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校园的智慧真谛探究
摘 要:当前高校正处在由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型期,把握智慧真谛,指导智慧校园建设具有主导意义。文章基于文献梳理,在分析智慧校园緣起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析智慧校园内涵,提出智慧校园智慧靶概念体系,指出智慧校园特征,架构了基于服务视角的智慧校园建设体系,阐述了基于用户视角的校园智慧表征,最后提出三度智慧层级目标的建设发展愿景,旨在为打造一个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以用户服务为导向,创新型、智慧型人才培养为终极目标的良性发展的智慧校园生态系统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校园;智慧靶;智慧表征;智慧层级;智慧真谛
引言
智慧校园对数字校园的提升和超越,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2010年,浙江大学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型校园”。南京邮电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开始统筹谋划和建设实施智慧校园。[1]2015年12月2日《北京晚报》报道,国内近百所高校实现“智慧校园”。[2]智慧校园是教育发展的高级形态,更是学校建设的理想目标,[3]然而理想的东西不是轻易就可实现的,建成真正意义上“智慧校园”注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4] “互联网+”由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全国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体现了政府对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各业融合创新趋势的前瞻性认识,由此,我国高校进入智慧校园建设阶段。[5]仅2015年我国就召开了各类智慧校园论坛、峰会和研讨会等,如“2015全国智慧校园建设高端论坛”、“2015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暨高校信息化峰会”、“2015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与管理暨高校信息化峰会”、“2015全国高校/职校智慧校园建设论坛”、“‘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校园建设研讨会”等。[6]陈琳等(2016)认为一些媒体对智慧校园存在误解,所谓智慧校园已经实现并不靠谱,是有些人的错译误导、IT公司故意为之,以及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急功近利行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社会网络等信息技术在高校校园中的智能化应用,提升了校园信息化水平,但从高校长期发展战略、肩负培养高新人才来看,智慧校园建设还需基于用户服务的视角,探究智慧校园真谛,切合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深层次把握智慧校园内涵,全方位关联技术、环境、资源、平台、应用与人的关系,建设信息化、智慧化新环境新空间,依据系统科学和新型的教育理论,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构建智慧型教学、学习、科研、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服务模型,打造高“智慧度”的校园智慧生态系统。
一、智慧校园缘起与研究现状
1.智慧校园缘起
近年来,各种新型信息技术快速推广普及给高校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当前高校正处在由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型期。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21 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的演讲,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此后全世界普遍接受了数字化概念,并引出了“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概念。(陈丽,2007)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在数字校园建设基础上提出来的,其中的“智慧”,缘于2008年,美国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题为“智慧地球: 下一代领导议程”的演讲中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
2.智慧校园研究现状
在“智慧地球”的概念提出后,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特征、设计架构和建设思路等。宗平等(2010)基于物联网技术与支撑环境,给出了智慧校园的总体设计策略和体系架构。黄荣怀(2012)提出智慧校园的五个基本特征和定义,认为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高端形态,是数字校园发展的理想追求,并提出支撑智慧校园建设的五种关键技术。[7]王运武(2013)基于系统思维的分析思辨视角进行“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研究,深度分析了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复杂性问题,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思路。[8]于长虹等(2014)着力于对智慧校园参考模型的解析与改进,[9]给出了智慧校园智慧服务和运维内容,设计了智慧服务和运维平台模型并给出实现途径。[10]王燕(2014)设计了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11]王曦(2016)顺应“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互联网+智慧校园”,具有新的技术形态、数据形态、组织形态、空间形态、结构形态和关系形态,构建了“六横两纵”智慧校园立体技术体系架构,并以智慧管理、智慧实验室为例介绍了智慧校园的智慧应用。[12]
很多专家学者还从物联网与环境感知[13][14]、移动互联与移动应用[15]、云计算[16]、社交网络与学习协作[17]、大数据与数据挖掘[18]、智慧课堂与未来教室等[19-21]视角研究了智慧校园与智慧学习环境。《开放教育研究》杂志从2012年第1期开始陆续刊登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智慧学习环境”研究团队的部分研究成果。[22-25]
二、智慧校园内涵与特征
1.智慧校园内涵
智慧校园缘于IBM 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大多智慧校园中的“智慧”被翻译为“Smart”,有专家学者提出异议,认为Smart作为形容词,只有聪明的、敏捷的、漂亮的、 整齐的意思,Smarter Planet的核心是感知、联通、智能,智慧属于具有意识、思维的人,而物止于智能,因此,我国要打造的智慧校园和施行的智慧教育应该以特指智慧的“Wisdom”加以表达。[6]在文献研究中,发现将智慧校园翻译为Smart Campus[7][12]、Wisdom Campus[6][25]、Intelligent Campus[8]的皆有。百度百科将智慧翻译为Wisdom,狭义的智慧是生物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的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含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辨别、计算、分析、判断、文化、中庸、包容、决定等多种能力。智慧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智慧是由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体系、非智力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审美与评价体系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26]《新华字典》翻译智慧为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27]通过文献梳理与查阅资料显示,Smart侧重于智能,倾向于指物,Wisdom和Intelligent倾向于指人,Wisdom侧重于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以及情感、愿望、文化、素养等,Intelligence侧重于智力,指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智慧校园的概念,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解读,有学者认为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校园应用。[28]黄荣怀等(2012)认为,“智慧校园”是一种智慧的学习环境。[29]徐青山等(2016)认为智慧校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技术+教育+管理+服务+理念”等的总体描述。[1]
从智慧校园的建设发展与研究历程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智慧校园是支撑智慧学习、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科研、智慧生活等的外部条件,强调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校园应用,校园环境的全面感知,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境识别,有效的资源与数据共享以及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校园服务。广义的智慧校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是指支撑各种智慧活动的信息化、智慧化新环境新空间,提供各种智慧化服务。内部条件是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融合创新、人才创新。图1所示为智慧校园概念体系,笔者称之为智慧环或智慧靶,分析如下:
(1)智慧靶有5环组成,从外向内分别是技术环、应用环、创新环、服务环、目标环。前两环为外部条件,后三环为内部条件,外部条件为内部条件的支撑。技术环由物联网与校园感知、移动互联与数据传输、云计算与数据智能处理存储、大数据与数据挖掘、社交网络与学习分析、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组成。应用环指为校园用户提供服务的智慧化新环境新空间,包括智慧教室、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等智能化物理环境和智慧云平台、智慧课程、资源与数据服务、智慧应用系统等智慧化虚拟环境与资源。创新环由理念创新、模式创新、融合创新组成,智慧校园建设发展应该以先进理念为依托,做到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管理模式、公共服务模式创新,深度融合技术、环境、资源与人各个因素,为智慧校园的实质性智慧服务奠定基石。服务环包括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科研、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强调智慧服务的智慧表征与高度的用户体验。目标环为智慧靶的核心,人才创新才是智慧校园的终极目标。
(2)智慧靶显示了智慧校园的建设发展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校园的互通互联、全面感知、识别情境、过程记录等技术成果应用,第二阶段侧重资源与平台的智慧化建设,第三阶段侧重智慧校园的智慧服务模式创新与智慧型人才培养。
(3)智慧靶靶心为人才创新(Wisdom),即高校的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智慧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智慧校园建设指明了方向。
(4)从智慧靶可以看出,文献中将智慧校园中的智慧翻译成Smart、Intelligent、Wisdom反映了专家学者研究的侧重点,实际上三个翻译也代表了三个阶段的靶向和进程,智慧校园建设方向为Smart>Intelligent>Wisdom。
(5)高校可以对照智慧靶,参阅相关资料,进行本校智慧校园的顶层设计与规划,明确各个阶段的建设任务和目标。
2.智慧校园特征
智慧校园是学校信息化回归“以人为本”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30]通过以上概念分析,结合智慧校园、智慧学习环境、智慧学习、智慧教学等方面的文献梳理,笔者认为智慧校园具有以下特征:
(1)网络互通互联、高速泛在。应用通信和移动互联技术实现校园内外能够随时随地随需提供高速、泛在的有线和无线网络环境。
(2)环境全面感知、情境识别、过程记录。应用物联网和各种智能感知技术,采集物(设备、图书资源等)和人的各种属性信息,以及对学习者个体特征、学习情境、学习过程的感知、捕获、传递。
(3)业务应用集约化、智能化,数据信息资源整合、挖掘与推荐。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各种业务应用集成、融合、数据信息资源的深度整合、海量数据智能挖掘分析,依据用户需求分析,提供智能推荐服务。
(4)智能化决策、管理与控制。基于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学习者、教师、管理者能够对相关业务、行为、规划等做到智能化决策、灵活管理和有效控制。
(5)绿色、开放、共享、协同、社会化。校园环境、应用、系统、服务和资源等具有功能可扩展、升级便捷、开放共享、协同互通、支持社会化交往的特性。
(6)多元化主体的智慧化服务,个性化信息资源服务与调配。能够为广大师生、管理人员、公众(家长)提供便捷、简易、个性、安全、可靠、稳定、高效和轻量级的智慧化服务,基于云平台、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根据用户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服务,合理调配硬件、软件、空间、带宽、环境与服务等资源。
(7)智慧课堂常态化,智慧型教师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如今高校课堂包括线下课堂和线上课堂,线下与线上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线下与线上结合,无论哪种课堂,都注重学生的深度学习,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具有创新素养的智慧型人才培养作为课堂的终极教育目标,智慧型教师发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相辅相成,高校必须同时发展,两手抓,形成常态化的智慧课堂,教育目标实现顺理成章。
(8)智慧校园系统性生态化发展。智慧校园应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维护,提供一体化服務,智慧校园架构各层应该形成良性、健康、可持续生态化发展。[1]
三、基于用户服务的智慧表征
