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保险操作手册

2022-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养殖业保险操作手册

中国保险公司操作风险度量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保险市场的逐步成熟,我国保险公司对传统风险的管理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管体系,但是对于操作风险管理,一直停留在理论研究上。操作风险作为影响金融机构能否正常经营的重要因素之一,早已引起了国际银行业和保险业的重视:巴塞尔新协议给出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多种计量方法,欧盟SolvencyⅡ也在计算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资本要求中单独设立操作风险资本要求。但国内的保险公司在实际经营中往往采用定性监管甚至为了追求利润忽略操作风险,这也导致了我国多家保险公司发生了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本文在对保险公司的操作风险概述基础上,介绍了国际上多种操作风险计量方法和我国的现状,对标准法和SolvencyⅡ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以探索适合我国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的度量的方法,希望能够呼吁我国保险业对操作风险度量予以关注!

【关键词】操作风险 保险公司 风险度量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操作风险对于金融业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国际上早已将操作风险纳入金融监管体系之中,并采用了多种方法来度量企业的操作风险并进行风险管控。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险业发展起步较晚,而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也远落后于欧美国家,对操作风险采用定性监管,在风险度量上一直处于摸索状态。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我国保险公司对操作风险的认识不够,公司内部数据累积较少,很难利用数据进行建模分析,自然无法进行科学、准确的度量。

二、保险公司操作风险概述

(一)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的定义

保险公司和保险业研究学者常用营业风险或者运营风险的概念来替代操作风险。虽然这些概念将操作风险包含在内,但是模糊不清的定义会导致度量无法操作。而这种模糊的定义也造成了保险公司操作风险度量和风险管理的落后。

因此,本文结合我国保险公司的特点,给出操作风险的定义: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或主观意愿、不正确或不恰当的操作流程、系统的不完善、外部事件和法律纠纷所造成的保险公司损失的风险。

(二)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的特殊性

保险业与银行业同为金融业的三大支柱,其操作风险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然而,保险公司操作风险不只是“操作”上的风险而已。它不但与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如承保、核保、理赔相关,而且与网络系统、后台支持维护等有关,还与人为因素有关,如不诚实索赔、保险欺诈、道德风险等问题。

与银行相比,保险公司的操作风险有几个鲜明特点:

第一,保险公司的业务大多由自然人操作完成,而这是其操作风险因素的最大成因,属于可控制的内生风险;第二,操作风险的覆盖范围大。不论是频率高、损失低的日常小错误,还是频率低、但损失巨大以致保险公司无法继续经营的巨灾风险都与之相关,所以度量和监管其操作风险绝非易事;第三由于操作风险与人员、内部流程等因素关联,所以交易规模越大,结构变化越快速,也越容易发生操作风险损失事件。

(三)我国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的现状

我国的保险公司经常由于操作风险而引起一系列的损失事件发生,最后酿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对保监会网站给出的全国各保险公司2015年1月和2月的行政处罚共119起做了分类归纳。

从表中可以看出,占比最大的风险因子就是保险公司的内部流程。许多保险公司在公司内部财务、流程控制上频频出现问题,部分保险公司为了脱离监管捏造虚假信息、提供不真实的财务报告。而人员关系也是操作风险的重要因素,许多内部职员在操作上没有遵守规章制度,甚至为了经济利益故意夸大事实或者承诺不实信息,进行不合规或者超权限的交易。此外,投保人骗保、伪造事实等外部事故和法律纠纷所占比例虽小,但是一旦损失事件发生,也会引起不小的经济损失。

三、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的度量方法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新协议中提出了三种操作风险资本的计量方法: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其中高级计量法还分为内部衡量法和损失分步法两种。

欧盟偿付能力Ⅱ的“三支柱”与巴塞尔新协议类似,通过资本充足率的定量监管、质量标准的定性监管和信息披露的公众和市场监管三大支柱来实现。

现行世界各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可以分为欧盟SolvencyⅠ、Ⅱ和美国风险资本制度。其他国家大多借鉴了欧美体系的监管模式,但在监管体系中少有提及操作风险,少部分国家将操作风险单独设立,并采用定性或定量的监管。

在上述所提到多种计量方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标准法,许多国家、许多大型企业都用其估计保险公司的操作风险。但是标准法存在过于笼统、估计不够精准的问题,于是在此基础上,还衍生出多种创新性的高级计量法,如积分卡法、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等。虽然操作风险计量方法的选择有很多,但并非所有的方法都适合我国的保险公司。

四、中国保险公司操作风险度量的实证分析

(一)基于标准法的操作风险度量实证分析

在用标准法度量风险时,保险公司的各项业务被分成7个业务类别:健康险、人寿险人身意外伤害险、信用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和财产损失险。而每个类别的操作风险资本金要求就是该类业务的年平均保费乘以适用的系数即β值2。β表示风险损失经验值与监管标准指标之间的关系,主要集中在0.15~0.18。所以企业的操作风险资本金要求就是对应各类别的算术加总即:K=∑7i=1GIi×βi。

在中國保监会网站上,财产损失险、责任险与信用保证保险一并归为财产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因为现多由财险公司代为销售且保险期限主要为短期,所以也被并入财产保险。而财产保险业务的操作风险损失经验值是最高的,其β系数可设为0.18,寿险和健康险则设为0.16与0.17。

根据公式可以分别计算出各个保险公司的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如下表。

人保股份、中国人寿和中国太平属于国有保险公司,经营规模大、务范围种类多,各类业务收入多,操作风险也相应大。而大地财产和泰康人寿属于专业型保险公司,自然操作风险也小很多。中国平安虽然是民营企业,但与规模相当的人保股份相比,其操作风险却小于人保股份,因为人保股份是国家控股,它在内部流程操作、人员培训和结构治理上可能没有中国平安的灵活性强,所以操作风险资本金要求也会比较大。

虽然标准法使用了多种业务线来区分保险公司自身业务不同的风险特征,但是它在大规模公司的环境下,β值的设定偏差可能会导致巨大的影响,因此也存在主观性的问题。并且,由于我国保监会网站公布的数据中,将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一并划入财产险,所以在计算风险资本金时,并没有完全做到各类业务线区分的效果,所以数据结果也只能做公司内部参考。

(二)基于SolvencyⅡ中对操作风险度量的实证分析

欧盟偿付能力Ⅱ“三支柱”的第一支柱主要围绕的是资本充足率,根据资本金要求定量监管,也是整个监管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偿付能力要求(SCR)即为SolvencyⅡ中的关键性指标,操作风险则被单独设立在基本偿付能力要求(BSCR)之外。在一般情况下,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SCROP)不应该超过基本偿付能力要求(BSCR)的30%。

SCR的标准公式即:SCR=BSCR+Adj+SCROP

而操作风险资本金要求SCROP的计算公式为:

SCROP=min{0.30×BSCR;Op}+0.25×Expul

Op=max{Oppremiums;Opprovisions}

其中:

Oppremiums=

0.04(Earnlife-Earnlife-ul)+0.03Earnlife+max{0;0.04(Earnlife- 1.1×pEarnlife-(Earnlife-ul-1.1pEarnlife-ul))}+max{0;0.03(Earnnl- 1.1×pEarnnl)}

Opprovisions=0.0045×max{0;(TPlife-TPlife-ul)}+0.03×max{0;TPnl}

本文選取了2014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太平洋保险以及新华人寿为例,由计算可得: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上述四家公司都存在巨大的操作风险,而在我国目前偿一代与偿二代共同运作的环境下,我国的保险公司并没有对操作风险计提资本金,一旦风险损失发生,对公司的影响难以估计。在四家公司之中,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操作风险最大,这是与其业务的广泛性和人员、系统的庞大组织有关。

与中国平安相比,中国人寿虽然没有经营非寿险业务,但是其操作风险比中国平安更大,由此可以推断寿险相较非寿险更容易引起操作风险事件。在寿险业务中,保险代理人与经纪人主观或客观上的欺骗、隐瞒、投保人在投保时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保险公司为了赚取保费利润,在承保和核保过程中常常脱离公司规章制度,这些因素都在无形中增加了操作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欧盟所采用的计提操作风险资本金的计量方法涉及保险公司的保费、准备金、以及其他费用,在分类上区分了寿险和非寿险业务,并将投资连结险单独分出来。投资连结险由于主要由投保人或保单持有人自己承担风险,相对来说,其操作风险对保险公司的影响较小。但是该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我国许多保险公司对于自身数据的积累严重不足,所以贸然采用该法,可能无法实施。在相关因子系数的设定上,欧盟是建立在发达成熟的保险市场上的,对于我国新兴市场,需要重新设定系数,这也将是我国保监会需要考虑的问题。

五、总结与建议

2002年,我国保险公司从市场监管转变为偿付能力监管。中国保监会分别在2008年和2014年公布了中国保险公司偿一代和偿二代的监管制度体系。在偿二代中,操作风险由于难以量化,以定性监管的方式管控风险。具体通过风险综合评级对保险公司总体偿付能力水平作评价,然后通过监管部门对其提出如内部结构治理、流程控制等具体要求,并对其实际状况检查分析,最后对不合格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所以,风险度量层面依然是空白状态。

因此,对于我国保险公司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的研究,本文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加强整个保险业对操作风险的认识,保险公司必须对内部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内部员工对操作风险重要性的认识,对内部员工的道德品质和业务素质建立操作风险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第二,选择适合我国保险公司市场的计量方法,在选择时需要考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在操作风险度量的初期可以借鉴欧盟的思路,但高级计量法的内部损失模拟是操作风险计量的发展趋势;第三,保险公司自身应加强数据积累,调整并不断完善自身的数据库,以建立更好的风险管理体系;第四,发挥保监会的牵头作用,仅仅依靠保险公司自觉难以实现。保监会应该引导各大保险公司建立内部损失数据库,为风险度量的模型设立提供历史数据,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操作风险的度量和管理。

不可否认,操作风险是难以量化的风险,它与人的行为关系紧密,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很难用数字来衡量。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依然是依靠规章制度来约束,缺乏对操作风险的数理统计。在结合我国目前试运行的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同时,借鉴SolvencyⅡ中对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对我国保险公司操作风险进行风险度量,将是我国保险业未来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闫泽滢.欧美保险偿付能力测算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3(27).

[2]朱军.中小企业中小银行信贷的操作风险研究[D].江苏:南京理工大学,2007.

[3]江先学,吴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4]王翔,徐燕,张艳.我国保险公司操作风险及其管控的产权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5):165-170.

[5]仇春涓.我国保险企业操作风险识别度量创新思路探析[J].商业时代,2010(19):70-71.

[6]CEIOPS.QIS5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R].July 2010,www.ceiops.eu.

