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空巢老人

2023-0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服务空巢老人

我国“空巢老人”护理服务责任制建设研究

摘 要:我国“空巢老人”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而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还未建立起护理保险体系,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护理服务的责任制建设为向护理保险的过渡提供缓冲和方向。

关键词:空巢老人;护理服务;责任制

一、我国“空巢老人”护理服务现状

据民政部的数据,目前我国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城镇家庭养老护理服务明显缺失。2010年,全国65岁以上“空巢老人”有4150万人,到“十二五”期末将超过510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近1/4。我国“空巢老人”的现象主要源自于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老年人多数选择安全感强的居家养老,但大部分老年人的子女已经离开家庭、没有晚辈与其同居、只和配偶一起或独自一人生活。因此,大多数老人成为“空巢老人”。

我国服务于“空巢老人”以护理照料为主要功能的慢性病医院、护理照料机构、康复机构、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机构还很少,城镇尚未建立起“空巢老人”的长期护理服务网络,政府在这些方面为“空巢老人”提供的福利覆盖面还比较窄,社区“空巢老人”的福利服务设施以及家政服务组织也比较匮乏。“空巢老人”长期生活无人照料,身体好,生活尚能自理;一旦生病,子女不在身边,如买菜、洗衣、洗浴等这些日常事务都有诸多不便。随着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老年人常常患有各类慢性疾病,发病往往很突然,家中无人照顾或抢救不及时,老人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甚至在家中死亡也无人知晓。居家养老作为目前养老的主要方式,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家政服务、日间照料、精神慰籍等福利性服务项目短缺,“空巢老人”家庭亟需的家政服务人员不能满足需求,生活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年人的护理需求缺口更大。基于我国“空巢老人”护理服务的现状,建立起护理服务的责任制度是居家养老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向护理保险制度过渡的必经之路。

二、空巢老人福利性护理服务的主要问题

第一,政府职能缺失,政策资金不到位。由于政府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同时,我国慈善组织发展有限,因此各种福利性服务投入还远远不足以满足空巢老人的需求。政府部门机构设置混乱,职能责任分配不清晰,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素质较低,服务质量差,责任心差,服务态度恶劣。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硬件设施抵挡,管理模式落后。“空巢老人”的养老护理面临严峻的挑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老人被打、致残、被欺诈、受虐等事件,而面对类似事件,政府对其监督、管控与问责的能力弱,行政能力遭到各方质疑,同时也对伦理道德建设及社会秩序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第二,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针对老年人护理服务方面的法律还未建立起来,护理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殴打、虐待、欺诈老人等侵犯老年人人身及财产等的违法行为,还未有明确的处理办法或规定,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省市各级政府对各养老服务机构、企业及政府部门的发展尚未提供细化的、可行的、操作性较强的法规及条例。发展管理模式不统一,出现问题没有较统一和权威性的解释及其处理办法,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空巢老人”护理服务事业的发展。

第三,社区护理服务发展水平差异大。有些省市针对空巢老人不断探索护理服务的形式也取得一定成效,如根据独居空巢老人自我料理能力较差的事实,2011年以来内蒙古、山东、陕西、宁夏等地除了推出“红按钮”、爱心门铃、电子保姆等经济呼救设备之外,还实行了“政府补贴服务”的居家养老新形式。但由于社区的护理服务多是自发的,有些地区社区护理服务水平较低。表现在:(1)社区护理服务站设施不够完善,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2)社区未设立专业机构,一旦出现突发问题,老人则无所是从,其权益不能得到保障。(3)社区护理服务水平低,服务内容过于单一。社区的专职人员及志愿者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在护理服务过程中缺乏连续性,“空巢老人”长期护理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服务项目较少,多以上门的家政服务为主,“空巢老人”的心理咨询以及临终关怀等专业化的服务处于缺失状态。

第四,从事“空巢老人”护理服务的慈善组织欠发达。我国非营利性的护理服务组织发展缓慢,缺乏资金以及政策支持,“空巢老人”的护理是长期连续的,部分慈善组织由于资金问题无法长期有效的对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同时,慈善机构中很多从业人员都是未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就业,有些慈善组织未按法律程序进行登记注册,因此也就不能得到各项政策及法律法规的保护,同时政府部门也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及管理。

三、国外通行做法

在发达国家中, 根据实施主体不同, 长期护理保险可分为两类: 一是由商业保险公司作为经营主体, 采用自愿保险方式, 属于商业保险范畴, 以美国为代表,体现了灵活、自由、多样化的优势。 二是由政府作为管理主体, 采用强制保险方式, 属于社会保险范畴,以德国为代表,有效直接的保证了护理保险的覆盖率,德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对此后日本及我国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对策建议

为了更好的建设护理保险制度,我国首要的是做好护理服务的责任制建设,以责任制建设为基础,进一步过渡到较为发达的护理保险模式,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健全更完善的服务。针对责任制的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发挥政府在护理服务中主导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福利性护理服务工作机制。(1)政府要转变在“空巢老人”护理服务中的角色。政府应逐渐转变为福利性护理服务的规范者,福利服务的购买者、物品管理与仲裁者以及促使其他部门从事服务供给的角色。积极支持公建民营,民办公助,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护理服务的事业中来。政府鼓励慈善组织与非营利机构兴办护理服务事业,给予政策优惠,通过非营利组织来达到整合福利服务。鼓励护理服务事业的民营化,可以聘用专门的组织机构从事护理服务,使护理服务事业多元化发展。(2)政府要明确各部门职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加快把护理服务列入议事日程,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组织或促进制定建筑设施、卫生条件、质量标准、服务规范等护理服务的标准,开展服务质量评估和服务行为监督。鼓励建立护理服务中介组织,发挥其在行业自律、沟通企业与政府联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3)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支持社会办福利机构的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资金是保证各项护理服务及各项设施建设有序开展的关键,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积极争取社会各方力量及慈善机构对护理事业的支持,广开渠道,充分利用彩票公益金、慈善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发展社会办福利机构,这样才能加快建设与老年人生活护理、医疗康复、教育娱乐等息息相关的服务设施,才能丰富“空巢老人”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

第二,加强“空巢老人”的权益保障。(1)加强老龄法建设。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化进程,开展执法检查和普法教育,提高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化水平,设立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或援助的部门,向老年人宣传法律知识,同时也能更有效的保证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健全老年维权机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加强对社会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工作,将其作为社会维权服务的重点对象。加强对护理服务质量检查、监督,维护“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杜绝歧视、虐待老人的丑陋现象。(3)做好“空巢老人”的法律服务工作、拓展“空巢老人”维权法律援助渠道,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重点在涉及老年人医疗、保险、救助、赡养、住房、婚姻等方面,要加大对侵害老年人权益案件的处理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构建社区护理服务网络。(1)要按照当地社区建设规划和“空巢老人”的实际需要,协调各个部门,整合资源,在城镇建设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等基础性服务设施,大力推动专业化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化娱乐、信息咨询、老年教育等服务项目的开展,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多种服务。依托城市社区信息平台,在社区建立为老年人服务的热线、紧急救援系统等多种救助形式。(2)吸引生活能够自理的“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到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接受服务,参加各项社区组织的活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则采取派专人上门包护,满足老人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多种需求。(3)加强社区护理服务专业队伍建设。护理服务的专业服务人员严重短缺,政府要积极开发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人员、城乡低保人员、低保边缘人员及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到护理服务机构就业、再就业。要促进养老服务水平的提高, 加强护理服务的职业教育培训,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与护理服务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采取必要的奖评政策,鼓励从业人员更好地为老人服务。

第四,提高全社会的慈善意识。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敬老美德,创新劝募和捐赠方式,开通多种慈善捐赠渠道以扩大“空巢老人”福利性护理服务的资金来源。鼓励一切有条件的个人和群体发扬服务和仁爱精神,积极投入各种性质的老年人福利志愿工作。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崔万有.日本社会保障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日本]广井良典.沈洁.中国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借鉴[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作者:郭天娇

