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环境保护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前环境保护(精选12篇)

当前环境保护 篇1

关键词:环境形势,环境保护,保护措施

我国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我们实施环境保护措施的出发点。在这里提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并非我们可以对环境污染置之不理, 也不是可以远离实际, 急于求成, 而是将之当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依据, 从实际情况出发, 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 以目前的形式采取可行科学的措施, 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形势严重

我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 社会也在加快进步的步伐, 造成了污染物的总排放量令人吃惊, 远远的超出了环境的容量。并且我国的环境质量在整体上呈逐渐恶化的趋势, 前景让人担忧, 并且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 具有多发性的特点。以前许多隐性问题开始逐步爆发, 一些新的问题又开始出现, 外来物种的入侵变为了急需解决的新的生态问题。现在我国基本上两天就有可能爆发一起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环境污染已经变为我国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一个阻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很多时候, 我国的一些重点城市与地区进行环境治理是在当地的环境污染已经到了不治理不行的时候才进行治理, 基本上没有治理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一些地方环境污染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程度, 经常会发生老板发财, 群众受害, 政府埋单的情况, 这种情况也是对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和建设提出来要求。

二、根据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制定科学长远的环境保护战略

(一) 处理好环境和发展的关系

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既是我国快速发展的结果, 也是我国经济仍然发展不够的产物。从以往的经济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我国走的是跨越式发展道路, 国外发达国家需要几百年分阶段出现的工业化导致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却是集中出现, 并且环境污染出现一种复合型, 结构型, 压缩型的新型特点。假如农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那么工业迅速发展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保护环境和工业发展是一个矛盾体, 发展快了必然会导致环境污染, 而环境保护投入多了会影响到发展, 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度”, 这样便于我们操作。

(二) 环境保护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这就会大量的消耗资源, 并向环境中排放其生产废物, 这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因为没有资源的消耗就不会支撑起或建设起必要的基础设施。因为目前的科学技术达不到完全转化资源为产品的能力, 这就必然产生垃圾或者是废物, 给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 我们要注意环境改变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 有其特有的科学规律, 不能够一蹴而就, 否则只会产生欲速则不达的情况。当然, 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已经发展到小康社会这个阶段, 不能和以前一样靠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粗放式的发展了, 我们必须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少, 对环境污染轻的新型发展道路。否则我们的生活是富裕了, 有车开有房住, 但是我们却要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中, 呼吸着污染空气, 喝着不干净的水, 持着污染了的食物, 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这就和社会发展的本意背道相驰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看,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制定科学长远的环境保护战略是我国目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我国环境保护要统筹解决

环境问题实际上根源就是发展问题, 环境污染是发展的成本或者代价。解决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是应用发展的方法来反过来治理和解决污染问题, 而不是阻止发展或者是妨碍发展而达到发展不影响环境的目的。最为科学合理地环境保护办法或经济发展策略应该是用最小的资源以及环境代价来提高和发展经济, 用最为小的社会经济成本来保护和治理环境。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快速发展而污染破坏环境, 也不可一味强调环境保护而限制经济发展, 阻碍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一) 环境保护总目标的制定

我们应当确定以人为本的, 增大生态文明建设, 阻止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的科学发展观, 防止出现将来治理环境时付出更加巨大的代价, 让重点污染地区的环境污染出现改善, 我们要以此当成环境保护的总目标。科学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分清楚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努力完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目标。我国因为地域差距, 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各地域的环境容量, 每个地方对环境质量的可接受程度有着巨大的差异, 使得我们在管理环境问题, 制定环境目标时需要因地制宜, 要有所取舍, 并要充分考虑到各省市之间, 城乡之间, 工业和农业之间存在的不同, 要尽可能避免出现一刀切的现象。

(二) 环境保护应该有所侧重

我国在制定环境保护策略时要有所侧重, 要根据功能区的定位, 知道哪些经济项目需要优化开发, 哪些区域需要重点开发, 并且哪些是限制和禁止开发的, 要规范开发秩序。在西部地区要注重保护生态自然环境, 控制畜牧业的科学发展, 逐步开展退耕还林和还草步伐, 阻止进一步出现荒漠化。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发达地区, 必须要控制好工业污染, 让环境保护和工业发展做到和谐统一, 认真贯彻和执行环境法规, 狠抓环保政策和措施的实施落实, 从而走出一条生产和生态互相制约互相发展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 在提高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同时必须要注重环境保护

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 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农村我们要大力推广无公害农药, 尽量让蔬菜和粮食上的农药残留越来越少。要科学施肥, 提高化肥在应用上的效率, 避免过量施肥,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要加快建设生态农业和生态村镇, 加大发展秸秆沼气等再生能源的力度, 进而给环境减轻压力。城市环境污染一直是我国比较头疼的问题, 必须加以关注, 重点要治理河道污染提高饮用水质量, 治理大气污染从而减少大气污染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大力支持建设生态工业园, 或者在农村开展生态农业, 让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共同进步, 实行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四、结语

环境保护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参与, 可是跟据一项调查可以看出, 目前有一多半的人希望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却不愿意为环境保护付出自己的努力, 环境保护意识非常的匮乏。所以我们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 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宣传, 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让人人都参与到保护环境中来, 增强建设保护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民众对环境保护的监督作用, 使民众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走持续科学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志国.在发展中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 2009.

[2]曹世雄.论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3]赵志勇.浅谈我国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保护的几点措施[J].魅力中国, 2010.

[4]邢守志.增强农民环保意识改善农村环保现状[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当前环境保护 篇2

1.1国外。罗卜·格瑞和简·贝宾顿 (2004) 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可以解释会计人员必须对环境危机予以特别的关注。首先, 企业和会计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企业将要对日益增加的环境问题的需求作出反应, 就需要会计来推动。其次从细微的角度, 正是会计惯例和当前会计关于理论、成本的基本假设才使得经济上的成功和失败与环境会计危机毫不相关。综观绿色会计和财务的整个过程, 作者认为会计人员需要明确会计对环境危机所担负的责任, 明确在他们工作中所要求的的专业技能和品质, 寻找创造性的方式来减轻这种责任, 帮助组织发展更强的环境敏感性。新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进一步加强。不管它们是数量信息信筒还是某种形式的财务信息系统, 它们都将取代现有财务会计系统的地位。无论人们在谈论更细致的业绩评价体系、生态平衡的发展及生命周期的平谷是, 还是人们在试图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会计系统时, 试验和革新都至关重要的。研究发现, 环境管理者和会计师之间的沟通在决定财务报告是否反映重要的环境事项中起着最终要的作用。这个有个假设前提, 不仅财务报表是用来简单通知股东消息的, 而且环境事项在数量上和其他事项并无不同。如果环境事项的性质上不同, 那么披露的态度也不同, 尤其需要建立不同重要性的标准。

1.2国内。耿建新 (2002) 1从上市公司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会计信息披露着手, 分析了上海上市公司中部分强污染企业的有关情况。结合相关的法规, 揭露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及问题。作者通过对30家上市公司1992-1999年的招股说明书的分析, 上市公司有关信息披露的演变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即环保信息披露逐年详尽, 内容逐年增加。具体来说, 1993年的上市公司仅有环境责任的简单披露;1996年的上市公司披露了环保问题及对策的内容;1997年的上市公司对环保问题及对策、发行人环保情况和环保因素限制等资料的披露已较为详细;1998年的上市公司对环保因素制约、环保风险及其对策、技改项目等资料的披露更为详尽;而1999年的上市公司则对环保风险及对策、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及对策、通过环保质量认证情况等资料的披露进一步具体化了。这与我国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 环保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 环保执法和处罚力度加大, 社会公众对环境信息披露需求的加大是密不可分的。这样的外部情况使上市公司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日趋加强, 逐步把加强环境信息的披露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作者建议可以考虑采用补充报告模式或者独立报告模式来披露环境信息。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 可以分对象、分阶段事实环境信息的披露。第一阶段, 在强污染企业, 特别是上市公司中的强污染企业, 由国家环保部门和证监会提出强制性要求, 必须要披露环境信息。具体方式可以采用表外披露, 具体方法是增加环境支出表和收益表, 同时在报表附注中说明具体的确认和计量方法, 以及不能用货币量化的环境问题。第二个阶段, 待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后, 要求强污染企业编制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 对环境信息进行充分具体的披露。一般企业可以采用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进行表外披露, 或编制环境收支表进行表内披露。

二、发展前景与展望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环境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助于实现企业和相关利益者的相融共生:

(1) 环境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可以树立企业良好外部形象, 实现融资目标的必要条件。对于资金提供者来说, 他们会更愿意对那些环境处理好的企业给予融资, 这样大大刺激企业加速改造环境设施, 加大环境投入;

(2) 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顾及环境和社会的决策。这样可以体现会计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的决策价值, 调动企业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以保证实现最佳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3) 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对企业的环境风险和盈利前景作出全面和客观评价, 使得投资者可以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债权人可以真正把握企业的偿付能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可以利用披露的环境信息评价企业的环境政策方案及其结果, 衡量企业对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 从而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作出评估;

(4) 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可以了解企业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情况, 进而对过去的监督制度、管制措施是否恰当作出评价, 对未来作出规划。社会公众往往对那些经营效益好, 对周边环境不具有侵害作用或者环境防治好, 能提供具有环保标识的绿色产品的企业更为青睐;相反, 对那些频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企业具有抵触心理, 这些企业提供的产品也不易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

参考文献

[1]、 (英) 罗卜·格瑞、简·贝宾顿著《环境会计与管理》王立彦、耿建新主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2]、 (德) 史迪芬·肖特嘉[澳]罗杰·布里特著《现代环境会计问题、概念与实务》肖华、李建发主译,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3]、耿建新、焦若静《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会计研究》2002年

[4]、耿建新, 刘长翠,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相关问题探讨, 2003年

[5]、陈艳华.论人的可持续发展[J]东岳论丛, 2005, (02)

[6]、何少娟.环境会计在我的实施展望[J]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 (03)

[7]、宣杰, 孟凡利, 方柏林.环境会计运行机制初探[J]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03)

[8]、张端明, 对环境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01)

[9]、李勇.环境会计初探[J].焦作大学学报, 2003, (01)

[10]、 (英) 罗卜·格瑞、简·贝宾顿著《环境会计与管理》王立彦、耿建新主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三问 篇3

