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毕业法学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电大毕业法学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对远程开放教育法学本科专业网上实践教学的地位作用、网上模拟法庭的构成、组织实施及评价作了介绍和分析,阐述了构成网上模拟法庭的三大模块以及组织实施过程。关键词: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网上模拟法庭构建实施评价“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网络文化的发展。

第一篇:电大毕业法学论文

电大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要]实践教学是制约电大远程开放法学教育发展、影响教学质量的薄弱环节。本文立足于法律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法律学科性质和特点,通过探讨讨论式案例教学、实战性模拟法庭、法庭旁听三种教学形式,构建教学要素间多维交互下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推动开放法学教学改革,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开放法学,多维交互,实践教学,案例教学。

[

法律实践是对学生法律人格、法学素养的综合训练,是实现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不但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专业能力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锻炼。然而,由于教学观念、办学条件、环境、教学对象、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又成为开放教育法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模式至为重要。本文以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为依据,结合法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适合法学专业特点的“多维交互式”实践教学模式。

1 “多维交互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确立及其内涵

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以培养应用型高级法律人才为目标,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以此目标为引导,充分考虑远程开放教育的网络教学环境,符合法学专业、学生以及教学的特点,保证开放法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1.1理论基础

1)“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Rogers)针对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大力呼吁教育改革,并把心理咨询中“患者中心疗法”的理论推广、应用到现代教育改革实践,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自主学习理论。它是在学习者内在动机的作用下,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选定学习的内容、策略、方式、时间和地点,自己控制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和物质设备条件;对学习结果能够进行自我评价,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调节和修正,以致学习目标的最终实现。

美国心理学教授齐莫曼(Zimmeman)认为“在实际的学习情境中,完全自主的学习和完全不自主的学习都是较少的,多数学习是介于这两者之间。”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自主学习,不是学习者完全的自主学习,而是通过教育机构提供的学习资源、设备、场所等条件,在教师指导和支持服务下的自主学习;

3)混合学习(Blending Learning)理论。该理论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习者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针对学习者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学习目的不同,学习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各种媒体的适应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学习媒体和学习方式,将传统的学习媒体方式与现代的学习媒体和方式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使学习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1.2内涵表述

“多维交互式”实践教学模式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实践环节教学为特色、以教育者导学为前提、以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服务助学为基础,通过课堂内或课堂外的案例分析、模拟审判、法院旁听等活动,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该模式既体现了远程教育的特殊规律,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 突出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又遵循教育活动的一般规律,通过教育者导学、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助学、多元立体教学评价设计等教学要素间的交互关系。同时,该模式体现了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增强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型高等法学专业人才。

2 “多维交互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是一种教学思想或理论的具体化、过程化。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法学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性。实践教学,就是培养学生通过实际参与法律操作、解决实际案件和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事法学职业不仅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熟练、完善的法律业务技能、善于思辩、善于表达。

2.1讨论式案例教学法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年期后人的感知能力,如听力、视力、味觉力、肤觉力等较成年期前有所下降,机械记忆力也有所下降,但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则有所提高,且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实践教学要充分发挥成年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案例教学又称判例教学,它最早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夫兰德尔所创立。案例教学通常采用说明式和讨论式两种方式。开放法学教学倡导的是讨论式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案例教学在开放法学中的运用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过程,应该有一系列教学措施和教学支持服务系统与之相配合。首先,选择典型案例,建立平台教学案例库。案例教学本意即为典型事例的教学。选取具有典型性、真实性、疑难性、针对性、综合性强的案例上传教学平台,供学员下载学习。为了帮助学员学习,还应在网上给学员提供案例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参考资料,以及难点提示等;其次,分组讨论,撰写发言提纲。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网上BBS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这样,形成并营造一定的前期讨论效应。由于案件本身的复杂性,在讨论时可能会有多种观点,将观点相同或相近者分成一组,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分析讨论,力争每个人都能在小组发表意见,小组做好记录,形成本组意见;再次,集中发言、教师点评。面授辅导时由教师主持,依次由推荐的学生有选择地对每个案例进行集中发言、自由讨论,之后由面授教师点评。只要教师精心组织,学生认真准备,课堂发言通常都比较踊跃;如果教师的点评针对性强,师生通过纵横的课堂交流,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与交织,学生既开阔了专业眼界,又学会了分析、评价案例的方法;最后,课后网上延伸讨论。由于课堂讨论的时间相对有限,不少学生意犹未尽,课程主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上BBS讨论区发表自己对案例的进一步看法;甚至还有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与讨论案例有关的信息在网上转贴,从而引起“案中案”式的连环讨论。

2.2实战性模拟法庭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当成年人在负有一定责任的角色中学习时,他学习动力就更大,也就更为主动。模拟法庭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精选的典型案情,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法庭角色,通过精心准备,共同参与案件的模拟审理,以将习得的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应当指出的是,当前许多学校的模拟法庭更多的带有表演性质,不仅法官、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角色事先已经定位,而且各方将在法庭上做出的言论、乃至动作、情感表达都是事先反复演练的。针对这种表演型模拟法庭的不足,笔者认为, 现在的模拟法庭应当由表演型模拟法庭向实战性模拟法庭转变,以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真正锻炼和提高。

