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态养殖(精选11篇)
其饲养技术如下:
一、林果地养土鸡的好处
1、能提高产品档次,增加经济效益。将土鸡在林果地里放养,鸡的活动空间大,鸡活泼,羽毛色泽光亮,肌肉结实,皮下脂肪适中,肉味鲜美,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可大大提高养殖效益。
2、可减少饲料消耗,降低成本开支。饲养开支与饲养方式有关,采用全部人工喂料时占到70%左右;而采用林果地养鸡,可以使饲料用量减少,配方成本下降。成本下降比例与放养密度也有一定关系,一般每亩放养100~200羽鸡减少饲料成本10~30%。
3、自然环境舒适,鸡的成活率高。林果地空气清新,冬暖夏凉,环境安静,应激因素小,疫病传入少,是理想的散养鸡的栖息环境。土鸡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强,抗病力也强,在舍外自然环境下有利于健康生长,鸡群育成快,上市早,效益高。
4、饲养密度低,减少环境污染。将鸡散养于林果地内,使鸡密度相对较低,粪便污染减少。同时,林果地可使空气中有害物质(硫化氢、氨气、灰尘等)浓度降低,从而减少养鸡对环境的污染。
二、林果地的选择
选择远离村庄,面积较大,地面平坦,地势高燥,植被良好,树冠较小,背风向阳,交通便利的林果地。
三、土鸡品种的选择
土鸡品种的优劣决定饲养土鸡的成败。选择土鸡品种要以对环境要求低、适应性广、抗病力强、体型较小、觅食力强、产蛋多、肉质好、就巢性能弱的当地品种。必要时也可引进外地优良土种鸡。为保证品种优良纯正,养殖场最好实行自繁自养,既节省成本,又可防止引进鸡种可能带来病原体。饲养实践证明,林果地饲养的土鸡品种宜选用黄羽土鸡。目前黄羽土鸡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尤其是林果地散养,少喂配合饲料的鸡更为消费者所青睐。为保持这一产品的特殊风味,品种和饲养方式是两个关键。利用林果地饲养土鸡和饲养方式,既保证了鸡肉风味不变,同时又有助于林果的丰产优产,不失为农民种养结合发展多种经营的好途径。
四、生态放养圈的范围
一般林果地都可以用于散养鸡,但以选地势高,朝南向阳,通风换气条件好的林果地为好。饲养前先设生态放养圈,一个生态放养圈,是以鸡舍为中心,半径200~250米的圆圈内,放养只土种蛋鸡,平均每只鸡放养面积60~100平方米。这样,既能保护林果地植被和放养周期的延续,又有利于放养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设立生态圈要因地制宜,平均每只鸡的放养面积不可小于60平方米。每个生态放养圈相距不小于500米。
五、生态放养圈的建设
生态放养圈选定后,一要根据鸡的数量,在放养圈中心建好鸡舍和产蛋箱;二要在生态圈周围设立牢固的防护网,可用尼龙网围林果地一周,高1.5~2米,以防止鸡只被盗或走失;三要在生态圈内搭建适量的供鸡避雨、休息的简易棚,棚内安放料槽,饮水器,供鸡白天采食,饮水和防风避雨用;四要在无沙石的生态圈内堆放几堆细沙石供鸡采食;五要在生态圈内设立多处虫子、蚯蚓养殖池,进行虫子和蚯蚓的养殖。
六、实行全进全出
同一鸡群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因为不同日龄鸡的饲养、管理、饲料及预防免疫要求不同,如果同养就会造成防疫和管理上的不便。同时每批鸡统一出笼后,能统一对鸡舍内进行清理、消毒,对舍外林地进行清扫、铲除、深挖,并空场一段时间以达到自然净化作用。一般一片林果地饲养2~3批后就应另换场地,将原林地翻挖并空半年后再养鸡,这样鸡不易患病,饲养效益好。
七、把好“五关”
1、育雏关。一要按育雏舍的要求,建设保温性能好、升温快、通风好、环境安静的育雏舍。二要强化育雏期间的饲养管理。育雏前期保证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饲料,育雏后期,逐步加大饲料颗粒,并引导采食原料。三要认真做好育雏密度、温度和通风的调节和控制,及时清扫粪便。育雏后期进行舍内脱温训练、并在采食时进行哨音训练,使其形成条件反射。
2、防疫关。林果地养鸡疾病相对较少,主要做好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和球虫病的预防工作。育雏期间,根据当地鸡病流行情况和发病规律制定和实施免疫程序。新城疫首免在鸡10日龄用Ⅱ系苗10倍稀释液滴鼻或点眼,21~30日龄再用Ⅱ系或Ⅳ系苗二免。传染性法氏囊病分别在14日龄和32日龄用法氏囊毒苗饮水免疫。球虫病在14日龄后开始防,治疗球虫病的药物很多,应选几种药物交替使用。
3、训练关。在鸡舍周围设置防护网,暂时限制鸡的活动范围,并逐步扩大自由采食虫草的场地。限制放养半个月后解除防护网。采取早、晚补饲,逐步减少全价饲料,增加部分原料饲喂,直至完全原料饲喂。鸡舍内设置栖息架。
4、安全关。首先是防范天敌,除设置牢固的防护网,加强人工看管外,还要训练家犬协助防范,有条件者可设立监控设施。晚上关好鸡舍门窗,在门窗外加设防护网。
5、饲管关。育雏期结束脱温后,鸡群即可采取林果地散养饲养方式,每天早上定时放牧,晚上定时收群。每天早上将鸡放出鸡舍,让其自由活动,采食天然饵料。晚上天黑前将鸡群赶回,让鸡群食饱后回舍过夜。每天早晚对鸡各补饲一次,每天每只鸡补饲50克,早晨少补,晚上多补,饮水器随时上水,保证饮水充足、卫生。关鸡前应料槽内剩余的饲料清除干净。为使鸡群形成开食条件反射,每次开食时吹口哨或用其他声响,让鸡群适应。几天后鸡群再听到同一声响就会立即回来采食,便于管理。还要根据天气变化和鸡群动态灵活进行饲养管理。
八、注意“三点”
1、选好苗鸡:苗鸡品种以本地土鸡为好,因其对环境适应性较强,抗病力强,比较适宜在林果地放养,购苗鸡时应选择行动活泼,两腿站立有力,运动自如,脐部吸收良好的雏鸡。
2、进场时间:苗鸡进场最好在开春后,这时的气温逐渐转暖,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上。如果进场时间过早气温低,雏鸡容易得感冒、白痢等疾病,这样不利于鸡的生长。
3、防止农药中毒:在林果园治虫用药时,应提前把鸡群圈在舍内作短期饲养,避开施药以免中毒。治虫应选用高效低毒类农药,喷洒时要尽量不使农药洒落地面。
九、适时上市销售
1 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位于金坛市儒林镇长荡湖观光渔业科技示范园内,面积35×667 m2,呈长方形东西走向,坡比1∶2.5~1∶3.0,池底平坦,四周有环沟,池底淤泥深5~10 cm,池埂宽3~4 m,沿塘四周有宽0.4 m、高0.6 m的水泥护坡,有防逃设施。池塘经曝晒后,用生石灰250 kg/667 m2消毒。
2 蟹种放养
