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来广东高考作文

2023-0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历年来广东高考作文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引发的思考

要点: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是近年广东高考最好的作文题。

2012年广东考生突出的问题是:社会历史综合知识缺失,想象创造力不强,辩证思考力不足,社会价值观念较模糊。

考后的深思和建议:高中作文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必须调整改进。高考作文至少应保证给考生一个小时的写作时间,建议减少试题题量,删掉选答题(文学文本和实用文本部分)。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试题给考生提供了如下材料: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美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试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出由该材料所引发的思考。

这一作文题是近年广东高考最好的作文题。

第一,这个题目较好地体现了给考生自由选择观点和独立思考问题的命题倾向。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命题倾向。题目要考生写出由该材料所引发的思考,这里至少可以引发出来的思考有几个:①思考自己愿意生于过去、现在,或未来,或任何时代及理由。②对汤因比、涵娜、伊雷娜和居里夫人四种选择和生活态度加以评论。例如,可以围绕“他们都是现代人,为何都愿意生在过去或未来”的问题展开议论,可以对居里夫人的观点提出赞同或异议等。③抽象为人与时代的关系问题并对此加以思考,如人生态度问题、“生之逢时不逢时”问题等。④其他,例如对那些对任何时代的生活都感厌倦的态度的思考等。可见,题目材料给考生思考的问题很宽,自由度很大,所谓“答案”可以多样化,无论考生写自己愿意生在什么时代与地点,都是允许的,自由的,不像“回到原点”那样明显限定了考生只能写“回”的思维路向。多年来我们的作文命题普遍不能开放地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判断和独特的思想,很多作文题本身就是一个肯定的判断句,如:“成才是有规律的”“倡导绿色生活”“幸福今生”这类题目本身就是一个预定的观点,学生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都只能是一种迎合命题人的观点进行叙述或论证,否则就偏离了话题所限定的主旨。有的题目本身虽然没预设一个观点,但又总是借提示语将主题加以限定,如“草色遥看近却无”,提示是:“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这就把思路限定在“体物与距离”的关系上了,并且把命题人预定的观点告诉了考生,诱导考生表达或论述给定的观点。安徽今年的考题“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提示这是为了防止梯倒伤人,等于强制考生非写“注意安全”不可。这样的限定,不但有极大的片面性和遮蔽性,而且降低了对考生抽象理性能力的考查。广东今年的作文题显然在立意、观点上突破了一种选择、一种思路的限制,正如美国作文题“如果你是罗斯福,你会采用什么方法结束二战”“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的命题一样,允许多种答案,有利于拓展考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这个题目有助于检验考生的论证能力和水平。无论考生写他愿意生在什么时代与地点,或赞成、反对何种选择,都必须论述理由,以证明自己的选择的合理性。这就是论证能力。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论述的理由可以像汤因比那样只从“文化融合”这一点去思考,也可以像居里夫人那样只从是否“有趣和有用”的角度去思考;也可以从别的方面去考虑,都无须要全面的理由。关键是你所说的理由是否有道理,你能否说出让人比较信服的理由。这种论证能力正是高中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国外高考作文就非常看重考查学生的论证能力,如:美国:“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认识他人是否比认识自己更容易?”法国:“文化是否使人类偏离自然?”这类题目考查重心明显在论证能力。广东今年的作文题与此类似,突出了对考生的思维水平特别是论证能力的检验。

第三,这个题目既可以考查考生的社会历史知识、现实观察力,又可以充分发挥考生的想象力,乃至幻想力。考生固然可以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写自己愿意生活在当下,但也可通过浪漫主义的想象、幻想生活在过去或未来。写过去的,需要相当的历史知识;写现在的,需要对现实较深刻的理解;写未来的,需要有理想激情和较强的想象力、幻想力。想象力是青少年极宝贵的心理能力,黑格尔曾说“想象是真正的创造”。国外教育特别重视想象力的培养,如美国小学生作文题“老鼠和大象的后代‘象鼠’是怎么样的”;高考作文题“想象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谁是你的父母呢?他们将什么样的素质传给了你?”“当你乘坐的轮船沉了,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样生活?”“评论想像中的一场音乐会” “假如一个平常的日子被加上4小时35分钟,你将会做什么不同的事?”等,这类问题大家都没有经历过,都必须通过想象甚至幻想去描述或论述,可以海阔天空,可以写得很有趣。广东今年的作文题这种引导倾向很突出,可以激发考生的想象力乃至幻想力的发挥。

第四,这个题目没有给考生制造审题障碍,考生不容易跑题。不像“人要隐没于音乐之后”“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那样让人摸不着头脑,只能借助提示才叫人明白,但提示太明白太确定又必然限制了考生的思想。国外高考作文题目很少绕弯弯,他们看重的是你如何论证,提出什么见解,没让你在审题上多花时间。

广东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虽然命题不错,本来是一道可以催生一批好作文的题目,但考试结果却与题目所提供的发挥水平的可能性和人们的期待存在着较大差距:平均分为近年最低,达不到38分;一等卷只占3%多点,二、三等卷超过80%;优秀作文不多,满分作文只有15篇,被推荐登报或上网的“优秀作文”虽或有些诗意,或有较强的语言能力,但思想认识水平却很一般。这里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从考生情况看,今年突出的问题主要是:

第一,社会历史综合知识缺失,想象创造力不强。

今年作文题的材料最直接引发的写作路向是,写自己愿意生于哪个时代。绝大多数考生都能这样去思考和写作。不过,许多同学(过半考生)写愿意生在现在、活在当下。当然这无可非议,也非常自然,因为大家都是当下人,对自己实际生活于其中的时代有最真切的感受和认识,但不可否认,这类作文较多平庸之作,没多少社会见识和思想,如有考生写“活在当下”,内容是他高一至高三的精彩,和去年一考生写“回到原点”就要回到高一、高二、高三的生活一样,平庸,浅见。而写过去的,却缺乏历史知识(特别是认识知识);写未来的,又缺乏想象力。事实正是如此,本来,汤因比的观点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古希腊、文艺复兴,联想到先秦时代等,但考生很少写,这与他们缺乏对这些时代的社会历史综合知识的把握有关(尽管他们已经学过,但平时积累的重点材料是某人某事)。有的同学写自己愿意生在魏晋,生在唐代,生在明中叶,但论述理由都比较肤浅,缺乏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的综合认识。虽然考生可以只从一个角度去说明自己的理由,但要使理由更有说服力,就应该有一定的综合研究。例如,你说愿意生在唐代,是因为你喜欢“诗意的世界”,而唐代是“诗的时代”,这没问题。但你只知道李白、杜甫等几位诗人,连《全唐诗》收入多少诗人多少首诗歌这样可以从数量上说明问题的理由也没提到,更没有指出唐诗繁荣与当时文艺政策的关系,就是说,你只有个别知识,缺乏综合知识,论述就比较一般化。如果你选择先秦,你可以说那个时代有老子、孔子,但更重要的是要指出,那是一个思想特别活跃、百家争鸣、学派林立、文化多元发展、个人才华自由伸张、各种原创性文化成果灿烂辉煌的时代,为后代所难企及,中国后来几千年的文化发展都可以在那个时代找到它的源头和依据。就是说,考生可以以某一点或某一角度陈述理由,但必须从一个时代去作综合思考,这样才有说服力,文章内容才能深刻。许多考生做不到这一点,就是缺乏社会历史文化的综合知识。有的同学写愿意生活在“未来”,那么,就要写出未来时代你所向往的生活。要通过想象、幻想去描述或展现那些“非现实”的、“超现实”的生活情景。例如,考生可以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想象上月亮、登火星的未来生活;可以从保护自然生态的角度想象未来人类新的生活方式;从医疗技术发展的角度想象未来人类的生命现象,等等。可以想象、幻想的未来世界情景繁复无穷,可以写得很有趣,很生动。但今年这类我们所期盼的作文竟然凤毛麟角。这表明,我们的想象创造力太弱。

第二,辩证思考力不足,社会价值观念较模糊。

不能辩证地思考问题,容易走极端或一边倒,常常把不是“公理”的东西当“公理”运用,这是历年存在的老问题。例如,2008年“不要轻易说‘不’”这个题目,本来不是一个“公理”,没有普遍意义,它只是针对特定对象而言的,不是任何事情出现,我们都“不要轻易说‘不’”。但有考生却这样写道:“不要轻易说‘不’,这是我们要坚持的信念,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轻易说‘不’;在面对困境和失败时不要轻易说‘不’,……轻易说‘不’的人很容易失去自信,很容易被困难和挫折打败。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时都不能轻易说‘不’。”这显然是非辩证的、片面的、直线型思维的结果。试想,如果有人叫你去干坏事,你也不轻易说“不”吗?再如2011年的作文题“回到原点”,去年笔者在本刊发表的文章中曾指出,有的考生对题目作了非常机械的理解,说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跌倒”了,就必须回到原点(起点)重新开始。其实,人在什么地方跌倒就在什么地方站起来继续前进,而不必都要回到原点(起点)从头来的。有的考生不假思索,不分具体情况,把“原点”都当做“好东西”,把“回到原点”当作绝对真理,说“回到原点,不仅对个人,对一个民族,对国家也弥足珍贵”。我们总把权威(作文命题人也成了考生心目中的权威)说的任何一句话当绝对真理去思考和论证,这种思维定势已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发挥。

