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养殖小区规范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吉林养殖小区规范(精选9篇)

吉林养殖小区规范 篇1

(试行)

为加强对我省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动物防疫管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适用范围

1.1 本规范规定了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动物防疫管理原则、基础设施建设动物卫生要求、饲养管理动物卫生要求、动物防疫技术措施等各环节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1.2 本规范适用于吉林省境内从事畜禽规模养殖的场(小区)有关单位和个人。

1.3 本规范所指规模养殖场(小区)是指在适合畜禽养殖的地域内,按照人畜分离的要求,由一个或多个饲养者自愿合作建设,饲养设施和防疫设施完备、技术规程统一、管理措施一致,专门从事某一种畜禽养殖,并达到规定饲养数量的养殖场所。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规模标准

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规模标准暂定为:蛋鸡存栏2000只以上;肉鸡年出栏5000只以上;生猪年出栏3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羊存栏100只以上;奶牛存栏50头以上;兔年出栏5000只以上;鹿存栏30只以上;貂、狐、貉存栏均在100只以上;鹅、鸭存栏分别在1000只和20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动物防疫

3.1 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动物防疫是指在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严格按照国家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应用科学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技术和方法进行的动物防疫活动。

3.2 规模养殖场(小区)法人代表或负责人应认真组织做好各项动物防疫制度的落实工作,并接受和积极配合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指导、监测和监督检查。

3.3 规模养殖场(小区)动物防疫工作应做到设施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和防疫程序标准化,对免疫预防、引种供种、废弃物和病死畜禽尸体的处理等活动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

3.4 规模养殖场(小区)内应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调入调出报检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兽药使用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

3.5 规模养殖场(小区)内养殖户,在疫苗接种、消毒、畜禽购进和出售、药品采购和饲料供应等各方面应当统一。坚持规模养殖场(小区)统一管理、集中防疫、定期消毒、程序化免疫,并定期进行动物疫情监测和免疫抗体检测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的动物卫生要求 4.1 规模养殖场(小区)应严格按照《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NY/T682-2003)要求,遵循“统一规划用地、统一设计标准、统一施工建设、统一畜种、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统一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机制,坚持“集中建设、配套服务、规模生产、分户饲养”的原则进行建设。

4.2 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应当参照国家有关兽医卫生标准设计,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等规定的要求。禁止在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划定的旅游区、自然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以及城镇居民区和环境公害污染严重的地区建设规模养殖场(小区),限制在城市郊区建设养殖场(小区)。

4.3 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工程布局应按照人、畜、污的顺序设计,防疫条件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在筹建规模场(小区)之前,须向当地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由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可行性论证,指导业主作好规划、设计。新建场时, 应坚持生产和防疫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四同步”, 建设指标和标准要高起点、高标准。对审定不符合要求的养殖场(小区)建筑设计图纸或场址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规定的,应及时纠正。项目竣工后,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附具相关材料,受理申请的兽医主管部门依据《动物防疫法》和《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发给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方可投入使用。未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投入使用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处理。

4.4 规模养殖场(小区)选址应本着方便生产、利于防疫的原则,选择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方便、无污染、供电和交通方便的地方。远离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距离铁路、高速公路、交通干线不小于1000米,距一般道路不小于500米,距其它养殖场、兽医机构、畜禽屠宰厂不小于2000米,距居民区不小于3000米,并且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

4.5 规模养殖场(小区)布局应本着分区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隔离区应严格分区,用围墙、林带、栅栏等相互隔离,搞好小区绿化、美化。在规模养殖场(小区)围墙外、区内道路旁、畜禽舍间等植树种草,以改善规模养殖场(小区)空气,形成防护屏障。

4.6 规模养殖场(小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1999)。生活区、办公区应位于场区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位或侧风位,且应在紧邻场区大门内侧集中布置。兽医室、隔离间、废弃物处理(贮粪场)等设施,应位于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处和地势最低处,且与生产区有专用通道相连,与场外有专用大门相通。规模养殖场(小区)内道路、运动场地应平坦、坚硬、无积水,便于清洗和消毒。4.7 生产区内根据功能不同,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各单元之间应有防疫隔离设施,配备统一的粪污排放、清理、处理设施。畜禽舍应选择坐北朝南方向,坚固耐用,宽敞明亮,采光、通风、排气良好,供水、排水畅通,相邻两畜禽舍的间距应不少于7米,以利于光照、通风和换气。牛羊规模养殖场(小区)要建设运动场、青贮窖,养羊小区应建设药浴池。

4.8 规模养殖场(小区)和生产区大门处均设置供出入车辆消毒与大门同宽、长6米、深0.3~0.5米的水泥结构消毒池,同时要设置供出入人员更衣、消毒的更衣消毒室和值班室,每个单元和每栋畜禽舍门口、兽医室及病畜禽隔离区门口、挤奶站门口等均要设置与门同宽、长1.5米的消毒池或设置消毒盆。

4.9 生产区内道路应设立污道、净道,并不能重叠和交叉。场内道路应为水泥路面。净道为管理、运送饲料用,宽度4~8米;污道为转群、运送粪污用,宽度2~4米。

4.10 兽医室应设置小型化验室,配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专职兽医人员、必需的检验消毒仪器设备和疫病防治、化验、消毒等药品。