6月 25日是全国土地日。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有序推动土地流转以及稳妥开展农村土地改革试点,是当前我国土地问题的核心,也是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三大挑战,更是全社会应该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厂房水库“变耕地”:占补平衡“失衡”知多少在一处复垦耕地上,石阶、水渠等农田水利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看起来是块标准农田。但庄稼长势很差,洋芋、小葱、芋头、土豆都打着蔫儿。村民告诉笔者,虽然,这块复垦耕地路渠沟修得很好,符合复耕标准,可实际上没水源,根本不适合耕作。

这是笔者近日在重庆某地采访时发现的情况。重庆市占补平衡工作,在全国都属规范,建设用地一律先补后占。然而 “占优补劣”仍然未免。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减少势头未减。据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赵烨核查,1997年到 2010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2746.5万亩,相当于半个海南省版图,而且大都是优质耕地。

为弥补建设占地缺口,我国要求占补平衡, 垦“占多少,多少”。这项政策总体上有助于确保我国耕地保有量。然而,新增耕地大多“看起来很美”。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土地研究所研究员刘康调查发现,不少省份的耕地资源越来越少,占补平衡越来越难,结果就占水补旱、占优补劣。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占用耕地约一半是水田,而补充水田不到两成。

“按国家标准,保亭县一亩水田耕地开垦费 4000元左右,如果通过土地整理达到同样优质的水田,大约在 2万 ~3万元,差价需要县级财政垫资。”海南省保亭县国土局局长吴雄说,国家及省级政府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地方才补得起。

据 2015年第 1号国家土地督察公告,对 56个城市例行督察发现,47个市 1215个项目未按规定数量质量要求补充耕地或未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涉及面积 15.3万亩;45个市将现状为住房、工厂、水库水面等认定为耕地,涉及面积10.74万亩。

“八成以上被督察城市出现用建设用地补充耕地现象,是典型的以次充好、占优补劣,可见占补平衡政策扭曲严重。”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良田“变草原”:土地流转“流失”知多少

苜蓿,草根系发达、耐旱,有强劲的固氮能力,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中国农科院研究统计,种植苜蓿可以改造中低产田,亩均可增产 20公斤粮食,中产田可增产 10公斤粮食,怪现象是中部省区“良田种牧草”。

“与中国其他地区种苜蓿用贫瘠土地、沙地、山坡地种植的情况不一样,我们是用从农民手里流转良田来种植苜蓿,品质好、产量高。”一家草业公司在网上公开宣称。

安徽北部某县,最大的土地流转项目就是苜蓿种植,流转规模达 10万亩,为当地引进奶牛养殖供草。笔者看到,原本种植小麦、玉米的大片耕地种上青青苜蓿,恍若草原甚是壮观。当地干部表示要“打造内陆大草原”。

无独有偶。在安徽另一农业大县,流转的土地绝大部分都用来种养花卉苗木了。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胡承霖认为,工商资本下乡,土地流转变流失,“非粮化”倾向令人担忧。“目前,土地流转用途上只有原则性规定,如不改变农地用途。但是,如何控制粮食和经济作物比重,缺乏细则。种粮回报率肯定不如种经济作物。从长远来看,粮食安全存在隐患。”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是必要的,也是鼓励和欢迎的。但是,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应主要在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和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把一般种养环节留给农民,不一定都要大面积直接租种农户承包地,尤其不能触碰土地“非农化”底线。“老板下乡,应是带动老乡,而不是代替老乡。”

把村庄都买下来:农地改革“绝不能改”知多少

中部某县,2014年开始,一家从事农业种植的私营企业主开始在全县实施一项大计划:花钱购置村民年久失修的老宅。这位企业主告诉笔者,目前已经购置了两个村庄的民宅,未来要把全县自然环境较好且有其种植基地的村庄民宅都买下来。

按现行法律法规,别说城镇居民不能购买农民宅基地,就是邻村居民也不能跨村购买宅基地。在中央批准的 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规定仍然有效。

“试点行政区域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宅基地使用权作为进城落户条件,宅基地退出实行自愿有偿,转让仅限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防止城里人到农村买地建房,导致‘逆城市化。”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 33个改革试点风险防控时说。

城市土地国有,城郊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是宪法规定,是依宪改革的底线。要购买全县村庄民宅的那位企业主表示,改造后,这些村庄将形成与种植基地衔接的“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城里人可以在基地以会员方式租种,公司雇人负责种植。城市会员每年来度假,住在公司购置的民宅里“体验田园之乐”。自己是和一户一户农民签订的买卖协议,地方政府支持。“把农民搬离出老宅,既改善农民生活,又盘活农民闲置资产,一举两得。”

“土地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改革难点之一,涉及重大利益调整、相关法律修改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村民自治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制度完善。”姜大明说,必须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

笔者采访看到,不少资本进入农村是从事农业规模经营。但“圈地者”并非少数。安徽淮南一位农业企业负责人说,他周围不少做地产或商贸的朋友都在念“农村包地经”:“现在进去,租金成本低而且有补贴,未来这些地一旦升值赚得更多。”

一位原来从事肥料营销的经营者坦言:“已下乡承包 600多亩地。以时间换空间,承包期是 20年,到期农民早不种地了,早离乡了。我就会成为中国第一批农场主。”

当前环境保护 篇4

欧阳绍辉

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环保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推动环保事业的有力措施。有利于唤醒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促进人民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各级环保部门要采取多手段,多措施让环保法律、法规、环保知识、环保科技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关心环保。

在当今经济社会多元化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身利益诉求也呈现多元化,通过在基层环保部门几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当前环保宣传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领导高度重视,确保宣传工作开展。为确保环保宣传工作取得成效,领导要高度重视,要充分调动了环保干部职工学习环保知识、宣传环保知识的积极性。宜丰县环保局出台了环保宣传奖励政策和学习培训鼓励政策。每年的局党组分工都是安排分管机关的局领导分管宣传工作,办公室安排专人进行具体的宣传工作,每年年初出台了环保宣传方案。环保宣传工作基本形成了“五有”、“四结合”的工作方式,“五有”即:有组织机构、有具体的宣传措施、有确定宣传的重点内容、有宣传工作专班、有宣传经费保障。“四结合”即:把环保宣传与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相结合、与环境保护执法管理相结合、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与解决热点难

点问题相结合。

二是增加宣传平台,多手段、全方位加强宣传工作。为更好地为更好地加强环保宣传工作,要有宣传平台,除上级环保系统和党报党刊的宣传平台处,还要有自己的宣传平台,因为通过自己的宣传平台可以反映出我们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度。宜丰县环保局多次与宜丰县广播电视局台合作,通过近年来宣传我县环保工作在各个领域的环保成绩、环保经验,广泛宣传各行各业环境保护工作动态、先进典型及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环保知识、环保科技。及时反映群众环保诉求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适时的曝光突出的环境问题,以浓厚的舆论氛围引导全民正确认识县域内的环境形势,促进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也为广大环保人士提供了了解宜丰环保的一个窗口,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一窗口来认知环保工作,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一起来保护好身边的青山绿水。

三是要充分利用特殊节假日进行环保宣传。在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保日、6.25全国土地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大节日与宣传、国土、水务、教育、交通等部门结合,城乡联动,通过悬挂横幅、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单、环保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结合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综合流域整治等项目的实施,以及畜禽养殖业专项整治、煤矿等行业的整治行动的开展积极主动加大宣传力度和范围,让环保知识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家,全面

提高公民环境意识。

四是要落实农村环保宣教工作。截至目前,我县已获得“省级生态县”殊荣,已有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村6个,为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建立与乡镇的联动机制,将环保宣教工作列入乡镇环境考核内容,不断强化基层干部环保责任,建立和完善畅通的信息收集、处理、反馈机制,推动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落实,切实加强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加强省级生态村及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力度,群策群力,为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提供软件支持。

五是要积极地开展“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等环境教育基地的创建。深化节能环保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等“四进”活动内容,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环保知识的宣传有基地,有场所,让千家万户都能了解环保,支持环保,推动环保。

六是在环保系统内开展发着眼观念更新,着眼约束性指标的完成,着眼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着眼以点带面典型宣传,着眼扩大影响,着眼舆论引导等“六个着眼”的宣传活动。不断健全基层环境监理队伍,加强管理与业务学习,提高其自身素质,让广大环保工作者首先成为环保宣传的先锋队和宣传员,从而带动全社会的人,最终形成人人爱环保,事事讲环保,处处见环保的浓厚的社会氛围。

七是在调处环境污染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强化矛盾双方的环保

知识宣传教育。通过环境污染纠纷调处,向矛盾双方进行环保知识宣教,提高各自环境保护意识,合理表达自身环境权益诉求。一方面建立起了排污者和受污染损害者之间协商解决纠纷的良好思想基础,环境保护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向人们畅通了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的信访渠道,积极引导环境污染受害者按照正常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我省当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篇5

一、目前河南省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 过渡性的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生态承载力相对较弱。

由于河南省地貌类型是处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 气候特点属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 因此, 既有使河南省生物区系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有利一面, 又有地貌类型多、气候变化复杂, 造成水资源匮乏以及时空变化十分不均, 旱涝灾害频繁, 使河南省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承载能力差的不利一面。

2. 人口密度大和垦殖力度大, 生态环境严重超载。

河南省地处中原、气候适宜, 是人类长期活动的区域。由于人类开发久远而深刻, 特别是近几十年的开发建设, 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超载。如, 在土地资源方面, 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07hm2, 是全国平均人均耕地水平0.101hm2的69%。

3. 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局部水土流失严重。

如, 多数河道和湖泊没有天然水源补给, 河水出现断流, 水质污染严重, 一半的河流完全失去水生态功能, 湿地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面积逐年减少等。

4. 矿产资源开发强度大, 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河南是矿产资源大省, 在广大矿区,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和地质灾害现象普遍, 给水土保持、景观地貌等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5. 长期忽视保护, 农村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

由于经过长期开发, 全省形成了以人工生态为主的自然——人工复合型农业生态系统, 它虽具有较高的产出效率, 但使各类生产要素匹配相对紧张, 造成了生态系统的严重脆弱。

6. 森林植被质量不高,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主要表现在:全省森林覆盖率较低, 天然林较少, 林龄结构极不合理;森林资源呈现数量型增长与质量型下降并存的局面, 人工林面积增长快, 森林系统趋于简单化。再加上对野生动植物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致使野生动植物种群量明显下降, 不少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 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日益缩小。

