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学案教案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学案教案(精选7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学案教案 篇1

1.易错字

逐(zhú)苍生(cāng)

2.词语释义

贾生:即贾谊,西汉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咨询,征求意见。

逐臣:被贬谪的大臣。指贾谊。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徒然。

前席: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苍生:指百姓。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有《李义山全集》。

【文题解说】

贾生即贾谊,西汉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李商隐及其作品。

2.了解李商隐咏史诗的背景,把握诗歌主旨。

3.了解李商隐诗的艺术特点。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2.对古诗词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苦恼。

【重点】

1.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贾生》一诗的主旨。

2.背诵全诗。

【难点】

赏析李商隐诗的艺术特点。

导入⇒资料助读⇒朗读诗歌⇒赏读诗歌⇒领会写法

导入一:解题型

[设计意图] 通过贾生经历的引入,让学生认知诗作产生的背景,由此引出课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文学史上被评论得最多的人物里,有一个是西汉时期的才子贾谊。谈起他,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对怀才不遇者的慨叹。因为贾谊实实在在是个大才子。少年时就有文才,博览群书,十几岁就能教《春秋左氏传》,20岁就已成为博士,也就是汉文帝的皇家顾问。谁能像他一般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已备受文帝恩宠,升任太中大夫。天下大事,贾生纵横议论,了然于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汉与匈奴的矛盾,他以一双慧眼,老早就看得清清楚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才华横溢招来的是朝廷一干老臣的排挤和无德无才的新贵的诽谤。贾谊的死对头,有个叫邓通的,是个不学无术的弄臣。说起他的发家史,也是一个笑话。原来汉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上不了天,正在着急,后面有个戴黄帽子的人一推,文帝就上天了。于是文帝四处打听这个“黄头人”的下落,偏巧某日有人见邓通戴着顶黄帽子,面貌又与文帝梦中所见之人酷似,于是邓通便青云直上。这个不学无术的邓通无由受宠,自然是贾谊所看不惯的。于是,两人成了死对头。文帝最终在邓通等人的多次诋毁下,把贾谊放逐到了长沙。这个时候,贾谊年方23岁。弃置长沙,贾谊写下了《吊屈原赋》,借他人之酒杯,抒自己之块垒。屈原与贾谊,他们的才干,他们的际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绝世才华,无与伦比;都是年少得志,破格提拔;都是抵触权贵,蒙冤被贬;都是忠心耿耿,矢志不渝。被贬长沙三年之后,文帝终于又思念贾谊,派人速召贾谊回京。宣室接见,文帝与贾谊谈至深夜。李商隐的《贾生》,就描述了这次宣室接见。那么,李商隐是怎么看待这次接见的呢?现在我们就从李商隐的《贾生》一诗里来寻找答案。

导入二:复习型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李商隐的名句,揭题激趣。

我们曾学过李商隐太多的名句,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二首》其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图》)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商隐的诗《贾生》(板书诗题、作者)

一、资料助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课件出示关于作者和作品的情况,然后,教师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学生听读,加深印象。】

1.关于作者: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因受牛李党争排挤,潦倒终生。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秾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

2.关于作品: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等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较熟练地阅读全文,为下面的了解文意奠定基础。

1.教师范读,学生划分节奏。

2.齐读,整体感知。

〔明确〕 写贾谊与汉文帝君臣遇合的片段史实,托古讽今,抒发自己的感慨。

3.自由读,分析字词。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咨询,征求意见。

逐臣:被贬谪的大臣。指贾谊。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徒然。

前席: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苍生:指百姓。

三、自主学习,赏析内容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自由探讨,学会理解诗歌的内容。

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这两句的“求”“访”二字写出了文帝对贾谊的什么态度?从字面上看对汉文帝是褒是贬?

〔明确〕 “求”(寻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在赞扬他求贤若渴。

2.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但是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者,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

3.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四、重点研读,感知写法

[设计意图] 通过译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学法,感受独特情感,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1.对于汉文帝求贤若渴,夜半与贾谊促膝长谈的做法,诗人持什么态度?由此可见本诗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 诗人语含讽刺,用了欲抑先扬的写法。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促膝谈心,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2.本首诗仅仅是为了讽刺汉文帝吗?有没有深层含义?

〔明确〕 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诗中有讽刺,有感慨。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同时,诗人怜贾谊正是自怜。既表达了对皇帝的讽刺,又抒写了自己的怀才不遇。其实关于贾谊与汉文帝之间遇合的历史真相,向来多有议论。贾谊年少出仕,召为博士,颇受文帝重视,一年后就为太中大夫。因其部分主张触犯了豪强贵族利益,又好议国事,批评时政,权臣周勃、灌婴排挤他出京,任长沙王傅,几年后仍由文帝召还。后再次被贬,三十三岁而死。其主张在文帝时并非都未付诸实施。司马迁《史记》中将贾谊与屈原同列,用意在于同情二人怀才不遇,也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感慨融于其中。唐人作诗多以贾谊不遇为题,用以安慰朋友或自己的不幸遭遇。其实,贾谊的主张,大致还是得以施行了的,不能完全说汉文帝对他不好,王安石就在《贾生》中说:“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诗文小结:1.内容: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宣室夜对”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的盛事。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这件事,借题发挥,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议论。汉文帝史称明君,贾谊更是一代贤才。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讽文帝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怜。诗人夙怀“欲回天地”之志,但偏遭党争,沉沦下僚,诗中常有“贾生年少虚垂涕”之类的感慨。

2.写作特点:欲抑先扬(先扬后抑)。诗人先赞扬,实际上是为了后面的讽刺。3.艺术手法: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诗中有讽刺,有感慨。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

作业安排:

背诵并默写全诗。

贾→先抑后扬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祐)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者,空自、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处理,精练,自然,和谐,浑然无迹。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射出直中鹄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 9 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谓“抬得高,摔得重”。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并非由于内容贫弱而故弄玄虚,而是由于含蕴丰富,片言不足以尽意。诗有讽有慨,寓慨于讽,旨意并不单纯。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安定城楼》)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安定城楼》)、“贾生兼事鬼”(《异俗二首》)之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刘学锴)

阅读李商隐的《贾生》一诗,回答问题。

1.诗中的“可怜”的意思是什么?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买炭翁》)”和“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中的“可怜”都怎样理解?