作者:金琪

第2篇:长江流域养殖业气象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分析

摘要:以长江流域生猪养殖户为例,选取流域内、外对照组,实证分析不同规模养殖户对气象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研究结果表明,散户和小规模的养殖户脆弱性越高,适应性越低,对气象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越低;中大规模农户的脆弱性低、适应性较强,购买意愿也较强,已进入良性循环的经营状态。由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小农户仍将决定中国畜产品供给稳定的基本面,因此,偏向于小农户的差异化的气象指数保险补贴政策应具备较强的社会安全网功能。

关键词:长江流域;气候变化;气象指数保险;脆弱性;适应性;购买意愿

收稿日期:2014-09-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20309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1&ZD155、10ZD&031);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编号:SKCX2014007)。

作者简介:陈嘉烨,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学。E-mail:84783208@qq.com。

通信作者:周力,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E-mail:zhouli@njau.edu.cn。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正威胁着目前的农业和粮食系统,尤其对发展中国家农民而言,气候变化会对其营养摄取、劳动生产率乃至长期贫困构成系列影响[1]。对于拥有约 75亿农民的世界农业大国——中国而言,对气候变化同样非常敏感。在过去的100年中,中国已经经历了明显的气候变暖和一些灾难性的极端气候[2]。一方面,以变暖为主的温和型气候变化已经导致了中国植物生育期的缩短与早熟、有效养分减少、产量降低[3]。另一方面,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每年由于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 000多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3%~6%。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旱灾[4],中国每年因旱灾而造成的粮食产量损失达1 400多万t(占同期全国粮食产量的4.7%)。可见,无论是温和型的气候变暖还是极端型的气象灾害,都严重威胁着中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乃至国家层面的粮食安全,基于此,抵御农业领域气象风险的“新型”农业保险制度亟待健全与完善。

“新型”,暗含之意在于“传统”保险制度的失灵。原因有二:(1)依据保险承保原则,理赔对象之间应该是独立或低度相关的;但是,农业领域气象风险的典型特征却是高度相关性(即同一个地区的农户会面临同样的气象风险并可能遭受损失),此时,保险公司简单通过大量销售保单平均分散风险的方法已经失效。(2)中国农业仍是“小农经济”,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分散的中小规模农业生产者仍将是中国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在此背景下,传统农业保险的实施,必将意味着保险公司与“小农户”逐一定损时的高额交易费用[5]。可见,传统农业保险在抵御区域协同性气象灾害时的“低风险分摊”与“高交易费用”机制,正催生着农业保险制度的“诱致性变迁”。

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正是“气象指数保险”(weather index insurance)[6]。气象保险指数是指把气候因子(比如气温、降水、风速等)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指数化,每个指数都有相应的农作物产量和损益,保险合同以这种指数为基础,当指数达到一定水平并对农产品造成一定影响时,投保人就可以获得相应标准的赔偿。气象指数保险给予农户的补偿不是基于政策制定者的经验,而是依据气象数据。近年来,气象指数保险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发展:2007年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率先推出西瓜梅雨期间降雨指数保险业务;2008年4月,我国农业部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共同启动“农村脆弱地区天气指数农业保险”合作项目,该项目选取安徽省长丰县、怀远县分别作为旱、涝灾产品的研发基地;2009年9月,中德“气象指数保险项目”启动;2009年和2010年,安徽试点的“农村脆弱地区天气指数农业保险”合作项目正式启动,并推出了“水稻种植天气指数保险”及“小麦种植天气指数保险”试点,目前,已惠及1 471 户农户,参保面积达854 hm2,保险总金额211.2万元,2011年5月,安徽国元农业保险公司进行了天气指数农业保险业务的首例赔付。

依据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新型的“气象指数保险”能否有效推广普及,应在于农业生产者的自愿购买意愿。基于此,本研究拟采用长江流域(四川、江西、江苏)生猪养猪户调研数据展开实证分析。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往研究多数假定生产者行为是同质的,而本研究认为农户行为存在异质性特征,并按规模分类展开相应分析;此外,现有关于气象指数保险的研究多数选择种植业展开分析(笔者不否定种植业的脆弱性相对更高),本研究特别考察了以生猪养殖业为代表的养殖业农户行为及其意愿,这对该领域研究是有益补充。若可以验明养殖业对气象指数保险存在一定需求,则可以推论,受气候风险冲击更大的种植业更可能存在类似需求。就笔者所知,本研究所进行的气象指数保险的实证分析,应是国内学界对气象指数保险领域中国问题的首次实证尝试,相关研究结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参考价值。

1研究方案

“全球气候变暖下的灾难性极端气象事件频发”——这是气候变化研究论文的常用开篇语,但它并非总能适用。与众人感知相左,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除了西南地区之外,中国的气象灾害实际上趋于减少而非增加(无论从“受灾面积”“成灾面积”还是“成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来看)。明晰这一研究背景,方能有利于课题组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不难发现,源于遭受长期、连续的气象灾害,地处中国长江流域的四川省生猪养殖户样本,为气象风险应对策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鲜活实例,合理选择四川及其长江流域内部对照组(江西、江苏)、长江流域外部对照组(福建、山东)的农户样本展开研究,则有利于回答长期气候变化对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影响。

另外,选取上述地区还缘于生猪饲养水平。长江流域是中国生猪主产区,其中,四川2012年猪肉产量居全国首位(496.4万t),调研涉及的其他省份也是生猪主产区,农村普遍高度依赖养殖业。

此外,课题组从全国挑选这5个省份的原因还在于地理区位及气候特征多样性。它们分别位于中国农业主产区的不同区位——东(江苏)、西(四川)、南(福建)、北(山东)、中(江西),能够满足本研究所需要的气候特征多样性要求。

课题组于2012年在山东、江苏、四川、福建、江西5省进行养猪户(育肥猪农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样本分布于56县(市)110个镇,收回有效问卷754份,问卷有效率达94%。有效样本中,四川135份,长江流域内对照组——江苏247份、江西73份,长江流域外对照组——山东157份、福建142份。

农户问卷主要涉及8个部分:(1)农户基本特征(地理信息,成员的性别、年龄、受教育情况、务农情况、非农就业等);(2)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情况(面积、成本、收益、价格等);(3)农户收入来源(农林牧渔业收入、非农收入、礼金与补贴等其他收入);(4)农户消费情况(食品、医疗、服装、教育、交通、通讯等);(5)农户资产及投资情况(房屋、土地、机械、家电等);(6)农户金融活动(借款、贷款、保险等);(7)农户受灾情况(疾病、旱涝灾害、火灾等);(8)气象指数保险购买意愿。

本研究对中国地面气象资料中的日值数据进行筛选,得出2012年“高温高湿”天气与“低温高湿”天气发生频次。可以发现,“低温高湿”天气在江苏地区、山东地区以及四川、江西的个别地区发生频次较高;“高温高湿”天气在江西地区发生频次较高,其次为福建地区。此外,我们还发现,发病率、死亡率与不良气候发生频次有紧密的关系,不良气候多发地区,往往伴随着高发病率与死亡率,但也有少数地区不完全符合这种趋势,可能是因为发病率、死亡率的高低还由养殖户风险应对能力所决定。

2模型与变量

依据贫困陷阱假说(poverty trap),农户在面临气象风险时,其行为是存在差异的,小户脆弱性较高、适应性较低,而大户则相反。一方面,小户(往往是贫困户)由于抵御气候风险的物质资本较低,滞后期的适应性行为不足(比如购置暖气、风扇等设备),因此,气候风险影响更大、脆弱性更高,在面临新一轮的气象风险时,他们往往仍是采取风险规避而非应对行为,这可能导致小农户逐步陷入贫困陷阱之中无法自拔;但在另一方面,大户(往往是富裕户)则拥有足够的抵御气象风险的沉没资本(比如现代化猪场),当面临新一轮气象风险时,他们会采取风险应对行为(比如增加生产型、固定型投资),以进一步加强其气象风险抵御能力。

基于农户行为的异质性,本文认为:小户可能存在“高脆弱性”与“低适应性”共存的特征,而大户可能存在“低脆弱性”与“高适应性”共存的特征。该假说与宁满秀等[7]的一项研究结论相符,她们分析了新疆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购买意愿,研究发现种植规模越大的农户,越希望购买农业保险。那么,若本文的假说成立,在气候风险的冲击下,可能出现不同农户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效应,并导致更多的大户替代小户进行专业化生产,尽管这一长期趋势是有益的,但在短期内必然带来供给震荡以及低收入群体的社会经济问题。

在气象指数保险的影响要素中,气象风险应为核心解释变量,控制变量包含家庭禀赋特征、资产禀赋特征、养殖特征和区域特征。其中,家庭禀赋特征中选取户主性别、户主年龄、文化程度、风险偏好、社会资本、养殖经验、非农收入作为变量;养殖特征中选取料肉比值、市场价格、生产成本作为变量;气象风险变量选取高温气象风险导致的生猪病死率(比如高温导致的猪腹泻病死),以及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天气发生的频次纳入模型(表1)。

农民有2种意愿:不投保与投保,可视为0、1型二元选择问题,在模型设定上通常可假定服从正态分布函数形式,因此选用 Prob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

3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长江流域内的江苏与江西购买意愿没有显著差异,但是,长江流域内的四川、长江流域外的福建,购买意愿相对强烈。可以进一步推断,极端气候区(四川)和相对高温区(福建)购买气象指数保险的意愿更高一些。

估计结果(表2)表明,在气候风险变量中,天气致死和气象风险都会对养殖户的购买意愿生产正向显著影响。比较3种规模养殖户的气候风险变量与购买意愿的系数发现,在同样的风险冲击下,养殖户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大,其对气象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增强,这也就意味着,规模越大的养殖户其适应能力越强。原因可能在于,生猪养殖业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环境温度是影响猪生长性能的重要条件[8]。低温会使生猪增重下降,耗料量上升,易发五号病、胃肠炎等疾病,当室内温度低于4 ℃时,生猪增重下降50%,并很可能引起冻死、病死。高温会使生猪采食量下降,增重速度减慢,易发蓝耳病等疾病,超过35 ℃可引起中暑死亡。湿度也会影响生猪肥育与发病,但单纯评价湿度对肥育的影响是有困难的,一般湿度与温度共同产生影响。湿度的影响远远小于温度,如果温度适宜,则空气湿度的高低对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影响很小。对生猪影响较大的是低温高湿和高温高湿2种环境条件。低温高湿,会加剧体热的散失,加重低温对生猪的不利影响;高温高湿,会影响生猪的体表蒸发散热,阻碍猪的体热平衡调节,加剧高温所造成的危害。因此,本研究界定会影响养殖户表1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生产决策的气候风险为高温高湿、低温高湿天气(高温高湿天气界定为温度高于35 ℃、湿度高于75%的气候条件;低温高湿天气为温度低于4 ℃、湿度高于75%的气候条件)。不良气候发生频次越高,经济效益损失风险越大。

在控制变量中,农户基本特征变量(年龄、受教育程度和风险偏好)对养殖户的适应性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大的养殖户,由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对气象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越低。养殖户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对有关适应性行为的相关知识更加了解,因此对气象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越高。气象指数保险对绝大多数养殖户来说还是一种新兴产品,购买此类保险相当于是风险投资,故养殖户的风险偏好越大,对气象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越强。

在资产禀赋变量中,专用型资产和储蓄类资产都对气象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产生了正向显著影响。即养殖户的资产禀赋越高,其在气候变化冲击时采取适应性行为的可能性越高,气象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也更强。而我们知道,对于同一个地区的农户而言,他们所遭受的气候冲击是相同的,在相同冲击下抵御能力弱的农户脆弱性较高[9]。根据表1的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小农户的资产禀赋往往较低,低资产禀赋使得他们采取适应性行为的可能性降低,在气候冲击面前抵御能力较差,这导致较高的脆弱性。因而,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小农户存在着“低适应性”与“高脆弱性”并存的局面。

