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一堂安全课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怎样上好一堂安全课(精选8篇)

怎样上好一堂安全课 篇1

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有意义。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有效率。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学习困难的;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在这个意义上,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三生成性。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常态性。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因此,“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才能上的课。五有待完善。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公开课、观摩课要上得没有一点点问题,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

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开阔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毋庸置疑,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机械化、模式化、概念化的评价标准会束缚教学的创新与个性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那些面面俱到而又刻意追求完美的评价标准给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不少学校的教研组和众多地方的教研员评课时凭借一张经过量化的评价标准表,一张表若干项,包括教材处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思路、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每一项还可分为若干小项,这项多少分,那项多少分,或以A、B、C划等次,评一节课竟有十几项甚至几十项之多。许多教师为了达到教学表情、语速、板书、时间安排等细节标准而在课堂上忙于应付、疲于奔命,影响了教学内容的展开,使得教师的教学精力牵扯很大。这样的评价标准必然会出现误判的现象,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各项得分较高的课不一定是好课,而有些很有特色、效果也不错而且深受学生欢迎的课,可能由于某项指标的缺失而得了低分,这样一堂有意义的课可能就被否定了。

我们一直提倡教无定法,在教学中允许教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然在评课时也不能用那些死的标准和条条框框去束缚教师的教学个性,不能使教师的备课、上课围绕着过于细化的评价标准这个指挥棒转,这只会导致教师的个性和创造力受到束缚和压制。为了能够得高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一个细节遗落了,担心哪个知识点忘记了,因为听课的教师仿佛都在拿着放大镜来听,都想鸡蛋里挑骨头,以在评课时能说说授课者的缺点。有一位教师上完公开课,被指出的缺点整整记满了三张纸。这些意见固然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但同时又有多少是应景之作呢?或者简直可以说有很多是废话,因为如果听了每个人的发言才来备课、上课,根本没办法上公开课。道理很简单,一节课40分钟,能把大家的观点都整合吗?

我们应更多从学生的学习接受和发展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而对那些琐碎的标准尽量简化。评价标准宜粗而不宜细。当然评价一堂课也应该有基本的要求,而这基本的要求,我以为以上五条基本要求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从教学过程的“结构要素”讲,好课的具体标准应包括:

1.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目标要做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方面内在统一;要因材施教,按照多元智慧理论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目标要有弹性,给学生留有其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以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

2.教学内容组织得当。内容要体现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的统一;作为教的内容的教材、教程与作为学的内容的学材、学程要规划好。

3.教学方式方法选择运用要贴切。选择的标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基本参照;运用上要强调科学化、艺术化、个性化地运用。

4.教学评价要完善。一切评价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需要予评价;评价的方法与手段要多元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评价。因此,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选择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安排好课堂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一般可分为复习旧知识,告知教学目标,呈现新知识和促进新知识的理解。

一、复习旧知识:目的在于激活原有知识。

教师通过对学生提问、或进行小测验等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利于新知识的接受。检查复习的方法有:口头问答、黑板演示、默写单词、公式或事件发生的年份、检查课外作业、纠正作业错误等。检查后一般要给予评定,运用五级记分法或百分制记分法,并指出优缺点,给予解释和说明。检查复习的内容可以是上一次课上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和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尽力创设新颖的情景和有趣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

二、告知教学目标:目的在于指引注意,激发兴趣。

这时,教师要让学生做好上课的各种准备,通过讲述,板书或提出问题引入教学

内容。比如在内容上,可以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知识;或者也可以提供学生平时并不一定了解、却能很快激发学习热情的新领域信息,使学生迅速集中对新课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断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循循善诱,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

三、讲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后,教师就应及时地将新授课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展现给学生。当触及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或者说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时,教师就应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运用恰当的形式(朗读、讨论、简笔画等),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知觉器官真正参与和探究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自觉地领会所听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必须清楚:讲授新知,不仅是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指出的是:教师提的问题必须提得恰到好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吃透教材,又要吃透学生,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其次,教师的启发点拨要适度,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当堂理解,当堂进行巩固。此外,教师也可以使学生初步练习和运用新知识,并使学生及时了解练习的效果,及时反馈,巩固和纠正,从而形成正确的、熟练的技能、技巧、进一步发展智能;或者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和阅读教科书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四、讲授新教材的过程中课堂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我们的课堂活动一般可以分成课堂教学、课堂评价和课堂管理三个主要的活动模式。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课堂教学和课堂评价的有效进行,因此,不仅在上课开始时,而且在全部教学过程中,直到一堂课的结束,教师都要注意调节学生在课堂过程中的过度紧张和焦虑,缓和和解决各种冲突,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开拓思维活动,实现教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独的能力。作业有课内的和课外的,口头的和书面的。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作业,都是为了使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熟练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作业是学生的学习产品,产品是否合格表明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布置作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时还需提示和示范,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的检查,批改和评定,通过检查了解教与学双方的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改进教学,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对于课内作业,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激起他们思维的浪花,让大脑处于高度专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抓住学生急于求知的思维最佳时刻,进行指点,引出新授内容。这时再提出新问题,给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启发引导他们分析归纳,使学生能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和应用。至于课外作业,教师要注意督促学生养成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检查作业时要区分合作完成和抄袭作业两种不同性质的表现,前者值得表扬,后者要予以说服教育。同时,教师布置课外作业,要注意学生的用脑卫生,练习要少而精,不要搞题海战术折磨学生。作业的形式也应多样化,让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发展个性。

六、反思:这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没有十全十美的一堂课”,为使每一堂课上得更好,每一节课课后我们都要静心沉思。反思自己一堂课的成功之举、失败之处;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机智以及独到的见解,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反思的同时,我们应该及时记下得失,重新设计教案,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才能把教育手段与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以上内容简单描述了关于课堂教学步骤的安排工作。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教师、学生的各种不同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任何一种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同时也不能用一种结构模式否定另一种结构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世界上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普遍适用的,因为教学情境是千变万化的。由于教学工作者选择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论上的倾向不同,其操作的式样也会不同。只有明确这一点,我们才能灵活地、恰当地选择和应用教学课堂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那么学生们上课时,要认真听课,开动脑筋,和老师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要知道一个学生学习质量好坏,一般地说,很重要的是取决于课堂学习的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呢?要抓住以下五个要领。