2.诗人对贾生(贾谊)的评价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做分析。

【答案与解析】

1.这首诗的“可怜”是“可惜”的意思;《卖炭翁》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孔雀东南飞》中“可怜”的意思是“可爱”的意思。

2.贾谊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表达了诗人对怀才不遇的感慨。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学案教案 篇2

——《春夜洛城闻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

2、学会赏析思乡诗选取意象,营造意境,抒发情感的一般方法。

3、学会选取恰当的意象,写小诗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学会赏析思乡诗选取意象,营造意境,抒发情感的一般方法。

2、学会选取恰当的意象,写小诗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查资料,了解李白生平,诗歌风格和《春夜洛城闻笛》创作背景。

2、熟读诗歌,结合书下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情感。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

李白从二十四岁开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公元735年,李白来到长安,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赏识。这次进献李白未能如愿,但他并未放弃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理想。也正是在这一年,李白在客居洛阳期间写下了《春夜洛城闻笛》。公元742年,李白等来了玄宗招他入京的诏书,写下了“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满怀希望赶赴长安。

李白性格豪放洒脱,诗歌大多带有强烈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个性鲜明,想想奇特,意象优美、壮美,语言清新明快。后世称“诗仙”。

席慕容,女,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后随家定居台湾。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其诗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

【自主学习】

一、吟读诗歌,把握情感。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读出感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明确:1、从诗歌标题《春夜洛城闻笛》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把握意象,再现意境。

意象:意——诗人的思想、情感。象——物象、形象。

意象即指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他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事物,是诗人

情感的载体。

1、在《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

2、结合诗歌意象,充分发挥想象,将诗歌呈现的意境,用优美的语言加以再现。

3、《春夜洛城闻笛》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都抒发了思乡之情,那么两首诗歌中的一些意象,如“春风”与“秋风”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合作探究】

一、赏读美文,品味语言。

要求:

从字、词、修辞手法等方面对诗歌进行多角度品析。

例:谁家玉笛暗飞声。“暗”字用的好。它不仅写出了笛声的隐隐约约,也表现出了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

二、调动情感,深情演读。

结合以上的学习,和着音乐,分角色饱含深情的演绎《春夜洛城闻笛》。

三、身临其境,对话诗人。

要求:结合诗歌内容、作者生平和创作风格,从意象选取、意境营造、情感等方面深入思考,提出问题,用第二人称“你”与台上李白扮演者展开交流对话。

四、梳理知识,归纳意象。

1、在古代,诗人一般喜欢选取哪些意象来承载思乡之情?(结合已知的具体诗句加以说明,先从七年级上下册已经学习过的诗歌中寻找)。

2、试总结通过意象鉴赏思乡诗的一般方法。

【课外拓展】

一、古今共情,赏读《乡愁》。

结合对意象的分析,赏析席慕容《乡愁》。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二、选取意象,书写情感。

要求:结合本课所学,选取恰当的意象,营造意境,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老师范例:

我心中的乡愁

乡愁是

儿时门前的那条小河,清凉地流过脚背,流向心田。

乡愁是

通向家门的那条土路,纵隔万水千山,总能指引归途。

乡愁是

一轮皎洁的明月,清辉洒下的地方:

是他乡,也是故乡。

在这首诗歌中,老师选取了“小河”、“土路”和“明月”作为意象,通过三幅画面的描绘来营造三个意境,抒发对儿时美好时光的无限眷恋和而今对家乡的思念。

学后反思:

我的收获: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学案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会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2.教给七年级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图画法、文字描述法,为以后的赏析诗歌奠定一点基础。

3.引导学生重视课外古诗词的学习,以此为引子,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古诗词,培养初中起始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古诗词的了解处于起始阶段,几乎没有古诗词赏析能力。通过课外古诗词的延伸学习,引导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积累古诗词,学习一点赏析诗歌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2.体会诗歌意境。

(二)难点:

教给七年级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图画法、文字描述法。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

图画法

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图画作品等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美图我来看,画意诗情入眼来:

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课前我们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是李清照写的《一剪梅》,它是用歌唱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现在请同学们换一种角度,欣赏一幅我们班同学的画。(出示课件)(王维的《竹里馆》)认真观察,看看都画了什么?然后想一想:看到这幅画,你可以想到哪首诗歌呢?

(学生观察说出看到和想到的;画的主人谈一下自己画的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可以借助于图画来进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师讲解两个概念:

物象: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如“柳”是一种客观事物,它有形状颜色,是一个物象。

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有一个想法(诗歌的主题思想)后,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

设计意图:引进两个关于诗歌的概念,让学生理性认识诗歌的一些常识。为下文学习做以铺垫。

中国古典诗歌是很讲究是诗情画意的有机结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赵师秀的《约客》,以此为支点,一起领略古诗歌的魅力。

二、课中美文我来赏,寄情画意解诗文

1.学生自读诗歌,找找看,作者写出了哪些物象呢?(学生边读边找,自己将找到的写在黑板上。)季节:夏季

黄梅时节

雨,青草,池塘,蛙,棋子,灯花,还有一个等待朋友的我。

设计意图:用举例子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教师介绍的概念的理解。为赏析诗歌做一点准备。

2.再读诗歌,你觉得诗歌通过这些物象想要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你从哪个物象或者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同桌之间讨论完成。每个组推荐一名学生分享学习成果。)

教师准备的材料:

天气特征:黄梅时节的家家雨。写出江南雨季特别的景致。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通过环境描写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夜的“寂静”。

