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职称评定细则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学职称评定细则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研究

◆摘 要:中小学教师职称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于2015年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革,改进了不少,包括创建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体系等,但是问题和缺点还是较多,需要持续摸索改革。

◆关键词:职称制度;改革

2015年8月,教育部和人社部共同颁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进行了改革,成效显著,但还是有不少缺点。社会对中小学教师职称的关注度较高,舆论多,要求职称改革的呼声一直不断。

一、2015年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2015年8月,教育部和人社部共同颁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做了改革。

(一)创建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体系

把教师是职称分成三个等级(初、中、高),并统一职称的等级与名称,把原有的原教职工、助理、中级、副高级、高级职称改变成三级、二级、一级、高级以及正高级教师。从2017年开始,正高级职称的职数逐年增加。在进行统一以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能够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的等级达到一致。这样的最大特征是第一次设置正高级职称,提高了职称的等级,并且使得中小学职称序列“二合一”能够得到落实,改变了原有的职称制度中“矮一截”的现象,给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创造了充足的空间。

(二)完善评价标准

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标准更加关注教师本身的道德素质、工作表现、教学方法和一线实践经验。我国建立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科学评价标准,各个地区按照各类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体系,对农村学校给予适当倾斜。新的评价标准更多的考虑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技术性、实践性、长期性,注重师德和教育教学业绩,论文科研的权重降低了。新的评价标准有利于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专注于教育,安心长期从教。

(三)创新评价机制

創建以行业内专家评价为基础的评价制度。有的地方还设了专家库,每年随机抽取专家组成评审组或评审委员会。专家利用公开课、答辩等各种方式来评价教师,并且将评价的结果公开,以增强职称评价工作的透明性。这种评价方式更科学合理,能够提高评价制度的公信力。

(四)落实和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

新的教师职称制度规定,中小学教师竞聘上一职称等级的岗位,学校把具有相应等级职称的教师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兑现受聘教师的工资待遇,防止出现“有岗不聘”的现象。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要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广大教师的监督,保证评聘程序公正规范,评聘过程公开透明。评聘工作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

(五)向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倾斜

2015年的新职称制度指出,在乡村学校任教(含城镇学校教师交流、支教)3年以上、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这为以后照顾农村学校教师、贫困地区教师开了政策口子。从2017开年始,陆续有地区在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职数的分配上,明显向农村学校教师、贫困地区教师倾斜。目前,正高职称职数非常少,不到0.5%,但农村学校教师中已经有人评上了正高职称,而且比例逐年提高。

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中高级职称的职数比例偏低

我国现行的教师职称制度对各级职称的职数比例都有限定,如山东省初级中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的职数比例情况是:①省级、市级规范化学校教师高级职务控制在教师编制总数的15%—20%,中级职务控制在35%—45%。②县级规范化学校、市属一般学校教师高级职务控制在教师编制总数的10%—17%,中级职务控制在30%—40%。③一般学校教师高级职务控制在教师编制总数的5%—12%,中级控制在30%一40%。中高级职称职数比例最高的是65%,

最低的是35%。像乡镇初级中学这一层级的学校中高级职称职数比例一般都在35%左右,那么就有约65%的教师在相当长时间内不能评上中级职称,比例确实太高。

由于受职数限制,一个地区或者学校的中高级职称有空职数时才能让教师申报,即等相关教师退休、调离或者晋升腾出职称位置,其他教师才能申报该职称。由此,有些教师虽然优秀,符合相应职称评审条件,但因为没有名额不能申报职称。职称职数比例的限制,导致一些教师长期评不上中高级职称,即使优秀也不能评上,严重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笔者在某乡村初级中学做过调查,该校教师43人,中级职称14人,无高级职称,有3个教龄20多年的教师还是初级职称。

(二)评审条件的设置与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不够吻合

第一,教师职称评定的条件与标准中,有一些条件跟教书育人关系不密切,甚至无关系。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条件和标准包括论文、课题、职称英语、各种荣誉、比赛获奖、学历、升学率、统考成绩等。论文、课题、职称英语跟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的关联度不高,作为职称评审依据不利于教育发展。中小学教师的基本职能是教书育人,应该把精力主要用在教育教学上,而不应该用在论文、科研上。英语在中小学非英语教学中基本上派不上用场,对教学没多大意义。以升学率、学生统考成绩作为评职称评审条件,违背了素质教育原则。第二,跟教书育人关系很密切的一些因素没有列入职称评审的依据,如教学课时量、教龄、学生与家长的评价、对学生的关爱等。把跟教书育人关系很密切的因素列入职称评审的依据,对教书育人起着正面的引导作用,提高专注于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有利于教育质量提升。

(三)单位推荐不合理

本单位同意推荐是职称申报必经程序。本单位首先审查职称申报人员是否符合职称申报的基本条件,然后对符合职称申报基本条件的人员打分筛选,把筛选出来的人员推荐到上级部门参评职称。符合申报条件的人数超过当年规定的申报名额时,有一部分人就会落选,所以本单位推荐对职称评审影响极大。本单位推荐存在这样的问题:①有些单位没有制定推荐方案,随意性大,领导说了算。②推荐方案的内容不公平不科学,或制定缺乏民主程序,未经过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有些单位的推荐方案没有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职称评审文件制定,甚至明显违背了上级人事教育部门的职称评审的原则精神。

(四)存在主观上的不公平因素

教师职称对教师工资收入影响很大,于是职称评定成了博弈,在职称评审中产生了诸多不公平因素。第一,学校领导在职称评定中占了明显优势。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有许多评价具有明显的主观性,比如师德评价、工作能力评价、教学评价等,这些项目的评价大多是由领导执行,因此领导或跟领导利益相关的人在职称评审方面可能具有明显优势。第二、领导享有资源分配权,给予某些人更多更好的资源。学生成绩、升学率、学生比赛获奖是职称评审中的主要加分项,某些校领导“重感情”,把跟自己关系近的教师安排教重点班、实验班,以致学生成绩和升学率占优势。此外,有些学校领导甚至擅自做主直接把晋升职称的机会给予某些教师,把其他教師排除在外。

(五)职称职数分配不公

中高级职称名额在各学校的分配上有差距,这显然不公平,要么按比例平均分配名额,要么不把名额分配到各校,每个教师公平竞争,按分数确定评审结果,这样才公平合理。目前的情况是把名额分配到各校,在中高级职称职数比例上城区学校的比乡村学校高,示范性学校比非示范性学校高,城市的比县城高。其实,乡村学校在职称名额的分配上还需要照顾,因为乡村学校教师的待遇不如城区教师的待遇。

三、结语

我国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至今仅在2015年进行了一次较大改革,成效显著,但是问题缺点还是较多,需要持续摸索,不断改进。中小学教师群体大,职称对教师的切身利益影响大,而且教育是百年大计之本,所以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受到国家与社会的密切关注,改革之路长且坎坷,永远在路上。但是,经过不断摸索与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会越来越科学,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https://www.taodocs.com/p-19177012.html.