第一,要做好课前学习准备。

首先,要复习上一堂课学过的旧课。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有严密的体系,好像一条锁链,一环套一环,前面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透彻,要想学好新的知识,就会遇到“拦路虎”。所以,要顺利地学好一堂新课,一定要把旧课复习好。其次,要预习新课。预习新课可以了解新课和旧课的关系,明确这一堂课的具体目的,上课的时候,可以主动地学习。同时,通过预习,可以发现自己学习的难点,带着不懂的问题,听老师讲课,印象深,记得牢。

还有,上课前要准备好书本文具。每天晚上睡觉前,要把第二天上课用的书、本、笔、尺,准备齐全。就连一块小小的橡皮,也不要疏忽。如果上课的时候找这找那,向同桌借书、借笔,不仅自己听不好课,还影响别人听课。

课前要保证上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要做到这一点,一是前一天晚上要有充分的睡眠时间,要休息好。如果看电视看到十一点,捧着一本爱看的书,看到深夜,第二天早上起来,迷迷糊糊的,上课打哈欠、伸懒腰,这怎么能听好课呢?二是课间十分钟要充分休息。最好上了一堂课以后,到教室外面活动活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消除上堂课紧张学习造成的疲劳。课间千万不要继续看书做题,搞得头昏脑胀的。头昏脑胀就听不进新课,特别是老师讲到费脑筋的难点,那你的大脑机器,就转动不灵,思维滞涩。但也不要进行剧烈活动,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老师已经在讲课了,同学们都静下心来专心听讲,你还在那里上气不接下气地大喘气,兴奋点怎么能集中到老师讲的课上?等你安静下来,老师已经讲了许多内容了,你却没听清。上述两种情况都不利于顺利地进行下一堂课的学习。

第二,上课要专心听讲。注意力高度集中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传说,古代有两个人跟老师学下棋,其中一个人,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话,丝毫也不分心。另一个人精神不集中,虽然坐在那儿听老师讲,心里却想着:“天鹅飞来吧,飞来我就拿箭去把它射下来。”结果,这个人就不如那个精神集中的人学得好。

这个小故事说明,精神集中,专心致志地学习,就会收到良好效果。要上好一堂课,学生应该自始至终专心致志听老师讲课。

为什么有的同学上课的时候精神不集中呢?一般有这样两种情况。一是自身的原因,眼睛虽然盯着老师,但是心不在焉,脑子里还在演昨天晚上看的电视呢。一种是外在的原因,教室外面传来干扰,比如窗外树枝上飞来一只喳喳乱叫的小鸟,分散了注意力。不论哪种情况,都使思想开小差了。思想开小差,即使是只开了一会儿,你再把思想集中起来,听老师讲课,就接不上碴,瞪着眼睛干着急。所以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克制自己,不去想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不去注意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东西。

也许有的同学会这样讲:如果老师讲课生动,故事多,事例丰富,我爱听,注意力就十分集中;如果老师讲课干巴巴的,不具体,枯燥无味,引不起兴趣,我的注意力就不集中了。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呢?

年级低的小同学,年龄小,缺乏自制力,对于一堂四十五分钟课的学习活动,不能坚持到底。所以,老师常常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自制力,学习的课程增多了,课程内容也相应加深了,老师就不能再用教幼儿园小朋友或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的方法来教你们这些少年了。当然,老师在讲解比较抽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时候,也要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力求把课讲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但是,学习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比起听故事、做游戏,就要枯燥一点,这正是高年级小学生学习的深度、广度、难度提高了的标志。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不然,学习方法就不能适应更高的学习要求了。

所以,同学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那些似乎是枯燥、干巴巴的理论知识的时候,应努力抑制自己,精神集中,听进去,钻进去,慢慢尝到了甜头,就会对学习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产生兴趣。

培养上课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的过程,也是一个加强克制能力、自觉磨练意志的过程。毛泽东同志年轻的时候有意蹲在车马往来的城门洞看书,在嘈杂喧闹的环境,锻炼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意志。周恩来同志在中小学读书的时候,数学作业总是比别人做得快,同学们羡慕他记忆力好,他说:主要是上课专心听课,注意力集中。

是的,自觉磨练意志,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有人说:注意是智慧之母,是很有道理的。

第三,要动脑筋积极思考。

上课不仅要全神贯注地听,还要聚精会神地思考。

在课堂上怎样动脑筋呢?这要遵循课堂学习的规律。首先,要顺着老师讲课的步骤思考,积极地跟着老师一块活动,主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培养能力。而不是消极地等待。例如,上数学课,老师正在讲解一个新的公式的证明方法,善于动脑筋的同学,不仅用耳朵听老师讲,用眼睛看老师的板书,而且还在心里用过去学的知识主动地去证明,一边默默地思考,一边和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想得对,哪些想得不对。

其次,要十分注意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提出的一些思考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掌握这堂课老师讲授内容的关键。这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是老师根据这一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在备课的时候精心考虑的。我们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这些问题,并且要主动举手,大胆发言。如果老师没有叫到自己,脑子也不要松

弛,也要思考,在心里默默地回答这个问题。并要注意听别人回答,听老师总结。对照检查,自己的想法,是否和老师讲的正确答案一样。上课能坚持这样动脑筋,我想那就一定能顺利掌握老师在一节课里所传授的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动脑筋要有一种刨根问底的精神。对老师讲的每一个结论,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要是自己回答不出来,那就说明还没有听懂。等老师讲课告一段落、允许大家提问题的时候,要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老师解答。尽量做到当堂学习的功课当堂掌握。如果在课堂上没有时间提问,也可以在课下找老师或和同学研究讨论。总之,上完一堂课,脑子里不要留疙瘩,一定要追根究底,彻底搞懂。俗话说:学问学问,勤学好问,才有学问。

第四,要做课堂学习笔记。

上课,除了把老师在黑板上写的笔记抄下来,还应该自己学着记笔记。对于记笔记,在同学中有两种想法。一些同学认为反正书上都有何必费事呢。一些同学认为笔记记详细点,复习的时候就不用看书了。这两种想法都不对。为什么呢?

记笔记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自己回忆课堂上老师讲述的内容,更好地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老师对教材的分析讲解,有的教科书上并没有写。所以那种认为书上都有何必费事的想法是不对的。另一方面,老师讲课又都是紧紧扣住教科书进行分析讲解,以便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所以,那种认为有了笔记,就不用看书的想法也是不对的。

那么应该怎样记笔记呢?

