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沟小学职称评聘意见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六沟小学职称评聘意见(精选4篇)

六沟小学职称评聘意见 篇1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基础和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

2. 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建立统一的制度体系,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

3.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4. 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5. 坚持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围绕健全制度体系、拓展职业发展通道、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的职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健全制度体系

1. 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2. 统一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3.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4.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二)完善评价标准

1. 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是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依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要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着眼于中小学教师队伍长远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要充分考虑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2. 国家制定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的基本标准条件(见附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各省”)根据本地教育发展情况,结合各类中小学校的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制定中小学教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具体评价标准条件要综合考虑乡村小学和教学点实际,对农村教师予以适当倾斜,稳定和吸引优秀教师在边远贫困地区乡村小学和教学点任教。中小学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的具体评价标准条件要体现中学、小学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有所区别。对于少数特别优秀的教师,可制定相应的破格评审条件。各省具体评价标准条件可在国家基本标准条件的基础上适当提高。

(三)创新评价机制

1. 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同行專家评审制度。各省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完善评委会的组织管理办法,扩大评委会组成人员的范围,注重遴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健全评委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

2. 改革和创新评价办法。认真总结推广同行专家评审在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中的成功经验,继续探索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实现形式,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增强同行专家评审的公信力。要在水平评价中全面推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增加评审工作的透明度。

(四)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

1.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是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环节,岗位聘用是职称评审结果的主要体现。中小学教师岗位出现空缺,教师可以跨校评聘。公办中小学教师的聘用和待遇,按照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管理和规范。

2.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中小学教师竞聘上一职称等级的岗位,由学校在岗位结构比例内按照一定比例差额推荐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职称评审,并按照有关规定将通过职称评审的教师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兑现受聘教师的工资待遇,防止在有评审通过人选的情况下出现“有岗不聘”的现象。

3. 坚持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按照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及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发挥学校在用人上的主体作用,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在岗位聘用中实现人员能上能下。

4.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要健全完善评聘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有关纪检监察部门和广大教师的监督作用,确保评聘程序公正规范,评聘过程公开透明。评聘工作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

个人申报。中小学教师竞聘相应岗位,要按照不低于国家和当地制定的评价标准条件,按规定程序向聘用学校提出申报。

考核推荐。学校对参加竞聘的教师,要结合其任现职以来各学年度的考核情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全面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经集体研究,由学校在核定的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内按照一定比例差额推荐拟聘人选参加评审。

专家评审。由同行专家组成的评委会,按照评价标准和办法,对学校推荐的拟聘人选进行专业技术水平评价。评审结果经公示后,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确认。

学校聘用。中小学根据聘用制度的有关规定,将通过评审的教师聘用到相应岗位。

5. 对改革前已经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未被聘用到相应岗位的人员,原有资格依然有效,聘用到相应岗位时不再需要经过评委会评审。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对这部分人员择优聘用时给予适当倾斜。

6. 在乡村学校任教(含城镇学校教师交流、支教)3年以上、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

7. 中小学教师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各等级的结构比例,根据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等级体系,按照国家关于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正高级教师数量国家实行总量控制。

三、改革的组织实施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涉及人数多,社会影响大,改革本身涉及制度统一、人员过渡、标准制定和评审等诸多环节,工作十分复杂,各地情况又差别很大,必须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开展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成立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改革工作。領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改革的组织实施、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省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作为当前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要成立省政府领导牵头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改革的组织领导。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要按照现有职能分工,密切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二)结合实际,周密部署。各省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本地区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办法,报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准后组织实施。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各地要开展全面深入的调研,充分掌握本地区中小学情况和教师队伍状况,全方位考虑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预案,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三)平稳过渡,稳慎实施。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妥善做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工作,确保改革顺利有序推进。现有在岗中小学教师,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按照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与统一后的职称(职务)对应关系,以及现聘任的职务等级,直接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职务)体系,并统一办理过渡手续。在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各级别新的职称(职务)评聘工作,严格按照本意见规定的原则要求、标准条件、评价办法、评聘程序等进行。

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聘工作分级组织实施。高级教师及以下职称(职务)等级教师的评聘工作,由各省按照本意见制定本地区的实施办法和相关配套政策,并组织实施。正高级教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核定数量,各省具体组织评审,评审结果报两部备案。