[2]郑是勇.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改革的问题与出路.赤峰学院学报,2014(06).

作者简介

张利春(1974.01—),男,湖南邵阳人,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单位: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学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中小学教师发展研究专项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深化改革的构想,编号XJK17BJSF06。

作者:张利春

第2篇:重庆:中学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合并

在职称体系建立上,重庆将原来相互独立的中学教师职称系列与小学教师职称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在职称等级设置上,统一将中小学教师职称设置为5个等级,资格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師、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同时,中学教师增加了正高级职称,小学(幼儿园)教师增加了副高级、正高级两个职称。

重庆制定了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进一步体现社会认可和业内认可的要求,切实增强评审结果的公信力。

第3篇: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探究

中小学教师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职称工作在整个事业单位职称工作中范围最广、比重最大。教师职称评聘对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称工作出现了政策滞后、制度不够科学合理、管理体制欠完善等问题,特别是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工作开展以来,中小学职称制度存在的评聘矛盾更加突出,教师职称管理制度出现了一些与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给职称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挑战。

2014年,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中小学职称制度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这不仅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用人评价机制的需要,而且是加快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促进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于激发和调动广大教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善教师成长环境,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推动中小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历程与回顾

教师职务制度是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教师的聘用、职责、待遇、考核等多方面。1994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我国现行的、以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建立于1986年,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改革发展阶段。

(一)职称制度开始建立阶段

1986年3月,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签发《中学教师职务条例》和《小学教师职务条例》,对教师职务制度进行明确规定,实行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分中学和小学两个独立职称序列。[1]2000年,山东潍坊市等地区首次在小学教师中增设了“中学高级教师”,相当于副高级。[2]2006 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3]这样,以法律条款的形式将教师职务制度确立下来,有助于维护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

(二)职称制度改革试点阶段

从2009年起,我国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09 年 1月,经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山东潍坊、吉林松原、陕西宝鸡3个地级市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旨在建立起与教育事业发展相匹配的教师职称评聘体系,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4]

(三)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阶段

2011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了人社部发〔2011〕98 号、人社厅发〔2011〕96号两份文件,决定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各省市选取2~3个地级市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开展扩大试点工作。这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广东省选取了深圳、广州、佛山三个城市作为试点,广州市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正在进行,目前正在制定全面推开的具体方案。[5]

2012年8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指导意见》,会议决定,在总结近两年山东省潍坊市、吉林省松原市、陕西省宝鸡市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再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国部分地市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6]

根据国家《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2012 年10月,唐山市和邢台市作为河北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的试点市,改变了中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为“副高”、小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为“中级”的规定,将中小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统一设置为“正高级”[7],拓展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凸显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决心,体现了培养和造就教育家的政策导向,是教育制度改革的一大跨越。

(四)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阶段

2013年12月2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表示,2014年人社部将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重新设置并提升职称等级,中小学教师也能评上正高级职称,即对应高校科研单位的教授、研究员级别。[8]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的试点城市,已开展试点,首批评出的正高级职称中小学教师已上报省教育厅审批。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负责人指出, 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新型教师职称制度体系的构建,应按照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有利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有利于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配套推进的总体要求,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和重贡献的原则,围绕拓展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办法,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的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

(一)统一职务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指出,要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9],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将原有相互独立的中学、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改革后的中小学职称结构体系由5个等级组成,分为正高级、高级、一级、二级、三级五个等级,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最大特点就是提升了职称的等级,设置了正高级职称,使制度更加合理。新增正高级教师(正高)相当于高校科研单位的教授、研究员级别。中学、小学职称序列“二合一”受到教师队伍特别是小学教师的欢迎。改革打破了小学职称比原来中学职称矮一截的状态,拓展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在中小学开通正高级职称系列,旨在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激发教师队伍内在积极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从事教育事业。

(二)完善评价标准

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着眼于中小学教师队伍长远发展,新的评价标准要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注重师德素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与工作业绩,强调长期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和班主任经历与实绩等;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教育教学带头人作用;引导教师立德树人,钻研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改变应试教育模式,更好地履行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新的制度体系提出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应改变过去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突出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师德素养的评价。多数试点地区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明确要求参评者具有突出的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实践经历,注重向一线、向基层、向农村倾斜。

《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鼓励和引导中小学教师扎根基层,在教育教学一线建功立业。[10]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认为,员工之间常常会把自己工作中所付出的代价和报酬与同类人进行权衡比较。比较的结果直接影响工作的积极性。[11]追求公平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所以要求教育管理者在进行工作绩效评价和职称评定中要做到公平合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才能和工作积极性。相比于城镇教师,农村中小学教师享受不到同等良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成长环境,他们获评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得教育教学成果奖、优质课大赛奖项的机会非常少。因此,职称评审时,要充分考虑农村教师申报实际情况,从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实际出发,特别对条件比较艰苦的农村地区、偏远贫困山区的教师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同等情况下优先晋升,对特别优秀的教师制定相应的破格评审条件。

(三)创新评价机制

改革评审委员会组织管理办法,完善评审委员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改进评价方式方法,关注育人,注重教学,鼓励教研,综合评价,继续探索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方法多样化,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学科组评议、专家评议、专家委员会评审等多种评价方式,由专家和业内人士进行评审,对中小学教师的能力业绩进行评价,尽可能全面反映教师的师德表现、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体现社会和业内认可。突出学校一线教师在推荐评审中的突出作用,突出同行专家在评委会评审中的作用,注重遴选教育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参加职称评审工作,加强廉洁评审教育,健全廉洁评审办法,全面推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增强职称工作透明度,提高评审工作的公正力和公信力。[12]