听课笔记要记重要的内容。老师反复强调的问题一般都是这节课讲述的重点,把重点记下来,对于回忆掌握这节课的内容是很有帮助的。

听课笔记要记自己学习最困难的地方。教科书上最难理解的内容,经老师讲解懂了,为了帮助回忆,可以把老师分析这个难点的观点和事例扼要地记下来。听课笔记要把教材上没有的记下来。有时候,老师为了深入讲解某一个基本理论,补充了一些材料,这是教科书上没有的,为了以后复习方便,也应该把它记下来。

写听课笔记要注意做到:语言要简明不罗嗦,不然,写得太多,因为记笔记影响了听讲,那就舍本逐末了。写听课笔记的速度,当然要比平素写字快一点。记笔记的能力要有一个培养过程,刚刚升入中学的同学,最初记得不太好,写得慢,不知道该记哪些、不该记哪些,不要着急,在老师辅导下,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慢慢就会记得熟练准确了。

第五,在课堂上要抓住机会复习记忆老师讲的知识。

怎样上好一堂安全课 篇2

一、认真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根据教学常规的要求, 学习大纲, 了解各章的内容及其重难点,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但必须把这一环节放在重要的位置, 为一堂好课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 进行一堂课的教案设计, 才会不失偏颇。我认为, 在编写教案时, 应该注意两点:一是注意从全班学生的基础出发, 考虑到全班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宗旨;二是充分考虑到学生接受新知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障碍, 并追求解决问题难点的最有效的途径。另外, 在编写教案时, 还要注意设计好板书, 明晰、条理、富有美感的板书, 能调理学生的思维,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是师生在课堂上最容易利用信息交流的渠道。设计板书时应该做到: (1) 合理布局、虚实相生; (2) 配合讲解, 出现适时; (3) 师生合作, 共同参与; (4) 技艺圆熟, 富于创意。

除此之外, 还有教具的准备, 根据知识的直观性原则, 课前准备好课堂所用的教具, 也是上好一堂课不容忽视的环节。只有在课前准备好课堂上所用的教具, 才能在上课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作用, 用起来得心应手, 胸有成竹。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结构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 要充分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 把二者与教师自己的教学思路结合起来, 做到三合一。

我的课堂教学思路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激趣 (巧设玄机, 把学生带到问题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好课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端。教师应想方设法在授课开始就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就有了求知欲, 有了求知欲, 也就有了学习动力,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一点。

2.讲授新知识

讲授新知识是授课的中心, 如何把新知识输入给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所在。

(1) 充分利用教学语言艺术, 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 要提高效率, 增强感染力, 还要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教师在讲课时, 语言应准确、规范、语调委婉, 做到抑扬顿挫, 课的速度要快慢适宜,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如果讲得太快, 学生思路跟不上, 容易掉队, 讲得太慢, 有的学生会觉得无事可做, 注意力涣散。课堂教学中快慢要交替出现“柔性”转换, 使教学组织结构如行云流水, 顺畅自然。

(2) 讲授新课把握的两个原则

第一, 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原则。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时期, 他们对知识的掌握需要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充分利用启发性原则,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由未知到已知, 有陌生到熟悉。

第二, 课堂人力运用的多边性原则。

教学是一项很复杂的劳动, 不只是教与学那么简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还要协调运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多边性原则。

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就要克服师为主体, 生为客体的观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是主体, 也是客体, 如果把学生看作客体, 那么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会被动地听什么, 学习不会有成效, 也不会发展智力, 只有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主动性, 才能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才能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在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学生对学生的作用。这存在一个课堂人力合理运用的问题。有些工作, 教师完全可以不自己包办, 而放手让学生去做。当然, 这需要一个过程慢慢培养。另外, 学生的上进心与责任感也是每一位有经验的教师都不忽视的驱动力, 教师可以将竞赛的正向作用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度, 有助于教师对课堂的调控。

三、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只有通过课堂练习, 学生的知识才能真正转化为能力。常说起精讲多练, 进行课堂练习, 存在一个质量效率的问题。如何保证质量调高效率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设计训练题组。

通过选配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的原则, 使学生循序渐进, 依次达成层次目标。注意防止形式上的所谓题组训练。

2.训练题组应与变式训练有机结合。

注意发掘课本习题的潜在功能。通过转换问题的表达方式, 改变问题条件、结论等手段, 对本课习题加以引申、改造, 进行变式训练,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同时,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改题、编题。

3.练习的形式与要求。

形式不拘一格, 口答、板演、书面练习、讨论竞赛等, 充分发挥不同练习形式的作用。做到既全部训练, 又抓住关键, 突出重点。同时要求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手段 (小黑板、刻印练习、投影仪等) 节约教学时间, 提高训练效率。

4.练习的讲评。

讲评要有选择性, 注意针对性。抓住重点, 简明扼要, 反对面面俱到不讲不放心的做法。不同类型的练习, 讲评要有侧重。对巩固基础知识的练习, 应侧重于讲评学生的思考过程, 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 对技能训练联系重点讲解步骤、格式、解题速度是否合乎要求, 解题方法是否简捷。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对智能练习主要讲评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探求最佳方法。

四、布置作业

笔者认为, 新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作业要有弹性。

一般学生作业要适中,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教学目标, 有计划地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 让他们感到有题可做, 做到差生吃好, 优生吃饱, 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

2.分清作业层次, 提高学习效率。

如学生学完《小稻秧历险记》这篇童话故事后, 我设计了3个作业供学生选择:复述课文;表演这个故事;续编一个小故事。

3.张扬作业个性, 发挥学生特长。

比如, 教完《小稻秧脱险记》一课, 结合学生的特长, 请喜欢表演的学生排演课本剧;请喜欢绘画的学生画几幅图, 做成连环画;请喜欢朗诵的学生朗读录音;请喜欢创作的学生续编故事。这样的作业给了学生表现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 表演的逼真动人, 绘画的形象有趣, 朗诵的抑扬顿挫, 创作的立意深刻。

4.加强作业探究性, 提高综合能力。

学完《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后, 让学生查阅资料, 收集信息, 积累素材, 然后制作各种小报。