高校校园是否智慧,要通盘考虑各种因素,不仅是技术的因素,只有光鲜亮丽的外在,没有内涵,即使被贴上智慧的标签,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智慧。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是创新型、智慧型人才培养,为达成此目标,首先要培养、发展创新型、智慧型教师,而智慧化机制保障、管理决策等则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智慧发展与挖掘。因此,一方面智慧校园为支撑智慧学习、智慧教学、智慧科研、智慧管理等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智慧校园的实质性智慧表征应来自用户的视角,智慧校园建设应该从各类用户的视角进行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协调、集聚校内各方力量,引进社会化技术与资源服务,打造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用户认同的智慧校园。
1.基于服务视角构建智慧校园体系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统筹考虑技术、标准、业务、管理、机制、服务、运维、文化和用户等各方面要素。图2为基于用户服务的智慧校园建设体系,智慧校园建设首先要有完善的组织结构体系、业务流程体系、制度标准体系和校园文化体系,组织结构体系是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组织结构、职能职责和协调机制,即由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组成的CIO体系,是决定智慧校园能够顺利建设的关键因素。[31]业务流程体系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主线,跨部门、跨业务之间工作协同配合和承接流转,业务流程的精简、细化、优化为构建一个满足需求和切合实际的统一、科学、标准、规范的智慧化业务运行系统提供依据。[1]制度标准体系包括技术、管理、数据、服务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制度、机制等,是智慧校园绿色、可扩展、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校园文化体系是精华,由外到内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园文化是高校的内核,形成技术与人文融合的校园文化是提升智慧校园建设水平的推手。[32]
中间六层为智慧校园建设主体,自下而上分别为感知层、基础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服务层。感知层基于感知设备、感知技术、感知系统对校园内外需要感知的一切事物(如楼宇、车辆、树木等)、人物(如位置、性别等状态属性信息和面部识别、语音命令、眼球追踪、手势控制等言行信息)、设备资源(如故障报警、位置、温湿度等状态属性信息)等的全面感知。基础层包括校园智慧化机房、各种硬件设备、数据中心、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等各种基础设施。网络层基于各种网络接入、传控、访问控制、3G/4G/5G等技术构建智慧教育云。数据层包括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各类数据存储、建模、计算、分析、挖掘、管理、备份与恢复等。应用层包括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服务于教、学、研、管、用等各类应用信息系统和平台。服务层包括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科研、智慧管理、智慧社交、智慧文化、智慧决策、智慧生活、智慧公共服务,强调其它各层服务的指向与目标。各层互为基础与前提,遵循整体性、全局性的谋划与建设原则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感知层倡导物联网即服务(Maas即Machine as a service),基础层倡导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即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网络层倡导通讯即服务(Caas即Communication as a service),数据层倡导数据即服务(Daas即Data as a service)和资源即服务(Raas即Resource as a service),應用层倡导软件即服务(Saas即Soft as a service)和平台即服务(Paas即Plat as a service),服务层倡导素养即服务(Laas即Literacy as a service)。该体系特别增加服务层以及提出“素养即服务”的理念,强调智慧校园建设最终目的在于智慧教学、智慧学习等智慧活动、行为和公共服务,其它各层的建设宗旨在于为服务层提供服务和助力。服务层中各种活动、行为和公共服务真正做到智慧化,离不开校园主体人的高阶素养支持,举例来说,创新型、智慧型教师才有可能做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融合创新,开展智慧教学活动,培养出更多创新型、智慧型学生。智慧型学生才有可能进行自主智慧性学习,一个学习共同体、网上社区或智慧课堂中,一个学生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会有效影响或挖掘其他参与者的潜能和智慧,对于其他参与者来说,此学生的素养就是高级服务。智慧型管理人才决策更加智慧,服务于师生大众使校园业务和运行更加优化,用户体验更加舒畅、便捷、自然。高校校园(有形的物理校园和无形的虚拟校园)人与人之间直接或间接连接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社群,在社群中每个人作为一个节点都会对其他节点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特别是信息时代,大大增加了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个人素养直接影响了服务于他人质量的优劣。因此,该体系为智慧校园建设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和关注度提供了参考。服务层应该是一个长期投入与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用户素养的层级。
智慧校园建设稳固运行与前进离不开公共服务体系、运维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体系和监督评估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其实就是一个资源共享的概念,(张尧学,2008)为了提高高校整体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高校办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探索适应信息时代校内外和社会需求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模式势在必行。运维保障体系对运维人员、运维技术、运维资源、运维流程和运维制度等方面的统一管理体系,采用集中监控、协同联动、分级负责和规范服务的方式,提供全天候运维保障服务。[1]信息安全体系由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技术体系和安全组织体系构成,是保障高校各业务系统高效、安全运转的基础。监督评估体系是对智慧校园顶层设计、组织管理、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数据中心、网络应用、系统应用、信息安全、信息管理、流程管理、环境建设、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制定详细的评估指标,并进行信息公开、在线互动、网上评价、网络监督等各种形式的监督评价,是智慧校园有条不紊建设的保障。
2.基于用户视角的校园智慧表征
智慧校园建设体系最终指向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教师(设计者)、管理者、社会公众(家长、校友),因此,校园智慧表征应该从用户体验的视角来分析,国际标准化组织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ISO)提出,用户体验是指“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33]用户认同的校园智慧表现即校园的智慧表征。
(1)智慧生活表现
用户可以无缝、稳定、安全、易用,随时随地,高速畅游专网与互联网。校园生活环境更加安全、便捷、舒适,能够使用智能终端设备全面感知校园各种硬件、软件、资源和人员等环境信息,例如出入园门,无需出示或刷一卡通,智能门禁系统自动识别本校、本楼宇、本宿舍人员或车辆,自动放行,感觉空调冷暖不适,拿起手机,即可调控。个性化服务更加高效、令人满意,例如用餐时间,随时随地手机查看各个食堂的食谱和人流量;运动场所,凭借手机即可借用器材,参与体育锻炼。
(2)智慧公共服务表现
资源提供个性化公共服务,基于用户使用日志或定制通过分析和预测进行资源推送,推送的信息资源正是学习者所需,智能化检索和定位,提高服务效能。实现高校公共服务区域化、虚拟化,用户切实感受到资源的质量、数量和获取的便利性。
(3)智慧教学表现
教学资源、素材、参考资料等存储、传输、获取便利,根据学科、课程和章节内容灵活选择物理、虚拟课堂或混合式教学。构建学习社群,师生交互便捷,实时互动,应用学习记录与智能分析工具记录学习者学习数据,分析数据,依据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实现教学过程的全程智慧性管理、记录、分析、评价,提供个性化教学。[9]学习者体验是教学活动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带来个人心境愉悦,收获满满,引发思考、想象和创造力的迸发。
(4)智慧学习表现
适应信息时代新型学习模式,利用智慧公共资源服务,在線访问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参与学习社群,基于主题或任务驱动进行互动、协同学习,学习者知识、技能、情感和思维之间产生交集、碰撞、火花,进而生发“1+1>2”的学习模式。参与翻转课堂,进行深度学习,指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技能提升,综合素养培养,知识内化再生创造,关注自我创新素养培养。善于利用教育云平台的智能学习分析系统全程掌控自我学情,把控学习进程,达成预期学习目标。
(5)智慧管理表现
智慧管理是指通过智慧云平台对外界需求进行智能处理,提供资源配置、数据集成、信息管理、运行状态监控、教育质量检测等业务支持,实现教育智能决策、可视化管控、安全预警和远程督导,提升教育管理智慧化水平的过程。[34]表现为业务精确划分,统一的校园教务、学生、人事、财务、国资、后勤、科研等数据管理,简化业务流程,基于校园云的广泛参与,智能化运行环境监控和故障预警、洞察、预测,自动化公共事务查询、预约与使用,基于大数据的教育资源分配预测及科学决策能力。智慧管理下用户体验其实是校园事务简单而智能,服务可视可控。
(6)智慧社交表现
美国斯坦福研究中心曾发布过一项调查显示: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掌握人际交往的策略方法和圆融的社交智慧。[35]社交能力是高校师生综合素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信息时代,用于人际交往的应用(如从博客到微博、从QQ到微信等)不断推陈出新,基于这些应用在理论和实践上涌现出大量的社交策略和方法,为高校师生提升社交能力增添助推剂。师生可以建立多样化的社交空间和社群,自组织多类型主题社交活动,人与人之间建立实时互动、协同与融洽的关系。
(7)智慧文化表现
智慧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水平的总体体现,校园整体上的环境、制度、人的言行和精神层面给人的感觉是“大道至简”、“大智若愚”、“有容乃大”、“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大爱无疆”、“天道酬勤”、“共赢精神”,物理校园和虚拟校园中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互动并相互促进,各种积极文化因子不断去磨合、取舍、选择、融合,逐渐形成用户认同的核心价值与行为方式;[36]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智慧校史馆、智慧社区和各类组织活动等传道于用户稳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形成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8)智慧决策表现
决策就是决策者在两个或多个方案中进行选择,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预先制定方案并付诸行动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调节的动态过程。[37]Simon(1957)提出,“管理就是决策”,在校园里管理无处不在,管理者做顶层规划和业务管理,教师做教学管理,学生也要做学习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决定结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耶鲁大学教授Esty (2006)指出,“数据驱动决策”,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决策更要用数据说话,无论是基于应用系统后台大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还是在线大众化专向调查,无论是管理、教学、学习,还是公共服务优化选择,都凸显大数据驱动的背景,决策高效、开放和科学。
四、高校智慧校园发展愿景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如何做好科学、超前、长期发展的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协调智慧校园技术、环境、资源与人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智慧校园建设CIO体系,构建智慧校园建设模型,多视角反复论证智慧校园建设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服务价值度和目标达成性。将智慧校园分阶段分层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智慧校园智慧层级分层建设,也称三度智慧层级目标,①智慧旨在建设校园互通互联、全面感知,环境、系统、平台的智能化建设,达成Smart智慧目标。②智慧为数据集成整合、数据智能分析与挖掘、系统化优质信息资源建设,丰富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在线教学平台内涵等,达成Intelligent智慧目标。③智慧为提升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科研、智慧管理、智慧社交、智慧文化、智慧决策、智慧生活、智慧公共服务等服务水平,重在模式创新、人员素养提升,旨在培养创新型、智慧型人才,达成Wisdom智慧目标。
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应按照规划逐步进行,遵循建前调研、系统架构、试运行、改进、正式运行、效果反馈再改进的流程,整个过程基于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旨在打造一个以用户服务为导向,创新型、智慧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良性发展的智慧校园生态系统。
结束语
随着新技术与高校教育深度融合,各种蕴涵着创造者、开发者智慧的智能应用与系统、平台引进高校校园,智慧因子逐渐融入校园,高校校园在技术层面、数据层面、组织层面、结构层面、环境层面、资源和服务层面等方面智慧性不断提升,这个层面是源,而置身于校园的用户智慧生发与传递,却是第一要义,这就需要高校的顶层决策与管理者、执行者和广大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慢慢实现。
参考文献:
[1]徐青山,张建华,杨立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及实践应用——以“智慧北航”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6(12):112-118.