在生猪经营情况变量中,市场价格与生猪的单位成本对养殖户的适应性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市场价格越高,养殖户采取适应性行为意愿越高;养殖花费的单位成本越高,养殖户采取适应性行为意愿越弱。虽然市场价格和单位成本直接影响的是养殖利润,而利润往往对适应性行为具有滞后影响,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市场价格和单位成本对农户的适应性行为不具有显著影响[10];但是本文将养殖户对气象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视作适应性行为,实质为农户采取适应性行为的意愿,而农户的适应性意愿往往与当期利润具有显著关系。市场上的生猪单位售价越高,养殖户可以获得的养殖利润也越高,养殖户更愿意采取适应性行为来增加生猪的存活率,以获取更多的利润。相反,当养殖成本较高时,养殖户可获得的利润也较低,采取适应性行为相当于增加了养殖成本,因而养殖户不愿意购买气象指数保险。

4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长江流域生猪养殖户(及流域内、流域外对照组)分析了不同规模养殖户对气象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研究发现,养殖户对气象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总体较高(7214%),其中长江流域内的四川和长江流域外的福建购买意愿比分别为75.12%和78.36%,高于总体平均水平;而长江流域内的江苏、江西和流域外的山东购买意愿占比分别为70.33%、69.38%和68.54%。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四川与福建多发极端高温天气,养殖户所遭受的气候冲击更大。气象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受养殖户的家庭禀赋特征、资产禀赋和气候风险的影响。在家庭禀赋变量中,年龄越大的养殖户,由于其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对气象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越低。养殖户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对有关适应性行为的相关知识更加了解,因此对气象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越高。气象指数保险对绝大多数养殖户来说还是一种新兴产品,购买此类保险相当于是风险投资,故养殖户的风险偏好越大,对气象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越强。资产禀赋越多的养殖户,在气候冲击下采取应对策略的能力越强,对气象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越强。气候风险越大,养殖户越希望通过风险规避的方法来减少损失,对气象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越强。

值2014年8月本文成稿之际,河南、山东等12个省区正遭遇严重干旱,河南遭遇63年来最严重的“夏旱”,全国农业主产区多地供水告急。这亟需我们反思粮食“十连增”与畜产品供给增长背后,中国农业究竟是否如预想般成功。笔者认为,良好的气候条件及高昂的政策支持,掩盖了农产品供给区域波动与抗灾能力减弱的不争现实。在未来气候风险加剧的情景下,中国农业产业体系似乎变得愈发脆弱。

本研究发现,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对气象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相对较弱。这可能溯源于金融失败理论,由于小农户对正规或非正规金融市场的有限准入能力限制了他们的人力资本投资及收入机会增加的可获性。现实中,信贷市场的不完善导致了农户往往采用例如储蓄等自我保险的方式来应对负面冲击伴随的不时之需。且散户受市场价格冲击较大,而我们知道,从2013年10月以来,全国白猪肉收购价格从 16元/kg,跌至2014年4月底的9.5元/kg,直到2014年5月初才开始逐渐回升,剧烈的价格波动,很可能导致部分资金不足的散户退出养殖业。尽管散户并非中国农业的未来主体,但在中西部地区许多散户的经营失败可能导致贫困发生率上升等农村社会经济问题。散户是受气象风险影响最严重的群体,但是却由于资产禀赋较低等各方面因素对气象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较低,即适应性最差。这导致了散户可能在气象灾害来临之际,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又得不到有效的经济补偿。因此我们可以在气象灾害来临之前做好预测工作并及时给予散户警示,让散户及时做好防范措施。但是,由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散户养殖在全国仍占较高比重(散户养殖在2011年占全国养猪比重的95.26%),为了稳定供给,加强对散户补贴应是中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消减社会代价的重要措施。相关研究已经表明,农业生产(特别是传统粮食种植)易受气候变化负面影响[11-12],对极端高温非常敏感[13-14]。现阶段,有关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已经展开[15-17],但这些研究结论的一致性往往取决于农户适应性行为的存在性[15-16,18]。若缺乏相应适应行为(比如灌溉、调整种植制度、改变种收时间等),气候风险的结果一般是消极的。一项来自于Xiong等[15]的情景模拟研究就验证了上述观点,该研究表明,预计到2050年,在没有适应行为的气候情景下,水稻产量将减少4~14%,小麦产量将减少2%~20%,玉米产量将减少0~23%。从农户净收益的视角看,结果亦是如此——Wang等[19]通过对中国28个省份 8 405个农户调查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依赖自然降雨(缺乏灌溉等适应性行为)的农业有害。在应对新的气候条件时,农户可以采用一系列适应性行为,比如控制要素投入、改变种植及收获时间、多样化作物品种、灌溉与水资源管理,但这些积极应对策略往往是需要投入较高成本的[18,20-21],而自有资本不足与金融市场失灵决定了小农户的高脆弱性与低适应性并存,因此,我们在向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现代化农业变革之时,仍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加强对小农户的生产扶持,差异化的气象指数保险购买补贴应是核心对策之一。

参考文献:

[1]IPCC. Climate change 2007: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R].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2]Christensen J H,Hewitson A,Busuioc A,et al. Regional climate projections [R]//IPCC. Climate change 2007: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3]周曙东,周文魁,朱红根,等.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34-39.

[4]褚清河,潘根兴,闫明,等. 春季干旱对旱地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农田管理技术的应对效果[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9):1772-1776.

[5] Hess U,Syroka J. Weather-based insurance in Southern Africa:the case of Malawi[R]. Washington D C:World Bank,2005.

[6]Skees J R,Barnett B J.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for sharing catastrophic systemic risks[J].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9,21:424-441.

[7]宁满秀,邢郦,钟甫宁. 影响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5(6):38-42.

[8]郭春华,王康宁. 环境温度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06,18(4):287-293.

[9]韩峥. 脆弱性与农村贫困[J]. 农业经济问题,2004(10):8-12.

[10]田素妍,陈嘉烨.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农户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5):31-37.

[11]Long S P,Ainsworth E A,Leakey A D,et al. Food for thought:lower-than-expected crop yield stimulation with rising CO2 concentrations[J]. Science,2006,312(5782):1918-1921.

[12]Ainsworth E A,Leakey A D,Ort D R,et al. FACE-ing the facts:inconsistencies and interdependence among field,chamber and modeling studies of elevated CO2 impacts on crop yield and food supply[J]. New Phytologist,2008,179(1):5-9.

[13]Schlenker W,Lobell D B. Robust negativ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African agriculture[J].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2010,5(1):014010.

[14]Schlenker W,Roberts M J. Nonlinear effects of weather on corn yields[J].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6,28(3):391-398.

[15]Xiong W,Lin E D,Ju H,et al. Climate change and critical thresholds in Chinas food security[J]. Climatic Change,2007,81(2):205-221.

[16]Tao F L,Hayashi Y,Zhang Z,et al. Global warming,rice production,and water use in China:developing a probabilistic assessment[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2008,148(1):94-110.

[17]Zhang T Y,Zhu J,Wassmann R. Responses of rice yields to recent climate change in China:an empirical assessment based on long-term observations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1981—2005)[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2010,150(7/8):1128-1137.

[18]Zhou L,Turvey C G. Climate change,adaptation and Chinas grain production[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14,28:72-89.

[19]Wang J X,Mendelsohn R,Dinar A,et al.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China’s agriculture[J].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9,40(3):323-337.

[20]王金霞,徐志刚,黄季焜,等. 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农业生产与反贫困[J]. 经济学季刊,2005,5(4):189-202.

[21]Seo S N,Mendelsohn R. Measuring impacts and adaptations to climate change:a structural Ricardian model of African livestock management[J].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8,38(2):151-165.

作者:陈嘉烨 周力

第3篇:论移动保险的操作风险管理

摘要:近年来,各種基于移动设备的保险运用纷纷出现,但是其安全性、有效性仍然受到质疑,有必要进行移动保险的操作风险管理。移动保险的操作风险源于各種环境,具有成长性、隐蔽性、高科技性、高传导性、高危害性的特征。可以运用模糊影响图、专家群决策强化风险评估,并从企业文化、操作流程、技术方面改善风险源。

关键词:移动保险 操作风险 风险源 风险评估

近年来,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纵深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移动技术的成熟,各種基于移动设备的保险应用纷纷出现。从手机保险网站、短信投保到移动理赔系统,移动保险采用了多種多样的形式。本文所指的移动保险,指通过移动设备(包括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等)接入无线网络实现保险经营活动开展的一切形式。

在保险企业与IT企业的联合推动下,移动保险迅猛发展,但是移动保险涵盖的产品却只是电脑网站的简化版,险種也仅限于投保手续简单的险種。对移动保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疑虑,是许多顾客不选择移动终端投保的重要原因,指引性文件的空缺也使保险企业面临法律诉讼的风险,怯于推广复杂险種。在这样的背景下,保险企业应该如何从人员、业务流程、系统、外部因素四个方面进行有效操作风险管理,减少由移动保险带来的纷争,值得探讨。然而,目前操作风险管理研究仍然欠缺。本文意在借鉴移动电子商务风险管理以及保险企业操作风险管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移动保险操作风险的源头、特征、表现形式的初步探讨,为强化移动保险风险评估和改善风险源提出建议。本研究将移动保险操作风险定义为在开展移动保险过程中由于人员、系统、业务流程、外部事件引起损失的风险。

一、移动保险操作风险源

进行有效的操作风险控制手段之一就是控制或者改善风险源。因此,有必要找出移动保险操作风险的风险源。根据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论,风险源指可能促成不利结果出现的危险因素的来源,移动保险的危险因素源自下列环境: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移动保险的开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移动终端、移动通讯与相关人员的影响。恶劣的天气、自然灾害可能影响移动保险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安全状况进而影响移动定损查勘等工作的开展,可能导致移动终端的破坏与丢失、移动通讯的中断,进而导致保险信息的丢失。我们虽然无法控制自然环境,但是可以通过有效措施切断风险的传递。

2.认知环境。移动保险的认知环境主要体现为移动保险企业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宗旨、企业使命和企业目标,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起到导向、激励、约束作用,影响企业资源整合。目前,我国保险企业操作风险管理理念不强,风险管理作为一種管理职能基本上还未纳入保险企业管理,保险经营还处于财务型控制被动经营状态,这样的企业文化容易导致移动保险操作风险的产生。

3.运作环境。动保险的运作环境主要指保险企业的产权制度。目前,中国保险业形成了以大型国有控股企业为主导,多家股份制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分企业并存的竞争格局,中国保险业的产权也演变为公有产权、私有产权并存的混合产权形式。移动保险企业中包含政府部门、保险企业管理层、移动保险开发商、移动保险合作方、保险企业员工及代理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五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多层委托代理导致各级委托人信息不对称,可能出现内部人控制、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产生操作风险。

4.技术环境。移动保险的技术环境主要指移动技术、移动保险操作系统、移动终端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家保险信息化投入情况。近几年学者纷纷开展移动保险主要技术(包括GPRS、WAP、J2ME、SMS等)的研究并指出各種技术的优劣势及改进方法,但是随着技术发展,技术风险也不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中国保险行业信息化投入为65.5亿元,较2010年同比增长12%,IT投入进入持续增长期,有利减少移动保险的操作风险。

5.法律环境。移动保险相关法律的欠缺导致操作风险的产生。我国对保险企业操作风险的研究、立法起步较慢,至今尚未有移动保险的操作风险及其管理的立法。这样的情况下,解决移动保险带来纷争只能依据保险法,但是移动保险相关资料电子化、通过移动网络传递,保单的生效条件、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和保险说明义务的履行形式与传统保险应有所不同,保险法没有做出与移动保险相适应的修改,保险合同双方都面临法律风险。

二、移动保险操作风险的特征

移动保险的操作风险与传统保险具有共性:内生性、非盈利性、普遍性、可控性。同时,移动保险由于终端的移动性和接入网络的虚拟性,其操作风险相对传统保险操作风险有以下突出特征:

1.成长性。移动保险操作风险的成长性源于移动技术的发展、应用程序的开发。

移动技术的发展可能消除移动保险原有的操作风险,同时也催生新的操作风险。移动保险正处于不断变化阶段,从手机保险网站、短信投保、移动理赔到自助保险卡,每一種形式的移动保险操作风险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随着移动技术进步、移动保险形式更新,移动保险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特征会不断变化,具有成长性。

2.隐蔽性。移动保险操作风险的隐蔽性源于其运用网络的虚拟性与保险信息的电子化。

移动保险的投保单、理赔资料等数据在移动终端中保存,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这些电子信息不为人们所见,泄露、丢失、被窃取或修改都不易被发现。另外,人为破坏造成的机器硬件和手机终端表面损坏很小,风险产生后较少留下破坏痕迹或者很容易消除表面痕迹,移动保险操作风险不易被发现。

3.高科技性。移动保险的部分操作风险具有高科技性,这是由其运用平台的高科技性决定的。

移动保险风险的有些制造者具有较高的科技知识背景与掌握较高的科技手段。黑客是其典型代表,他们利用自身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搜寻移动网络、移动终端系统的漏洞,伺机攻入移动保险的核心程序,通过更改程序、向计算机系统输入非法指令等手法,盗取、伪造投保人信息和理赔资料,给移动保险企业带来风险。

4.高传导性。移动保险终端的可移动特点以及其接入的网络虚拟的特点,使得移动保险操作风险可在地区间甚至全球的高速传导。移动终端可移动、终端的持有人可移动、网络信息的高速流动,三层流动决定了移动保险相关人员的失误行为、犯罪行为带来的后果可以高速传导。

移动保险操作风险隐蔽、高科技、高传导的特点决定了其后果的严重性。尽管移动保险风险复杂多变,但由于它是由于人员、系统、业务操作流程、外部因素经内部因素传导引起的,具有内生特点,仍然具有可控性,我们可以通过一定方法进行风险控制。

三、移动保险操作风险分析

(一)风险分类

为了对移动保险的操作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奠定操作风险度量的基础,本节在借鉴巴塞尔协议与传统保险中操作风险分类的基础上,对移动保险的操作风险进行分类。如表1。本分类只是对现有移动保险操作风险进行初步探讨,随着移动保险的创新,其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具体描述需不断改进。

(二)风险分析——以手机投保为例

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手机保险网站有中国平安、泰康人寿与人保财险的手机网。三家公司手机投保流程相似,如图1所示,值得注意的有两个问题:

一是保险条款阅读仅作为选择环节,免责条款需要用电脑登录网站才能阅读,投保人在利用手机投保时只能获知保险保障金额与保障范围。这会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投保人在不便于上网查看详细条款的情况下,出于紧急需要直接投保,后期容易出现理赔纠纷;保险人设置责任免除条款阅读的环节形同虚设,依据保险法该免责条款无效,保险企业面临法律诉讼的风险。

二是被保险人的名字、身份证号码对应的名字、信用卡持卡人姓名不一致仍然可以进行投保,产生利用他人的身份证号码没有经过被保险人同意就为非法定可为其投保人投保,进行骗保的可能。虽然保险企业可以以投保人没有充分证据证明经被保险人同意为由拒赔,但是这样就无法保护误填信息的保险消费者。

相关数据表明,外部欺诈和执行、交割以及流程管理的风险事件占我国保险企业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比例超过60%,手机投保流程导致的操作风险必须引起重视。

五、移动保险操作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一)强化风险评估

1.运用模糊影响图分析移动保险风险要素关联情况。移动保险的操作风险产生的环境复杂,通过关联因素高速传导,一系列的风险事故或者多个风险事故组合到一起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应对其相互关联的风险因素一起评估。模糊影响图是处理移动保险相关专家给出不够精确、完整的模糊信息的有效工具。

2.融合专家意见,决定移动保险操作风险因素等级。移动保险操作风险不断变化、隐蔽、高科技的特征,使得操作风险数据获取极其困难,无法定量分析损失发生的频率以及决定风险因素等级。因此,融合专家评价评估出风险因素等级就显得非常必要。通过征集与移动网络密切相关方面专家的意见,进行群决策,避免由于问题的模糊性、复杂性和专家对问题认识的局限性从而导致评估信息的不确定。

通过运用模糊影响图分析移动保险风险要素关联情况、融合专家意见决定移动保险操作风险因素等级,移动保险企业可以决定各类损失是否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采取对应的措施。

(二)改善风险源

1.建立重视操作风险理念的企业文化氛围。认知环境是操作风险生长的土壤,移动保险的操作风险管理应该从建立重视操作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氛围开始。移动保险企业从三个角度着手改善企业文化氛围:第一,从保险企业的董事会到基层机构都明确各部门的风险管理目标,并且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激励机制;第二,通过日常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同时,适时地组织学习应对恶劣天气、系统问题、意外事故等问题的技巧,从实践中树立重视操作风险管理的企业风险文化氛围;第三,吸引、招纳具备风险管理知识与经验的人才,让他们推动重视操作风险管理的企业风险文化氛围的建立。

2.完善移动保险业务操作流程。业务流程的不完善是移动保险操作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保险企业加强与IT企业合作完善业务流程,是减少操作风险的重要措施。手机保险要进行推广得从这些方面完善流程:把保险条款中可能引起争议的条款做突出处理,对专业术语作详细说明;把免责条款的阅读作为投保的必要环节;减少数据传输可人为操作环节;建立精细有效的身份认证机制确保投保人的真实身份。

3.提高移动保险的安全性能。移动保险的安全性不高是阻碍其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改善技术环境既得有政府重视保险信息化投入,学者们技术研究,还需要保险企业重视操作风险管理,从物理层、网络层安全和系统层三个方面进行安全防范。物理安全防范应从设备、线路、系统所处环境进行;网络层可以通过防火墙安全技术、入侵检测安全技术等防止黑客、病毒入侵,保护移动支付安全。系统层安全防范需要关注移动系统研究最新成果、及时进行系统升级、数据备份。

[项目基金: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184611008)]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 广东广州510006)

(责编:贾伟)

作者:陆岚冰 罗翠苑 江楚璇

第4篇:养殖业保险违规分析

养殖业保险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分析

http://livestock.feedtrade.com.cn/ 2011-7-25 未知

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编造虚假耳标号(耳标号是确认养殖业保险标的理赔的重要标识),编造虚假承保明细表,以达到虚增承保头数的目的。没有按照内控制度要求建立单证管理台账;养殖业保险单使用通用保险单证;不严格履行单证领用登记制度。

养殖业保险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分析

吴有文

自农业保险制度实施以来,制度模式在创新中日趋完善,保险规模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农民的认可,已经逐步形成了稳健、规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2010年,农业保险业务持续增长,截至2010年底,签单保费合计135.68亿元,同比增长1.41%;保险金额3943.14亿元,同比增长3.44%;参保农户1.4亿户次,同比增长5.19%,合计赔付95.96亿元,受益农户1979.17万户次。在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稳健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在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环节还存在不规范问题,因此要防范农业保险的经营风险,就要在完善承保理赔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多下工夫。

在经营养殖业保险业务过程中,有两个最关键的环节:一个是承保;一个是理赔。这两个环节,不仅影响保险质量,还会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更会影响到公司的品牌形象;把好这两个环节,将直接关系到“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的服务规范的贯彻落实;扎实管好这两个环节,才能确保国家农业保险的惠农政策得以有效落实。

违法违规行为的典型形式

从以往的监管实践来看,违法违规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虚增保险业务。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根据已有投保农户信息,模仿农户、经办人签字,编造虚假承保收据。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编造虚假耳标号(耳标号是确认养殖业保险标的理赔的重要标识),编造虚假承保明细表,以达到虚增承保头数的目的。

二是编造假赔案。通常在分支机构高管人员的授意下,分支机构的相关员工编造虚假保险事故,进行虚假报案。利用真实赔案的养殖业保险标的死亡照片,编造虚假保险标的死亡照片;编造虚假现场查勘记录、笔录;仿造或骗取保险事故证明等业务资料,缮制一整套虚假理赔资料。最终的目的就是为虚增的保险业务编造假赔案。

三是套取资金。通常在保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由公司员工在索赔申请书、委托领款书及赔款收据等理赔材料上模仿保户签字伪造财务资料,然后公司以现金或者转账的形式将赔款存入或转入公司员工个人账户,套取赔款;还有就是公司将直接业务虚列为代理业务,套取手续费、套取资金。

四是未实现农险分账管理。未在地市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单独设置农险账套,而是在地市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大账套里进行分险种核算,账套中的资金混用问题严重。

五是单证管理混乱。没有按照内控制度要求建立单证管理台账;养殖业保险单使用通用保险单证;不严格履行单证领用登记制度。

六是保单要素填写不规范。不填写投保农户的联系方式、详细地址等重要承保信息;作为保单附件的承保明细上没有农户签字。

违法违规行为的目的及根源

敢于实施违法违规行为,主要目的就是套取资金形成“小金库”。有了“小金库”这些活钱,方便用于市场返还、支付高额手续费、商业贿赂,争夺客户争抢保费;用于基层公司小团体搞额外利益;甚至是个人侵占、挪用资金。

2010年以来,监管机关加大了对车险和企财险业务的监管力度,实施了严厉的处罚,规范了公司对这些险种的经营行为,而对于刚刚起步的养殖险业务检查频率较少,受处罚的机构也不多。一些公司认为,在车险和企财险业务钻空子的空间已经不大,于是在养殖险业务上动了歪主意,“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大量的虚假承保、虚假理赔套取资金,用于账外列支。

违法违规行为的几点危害

破坏行业形象与信誉。公司经营管理方式粗放,诚信意识缺失,服务意识较差,形象不佳,口碑不好,将失去农民的信任、理解与支持,农业保险政策的贯彻落实将大打折扣,保险服务“三农”的各项政策难以落实。

影响市场秩序。大量资金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没有了监督制约,使用失控,随意性大,为高额返还、高额手续费提供条件,导致出现违法违规问题。不仅影响养殖业保险的市场秩序,更为严重的是,扰乱了整个行业的市场秩序。

影响费率厘定。从承保到理赔的数据失真,必然导致精算数据结果出现偏差,影响费率厘定的科学性。因为保险费率的厘定需要历史经营数据的积累,需要承保、理赔、财务等方面真实数据的支撑,才能科学合理厘定符合实际的费率。

经营数据失真。虚假承保导致保费收入和应收保费不真实;虚假理赔导致赔款支出不真实;虚列手续费导致手续费不真实。这些都将阻碍政策性保险业务的健康发展,影响养殖业保险经营管理水平的评估,甚至影响后续惠农政策的支持力度。

涉嫌贪污和商业贿赂。通过虚假承保、虚假理赔等手段套取的资金很有可能滋生贪污腐败,或者商业贿赂。不仅个人触犯法律,还严重损害公司利益,给家庭、公司、社会造成损失和恶劣影响。

治理违法违规行为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承保管理。建立养殖业保险保费发票到户、保单到户管理制度,做到公司承保的清楚,农户投保的明白。进一步完善单证管理制度,明确单证印刷的权限、使用年限,将养殖业保单改为定额专用保单。建立电子和手工承保台账制度,详细完整地登记承保信息。规范保险公司为农户垫付保费行为。