第三句点题,“有约不来过夜半”,“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也明白客人不来的原因是下雨出行困难。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动作描写,体会独处的诗人的落寞、无聊、惆怅。抓住“闲”这个词语,体会含义。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3.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美读诗歌,读出诗人的落寞、无聊。教师先范读,学生个别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了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美读。品味古典诗歌的情感美。

三、简笔勾勒绘美图,诗中画仙脱颖出

四人一个小组,用简笔画勾勒诗歌内容。(课前预习学生自主完成,课中修订)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请四个同学分享学习成果。

(教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一种方法。学生在绘图时,一定能有所体会。)教师给予学生评出的画仙赋诗一首,算作奖励。

设计意图:尽量鼓励学生,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来。在活动中让学生领悟诗词魅力。教给学生可以借助图画来凸显诗词的内容,这是诗歌赏析的一种方法。

四、披文入境揣意境,笔端含情韵味生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教师给出)

要求: 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笔,用优美的语言将诗歌的内容描绘出来,描绘时一定注意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做到情景交融。

(学生利用给出的一些物象,体会作者的心情。独立完成,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分享学习成果。在此基础上背诵。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还是需要学生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悟。鼓励学生用优美的文字再现诗歌的内容,进行诗歌的赏析。这是诗歌最基本的方法。

五、收获满满我来谈,诗词学习方法多 学生先自己谈,然后教师归纳。鼓励学生要学习一些赏析诗歌的方法。(图画法

文字描述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归纳学习方法,再次复习学到的方法,为以后课外古诗词赏析能力的培养做一些准备。

六、课后美文我来赏,魂牵梦绕翰墨香

推荐:1.苏轼的《浣溪沙

斜风细雨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2.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4.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5.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要求:

1.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利用课堂教的方法,图文结合,赏析诗歌的意境。纸张大小为A4纸。

2.可以借助于网络,亦可请教美术老师。

3.课余举办古诗词赏析比赛,人人参与,个个进步。

(学生先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有时间教师可以范读,然后让学生齐读。)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积累一些优秀的课外古诗词,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教师寄语学生:

学海遨游勤做舟,经风历雨弄潮头。莫言十载寒窗苦,来日凌云壮志酬。

设计意图:用古诗词的方法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古诗词的学习就在我们身边。板书设计:

约 客 赵师秀

雨,青草,池塘,蛙,棋子,灯花——环境描写,烘托气氛 “闲敲棋子落灯花”

——动作描写,无聊,惆怅 方法归纳: 图画法

文字描述法

《约客》课堂实录

导入:

师:同学们,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课前我们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是李清照填的词《一剪梅》,它是用歌唱的方式呈现的。现在请同学们换一种角度,欣赏一幅我们班同学的画。进入本节课第一个环节:课前美图我来看,画意诗情入眼来。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看看都画了什么?然后想一想:看到这幅画,你可以想到哪首诗歌呢?

生:月亮,竹子,一个人,还有琴,可以想到王维《竹里馆》。师:可以背诵吗? 生:可以。学生齐背。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下面请画的主人谈一下自己画的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张天赋同学:我画的是王维的《竹里馆》。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在一个安静的世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功利的羁绊,表达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与作者淡泊的心态。师:看来张天赋同学对这首诗歌认识很深刻,画得也不错。老师把一首诗歌送给你,希望你喜欢。你来读一下。

生:张家得女子,天赋自为名,睿智难题解,遐思美韵生。书能藏万卷,悟更胜一层。多有怜惜意,雕琢大器成。师:老师希望你努力学习,终成大器。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的竹子、月亮等,我们给它们取个名字叫物象。那么什么物象呢?请看大屏幕。和物象联系在一起的还有一个概念是意象。

生:朗读教师给出的物象、意象的概念。

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

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有一个想法(诗歌的主题思想)后,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

师:老师给同学们就个例子说明什么是物象和意象。

例如我们经常读古诗词会碰到“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送,为什么呢?希望被送走的人能“留”下来。在“柳”上寄与古人的一种思想。我们将这些寄与思想的就叫做意象。以后随着同学们知识越来越丰富,你会知道很多的意象的。

师:中国古典诗歌是很讲究是诗情画意的有机结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赵师秀的《约客》,以此为支点,学习一些赏析诗歌的方法。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课中美文我来赏,寄情画意解诗文。

师: 同学们自读诗歌,找找看,作者写出了哪些物象呢? 老师举一个例子:雨

生1:青草,池塘,青蛙,棋子,灯花,师:你觉得还应该有什么呢? 生2:我觉得还应该有一个“我”。

师:非常好!为这个同学鼓个掌。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思考:你觉得诗歌通过这些物象想要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你从哪个物象或者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生1:我觉得诗人通过物象告诉我们江南梅雨季节的特生。表达的情感应该是失望、寂寞。从灯花就可以看出来。因为油灯点的很久了,所以才会有灯花的跌落。生2:我觉得想通过青蛙的叫声,写出雨夜的安静,也写出诗人的无聊。生3:我觉得通过青草、池塘、蛙声,写出诗人无所事事。

生4:我觉得作者通过热闹的蛙鸣等环境描写,想要衬托夜的寂静。……

师:我们一起了解了诗歌的含义。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预习时你们画的图画,在四个人一个小组,修订一下,使之更能很好的表现诗歌的内容。然后每个组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分享。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简笔勾勒绘美图,诗中画仙脱颖出。看看那个同学能成为画仙?