今年的作文也存在这种现象。居里夫人认为生于“任何时代”都可以,但要注意,她只是从个体生活态度的角度说“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我们不能理解成任何时代都是“好时代”,更不能把人类不断为争取美好未来的奋斗一笔勾销,教人去爱一切宽恕一切忍受一切而放弃对社会生活的任何严肃思考,放弃社会批判和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否则,杜甫写“三吏三别”就不该,白居易写《卖炭翁》就多余,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慨也是活得不精彩,清末的谴责小说或19世纪欧洲的批判现实主义乃至中外历史上的进步社会革命都没有意义……我们不能为了肯定自己的观点就片面否定别的观点,也不能把自己对某一时代某一方面的喜爱夸大为对那个时代的整体肯定。有的考生没有正确理解居里夫人所说的话,只强调自己能活得精彩有趣,自己能成才就好,什么动乱悲惨的年代都无所谓,包括日本侵华的年代。这种思考,这种价值观,令人惊讶。虽然你可以自由表达你的理解和选择,但社会价值观仍需要一个积极的导向啊!一些考生的作文初看很漂亮,但再看,就会发现其社会价值观不值得赞赏,例如欧洲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在批判那个百孔千疮的社会的同时开出的医治“良方”,诸如宽恕与爱或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之类,都有明显的局限性,即使今天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也不能将其视为救世的普遍真理,而我们有的考生却把它的意义夸大甚至绝对化了。

上述两大问题(其他如套材料等这里略去),反映了考生在应对今年这类观点选择自由度高、涉及社会价值思考而需要较多社会历史文化综合知识、较强论证能力和想象力的作文题时准备不足。

所以,高考之后有许多问题值得深思,首先一个重要问题是,高中作文教学的思路和方法的调整改进问题。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的命题倾向,让许多考生在考场感到措手不及,不少高中语文教师也感到意外。为什么?这与现在中学的作文教学思路和方法有关。据一些中学教师反映,现在不少中学的作文教学模式化非常突出,教师给学生讲的多是一篇作文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在中间罗列材料,而且把注意力放在开头如何吸引评卷员,结尾如何“有力”,材料用多少个和如何避免运用评卷员所不喜欢的材料(如用滥了的“死人”材料)等方面上。这种引导从应试角度看不是没必要,但绝不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应对各种作文题目的能力的根本。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高,特别表现在论证能力上。每年选用议论文文体写作的考生都占绝对多数,但思维逻辑严密、紧扣中心论点议事用例、说理清楚透彻的,总是廖廖无几。好作文极少,平均分偏低,平庸作文多,主要原因就在这里。所以,中学作文教学一定要多花时间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特别是论证能力包括运用材料说明问题的能力训练。这种训练应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每一个环节。教师不能只帮助学生积累材料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他们如何“转识成智”,即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反过来用智慧驾驭、处理材料,要教学生学会围绕题目回忆联想材料、选用材料和把用材料与说理统一起来。其次,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于帮助学生积累个别的、各自孤立的人事材料,还要帮助他们积累综合性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和对这些知识的认识,要加强社会学知识的学习。国外的高考作文较注重综合性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的考查,因此,考生的课外阅读量非常重要,他们甚至认为考作文就是要考查学生的阅读量。此说有一定道理,值得借鉴。

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高考作文给予的写作时间问题。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高考作文至少应保证给考生一个小时的写作时间。作文是考生语文综合素养和水平的集中体现,它不是靠死背记忆知识取胜的,最能看出考生的真水平,但时间过于紧促是难以让他们显出真水平的。目前从语文全卷的题量和答题的总时间看,作文的时间一般只有半小时,与国外高考(或高中会考)作文给予的时间(法国四小时)差距太大。要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考试总时间不变的话,建议减少题量,可以删掉“选答题”(文学文本和实用文本部分),理由是,“选答题”与“现代文阅读”是重复考同一能力。2007年广东卷增加选答题是出于体现对选修课的“关照”,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关照”没有实际意义,对中学是否重视选修课没有产生影响。因此,删掉“选答题”作为命题改进是可行的。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作者:柯汉琳

第2篇:高考作文:后广东时代的文化指向

2016年,广东语文高考再次回归全国卷,命题思想也再次回到全国大一统的格局。之前广东省自主命题,命题的倾向性更侧重于岭南的人文心态与价值取向。就拿高考作文来说,作文的命意以及优秀作文的遴选,更多地表现为广东人的务实性格与实证精神,作文的范本则更多地强调条理的清晰与论述的明朗。

虽然广东高考作文曾在命题上有意无意地关注考生的人文情怀,但是杯水车薪,广东人业已成型的人格心理以及成熟的作文备考“套路”,让这些有益的想法几乎成为泡影,而那些具有家国文化情怀、民族文化心理、深刻人文底蕴的广东考生,曾经是那样的战战兢兢,在广东高考作文面前,曾不敢越雷池半步,这也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当作文備考进入后广东时代,也就是我们再次进入全国卷时代,我们的作文备考该何去何从,我们的作文思想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必要的矫正进而与全国卷同步,如果我们不去了解全国卷的作文命题思想,依然固守池鱼,则必然囿于井底之蛙,备考效率也必然会大打折扣。笔者一直从事文化教学的相关研究,也一直在跟踪研究这些年的高考作文,包括广东卷与全国卷,在作文高考进入后广东时代,特别提出要关注作文命题的文化指向。

首先,应充分彰显“立德树人”的背景意义。“立德树人”中的“立德”,最早见《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均认为“立德”为人之“大上”、“根基”、人之本源,其意义无穷;三国时魏人李康的《运命论》中说:“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清代钱谦益也在《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中说:“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可以这样说,“立德之人”,向来为君王臣子的立身要义,是中国文化传统里最为集中、最为统一的关于“人”及“人才”的衡量高标。而“树人”,意在“教化人”、“培养人”,最早见于《管子·权修》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当前,教育界合并提出“立德树人”的精神诉求,也是多元社会、道德风范式微的客观反映。

作文如做人,“文如其人”,写作的实质是人的精神的外现,“立文”先“立德”,所谓“千古文章意为本”,也可以这样说,“千古文章德为先”,好的文章,要启发人、感染人、教育人,则必须闪耀“德性”、“美德”的圣洁光辉。中学生的写作,先要有“德性”,后才有“德行”。那些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无病呻吟的考场作文,其实丝毫不得写作的精髓。而作为“人心所向”的高考指挥棒,则必然会对学生的“德性”加以有力的正面引导、矫正,若忽视“立德”而一味仅仅注重考场作文“技术层面”的狂轰滥炸,则真正不亚于舍本而逐末,缘木而求鱼的虚妄作派了。

“德”从哪里来?从文化渊源中来,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来,这就涉及到作文教学的“文化层面”了。众所周知,中学教育一直偏重于知识的学习,而应试最大的弊端即是忽视“习德”,“美德”的习德同样重要,甚至更为关键。如果我们缺乏应有的“德性”,那么对高考作文的审读则必然流于肤浅。比如我们拿到2015年全国I卷的作文: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这道作文题的材料,如果我们稍有文化渊源的眼光,由“小陈大胆举报父亲”自然会想到《论语》中“证父攘羊”的故事,孔子讲“仁”与“礼”,所以他认为应该“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相互宽容;而庄子则认为如此“信之患也”,不足为训;后来在《吕氏春秋》中,“儿子”的形象又有所改变:他先是举报父亲窃羊,当父亲因盗窃当诛时,又挺身“请代之”,最后终因其既“信”且“孝”而被免于重罚……这些文化名人与文化经典,其实对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早已争论不已,众说纷纭,且都有自身的道德评价标准。如果我们重视高考作文的文化指向,并以自身的“德性”去评判文化的纷争与现实的人事,这样的高考作文,必将战胜肤浅,让文章闪耀历史的、德性的文化光芒。这里所体现的“德性”,其实就是源自传统的文化经典极其那些高山仰止的文化泰山。

其次,应该充分把握“人文底蕴”这一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的语文意义,其着眼点应该就在于传统的中国文化,同时兼及文史哲、琴棋书画等内容。毋庸置疑,人文底蕴是促使一个人长久健康发展的精神内动力的综合体。因为是“底蕴”,所以它不张扬,往往隐含在各种事物之中,像“春雨润物细无声”;因为是“人文”,所以它对一个人的精神走向有极大的影响,为修身养性输送源源不断的养分。一个具有人文底蕴的人,他的心智必将是豁达的,他的情感必将是纯净的,他的意志必将是经得起磨砺的。而如果说在高考作文中,“立德”需要关注文化源流,那么“人文底蕴”就应该学习并内化传统文化,让其在作文中自然形成应有的文化底蕴,这种强烈的时代背景,也是高考作文后广东时代必须遵循的备考思想。