(四)实施评聘衔接

由原来的评聘分开改为职务聘任与岗位聘用的统一,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有效衔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评聘工作在有岗位空缺的前提下,按照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核准公布、按岗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在 2011 年 9 月全国扩大中小学试点工作会议上指出,这次改革,在评和聘关系问题上要跳出传统的评聘结合、评聘分开的思维定式,在功能上强化职称的评价功能,与聘分开;在方法上,强调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用,与聘结合去执行。[13]改革后,教师职称将采取“评聘结合”的方式,不再出现目前“高评低聘”的状况,评上的职称不会因学校未聘任而成为“空头支票”。全面实施“评聘结合”后,学校将视岗位数量来评聘教师,不再进行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坚持按岗评聘原则,实现职称评审、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的相互匹配、有效衔接,树立良好用人导向,发挥学校在用人上的主体作用,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同时,鼓励中小学教师跨校评聘,旨在推进城乡之间,各学段之间师资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缓解评聘矛盾。

三、结语

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是我国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切身利益。虽然经过多年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上仍存在一定问题。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完善符合中小学教师特点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评价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贯彻落实国务院重要决策,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措施。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有利于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努力造就高素质和专业化教师队伍。相信在2014年,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教育部的部署和要求,我国各地将会加快全面实施职称制度改革的步伐,在总结改革探索和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全面改革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统筹协调,扎实推进,确保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沿着健康、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以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为契机,推动我国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EB/OL].(2005-05

-25)[2014-5-30].http://www.gov.cn/banshi/2005-05

/25/content_937.htm.

[2] 中央职改领导小组.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转发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等文件的通知[EB/OL] .(1986-05-19)[2014-6-1]. http://www.chinalawedu.com/falvfagui/

fg22598/58021.shtml.

[3]山东潍坊出现首位正高级小学教授[EB/OL].(2011-01-14)[2014-6-2].http://news.hangzhou.com.cn/gnxw/content/2011-01/14/content_3590843.htm.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EB/OL].(2014-5-11)[2014-6-2].http://baike.baidu.com/view/

129874.htm?fr=Aladdin.

[5]潍坊教育信息港.2009年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在三省市试点[J].教育发展研究,2009:73.

[6]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Z6):84.

[7]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增加财政投入支持发展学前教育[EB/OL].(2011-08-31)[2014-6-3].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moe_838/201108/123872.html.

[8] 程启学,高玉峰,么丹彦.关注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3(02):12-13.

[9] 人社部:明年推进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J].基础教育论坛,2014(01):61.

[10] 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称需任教农村一年[EB/OL].(2012-12-13)[2014-6-4].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12-12/13/content_

4052603.htm?node=20908.

[11]亚当斯公平理论[EB/OL].(2014-05-19)[2014-6-4].http://baike.baidu.com/view/3771941.htm?fr=aladdin.

[12] 井光进.潍坊市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6).

[13] 赵丽娟.广西中小学教师系列职称制度改革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2(6).

作者:张泽芳

第4篇:楠木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细则

楠 木 小 学

教 师 职 称 评 定 细 则

一、必要条件

1、小学(或以上)教师资格证书

2、中师(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证书

3、小学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文件或证书

4、小学一级专业技术职务首次聘任文件或证书

5、近三年年度考核表或任职届满考核表为合格以上

6、近三年《继续教育证明书》登记学时(规范性培训)满240学时

7、普通话等级为二级乙等(含二乙)以上

8、反映本人学识水平、工作能力、业绩贡献的业务工作总结

9、任现职以来,在县级(含县级)以上刊物出版、发表或交流的代表本人学术水平的本专业、本学科的主要论著(含教材)、论文、研究报告、经验总结及获奖证书等材料

10、现任小学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满五年以上

11、小中高条件依据国家职改委文件确定

二、加分细则

1、工教龄

A、以在岗实际工教龄为准,人事代理期间不计算工教龄。

B、工教龄满15年,超过的部分加分。16-20年每年0.5分;21-25年每年1分;26-30年每年1.5分;31年以上每年2分。

2、教学效果

A、根据教导处近三年来考核成绩加分。考核分统考和非统考两类,语、数、外为统考科目,其余为非统考科目。如果统考科目当年没有统考的,按照非统考科目考核办法计分。统考中语文、数学为甲类科目,英语等为乙类科目。 B、甲类科目:

①参与统考评分的教师数超过11位(含11位)的,进入辖区名次前三分之一位,倒推第一名0.5分,第二名1分,以此类推,但每期不超过3分。

1 ②参与统考评分的教师数在10位(含10位)以下的,进入辖区名次前三分之一位,倒推第一名0.4分,第二名0.8分,以此类推,但每期不超过2分。 ③进步名次加分。每期进步六分之一位以内(含六分之一位)的不加分,超过一位加1分,依此累加。

C、乙类科目进入辖区名次前三分之一位,倒推第一名0.5分,第二名1分,以此类推,但每期不超过2分

D、非统考科目以学月展示结果定等级(优、合格、基本合格),等级人数各为本校非统考科目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每期优计2分,合格0.5分,基本合格不计分。

E、外校进入的以原校教导处考核依据为准。

3、学校管理工作

A、任现职以来学校管理人员(行政领导、团队负责人、教研员、工会主席)、班主任每期1分,可累加。

B、外校进入的以任职文件和原校班主任津贴发放证明为准。

4、评优获奖

A、近三年以来获得学校“两首”“五模”“十佳”称号的分别加2分、1分、0.5分,获得督导组辖区表彰的加1分。 B、近三年以来获得县级表彰的2分。 C、近三年以来获得市级表彰的2.5分。 D、近三年以来获得省级以上表彰的3分。

E、参评教师所获奖项要求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关,只出示最高级别获奖证书原件一件。