第2篇: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与社会工作介入

摘 要:目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问题及其治理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问题有多维度特征并由多种原因造成,其服务贫困治理需要不断完善社会政策和更新服务理念。在政策完善和服务理念更新的过程中,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社会工作应在与农村空巢老人服務贫困治理价值契合性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法规和政策,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作为政策推动者、资源链接者、服务提供者和使能者等的功能,找准社会工作介入的内容和层面,运用社会工作的独特方法,对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的过程实施介入。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社会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

1.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问题突出

服务贫困与经济贫困是贫困的两个不同的维度。经济贫困主要表现为经济收入低,而服务贫困则表现为在文化、教育、卫生保健及生活照料服务等方面的缺失。①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的加速,我国独居或夫妇二人独自生活的空巢老人与日俱增,服务贫困问题日趋严重。2016年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空巢老年人已将近1亿人。在农村,由于年轻的家庭成员进城务工,老人被动或主动与子女分居,空巢老人更为普遍,空巢老人率达到45%,远高于城市。②而且,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空巢老人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

目前,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物质生活基本上有保障,实现了物质层面的老有所养,摆脱了经济贫困。但是,子女外出务工,常年不在身边,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照顾不到位,老人较少获得家庭方面的帮助与支持,其服务贫困问题尤为突出。服务贫困比经济贫困给农村空巢老人造成的伤害更大,很容易导致老人精神上空虚、生活上无助,从而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农村空巢老人因与亲人长期分离,日常精神生活变得无聊、无助、无所适从。③一些行动不便或失能的农村空巢老人由于得不到家人的照顾而意外事故频发,甚至出现老人自杀后无人知晓的极端情形。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大陆老年群体自杀率较以往有增加趋势,达到37.34/10万人,仅次于韩国和我国台湾省。④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问题及其治理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2.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问题研究亟待深入

社会工作始于西方国家,西方学者对老年人与社会工作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美国学者扎斯特罗(Charles H. Zastrow)认为,老年人面临地位低下、生理疾病、亲情缺失等问题,社会工作者能向老年人提供个人及家庭咨询、危机干预、日间护理及中介服务等。⑤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老年人面临的困境及社会工作介入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仝利民认为,应重视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服务,不断完善社会工作参与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政策。⑥游秀钦认为,空巢老人精神生活贫困,缺乏生活照料,应更新社会工作理念,发挥社会工作在空巢老年生活服务中的帮扶作用。⑦张岭泉等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路径,提出政府、社区、社会力量三方合作,建构社区、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四社联动的农村老人专业服务模式。⑧王郁芳等利用相关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的影响因素,发现社区支持是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的重要依托。⑨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精神赡养等问题。

上述相关研究鲜有提及服务贫困一词,对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与社会工作介入的研究不足。2015年我国精准扶贫战略提出后,研究主题集中于经济扶贫与社会工作介入问题。而2017年王作宝对服务贫困的研究,只是阐述了服务贫困的含义,探讨了未成年人的服务贫困及治理问题,对老年人服务贫困问题尚未涉及。⑩人人都会老,“如果我们现在不面对、不解决老人问题,将来我们将处在悲惨的境地中”B11。为此,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索社会工作精准介入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的空间与路径。

二、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问题的表征及原因分析

1.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问题的多维度特征

贫困是一种生存状态,不仅意味着饥饿,还意味着自由和权利等福利的丧失。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问题具有多维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娱乐服务贫困。文化娱乐是老人的重要精神食粮,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对文化娱乐服务有需求。在辽宁农村地区,空巢老人对健身器材、书画棋牌比赛、戏剧演出、广播站、图书馆博物馆表示非常需要和比较需要的占比分别是34.12%、32.37%、31.24%、23.76%和13.48%。B12而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是在家看电视、串门聊天、打牌(麻将)或者是有赌博性质的活动,其他娱乐活动非常少。笔者在湖北的一些农村地区调查时,曾访谈了53位空巢老人,发现70%的老人从来没进过公园、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场所。

(2)精神慰藉服务贫困。农村空巢老人的子女多数进城务工,一般逢年过节或有重大事情时才会回家看望父母。在这种子女长时间离开老人的情况下,老人往往有较强的孤独感和心理问题,对子女有意见,有的老人甚至认为自己被子女遗弃。农村空巢老人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意愿较低,当空巢老人与子女或邻里发生矛盾或权益受到损害时,一般不愿意诉诸法律,而是希望有人在精神上给予同情和支持。但农村社会关系复杂,一些人攀比心理较重,空巢老人较难得到来自同村人或亲戚的精神慰藉,有的人甚至对空巢老人幸灾乐祸。笔者在对湖北一些村庄空巢老人的调查中发现,对精神慰藉服务有需求的空巢老人占58.5%,而其中有67.7%的人需求得不到满足。

(3)信息咨询服务贫困。农村空巢老人独自居家,信息闭塞。他们对信息有强烈的需求。从信息需求结构看,农村空巢老人逐渐从以关心果腹为主转向以寻求情感安抚和安全为主。从需求的信息内容看,农村空巢老人既需要亲属尤其是子女外出的劳务安全信息,又需要国家政策尤其是社会养老、医疗保障政策等信息。然而,农村空巢老人很难从网络、电视、报刊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其信息来源渠道主要是亲戚好友或村民,信息缺乏权威性、系统性和准确性。在笔者访谈的53位湖北农村空巢老人中,有80%的人表示信息多是道听途说,难辨真假。

(4)卫生保健服务贫困。农村空巢老人大都年老体弱。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保健意识和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据相关调查,有近70%的农村空巢老人需要医疗保健服务,需要服务的项目主要有定期身体检查(65%)、紧急救援(46%)、家庭医生(55%)、药品使用(43%)、康复护理(46%)、健康宣讲咨询(32%)等。B13但實际上,农村空巢老人的这些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一些老人基本上没进过医院体检,只有大病重病才到医院看医生。

(5)生活照料服务贫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空巢老人对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在豫东南农村,有75.95%的留守老人表示需要生活照料服务,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留守老人往往担心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时无人照料,对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随之增加。然而,农村空巢老人能够获得生活照料服务的不多。农村社会照料服务主要针对鳏寡孤独者,有子女的空巢老人很难获得社会照料服务。农村老年人获得家庭成员照料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由于子女常年进城务工,农村空巢老人主要依靠自己或配偶进行生活照料。有59.23%的留守老人平时依靠配偶或自我照料,生病后有61.5%的留守老人采取自我照料的方式。B14在湖北某县农村,有6.1%的老人在需要照顾的时候得不到照顾,单独(无配偶)老人无人照顾的比例达到15.1%。B15我国农村老人照料有家庭化偏好,家庭是老人照料体系的核心。B16子女不在身边,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照料服务贫困问题显得比较严重。常有空巢老人“躺在地上”而子女“在通讯录里”,甚至有独居老人在家中死亡多日竟无人知晓的情况发生。B17

2.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与城镇空巢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存在更多的劣势。其服务贫困的原因体现在多个层面。

(1)在社会层面,公共物品匮乏。公共物品主要由政府提供。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我国政府公共物品投资向城镇倾斜,农村公共物品无法得到有效供给。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到2016年年末,我国96.8%的乡镇有图书馆、文化站,70.6%的乡镇有公园及休闲健身广场,11.9%的乡镇有剧场、影剧院,56.4%的乡镇有敬老院。住在乡村的老人很难享受到这些福利。从村级情况看,82.8%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89.9%的村通宽带互联网,81.9%的村有卫生室,54.9%的村有执业(助理)医师。B18很多村庄尚没有居家养老服务站、养老院。社区活动场所对老年人多维贫困的影响很大。有研究表明,社区活动场所种类每增加1%,社区老年人多维贫困指数(MPI)就减少0.051。B19可见,由于农村文化娱乐、养老服务、医疗卫生等公共物品匮乏,社会未能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必要的环境和保障,从而导致农村空巢老人没有享受到应享有的公共物品福利,陷入服务贫困。