以前讲作文“文字要有底蕴”,说到底就是“思想要有底蕴”;而要有底蕴,说到底就是要有“传统意识”、“文化观念”。就拿2016年全国I卷的漫画作文来说:漫画内容说的是一小孩获得100分,得了一个吻,当他获得98分时,得了一个巴掌;而另一小孩获得55分时,得了一个巴掌,而他获得61分时,得到了一个吻。关于这样一组漫画,我们自然地将思维矛头指向“巴掌和吻”的施与者,主要应该是家长(现实中教育者已经不可以体罚学生了),那为什么家长会对小孩的分数如此敏感呢?从文化传统上来说,读书取士,“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鲤鱼跳龙门”,几乎成了中国这一传统农业社会人们博取功名的必由之路,而“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几乎是所有读书人的精神旨归,在这种传统文化背景的驱使下,“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就几乎成了中国家长共同的教育心理,学生个体有优劣之分,但无论怎样,分数的些许变化,就会刺痛父母的敏感神经…如果考生能够从这些富有文化底蕴的层面去思考漫画,无疑会令文章内容更加充实饱满,主题更加深刻丰富。

第三,应该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如果说“立德”与“底蕴”关注的是宏观层面的民族文化源流与文化传统,那么“地域文化”更倾向于考生所在“母体环境”,更有区域性和独特性。虽然现在考的是全国卷,但是“文章不是无情物”,地域文化给考生提供了鲜活的人文精神、富有体验的作文素材与语言,这在本人的拙著《地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大量的论述,在此不一一展开。我要说的是,地域文化是考生生活圈子里的文化,它五脏俱全,是考场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而这里面的文化源流与文化传统,均属中华文化一大家,没有优劣之分,但是因为考生直接感受过、触摸过、甚至亲身经历过,因此更加直指人的内心,写出来的文章,因为真实,而更具鲜活力与感染力!

我们不妨拿2014年全国I卷的作文题为例,材料说: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关于这则材料,如果我们是广东考生,我们自然会因“徒弟更有勇气”而迅速地联想起岭南文化中“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善于吃螃蟹”的地域人文精神内核,进而联想到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勇气过人”的文化名人,也会联想起广东人下南洋的雄心壮志等等,如此借助地域文化的视角来应对全国卷高考作文,自然也会因为文化的力量而在考场中拔得头筹。

关注地域文化,在2011年的广东高考作文《回到原点》中,已经早有体现。我们先来看当年标杆卷1的精彩段落:

……那条充满关西风情,给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巷的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久违的西关老屋。深红的趟栊门前是三级浅平的台阶,某户人家的家猫正慵懒地躺在石阶上,享受正午到来前温和的阳光。偶有微风拂过,老猫用前爪轻轻拨弄脸上的胡子,发出“喵”的一声后,打了个滚又沉沉睡去。我知道,这是在喧嚣大城市的深处才有的悠闲与宁静。而我人生的起点就始于这一片祥和中。

……满洲窗、青瓦砖、古榕树,越来越多的精致冲击着我的视网膜,也敲打着我的心。可是,突然地,一个红得已褪色却又刺眼的“拆”字赫然出现在老屋的墙壁上。这一“拆”字与周遭之境、周遭平和的氛围是何等的不相符。这时,我方惊醒:早在十一年前,这条老巷便已列入拆迁范围,也就是说:我人生的“原点”将要被抹去。……眼泪不争气地涌出我的眼眶,我多想呐喊:这条巷子拆不得,拆不得啊!它不仅仅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培育我温和性格的地方,更是让我感受人间温暖的最初的开端。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是岭南文化形成的开始。将这里拆掉,就是毁了我的根,就是毁了上百广州老街坊的根!可是,这样的呐喊谁会听见呢?人生的原点,文化的原点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拔地而起的大厦相比,似乎已经变得渺小了。这夜,我又梦见了久违的老巷——不同的是,这次当我回到人生的“原点”时,红红的“拆”字竟不见了踪影。

——广东一考生 《回到原点》

这篇文章,最终得分59分!是一篇当之无愧的1号卷!文章最大的亮点是对现实生活中文化的观照!小作者先从“老巷”写到“西关老屋”,进而写“西关老屋”生活的“温情”,传达的自己生活“原点”——“西关老屋”的文化磁场,它“孕育”了我,培育了我,但是,就是这样的文化“原点”,面临的是即将被“拆除”的命运。时代的向前,却淹没、戕害了文化,对文化的“推毁”,无疑是对“根”、对“本初”、对生命“源头”的漠视与摧毁!小作者在文尾巧借梦幻,传达了自己良好的愿景,而这个愿景,正是所有读者、或者说有识之士所共同期待的!这样的行文,就不仅仅是对故乡的简单游览,而是借助文化的魅力以及对文化即将不再的忧思,传达了考生更高境界的视野和更深沉的有关“岭南文化”的群体忧思!文章也因此而顿时升等!

在2014年广东卷《黑白照片与数码照片》中,也有精彩文章。下面节选当年标杆卷2,得分55分的作文片段,以飨读者:

后来,我又一次带上相机出门“扫街”时,才真正领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在老城区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诱人香味,原来是一家老字号的粉店。走进店里,点一碟肠粉,看着老板在氤氲的烟气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住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在老城区我又见到一家打制传统铜器的小店。循着“叮叮”声走过去,与老师傅打声招呼,好奇地看着打銅的过程,老师傅看着我专注的神情,露出灿烂的笑容,于是我又按下快门。当我回家翻看这两张照片,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又闻到了肠粉的香味,又听到打铜的悦耳声音。我这才明白,拍照只不过是给你一个观察体验的机会,而照片只不过是回忆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忆在心中。

这位考生,在阐述“照片重在观察与记录”时,他联系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老字号粉店”、“传统的铜器小店”,因为这些文化载体,因此照片也特别具有纪念意义,有效地回应了作文的题旨,读起来也兴味盎然,不忍释卷。

其实,在高考作文中,尝试着“勾连”地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神髓,已经越来越受到高考考生的关注,这也是时代在追逐各种“新潮”的同时,一种理念价值上的回归,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导向。大家知道,文化是多元的,复杂的,也是无处不在的,它既是虚的,又是实的。具体来说,在记叙文中,可以融注文化,比如在叙写事件时,《红楼梦》中那样有意识地融注美食文化、建筑文化、诗词文化的风格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在抒情文中,可以设置文化背景,《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那样设置文化背景的方式给了我们很强烈的抒情氛围;在议论文中,可以表达文化忧思,《文化苦旅》、《千年一叹》那样表达文化忧思给人一种意蕴深沉的感觉等等。我们期望中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文化,在写作中尝试着从文化角度去思考,让自己的文字从此有底蕴、有思想,能够写出荡气回肠的文化文,从而做一个真正的文化人!这也是高考作文后广东时代带给我们最有益的启示!

【实战演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人内心深处有一点点心酸,一点点眷念,又有一点点温馨。那是一种什么情愫呢?请你以“悄悄”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习作评点一】

悄悄

佛山市第三中学 杨 婕

奶奶总是悄悄地爱着我们。

以前每到周末,我们都回奶奶家吃顿晚饭,为了那顿饭,奶奶从早上就开始忙活了。一进门,便能看到一桌子的菜,奶奶也老乐着给我们每个人盛上一碗还冒着热气的杂鱼汤,之后催大家快喝。在我的印象中,我碗里总装着似乎喝不完的杂鱼汤。

奶奶的杂鱼汤也常常会出现在我一个人的身边。小时候睡觉时老喜欢踢被子,弄得肚子痛得要命。每当我因此哇哇乱叫,眼泪直流的时候,总会有一碗热腾腾的汤,让我喝下去,也总会有一支童谣,哄我睡下去:“训觉觉,小妹丁……”那便是奶奶的杂鱼汤——和她的歌。那个时候的奶奶好像就是神医,能治好一切病。

奶奶疼爱我,那是肯定的。每次演出或比赛前,奶奶总会特意煮杂鱼汤给我,还说,喝了上台有精神,有气质,有底气。每次运动会前,奶奶也如此,说是有冲劲。备考期间,也为了不让我熬夜熬坏身子,奶奶时常会把煮好的杂鱼汤放在保温瓶里,再用那个碎花布袋装着,托人送过来,还在袋子里放了小纸条:记得趁热喝哦,么妹。

就这样,我喝着奶奶的杂鱼汤,长大了。

后来的一天,我心血来潮,卷起袖子自己在家做杂鱼汤。结果,做出来的汤,连我自己都喝不下,与奶奶所煮的相距甚远。

后来奶奶告诉我“真经”,杂鱼汤的选料,火候,步骤都很讲究。选鱼要选文鱼、活米鱼、金古鱼、银米鱼、泥鳗鱼和流鲳鱼,其他种类的鱼不要,把水煮至八分熟,放入鱼和姜丝,盖上盖子后,等到看见有烟冒出来,就往里放入一条新鲜的虾;待到水开了后,放入盐和盐稀,一分钟后熄火,并让锅放在炉子上静置4-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汤才鲜甜。