5.作业开放, 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 学会创新, 搜集资料型作业。

例如, 在讲《秋天》一课时, 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课上交流汇报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相片展示了秋天的美丽与富饶;诗歌的朗诵让学生对秋天给予了深深的留恋;歌曲的播放让学生被秋天的热情点燃。

怎样上好每一堂课 篇3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教学的各种因素和各方面的条件都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上好一堂课的因素很多,从教师方面来看,包括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上课情绪、品德修养、文化水平、工作经验、教学能力、心理素质等等;从学生来说,包括年龄结构、文化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等。下面结合多年从教的经历,谈谈我对上好一堂课的认识。

用心打造精品课堂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代人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古至今,教师的职业都是为人们所尊敬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时刻牢记自己的育人天职,不断拓展专业视野,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做课程的经营者,用心打造精品课堂。

精品课堂来自于充分的课前准备。备课和教学设计紧密相连,只有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才能提出科学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的安排下实施备课的成果。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一车水。教师要在掌握大量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目标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还要掌握教育对象的年龄、爱好、经历等特点,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因材施教,找到学生知与不知的焦点以及将不知转向知的条件,抓住重点,解决疑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精品课堂来自于科学的教学方案。科学的教学方案,是上好课的根本保证。教师在明确课程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掌握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与重点难点,从而转化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教学方案的设计,要体现师生的互助关系。教师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要承上启下,自然引入新知识。通过师生双边互动,使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巩固和运用新的知识,在较少的时间内完成较大的信息量,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系统性,又保证了教学的科学性。

精品课堂来自于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应组织好课堂教学,调控好课堂教学,建立必要的课堂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治能力。教师要从感性入手,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讲新问题之前,要说明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与要求,从而产生达到目的的需要,满足需要的渴望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这样一来,学生感到接受知识是一个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过程,情绪饱满,精力旺盛,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教学效果会更好。

精品课堂来自于完美的讲课艺术。完美的讲课艺术,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表达能力因人而异,探索和运用讲课艺术。教师要采用教学语言,提高演讲水平,掌握语言艺术,恰当运用肢体语言。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扩大教育面,使学生感到直观形象,减少学习难度,提高教学速度,扩大知识量。但是,多媒体只是形式,形式是为了内容服务,要根据内容的需要正确选择多媒体教学,不要为了应用而应用,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爱营造学习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安详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要用责任与爱心全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的情境,达到成功教学的目的。

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源于教师高超的学术水平。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高水平的教师,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获取知识的享受。教师凭借自己高超的学术水平,自身的学术魅力,足以征服学生的求知心理。自然而然,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积极向上的求知氛围也就弥漫其中。

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源于民主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说师生建立一种信任,友善的关系,会取得成功的教学成效。教师应做学生学习的导航者,生活的引路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换个角度看,学生由喜欢老师、听老师的话,再到喜欢听你所教的课程,如此一来,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产生了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然会营造出积极进取的学习风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音乐新教师怎样上好第一堂课 篇4

──给中小学音乐新教师的几点建议

内容摘要:每年都有很多的的高等师范音乐毕业生通过努力找到音乐教师的岗位。在这些走向讲台的新老师中,有人很快能进入角色适应并胜任音乐教学工作,而有很多的一部分教师则因为各方面因素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无法进入教师角色,不能完整的比较成功地上好一堂课,从而影响新教师对自己教学岗位的不自信。作者认为音乐新教师成功的上好第一节课对新教师热爱音乐教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以及促进学生喜欢音乐学科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作者站在关心音乐新教师成长的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给音乐新教师上好第一堂课提出了“要避免的几个问题”“要留意的几个方面”“要做的几项准备工作”三个方面的建议,文章有较强的操作性,对音乐新教师上好第一堂课很有帮助。

前不久,在我的博客上有两位马上要走上讲台的音乐新教师的两条留言。第一条是:商老师,我是一个新上岗的中学音乐教师,学校没有对我们进行岗前培训直接就上岗了,我心里很害怕,不知道怎么教,听说学生都很调皮,要是第一节课没上好,以后的课就更难上了。我想开个好头,请问,该怎样上啊?第二条是:想到马上可以当老师了,马上要上第一堂课了心里就既紧张又兴奋,都说万事开头难,但是万事也是开头最重要。我想向您请教,第一节课都是如何预备的,新老师上第一节课最重要的是什么?可以说,这两条留言一下子就把我自己带回了初上讲台的场景:手忙脚乱、紧张胆怯、无从下手……,再联系自己的从教十几年来所辅导过的七八个音乐新教师的第一堂课,留在脑海中更多的是种种“欠缺”。当然,因为刚从大学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对一切都不熟悉,自己的学生角色,在心理上还没有转变过来。种种原因都增加了新老师上好第一堂课的难度,通过新老师的留言让我看到许许多多音乐新教师对上好第一堂课的需要。同时,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写下了“音乐新教师怎样上好第一节课”这个议题,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和辅导新教师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要避免的几个问题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而新老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好坏直接影响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那么,在第一节课中,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有以下几个问题要避免:

1.避免过严。如,有些新老师一开始就想树立自己所谓的威信,认为学生是欺软怕硬的,上第一节课时就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沉着一张无表情的脸走上讲台,一副拒学生千里之外的感觉,如果有学生吵闹课堂,就大着噪门警告:“以后谁也不准乱插嘴乱说话,否则别怪我不客气”。其实正因为这些做法就把自己的“威信”降低了,学生可能当面不反驳,但心里想:我就不喜欢你这样装腔作势,你能怎样不客气呢?……。因为教师的“威信”不是靠阴沉的表情、刻薄的语言等换来的,而是靠教师对学生真诚的关心,靠自己的人品学识和业务本领来感染引导学生的。

2.避免过松。这种情况一般出在那些性格比较温和、甚至柔弱的教师身上,他(她)们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师生平等”理解比较肤浅,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要和学生“打成一

片”。我曾经听过一位来我校面试的新老师的课,她站在讲台上笑容可掬,自我介绍后便很温柔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别紧张哦,我比你们大不了几岁,别把我当作是你们的老师,这样太生疏了,就把我当成是你们的姐姐就行了。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下面调皮学生小声接话:不喜欢),我愿做大家的知心朋友(又有调皮学生小声接话:我不愿意)”。面对调皮学生的接话并表现的十分不敬,这位老师依然笑容满面地说:“你们这样说不好吧,希望以后不要再出现类似的现象哦!”可想而知,这样毫无智慧、毫无教育意义的做法,留给学生的就是:这位老师很松,在她的课堂上可以随便点。