(2)在家庭层面,经济收入有限。服务贫困是伴随着经济贫困而存在的。经济贫困会影响空巢老人对服务资源的获取,导致服务贫困。与城镇相比,农村家庭经济收入依然较低。虽然农村空巢老人子女进城务工,会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有利于降低农村空巢老人陷入服务贫困的可能性,但现实中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收入并不高,农村老年人大多依靠土地收入和微薄的养老金收入。201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39251元,而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仅为3721元,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只有14617元。B20由于经济收入有限,农村空巢老人难以购买社会化服务,很多老人只能居家自我养老,自我服务。据调查,约有75%的农村老年人常年有病而因经济条件限制得不到医疗服务。B21一些家庭需要请人照顾年迈的老人或送老人到养老院,也因经济问题而无法实现。

(3)在个人层面,文化观念落后。个体素质对老人多维服务贫困的影响很大。如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陷入多维贫困的可能性越小,反之则越大。B22据测算,不阅读书报的农村老年人陷入多维贫困的发生比是阅读书报的1.668倍,阅读书报对缓解农村老年人多维贫困产生重要影响。B23农村空巢老人绝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如在笔者访谈的53位湖北农村空巢老人中,只有12人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余的均为小学文化水平甚至文盲。这些老人不能理解或不愿意接受社会服务,一些老人信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习惯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缺乏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

三、传统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的缺陷:政策与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推动老年人养老服务发展的法律和政策,这对于缓解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状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实际效果表明,现行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政策与理念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1.政策有规定,缺配套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1996年8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后,前后经历了多次修正。其中,2012年12月修订的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正式入法。该法规定,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给予赡养人探亲假。但是,对农民工来说,这条法律规定可操作性不强,难以执行。国务院及中央部委先后发布的多种关于养老服务的文件提出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然而,这些养老服务政策多是原则性、综合性和一般性的规定,具体措施和具有操作性的内容较少。如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各类市场主体将养老资源向农村倾斜。但是,上述文件少有具体措施和具有操作性的内容。虽然有一些养老服务政策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和保障措施,但缺乏约束力、强制力与激励机制。如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提出发展农村社区老年教育,并提出加强组织实施、完善经费投入机制等保障措施,但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考核没有规定;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提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同时要求强化督促落实,强化问责机制,但如何严肃追责语焉不详。政策中的一般性规定及缺乏衔接的只言片语难以成为解决农村老年人服务贫困问题的有效保障。很多地方为更好地落实国家政策,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方案,但这些方案大多数内容也只是重复或强调国家政策的内容,提出一些一般性的任务与措施,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奖惩制度。另外,一些政策向上协调争取难,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政策难以落实到位。由于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的欠缺,农村空巢老人心理慰藉、卫生保健、日常照料等特殊问题和需求没有得到有效的帮扶与支持,农村在养老服务模式实践、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等方面严重滞后于城镇。

2.理念重应急,轻常态

我国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背景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而农村经济发展又相对落后于城镇,物质性养老资源稀缺,目前人们养老观念依然延续着重物质需求、轻精神满足的惯性。在农村家庭中,很多子女对老年父母的心理或精神需求不理解、不重视;对老人服务需求的满足仍采取“抓大放小”“重急轻缓”甚至“可有可无”的态度;对老人“重医不重养”,只有老人失能或生病时才去看望和进行照料护理,平时则由老人自己生活、自我照料。社区和养老机构由于人力不够、能力素质不足,只重视对老人生活起居的照顾,或只重视在一些重要节日开展文娱活动,忽视平时与老人的情感交流,没有及时提供精神抚慰服务。一些单位和社会组织如学校、“三农协会”等对农村空巢老人会有一些慰问活动,但比较重视对老年人中的弱势群体如失能老人或需要紧急救援老人的慰问,忽视对其他老年人提供常态化的精神生活照料服务,缺乏对老年人的兴趣培养、社会价值开发等服务。B24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养老服务政策多是基于“补缺型”的社会政策模式构建的,即当老人遇到困难或出现重大事故时才引起重视和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政策在本质上是消极被动的而非积极主动的,只能解决服务对象短期的、已经遇到的困难,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服务贫困的问题,并且容易导致被服务对象对服务制度的福利依赖。从未来看,这种“补缺型”的消极服务政策难以持续提升农村空巢老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可行性与操作性

针对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的特征及其治理存在的弊端,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政策体系,并投入专业人员,以保障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反思和更新服务贫困治理的理念。前者需要制定专门针对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的治理政策,并加大投入专业人员执行相关政策,这需假以时日才能实现。后者需要更新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的治理理念,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需要探索一条兼具可行性和操作性、短期内能见到实际效果的路径来对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作出回应。这就是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鼓励社会工作者介入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

1.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

社会工作是帮助人的专业活动,这种活动能够提升和恢复受助人的社会功能。社会工作在贫困治理过程中具有补位作用,其理念、专业方法是人类在同贫困作斗争及解决相关社会问题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不仅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1)从介入的基础看,二者的价值理念存在契合性。社会工作是以人道主义为基础的、“被价值注满”的工作,其价值理念与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所遵循的价值理念高度一致。社会工作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得到实际的服务和福利,不是简单的人道主义和简单的慈善施舍;社会工作者是更加积极的被称为“做好事的人”“奉献心灵的人”。B25社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解、接纳、尊重等价值理念,给予受助者有尊严的支持和帮助,以安抚受助者的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是政府、社会为保障空巢老人平等获得服务的机会,从文化、教育、卫生保健及生活照料服务等方面对其提供的一种援助。它需要一种积极、全面、人性化、个性化和多元化、专业化的社会服务,这与社会工作“助人”的价值理念相吻合。所以,在价值观上,社会工作与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具有高度契合性,这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提供了基础。

(2)从介入的保障看,有法律政策的支持。社会工作开端于1601年英国颁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工作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在我国,社会工作是舶来品,与本土文化有冲突之处,在实践中社会工作的合法性也时常遭受质疑B26,但社会工作的合法性正在逐步建构。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开启了社会工作的帷幕。2014年国务院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正式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提出了要发挥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救助领域的作用,鼓励社会工作者为被救助者提供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等专业服务。2015年民政部等部委发布的《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出,鼓励民间资本举办养老服务专业机构,鼓励民办养老机构引入社会工作人才。當前,我国养老服务法律和政策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和优化,这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

2.社会工作介入的操作性

社会工作应根据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的特征,找准介入的内容和层面,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使能者、政策宣传与推动者、资源链接者、服务提供者等功能作用,运用独特的方法,对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的过程实施介入。

(1)在介入的内容上,赋能与赋权并举。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的维度主要体现在精神慰藉、卫生保健及生活照料服务贫困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社会工作者除发挥资源链接、服务提供等作用,为空巢老人挖掘精神慰藉、卫生保健和生活照料等服务资源,以及直接为空巢老人提供心理疏导、精神安慰、卫生保健和生活照料等服务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农村空巢老人赋权和赋能(增能),让老人自我管理,实现“助人自助”的理念和价值。赋权和赋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维度,二者含义有所不同。B27赋权是“授之以鱼”,强调赋予某种资格,重点在于社会生存权;赋能是“授之以渔”,侧重于赋予能量,着眼于提升发展权。B28社会工作者在介入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的过程中,应将赋权与赋能相结合。一方面,社会工作者通过法律和政策宣传,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权利意识,呼吁落实老年人的一些基本权利如失能照料权及在家庭、社区活动中的参与权等,提升老人在家庭、社区中影响他人及资源分配的能力。同时,找准农村空巢老人的“优点视角”,促使其发现自身的优势与潜能,鼓励其参与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如参与互助养老和志愿服务等,帮助其实现自我赋权。河北省的一些农村社区鼓励空巢老人组成互助组“抱团养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B29另一方面,对空巢老人进行培训,讲授国家养老政策、相关医疗保健及应对突发事件等知识,提升其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或参与自助养老服务的能力,实现自我赋能。