[2]郑勇.国内近百所高校实现“智慧校园”[N].北京晚报,2015-12-2.
[3]吴旻瑜,刘欢,任友群.“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5(4):8-13.
[4]赵春,任友群.高校管理信息化:离智慧校园有多远[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3):3-7.
[5]黄荣怀,刘德建,刘晓琳,徐晶晶.互联网促进教育变革的基本格局[J].中国电化教育,2017(1):7-16.
[6]陈琳,王蔚,李佩佩,李冰冰.智慧校园的智慧本质探讨——兼论智慧校园“智慧缺失”及建设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2016(4):17-24.
[7]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8]王运武.“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研究——基于系统思维的分析思辨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3(2):21-28.
[9]于長虹,王运武,马武.智慧校园的智慧性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9):7-12.
[10]于长虹.智慧校园智慧服务和运维平台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8):16-20, 28.
[11]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9):88-92,99.
[12]王曦.“互联网+智慧校园”的立体架构及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07-111.
[13]陈明选,徐旸.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61-65.
[14]陈颖.基于情境感知的智慧校园体系及运营模式探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15]罗辉琼,梁卓明,何明发.基于移动服务开放平台构建高校智慧校园生态[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3):52-55.
[16]蒋家傅,钟勇,王玉龙,李宗培,黄美仪.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109-114.
[17]杜炤,赵灿,付小龙.校园社交网络中社会化标签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8):3235-3238,3261.
[18]宓詠,赵泽宇.大数据创新智慧校园服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4):3-7.
[19]黄荣怀,胡永斌,杨俊锋,肖广德.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12(2):22-27.
[20]陈卫东,叶新东,许亚锋.未来课堂:智慧学习环境[J].远程教育杂志,2012(5):42-49.
[21]程敏,智慧教室的设计与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6):248-252.
[22]黄荣怀,杨俊锋,胡永斌.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75-84.
[23]张永和,肖广德,胡永斌,黄荣怀.智慧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情境识别——让学习环境有效服务学习者[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5-89.
[24]高媛,黄真真,李冀红,黄荣怀.智慧学习环境中的认知负荷问题[J].开放教育研究,2017(1):56-64.
[25]蒋东兴,付小龙,袁芳,吴海燕,刘启新.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121-125,131.
[26]智慧[D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智慧/129438.
[27]智慧[DB/OL]. http://www.baike.com/wiki/智慧&prd=so_auto_doc_list.
[28]严大虎,陈明选.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6):123-125.
[29]黄荣怀,杨俊锋,胡永斌.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75-84.
[30]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31]蒋东兴,刘臻,沈富可,金永灿,付小龙.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呼唤CIO体系[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7):1-5.
[32]张菊等.建构技术与人文融合的校园文化:“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诉求[J].重庆高等研究,2017(1):43-46.
[33]李广文.基于用户体验教育资源平台设计[J].教育信息技术,2014(5):18-20.
[34]荣荣,杨现民,陈耀华,赵秋锦.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J].中国电化教育,2014(3):30-37.
[35]樊文军.从语文学习领略古今社交智慧——评《大学语文与社会交往》[J].中国教育学刊,2015(5).
[36]吕建国.智慧·智慧教育·智慧文化[J].江苏教育研究,2015(34):15-19.
[37]胡税根,单立栋,徐靖芮.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公共决策特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5-15.
(编辑:王天鹏)
作者:黄照翠 陈晖 王海涛 邵萍 王陈雨
摘要:随着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认识的加强和对教育信息化研究与应用的深入,大家对信息化校园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智慧校园地出现,实实在在地提高了信息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种期望,回应了政策层面的要求。然而当前对智慧校园的研究,在理念层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存在想当然、简单化的倾向。该文通过梳理研究现状尤其是对参考模型的解析,基于智慧校园智慧性设计的构成要素和智慧表现,对智慧性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原则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改进的智慧校园参考模型,为当前的智慧校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智慧校园;智慧性设计;智慧表现;参考模型
一、智慧校园起源及研究与实践现状
(一)智慧校园的起源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在数字校园建设基础上提出来的,其中的“智慧”,缘于“智慧地球”。智慧地球的概念由IBM于2008年最早提出,并于2009年在中国举办的“IBM论坛和中国策略发布会”再度推出。其核心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能源短缺、效率低下等问题;其策略是“充分发挥先进信息技术的潜力以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互动,以此推动整个产业和整个公共服务领域的变革,形成新的世界运行模型”“在这种智慧的模型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关系将被重新定义,从过去单维度的‘生产-消费’‘管理-被管理’‘计划-执行’,转变为先进的、多维度的新型协作关系。在这种新型关系中,每个个体和组织都可以自由地、精确地、及时地贡献和获取信息、洞察专业知识,从而对彼此的行为施加正面的影响,达成智慧运行的宏观效果”[1]。祝智庭教授在《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一文中,对“智慧”及“智慧教育”的进行了辨析,指出智慧环境、智慧校园是智慧教育的理解图式的学习空间,发展学习者的智慧是智慧环境、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2]。黄荣怀教授认为“智慧校园是指一种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景,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3]。宗平等认为智慧校园的核心特征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引入到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共享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4]。
由这些论述可以看出,智慧校园作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校园形态,一方面体现在便捷的生活服务,校园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师生作为校园的主体,便捷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是教与学的基础—和直接面对教学,以促进学习者的智慧为出发点和归宿;另一方面,它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潜力,是对信息技术的深层次应用,是信息技术与现实社会的充分融合。智慧校园以对现实校园的信息流动和业务流程即管理方式的深刻剖析和对信息技术的充分自信,实现现实校园内的新型协作关系,达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运行效果。然而当前的研究和建设实践远远未达到这个实际效果。
(二)当前对智慧校园研究的不足
自2010年来,智慧校园的关注度和研究论文数量呈上升趋势。如下表所示表明了这种变化(中国知网以“智慧校园”为关键词进行篇名精确检索,截至2014年5月28日)。
从研究内容上看,集中在四个方面,涵盖了智慧校园建设的全过程:智慧校园的概念界定和体现特征、智慧校园的设计与架构、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技术、智慧校园的服务与应用。其中,关于“智慧校园的设计”,多集中于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通过功能模块或层次分解构建智慧校园系统,其实质是缺乏智慧性设计,具体表现在:(1)对智慧校园的智慧表现认识不充分,体现不透彻,借鉴了“智慧地球”,但未深入理解其内涵,对智慧校园的设计缺乏理论高度的建构和分析,在某种程度上有简单化、理所当然化的倾向;(2)当前智慧校园的研究领先于实践,建设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对关键技术的实施缺乏与前期建设基础的衔接,设计缺少原则与方法指导,且未考虑其成本效益和可行性,有一定难度;(3)由于缺少理论与方法指导,应用研究千篇一律,设计未体现智慧校园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要求和实现,忽视了对教学、科研的支持;(4)还没有完全摆脱数字校园的思维,停留在数字而非数据层面,没有体现出大数据时代,数据作为基础资源的重要地位,很多情况下只是提供了简单的信息查询平台,其管理也是自上而下单向的信息传输,没有对这种信息化成果作为新的管理模型在实践中进行设计研究和现阶段以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主动意识。
这些不足表明,当前对智慧校园的研究和实践,忽视了智慧性设计的环节,缺少教育学视野和理论高度的分析,缺少整体上的构思和智慧性设计,造成智慧校园智慧性体现不足,难以达到理想的促进教学变革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智慧校园研究和实践,首先要进行智慧性设计。要进行智慧性设计,就要在分析设计要素系统构成及其智慧表现的基础上,进行理论解读或理论构建,即支撑智慧校园建设与研究的理论有哪些,能否构建出更好的理论;然后进行智慧性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探讨。
二、智慧校园智慧性设计的构成要素与智慧表现
智慧性设计的构成要素和智慧表现是我们对智慧校园的设想,是对智慧校园欲达成目标的期望,是智慧性设计的基础。
(一)智慧校园智慧性设计的构成要素
智慧校园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涵盖现实的校园和虚拟的校园两个方面,是虚实结合新的智慧型校园形态。智慧性设计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内容:智慧服务理念、智慧环境、智慧应用和服务(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科研等)、智慧文化和体验等。