4.11 规模养殖场(小区)畜禽舍要隔热、保温、通风良好,要有良好的防鸟、防鼠设施,地面要坚实、平整、不积水、不渗透、耐酸碱。

4.12 规模养殖场(小区)不要建在候鸟栖息地或迁徙的主要线路上。5 饲养管理的动物卫生要求

5.1 制定完善的防疫管理制度,配备有资质的专职兽医技术人员。严格按免疫程序注射疫苗,兽用药品及疫苗应统一购买和使用。

5.2 为便于防疫和管理,规模养殖场(小区)从事畜禽养殖活动,应当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或者畜禽购自非疫区,来源一致。每个规模养殖场(小区)只允许饲养一种畜禽。

5.3 规模养殖场(小区)内饲喂畜禽的饲草饲料必须达到饲料卫生标准,所用的饲草饲料、添加剂、兽药、疫苗等应选择高效、安全、低毒、无污染的合格产品,不允许添加、使用国家规定禁用的饲料添加剂、兽药制剂、疫苗等,确保人畜、生态环境和动物产品的安全。

5.4 规模养殖场(小区)应认真做好畜禽出售前休药期的管理工作,待出售的畜禽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使用药物,未达到休药期的畜禽不得进入市场。

5.5 坚持定期和日常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对畜禽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疑似病畜禽立即隔离观察,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5.6 规模养殖场(小区)畜禽饮水要清洁、卫生,质量应符合《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NY 5027-2001)。

5.7 规模养殖场(小区)应按照《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NY/T1167-2006)各项规定标准,做好环境卫生和畜禽舍卫生的清洁工作,及时清扫粪便和污物,其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

5.8 规模养殖场(小区)内应做好防鸟、灭虫、灭鼠工作,定期进行驱虫灭害,防止害虫孳生,传播动物疫病。动物防疫技术措施

规模养殖场(小区)应按照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马传染性贫血、马鼻疽、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猪伪狂犬病、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绵羊痘、炭疽、J亚群禽白血病等各病种防治技术规范的规定,认真落实综合防疫技术措施。

6.1 预防免疫

6.1.1 规模养殖场(小区)应根据国家要求并结合当地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制定适合本规模养殖场(小区)生产实际的免疫程序,确定免疫病种,同时上报当地乡镇畜牧兽医站或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备案。

6.1.2 强制免疫所用疫苗应当由省、市(州)、县(市、区)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逐级供应;非强制免疫所用疫苗由养殖场(户)到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有生物制品经营资质的单位购买。

6.1.3 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由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指导和服务,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监管,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免疫程序和技术规范开展免疫预防工作,免疫密度必须常年保持100%。

6.1.4 生物制品的管理和使用应严格按照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执行,选用的兽药应有国家批准文号,且处于有效期内,无变色和杂质,安全,高效。

6.1.5 严格按照免疫操作规程和本场免疫程序,实施免疫接种、疫苗保存、保管、运输和销毁,并及时上报免疫进展情况。疫苗的保存、运输和使用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操作,注射器械和注射部位严格消毒;保证一畜一个针头,防止交叉感染。

6.1.6 根据当地疫病发生和危害情况,选择高效、低毒、代谢吸收快、残留小的兽药,定期对畜禽进行驱虫和预防;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使用最佳抗菌药物,在畜禽可能发病的年龄、疫病可能流行的季节或在发病的初期对相关畜禽进行群体投药预防。

6.2 疫病监测

6.2.1 规模养殖场(小区)内养殖户要无条件地接受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的疫病监测并积极配合采样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要定期开展免疫抗体检测工作,评价免疫质量,以指导免疫工作。

6.2.2 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监测阳性的,对阳性及同群畜禽采取隔离措施,并将阳性样品送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经确诊阳性的,应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监督下进行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监测阳性的,对阳性及同群畜禽采取隔离措施,并将阳性样品送省级实验室确诊,经确诊阳性的,应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监督下进行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6.2.3 家畜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的监测按照国家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监测方案,每年春秋季各监测一次,监测方法为国家标准《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2002)和《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GB/T18645-2002)。对阳性牲畜进行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

6.3 疫情报告

6.3.1 严格按照国家《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动物疫情。

6.3.2 规模养殖场(小区)内养殖户应当建立疫情统计、登记、档案管理制度,并规范和认真落实动物疫情统计、登记、报告工作。

6.3.3 当发生国家规定需要紧急报告的动物疫情时,规模养殖场(小区)各养殖单位和个人应立即报告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其他动物疫病应每月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1次。

6.4 封锁

6.4.1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规模养殖场(小区)应积极配合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本场(小区)内的封锁工作,密切观察疫情动态。

6.4.2 严禁与防控工作无关人员进出规模养殖场(小区),并限制或停止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进出。

6.4.3 与病畜禽密切接触过的人员实行隔离观察。6.5 隔离

6.5.1 实行全进全出或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一栋畜禽舍一个批次。每批畜禽出栏后,圈舍应空置14天以上,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杀灭病原,防止连续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6.5.2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场区的人员、车辆,均应进行严格的消毒。畜禽出栏时,不允许场区外的车辆进场装车,需用本场的车辆将畜禽转运到场外一定距离,再装到专门收购、运输畜禽的车辆上。

6.5.3 规模养殖场(小区)内户与户饲养人员之间不得随意窜舍,不得相互使用其他圈舍的用具及设备。严禁在规模养殖场(小区)内及其附近屠宰畜禽。

6.5.4 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严禁携带与饲养畜禽有关的动物、动物产品进入生产区。严禁从与饲养的畜禽有关的疫区购买草料。