(2)在介入的层面上,宏观与中微观并重。农村空巢老人在精神慰藉、卫生保健、生活照料服务等方面的缺失,有个人、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社会工作应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上介入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不可偏废。在微观层面上,以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和个人为对象,通过谈话等方式引起子女对老人精神生活的重视;针对空巢老人的个性化服务需求,直接为其提供全面、具体的精神慰藉、卫生保健和生活照料等方面的服务。在中观层面上,应以社区和当地学校为平台,通过社区、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为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卫生保健和生活照料等寻求多方面支持,拓展老人服务贫困的治理空间,促进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理念的更新。在宏观层面上,社会工作者既要大力宣传和倡导社会政策,以促使社会政策顺利实施,又要收集农村空巢老人的各种服务需求信息,发现其服务贫困的新变化及其治理面临的新挑战,主动与政府互动,把这些新挑战、新问题及时反馈给政府,促进法律法规和社会政策不断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服务需求。

(3)在介入的方法上,间接服务方法与直接服务方法并用。社会工作方法分为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两大方法。直接服务方法是给受助者直接提供社会服务,通常包括常用的个案工作(个案管理)法、小组工作(小组治疗)法和社区工作(社区组织)法。间接服务方法是对受助者实施帮助前的社会工作活动形式,主要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咨询和社会工作研究等。目前社会工作的间接服务方法尚未引起高度重视。B30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的间接服务方法,主要是社会工作咨询和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咨询指社会工作者对空巢老人有疑惑的问题进行解答,向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目前,我国社会工作的重点仍在城市,农村尚未普及。农民还习惯于政府部门的服务,未形成“有困难找社工”的观念。B31所以,要做好咨询工作,社会工作者应熟悉农村空巢老人所在的“情境”,使老人解除戒备心理,主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共同实施服务方案。社会工作研究指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对社会福利政策进行研究。社会工作者应总体把握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的特征,并对社会工作介入机制进行研讨。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制度创新,也能够提升社会工作者专业知识水平和社会工作质量,使社会工作持久向好发展,为农村空巢老人谋福祉。

注释

①⑩王作宝:《我国居家监护未成年人贫困问题及其治理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72、前言1页。

②⑨王郁芳、何艺轩:《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及影响因素研究》,《桂海论丛》2018

年第2期。

③赵语慧:《农村公共文化生活的困境与出路》,《中州学刊》2015年第9期。

④张孔娟、孙莹莹:《空巢不空心——关注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12月28日。

⑤B11B25[美]查尔斯·H·扎斯特罗:《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导论》(第七版),孙唐水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35、512、63页。

⑥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74页。

⑦游秀钦:《空巢老人的困境对社会工作新理念的需求》,《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⑧B29张岭泉、陈熹:《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路径》,《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B12B13王雪娇等:《辽宁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分析》,《农业科技与装备》2018年第2期。

B14王晓亚:《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探讨》,《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B15石人炳、宋涛:《应对农村老年照料危机——从“家庭支持”到“支持家庭”》,《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B16闫金山、彭华民:《居家老人多元共治照料体系构建策略》,《中州學刊》2018年第3期。

B17东方:《“空巢老人”的晚年何处安放?》,《梅州日报》2017年9月27日。

B18《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ypcgb/qgnypcgb/201712/t20171215_1563589.html,2017年12月15日。

B19B22马瑜等:《中国老年多维贫困的测度和致贫因素——基于社区和家庭的分层研究》,《经济问题》2016年第10期。

B20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民日报》2019年3月1日。

B21类延村、冉术桃:《农村“精准养老”模式的建构:从同一性向差异化的转型》,《理论导刊》2018年第9期。

B23高翔、王三秀:《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精准测量与影响因素分析》,《宏观质量研究》2017年第2期。

B24陆杰华、沙迪:《新时代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矛盾与战略路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B26B31王杰、徐选国:《我国社会工作的合法性困境及其路径重构》,《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B27解韬等:《赋权与增能:残疾人社会支持的逻辑、机制及比较》,《残障权利研究》2016年第2期。

B28孙中伟:《从“个体赋权”迈向“集体赋权”与“个体赋能”:21世纪以来中国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路径反思》,《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B30劉勤:《社会工作咨询:作为社会工作间接服务方法的困境与应对》,《社会福利》(理论版)2015年第12期。

责任编辑:海 玉

Key words:rural area; empty nesters; service poverty; social work

作者:樊卓思 杨生勇

第3篇:湖州市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

摘 要:目的 研究湖州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 调查对象为吴兴区4个街道8个社区中≥60岁老人,非空巢组76人,空巢组129人。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调查。结果 湖州市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总分与社会功能得分低于非空巢老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得分上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关注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社会功能是提升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空巢老人 非空巢老人 生活质量

“空巢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1]。空巢家庭的生活质量与年龄、性别、家庭结构以及地区密切相关 [2,4]。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湖州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55.71万人,占总人口的21.23%。按人口老龄化程度划分,湖州市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5]。随着老龄化的加深,湖州地区老年空巢家庭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空巢”现象日益突出,已成为湖州地区老年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基于此,该研究将湖州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相关卫生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11月—2016年10月从湖州市吴兴区下辖的10个街道6个镇1个乡中抽取4个街道(或乡镇),然后在每个街道(或乡镇)各抽取2个社区(或村民)委员会,在每个社委会(居委会)再随机选择30~35名,共收集了205名空巢老人的入户访谈问卷。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愿意参与者;(2)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正常、精神正常无认知障碍;(3)湖州地区内常住居民(户籍居民或非户籍居民调查时已在湖州地区内连续居住满6个月及以上);(4)符合空巢老人纳人标准:年龄≥60岁;子女与老人住处距离在30 km及以上;有多子女者,必须是所有子女全部离开老人,仅留下老人夫妻或其中1人单独居住;子女离开时间超过6个月。排除标准:(1)有意识障碍者;(2)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者;(3)有老年痴呆者;(4)不配合调查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家庭成员、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收入、文化程度、职业。②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 采用李凌江[6]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20 因子,共74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该量表重测信度在0.84以上,条目与总分相关在0.38以上,条目内部相关在0.66以上,信效度较好[6]。问卷调查过程中,95%以上的老人回避了有关性功能的条目,使得F23-25条目资料缺失,因此本研究调查中与何资桥[7]等方法一致将与性功能有关的三个条目未纳入数据统计。

1.2.2 调查方法

由研究者本人及合作者共同完成。调查前对调查者进行统一的合格培训。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由调查者通过统一的方式进行询问,并对理解困难的条目做出统一的解释, 问卷经填写检查无误后当场回收,共发放225份问卷,回收225份,其中有效问卷205份,有效回收率91.11%。

1.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 检验。

2 结果

(1)湖州地区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所示。

(2)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比较,见表2。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生活质量(QOL)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的生存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相关的生存状况的感受[8]。该研究调查显示,湖州市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总分低于非空巢老人,且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占正云[9]研究结果相似。脱离理论认为一方面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条件开始减弱,精力也不如从前充沛,社会角色也逐渐丧失,不再具有之前的社会期望;另一方面空巢老人的居住状态会逐渐远离社会,与外界的互动也越来越少,是导致生活质量水平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10]。

该研究社会功能包括社会支持、人际交往能力、工作与学习、业余娱乐生活、婚姻与家庭5方面的评价。其中社会支持该因子不但反映受试获得社会支持的情况,也反映受试帮助别人的能力及主观满意度。人际交往能力因子是测定受试与家人、朋友、同事、领导的人际关系及主观的满意度。工作与学习因子是测定受试的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学习或关注对完成职业角色必需的信息的能力及对此的主观满意度。业余娱乐生活因子是测定受试的娱乐种类、时间及对业余娱乐生活的满意度。婚姻与家庭因子是测定受试婚姻关系或家庭成员中的亲密程度、交流方式,承担的家务量及对婚姻家庭的满意度[6]。研究结果显示,湖州市空巢老人的社会功能得分低于非空巢老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社区或政府应尽可能积极主动地关注空巢老人。有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11],社会参与程度高的老年人健康状况相对较好,其生活质量也较高[12]。因此,社区一方面可以拓宽和完善服务方式和内容,适当增加老年人联谊会,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丰富老年人生活,可提高空巢老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社區还可以增设适合老年人活动的智慧健康养老中心,方便老年人活动、消遣和学习,从而增加社会参与的可能性。

