和应用内容。再次,要结合导学案的需求提前设计自主学习任务,保证导学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最后,要围绕微课和导学案的内容提前在教案中制订好评价标准。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会有更加科学的应对措施,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王相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导学案设计与实践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20.

张力.基于微粒观构建的初中化學导学案设计与运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9.

安晓梅.微课与导学案结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9(25):162.

刘楠.初中化学“微视频+导学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作者:刘丽霞

第3篇:《劝学》教案学案

《劝学》教案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积累“劝、已、就、中、疾、致、假、绝”等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然、焉”等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

2.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三、德育教育目标:

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教学重难点]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能举出几个历史上勤学苦读的事例吗?(积累活动一)

提示:头悬梁(孙敬)锥刺股(苏秦)凿壁偷光(匡衡)映雪夜读(孙康)闻鸡起舞(祖逖)[正面] 伤仲永[反面] 能说出几句劝勉学习的格言吗?(积累活动二) 提示:学而不厌,侮人不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则退。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激励学习方面的一篇美文。 三 .作者简介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名况,时人尊称他为荀卿。曾游学于齐,后三为祭酒,继赴楚国,由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令,著作终老其地。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一书共20卷,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所作,少数出自其弟子之手。《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四.教师范读或听文本朗读录音。 五.学生自读。 六.文本解读。

(一)第一二段: 提领重点词句。

重点词:已于輮有中然就参省知

重点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问:文本的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

小结: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4.学生试读试译。

(二)第三段: 1.提领重点词句: 重点词:而疾假水绝生

重点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小结: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学习的作用。

能举出现实生活中善假于物的事例吗? 学生试读试译。

提示:乌鸦喝水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狐假虎威

(三)第四段

1.提领重点词句。

重点词:焉跬步无以一用心

特殊句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难译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问:第四自然段主要讲了学习的哪个方面?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讲的? 明确: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从三个方面来讲的:一要勤积累,二要坚持不懈,三要用心专一。 七.小组活动。试把文本的结构纲整理出来。 提高自己青出于蓝

中学习的重要性冰寒于水木受绳则直知明而行无过矣 心(正面设喻)改变自己: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 论学习的作用:弥补自登高博见

点己不足(反复设喻)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善假于物也 ↓假舆马假舟揖

学要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不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要坚持不懈骐骥驽马 以(正反对照设喻)朽木金石

已要专一蚓——用心一(积的保证缺一不可) 蟹——用心躁

八.探索文本写作特色。

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 试结合最后一段谈一谈。 九.整理知识卡片。

通假字:輮有知生兼词:焉 活用:輮水利一上下日

古今异义:金爪牙寄托用心闻 实虚词:劝已中然就疾假致绝焉 特殊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难译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固定结构:无以(有以) 名句:课内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节选之外的名句:

①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②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劝学》练习学案

( 一 ) 选出注音全对的一项 (

)

①木直中 ( zhîng ) 绳 ②虽有 ( yîu ) 槁暴 ( pù ) ③不积跬 ( guǐ ) 步 ④锲 ( qì ) 而不舍

⑤金石可镂 ( luî ) ⑥驽 ( nú ) 马十驾

⑦假舆 ( yí ) 马者 ⑧輮( rïu ) 以为轮

⑨用心躁 ( cāo ) 也 ⑩生 ( xìng ) 非异也。

A . ①②⑥⑧⑩ B . ②③⑤⑥⑧ C . ④⑥⑦⑨⑩ D . ①③⑤⑦⑨

( 二 ) 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 . 假 ( 借助,利用 ) 舟楫者 狐假 ( 借助,利用 ) 虎威 不假 ( 借助 ) 思索

B . 冰,水为 ( 做,凝成 ) 之 行将为 ( 被 ) 人所并 为 ( 为了 ) 之奈何

C . 非利足也,而致 ( 达到 ) 千里 专心致 ( 尽,极 ) 志 闲情逸致 ( 兴致,情趣 )