7. 城市生态失衡普遍存在, 生态功能退化。

虽然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快速, 但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率低下, 已经造成了城市环境的污染。

二、河南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 自然灾害频繁, 部分地区生态脆弱。

河南省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 自然条件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 冷暖气团交替频繁, 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 气候变化复杂, 造成水资源匮乏及时空变化十分不均, 干旱、暴雨洪涝频发等, 正因为这些灾害的频繁发生, 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生态承载能力较低。如, 在浅山丘陵区, 植被稀疏, 水土涵养能力差, 雨季容易形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对季风没有阻挡作用, 一旦发生季风灾害, 受害面积大, 范围广, 受灾害程度严重。

2. 历史悠久、开发强度大, 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河南历史悠久、人口众多,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长期以来, 作为中国政治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其资源开发强度大, 滥采或破坏森林资源, 掠夺性开发矿产资源, 均造成原始植被生态系统破坏, 水土流失加重。在工农业生产中, 过量排放各种废物;在矿山资源的开采中, 只重视开采, 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这些都使局部生产环境受到了破坏和污染。另外, 一些战乱和政治运动也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 抗战期间, 花园口溃堤造成数千平方公里成为黄泛区;建国后, 一些政治运动对全省大部分森林资源毁坏严重。

3. 长期忽视生态环境保护, 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社会环境下的电影营销思考 篇6

近一两年, 借着国家政策支持, 中国的电影市场呈现出越来越高的成长性, 根据中国电影票房收入预测指数模型的分析, 如果维持当前票房收入的发展趋势, 中国电影总票房在2013年有望接近或突破200亿元人民币。当前的电影市场面临着两种局面:一方面电影院线所采取的定价策略以及电影本身的选择性消费属性, 决定了国内院线电影仍然是一种小众享受, 另一方面随着电影市场更多竞争者的进入及团购等新型营销方式的出现, 国内市场已越来越趋向于大众化。

在国内市场总体票房持续增长的态势下, 单部电影获取票房的能力仍然十分有限, 根据2012年中国电影全年票房近170亿元且全年电影产量约600部推算, 2012年单部电影平均票房约为2800万, 这是一个并不太高的成绩。同时,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即总投资基本在500万以下的电影票房发展十分缓慢。

二、国内电影营销现状及问题

纵观近年国产电影成功营销案例的营销重点主要是基于档期选择、品牌树立和跨媒体传播三方面。植入广告等其它时下流行的运作方式也可视为一定整合营销意识的体现。很多国产大片在这样的营销策略下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收入, 但究其根本, 国内电影人沿用的好莱坞营销策略、制造的各种轰动一时的营销事件都不能说明国内电影业已经有了成熟的营销理念和思维方式, 也还没有达到完美的具体执行。而在概念上, 更多的电影人只是简单地把电影营销等同于电影宣传, 缺乏全局意识和眼光。总体而言, 国内电影营销还存在以下一些弊端:

(一) 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营销得以开展的基础便是确定目标市场, 而国产大片的拍摄和宣传更多体现的是导演的个人好恶与情怀。在电影营销环节中, 艺术与商业并不对立, 导演在进行个人创作的同时还应做好市场调查, 研究消费者偏好, 在影片制作甚至剧本创作之初就应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而不是把营销过程滞后到发行阶段甚至缩略为新闻通稿和几场新闻发布会。同时, 国产电影圈跟风现象严重, 资本、人力等资源都集中在已经由市场证明成功的几种类型片和题材内, 缺少对观众精神需求的关注。

(二) 营销专业化程度低

国产电影过度追求公众注意力, 靠炒作丑闻博取眼球的案例屡见不鲜, 电影圈内这样的浮夸风气使得在看起来很热闹的营销对战背后, 实际上是对营销理念和具体营销策略的漠视。尤其是中小成本电影由于其制作成本低、名人效应差、利润空间小等原因, 为节省成本或由于资金不足常常放弃采取必要的营销手段, 以致进入了:掌握资源少→票房盈利少→缺少资本输入的恶性循环。

(三) 缺乏整合营销思想

当前我国电影市场尚未建立起立体的整体营销网络。这一方面表现为国产电影的产业链条过早终结, 基本止步于电影上映, 而上映后延伸产品的开发、海外的发行上映等都很薄弱;另一方面, 营销中缺少整合营销传播观念。整合营销传播的意义就在于将与电影产品相适应的形象、理念、诉求等高度统一地传播给受众, 树立鲜明的形象和定位, 这就要求整合演员、档期、合作商各方因素, 共同塑造与电影主题高度一致的市场形象和概念, 实现各因素之间整体氛围的和谐, 最终创造特色鲜明、符合受众价值观和消费需要的协同效应。

三、电影营销的具体策略建议

(一) 由市场决定产品

1. 电影营销始于市场调研。

企业在对任何一个新产品研发之前都要进行市场研究, 电影营销也理应如此。重视市场调研是一部电影成功的第一步。利用正确的市场研究方法, 了解目标受众的真正需求, 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预测和选择, 使电影产品符合消费者需求、顺应时代潮流。

2. 产品定位符合消费者价值观。

消费行为研究学者乔纳森·甘特曼 (Jonathan Gutman) 所提出的方法-目的链理论 (Means-End Chain) 对电影营销者在选题、剧本创作以及电影拍摄等电影产品定位的意义尤为重要。方法-目的链理论是关于消费者行为和个人价值观关系的最具代表性的理论。该理论告诉我们:价值观影响消费者对产品属性重要性的判断, 从而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和购买, 产品或行为是消费者为实现其价值的一种方法。因而价值观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最终决定因素, 它作为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对促使购买行为的发生, 起到了很大的消费导向作用。因而产品属性能否反映消费者的价值诉求是产品能否赢得消费者共鸣的关键。

随着文化及跨文化对中国社会, 特别是消费行为影响的日益深入, 中国电影更应该从符合目标受众价值观的角度出发, 从具有普世性价值观、能引起不同文化共鸣的题材中汲取故事素材, 关注世界文化中不同时期, 不同文化身份族群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这种共性的平台往往会促进不同文化间的认同, 实现电影的广泛传播。在号称世界商业电影之王的美国电影中, 平民化普适价值观与美国电影的主流价值观相辅相成。如灾难大片《2012》中美国总统沉着坚定、果断干练, 他不仅是美国民众的领导者, 更仿佛是人类领袖, 是世界责任的担当者。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何种题材、何种表现形式, 美国电影都很注重人情味的体现, 能够拨动大部分人的感情, 这种人文情怀能够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诸如《阿甘正传》、《美丽心灵》等影片, 它们不仅关注商业票房, 同样注重体现人性的价值。在我国, 近两年先后上映的电影《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成功也佐证了这一观点。以上两部电影成功的共同原因在于片方抓住了受众群体对青春具有的强烈的追忆、怀念的心理需求, 从而引起受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这两部电影的情感都恰好平衡在普世价值观之中, 虽然两部电影主体受众不同, 但文化水准不一、年龄不一、职业不一的观众都能在电影中找到打动自己的情节。

(二) 树立新的营销理念, 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营销

1. 树立全球化营销理念。

全球市场一体化, 使国内的市场中也充满着国际化竞争, 没有国际化竞争的思想和先进的营销理念, 只能眼看着市场被竞争者瓜分。中国电影进入市场体制较晚, 营销理念落后、营销水平较低, 但可以学习和借鉴并从中提炼和升华。电影营销者应该从制定营销策略开始就摈弃偏狭的国内营销理念转向全球营销理念, 开展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 通过建立战略同盟、吸引外资等方式, 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营销经验, 树立市场和竞争观念, 树立以市场为中心的营销观念。

2. 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营销。

近些年, 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日益对大众的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也给电影营销提供了新的手段, 基于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新媒体开展营销活动是成本低、影响广泛的很好的手段。如以网络口碑营销获得巨大市场成功的电影《那些年, ,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电影筹备拍摄之前就以同名网络小说赢得了目标消费群体的关注, 在将文字转化成电影这一过程中, 原有的读者群间的口碑相传成了一种成本低廉但粉丝忠诚度较高的宣传方式。电影在粉丝群最为集中的台湾率先上映, 并以票房成绩、网络论坛评论等成果使电影产生了强烈的口碑效应, 待达到一定高潮后再依次在香港、大陆市场上映, 轻而易举获得了较大成功。

(1) 基于新媒体的电影宣传。由于传统大众媒体传播模式的电影宣传已经让消费者感到乏味, 人们开始转向依赖人际传播或来自影评网站的专业意见来选择是否观看一部电影。因而基于新媒体的电影宣传手段逐渐成为电影上映前的必杀技。当然, 这并不是说传统的电影宣传手段已成为不必要。电影营销者需要在营销策划中权衡传统与新型手段的结合方式。只是与传统方式相比, 新媒体一方面迎合了当下目标市场的媒体习惯, 另一方面对受众的选择也更加精准。其中, 利用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段。意见领袖作为电影的初级传播者对电影的口碑影响至关重要。电影发行方在选择意见领袖时应尽量选取有亲和力、表达方式较为温和的影评人, 或拥有一定关注度且在其关注度内较有说服力的网民, 或者对电影涉及题材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同时, 意见领袖也是一把双刃剑, 选择意见领袖并不是培养水军, 一味地为电影唱赞歌反而会引起受众的抵触情绪。

(2) 实现新媒体的整合营销传播。电影营销人员在运用传统电影营销手段的同时, 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功能, 借助新媒体社会化、互动性特点, 建立立体完整的营销体系。以网络、手机应用、户外媒体等手段为主, 借助微博、微信、影评网站, 研究消费者诉求、综合分析消费者的意见, 促成影片营销团队与受众的良性互动、拉近与网民的距离, 使整个营销过程灵活可控。

(三) 重视延伸产品营销

视频网站的发展、网络P2P资源共享的便捷使得电影音像制品、数字付费电视的市场份额逐渐萎缩, 而且大有被取代之势。在这种媒体环境下, 中国电影企业不应再将赢利点只瞄准在电影票房上, 还应该重视电影延伸产品的多元开发, 增强电影产品的品牌价值和整体盈利能力。