另外,该研究发现湖州市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两方面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探究其原因可能与湖州市“三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大发展有关。三力即指:政府主导,产生动力;社会参与,形成合力;统筹发展,打造实力[13]。在政府的主导下,社会组织一方面聚力建设志愿队伍参与“助老行动”,包括组建党员服务队、老年互助队、大学生志愿队等服务队伍,义务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健、法律援助、政策宣传等服务,开展“1+1”助老行动。志愿者实行就近结对、长期帮扶,保证每周至少上门服务一次;另一方面搭建“智能管理”服务平台。针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提供便捷快速、优质高效的服务。总之,湖州市地方政策支持为老年人躯体功能与心理功能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支持平台,为空巢老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的健康维持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湖州市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状况均低于非空巢老人,且在社会功能方面差异显著。关注空巢老人的社会功能,包括社会支持、人际交往能力、工作与学习、业余娱乐生活、婚姻与家庭5个方面内容,是相关部门提升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其次,湖州市“三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大发展,为空巢老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的健康维持提供了政策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建新,李嘉羽.城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研究[J].人口学刊,2012(3):31-41.

[2] 温小飘,管超萍,梁静.农村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6):1662-1664.

[3] 张园,张红,高飞.宁波市老年人社会参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8):4085-4087.

[4] 张妍,翟敏,刘菲.济宁市城市、郊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2016,36(17):4350-4352.

[5] 何小勤.湖州市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调查及改善措施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566-1568.

[6] 李凌江,杨德森.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5):88-100.

[7] 何资桥,曹中平.湖南农村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5):532-534.

[8] 陈湘威.古宏文 我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1):72-73.

[9] 占正云.城镇空巢家庭老人生活质量调查及体育锻炼干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

[10] 王莉莉.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理论、实证与政策研究综述[J].人口与发展,2011,17(3):35-43.

[11] 王艷梅,李萍,张丽娟,等,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6):490-492.

[12] 張园,张红,高飞.宁波市老年人社会参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8):4085-4087.

[13] 湖州养老[EB/OL].http://mz.huzhou.gov.cn/art/2016/4/14/art_9108_468737.html.

作者:杨华 李莎莎 刘鑫 岳鹏 俞锐

第4篇: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

绪论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推进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空巢老人的数量正以不可逆转的速度不断膨胀。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空巢老人总数为3100万人,其中农村空巢老人总数为2100万人,与第五次普查的1600万人增加了近1.3倍。随着农村空巢老人数量的激增,加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一直处于不完善的状态,致使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与难题。

本文通过从空巢老人在生活上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原因,并给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水平,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老人能够安享晚年而有所贡献。

第一章 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空巢老人在生活上得不到很好的照顾 根据造成空巢老人的情况不同,可将空巢老人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由于空巢老人们普遍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所以洗衣、做饭都得自己动手。有的家庭青壮年都外出去打工,留下年迈的父母和年少的孩子和无人耕作的农田,老人们不得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生活,还要帮忙照看孩子。但是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上了年纪后一些重体力活干起来就不是那么利索,体质也没年轻时好,总会有些毛病,在生活上得不到子女的悉心照顾,还要持家带孩子有的甚至要下地干农活,有时生病了都没有人照看,还要独自硬扛。

在吃穿用度方面又厉行节俭,不浪费每一粒粮,吃的基本上都是自己种的,只有家里来客或子女回家的时候才会改善下伙食,有时候子女带些营养品回家也不舍得吃。衣服基本上都是穿了好多年的,随处可见补丁仍然舍不得扔,就算买了新衣服也不舍得穿。

二、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众所周知,上了年纪的人身体都大不如从前,骨质疏松腰酸背痛腿抽筋、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病那痛什么的都是在所难免的,再加上农村老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不怎么注意,往往小病拖成大病,延误了救治的最佳时机。

受传统的“小病拖,大病抗”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老人们对自己的健康也不注意,有什么病啊痛啊都忍着,导致本可以不做手术的小病变成了非做手术不可的大病,甚至有的还延误的手术的最佳时机。一来农村的医疗机构不够完善。在城市里,基本每个社区都配有一个专门的社区服务中心,人们得个感冒发烧的小病可以直接去社区服务中心,大病可以在三甲医院,再加上人们都买了社保,在

大医院里买药做手术都是可以报销的。但是小村庄不一样,有的家庭距离村卫生院很远,有的行动不便的也不方便去卫生院看病,甚至三甲以上的大医院也只有镇上才会有,而有的家庭从家里到镇上去都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所以他们生病一般都会叫一个赤脚医生来诊治,只有赤脚医生都诊治不了的病才会去大医院。二来他们不想给儿女们添加负担,向子女隐瞒自己的病情,有时宁愿自己受苦也不给儿女找麻烦。三来他们也没有每年定期做身体检查的习惯,无法正确的预防疾病。

三、空巢老人的心理普遍孤独 随着青壮年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离开家庭,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而留下年迈的父母在老家尝尽思念的辛酸。逢年过节是这些老人最开心的时刻,因为只有这个时候他们才会见到思念已久的儿女。跟他们一起吃饭,听着他们讲城里发生的奇闻趣事是他们最幸福的事。但是有的子女离开家后,见识和阅历都不同了,回到家和父母的共同语言也少了,久而久之就觉得回趟家很麻烦,打电话的次数少了,甚至几年都不回一趟家,导致老人的情感得不到倾诉和宣泄,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在加上老人们每天都生活圈子也很小,娱乐活动也不多。白天他们可以通过干活来打发寂寞,但到了晚上生活更丰富一点的会约个三五好友喝喝茶下下棋打打牌,但每当曲终人散,留下一个人在空旷的家里时,还是会觉得孤独的,就连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没有,有时还会自言自语。有时在电视上看到一家人和乐融融的在一起吃饭都会无端落泪。

其实做父母的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和自己的儿女一起吃饭,然后一起聊聊天说说话,哪怕有些话他们自己都听不懂,但是能和孩子在一起就是他们最快乐的事,但是孩子不懂,以为赚够了钱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就是他们最快乐的事,而忽视了老人们的心理问题。

四、空巢老人的娱乐活动比较单调

在城市里,每个社区都配备了一组健身器械,老人们可以在吃完饭后去伸展一下手臂腿腰什么的。离公园近的老人还可以到公园里晨跑散步跳广场舞,有的社区还有老年服务中心,在中心里老人们可下棋打牌看书,有的还组织了老年人合唱团,更有老人在老年大学里学习充电,娱乐活动比较丰富。而在农村,有的地方连最基本的健身器材都没有,更别提公园,能有个鱼塘钓钓鱼都是不错的,更别提老年服务中心和老年大学了。

农村老人们平时的娱乐活动都比较单调,能在一起聚聚总会有好处,而那些孤僻喜欢独来独往的老人久而久之总会产生一些隐患。

第二章 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问题的成因

一、子女数量减少,使得养老的经济负担加重

由于国家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不断膨胀的人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子女的负担。

以前一个大家庭同住一个屋檐下,老人有个什么问题都有儿女在旁照顾,而

现在新婚夫妇都不愿意和父母同住,更习惯于各过个的,离得近的还可以每个月回次家看下,离的远的也只能过年回趟家。再加上现在对生育子女的数量有控制,农村最多生两个。而现在的家庭模式是421模式,一对夫妇两份收入不仅要抚育一个孩子,还要赡养四个老人,有的甚至还要还房贷车贷。如果四个老人都很健康,没有严重的疾病,那么子女的负担也不是太重。但如果有一个老人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看护,也许会造成子女甚至两个家庭的矛盾。

再加上农村老人没有参加社保,更没有退休金,也没在保险公司买养老保险,养老完全得靠子女的赡养,不生病还好,生病了所有的负担都压在了孩子的身上,不仅要花大笔的治疗费还要花时间看护自己,所以有的老人小病拖大病扛,宁愿自己忍受病痛的折磨,也不愿加重子女负担。