智慧服务理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站在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整体水平的高度定位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将学校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与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衔接合一,使信息化观念深入高校每一个管理者心中,促进信息化与决策管理的深度融合”[5];二是智慧校园的设计应以人为本,采取用户中心主义—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从生活、学习的外部环境到教学内部需求,所有应用与服务的实施都首先征求用户的需求,然后再平衡技术和管理的需求。
智慧环境是物理和虚拟校园的有机融合(也是智慧校园智慧表现的一个方面),包括了智能感知(如温湿度感应、车辆识别、节能监控、安全监控的人像识别和预警、信息系统安全预警等)、无缝网络(如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和内联网接入、物联网、电信网、移动互联网等)、泛在学习与工作(如数据资源获取、信息传输与处理、协作学习、存储空间、资源制作、移动办公)、便捷生活(如便捷消费、校内外互通)等,是智慧设计的实现。
智慧应用体现在以大数据采集和挖掘为特征的一体化综合信息平台,采用统一数据库和统一存储,提供主动信息服务,记录智慧环境中发生的一切,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对教学的洞察和预测。
智慧文化和体验则是提供一个对智慧校园信息化实现之后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文化的感受与体验平台和环境,体现了人与智慧环境的互动及相互促进:用户的使用体验促进智慧校园始于理念终于体验全过程的改进,这种改进更好地促进人的智慧的形成,最终智慧校园会成为一种文化。
智慧设计除了涵盖各构成要素之外,与各构成要素及各构成要素之间还存在循环共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智慧设计与其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智慧校园智慧性设计的智慧表现
智慧性设计的智慧表现,即是智慧校园的智慧性体现,即其“智慧”功能如何发挥,体现在何处,如何体现,这些必须在设计中表达出来。智慧的传统含义是运用知识、智力、工具对事物的综合分析处理能力。信息化语境中的智慧校园,通过信息及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传统意义上学生的智慧,其途径是提供一个全面的感知环境,一个全业务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一种新型协作关系的管理模型,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学变革和教学效果提升,即实现智慧教学,因此智慧要从智慧管理、智慧教学以及智慧环境中表现。
校园的管理包括校园内的各个方面,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在于其管理对象和生产对象都是人,这对信息化的要求比其它行业更高,因此智慧管理在智慧校园中最为关键,其核心是智慧服务理念。在智慧服务理念的指引下,智慧表现为:(1)基于学校组织机构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智慧融合,包括对各业务的精确划分,统一的校园教务、学生、人事、财务、国资、后勤、科研等管理数据,基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参与;(2)信息化环境的智慧管理,如:运行环境监控和故障预警,服务器资源和带宽资源的负载均衡,流量类型及业务热度的自动分析,公共事务如教时、机房、会议室的查询、预约,智能水表和电表等的使用;(3)便捷的业务流程调整,即“精简管理流程,废除或优化一些不合时宜的管理制度(如繁琐的公文审批、设备招标、经费报销等),不断提高教育管理业务系统的运行效率”[6];(4)基于大数据的教育资源分配预测及科学决策能力。大数据在智慧校园中无处不在,对未来学校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行大数据建设,让大数据成为教育管理现代化的依据,最能体现让数据说话的客观、真实、科学、可信的实践精神、科研精神和科学的决策辅助作用。
智慧校园建设为个性化学习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供平台和工具,为教育教学理念、制度、方法和手段全面创新提供数据支撑,是为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核心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即智慧教学。智慧教学包括了教与学两个方面,实际上智慧校园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界限,因此对智慧教学的智慧表现描述不必做特意的区分。一般认为智慧校园中支撑教学的技术主要有学习分析技术、资源个性推荐技术等。学习分析“目的是理解和优化学习以及学习情境”,因此其智慧表现在“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帮助教师、学生、教育机构等解读数据,并根据数据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即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全程智慧性管理、记录、分析、评价,提供个性化教学[7]。资源个性推荐设计语义网络与本体技术,其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资源检索和定位,而其智慧表现为资源系统的适应性和个性化服务能力,教学资源效能的挖掘分析。
智慧环境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目的之一,即提供舒适便捷、绿色节能的管理、教学、生活环境。作为目的和结果的智慧环境,智慧表现包括:(1)无缝、稳定、安全、易用的信息流通和数据传输通道,如全面的网络基础设施、物联网覆盖,射频标签、二维码等的广泛使用,智能终端的全面支持;(2)安全、便捷、舒适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如:校园安全监控数据的智慧分析、自助门禁和车辆出入、可视化水电汽暖等自动节能监控、可视化一卡通消费系统、室内环境的智能调控、可视化校园导航等;(3)可协作、自适应、友好的线上社区:基于定制的信息推送、无障碍线上交流。
智慧性设计的智慧表现,也是智慧校园智慧体现,通过对智慧表现的分析,可以更清楚的表达智慧性设计的初衷,更直观的感受智慧校园带来的好处及其相比数字校园的进步。
三、智慧校园智慧性设计的理论基础
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性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是智慧校园能否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和促进教育教学效果、效率与效益最大化的基础和保证,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前提是具有理论高度的指导和分析。智慧性设计的理论建构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有没有能指导智慧校园设计和建设的理论、智慧校园建设能否催生新的理论。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一文中,何克抗教授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所从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与评论,认为教育信息化基本理论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理论以及教与学方式”“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三部分,其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是核心[8],其回答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内涵(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和途径问题,该理论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理论,和智慧校园建设的目的有所吻合,因此可以作为智慧校园建设中对课程资源及学习平台智慧性设计的理论基础,用以指导资源和平台的建设。“混合学习理论”认为混合学习就是在系统观的指导下实现各种学习方法、学习媒体、学习内容、学习模式以及学习支持服务和学习环境的混合[9]。该理论可以为智慧环境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分布式认知理论”“情景认知与学习”“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等都同智慧校园理念及信息化环境等未来学习环境相关[10]。
但《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同时认为“迄今为止关于‘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实现有效整合’这一关系能否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并促进教育深化改革的至关重要问题,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真正研究出一套比较科学、系统的理论来加以阐述”。
这就给我们带来了困扰,这些理论真的能指导智慧校园的设计和建设吗?能找到现成的理论比如教育学视野下的相关理论或者设计学范畴的理论作为指导吗?如果没有合适的现成理论,那么有没有可能构建智慧校园直接相关的理论,以此为基础,进行智慧性设计,充分表现信息技术尤其是新技术新思维对教学造成的理念上的影响和变革,及在此理念指导下智慧校园对教育教学的支撑作用?这成为智慧性设计不得不考虑的首要问题,当然也为可能的理论构建提供了机遇:在比较分析诸多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智慧校园自身的设计和建设理论。
四、智慧校园智慧性设计方法与原则
(一)方法:基于分层思想的模型设计
智慧性设计模型构建是目前设计中采用较多的方法,就是在智慧服务理念的指导下,充分了解校园环境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功用,形成物理的和虚拟的现实校园的逻辑结构,采用适当的技术并充分发挥技术的功能,形成智慧校园的逻辑结构。
已有的智慧校园的设计方案,多基于物联网或者云计算技术,采用分层的思想构建模型。如下图所示:图2是简化的物联网参考模型[11],图3是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智慧校园的参考模型(在原图基础上简化) [12]。
可以看出,图3所示参考模型中,数据标准是前提,安全体系是保证,是在物联网参考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和修改部分层次而得到的。事实上,通过考察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这些智慧校园参考模型渊源于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OSI参考模型是为了统一和兼容网络发展的繁杂和无序状态,形象地总结、描述和规范已经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研究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而采用分层的思想构建的分析方法。OSI的提出,并没有在多大程度上促进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和标准的统一,反而是已经在运行并且蓬勃发展中的TCP/IP参考模型(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成为后来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事实上的标准模型[13]。
OSI尽管由于功能层数太多稍显复杂等诸多原因未成为事实上的标准,但它的积极作用之一则是使分层的思想深入人心。分层成为网络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将复杂通信问题,按数据或信息的流动过程,通过模块化的功能层次,划分为一个个的功能层,将复杂的系统逐步处理,提高其效率和兼容性,最终获得较为简便的处理方法。从教育信息化早期的校园网,直到数字校园,这一思想均被广泛应用。数字校园被认为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包含了“规划与设计、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数字化资源、保障条件、数字化服务、服务对象”等诸多要素[14],采用分层模型对其进行原型设计遂成为数字校园建设与研究的常用方法。
教育信息化发展到智慧校园阶段,分层设计思想得以延续。如上页图3所示即是这一思想的体现。智慧校园中的数据和“信息流动”,即数据及其逻辑流向。泛在用户(办公室、教室、机房等处,智能终端)、视频监控数据、感应设备智能感应数据、用户消费等行为数据通过信道和应用平台或接口同数据库进行互动,对数据的分析通过相关应用进行,分析结果可视化呈现给用户。在结果到达用户之前,数据要经过一系列协议和标准的转换,其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呈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所要面对和处理的,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用户需要的,只是信息和数据分析之后的结果。因此智慧校园的智慧性设计应该有明确的原则。