3.避免重知识轻组织。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最高,对于刚走出校门的音乐艺术高材生,专业理论不在话下,上课开始,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就照本宣科、侃侃而谈,学生面对深奥的音乐理论和单一的讲授觉得枯燥无味。于是,有打瞌睡的,有看课外书的,有讲小话的。课堂纪律非常差,而新老师竟然坦然面对一切,于是出现了“讲台上教师讲,讲台下学生讲和玩”的场面,可想而知今后的课堂秩序将很难进行。

以上三种方式都是在新教师身上很容易出现的现象,但同时这三种做法又是不值得提倡的,第一种“过严”,第二种“过松”,第三种是把知识传授与教学组织分开,这三种做法的共同点是没有和学生约法三章。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一节课不制定一些规章制度,说明某些新老师缺乏对学生实际的接触,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明白制度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对新老师来说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科学易操作、宽严适当的课堂要求和学生一起遵守,对上好第一堂课是很有帮助的。

二、要留意的几个方面

应该说,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他们自己的专业性和趣味性,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魅力,音乐教师的第一节课除了拉近学生的距离,还应该培养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而让学生对你所任教的音乐学科产生兴趣,要留意教师个人形象魅力,个人音乐专业魅力和音乐学科魅力三个方面的体现:

1.留意教师个人形象魅力。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校园里听到两个学生的对话,其中一个说,他们班今年的音乐教师非常年轻漂亮,很会打扮,任何时候给学生都很阳光、很整洁的样子,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另一个说:别提了,我们的音乐老师虽然也漂亮,但经常打扮得怪怪的,而且上课一直板着脸,我们都不喜欢她。所以音乐老师的第一节课一定要留意自己个人形象,第一节课的一亮相,几十双眼睛就会从头到脚的打量你,如果你不修边幅、或穿奇装异服、或浓妆艳抹、或披金戴银都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音乐新教师在上第一节课前,最好修饰一下自己,让自己显得干净利索,也显得对学生的尊敬,假如你长得很帅、很美,多少会让你拿到不少印象分,假如长得没有什么特点,那么至少要休息好,稍作修饰,做到精神焕发,有气质。

2.留意个人音乐专业魅力。记得来自深圳的刘宏伟老师到京剧的故乡选择《唱脸谱》作为展示教学内容时,首先有人感觉到她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可是当她有板有眼字正腔圆地开口范唱《唱脸谱》时,全场的听课老师和学生都被她浓厚的演唱功底而折服,接下来的教学自然非常入情入景,因此我认为音乐教师个人扎实的专业魅力展示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引领学生进入音乐,因为那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最高境界。所以,新教师上课之前要自己简单疏理自己的专业强项,有个好嗓子,可以唱出美妙的歌声;有一副好身材加好的舞蹈技巧可以有醉人的舞姿;会一种或多种乐器,可以让本无生命力的乐器设备在你面前变得魅力无穷;“润物有声,育人无痕”音乐新教师在第一节课有限的时间内要展现自己的音乐专业魅力方式也不能太过直接,给学生“卖弄自己”的感觉,而是要巧妙地融在课堂教学环

节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强项设计和学生的生动竞赛表演等环节。如,你是一位有声乐和扬琴特长的教师,你就可以通过和学生的唱歌接龙,和你弹奏扬琴学生猜曲目环节来巧妙地展示自己的个人专业魅力。

3.留意音乐学科魅力。音乐学科是最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学科,它蕴含着巨大的魅力。既能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又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丰富想象力等。那么音乐新教师的第一课呈现方式非常关键,既不能是单一的唱,单一的欣赏,单一的舞蹈创编等,而应该是一堂较综合的音乐课,精选音乐学科较为精彩和常用的方式。如,拍击节奏、律动表演、歌曲演绎、创编歌词、打击乐伴奏歌曲等方式,加上引导体验,让学生觉得音乐课堂丰富多彩,一下子就喜欢上音乐课,如果教师人为地造成音乐课让学生感到比数理化等学科还要枯燥、还要艰难那么学生厌烦音乐课则是必然的,更谈不上音乐学科魅力了。

三、要做的几个准备工作

音乐新教师的第一节课课前要准备的工作有很多,但重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备课。即使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上课前也要认真备好课,何况是新老师的第一节课,所谓的备课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备教材就是深入钻研教材,对教科书的内容达到懂、透、化的程度,但新教师的第一节课可以不要涉及太多教材上的知识,如首先,教师做个精彩简短的自我介绍,将能展示自己特长和优势的地方介绍给学生,其次是,个人专业魅力和音乐学科魅力的渗透环节的设计,同时,对本期的学习内容、学期目标、自己的教学计划、自己的讲课特点及课堂要求向学生做介绍并对学生提出一些相对应的要求;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因为新老师对学生是陌生的,所以课前就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可通过原班主任、原科任教师以及自己找学生谈心等方式了解学生,尽可能多与学生接触以便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备教法,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上好音乐课的重要条件,中小学生的特点是比较直观,更倾向感性经验,因此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尽量直观、活泼,多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的环节。备教具就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用有新意学生喜欢的教具。

2.写详案。我们听新老师的第一堂课经常会感觉到教学语言方面非常有欠缺,有的是一句话总重复讲,有的是语言不流畅通顺,有的是对授课内容表达不清。引起这些现象主要是教师对自己不够自信和准备不充分,所以新老师的第一节课一定要写详案,把自己第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的对话,模拟写出来,并反复推敲,哪些地方可以多讲,哪些地方可以少讲,哪些地方可以不讲,用什么表情什么语调什么方式来讲等等,做到对第一节课的每个细小环节都非常有把握。

3.讲详案。新教师备完第一节课后,写好详案,最关键的是讲详案,讲详案的第一步是“牢记”,把内容记得滚瓜烂熟后,注意语言的激情,恰当地使用手势、动作等肢体语言,最后是自己对着镜子反复试讲,要在正式上第一节课前有很多次的“演练”,在演练过程中预设学生的表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以及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和提出的问题可能产生的反应等等,并想出一种或多种相对应的方法,这样一切准备就绪后上课就可以胸有成竹,做到临危不乱了。

总之,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音乐新教师的第一节课应该是有充分准备的,切不可打无准备之仗,因为第一节课的成功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在短时间内就在学生中树立好的形象和较高的威信,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爱上音乐课,为以后上好音乐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庆杨小红

我从事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已有几年时间,每一年都要接手一年级的新生,都得面对一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我时常在思考怎样将这一堂课上得有艺术,使“心如白纸”的孩子对音乐感兴趣,留住他们的心呢?