二、传统生活习惯及价值观念的影响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一辈的人经历过生活的艰辛,明白生活的不易,所以在吃穿用度方面都很节约,孩子们拿回家的钱也都存着,有时候也不怎么注意个人卫生,但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80后90后花钱如流水,对于上一辈的一些生活习惯无法理解,而上一辈对小辈们的生活也会看不顺眼,两者就会产生矛盾,再加上现在的婆媳矛盾妯娌矛盾等各种矛盾,使得不能和以前一样在一个大家庭里生活,不在一起生活,老人们还有了什么病痛也就不能就近照顾了,这就造成了对空巢老人在生活上的照顾不周。

再加上有的子女和父母不在一个城市生活,不能经常和父母见面,有时见面了没住几天又要匆匆往回赶,老人寂寞了连找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心里的空虚无法得到慰藉,往往就容易产生了心理问题。

有的老人也特忌讳去医院,觉得生老病死是生命规律,所以就算生病了也不去看,导致小病拖成大病。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在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农村地区发展不健全,有的地区甚至连可供食用的自来水都没有通上,每日用水都是在井里挑,一旦遇到旱灾井水干涸,用水都成难题。很多城市都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农村里都还没有普及,加之农村老人生活都很单一,娱乐活动也很单调,有时候就想锻炼一下都没有地方,只能通过干农活来锻炼自己。

在道路建设方面,城市里道路四通八达,都铺上了沥青很平坦,交通也便利,公交车的士小轿车随处可见,而在农村有的地区仍然是颠簸的泥泞小道,甚至有的路段汽车无法通行,只能靠双脚代替交通工具。

四、资金供给能力不足

在医疗卫生方面,由于资金的供给能力不足,医疗设施不齐全,有些医疗设备都没有,导致患者不得不移往其它的高水平医院。由于医疗水平不高,医护人员匮乏,再加上农村恶劣的环境,医护人员都呆不长,这些都对农村的医疗提出了挑战。

第三章 如何解决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中的问题

一、促进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

传统的家庭养老虽然存在弊端,但它能沿用这么多年,也是有其合理之处的。由于农村落后的经济条件制约社会养老的发展,社会福利服务事业基础薄弱,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所以以社会养老为主体的养老制度在农村全面实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家庭养老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子女的经济负担,如果仍然实行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势必会产生一些负效应,而社会养老由于种种原因又不能取代家庭养老的地位,所以可以采取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让社会养老慢慢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二、鼓励打工青年回乡创业 农民工之所以会离开家乡到城市打工看重的就是城里的工资高,但是各种老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新闻屡见不鲜,有时辛辛苦苦打一年工本以为可以拿着工资回家孝敬父母,一家人团聚的,但是由于没领到工资都没脸回家,觉得对父母孩子有愧,甚至为此跳楼自杀等等。

而政府鼓励打工青年回乡创业,一来可以亲身体验当老板的滋味,不用饱尝离别之苦,而且离家近,不但可以就近照顾家中的老人孩子,而且在外面吃了苦受了累也可以和家人倾诉。二来可以可以振兴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但可以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可以让待就业的人找到就业机会。

所以政府机关制定并完善相关优惠措施,加大对自主创业者的资金扶持力度,让他们都愿意回来为社会做贡献。

三、加大社会宣传,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社会的关爱是给予空巢老人精神、情感方面的有效措施,但是老人更希望得到的是来自子女的关心,所以建议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介资源宣传空巢老人现象和现今空巢老人所面临的的社会问题,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并以此来引起子女对自己父母的重视。央视的一个关爱老人的广告就很值得借鉴,节日来临母亲做了一桌子的饭菜满心欢喜的等着儿子回来和自己过节,而儿子却打电话回家说自己忙没空回家,让母亲自己吃,母亲挂断电话后看着一桌子的饭菜流下来落寞的眼泪。多创造一些像这样的公益广告,来引起子女对老人的关心。定期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爱心服务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心。

四、完善法律制度,切实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

国家最新颁布的将“常回家看看”纳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就是一项很好的举措。在刚颁发之初,也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但仍然存在一些弊端,譬如常回家看看的概念太宽泛,是一个星期一个月半年还是一年?怎么样算常回家看看,每天在门外看一眼然后就离开算不算常回家看看?是否一定要本人回家看,在网上花钱找人代看算不算回家看看?以及没有常回家看看该如何处置等等,正如一位记者采访一个大爷所说的“不常回家哪算犯法啊,儿子30了还没结婚才叫犯法呢”。真正狠得下心来将不常回家看看的子女告上法庭的父母还是很少的。所以,将常回家看看纳入法律已经是迈出了一大步,但是仍然存在许多漏洞,仍需不断完善。

五、老人应增强心理上的独立意识

老人要逐渐从对子女的依恋中解脱出来,要寻找精神寄托来克服心理上的孤独感,充实新的生活。譬如培养兴趣爱好,唱戏曲,玩空竹,打陀螺,扭秧歌之类的,让自己有事做,不要总是沉浸在子女不在身旁的氛围中。增强人际交往,平时没事的时候和邻居朋友们打打牌话话家常,将心理的苦闷和烦扰倾诉出来,不要总是憋在心里。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通过帮助别人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积极锻炼身体,定期做身体检查,做到没病预防有病早治疗。

六、子女应加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 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就有义务赡养他们。当我们长大了,父母也就老了记性也不好了腿脚也不利索了,他们要的并不多,只是想一家人团聚,如果和父母同在一个城市,有空了就多回家看看,不要总是以工作忙推脱,我们能陪他们的日子并不多趁还有机会就多看看他们。如果身在异地,就算不能经常回家,也要经常打电话回去,让他们知道我们记挂着他们。

总结

虽然现今空巢老人的数量指日上升,空巢老人养老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定能取得突破。

参考文献:

[1] 林嘉,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赵曼,社会保障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5篇:空巢老人服务需求评估报告

二、项目背景分析 1.项目背景:

改革开放政策施行三十多年, 我国现代化水平与速度急剧提升,我国在政治、经济、 文化方面都方面的巨大变革推动我国的人口结构的调整,这种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达到了人口发展与自然资源开发相协调的目的。然而,这种结构的调整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随着“银色浪潮”席卷而来,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上升,社会养老问题对于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制约将不断显现出来。在老年群体中还存在着一部分特殊的老人——城市空巢老人,他们的养老问题更加令人堪忧。城市空巢老人除面临一般老人所面对的共同问题的同时,他们的社会支持也是相当薄弱, 缺乏传统家族形式下来自子女、 亲人及邻里的强力支持。根据全国 1987 年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在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家庭中,空巢家庭比例占到 16.7%。到 1999 年, 中国 60 岁及以上的人口已达 1.26 亿, 占中国人口总数的 10%, 其中单身户与一对夫妇户这种纯老年户(即老年空巢家庭)占老年人居住的家庭户的 25%。①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曾于 2006 年公布过一组数据, 当年的城市社区空巢户占老年家庭总户的 49.7%,②说明在当时就有一半以上的城市社区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 同时, 有相关学者研究预测: 到 2040 年左右, 中国城市和中国农村中的空巢户分别可能达到 70%和 30%。 由此可见, 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

2.研究意义:

2.1理论意义,借助于社区的平台,在充分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工作者整合其现有的和隐形的社会支持资源,使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建设进入到可操作阶段。

2.2现实意义,根据国外相关实践经验分析,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的程度和老年人得生活质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对于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建设是非常重视的。目前国内在对老年人尤其是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方面研究还不够深入,都只是停留在描述和解释问题的层面,并未从社会工作的实务技巧方面深入探索其实际操作过程。中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未富先老两个严峻问题的双重挑战,如何协助和支持老年人战胜生理机能下降,角色转换等带来的挑战。尤其是伴随着家庭空巢化进程加剧,社会支持出现严重缺失的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都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因此,了解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从社会工作角度探索重构实现社会支持的现实途径,对于城市社区空巢老年人安度晚年、提高生活质量,社会平稳渡过人口老龄化危机都有重要的意义。

