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历年真题(推荐7篇)
一、简述题(每题10分)
1、泰罗制及其评价
P31科学管理的原理、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P32总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系统原理
P59管理的系统原理是根据„„发展起来
管理学认为,社会组织都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系统。在认识„„这就是管理的系统原理。系统原理的主要观点:
3、斯蒂芬关于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P2664、组织文化的功能与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关于组织文化构成要素的观点
P23
5P2345、直线、参谋及其矛盾,参谋作用的正确发挥
P134-1356、权变理论及其评价
P170-17
3二、论述题(40分)
1、论创新P247
一、创新的含义
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1912)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新组合”包含5种: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新材料、新组织
创新被认为是人类主动地改造现实世界、建立新生活、获得新价值的开拓性活动。如科学上的新发现、技术上的新发明、艺术上的新创作等,都是前人未曾有过的创新活动,都能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新的价值。它既是一种新颖、独特、先进的思想、观念、理论的精神活动,也是一种发明、创造、研制新产品的物质活动。
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从一种新思想或新发现的产生,到概念形成、研究与开发、试制、评价、生产制造、首次商业化和技术扩散的过程。成功的技术创新就是发明、研究与开发、企业家精神和满足市场需求的有效结合。
技术创新成功的标志是“技术发明的首次商业化”;
强调研究开发部门、生产制造部门和营销部门的有效整合;
强调企业与用户(尤其是领先用户)、供应商、销售商,甚至竞争对手之间的互动
作用
三、创新管理
为了提高技术创新绩效,企业需要对其技术创新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技术创新内部和外部源的管理、研究与开发类型的选择、创新组织模式的建立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等。
四、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组织创造一种新型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它包含经营理念创新、市场创新、1组织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等五个方面。
管理创新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企业的超前意识和提高应对变化的灵活性
2.打破陈规陋习,提高企业运转效率,激发员工创新意识,增强企业活力
3.是技术创新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证
2、现代管理应“以人为中心
P66柔性管理
03年苏大企业管理专业课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行为科学
2、超Y理论
3、效益
4、人本原理
5、追踪决策
6、滚动计划法
7、彼得原理
8、管理幅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略)
三、简述题(每题8分,共64分)
1、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2、简述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
3、简述矩阵组织的优点和缺点
4、简述外部招聘的优点和缺点
5、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6、简述管理的系统原理的要点
7、简述目标管理的特色
8、简述控制的基本程序
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36分)
1、试论管理道德行为的改善。
2、试论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3、你认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具备哪些品质?
04年苏大企业管理专业课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组织文化
2、前馈控制
3、SWOT分析法
4、不确定型决策
5、职能部门化
6、流程再造
7、虚拟组织
8、例外管理
9、非正式组织
10、负强化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64分)
1、简述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主要技能。
2、简述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3、简述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4、简述管理对创新活动的组织。
5、简述人本管理的内涵。
6、简述沟通中的障碍。
7、简述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
8、简述程序性决策的主要好处。
三、论述题(每题14分,共56分)
1、试述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2、试述组织生命周期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3、试述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及其解决措施。
4、试述道德的管理功能。
05年苏大企业管理专业课试卷
一、简答题(每题7分,共70分)
1、简析泰罗倡导的科学管理的出发点?
2、简述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
3、简述系统分析中常用的三维结构?
4、简述环境分析中对现有的竞争对手分析的基本内容?
5、决策过程中应如何分析和选择备选方案?
6、如何使计划适应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的需要?
7、管理者在沟通中应从哪几个方面提高传递信息的技能?
8、简述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
9、简述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及对管理者的启示?
10、控制中组织如何分析业绩衡量结果?
二、论述题(每题16分,共80分)
1、试论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区别和联系及对管理者的启示?
2、试论述组织发展的趋势?
3、试论述现代人力资源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4、试论述组织文化建设的要求?
5、美国一纺织厂遭受了一场大火灾,工厂被迫关闭几个月。按常理工人可能暂时失业,无收入。可是该工厂的老板福斯坦没有这么做。在工厂重建期间,他坚持为己歇工的一千名员工支付全额工资。有人称他为“圣人”也有人称他为“傻子”。某商学院的教授说:“人们不应该将福斯坦献先生视为榜样。”
如果你是工厂业主,碰到上述情况,如何应付?请具体说明理由。
06年苏大企业管理专业课试卷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64分)
1、简述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关系112、简述权变管理理论的特点573、简述用户分析的内容954、简述目标管理过程和好处1415、简述外部招聘的优点和不足1786、简述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2187、简述组织文化及其功能2608、简述创新组织的特点
二、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
1、论述当代组织发展的趋势1642、论述权力的来源和使用198
三、案例分析(每题25分,共50分)
1、235页成东与于泳的问题,问题就是原题;
2、日本企业生产运动衣是在运动衣上加标签:本产品虽然用最好的染料和最好的技艺,但是仍然不能保证完全不褪色。这一问题说明了什么,试论述对客户及销售的影响!