选放江苏省省级中华绒螯蟹良种培育场儒林湖头村培育基地培育的大规格优质蟹种,要求规格整齐、行动敏捷、体表完整、无病无伤,性腺未成熟,规格110只/kg,蟹种放养量700只/667 m2。
3 构建池塘生态系统
采用种植复合型水草、移殖螺蛳、施用生物菌和铺设微孔增氧管道等方法,运用水质调控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物理操纵技术,改善池塘水质和底质,优化河蟹生长环境,建立池塘生态系统,达到生态控制的目的。
3.1 种植水草
种植的复合型水草有伊乐藻、黄草、轮叶黑藻和面条草,保持水草的池塘覆盖率在70%,达到河蟹养殖池塘的“四季常青”。
1月上旬,在池塘中呈条带型东西向种植伊乐藻,条带宽1 m,间隔10 m,伊乐藻条带间隔内切段插种黄草。2月下旬,池塘内施生物有机肥50 kg/667 m2。3月上旬,撒播轮叶黑藻芽孢25 kg/667 m2。3月中旬,撒播面条草草籽1 kg/667 m2。
5月上旬,池塘中伊乐藻长势好,为防止高温败草对伊乐藻进行割茬,割除上部,保留伊乐藻的高度在40~45 cm,高温季节伊乐藻的生长将受抑制。为保持高温时池塘水草的覆盖率达到70%,伊乐藻在割茬后,可以将池塘中伊乐藻间的空余部分补种轮叶黑藻。
6月中旬,池塘中水草开始减少,补种轮叶黑藻和伊乐藻,补草量约为池塘中水草的10%,水草的补种量根据池塘水草总量控制在池塘总面积的70%为宜。
8月中旬,池塘中水草的覆盖面较大,将连片的伊乐藻拉去部分,留出草间空隙,使阳光能直射到池底。
3.2 移殖螺蛳
河蟹养殖池中移殖适量的螺蛳,通过螺蛳摄食池塘中有机碎屑和残饵,降解养殖污染,而且活螺蛳可以成为河蟹的天然饵料,为河蟹的生长提供动物蛋白源。
螺蛳分2次移殖,第1次在2月中旬,投放量为175 kg/667 m2,第2次在4月上旬,投放量为190kg/667 m2,分批移殖螺蛳有利于提高其成活率。
3.3 施用生物菌
池塘水温在高于20℃后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加快,为增加池塘有益菌群量,从5—8月,不定期施用EM原露和底质改良剂,改善池塘水质和底质,增加池塘自净能力,协调池塘生态环境。。
3.4 微孔增氧
铺设微孔增氧管道,保持池水有足够的溶氧量,防止池底出现负氧层,从而避免因缺氧造成的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大量累积,危害养殖的河蟹健康。
增氧从6月开始,每天12:00开启微孔增氧机至次日6:00。闷热和阴雨天气要及时开动增氧机。
4 饵料投喂
选择适口性好、营养全面的饵料是河蟹健康生长的物质基础。养殖期间选用优质冰冻小鱼加颗粒饲料配合投喂,小鱼可提供河蟹生长所需的优质动物蛋白和多种天然微量元素,颗粒饲料提供河蟹生长营养需要,养殖过程中投喂颗粒饲料的蛋白含量在30%~32%。
饵料投喂方法采用全池均匀抛洒的方式,时间是16:30—17:30,通过第2天巡塘观察池塘中饵料的残留情况,适时调节投饵量,避免过多残饵或投喂不足。在特殊情况(河蟹蜕壳高峰期、大雨和闷热、高温天)减少投喂。3—10月共投喂冰冻小鱼13 285.0 kg,颗粒饲料1 021.0 kg,药饵225 kg等。
5 病害防治
在整个养殖过程实施以预防为主的病害防治措施。5月13日开始第一次综合防治用药,第1天全塘泼洒纤虫净,用量20包(规格500 g/包);隔天用戊二醛消毒,用量6瓶(规格1 L/瓶),同时投喂药饵1周,药饵中含2%的中草药和2‰的氟苯尼考。进入6月份水温升高,为预防肠炎和烂鳃等细菌性疾病,从6月11—16日,投喂的冰冻小鱼中加3‰痢菌净。7月份水温较高,为控制水体中细菌总量,降解池塘有害物质,7月12日全塘泼洒温和型消毒剂优碘10瓶(规格1 L/瓶),于7月16日全塘施用氨基酸解霸7瓶(规格1 L/瓶)。
6 养殖情况
在整个养殖过程,尤其是5—9月,池塘中水草繁茂,总量保持在塘口总面积的70%,池塘水质清新,为河蟹生长提供了佳境。
在养殖期间,为了及时了解池塘中河蟹生长情况,不定期对养殖的河蟹进行生长观察。特别是在河蟹蜕壳间期,仔细观察河蟹的活力、患病情况以及规格是否整齐。
池塘中河蟹长势好、活力强,未曾有病害发生。平均规格达222 g/只,平均产量116.5 kg/667 m2,回捕率为72%。商品蟹外观质量好,活力强,实现了“大规格、高产量、好品质、高效益”,提升了池塘生态养蟹技术水平。
7 小结
养殖试验根据河蟹生物学习性,应用生态学原理,通过池塘标准化改造、选优放种、微孔管道增氧、复合型水草的种植和管理、科学投喂等综合技术措施,实现河蟹产量100 kg/667 m2、平均规格达200 g以上、效益10 000元/667 m2的池塘河蟹生态高效养殖技术。该技术的重点主要有5个方面。
7.1 池塘标准化改造是河蟹生态高效养殖的基础
池塘经多年养殖,呈现老化状态,主要是池底不平、淤泥过深、水位不足、坡比过小等,影响河蟹养殖的产量和质量。河蟹生态高效养殖必须选择标准化池塘,池塘的坡比1∶2.5~1∶3.0,池底平坦,淤泥深5~10 cm,池埂宽3~4 m,配套进排水系统,防逃设施齐全。冬季清塘后池塘要充分曝晒,并用生石灰消毒。
7.2 适量放养大规格优质蟹种是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的关键
没有优质的蟹种就养不出优质河蟹,没有适当的放养密度就不会有高产量。因而,在蟹种的放养时坚持适中规格、适当密度、适时放养,挑选优质蟹种的规格为110只/kg,蟹种放养量700只/667 m2,于2月底前结束。
7.3 微孔管道增氧是河蟹生态高效养殖的重要条件
溶氧是河蟹生活、生长的第一限制性因子,尤其在河蟹快速生长的5—9月,闷热天气居多,极易缺氧引起病害和死亡。通过微孔管道增氧,将池水溶氧控制在5 mg/L以上,提供河蟹生长所需的溶氧。由于微孔管是从池塘低层开始增氧,能防止池底产生负氧层,减少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富积,并且充足的溶氧能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生长,加快池塘物质循环,增加池塘养殖容量,从而有效提高池塘产量。
7.4 种植复合型水草是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的核心
只有种植复合型水草才能确保河蟹养殖池塘“四季长青”,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了栖息、活动的场所和适口植物性饵料,也维持池塘良性生态系统。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水草的养护和管理,水草少时补种,水草过多时适量去除,将池塘水草总量控制在占塘口总面积的70%左右。水草过多会影响池中阳光,造成池底光照不足,水草会从底部腐烂,引发大面积败草,水草过少时池塘环境调节能力不足,会出现水质突变,不利于养殖。