生1:我画了一副棋盘,还有一个人。生2:我画了柳树在雨里摇曳,还有落花。生3:我画了闲敲棋子落灯花。一个人在下棋。

生4:我画的是荷塘,有很多的青蛙在叫,因为诗里有“青草池塘处处蛙” ……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几位同学说的,还有黑板上的画,评出心目中的画仙。生:某某同学

师:老师依然送给你一首诗歌,希望你喜欢。生:读“行韵有诗篇,放眼苍穹千万年。回眸一笑间”

师:同学们分享了的美图,老师为同学们的表现叫好。老师提出一个建议,同学们可以学一下国画,国画配古诗词,那才是绝配。

诗歌学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我们还需要:披文入境揣意境,笔端含情韵味生。就是品味诗歌的意境。

生:齐读:“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师:同学们,现在拿起你手中的笔,在便利贴上完成诗歌意境的描述。用优美的语言将诗歌内容描绘出来,描绘时应注意体会诗人 的心情,做到情景交融。

生1:江南梅子成熟的季节,成了烟雨世界。青蛙成了耳朵的主角。夜深了,客人还没有来。实在无聊,敲着棋子打发时光,竟然震落了灯花。

生2:江南的雨,催熟了梅子。青草染绿,还有池塘和青蛙。与友约弈,约时已过半夜。独自一人,闲敲棋子。无聊至极。生3:梅子成熟了。斜风细雨柳如烟,传来阵阵蛙声。已过半夜,有约的客人还没有到。闲着无聊,敲着棋子,打发时间。

生4:在梅子成熟的季节,细雨蒙蒙。长满了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的蛙声。朋友还没有来,可能是因为下雨出行不便的原因吧。怎么打发无聊的时间呢?只能是敲着棋子。

……

师:同学们都抓住“闲”这个字了。它用动作描写,写出诗人无聊、落寞、惆怅的心情。

师: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个探究题:苏轼的《承天寺夜游》里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秦观的《浣溪沙》里有“宝帘闲挂小银钩”,这两句话都有一个“闲”字。下去好好品味一下,看看“闲”的含义是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把你在便利贴上写的文字贴在你的画的留白处。课下交上来,我们将举办展览,分享学习成果。

师:同学们,相信此时此刻你们一定对诗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学们可以自由朗读诗歌,用你的声音传达出作者的心声。

生:自由朗读。齐背。

师:本节课我们以《约客》作为例子,学习了一些赏析诗歌的方法。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进入第五个环节收获满满我来说,诗词学习方法多。

生1:诗歌可以用歌唱的方法。生2:还可以用图画法。

生3:我觉得还可以用文字描述法。

师:大家说的都不错。学习诗歌,不仅仅要能背诵,会默写。更应该在理解诗意、诗情的基础上,有自己对诗歌的赏析。今天我们实践了图画法,文字描述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好好应用,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相信通过努力,我们一定会有所得的。

师:心无旁骛致情专,举一融通能反三。学习要有举一反三的本领,下面我们进入第六个环节课后美文我来赏,魂牵梦绕翰墨香。

师:发放教师推荐学生课后学习的诗歌内容。推荐:

1苏轼的《浣溪沙

斜风细雨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2.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4.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5.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出示要求:

1.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利用课堂教的方法,图文结合,赏析诗歌的意境。老师推荐五首诗歌。

2.可以借助于网络,亦可请教美术老师。3.举办古诗词赏析比赛,每个同学都要参加。

师:老师在课的最后送给同学们一是诗歌。这是老师给予你们殷切的希望,希望你们通过努力,实现凌云壮志。

生:齐读。

学海遨游勤做舟,经风历雨弄潮头。莫言十载寒窗苦,来日凌云壮志酬。下课。

《约客》教学反思 古诗文诵读,教师一般的教学方法停留在背诵、默写的范围。我觉得这样的学习,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显得有些单薄。中华优秀诗词浩如烟海,学生应该对诗词赏析有所涉猎才是。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诗词,要求“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在初中三年的时间里,教师帮助学生慢慢形成。我认为初中起始年级就应该在这些方面予以关注。

《约客》属于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文,本节课我主要是想以此为支点,教给学生一点赏析诗歌的方法。我认为,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过,诗词赏析不是一节课就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的。

本节课的亮点是:

1.通过图画法让学生在遵从文本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笔来勾勒诗词的意境。这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方式。学生要把它画出来,肯定会仔细研究诗歌的内容。学生参与度极高,几乎都能用笔勾勒自己心目中的诗歌内容,化无形于有形。虽然他们的画笔还显稚嫩,这没有关系。只要他们喜欢就行。假以时日,他们一定会画得更好。以后还会与美术老师沟通,教给学生中国画的画法,有理由相信,中国画和古诗词,一定是最好的搭配。

2.文字描述法,学生能够从自己学的诗词内容出发,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的意境。我认为孩子们各有特色,甚至有的孩子利用古诗词来解读诗词,真的很好。

3.我对一些孩子的评价,也是用古诗词进行的。孩子们对这样的评价方式非常的喜欢。孩子们很是崇拜我。亲其师才可以信其道。课余,还有一些孩子问我索要诗词。课堂的预设性诗词发给孩子。至于他们需要,依然会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孩子的愿望。

4.古诗词素养需要“熏”。即使现在孩子不懂得古诗词如何押韵,如何平仄?那有什么关系。教师只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熏陶,相信有很多的孩子会喜欢上古诗词,能做好前文明的继承;还有个别的孩子会通过学习会作诗填词,那就是传承了。多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学案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再次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与故事,体验海底世界的惊险和神奇。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4.感受小说中精彩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并运用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3.感受小说中精彩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

4.提高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和积极探索能力。

三、课前准备

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完成读书交流作品。

四、教学过程

(一)名著原文导入

读音纠正,重点字词:介壳(qiào),壳,坚硬的外皮

(二)介绍课程进展2 3 4 5 阅读阶段 自读 初探

深读 共议 表达 阅读策略

自我提问 跨界阅

读 再现还原 分析悬念 外化输出 资源成果

自拟学程 航海日记

复原潜艇

尼摩之谜

精致作品

(三)课文内容回顾

1.请你说说《海底两万里》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2.“诺第留斯号”在海底遇到了那些险情?他们是如何化解的?