5、职评小组评分

总分4分,分德、能、勤、绩四部分。

6、工作量

A、近三年来教学工作量达到平均数的,一期1分;达到平均数1.5倍的,一期2分;达到平均数2倍及以上的的,一期3分。

B、除教学工作外,另有兼职事务(水电工、安全巡逻等)的,一期视事务多少加0.5-1分。

C、外校进入的以原校教导处发放的课程表为准。

7、村小或支教

A、任现职以来支教或村小工作每年0.5分。 B、外校进入的以原校津贴发放证明为准。

8、课题、竞教及其它(含关工委、节庆、比赛等工作)活动 A、近三年来,参加各级各类竞教及其他活动的,分等级加分。

①教育主管部门或政府部门认定的教育科研课题或其他获奖项目 县级3.5分,市级4分,省级5分,国家级8分。

②在南部教育网、教育简讯等官方教育网站上投稿并被采用的,每篇0.2分,一年不超过2分。 ③竞教或其它活动

校 级:一等奖1分,二等奖0.8分,三等奖0.5分 辖区级:一等奖2分,二等奖1.5分,三等奖1分 县 级:一等奖3分,二等奖2.5分,三等奖2分 市 级:一等奖4分,二等奖3.5分,三等奖3分 省级及以上:一等奖5分,二等奖4.5分,三等奖5分

B、参评的获奖证书要求与教育教学教研活动相关,同类证书每期只出示最高级别原件一件。

三、减分细则

1、近一年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酌情减分

A、随意调课,上课或开会无故迟到早退的一次扣0.1分;无故旷会或旷课的,一节扣0.2分。

B、乱收费、体罚学生、违规补课等被上级主管部门查处的一次扣1—5分。 C、班主任所任班级清洁、纪律评比项目倒数第一的,一期扣0.2分。 D、请假超过法定天数的,每周扣0.2分。

E、分管工作、分管时段出现严重安全事件,有恶劣影响,受到上级主管部门查处的一次扣0.5分。

F;教学成绩名列辖区倒数第一名的,一期扣0.3分。 G、教学工作量不到平均数的,一期扣0.2分。

2、三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其情节扣0.5-5分 A、不服从学校工作安排,无理取闹的;

3 B、损害学校形象,引起公愤的; C、破坏学校团结,造成严重后果的。

3、三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酌情取消评职资格

A、造谣、信谣、传谣造成恶劣影响,受到上级主管部门查处的,取消当年评职资格;

B、非法上访的,两年内不得参与评职;

C、参加反动会教组织,违法乱纪、受到相关部门处罚的,当年不得评职; D、凡因证件造假、资料不齐等原因导致职称指标浪费的,下年度不得参与评职。

四、评选进程

1、建立职评小组,明确考核分工

由校级领导,中层各处室领导1名,中级职称教师代表3名,初级职称代表2名组成,其中中级和初级职称教师代表由教师民主选举产生。

2、根据文件下达名额确定评选比例

A、以档案年龄为准。老年组:男满50周岁,女满45周岁;其余为中青年组。 B、比例分配

一个名额:老年组 三个名额:老年组一,中青组二

两个名额:老年组、中青组各一 四个及以上名额:老年组二,余为中青组

3、参评教师提交书面申请,上交相关材料原件,由职评小组成员根据学校评职必要条件初审参评资格。

4、初审合格的参评老师由评审小组成员依据学校评分细则公开、公平、公正评分。

5、公示评分结果。

6、完善职称评审资料。

五、小中高职称评定工作及条件要求按照国家职改革委员会文件相关规定评定。

六、本细则经全体教师讨论,由教代会审定通过后执行,如有同国家评职政策相抵触的以国家政策为准。本细则解释权归学校职评领导小组。

南部县楠木镇小学

2013年9月1日

第5篇:小学教师职称的评定细则[精选]

为了规范学校的职评工作,充分肯定教师的教育工作实绩。公正、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劳动成果,使学校的职评工作公开化、民主化、制度化,经学校行政研究,职代会审议通过本细则

我校职称评定分自评与校评两部分进行。我校教职工,凡符合规定条件的申报者(凡已享受提前、越级晋升工资的需满3年)写出述职报告后,任职期内业绩按以下量化计分参加评审。

一、自评

1.教龄:每年0.5分;校龄:每年0.5分。(调出期间要扣除校龄,勤工俭学、脱产进修期间只计校龄不计教龄。)

2.任职年限(指任现职称):每年0.5分。

3.学历:中师:3分;师专或师专以上:5分;本科或双学历10分。

4.获奖:

(1) 先进优秀奖:获党委、政府、学校表彰的镇级1分;县(市)级4分;地(市)级8分。获部门表彰的县(市)级2分,地(市)级4分。

(2) 竞赛奖:镇(片)级第一名2分,第

二、三名1分;县(市)级第一名4分,第

二、三名2分;地(市)级第一名记8分,第

二、三名记4分。(若参加团体竞赛、团体获得名次即记为个人名次)。指导奖:若主办单位评了团体奖,就以团体奖名次记分,

个人名次不计分;若未评团体奖,就以个人奖记分)

指导学生参加竞赛:镇(片)级第一名1分,第

二、三名0.5分;县(市)级第一名2分,第

二、三名1分;地(市)级第一名3分,第

二、三名1.5分。

指导青年教师参赛:镇(片)级第一名2分,第

二、三名1分;县(市)级第一名4分,第

二、三名2分;地(市)级第一名6分,第

二、三名2分。

5.

教研课、示范课或观摩课;镇(片)级1分/次;县(市)

级2分/次;地(市)级3分/次,省级4分/次,国家级8分/次,校级0.5分/次。

6.

论著:(指校刊或国家正式报刊上发表的教研论文):

校(镇)级1分/篇;县(市)级2分/篇;地(市)级4分/篇;省级8分/篇;国家级16分/篇。

7.

科研课题:承担科研课题主研人员市级每项3分、已结题的主研人员每项5分。在各级大会上发言交流的教研论文,经验文章镇(片)级1分/次;县(市)级2分/次;地(市)级3分/次,省级4分/次,国家级8分/次,校级0.5分/次。。

8.

年度考核:取近三年考核结果,一次优秀记3分。

9.

取得计算机考试相应等级8分,取得普通话一级乙等8分,二级甲等6分,二级乙等4分。

10. 教学成绩:取近两年四学期的教学成绩和任现职以来除近两年外最好一学期的成绩相加,总和除以3为其教学成绩。(教双班或双科的取其平均成绩。)计分方法为:所在班级学生学期未考试人均分达镇水平、合格率、优生率均达镇要求,就计算标准分30分,少一项扣10分。每项超1分或一个百分点加0.5分,低1分或1个百分点即减0.5分。

11. 无教学成绩人员即核计标准分30分。

12. 凡学校行政任命的各种镇级中层干部和工会委员,教代会领导小组成员,点校校长、教导主任任现职以来,每担任一年,核计1分,如有兼职不重复计算。

13. 将上述各项分数之和作为自评分a值,然后按各位参评者的a值为排列序数,得出序数e值。

一、 校评:(重在思想表现、职业道德、工作能力等无形内容)

1.