6.5.5 患病畜禽应及时送隔离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

6.5.6 严禁场内兽医人员在场外兼职,严禁场外兽医进入生产区诊治疾病;确因需要从场外请进兽医的,进入生产区前应更换服装鞋帽,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6.6 消毒

6.6.1 制定切合本规模养殖场(小区)实际的消毒计划和程序,确定消毒剂种类及其使用浓度、方法,明确消毒工作的管理者和执行人,落实消毒工作责任制。

6.6.2 做好日常消毒。定期对饲养工具、圈舍、道路、环境进行消毒,必要时带畜禽消毒;定期向消毒池内投放消毒剂,保持其有效浓度;做好临产前产房、产栏及临产畜的消毒;同时要严格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

6.6.3 强化临时消毒。在出现个别畜禽发生一般性疫病或突然死亡时,应立即对所在圈舍进行局部消毒,包括对发病或死亡畜禽的消毒及无害化处理。

6.6.4 加强终末消毒。实行全进全出制生产方式,在畜禽出栏后,应对全场或对空舍的单元、饲养用具等进行全方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在周围地区发生国家规定的一、二类疫病流行初期,或在本规模养殖场(小区)发生国家规定的一、二类疫病流行平息后,解除封锁前均应对全场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6.6.5 加强规模养殖场(小区)内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以防鼠、蚊、蝇等孳生,消灭疫病传播媒介。

6.6.6 消毒剂应选择安全、高效、低毒、无污染的新型消毒剂,确保人、畜和环境安全。

6.7 疫情处置

6.7.1 当发生传染病时,应及时隔离病畜禽,限制其移动,并立即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6.7.2 当发现疑似烈性传染病时,应当积极配合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严格按照国家《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进行确诊和处置。

6.7.3 当确诊为重大动物疫病时,应积极配合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隔离、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和紧急免疫等措施,迅速控制、扑灭动物疫情。

6.7.4 确诊为一般动物疫病时,应在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督指导下,采取隔离、治疗、免疫预防、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

6.8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6.8.1 建立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加强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管理。

6.8.2 病死畜禽应当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6.8.3 病死畜禽数量较大的,应当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处理,严禁将病死畜禽销售、加工出售。

6.9 检疫

6.9.1 严格执行畜禽调入、调出检疫报检制度。原则上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畜禽时,规模场(小区)负责人应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提出申请,由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审核,确认调出地为非疫区时,方可调运。对运回的畜禽,必须在隔离圈舍再隔离观察15~30天,经临床观察和检疫,确认健康无异常表现后,方可混群饲养。调出(出售)畜禽时,必须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检,经动物检疫员检疫合格取得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调出(出售)。

6.9.2 跨省调入种用畜禽、乳用畜时,应报告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严格按照“种用乳用动物调运审批程序”办理,经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审核、批准,经调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健康,并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加施检疫标志后方可调入。调入后必须在隔离场内隔离观察15~30天,其间要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验监测,合格后方可入圈混群。未办理审批手续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处理。

6.10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

6.10.1 规模养殖场(小区)应当依法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取得畜禽养殖代码。

6.10.2 规模养殖场(小区)应当向辖区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申领畜禽标识,不得从其他渠道购买。

6.10.3 规模养殖场(小区)应当建立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制度。免疫动物必须佩挂防疫专用标识,并及时用识读器上传动物标识及免疫信息,填写免疫卡(防疫档案),并造册登记。养殖档案应载明以下内容:

a)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畜禽养殖代码、免疫日期、疫苗名称、批号、生产厂家、畜禽标识顺序号、免疫人员以及用药记录、来源和进出场日期等。

b)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用量和休药期等有关情况。

c)检疫、监测、消毒情况和畜禽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等情况。

6.10.4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记载的信息应当连续、完整、真实。

6.10.5 猪、牛、羊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需要再次加施畜禽标识的,在右耳中部加施。

6.10.6 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畜禽标识磨损无法辨认、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6.10.7 规模养殖场(小区)种畜场应当建立个体养殖档案,注明标识编码、性别、出生日期、父系和母系品种类型、母本的标识编码等信息。

6.10.8 种畜调运时应当在个体养殖档案上注明调出和调入地,个体养殖档案应当随同调运。

6.10.9 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保存时间:商品猪、禽为2年,牛为20年,羊为10年,种畜禽长期保存。

6.10.10 规模养殖场(小区)应严格按照《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农业部2006年第67号令)要求,认真做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工作。

6.11 人员管理

6.11.1 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从业人员应身体健康,并定期对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人员健康档案。

6.11.2 饲养人员上岗应穿着专用的工作服、鞋、帽,并要求对工作服、鞋、帽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6.11.3 凡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经消毒、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方可进入。

6.11.4 饲养人员工作时不得佩带饰物,涂抹化妆品,并经常修剪指甲。

6.11.5 患有人畜共患病和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人员严禁从事饲养工作。

6.11.6 饲养人员家中不得饲养同本场相同的动物。6.11.7 建立健全人员技术培训制度,定期对养殖和兽医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附则

7.1 本规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吉林养殖小区规范 篇2

(报批稿)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养场 (养殖小区) 的规模标准, 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的内容和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饲养场 (养殖小区) 的监督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HJ/T 81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3 属于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饲养场farms