D . 劝 ( 劝勉,鼓励 ) 学 劝 ( 用道理打动人 ) 导 劝 ( 劝说,阻止 ) 架

( 三 ) 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

A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 . 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 . 《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 . 《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 四 ) 下列句中活用现象相同的是 ( )

①使之然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⑤瑜等率轻锐继其后⑥吾妻之美我者⑦其至又加少也

A . ①② B . ⑤⑦ C . ④⑥ D . ②③

( 五 ) 指出没有词类活用的句子 ( )

A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C .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六 ) 指出句中多义词的正确义项

1 .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

A . 断,断绝 B . 极,非常 C . 横渡,横穿 D . 高超,绝妙

2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A . 客舍、房舍 B . 住宿、休息 C . 放弃、不要 D . 施舍

3 .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A . 金属 B . 黄金 C . 锣 D . 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 七 ) 将下面这些比喻按要求加以归类

1 .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2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 .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4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A . 用相同类型事物设喻,从同一角度表达意思的有_________________ B . 将相反情况组织在一起,从对照中揭示道理的有_________________ ( 八 ) 下面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句的几种翻译,请选出最佳的一句 ( )

A . 刻一下就舍弃它,朽木也不会折断;一直刻个不停,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B . 刻一下就放掉它,朽木也不会折断;一直刻个不停,金石也能刻成

C . 刻一下就停下来,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一直刻个不停,即使是金属、石头也能雕刻出成品

D . 刻一下就停下来,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成功;一直刻个不停,即使是金属、石头也能雕刻出成品。

( 九 ) 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

A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B . 善假于物也 / 于是余有叹焉 / 青取之于蓝

C .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D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不如登高之博见

( 十 )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B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于车马的人,不是脚长得利于行走,却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

C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与人比没有差别, ( 只是 ) 他们善于借助外物。

D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

( 十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 选出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 )

A . 善假于物也。 B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 蚓无爪牙之利 D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 选出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

①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④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 . 达到隔断猛烈功劳 B . 得到渡过大成绩

C . 得到断绝快功绩 D . 达到横渡强成功

3 . 填空。

本段在论述学习贵在积累时运用了 (

) 和 (

) 的论证方法。 4 . 文中以“骐骥”为喻,用意在于 ( )

A . 说明即使天资很高,如果不专心致志,也不能有所成就。

B . 说明即使是个千里马,如果不发挥它的才能,也不能有所成就。

C . 说明人即使天资很高,如果没有恒心,也不能有所成就。

D . 用名马比喻名人,说明名人成就事业并不困难。 5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如果刻几下就丢下,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

B . 刻几下但是马上放弃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

C . 刻几下于是就丢下,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

D . 刻几下并且丢下,腐朽的木头也不会刻断。

6 . 下列判断正确的几项是 ( )

A . “下饮黄泉”的“下”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B . 本段三层意思,都是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来论述的。

C . 文中的最后一句“„„者„„也”是表示原因的判断句式。

D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只要坚持,再难也能学好。

E . 本段的比喻有许多不符合科学实际,因此用这些比喻是不能说明道理的。

F . 本段三层意思各有侧重,但又紧紧相承,层层递进,即知识必须积累,积累必须有恒,有恒还须专一。

( 十二)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之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 ”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也。”选自《春秋》

注: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政绩。

1 . 对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 景公召而数之数:屡次

B . 寡人将大诛于子诛:责罚

C . 而君反以罪臣罪:责怪

D . 仓库少内内:交纳

2 . 对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 子退而自察也 自察:自我反省

B . 货赂不至 货赂:钱财礼物

C . 原乞骸骨 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

D . 再拜,便僻 便僻:气愤的样子

3 . 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臣请死之 b . 景公许之

c . 今子治而乱 d . 景公迎而贺之

A . 两个“之”字意思相同,两个“而”字用法不同

B . 两个“之”字意思相同,两个“而”字用法相同 C . 两个“之”字意思不同,两个“而”字用法相同

D . 两个“之”字意思不同,两个“而”字用法不同

4 .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 ( )