(四)成果展示与交流——快乐大闯关 第一关:还原“诺第留斯号”

找出《海底两万里》中描绘的“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的相关语句,并根据这些语句,还原“诺第留斯号”平明图。

1.请一名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2.要求学生找出描写“鹦鹉螺号”的相关语句。

第二关:搭乘“诺第留斯号” 问题回顾

“请梳理理阿龙纳斯教书的“海底两万里”路线(标注起点、重要节点、终点,绘制在世界地图中)。阿龙纳斯及其同伴乘诺第留斯号,开始了海底探险旅行。

行程:起点——太平洋终点——挪威西海岸

历时:不到十个月

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挪威西海岸,航程约两万里。”

问题升级

就《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每个地方的见闻或发生的故事,按照海底旅行的线路,做一张海报。

(学生展示,并交流。)第三关:重返“诺第留斯号”

俄国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凡尔纳的长篇小说妙极啦,我读的时候是成年人了,但它们仍然是我赞赏不已,在构思发人深省,情节引人入胜方面,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师。” 的确,在海底两万里的航行中,险象环生,作者巧设悬念,把故事写的精彩动人。请结合书中细节,用有创意的形式演绎精彩情节(如思维导图、海报、插图、游戏设计、改编绘本、故事脚本„„)

(学生展示并交流,教师补充“漫画——决斗鲨鱼”。)

第四关:走进“诺第留斯号”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请结合更多精彩细节“整合还原”你感兴趣的两个人物形象。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探讨交流,再一次明确人物形象。)

(1)尼摩船长

为同伴的牺牲难过——人道主义。

有藏书一万两千册的图书馆,懂得多国文字,制造如此奇妙的潜水艇,还不被人发现——博学。

搏斗鲨鱼勇救采珠人——勇敢、内心炽热、同情贫苦人。

将海底沉船上的金银财宝全都送给弱小的国家进行正义的战争——内心炽热、同情贫苦人。

与章鱼肉搏——勇敢。

在珊瑚礁搁浅,与土著人对峙——沉着、冷静。隐藏在海底生活,不愿踏上土地一步——向往自由、反对独裁和战争。

(2)阿龙纳斯(教授)

正直仁慈、学识丰富、热爱科学考察事业,有献身科学精神。

(3)康塞尔(仆人)

性格稳定、为人热情、正直诚实、忠心耿耿的仆人。

(4)尼德·兰(捕鲸手)

体格健壮、有勇有谋,但性格固执,脾气暴躁,永不言弃的精神。

请以尼摩船长为主语仿写一段话: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穿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家的憎恨者,一个瑜伽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学生随堂练习,教师指导,共享交流)

尼摩船长是一个坐拥理性的智慧的孤独天才,一个胸怀感性的革命斗士,一个神秘的隐居者,一个博物学家,一个历史学家,不安现状的冒险家,富有的收藏家,一个有艺术品味的贵族,一个失去祖国与家人的王子,一个与世隔绝的海洋人,一个内心燃着怒火的复仇者,一个为自由、为不受压迫战斗的战士,一个最冷漠又最温情的矛盾体,一个被仇恨支配的可怜人,一个不愿接受现实的孩童。

读完这部小说,你有什么感受和启示,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

五、课后作业

在小说《海底两万里》中陷入漩涡的危急时刻,尼摩船长会做出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呢,试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续写一个片段。要求:

1.续写的起点一定是“鹦鹉螺”号陷入漩涡之后;

2.推测尼摩船长的言行举止;

3.贴近小说的相关情节;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学案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3、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

1、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 :

这篇课文描写了动物世界极其悲壮的一幕,故事惊险,扣人心弦。文章通过描绘一群斑羚飞渡悬崖的场面,热情赞扬了它们可贵的种族精神和整体精神。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不必深敲细推,逐句讲解。宜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如何细致描绘飞渡场面。可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观点,并注意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们曾听过一个发生在西藏地区的故事,一天清晨,一位老猎人从帐篷里出来,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看见不远处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转身回到帐篷拿来杈子枪,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并没有逃走,而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一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两行长泪也从它的眼里流出来。老猎人虽然吃了一惊,但他并没有被藏羚羊的行为所打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应声倒地,倒地后它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的留着。老猎人的手颤抖了,当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藏羚羊的腹腔时,一切都真相大白了,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羚羊,它已经成型。显然藏羚羊之所以弯下笨重的身子向猎人下跪,是在乞求猎人保全自己孩子的一条性命啊!同学们,动物亦是生命,动物亦有情感,这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斑羚飞渡》将又一次震撼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灵魂低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去感受那悲壮而感人的场面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按照文章所示的斑羚飞渡的四个过程——身陷绝境、峰回路转、斑羚飞渡、走向深渊,复述文章内容。(学生合作探究,一人主述,其他人补充)(指导:阅读课文时,把难记的内容和其他一些难记的词语画出来,强化记忆,就可以少花时间,又能复述清楚。复述时要记住主要内容,把握重点,抓住主要动词来复述)

2、熟读全文,结合复述的内容划分课文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交待了一群斑羚被逼到伤心崖的绝境上。(飞渡前)

第二部分(3—16)写镰刀头羊带领种群用牺牲老的一半,换取小的一半生存的方法。(飞渡时)

第三部分(17)写镰刀头羊悲壮的走向死亡。(飞渡后)

三、品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的这些斑羚没有姓名,这只斑羚,那只斑羚,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

―――作者注意分类起了名目,又给个体起了名目,有了这些名目,就便于叙述了。分类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轻斑羚”“小斑羚”等,个体的名目有“镰刀头羊”“一只半大的斑羚”“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这些名目,故事才叙述得清清楚楚。这一点看似小事,其实在写作上很重要。

2、在这群斑羚中,你对哪只斑羚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并自由发言)镰刀头羊,因为它成功地指导了这次飞渡。

3、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设计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情节,从细节描写入手分析斑羚形象特点。)

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第一次,当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镰刀头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勇于自我牺牲,视死如归。

4、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 ―――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点突出地写出了这群斑羚飞渡的情景。“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5、找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句子,阅读体味: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6、找出文章议论抒情的语段,作者的思想感情怎样?