7.5 科学投喂是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的保障
一、养殖场地环境与池塘条件
1.养殖场地环境条件。养殖场四周无污染源、无高大建筑物,符合《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养殖水源水质清新,溶解氧含量4.5毫克/升以上,pH值为6.7~8.5。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2.池塘条件。池塘形状为长方形,面积667~2000平方米(1~3亩),池深2.0~2.5米,蓄水深度1.5米以上;池底质为软泥硬底,淤泥不超过15厘米;进排水分开,排灌方便。
3.配套设施。场地交通便利,机动车可直达塘边;用电设施齐全。
二、放养前的准备
1.池塘整修。已养过鱼的池塘,将鱼捕捞后排干池水,让池底冰冻、暴晒、清除过厚的淤泥;平整池底,加高、加宽池堤并夯实;疏通进排水设施。清出的淤泥要运送到远离原池塘和周边池塘的地方。
2.池塘消毒。鱼种放养前7~10天,要对整修过的池塘进行消毒,每667平方米(1亩)用生石灰150公斤左右化浆趁热全池泼洒,能有效杀灭病菌和敌害生物。
三、鱼种放养
1.放养方法和规格。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先集中育成大规格鱼种再进行分步定塘放养法,即把规格30尾/公斤左右的隔年鱼种(一般每667平方米放养8000~10000尾)培育1~2个月,育成个体重100克左右后,再拉网、分档、分池、定塘进行商品乌鳢养殖。
2.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与市场要求规格、池塘条件、技术水平等有关。如出塘平均个体重0.6公斤以上,池塘蓄水深度1.5米以上,定塘密度为每667平方米3000~4000尾,且一次性放足,同一池内鱼种规格基本整齐。同时,在池中每667平方米搭养200~300尾鲢、鳙、草等老口鱼种。
3.放养时间。视鱼种来源和年龄而定,原则是宜早不宜迟,早放早开食,延长生长期。隔年鱼种放养时间为3~4月,当年繁殖的鱼种为6~8月。
4.鱼种质量。鱼种种质符合生物学形态特征要求,活动力强,体质健壮,鳞片完整,体色鲜艳且体表黏液丰富,无损伤,无疾病,无畸形。
5.鱼种消毒。鱼种入塘前,用3%~5%食盐水溶液加青霉素溶液浸浴鱼种10分钟左右。
6.水温要求。鱼种放养时,运输工具盛装的运输鱼种用水水温与池塘水温温差不超过±3℃。
四、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本县池塘养殖乌鳢饲料均为来自鄱阳湖的低质野杂鱼和部分海水低质杂鱼,饲料系数为4~5。
养殖初期,鱼种较小,日投喂量为池鱼总体重的8%~10%;随着水温升高,鱼体长大,逐渐下调日投喂量且稳定在5%~8%;养殖后期,日投喂量逐渐降到3%~5%。影响日投喂量的因素很多,如水温、天气、水质和鱼体本身生理状况、饲料鲜度等。因此,日投喂量必须灵活掌握,合理投喂。开春后,水温升到15℃时,可投喂少量饲料开食;清明前后,水温逐渐升高,乌鳢摄食强度增大,日投喂量随之增加。整个养殖期间投喂量是:4~6月和8月中下旬~10月中下旬五个月当中水温适宜,乌鳢代谢旺盛,摄食量大,是乌鳢生长高峰期,有“斤料四两肉”之称。为此,在这几个月份尽量使乌鳢吃饱、吃好、吃匀,7~8月的40~50天,由于持续高温,宜控制投喂量,保证乌鳢摄食8~9成饱即可。
投喂前配合某种声响使塘鱼形成进食条件反射,先投喂少量饲料,把乌鳢引至投喂点,接着快速把饲料分散投喂到乌鳢集中抢食处,再把饲料分散投喂到投喂点周围,周而复始,一直到投喂点基本上没有乌鳢取食为止。整个投喂过程要持续15分钟左右。饲料投喂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2.水质调控。鱼种定塘养殖前后,沿池堤2米处或池塘一角,用竹或杂木打桩,桩间距2~3米,然后用竹或绳做成可随水位升降的横栏,面积约占池塘总面积1/3左右,并在其内移植水葫芦等水草。利用水生植物脱氧和为乌鱼提供防暑降温与隐避的场所。
看水、看鱼、看季节加换水。春秋二季一般每隔15~2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3/5;高温季节每10~1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4/5或全部;遇到池鱼摄食量比前一天明显减少,池水中出现黑色水块,应立即加水或换水。换水前后池水温差不超过±5℃。根据水质和池底底质情况,每月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20公斤兑水全池泼洒1~2次,以改善水质,调节pH;每667平方米1米水深不定期使用0.15~0.3公斤漂白粉兑水全池泼洒,降低池水中氨态氮含量。
3.病害防治。实施乌鳢池塘高效健康生态养殖,养殖过程中不提倡用药,因此,加强病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采取“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综合措施,除做好鱼池、鱼种消毒等一般性工作外,经常保持池塘环境卫生,加强水质监控,不投喂发霉变质饲料,并定期用生石灰、氯制类等药物对水体消毒和定期或不定期在饲料中拌食盐、大蒜素等药物内服。在4~10月鱼易发病季节,每隔15~20天用药物预防1次,3次为一周期。第一天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酮0.7~0.8克或晶体敌百虫等兑水全池泼洒,第二天或隔一天用二氧化氯氯制类药物兑水全池泼洒,第三天或隔一天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5~20公斤兑水全池泼洒。在外部消毒的同时,按每100公斤鱼体重用大蒜籽0.5公斤的量拌饲料投喂或晶体敌百虫(90%)60克拌100公斤饲料投喂,每种药连续内服3~4次。
4.管理。每天坚持巡塘,观察池鱼摄食、活动和生长情况及水质变化情况;勤捞残饲和生长过剩水草、枯草;勤查出水口、池堤是否有漏洞,发现问题及时修补;防大雨、暴雨和汛期漫堤逃鱼;防人为盗取,要求有专人日夜看守。做到数据齐全,对每口池塘建立养殖档案,做好记录。
五、养殖结果
利用酒糟高效养殖黄粉虫
黄粉虫是一种重要的动物蛋白资源,可用来养蝎、蜘蛛、蛤蚧、龟、蛙、鸟、珍禽、黄蟮等等.笔者通过试验,证明养殖黄粉虫能很好地利用酒厂副产品――白酒糟,从而为黄粉虫的.大量繁殖找到一种廉价的饲料,也为白酒糟的综合利用找到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作 者:张仕 钟辉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特种养殖场,224500刊 名:四川农业科技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ICHUAN AGRICULTURE年,卷(期):“”(10)分类号:S8关键词:
民隆生态养殖场项目策划书
一、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民隆生态养殖场
项目资金:由本人经营,预计总投资10万元,约3年完成经营产品:以野鸡苗、绿壳蛋鸡苗、贵妃鸡、青脚麻鸡苗、商品鸡、兽药及技术等配套服务。
二、项目前期规划:
1、前期工程主要做好与村民、村委会和各级政府的沟通工作,以优惠的价格租下山地;
2、做好整体规划,论证通过后开始建设;
3、具体项目为以养殖为主,生态种植为辅;
4、利用现成河道,进行淡水养鸭;
5、围绕养殖场周边山林及河岸边进行乌鸡(绿壳蛋)、野鸡的放养、防护林的栽种或特种果树和栽种项目,形成生态循环。
6、以公司+农户和公司与各省的养殖户、养殖公司合作。
三、现状/市场分析
农业现状及政府政策:
农业现状主要以手工农业为主,难以规模化生产,生产成本较高,效率很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建设新农村,一定要鼓励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以建设新农村为机遇,生态养殖以作为国家第一类鼓励发展项目,政府已采取措施,如: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在多方面对农业项目进行扶持,组织有关技术部门,推广适合当地农村发展的生态农业技术,扶持相关农民合作协会,提高农民的产销组织化水平,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我是一个大学生,现在国家正在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国家提供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如贷款、政府资助等。现在我县的优惠政策开如落实下来,我们正好借助这个东风发展自己,发展我们的乡村。
发展优势:
1、拥有廉价的土地资源,还有本地良好的环境资源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建华村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无工业源,无污染源,天然饲料充足,适合放养野鸡、乌鸡(绿壳蛋)、鸭等,降低饲料成本。
2、策应“中央一号文件”,发展乡村生态农业,与建华村现有红肉蜜柚种植项目共同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带动家乡经济发展。
3、鸡苗现与我省各过市、重庆、湖北等市长期合作;商品鸭销售到我县板鸭厂,与其签订订单生产。
4、以“朱德故乡”为核心,使其辐射周边地区旅游市场,补充红色旅游,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度假,乡村养老,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第三产业。
营销理念与渠道:
1、全程以公司化运作,注册产品商标,以区分同类产品;建立动物产品成长ID卡及商标卡,做好产品出货检验,保证产品质量;制作产品宣传介绍彩页,通过网络如阿里巴巴等作宣传,扩大产品知名度。
2、营销理念突出产品原生态,绿色、健康、营养保健等理念;
3、与南充市、各县级酒店/宾馆签长期供货协议;适时与酒店/宾馆合作搞促销/宣传活动,免费乘车到场地参观,钓鱼,采摘果实,扩大现金消费量,提高民隆生态养殖场的知名度;
4、产品上量后,可让四川、重庆、湖北等地的朋友帮忙介绍客户,或自己去各省找客户。
四、预计投资
前期工程投资:5万元,资金主要来源靠自筹5万,5预计此过程时间为1-2年。
1、围山: 2000元
预计盘山50-100亩,自家有50余亩。
2、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费:1万元
养殖场基建:5000元,自筹木料、竹等,购买尼龙网等设备
电设施供应:0.2万元
购买设备: 0.3万元
3、引种:2.45万元
野鸡种 按照10元/只的价格来算,初次引进100只青年野鸡,1万元。从引野鸡种到开始生蛋需5个月,饲养费需100*0.15*150=0.225万元。
绿壳蛋鸡 按照10元/只的价格来算,初次引进100只青年绿壳蛋乌鸡,1万元。从引绿壳蛋鸡引种,到开始生蛋需5个月,饲养费需100*0.15*150=0.225万元。
现场考察费/运输费:0.2万元。
4、种植地平整及种植牧草/果树苗:1.1万元
果树10亩*30元/亩=0.3万元
6、其它费: 3万元
流动周转金:1.8万元;资金周转从鸡苗种的流通中体现出来。
公关费: 0.5万元
人员工资: 0.7万元
五、项目中后期计划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前期3-5年时间发展,以动物养殖为主(80%),果树种植为辅(20%),年销售额达到50万,利润达到20万。
中期主要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及附加价值,形成农产品出口、就地消费和深加工的销售渠道;预计投资:50万元,资金主要来源靠前期利润和适当贷款,预计此过程时间为5年。
后期工程发展方向为以“朱德故乡”为核心,大力发展红色革命老区旅游产业,补充红色旅游,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度假,乡村养老,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第三产业;资金靠前期积累或引入投资。
六、生态模式及环保措施
该项目在规划设计时会充分作全局规划,并且请专家做一些论证;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不会产生破坏,依托当地现有自然资源进行建设,做到最小化的建设改动;
在营业过程中,对外不排放废气、废渣、废水等有毒物质,对周边环境无影响,把鸡粪通过发酵后,在用于牧草的追肥上面,在以草来养虫的模式,把我场建设成一个典型的环保型生态养殖园。
借鉴福建招宝-刘老根山庄的模式,引入一套使养殖、种植、沼气等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全面增值的生态经营模式,也称农庄小循环技术。它是运用EM生物技术、沼气技术、生态循环技术,使农庄内自己能生产肥料、饲料、燃料,并且没有一点的污染与废物,能以最少的投入来生产出最多的产品,且都是质量好、市场大、价格高、竞争力强的绿色食品,实现多次的增值,使其效益达到普通种养场的3—5倍。