a . 属托不行 b . 以利贫民

A . a . 下属请求的事情都不准许 b . 把好处让给贫民

B . a . 上级嘱咐的事情都不去做 b . 以此使贫民获利

C . a . 不听从私人请求和托付 b . 用来使贫民受利

D . a . 不接受亲属委托的事情 b . 认为这对贫民有利

5 . a . 并会赋敛 b . 便事左右

A . a . 并且乘机增加赋税 b . 随意送给您的亲信

B . a . 加倍征收赋税 b . 随意送给你的侍从

C . a . 会同官吏一起收刮 b . 随便赏给自己的部下

D . a . 上下串通一起收刮 b . 就让部下得到好处

6 . a . 子强复治东阿 b . 寡人无复与焉

A . a . 您一定要再治理东阿 b . 我不再指责了

B . a . 您务必要再去治理东阿 b . 我不再指责了

C . a . 您尽力再去治理东阿 b . 我不再干涉了

D . a . 您坚决地再去治理东阿 b . 我不再干涉了

7 . 以下六句话,属于晏子治理东阿的正确做法的一项是 ( )

a . 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b . 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c . 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d . 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e . 并会赋敛,仓库少内 f . 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A . a . b . c . d . e . f . B . b . c . d . f .

C . c . d . e . D . c . d .

8 . 下列对文章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奉公,为民着想,百姓安居乐业,却受到景公的责罚;后来只好改弦易辙,营私舞弊。晏子痛感景公昏庸,辞官而去。

B . 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治绩显著,却受到景公责怪;后来营私舞弊,民不聊生,反受到赞扬。晏子说明真相,使景公翻然醒悟。

C . 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因而受到景公的责罚;后来改到易行,使百姓安居乐业,因而受到景公的赞赏。景公挽留他继续治理东阿。

D . 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却受到景公的责罚;后来改道易行,反受到景公的褒奖。晏子见景公明白了事实真相,便表示愿终身为景公效力。

参考答案:

( 一 ) A ( 二 ) B ( 三 ) B ( 四 ) D ( 五 ) C

( 六 ) 1 . C 2 . C 3 . D

( 七 ) A . 1 . 4 . 5 . 7 B . 2 . 3 . 6

( 八 ) C ( 九 ) B ( 十 ) B

( 十一 ) 1 . C 2 . D 3 . 比喻、正反对比 4 . C 5 . A 6 . BCDF ( 十二 ) 1 . A 2 . D 3 . D 4 . C 5 . B 6 . C 7 . D 8 . B (制作李太永)

第4篇:《劝学》导学案

班级:姓名:主编:林海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②掌握绝、强、假、望、闻等多义词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学习重点】1.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难点】了解全文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特点。 【学习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巩义中学课堂教学模式 【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即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善人性的恶,所以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强调教育的功能,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本性。他的思想体现在荀子一书中.《荀子》是后人为其编,大部分是荀子的作品。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多用比喻排比,这些在《劝学》中有所体现。《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释疑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或依照拼音写汉字。

(1)木直中()绳槁暴()参省()

筋()骨须臾()跂()而望

(2)假舟jí()qiè()而舍之kuǐ()步

qíji()nú()马金石可lîu()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3、请指出下列黑体字的活用特点。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4、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指出下列句子是何种特殊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文。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輮以为轮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二、同伴互助 合作探究 ★质疑和分析重要句子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请解释句中两个“中”的用法和“以为”的用法。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请解释黑体字的意思,并比较句中两个“而”的用法。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请解释黑体字的意义和用法。

三、操作训练 反馈矫正

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輮(rï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bào)须臾(yú)驽(nú)马

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îu)

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

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⑥蟹六跪而二螯()

5、 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四、延伸迁移 总结归纳 1、拓展迁移

请把“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两句插到本文各自最适合的段落中去,并简要说明理由。

2、学习小结

五、质疑与反思

请记下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自学质疑 1、温故知新:

★指出活用现象及用法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理解鉴赏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声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①不超过10字概括本节的内容:

② 试归纳本段文字中几个“而”字的用法。

③本段中的几个“假”字,是什么意思?与成语“假公济私”的“假”意思相同吗?还能再举几个带“假”字的成语吗?并比较其用法。

④ 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同伴互助 合作探究 ★研讨课文,分析论证方法。

1、大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二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分别论证了什么道理?