延伸产品作为电影产品的伴生品, 同样需要在开发前期对市场进行研究, 明确消费者需求, 并有针对性地推出产品、开展营销。而延伸产品的市场细分可以借鉴电影筹拍前期的市场调研结果, 将其筹备开发贯穿于电影产品制作发行的全过程, 并借助电影的宣传推广将电影延伸产品的营销推广一并纳入。当然, 我国观众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也有待改变, 大多数观众的电影消费习惯和消费视野中不包含延伸产品, 对于延伸产品的需求还处于未渴求阶段。如何培育电影延伸品市场, 最终使该类产品消费能像“看电影+爆米花”一样成为消费者的普遍认知, 才真正会迎来电影延伸产品的春天。

摘要:在媒体社会化及消费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 电影的营销方式业已发生重要改变, 传统的营销理念和策略已经越来越落后于当前电影产业健康成长所需要的成熟、立体的营销思维。如何在电影的选题、生产、发行及后续营销全过程有效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是电影营销者重要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当今国内电影市场及电影市场营销现状、国内电影营销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社会环境角度探讨的电影营销策略。

关键词:电影营销,媒体社会化,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孙宜君, 吴竞韩.“票房过亿”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新空间[EB/OL].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7700537.aspx

[2]陈昌业.2011年中国电影档期初探[N].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 (4)

[3]高越.2011中国 (北京) 电影学术年会综述[J].现代传播.2012.34 (1)

[4]郑洁.国产影片的“破十亿”时代[N].中国文化报.2013-03-02 (1)

[5]张薇, 杨丰袆.略谈中国电影营销[J]大观周刊.2011 (51)

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问题研究 篇7

计算机网络从建立到现在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给人们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 其安全保障问题也时常困扰着广大网络用户。事实上因网络不安全问题所导致的经济损失让人触目惊心。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的相关问题研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两个方面, 根据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总结,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网络协议存在漏洞 (主要指通信协议和通信软件系统不完善, 给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入侵留下了隐患) ;操作系统本身存在安全漏洞;网络的开放性和广域性设计使得数据的保密难度较大;无线系统中的电磁泄露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中进行传播, 存在电磁波泄露, 且易被截获) ;计算机病毒入侵 (大量涌现的病毒在网上传播极快, 给全球范围的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灾难) ;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网上犯罪人员对网络的非法使用及破坏;信息安全防范技术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自然灾害以及意外事故的损害等。破坏的方法主要有:利用TCP/IP直接破坏;利用操作系统间接登陆入侵;对用户计算机中的系统内置文件进行有目的的更改;利用路径可选实施欺骗;使用窃听装置或监视工具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非法检测和监听等, 以上是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所时常面临的威胁性因素, 及进行威胁的一般损害方法。对这些威胁性因素和方法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做好相关网络安全保障, 以便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网络服务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与工作。

二、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的相关对策建议

计算机网络威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其危害性日益加大, 对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并认真做好相关保护防护工作。

(一) 对有关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数据加密是保护计算机网络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和方法之一。所谓的加密是指对需要保护的数据或信息资源进行加密处理, 将信息由明文变为密文, 在对数据进行应用的时候再将密文转化为明文, 从而实现数据或资源本身的安全。数据加密包括数据链路层加密, 传输层加密和应用层加密三个方面。数据加密是对数据或信息资源进行保护的有效手段。

(二) 进行访问控制管理

访问控制是计算机网络保护的一种常见手段和方法, 所谓访问控制是指授予不同的主体不同的访问权限。不同主体依据自身获得的相关权限进行相关数据或信息的处理, 从而实现数据和相关信息资源的安全。口令是进行访问控制最简单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只要很好地对相关口令进行保护, 非授权用户就难以越权使用相关信息资源。口令的设置一般应避免使用简单易猜的生日、电话号码等数字, 而应应用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汉语拼音、空格等及其组合, 以增加口令的复杂性并借此提高口令的安全性, 在进行不同的系统登陆时应设置和使用不同的登陆口令, 且应对相关口令进行定期更改, 以保证口令的安全性。

(三) 应用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 它通过在网络边界建立相应的网络通信监控系统, 以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 从而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 从而达到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的。放火墙可以保护脆弱的网络、控制对系统的非法访问、增强网络信息的保密性、记录和统计网络利用数据以及非法使用数据并对非法网络入侵进行报警提示等。防火墙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种基本保护手段, 有利于保护网络资源的安全性。

(四) 经常更新杀毒软件并查杀毒

借助计算机网络的传播渠道, 网络病毒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网络用户传播, 在网络传播渠道的支持下,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危害性、破坏性、高感染性和传播的隐蔽性正在迅速的增强。因而,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及时查杀相关病毒, 并对有关病毒的入侵进行及时有效的防范, 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因而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就是要在计算机系统上安装可以定期进行更新的杀毒软件, 坚持经常查杀毒的良好习惯, 并对杀毒软件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

(五) 应用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又称为IDS, 是近年出现的新型网络安全技术, 目的是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他是基于若干预警信号来检测针对主机和网络入侵事件的技术。一旦检测到网络被入侵之后, 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来阻断攻击, 并追踪定位攻击源。入侵检测技术包括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技术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

(六) 对计算机相关系统进行及时维护

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的漏洞。因而对计算机相关系统的及时维护和升级, 并对有关漏洞进行补丁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意义重大了。

当前环境保护 篇8

关键词: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 活动设计 文化适应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服务评估

中图分类号: G25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2-0112-05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Multicultural Library Service Activities Under Current Environment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design principles and theories of multicultural library service activities. It also proposes steps,investigation, program and evaluation for activities. It gives some practice examples and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domestic libraries to expand the domestic library multicultural services.

Keywords Multicultural Service; Design Principles; Acculturation; Diversity in Unity of China Nation; Service Evaluation

关于开展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必要性、可行性的研究已多见文章,但多元文化服务是由每一个具体服务活动(或项目)支撑体现的。怎样设计多元文化服务活动?如何执行与开展?以及活动的绩效评估等研究还鲜见文献详细论述。本文围绕着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项目设计的原则、步骤、调查、方案、评估等内容展开阐述和讨论。

1 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活动设计的原则

图书馆开展多元文化服务活动,有多种多样的项目方式和活动类型,但图书馆的经费、人员、场地等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在设计活动的主题时应首先考虑到图书馆的使命、多元文化读者的需求、服务活动所需资源[1],以及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

(1)图书馆的使命。设计多元文化服务活动,首先要考虑该项活动是否符合图书馆的使命或宗旨,尽管公共图书馆与专业图书馆(如,高校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等)在使命方面可能稍有区别,但“知识教育、文化传播、信息服务”是所共有的,只不过专业图书馆在某一方面稍有侧重,如,《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2002)就强调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根据调查,刚搬迁或移居到一个陌生环境的多元文化人士(如,民族人士、外来移民、外籍人士等)最为迫切的希望是通过各种机会提高自己的中文普通话交流能力,因此,图书馆员设计的多元文化服务活动可以侧重于多种活动形式吸引多元文化人士来到图书馆,阅读中文书刊、搜索中文信息,并鼓励他们尽可能用普通话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中文交流能力,但不能就此把多元文化服务活动设计为单纯的语言培训课程。

(2)多元文化读者的需求。尽管来图书馆的读者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查找信息、阅读文献,但通过前期调研,读者需求还可以细分为许多类。以肖爱斌[2]调研为例,外籍人士在中国参加图书馆所办活动的动机,最重要的是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占26%),满足社交需求(占19%)和有更好的工作能力(占17%),其它的原因占比38%。其中有满足好奇心(占6%)、没事做/消磨时间(占7%)、为提高文化素质(占10%)、休闲娱乐(占7%)和满足子女教育需求(占8%)等。负责多元文化服务的图书馆员在设计和开展服务活动之前,首先需要通过调查,以使自己对多元文化读者需求、活动内容及存在的问题有深刻的了解。

(3)活动所需资源。即整个多元文化服务活动所涉及的人、财、物等条件。

“人”是指人力,即图书馆开展多元文化服务活动所需人员及其能力。整个活动应该配备有足够的人手来执行完成有关事务,包括图书馆馆员、活动志愿者,同时还应包括有一定的文化背景、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人员。如,在组织“多元文化图书展览”时,展览所用的海报、条幅、手册等最好能够以参加活动的多元文化人士熟悉的多种语言文字展示,这就需要懂得这些语言的专业人士进行翻译和书写,必要时,还可以邀请一些准备参加活动的民族人士、外籍人士参与设计。

“财”是指开展活动需要的经费,任何形式的服务活动都会花费一定的费用。现有的多元文化服务活动主要费用涉及宣传(包括印刷、广告、条幅)、场地租用、器材租用、专家指导等。图书馆员在开始设计服务活动时,应尽可能以清单方式将各种可能的费用列出,即使有些费用可能会以“零费用”的方式计算。

“物”是指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的器材设备。图书馆员依据服务活动的形式,将活动所需主要设备事先列出,提前安装调试好,防止一些细节问题造成难堪。如,开展小组讨论需要的话筒、笔和纸条,可能还有白板和记号笔,举办演讲活动则需要准备话筒和扩音设备,举办电影展需要投影仪、音响器材、播放设备等。

(4)多元文化服务的理论基础。现有的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开展多依据的是服务指南,如,IFLA的《多元文化社区:图书馆服务指南》,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图书馆的多元文化服务若要实现其长远目标,不仅仅依赖于图书馆学,更需要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方面的理论来支撑。其中的“文化适应”、“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给我们的多元文化服务活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是指不同文化群体间的相互接触所导致群体及其成员心理上和文化上产生变化的现象和过程。以杨军红[3]的留学生文化适应研究为例,“留学生普遍感到人际交往适应较困难,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语言障碍、兴趣爱好差异、缺乏沟通和交流的常设机制,价值观影响下的交际风格差异”。张劲梅[4]则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经历的文化适应压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压力、偏见和文化丧失忧患”。因此,有关文化的知识和技巧学习和掌握可以增加多元文化人士对新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而获得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训练和教育。例如是否能熟练地使用当地语言,这是可以通过培训获得的。图书馆开展多元文化服务活动(或项目)的一个目的是消除多元文化人士的文化不适应,尽快融入所在社区(或机构)的主流。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由费孝通[5]提出的,他认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中华民族的多元与一体是并行发展的。认识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可以指导并促进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实践活动。图书馆采购并为读者提供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图书报刊,图书馆的读者由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别的人员组成,这些恰好体现了所在社区(或机构)的多元文化。社区(或机构)的多元文化人士以图书馆为平台,开展读书、交流与讨论等活动,与主流社会环境联系、交汇、融合,渐渐融为“一体”。这正是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和谐发展追求的目标。