二是加强理赔管理。规范报立案操作规程,建立转报案(由保险公司员工代替农户报案称为转报案)台账;实行赔款到户,建立理赔一卡(折)通,便于农户领取赔款,提高理赔效率;重要理赔材料数据数字化,比如现场查勘数码相片要有拍摄日期,拍摄日期与查勘日期一致;核赔权限上收至二级机构,可以有效降低跑冒滴漏、假赔案发生的概率。

三是完善内控制度,从源头防范违法违规行为。保险公司应对农业保险管控不严、不到位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完善承保制度和理赔制度,进一步规范承保、理赔操作流程,不给违法违规者留下可乘之机。

四是规范申请财政补贴流程。要按照真实承保情况,如实向地方财政申请补贴,严格管控以应收保费金额对应的承保数量申请财政补贴行为,避免发生虚假申请财政补贴问题;申请财政补贴的材料原件应做为重要承保档案留存。

五是加大内部稽核力度。进一步完善养殖业保险的内部稽核制度;进一步明确

二、三级机构内部稽核责任、检查频率;同时要创新稽核方式,借助监管、司法机关力量,采取省级公司互查等方式,规范养殖业保险经营行为。

第5篇:养殖业保险理赔规程

黑龙江省

养殖业保险理赔操作规程

第一章 目标原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养殖业保险理赔工作、提高理赔质量,充分发挥养殖业保险的经济补偿职能,根据保监会《关于加强农业保险理赔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章制度,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 养殖业保险理赔要始终以保障投保养殖户的合法权益为根本出发点,贯彻“主动、迅速、科学、合理”的理赔原则,重合同、守信用,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做到“定损到户”、“理赔到户”和“理赔结果公开”,赔案处理规范,确保赔款及时、足额支付给被保险人。

第三条 养殖业保险理赔应充分借助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及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依靠其网络、人员、技术、管理等服务农村方面的优势,提高养殖业保险理赔的科学性、合理性。

第二章 报案管理

第四条 各级机构应向广大投保养殖户告知报案方式和渠道,引导受灾养殖户及时报案,并保持报案、咨询、投诉渠道畅通、有效。

第五条 各级机构应加强养殖业保险报案管理,制定具体、有效的管控措施,严控业务系统外记录报案,规范分支机构转报案和非被保险人代报案流程,确保报案信息及时、完整、真实、准确录入业务系统。

第六条 各级机构接到报案后,应通过保单号码或被保险人名称或标的识别标码等信息查询出保单信息,询问并登记出险原因、出险时间、出险地点、出险经过、报损数量、报案人姓名、身份、联系电话等报案信息,在业务系统中生成报案记录。同时应告知被保险人保护好现场,并及时调度人员进行现场查勘。

第七条 发生重大疫情或损失较为严重的保险事故,应及时通知上级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涉及再保险的,应根据再保险合同的约定及时通知再保险人,并视情况需要开展联合查勘。

第八条 各级机构应建立报案数据定期清理机制,提高数据质量。对于重复报案等无效报案,应在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后做报案注销处理。

第三章 查勘管理

第九条 各级机构应切实加强养殖业保险现场查勘工作,原则上应在接报案后48 小时内进行查勘。

第十条 各级机构应根据灾害种类和事故具体情况合理组织查勘工作,制定查勘方案,确保查勘科学、高效,服务规范、到位。 第十一条 现场查勘时,要注意查明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出险原因、受损标的、损失数量,以及有无不足数量投保、重复保险等情况,正确区分保险责任与非保险责任造成的损失。必要时,可向气象、畜牧等部门索取相关专业技术资料。确认属于保险责任后需要告知被保险人提供畜牧部门出具的证明资料。

第十二条 应注意做好调查取证工作,通过录音、录像、照相等方式全面、翔实记录体现查勘过程和损失情况的资料和数据。对于已确认的损失原因、损失程度等要形成书面记录,在查勘现场由查勘人员和养殖户共同签字。

第十三条 查勘过程中,应提示被保险人按照养殖业生产规范,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抗灾减损工作。对于标的,要注销出险标的识别标码(耳标)或对出险标的进行标记;标的因病死亡的,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保险合同的约定,提示并督促被保险人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十四条 查勘工作结束后,应及时缮制查勘报告。查勘报告要对标的受损情况、事故原因以及保险责任是否成立等方面提出明确意见。对于需要二次或多次查勘的,应与被保险人协商确定下次查勘的时间。

第十五条 应根据案情特点,告知被保险人或投保人索赔程序及所需提供的索赔单证。

对于小额案件,应创造条件尽可能现场收齐相关单证资料,并对被保险人提交的单证进行初审,资料不全需要补充的,应一次性告知。

第四章 立案管理

第十七条 在初步查勘并确定保险责任后,应及时进行立案处理。立案时,应根据查勘情况在业务系统中准确填写出险原因和损失数量(包括死亡数量、扑杀数量)、受益养殖户户次等要素信息。对于一次事故有多个出险原因的,应对照事故证明,在保险责任范围内,选择录入最直接、最有效的致损原因。

第十八条 应逐案进行立案估损。立案后,应及时根据最新查勘定损情况调整估损金额,并在业务系统内保留相应的估损调整修改痕迹。

第十九条 对于立案后发现不属于保险责任、被保险人主动放弃索赔或误立案等情形的,应在履行相应的审批流程后进行拒赔、零赔付结案或立案注销处理。拒赔案件要理由充分、证据确凿,出具书面拒赔通知书,并注意向被保险人做好解释工作。

第二十条 应切实加强立案管理,明确规定各级机构或人员的立案及立案注销审核权限。超过规定的立案时限、立案金额或估损调整范围的,应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原则上立案应由省级机构完成。

第五章 定损管理 第二十一条 应明确各级机构或人员的定损权限,损失金额超过规定处理权限的,应由上级参与或指导处理。

第二十二条 应根据查勘定损标准和规范,按照标的特点、损失范围、灾害种类、区域分布等具体情形科学选择定损时间和方式;通过清点数量、查阅账目等方式准确核定标的损失数量。

第二十三条 应详细记录清点损失数量、核定损失程度的方式方法、过程和结论,并保存相关的原始工作底稿,做到定损依据充分、结论准确合理。原始工作底稿应取得相关养殖业技术人员、被保险人(或被保险人代表)的签字认可。对于由被保险人代表签字的,要对被保险人代表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并告知其应对其他被保险人的宣传解释义务,以确保定损过程公开、公正、公平。对于集体投保业务应做到“理赔信息公开”,在确定分户标的损失后,应做好理赔损失清单,并以村或组为单位进行公示。公示地点选择村(组)中较为明显的区域,如村委会公告栏、宣传栏等。公示内容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分户标的损失清单中主要信息予以公示,公示期限原则上不得少于7天。公示后,如养殖户反馈损失金额或具体信息不准确,应及时沟通核对,并取得一致意见。要将公示情况通过拍照、录像等留存。

第二十四条 应建立分级抽样复核机制,加强对定损工作的事中控制,确保定损科学合理。分级复核应制定合理的比例,确保复核的效果。经复核后的原始定损结果是保险理赔的关键资料,不得修改、隐匿或非法销毁。

第六章 理算管理

第二十五条 应在查勘定损结束且索赔资料收齐后,及时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和查勘定损结果,准确计算保险赔款。集体投保业务,一次事故涉及多户损失的,应形成到户的分户理算清单。

第二十六条 为确定损失原因、损失程度、损失数量而聘请专业机构、人员所发生的鉴定、公估、检验等费用,应按保险企业会计准则和保险监管部门相关监管要求规范列支,并取得合法有效的凭据。

第二十七条 对于存在扑杀、不足数量保险、重复保险、保险金额低于或高于标的实际价值等特殊情况的案件,应按相关法律法规和保险合同的约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 涉及再保险业务的,原保险公司应按照再保险方案和合同的约定,明确再保险人应承担的比例或超赔部分的赔偿金额,及时向再保险人报送理赔情况。

第二十九条 根据具体情况,对于损失金额高、社会影响大,保险责任已经明确,但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确定最终赔款金额的案件,在保险金额范围内,按照能够确定的损失和及时恢复生产的需要,预付部分赔款。预付赔款原则上应支付给被保险人。

第七章 核赔管理

第三十条 应明确各级机构或人员的核赔权限,超过规定的核赔金额的,应报上级审批。

第三十一条 核赔人员应通过查阅报案记录、索赔申请、事故证明、查勘报告、定损清单、损失照片等资料,核实出险时间、报案时间、出险地点、出险原因,受损标的名称、损失数量、损失程度等要素,核定保险责任认定是否准确,查勘定损过程是否规范,定损结果是否合理、赔款计算是否准确、赔案单证是否完备、付款对象是否准确,并签署核赔意见。

第八章 赔款支付管理

第三十二条 应确保理赔结果公开,赔款及时、足额支付到户。杜绝通过虚假赔案退回代缴保费或返还财政保费补贴资金,杜绝任何形式的截留、挪用养殖业保险赔款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集体投保业务,或一次事故涉及多个被保险人损失的,保险公司应缮制分户的理赔公示表,通过集体投保的组织者,在各行政村或组中较为明显的区域,将拟支付的被保险人姓名、保险标的、投保数量、损失数量、损失程度和赔款金额以及保险公司联系电话等信息进行公示,公示期原则上不得少于7 日。赔款公示后,如有被保险人反馈不同意见,保险公司应进行核实,并将核实的结果告知被保险人;经核查情况属实的,应对理算结果进行相应调整。公示现场应进行拍照或录像。

第三十四条 应在与被保险人达成赔偿协议后10日内支付赔款。采取集体投保方式的,应在取得经被保险人签字认可的分户理算清单后,在10 日内支付赔款。如由他人代签,应告知被保险人本人,注明“×××(代)”,不得模仿他人签字。

第三十五条 支付养殖业保险赔款原则上实行“零现金转账直赔到户”,通过被保险人银行账户(卡)或者“一卡通”财政补贴专户支付赔款,确保将保险赔款足额发放到被保险人手中。对于确需以现场集中兑付赔款方式支付现金的,应经保险公司省级以上机构批准,并将集中兑付的现场影像或照片作为必备的理赔资料留存归档。对于确因有关配套措施不完善难以实现转账支付的,应将有关情况报总公司批准,并由分公司将涉及的保险分支机构情况和相应的管理措施向当地保监局备案。以银行转账方式支付赔款,应取得银行有效支付凭证(银行回单)或银行有效证明;通过政府部门财政专户、农信社等途径间接转账到被保险人账户的,应取得分户支付清单回执或有效证明(加盖转账机构公章),且转账到户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得超过7 个工作日;以现金形式支付赔款,应由被保险人或被保险人授权委托人在赔款支付清单或赔款收据上签字或以其他方式确认。

第三十六条 应建立养殖业保险理赔工作客户回访机制,在支付赔款后一个月内,应对一定比例的被保险人(原则上不低于获得保险赔款被保险人的1%)实际收到赔款的情况进行回访,回访记录应妥善保管。

第三十七条 涉及联保或共保的案件,从联、从共方保险公司应根据共保协议约定的条件和时间,将应分摊的赔款划拨回主联、主共方保险公司。

第九章 结案归档管理

第三十八条 赔案经核赔通过后,对于具备结案条件的案件,保险公司应进行结案处理。同一赔案涉及多次赔付的,在案件未全部处理完毕前,不应结案。

第三十九条 结案后,应将赔案材料及时归档,妥善保管。一个保单项下一次事故应生成一个赔案号,案卷材料可一案一卷或一案多卷。

第四十条 归档形式包括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两类。已实现电子化储存和流转的电子单证,可不再打印;被保险人提供的索赔资料及有关证明等纸质单证材料应妥善汇集保管,按赔案号装订成卷。