3.相关文献

3.1凯伦·米勒的相关研究也涉及到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她从社会支持的质量和数量角度出发,研究了其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质量对生活满意度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社会支持的质量越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也

3.2南京师范大学的赵芳首次将空巢老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陈述其动态发展过程,分析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的主要提供者——家庭成员。她认为通过整合家庭和社区的照顾资源,使家庭和社区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从而才能为空巢老人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社会支持。

3.3黄润龙教授的研究分析了空巢老人形成原因,将其归结于社会制度,个人意识和经济水平三方面。他仍旧从经济、生活、精神三方面研究空巢老人所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并根据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他指出,通过改进社会养老保险、卫生医疗和居家养老服务,空巢老人的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就越高,相比较而言,社会支持的数量对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不大。

4.项目简介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会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空巢老人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关注的社会问题。近些年的数据证明,空巢老人这个群体数量在逐年激增,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接近50%,到2050年,我国独居和空巢老人数量将占54%以上。空巢家庭所占比例达到我国家庭数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而其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空巢老人因为子女长时间不在身边,深居简出,空巢感便是其最大心理问题;年龄不断增长,生理疾病将导致空巢老人陷入经济危机;计划生育政策也导致其养老出现困难。本项目将针对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中的社会支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缓解其孤独感,帮助空巢老人度过一个安逸充实的晚年生活。

三、理论架构

1.社会支持理论:

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身心健康,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处于压力状态下的老年人提供保护,即对压力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和生活适应能力。学者们认为社会支持的内容与功能主要包括四大类:一是情绪性支持,如关心、分享经验、安慰、鼓励、可以诉说悲伤等;二是经济性支持,如实质的金钱、屋子提供等;三是服务性支持,如紧急时的子女照顾、重大决定的商量、给予忠告或建议、法律协助等;四是社会性支持,如社交上的支持等。爱建社区是一个高档的现代化城市社区,社区服务齐全,社区功能较为完善,但是爱建社区多是空巢老人居住,他们的子女大多常年在外工作或者工作较紧无法经常回家,使得他们的父母在家寂寞孤独,更重要的是,他们大多退休或者离休,离开原来的单位,脱离原来的社会支持网络,使得我们的服务——重建社会支持网络更为迫在眉睫。

2.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爱建社区中的空巢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老人们渴望得到子女的关心及亲人的照顾,老年人们希望通过邻里、朋辈的交流沟通得到支持。

四、需求评估的方式、方法及过程

1.研究方法

1.1文献研究法,文献法几乎是所有研究都需加以采用的研究方法,其详实的研究成果能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分析的视角和思考的高度,从而便于进一步对相关研究加以推进。通过查阅和研究了有关空巢老人以及社会支持的专著和论文以及有关我国人口方面的数据和被调查地的有关文献资料等。 1.2访谈法,由于采用小样本研究和样本的特殊性,本项目所采用的调查方式为访谈法,其有效的避免无效调查问卷问题的产生。针对社区中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建设的相关问题,向相关的组织及个人全面了解调查地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的信息。

1.3参与观察,调查对象的诸多信息无法从其语言中表达完整,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参与到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中去,系统的观察老人的生活状况以及与周围他人的互动状况,以期找出其在社会支持系统建设的隐性问题。城市空巢老人概述: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分析结果显示,在城市中,老人空巢家庭户的比例已经达到27%,城镇大致为1/3。①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所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城乡空巢家庭接近50%。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和老年家庭空巢化的问题在不断加剧,以下是关于被访城市空巢老人的基本信息、成因和需求的概要分析。

1.3.1被访城市空巢老人基本信息,本研究根据设计需要,采用小样本研究,选取位于哈尔滨市爱建社区8位空巢老人进行了深入的访谈调查,利用半结构式访谈,对被访者状况进行了比较系统综合的记录。访谈对象的性别结构特征, 女性4人,占50%,男性4人,占50%。访谈对象的年龄结构特征,访谈对象多数集中在70—79岁年龄段,共6人,占75%,80—89岁的有1人, 90以上的有 1 人。访谈对象的受教育程度,由于走访社区的特殊性,哈尔滨市爱建社区城市空巢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主要集中在大专及以上。8位调查对象中,未受过正式教育的1人,占12.5%,小学程度的1人,占12.5%,高中程度的1人,占 12.5%,大专及以上的5人,占62.5%,无初中程度访谈对象。访谈对象的婚姻状况,已婚且配偶健在的占50%,丧偶未再婚的占25%,再婚的占25%,无未婚和离婚的访谈对象。访谈对象的经济来源,本调查所选的调查对象有 6 人退休于国有企业单位,占75%,有 1 人退休于国家机关单位,有一人未参加工作。其中离退休人员主要经济来源于离退休金,少部分需要子女接济。而为参加工作的老人经济资助主要来源于子女。 那么对城市空巢老人来说, 相应的社会支持对满足其生理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访谈对象的子女数量, 较少存在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 平均都在 2 个以上,最多的有 4 个。 并且子女均已成家,子女中至少有一人与父母居住在同一城市,这种多子女家庭对老人提供社会支持无疑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优势,降低了老年人的养老风险。然而独生子女家庭的空巢期即将到来, 届时“空巢”家庭会更加普遍,应提早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五、评估结果分析

需求及问题:城市空巢老人处在独身或与配偶一起生活的环境中,加上身体老化和社会参与弱化等因素,导致空巢老人在物质经济、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需求。

1.物质经济需求。目前我国的空巢老人中有一定数量的经济困难者,这一部分老人既属于生理性社会弱者也属于社会性社会弱者,生理上他们身体机能减退失去劳动能力,且需要药物维持身体健康。同时,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和社会参与度都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 而在物价水平不断攀升的过程中,老人的生活成本不断提高,退休金等经济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慢于物价增长。同时,随着核心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迅速增长,社会将面临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抚养一位子女的情况。 因此,空巢老人的物质经济需求巨大。

2.生活照料需求。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衰退,自身的脆弱性会增强进而需要依赖他人的协助来维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尤其是在老人生病期间,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再加上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无时无刻不处在危险地境地。对于那些已经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其照护者的压力也非常大,正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如若不能得到外界力量的介入,极容易导致老人的照护者出现照护倦怠,从而直接导致老人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出现虐待老人的现象。

3.精神慰藉需求。城市空巢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缺乏来自家庭成员朝夕相伴所附带的精神慰藉,同时,被边缘化了的老年群体不论是与外部社会群体之间还是群体内部朋辈之间的交往能力和交往频率都急剧下降,这些都严重影响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空巢老人需要通过外部力量介入来倾诉心里话和消磨时间,条件允许的老年人需要通过启发和鼓励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挥余热, 从而避免老人因离群现象而产生孤独、 悲观或抑郁等负面精神活动, 严重甚至出现自杀现象。

4.社会支持需求:城市空巢老人除面临一般老人所面对的共同问题的同时,他们的社会支持也是相当薄弱,缺乏传统家族形式下来自子女、亲人及邻里的强力支持。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曾于 2006 年公布过一组数据,当年的城市社区空巢户占老年家庭总户的 49.7%,说明在当时就有一半以上的城市社区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同时,有相关学者研究预测:到 2040 年左右,中国城市和中国农村中的空巢户分别可能达到 70%和30%。由此可见,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

六、实习反思及拟选择的服务方向

反思: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老年龄化的不对称,成为当代中国主要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国家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但是相对应的社会服务没有配套发展起来,尤其医疗以及养老问题等。由于我们的特有的国情,地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更是凸显。就拿城市的空巢老人为例,他们辛苦养育孩子、工作持家,由于社会角色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尤其以退休和下岗来说,他们突然一下子没法适应子女常年在外,以及离开原来的单位和组织,社会关系的断层。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退化,养老和社会照料以及业余生活都将成为问题,而社会支持更亟待解决。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而言,怎么发挥社会和家庭的养老以及社会支持功能显得极为重要。