各省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研究和解决改革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遇到重要情况及时向两部报告。各省改革进展情况请及时报送两部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本意见适用于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及省、市、县教研室和校外教育机构。

民办中小学校教师可参照本意见参加职称评审。

附件

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

一、拥护党的领导,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牢固树立爱与责任的意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

三、身心健康。

四、中小学教师评聘各级别职称(职务),除必须达到上述标准条件,还应分别具备以下标准条件:

正高级教师

1. 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任务,教书育人成果突出;

2. 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

3. 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4. 在指导、培养一级、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本教学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

5. 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高级教师

1. 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能有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比较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教书育人成果比较突出;

2. 具有所教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

3. 具有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

4. 胜任教育教学带头人工作,在指导、培养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5. 具备博士学位,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一级教师

1. 具有正确教育学生的能力,能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比较丰富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验,并较好地完成任务;

2. 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所教學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并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学效果好;

3. 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

4. 在培养、指导三级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一定成绩;

5. 具备博士学位;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二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二级教师

1. 比较熟练地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胜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教育效果较好;

2. 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所教学科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较好;

3. 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4. 具备硕士学位;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三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三级教师岗位任教3年以上。

三级教师

1. 基本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

2. 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材教法,能够完成所教学科的教学工作;

3. 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

六沟民族小学法人代表实施方案 篇2

关于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年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印发<承德县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年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全面、细致、扎实地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我学区学校的安全稳定,参照《教育局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年实施方案》,根据学区学校特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市、县及教育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校长的安全工作主体责任,完善各校“三项制度”内容,根本整治校园各种安全隐患,打牢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

2.落实教育局“依托校园安全,建设和谐校园”的工作要点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确保安全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3.加强各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和落实,保障学校及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推进全县的社会稳定。

二、范围

2008年签订维护学校安全稳定责任书的班级和班主任及部门。

三、落实内容

(一)安全管理要求

1.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实行校长法人代表负责制;设立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保卫人员,明确其安全保卫职责。

2.健全门卫制度,建立校外人员入校的登记或验证制度,禁止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入内,禁止将非教学用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动物和管制器具等危险物品带入校园。

3.建立学校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和危房报告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对学校建筑物、教学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检验。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停止使用,及时维修或者更。维修、更换前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或者设臵警示标志;在校内高地、水池、楼梯等易发生危险地方设臵警示标志或采取防护设施。学校无力解决或者无法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应当及时书面报告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

4.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工作责任制,对于消防设施和器材加强日常维护,保证其能够有效使用,并设臵消防安全标志,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畅通。

5.建立用水、用电、用气等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或者按照规定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定期检查,发现老化或者损毁的,及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6.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范。建立食堂物资定点采购和索证、登记制度与饭菜留验和记录制度,经常检查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状况,保障师生饮食卫生安全。

7.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将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臵于实验室显著位臵。严格建立危险化学品、放射物质的购买、保管、使用、登记、注销等制度,保证将危险化学品、放射物质存放在安全地点。

8.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务(保健)人员或者兼职卫生保健教师,购臵必需的急救器材和药品,保障对学生常见病的治疗,并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有条件的学校,设立卫生(保健)室。

9.新生入学要求提交体检证明。托幼机构与小学在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学校要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组织学生定期体检。

10.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将学校规定的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学生非正常缺席或者擅自离校情况、以及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异常状况等关系学生安全的信息,及时告知其监护人。

11.对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其他生理、心理状况异常以及有吸毒行为的学生,学校要做好安全信息记录,妥善保管学生的健康与安全信息资料,依法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12.有寄宿生的学校建立住宿学生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人负责住宿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对学生宿舍实行夜间巡查、值班制度,并针对女生宿舍安全工作的特点,加强对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

13.学校要建立安全工作档案,记录日常安全工作、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消除等情况。

(二)日常管理要求

1.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遵循教学规范,落实安全管理要求。组织学生参加的集体劳动、教学实习或者社会实践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身体健康状况,并为学生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2.组织学生参加大型集体活动,要成立临时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安排必要的管理人员,明确所负担的安全职责;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配备相应设施。

3.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教学计划组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并根据教学要求采取必要的保护和帮助措施。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要避开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开展大型体育活动以及其他大型学生活动,必须经过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的,事先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共同研究并落实安全措施。