(二)原则:以用户为中心、以教学为目标
上页图3的另外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以技术和管理为中心,不自觉地表现出信息化管理人员的自我中心主义。虽然技术是因为人的需求而诞生的,本身即有以人为本的因素,设计时也是面向服务的,同时这种设计思路对信息化实施者自己的管理和维护也是有利的,但却忽视了智慧校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安全、便捷、智慧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是为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即学生和老师的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即从设计规划开始,一切以有利于技术实施和工程建设以及后期管理的方便或者有利为前提,在方便施工与管理的前提下,实施相应的应用与服务。实质上,这脱离了教育的最终目的,不符合教育现代化语境下的教育理念,也表明智慧校园的智慧性设计需要理论层面的探究,需要教育学、设计学、教育信息化等理论的指导。若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依然采用这种参考模型,则可能会引起一些误导。
因此智慧校园智慧性设计的原则应当是,在教育目的和现代化教育理念即相关理论的指引下,以人为本、教与学为中心,优先应用和服务提供,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技术和管理方案,以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当中,构建稳定、灵活、便捷、安全、科学、广泛参与的智慧校园模型。
智慧校园模型的构成首先要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同时要包含系统构成和建设实体及其相互关系,还要体现出技术手段和智慧表现。基于以上所提出的设计原则,改进后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智慧校园参考模型,如图4所示。
智慧服务理念跟技术与管理是互动关系,体现出智慧校园及其建设的广泛参与:服务理念属于顶层设计,理念需要充分评估教师、学生以及各部门员工的需求,以满足需求为动力,以满足教学需求为目标,充分互动,产生螺旋式上升的效果。智慧信息通道包括了智慧校园中各种数据传输所需的信道,同时是智慧环境的要求和组成之一。智慧信息平台则为用户提供最简洁、自适应、可定制的接口,用于展现、体验智慧校园和分析结果,由于用户的多样性,需要支持各种类型的终端。技术与管理是智慧校园的有力支撑,是智慧校园建设落地的最终手段,也是建设的结果之一,是平稳运行的保证,但技术与管理已不是智慧校园建设所要考虑的核心内容,因为智慧校园的核心是用户。其中的管理包含了智慧校园内的管理和对智慧校园本身的管理两方面的内容。
此模型的优点是既体现用户为中心进行智慧设计的智慧服务理念,又表达适当的分层设计思想,以利于技术实现;智慧校园的系统构成和智慧体现,也适当表达在该模型中。对比以前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多以技术和系统本身管理为中心,该参考模型也做出了改进,对智慧校园的实施是比较有利的。
五、总结
展望智慧校园的未来,我们期望这一天早日到来:技术真正“消失”一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正在无意识地使用与体验中[15]。
信息化教育的好处不言而喻。从计算机单机到互联网,到物联网、云计算、移动计算,再到大数据,每一次技术的进步与更新,都能为我们提供对学校教育的新的认识视角和研究视角,我们也有机会深入了解、重新认识教育及其发展规律。智慧校园的建设即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的探索,既是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又是教育信息化的手段和工具。然而智慧校园不是一蹴而就,不是想当然,必须在教育目的和现代化教育理念等理论的指引下,以人为本、以教学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精心设计。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本身是以人为本的,关键是要做好设计,并把智慧要素体现到设计中,真正让技术和管理对用户透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效用。
参考文献:
[1] IBM.智慧地球赢在中国白皮书[EB/OL].http://www-935.ibm.com/ services/cn/bcs/iibv/strategy/smarter_planet.html,2014-05-28.
[2]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3]黄荣怀.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7.
[4][12]宗平,朱洪波,黄刚,许建真.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4):15-19,51.
[5]任友群.以智慧校园支撑大学治理——“教育治理”视野下高校信息化的角色、共识和活力[N].中国教育报,2014-03-26(11).
[6]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9-34.
[7] 祝智庭,沈德梅.学习分析学:智慧教育的科学力量[J].电化教育研究,2013,(5):5-12+19.
[8]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9.
[9] 陈卫东.混合学习的本质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5):30-33.
[10] 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38-40.
[11] 彭巍,肖青.物联网业务体系架构演进研究[J].移动通信,2010,(15): 15-20.
[12] 宗平,朱洪波,黄刚,许建真.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4):15-19+51.
[13] (美)特南鲍姆,韦瑟罗尔.计算机网络(第5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32-38.
[14] 王运武.“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研究——基于系统思维的分析思辩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3,(2):21-28.
[15] 余胜泉.技术何以革新教育——在第三届佛山教育博览会“智能教育与学习的革命”论坛上的演讲[J].中国电化教育,2011,(7):1-6,25.
作者简介:
于长虹:在读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ych@lynu.edu.cn)。
王运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技术与环境、教育信息化、学习科学与技术、数字校园、战略规划(jiaoyujishuxue@yeah.net)。
马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计算机应用。
A Research on the Wise Design of the Smart Campus
Yu Changhong1,2, Wang Yunwu1, Ma Wu2
(1.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116; 2. Network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Henan 471022)
作者:于长虹 王运武 马武
1月7日,全国校园足球裁判委员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举行。本次会议由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执行,中国足球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分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分会协办,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承办。
会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申燕,中国足球协会裁判管理部部长谭海,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校园足球工作部项目主管曹源,全国校园足球裁判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常委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委员共计72人参加了会议。
谭海代表中国足球协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在讲话中指出,长期以来,中国足球协会秉承教体融合的理念,致力于年轻裁判员的培养,与全国校园足球裁判委员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足球协会裁判委员会将一如既往关注、支持全国校园足球裁判委员会的发展,在讲师选派、裁判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密切沟通交流机制。谭海祝愿全国校园足球裁判委员会越来越好,培养更多优秀足球后备人才,为中国足球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国校园足球裁判委员会副主任周群力、李刚、罗伟坤、王景东、钟俊、皮德华分别就各自负责的领域进行了全面的工作总结,客观总结了成功的经验,深刻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同时,明确指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全国校园足球裁判委员会主任蔡基洙作了2019年全国校园足球裁委会工作总结。近年来,校园足球联赛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得到了蓬勃发展,形成了完善的竞赛体系。校园足球裁判员数量在逐步增加,质量在稳步提高。不仅能够完成教育部校园足球裁判员任务,而且承担了中国足球协会部分裁判员任务,得到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好评,为校园足球争了光、添了彩。2019年,全国校园足球裁判委员会共完成31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赛事以及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赛,共有570支校园足球代表队参加了1479场比赛,选派裁判员5916人次,均顺利完成全部比赛任务。
2020年,全国校园足球裁判委员会将在完成各项赛事的同时,重点做好3项工作。一是继续加大各省(区、市)年轻裁判员培训力度,各省(区、市)要及时向全国校园足球裁判委员会报备各项培训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大校园足球裁判宣传工作,做好微信平台的维护与更新。三是充分发挥各大体育院校专业优势,不断加大当地裁判员培训工作。各地裁判委员会负责人需加强与属地体育学院的沟通与协调。
随后,会议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颁奖仪式,表彰奖励在2019年度全国校园足球裁判委员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先后颁出先进工作者、优秀裁判长、优秀裁判员以及男、女金、银、铜哨。
下午,全体代表分成两组,就既定议题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全国校园足球裁判委员会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为了满足全国校园足球发展需要,应进一步加强年轻裁判员培训力度,搭建培训体系,落实培训措施。部分委员建议,解决校园足球裁判员执法等级评定与比赛选派标准结合的合理制度与规划是培养裁判员的重要实现途径。还有委员认为,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行政制度特点与文化差异,对裁判员的培训制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制订与协调。
最后,全國校园足球裁判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人事变更。会议一致通过,增补陶然成、王津、颜中杰为全国校园足球裁判委员会副主任,增补艾坤、张雷为全国校园足球裁判委员会常委,增补金晶、耿志伟为全国校园足球裁判委员会委员。
平安校园是依托中国电信品牌、产品、服务、网络、渠道和客户资源优势,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行业服务合作经验,在政府部门的指导和信任下,为中小学倾力打造的教育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平安校园建设将为老师、家长创建更为便利、快捷、功能更丰富的沟通方式;将有效提升校园防范水平,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安全的环境;进一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管理水平,减少校园内部信息化系统部署和成本维护费用。