一、课堂上需要一位面带微笑的音乐教师

第一堂课老师是不是应带着微笑上课,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有的老师说要从一开始就“板”着脸进教室,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不然孩子是不会怕你的。特别是一年级的音乐课,游戏众多,不然课堂秩序混乱,以后很难收拾。其实我觉得没这必要,要孩子真正信服你,并不是一脸凶像就能达到目的的。即使现在孩子怕你,但后来孩子慢慢长大了,发现你并不是他信服的人,还会怕你听你的话?还有的孩子会因你的凶像而怕你,不敢在课堂上动,那么你组织的音乐游戏他敢参加吗?这不就等于在抹杀孩子对音乐的兴趣。现在外面各行各业都提倡微笑服务,我们何不将微笑带进课堂,留给孩子们。因为微笑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老师更容易走进孩子们中间,从他们口中了解其近况、性格、兴趣等,这不是更有利于教学吗?

二、第一堂课上露一手

这一招在农村特别有用。因为大多农村总体来说文化生活比较落后,唱歌、跳舞、弹琴等节目只能在电视中看到,生活中见到的现场表演很少。而你的“露一手”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亲眼目睹,觉得你好了不起。孩子信服你,他学能不听你的话?从而你的威信在无形之中就树起来了。如在本学期一年级第一堂音乐课上我对孩子们表演了一段新疆少儿舞,到位的动作、眼神、准确的节奏、表情,使孩子非常信服我。表演完毕,孩子们给予热烈的掌声。下课有孩子给我说:“杨老师,你啷个跳的,好好哟,可不可以教我呀?”(重庆方言)

三、讲清课堂常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对刚入学的孩子建立课堂常规是必须要做的。音乐课堂常规当然得有音乐的特色,我在第一堂课上给孩子们订下了上下课用的音乐;起立,坐下时的音乐;表扬同学的节奏、动作、话语;排队做游戏的音乐及游戏完结回位置时的音乐。这些常规建立好以后,课堂用琴指挥就行了,不要老师用嘴喊,老师上课就可以省很多力,而课堂也显得有秩序不凌乱。

四、展现孩子努力学习的战利品——课堂表扬用的小奖品

用这招来提高小孩子对音乐学习的期望值,非常非常有效。因为孩子最喜欢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去表扬他,所以常用表扬比用严肃的批评对课堂纪律、气氛的调整效果来的快。而有的老师贯用口头表扬,时间久了,对孩子的吸引力就不大了;而我喜欢将表扬物质化——变成用各种纸剪成不同形状的小奖品,如剪成树苗、苹果、蝴蝶等,在第一尝课中展现在孩子面前,给他们讲如果他们听讲、认真学习、守纪律的话,老师就会将些小奖品发给他们。平时在课堂寻找适当的时机发给那些表现比较好的孩子,其他同学就会跟着获奖的孩子学。因为他们很喜欢这些漂亮的小物件,而且觉得教师手上的东西与外面的不一样,那是一种努力的回报,能得到老师的奖品是件光荣的事。而且我还告诉他们要将平时的小奖品保存好,到期末时比比谁最多,最多的将得到老师奖励的笔记本、奖状(这些都展现在孩子面前)。孩子们看到这些东西后,觉得认真学习有如此“丰厚”的回报,就会对音乐学习产生更高的期望值,才会为实现期望而努力。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形成守纪律、勤学习的好习惯,不用老师为课堂

纪律操心。这样你的威信不是就树起来了吗?

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 篇5

在上语文课的时候,不仅要解决难懂的字词。而且字里行间处处包含着哲理性的思想,需要老师去点拨,而不是灌输。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领会其中的思乡奥秘。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在山的那边》中,有“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山是重重艰难险阻,海是理想境界。用信念凝成的海是指要达到理想境界需要用自己的信念去克服困难,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这里不需要你去告诉学生这是什么一回事,而是需要你用生活事例去点拨、启发他们心中那幼小的心灵,感受获得知识的欢喜。

我上了一堂不太成功的作文课,为什么说不太成功呢?因为我只简单地讲了怎样写作文的一些步骤已经你们作文出现了那些毛病。反应很冷漠,就像水灌输到两头空的水管一样,一边流入,一边流出。应该想过滤器,营养先吸收,那些没用的再排出去。另外在讲课中也有知识贫乏的毛病,除了我准备到的内容,我不知道还要讲什么,也不敢再讲什么,生怕多讲了出错。我也知道一些写作大家,如:鲁迅、老舍、辜鸿铭、郭沫若等人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方法,如果也拿出来讲讲,既生动形象又让同学切实掌握到一些有用的写作方法。事实胜于雄辩,学到了知识也感受到了大师的力量。

声音的好坏是毋庸置疑的,不在于喊,所以不在于大声喊,这样反而很累,效果也不好。声音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特点是震撼力和穿透力,也有起伏性,能够不时惊醒那些想思乡流离在外面的同学,让他们都投入到课堂的气氛当中。有研究表明,一堂45分钟的课,学生最多集中精力25分钟。为了最好的提高上课效果,标准的普通话是必须的,经过严格师范教育而走上岗位的教师,普通话一般都是无可挑剔的。但是重点是个别词语的发音,有的老师贪图一时的悠闲凭自己的猜测来判断,往往会造成失误,给学生予误导。因此,凡是遇到自己觉得有疑惑的字,一定要勤于查字典。

上一堂好课,除了掌握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有生动延伸,可以说没有延伸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这就要求语文老师有渊博的学识素养和敏锐的思维能力,能够把知识贯通,学以致用。博学是重要的,在备课的时候,因为你的博学可以很快地联想到这节课的相关延伸,从而查阅,做好准备。在讲课的时候,因为你的博学,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可以灵活地贯通,没有死胡同。敏捷的思维是重要的,因为你的敏捷可以很快从众多的事件中得到一般性的规律,从而给学生予启迪。就像是七色彩虹,简单的几种颜色有无穷的变幻。最忌讳的是老生常谈的的模式,讲那些平凡而枯燥的道理,还美其名曰:强调。殊不知学生在家里也可能“享受”过这样的“强调”,这样就会造成厌学的情绪。这不仅是课堂的失败,更是教育的失败。