饲养某一特定动物, 具备一定条件, 达到一定规模的场所。

3.2 养殖小区farming village

畜禽规模化养殖的一种过渡形式, 远离村庄、划出专门供农户从事畜禽养殖的区域。

3.3 官方兽医official veterinarian

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任命的, 负责出具检疫等证明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

4 基本要求

4.1 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4.2 人员、场所、设施设备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相关要求。

5 卫生要求

5.1 动物粪便、 污水、 污物等无害化处理按HJ/T81 执行。

5.2 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排放按照GB 18596 执行。

5.3 病死动物处理按照GB 16548 执行。

6 管理

6.1 应建立动物免疫、兽药饲料使用、检疫申报、疫情报告、消毒、无害化处理、畜禽标识、隔离等制度。

6.2 应进行强制免疫和免疫效果监测。

6.3 应建立养殖档案, 载明畜禽品种、数量、检疫、免疫、诊疗、无害化处理等情况。种畜场同时要建立种畜个体档案。

6.4 引进动物

a) 附有动物检疫证明;

b) 跨省引进非种用、乳用动物应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c) 跨省引进种用、乳用动物应按《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进行检疫审批、落地报告和隔离观察。

6.5 动物出栏应申报检疫

a) 饲养场 (养殖小区) 出售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提前3 天申报检疫。出售乳用、种用等, 应当提前15 天申报检疫。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易感动物, 除按规定向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外, 还应当在起运3 天前向输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b) 申报受理官方兽医接到检疫申报后, 根据相关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受理的, 应当及时实施产地检疫;不予受理的, 应说明理由;

c) 申报方式采取申报点填报、传真、电话等方式申报。

7 应急处理

7.1对发现染疫或疑似染疫的动物要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 并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养殖小区立项申请 篇3

立项申请与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概况

(一)项目名称:山丹县霍城镇西关综合养殖小区

(二)建设期限:1年(2010年)

(三)工作区范围:山丹县霍城镇西关村

(四)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霍城镇西关村综合养殖小区位于山丹西南角,西关村位于山丹县城南 43公里处,是霍城镇政府驻地,商贸流通活跃,地理位置独特,是霍城镇的交通、经济、商贸中心。全村有 9个社、546户、2780人、劳动力 1460人。现有耕地 6000亩,其中水浇地 3100亩、旱地 2900 亩。

西关村发展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镇饲料来源有农作物秸秆、人工种草和割野生草三大类,有丰富的农作秸秆资源。饲草品中有:小麦、大麦、油菜、豆类、青稞、洋芋等各种农作物秸秆及其籽壳和苜蓿以及野生牧草,其次是麸皮等各种农作物加工后的副产品。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倡导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帮助下,全镇畜牧业呈现出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涌现出规模养殖户540户,占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0%左右,大力发展以养牛和养羊为主的现代畜牧业已成为我镇调整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经之路。

二、项目建设背景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要求,大幅度增强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培育发达的畜牧业;张掖市委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了“十大工程”之一建成河西百万头肉牛(羊)基地的发展精神;县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草畜产业的意见》中鼓励发展我县草畜产业的要求;同时,在《山丹县草畜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积极争取上级投资,动员农户和企业投资,大力兴建畜禽养殖小区,推动草畜产业发展有传统型向现代型、资源型向科技型、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确保草畜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就为发展规模养殖小区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为了积极贯彻落实政策,改变我镇的养殖业有农户自发组织,小规模养殖,且养殖方式落后,经济效益低的现状,发挥霍城镇草畜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西关村梁兴禄等人创办西关综合养殖小区,重点进行肉牛育肥,促进我镇畜牧业走上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霍城镇发展畜牧业在各方面均有很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由农牧结合的优势。我镇农民以种植业为主,农闲时间外出务工,农忙时间回家播种收获,来回奔波非常辛苦,所以发展畜牧业,可以很好的实现农牧结合和农民回乡创业。

2、饲草料资源丰富。我镇草原资源丰富,饲草种类繁多,各种农作物秸秆及其籽壳和苜蓿以及野生牧草,其次是麸皮等各种农作物加工后的副产品,都为发展养殖业提供了便利。

3、养殖牛羊是我镇群众的传统习惯,有丰富的养殖经验。

4、经过多年的建设,县、镇、村建立起了比较齐全的技术服务体系,为养殖业提供了技术保障。

5、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尤其适合牛羊的生长发育。肉牛的最适宜温度为7~27℃,繁殖最适温度为15~27℃,寒冷和暑热均影响牛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我镇春、夏、秋三季气候温和,温度在10C---28C,所以适合牛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6、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目前价格稳中趋升;饲养六个月加上买牛时的体重按 1000 斤计算每头牛可卖到 6000 元左右,除去每头牛的全部费用 2700--2900 元那么一头牛的纯利润就是 2500-3000 元,在管理不好的情况下也不低于饲养半年也不低于 2000 元。

7、具有便利的实施条件和基础。西关村西大河林场北面地势平坦,通风肉牛舍间通风良好,采光充足。供水,供电,供热等建筑设施齐全,排污排粪便利,而且粪便可进行二次利用。

0 0

四、项目拟建设地点

山丹县霍城镇西关综合养殖小区占地45亩,规划区内地势平坦,排废方便,通风向阳处,处于村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且无污染,无疫源。水、点、交通便利。