第三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分别论证了什么道理?

第四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分别论证了什么道理?

3、本文用了什么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何作用?试分析?

4、作者告诉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学习?

三、操作训练 反馈矫正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中绳(zhîng)槁暴(pù)磨砺(lì)輮以为轮(rïu) B.须臾(yú)跂(qí)望靛(diàn)青参省乎己(shěng) C.跬步(guī)蓼蓝(liǎo)骐骥(jì)生非异也(xìng)D.驽马(nú)蛟龙(jiāo)镂刻(lǒu)锲而不舍(qì)

2. 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有槁暴(晒)②輮以为轮(使„„弯曲) 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④而致千里(送到) ⑤君子生非异也(资质,秉赋)⑥非利足也(走路) ⑦筋骨之强(强壮)⑧而绝江河(横断) ⑨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⑩而闻者彰(显著)

A.①②⑤⑥⑦⑨ B.①②③④⑦⑨C.①③⑤⑦⑨⑩ D.①⑤⑦⑧⑨⑩

3.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四、延伸迁移反馈矫正

1、拓展延伸

★对“善假于物”该如何理解?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看法。

2、学习小结(总结自学中的得与失)

【课外拓展阅读】

人生感悟:有感《劝学》

洪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皆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因自己的优势而骄傲,不因自己的不足而自卑,人应该这样。

人都是在学习中前进,不学习就会落后,不学习就会粗俗。高于我者比比皆是,强于我者,不可胜数。遇到比我强的人,要向他虚心请教,学己之长,补己之短,不因别人强于我,就嫉妒,就有排斥心理,就孤立人家。遇到比我弱的人,不应歧视,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遇到比我有学问的人,是我之幸事,遇到比我见多识广的人,是我之喜事,使我有师可学,有问题可向之请教,有困难可询问解决之策,于我可增长知识,于人可传播知识,何乐而不为?

学习的东西很多,看其正面的东西,看其积极的东西,摒弃负面的东西,扬弃消极的东西。傲慢与偏见同行,愚味与固执相伴。与光明为伍则光明,与阴暗为伴则心生晦暗。与积极为伴则快乐,与消极为伴则沉落。学问不以高低贵贱而论,知识多少无男女老幼之分。有所长必有所短,有所短必有所长。以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则我之所短可变长。谁也不是天生就有知识,谁也不是天生就有学问,涓涓细流成江海,微小泥沙筑高山,后天努力可以改变一切。

学历不能代表知识,知识也不能用学历来衡量,坐吃山空,江郎才尽。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不学习,就落后。学无止境,有志者事竟成。事间万物,皆有可探,知识宝藏,永学不完。学问学问,连学带问。只学不问,东施效颦;只问不学,终究不知所云。不求甚解,终为皮毛,悟其至理,其乐陶陶。不刻苦,不得真学问,浮躁者,犹如点水蜻蜓。

三人同行,必有吾师。只要有学,何患老幼卑尊?人贵有自知之明,却又常看不清自身。如有挚友,时时加以批评指正,则吾之所幸。闻过则喜,见贤思齐,多谢率真。不耻下问,不必脸红,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解吾不惑,有如黑暗中明灯,为吾指路,催我不断进步。时时反思,查找不足,对症下药,一通百通。恩师良言,深思熟虑,学友头筹,我之榜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坐舟,书中自有黄金屋。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所言,依然深刻。

第5篇:《劝学》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课内重点实词“绝”“用”“一”虚词“于”“而”“焉”、通假字、词类活用情况、古今异义现象。

2、了解一般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重点语句。

3、背诵全文。

基础知识积累:

(1)文学常识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_____,尊称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 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与弟子合著<<______>>一书,现存32篇。劝是___________的意思。

(2)名句默写

1.青,取之于蓝,_______________;冰,水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舆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舟楫者,_ , 。 , 。

4.积土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重点知识积累:

一、给加点字注音. 1. 輮 以为轮 槁暴 须臾 跂而望 舆马 跬步 骐骥 驽马 锲而不舍 .........