课堂的提问、举手发言至关重要,这是师生互动,老师了解学生,学生接受知识的最好方式。最好是在课堂上用极其引导性的语言煽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想发言,想讨论个究竟,让他们充分地开动脑筋。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主导课堂,可是对老师的引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一个有力的引导加上含有思想性的点拨,很难想象课堂会精彩。

师威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幽默的老师,威严的老师,他们都有共同点:讲话有份量。课堂的纪律有保证。事实上,上课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上法,但是内涵、精神是相同的。我们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也要保持前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

怎样上好一堂小学语文课 篇6

葛石镇沙卜完小孔令房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上至领导,下至一线教师,都在为新课程的改革而努力。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处于新课程改革的浪口风尖,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式的要求,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而准备好每一节语文课,通过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必须反思的问题。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一、激趣善读悟情悟理

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激情来自本身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就要求教师做到:

1、在情感共鸣中学习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例如《怀念母亲》一课,作者通过介绍自己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亲“同样怀着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对祖**亲不变的爱意。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你喜欢自己的母亲吗?

谁能列举一件小事谈一谈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简短的一句话,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学生纷纷发言。正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简单的交流中,学生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2、关注需要,善于激趣。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适时点拨,情感共鸣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雪趣》这篇课文通过对雪后操场上雪景和孩子们在雪地中尽情玩耍的描述,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思想感情。教学中,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把学生带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内蕴中:“孩子们,当我们送走秋阿姨后,冬爷爷就会来临了。你们喜欢冬天嘛?喜欢在雪中做什么游戏呢?能讲述一下你们快乐的往事吗?”这样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此时对雪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得到升华,思想受到教育,“文”与“道”并行,相得益彰。

二、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不到一年的语文教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验。是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觉得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课堂上,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每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都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上课时,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我还结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尽量领悟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我们班还设立了图书角,更加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总之,我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如我在教学《让我们更健壮》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进行体育活动和做游戏的情景,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讲述自己快乐的经历。我就相机把他们说到的体育项目的名称写在黑板上,进行识字教学。同时渗透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教育学生要多锻炼身体,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壮!将来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如我在教学《画鸡蛋》一课时,我问学生鸡蛋是什么形状的,大多数学生说是椭圆形的,这时他们也就认可达芬奇对老师说的话了,是呀,鸡蛋都是椭圆形的,为什么老师却一直让达芬奇画鸡蛋呢?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就采用了实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鸡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状,最后点明老师让他画鸡蛋是来训练眼力和绘画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训练才能扎实过硬的。

5、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中,通过生动的画面,学生体会到下雪时的高兴心情,理解了小画家们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怎样上好一堂新授课 篇7

第一, 要充分体现并贯彻落实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教学目标。目标要做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方面内在统一;要接合实际情况, 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习的教学目标;目标要有弹性, 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以培养其创新能力, 促进其个性发展。

第二, 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这里的“合理”指教学内容要体现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的统一;难度要适中, 既不能过难又不能过易;内容要适量, 讲授内容既不能过多又不宜太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第三, 要选择并运用贴切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方法的具体选择要充分接合教学目标、教学的难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安排;在组织教学中, 要强调科学化、艺术化、个性化地协调运用。

第四, 教学评价要完善。评价的方法与手段应多元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评价。

因此, 要上好一堂课, 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学习阶段, 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 选择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安排好教学步骤。

1、前提测评。

教师通过提问、或进行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以利于新知识的接受。检查复习的方法有:口头问答、黑板演示、检查课外作业、纠正作业错误等。检查后一般要给予评定, 并指出优缺点。

2、教学目标:

目的在于指引注意, 激发兴趣。如此以来, 学生便可以带着目的听讲, 迅速集中对新课的注意力。

3、讲授新课: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 自觉地领会所听到的知识,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必须清楚:讲授新知, 不仅是使学生学到知识,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提的问题必须恰到好处,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吃透教材, 又要吃透学生, 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 因材施教。其次, 教师的启发点拨要适度, 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 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当堂理解, 当堂进行巩固。

4、应高效的组织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调节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缓和和解决各种冲突,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高度集中的状态, 引导学生积极开拓思维活动, 实现教学目标。

5、达标测评。

新课授完后, 针对教学目标出适量的习题让学生当堂板演, 以巩固其所学的知识。教师应对学生的板演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 批改和评定, 通过检查了解教与学双方的情况, 及时总结经验并改进教学方法。

6、布置作业。

布置适量作业是为了使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熟练技能和技巧,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教师要注意督促学生养成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检查作业时要区分合作完成和抄袭作业两种不同性质的表现, 前者值得表扬, 后者要予以说服教育。同时, 教师布置课外作业, 要注意学生的用脑卫生, 练习要少而精, 不要搞题海战术折磨学生。

7、教学总结:

为了使每一堂课上得更好, 每一节课之后我们都要进行教学总结, 反思自己一堂课的成功之举、失败之处;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机智以及独到的见解;我们应该及时记下得失, 重新设计教案, 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以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上好新授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因此, 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 由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以及教师、学生的各种不同特点, 我们应灵活地、恰当地选择和应用教学课堂模式, 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摘要:人类总是难以接受新鲜事物, 学生学习也是如此, 怎样上好一节新授课, 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上好新授课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怎样上好一堂《电工基础》课 篇8

一、做好教学各环节的准备,发挥教师角色的作用

教师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掌握和分配时间。重点、难点细讲详讲,灵活运用词语,力求做到言简意骇,抑扬顿挫;同时做好教学的五个环节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也就是要对授课内容了如指掌,并结合日常生活所遇到的事例融入课堂。如果单一以课本内容生搬硬套甚至是一言堂,根本不理会学生的反应,老师就会陷入唱“独角戏”的困境,哪会有忠实听众。教师角色就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上课时教师导演使演员按自己的思路和要求演好角色,融入角色当中。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不急于传播知识,而是首先要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就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其中,反“要我学”的思想,转化为“我要学”的动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首先,提出需要讲授的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其带着问题听课;其次,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授课内容化抽象为形象、绘声绘色、图声并茂、化静为动,适时辅助讲解。以“交流电的初相位的确定,两个交流电的相位差”的具体教学过程为例。在“交流电的初相位确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提出问题:

第一,一个交流发电机产生交流电时,线圈平面不一定都是从中性面开始运转,可能是从与中性面夹某一角度开始运转,那么怎样确定其初相位呢?