校评由评委和教代会代表两部分无记名投票组成。

2.

评委投票1人一票。教代会代表投票,按得票多少给参评者排列名次,第1名记三票,第2-3名记二票,其余过半数均记一票,若有无过半数者不记票。

3.

教代会记票与评委投票相加之和为最后得票数。

4.

根据优选法,按累计票数确定推荐人员上报。

5.

评委中,若当年有申报者,则采取评委总票数减1计票。若评委投票数不过半者,取消其推荐上报资格。

教学成绩:取近两年四学期的教学成绩和任现职以来除近两年外最好一学期的成绩相加,总和除以3为其教学成绩。(教双班或双科的取其平均成绩。)计分方法为:所在班级学生学期未考试人均分达镇水平、合格率、优生率均达镇要求,就计算标准分30分,少一项扣10分。每项超1分或一个百分点加0.5分,低1分或1个百分点即减0.5分。

第6篇:长龙小学学生操行评定细则

一、思想品德目标

l、尊敬国旗,会唱国歌,升国旗时能主动站好,不讲话,行队礼或注目礼。

2、严格要求自己,诚实,不说谎话,知错就改。

3、为人正直、对人宽厚、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自尊自爱、要求进步。

4、关心集体,积极主动为班集体服务,乐于助人,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二、 学习习惯目标

1、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不懂就就问,积极与同学探讨问题,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各科作业,书写工整,独立完成。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具,课堂上善于动脑,敢于发言。.

3、上课遵守纪律,.主动思考,积极学习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读写姿势正确,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能上·网查找所需的资料。

三、生活习惯目标

l、按时作息,能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午间休息听从老师的安排,不疯狂、不讲话,保证休息好。

2、穿戴整洁,早晚刷漱口,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3、不挑吃穿,不偏食,爱惜粮食,爱惜生活用品,节约用水。

四、活动目标

1、游戏室不疯狂,能做将康、安全的游戏。

2、遵守活动规则,文明有序、科学的进行活动。学会与人合作,活动中与人友好相处。

3、积极主动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集体活动,团结协作,遵守纪律,主动为集体服务。

五、与人交往习惯目标

1、见到老师主动问好,离开学校时会向老师道别,进办公室会喊报告,会轻轻敲门,经允许才进入。

2、听从长辈的教导,对爷爷奶奶有礼貌,会使用礼貌片用语“您”,需要帮助会用“请”。

3、团结同学,与同学友好相处,关心有困难的同学。能与同桌及同族同学愉快相处,不疯狂、不闹矛盾,遇到小事会互相谦让。

4、大胆与邻里交流,礼貌待人,购物、参观时要勇于表达自己的需要。

5、遇到坏人事会保护自己,遇到突发事件能积极自主的处理。

六、与大自然交往的习惯目标

1、爱护花草树木,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各类动物,不伤害小动物一与小动物做朋友。 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球。

2、爱护公共设施,不在建筑物、树木和古物古迹上涂抹刻画。

七、自我保护意识目标

1、不和陌生人讲话,不拿陌生人的东西。独自在家不随便开门,不玩火、不玩电。遇到危险能向身边的大人求救,会拨打1 1 0 。

2、懂礼貌、讲文明,做一个诚实,不说谎话的孩子,做错事能大胆认错,知错就改。

3、对认定的事要充满自信,遇到困难与挫折能乐观对待、积极应对。

第7篇:江苏省泰州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细则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做到客观公正、严谨规范,更好地发挥职称工作的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现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苏职称[2009]1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重新制定我市中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量化评审办法。

一、量化评审原则

1.注重教学业绩;

2.向基层一线教师倾斜;

3.客观公正、严谨规范。

二、量化要素及分值

(一)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规范,分值15分;

(二)教育工作,分值20分;

(三)教学工作,分值35分;

(四)教科研工作,分值20分;

(五)其它工作,分值10分。

三、量化评审细则

(一)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规范(15分)

1.考核(10分)。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任现职以来,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6分,考核优秀每次2分。

2.综合表彰(5分)。1任现职以来,获得教育主管部门综合表彰或政府综合部门的表彰、嘉奖、记功。镇校级每次1分,市(区)级每次2分,泰州市级每次4分,省级及以上每次5分。其中,镇校级累计不超过2分。

2任现职以来,获得各类与教育教学工作及申报人员岗位职责有关的单项表彰。市(区)级每次1分,泰州市级每次2分,省级及以上每次4分。

(二)教育工作(20分)

1.教育管理(8分)

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团委(总支)书记、少先大队辅导员三年以上或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等教育管理工作四年以上(其中,任现职期间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不少于两年)或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四年以上5分。任现职以来,担任上述工作两年以上的,每增加一年加0.5分。

2.教育实绩(8分)

1所带班级或活动小组成绩显著,获镇校级表彰每次1分(镇校级累计不超过4分),市(区)级每次2分,泰州市级每次3分,省级每次4分,国家级每次5分。其中同集体和个人表彰按得分高的算一次,不重复计分。

2任现职以来,辅导学生参加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竞赛获奖,市(区)级每人次0.5分,泰州市级每人次1分,省级及以上每人次1.5分。同一学生参加同种竞赛,以最高级别奖计分,不重复计分。

(三)教学工作(35分)

1.循环教学(8分)

胜任本学科教学,已从事申报学科本学段各年级的教学工作5分。担任过小学3届,或中学2届以上毕业班,或本学科学段最高年级教学工作3分。

2.工作量(8分)

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因课时计划、学校规模等原因课时量偏少的学科,任课教师必须有其他与教学相关的工作量作为补充)8分。

3.学生满意度(5分)

任现职以来,学课堂教学测评学生满意率均为80%以上3分;学课堂教学测评学生满意率90%以上每次加0.5分。

4.公开课(6分)

任现职以来,开设公开课、示范观摩课。镇校级每次1分(镇校级累计不超过3分),市(区)级每次2分,泰州市级每次3分,省级及以上每次4分。

5. 基本功比赛(8分)