1 金石可镂 蛟龙 洞穴 二螯 独占鳌头 舟楫 编辑 通缉 作揖 . 2 .中 木直中绳 ( ) 省 参省乎已( ) 中间 ( ) 省徭役 ( ) 曲 其曲中规( ) 假 假舆马者( ) 阳春之曲( ) 假期 ( )

二、指出句中的通假字. 1.輮 以为轮,其曲中规 2.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三、古今异义词. 1.金就砺则利 古义: 2.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 古义: 3.声非加疾也 古义: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5.用心一也 古义:6.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四、解释下面的实词.

1、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佛印绝类弥勒

2、用:

用心一也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君子生非异也 今义 : 今义 : 今义 :

今义 : 今义 : 今义 : 自引而起,袖绝 抢呼欲绝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3、一:

用心一也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骐骥一跃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六王毕,四海一

一失足成千古恨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五、解释下面的虚词.

1、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且焉置土石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2、于:

善假于物也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于是公子请朱该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 师不必贤于弟子

3、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某所,而母立于兹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人非生而知之者

则群聚而笑之

六、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及用法。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使皇武子辞焉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则牛羊何择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吾祖死于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而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不拘于时,学于余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吾尝终日而思矣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小学而大遗

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吾从而师之

犹且从师而问焉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七、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 輮以为轮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八、翻译下列句子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九、结构提纲

十、总结或困惑

十一、名句拓展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6、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7、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

8、一个人就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列·托尔斯泰

9、真正的学者就象田野上的麦穗。麦穗空瘪的时候,它总是长得很挺,高傲地昂着头;麦穗饱满而成熟的时候,它总是表现是得温顺的样子,低垂着脑袋。---蒙田

10、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到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处是那么多的空白,对我来

5 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周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大得很呢!---爱因斯坦

11、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

12、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鲁迅

13、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老舍

14、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毛泽东

1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18、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就是知识;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罪恶,那就是无知。

19、知识就是我们借以飞上天堂的羽翼。--莎士比亚(英) 2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21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22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23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24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25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26 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27 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28 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29 岁月是百代的过客,而逝去的年华也是旅客 30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失时的痛苦 31 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

32 时间一点一滴凋谢,犹如蜡烛漫漫燃尽

33 时间乃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但如果浪费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费 34 我的产业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 35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第6篇:15、《孙权劝学》学案(含答案)

15、《孙权劝学》学案

班级:

姓名:

老师寄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2、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3、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一、自主预习

1、掌握的加点字的读音。

卿( ) 邪( ) 涉( ) 猎( ) 孰( ) 遂( )

2、重点词语归纳。 ①卿今当涂掌事( )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④但当涉猎( ),见( )往事耳 .....⑤及鲁肃过寻阳( )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⑦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

3、重点语句翻译。

【学法链接】文言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 【文学常识】

《资治通鉴》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作者,字 ,陕州夏县人, (朝代) 家 家。

二、合作探究:

1、概括文章情节: 请用“/”把本文分为三层,并填上一个字补充概括层意: 孙权 学;吕蒙 学;鲁肃 学。

2、本文主要是通过 描写来表现人物

3.吕蒙通过学习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这属于什么描写?

三、品读课文,请写出下列语句中分别表现了人物的何种语气,并分析人物形象: 孙权:( )

1、“不可不学!”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鲁肃:( )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四.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 、 。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你有何启发?

五.知识拓展,

1. 比较阅读:你认为本文与《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内容上: 写法上:

2.关于学习、读书的名言警句有很多,请写出三句?