4.小学、幼儿园建立低年级学生、幼儿上下学时接送的交接制度,不得将晚离学校的低年级学生、幼儿交与无关人员。

5.学生在教学楼进行教学活动和晚自习时,要合理安排学生疏散时间和楼道上下顺序,同时安排人员巡查,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晚自习学生没有离校之前,要有负责人和教师值班、巡查。

6.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抢险等应当由专业人员或者成人从事的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与制作烟花爆竹、有毒化学品等具有危险性的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活动。

7.不得将场地出租给他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出租校园内场地停放校外机动车辆;不得利用学校用地建设对社会开放的停车场。

8.不得聘用因故意犯罪而受到刑事处罚的人,或者有精神病史的人担任教职工。

9.教师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纪律,不得侮辱、殴打、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的,及时告诫、制止,并与学生监护人沟通。

10.教育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期间,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不得从事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的活动。

11.对已知的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况的学生,给予适当关注和照顾。生理、心理状况异常不宜在校学习的学生,应当休学,由监护人安排治疗、休养。

(三)安全教育要求

1.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臵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2.在开学初、放假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新生入校后,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规定。

3.针对不同课程实验课的特点与要求,对学生进行实验用品的防毒、防爆、防辐射、防污染等的安全防护教育,对学生进行用水、用电的安全教育,对寄宿学生进行防火、防盗和人身防护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4.对学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应对不法侵害,对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行为规范,不乘坐无证车及超员车,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参观和体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提高防火意识和逃生自救的能力。

5.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事故预防演练。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

6.聘请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协助学校检查落实安全制度和安全事故处理、定期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等。

7.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安全救护常识,学会指导学生预防事故、自救、逃生、紧急避险的方法和手段。

(四)事故处理要求 1.在发生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重大治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转移、疏散学生,或者采取其他必要防护措施,保障学校安全和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2.校园内发生火灾、食物中毒、重大治安等突发安全事故以及自然灾害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教职工参与抢险、救助和防护,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

3.发生学生伤亡事故时,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原则和程序等,及时实施救助,并进行妥善处理。

4.发生教职工和学生伤亡等安全事故的,及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

四、工作步骤:

(一)安排部署(5月10日至5月25日)

1.各校对照落实内容认真开展自查,5月30日前将自查报告交学区中心校,对安全工作中的不足立即进行整改或完善。

2.各校结合2008签订六沟学区学校维护安全稳定责任书的内容,明确相关人员责任,制定考核办法,实行奖励与惩罚。

(二)督导落实

1.在对各校“三项制度”和“实施计划”审核备案基础上,通过全面检查和重点督查等形式对各校安全工作安排、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重点部位(学生食堂、宿舍、实验室、微机室、教学楼、宿舍楼紧急疏散通道、消防设施、学生活动器材等)、重点时段(学生上下学、间操、集会、学校重大活动等)要进行重点排查。要求学校每月15日将校园安全自查及整改情况上报学区中心校。

2.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治理活动。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重点做好宿舍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和交通安全排查治理工作。

此阶段11月底前完成。

(三)评估验收

年底,迎接中心校组织人员按照落实内容要求对各校进行安全工作考核 六沟民族小学

六沟小学职称评聘意见 篇3

(纪要)

一、总体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职称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注重政策导向。职称工作要始终坚持师德为先、注重实绩、班主任工作、学历提升等方面的政策导向,做到“六个优先”,(优先考虑长期担任班主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师;优先考虑花少的时间获取好的教育质量的教师;优先考虑中考、高考成绩出类拔萃的教师;优先考虑全面把握学科知识的教师;优先考虑在农村、边远学校任教的教师;优先考虑在学校、在课堂中把学生教会教好的教师。)突显“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强化教学能力和实绩要求,真正让学高身正者先上,让真才实学者先上,让有突出贡献者先上。

三是严格评聘程序。要加强对政策措施的宣传,严格推荐评审程序,坚持做到“四公开”,即公开上级下达给本单位的岗位数额;被推荐者公开述职;公开展出实绩材料;公开单位的推荐上报人选。