“模拟法庭”教学要求组织者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和专业素养。为避免某一教师知识的单一和局限,专门设立法律实践活动指导小组,部署工作计划,落实模拟法庭方案。模拟法庭的运作一般分为如下步骤:案例的选择;人员的确定;材料的准备;法庭实战辩论;总结。首先,对案例的选取一般考虑时效性、专业性、疑难性、综合性的要素;其次,人员的确定采取自愿报名,自选角色,适当调整;再次,案件资料人手一份,大家分头各自熟悉案情、体会角色,各自查找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案情涉及的其他知识资料,备写案件审理所需法律文书;最后,实战抗辩,分析总结。在模拟法庭的“实战”中,学生不仅要清晰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根据诉讼过程随时出现的新情况做出反应。庭审结束后,马上请老师和专家进行现场点评,总结成败得失,为以后的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事后,再结合庭审录像,将庭审中出现的每一个细节疏漏进行讲评。由于学生自己主导整个实践过程,参与者、旁听者均对这种生动、直观、仿真的教学方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有的学生还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和思考。

2.3法庭旁听法

一位前苏联教育家曾经说道,“如果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所参与的活动,能与学生的认知兴趣相吻合,就能产生积极的作用。”组织开放学员参加法庭旁听活动,既是学员亲身参加法庭审理,感受控辩双方的你来我往,唇枪舌战的庭审程序的过程,也是学员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判断是非曲直,加深法律条文、法律解释的理解领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

旁听案例的选择应遵行一定原则:首先,法庭审理程序较完整。完整的法庭审理程序,既可以为学员进行一个简单的案情回放,也可以使学员熟悉法庭审理程序;其次,要求选择能够反映社会热点并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例。在旁听过程中,要求学员做旁听记录,尤其是把双方争执内容、争执焦点记清。旁听结束后,由教师专门针对旁听内容进行案情分析、讲解,共同讨论案情焦点,分析法庭审判程序上有那些缺失,在审判方式上应有那些改进,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旁听体会的写作。组织学员参加法庭旁听的这一实践形式,在整体组织程序上比较简便,可以使学员近距离接触到法庭,接触到法制的前沿,感受法学在社会上维护正义与公平的神圣地位及法学理论在法律践行中的指导作用。

3 实施“多维交互式”实践教学模式的保证

3.1明确培养目标,健全管理机制

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法律专门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健全管理机制。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提高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实践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真正把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保障法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并注重体现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实践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学校应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统一领导,设立对内组织和对外联系的专门机构,统筹规划,全面安排,做到既有学校的统一管理,又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

3.2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多维交互式”实践教学模式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是“双师型”人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已经被多元化,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同时,肩负帮助学生消化相关知识、学会案件分析方法、训练实际操作能力等职责。如果教师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学生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指导或帮助。因此,从事开放教育的教师,要求一专多能:既要懂实体法、程序法、庭审规则,又要懂教学管理,具有组织、协调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有自我训练、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主动性和迫切性,以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需求。

3.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

开放学习崇尚学习者主体的自主学习,但在开放学习中,师生时空分离,没有了教师对学生面对面的实时监控或权威辐射,学习变得没有监控。学校要把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自我监控——包括激发动机、端正态度、调动情绪、调适心态、改善方法等,往往比帮助学生解决几个具体困难或问题更具有本质的、长远的意义。教师要从以课堂教学为重心转移到更多地注意跟踪、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反馈的非智力因素的信息,促使学生自觉参加面授辅导,自主地进行个体学习,自觉地完成作业和练习,有效地开展学习小组活动。

3.4建立和培育相对稳定、规范的教学实践基地

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开放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既不缺乏学习能力也不缺乏参与热情,但缺乏锻炼的机会和场所。为了满足个性化学习,保证法学实践教学的需要,建立相对稳定、规范的教学实践基地十分必要。关键是教学部门能否愿意投入财力、物力建立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或其他平台,满足实践需要;能否有效地督促、检查课程教师进入实践场所,进行实践教学。笔者建议:①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技术力量在网上建立虚拟法庭,以适应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②在学校,争取建立相对固定的“模拟法庭”并购置相应道具;③在校外确定法院或律师事务所等2~3个固定基地;④将教师投入实践所需时间,纳入计划课时,课程责任教师提前提出实践方案,由教务部门检查落实情况,并施以必要的奖惩办法,使平时实践切实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李劲.论法学教育对实践能力的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4,(2).

2范莹炎.远程开放教育法学实践环节模式探讨[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

3王志远.远程开放法学教育案例教学初探[J].广播电视大学报,2007,(1).