平安校园主要包括:校园卫士、家校互动、校园一卡通…… 校园卫士功能主要为学生进出校门让家长随时掌握。学生只需佩戴一张校园卡,就可实现进出校门信息直接传送到家长手机上。也可以提供学生考勤查询与管理,避免不安全人员进入学校。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校园环境,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
家校互动功能主要为家长利用手机短信及时接收学校动态信息。如老师发送的家庭作业、留言、评语、学校通知、学生在校表现等相关信息。老师只需通过电脑就可群发短信,家长也可以登录平安校园网站与老师在线进行交流互动,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
校园一卡通将进一步提升校园管理水平。学生只需一张校园卡在手,就可以实现身份识别、考勤管理、校园门禁、图书借阅、饭卡就餐……将使校园管理进一步规范,校园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将全面实现智慧校园
…… 目前***已近有***所中小学签约平安校园,****所学校已实现平安校园建设,用户规模已达***万余户。下一步计划将在全市范围内所有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全面推行平安校园建设,让智慧校园紧跟智慧****步伐,为全面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继续努力。
蒋家傅:智慧教育与智慧校园
蒋家傅(佛山科技学院教育学院长,教授,智慧教育创业领军人才):尊敬的主持人、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很荣幸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我在智慧教育与智慧校园方面研究的一些心得。
我主要想讲两个问题,一是智慧教育的研究热点,二是分享一下我们实施的智慧校园项目案例。
首先谈谈智慧教育。关于“智慧教育”的概念,目前学术界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表述。大致有这么一些观点:
一、认为智慧教育就是智能教育,主要是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手段的智能化,重点关注技术手段。
二、认为智慧教育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兼顾兴趣,通过娴熟的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开展自助式学习的教育,重点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
认为SMART是由Self-directed(自主式)、 Motivated、(兴趣)、Adaptive(能力与水平)、Resoure enriched(丰富的资料)、Technologyembedded(信息技术)等词汇的合成词。
三、认为智慧教育就是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人们智能的教育。智能包含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决断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等。
四、从教育信息化的角度,对智慧教育还有一个定义,认为智慧交换就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才期望,既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
这个定义指出了智慧教育的内涵,但概念中有概念。
五、我认为站在我们今天的时代背景谈智慧教育,主要是从信息化的角度来探讨。我认为,智慧教育就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的各种信息与情境进行感知、识别、分析、处理,为教育参与者提供快速反馈、决策支持、路径指引和资源配送的教育方式。
智慧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智慧教育的技术路线就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的各种信息与情境进行感知、识别、分析、处理,其功能特征就是提供快速反馈、决策支持、路径指引和资源配送。从技术层面看,智慧教育是指教育过程中运用的智能教育技术,它是信息化教育的高级形态。
现在智慧教育是一个很热的话题,为什么会热?我认为有两大背景。
其一,技术背景。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三大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智慧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物联网技术为校园传感网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云计算技术为教育云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泛在学习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其二,社会背景。当前教育面临的三大挑战推动了智慧教育的发展。
挑战一:当前学校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孤岛现象,难以实现学校的综合业务处理与决策支持,很难支持大数据时代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需求,需要重建学校信息系统的技术架构、业务流程和数据系统;二是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开展了那么多年,并没有明显地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带来改变,甚至出现了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的"无力感"现象。
挑战二:面对互联一代学生的挑战。我们今天的教育对象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这一代学生有关名称叫"数字土著"。这一代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策略等方面跟上一代学生(或教育工作者)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更喜欢技术,更依赖网络,更习惯于碎片化的学习。面对"数字土著",我们应该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教?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挑战三:面对21世纪人才培养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人才需要具备三大技能:其一是学习与知识创新的技能,其二是生活与工作的技能,其三是信息、媒体与技术的技能。我们现行的教育系统、教育资源与教育模式很难培养能够具备这三大技能的人才。
为了应对这三大挑战,世界各国几乎是都把目光聚焦到教育信息化,都试图通过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来寻找解决这些挑战难题的途径,也就是大力推动智慧教育。因此,智慧教育是信息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信息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为此,IBM提出了智慧教育四维路标:一是技术沉浸;二是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路径;三是服务型经济的知识技能;四是全球化的系统、文化和资源的整合。
当前智慧教育研究有十大热点:
1、教育云平台,
2、智慧校园,
3、智慧教室,
4、电子书包与智能学习终端,
5、电子教材,
6、慕课与微课,
7、个性化学习网站,
8、移动学习,
9、翻转课与智慧课,
10、学习分析技术与智能测评。
接下来介绍我们所做的佛山市禅城区"智慧校园"示范工程项目。
关于什么是慧校园?至今没有一个标准的解读,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标准。我认为,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信息化应用深度整合、信息终端广泛感知的数字化校园。它既是一个教学环境,又是一个教学系统,又是一个教学空间,既有教育的特征,又有技术的特征和文化的特征等多重属性。
智慧校园具有九大特征。从技术层面来看,1是一个融合的网络与技术环境,2是广泛感知的信息终端,3是泛在的学习环境;从功能层面来看,4是能提供快速、综合的业务处理服务,5是能提供管理与决策支持服务,6. 个性化的信息服务,7. 按需、灵活配置的教学资源与技术服务;从应用的层面来看,8. 智慧的课堂, 9. 蕴含教育智慧的学习社区。
我们对智慧课堂的理解就是高效互动、情境感知、跟踪记录、快速反馈,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个别化教学,这样的课堂我们认为就是智慧课堂。
"智慧校园"示范工程是禅城区人民政府于2010年9月启动、2012年5月完成并上线运行的 "四化融合、智慧佛山" 首批重点示范项目之一。2011年获全国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立项。
本项目分别选择佛山三中、汾江中学、佛山实验学校和南庄中心小学四所不同类型的学校,建立禅城区"智慧校园"示范工程试点学校。
我们做这个项目的时候,主要从4个方面切入来探讨解决方案。
其一是在学校管理方面怎么样打破教学校园的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管理一体化、流程化和智能化;其二,在教学资源方面,实现区域内各学校软硬件动态均衡配置,充分共享;其三,在教学应用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师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教与学的需求,让教学更轻松、学习更自主、互动更及时、评价更准确;其四,在学习社区和校园文化方面,构建家校互通的、及时分享与交流教育智慧的、绿色学习社区。
该项目的建设目标也是围绕以上4个方面设定目标。主要建设内容是一个平台,八大应用系统。如下图。
图
一、智慧校园的建设内容框架
智慧校园系统采用先进的面向服务的SOA技术架构。由4大服务体系8大应用系统构成。如下图。
4大服务体系包括标准体系、安全体系、云平台监控体系和服务体系。
8个应用系统分布在教育应用在线服务层,能提供各类在线教育软件服务,包括智慧校园管理系统、智能教学系统、移动学习系统、数字化实验系统、教育资源系统、智慧系统文化、家校通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等八大在线服务系统。
教育云平台提供了基础设施的服务、平台服务和应用的服务,面向的对象是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人员、老师管理人员。
"智慧校园"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为解决禅城区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挑战,解决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所面临的突出与共性问题进行了创新性探索。我们项目团队也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既有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也有应用创新。
目前,该智慧校园系统正在禅城区推广应用。欢迎大家来佛山交流研讨!谢谢聆听!
打造智慧校园,彰显职教办学活力
佳木斯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于2007年7月,是一家区域型、紧密型的职教联合体,是一所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办职业教育机构。集团下设国家统招专科层次的佳木斯职业学院和以培养职业技术工人为主的佳木斯技师学院,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并举,全日制学历、技能教育与成人继续教育、短期技能培训相结合,是集团的办学特色。
集团现有教职工881人,全日制各类在校生7800余人。设有机械制造、交通等6个专业群,共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一体化等36个专业。建有数控加工、焊接技术、汽车维修、模具制造、网络信息等8个实习实训基地,以及旅游3D环幕仿真模拟实训室、多点触摸市场营销实训室、汽车模拟驾驶实训室
等共计34个实训实验室。
集团现已发展成为国家级综合技能培训基地,国家级创业培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培训联合委成员单位、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自集团组建以来,集团党委就高度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始终把智慧型校园建设作为集团一项重点工作长期推进,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高起点规划,是打造智慧型校园的重要前提 2010年,集团按照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服务职业教育产业化的要求,积极启动了“智慧校园工程建设项目”,确定了“三个三”的项目建设目标。即三个支撑、三个覆盖和三个效果。“三个支撑”是指支撑学生综合实训与技能培养、支撑远程教育与职业培训、支撑教学运行状态监控与决策支持。“三个