七、建设地址及项目进展
选址很重要,要求交通方便,有山有水,还要适合长期发展开发。
本项目进展顺利,预计2009年开始运行。
1、已现场考察重庆多个珍禽生态养殖场,近期将考南充高坪生态农业,学习种养技术。
2、到重庆严超先生,学习绿壳蛋鸡、野鸡引种事项,学习鸡舍建设知识及养殖技术。
3、准备启动资金5万元。
4、和村委会/各级政府沟通租地问题,和村民沟通租地事宜,初步设想采用与村民入股合作经营的方式,具体入股方式见附件。
目前亟待完成的工作:
1.选址、租地,总体规划/论证,初期建设。
2.完善策划书,与政府/投资人合作,争取最大支持---资金/土地/经营权。
3.学习种养技术,引种。
4.挖掘资源,与本县畜牧局、农业局及高校商洽达成合作意向。
1.建舍
总面积40*9=360m2
有效面积 9*6*4=216m2(一栋猪舍9栏)每栋猪舍造价在12-13万
发酵床的制作:
地面向下挖掘1m,铺秸秆、稻壳(来源较广,稻糠由于防火性能优秀因此被广泛使用,致使价格飙升,每吨价格在480元),加生物菌和化学制剂等20多种材料,经过7天发酵就可使用但每七天需打一次菌。
发酵床需5年一换(5年后是一种生物肥,主要用于生态种植部分),管理合格一个发酵床可连续使用10-20年。
2.猪仔
一般情况下一头母猪可产仔12-13头饲养要求:
(1)产区温度要求36-37摄氏度
(2)小猪单独饲养
(3)产后生活21天后断奶
(4)饲料中含大量高蛋白
产区条件:产区温床条件优越,主要分为两层,上下相距30cm,下层可供猪仔活动,上层供母猪哺乳猪仔且每栋拥有产床的猪舍都建有管理员值班室,便于管理人员对待产母猪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应对突发状况
3.成猪
猪的分栏:
每栏14头,平均2平方米一头
猪的喂养:
饲料分类:三个级别—【15-30公斤】、【30-60公斤】、【60公斤以上】,以上所诉是按猪的体重分类,不同级别饲料有所差异
同时,发酵床发酵后产生的蛋白也可供猪食用猪的喂养时间:时间是早晚两次
猪的喂养量:3斤|天·头
猪的喂养花费:5元|天·头
猪的饮水:用于猪的饮水主要是深井水,每天每头猪的饮水量在40-60斤,怀孕、待产母猪饮水量在80-100斤
猪的疾病预防:主要预防猪瘟和呼吸道疾病疾病预防花费10元|头·天
由于发酵床在发酵时产生高温防止口蹄疫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猪的管理:6栋猪舍由人管理,每天喂养花费半个小时。管理人员待遇:与1500元|月,厂区管吃住。
猪的销售:猪的成长期需7到8 个月。
销售方式:订单销售(供应量有限),没有大批量的专卖或者零售现象。每头猪的销售价在4000~5000元。平均17元|斤。
发酵床生态养猪,属于先进技术,引进于韩国,计生态又环保,猪舍干净无杂味。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有部分的这种生态养猪法但发酵床质量不好。使用2~3年发酵床整个系统就会瘫痪,可以说生态养猪中发酵床的使用是养猪史上的一次革命。云凤专业合作社——生态养植
概况:现共有六栋大棚,占地半垧、工作人员多为老农,灌溉技术较落后,技术方面处于探索阶段。
1.建棚:
(1)单个棚面积6分地
(2)钢架结构9000元
(3)塑料布3000元三年一换
(4)建造时间4天每个
(5)原来建棚花费:原来每个二万一,现
在需要二万五
2种植管理
(1)种苗:有育苗区自我育苗、包括劳工特别品
种价格五分钱一粒,其余品种与普通农户一致每株约0.5元(提前温室育苗提高成活率)
(2)种植劳力、单个大棚3人一天即可
(3)浇灌方式:用井水、普通灌溉方式,水量难
控以间隔沟满为止,准备采用滴灌并且3至4天浇水一次
(4)温度:25-28摄氏度,不超过32摄氏度,采
用通风降温。
(5)肥料:采用有机化肥,利用养殖基地废弃的发
酵床铺一尺在放土。同时在作物成长过程中仍会使用农家肥料。
运行情况:由于不完善,运行主要在3-9月间,由于
大棚种植可使作物延期三个月。因此营销主要考反季节蔬菜
每栋可种植1600株,且可种植多个品种 种植方式:人工栽培行距60CM株距30CM 授粉方式:自花授粉
1 养殖条件
养殖池塘在杜集区朔里镇塌陷水域, 池塘面积2 hm2, 水源充裕, 而且无污染, 水源水质能够满足国家渔业养殖用水标准的要求, 交通比较便利, 电力常年供应正常[1]。池塘池底淤泥小于10 cm, 池深约为1.5 m, 池底比较平坦, 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 池埂内坡比为1∶3。进排水设施齐全, 进排水用聚乙烯网扎牢, 同时配备防逃设施。
2 消毒种草
年初时放干池塘里的水, 经过1个月左右的时间晾晒后, 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 然后对池塘四周进行加固, 检查防逃设施。蟹苗放养前3周, 施生石灰1 125 kg/hm2进行清塘消毒。待药性消失后注水5~10 cm, 在池塘边种植2 m宽的伊乐藻, 再在离池边5 m左右种苦草, 然后种植轮叶黑藻, 这样既可保护环境, 又免去了只种植伊乐藻带来的负面影响[2]。3月底投螺约3 750 kg/hm2, 7月补投3 000 kg/hm2, 确保河蟹基础饵料充足。
3 苗种投放
大规格苗种适应能力强, 产出规格大, 经济效益好, 宜选江苏省赣榆县水产苗种场生产的大规格优质蟹种苗。3月中旬, 放40~50只/kg苗种7 500~10 500只/hm2, 即1只/m2左右。合理搭配品种, 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 适当投放花白鲢、鳜鱼、青虾等调节水质, 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也可促进增产增收, 提高水体的利用率, 提升整体养殖效益。其中鳜鱼作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 喜欢吃活饵料, 不仅能吃掉小型野杂鱼, 还能吃掉体弱带病、行动迟缓的鱼类, 减少了病菌的传播。搭配投放青虾苗1 kg, 规格为2~3 cm, 投放鳜鱼苗375尾/hm2, 规格为3~4 cm, 搭配少量的花白鲢。选择春季投苗种, 此时水温回升, 天然饵料丰实, 蟹苗活动能力强, 摄食旺盛, 可提高养殖成活率, 促进河蟹的蜕皮生长。
4 饲料投喂
前期投喂主要是新鲜小鱼和颗粒饲料, 中期主要是投喂小麦、南瓜等, 后期主要是投喂颗粒饲料、小鱼、豆饼等。一般投喂2次/d, 上午与下午投喂量的比例为3∶7, 以下午投喂为主。3—4月、5—7月、8—10月的日投饵率分别为1%~2%、5%~7%、10%。在整个养殖过程中, 应按照“三看”、“四定”的原则进行投喂。