五、建设内容及规模

修建高标准暖棚牛舍

六、投资估算及筹措

1、修建牛舍30000平方米,需投资150万元;

2、修建防疫和配种设施,需投资14万元;

3、修建饲料室10间,需投资18万元;

4、硬化道路0.2公里,需10万元;

5、安装粉碎设施,需投资3万元;

6、其他附属设施建设,需投资5万元;

7、购买肉牛仔畜1000只,需投资600万元。项目计划总投资800万元,其中:自筹 万元,银行贷款 万元,七、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建设养殖小区,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是提高畜牧业养殖水平和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

社会效益:通过科学化、规模化的养殖和高新技术推广,畜产品质量将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建设综合养殖小区,不仅对我镇以肉牛羊为主的草畜产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

用,而且对农业、林业、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辐射拉动作用,将为全镇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可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生猪养殖小区计划书 篇4

项目单位:乌鲁木齐县闸滩村猪场日期:二建设项目0一二年二月四日

一、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及建设年限

1、项目名称:乌鲁木齐县闸滩村猪场生猪养殖小区基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乌鲁木齐县闸滩村

3、建设期限:一年,即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

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或经营)方案

原有规模:标准化猪舍6栋,其中生产母猪100头,可年出栏生猪1500头。

计划建设:新建标准化猪舍6栋,猪舍总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配套附属设施建筑面积240平方米。

产品方案: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年出栏商品猪3000头;年生产有机肥400吨。

三、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1.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170.63万元,其中建设资金131.62万元,占总投资的77.14%;流动资金39.01万元,占总投资的22.86%。2 建设投资

本项目为扩建项目,建筑工程费主要是猪舍、兽医室、资料室、粪污场、绿化、猪设备以及主要生产设备和辅助生产设备等配套工程。建设投资额170.63万元,其中:建(构)筑工程费用131.62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投资额33.24万元。

3资金来源

项目申请财政补助资金30万元,占总投资的17.58%;项目承担

单位自筹资金140.63万元.四、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建成后年新增出栏生猪1500头,对当地农民增收和辐射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化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经济效益明显。通过规模化养殖,与传统散养相比,对当地村容村貌具有一定改善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通过系统收集猪粪用作农家有机肥,对发展生态农业,改善项目区环境具有一定促进作用。项目实施后,可为当地提供28个就业岗位,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化提供条件,因此可以说社会效益也比较显著。

兴佛村生猪养殖小区简介 篇5

——兴佛村生猪养殖小区简介

基本情况:

我镇紧紧围绕“强林、壮畜、主药材”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畜牧业发展,目前全镇年生猪出栏达到2万头以上,年家禽出栏达到6万只以上。在全镇建有生猪养殖小区2个,土鸡孵育场一个,以点示范促带动,大力发展养殖业。

房石镇兴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位于房石镇兴佛村,项目总投资:137.5万元,培育适度规模养殖户37户,出栏生猪3750头,销售收入562.5万元,纯收入104.34万元,户均纯收入2.82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标准化圈舍2500㎡;建粪污处理设施296m;建防疫管理室570㎡。项目完全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建设。猪舍建设采用了“六分离,六配套”和“零排放”技术建设。选址:地势高燥、开阔、排水良好、背风向阳,一般尽量向南,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供电有保障,与主要交通干线保持距离。并达到零排放圈舍要求。

保障措施:

(一)项目的组织管理

房石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实行“省级立项、市级监管、县乡组织、任务到村、分户实施、竣工验收”的实施和管理模式,建立市级监管,县级领导、乡镇组织,村委会、专合组织参与,农户实施的层级。

(二)建立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

本项目建设由项目领导小组组长负总责,为第一责任人,并与项目实施村、社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责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到责任明确,并将项目的实施纳入对项目村“两委”班子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专项考核,严格奖惩逗硬。全面落实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责任制和工程终身责任制,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同时与项目农户签订实施协议书,实行合同管理,负责组织项目农户严格按实施方案实施,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三)运行管理机制

实行畜牧部门、镇人民政府对项目既分工又负责,又协调配合与监督的管理机制。县畜牧食品局负责项目规划、圈舍改造、技术培训指导、防疫治病等项目实施管理的具体组织指导工作,镇、村组织协调项目农户规划落实好圈舍及沼气池、道路等所需场地,组织养殖户按项目规划和进度要求进行实施,以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并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

综合效益

通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发展优质生猪养殖户

37户。实现以下目标:

经济效益:

(1)销售收入。小区年出栏3750头,年销售收入(3750头×1500元/头)562.5万元。

(2)农户纯收入。平均利润率按18%计,合计纯收入104.34万元,户均纯收入2.82元。

社会、生态效益

(1)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20人就业,人均创造价值1.5万元以上。

(2)节约能源、净化环境、实现生态养殖,改善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3)为现代农业,果、林、茶、蔬菜等农作物提供高效无害有机肥料。

(4)带动小区周边500户适度规模养殖户致富,树立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产业建设的典范。