―――议论抒情的语段,表达了作者浓郁的溢美敬重之情。

7、在这群斑羚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迫切学习的金子般的东西呢?(目的在于组织讨论文章的主题)

―――(学生讨论、探究,教师适时引导)面对种群的灭绝,这群进退维谷的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它们的智慧、才能,胆识,特别是从容镇定,舍已为人的情操,可贵的整体精神,为自己、也为人类唱响了一曲悲壮的生命赞歌,放射灿烂无比的人生光彩。

―――(学生讨论,发言解答,教师指导)

首先,在动物界,确实有牺牲部分成员的生命以取得种群中大多数的生存机会的事实; 其次,依我们自身的经验可以知道,人类在困难时往往会激发出以前从未展现的潜力,做出平时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我们不能否认,当斑羚群陷入种群灭绝的危机时,强烈的求生欲望会导致奇迹的发生。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推论本文中叙述的事情就一定是百分之百真实的。不过,真实与否又有什么要紧呢?任何出现在作品中的素材,都是作家进行艺术剪裁和合理加工的结果,艺术真实不等同于生活真实,我们没有必要追究事情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实。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篇动物小说来读,抛开表层的坠饰(艺术虚构),体会文章震撼人心的力量来源,阅读的乐趣将充盈读者的心间。

二、作业 板书设计:

身陷绝境(极度危险)

峰回路转(一线生机)方式:踏板 跳跃

斑羚飞渡(从容一跃)场面:凄美 悲壮

走向彩虹(英勇献身)结果:无悔 新生

第二课时

一、情感体验。

1、从这场动人心魄的斑羚飞渡过程中,你有何感悟?

―――(提示:可以多角度思考,言之有据就行)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教师明确总结: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品质———自我牺牲、视死如归精神、团队精神、聪明智慧、大无畏的勇气、生命的尊严、生存权利的渴求、善待生命……

2、是否能再找出一些有关自然界的类似的感人事例或言论、文章等?请讲述给同学们听。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A、弱小的蚂蚁可以在火球面前滚抱成团,死里逃生 B、青藏高原藏羚羊面临毁灭和绝种的危险…… C、《动物世界》的拍摄者金•沃尔哈特曾说过:“所有的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

3、动物身上所表现出的种种可贵品质在我们人类身上是否也有所体现,试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A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敢于自救和善于自救。(洪水、地震、干旱……)B人类在社会灾害面前敢于反抗不怕牺牲。(反抗暴政的起义;革命先烈为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不惜牺牲生命……)C在意外事故面前勇于自我牺牲……

4、人类和动物身上共同拥有许多可贵的精神和品质,然而为什么会发生斑羚飞渡的悲剧?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怎样的角色?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人与动物矛盾冲突的根源就在于人的欲望。在原始部落时代,人们追杀猎物是为了生存,而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再肆意捕杀猎物那只能是为了金钱,为了欲望。动物的凶残,只是为了繁衍生存,这正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差异。在这篇文章中,人类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这篇文章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反思人类所作所为、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机会。

5、人类和动物之间究竟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地球上人类和动物将如何和谐相处?人类将怎样去做才能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美丽和谐?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所找的资料,自由发言,其他同学评议。)

(1)、本文把动物的行为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来认识,这是非常新颖和动人的。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作品的主旨,作为人类的一员,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2)、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学案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2.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3.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伟大”“悲剧”的含义。教学难点:

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屏显南极图片)

师导入课题。(师板书课题和作者后,生大声读课题和题目)

二.作者简介

三.整体感知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概括一下这个“英雄故事”呢?(生交流)

师:(屏显提示内容)概括故事,要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概括。根据屏幕上的提示,谁还愿意再试一试?(生再交流)

四.重点研读

(一)浏览课文找“日记”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引摘自斯科特日记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二)结合“日记”读文本

1.理情节——读悲剧。

(1)师:下面,老师会将文本中的日记一一展示出来。(屏显第一处日记)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第一处“日记”?(生读,分析)

师:是啊,凝聚着他们数年心血、一生梦想的南极探险,却因角逐失败而成了悲剧。(师板书“悲剧”)

(2)师:1月18日,他们到达南极极点。你从日记中能读出本该有的欢喜吗?(屏显第二处“日记”)(生读)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看到的日记中描写的单调的景色,其实表达的是作者失望、沮丧、痛苦的心情。

(3)师:正因为如此,(屏显第三处“日记”)“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品析句子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请大家浏览4——8自然段,看一看回去的路可怕在哪里,他们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师生交流:路线必须固定,缺乏来时的动力,天气恶劣,食物不足,燃料太少)2.析人物——品伟大。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下一处“日记”。(屏显第四处“日记”)第四处“日记”之所以表达的感情这么直接这么强烈,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同伴的离去。请同学们精读课文第8——10段,找一找关于奥茨的细节描写,说一说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请大家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细节。(师生品读交流,共四处)

师:这就是奥茨。我们都被这高尚的心灵深深感动了。这就是人格的伟大。(师板书“伟大”)同学们,其他人物身上同样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还有哪些细节让你感动呢?结合一个人物、一处细节、一种品质说一说。

师:请带着感动、敬佩再读一遍题目,特别要注意重读一下修饰语。(生读题目)

3.读中品——品中悟。师:随着“日记”一页一页地翻过,斯科特一行走向了死亡。这个“伟大的悲剧”也即将落幕。谁来读一读他最后的“日记”?(屏显第五处“日记”)(生读)

师:大家能不能在这则“日记”中找出关键词说说斯科特当时的心情呢?(“悲伤地”“坚决地”)请大家尝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则“日记”。(生读)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些英雄在生命结束的时候后悔过吗?仇恨过吗?这是为什么呢?(关键词:坚毅执着,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英雄气概)

五.拓展升华

师:(屏显)“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升华”。课文第14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伟大的悲剧”就是上面最好的碑文。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应铭记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的所有英雄,让英雄为我们指路,让英雄伴我们成长。希望大家课后去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从伟人的经历中去汲取丰富的营养,寻找做人的智慧!