第四十一条 对于以村(组)为单位投保的业务,当发生大范围灾害时,因涉及赔案数量众多,多案共用部分单证材料,如气象证明、专家鉴定、理赔报告等,可视情况以县(灾害涉及多个乡镇时)或以乡镇(灾害仅涉及一个乡镇的多个村时)为单位将共用材料原件统一保管在其中一笔赔案案卷中,其他赔案留存复印件或电子文档,并以索引形式附清单注明所有与之对应的赔案号;同时,在相对应的其他赔案中,也应注明留存共用单证原件的赔案号。

第四十二条 基本赔案材料包括:

1、保单抄件/保险凭证、集体投保的分户清单(均可为系统存储的电子数据);

2、索赔申请书(应由被保险人填写);

3、保险标的损失清单(可为系统存储的电子数据);

4、现场查勘报告及原始工作底稿;

5、相关技术鉴定材料或定损标准(如有,应由具有鉴定资质的机构或养殖业技术人员出具);

6、出险证明材料(气象证明应由县级以上气象部门出具的证明或发布的公共信息为准;牲畜死亡证明应由畜牧兽医站或具有畜牧兽医部门颁发行医资格证书的兽医出具);

7、能清晰反映标的受损情况及拍摄日期的现场照片(可为系统存储的电子数据);

8、赔款计算书及理算清单(可为系统存储的电子数据);

9、赔款凭据或转账凭证;

10、公示现场照片及反馈材料(可为系统存储的电子数据)。

第十章 大灾理赔管理

第四十三条 保险事故属于大灾或巨灾的,应及时编制、维护大灾编码,并在对应的赔案中录入。

“大灾”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区域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大范围灾害事故,多个被保险人养殖业保险标的损失大于500万元人民币;“巨灾”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区域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大范围灾害事故,多个被保险人养殖业保险标的损失大于2000万元人民币。

第四十四条 发生大范围灾害时,应充分发挥养殖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络体系作用,借助乡镇或村级的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初步了解、统计受灾原因及报损数量后,集中报案。可根据被保险人或养殖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点报告的损失情况,采用抽查或重点查勘的方式进行查勘核损。

第四十五条 各分公司应建立大灾的应急预案,总公司养殖业保险大灾应急预案另行规定。

发生大灾事故或重大损失时,各级机构要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要注意统一理赔原则和理赔标准,必要时调派人员赴灾区现场指导参与理赔工作。同时,各机构之间要加强协调沟通,并争取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及有关科技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要及时向上级机构报告疫情发生、蔓延、控制情况及政府扑杀措施,并附上疫情进展的相关材料。

第十一章 资源保障

第四十六条 应加强养殖业保险理赔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理赔全流程系统管理,强化理赔数据与承保、再保、财务数据的对接,加强对出险原因、损失数量、损失金额等基础数据质量的管理,不断提高数据管理水平和统计分析水平。

第四十七条 应配置满足养殖业保险理赔服务需要的人员、设备、工具和经费资源,加强对理赔人员的培训与管理,确保理赔工作人员熟悉业务、举止文明、行为规范。

第四十八条 应不断完善养殖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养殖业保险理赔外部专家网络。对于技术性较强的案件,可聘请外部专家或技术人员参与灾因鉴定和损失确定,由专家出具鉴定意见并签字确认。聘请养殖业专家参与鉴定损失的,应按事先与其签订合作协议,确定工作事项、工作要求和费用支付标准;事后应对专家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各乡镇、村(组)参与养殖业保险理赔服务的一般人员(如参与查勘定损服务的工作人员),可给予相应的工作费用或劳务费。

第四十九条 应根据养殖业生产规律和灾害特点,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养殖业保险标的的防灾防损工作,必要时可量力而行适当承担部分防灾防损费用。防灾防损费是指为防止保险事故发生,对保险标的实施防灾防损措施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各级机构应按照国家有关财务政策事前对养殖业保险防灾费制定具体的制度,明确支付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流程和支付渠道,做到“严格管理、比例控制、规范列支、专款专用”,并跟踪费用使用情况,做好防灾费使用效果的评估工作。支付防灾防损费用时,应明确用途,采取转账方式支付,并取得合法凭据。

第五十条 应着力提升理赔管理的技术含量,综合利用先进的养殖业技术、现代信息技术、遥感测绘技术、网络结算手段等科技成果,提高理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五十一条 应建立健全养殖业保险理赔工作的投诉处理机制,受理投诉机构应为保险公司市级(含)以上机构。受理机构应详细登记接诉及办理情况。

第五十二条 应建立健全养殖业保险理赔的内部稽核制度,将养殖业保险理赔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理赔案件的真实性、赔款支付情况、防灾防损费用使用情况作为检查重点。对检查发现的虚假赔案,截留、挪用养殖业保险理赔资金等问题要进行处罚;对发现的涉及其他组织的问题,要向相关部门报告;对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第十二章 其它

第五十三条 本《操作规程》所描述的理赔流程为一般案件普遍采用的理赔流程。对于小额案件,可以将查勘、立案、定损、理算等一系列流程整合,一次性完成理赔工作。

附件:养殖业保险理赔流程 附件:

第6篇:养殖业保险管理办法

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

养殖业保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公司“抓农、带财、强企”总体的发展战略,坚持以农险立司,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抓好养殖业保险,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对现行的养殖险相关规章制度以合规为原则、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流程顺畅为标准、以做实做规范为目的,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养殖险业务展业与管理。

第二章 机构与人员

第三条 总公司。设立养殖险管理部,负责制定并实施公司养殖险业务发展规划;协调与沟通省部级财政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养殖险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探索研究养殖业保险理论;监督、指导分支公司养殖险工作,养殖险管理部设总经理岗、承保岗、理赔岗、综合内勤岗。

第四条 分支公司。凡开展养殖险的,可在农险业务部增设一名副经理,专职管理养殖险,根据业务规模设置岗位,配备养殖险专(兼)职人员。负责贯彻执行公司养殖险发展规划,协调与沟通县(市)级财政扶持政策;执行总公司各项养殖险制度;监督、指导县支机构开展养殖险业务。

第五条 县支机构。凡开展养殖险的,按阳光发[2010]15号和阳光发[2011]33号文件精神,根据业务规模设置岗位,配备养殖险专(兼)职人员。负责辖区内养殖险业务的具体工作。

第六条 养殖险系列工作人员的调配,由业务管理部门提出需求报总公司,由总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统一考核调配;养殖险业务人员岗位培训由业务管理部门提出培训计划,由人力资源管理部统一组织实施。

第三章 费用管理

第七条 养殖险展业费用管理,实行预算管理,执行《公司预算编制方案》,分为:固定费用、可变动费用(理赔费用、承保费用)。

第八条 购买查勘防护用品列支理赔费用中的低值易耗品,本着“节约、效用”的原则采购查勘防护用品,并有专人保管。

第九条 加大科技含量高、标的跟踪管控效果好的设施投入,用于道德风险防范,提高承保质量。

第十条 养殖险展业代办费用于支付代理机构的代办费用。控制在全口径保费收入的4%以内,分支公司不得变相列支,不得提高代办费支付标准,必须银行转账支付。

第四章 展业范围

第十一条 本办法称养殖险业务特指政策性养殖险业务。开展政策性养殖险业务必须在各级政府同意支付财政补贴,养殖户自愿参保的前提下进行。险种为:奶牛养殖保险和能繁母猪养殖保险。

第十二条 垦区业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应保尽保;县(市)业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养殖大户(存栏30头以上的)为主,逐步扩大规模。

第十三条 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补贴政策的支持,开展国家新增财政补贴险种试点。如:育肥猪养殖保险等。

第五章 保险责任与责任免除

第十四条 保险责任。在保险期限内,保险标的因重大疾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导致死亡的,保险人负责赔偿。

第十五条 责任免除。下列原因造成保险标的死亡,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及家庭成员、饲养人员的故意行为及他人的恶意破坏行为;

(二)在观察期内患重大疾病及正常淘汰宰杀;

(三)其它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死亡。

第六章 保险金额与保费

第十六条 保险金额实行报批制,以分支公司辖区内奶牛市场价值的70%确定保险金额,报总公司审批。奶牛保险金额4000-8000元/头,能繁母猪保险金额1000元/头。

第十七条 奶牛保险基础费率8%,能繁母猪保险费率6%。当死亡率高于现行费率时,根据保监会“费率要与承担的风险责任相匹配”(保监发〔2011〕17号)的要求,各级机构要组织力量对死亡率进行调研,积累数据向监管部门申请提升费率。

第十八条 垦区能繁母猪保费中央财政补贴80%,养殖户承担20%;奶牛保费中央财政补贴80%,养殖户承担20%(以国家政策为准)。

第十九条 县市能繁母猪保费中央财政补贴50%,省级财政补贴20%,县市财政补贴10%,投保人(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承担20%;奶牛保费中央财政补贴50%,省级财政补贴25%,县市财政补贴5%,投保人(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承担20%(以国家政策为准)。

第七章 承保管理

第二十条 承保管理是保险人与养殖户对保险标的签订保险合同的过程,由公司业务管理系统支持。包括:承保准备、投保管理、验标管理、核保出单管理、保单批改、保费补贴申请、承保质量分析等。

第二十一条 承保准备包括:承保人员培训;保险资源调查;任务指标分解;财政补贴确认;保险宣传;投保单证用纸分发等。

第二十二条 投保管理包括:养殖户和保险人告知义务;组织养殖户填写投保明细并签字;收取养殖户交纳的保险费;出具保费收据;初审养殖户投保信息等。

第二十三条 验标管理。实行二级验标制,即县支机构全面验标和分支公司抽测验标。县支机构会同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已填写养殖业保险投保单的保险标的进行100%验标;分支公司抽测验标比例不低于30%。

第二十四条 核保出单管理。总公司及分支公司进行系统三级核保。

一、二级核保权限授权分支公司,总公司根据分支公司业务管控能力对核保权限进行动态管理,决定是否进行三级核保。

审核通过,批准出单;审核不通过的,及时反馈县支机构,及时通知投保人并说明理由。县支机构打印保险单、保险凭证,经办人在保险单、保险凭证上加盖业务专用章。

第二十五条 保单批改。保险单签发后,在保险单有效期内保险事项若有变更,被保险人应事先书面通知保险人,并及时办理保单批改申请手续。

第二十六条 保费补贴申请。总公司申请中央及省级财政保费补贴;县支机构申请县级财政保费补贴。

第二十七条 承保质量分析。每季度末,分支公司应对本季度承保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及下一季度的展业计划,形成书面报告,上报总公司。

第二十八条 防灾减灾。积极密切与畜牧兽医管理部门配合,构建保防联合体系;建立客户巡访制度;实施包片包点制。

第八章 理赔管理

第二十九条理赔管理是保险人在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死亡后履行保险合同的过程,公司业务管理系统支持。包括报案管理、查勘管理、立案管理、定损和理算管理、核赔管理、结案管理、专项赔案处理程序等。

第三十条 当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内的死亡,养殖户应当及时拨打“400-735-5555”报案,纳入呼叫中心系统管理,24小时内完成系统报案。