07年苏大企业管理专业课试卷
一、简答题
1.简述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
2.简述决策的类型
3.简述目标管理
4.控制的过程与要素
5.集权和分权的影响因素
二、论述题
1.试述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及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影响
2.试述领导的效能及其影响因素
三、案例题
1.材料:.钟表王国的复兴和发展,说的是“瑞士手表”经营的成功
题目:用管理决策理论解释瑞士手表的成功经营主要得益于什么
2.材料:EMC公司的“邮件门”事件,说的是总裁与秘书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
题目:
1.用沟通理论解释这一事件
2.如果你是总裁或秘书,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3.谈谈你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2008年苏大企业管理专业课试卷
一、简述题(每题10分,共60分)
简述组织及组织的要素
简述西蒙的管理理论
简述企业的责任
简述权力的类型
简述控制的类型
简述决策的影响因素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试述彼特的行业竞争理论
试述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三、案例分析(共30分)
说的是光明乳业危机事件
问题:你认为光明公司存在什么管理问题。
事件发生后为什么会造成如此恶劣的影响。
假设你是光明公司总经理对此会采取什么措施。
2009年苏大企业管理专业课试卷
一、简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
1、简述系统原理的主要观点
2.简述群体和团队决策的优劣。
3.简述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趋势。
4.简述人际沟通中内部沟通的作用。
5.简述技术创新及其本质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2.试述卡曼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三、案例分析题:(30分)
讲的是中航油营运亏损的事件。
2010年苏大企业管理专业课试卷
一、简述
1、环境分析中的供应商分析
2、人际沟通中的主观障碍
3、心理压力对决策的影响
4、对员工和培训和开发要达到的目标
5、五种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
二、论述
1、知识型员工管理(试论鼓励知识型员工)
2、企业对外投资中的文化移植
三、案例分析
讲的是一个巴西的一个企业,采用一种叫做“不管理”的方式进行的组织改革,结果取得很大的成功,公司的组织行为有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撤销高层管理者,对员工进行权力下放;第二部分讲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沟通;第三部分是说组织文化和员工培训是组织的灵魂;第四部分说员工责任制。考点为“人本原理”,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
2011年苏大企业管理专业课试卷
一、简述(6*12)
1、霍桑试验及人际关系学说
2、网络计划设计
3、矩阵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4、菲德勒权变领导理论
5、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的优缺点
6、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二、论述(2*25)
1、试论如何增强沟通的有效性
2、试论管理创新的内容和作用
三、案例分析(28)
材料:光明日报关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数的调查分析
关键词:真题,四、六级,考试,捷径
广大考生如何备考英语四、六级考试?巧用历年真题就是最好捷径之一。那么, 该如何利用真题来增强知识积累, 提高作战技巧, 取得最佳复习效果呢?且看:
一、英语四、六级真题的重要性
真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一) 权威性与稳定性
真题, 是指真正在历次四、六级考试中出现过的原题。真题是命题组根据全体考生人才培养目标、现有学生知识水平及国际化要求综合研究、斟酌、裁定的结果, 严格意义上讲, “全真模拟题”与真题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能等同于真题。因此, 真题较其他模拟题测试水平相对稳定, 具有最强的权威性。
(二) 针对性与目的性
熟悉历年真题题型与分值分布, 掌握出题思路、方向、重点, 全面把握复习要点, 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复习效率。做历年真题, 总结错题、检测自己的薄弱环节。更重要的是做完真题后, 先整理和分析错题类型, 然后根据自己整理的错题知识点, 重点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
(三) 检测性与指导性
用真题最能检验考生真实知识水平。真题经典的语法试题、优美的常用句子, 以及整齐的句型都可以作为背诵的题材。比如反复练习听力部分一箭双雕, 一方面迅速提高听力, 另一方面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比如词汇, 要弄懂学透, 也许今年出现在阅读中, 明年就能在翻译和完型上见到;比如含金量很高的句式、句型, 可以“转移”使用到写作部分。
二、备考中真题的使用策略
若能认真研究历年的考试真题, 了解出题思路、考点、特点, 把基础知识融会贯通, 对提高考试成绩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 怎样才能使一套真题“物尽其用”呢?可从题型词汇、听力、阅读、完型填空、写作与翻译等方面一一进行研究。
(一) 词汇部分
学习目标:熟悉和掌握真题中的所有新、旧词汇。
真题考过的高频词汇, 学习要求是精益求精, 融会贯通, 与四、六级词汇背诵相结合, 每套至少研究半个月, 边记单词边做真题。重点记忆四、六级词汇的核心含义即真题中考过的含义。态度要认真, 做题时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和词组先按照考试的情境要求做出自己的答案 (哪怕是有“蒙”的成分) , 最好用圈圈做好标示。事后核对答案, 分析错误的原因。记住典型的例句, 认真总结弄懂弄透, 然后逐个记忆。词汇复习需要艰涩的反复强化过程, 万事开头难, 贵在坚持。
(二) 听力部分
学习目标:学习听力和增进口语表达双管齐下, 齐头并进。
听力部分测试是四、六级的考试重点, 最令考生们头痛。听力备考需要长时间积累。大家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 做完第一遍真题后要在熟悉各个知识点之后, 仔细研究出题的形式, 看老师出题的思路。
听力备考可以分为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第一, 将没有听清楚明白或者“蒙”的题目标注出来;第二, 仔细研究没有听懂或听清楚的地方, 仔细分析、核对第一次标注的答案;第三, 对照原文一五一十地查漏补缺, 既可以锻炼听力, 亦可提高口语能力, 一举两得。
(三) 阅读部分