4 王秀玲.开放教育法学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的评析与思索[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

作者:谢 慧

第二篇:电大之光 王卫国 充满激情的法学教育者

即便是在简陋的办公室内,即便是见缝插针聊天式的采访,王卫国身上也依然藏匿着一股灼人的光芒。他面带微笑,词锋锐利,反应迅速,内心盛装的激情会不经意地从胸腔中进出,让这个有点慵懒的春日午后变得熠熠生辉。于是,你会明白,他的光芒来自于何处,他的理想,他的情怀,他的责任感,如同闪耀在漫漫时光中的珍珠,在岁月的打磨下愈来愈亮,并有着经久的光。

如果让王卫国自己叙述他所担任的社会职务,恐怕他自己也不能说全。名片上他只印着校长助理,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两个职务,而百度上则比较全面地列举了他的长长的一串头衔,除了如上两个,还有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破产法》起草工作小组成员,国际破产法学会创始会员,香港大学亚洲国际金融法研究中心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还有未收录的种种。

此外,他还有一个身份有待提及,他是中国政法大学与中央电大法学教育的合作项目的执行负责人。作为中央电大主讲教师,他为电大法学专业的学生上课已经长达十年之久。同时,他还是中央电大法学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主任。

十年合作情牵电大法学教育

实际上,中央电大和中国政法大学早在1 999年就联合开展了法学专业开放教育试点,并签订了相关协议书,中央电大和中国政法大学合作,借助双方优势资源,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法律专业人才。2001年,中央电大与中国政法大学又共同签署了法学专业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协议书,电大众多优秀毕业生获得了法学学士学位。

“电大教育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能够集中最优秀的师资资源,为各个专业的学子贡献最优秀的讲义,而普通高校很难有这样的条件。另外,电大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大都是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基层工作者,通过电大的法学教育,可以很快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说起政法大学与电大的合作成果,王卫国很有感触,“这十年来,我们与电大一起,为祖国大江南北,培养了三十多万法律专业人士,这些毕业学生,很多都分布在县乡一级的基层工作,大大提高了我们基层法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根据电大发布的毕业生追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电大毕业生有着一致好评。

“总体来说,我们与电大的合作成果喜人,”王卫国说,“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想与电大继续合作,在培养法律专业的研究生上面多做些工作。既然我们能够通过电大这一独特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优秀的本科毕业生,为什么不给那些在社会上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以继续深造的机会呢?我相信,与电大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现实。”

作为中国政法大学与中央电大合作项目的直接负责人,王卫国不仅在合作方式上进行过诸多努力,同时,也参与电大授课,制作课件,他的课也成为电大教学中的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此外,他也情牵电大教学中的各项活动,电大近几年来,多次举办法学案例设计与分析大赛,王卫国曾经作为评委现场观摩了学员们的精彩表演,并给予了热情的鼓励。今年,电大的法学案例设计与分析大赛开赛在即,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央电大合作十周年庆典的一个重要活动,参加此次法学案例设计与分析大赛的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将得到特别的奖励和表彰,同时,获奖作品还可以替代综合实践环节的相应学分,王卫国对这样的方式表示赞同。

作为电大开放式法学教育的第一批耕耘者,十年来,王卫国用他惯有的热情与责任感始终关注着并参与着电大法学教育的发展进步。

朝着地平线努力

教学、学术研究,社会工作,这三者构成了王卫国的主要生活图谱。“三者,没有孰重孰轻,在我这里,是三分天下的局面。”王卫国幽默地调侃着。山城重庆长大,他的性格中自然烙印着重庆人的火热与豁达。

王卫国的人生道路历经坎坷,却没有耽搁人生中的任何一次成长,1951年出生的他,名字中也带着那个时代的痕迹。此后,他的人生节奏亦如同一抹溪水汇流入滔滔浪潮中,上山下乡,当兵,如同那个时代的统一踱步,每一步都有他的共振参与。连悲苦也同样具有时代特色,父亲被关入“牛棚”达六年之久,母亲被迫害含冤而死……个体的命运在国家的疯狂前,显得那样渺小,那段暗色岁月随着时间的逝去,已经渐渐褪却了阴霾。如今,王卫国回想起那段日子,记忆最深刻的是下乡时一个人被放逐的自由——勞动之余的大把时间,他用来读书。开卷有益,他信奉这句话,并一生坚持。1 968年下乡,1 972年当兵,1 977年复员后进入重庆文化局工作,1 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大学,由于成绩优异获准提前毕业攻读硕士学位。

青春在叙述中再次灼灼闪光。留在王卫国记忆中的一件事,是他在重庆市文化局工作期间,参加一个工作组,为重庆杂技团曾在疯狂岁月中蒙冤受害的一批人平反。年轻的王卫国充满激情地参与这项工作,他夜以继日地看卷宗写结案报告。他清楚地记得,当他随同局领导来到身患绝症的重庆杂剧团老团长、著名的杂技艺术家杜少义先生的病榻前,向他宣布组织上的平反决定时,这位病危老人眼里闪烁的泪光。王卫国从中体会到了一种履行使命的成就感。生命不是可以被自己任意放逐的光阴,它可以更多地被用来帮助别人。