(5)服务对象的参与。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活动在设计过程中应出于一个开放的状态,吸引或邀请一些多元文化人士(如,民族人士或外籍人士)参与到活动设计当中。尽管从时间和效率上来说,图书馆员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完成整个活动规划,但是有多元文化人士参与活动设计,本身就是一次活动参与者学习和交流的良好机会。如,在高校图书馆组织的多元文化读者服务活动中,可设计安排一些民族学生、留学生参与其中,他们与图书馆员一起学习、讨论并提出意见、聆听别人的想法、共同做出决定等。虽然这些技巧或话题有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他们自己的日常生活来说却是最有益处的。例如,服务活动希望增加参与者的求职技巧,如果是单纯讲座式的活动成效有限,所以工作人员应安排一些演练的机会,让参与者尝试发挥求职的技巧。

2 图书馆多地文化服务活动设计的步骤

图书馆的多元文化服务主要为所在社区读者提供服务活动,让更多的多元文化人士受益,而不仅仅是理念、指南的澄清和理论讨论。最佳的多元文化服务实践应遵循必要的步骤和程序进行规划、设计并付诸行动,同时项目还应进行绩效评估,保持可持续发展。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公共图书馆在1982年《多元文化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的基础上,于2001年提出新版多元文化服务指南,其中包括“确定需求、服务规划、服务实践、绩效评估”[6]四个阶段。鉴于不同国家地区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经济活动及社会发展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笔者根据所从事的工作实践及经验,认为在现阶段环境下,国内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活动设计的步骤重点是:调查需求、确定目标与进度、财务预算、方案制定(撰写策划书)、活动实践、绩效评估。步骤的各个内容从步骤名称就能理解,需要强调的是活动的目标、进度及财务预算应根据所在图书馆的人员、财务状况灵活安排,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循序饯行的目标比空洞无物的口号更具价值。

3 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活动设计的需求调查

需求是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活动的出发点,调查获得的资料也是服务活动设计的基础,没有经过调查而开展服务活动,不过是无的放矢。图书馆开展多元文化服务活动,首先要对所在社区(或机构)内的民族人士、外籍人士的数量、使用的语言有个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员通过进一步的资料搜集,便能从多个角度获知区域内多元文化人士的人口统计分布、文化背景、兴趣特点,他(她)们在文化、信息、教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以及对图书馆服务的期望。

调查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问卷调查、搜集现有的相关数据、面谈、电话访谈等方法。图书馆员可以根据现有条件、时间、问题来确定采用的方法。

在公开出版的图书报刊和互联网中,搜集和分析现有的相关数据和资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常用方法。如,馆员可以从最新公布的“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调查所在区域内人口的年龄分布和背景资料。2011年4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接受普查登记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主要数据》,其中包括有:人员总数、性别比例、居住时间、来华目的、地区分布、国籍构成等。其它的资料途径还包括有:年鉴、方志、行业公报、新闻等,还有一些是相关研究文献中公布或引用的数据。如,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定期发布的《年度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其中包括年度少数民族语言出版物的统计数据。

多元文化服务活动需求调查过程中,一种方便易行的方式是图书馆员走入社区,与相关的资料拥有者进行访谈和交流,请他们提供资料和数据。这些资料拥有者包括在民族聚集区、外籍人士聚集区工作的街道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学校教师、人才交流中心工作人员、文化馆馆员、医务人员等。他们因为工作性质与多元文化人士长时间的接触和交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认识,而不同行业的人士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供资料和意见。特别是一些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s)(如主任、校长、院长等)通常能就所在社区内的文化交流与适应问题提供较有价值的看法。工作人员借此方法可以深入的了解所在社区内那些文化服务活动主题比较值得关注,那些主题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和参与。

上述调查方法各有利弊,图书馆员在调查过程中根据服务活动的目的和条件,综合使用。例如,利用文献调查服务需求的方法,其优点是可以节省调查的经费,其缺点是这些现成的数据往往散布于公开和非公开的出版物中,搜集它们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而且这些数据不一定完全符合服务活动的调查要求,文献调查所花费的时间可能会比问卷调查花费的时间长。

4 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活动设计的方案制定

图书馆员在理清多元文化服务活动的需求、问题、目标,确定服务活动的内容、形式、进度和预算后,项目的负责人便要制订活动方案和撰写活动策划书,将前面所述调查、进度、预算等以一种书面的形式进行确定,方便工作人员参照执行,同时也方便每项任务按时间和顺序如期完成,最终实现服务活动的整体目标。

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多元文化的馆藏发展政策制定、馆藏经费分配预算、多语种编目、参考咨询服务、多元文化档案与古籍文献收藏、图书阅览与外借、OPAC检索、馆际合作与共享、读者教育、多元文化馆员培训、图书馆营销、图书馆形象标识系统、扩展服务等。

多元文化馆藏是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开展的基础。多元文化的馆藏发展政策制订首先是清楚的阐明本馆多元文化文献的采访条例,确定多元文化采访馆员的职责,多元文化馆员的培训计划,经费分配方法和预算,绩效评估以及该馆藏政策的执行计划[7]。

多元文化图书馆的标识系统是指图书馆的平面布局、楼层导引、阅览室标牌以及书架上的标签、图书借阅规则等尽可能地以中文和大多数多元文化读者熟悉的语言进行标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图书馆还可以将图书馆历史简介、管理规则、布局介绍等制作成中文和其他语种的小册子,方便多元文化读者携带翻阅,了解图书馆资源与服务。

多元文化图书馆扩展服务是指在传统、常规的图书馆服务的基础上,图书馆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有关多元文化的活动,向多元文化读者宣传图书馆的功能与利用方法。如,图书馆的参观和导览活动、研讨会、演讲活动以及故事演讲、戏剧、展览等文化活动,图书馆员不定期地组织和参加不同文化群体、不同民族的风俗、节庆假日、古迹保护活动等。

一份完整的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活动方案,应当包括前期调查数据,社会学、图书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分析,多元文化读者需求分析与界定,确定活动主题和目标人群,活动内容、形式应与主题相互配合,详尽的执行细节等。其策划书的内容框架有:①目标,举办此次多元文化服务活动的目;②参与者,参与本次活动人群的预估,如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等;③内容,本次活动的主题、举办方式;④时间;⑤地点;⑥人员,本次活动所需工作人员、志愿者、主持人,是否外请专家;⑦设备,如:讲台、投影仪、麦克风、音响、活动所需要的小道具等;⑧经费,分为收入和支出两部分,活动收入包括项目申请、赞助厂商、(可能的)参加费用,活动支出包括餐饮费用,交通费用、宣传费用等;⑨宣传,如:海报、新闻媒体、网络报道、广告;⑩时间表,各个子项目的起止时间,如:海报的发放时间,志愿者的招募时间等;?輥?輯?訛应急预案,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困难以及调整方案和措施,如:遇到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室外活动会有所变化;预定场地太小,容纳不下到场的活动参加者等等;?輥?輰?訛评估方案,本次活动如何进行评估,包括评估指标、资料搜集方法、评估方法和工具、评估时间等。

5 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活动设计的评估

评估是指对多元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估,即运用社会科学的概念和技术在活动期间对服务活动进行调查和研究,让人们对服务活动有充分和清晰的认识,同时能够及时发现服务过程中的问题,调整服务活动的执行方案,确保目标实现和取得良好的成效[8],产生的评估报告是对服务活动的资助方有个明白和清楚的答复,其赞助的经费使用合理得体。

早期的图书馆评估侧重于图书馆的硬件条件建设,如馆舍面积、馆藏数量等。自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有关评估工作逐渐面向图书馆服务的受众——读者,图书馆服务的绩效评估逐渐受到重视。但截至目前,图书馆服务评估尚缺乏标准和普遍,常用的服务评价方法有SERVQUAL(Service Quality),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LibQUAL+(Library Quality)。即使“LibQUAL+ 的评价体系并非处于稳定状态,而是通过搜集参与馆的反馈和经验不断调整、修正其核心指标及相关问题”[9]。而多元文化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则因为其所涉及的对象复杂,服务内容繁多,既有多种语言交流障碍困扰,也有多元文化观念不同而矛盾,因此,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相比,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评估要求相对要高。

绩效评估应用在多元文化服务活动的立项当中,有助于理清多元文化服务的目标,包括社会层面目标和个人目标,以及活动预算的制定。绩效评估应用在多元文化服务活动的执行当中,有助于活动程序安排与调整,以期符合整体项目进度。绩效评估应用在多元文化服务活动的收尾,可以整体评价多元文化服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部分,并为未来规划制定轮廓。

参照LibQUAL+ 评估指标,多元文化服务图书馆评估亦可分为服务影响、信息控制、图书馆环境三个层面。

与服务影响层面有关的评估指标,如:馆员愿意帮助多元文化读者;是否给与多元文化读者特别的关注;是否具有解答用户咨询的知识;是否了解多元文化读者的需求;能否可靠地解决用户提出在接受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与信息控制层面有关的评估指标,如:图书馆是否拥有多元文化读者需要的印本资料;是否拥有图书馆互联网站,支持多种语言;是否拥有多元文化读者需要的电子资源;是否拥有用户工作所需的印本或电子期刊馆藏。

与图书馆环境有关的评估指标,如:图书馆空间是否吸引多元文化读者来学习、探索;图书馆空间是否拥有多种语言标识和指示;是否适于小组学习和团体讨论;

针对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活动的评估,一个是活动评估,一个是活动参与者行为评估。活动评估报告包含本次活动的基本经过、经费使用情况、活动参加者的分析(报名人数、出席人数、个人资料统计)、宣传策略分析(海报数量、标识设计、时间节点、媒体新闻)、活动过程分析(准备情况、是否存在疏忽或偏离安排的步骤、工作人员的表现)、参与者行为评估(是否满意安排的步骤、内容)、总结和建议。

图书馆员通常希望服务活动参与者在参加完后,希望参与者在某些方面发生变化,例如:

目标1:参与者能够认识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存在文化差异,这些文化差异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是文化多样性的正常表现;

目标2:参与者接受并愿意与其它国籍、少数民族人士一起聊天;

目标3:参与者能够帮助其它国籍、少数民族人士解决资料查阅、信息搜索方面的问题。

上述目标1侧重于参与者的认识,目标2侧重于参与者的态度,目标3侧重于参与者的行为技巧。作为多元文化服务活动组织者需要明白的是,上述列举只是评估活动参与者在活动完成后短期内,态度和行为发生的改变。我们应注重活动参与者能否应用这些知识、情感和行为来解决实际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为保证多元文化服务能够及时到位,并具有效果和可持续发展,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对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进行立项评估、执行评估和绩效评估,将有利于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项目的执行,也有利于实现图书馆的使命和目标。

6 结语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语言文字丰富的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外来人口逐渐增多,人口流动性增强。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开展多元文化服务已成为我国图书馆学界的共识。借鉴国外图书馆成熟的多元文化服务经验,结合所在社区(或机构)的实际情况,有效的设计和组织多元文化服务活动是国内图书馆面临的实际问题。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活动(或项目)的设计或开展应考虑图书馆的使命、多元文化读者的需求以及活动所需的资源,结合“文化适应”、“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等社会科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设计,在具体实践活动中要遵循一定的步骤方法、制定周密的方案并开展相应的评估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兆球等.活动程序计划、执行和评价[M].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1999.