学习目标:多做练习, 掌握出题角度与特点, 提高应试技巧, 做到“无招胜有招”。
第一, 做题。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每天坚持做3~5篇。做第一遍时严格按考试时间要求完成, 以便能掌握自己的做题速度, 感受考试时的压力。全部细读琢磨几轮历年真题, 多朗读、记忆文章内容, 可以增加语感。第二, 认真核对答案。精读文本, 把每个单词、每句话都弄懂。第三, 关注考试细节。题目中时间、地点、人物、数量词等都应该立即做出标记, 这些词都是文章的路标, 很可能就是出题点, 根据这些路标很容易找到题目在文章中对应的答案位置。
(四) 综合和完型填空题型
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所有选项含义, 培养语感更重要。
综合部分完形填空基本上是考语法和固定搭配的。对历年完形填空常见的语法和搭配进行总结, 近义词进行比较、理解和记忆, 同时要搞清楚选择答案的原因, 错误选项为什么错误。严格按照时间做完练习之后, 反复研究真题, 平均5~6天研究一套, 并且自己要制订计划, 经常复习, 提高语感。
(五) 写作部分
学习目标:了解作文架构, 背诵经典美句。
第一, 注重积累。平时做阅读真题和读一些英文材料的时候, 记住一些比较好的句型和句式, 或是一些关键词的特殊用法。第二, 字体优美。一手字迹清楚、书法优美的英文书法会留给阅卷老师良好的印象。这需要平时多加练习。第三, 审题要认真, 千万不要跑题, 语言也要保持连贯性, 语法层次、段落构思科学准确。
(六) 翻译部分
学习目标:把握考试题眼, 提高猜题率。
一、最佳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生物制品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安全性评估结果
B.药物经济学
C.临床药理学
D.药品通用名称
E.临床治疗首选程度
2.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的依据是
A.药品的适用性
B.药品的稳定性
C.药品的可靠性
D.药品的安全性
E.药品的有效性
3.根据《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管理规定(暂行)》,非处方药标识可以采取单色印刷的是
A.标签和内包装
B.说明书和大包装
C.标签和说明书
D.内包装和大包装
E.标签和大包装
4.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前记应注明的是
A.药品金额B.临床诊断
C.药品名称D.药品性状
E.用法用量
二、配伍选择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若干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5~7】
A.γ-羟丁酸
B.西地那非
C.麦角酸
D.吗啡阿托品注射液
E.阿普唑仑
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 2007年版)》
5.属于麻醉药品的是
6.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是
7.属于第二类精神药品的是
【8~9】
A.按30%选择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B.按50%选择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C.按100%选择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D.首选基本药物并达到一定使用比例
E.按80%选择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根据卫生部等九部委局《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8.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
9.非政府举办的各类医疗机构应当
【10~11】
A.确定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外药品品种数量
B.制定国家基本药物药品标准
C.审核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D.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全国零售指导价
E.确定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民族药
10.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
1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2~14】
A.一次常用量
B.3日常用量
C.5日常用量
D.7日常用量
E.15日常用量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
12.复方樟脑酊用于门诊患者处方最大量
13.吗啡缓释片用于门诊癌症疼痛患者的处方最大量为
14.为门诊患者开具地西泮片一般不得超过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5.《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规定,全国性批发企业
A.应当从定点生产企业购进第一类精神药品
B.可以向区域性批发企业销售第一类精神药品
C.可以向区域性批发企业销售第二类精神药品
D.可以向药品零售企业供应第一类精神药品
E.不可以向医疗机构销售第一类精神药品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试题
课程代码:00465
答案请百度搜索 自考一点通论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有些父母坚持认为“棒下出孝子”、“严父慈母”,对子女过于严厉甚至失去了爱,导致儿童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这主要表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 】 A.父母亲的教养思想、教养态度及教养方式 B.父母亲的文化修养 C.父母亲的个性特征 D.父母亲之间的关系
2.在长期进行心理分析的过程中,来访者会把自己对父母、亲人等的感情和情绪依恋关系转移到辅导员身上,把他作为自己父母、亲人等,这是【 】 A.阻抗 B.移情 C.阐释 D.自由联想
3.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不包含【 】 A.性别与年龄因素 B.人格类型特征 C.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 D.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
4.个人中心法的主要辅导目标是【 】 A.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
B.消除不良行为,代之以更有效能的行为
C.帮助来访者找出他头脑中不舍理的、扭曲的观念,并建立较为现实的认知问题的思维方法 D.提供一个安金和信任的辅导气氛,使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 5.下列心理辅导方法中常用到三栏目技术的是【 】 A.精神分析法 B.认知尊建孽 C.行为转变法 D.个人专心法
6.自童年或少年时期发展起来的人格明显偏离正常称之为【A.神经症 B.精神病 C.人格障碍 D.心身疾病