二、评审时间

根据苏州市职称办公室工作安排,今年全市中小学教师各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活动原则上安排在暑期进行。凡由我局组织评审的各类材料,在7月1日前上报我局职称办公室。

三、评审范围

小中高:6月15日前完成材料;6月5日前答辩申请表;6月下旬面试。中级、初级:7月1-3日交材料。

四、关于中小学教师职务岗位设臵及结构比例工作

目前我校中级教师比例为59.61%,上限为65%。空间为10人左右。但小中高仍空缺较大。

五、关于考核工作 1.考核要求

任期内考核“合格”以上者,方可申报高一级教师职务;(基本合格,延迟一年;不合格,延迟三年)

2.政治表现及师德修养要求

思想政治表现与师德修养考核为“合格”以上的教师,方可申报中、高级教师职务。凡思想政治、师德修养考核不合格,有损害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违反《苏州

市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项规定》的,给予一票否决。

3.班主任与德育工作要求

申报小学中学高级原则上应累计有5年班主任工作或10年副班主任工作经历,其中任现职以来班主任工作经历不得少于2年(或副班主任4年);申报小学高级原则上应累计有3年班主任工作或6年副班主任工作经历,其中任现职以来班主任工作经历不得少于2年(或副班主任4年);新教师初定教师职务要有1年的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工作经历。到苏北农村支教半年,可视作一年班主任工作年限。

(学校中层、年级组长、团队负责人可视作班主任年限;小五门训练不计入班主任年限。)各校推荐时,根据班主任工作职责、要求进行考核,对申报对象任现职以来的班主任、副班主任工作情况要作书面评价。(德育处)

4.教学能力及教学实绩要求

(1)申报中学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教师,所教学科成绩应近几年位居同年级前列或进步显著,教学能力和实绩应为同行公认。

(2)申报中学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教师实行二级评审,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面试答辩,再提交评委会评审。(优秀25%;良好70%,可推荐)

六、关于继续教育问题

凡申报高一级教师职务者,必须完成《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进修暂行办法》中相应规定的接受继续教育、进修任务。《继续教育证书》是教师职务评审的必备上报评审材料之一。

在今年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中,继续执行以下规定:

1.中小学教师推荐评审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应分别取得大学专科国民教育有效学历。(61年后出生)

2.凡195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推荐评审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应具有大学本科国民教育有效学历。

3.35周岁以下(1974年1月1日后出生)青年教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具备硕士(研究生)学位(学历)或硕士(研究生)在读。

4.凡50周岁以下(1959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二级乙等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幼儿园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水平。

5.凡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必须取得教育技术能力初级证书(未开考学科的教师除外)。

6、继续教育验证合格;相应的职称计算机合格。

七、关于推荐晋升高、中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的基本条件(一)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 1.任职年限、学历要求:

⑴大学本科学历,评聘为中学一级教师职务五年以上(2003年底前评聘至今)。⑵获得博士学位后,取得并受聘中级教师职务2年以上。

⑶对1956年底前出生,从教20年以上,取得大专学历并评聘为中学一级教师职务六年以上,经考核达到省规定的破格条件者。

2.申报评审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应是学校公认的教学第一线的骨干,在任职年限、学历要求符合申报条件的同时,还须达到学校规定的工作量,班主任工作及任职年限符合要求,并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之一:

⑴在担任中学一级教师期间,曾获县(市)、区级及以上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区级表彰)或到苏北农村支教满一年,表现良好。

⑵是教研组长以上的教学骨干,或在指导学生课外兴趣小组,运动队工作中取得成绩,由其指导的学生在市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奖或本人在县(市)、区级及以上学科评优活动中获奖。

⑶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任现职以来,围绕所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市级及以上交流、发表过教科研专题报告、经验总结、论文(论著)或承担(参与)课题研究等。(论文鉴定三篇合格,三篇市级发表,其中最好是一篇省级发表)

⑷学校领导或中层干部,应坚持兼课,教学效果好,其负责的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3.凡40周岁以下(1969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申报评审中学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参加苏州市解题基本功竞赛。

4.凡资破、拔尖者(5年)申报评审中学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⑴担任中学一级教师期间,至少在毕业班任教两年或担任一轮循环教学工作。(拔尖:县综合荣誉;教育教学去表彰;论文三合格,三市发表,面试优良;资破:大市综合荣誉;教学市表彰;论文三合格,一省二市发表;面试优秀。)