养殖小区管理方式的探讨 篇6

1开展工作的主要情况

1.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科技素质和技术指导水平技术指导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小区养殖户的指导效果。要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必须在养殖技术上开展帮扶、指导。要认真指导好养殖户,自己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平时注重收集、学习相关的技术资料。2014年6月12~18日参加了专题培训,学习了《现代养猪技术及模式》、《物联网技术在养猪领域的应用》、《云南畜禽生态养殖发展对策》等6方面的内容。2015年3月6~15日,参加了养猪技术培训班培训,主要学习了生猪发展现状与前景、品种改良技术、疫病防控技术、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技术、猪场的规划与设计、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与饲料调配等知识。通过学习,在理论上及业务水平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思想上也有了新的触动,掌握了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熟悉了具有云南特点的现代养猪新技术、管理模式新方法和养猪信息化服务功能,坚定了扎根生猪养殖小区管理与建设工作的信心。

1.2认真调查,制定指导员年度工作计划和分户指导方案项目领导小组安排本人参与指导弥阳镇18个生猪养殖示范小区的建设与管理。本人及时进入生猪养殖示范小区,调查了解小区养殖规模,饲料供给情况,养殖场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结合养殖小区情况,制定了指导员年度工作计划及分户工作方案。通过工作计划的制定,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确立了工作目标,落实了工作措施,为全面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生猪养殖科技示范小区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了入户分户指导方案。通过分户指导方案,让农户了解指导员提供的技术服务内容、要配合的工作及注意事项等。使指导员和养殖示范户能够互动起来,更好地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1.3强化指导,开展形势多样的技术服务(1)理论培训:采取集中养殖户,利用多媒体幻灯图片集中培训的方式。一是邀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就动物疫病的防治,牲畜免疫户口档案的建立,动物养殖备案登记条件、畜禽疫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作详细讲解;二是邀请市畜牧技术推广站高级畜牧师讲授育肥猪养殖技术、生猪养殖现状与投资规模,生猪品种定位与市场分析、猪场建设与布局、饲料开发与营养搭配;三是邀请云南省家畜品种改良工作站研究员从品种选择、营养搭配、养殖环境、饲养管理等多个环节作了系统讲解;四是发放《农村养猪新技术》60余本。(2)现场指导:采取进入生猪养殖小区与养殖户共同探讨的方式,了解不同阶段生猪的养殖情况,能繁母猪的饲养管理情况,分析养殖现状和存在问题,共同商量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2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不到位(1)个别养殖小区猪厩舍布局不合理,生猪排泄物处理设施不完善。排泄物中大量有机物及氮、磷、铜、砷等有害物质,易造成土壤污染、植物中毒、水质恶化,并增加氨、硫化氢等臭气浓度,污染环境,从而诱发人和动物疾病。(2)个别养殖户重数量、轻管理现象尤为突出。不按猪生长发育阶段来调配饲料供给,影响猪生长发育所需营养需求。(3)个别畜牧兽医专家组成员没有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没有把生猪养殖小区建设与管理项目作为一个重要的项目来督促落实,跟踪问效。

2.2畜牧科技推广力度薄弱,畜牧科技人员知识老化专职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工作的人员逐渐减少,现有人员多数仅仅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只会简单的畜牧兽医实用技术指导,缺乏市场预测、行情分析及经营管理指导能力,缺乏科学规划、综合管理养殖场、解决养殖中疫病处理、营养搭配、提高经济效益的能力。

2.3养殖户整体素质偏低(1)部分养殖户文化素质偏低,不会使用电脑,接受新理念、新科技、新技术的程度远远不够,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的能力较弱;(2)培训力量不足,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和可行的培训计划;(3)培训内容模式单一,养殖户培训通常采取举办培训班、咨询解答、播放养殖技术光盘、散发资料等形式。到现代化养殖场交流学习的机会少,养殖户接受的知识有限;(4)培训设施落后,培训时间安排不完善,养殖户没有固定的技术培训场所和足够的学习实践机会。

3今后工作建议

3.1提高对生猪养殖小区建设与管理项目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生猪养殖小区建设与管理项目是落实中央“三农”政策,以满足农民脱贫致富增收为出发点,保障肉类食品有效供给。大力推进科学养殖综合配套技术的普及应用;提高农村畜牧产业生产水平,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3.2强化职能、规范管理对养殖户实行“一优二保三定”的管理模式。“一优”:即优化种群结构,避免生产性能低劣的品种流入养殖小区;“二保”:即确保免疫密度与免疫效果,确保生猪饲料与营养需要供应充足;“三定”:即定人、定职、定则,养猪小区有专人负责,兽医站设技术员负责指导,实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督促检查、考核、考评。

3.3抓好畜牧技术人员与养殖户知识更新和再教育工作每年对现有从事公益服务的畜牧技术人员和养殖户进行分层次、多内容的继续再教育,拓宽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特别注重两个素质:一是政治素质,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为农民服务的奉献意识和敬业精神;二是业务素质,不断更新畜牧兽医专业知识,提高解决养殖户(场)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畜牧科技推广的带头人,适应畜牧业生产发展需要。

3.4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养猪小区健康发展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与经验,充分利用和动员一切培训资源,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科技培训。重点提高养殖户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生产技能、从业能力和经营水平,提高畜牧科技的转化率、入户率。

3.5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加大对生猪养殖小区的扶持力度继续深入开展“抓小区,带农户,促进农民增收”行动,采取直补或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加快标准化小区建设,规范改造现有养殖小区建设,积极引导规模养殖场加快发展。