7.下列不是心理冲突表现的是【 】 A.个人商时存在着相互对立或排斥的动机冲突 B.实现某种目标应采取的途径与方法的取舍冲突 C.行为动机与内心标准的冲突
D.个人已有经验与当前学习的知识之间的冲突 8.下列关于认知重建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重视来访者的不良认知和思维方式
B.辅导目标是帮助来访者建立现实的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 C.辅导员更多扮演的是教师与指导者的角色 D.它是心理辅导理论的第三势力
9.让学生对一个问题自由地考虑可采用的方法,这是【 A.两难问题法 B.脑力激荡法 C.行为强化法 D.角色扮演法
10.SCL-90测验属于【 】 A.智力测验 B.人格测验
】
】
C.心理健康测验 D.职业心理测验
11.由紧张刺激物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和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健康【 】 A.心理应激 B.心理冲突 C.心理防御机智 D.挫折
12.“单位中有许多不学无术的人在工作,这是我做领导的过错”这种思想属于认知歪曲的【A.任意推断 B.过度引申 C.选择性概括 D.夸大或缩小
13.心理测验的特点是【 】 A.间接性、典型性、灵活性、科学性 B.直接性、典型性、系统性、科学性 C.直接性、系统性、灵活性、科学性 D.间接性、典型性、系统性、科学性
14.下列不属于常用的榜样引导法的是【 】 A.媒诛敦孚 B.参观
C.社会性奖励 D.访问
15.按照测验的应用,可以把测验分为【 】 A.智能测验、人格测验个情绪测验 B.教育测验、职业测验和临床测验 C.学习测验、行为测验和心理健康测验 D.能力测验、人格测验和学绩测验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O小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16.精神分析学说的修正者包括【 】 A.荣格
】
B.阿德勒 C.弗洛姆 D.霍妮 E.沙利文
17.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包括【 】 A.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B.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
C.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评价 D.能保持良好的人际美系 E.精神饱满,情绪稳定
18.个人中心法的具体辅导目标包括【 】 A.使来访者对经验开放
B.使来访者信任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 C.使来访者形成合理的恩维方式 D.使来访者能够形成自身内在的评价标准 E.使来访者能够克制自己的冲动
19.学校心理辅导中常用的影响技术有【 】 A.指导 B.目光注释 C.解释 D.沉默 E.自我开放
20下列心理学家中不是认知重建法的代表有 【 】 A.艾里斯 B.沃尔帕 C.艾森克 D.贝克 E.麦肯鲍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1.罗杰斯指出:“辅导的成功主要并非依赖辅导员技巧的高低,而依赖于辅导员是否具有某种
____________________。
22.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____________________》一书,标志着心理分析的正式创立。23.角色扮演是一种通过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24.一般认为,抑郁病人的思维内容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特征的。
25.精神分析法的基本辅导目标一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意识化,二是帮助来访者克服____________________冲突。
26.代币法又称代币____________________法,是一种通过强化而形成某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适应性行为的方法。
27.重读是辅导人员对来访者所表达内容中认为重要的字或词以强调的语气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28.阐释就是指症状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动机揭露出来使其进入意识的一种方法。29.神经症是一种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削弱人的适应能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障碍。30.心理辅导巩固结束阶段的主要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问卷一般可分为开放型、封闭型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2.在辅导的最后阶段对来访者进行追踪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来访者是否运用获得的经验来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3.三栏目技术 34.价值观辨析法
35.心理评估的动态性原则。36.心理卫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7.请简要描述家庭环境和早期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38.请简要说明运用行为强化法应遵循的原则. 39.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40.试论述适应性辅导的特点及其发展性辅导之间的关系。
a.牙痛
b.痔疮
c.胃痛
d.腰肌劳损
e.腕关节扭伤3d后
135.昏迷患者呼吸道有较多分泌物蓄积时,
可出现
a.库斯莫呼吸
b.叹息样呼吸
c.蝉鸣样呼吸
d.鼾声呼吸
e.潮式呼吸
136.为全身麻醉下做下肢手术的病人准备床单位(被套式),下述哪项正确
a.将床上脏的被单换为清洁被单
b.床头、床尾各铺一橡胶中单和中单
c.盖被三折于一侧床边,开口背门
d.枕头平放于床头,开口背门
e.椅子置于接受病人一侧的床尾
137。发生褥疮的最主要原因是
a.局部组织受压过久
b.病原微生物侵入皮肤
c.机体营养不良
d.用夹板时衬垫不平
e.皮肤受潮湿、摩擦刺激
138.属热疗适应证的是
a.急性阑尾炎
b.鼻翼旁疖肿
c.牙痛
d.急性乳房炎
e.软组织挫伤lob内
139.混合性呼吸困难多见于
a.喉头水肿
b.哮喘
c.喉头异物
d.肺部感染
e.呼吸中枢衰竭
140.女病员导尿,下列步骤中哪项是错误的
a.严格无菌操作
b.病员取仰卧屈膝位
c.插管动作宜轻慢
d.导管插入尿道约4~6cm
e.导管误插入阴道,应立即拔出用原管重插
141.病人的临终状态又称为
a.临床死亡期
b.脑死亡期
c.生物学死亡期
i).濒死期
e.代谢衰退期
142.执行隔离技术,下列哪项步骤是错误的
a.取下门罩,将污染面向内折叠
b.从指甲至前臂顺序刷手
c.隔离衣挂在走廊里,清洁面在外
d.从页面抓取避污纸
e.隔离衣应每天更换消毒
143.不属于头皮静脉特点的是
a.微蓝色
b.无搏动
c.管壁薄
d.不易压瘪
e.不易滑动
144.为保胎孕妇解除便秘应选用的灌肠溶液为
a.0.2%肥皂水200ml
b.生理盐水500mi.