第三十一条 查勘管理。现场查勘执行双人、分级现场查勘,现场查勘率达到100%;现场查勘分三级:一级查勘为县支机构查勘,二级查勘为分支公司,三级查勘为总公司,

二、三级查勘实行权限内查勘。现场查勘员可直接与被保险人完成标的做估损金额确认。

第三十二条 立案管理。经现场查勘属于保险责任内的死亡,分支公司应在48小时内完成立案登记。特殊案件延迟立案,需经总公司审核批准。

第三十三条 定损理算管理。县支机构根据分支公司立案审核后进行定损录入,赔款计算书录入,系统生成并打印赔款计算书,复核后上报分支公司审批。

第三十四 核赔管理。总公司及分支公司进行系统三级核赔。

一、二级核赔核赔权限授权分支公司,总公司根据分支公司业务管控能力对核赔权限进行动态管理,决定是否进行三级核赔。

第三十五条 赔款发放与结案管理。分支公司财务部收到业务部的“赔款计算书”、“赔款支付明细表”,核对一致后实行卡折发放理赔款。结案周期(从报案到结案所用时间)实行业务系统限时管控,不得超过25天。

第三十六条 残值处理。当保险标的发生非疫病死亡的,按着畜牧兽医部门的相关规定处理,残值有利用价值的应从赔款中扣除残值。残值价值与保户协商可参考奶牛1000-2000元/头、能繁母猪200-300元/头计算。当保险标的发生疫病死亡,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三十七条 专项赔案需经公司养殖险理赔委员会研究通过。专项赔案特指疑难赔案、拒赔案件、注销案件、捕杀案件。

(一)疑难赔案由业务部门负责派专人进行调查,合规法律部提供法律援助。

(二)拒赔案件要严格依据条款有关规定处理。向被保险人明确说明原因,做好解释工作。按规定权限填写“拒赔案件报告书”报上级部门审批。

(三)注销案件。对超过保险期限、不属于保险责任、超过索赔时效的赔案,应及时予以注销。填写《注销案件审批表》,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后注销。

(四)捕杀案件。对发生疫情的捕杀案件,理赔计算时,应扣除政府捕杀补偿款,报上级管理部门审批。

第三十八条 公司养殖险理赔委员会由总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分支公司养殖险理赔委员会由分支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养殖险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业务部门,负责日常事务管理。

第九章 档案管理

第三十九条 养殖险业务档案分为承保档案和理赔档案。承保档案和理赔档案由分支公司统一保管,实行专人专柜存放。分为汇总卷和明细卷,汇总卷和明细卷又分为纸制文档和电子文档。

第十章 奖惩政策

第四十条 养殖险业务绩效考核纳入公司考核系统,执行公司考核方案。

第四十一条 根据养殖险业务发展战略,可制定单项奖惩政策,经公司审批同意后执行。第四十二条 对弄虚作假,制造虚假案件进行骗保、骗赔的责任人按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处理。第十一章 其它

第四十三条 被保险人与保险人发生争议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协商解决。双方不能达成协议时,可提交公司理赔委员会处理。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养殖险管理部负责解释。

释义

本办法涉及下列名词时,适用下列释义:

县支机构:包括支公司、保险社、营销服务部。

代理机构:指经中国保监会核准后取得保险代理许可证,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保险代理手续费,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理保险业务的单位。

第7篇:关于XXX县养殖业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调研报告

开展养殖业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增强农村养殖业和农户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全面了解养殖业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农村的开展情况,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养殖大户等形式,对养殖业政策性农业保险现状进行了调查。

一、我县养殖业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于2007年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县委、县政府XXX度重视,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人大党组书记、副主任、常委副县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农办、财金办、财政局、农业局、畜牧兽医局、人保财险公司等11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XXX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把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推进情况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考核内容。建立了农业风险保障体系、农业风险控制体系和资金保障体系,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截止2012年我县已建立了19个乡镇工作站,4个中心工作站,285个村级协保点,并成立了由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人保财险公司负责人、乡镇干部和农业畜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农业保险定损理赔专家组。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分为种植业和养殖业两大类六个品种,其中养殖业为育肥生 1

猪、能繁母猪两个品种。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协同推进的原则,我县2012年度承保育肥猪55965头,保费收入1399125元,保险赔付元;承保能繁母猪38383头,保费收入2302980元,保险赔付328970元。随着养殖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养殖业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显得越发重要。实践证明,扎实开展养殖业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件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农业得发展的大好事,对于发展现代畜牧业。

二、养殖业政策性农业保险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XXX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认识不到位,投保积极性不XXX。农民对养殖业政策性农业保险认识不足是农业保险推广的主要问题。老百姓从事养殖业生产仍以单户小规模经营为主,长期是凭经验办事,靠运气吃饭,部分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保险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没有认识到参加农业保险是转嫁农业风险、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方式,甚至还有人错误地认为农业保险是向农民变相收费。所以,宁愿抱存侥幸心理,也不愿参加保险。另外,基层组织宣传发动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制约着试点工作的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尚处于试

点阶段,有些乡镇、村对这项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政策宣传、动员力度不够,导致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了解不深入,影响了参保的积极性。

(二)保险政策不够完善,具体操作存在困难。一是保险品种范围较小。我县养殖业政策性保险范围为育肥生猪、能繁母猪两个品种,实际操作中以育肥生猪和能繁母猪为主,其他如种公猪、后备母猪、流产母猪等投入大、风险XXX的品种无法参保,这与农民的保险需求有一定差距。调查中,农民强烈要求开设更多的险种。二是保险条款的操作性有待完善。比如能繁母猪参保要求投保时能繁母猪在8月龄以上4周岁以下,在实际操作中怎样区分猪的年龄,以什么标准来确定8月龄和4周岁,就存在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给保险政策执行带来困难。三是保险期限的确定需完善。除规模养殖场站可以随时投保外,我县的投保方式实行的是零散养殖户由乡镇政府统一投保,农户缴费时间和乡镇收齐保费后集中到保险公司投保的时间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这期间农户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出现了保险真空期。

(三)保险制度不健全,理赔定损有难度。一是各相关单位的职责定位不明确。在政策性农业保险推进过程中,各相关县级部门、乡镇和保险公司的职责任务分工不明确,检查考核办法不配套,再加上经费不到位,由此在具体业务工作中可能产生相互推诿现象,从而导致定损理赔效率不XXX。

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少。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专业性很强,要求工作人员既要掌握娴熟的保险经营技术,又要掌握广泛的农业技术知识,目前具备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影响了保险业务的顺利开展。三是保险基础数据收集不完善。由于技术力量投入不够、部分养殖户不足额投保、投保牲畜的耳号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给保险基础数据的收集和管理带来难度,影响了勘查、定损、理赔工作及时顺利开展。四是部分理赔程序较复杂。如育肥生猪的理赔要求“五照相”、“四签字”、“一盖章”、“一收回”等复杂程序,农户觉得赔的低,而且手续多,宁愿不参保。

三、推进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建议

养殖业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项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全局和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应该在以后的工作中立足我县实际,以养殖户、政府、保险公司“三满意”为目标,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更好更快发展。

(一)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正处于起步阶段,参保面还不够宽,需要各有关部门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发动。一是政府推动。要把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有关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不定期进行督查。同时将宣传工作具体化,对宣传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明确县、乡、村三级职责,层层落实责任。二是政策促动。加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正

面宣传,通过各种形式,宣讲有关政策,讲透意义作用,讲清险种条款,讲明责任利益,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我参保意识。三是舆论引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文体活动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加深广大农民群众对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农户参保热情,调动参保积极性,提XXX参保率和覆盖率。

(二)总结经验,完善实施办法。结合试点工作的有关情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施办法的有关内容,使其更符合我县实际。一是提XXX保险赔付标准。近年来,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建议政策制定机关在制定政策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农业保险标的市场价格变化,对相关政策及时地进行修改完善,适当调整赔付标准。二是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兼顾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加强农险产品的开发创新,扩大保险范围,丰富保险内容,提供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逐步满足农民的需要。三是按照育肥猪出栏规律,合理安排投保时间,建立完善的投保标的物档案,做到农户购进时投保,出栏时及时注销。四是减免困难群体保费。对贫困乡镇、贫困村,尤其是贫困户、五保户、烈军属家庭等,应该采取更优惠的政策。比如,这类群体的农业保险费用,适当提XXX政府负担比例,减轻他们的负担。

(三)防赔结合,做好防灾指导。政策性农业保险要做到防赔结合,通过保前检查,对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及时提出

整改建议,并制定统一的防灾减灾预案和措施减少灾情。同时,建立完善防灾减灾和无害化处理机制,相关部门会同保险公司,对投保期间的投保标的物进行不定期安全检查,及时指导业主和农户做好防灾减损和死亡牲畜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制定出台相关奖励和扶持政策,对农业保险推广、防灾减灾、无害化处理工作做得好的乡镇、村和部门进行表彰奖励,对多年参保尚未发生灾害的业主和农户给予奖励或一旦发生灾害提XXX赔偿标准,进一步调动农户参保积极性。

(四)加强领导,理顺工作体制。一是提XXX思想认识。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政策性农业保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执政为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XXX度,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搞好协调配合。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行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的模式,在推行过程中涉及乡镇和农办、财政、农业、畜牧、保险公司等多个部门,要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建立联动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合力,完善统计体系,共享数据资料。另外,要落实办公经费。在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过程中,乡镇和县农办、财政局、农业局、畜牧局、保险公司等相关部门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建议给这些单位配套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办公设备。三是充分发挥农技服务网络作用。依托行业协会、专业

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动机制,带领广大农户团体参保,发挥基层农技队伍渗透到农村的网络优势和技术优势,协助开展保险办理、理赔定损和防灾防损等工作。四是提XXX从业人员素质。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提XXX工作报酬、完善办公条件等措施和依托乡镇建立一支专业化农险理赔队伍,切实做好农险现场勘查、责任鉴定和定损理赔工作。

第8篇:能繁母猪养殖保险条款(定稿)

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能繁母猪养殖保险条款

(2009版)

保险标的

第一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能繁母猪可以作为本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以下称保险母猪):

(一)投保时能繁母猪在8月龄以上-4周岁以下;

(二)能繁母猪存栏量30头以上;

(三)能繁母猪经畜牧兽医部门验明无伤残,无疾病,营养良好,饲养管理正常;

(四)能繁母猪按所在地县级畜牧防疫部门审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并有记录,且必须佩戴国家规定的畜禽标识。

投保人应将符合上述条件的能繁母猪全部投保,不得选择投保。

保险责任

第二条

在保险期间内,由于下列原因直接造成保险母猪死亡,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火灾、爆炸;雷电、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风灾、冰雹、地震、冻灾;山体滑坡、泥石流;建筑物倒塌、空中运行物体坠落;猪丹毒、猪肺疫、猪水泡病、猪链球菌、猪乙型脑炎、附红细胞体病、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猪副伤寒、猪圆环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魏氏梭菌病,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及其强制免疫副反应。

责任免除

第三条 下列原因造成的损失、费用,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故意行为、管理不善;

(二)政府强制扑杀外的其他行政行为或司法行为。

保险金额

第四条

保险母猪的每头保险金额不超过1000元。 保险金额=每头保险金额×保险数量 保险数量和每头母猪的保险金额以保险单载明为准。

保险期间与观察期

第五条 除另有约定外,本保险合同的保险期间为一年,以保险单载明的起讫时间为准。

第六条 自保险期间开始之日起20日(含)内为保险母猪的疾病观察期,保险期间届满续保的母猪,免除观察期。

投保人、被保险人义务

第七条 被保险人应当遵守国家及地方有关部门生猪饲养管理的规定,搞好饲养管理,建立、健全和执行防疫、治疗的各项规章制度,接受畜牧兽医部门和保险人的防疫防灾检查及合理建议,切实做好防疫、治疗及安全防灾工作,维护保险母猪的安全。