七、专家点评

这是一节简约高效、内涵丰厚的语文课。

一.以点带面,长文短教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四千多字的人物传记,是一篇篇幅很长、内涵较深的文章。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深刻的认识,必须突出重点,大胆取舍,克服面面俱到的毛病,找到一个极佳的切入点。这不仅能长文短教,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学有所得。本节课的教学,以引摘“斯科特日记”为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篇,进而探讨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二.情景教学,充分运用教育资源 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课堂的“人文性”,要点就在于牢牢地把握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因——情感。这是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效果的根源。本篇课文是适宜情景教学的好文章,通过情景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情感熏陶,进而真切地感受、体验、理解,为此,本课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环节。

1.上课伊始,用南极风光图片,配合一段充满诗意的导语,将学生带到那片冰雪覆盖下的绝世无双的美丽圣地。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图片,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获得了美的体验。

2.课堂上,通过听读课文、示范朗读和引读等形式设置教学情境,荡起学生情感的涟漪。用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得精彩,自然能悟得透彻。

3.问题情境的巧妙创设,引导学生在与作者对话过程中,领悟文章的主题。用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思”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表达、展示、创造中享受着语文学习的幸福。三.品味语言,创造出真正有“语文味”的课堂

“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反复咀嚼,深入品味,从而感悟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咀嚼出“语文的味儿”来。比如,最后一则“日记”,不仅有直接摘自斯科特日记的内容,而且还有作者茨威格对斯科特日记的描述和想象。此环节的教学重视向语言深处挖掘,朗读指导更是形式多变,梯度分明。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朗读指导中,在“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赏析揣摩中,学生抓住语言学习不放手,文本深处的各种情感通过朗读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学案教案 篇7

班级 姓名 设计人 赵英杰 审核人 大学区五年级组__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1、看拼音写词语:

fâi xū jí chí bào zhà luî shān jī

()()()()

wǎ lì hùn luàn zá zuì xī rì

()()()()

2、多音字组词:

混 hún()难nán()颤chàn()

hùn()nàn()zhàn()

3、注音并解释。

昔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瓦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废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烂不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熟读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父亲与孩子的语言、外貌、神态、心理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认真思考,在旁边写自己的体会。

家长评价:A B C 小组评价: A B C

17《地震中的父与子》问题解决——评价单

班级 姓名 设计人 赵英杰 审核人 大学区五年级组 学习目标:

1、我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我能体会到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

学习重点: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问题一

默读课文,根据预习内容,找出自己认为父亲了不起的相关语句,和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注意倾听同学的不同见解。问题二

组内分角色朗读,认真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儿子的“了不起”语句,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体会。问题三

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四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小组讨论说一说。

家长评价:A B C 小组评价: A B C

18*《慈母情深》问题导读——评价单

姓名 班级 设计人 赵英杰 审核人 大学区五年级组 学习目标:

1、我会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自主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亲情无价。

3、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知识链接:

梁晓声 ,男,1949出生。生长在农民家庭,兄弟姐妹众多,儿时家境贫困。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小说集《天若有情》,长篇小说《雪城》等。

六十年代初期,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多数工人的每月工资不过二三十元,一元五毛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我来闯关:

1、看音节写词语。

shī hún luî pî pí bâi zuàn jǐn xiàn rù

()()()()

zhân ěr yù lïng jūn liâ máng lù

()()()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认真默读,画出文中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词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评价 A B C 小组评价 A B C

18*《慈母情深》问题解决——评价单

姓名 班级 设计人 赵英杰 审核人 大学区五年级组 问题

一、读句子,完成练习

(1)我穿过一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的烤着我的脸。

从这段文字中,可见母亲工作的环境。可是她却大度地掏 出钱来给我买书,可见,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2)“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问题

二、用“母爱是„„”句式续写三个句子组成排比句.母爱是游子临行前密密缝织的针线,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

三、.仿照下面语段 “总分总” 的结构形式写一段话.那些女人热得只穿背心。有的背心肥大,有的背心瘦小,有的穿的还是男人的背心,暴露出相当一部分丰厚或者干瘪的胸脯,千奇百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

四、语言实践,倾诉情感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心里一定涌动着爱暖流,请你把它说出来,把你心中的感动、感激、感怀说出来!你可以对文中这位母亲说,也可以对自己的母亲说,还可以对天下所有的母亲说。

课外延伸:

读一读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自我评价:

A

B

C

小组评价: A

B

C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问题导读——评价单

姓名 班级 设计人 赵英杰 审核人 大学区五年级组 学习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我来闯关: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读出人物的感情。给自己奖励星星。

我能读通句子了!()

我能流利地读课文了!()

我能体会到人物的感情!()

2、我会给下列词语注上拼音。

自豪()慈祥()谨慎()源泉()位置()出版()歧途()糟糕()誊写()

3、我会用上题目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我”的思想感情经历了几次起伏变化,从文中找出表现“我”心情的词语,依次填在下面的()里。

(得意洋洋)——()——()——()— —()——(醒悟)

家长评价:A B C 小组评价:A B C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问题解决——评价单

姓名 班级 设计人 赵英杰 审核人 大学区五年级组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继而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达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2、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问题

一、独立思考:想一想父母对巴蒂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问题二:熟读课文,小组之间说说巴迪长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你又是如何看待巴迪父母对他的爱?