[2]肖爱斌,许萍.多元文化背景下外籍读者信息使用与需求调研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1,(5): 37-46.

[3]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4]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5]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1989,(4):1-19.

[7]TheLibrary Board Of Victoria.Responding to Our Diversity: Multicultural Service Guidelines for Victoria Public Libraries[EB/OL].[2011-10-03].http://www.openroad.net.au/mcl/archive/guidelines2001.pdf.

[7]Library and ArchivesCanada, Multicultural Resources and Services Toolkit - Library and ArchivesCanada[EB/OL]. [2011-10-03].http://www.collectionscanada.gc.ca/obj/005007/f2/005007-300.1-e.pdf.

[8]陈锦棠等.香港社会服务评估与审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9]谢春枝.LibQUAL +图书馆服务质量调查的实证分析

——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5):24-28.

浅谈我国当前环境问题及对策 篇9

姓名: 学院: 专业: 学号:

摘要:环境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问题。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环境恶化这个难题。本文在对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并根据我国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特殊性,对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法制建设、政府干预、环境保护产业化

前言:

环境保护就是通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措施,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还要依据人类的意愿,保护和改善环境,使它更好地适合于人类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消除那些破坏环境并危及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环境资源问题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目前,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 不断加剧,并正向农村蔓延,在一些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环境污染尤为突出。环境恶化己严重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因此,深刻认识我国所面临的环境形势,深入探索切实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1.1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是一个含义非常丰富的概念。它不仅被单独使用,也常和其他词组合成复 合词,如人文环境、生活环境、投资环境、地理环境等。不同的学科对其涵义有不同的界定。本文所研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 过 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中华人 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问题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环境问题也不相同,依据历史时期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环境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的环境问题,这主要是指在工业革命以前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即由于过分开垦荒地,滥伐林木、过度放牧,掠夺捕捞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水生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等等。另一种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环境问题,它是指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农业迅速发展和城市化,除了上述自然资源的破坏加剧外,也引起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农药污染等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其污染的广度深度已大大超过了从前所引发的大量的“环境公害”事件(也称环境公众受害,指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性危害,包括环境破坏)。

1.2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均物质资源相对缺乏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与全球化的经济体系“接轨”的步伐加快,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日益激烈化和外显化,尤其是环境污染十分突出。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一次能源中煤占70%以上,燃煤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大气污染物都将增加。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第三大酸雨沉降重点地区之一。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大城市中,我国占7个。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为数很少。此外,汽车尾气污染突出。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已经成为我国大城市的重要流动污染源。

1.2.2水体污染形势严峻

由于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污染物使得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 染,造成水质恶化。七大水系中,1/3以上的河段的水质不能达到使用功能要求,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我国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仅占10 %,基本符合标准的占20%,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达 70%。以地下水为饮水的城市,90%以上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污染逐年加重。

1.2.3土壤状况不断恶化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5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不仅使我国失去了大 片宝贵的土地,还使河床升高,湖泊、水库淤积,因而洪涝灾害频繁,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峻的威胁。建国以来,我国沙漠面积已由15 亿亩扩大到 2 5亿亩,全国已有66.7万公顷耕地、235万公顷草地和639万公顷林地变成流沙。荒漠化年均扩展速率达4%以上。

1.2.4噪声和固体废物加剧

全国有2/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超标的噪声环境中。又由于我国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率均较低,多数垃圾只是露天放置。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污染了耕地及地表水和地下水。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已累积7O亿吨,垃圾“围城”现象十分普遍,受污染耕地达1.5亿亩以上。危险废物大多未得到有效处置,随意堆放形成重大环境隐患。

1.2.5植被破坏更加严峻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尽管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 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二、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的中央型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在此过程中,各种市场主体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所呈现的矛盾也愈发加剧。由于政府(环境治理的供给者)和生产厂商(环境治理的消费者)目标函数的差异以及预期收益——成本大小的不同,决定了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我国环境问题固然有其国情、历史、技术、伦理等方面的原因,但造成我国目前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的原因主要有:

2.1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

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法律对这种显性冲突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做出规范。而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一性。但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一些乡镇企业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环境污染对国家、所在集体和本人的损害。对此,国家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十五小”企业。但在一定意义上,政府既是冲突调解者,又常成为冲突的一方(地方利益),违法阵营庞大,法律执行的难度极大。

2.2 环境立法的滞后

我国的环境立法大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立法指导思想多少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兼顾环境保护,基本上是建立在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要求的基础上, 90 年代开始注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但并未从根本上发生转变。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而长期遵循“成熟一条制定一条”的原则,这一原则使环境立法只注重经验性而忽视先导性,许多条款明显滞后,甚至与现实脱节,使得市场经济带来的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新措施无法可依。同时,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创设时间短,且是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的不稳定因素大量存在的条件下产生的:一是尚未经过、也未有成熟的市场考验;二是有些制度援引或借鉴西方法律体系的内容,很难在短时期完全吻合我国特定社会经济的现实条件。

2.3 环保部门执法监督职能不到位

在现行体制下,环保法律几乎未授予环保部门任何直接强制执行权力,尤其是无工商、税务等部门所拥有的查封、冻结、扣押、没收、强制划拨等手段,使得环保部门对层出不穷的违法行为常感力不从心或束手无策,难以有效地进行监督管理。环保部门只能通过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方式迫使不履行环保法律义务的相对人履行义务。在实际工作中,环保部门普遍感到缺乏必要的直接强制执行权力来保证执法的权威性、严肃性。这就决定了环保执法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呈现软弱的状态,它不仅影响了执法部门的执法积极性,降低了执法效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环境违法行为的滋生。

2.4政府干预的失灵

在我国赶超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各级地方政府无论是从地方利益还是政治前途出发都会选择经济利益至上的战略,甚至为此牺牲环境利益。原因很简单, 环境质量的改善通常要很长一段时间才可以显现,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更为直接和明显。地方官员的任期通常比较短,在此前提下,忽视环境而发展经济就成为地方政府的一种理性的选择。再者,地方政府与其所辖的污染企业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使得地方政府往往维护企业的发展,在制定和执行污染控制任务时敷衍、搪塞;况且,环境质量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不仅表现在一个地区对公共环境的污染会损害相邻地区的利益,而且一个地区政府治理本地区环境的好处肯定会被其他地区所获得,这就削弱了地方进行环保投资的积极性。这种政府负责环境治理与发展经济的矛盾存在是导致我国环境污染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起环境保护部门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管理体系以及 相应的环境监测、监理、统计、科研、宣传、教育体系,环境保护已经从末端治理转变到源头控制。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因此,必须寻找与所有者利益兼容的治理机制,实现生态环境的宏观治理,建立并健全干预机制,才能使生态环境的治理长期、有效地开展。

3.1 加强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我国环境保护的开展,环境保护法律的执行需要全国的共同参与与支持。因此,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宣传、监督作用,广泛普及和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切实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促进全社会形成自觉爱护环境、遵守环境法律法规的良好风尚。特别是要加强环境保护执法人员的教育,以提高环保执法水平。

3.2 强化法律手段,切实落实环境保护

我国虽然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但是,在法律的执行中问题题还很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很普遍。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和可 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在很多方面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 保护的客观需要。因此,环境保护要进一步强化法律手段,修订与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不相符合的法律、法规;要努力填补环境法领域的空白,尽早出台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有毒化学品管理法以及与单行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加强地方 环境资源立法,使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相互配套,使法律对环境的保护更具有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理顺和明确我国的环境执法体制及各执法机构的职责。避免由于执法机构的职责不清、多头执法而影响执法效力的问题。

3.3 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使环境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分离的误区,确立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可分的理念。我们再也不能沿袭过去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型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从传统的发展模式改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即从资源消耗型的发展转变为 资源节约型,从破坏环境型的发展转变为环境友好型,从技术落后型转变为技 术先进型,从管理粗放型转变为管理科学型;要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建立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运用市场和科技的力量,大力推进环境保护产业化发展。

3.4 推进环境保护产业化

加强环境保护,必须发展环保产业,使之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环保产业,要通过观念更新,创造环保产业的需求。要在决策体系中增加和突出环保评价程序,依法采取环境评价一票否决制,从而确立环保在经济活动中 的根本地位和权威,由此创造环境保护产业的需求。

要通过体制创新,引进环保市场化机制,大力推进环保产业化。要通过调节税收政策。优化推进环保产业化的政策体制;要通过转化和应用环保科技成果,提升环保产业的科技含量与水平;要加大对生态建设的财力投入,积极探索多元 化的投融资机制,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投入的方式,鼓励企业、社会和民间资金投入生态建设。

四、结语

进入21世纪,人类对自身的不良活动及不良后果的认识更加深刻,大气的污染、环境的破坏、地球的升温等一系列突出的生存危机问题,已摆在人类的面前,人类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好是前提,把发展放在好的基础上前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今天困扰我们的各种环境问题如果不好好解决将会遗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虽然今天在我们的努力后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这样的进度是远远不够的,是一个长远的问题,正所谓任重道远。只要我们真正认清环境形势,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环境的措施,全社会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遏制住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使我们的经济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论当前我国旅游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篇10