国家在七十年代后期渐渐步人正轨,惊涛骇浪渐渐收归于有秩序的涓涓长河。1978年,王卫国融入了严冬之后春意盎然的大学校园。“回想起来,那段岁月真是激情澎湃。”王卫国的脸上带着舒展的笑容。回望过去,那是一个人人都谈论理想的年代,稚嫩的肩膀期待扛起建设祖国的大任,求知的欲望灼烧着满腔热情的年轻人。他通读了《资本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马列经典著作。除却课本之外的书,他将触角伸向了更广袤的地方,毕业时,他的论文被答辩委员会一致决议建议授予博士学位(遗憾的是,当时国内还没有一个民法博士的学位授予点)。而他的这篇硕士论文经修改后于1987年正式出版,成为中国法学史上的第一部侵权法专著。

年轻的王卫国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在文化局短暂的工作阶段中,他就对机关工作的“复杂性”有了体会。他爽利的性格不大习惯人事纠葛。“那些太牵扯精力了,人应该将有限的时间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不是吗?所以那时我就知道,我不适合在机关工作,我期待在学术的殿堂中有所成就。”

于是,王卫国开始了一个学者的成长历程。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留校任教,1 988年由于成绩突出,破格晋升副教授,1989年出国留学,先后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加拿大不列颠

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和讲学,1 992年回国,1994年调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在这里,他成为了教授、博导,并且以另一篇论文取得了博士学位。他开始以大马力的加速度在学术道路上飞奔。他从1 998年起担任系主任,后来成立学院又担任院长。他可能是目前国内法学院中最资深的在任院长。“院长不是官。除了为师生服务,我的主要角色就是学术带头人。”他说,“学术研究的目的并不是满足个人乐趣或者追求个人成就,而是以创造性的成果服务国家和推动社会进步。”

重庆人性格中的热烈,热情叠加在具有深厚理想情怀的王卫国身上,便有了一种浓烈的创作激情,他喜欢有所创新,如同他大学毕业时的研究论文《试论民事责任的过错推定》一般,他经常会做出一些令人惊讶的新之举,人大财经委组织专家起草《破产法》,他是执笔人之一,也是引进重整制度的首倡者。他对土地制度做过深入研究,并出版了引起广泛关注的《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他的研究领域,从侵权法合同法,土地法到、企业法,破产法和物权法,现在又进入金融法特别是银行法的领域。他的学术轨迹似乎飘忽不定,却有着一定的规律,那就是始终以改革和发展的前沿问题为自己的兴奋点。

在王卫国看来,教师是他最引以为自豪的职业。从大学讲台到機关、企业,从1999年为中央政治局主讲关于国企改革的法制讲座,到2009年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主讲保险法讲座,他在广袤的国土上四处传播正义的激情和理性的智慧。为此他多次被中央机关颁发的教学成果奖和法制宣教先进奖。他的课程也开到了国外。在欧洲、北美、澳洲和东亚,都有他面授过的学生。

所有的学术研究,所有的努力,都是奔向心中的理想之地——那就是至正,至公、至善的法治社会。对此,王卫国提出了一个颇有新意的理论地平线理论。“社会也好,法律也好,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人类社会永远是在不完美之中追求完美。这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但是,重要的不是我们能不能到达终点,而是我们坚持不懈地朝着那个终点前进。这就是社会的进步。”王卫国说,“地平线是你永远朝着它走却永远走不到的地方;但是,朝着地平线走,就是走向光明。人生也是如此。只要你认准一个你永远到达不了的美好终点,坚定不移地朝着它走,你就会领略到一路上的无限风光。”

是的,王卫国曾说,法律是一个过程,一个朝着至正至公,至善的“地平线”勇往直前、不懈前行的过程。他的人生,不也是一个一路向“地平线理论”迈进的过程吗?

作者:王海珍

第三篇:对电大开放教育法学本科专业网上实践教学的探讨

摘要:本文对远程开放教育法学本科专业网上实践教学的地位作用、网上模拟法庭的构成、组织实施及评价作了介绍和分析,阐述了构成网上模拟法庭的三大模块以及组织实施过程。

关键词:开放教育 法学专业 网上模拟法庭 构建 实施 评价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网络文化的发展。使教学在新的历史环境下面临着急需解决的‘转型’问题。开放性、创新性、生动性、个性化业已成为新时代教学的特征,这一趋势必然要求教学在思想观念及实践活动两方面进行切实的变革,”本文结合电大开放教育法学本科专业的特点。就网上模拟法庭进行分析,对构建法学专业网上实践教学新模式加以探讨。