c.温开水200ml
d.50%硫酸镁50ml,加等量温开水
e.甘油50ml加等量温开水
145.正确测量、记录心脏病病人脉搏的方法是
a.每次计数半分钟
b.脉搏短绌应先测脉率后听心率
c.用拇指诊脉
d.记录脉率符号用红点
e.绌脉记录为脉率/心率
146.皮下注射给药,下述步骤哪项是错误的
a.选择无菌2mi。注射器和6号针头
b.用2%碘酊和70%乙醇消毒皮肤
c.针头与皮肤呈10。~20。角进针
d.抽吸无回血后推注药液
e.注射毕用干棉签轻压进针处,快速拔针
147.在自然光线下,正常人瞳孔直径约为
a.o.5~1mm
b.1.5~2mm
c.2.5~4mm
d.4.5~6mm
2008年
五、论述题
材料:
案例一:2005年9月15日,B市的家庭主妇张某在家中利用计算机ADSL拨号上网,以E话通的方式,使用视频与多人共同进行“裸聊”被公安机关查获。对于本案,B市S区检察院以聚众淫乱罪向S区法院提起公诉,后又撤回起诉。
案例二: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5月,Z省L县的无业女子方某在网上从事有偿“裸聊”,“裸聊”对象遍及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电脑上查获的聊天记录就有300多人,网上银行汇款记录1000余次,获利2.4万元。对于本案,Z省L县检察院以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起诉,L县法院以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判处方某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5000元。
关于上述两个网上“裸聊”案,在司法机关处理过程中,对于张某和方某的行为如何定罪存在以下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应定传播淫秽物品罪(张某)或者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方某);第二种意见认为应定聚众淫乱罪;第三种意见认为“裸聊”不构成犯罪。
问题1:
以上述两个网上“裸聊”案为例,从法理学的角度阐述法律对个人自由干预的正当性及其限度
参考范文:
同样“裸聊”,不同结果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聊天成为很多市民消遣、交友的重要途径,裸聊也成为一个时髦的“玩意”。裸聊侵害了社会善良风俗,有一定社会危害性,关于裸聊否有罪也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笔者认为,在第一个材料中,张某裸聊不应定罪;而第二个材料中的方某则应认定为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一样的裸聊,不一样的结果,其差别的关键在于刑法中一个重要原则——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其内涵丰富,包括要求罪和刑都要有法律明文规定,禁止溯及既往,禁止有罪类推,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等含义。根据这一原则,司法机关定罪和量刑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来判断,而不仅仅是看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材料一种张某的裸聊虽然有伤风化,但我国刑法并无规定裸聊构成犯罪的法律条文,也不属于淫秽信息,不能类推适用,因此不应认定为犯罪。法 律 教育*网原创。材料二中的方某的裸聊则以牟利为目的,传播裸聊照片,完全符合刑法第362条、367条的规定,应认定为方某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罪刑法定原则是法治主义在刑法中的直接体现,是法治社会与专制社会中刑法的根本分野所在。其反对罪刑擅断和刑事类推,不仅对保护社会安宁有重要作用,对保障人权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对于类似裸聊的新生事物,可以通过行政处罚、规范网络秩序等其他手段进行管理,并进一步完善法制。不能一味追求严刑厉法,否则只能得不偿失。参考答案:
为了自由,我们应作法律的奴仆
近代以来,法律的最高目标在于保护个人自由,这已经成为法律界的共识。然而,“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法律保护自由,但这并非意味着拥有自由就可以任性妄为。近年来,屡屡出现的网络“裸聊”行为就不仅不符合法律的自由意图,而且也严重损害了社会利益,它不再属于自由的范围,相反,却是一种应为法律禁止甚至惩罚的违法行为。
在法学上,关于自由存在两个基本原则,其一是自由平等原则,就是说公民在基本权利的享有上应当平等,不允许歧视和特权;其二是不伤害原则,就是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他人的自由,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善良风俗。对于“裸聊”的行为,也许有人认为它属于私生活的范畴,属于道德调整的领域,法律不应过多干预。然而,必须承认的现实是,裸聊,尤其是有偿的裸聊行为,不仅败坏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良好社会风气,也给国家网络管理及网络媒体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危害。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网络通讯的隐秘性和传播性,裸聊行为还会引发其他的违法活动,比如网络淫秽图片的传播,利用裸体照片进行的欺骗和敲诈等等。这些情况表明,对于网络行为,该允许的应当允许,但如果某些行为超出了自由的限度,伤害了他人和社会,则必须接受法律的规制。
当然,法律对于自由的限制,应以宪法为依据,以正当程序和人权保障为原则。考虑到网络技术的特殊性,对于裸聊等网络违法行为,国家应尽量先通过行政处罚的手段加以约束,只有在该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情况下,而且在不挑衅“罪刑法定原则”的情况下,才可以运用刑罚的手段加以惩处。
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曾说:“为了自由,我们应作法律的奴仆”,自由是有限度的,公民只有服从法律,才有自由和权利可言,这句话,对于走向法治的中国社会,应当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2002-2008年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案例分析题 1
2008年
六、简单题
一、(本题20分)
材料:据新华社4月13日电:2006年4月,中共中央提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
《法制日报》2008年2月1日报道:2007年岁末,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时指出,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这“三个至上”所蕴含的精神,不仅体现了执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问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从法与政治和法的作用的角度简答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
答题要求:
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2.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法和政治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法离不开政治,政治也离不开法。这就是为什么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一方面要强调党的领导,执法为民,强调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强调服务大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又必须包含依法治国、公平正义的涵义和价值,必须强调宪法法律至上。
这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从法和政治的角度看,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政治性、人民性和法律性的统一。
2.法的作用泛指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法不仅具有规范作用也具有社会作用,其社会作用是由法的本质和目的所决定,社会主义法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具有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这种作用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方面,即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进一步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社会主义法的作用的发挥与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四川
一、(本题20分)
问题:
从法律意识与法律职业的关系的角度,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性。
答题要求:
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2.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法律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法律职业者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他们对法律精神实质的理解程度,并直接关系到他们处理案件的正确、合理与否。法律职业者的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对法律职业人员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法律职业人员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适应新时期司法、执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是确保司法、执法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客观需要。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可以培养和提升法律职业人员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保证他们正确地合理地处理法律问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可以进一步端正司法、执法理念,进一步增强司法、执法能力,进一步规范司法、执法行为,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进一步加强职业队伍建设。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执法工作和法律职业人员的满意度,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简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并阐释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的基本内涵。
答题要求:
1.观点明确,表述完整、准确。
2.不少于400字。
答案: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五个方面。
2.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
3.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第一,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三,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
第一,必须维护宪法权威;
第二,必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第三,必须树立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的公信力。
③严格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007年
甲题:
素材一:中国古籍《幼学琼林》载:“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增广贤文》也载:“好讼之子,多数终凶。”中国古代有“无讼以求”、“息讼止争”的法律传统。
素材二:1997年3月11日,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指出,1996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各类案件520多万件,比上年上升约16%。2007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指出,2006年各级人民法院共办结各类案件810多万件。
根据所提供的素材,请就从古代的“无讼”、“厌讼”、“耻讼”观念到当代的诉讼案件数量不断上升的变化,自选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题要求:
1.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不少于500字。
【解题思路】
1.指出该材料中反映了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基本行政法原则。
2.指出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基本内容、构成要件与适用条件。
3.指出如何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信赖利益保护。
乙题:
据报道,在城市建设中,有的政府部门发出有关土地使用的许可证照后,因法律、法规、规章的修改、废止,或城市规划修改等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了公共利益而撤回已生效的许可。也曾有个别地方的政府部门在颁发土地使用证照过程中确有审查不严的问题,为弥补过错过失而以公共利益需要为由收回已生效的许可;或为了以更高价位将土地出让给他人,而以公共利益需要为由收回已生效的许可。
请就上述情况,根据行政法有关原则,谈谈你的看法及建议。
答题要求:
1.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不少于500字。
【解题思路】
思路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念如何进行现代转化:一方面要看到传统文化的诉讼观有其熟人社会、农耕文明等传统基础,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种观念与现代社会的纠纷解决有不合适的地方,比如陌生人社会的到来、纠纷解决日益复杂化,因此对于传统与习惯要学会在尊重下进行改造;
思路二:围绕法作为社会控制工具的作用和其局限性来答题。一方面要看到现代司法程序的重要作用,能够很好的规范人们的行为、确保人们的预期,另一方面很多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又不一定要由正式的诉讼来解决,要看到诉讼爆炸的同时也呼唤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手段。
某民法典第一条规定:“民事活动,法律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依照习惯;没有习惯的,依照法理。” 请回答:
1.比较该条规定与刑法中“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原则的区别及理论基础;
2.从法的渊源的角度分析该条规定的涵义及效力根据;
3.从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的角度分析该条规定在法律适用上的价值与条件。
答题要求:
1.在上述3个问题中任选其一作答,或者自行选择其他角度作答;
2.在分析、比较、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观点并运用法学知识阐述理由;
3.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4.不少于600字。
1.比较该条规定与刑法中“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原则的区别及理论基础。
答案及解析:
该条明确规定了民法的渊源和民事活动的规则体系,与刑法上的“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该条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民法的渊源和民事活动的规则是多元的,不仅包括制定法,还包括习惯和法理。在成文法国家,法官在解决民事争议时,首先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裁判,但是,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法官也不能以此为借口而拒绝裁判。法官可以依据习惯、法理对民事争议做出妥善解决。与此相反,刑事活动要严格按照法律的明文规定进行,严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则,即要求“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在解决被追诉者的刑事责任问题时,司法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活动。不能根据习惯,更不能依据法理从事上述行为。
之所以存在上述分歧,是因为民事活动与刑事追诉活动的性质存在本质的区别。民事活动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当事人的自由意志,贯彻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安排自己的私人生活。只要当事人没有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法律就不应对其活动横加干涉。并且,法律具有局限性,不可能对纷繁复杂的民事活动规定得一概无余。在审理新型民事案件时,法律可能会出现漏洞。此时,法官就要诉诸习惯、甚至是法理来求得对该争议的公正合理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市民社会生活,才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人格。而在刑事追诉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这是尊重和保障人权、防止司法擅断的根本要求。刑事追诉活动对公民的人身、自由、财产及其他权利的影响甚巨。一不留神,就可能造成冤假错案,给个人及其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刑事追诉活动要严格依法办事,不能滥用自由裁量权。
综上所述,为了尊重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发展个人人格,民事活动的规则是多元的,包括法律、习惯和法理等。而为了尊重和保障人权、防止司法擅断,刑事追诉活动一定要严格依法进行,切实贯彻“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
【解析】本题具有极强的理论深度和难度。
我国《民法通则》第6条和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我国《合同法》第125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上述几条规定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民事活动的规则体系包括法律和习惯,而对于法理作为民法渊源和民事活动规则的地位,没有给予承认。这种观点也体现在司法部的《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中。该大纲民法部分第一章第三节民法的渊源部分,明确地开列了我国民法的渊源为制定法与习惯。