问题

三、在文中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找出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

四、“精彩极了”是母亲 的爱,它像 “糟糕透了”是父亲 的爱,它像

问题

五、当你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绩,你的爸爸、妈妈各是怎么说的?又各是怎么做的?想好后,把它们写下来。

自我评价: A B C 小组评价: A B C

20*《学会看病》问题导读——评价单

姓名 班级 设计人 赵英杰 审核人 大学区五年级组 学习目标:

1.掌握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

我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母亲为了让儿子自己学会看病让他独自去医院,自己却在家里饱受煎熬的矛盾心理,体会母亲的心理变化,感受广袤深远的母爱。

1、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理解以下词语:

喋喋不休: 按图索骥: 忐忑不安: 怔 住: 毫无疑问: 聊胜于无:

2、把四字词补充完整。

()()不休 按图()()()()于无 毫无()()雪上()()

来日()()

3、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家长评价A B C 自我评价 A B

20*《学会看病》问题解决——评价单

姓名 班级 设计人 赵英杰 审核人 大学区五年级组 问题

一、面对生病的孩子,文中的母亲是怎么做的?认真研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语言的心理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并在组内交流。

感受最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

二、学了这篇课文后,我受到的启发是 _____

家长评价: A B C 小组评价: A B C

《口语交际——父母的爱》问题导读——评价单

姓名 班级 设计人 赵英杰 审核人 大学区五年级组 学习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1、谈话: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在小组内交流父母对自己爱的方式。

2、再现情境.多媒体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创设情境,同桌互相交流三个父母爱的方式有什么不好,结合本单元课文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1)小组交流,形成观点.(2)全班交际,模拟交际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

家长评价 A B C 小组评价 A B C

《口语交际——父母的爱》问题解决——评价单

姓名 班级 设计人 赵英杰 审核人 大学区五年级组

问题

一、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想法.问题

二、模拟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同桌模拟交际.)如果我是妈妈呢?

问题

三、畅所欲言,你希望得到父母什么样的爱?也可以举事例说明。

自我评价 A B C 小组评价 A B C

《习作六》问题导读——评价单

姓名 班级 设计人 赵英杰 审核人 大学区五年级组 学习目标:

1、选择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畅所欲言。

2、表达真情实感。

3、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一、阅读54页的内容,明确本次习内容及作要求。

二、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现在和家长交流、沟通一下吧.三、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无论写什么,都要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要写出真情实感。可列提纲。

家长评价 A B C 小组评价 A B C

《习作六》问题解决——评价单

问题一

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问题二

师生评议.要点:a.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c.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问题三

各自习作,小组内互相修改草稿..自我评价 A B C 小组评价 A B C

《回顾 拓展六》问题导读——评价单

姓名 班级 设计人 赵英杰 审核人 大学区五年级组 学习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一、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小组内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交流.二、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三、拓展练习.在自己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

家长评价 A B C 小组评价 A B C 《回顾 拓展六》问题解决——评价单

问题

一、日积月累

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2、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3、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问题

二、课外书屋

1、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2、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3、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自我评价A B C 小组评价 A B C

21《圆明园的毁灭》问题导读——评价单

姓名 班级 设计人 赵英杰 审核人 大学区五年级组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并理解,如:估量、众星拱月、玲珑剔透、销毁、瑰宝等。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我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辨字组词。

剔()瑶()瑰()销()侵()

踢()遥()魅()稍()浸()

2、把词语补充完整。

()星()月 金碧()()诗()画()

奇()()宝()世()名 亭()楼()

3、填写关联词语。

(1)、园中,()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象征着山乡村野的田园风光。

(2)、圆明园()宏伟建筑,()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3)、圆明园的毁灭()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4、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家长评价: A B C 小组评价: A B C

21《圆明园的毁灭》问题解决——评价单

姓名 班级 设计人 赵英杰 审核人 大学区五年级组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2、激发自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情感,从而增强自己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运用搜集资料帮助理解学习课文。问题一

认真读第二——四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当时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在组内说说你有何体会? 问题二

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划线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 量的损失!

2、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三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圆明园昔 日的辉煌?和同学们交流交流。拓展: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从圆明园的布局、、,再现了当年圆明园的。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古代文化 之情

2假如你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边,你会说:。

自我评价:A B C 小组评价:A B C

22《狼牙山五壮士》问题导读——评价单

姓名 班级 设计人 赵英杰 审核人 大学区五年级组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认识10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任务、大吼、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

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同学们,请在阅读文章并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完成下列题目: 1、仔细拼读,用“√”勾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嗖(sōu shōu)的一声 斩钉截(jiã jiē)铁 绷(bēng běng)得紧紧 大吼(hǒu kǒu)一声

2、根据意思填写本篇课文中的词语。

(1)惊天动地,形容声音极大。()(2)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3)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4)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5)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3.课文是按()的顺序叙述的? 分别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并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接受任务——()——()——()——跳下悬崖

家长评价: A B C 小组评价: A B C

22《狼牙山五壮士》问题解决——评价单

班级 姓名 设计人:张 敏 审核人:大学区五年级组

问题一 有感情地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划线部分的意思,说说句子好在哪里。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问题二 仿照写一写,你会发现自己也很棒。

例句: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三 认真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任务,哪一次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问题四 小组讨论课文题目能不能改为《狼牙山五战士》,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壮士”?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家长评价: A

B

C

小组评价:

A

B

C

23*《难忘的一课》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设计人:张 敏 审核人:大学区五年级组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我能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

3、我能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

1、通过阅读我能完成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治()郊()栽()

功()冶()效()载()攻()

忘()复()练()

航()望()夏()炼()船()

2、用心读一读下边的句子,注意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出来。

⑴ 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chïng zhîng)新学习祖国的文字。

⑵ 接着,他先用闽(mǐng mǐn)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大熟悉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⑶ 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zhū zū)葛(gã g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

3、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情”,有些短语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补充完整:

()地握手

()的敬意()地朗读

()的情景()的民族精神()的爱国情谊

课文中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评价 A B C 小组评价 A B C

23*《难忘的一课》问题解决——评价单

班级 姓名 设计人:张 敏 审核人:大学区五年级组

问题一

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二

找出文中出现的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让作者如此感动?谈谈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问题三

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 课外延伸:

1、推荐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2、听一听《鼓浪屿之歌》、《我的中国心》这些歌曲。

上一篇: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二下一篇:小学2017少先队建队日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