一、网上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

现代远程教育依托的是最现代化的网络传输形式,许多专业均可采用这种形式来设计和组织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各专业可根据其专业的特点利用internet网络、直播课堂等技术手段设计出实践性教学环节模式来进行教学。这种实践教学已取得了众多成功范例。广泛开展网上实践教学将为远程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提供更完善、更适宜的支持服务,可满足学习者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及不同学习进度的需要。学生能够通过网上实践教学手段,学会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进行创新。这种网上实践教学模式将对培养新型的应用型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高等法学专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一般是通过社会调查、司法实践、法院旁听、义务宣传和组织模拟法庭5种形式来实现的。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有教师(包括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对学生进行面对面地全程跟踪和指导,学生能够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并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现代远程教育是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教育,它打破了传统教育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创造了虚拟的课堂环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时空分离的、实时与非实时的教学活动。但也因此使学生感觉距离教师太远,有些学习中的疑问得不到及时解答。学习者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渴望通过实践对理论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网上实践教学环节,将弥补这一不足。这种网上实践教学环节以网上提供案例的方式,融入在线讨论的功能,通过角色扮演,把握诉讼中的每个环节,实现众多学生之间的深入研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网上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网上虚拟法庭的构成。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现状,诉讼程序的启动主要有3种,这3种程序参与的主体、依据的实体法和遵循的程序规则都有很大差异。据此,我们在网上分别构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3个模块。

网上虚拟法庭作为面向社会公众的实践教学系统,应具备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功能,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实现“在线讨论”。

(一)信息服务功能

网上虚拟法庭的开展,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调动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但基于网络的某些限制同样存在。虚拟实践缺乏真实实践环节中教师、前辈或同学的有益指导和交流,网上虚拟主体的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并决定虚拟实践质量的好坏。因此,网上虚拟法庭必须具备为虚拟主体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服务功能。这种信息支持服务应是全方位的,并具有权威性。具体来讲应包括: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规章,法律文书样本,常见合同范本,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经典判例等。

(二)信息处理功能

网上虚拟法庭还应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一方面能够将学生参与网上实践的情况按不同模块、不同案件、不同程序、不同身份进行归类,并依时间顺序排列;另一方面为保证网上虚拟法庭的正常、有序进行,还应对管理员进行特别授权。一级管理员由省级电大教师担任,其在网上的职权与职责主要有四:一是统一安排网上讨论的典型案例素材:二是负责将发表在网上的不健康内容清理出去;三是对学生参与虚拟实践情况进行网上抽查:四是在一个周期的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后对学生发表的精彩内容进行推荐和点评。

二级管理员由试点分校教师担任,其在网上的职权与职责主要有:首先对所在试点分校的网上实践环节进行情况予以跟踪和指导,其次在网上虚拟实践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整理、讨论,形成书面材料:再次,根据学生在网上的表现客观、公正地评定分数。

法律、法规信息服务库的建立是一项严谨、庞杂的工作,而且数据内容更新快,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规定出台。而且网上虚拟法庭需要实现的信息处理功能也需要有专门的软件开发人员提供技术支持。现在市场上已经开发出的“大法官”、“包青天”等等法律事务工具软件,均能通过升级来不断更新和完善数据库的内容。基于此,建议由省级电大统一与正规的软件开发公司签订合同,由其提供开展网上虚拟法庭的教学软件平台,使网上实践教学由构想成为现实。

三、组织实施过程

(一)准备工作

省级电大教师应当在模拟法庭开庭前三周精心选择有助于学生切实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典型案例,并向学生介绍案情以及模拟审判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帮助学生明确模拟审判的目的,同时将有关资料下发到参与模拟法庭的试点分校。

试点分校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学习资料,熟悉案情,从自己在模拟法庭中担任的角色出发展开积极讨论,如有问题或建议应及时上报省级电大。具体角色由上级电大责任教师在下发资料的同时指定或在对案情有进一步了解的基础上,由试点分校向上级电大上报自己愿意担任的角色,并由上级电大责任教师在开庭前二周予以最终确认。

在开庭审理前,试点分校及其学员应当根据自己担任角色的具体分工,完成开庭审判(理)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计算机教学系统加以认真调试,熟悉该系统的使用方法。(1)在进入网上实践教学模块前,学生应先完成网上注册手续(需要填写学号、学生姓名、密码、所在试点分校名称等),然后结合自己前期准备情况选择不同诉讼模块,参与网上虚拟法庭实践。(2)模拟法庭应在市电大教师的主持下,各分校教师积极协助并组织学生参加。在虚拟实践中应保持整个教学过程的严肃、有序,使学生能通过这一方式真正掌握有关法律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成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如多所分校担任同一角色,可利用计算机网络相互沟通形成统一意见发布,也可各自发表意见由主持教师最后采纳,一经上级电大决定即为最终意见,各方必须遵守,如仍有不同意见可自行与上级电大探讨但不得干扰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4,教学过程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上级电大和试点分校教师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并加以解决。

(二)具体实施程序

考虑到模拟法庭的针对性和普遍性,这里主要从第一审程序入手介绍模拟法庭的实施。

1、开庭

开庭前由书记员(省级电大教师或者指定的分校教师担任)

查明公诉人、当事人、证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等是否在线,并宣布网上法庭纪律。情况查清以后,审判长(由裁判方进行内部分工)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名单和案由,核对当事人身份,核对完毕后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交待申请回避事宜。