按照奶奶的话,这就像九连环,一环扣一环;要是少了一环,就不完美了。

如今,奶奶走了,过去的一切都成了美好又不舍的回忆,再也喝不到奶奶煮的杂鱼汤了,那一股鲜甜味道和热腾腾的烟气,也只能悄悄地烙在心中,刻在脑海中,珍藏在记忆里。

每当再看到那个洗得发白的碎花布袋,每当再喝到杂鱼汤,都会想起那碗暖暖的汤,和那位爱我的老人,悄悄地。

评点

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语,却充盈着深沉的南方海洋文化内涵。虽只平实地写了一碗不平凡的汤,但那是让“我”喝了再多次却依然留恋的汤。作者运用的语言朴实,却饱含着深情,那“杂鱼汤”串起了奶奶悄悄的爱。文章构思精巧,以杂鱼汤为载体,写出了奶奶的淳朴与善良,倾注了“我”对奶奶悄悄的思念与回忆。

【习作评点二】

悄悄

佛山市第三中学 张文君

攥着手中那两百块钱,任凭我怎样咬紧嘴唇,眼泪还是倏地泛滥了出来。我猛地转过身,从爸爸的车里不断向后望,向后望,可始终看不见他们,只看见村子不断向后远去……远去……

“叔公!婶婆!文君—”,“秋歌、财哥!”我赶紧冲出门口欢呼着。每年初十,我都会和爷爷奶奶一起回农村,而秋歌和财哥总是在我们刚到便来看我们的人。

那时我还小,伸起手来还不够财哥高,财哥还在读初中,秋哥已经跟他们的爸爸出去干活。

“去海边抓泥鳅好吗?现在是退潮,没有鱼捉。”财哥说,“我们有时候会捉鱼去卖。”我点了点头,九曲十八弯后便到了。这个海滩跟海对面的观海长廊很不一样,这里的水清得多,可是却没有一堆堆的小孩子提着小桶来抓螃蟹。只感到一阵阵空旷的凉风从海边吹来。这是个靠近海滨的小村子,听爸爸说,从前村里的人都是每天捉鱼到城里卖,爷爷的爷爷是这样,爷爷是这样,爸爸以前也是这样。“那儿有泥鳅!不过石头滑,太危险,你站定在这儿啊!财哥抓给你。”说着,他把我的白帽往下紧了紧,便卷起衣袖,踩到那石头上去。其实他比泥鳅还泥鳅,很快就抓到几条泥鳅和螃蟹。“文君,拿回去给婶婆煲汤吧!”大家乐得呵呵笑起来。

晚上一般是放炮的时间。点炮用的香是偷偷从园子旁的那个供奉祖先的祠堂里拿来的。“嘿!快跑!”每次我一点炮,秋哥总在身后笑嘻嘻地说。如果是火柴炮,秋哥或是财哥就会把着我的双手,把炮一擦便“嗖”一声地扔了出去,有时候才在空中,炮就星光一闪,“啪”地一声炸开了。我最喜欢的是烟花炮。几个一起点起来,放在我家园子的小道上,红的、橙的、绿的,碟子大的花儿在地上“嗖嗖”地旋转,喷出五颜六色的火星,把整个园子都照得亮堂堂的。财哥会搭着我的肩膀,问:“好漂亮哦,对吗?”我满足又骄傲地点点头。秋哥总会把爷爷奶奶也叫出来,大家一起好好享受这小小的火花给我们带来的——城市里没有的乐趣……

后来的记忆渐渐变得寥落了。学校的补课越来越多,财哥和秋哥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即便偶尔有机会在初十回去一次,也见不着他们。

听奶奶说今年财哥、秋哥都回来,大家一起吃一顿饭,我挤了挤时间,也跟着爸妈去了。去之前,爸妈总是要按照惯例找出十几个红包,然后每个往里塞二十元,给村里没有结婚的年轻人。每每这个时间我总觉得好寒酸,但无奈要给的人太多了,伯伯婶婶们给的红包也大多是二十元封顶,只是图个好意头罢了。

吃完饭后,秋哥给了我一个特别大的利是包,这是秋哥给我的第一個红包。我没有多看,便将它与其它接踵而来的红包一齐放在袋子里。

终于要回家了,秋哥、财哥还有伯母他们都来送行。“好好读书啊,文君。”秋哥隔着车窗,悄悄对我说。

车子起动了,渐渐向村口驶去。我开始在座位上盘点“收获”,十元,二十元·····然后到那个大红包时,我呆住了,两百元!

泪水,禁不住地流了一满脸。

评点

本文作者通过回忆小时候与秋哥、财哥相处的快乐时光,给我们展现了充满童真童趣的饱含文化意味的淳朴乡村生活。多年过去了,大家都长大了,彼此之间却没有了儿时那份童真与稚气,却多了一份悄悄的期望,作者把文化与情感结合起来,使文章非常具感染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是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有的“声音”沁人心脾;有的声音令人流连忘返;有的声音却在我们心中留下复杂的情感。让我们不能自持,将我们的灵魂带到一种全新的高度!

请你以“声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习作评点一】

听听那些自然的声音

佛山市第三中学 詹以森

成天听那从各个角落传来的RAP、摇滚,还有吐字不清的流行歌词,听久了,会觉得疲惫,会觉得很夸张、很做作。然而,有一种声音,能洗涤久浸在流行音乐中的灵魂。这种声音已经在华夏的土地上流淌了千百年,这是来自中国各民族祖先的声音,是来自自然的声音。

听那黄土高原上高亢的信天游,你能感受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伟气势。

听那云南苗寨里深情的情歌对唱,你能体会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痴情。

听那内蒙古大草原上悠长的蒙古长调,你能想象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和安谧。

这就是中国的原生态民歌,这是我们的先民们在劳动中最无掩饰的抒情,是祖先不用乐谱而用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这种声音最悠远,最自然,最纯洁。

神州大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原生态民歌,各有特点,也各有一绝。在收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西部民歌电视大赛”和“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时,远古的劳动人民通过子孙的歌声和表演与我对话。一支侗歌队,几个女子一边操纵着古老的手工纺织工具一边轻唱,几个男青年拉着、弹着用瓜做的琴唱出爱慕之情,这情景比得上欧洲的经典歌剧。陕北的男信天游歌手,音高超过了摇滚歌手的喊叫和美声男高音一般的极限,却不显得吃力,一点儿也不刺耳。羌族和苗族的两个演唱组合,其和声效果可以与专业的合唱团媲美。一支唱“潮尔”(蒙古族的一种合唱形式)的乐队,用马头琴、口弦和叫不出名字来的各种琴、箫鼓来伴奏,有交响乐团的效果。最绝的要数蒙古族的“呼麦”,一个人可以同时演唱两个声部,高声部像口哨音,低声部是气泡音,再有名的歌星、再资深的歌唱家也做不到。

这样的文化瑰宝,怎么能不让每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豪!可是,这些艺术也有陷入困境的时候。

一对彝族姐弟把他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歌声搬到了“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民族唱法”比赛场上,受到了不少好评,但有一位评委质疑这样的“民族唱法”是否合适。

“呼麦”绝技被蒙古国视为“国宝”,而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却已绝迹了一百多年,在新疆阿尔泰地区的蒙古族中也濒临失传。与此同时,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山歌传习馆也门可罗雀,那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流行音乐了。

祖先的馈赠,就这样被一些人遗忘在了角落里。

令人欣慰的是,还有一些人为这些无价之宝的保护努力着。他们尽自己所能唤起人们对原生态民歌的关注。后来,“青歌赛”把“原生态唱法”从“民族唱法”中分离出来,那对被质疑的彝族姐弟一举夺得金奖。一批蒙古族歌手前往蒙古国学习“呼麦”。一些地区的民歌被收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电视上有了专门播放原生态民歌的节目和其专门赛事,一些原生态民歌手出了专辑。不仅如此,国内或国际大型音乐会上也响起了中国各方言和各少數民族语言的歌声,这声音穿越时空,把古代与现代、少数民族与汉族、中国与外国、人与自然联系在了一起。

听那来自自然的声音,听那不加掩饰、不加雕琢、不加污染的声音。只要我们能学会欣赏这最自然的美,这声音就能在这多民族国家的土地上流淌下去。

点评:

远离那些狂热躁乱的现代音乐,作者渴望聆听自然之音,那些最悠然、最纯洁的声音。作者开篇即通过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让读者领略到那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的原生态民歌,形象生动地描述、清新婉转的格调、纯净朴素的语言,让读者感到那自然之音若曲水流觞,流于心间。这是一种文化,而且是文化瑰宝,作者极尽笔墨诠释了这一种特殊文化,并呼吁读者共同保护和发展该文化。既令人感受到了这清澈文化,又引人深思,此文实为佳作。