5 水质管理
春秋季换水时间宜15~20 d换1次, 6—9月换水时间宜5~10 d换1次, 每次的换水量为20~30 cm。先排后灌, 保持水位稳定, 不能忽高忽低, 始终保持在1.5 m左右。每隔15~20 d全池泼洒1次生石灰, 用量为225~375 kg/hm2, 6—8月用生物制剂进行全池泼洒[3]。
6 日常管理
养殖期间坚持巡塘, 最好每天都要进行, 以便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定期对河蟹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 以便采取最佳饲养管理措施;为防止虾蟹逃跑, 应检查防逃设施的完善性[4]。检查池中是否存在敌害生物, 如发现其侵入应及时进行清除。在养殖过程中做好池塘日记, 记录每天的气象情况、日投喂次数及投饵量、河蟹的生长情况, 加注、排、换水时间、次数、池水水位, 池塘河蟹有无异常或发病等, 全过程如实地记录在池塘日志上。
7 病害防治
河蟹养殖过程中应全程贯彻生态调控的养殖方法, 病害防治上坚持“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 重点放在切断传染途径和改良养殖生态环境方面。饲养期间, 对全池泼洒消毒药, 如聚维酮碘、氨基酸碘等, 每20~30 d进行1次, 同时定期使用改良剂。一旦发现病害, 应进行正确诊断, 并及时治疗。日常管理注意水质的调控, 最好选用微生物及中草药制剂[5]。
8 适时捕捞上市
根据中秋和国庆“两节”前成蟹的价格昂贵, 早上市就有好价格的规律, 成蟹上市时间最好比一般池塘提前7 d左右, 上市规格达到150 g左右, 才能获得较高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于红旗.河蟹池塘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 :319-320.
[2]姜晓芹.河蟹池塘养殖技术要点[J].黑龙江水产, 2009 (1) :5.
[3]高光明.河蟹池塘养殖的水质管理[J].渔业致富指南, 2008 (14) :69.
[4]张彦龙, 栾延滨, 王飞, 等.河蟹池塘养殖技术[J].渔业经济研究, 2006 (2) :31-34.
一、藕田条件
藕田面积96亩,由鱼塘改造而成,已连续栽种两年莲藕,2008年3月底亩栽种藕300千克,2009年、2010年的种藕均为上一年留种。藕田淤泥厚30厘米,保水性能较好。藕田能排能灌,进水口与排水口呈对角排列。为进行套养小龙虾试验,将田埂夯实加固。
二、藕田杀虫施肥
4月初种藕萌芽,藕田水深15厘米左右,此时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氟虫腈(锐劲特)防治地蛆,并亩施复合肥50千克做基肥。
三、幼虾放养
幼虾放养前藕田水深加到40厘米,亩施茶籽饼5千克清除野杂鱼。4月23日放幼虾2800千克,平均规格460尾/千克。幼虾来自于九寿堂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西郊养殖基地,用4%食盐水浸浴10分钟后放养。
四、日常管理
1. 追肥。4月底、5月底各追肥1次,每次每亩施尿素15千克。施肥宜在晴朗无风天进行,避开中午烈日。
2. 龙虾投喂。藕田里的鲜嫩水草、底栖动物等都可作为小龙虾的天然饵料。人工投喂以大麦、小麦、菜饼为主,配合饲料为辅,主要投喂季节为5~7月份,日投喂量占虾体重的2%~4%。
3. 水质管理。藕田水质管理重点是水位调控,遵循“前浅、中深、后浅”的原则。清明节前后水深15厘米左右,之后逐步加大水位,幼虾放养时水位达到40厘米,夏季水位达到最大,保持为70~80厘米,寒冷天气水深维持在30~40厘米。因藕田的自净能力较强,只要水深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不需换水。
4. 病害防治。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除了早期使用氟虫腈防治地蛆外,没有使用其他农药。每个月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复合维生素,连喂5天。整个生产过程,未见莲藕、小龙虾发生病害。
五、收获
小龙虾从6月初开始用地笼起捕,捕大留小,晴好天气每天捕捞,大量捕捞集中在7月份。共收获成虾15840千克,平均规格40尾/千克。
莲藕从6月下旬开始采收,一直持续到来年清明节,大量采收集中在中秋节前后。共收获成熟藕153620千克,亩均产1600千克。
五、效益分析
总产值529980元,其中小龙虾253480元,莲藕276500元,亩均产值5520元;总成本229540元,其中苗种37200元(小龙虾幼虾28000元,种藕9200元,种藕成本按5年分摊),饲料31290元,水电费1180元,药物2850元,肥料21120元,塘租67200元,人工费66700元,其他费用2000元,亩均成本2391元;总利润300440元,亩均利润3129元。
六、小结
1. 藕田有垄有沟,种藕株距多在50~70厘米,行距多在2~2.5米,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小龙虾栖息生长。
2. 本次试验中用复合肥做基肥,如果换用有机肥,亩施1500千克,日后一般不需再追肥。有机肥做基肥,可能更有利于小龙虾天然饵料的繁衍,既降低了肥料成本,又可降低饵料成本。
3. 藕田套养小龙虾,可起到生态互补作用。藕田中的水草作为小龙虾的天然饵料,省去了人工除草的麻烦。藕田中的底栖动物非常丰富,这也是小龙虾重要的天然饵料。藕田耗肥量较大,小龙虾的排泄物为藕田增加了有机肥料。
4. 藕田套养小龙虾,可显著增加经济效益。兴化地区单纯藕田亩均效益多在1200~1500元,套养小龙虾之后,虽增加了幼虾和饲料成本,但藕田中小龙虾的天然饵料多,亩产小龙虾70千克的藕田几乎不用人工投喂饵料。本试验因幼虾放养量较大而投喂了饵料,但亩均饵料成本仅325元,经济效益增加显著。
蛋鸭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措施
一 蛋鸭饲养的.前期准备工作 1 确立饲养模式 (1)饲养方式选择:目前我国蛋鸭饲养方式有笼养与平养两种.在平养方式中可分为圈养、半开放式饲养和放牧(蛋鸭最好不放牧).其中半开放式饲养又可分为全程饲养和分阶段饲养.笼养方式具有饲养管理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饲料转化率高、减少对水源的污染等优点.今后笼养方式将更广泛地被应用.