土蛋鸡养殖小区建设标准doc 篇7

为了规范土蛋鸡规模化饲养技术规程,保证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促进现代都市生态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标准。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蛋鸡饲养技术规程的小区布局、场址选择、饲养模式、营养要求、免疫程序、管理模式、设施配备、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武汉市土蛋鸡养殖小区的建设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407.3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要求

GB 309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 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

GB 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T 16569-1996畜禽产品消毒规范

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NY5027-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T388-1999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土蛋鸡养殖小区

根据当地规划建设的,在一定封闭或相对封闭的区域范围内,按照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配种、统一防疫消毒、统一饲料供应、统一产品销售、统一小区管理、分户核算的方式从事土蛋鸡养殖的基地。

3.2 三圈

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而设置的禁养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简称为三圈。

3.3 禁养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

禁养区即严禁新建畜牧养殖小区、已有养殖场必须限期关闭或外迁、位于武汉市中环线以内的区域。控制养殖区则位于中环线与外环线之间,控制养殖区内严禁新建畜牧养殖小区,已有养殖场逐渐关闭或外迁。适度养殖区为外环线以外的区域,按照规划布局适度兴建畜禽养殖小区。

3.4畜禽养殖污染

指畜禽养殖小区(或场)在养殖畜禽的过程中排放的废渣(粪便、垫料、废饲料及散落的毛羽、疫苗瓶等固体废物)、污水及恶臭等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破坏。

3.5净道

指养殖小区内用于饲养员行走、运料和畜禽周转等的道路。

3.6污道

指养殖小区内用于粪便等废弃物运出的道路。小区布局

4.1 按照“三圈”进行规划布局。

4.2 按照特色板块进行规划布局。

新洲区等地,着重建设土蛋鸡板块基地。

5场址选择

5.1在武汉市规划的外环线以外。

5.2 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发展规划,坚持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注重公共卫生,不占用基本农田,充分利用空闲地和山坡树林等未利用土地。

5.3距离村、镇居住点、集贸市场以及其它畜禽场、屠宰场1km以上,周围3km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厂等三废污染源,防疫隔离条件好。

5.4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空气流通、交通便利。

5.5 环境质量符合GB18407.3、GB3095、NY/T388-1999的要求。

5.6 养殖小区有充足的水源和足够的电源。

5.7水质质量符合NY5027-2001、GB5749-2006的要求

5.8 新建、扩建、改建养殖小区必须由生产经营单位报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区卫生、环保部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批准后才能施工。场区布局

7.1鸡场可分成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各功能区应界限分明,联系方便。

7.2管理区与生产区间要设大门、消毒池和消毒室。

7.3管理区设在场区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处及地势较高处,主要包括办公设施及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设主大门,并设消毒池。

7.4生产区可以分成几个小区,它们之间的距离在300m以上,每个小区内可以有若干栋鸡舍,综合考虑鸡舍间防疫、排污、防火和主导风向与鸡舍间的夹角等因素,鸡舍间距离为鸡舍高度的3~5倍。

7.5隔离区设在场区下风向处及地势较低处,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鸡舍等。为防止相互污染,与外界接触要有专门的道路相通。

7.6场区内设净道和污道,污道与后门相连,两者严格分开,不得交叉、混用。

7.7场区绿化场区绿化,要结合区与区之间、舍与舍之间的距离、遮荫及防风等需要进行。可根据当地实际种植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树种和花草,但不宜种植有毒、飞絮的植物。

7.8中期地面放养要求有荒山荒地,适宜放养。.饲养品种及方式

7.1土蛋鸡概念:“土蛋鸡”是千百年来,我国各地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消费习惯而选留,经天然的地理隔绝相对封闭地培育而成的各种地方品种鸡及其相互间的杂交后代以其产蛋作为主要特征的土鸡统称,其肉质鲜嫩、口感爽滑、风味独特,产蛋率高。

7.2土蛋鸡品种:有本地农户散养的土蛋鸡,有以江汉麻鸡为亲本与本地土鸡杂交而选育的优良品种土蛋鸡,有以江汉麻鸡为亲本与产蛋性能较好的来航鸡杂交以提高产蛋率的土蛋鸡,还有为市场需求而杂交乌骨鸡的土蛋鸡等品种。

8.1以江汉麻鸡与本地土鸡杂交

前期育雏分网上育雏和地面育雏:育雏阶段特别注意保温保湿,密度不能太大,防止压死小鸡,雏鸡经过长途运输后,为了缓解应激,首先开饮,在饮水中添加多维,为了促进卵黄的吸收,在饮水中还可添加5%的葡萄糖,开饮1—2小时后才能开饲。

地面育雏要保持垫料在30—50公分,干燥吸潮,防止大肠杆菌和球虫爆发。中期有网上育成、地面平养和放养:放养要保证有足够的山地,山林,坡度在10—15度为宜,面积每亩不得多于500只鸡,防止鼠害和雷雨天气,早晚要补饲,保证鸡只营养健康。

后期有网上产蛋和地面产蛋,地面产蛋要做足产蛋窝,保证鸡蛋整洁,勤捡蛋,防止鸡蛋破损。

9.温度、湿度和光照

10.饲养密度

11.饲养营养

12.免疫程序

12.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适时、准确接种疫苗是防止疾病发生的最好方法,结合本地区实际进行免疫