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该条规定确立了我国的罪行法定原则。该原则的理论基础是宪法所确立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和原则。尊重人权原则要求为了保障公民的自由,应当使公民能够事先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效果。因此,对于什么样的行为构成犯罪,对犯罪应该怎样处罚,必须由法律明文规定。保障人权原则要求,刑事追诉活动必须依法进行,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防止司法擅断。
本题的设问一,要求考生论述该条规定与刑法“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原则的区别及其理论基础,这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对民法和刑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深刻的理解,对市民社会活动规则和国家活动规则有着清楚的区分。
2.从法的渊源的角度分析该条规定的涵义及效力根据。
答案及解析:
法的渊源通常是指法的效力渊源,即形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的效力和地位的法的表现形式。该民法典的规定体现了制定法、习惯、法理三大渊源,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该条规定的效力体系。
在这个效力体系中,三大渊源的地位不是并列的,而是按照一定的价值位阶呈现出梯度排列,并由此构成了法的适用“轨迹”。其中,制定法居于效力位阶的首位,具有优先适用性,在制定法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排除习惯和法理的适用;习惯居于效力位阶的第二位,当且仅当在制定法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适用习惯并排除对法理的适用;法理
居于效力位阶的末位,当且仅当制定法和习惯都缺乏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可加以适用。
三大渊源的价值位阶、适用梯度与其在法律效力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关联,由此形成了体现法律价值判断的效力依据。其中,制定法体现了国家对民事主体行为的最低限度的强制性规制,因而具有排除其他法的渊源的效力;习惯与制定法相比,一方面具有补充制定法规定缺失的功能,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意思自治的民法理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经权力机关认可而上升为法律,从而具有法定强制性;法理与制定法和习惯相比,更侧重于“兜底”性功能,即在制定法和习惯难以调整某种法律关系的情况下,通过法学理论的推演达到相对公正、科学的法的适用效果,从而实现法的价值的个案平衡。
综上,该民法典的规定对法的渊源的阐释体现出了法的价值位阶原则和个案平衡原则,科学地诠释了三大渊源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法从习惯到习惯法,再从习惯法到制定法的历史发展进程。
【解析】该民法典的规定主要体现了制定法、习惯、法理三大渊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分析该条文、阐释其效力依据的关键。应该看到,三大渊源的价值位阶、适用梯度的形成根源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及法制传统等社会存在,并与其在法律效力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关联,由此形成了体现一定法律地位和价值判断的效力依据。
3.从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的角度分析该条规定在法律适用上的价值与条件。
答案及解析:
该条明确规定了法官解决民事争议时,适用民事活动规则的顺序。对我国的民事司法活动及法律工作者进行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具有借鉴意义。
法律解释,就是对法律的含义进行说明和解析。法律推理,就是运用法律理由来进行论辩的过程和活动。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是法律活动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在解决法律争议、进行司法裁判时,两者更成为这些法律活动的实质和中心内容。我们都知道,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不可能穷尽社会生活的所有情况。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民事活动领域。面对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民事生活,法律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当遇到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新型民事案件时,法官就要求助习惯和法理。法律教 育网我国《合同法》第125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习惯可以作为我国民法的渊源。
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角度分析。本条的规定具有三个层次的重要意义:首先,肯定了法律的局限性,承认了制定法存在漏洞;其次,明确了民法的渊源及其适用顺序。第三,要求法官不得以“法无明文规定”为由拒绝裁判。该条在法律适用上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民事活动,法律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这里的“有法律”是民事活动适用法律的前提条件。所谓“有法律”,在民事活动领域,不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还应当包括可推知的规定。第二,“民事活动,法律没有规定的,依照习惯”。这里“依照习惯”的条件是“无法律”和“有习惯”。“法律没有规定的”是指法律既没有明文规定,也不能从法律可推知的规定中找到依据。这里的“习惯”,指习惯法,是人们经过长期反复实践而受其约束的行为惯式。第三,“民事活动,没有习惯的,依照法理。”这里“依照法理”的条件包括“无法律”、“无习惯”和“有法理”。关于法律和习惯的理解如前所述。这里的“法理”指对某问题达成的通常和一般的认识,尤指公认的学说和原理。
由上可知,该规定在民事法律适用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在适用该条进行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解决法律争议时,也要注意如上所述的各种限制条件。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从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的角度对条文在法律适用中的价值与条件进行论述,对考生的理论功底要求非常高。考生需要对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的含义、规则等具有深刻的理解。要对该条文对法律适用的价值进行分析,对法律适用的条件进行概括。考生需要透彻地分析该条文的逻辑结构,对条文中的关键词——“法律”、“习惯”和“法理”作出深刻剖析。充分论述三种渊源的适用顺序与条件。
2005年
英美法系国家实行判例法制度,法官的判决本身具有立法的意义,并对以后处理类似案件具有拘束力。我国主要以成文法律及司法解释作为审判案件的依据,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也通过公布案例指导审判实践。请围绕“判例、案例与司法解释”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要求:
1.在分析、比较、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观点并运用法学知识阐述理由:
2.说理清楚,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3.字数不少于500字。
考点:判例法、案例、司法解释、成文法。
解析:
1、关于审题
这道论述题难度并不大,但是许多考生做的并不好,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掌握论述题的审题技巧;
做答论述题有三个环节:一是审题,即读懂题意,找准问题。二是知识,即运用相关法律知识概念点。三是论证,即通过严密的逻辑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论证自己的观点。
一般来说,只要复习完大纲规定的内容,就基本具备了知识能力,倒如本题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法理学教材中,属于
法理学的基本概念。一般来说,参加考试的考生都是大学毕业,都具备了基本的写作能力。而论述题的主要难点就在审题上,只是绝大部分考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论述题的审题的中心问题是:命题者希望你做什么?了解命题意图的第一步是审查论述题要求考生回答的问题是什么?今年的论述题问题是:请围绕“判例、案例与司法解释”谈谈你的看法。
围绕“判例、案例与司法解释”谈看法的意思就是希望考生运用“判例、案例与司法解释”的相关概念谈你的看法。但是再进一步的阅读你会发现我们在上辅导课时一直在强调的论述题特点:论述题答题要求中并没有明确你谈对什么问题的看法。所以阅读试题之后一般的考生可能会有困惑,就是这道试题究竟希望我论述什么?这就需要你通过审题去寻找命题者究竟希望考生回答什么问题。