1 我国旅游消费者权益侵犯的表现及原因

1.1 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的表现

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也带动了人民群众对于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现在许多人对于旅游较为热衷, 在旅游时的花费也很慷慨。但是, 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导致我们对于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新闻常有耳闻。集中表现为:承诺的项目难以兑现;强迫旅游消费者购物消费;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变更旅行路线;旅行社之间为了争抢游客做出不实承诺或者彼此间倒卖游客。依照国家旅游局今年年初公布的旅游投诉通报我们发现:以旅行社作为被投诉对象所占比例竟然高达近六成, 其中对导游的投诉占一成。所反映的问题大多数集中在旅行途中;未能做到按照先前约定提供的食宿与交通工具的标准, 占投诉总量的两成。又如某省会城市经统计, 今年上半年总计共接到旅游消费方面案件当中, 依次是导游在旅行期间强迫旅游消费者购买质次价高的商品、未经旅游消费者同意而增加或减少旅游项目、变更旅游路线和旅行社未能依照约定标准来安排住宿与饮食等。

1.2 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的原因分析

这些侵犯旅游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屡禁不绝, 不但有旅游消费者欠缺自我保护意识的原因, 更为主要的是我国法律制度的设计层面存有较大漏洞, 尤其是让旅游消费者想要维权时往往需要顾及维权成本过高而被迫放弃。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至今尚未出台旅游基本法。我国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准备起草旅游基本法但却至今没有颁布施行。这部旅游行业宪法的缺位对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若我们仔细研读各地出台的旅游保护条例, 就会清晰的看到地方保护主义的身影。因此, 如果不能为旅游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就会损害人们外出旅游的热情。

(2) 旅游合同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旅游消费者在旅行之前会与旅行社由签订旅行社提供的格式合同。这些格式化的旅游合同内容均事先由旅行社拟定, 其中的内容大都是偏向旅行社方面, 对于旅游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提及有限, 并且旅游消费者不能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进行调整。再者, 旅游合同在《合同法》中属于无名合同, 一旦发生了纠纷就只能依据《合同法》总则来调整。这样就忽视了旅游合同的与其他合同的差异性, 对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目的难以实现。

2 提升对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如今, 旅游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休闲产业, 放眼全球, 有诸多国家都在着力发展这个无烟工业。可以预见, 在不久的将来, 旅游业就要面对激烈竞争。广大旅游企业参与竞争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与水准。

2.1 推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旅游业起点低、投资数额小、资产回报率较高同时还能够带动一大批的下游行业。所以, 旅游业对于经济发展起着无法忽视的作用。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对旅游业的发展一直给予大力支持, 而旅游业的发展也以事实证明了这一决策的正确性。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8年度和2009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08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7.1亿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749亿元人民币。2009年接待国内出游人数达19.0亿人次, 比2008年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184亿元人民币, 比2008年增长16.4%。

2.2 提升旅游行业整体能力的必然要求

对于旅游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的力度大小是判断该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标准。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历史都说明, 对旅游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得当则旅游业发展必定生机蓬勃、繁荣兴旺。例如, 欧洲的德、法两国在本国的民法典中对于旅游合同有着明确的规定, 对于旅游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较为详尽周全。目前, 全球已经有多达六十个国家专门为旅游业的发展出台了《旅游法》, 将旅游业发展以及旅游消费者的权益全部用法律的方式给予保护。所以, 为了能够与其他国家的旅游业竞争并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同样需要对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给予足够的保护。

3 站在法律层面有效提升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建议

3.1 尽早制定并颁布实施旅游业基本法

我们大家都知道, 旅游行业是由饮食、住宿、游玩、购物、娱乐与出行这六部分所组成, 不但参与的行业众多, 涉及的人员与事物也较为复杂。而我国至今没有构建起成体系的旅游法律法规。同时, 由于我国旅游管理机制未能及时创新, 还是沿袭以往小管理、大产业模式。一旦发生纠纷就不能有效厘清责任, 这就让旅游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之后无法得到及时保护。所以, 我们需要尽早制定出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旅游基本法, 让旅游基本法取代各地制定实施的旅游条例。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地防止地方保护主义, 还能够有

昆明城市文化旅游创意升级的思考 (1)

昆明学院旅游系高颖

摘要:当前, 旅游产品缺乏新意, 旅游产业竞争力日趋减弱, 在此背景下文化旅游与创意产业融合, 已成为昆明市重振旅游产业、实现新发展的重要通道。本文还通过分析昆明市自身的优势, 提出了发展文化创意旅游的对策。

关键词:昆明文化旅游创意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00 (2010) 11 (c) -148-02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昆明市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航空、铁

路、公路对外交通运输体系, 食、住、行、游、购、娱等功能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也已基本形成。然而,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 近几年昆明旅游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 旅游总收入在全省的比重持续下降, 由1995年的49.1%下降到2007年的30.2%。这主要是由于昆明旅游业在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后, 产品单一且老化, 缺乏新产品、新项目来增加对旅游者的吸引力。长此以往, 昆明极有可能退化成旅游中转地, 而旅游业则完全丧失其在昆明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因此, 在旅游业“二次创业”中, 昆明市旅游业的提质升级已迫在眉睫。

1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城市旅游业发展转型的重要途径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知识和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增强的必然结果, 是人们在面临

(1) 基金项目:昆明市社科联 (KSGH0922) 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高颖 (1973-) , 女, 云南昆明人, 昆明学院旅游系讲师,

云南大学在读博士, 主要从事文化产业和云南地方经济文化研究。

效地维护法律的尊严与威信。我国已经有三十多个地方旅游管理条例, 其中有不少条例的内容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这为旅游基本法的制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可以确定的是, 我国制定旅游基本发的技术操作已经不存在障碍。

3.2 对旅游合同实现有名化并对格式合同发布指导样本

我国的旅游业虽然发展的有声有色, 但所制定的旅游合同却仍未无名合同, 而且旅游消费者所签订的合同大都为旅行社所草拟的格式合同。出于维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目的, 防止出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我国的立法机构可以从下列方面健全旅游合同的立法工作。首先是改变旅游合同无名化的现状, 让其成为有名合同;其次是对格式合同进行管理与制约, 引导其走向规范化。

(1) 可以通过法律条文明确的规定旅行社需要承担起在格式合同签订前告知义务。在实际的操作中旅行社通常利用包价手册来宣传旅游产品, 其目的是让客户了解旅游路线等情况。包价手册是旅行消费者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来源, 包价合同内容是否做了详尽的说明直接与旅游消费者权益所接受的保护程度相关。所以, 我们立法者需要对旅游的格式合同进行管理与制约就要将包价手册中所应含有的内容作出规定。

(2) 规范好合同中与旅游消费者利益的条文, 特别是有关责任的条文要求提醒旅游消费者注意, 可以要求该段文字采用其他颜色标示或者强制规定旅行社必须对旅游消费者尽到口头告之的义务。格式条款由旅行社所提供, 旅行社工作人员的解释说明要求达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的窘境下选择的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其以低消耗、低污染和重创意、重智慧的特点成为当前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新出路。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扩展了传统的文化旅游产业, 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升级性产业。

1.1实现各类资源的整合

将有形和无形的资源通过创意的手法转化为市场认同的旅游产品。跨越边界实现旅游产业的融合渗透是创意旅游的基本特征。在旅游活动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今天, 旅游者“求新、求奇、求特”, 注重体验参与的特点日趋增强。旅游创意产业依托于旅游元素的感知度、服务性和创意元素的新奇度、体验性, 并在双方相互渗透的基础上, 在创意理念的引导之下, 将智力因素和思想的火花与原有的资源完美结合, 通过重组、整合原有的静态旅游要素并加以模型化和动态活化来重新定位和推出, 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与科技、文化、艺术、生态等多个领域的产业要素在产业链的高端有机整合。

1.2实现旅游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 提升区域整体价值

创意旅游注重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效应, 以旅游活动和旅游吸引物为核心, 拓展旅游产业链条, 主动与一产、二产等产业融合, 促进区域整体功能提升和转型。同时,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到旅游消费者能够理解其中的具体含义, 而不能规定为一般人的理解程度。

(3) 立法机关需要设立针对性的法律条文来约束旅游格式合同的效力。我国合同法对于格式合同中条款无效的情形做了明确的规定, 但我们需要知晓旅游合同有诸多的特殊性, 可以在原有基础之上对旅游格式合同条款的效力做出清晰的规范。

4 结语

总之, 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既是我国旅游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时代赋予旅游业的神圣使命。针对当前旅游业消费权益保护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我国需要从立法的角度不断健全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 为旅游业健康、快速、平稳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

摘要:旅游业消费者与一般消费者相比有其特殊性, 消费者权益极易受到侵犯。当前, 我国旅游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保护旅游消费者权益既是推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需要, 也是提升旅游行业整体能力的必然要求。针对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的原因, 本文从法律层面提出了关于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消费者,权益保护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2008年全国旅游投诉情况通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网, 2009-02-19.

[2]吴纪树.论“三位一体”保障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J].科教文汇, 2009, (10) .

[3]李鑫.我国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现状分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4) .