【习作评点二】

听泉

佛山市第三中学 李云宇

如果你不喜欢黄河的气势磅礴,不喜欢长江的宽广无垠,那就去江南吧!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如果你厌倦了都市的熙熙攘攘,也腻烦了世俗的明争暗斗,雨巷也不失为上乘之处。在发达都市中邂逅那份难得的静谧。感受多了海的惊涛骇浪,腻烦了吧!潺潺的细流已不能震撼你的心灵。想试下《二泉映月》中盲人阿炳那靠泉水来沐浴心灵的感受吗?赶快踏上鼎湖山来感受一下听泉的乐趣吧!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首,位于肇庆城区东北部。对于慕名前来的我与父母,归去时实在有不枉此行之感。

鼎湖山群峰拥翠,林木繁茂,明明是炎热的酷暑,来到了鼎湖山后顿觉微风浮面,带走了身上的烦闷,送来了丝丝的凉意,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一般。难怪其有“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之称。

峰回路转,见一瀑布向左侧奔突而下,被巨石阻挡,瀑布分成三股,喷云吐雾,轰然而下。像一条玉龙从天而降,蓦然跌入深潭,激起无数水花雨雾,四处飘散,此乃鼎湖山最负盛名的飞水潭瀑布。我与父母至此,暑气顿消,确有“清凉无暑气”之感。

纵观周围的林,花,钟,寺,或浓或淡,或俗或雅,将山泉的清幽之感衬托得淋漓尽致。此刻,静下心,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那潺潺的流水,享受“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听泉的什么呢?听泉所给予人的心灵的清爽。听着那“叮咚”的水声,我不禁想起了苏东坡的诗句“愿从琴高生,脚踏赤鲩公,手持玉芙蓉,跳入清冷中。”宋庆龄为此亲笔提书:“孙中山游泳处”。我眼前浮现出了这样一幅画面:孙中山先生与爱国华侨共游鼎湖山,见此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孙中山先生不禁被这一排绣球缀玉般水帘所感染,与华侨一道解衣脱鞋,跳入飞水潭中畅游一番。游到酣畅之时,题写了“众生平等,一切有情”的木匾。如此之景,让笔者情不自禁随孙中山先生一起享受泉所带给人的心灵的清爽。

听泉的什么呢?听泉所带给人的心灵的沐浴。泉,自古便被文人雅士赋予无限的灵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佳句更是久久吟诵,意味无穷。泉是有生命力的。阿炳正是因为感受到了这泉所具有的生命力而创作出《二泉映月》的。听那潺潺的水声就像是音乐旋律缓缓拨动心弦,茶在口中留香更显其醇厚,泉水在回味时更能领悟出它的灵魂——它的诉说,它的追忆。将“泉”的灵性“网”住慢慢享受,玩味再三。让那泉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听泉的什么呢?听泉给予我们心灵的冲击。似大珠小珠落玉盘,潭边崖壁有章太炎题写的“涤瑕荡垢”四个大字。一日听泉,悲也罢,喜也罢,一扫而空,徒留一身清然。不禁使人想起清代诗人袁枚的观瀑布诗,诗曰:

石磴迂回千万曲,似带如环往而复。

秋深隔树笠帽凉,松荫覆地衣裳绿。

溪声渐大人声小,高岩瀑布飞难了。

万丈狂涛五到本,轰雷制电忘昏晓。

啊!听听那泉水仿佛能听到大自然的心脏在跳动,置身于醇朴的肇庆文化,感受那与《听听,那冷雨》所不同的味道。

点评:

本文是一篇考场高分游记,更是散发着浓厚文化气息的佳作。一座颇负盛名的岭南名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四方游人。文章中,小作者将鼎湖山的层峦叠嶂、壮阔华丽、瀑布的一泻千里、气势磅礴呈现给读者,给读者心灵的冲击,肇庆文化也在这景中恰到好处地传达出来了。文章由《二泉映月》这一名曲入手,以泉为载体,给文章笼罩上一层文化的银沙,而6-8三个自然段的听泉,借文人墨客之笔,给泉赋予了无限的灵性,给了读者心灵的滋润,而袁枚的那首诗,更是将文章的文化魅力推向了新的高峰。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中,很多现象让我们思考。特别是在改革开放逐渐深入的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多改变;这些改变可能触及了道德、精神及文化的神经,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和担忧。

请你以“忧思”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习作评点一】

粤语童谣的忧思

佛山市第三中学 梁海婷

犹记得小时候,从牙牙学语起,外婆总是轻拍着不肯睡觉的我,嘴里轻轻唱着“月光光,照地堂……”。我总伴随这轻柔的歌声入睡,获得一夜好梦。而外公喜欢让我坐到他大腿上,教我唱“拍大骳,唱山歌……”稍大些,和玩伴们一起在大街上奔跑嬉戏,总少不了一起唱童谣。“点指兵兵,点着谁人做大兵,点指贼贼,点着谁人做大贼!”这可是最常提起的童谣了。

琅琅上口、舒展明快的童谣贯穿了我的童年,烙印在我灵魂深处,难以忘怀。有时我会不自觉想起这些妙趣横生的粤语童谣,这总会勾起我不少快乐的童年回忆。可是在现今不少“00后”之中,流传已久的粤语童谣似乎失去了它的魅力。有次我让我5岁的表弟唱他最喜欢的歌给我听,他不假思索地开口:“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他用普通话流利地唱完“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然后我教他唱外公外婆小时候教我的童谣,他却把小脸一扬,“我们幼儿园唱的都是普通话的歌,可好听好几倍呢!”看着他一脸的得意,我不禁感叹,粤语童谣在这一代人之中还能走多久?

童谣,说它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不为过。由于粤语保存着大量古代汉语的特点,粤语呈现出了平仄分明的特色。在粤语声调和童谣本身合辙押韻特点的巧妙配合之下,粤语童谣抑扬顿挫之韵律感得到了最大的释放与发挥。粤语童谣的魅力不仅来自语言和语音,还来自其所反映的内容。童谣当中的内容大多汲取自广州的人事情韵与童稚的戏耍之乐。童谣,是孕育在广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的绚丽瑰宝。

可是,曾经是几代人温暖美好的记忆的粤语童谣如今却有逐渐消失的趋势。曾有记者做过调查,记者分别来到位于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番禺区的幼儿园,随机抽访了几十名小朋友。结果发现,过半受访小朋友都称从未听过列出的一些广州话童谣,只有两三成小朋友听过一些经典童谣句段,但也不是个个都能哼得出。一些家长表示,小朋友在幼儿园学的都是普通话儿歌或英文儿歌,“几乎没听他唱过广州话的儿歌”。

一味注重推广普通话教育,传统的粤语文化还能一代代传承吗?逐渐消失,难道就是粤语童谣的最终命运?衷心盼望下一代乃至更下一代可以把这岁月流转中渐行渐远的熟悉韵律传承,使其口口相传,经久不息。

点评:

文章从现实的粤语童谣遭到普通话的冲击入手,表达了小作者对本土文化的忧思。开篇从小时候的温馨记忆起笔,读来让人倍感亲切,而后笔锋一转,继而写现实对粤语童谣的忽视,这样的考场作文,视角新颖,体现了考生难得的文化担当!

【习作评点二】

饮茶文化的忧思

佛山市第三中学 周建雯

在这个繁华的大都市里,有多少文化正在被扼杀着,有多少文化正在陷入困局当中。“喝茶”在广州话里称作“饮茶”,广州人爱“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饮食文化。饮早茶的文化来源于广东,可近年来,为什么广东人饮早茶的这个传统文化却在逐渐消失呢?在外来文化的入侵下,人们更愿意去吃洋快餐。但可以让我肯定的是,饮早茶是一个能增进家人感情的活动,很值得提倡。

时下的年轻人更愿意去吃洋快餐,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是社会的潮流,他们的去向往往是时代的尖端。年轻人的指标是“快”,何为洋快餐,当然是以上餐速度的快为卖点。上餐的速度快,吃早餐的速度也快,眼看下来就非常符合当代年轻人的指标了——起床起晚了,用5分钟解决了一顿早餐,上班上学又不用迟到。心里说不准还会暗自欢喜。但这无疑影响了身体健康,细嚼慢吞这才是养生之道。

其次,敢问父母这一辈的人又有多少是喜欢洋快餐的呢?这样一来,与父母共进早餐的时间又少了。在这繁华的大都市里,家里人各有各的忙处,白天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我们还剩多少时间和家人聊天啊?其实,饮早茶的意义更多是在于与家人在忙中偷闲,增进感情,共尽天伦之乐。

还记得小时候,我和家人去饮茶,爸爸教我扣手指敲桌面以表示别人帮自己斟茶时的感谢。这饮茶时使用的礼貌手势还是源于皇帝微服出巡呢。皇帝在出巡时候也不忘饮茶,与臣子们联谊,偷得浮生半日闲。我们是否也应该利用周末约上家人或朋友到茶楼忙中偷闲一下呢?我真不希望饮茶文化就在此断代!