通过对题干的阅读,我们不难发现,本题可能主要是要求你谈谈对“最高人民法院也通过公布案例指导审判实践”这一做法的看法。这样我们就完成了审查题的第一步,即明确了问题。发现问题能力是考察专业素养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审题第二步:细化问题,并且选择自己的论点。无论点不成论述,因此选择论点就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看本题至少能细化出如下几个具体问题:
(1)我国应该施行判例法,或者支持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公布案例指导审判实践这一改革。
(2)我国不应该实行判例法,或者反对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公布案例指导审判实践这一改革。
(3)“最高人民法院也通过公布案例指导审判实践”这一改革合法。
(4)“最高人民法院也通过公布案例指导审判实践”这一改革不合法。
通过审题,我们发现了四个问题。其中前两个问题属于是否应然性问题,后两个属于合法性判断问题。至此,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或者拿手的角度选定一个具体问题展开论述了。
2、关于解题
本题的解题分两步进行:
一是知识部分,即分析和对比判例法、成文法、司法解释及判例的概念,以及成文法与判例法的优缺点。以上知识主要集中在法理学教材中,属于纯知识问题。
二是看法部分。要求考生明确自己的观点即论点,之后就可以展开全面的论证。
3、几点说明
(1)通过和一些考生面对面交流,以及网络上考生对论述题的反应,我们感觉到论述题的审题是考生普遍比较薄弱的问题。
(2)本题的原型来自人民法院的一项改革,这也再次说明了论述题命题素材的时事性特点。
(3)要想把本题回答的有理有据、有血有肉,不但需要介绍判例法、成文法的来龙去脉,还需要介绍最高人民法院推行公布典型案例指导各地办案这一改革措施的背景。而这些具体知识都是大纲所没布要求的,这也说明论述题是一个考察法学素养的试题,考生应该不断的加强平时的积累和训练才可能获得更好的分数。
(4)由于该题难度并不大,所以不再列举具体的例文。
2003年
案情:某市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日益混乱的交通秩序,决定出台一项新举措,由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通告,凡自行摄录下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的照片、录像资料,送经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被采用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一律奖励人民币200 元-300 元。此举使许多市民踊跃参与,积极举报违章车辆,当地的交通秩序一时间明显好转,市民满意。新闻报道后,省内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来取经、学习。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违章驾车者去往不愿被别人知道的地方,电视台将车辆及背景播出后,引起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当事人此后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车人以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把电视台、交管部门告上法庭的;有违章司机被单位开除,认为是交管部门超范围行使权力引起的;有抢拍者被违章车辆故意撞伤后,向交管部门索赔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驾车人索要高额“保密费”的,等等。报刊将上述新闻披露后,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举措引起了社会不同看法和较大争议。
问题:请谈谈你对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注意: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
答题要求: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3.答题文体不限,字数要求800-1000字。
解题思路:这一题按照要求从合法性、合理性两方面进行认识。合法性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立法和执法的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2)法律渊源、法律效力方面,下位法不能违反上位法;(3)委托社会组织、个人执法的合法性。从这些方面衡量,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的这一通告应当说有合法性依据。
合理性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1)法律价值。如秩序与自由,维持秩序与限制自由关系的处理,是否考虑了价值排序原则、比例原则;如正义与效率,提高行政效率与实现社会正义关系的处理,是否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1.根据《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不需要办理《印鉴卡》变更手续的项目是
A.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的变更
B.医疗管理部门负责人的变更
C.药剂科主任的变更
D.具有麻醉药品处方审核资格的药师的变更
E.麻醉药品采购人员的变更
2.《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关于毒性药品的管理正确的是
A.采购毒性中药材,包装材料上无须标注毒性标志
B.擅自收购毒性药品,可处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警告
C.调配毒性药品时,未标明“生用”的,应当付炮制品
D.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三日极量
E.科研和教学单位可以使用毒性药品
3.根据《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实行
A.考核制度 B.考试制度
C.核准制度 D.登记制度
E.注册制度
4.根据卫生部等九部委局《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基本药物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的比例是
A.60% B.70%
C.80% D.90%
E.100%
二、配伍选择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若干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5~6】
A.生产、销售假药罪
B.生产、销售劣药罪
C.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D.虚假广告罪
E.非法经营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甲报社对假药进行虚假宣传,构成
6.乙药厂生产的某药品含量低于国家药品标准,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构成
【7~8】
A.造成中度残疾
B.造成重度残疾
C.致人死亡
D.致3人以上死亡
E.致5人以上死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刑书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7.生产、销售的假药被使用后,应当认定为《刑法》第141条规定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形是
8.生产、销售的假药被使用后,应当认定为《刑法》第141条规定的“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情形是
【9~12】
A.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取消其定点批发资格,并依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B.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交易的药品,并处罚款
C.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
D.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暂停其执业活动
E.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
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9.定点批发企业未依照规定储存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10.未取得麻醉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擅自开具麻醉药品的
11.定点批发企业使用现金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交易的
12.定点批发企业销售超过有效期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在规定的处罚幅度内从重处罚的有
A.以维生素C注射液冒充哌替啶注射液
B.生产销售含量为0.02%的白蛋白注射液
C.销售未注明生产批号的感冒冲剂
D.生产以淀粉为原料的幼儿补钙颗粒
E.销售已过有效期的板蓝根颗粒
【上期答案】
(题目见总二期)
一、最佳选择题
1 2 3 4 5
A A C A A
二、配伍选择题
1 2 3 4 5
D B B C E
6 7 8
C E B
三、多项选择题
1
【心理学历年真题】推荐阅读:
历年心理学论述10-26
2024同等学力心理学真题11-27
2004年12月心理咨询师考试三级真题10-13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设计心理学》10-18
心理学书籍06-10
心理学元素06-10
作业心理学09-25
自考心理学12-09
心理学报告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