作 者:李松龄 王磊 作者单位:河南省荥阳市畜牧局,荥阳,450100刊 名:中国禽业导刊英文刊名:GUIDE TO CHINESE POULTRY年,卷(期):26(4)分类号:S8关键词:
姓名:刘永概班级:工管10
4一项目介绍 腾冲龙江小白鱼体型中等大小,体躯圆长、全身银白,结构匀称。成年雄鱼体重0.5~1千克左右,其体态健壮,鱼鳞细小。成年雌鱼体重一般在0.5千克左右,体型细小,此种鱼类口感细腻,无绒刺,鲜味十足,实属罕见。是上乘的营养滋补佳品,最适合老幼年人食用。公司发展的理念是:生态、环保、健康。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吃上高质量的鱼肉,更多的绿色食品。因为现今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药物残留对人体的伤害,在市场上有多少商品让人们放心?有多少产品能保持原产品本色?几乎没有,这些商品都多多少少地失去了他们原来的本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饮食条件的大大改善,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们不会再关心温饱问题,而是更多的关注吃进去的东西是否健康,自然而然地对绿色食品更加青睐,所以本产品的销售前景非常大。我公司的产品都是严格按照精选健壮的上等鱼苗,科学的免疫程序,传统的水库放养的方式,坚持足够的饲养日龄上市等生产程序生产的,所以能够完全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二市场分析
公司面临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其他鱼类品种产品。
(一)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
饲养周期短,成本低,易管理,可大规模生产养殖。
2.劣势: 肉中水分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脂肪含量高,肉质口感差,抗病力差,肉受合成饲料的影响含有大量的添加剂、激素、抗生素之类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二)本公司产品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 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全面,抗病力强,肉质细腻鲜嫩,因此是补身健体的上等食品,对人体无副作用,可称之为绿色食品。
2.劣势:
饲养周期长,成本高,大规模生产比较困难。
目前,人们生活已经认识到“健康”是最重要的,也逐步了解了一些产品对自身的危害或不于健康,也在逐渐地向绿色食品、健康食品靠拢,这说明大家已经有了这种“绿色意识”。所以本公司的产品有消费者很高的认同度,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风险分析
小白鱼养殖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价格风险:鱼类市场的变动。以目前物价的上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小白鱼的价格波动不定时高时低,因此存在一定的价格风险。
2.疾病的风险:目前最常见的疾病有:
①病毒性疾:鱼鳞出血病病毒病;②细菌性疾病:赤皮病、竖鳞病、疖疮病、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烂尾病、白头白嘴病;③真菌和藻类引起的疾病:水霉病、鳃霉病、流行性溃疡综合征等等。面对一系列可能会发生的疾病,我们应该提前采取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3.自然灾害风险:水灾、泥石流、气温等风险因素。
四经营选址
(一)经营方式
公示性质:个人独资或股份合资企业
公示名称: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生态养殖兴邦富民有限公司
公司员工组成:经理1人,员工10人,顾问6人,预招数名。
(二)场址选择
1.交通方便,远离居民区、公路,噪声污染小;
2.座北朝南,避风向阳,水资源充裕;
3.土地面积大,易于管理;
4.地势低洼,平坦,土质结实。这样既便于鱼疾病防御,又便于物资和产品运输,使鱼有一个舒适的地方和食源,有利于鱼的快速生长。
五水池和设备
(一)水池的建设
采用大型水库进行放养:
大型水库有利益水质的净化,避免了鱼类拥挤而缺氧。最主要的是用的年限比一般的小池塘要长久,可以尽可能的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水库一般修建10到20米深,这样既适合小白鱼的生活水域,又可以避免一些空中天地。水库修建在地势低平坦有活水流动,四面环山的地方。这样天气炎热也不至于池中缺氧,池水温度过高,另外也便于管理。
(二)设备准备:
养殖小白鱼所用的设备一般有: 水温测试仪、水质酸碱测试器、投料机、水质透明度测试仪、鱼苗筛选设备等。
六 养殖方式
一般采用天然放养的模式进行:
早上投放天然有机饲料,正午投放青饲料。全天保证饮食充足,同时池中也可以方养一些小虾小螃蟹以便维持生态平衡。池旁边还可以饲养一些家畜,种植一些果树。生态循环养殖是有效利用每个环节的副产品,达到保护环境,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显著提高养殖效益的高效模式。
生猪——猪粪——鱼——池泥——果树/青草——生猪
七 饲养管理
(一)幼鱼期的饲养管理:
A育幼鱼期的生理特点
育幼鱼期是小白鱼比较特殊、难于饲养的阶段、了解和掌握幼鱼的生理特点,对于科学培育幼鱼至关重要,幼鱼与成年小白鱼有如下生理特点:
1.温度调节能力差,个体及其微小,很容易受候环境的影响。因此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温度的调节是幼鱼健康成长的关键,这等措施设备一定要搞好。
2.代谢旺盛期,生长迅速,幼鱼代谢旺盛,心跳和呼吸频率很快,需要良好的氧气含量,保证水流动速率。
3.胆小易惊,抗病力差,幼鱼胆小,异常的响动、生人进入池边和光线突然改变等都会造成惊群。生产中应创造安静的育雏环境,饲养人员不能随意马虎。
幼鱼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对各种病菌的易感性较强,生产中要严格执行免疫接种程序和预防性投药,增加幼鱼的抗病力。
4.群居性强,幼鱼模仿性强,喜欢大群生活,一块儿进行采食、活动和休息。因此,幼鱼适合大群高密度饲养,有利于温度控制。但密度不能太大,防止缺氧的发生。