放眼望去,时下的茶楼再也不如以前那么兴旺了。也许能伶仃的看到几个孤单的老人家的身影,想看到一家老少坐在一起说笑谈乐真是少之又少了。说不定在那围桌子看到一个稀有的年轻人身影,但他却是匆匆忙忙吃了几口包子就走了,连和家人问声好也来不及。

饮早茶文化陷入困局已经不是一天半天的事情了,在这个文化正被不断摧残的社会里,我们真的不觉得可惜吗?我们留给子子孙孙的仅有物质就可以了吗?不需要有思想文化吗?也许我们该反思一下这一切。 饮早茶文化陷入了困局,我们是否该为其出分力,拉其一把?或许不是拉其一把,而是拉我们自己一把,让我们的家重拾当年的温馨!

点评:

文章从中国的茶文化入笔,来写自己独特的“忧思”,本来,作为一种文化传统,饮茶不仅有益身心健康,而且能够增加家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但是时至今日,所有的“快”文化占据了主角,小作者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发出了深切的忧思,而这种忧思,比一般的思考更见深度!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红”是中国人喜爱的颜色。生活中,人人希望做红人,学业希望是红色成绩,从商希望红红火火,办事希望开门红。股市涨了叫飘红,运气不错叫走红,公司火了要分红,甚至花儿谢了也叫落红。红牡丹、红高粱、红心结、红地毯、红灯笼、红对联、红利是、红双喜、红军、红旗……浓浓的中国红,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吉祥、喜庆的热烈关注,同时也是对生命、对未来的热切企盼,在“红”的背后,更承载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必将引领着人们从一个高度走向另一个高度。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经历、体验或看法呢?请合理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习作评点一】

红色底蕴

佛山市第三中学 王 俐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恰似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开一扇窗户,瞥一眼外边,雨后的江南小街上,那朵朵红花般的油纸伞,是你无限的愁思。

你关上窗户,点上一根红烛,满堂红光。偌大的屋子,那张崭新的床头,你在驻守,烛心剪了又剪,红烛依旧,泪痕满面——可怜的思妇!我想,当你面对满堂的红烛微光,你身上那红色的丝绸,你眼中红色的血丝,还有你心中正在滴落的红泪,你是否想到过?征人的相思也在红旗中展望?

我想过,若我借得那征人的衣甲头盔,那匹驰骋沙场无敌的赤马,当然也希望天生一副火红的征颜,我会毫不犹豫地来到你点着红烛的房门前,陪你度过那些无人倾听的寂寞黑夜。那红红的烛光将如红丝蔓般洒落在那副衣甲头盔上,将所有的寂寞诠释演绎。一缕红光,满屋红光,变成漫山遍野的红光!——让你眼中的红丝折射出我铠甲上的刀光血影!

呵!红光。思妇。征人。江南。

北风呼啸,我从江南清静的青石街上,撑着把红纸伞,来到渺无人烟的塞外石门。

你一如平常,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帐外红尘漫天。帐内,一壶美酒,一把闪光的宝刀,红绸飞扬,手起刀落处,我看见,那红红的殷血从你有力的指间流下,滴进一杯酒中,我也知道,那是你跟战士们在誓死抗敌的红心,我紧紧地躲在柴房里,悄悄地望着你……

夜深了,你也一样点起无数红烛,满堂的红光真衬出你脸上的红彤色,你提起笔纸,用红红的大字深深写下了誓杀边敌的决心!

我又悄悄地离开,回到江南的青石街旁,从此我不再流泪,我在红红的烛光下想着你那驰骋沙场的矫健身影,红旗飘飘,喷泉似的鲜血将你的衣甲染红,我知道你别无选择,但我明白,你不会就此收兵。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你将我的红烛带走,将我心中的滴落的血红化为那一丝丝的思念,化为沙场上冲天的红光……

于是江南的石街旁少了那位思妇剪烛的叹息声,在绵绵细雨缠绵游人心头的六月中,在那飘落的金秋里,只有那缕缕红光,伴着远方的征人的红色思念,一并融入那宝刀上滴落的红血……

哦,红!一位思妇。一位将军。一支红烛!

点评

这是一篇非常具有文化底蕴的满分作文。文章先以郑愁予的《错误》小诗入题,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由此而后,文章围绕“红烛、红光、红丝绸、红丝、红泪、红旗、红颜、红光、红色的思念、红色的血液”来展开,使得文章打上非常浓烈的审美情趣,的确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

【习作评点二】

红——中国相册

佛山市第三中学 杨斌斌

拿着相机,如同手擎长枪,长焦镜掠过九州每一寸肌肤,短焦凝视着散落在曲折幽深酒巷的每一方土石,我摄下中国生命的颜色。显影液中,我看到了华夏最内蕴深沉,最丰裕饱满,最馥郁生姿的色彩——红。红,以她的绚烂华章充盈着一个古老民族青春的血肉,唱响着一曲曲深情的东方红!

朱红画卷

屹立于紫禁城外,屏息于朱漆门前,我們轻轻推开这古老肃穆的岁月之门,我们发现了中国最沉实而大胆的红的杰作——朱漆之红的大殿与宫墙。在乳白的台基与淡蓝的天空之间,朱红的皇城以特有的突兀和傲视苍生的磅礴大气,把你抛到天地间无穷的幻觉之中!没有一丝声音,无名的匠人穿越历史的时空把你震撼,用朱红穿透你的耳膜。而你,只能顶礼膜拜。

时空移易,敦煌里绚彩的飞天流袖,划过一道道无穷无尽的朱漆长虹,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但朱红彩色,叫我们冥冥中平添无限的遐思——怀念红色盛唐!

虽然,已有许多的朱红之色褪去,留下那古旧的斜手长廊与斑驳的瞿昙寺,但,我们至少重新发现了它,把它添回了那长长的朱红画卷,让它重汇入朱红的华夏。

胭脂粉彩

若说朱红承载华夏最大气辉煌的历史画卷,那么,艳丽的胭脂红则是点缀其间的绝妙粉彩。

秦淮桥下,浆声摇曳,大红灯笼的灯光照进明日待嫁的少女闺房。按捺不住激动的心,少女打开了妆盒,拈出一张胭脂纸,朱唇轻轻地在上面抿了一下,对着铜镜扑上胭脂粉,仔细打量,欲知“画眉深浅入时无。”然后,我们便可想象在幽幽微雨的江南青石板街上,红装的轿夫抬着胭脂红的轿子,载着胭脂之色的新娘与它所代表的祝福与喜庆,“嘿嘿呦呦”地走向快乐而仍然羞涩的新郎……

这样微妙的胭脂红,人们用它装点了新人的心坎,期许一个浪漫而和满的结合。而同样可染成胭脂红的中国结,更是挂起了每一个平安的祁愿;窗帘上胭红的剪纸窗花,更是红色血脉的美好祝福在流淌,流淌每一方红色的土石,幻化成胭红的粉彩……

合上相册,我迷失在华夏红色的世界里……

点评:

这是一篇考场满分美文。文章以镜头的方式,以大气恢弘的笔触,向我们勾勒出了“中国红”的“文化本色”,不论是象征中国皇权的紫荆城,还是代表江南文化的秦淮河,都有着挥之不去的“红色底蕴”。这种底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神髓,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精神!

责任编辑 廖宇红

作者:胡兴桥

第3篇: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议论文写作指导

内容摘要:江苏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分值占比最大,而作文指导也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笔者从近年高考作文题出发,探究其中的内在规律,总结出新材料作文中存在的话题作文背景,以及试题中蕴藏的核心概念意识、具体语境意识、发散辩证思维等值得关注的命题指向。从作文命题的特点出发,为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提出建议策略。

关键词:江苏高考 语文作文 命题特点 教学策略

江苏作为教育大省,一向以其独特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备受瞩目,尤其是高考命题的独特性常常会引发教育界的讨论,但不可否认,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特别是作文命题对本省的语文教学有着深刻而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2004年始,江苏高考进行独立命题距今已经过去14个年头,高考作文试题也已然形成了稳中求变、开放创新[1]的稳健风格。因此探究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是可能的,从命题发展脉络把握命题导向,进而积极指导学生写作,让高考作文发挥其“指挥棒”的正效作用[2],并努力构建它与高中作文教学间的良性关系,也是十分具有意义的。

一.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命题发展

近六年来,江苏高考作文均采取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所谓新材料作文,有老师将之归纳为三个新:“立意角度新、材料处理新、文体要求新”[3],即给定一段材料文中给出关键词语、从多个立意角度出发、不限文体进行写作。这样的新材料作文看似带了一个“新”字,就其形式而言依旧离不了“材料作文”的背景,因为一旦脱离了材料就又回到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形式去了。但就其内容又离不开话题作文的背景,自13年以来几乎每一次的作文试题中都有明显的关键词、核心概念,出题者本身并不是想让考生漫无边际地“跑马”,他们总希望找到一个内在的圈子将新材料作文给约束住,给出的材料看似是开放的,但实际上还是封闭的。以下将一一简述13年到18年来作文的具体形式和内容。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以“蝴蝶与探险者”的故事开创了本省新材料作文的新纪元,此后五年,无一例外均采取这样的命题形式。当年的命题无疑是产生了巨大争议的,无论是命题者自身对于材料的改动,还是原作常识性的错误,均引发了相当程度的讨论。但是抛开这些问题,回到命题本身,应该能够发现其中蕴含的命题形式与内容上的指向性。