任现职以来,参加课堂教学竞赛和各类教师基本功竞赛获奖。课堂教学竞赛市(区)级每次3分,泰州市级每次5分,省级及以上每次6分。基本功竞赛镇校级每次1分(镇校级累计不超过4分),市(区)级每次2分,泰州市级每次3分,省级及以上每次4分。

(四)教科研工作要求(20分)

1.发表获奖论文或参编教参(10分)

任现职以来,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论文(申报学科至少有1篇)公开发表、获奖。公开发表市(区)级每篇1分,泰州市级每篇3分,省级每篇5分,核心刊物每篇8分;获奖或专题研讨会交流,市(区)级每篇1分,泰州市级每篇2分,省级每篇3分(同一篇论文不重复计分,按最高得分计);参加泰州市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编写的已正式出版的教材、教学参考资料5分。

友情链接:评职称需要发表论文的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报刊发表:

《学习方法报.教研版》收稿信箱xxffbjyb@163.com ,征稿专区:http://xxffbjyb.blog.163.com/

《才智》收稿信箱caizhililun@163.com ,征稿专区:http://caizhililun.blog.163.com/

《科教导刊》收稿信箱kjdk01@163.com ,征稿专区:http://kjdk01.blog.163.com/ 《科教文汇》收稿信箱:kjwh01@163.com ,征稿专区:http://kjwh01.blog.163.com/

2.课题研究及教改实验工作(10分)

市(区)级及以上批准立项课题研究,撰写课题报告或课题研究论文6分。仅参与市(区)级及以上批准立项课题研究工作的3分;参加教改实验取得一定效果,教育教学经验在市(区)级及以上范围推广的5分。

(五)其它(10分)

1.教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至今每年0.5分。

2.进档。任现职至今,进档职龄每年0.5分。作为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另加1分。

3.学历。小学教师本科毕业加1分,中、小学教师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3分,博士学位4分。

4.农村任教。从教以来在农村任教满3年的1分、满5年的2分、满8年的3分;市(区)内支教1年1分,跨市(区)支教1年2分,跨省支教1年3分。

第8篇:小学教师岗位竞聘量化(含职称评聘)考核积分细则

基本任职条件按教育局关于中小学老师专业技术5级岗位、6级岗位、8级岗位基本任职条件的指导意见按细则量化。对竞聘8、9、10、11、12级岗位的教师按教师岗位任职条件的要求和细则量化计算。

1、教龄(35%):

任教一年(脱产读书、民师读书不计)计3分。教龄30年加5分,女教师年满58岁加10分,教龄和年龄满周岁只加一次。

2、校龄(10%):

教师在本学校任教一年(脱产读书、民师读书不计)计3分。

3、任职年限(35%):

任现聘任专业技术教师职务一年计6分。

4、学历(5%):

教师学历是本科计100分,专科计80分,中专或中师计60分,其它计40分,只记最高一次学历,不累计计分。

5、任职期考核(10%):

近六年以来任职考核累计计分,教师考核为优秀计10分、合格计8分、基本合格计5分、不合格计2分。

6、出勤(10%):

近六年级来,以为单位计分,每出全勤者计20分、非全勤者计18分。每年旷工和旷课一次扣6分;每年事假累计10天(含次数、连续的双休日)及以上扣10分;每年累计病假20天(含次数、连续的双休日)及以上扣10分。离岗提高学习人员每期计19分。每年累计计分,扣分扣完为止,不记负分。

7、表彰奖励(10%):

近六年来,获得的表彰计分如下:

(1)获得过国家、省、市、县(区)、镇(本镇)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表彰和奖励的教职工,每次按级别顺序分别计10分、8分、7分、5分、3分;

(2)获得过国家、省、市、县(区)、镇(本镇)其他部门表彰和奖励的教职工,每次按级别顺序分别计8分、6分、4分、3分、1分;

(3)获得学校(本校)表彰和奖励的教职工计2分;

(4)教师上公开课,获得过省、市、县(区)、镇(本镇)级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省级分别计8分、7分、6分、5分;市级分别计7分、6分、5分、4分;县(区)级分别计5分、4分、3分、2分;镇(本镇)级分别计4分、3分、2分、1分;

(5)获得过国家、省、县(区)指导学生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国家级分别计7分、6分、5分、4分;省级分别计6分、5分、4分、3分,市级分别计5分、4分、3分、2分;县(区)分别计4分、3分、2分、1分。指导同一批次学生获指导奖,只按次最高奖次计分。

8、教育教学经验总结(15%):

近六年来,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科研等经验论文(1500字以上)在国家、省、市、县(区)级有关刊物上发表或在相关级别会上交流,每篇论文按级别顺序记分,发表的计10分、8分、6分、5分;交流的计8分、6分、4分、3分;教师论文获奖,获得过省、市、县(区)、镇(本镇)级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省级分别计8、7、6、5分;市级分别计7分、6分、5分、4分;县(区)级分别计5分、4分、3分、2分;镇(本镇)级分别计4分、3分、2分、1分。

如果发表的论文是多作者的,就按作者顺序按比例记分,两作者6:、三作者5:3:2、四作者4:3:2:1;如果同一篇论文在多级别刊物上发表、获奖、交流,就只记一次最高分。多篇论文累计记分。

9、教学工作(50%):

近六年来,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业绩以学年为单位根据学校考核总表的积分计入。10、管理工作年限(20%):

近六年来,以学年为单位,统计六个学期,累计记分。

校级干部正职计20分、副职计18分,中层干部正职计17分、副职计16分;学校后备干部、幼儿园园长、少先队辅导员计14分;年级组长、会计、出纳、伙食团团长计13分;班主任、教研组长计12分;音乐、美术、微机专职教师在专用教室上课的计11分;其它任课教师和其他工作教师计10分。离岗提高学习人员计11分;每年计分只记一种管理工作,不重复计分。

注:(1)教龄、校龄的时间等于现在年份减去开始年份,再减去读书(脱产读书开始、民师读书)年份。脱产读书、民师读书期间,过去工改时上级认可了教龄的,计算为教龄。

(2)任职年限即任现聘任专业技术的足年为一年。

(3)每项得分=考核分数×每项百分数,每项考核分数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累计考核总分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