11设施配备

11.1 供电系统:配电容量为160KVA,备用发电机组50KW

11.2饮水系统:配备自动饮水器及相关水管

11.3育雏系统:采用立体式网上育雏。

11.4 防疫系统:兽医室,更衣消毒室,水泥结构的车辆消毒池,机动喷雾器及病死禽焚烧炉。环境保护

12.1 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18596-2001要求。养鸡产生的有害气体、粉尘、粪尿和污水等污染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后达标排放,不致因风向和地表径流而污染居民环境。

12.2 选择污染物达标排放技术模式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12.2.1配套种养基地实施循环经济模式。

12.2.2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处理粪污制造有机肥模式。

12.3鸡粪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堆粪场要盖瓦,四周通风。

12.4定期灭蚊蝇、灭鼠

吉林养殖小区规范 篇8

一、为加强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人员对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行为,根据《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和行政执法的要求,制定本程序。

二、本程序所指的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为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并且取得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动物养殖场所。

三、监督检查须由两名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承担,执法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应着装整齐,须先出示《行政执法证》,说明来意。

四、监督检查内容

1、检查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是否已取得有效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是否有转让、伪造或变更的行为;选址、布局、无害化处理设施和消毒设备等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是否制定并建立了动物免疫、兽药饲料使用、检疫申报、疫情报告、消毒、无害化处理、畜禽标识等各项制度及养殖档案记录。

3、了解动物的品种、来源、种类、数量、卫生环境状况及饲养、繁殖、免疫、抗体及病原学监测情况。

4、检查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是否有与其养殖规模相适应兽医诊疗室;是否有专门存放兽用生物制品的冷藏设备;是否有执业兽医或者乡村兽医。

5、检查调出动物是否按规定进行检疫申报,并实施了产地检疫;调入动物是否取得了《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检查动物的调入、调出记录及畜禽标识管理和使用情况等记录;检查跨省引进种用、乳用动物是否按规定进行检疫审批、落地报告和隔离观察。

6、检查是否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情况进行登记;检查有无使用假(劣)兽药、违禁药品、人用药的情况;是否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

7、检查无害化处理设施能否正常运行;染疫动物及排泄物、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和动物产品是否实施了无害化处理;是否建立了病害动物和动物产品登记、消毒、无害化处理记录。

8、检查消毒工作是否正常开展;消毒药品的存放、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消毒记录是否齐全。

9、检查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应急物资储备情况;是否有动物疫情处置记录、疫情上报记录。

五、监督检查频次

1、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每半年对全省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监督抽查1次。

2、各市(州)动物卫生监督所每季度对辖区内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监督检查1次。

3、各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每月对辖区内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监督检查1次。

六、填写监督检查记录

每次监督检查后应如实填写监督检查记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检查内容。

2、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意见。

3、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名。

XX乡养殖小区建设施实方案 篇9

根据《XX县XX乡养殖小区项目规划》,为确保各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的范围

XX乡XX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71户2241人,有劳动力1155人,全乡现有养鸡户310户,鸡饲养量达到82万只。

二、项目实施的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建养殖小区一处,占地2000平方米。

(二)科技扶贫项目

引进优质新品种海南、黄金鹤蛋鸡10000只,固始乌鸡15000只,青角肉鸡5000只,鹌鹑5000只。

三、项目实施的资金概算

该项目总投资18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万元,占总投资的44%,科技扶贫项目10万元,占总投资的54%;

项目投资坚持国家投资和个人集资结合的原则,其中以个人集资为主,其中国家投资2万元,占总投资10%。

四、项目实施进度

该项目全部投资三年内完成,具体实施进度为:2008年规划建设养殖小区,入住养殖户1户,引进优质品种蛋鸡海南5000只;2009年,入住养鸡户1户,引进优质新品种黄金鹤蛋鸡5000只、固始乌鸡10000只;2010年,引进优质

品种固始乌鸡5000只、青角肉鸡5000只、鹌鹑5000只。

五、项目实施的目标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养殖小区建设改善养殖户的养殖条件增加养殖业发展后劲。

2、转变观念,增强村民的科技意识。通过项目实施,规范养殖方式,增加养殖收入,以此强化养殖户的效益意识。

3、增强经济收入,项目实施后,共入住3户养殖户,饲养量达到3万只,每只按平均价20元计算,年收入达到60万元,可有效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

六、项目实施的办法及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机构,明确职责,按职尽责。乡上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及村支书、村主任任副组长,驻村乡干部、村干部及村民大会选举产生的群众代表为组员,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是该项目全程的基础和核心,其主要职责是:

1、在县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以群众广泛参与实施管理为目的和手段,编制实施计划,组织项目实施,组织技术培训,组织小型物资采购;

2、负责报账票据的汇总,审核上报;

3、对项目实施进行全方位监测;

4、建立健全保障该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

5、负责该项目的验收工作,向县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汇报项目执行情况。

(二)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密切协作,有力有序推进项目实施。

1、由乡项目实施小组召开村民小组会,广泛宣传项目实施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并召集全村养殖户的项目启动会,组织动员养殖户积极参与项目建设。

2、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由乡项目实施小组与城建单位或个人签订承包合同,按项目实施进度定工期、定质量、定标准,并严格按合同严守工程,兑现资金。

(三)加强服务,搞好培训,全面推进项目实施进程 要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要采取实地讲解与举办培训班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开展培训工作,真正实现全乡发展的全面进步。

七、加强项目管理

上一篇:cf-qsbee公司在职员工培训制度下一篇:教师节演讲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