当前环境保护 篇11

外币报表折算主要涉及两个问题:折算汇率的选择和折算损益的处理。现在依然被广泛使用的方法包括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

时态法。对于所有货币性资产和负债项目都采用财务报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 对于按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按历史汇率折算, 而以现行市价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要采用现行汇率折算, 折算损益要全部计入当期利润表。

现行汇率法。将所有资产和负债类项目都按照现行汇率折算, 折算损益不确认为当期损益, 而是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单独列示。现行汇率法操作简便不影响当期损益, 但他认为国外子公司的受险 (汇率风险) 资产是外币净投资, 这比时态法下的要大。

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准则 (IAS21) 在外币报表折算中都引入了“功能货币”的概念。根据2013年1月1日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 功能货币是指企业实体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当一个会计主体在确定其功能货币时, 应当考虑如下因素:

第一, 主要影响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货币, 通常该货币被用作商品和服务的计价、结算货币;并且会计主体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主要由该国的竞争力和监管环境所决定的;

第二, 主要影响劳动力、原材料和与提供商品、服务相关的其他成本的货币, 通常该货币被用作成本的计价、结算货币。

国际会计准则将外币折算分为两类:用功能货币列报外币交易和从功能货币折算为报告货币。用功能货币列报外币交易的折算程序是:外币货币性项目应按现行汇率折算, 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应按交易发生日的汇率折算, 以市价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应按市价计量日的汇率折算, 折算损益计入当期损益。从功能货币折算为报告货币的折算程序是:资产和负债应按报告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收入和支出应按交易发生时的汇率折算, 折算损益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并在所有者权益中单独列示。

功能货币法区分了列报货币和功能货币, 在外币报表折算中综合运用了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 选用哪种方法要基于对国外经营实体的性质的判断。在时态法下, 国外经营实体看作是母公司经营活动的境外延伸, 子公司的业务活动看作是母公司经营活动的一部分, 因此在折算时不能改变各项目的计量属性。与此相反, 现行汇率法认为国外经营实体是独立于母公司的经营活动的, 有较大的自主权, 这一情况与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是相符的。

二、我国的外币报表折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提出了“记账本位币” (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 的概念, 在确定记账本位币时比国际会计准则多了如下一条考虑因素: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所使用的货币。

同时规定, 企业通常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 可以选择其他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 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称为外币。

由此可见, 我国会计准则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列报货币”和“功能货币”的概念, 但是人民币已经被指定为列报货币, 而“记账本位币”与“功能货币”的定义是一致的, 所考虑的要素也是非常接近的, 可以说“记账本位币”基本等同于“功能货币”。

在折算方法上,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 对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 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 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对于以功能货币列报的财务报表, 在折算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 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 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可以看出我国的外币报表折算也分为从外币列报的报表折算为功能货币列报的报表和从功能货币列报的报表折算为以列报货币列报的报表两类, 也分别采用了类似于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的折算方法。我国的外币报表折算与国际会计准则无论从分类还是从处理方法上看都是基本相同的, 唯一的细微区别是我国对于以市价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没有明确规定。

从以上对比分析中不难发现, 我国外币报表折算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趋同, 这有利于我国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但是需要看到, 国际会计准则是针对成熟的金融环境下的, 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区别。近年来, 我国的金融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对外币报表折算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当前金融环境及影响

(一) “走出去”战略

2001年, “走出去”战略正式写入“十五规划”。截止201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 (存量) 达5319.4亿美元, 位居全球第13位。而这其中, 92.4%的投资流向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七大行业, 大部分都是重资产行业。

在“走出去”战略下, 我国很多跨国公司在收购国外资产、资源, 例如中海油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创中国对外收购史上投资额之最就是这一趋势最好的注脚。同时跨国公司的境外实体已经不再局限于销售母公司的产品、汇回货款了, 而是要立足于境外当地经济环境自主经营, 它逐渐成为母公司的利润中心而不是成本中心。

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的跨国公司在外币报表折算中将越来越多的使用现行汇率法。如前文所言, 这种方法使得企业有更多资产暴露在汇率风险之下, 对于重资产企业更是如此。

(二) 汇率改革

自2005年7月21日的汇率改革以来, 人民币朝着完全自由化的道路不断前进, 到2013年7月21日, 美元对人民币的中间价, 从8.1100降到6.1751, 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30%;人民币对美元的日波动幅度, 从千分之三扩大到百分之一。

不难想像在未来的汇率改革中, 人民币自由化程度只会越来越高, 汇率的变动将越来越真实的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 因而波动性将更加难以把握。在这种背景下, 同等受险资产面临的折算风险可能会越来越大, 对跨国公司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三) 人民币国际化

传统的折算风险管理方法包括调整外币资产的数量甚至改变记账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为此也提供了一个新思路。2007年6月首支人民币债券登陆香港以来, 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开始, 而德意志银行更是预测, 2014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将增长约50%, 至6万亿元人民币, 占中国在全球贸易额的20%左右。一旦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实现可自由兑换,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必将大大提速。

作为一项长期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周期将更长。但随着人民币结算在跨国贸易中比重增加, 跨国公司可以考虑逐步增加人民币结算的比重。

摘要:外币报表折算产生于跨国公司的境外经营, 它是一套连接境内外经营实体的会计方法体系, 与整体经济金融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外币报表折算方法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但在“走出去”战略、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大环境下, 外币报表折算实务展现出了新的特点, 也需要企业及时应对。

关键词:跨国公司,外币报表折算,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2006.

[2]IAS21.2013.01.01.

[3]商务部, 国家统计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2012.

[4]朱青.我国外币报表折算方法选择探讨.财会月刊, 2011.10.

当前环境保护 篇12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客户关系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1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关系管理的进展

电子商务的适时而生和迅速发展激活了客户关系管理的发展潜力,而客户关系管理能够直接与电子商务对接,全面支持和开发电子商务,大大提高了电子商务的效率,并且便于管理更多的客户资源,提高客户满意度。

1.1便捷沟通、快速响应

将电子商务应用于传统的促销渠道中,不仅能最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尽可能多的吸引客户对企业的产品服务的关注和尝试,有利于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现如今,销售产品或者服务已经不局限于各种百货超市,网上销售更是商家的青睐地带。很多公司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在网上直接销售产品,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可以有专业定制服务,只需填写详细的“订单”即可。类似的电子商务活动,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极大地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可以随时随地与消费者沟通交流,在销售过程中即使出现任何问题,也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1.2迅速有效的网络售后服务平台

电子商务活动也需要成熟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这不仅方便于客户自由方便的回馈产品意见,而且可以保证企业对自己的产品销售情况有及时的了解,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生产更好的产品。不论是一般的网上购物,还是大型企业的公司网站,总是会有相关的在线服务以及回馈调查,比如在网上购买一件衣服,消费者在收到衣服后有时会出现诸如尺寸不合适问题,需要退货或者换货,如果卖家离买家相距甚远,传统的售后反馈服务显然不太合适,而电子商务平台能全面整合产品和服务资源,利用自身高效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

1.3拉近企业与客户的关系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和更多客户沟通的技术,使我们可以通过很多虚拟的工具与客户进行有效、充分的沟通。美国宝洁公司(P&G),这一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在2003年就创办了自己的电子杂志网站,宝洁日用品的用户注册之后,在购买产品后可自行登录网站制作单页电子杂志,将自己使用宝洁产品的美好感受写出来并发送给多个朋友,宝洁网站会自动生成打折券发送给该用户,使用户和商家实现共赢。

1.4为下次交易做准备

电子商务系统可以让企业轻松知道客户的消费情况或个人资料,在当今社会,公司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不断维护和强化客户的忠诚度,而忠诚的客户才是企业长期利润的来源。许多大型饭店、宾馆都非常重视培养忠实的客户,并且建立一套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使客户入住后可以得到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宾馆饭店的入住登记详细记录了每位客户的资料,这其中可以了解到每位客户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客户的个人喜好和生活习惯。将这些信息保存下来,及时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最终可以发展客户为忠诚客户。

2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关系管理给企业发展带来的问题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客户关系管理出现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或不利影响,使客户关系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实施的客户关系管理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安全问题

网络的开放性以及共享性,使得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网络世界,使得网络世界存在安全隐患,而电子商务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这样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必会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为了保证网上交易的安全,才有了支付宝这项安全付款服务,其目的是在买方不守信用的情况下,在设定的期限内自动将钱付给卖方,保证卖方的权益,维护网络安全。可实际情况是也会出现不少卖方发货但始终收不到货款的案例,网上支付不是绝对安全可靠的。

2.2信用风险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易过程中的信用得不到保障。一些买家谎称自己已经付款,并让卖方发货,实际上卖方并未收到“买方已付款”的消息,在发货后也没有收到货款,这就很明显看出是买方不守信用,因此网络交易存在一定的风险。

2.3法律不健全

电子商务的立法进程相对具有滞后性,网络又是一个缺乏监督的信息集散地,其管理运作缺乏统一性,跨区域和跨国界的信息传输又难以公证和仲裁,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导致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客户关系管理存在漏洞,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所造成的后果是难以估量的,同时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统一的法律体系进行仲裁,纠纷就不可能解决。

2.4认识问题

首先是公众对电子商务知之甚少,网络防范意识淡薄,这些会在电子商务运用于客户关系管理时造成不必要的问题。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高科技在进入公众日常生活的同时,也会对公众造成许多困惑,多数公众难以跟上知识和科技的发展步伐。其次,我国多数企业还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公司的思想战略不到位,企业高层领导以及员工对客户关系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公司即使进行了客户关系管理,但是没有明确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原因和目标,仍然收效甚微。只有明确知晓客户关系管理的初衷和原因,制定出符合当前电子商务环境的战略规划和近期目标,才能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客户关系管理的强大优势,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更多的竞争力。

nlc202309041539

3企业在实施客户关系管理中应采取的措施

3.1加强安全保障

针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安全隐患,企业必须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电子商务安全管理体系,同时也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完整的网络交易安全管理策略。比如完善支付宝安全交易流程,保障货款安全及买卖双方的利益;设置安全控件,有效防止黑客利用木马盗用会员账号;加强技术和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等。只有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有了保障,在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时,客户才能更加放心的进行网上交易。

3.2诚信经营

诚信经营、信守承诺是企业实现良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则。企业要突出诚信目标,努力打造网络交易的信用体系平台,比如建立用户信用记录档案,包括卖家注册实名认证、用户评价、积分体系和支付宝交易的信用记录等。通过多种方式建立自己信誉,这无论是在传统的商业活动还是现在的电子商务活动中,对企业自身的长期发展和企业-客户良好关系的建立甚至是创造商业奇迹都是必须的。

3.3建立网络支付安全的法律体系

首先法律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和制约力,对电子商务环境建立法律依据是有必要的,其次网上交易中运用网络技术或职务便利实施窃取资金的行为或活动,是严重的金融犯罪,需要绳之以法。在公众中建立法律意识,是对网上交易安全的重要保障。此外,还要采取措施防止网络诈骗活动等情况的发生。比如,进行账户监管,设立网络警察、网络安全稽查机构,与公安网监部门密切合作,全程监控交易过程,为网络安全交易提供坚实的后盾。

3.4提高认识,普及电子商务知识

电子商务因其优异的功能特点和强大的市场诱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引起各企业的重视。但是电子商务知识的储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首先企业自身要具备足够的电子商务知识,正确利用电子商务的强大优势;其次企业应该在公众中开展电子商务教育,让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的公众基本掌握电子商务的应用技能和相关知识;最后公众自己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电子商务领域的了解。只有企业和客户都对电子商务知识有所了解,才能有效地避免一些网络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金频生.电子商务对客户关系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7:36-37.

[2] 刘基勇.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与发展[J].企业导报,2013,1:109.

上一篇:组织道德气氛下一篇:物流金融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