(4)第八项中的论文第系学校中教育、教学、管理论文,同一篇论文既发表或交流又获奖,只计一个项目中的最高分。

(5)第八项中的论文获奖系教育部门颁奖。

第9篇:职称评定考核细则9

西 飞 技 术 学 院

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考核细则

为进一步规范学院职称评定工作,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学习和履行职责的能力,促进技工教育和教工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发展,依据上级有关晋升专业技术职称文件规定,特制定本评审考核细则。

一.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称的资格

申报晋升中级、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学历、资历、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等符合上级有关文件规定。

2.任现专业技术职务以来获得或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1)在国家级公开出版发行的核心刊物(指具有ISSN、ISBN或CN编号的刊物,手册类、论文汇编、增刊发表不属此列)上发表与本岗位有关的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完成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刊物原件为准);

(2)在公开发行的省、部、集团级刊物上发表与本岗位有关的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完成的专业学术论文或报告:申报高级者二篇,申报中级者一篇(以刊物原件为准);

(3)独著或以第一作者完成的与本岗位有关的论文在省部级有关部门组织的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及以上奖励:申报高级者三次,申报中级者一次;

(4)获得省部级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并有符合第(3)款论文奖一次(申报中级者不需获奖论文);

(5)撰写专著或教材一部(第一作者):申报高级者为8万字以上并公开出版发行,申报中级者为校本教材;

(6)在省部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技能竞赛中获前6名或指导学生在省部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技能竞赛中获前3名,并具有上述获上级论文奖一次(申报中级者不需获奖论文); (7)独著与本岗位有关论文在学院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等级奖2次(本条款适用申报中级者)。

3.考核期内担任过四个学期以上班主任工作。 4.担任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任务。

5.专业课教师应达到某一工种中级工操作水平,专业基础课教师应达到某一工种初级工 1

操作水平(以证书为准)。

二.评审考核期为任现专业技术职务期间,以近三个学年(以评审日向前推六个整学期)为主,评审考核总分为120分,其中基本分为30分,工作及工作质量分为45分,论文及论文答辩分为25 分,另设加分项20分。

三. 基本分(30分)

1.学历:以第一学历计算,中专(含高中)1分;大专2分;本科3分;硕士研究生4分;双学士学位加1分。此项最高得5分。

2.后取学历:凡以第一学历计算学历,后又取得高一级及以上学历的得1分。 3.专业工作年限: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每年得0.5分,不满一整年的按一年计算。此项最高得10分。

4.获得先进:在任现专业技术职务期间,获得公司级双文明先进个人、优秀党员或获得省部级及其以上综合性先进称号及表彰的每次得2分;获得公司各系统(或公司外其它部门单项)先进个人或单项竞赛前3名的每次得1分;获得学院先进奖的每次得0.5分;获得省部级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得4分;在省级及以上有关部门组织的操作技能竞赛中获前6名、或指导学生在竞赛中获前3名得4分;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学科竞赛等级奖的得2分。以上均以获奖证书或表彰文件为准,同一年获得同类先进以最高获奖项计算。此项最高得4分。 5.论文、教材、讲义:在任现专业技术职务期间,独著的与本岗位有关的论文在公开出版发行刊物(指具有ISSN、ISBN或CN编号的刊物)上发表、或在省部级有关部门组织的优秀专业论文(教案)评选中获三等以上奖励每篇得4分;获公司级一等奖的每篇得3分,

二、三等奖的得2分;获学院论文等级奖的每篇得 1.5分,有符合标准的论文上交学院的每篇得1分。以上均以刊物原件、获奖论文证书或有关文件为准,同一篇论文只记最高分。个人所编写的与学院工作有关的各种教材、讲义(1万字以上)在教学中使用每份得5分;主编教材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或学院印发正式使用的得10分,参编或主审的得2-5分;获得上级教学教研成果等级奖的主要人员得5分;合著的论文、讲义按作者人数平均得分;发表或获奖论文与本人技术岗位或本人所学专业无关不得分。此项最高得10分。 四.工作及工作质量(45分)

1.承担课程:积极承担教学任务,考核期内授课两门或两门以上得2分,积极承担新课、难课的视情况加1_3分。此项最高得5分。

2.教学工作量:本人完成的年教学平均工作量达到学院教师年教学平均工作量的得8分, 2

超出或低于年平均工作量每20课时加或减1分,不足20课时不计分。此项上不封顶,减分以10分为限。

3.检查评优:教学质量高,在教学质量考核中综合评价达到良好以上。此项最高得8分。 4.工作态度:认真组织教学和课堂管理,按时上下课,无私自调课现象,积极接受和认真完成其他任务,工作协作好,遵守学院劳动纪律。此项最高得7分。

5.担任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近三学年内每担任一学期按0.5分计,被评为优秀的每次加0.3分,被评为标兵的每次加0.5分;考核期内无特殊原因有拒绝担任班主任现象的本项不得分。此项最高得5分。

6.参加活动:积极进行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学院和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听课次数符合规定。此项最高得4分。

7.业务知识学习:积极学习业务知识(以学习笔记和担任新课教案为证据),提高岗位工作效能。此项最高得3分。

8.其他工作:能按要求认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撰写有关报告、按时认真完成工作总结。此项最高得3分。

五.加分项:专业课教师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某一工种操作水平超过规定应达到标准的加2分;对能进行理论、技能操作教学的一体化教师加2分;积极创新,提出新的管理方法、课题、方案被采纳产生实效,视其影响程度加0-20分。

六.论文及答辩(25分)

提交的论文应与本人技术岗位或本人所学专业相关。

※文本部分(10分)

1.论文格式规范,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文句通顺,言简意赅;观点正确,论述清晰,立论与逻辑关系清楚,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力,结合实际紧密,资料翔实,有创新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可酌情得8—10分。

2.论文格式规范,结构基本完整,文字表达基本顺畅;观点正确,结合实际较紧密,论证基本正确,逻辑性较强,可酌情得5—7分。

3.论文格式不够规范,结构不够完整,文字表达言不及义;观点不甚清楚,论证不够正确,可酌情得0—4分。

4.论文50%以上属抄袭得0分。

※答辩部分(15分)

1.能按规定时间阐述论文的内容,对论文的中心思想及论点、论据、结论阐述清楚,表达流畅;能正确回答答辩题目及评委提出的与论文相关的问题,并有创新性发挥,可酌情得11—15分。