2、法庭调查

(1)刑事类:审判长宣布法庭调查开始后首先由公诉人宣读起诉书,然后由被告人陈述;再由公诉人讯问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被告人发问。审判人员认为有必要的,也可以讯问被告人;最后是法庭举证和质证。

(2)民事类:按原告、被告、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顺序对自己的主张及其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加以陈述。当事人陈述后,审判长应归纳法庭调查重点并征求当事人意见,然后进行法庭举证和质证。

(3)行政类:类似于(2)。

3、法庭辩论

(1)刑事类:法庭调查结束后,由审判长主持,首先由公诉人发言,其次由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再由被告人自行辩护,辩护人为被告人辩护,最后由控辩双方进行辩论。刚带民事诉讼的辩论应在刑事诉讼部分的辩论结束后进行。辩论先由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然后由被告人和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2)民事类。法庭调查结束后,由审判长主持,首先由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然后由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再由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答辩,最后进行相互辩论。辩论终结后,审判长应按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顺序征求各方最后意见。

(3)行政类。与(2)相同。

4、被告人最后陈述

这是刑事诉讼特有的阶段,审判长宣布法庭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作最后陈述的机会。被告人若提出新的犯罪事实、证据或辩护理由,合议庭认为有必要的,应恢复法庭调查或法庭辩论。

5、评议和宣判

由合议庭在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的基础上认定案件事实,确立适用的法律,宣告案件的审理结果。

(三)评价

(1)第一审模拟法庭结束后,主持教师结合审判进行情况对角色扮演各方作出简要评论,并由各方进行整理、讨论,形成书面材料(不少于5000字)。第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比照第一审程序进行。

(2)形成的书面材料由试点分校教师审核。审核时应结合学生参与网上模拟法庭实践时的基本情况与表现、书面材料的内容与文字表达等评定成绩。网上模拟法庭实践的成绩评定标准为合格、不合格。

(3)参与网上模拟法庭实践的试点分校教师应签署学生参加法律实践时的基本情况及表现的意见。

(4)学生参与网上模拟法庭实践的书面材料、成绩和试点分校教师签署的关于学生参加模拟法庭实践时的基本情况及意见统一上报上级电大进行抽查、备案。

(5)参与网上模拟法庭实践成绩合格的学生取得相应学分。在网上模拟法庭进行过程中,省级电大教师和分校教师应注意及时收集学生关于模拟法庭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网上模拟法庭的进行方式,为远程开放教育试点的推进作一定探索。

开放教育法学本科专业网上实践教学环节,是其整个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内容丰富,操作简便易行,不但可运用于整个专业实践,还可根据课程内容随时组织实施,为开放教育本科法学专业学生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提供一条便捷的途径。

作者:郭德华

第四篇:提高电大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

电大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是集中性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三年来所学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抓好毕业论文工作是提升开放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尽管学校针对毕业论文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程序要求,但学生论文整体水平仍然不容乐观。近几年,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大胆探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电大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论文质量的相应对策。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电大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而言,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选题不当。有些毕业论文的选题过大,超出本科生的能力范围,有些选题又过窄,无法开展研究,有些选题与专业相关性较小;第二,文章结构逻辑性较差,论文的立意和分析过程不能围绕主题,层次不清晰;第三,参考文献在时间上过于滞后,没有参考价值,参考文献中教材太多;第四,东拼西凑现象普遍,缺乏新意,个别学生抄袭现象严重;第五,部分指导教师初评成绩的评语过于简单,没有针对性,体现不了文章的实质内容;第六,论文中文字和处理能力欠佳,格式还不够规范。

毕业论文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认识不到位,投入精力不足。电大的本科学生基本上都有工作,有的还有家庭,部分学生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没有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投入精力不足,他们大都具有实际工作经验而缺乏写作能力,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论文可能是他们经历中的第一次,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学生的写作能力很差,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因素。还有的学生不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存在畏难情绪,甚至想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应付了事,照搬上届学生或抄袭网上论文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生甚至2、3天就可以完成一篇论文。那些要申请学位的学生比较努力,因为论文的成绩要达到良以上才有资格取得学位,而部分不申请学位的学生则从思想上轻视毕业论文,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愿动脑筋思考,认为论文只要通过即可,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

2.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不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的状况直接影响其质量。一方面专业课教师不足,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工作压力大,造成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于是就会出现一些仓促选题、平时督促不力的情况。另一方面,指导教师的水平、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指导能力不同,有些指导老师的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精,对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不力,从选题到交稿,只与学生交流一两次,几个月时间基本上是在“放羊”,指导毕业论文是走走过场,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还有的教师碍于情面,给人情分,即使论文质量较差,也予以通过,这就给学生造成了误解,认为不管怎样,论文最终总能通过,这种在毕业论文的考核上存在的迁就态度也助长了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的风气。

3.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尽管学校有一套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在实施细则方面也比较完善,但监控的力度还不够,造成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漫不经心,教师指导留于形式,管理制度的监控作用未能很好实施。如制度规定一名教师所指导本科学生不能超过十名,但仍有个别教师在不同的分校冒名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部分是由于管理不严造成的。