3.“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 0.7 本,与韩国的人均 8本,日本的 40 本,以色列的 6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看了老师的材料所显示的国人阅读水平的现状,你作何回应?

师生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参考材料: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讲述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其主孙权的劝告而读书学习的历史故事。被选入语文教材。《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该书是宋代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因宋神宗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评价而得名。五经,特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作品。称谓文化,面对不同的对象,称呼不同,感情也不一样。文中出现的三种称谓表达了三种感情,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爱称;孤,王侯的谦称;大兄,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情多,怎么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认为读书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从此就开始学习。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

《孙权劝学》答案:

一.2. ①当道,当权②推托③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④粗略地阅读;了解⑤到⑥重新⑦认清

4.司马光,编年体通史,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

1、孙权 劝学;吕蒙 就 学;鲁肃 赞 学

2、对话,侧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5、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 *学习要趁早。

*知识让人自信,自信赢得尊重。 *以能力显实力,用行动来证明。 *待人真诚,友谊常在。

*当别人有进步时,我们要乐于欣赏、赞美。

三、

1、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而不接受孙权的劝说。②你现在的才能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国的阿蒙了。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待)。 对读书人(知识分子),即使是短暂的分别,相见时也需以新的眼光来看待他,因为他进步了。这句话后来比喻人的地位的变化,也用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四、

1、①迟、晚 ②怎么

2、①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②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3、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4、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

第7篇:劝学导学案(最终版)

宿豫实验高中语文导学案制作:潘薇审核:李丙锋

劝 学 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1-2段的文言现象,如多义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2.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背诵。

【学法指导】

1、巧用工具书,准确理解文言实、虚词。

2.熟读、勤记、多写

【自主学习】

1.荀子,名,字,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的思想。

2.注音

中()舆 ()有 ()槁暴() 砺 ()

参省()须臾()跂()楫者() 跬()

骐骥()驽()锲()镂()鳝()螯()

3.熟读课文1-2段

(1)指出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

取之于蓝:木直中绳:其曲中规:

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过: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虽有槁暴:

(2)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意思和用法

輮以为轮:通,释义:。

虽有槁暴通,释义: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

(3)词类活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其曲中规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3-4段的文言现象,如多义实词、虚词(而)、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2.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背诵全文。 【学法指导】

1、巧用工具书,准确理解文言实、虚词。、 2.熟读、勤记、多写 【自主学习】 1.复习感知

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第二段:论述。

第三段:论述,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

第四段:论述。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二是,三是。 2.诵读

3、4段完成

(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

须臾之所学:跂而望矣博见:闻者彰:假舆马者而致千里绝江河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不积跬步:用心躁也君子生非异也:(2)指出“而”“焉”的用法

跂而望矣吾尝终日而思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蟹六跪而二螯圣心备焉风雨兴焉: (3)指出活用现象并解释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登高而招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积善成德 (4)指出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声非加疾也:假舆马者:绝江河: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爪牙之利: 【合作探究】

3、4段都使用了一组比喻句,找出这些比喻句,说说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比喻

学习的作用: _____

第三课时

一、《随堂练习》

(一)、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輮以为轮2..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温馨提示:定语后置虽然没有在《考试大纲》中单独列出,但考题上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例如: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二)、一词多义: 1.绝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④以为妙绝⑤佛印绝类弥勒

⑥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2.假

①假舟楫者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③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④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⑤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⑥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3.望

①吾尝跂而望矣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③先达德隆望尊④适冬之望日前后

(三)、默写

1.青,取之于蓝,_____________________;冰,水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就砺则利。,。

3假舆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舟楫者,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积土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素材积累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名句·回味】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4.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5.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知识拓展】 勉励刻苦勤学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代颜真卿 《劝学》)

劝勉惜时的:“青春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乐府”诗《长歌行》)“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东晋陶渊明《杂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体会:“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提出治学的四个重要方面:多读、深思、虚心、躬行。)