覆盖”是指覆盖校内教育教学、覆盖合作办学单位、覆盖校企合作企业。“三个效果”是指达到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高质高效学习的效果,达到将职教集团办成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创新、内涵质量整体提高的效果,达到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示范样板的效果。项目总体达效后将实现服务教育教学的核心功能,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彰显集团化办学的活力。
可以说,我们在探索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教材与技术深度融合的智慧型人才培养与办学模式方面,试行了一步。该项目得到了全国信息化委员会委员、东北师范大学理想学院院长钟绍春的高度肯定;更得到了国家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该项目还被列入了省政府第三十次省长专题会议内容之一。上级领导的关注与认可,
更加坚定了我们打造智慧型校园,以信息化助推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二、高标准建设,是打造智慧型校园的有力保障
1、加大投入,基础设施整合升级
2010年,集团投入830万元,完成了覆盖全集团、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拓展性的校园网络基础建设;按国家标准建设了300平方米的中心机房;布署了130余台网络设备,包括交换设备、流量整形设备、防火墙、网管设备、服务存储设备、UPS不间断电源等。通过此举完成了基础设施改造升级。
2、突出重点,初步完成部分虚拟教学资源 我们与东北师大理想学院合作,共同开发了基础数据支撑平台、管理支撑平台、教学支撑平台、辅助教学平台及虚拟仿真实验环境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并建成了虚拟数字空间。目前提供焊接、机械加
工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与应用、建筑工程技术、汽车维修与运输、消防工程、营销软件管理等11门核心课程的教学支撑,并且课程数目还在增加。实现了集团教育教学、管理等核心业务的数据化,实现了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活动的数字化。
3、整合信息,促进资源共享
一是定制了信息标准代码集,使信息流通更加有序、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得到发挥。二是建立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了教职工、学生账号,实现了新建系统及集成原有系统间的单点登录,形成了分配权限和控制登录的科学机制。三是建立了数据交换中心,实现了教学管理、学生工作、人事管理、财务收费等多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总体上提升了管理效能。
4、积极合作,搭建远程教育服务平台
⑴校企合作网络空间建设。已与大连船舶工业工程公司、迪尔佳联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学生实训、顶岗实习的远程管理平台。
⑵涉农专业网上教学。依托市委组织部先锋网,建立理论教学、实习实训、专家答疑、学员反馈等涉农培训远程教学体系。
⑶继续教育远程教学。建立与知名网络学院开放教育教学资源的互联共享。借助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奥鹏网络教育的资源开展继续教育。
三、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是打造智慧型校园的根本目的
1、服务教学,教学改革喜结硕果
集团成立之初,教师在教学理念、授课习惯等方面相对滞后,为改变这一局面,集团出台统一的数字化教学运用能力要求和标准,并纳入集团绩效考核。
通过这一举措的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数字化教学使用率从最初的不足50%增加到了现在的92%,教师由被动转向争先主动甚至已经无法离开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可喜局面。从此,集团的教学告别了“黑板+粉笔”的单一模式,开启了数字化教学的热潮。其中,教室白板使用率达到100%,教室联网率达到98%,现有多媒体教室使用率达到100%。
2012年,我们相继成立了以王永成工作室为代表的26个工作室。由王永成工作室采用电子书技术开发的《机械制图3D版教学课件》,除具有PPT功能外,增加了模型交互功能,教师按机件模型的投影要求可实现“人机交互”,动态展示了机件的内部结构,实现了机械制图教学的立体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填补了国内空白。同年,王永成及其团队制作的《冷冲压模具拆装》教学软件在全国第十二届多媒体教学
课件评比、黑龙江省第五届高等学校软件评比中均获得一等奖,王永成老师还被聘为教育部数字化研究中心教学专家、东北师大研究员。在今年的第十三届全国课件评比中,我们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优秀奖6个,并获得优秀组织奖,代表全国各参赛队做了典型发言。同时我们还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 “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
今年,我们利用暑期大干四十天,集中开展了网络学习空间项目专项攻坚战,重点推进了信息化管理流程的全面运行和信息化示范课建设工作。在此期间,省厅信息处门海处长还亲临指导,促使我们这次攻坚战圆满完成任务。累计开发课程11门、67个教学单元、电子书16部、网站15个、微课30节;开发仿真交互软件27个、三维动画157个、视频238个、
二维动画432个。
2、服务学生,自主学习跨越提升
集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与佳木斯移动、联通等公司合作,在校园内搭建移动网络,为学生采用信息化学习提供网络支持。学生在课下充分利用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图书馆、数字化校园资源库等方式积极开展自我学习,这一学习现象已经在学生当中蔚然成风。
与此同时,集团实施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考核,并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中确定了建立支撑学生综合实训与技能培养这一核心任务。基于此,学生的数字化实践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其中典型代表就是09模具班王卉同学。她现就业于迪尔制药机械有限公司,入厂仅三个月就凭借在校三年的网络学习3D逆向技术,独立为企业完成了制药模拟生产线的仿真展
示工作,为企业创造了极大的利润。在2013年“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网络虚拟运营竞赛中,集团两支参赛队伍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3、服务管理,管理效能大大提高
我们建成了管理支撑平台,该平台包括人事管理、教务管理、招生管理、学生工作、协同办公、收费管理、校产管理、党建管理、考核管理及监测管理等10个模块。这一平台的建成,大大提升了集团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中间的过渡环节,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了行政办公公开化、透明化,同时也提高了集团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水平。通过管理平台的建设和使用,集团大大降低了办公成本,有效地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经测算,一年下来仅节省纸张、打印机等耗材费用达100余万元。
四、下步规划
一是建设云资源学习环境。与多个地方、企业、行业、职业院校制定紧密的合作开发及共建共享模式。
二是建设资源中心。提供数字化资源的存储、转换、整合、共享及发布,实现数字化资源的全过程管理并为学员的自主学习提供完备的资源服务。
三是建设信息服务中心。提供音视频交流与互动平台、一站式远程接待中心,实现便捷的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学校现代化信息管理服务。
四是建设节能型校园,利用物联网技术,跟踪、监测每一个管理、教学的流程和环节,打造职业教育领域的节能型样板院校。
佳木斯职业教育集团
2013年12月
18日
航天宏图融合北斗卫星定位技术、GPS、物联网和互联网等技术,成功打造“北斗智慧校园管理系统”,为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创建了一个精确定位、信息感知、互动交流、安全预警的优质平台。全面推动和提升了教育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促进了智慧校园、平安和校园的建设。效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全面感知、物联应用
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全面感知跟踪学生的精确位置,对于影响学生安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平台还可与学校的安防设施实现联动。例如通过RFID学生考勤功能,及时发现学生到、离校异常情况,并能将学生考勤信息汇总到学校管理部门进行统计。 2. 智慧平台,智能服务
智慧校园管理系统通过云数据中心,构建校园的应用支撑平台与信息服务系统,实现数字化的学习和管理。在面向信息服务的架构下,整合信息、应用和计算资源,从而实现流程与内容的整合。通过任务驱动与流程调度控制,有效协调校园的人员和资源,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和运作机制,全面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程度。 3. 快乐应用,构建和谐
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实现了家长、教师和学生三方的及时互动,沟通反馈,提示学校的管理水平。家长可及时查看学生动态,及时获取学生学习状态。真正体现了家校交流互动、智能安防的理念。为构建和谐平安校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真正为学校、为教育撑起一把“智慧伞”。 4. 有效支持教育改革和创新
智慧校园管理系统面向具体服务组织整体架构体系,通过信息服务化,将资源、数据、信息和应用流程,按照基于服务的方式整合起来,使彼此之间互相关联,数据融通,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有效协调人员、资源,以提高教学、管理、办公、学习方面的整体办事效率。
智慧校园方案设计方案 背景: 政策背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 《青岛市“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6-2018年)》,2018年全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环境实现全覆盖,汇聚智慧校园典型应用案例100个以上。 技术背景: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推广普及,对学校信息化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海量存储、按需计算的云计算模式冲击着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以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物联网为代表的移动化风潮不但冲击着校园网络建设,更是扭转了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路与方向;融沟通、协作、分享于一体的社交网络,在取代校园BBS之后,又对传统的以管理者为中心的信息系统产生
效果预期:因此,智慧校园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借助微信、移动互联强大的连接能力,优化校园内教学、生活、管理场景的体验,同时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实现校园内不同应用系统、不同用户群体真正无缝融合、互联互通,最终达到学校管理简单化、教师工作量化同时减轻负担、学生学习兴趣化的效果。 整体框架:
一、微信校园
为家校沟通中的各个需求点量身定制,通过电脑端以及手机端及时通讯软件,打造智慧家校互动平台。有效提升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帮助家长深度参与教育,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同时与课堂互动系统、学校管理系统、教育云平台期深入整合,构建智慧教育生态体系。