4.选题不知从何下手。正确选题是成功的第一步,往往也决定着论文的成败。邻近毕业,学生往往感觉没有可写的问题,或者说没有观点,学生找不到可以研讨的专业问题,觉得无题可选,自己想到的问题别人都已研究过了,不知道选什么题材好,这与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缺乏这方面的锻炼有很大关系。

5.收集资料不足。资料就是数据资源,收集材料、积累材料、整理材料都是写作论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我们的学生收集资料的意识不够,以前这方面的工作没有做过,有的学生认为学过的教科书就是仅有的资料,资料的真实与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写作质量,学生不能广泛地获取有关资料直接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选派指导老师采取学生自主选择和统一安排相结合的原则。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是学生论文顺利完成的基本保障,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学生毕业论文成功与否,与论文指导老师关系重大。实践证明,好的指导老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善于捕捉学生思想的“亮点”,逐步开拓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完成高质量的论文。根据电大学生的特点,在指导老师的选派上,我校采取了学生自主选择和统一安排相结合的原则,由学生自主选择指导老师,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构建一种和谐的氛围,这也是开放教育学生自主性的直接体现。每一位指导老师首先必须具有指导资格,其次,他们要关注本专业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给予学生充分地指导,为防止指导的学生过多,每位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不能超过十名,对于不负责任的指导老师及时取消其指导资格,以保证论文工作顺利进行。只有整体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

2.选题应充分考虑成人学生的特点。认真指导好学生选题,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电大本科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有工作,并且大部分学生工作性质与所学专业相近,这一点可以说是电大学生的优势,这是普通高校学生所不及的。选题时,在符合专业要求的范围内,指导老师应鼓励学生选择与工作有关的题目,并与案例相结合,这些都是他们熟悉的内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经验,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选题,文章言之有物,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3.充分利用网上毕业论文交流平台和电大网上图书馆。网上毕业论文交流平台是电大的特色,它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和指导老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在不见面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大大提高了论文指导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上海电大的网上图书馆为学生查找资料提供了方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不会查找文献的难题,其中的文献检索数据库保证了学生毕业论文资料查询的需要,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保障。在论文中增加的“文献综述报告”是培养学生联网全面查阅与消化整理有关资料能力的有效手段,论文结束后学生查阅与利用文献资料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4.论文写作过程应加强指导质量的可控性。不良的论文大多来自选题不当和指导不力,选题确定后,指导教师要把好质量关,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风。但部分老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基本上只能是保证论文在格式、词汇语句上的准确,而在论文的结构、论述方法和论文的内容上指导不够,更有甚者对论文的格式过于苛求而忽视了论文的内容。当然,这并不等于对论文格式降低要求,但指导老师对论文的选

题和内容的把握更具重要性,应体现实质和形式并重的指导思想,而决不能“形式重于实质”。这就需要强化对论文指导流程和写作过程的监控,特别是在“过程管理”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论文指导的质量有一套监控体系。

总之,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校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深信,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加深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理解,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会有大幅度提高。

[1]谭剑林.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指导与论文质量控制的探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3期.

[2]黄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第4期.

[3]李艳丽,李利军.渐进式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1期.

作者:李济凤

第五篇:电大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及反思

自从对国内电大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以来,齐齐哈尔市广播电视大学加快了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实践的探索步伐,从现代远程教育的整体需要出发来调整学校在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等方面的定位,始终把支持服务职业化的理念贯穿在各项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工作当中,总结出了一批关于教学实践及教学管理的经验和体会。在此笔者仅以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的部分实践教学为例,谈谈齐齐哈尔市广播电视大学在开放教育实践教学中取得的一些教学经验及反思。

齐齐哈尔市广播电视大学自2000年开始招收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的专、本科学员,至今已培养了近十届的毕业生。该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法学理论知识和相关法规,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处理各种法律实务。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大家深刻地认识到,我们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以外,还要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实践中去,从实践中学习,为现实服务。因此,依据我在担任知识产权法和民法等课程辅导教师工作时的具体实践,也总结出了一些法学专业教学实践环节和集中实践环节的经验和教学模式,为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根据法学专业的课程特点,突出“掌握和应用”内容的教学实践

1.安排实践教学的意义

法学专业各主干专业课虽各有特色,但其共同点是实践性较强。因此,学生仅学到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能够将这些理论在案件的侦查、审理、宣判等各个环节中实现具体参与,才能使学员真正掌握并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开放法学专业试点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

2.教学实践活动的安排

为保证教学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将教学实践纳入形成性考核、将学员的课程实践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形成性考核是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测评,或者是对学习者学习课程的阶段性考核。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及时反馈学习信息,以便指导教学,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也可以对学员的课程实践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以此来从每一个细节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从教学经验来看,笔者建议在集中实践环节上采取“五效合一”的办法来加大和提高实践教学的力度,即学员的集中实践环节上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1)撰写毕业论文。即根据中央电大和省电大法学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的各项要求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