第8篇:必修一文言文《劝学》《师说》复习学案(含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学案 《劝学》《师说》检测题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⑵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⑶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⑷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二、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一)名词作动词。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⑵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二)名词作状语。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三)形容词作名词 ⑴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⑵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四)意动用法。

⑴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⑵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⑶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三、明确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

⑴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⑵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⑶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⑷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四、辨析下列各句中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而

⑴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⑹小学而大遗。

⑵连词,表修饰。

⑴吾尝终日而思矣。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登高而招。

⑷顺风而呼。

⑸则群聚而笑之。

⑶连词,表递进。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⑵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⑷连词,表并列。

⑴蟹六跪而二螯。

⑵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连词,表承接。

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⑵人非生而知之者。

⑶吾从而师之。

⑷择师而教之。

(二) 焉

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⑵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⑶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三)之

⑴代词。

⑴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⑶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

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

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

⑹郯子之徒。(代词,这)

⑺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⑻圣人之所以为圣。(指代这件事)

⑵助词。

⑴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⑵彼童子之师。(的)

⑶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⑷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⑸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

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⑻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⑼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⑽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⑾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

(四)于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⑵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⑶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

⑷而耻学于师。(向)

⑸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⑹其皆出于此乎?(从)

⑺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

(五)乎

⑴介词,相当于“于”。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

⑵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比)

⑵语气助词。

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⑵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译为“吧”、“呢”)

⑶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⑷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

(六)其

⑴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⑵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⑶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⑷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⑸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七)也

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⑵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⑶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⑷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五、找出并解释下列各句中一词多义的词语。

㈠师

⑴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⑵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⑶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⑷吾师道也。(学习)

㈡传

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⑵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⑶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

㈢则

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

⑵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

㈣惑

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

⑵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㈤行

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走路)

⑵余嘉其能行古道。(履行)

(㈥复

⑴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⑵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再)

㈦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 ⑵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㈧道

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⑵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传统)

六、明确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一)判断句

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⑵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⑶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⑷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⑸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省略句

⑴輮以(之)为轮。

⑵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⑷吾从(之)而师之。

(三)状语后置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⑵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⑶善假于物也。

⑷而耻学于师。

⑸师不必贤于弟子。

⑹学于余。

(四)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五)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六)被动句

⑴不拘于时。

七、翻译下列重点语句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海。)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一下就放下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而不停止,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是因为用心专一。)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8.吾师道业,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不论地位高贵还是地位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那些教育儿童的老师,教孩子们读书,让他们学会停顿断句的,并非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的老师。)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断句停顿不理解,向老师学习,疑惑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地方学习,而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

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

①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节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注】①乡啬夫:乡中小吏,掌管诉讼和收赋税。②方:法,这里指儒家正统学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造太学受业 受:同“授”,传授。 .B.以父丧不行 以:认为,以为。 .C.因自赞曰 赞:夸耀 .D.回、赐之徒不称官阀 之徒:这些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乃西入关 ②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③乃召见于楼上 ④十余年乃归乡里 ..⑤绍乃举玄茂才 ⑥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A.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④ D.④⑥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玄少为乡啬夫 ②不乐为吏 ..③进为设几杖 ④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 ..⑤公车征为大司农 ⑥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A.①②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③④⑥

4.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郑玄志于治学和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A.①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

②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B.①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②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 C.①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②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D.①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

②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玄自幼好学,无意仕途,一心寻师问道,研究学问,先后从师于第五元先、张恭祖、马融等人,终于学有所成。

B.郑玄游学十多年后回家,因为家境贫穷,只好到东莱为别人佣耕,即便这样,追随他学习的学生也有成百上千了。

C.郑玄因为大将军何进是当权者的外戚,不敢违意,不得已应召,但他只是以普通儒生的身份拜见何进,且住了一夜就逃跑了。

②D.郑玄被袁绍举荐为茂才,并被上表推荐为左中郎将,他都没有就任;朝廷征召他为大司农,他却借口有病自请回家。

6.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3分)

(2)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3分)

(3)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4分) 参考答案:1.D(A项为“接受”;B项为“因”;C项为“引荐”。)