B育幼鱼期的环境要求
1.温度:温度与幼鱼体温调节、运动、采食和饲料的消化吸收等有密切关系。
2.周龄以内幼鱼温度应掌握在15摄氏度~25摄氏度。两周后就可以放入水库进行天然饲养了。
3.饲养密度:一般可以看你的水库大小来放养,可以采用每平方米鱼数目来表示。在合理的饲养密度下,鱼采食正常,生长均应一致。密度过高生长发育不整齐,易发生缺氧而死亡,密度过小,导致资源的浪费。
C幼鱼的选择
选择健康的幼鱼是幼鱼成功的基础,由于种用的是近亲成熟白鱼、营养和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初生幼鱼中常出现有弱、畸形和残疾等状况,对此需要淘汰。因此,选择健康的幼鱼是培育幼鱼成功的首要工作。幼鱼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外观活力幼鱼表现活泼好动,无畸形和伤残,反应灵敏,眼睛圆亮,为佳。而浮漂不动没有反应,腹部过大或过小、体鳞片有血丝或掉鳞者则为弱。
2.鱼鳞整齐,体表光亮,干净无污染,游动迅速的为好苗。
D幼鱼的日常管理
3.培育池温度、光照、氧含量的控制是幼鱼培育成功的必佳生活环境的关键。
4.合理饲喂幼鱼,幼鱼肠胃容积小,消化力弱,日常喂养每5小时饲喂1次。
5.分群时进行强弱分群,可以保证幼鱼的健康成长,提高成活率,在培育幼鱼过程中,要及时将发育迟缓、体质较弱的挑出,对于挑出的这一部分可以特殊照顾,提供优质服务,使其尽快成长。
6.疾病预防严格执行免疫接种程序,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对于一些肠道细菌性感染要定期进行药物预防。等于开始长到二指宽后每一阶段开始对于进行注射鱼苗。以便保证每一阶段鱼的健康成长。
7.做好记录,记录内容有幼鱼死淘数、耗料量、温度、防疫情况、饲养管理措施和用药情况等,以便于对育幼效果进行总结。
(二)育成熟期的饲养管理
出生后到3~4个月后上市,这段时期称为育成期。这段时期,小白鱼已经具备了天然放养的条件,白天大部分以捕食小型生物和水藻类为主。基本上不用怎么管理,采取天然放养为主,这样才能品味到野生的那种味道,和天然绿色健康的味道,这种随其自然的养殖才配称生态环保。
1. 生态耕水健康养殖技术
耕水机的安装模式与传统增氧机械安装形式相同,只需按照水域面积选取相应型号,安装时可以根据常年风向偏上风口一些。
2. 底层微孔增氧水产养殖技术
设备安装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长条式:长条式增氧系统是用较长(一般是5~50米)的微孔增氧管布设在池塘底层,固定并连接到输气的塑料软支管上,支管再连接主管。要求微孔曝气管距池底10~15厘米,呈水平或终端稍高于进气端。风机空气从主管经支管到微孔曝气管扩散于水体,实现增氧。如双塘增氧管道布置为三级:风机——主管——支管(软)——微孔曝气管。单塘仍然是三级管网,但主管只有一边接支管。多塘管网分四级:风机——主管——支管——连接管(软)——曝气管。
(2)圆盘式:圆盘曝气器,其制作方法是用金属或塑料先制成圆形框架,圆盘直径1~1.5米,微孔管长一般是15~30米,把微孔管盘绕固定在框架内,进气管口留在圆盘中间,与支管连接进气,终端口封死,用支架和绳子安放底层水中。曝气流程仍是风机或空压机——主管——支管——连接软管——圆盘内的微孔曝气管。这种形式在水深的池塘应用效果明显,特别是工厂化养殖。
(3)点式:实为微型圆盘曝气器,其圆盘直径20~30厘米,微孔管长一般是1~2米,把微孔管盘绕固定在框架内,进气管口留在圆盘中间,与支管连接进气,终端口封死,用支架和绳子安放底层水中。该形式用较密集的布点弥补了圆盘式的不足,适用于大面积池塘养蟹。
注意事项:
1. 生态耕水健康水产养殖技术
(1)要求保证耕水机全天正常运转。耕水机能使水体溶氧总量增加,上下层比较均匀。但上层水(0~0.5米)溶解氧含量比使用增氧机少。因此,安装耕水机的鱼池,还要备有小功率的增氧机,以备气压低的闷热天、阴雨天和夜间等低溶氧时段可以适当开启增氧机,保证水体的总溶氧量。
(2)氨氮与pH和水温有关。pH和水温越高,毒性越大。因此应该定期补充新鲜水源,排出污染水体。这就要求鱼池排灌沟渠畅通,塘坝坚实。
(3)鱼池底泥过厚,容易产生各种有毒物质。使用耕水机时,短时间(3个月左右)内水体氨氮含量会比增氧机鱼池稍高,但4~5个月后,水体氨氮含量会逐渐下降。因此使用耕水机必须长期坚持不停使用,不能间歇使用。
(4)耕水机具有减少饵料沉底、节约饲料的作用,使用耕水机要与科学喂养结合起来。特别是提供休闲垂钓的鱼池,鱼密度高,饲料过多,水质容易变坏,发生鱼病。应完善水质检测和监控手段,定期检查水质变化。
2. 底层微孔增氧水产养殖技术
(1)微孔管曝气器不能露在水面上,也不能靠近底泥。首次使用时应了解塘口条件,在部分长期养殖的老水塘,由于经年积累,底部沉积了大量有机物,如突然采用大量底部曝气,翻动淤积层,会使氨氮、硫化物等有害物质集中暴发,造成鱼类突发性大量死亡,因此曝气管铺放应距水底有10~15厘米的高度。开始使用时建议部分开启曝气管,观察有无淤泥泛起,确保使用安全,正常工作时水体表面应为洁净小气泡溢出。
(2)通气总管、支管和阀门布置位置应合理,不应影响渔民夜间巡塘行走安全,也能防止通气管阀被踩踏损坏,建议浅埋。
(3)正确调整系统供气压力,确保最佳增氧效果,气泡以细密、数量多为佳,目测水面溢出气泡直径应小于1毫米。
(4)检测水质,如溶氧状况,充氧效果,可用溶氧仪定时测定,并做好记录,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开机时间应根据不同季节、养殖对象、放养密度和生长期需要采取不同方案,如南美白对虾基本采用全天候增氧方式,而鱼、蟹则大多采用每天10~12小时增氧方式。
(5)经常巡塘检查,如发现增氧设施运转有故障或有损坏,应立即报修。如发现水面有大气泡则表明曝气管有破损,应将曝气管取起,找出破损点,剪除破损段后用接头连接,即可正常使用,曝气不正常应及时检修。
(6)生产期内,微孔增氧管器一般不会堵塞,如因藻类附着过多而堵塞,可将曝气管(盘)捞起曝晒一天,拍打抖落附着物,或用20%的洗衣粉浸泡1小时后清洗干净,晾干再用。
中国农学会供稿
【高效生态养殖】推荐阅读:
温岭市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战略思考06-08
林下养殖生态效益分析07-04
生态养殖调查报告07-23
生态水产养殖申请报告07-07
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论文10-28
发展生态农业 加快建设生态安仁06-26
抓好高效课堂06-05
如何高效复习06-16
高效地理课堂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