(2)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即要求每名学员毕业前必须结合本地区实际,进行一次实地社会调查,并结合实际调查中发现的法律问题撰写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3)撰写实习报告。即要求每名学员毕业前必须进行一次与法律专业相关的社会实习活动,可以在学校的实习基地进行,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其他地区或部门进行。实习内容要与法学专业相关,并结合实习感受撰写一篇实习报告。

(4)撰写听审报告。即每名学员在毕业前必须参加一次正式的庭审活动,并对听审内容进行评析,然后撰写一篇听审报告。

(5)进行模拟法庭的实际操作并撰写小组总结报告。在完成以上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参考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知识的运用,对学员进行分组,每组学员担任不同的角色,模拟一次法庭开庭审判案件的过程,并撰写出小组总结报告。

通过以上五项内容的实践教学,客观上强调了学员自身必须去进行实践,使整个集中实践环节开始由以往“弄篇论文就毕业了”的惰性思想向“我想参加实践环节、我要参加实践环节、我能参加实践环节、我必须参加实践环节”的积极方向发展。这样不但在具体的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员能够真正掌握司法实践中的每一个程序和步骤,同时也使僵硬、死板的理论知识在这些环节中变得鲜活起来,大大增强了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学员对于撰写各项实践材料的认真程度和数据的准确性都得到了提高。

为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进一步狠下功夫,还可以聘请有多年司法实践经验的高级法律顾问或知名律师来学校做报告和讲座,把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和教师。或者聘请一定数量的高级律师来学校兼职授课,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带动校内法学专业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根据开放教育学员在职学习的特点,以非集中实践教学为主,重在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整个过程

由于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大多数学员属于在职学习的情况,所以对于他们的实践教学,在完成教学内容时并不强求统一时间、统一地点,更主要的是体现过程的完整性。

1.非集中实践教学的要求

非集中实践教学要求学员要避免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和普通高等教育法学专业教学的形式进行,而要根据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规律和学员自己的空余时间、工作条件、所从事行业与就读专业的关系等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完成实践环节。这样既为学员提供了比较宽松的实践环境,同时又为整个实践环节的完整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例如一些学员本身就是在公、检、法机关工作的人员,每天都在从事具体的实践工作,如果要组织其在指定的时间、地点集中参加某一次庭审活动,不仅有很大的现实困难,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一些学员的心里会觉得学校就是“教条”,这也从根本上背离了试点项目培养人才方式的初衷。所以根据开放教育学员在职学习的特点,我校法学专业教学实践环节始终贯彻以非集中实践教学为主,重在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整个过程的原则,使学员充分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问题深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总结形成观点,最终完成整个实践教学环节。

2.非集中实践教学的意义

非集中实践教学是在不影响学生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的,既符合开放教育就读学员的现实情况,又简便易行,不但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而且还可以为学员解决工作中遇到许多疑难问题,学员通过具体的社会法律实践工作,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践操作。同时学生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反映在工作中的优异表现也使社会对电大的学员刮目相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大的知名度,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三、建立实践教学小组,发挥成人在职优势,进行互助式实践教学

在远程开放学习当中增加交互的方式很多,组成学习小组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远程学习的学生居住都是比较分散的。虽然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在教学机构所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下进行,但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实践教学问题,还是要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才能得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学习小组是远程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法学专业来讲,在进行具体的社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员会面临很多困难。例如选择哪些领域的法律问题;调查实践要从哪个方面入手;在遇到具体案件和问题的时候,理论规则和实践操作条件发生冲突如何处理等等,这都是学员们必须要面对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在苦苦探索,怎样才能从管理和组织的角度去为法学专业的开放教育学员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支持服务。经过几年实践教学的尝试,我们感觉到:建立实践教学小组,发挥成人在职优势,共享社会资源和群体智慧,进行互助式的实践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也验证了这一点。

所谓互助式实践教学就是在组织实践教学小组的时候,要考虑学员的年龄差异、工作性质差异、工作环境差异、工作经验差异等因素,在进行分组的时候使每个实践教学小组成员的整体情况基本实现互补。例如年龄大的与年龄小的形成互补、从事过司法实践的与未从事过司法实践活动的互补、有工作经验的和没有工作经验的互补;这样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利用公共的资源,达到最佳的实践教学效果。比如我校在2002年与齐齐哈尔市法院系统进行学校和法院的合作,为法院的在职职工提供学历提高教育。在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时候,为每个实践教学小组都安排了一名在法院工作的同志来具体指导其他学员进行实例模拟操作,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也充分调动了广大学员的参与积极性,为我校的实践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总之,齐齐哈尔市广播电视大学在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实施以来,对实践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认真总结,逐渐丰富完善,趋于成熟,在教学运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不少学员反映,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自己的理论水平、社会活动能力和业务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还具备了团结协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基本素质,说明我校的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在实践环节中形成了既符合现代远程教育规律又被社会和学员认可的教学模式。

作者:柴玮钢

上一篇:大众传播论文下一篇:高级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