2.B(①③⑤均为连词,于是,就;②为副词,只,仅仅;④为副词,才;⑥为连词,却。) 3.B(①②④⑤均为动词,担任,做;③为介词,替;⑥为动词,成为)

4.B(A项,①②都表现郑玄志于治学。C项,①是说因郑玄才高而被袁绍请到上座,没表现志于治学。D项,①陈述的是袁绍宾客对郑玄的印象,不表现郑玄志于治学) 5.C(“郑玄因为大将军何进是当权者的外戚,不敢违意”错,应为州郡长官因为不敢违背何进的意旨,就逼迫威胁郑玄,郑玄不得已前去应召) 6.(1)郑玄认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他往西入关。(3分。以:以为,认为,翻译成“因为”也可;无足:不值得;西:往西,向西。每处1分)

(2)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3分。质:询问,请教;疑义:疑难问题;辞:告别。每处1分)

(3)郑玄依照儒家学说答辩应对,内容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大家都得到了闻所未闻的知识,没有人不慨叹佩服。(4分。辩对:答辩应对;出:超出;表:外,这里指比问题本身更深广的内容;嗟服:慨叹佩服。每处1分) 【参考译文】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郑玄年轻时在乡里做掌管诉讼和收赋税的小吏,每逢休假回家,常常到学校里读书,不喜欢做官吏。父亲为此多次发火,也不能制止他。郑玄于是到京城太学去学习,拜京兆人第五元先为师,开始掌握《公羊春秋》、《九章算术》。后又跟从东郡人张恭祖学习《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等。因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他往西入关。通过涿郡的卢植,拜扶风人马融为师。

马融有门徒四百余人,而能够进入厅堂听他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马融平素骄傲自负,郑玄拜在他门下,三年都不能见他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的高材生给郑玄授课。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有一次遇上马融召集门生研讨图纬,听说郑玄善于计算,于是在楼上召见他。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马融很有感触地对学生们说:“郑玄现在离开了,我的学问到东方去了。”

郑玄独自出外游学,十多年才回到家乡。家境贫困,郑玄在东莱为人佣耕,这时跟随他学习的学生已经有成百上千了。等到党锢之祸发生,他就和同乡孙嵩等四十多人都被禁止做官从政。于是郑玄就埋头研习经学,闭门不出。

汉灵帝末年,党禁解除,大将军何进听说郑玄很有才能便征召他。州郡长官因为何进是当权的外戚,不敢违背他的意旨,于是逼迫威胁郑玄,郑玄不得已前去应召。何进为他准备了几案和手杖,礼遇十分优厚。郑玄没有接受朝服,只穿戴普通人服饰来拜见何进。住了一夜就逃走了。后来将军袁隗上表推荐他担任侍中,他因为父亲去世没有就任。国相孔融非常敬重郑玄,急急忙忙到他家拜访。

当时大将军袁绍在冀州统领大军,派使者邀请郑玄,袁绍大会宾客,郑玄最后才到,就被请到上座。袁绍的客人大多是俊秀豪杰,各有才气而善辩,他们看见郑玄是个儒生,不认为郑玄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大家竞相设置一些怪异的问题,各种学派的观点交替提出。郑玄依照儒家学说答辩应对,内容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大家都得到了闻所未闻的知识,没有人不慨叹佩服。当时汝南人应劭也归顺了袁绍,他自我引荐说:“前泰山郡太守应中远,想做您的学生,怎么样?”郑玄笑着说:“孔子的弟子,要考(德行、言语、平事、文学)四种科目,颜回、子贡这些学生向来不称自己的官衔和门第。”应劭面露惭愧神色。于是,袁绍举荐郑玄为茂才,上表推荐出任左中郎将,郑玄都不去就任。后来朝廷征召他为大司农,送给他一辆安车,(规定)郑玄经过的地方主管官吏都要亲自迎送。郑玄却借口有病请求回家。

上一篇:电影学习资料下一篇:关于强军梦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