2.基本能按规定时间较准确阐述论文梗概,表达比较流畅,且对论文内容有一定程度的阐发;基本能正确回答答辩题目及评委提出的与论文相关的问题,可酌情得6—10分。 3.不能按规定时间准确完整阐述论文梗概,表达言不及义,且对论文内容不能进行阐发,照本宣读;不能全部正确回答答辩题目及评委提出的与论文相关的问题可酌情得0—5分。 七.破格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按上级规定执行。 八.本细则解释权归学院院务处。

九.本细则自2010年起执行。

西飞技术学院 2010年4月6日

西 飞 技 术 学 院

管理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考核细则

为进一步规范学院职称评定工作,充分调动我院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学习和履行职责的能力,促进技工教育和教工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发展,依据上级有关晋升专业技术职称文件规定,特制定本评审考核细则。

一.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称的资格

申报晋升中级、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学历、任职年限、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等符合上级有关文件规定。

2.任现专业技术职务以来获得或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1)在公开出版发行的国家级核心刊物(指具有ISSN、ISBN或CN编号的刊物,手册类、论文汇编、增刊发表不属此列)上发表与本岗位有关的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完成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刊物原件为准);

(2)在公开发行的省、部、集团级刊物上发表与本岗位有关的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完成的专业学术论文或报告:申报高级者二篇,申报中级者一篇(以刊物原件为准);

(3)独著或以第一作者完成的与本岗位有关的论文在省部级有关部门组织的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及以上奖励:申报高级者三次,申报中级者一次;

(4)独著与本岗位有关论文在学院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等级奖2次(本条款适用申报中级者);

3.胜任所在岗位工作并反映良好。

二.评审考核期为任现专业技术职务期间,以近三个学年(以评审日向前推六个整学期)为主,评审考核总分为120分,其中基本分为30分,工作及工作质量分为45分,论文及论文答辩分为25 分。另设加分项20分。

三.基本分(30分)

1.学历:以第一学历计算,中专(含高中)1分;大专2分;本科3分;硕士研究生4分;双学士学位加1分。此项最高得5分。

2.后取学历:凡以第一学历计算学历,后又取得高一级及以上学历的得1分。 3.专业工作年限: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每年得0.5分,不满一整年的按一年计算。此项最

高得10分。

4.获得先进:在任现专业技术职务期间,获得公司级双文明先进个人、优秀党员或获得省部级及其以上综合性先进称号及表彰的每次得2分;获得公司各系统(或公司外其它部门单项)先进个人或单项竞赛前3名的每次得1分;获得学院先进奖的每次得0.5分。以上均以获奖证书或表彰文件为准,同一年获得同类先进以最高获奖项计算。此项最高得4分。 5.论文、教材、讲义:在任现专业技术职务间,独著的与本岗位有关的专业学术论文在公开出版发行刊物(指具有ISSN、ISBN或CN编号的刊物)上发表、或在省部级有关部门组织的优秀专业学术论文评选中获三等以上奖励每篇得4分;获公司级一等奖的每篇得3分,

二、三等奖的得2分;获学院论文等级奖的每篇得 1.5分,有符合标准的论文上交学院的每篇得1分。以上均以刊物原件、获奖论文证书或有关文件为准,同一篇论文只记最高分。个人所编写的与学院工作有关教材、讲义(1万字以上)在工作中使用每份得5分;主编教材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或学院印发正式使用的得10分,参编或主审的得5分;获得上级教学教研及管理成果等级奖的主要人员得2-5分;合著的论文、讲义按作者人数平均得分;发表或获奖论文与本人技术岗位或本人所学专业无关不得分。此项最高得10分。

四.工作及工作质量(45分)

1.承担工作:积极承担本岗位职责范围内及上级布置的其它工作,无拒绝接受任务现象。此项最高得5分。

2.工作量:工作量非常饱满得10分;工作量饱满得8分,工作量一般得1-6分。此项最高得10分。

3.工作质量:对自己的工作安排有序,严格按照规定节点、要求,积极主动、优质高效完成本职工作,无推诿责任及影响较大的差错现象。此项最高得8分。

4.服务态度:积极为教学、培训服务,主动配合和协调工作关系,工作中未发生无原则纠纷和不利于工作和团结的言行,服务态度无不良反映。此项最高得7分。

5.坚守岗位:自觉遵守各项制度,无迟到、早退、中间溜号、串岗等违反纪律现象,此项最高得5分。

6.参加活动:积极参加学院和所在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对学院及本室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此项最高得4分。

7.业务知识学习:积极学习业务知识(以学习笔记为证据),提高岗位工作效能。此项最高得3分。

8.其他工作:能按要求撰写有关报告、按时认真完成工作总结,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此项最高得3分。

五.加分项:积极创新,提出新的管理方法、课题、方案被采纳产生实效,视其影响程度加0-20分。

六.论文及答辩(25分)

提交的论文应与本人技术岗位或本人所学专业相关。 ※文本部分(10分)

1.论文格式规范,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文句通顺,言简意赅;观点正确,论述清晰,立论与逻辑关系清楚,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力,结合实际紧密,资料翔实,有创新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可酌情得8—10分。

2.论文格式规范,结构基本完整,文字表达基本顺畅;观点正确,结合实际较紧密,论证基本正确,逻辑性较强,可酌情得5—7分。

3.论文格式不够规范,结构不够完整,文字表达言不及义;观点不甚清楚,论证不够正确,可酌情得0—4分。

4.论文50%以上属抄袭得0分。

※答辩部分(15分)

1.能按规定时间阐述论文的内容,对论文的中心思想及论点、论据、结论阐述清楚,表达流畅;能正确回答答辩题目及评委提出的与论文相关的问题,并有创新性发挥,可酌情得11—15分。

2.基本能按规定时间较准确阐述论文梗概,表达比较流畅,且对论文内容有一定程度的阐发;基本能正确回答答辩题目及评委提出的与论文相关的问题,可酌情得6—10分。 3.不能按规定时间准确完整阐述论文梗概,表达言不及义,且对论文内容不能进行阐发,照本宣读;不能全部正确回答答辩题目及评委提出的与论文相关的问题可酌情得0—5分。 七.破格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按上级规定执行。

八、本细则解释权归学院院务处。

九.本细则自2010年起执行。

西飞技术学院 2010年4月6日

上一篇:隧道应急预案设计下一篇:科室工作总结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