第一,發散意识,这段材料是一则故事类的材料,故事中有多个要素,很明显命题者设置了多个角度,而并非旧材料作文仅有一个最佳立意。第二,全局意识,新材料作文固然有很多的立意角度,然立意必定有高下之分,那么立意必须要站在全局角度。第三,语境意识,新材料作文必然不是信马由缰,一定要在材料语境之中的思考,绝不是随意在文中挑选关键词就能够进行无限拓展的。

13年的作文只是新材料作文的开端,其后几年的作文命题就显得更加成熟老道。

以下将14到18年的作文进行综合对比阐述。

五者均属于“名言”性质的材料,有明显的关键词与核心概念的导向:“青春、朽与不朽”,“智慧”,“说话、创新、个性”,“车”,“语言”。这样的命题带有我省一贯的话题作文的特色,看似是一段材料,其中内容又是有核心的,思维是需要发散与拓展的,但是又必须是围绕着中心词核心概念进行发散与拓展的,这对于学生的语境意识就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还有一点共通性就在于,考题呈现辩证特点,在名言类的材料之中,处处显现着辩证思维的痕迹,希望考生对核心概念进行演绎时要有辩证的逻辑思考,有界定有辩证地发散,而不是无章法无逻辑地自说自话,这是高考作文的内在指向要求。

当然三者也有各自的倾向,“青春朽与不朽”的辩证意味浓,生活色彩浓,更加倾向于从个人的情致,志向,人生态度角度思考,十分贴近高中生,显得格外亲切。“智慧”更侧重于界定,发散,对于这一核心概念的界定是必须做的功课,以及围绕这样的核心概念的具体展开,忌讳以空对空。16年的题目,虽然给出了关键词但是由于题目本身有多个概念,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阐述,也不能脱离材料任取关键词进行论述。

17年有关于车的命题,其话题色彩更加明显,与前几年的辩证风不同,本则题目又转回到引语加话题的形式,尽管作者没有明确给出话题,但是隐含在其中最关键的话题就是“车”。一切的阐述都离不开这个“车”,真情,观念,哲思都是寄寓在“车”上,这种命题形式给套作、模式作文等等速成作文极大的打击。借鉴了美学角度的“移情”,也接近中国古代的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写作形式,更考验学生从一粒沙中看出乾坤气象的思维,这样的思维在今后的作文中显得尤为重要。

18年关于“语言”的试题,更类似于15年的“智慧”,概念十分宽泛,需要有界定,又要找到一个小的入口切入发散,且试题更显人文气息。

二.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以上简要梳理了江苏高考近年来作文试题的发展脉络,在脉络的梳理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共通的特点并试图探究出一些普适性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或将成为指导中学生作文写作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1.新材料作文形式与话题作文背景

江苏近年来的作文,均采取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但不意味着话题作文就失去了指导意义,恰恰相反,话题作文对新材料作文的影响是巨大的。脱离了语境,脱离了背景的阐述的作文都有游离主题的危险,因此话题意识应该得到重视。更有教师提出“新材料话题作文”[4的概念,将这种作文形式界定在新材料与话题作文之间。不管怎样界定,话题意识将在未来的高考作文试题中一直延续下去。

2.立意多元化与语境核心概念确立

立意多元化是新材料作文的显著特征,但是多元不意味着包罗万象,乃至于信马由缰。纵观近年来的高考题,多数都有着核心概念的出现,这实际上就指引着学生的行文思路,既要发散但绝不能脱离材料中语境自由发挥。作文的立意有多个侧面,但绝不能断章取义,即使是从材料的某一侧面出发,也要兼顾到整个语境的具体内容,谈“青春”还是要回到“朽与不朽”的讨论,谈“经验”、“能力”、“境界”也必须建立在“智慧”这一核心概念上,谈“文化、文明”也离不开语言的载体,而不是漫无边际地从材料中任取一个词进行无限放大。立意的多元化应该是建立在对于语境核心概念的准确把握上,这与新材料作文中蕴含的话题意识是一致的。

3.以小见大的发散思考与辩证思维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都比较接地气,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词语“青春”、“智慧”、“个性、创新”、“车”、“语言”,核心概念的常见化是本省作文对于考生的最大善意,让考生有话可写,有理可论,有情可抒,也进一步打击套作、仿作等不明智的应试举动。当然这也需要考生了解生活,进行广泛而有深度的阅读,从小处着手去阐述人生大智慧,这是以小见大的思维,也是高考作文对于中学教学的有力引导。

尽管近年来的材料趋于生活化,但是绝不意味着试题的简易化,扁平化,相反更考验学生的发散、辩证的思维,行文时对于材料的内在逻辑既要有整体的把握,对核心概念有较为深入的阐述,又能够进一步拓展进行联想与发散,绝不是简单贴标签就能处理的。这对于考生的思维水平有更高的要求,而这种思维能力也是中学应试训练中所缺乏的。

三.新环境下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策略

笔者在上文中简要分析了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发展脉络,以及江苏高考作文共性上的一些特点,并将以此作为高中写作指导的理论支撑。据高考评卷结果显示,江苏高考全省近7成考生写的都是议论文,且优秀作文多数也都是议论文[5]。平时作文训练时,学生也倾向于选择议论文的样式,因此议论文写作指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文的应对策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从课外学生自我阅读、整理材料,到老师课上的讲评、训练,每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少,以下着重分析教师的指导教学。

1.激发学生兴趣写作

北大钱理群教授明确指出:“愿意写与有内容可写,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是基础,我们要抓好作文教学,就应该溯本求源,先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并在解决好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解决怎样写的问题。”[6]作文指导一直高中语文课堂上的老大难,唯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方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让学生爱上写作,最终在考場中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2.推动构建核心意识

高考作文有核心概念,作文素材准备时也可以有核心素材意识,当然这不是教学生去套作,这种核心素材意识是将一则素材进行多角度演绎,以不变应万变的写作意识。教师要学会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核心素材作文,作文依靠某一核心概念生发出去的,核心素材同样也需要有多重内涵。例如启发学生从绘画、音乐、京剧、昆曲等高雅题材中寻找出丰富的内涵,教师放手让学生阅读积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构建,共同探究素材,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归纳意识,并实际运用到平时的片段写作以及考场作文中,形成良性循环。

除了核心素材之外,作文教学指导也需要有核心话题倾向,高考作文说到底还是考的“人”的作文,一定会涉及到“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诸多有关“人”话题,从这些大的话题入手去寻找材料,运用材料时又从小处着手,深入到大的话题中去,这是培养逆向思维的好方法。

3.课堂具体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是有指向性的教学过程,应该分模块进行。首先是审题立意指导,所谓审题定生死,立意决高下,考场中一旦审题出现偏差就是前功尽弃。审题的训练,看重的就是核心概念的概括与阐述,教师绝不可用似是而非的观念去指导学生审题,对待审题必须做到一针见血。其次,结构与语言指导,这应该也是专题训练的内容,作文结构的多样化与语言的丰富性,这也是值得去讨论的。教师一定要注意,切不可盲目教学生追求语言形式之美,最终导致学生将作文写成散文不像散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的“杂文”,毕竟一切结构技巧都是为作文的中心服务,游离了中心再多的技巧也是浪费。

4.加强课外阅读拓展

将课外阅读与考场作文结合,一向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应该贯彻好整本书阅读计划,与学生一同品读经典,这是培养学生多元思维与辩证思维的重要途径,对于教师而言也是进一步提升自我的契机。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江苏高考作文绝对不是洪水猛兽,它是有规律可循的,笔者囿于水平或许未能做出更深层的探究,但是归纳出的江苏高考作文思路是明确的。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都是以新材料为形式、话题为内容的“新材料话题作文”,且注重核心概念界定,注重材料语境,贴近生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发散、辩证思维。今后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更应该注意把握高考作文发展的内在指向,这样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忠.稳中求变 开放创新——江苏高考自主命题十一年作文回眸与展望[J].语文知识,2015,(7):94-96.

[2]冯建玲.江苏高考背景下的高三作文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3]朱亚芳.新材料作文的“前世今生”[J].语文知识,2014,(2):61-62.

[4]董健.新材料作文的话题化及审题技巧[J].语文建设,2017,(1):41-43.

[5]黄莉萍.高中新材料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5.