⑵本人必须参加苏州市教科院近二年组织的中小学教师把握学科能力竞赛(未组织竞赛的学科教师除外),并获得一、二、三等奖。

(二)申报中学一级教师职务

1.任职年限、学历要求:

⑴大学本科学历,评聘为中学二级教师职务四年以上(2005年底前评聘至今)。⑵获得双学士学位后,取得并受聘中学二级教师职务3年以上。

2.在任职年限、学历符合申报中学一级教师条件的同时,还须达到学校规定的工作量,班主任工作及任职年限符合要求,并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之一:

⑴在担任中学二级教师期间,曾获县(市)、区级及以上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或有两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或考核等次为优秀或受嘉奖奖励。

⑵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指导的学生在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竞赛中获奖,或本人在县(市)、区级及以上的学科评优活动中获奖。

⑶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任现职以来,围绕所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县(市)、区级及以上交流、发表过教科研专题报告、经验总结、论文或参与课题研究等。

3.凡40周岁以下(1969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申报评审中学一级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参加苏州市教科院2008年组织的中小学教师把握学科能力竞赛(2008年未组织竞赛的学科教师除外),否则不得申报。

4.凡拔尖者申报评审中学一级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⑴担任中学二级教师期间,至少在毕业班任教两年或担任一轮循环教学工作。⑵本人必须参加苏州市教科院近二年组织的中小学教师把握学科能力竞赛(未组织竞赛的学科教师除外),并获得一、二、三等奖。

(三)申报小学高级教师职务 1.任职年限、学历要求:

⑴ 大学专科学历,评聘为小学一级教师职务五年以上(2004年底评聘至今)。⑵ 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后,取得并受聘小学一级教师职务3年以上。(05年底前取得本科)

2.在任职年限、学历符合申报小学高级教师条件的同时,还必须具备和中学一级教师相同的基本条件。

⑴在担任小学一级教师期间,曾获县(市)、区级及以上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或有两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或考核等次为优秀或受嘉奖奖励。

⑵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指导的学生在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竞赛中获奖,或本人在县(市)、区级及以上的学科评优活动中获奖。

⑶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任现职以来,围绕所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县(市)、区级及以上交流、发表过教科研专题报告、经验总结、论文或参与课题研究等。

3.40周岁以下(1969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拔尖者申报评审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参加苏州市教科院2007年组织的中小学教师把握学科能力竞赛(未组织竞赛的学科教师除外),并获得一、二、三等奖。

八、若干政策性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年限的计算问题。今年,关于任职年限计算的截止年限是:推荐晋升高级教师职务计算至2008年年底;推荐晋升中级教师职务计算至2009年年底。关于取得规定学历的截止年限至2008年年底。

(二)关于计算机条件。中小学教师晋升中、高级职务均应提供参加省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或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试)合格证(必须在2009年4月1日前取得)。

(三)申报“小中高”人员,1979年底以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取得大专学历后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应满12年,担任小学高级教师并履行其职责6年以上;或1979年底以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取得大学本科学历后担任小学高级教师并履行其职责5年以上。

(四)关于破格申报问题。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不实行学历、资历双破格申报;中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一律不实行破格申报。

(五)关于论文问题。凡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者,要提供有一定质量的联系教育教学实际的论文3篇;申报小学高级教师职务的,至少要有2篇。其内容原则上要与申报的专业相一致。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者所提供的3篇论文应该已送审通过鉴定,鉴定等级为合格以上方可上报推荐评审。凡弄虚作假、抄袭论文、剽窃他人成果的,通报其所在单位,并延迟3年以上申报。凡在各种增刊、内刊、专辑、论文集发表的文章及复习资料、辅导材料、习题集等性质的出版物,均不作为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材料。(06年前已鉴定的属于不规范刊物发表的论文要重新鉴定。)

六沟小学职称评聘意见 篇4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校的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工作,贯彻“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根据《温州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意见》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温州市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评审综合评价标准》(试行)有关精神,经学校行政会议研究,教代会和工会讨论修订,特制定我校教师职称评聘方案(试行)。

一、成立职称评聘领导小组:

学校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由职称评聘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孙爱萍 副组长:蒋黎光