第二,比较两个同频率正弦交流电的相位,从比较得出哪个“超前”,哪个“滞后”,怎样进行比较?这样,引导学生立即进入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氛围中,情绪也就高涨,思维也就调动起来了。当然,问题也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来,但必须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既然问题已经提出了,为了使学生的思考方向相对集中,还要引导学生认识问题的实质所在。

教师在进行内容的讲授时,教师可先画出几个不同初相的正弦交流电曲线图,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并提问几位同学,根据回答结果,然后再加以分析。图1(a)中,曲线的起点在原点,且u由0点向正最大值方向增大,那么该交流电的初相位为0,即φ=0;图1(b)和图1(c)的曲线起点在纵坐标的左侧,且u都由0点向正最大值方向增大,说明其初相位φ>0;图1(d)曲线的起点也在0点,但u由0点向负最大值增大,那么该交流电的初相变为-φ,即φ<0;图1(e)中曲线的起点在纵坐标的下方,而u也由负值向负最大值增大,那么该交流电的初相位也为-φ,即φ<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它又如何规定的呢?围绕这两个问题教师就适时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确定方法,如果只是按书本去讲解,恐怕难以让学生理解,那么教师就可以介绍判断的方法和步骤:

第一,曲线以原点为对称,且由原点向正最大值(或负最大值)变化,则该交流电初相为0或负值(-л),如图1(a)和图1(d)。

第二,曲线起点在原点左侧,并且向正最大值变化,则该交流电初相为正值,即φ>0,如图1(b)和图1(c)。

第三,曲线起点在原点右侧,并且向负最大值变化,则该交流电初相为负值,即φ<0,如图1(e)。

第四,依曲线的变化情况去确定,就是曲线从负值向正值方向变化,当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以与原点最近的点为准),该点与原点之间的夹角,就是初相角,并规定:①如果该点与原点重合,则初相角为0,即φ=0,如图1(a)所示;②如果该点在原点左侧,则初相角为正值,即φ>0,如图1(b)和图1(c)所示;③如果该点在原点右侧,则初相角为负值,即φ<0,如图1(d)和图1(e)所示。

综上所述,图1(a)初相φ=0;图1(b)和图1(c)初相φ>0;图1(d)初相φ=-л;图1(e)初相φ<-л。但注意:φ一般是用少于180o(或<л)来表示。最后教师再做简单的小结,这样就让学生容易理解,第一个问题就解决了。接着对第二个问题又如何解决?首先是让学生自习几分钟,对照书本提到“超前”、“滞后”概念的理解,教师再抓住重点讲解;其次是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会更加集中精神听课,求知欲增强,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这时不失时机地结合授课内容进行讲解,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同频率的初相角不同的挂图,如图2所示。

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判断一下e1和e2哪个“超前”、“滞后”,有无相位差?例如:如图3所示,有A、B两辆汽车同一时间出发,沿相同的路线以相同速度斜坡驶向坡顶,试想下A还是B车先到达终点(相当于交流电的最大值而言)?

通过比较得出结论:明显就是A车先到达终点,B随后到达,原因是:A、B起点不同并且A车前于B车。对交流电而言,也就是两个交流电的初相位不同,到达正最大值时间也不同,即先到达正最大值者(或过零值)为“超前”,后到达者(或过零值)则为“滞后”。如图2(a)所示,e1先到达最大值(或过零值),e2后到达最大值(或过零值),即e1“超前”e2;同理,图2(b)中e1、e2起点相同,又是同时到达最大值(或过零值),说明是初相位相同(即同相);图2(c)则是e1到达正最大值,e2则同时到达负最大值,相位与e1刚好相反,且比e1落后半个周期才到达最大值,说明e1、e2反相。这时说明了e1、e2有存在相位差,图2(a)中,e1的初相为φ1=0,e2的初相为-φ2,则相位差φ=φ1-(-φ2)为正值,说明e1超前e2φ角。同理,图2(b)中,φ1和φ2相同,相位差为φ=φ1-φ2=0,e1、e2为同时到达最大值,说明是相位相同;图2(c)中,φ1=0,φ2=-л,相位差为φ=φ1-(-φ2)=0-(-л)=л,说明e1、e2同时到达最大值,但相位刚好相反,接着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解决相位差的问题。所以作为教师任务是怎样想方设法、多渠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明确教学的目标,掌握探讨教学新方法,不断交流总结经验。

三、善于质疑,敢于想象

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以积极主动态度参与究疑,“思之始,学之端”。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即使是无问题也要积极寻找问题,结合自己的所学和课本内容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就会有新的收获;同时对日常生活、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结合到课堂上来。平时要通过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探索,用心去想办法解决问题,为此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四、注意回顾反思,是提高教与学的能力的策略

众所周知,知识不可能一下子获得和掌握好,更不可能一下子对整个系统知识理解深透,而是要日积月累。那么提高“教与学”能力的策略又是什么?笔者认为只要做好“三关”。

第一是复习关,就是在课堂结束后,必须回顾和反思自己学习获取的知识,回顾刚才学到了哪些知识?最成功的方法是什么?通过复习和写作业后回顾反思所学的内容,也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第二是预习关,就是复习和写作业后利用时间对未讲授的课本内容进行自学,从中理解掌握所涉及的问题和知识,对不能理解和难以掌握的知识作为问题带到课堂,这样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是上课关,就是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带着问题去上课,集中精神认真听课,当老师讲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就会更用心去听清楚,解决预习时所遇到的问题,使学习思路更清晰,效率就提高了。

但教学是互相关联的,只有教与学有机结合和互动,才能做到真正上好一堂课。就教师的教学而言,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有帮助,多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多为学生着想,多假设我是学生,老师的教学方法能让自己掌握所学的知识,不断总结经验。我认为总结经验比检讨错误更加重要,所以在回顾反思的过程中,应首先肯定自己的独特之处、得意之处、成功之处、感动自我之处,然后再设法做得更好,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上一篇:秘书处2013-2014第一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在全区党外干部培训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