针对青岛市实验小学,目前通过手机微信能够实现、完善的一些功能,激活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备,联接微信平台,同时提高家长的参与度; 家校需求:
需求 传统家校沟通 微信家校沟通 教师通过微信群、QQ群发送通知,支持向每一位家长统一或独立发送信息 信息易被淹没和干扰 通知、作业、调查问卷等 系统自动反馈信息的阅读回复情人工进行信息跟踪和数据统计 统计 况,并对数据进行智能统计和分析 家长、教师、学校多方互动,在线沟通 电话、短信等传统沟通渠道 即时通讯,快速传递家校信息 云存储的数据实时记录孩子校园生档案 信息删除后无法查看以往记录 活的点击足迹,形成每个孩子专属的成长档案
使用权限:针对校长、老师、家长、学生开放不同权限,以手机号或学号为身份识别方式,进入后台,绑定手机号或学号,即开放相应的应用权限。 数据统计:通过对作业发布频率、通知阅读、班级圈发布、成绩分析、运动频率、积分数据等情况统计,直观了解老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活动情况以及消息到达情况等,为教学改进、家校交流提供参考依据。 积分体系:学生通过考试高分、参与课外活动、运动次数、其他奖项等获得积分,通过智能手环添加到积分空间;家长通过参与家长义工、上传学生课外作品等获得积分,通过微信添加到积分空间。积分可用于学生获得免写作业权利、优先选课权益等,以此鼓励学生学习活动,激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完善家校通。 同时通过胸章奖励,让家长、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与主人翁感,进一步激励积极
参与学校活动,参与到校园的建设中…… 具体产品功能:
课堂在线:发布作业、课程表、成绩分析、名师微课 教学
课外net:创客中心、学生社团、自主选课、换物平台 管理
家校互通:信息通知、班级圈、学校微官网、摇一摇 生活 智能食堂:健康数据、每日菜谱、饮食建议 管理 校 校园一卡通:微信通知、代接送、视频监控、自助缴费 区管 理
1、课堂在线 教师通过对课程、作业、成绩的管理,使得工作更加便捷化;家长随时掌握孩子学习情况,并参与其中,减轻老师负担;同时便于管理者了解并指导教学。 发布作业:教师后台发布作业,实时推送到家长微信,无需微信群一遍遍发布,减轻教师负担,家长随时掌握信息。 课程表:方便家长查询课程、校长了解老师教学情况。 成绩查询:各科成绩、班级平均分、班级排名、进步退步率、本学期成绩曲线等,直观全面展现学生成绩详情,帮助老师统计、管理学生成绩,并多角度向家长展示成绩数据,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名师微课:老师上传微课小视屏作为学生课后的第二课堂,学生通过客户端选择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的讲解,自主学习,助力成绩。 *实现作业、成绩、课程手机微信在线管理、随时随地实时查看
2、课外net 创客中心:校内、校外创作的作品,在家长协助下上传创客中心,用于展示交流,同时跟别人进行作品交换,实现创作价值,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探究精神。 学生社团:学生参加感兴趣社团,社团活动风采展示,同时学生家长参与交流。 自主选课:第二课堂,全校学生自主选择,老师后台筛选,争取学生选到最适合
的课程。 换物平台:闲置物品处理,换取需求物品,资源利用,变废为宝,倡导低碳生活。 *通过积极参与课内课外活动,并与家长、同学互动交流,实现价值,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3、家校互通 学校微官网:学校介绍、风采展示、校园新闻、名师风采等更加快捷、多元地展示给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大众,同时方便分享,让更多人了解学校、关心学校。 班级圈:家长绑定孩子班级圈,家长、老师自由分享、交流,共同助力孩子成长。 信息通知:家长会、放假、紧急通知等在线推送,家长一键查看通知,实现实时关注、及时了解学校信息。 摇一摇:周边200米实现微信摇一摇搜索校园名片,让学校附近的人都能了解学校。 *校园官网、移动终端等信息同步展现,管理人员、老师一键发布信息通知,信息交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阅读,简便 高效 快捷。
4、智能食堂 健康数据:通过智能手环收集学生健康数据,上传到校园云数据中心,针对孩子们的身体状况随时调整营养搭配,实现学生食谱定制化。 每日菜谱:每日菜谱公布,不同时间不同安排,营养搭配均衡,让家长放心。 饮食建议:家庭饮食建议,营养搭配不重复。
5、校园一卡通 微信到/离校通知:老师一键发布放学通知,家长手机实时接收,通过智能手环GPS定位,随时掌握孩子位置,到校、离校情况。 代接送:监护人通过进入“代接送”功能,填写信息并通过审核,得到代接二维码,扫码即可接送学生,同时短信或微信通知孩子家长。 视频监控:微信联接校园监控设备,实时查看孩子在学校的视频直播,实时掌控孩子在学校的情况,防范恶性事件发生,家长放心。
自助缴费:家长选择缴费栏目,在线自助缴费,为忙碌的家长、老师排忧解难。
二、教学应用
1、教育云服务平台 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学校和教学提供智慧应用和服务,而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学习系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
2、3D智能教学系统 学生戴着3D眼镜上课犹如观看3D电影,通过形象化立体化地展示抽象概念、空间结构、分子元素、化学实验等,不仅激发学习兴趣,更便于直观理解记忆,加深印象。
3、数字化书法教学系统 运用交互式手写电磁触控一体机,通过动画模拟、教学视频、书法临摹将书法教学规范化、简单化、直观化、趣味化。笔画观察、笔画分析、书法临摹、知识典故、书法欣赏形成完整的书法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传承国学文化。
三、生活管理
1、环境监测调节系统 依托室内环境感知数据以及学生身体健康数据,通过智能调节设备自动调节教室温湿度、照明、空气质量等,设定不同模式,将室内环境调节到最佳状态,给孩子们打造一个健康绿色的学习活动空间。比如,感冒多发季,手动设置为“防感冒模式”,空气净化系统会增加空气流通量,室内温湿度达到最佳状态……
2、走廊噪声监测 通过布置在走廊两侧的声音传感器,获取学生们在走廊的活动、说话声音,当分贝数超过系统设置的预定值,就会在走廊大屏幕显示同时发出警报,提醒正在制造噪音的学生,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这样一方面不再需要老师费时费力去提醒规范学生行为,另一方面让学生们自己认识一些行为会对别人造成影响而自主调整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校园绿植感应系统
WIFI植物探测器插入植物所生长的泥土中,探测室温、泥土中的含水量和周围光线强度等数据,通过 Wi-Fi网络将数据每天持续传送至云端服务器,并通过手机应用或智能手环提醒学生及时照料自己的绿植。一方面把学校的绿植充分利用起来,同时减轻学校管理负担;另一方面,孩子们在娱乐中学习如何善待自己的绿植,培养观察能力,在实践中增强生态环保意识。
4、数字校园阅读系统 全开放平台、全媒体资源、全终端应用 配置方案:电子借阅机、多媒体触控查询、移动阅览室。 兼顾PC、触控一体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多种终端接入,满足老师、学生、家长无时无刻的使用需求,达到人人可阅、处处可学、时时可读的效果。
四、校区管理
1、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校园新闻、活动风采、学生互动等信息的高效传递无疑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量大和快速更新的需求考验着校园信息管理人员以及信息发布平台。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能够实现校园综合信息的多屏接收、交互浏览、移动观看、互动反馈,让校园信息高效传递、深度互动,提高学校的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2、数字校史馆系统 1)校史馆二维码导览
二维码导览,扫二维码即可在手机或pad上查看学校历史、珍贵照片、音视频、文史资料等;同时与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联接,充实图文资料,更易于传播。 2)互动校史墙 以互动墙面的形式,展现学校历届优秀班级、杰出校友、教学楼变迁、大事记等,方便管理、存储,增强互动体验,现代科技感与历史厚重感相结合。
3)校友交流社区
与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平台互联,实现校友多平台互动交流
4)360度全息影像对教学楼建筑的构建三维模型,不需要人们佩戴任何偏光眼镜,在完全没有
束缚下就可以尽情观看学校建筑的百年变迁。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具有强烈的纵深感。
3、多媒体会议系统 中控系统、室内环境调节、远程电视电话会议系统。
经过下午的查询资料使得自己对智慧校园这个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说智慧校园的实现是基于数字校园的基础之上,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以及移动端产品的流行,使得日常的在校学生、老师们和家长们越来越需要一个能够提供便捷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现如今的大学校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系统,如:教务处系统、图书馆系统、巡考系统、迎新系统、考勤系统、研究生信息系统等其他一系列的系统,这些系统在单个层次来说无疑是简化了师生们的工作量,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以及节约了很多时间。但由于这些系统之间缺少一个统一的平台,开发的技术以及使用的存储介质各式各样,它们之间非常缺乏相互的协同,很大程度来说这些系统只能单个系统孤立地运行,上面的信息并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与最大化的利用,只能成为一个信息孤岛。例如我们在教务处系统上面只能查询到学生们的教务信息,如果我们想要到图书馆系统,则需要在图书馆系统上面重新登录我们的信息,而且由于多个系统独立的运行,很可能导致系统之间的数据不一致现象的出现,出现教学混乱或者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充分的现象。
由此智慧校园的出现是系统搭建一个标准的权威的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这个平台首先从各个学校的系统中抽出需要公共使用的数据,通过平台自身的应用支撑层使这些有用的数据统一为一个格式,经过数据录入、数据对比、数据清洗、数据效验等过程之后,将这些数据记录放入一个公共共享的数据库,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并且将这些数据返回给外部的一些公众服务应用,而且这些数据能随着时间同步地更新,确保了数据的正确有效性。在我们公司的公共视频中我看到一个令我比较感兴趣的数据流程图。如下:
从这张图看出,数据的录入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存储介质,涉及到大批量数据的重复以及纠正等处理,这个过程无疑是智慧校园在技术搭建方面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点,在多个系统之间数据的统一问题,可能学校教务处系统张三的手机号码是135XXXXXXXX,而在图书馆的系统中张三的手机号码是156XXXXXXXX,这意味着张三的个人信息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了,当然也不排除张三拥有两个手机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搭建一个有效的过滤处理措施,技能保证数据的准备有效,又能保证效率问题以及时间代价的控制,在这一点我非常感兴趣,不知道这个规则是什么样的。我猜想是不是这样控制的,当两个或者多个系统之间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时候,那么这条记录的相关信息将会进入待处理的状态,经过相关系统的管理人员进行协作,相似于单号处理的流程,直至这条数据的信息正确性得到多方的确认,这条记录才会进入正确的库中从而被公众服务使用,而对于一些信息不详尽的地方,多方规定默认值,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拥有权限方面的控制,确保相应的人接触到跟其职位相应的数据,数据的处理有日志记录,从而保证数据不会被泛滥处理。
智慧校园的实现需要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如果能够搭建一个比较成功的公共数据库,对相同的数据字段进行统一合并,对不同的字段进行单独的纪录,而且这个数据库能够被安全管理,实时更新,那么只要写好对外服务的接口,那么我相信之后的工作将可以得到极大顺利地开展,那么根据智慧校园对其自身的定义,以后的校园生活将迎来极大的便利。
推荐阅读:
智慧校园创建汇报材料06-02
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10-12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10-31
我的智慧校园小学作文550字07-12
我的智慧校园小学作文350字07-22
我们的智慧校园小学作文650字09-24
我的智慧校园小学四年级作文650字06-03
我的智慧校园优秀作文400字左右10-16
我永远爱我的智慧校园四年级作文06-03
我的智慧校园四年级优秀作文850字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