成 员:周恒、徐思哲、杨文燕、刘建明、陈文峰、冷拥军、郝国文 办公室负责人:刘建明、肖云考

(说 明:每年抽取半数教研组长进入评审小组,当年参评人员不能进入评审小组。)

二、适用对象:本校符合晋升、聘任基本条件的人员。

三、评聘条件与考核分值(以评价标准为准):

1、基本条件(15分)(1)学历(5分):硕士学位5分,研究生学历4分,学士学位记3分,本科2分。

(2)教龄(4分):教龄满20年计4分,15年计3分,10年计2分,5年计1分。

(3)年度考核(3分):每次优职计3分,校级优秀计2分,称职计1分。(4)专业技能(3分)高级技师3分,技师2分,高级工计1分。

2、职业道德(10分)

(1)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事业心强,服从组织分配,团结协助,关心他人计2分。

1(2)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国家级计10分,省级1次计9分,市级1次计6分,市局级1次计4分,校级1次计2分。)

(3)省、市劳动模范计10分。

3、教育教学能力(55分)

(1)教育工作(15分):A、现任校级领导正职计6分,副职计5分,中层干部正职计4分,副职计3分,教研组长计2分,省教研大组组长计4分,副组长计3分,市教研大组组长计3分,副组长计2分。B、班主任工作每学年计0.5分(本项满分10分)。(2)教学工作(20分):

A、本人参加技能竞赛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计6、5、4分,省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计5、4、3分,获市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计4、2、1分,指导学生获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4、3、2分,获市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计3、2、1分,团体奖依次上升一个级别,多位教师指导按人数比例计分,以上奖项同年同类不重复计分。以上竞赛是指经政府行政部门组织批准的。

B、学校教育教学考核结果为A、B、C等分别计4、3、1分(每学年按学期取平均分)。

C、承担省、市、县(市局)编写教材或承担一定的生产实习教学研究、技术革新任务的分别计6、4、2分。

D、承担省、市、县(市局)公开课的,每次分别计4、2、1分。E、编写学校教材并推广使用的,主编计3分,参编计1分。F、年课时数320节以上、240节以上、160节以上分别计3、2、1分。(3)教学能力测试(20分):说课或讲课

四、科研能力(10分)

(1)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的每篇3分,省级2分,市级1分。(2)获国家、省、市、县(市、区)级优秀论文第一作者每篇分别计5、3、2、1分。

2(3)课题:承担省、市、县课题研究的负责人分别计6、4、2分,参与者分别计3、2、1分。

5、评委评定:10分

按赞同票占总投票人数的比例计分

四、评聘办法:

1、书面申报:凡符合条件者,均可向学校评聘领导小组办公室送交书面申请,未交书面申请者,按自愿弃权处理。

2、组织考核:由职聘领导小组按本方案集体考核打分。

3、初录推荐:按积分考核结果从高分到低分初录选取。(相互之间可以核对评分结果)

4、上报审批:由评聘领导小组将择录的候选人上报人事部门审批。

5、凡参加晋升、聘任的有关领导,不参与评审打分。

6、参与评审须实行亲属回避制度。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当年不允许申报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1)学生或教师评教50%以上不满的;

(2)申报材料有弄虚作假的;

(3)当年受记大过及以上处分的;

(4)近三年一年内事假累计超过两个月或病假累计超过半年以上;

(5)评聘前一年旷课达3节及3节以上或任现职以来旷工累计达到2天以上。

(6)不服从学校工作调配的(7)近三年中,有拒绝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情况的。(8)本学年没有担任教学任务的。

五、职称聘任办法:

(1)由聘任领导小组(名单同上)公布当年学校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职数、拟聘岗位、及聘任条件等;

3(2)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包括聘任到期要求续聘人员)填表报名参加竞聘;

(3)资格审查。聘任领导小组对申报人员应具备资格和条件进行审查;(4)述职。申报人在教师大会(或教研组)公开述职;(5)民主测评。在述职的基础上进行民主测评;

(6)由所在岗位中层或相应部门提出拟聘建议,提交聘任领导小组研究确定聘任方案;

(7)公示。聘任领导小组确定聘任名单在单位公示7天;

上一篇:竹子的作文下一篇:职场英语:进行职场薪酬谈判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