[6]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作者:冯锴奇

第4篇:广东历年高考作文

广东2004——2012高考作文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所希望生活的时代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出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评析:2012广东高考作文从形式上改变了2011年“回归原点”的命题作文形式,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但就内容来看,去年的作文是“回归”,而今年的作文则是“汤因比、涵娜希望回到公元一世纪”,“伊雷娜希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可谓在内容本质上一脉相承。纵观2012年的高考作文,有以下特点:

1、关注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能力最能体现高中学生的文采。题目中汤因比和涵娜都是渴望生活在公元一世纪,原因在于那时候的文化兴盛,因此考生可以穿越时空,再现那个时代的文明。如可以写题目中提到的佛教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也可以从中国入手,再现大汉雄风,盛唐文明,康乾盛世等中国历史上的文明时代。

2、注重文化底蕴。题目第一段材料指出汤因比渴望回归的原因是因为渴望那个时代的文化,所以考生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入手,盛赞中西文化,歌颂古今文明,从而书写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灿烂文化的前进步伐。也可以书写中国的儒家文明,道家文化,法家思想,五四文明,从这个角度入手,那么很容易写成一篇议论文,将孔子、墨子、庄子以及五四风云人物作为作文的素材。

3、题目具有思辨性。题目第二段材料居里夫人的“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与其他三个任务构成了对比关系,体现了作文的思辨性特征,旨在引导我们关注现实,直面人生,告诉我们人生不能空想,应该脚踏实地的珍惜现有生活,以平和的心态直面人生。从这个角度可以写心态、脚踏实地、乐观、创造文化、构建文明等话题。

4、关注人生态度。文中提到的四位人物,无论是盛赞过去,向往未来,还是直面现实,都是一个人生态度的话题,因此从大的层面讲这个作文题目可以写人生、创造、歌颂、回归、等常规话题。

5、题目引导学生多读书,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这个作文题目要写成功关键在于多读书,积累大量的文化素材,同时要有对于人生和世界,以及影响人类文化的重要思想的理解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形成自己对于人类文明的认识。只有读书多,并且内化了传统思想的同学才能将作文写深刻。

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回到原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 第1页 共3页

字(含标点符号)。

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与你为邻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09年广东高考作文:常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题目,自定写法,不少于800字。

2008年广东高考作文:不要轻易说“不”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2007年广东高考作文:传递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6年广东高考作文:雕刻心中的天使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的雕琢一块尚未完成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

雕像逐渐成型,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

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题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纪念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4年广东高考作文:语言与沟通

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时东瓯(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人住的是茅屋,经常发生火灾,为此痛苦不已。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东瓯商人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由于东瓯话“火”和“虎”的读音毫无区别,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便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请来了冯妇。第二天市场上失火了,大家跑去告诉冯妇,冯妇捋起袖子跟着众人跑出去,却找不到虎。大火烧到王宫,大家推着冯妇往火里冲,冯妇被活活烧死。那个商人也因此而获罪。(据《郁离子·冯妇》改编)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第5篇:2017广东历年高考作文

广东省历年高考作文汇编

2017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6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5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唤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进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者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的说过,她宁愿生的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认为,人们在每个时期都可以过很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 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09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08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60分)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2007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6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的作文。 (60分)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

雕刻逐渐成型,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

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选内容必须的话题范围之内。

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 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800字以上。

200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5 .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古时东瓯(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人住的是茅屋,经常发生火灾,为此痛苦不已。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东瓯商人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由于东瓯话“火”和 “虎”的读音毫无区别,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便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请来了冯妇。第二天市场上失火了,大家跑去告诉冯妇,冯妇捋起袖子跟着众人跑出去,却找不到虎。大火烧到王宫,大家推着冯妇往火里冲,冯妇被活活烧死。那个商人也因此而获罪。(据《 郁离子· 冯妇》 改编)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

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 立意自定。③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 题目自拟。⑤ 不少于800 字。⑥ 不得抄袭。

200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2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2001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2000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学者拿出四种图型--圆型、半圆型、等边三角型、有不规则缺口的椭圆型。学者问:四个图型当中有哪一个与另外三个不同?四个人回答都不一样,但学者说四个人的回答都对,请以《答案是丰富多采的》为题写一作文,不少于800字。

第6篇:广东历年高考作文真题

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回到原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与你为邻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09年广东高考作文:常识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题目,自定写法,不少于800字。

2008年广东高考作文:不要轻易说“不”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2007年广东高考作文:传递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6年广东高考作文:雕刻心中的天使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的雕琢一块尚未完成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

雕像逐渐成型,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

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题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纪念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4年广东高考作文:语言与沟通

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时东瓯(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人住的是茅屋,经常发生火灾,为此痛苦不已。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东瓯商人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由于东瓯话“火”和“虎”的读音毫无区别,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便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请来了冯妇。第二天市场上失火了,大家跑去告诉冯妇,冯妇捋起袖子跟着众人跑出去,却找不到虎。大火烧到王宫,大家推着冯妇往火里冲,冯妇被活活烧死。那个商人也因此而获罪。(据《郁离子·冯妇》改编)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范围不要超出这个内容之外。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诚信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襄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第7篇:广东省历年高考作文完整版

广东省历年高考作文汇编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进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者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的说过,她宁愿生的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认为,人们在每个时期都可以过很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1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 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09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08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2007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 2 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6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的作文。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

雕刻逐渐成型,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

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选内容必须的话题范围之内。

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 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800字以上。

200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5 .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古时东瓯(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人住的是茅屋,经常发生火灾,为此痛苦不已。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东瓯商人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由于东瓯话“火”和 3 “虎”的读音毫无区别,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便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请来了冯妇。第二天市场上失火了,大家跑去告诉冯妇,冯妇捋起袖子跟着众人跑出去,却找不到虎。大火烧到王宫,大家推着冯妇往火里冲,冯妇被活活烧死。那个商人也因此而获罪。(据《 郁离子· 冯妇》 改编)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

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 立意自定。③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 题目自拟。⑤ 不少于800 字。⑥ 不得抄袭。

200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第8篇:2013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目《理想与现实》及广东历年高考作文真题(2012-2006)

2013高考作文:广东历年高考作文真题

(2012-2006)

2013年题目《理想与现实》 2012广东高考作文题:你想生活的时代2011高考作文题目——广东卷:《回到原点》

2010广东省高考作文题:《与你为邻》2009广东省高考作文题:谈谈你对常识的认识

2008广东作文:不要轻易说“不”2007年广东卷作文题目:传递2006年高考广东作文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第9篇: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建国后至文革前高考作文题:

1951: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1952: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3: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1954: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1956: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我的母亲

1958: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1959: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1962: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1963:“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1965: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77——1983年作文题目:

1977年《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年 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文缩写成500至600字

1979年 将《第二次考试》改写一篇《陈伊玲的故事》

1980年 读《画蛋》有感

1981年 仔细阅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写一篇读后感。要求:观点正确、中心思想明确、紧扣原文发表感想、联系实际具体、恰当

1982年 作文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意:必须写成议论文„„

1983年 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

1. 写一段300字以内说明文字

2.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内

1984年

有的同学说:“每逢写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请针对上面两段话所反映的情况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定

1985年

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文题《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

1986年

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副标题自定。

1987年

1.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写一篇简讯《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

2.结合以上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400至600字之间

1988年

作文题 《习惯》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1989年

你的好朋友是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平的学生,他想立志报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班主任、父母各持己见。他为此感到困惑、苦恼,他写了一封信,想听你的意见,你给他写封回信

1990年

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展开描写,写一篇议论文

1991年

描写圆的想像物;就“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1992年

清理路旁的脏物 1.根据提供的材料加以设想,记叙他们中的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 2.选择所提供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包括“我”)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展开议论,写一篇议论文

1993年

高三某班学生小张因病缺课两个月,请同班好友小王帮他补课。后来,小张的学习成绩跟了上来,小张的母亲很感激小王,尽管家里不富裕,但还是托人给小王捎来200元作为报酬,小王很为难,找班主任谈谈自己的想法,班上的同学知道了这件事后,产生了各种议论,在班会上,大家围绕这件事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各抒己见,展开热烈的讨论。

请你写一篇全面反映这件事和班上同学各种看法的广播稿。题目自拟 1994年

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1995年

任选寓言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像,以《××与××的对话》为题(例如《麻雀与燕子的对话》、《黄鹂与鹦鹉的对话》等),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20分)要求:1.对话与《鸟的评说》内容有关,并据此展开想像2.用对话方式写,不要用概述和转述方式写,不要写成独白或诗歌

1996年

仔细观察下页《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

一、用说明文字介绍两幅漫画的画面内容注意:

1.两幅漫画分别说明,文字不必平均分配 2.说明画面内容时,不要编故事3.要求内容完整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简明4.200字

二、以《我更喜欢漫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注意: 1.把你喜欢的那幅漫画的标题填写在作文题目的空白处 2.议论时要有比较,要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由 3.不少于600字

1997年

根据材料1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

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1998年

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写作文。现在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1999:

材料命题——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2000: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只要与学者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001: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

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上一篇:家具材料市场调研报告下一篇:放线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