保险人可以对被保险人遵守前款约定的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隐患的书面建议,投保人、被保险人应该认真付诸实施。

第八条

保险母猪转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让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 第九条 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应该:

(一)尽力采取必要、合理的措施,防止或减少损失,否则,对因此扩大的损失,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二)及时通知保险人,并书面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损失情况;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未及时通知,致使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难以确定的,保险人对无法确定的部分,不承担赔偿责任;但保险人通过其他途径已经及时知道或者应当及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的除外;

(三)保护事故现场,允许并且协助保险人进行事故调查。 第十条 被保险人请求赔偿时,应向保险人提供下列证明和资料:

(一)保险单正本;

(二)索赔申请书;

(三)损失清单;

(四)政府畜牧防疫监督管理机构出具的真实合法的诊断证明、死亡原因证明和防疫记录等证明材料;

(五)投保人、被保险人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

赔偿处理 第十一条 保险母猪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死亡,保险人按以下方式计算赔偿:

(一)发生保险责任列明的保险事故,赔偿金额计算如下: 赔偿金额=死亡数量×每头保险金额

(二)发生扑杀事故,赔偿金额计算如下:

赔偿金额=死亡数量×(每头保险金额-每头母猪政府扑杀专项补贴金额)

争议处理与法律适用

第十二条 因履行本保险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

在保险期间内,保险母猪中途部分或全部出售、转让或调离约定的饲养地点,该部分或全部的保险责任终止。

能繁母猪养殖保险费率表

一、保险费率 7%

二、保险费

保险费=每头保险金额(元)×保险数量(只)×保险费率

每头能繁母猪的保险费=1000(元)×7%=70(元)×20%农户自缴比例=14(元)

第9篇: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能繁母猪养殖保险

条款

总则

第一条 本保险合同由保险条款、投保单、保险单、保险凭证以及批单组成。凡涉及本保险合同的约定,均应采用书面形式。

第二条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规模化养殖场(户)可作为本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

(一)管理制度健全、饲养圈舍卫生、能够保证饲养质量;

(二)饲养场所在当地洪水水位线以上的非蓄洪、行洪区。

保险标的

第三条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能繁母猪可作为本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以下统称“保险母猪”),投保人应将符合下述条件的能繁母猪全部投保,不得选择投保:

(一)投保的能繁母猪品种必须在当地饲养1年以上(含);

(二)投保时能繁母猪在8月龄以上(含)4周岁以下(不含);

(三)能繁母猪存栏量30头以上(含);

(四)能繁母猪经畜牧兽医部门验明无伤残,无本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疾病,营养良好,饲养管理正常;

(五)能繁母猪按所在地县级畜牧防疫部门审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并有记录,且必须佩戴国家规定的畜禽标识。

保险责任

第四条 在保险期间内,由于下列原因直接造成保险母猪死亡,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一)火灾、爆炸;

(二)雷电、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风灾、冰雹、地震、冻灾;

(三)山体滑坡、泥石流;

(四)建筑物倒塌、空中运行物体坠落;

(五)猪丹毒、猪肺疫、猪水泡病、猪链球菌、猪乙型脑炎、附红细胞体病、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猪副伤寒、猪圆环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魏氏梭菌病,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及其强制免疫副反应。

第五条 在保险期间内,由于发生第四条第

(五)款中列明的高传染性疫病,政府实施强制扑杀导致保险母猪死亡,保险人也负责赔偿,但赔偿金额以保险金额扣减政府扑杀专项补贴金额的差额为限。

责任免除 第六条 下列原因造成的损失、费用,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投保人及其家庭成员、被保险人及其家庭成员、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雇用人员的故意行为、管理不善;

(二)保险母猪在疾病观察期内患有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疾病;

(三)除第五条规定的政府强制扑杀外的行政行为或司法行为。

第七条 其他不属于本保险合同责任范围内的损失、费用,保险人也不负责赔偿。

保险金额

第八条 保险母猪的每头保险金额由投保人与保险人参照当地市场价格的7成确定,且不超过1000元。

保险金额=每头保险金额(元/头)×保险数量(头) 保险数量以保险单载明为准。

保险期间与观察期

第九条 除另有约定外,本保险合同的保险期间为一年,以保险单载明的起讫时间为准。

第十条 自保险期间开始之日起20日内(含)为保险母猪的疾病观察期。保险期间届满续保的能繁母猪,免除观察期。

保险人义务

第十一条 订立本保险合同时,保险人应向投保人说明本合同的条款内容。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第十二条 本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

第十三条 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认为被保险人提供的有关索赔的证明和资料不完整的,应当及时一次性通知投保人、被保险人补充提供。

第十四条 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的赔偿保险金的请求后,应当及时作出是否属于保险责任的核定。

保险人应当将核定结果通知被保险人;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被保险人达成赔偿保险金的协议后十日内,履行赔偿保险金义务。保险合同对赔偿保险金的期限有约定的,保险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赔偿保险金的义务。

保险人依照前款约定作出核定后,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应当自作出核定之日起三日内向被保险人发出拒绝赔偿保险金通知书,并说明理由。

投保人、被保险人义务

第十五条 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母猪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本合同。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

第十六条 除另有约定外,投保人应在保险合同成立时交清保险费。

投保人未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交付保险费的,保险人可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合同自保险人解除保险合同的书面通知送达投保人时解除,保险人有权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责任开始时至保险合同解除时期间的保险费。

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按照保险事故发生时投保人已交保险费与本保险合同约定应缴保险费的比例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第十七条 被保险人应当遵守国家以及地方有关能繁母猪养殖管理的规定,搞好养殖管理,建立、健全和执行防疫、治疗的各项规章制度,接受畜牧兽医部门和保险人的防疫防灾检查及合理建议,切实做好安全防疫防灾工作,维护保险母猪的安全。

保险人可以对被保险人遵守前款约定的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隐患的书面建议,投保人、被保险人应该认真付诸实施。

投保人、被保险人未按照约定履行其对保险母猪安全应尽责任的,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解除保险合同。

第十八条 保险母猪转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让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

第十九条 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应该:

(一)尽力采取必要、合理的措施,防止或减少损失,否则,对因此扩大的损失,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二)及时通知保险人,并书面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损失情况;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及时通知,致使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难以确定的,保险人对无法确定的部分,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但保险人通过其他途径已经及时知道或者应当及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的除外;

(三)保护事故现场,允许并且协助保险人进行事故调查。

第二十条 被保险人请求赔偿时,应向保险人提供下列证明和资料:

(一)保险单正本;

(二)索赔申请书;

(三)损失清单;

(四)政府畜牧防疫监督管理机构出具的真实合法的诊断证明、死亡原因证明和防疫记录等证明材料;

(五)投保人、被保险人所能提供的其他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

投保人、被保险人未履行前款约定的义务,导致保险人无法核实损失情况的,保险人对无法核实的部分不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处理

第二十一条 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对保险母猪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不得向保险人请求赔偿保险金。

第二十二条 保险母猪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人按以下方式计算赔偿:

(一)发生第四条列明的保险事故,赔偿金额计算如下: 赔偿金额=死亡数量×每头保险金额

(二)发生第五条列明的扑杀事故,赔偿金额计算如下: 赔偿金额=死亡数量(头)×(每头保险金额-每头能繁母猪政府扑杀专项补贴金额)

第二十三条 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单载明的保险数量小于其可保数量时,若无法区分保险母猪与非保险母猪的,保险人按保险单载明的保险数量与可保数量的比例计算赔偿。

保险单载明的保险数量大于其可保数量时,保险人以可保数量为赔偿计算标准。

本条所指可保数量指符合本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母猪实际养殖数量。

第二十四条 发生保险事故时,若保险母猪每头保险金额低于或等于出险时的实际价值,则以每头保险金额为赔偿计算标准;若保险母猪每头保险金额高于出险时的实际价值,则以出险时的实际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

第二十五条 保险事故发生时,如果存在重复保险,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的相应保险金额与其他保险合同及本保险合同相应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其他保险人应承担的赔偿金额,本保险人不负责垫付。若被保险人未如实告知导致保险人多支付赔偿金的,保险人有权向被保险人追回多支付的部分。

第二十六条 保险母猪发生部分损失,保险人履行赔偿义务后,本保险合同的保险金额、保险数量自损失发生之日起相应减少,保险人不退还保险金额减少部分的保险费。

第二十七条 未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向保险人提出赔偿请求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赔偿责任,不退还保险费。

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以伪造、变造的有关证明、资料或者其他证据,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夸大损失程度的,保险人对其虚报的部分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 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应由有关责任方负责赔偿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有关责任方请求赔偿的权利,被保险人应当向保险人提供必要的文件和所知道的有关情况。

被保险人已经从有关责任方取得赔偿的,保险人赔偿保险金时,可以相应扣减被保险人已从有关责任方取得的赔偿金额。

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未赔偿保险金之前,被保险人放弃对有关责任方请求赔偿权利的,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后,被保险人未经保险人同意放弃对有关责任方请求赔偿权利的,该行为无效;由于被保险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致使保险人不能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的,保险人可以扣减或者要求返还相应的保险金。

第二十九条 被保险人向保险人请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争议处理与法律适用

第三十条 合同争议解决方式由当事人在合同约定从下列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

(一)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保险单载明的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一条 本保险合同的争议处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法律)。

其他事项

第三十二条 保险母猪发生全部损失,属于保险责任的,保险人在履行赔偿义务后,本保险合同终止;不属于保险责任的,本保险合同终止,保险人按日比例计收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损失发生之日止期间的保险费,并退还剩余部分保险费。

第三十三条 本保险合同约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农业保险条例》等法律规定相悖之处,以法律规定为准。本保险合同未尽事宜,以法律规定为准。

释义

第三十四条 本保险合同涉及下列术语时,适用下列释义:

(一)火灾: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有燃烧现象,即有热有光有火焰;2.偶然、意外发生的燃烧;3.燃烧失去控制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

(二)爆炸:包括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指由于液体、固体变为蒸汽或其他膨胀,压力急剧增加并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化学性爆炸指物体在瞬间分解或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以很大的压力向四周扩散的现象。

(三)雷电:指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其破坏形式分为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种。

(四)暴雨:指每小时降雨量达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达30毫米以上,或连续24小时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的降雨。

(五)洪水:指山洪暴发、江河泛滥、潮水上岸及倒灌。

(六)风灾:指风力达8级,风速在17.2米/秒以上的自然风。

(七)冰雹:从强烈对流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是直径大于5毫米,核心坚硬的固体降水。

(八)地震:地壳发生的震动。

(九)冻灾:指因遇到0℃以下或长期持续在0℃以下的温度,引起动物丧失一切生理活力,造成死亡的现象。

(十)山体滑坡:山体上不稳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十一)泥石流:由于雨水、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十二)建筑物倒塌、空中运行物体坠落:指空中飞行器、人造卫星、陨石坠落,吊车、行车在运行时发生的物体坠落,人工开凿或爆炸而致石方、石块、土方飞射、塌下,建筑物倒塌、倒落、倾倒,以及其他空中运行物体坠落。

(十三)能繁母猪:指具有繁殖能力的母猪。

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能繁母猪养殖保险

费率

一、保险费率 6%

二、保险费计算

保险费=每头保险金额(元/头)×保险数量(头)×保险费率

上一篇:合规性评价管理制度下一篇:矿井通风工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