服务方向:社会支持需求:城市空巢老人除面临一般老人所面对的共同问题的同时,他们的社会支持也是相当薄弱,缺乏传统家族形式下来自子女、亲人及邻里的强力支持。从社会支持分类的方式界定(1)客观支持、主观体验到的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客观支持也称实际社会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直接存在和参与,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是人们赖以满足他们社会、生理和心理需求的重要资源;主观体验到的支持也称领悟社会支持,即个体所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也就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因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是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有些人虽然可以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然而,人与人之间的支持是相互的,支持别人的同时,也为别人提供帮助打下了基础。

(2)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这是从社会支持来源角度进行的分类,强调个体对来自各种社会支持来源的理解和领悟。

(3)认知支持、情感支持、行为支持。这是以社会支持维度为出发点的分类。认知支持指提供各种信息、意见与知识等;情感支持指安慰、倾听、理解及交流等;行为支持指实际的帮助行动。 社会支持是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缓解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其中社会联系指来自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和社区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

第6篇:关爱空巢老人社区志愿服务

“阳光计划”活动方案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老龄人口约有1.69亿,其中40%是空巢老人,个别老城区“空巢老人”家庭已达到80%以上。“空巢老人”问题已不仅是个人问题,而是全社会亟待解决的社会命题。为了进一步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弘扬无私奉献、敬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地域特点和以往服务队开展敬老助老活动的实际,爱心传递志愿者服务队特制定关爱空巢老人社区志愿服务――“阳光计划”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定期的探访和一对一的服务,让老人们多一个陪伴的对象,多一个谈心的对象,多一个倾诉的对象。作为年逾古稀的老人最需要社会对他们的关心。我们的志愿者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带给老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他们感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生活乐趣,让他们感受到国家与社会对他们的重视与温暖。同时让我们的志愿者通过与老人的沟通深切体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哲理,培养青年志愿者的敬老美德。

二、 服务群体

1、 敬老院中的孤寡老人。(150余人)

2、 城区范围内居家的空巢老人。(50余户)

三、 服务计划

1、志愿者召募。9月末前,要以原有敬老志愿服务小组的志愿者为主体,再面向社会召募敬老志愿者共100名,划分为10个小队,参加此项活动。

2、志愿者培训。10月中旬前,要聘请礼仪、心理、医护、家政等方面专家,为志愿者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以便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3、服务对象(空巢老人)筛选。10月中旬前,由服务队管理人员协同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城区选取居家空巢老人服务人选,共50户,经网上公示后予以确定。

4、活动开展。采取志愿者与老人一对一的形式,陪老人聊天、剪指甲、下棋、读报,为老人打饭、陪老人散步、打扫房间、清洗衣物、理发、体检、文艺演出。节日、生日为老人送礼物。与社区共同举办老年书画比赛、象棋比赛、演讲比赛、歌舞比赛、秧歌比赛等老年友谊竞赛活动,开设24小时志愿服务热线电话,为空巢老人提供应急救助服务。

5、志愿者考核。由爱心传递志愿者服务队组成专门小组,对百名敬老志愿者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走访、入户回访、跟踪问访,形成每人一册的志愿服务纪实档案。

6、志愿者奖励。按照考核、走访情况,随时调整服务人

员和服务项目,对不适合继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坚决清退,对表现突出的,要予以队内通报表扬。2012年9月末,召开表彰奖励大会,对优秀志愿者进行一定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四、 具体服务内容

(一)敬老院中的孤寡老人

1、每月组织志愿者到敬老院中集中探望一次。实行一对一服务,陪老人聊天、剪指甲、下棋、读报,为老人打饭、陪老人散步、打扫房间、清洗衣物。

2、每月组织志愿者为老人理发一次。

3、每月组织医护志愿者为老人做一次身体健康检查。

4、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期间分别为老人送去精彩的文艺演出。

5、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以及老人生日当天为老人送去祝福和小礼物。如:被子、抹子、手套、暖水袋、食品、水果、保健品等。

(二)居家的空巢老人

1、及时了解和解决空巢老人的紧急需求,由志愿者与老人一对一结对,不定期陪同老人谈心、下棋,提供精神慰籍和心理抚慰。

2、与社区共同举办老年书画比赛、象棋比赛、演讲比赛、歌舞比赛、秧歌比赛等老年友谊竞赛活动,协助和鼓励老人参加,让老人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享受老年生活。

3、请专家为每一位空巢老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食谱,科学合理地控制食用盐和食用油的摄入量,预防三高疾病。

4、定期开展医药卫生和健康常识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医疗咨询活动,为老人传授健康长寿科普教育,开展健康每一天、长寿接力赛活动。

5、为空巢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陪同老人去医院进行健康体检。

6、陪同空巢老人到公园、野外,赏花观景、娱乐健身。

7、为有需要的老人买菜做饭、代购生活用品、打扫卫生、清洗衣物、理发。

8、有针对性地对老人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

9、开设24小时志愿服务热线电话,为空巢老人提供应急救助服务。

10、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以及老人生日等重要节假日,陪老人过节、为老人送去节日礼物和亲人的祝福。

五、 经费预算

1、志愿服务笔记本、纪实档案:5元*100人=500元

2、志愿者证、徽章、帽子:25元*100人=2,500元。

3、“阳光计划”活动宣传旗、图板: 400元。

4、举办敬老文艺演出、组织社区老年活动,租用、运输音响设备、服装道具费用:500元*10次=5,000元。

5、志愿者培训费用(含场地租用费用、培训资料费用、

培训教师费用):2,000元。

6、志愿者考核证书、奖品(一年后进行优秀志愿者评选):20人*50元=1,000元。10人*100元=1,000元

7、活动过程中的图片、视频资料采集、报道等项费用:500元。

8、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老人生日时送给老人的礼品(含生活用品、食品、照片等):200人*150元=15,000元。

9、带领老人到公园、郊外等地游玩的路费、餐费等:50人*30元=1,500元。

10、设立一部24小时志愿服务热线电话(含手机、手机卡、话费):1,000元。

合计:30,400元(叁万零肆佰元整)

爱心传递志愿者服务队

2011年9月3日

第7篇: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研究

解决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

2012年2月,北京天桥地区某小区一位空巢老人家中去世多日被子女发现,尸体已经腐烂;2012年9月,湖南长沙某小区一位空巢老人家中去世被邻居发现;2013年7月,重庆石柱县某村一位空巢老人家中自杀多日被亲属发现,尸体已经腐败……,随着空巢老人家庭的增多,老人家中去世多日无人知晓的事例在全国各个地方均有发生,空巢老人居家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目前居家养老问题的重要难题。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2008年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显示,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经达到49.7%,并且地级以上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将更高。据2010年公布的一项调查,北京等大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经超过三分之二,数字十分惊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转型加快,一方面,在社会转型竞争剧烈的格局下,子女通常无力兼顾事业和老人,以致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另一方面,人们不断追求精神生活,老少两代人都 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使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居家养老社会化水平还不够高,面对着日益严重的老龄化社会,面对着日益增多的空巢老人家庭,我们应该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引导民间组织和企业参与,努力构建以老人自助互助为原则,以家庭支助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完善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逐步解决空巢老人居家养老难题。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鼓励、引导民间组织及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目前,我国的老龄服务市场还不成熟,靠社会力量来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是不现实的,为此应该强化政府主导和引领作用,带动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发展。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北京市、海淀区也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养老服务业的工作思路、目标,详细制定了推进措施,迎来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春天。

解决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我认为应该按照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原则逐步推进。政府要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通过统筹规划养老服务业发展、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完善养老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政府办养老机构改革等措施,大力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提高养老服务业社会化水平,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二、构建以老人自助互助为原则,以家庭支助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

根据目前我国的国情,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完全依靠政府投入远远不能解决老人居家养老问题,我认为现阶段我们要努力构建以老人自助互助为原则,以家庭支助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发挥可用资源优势,解决空巢老人居家养老问题。

第一、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尊重、提倡和鼓励老年人的自立自助,充分发挥老年人自己的能力和作用,建立一种新型的老年价值观和养老文化。政府应该通过资金、场地等支持,鼓励并推广建立社区老年互助社,使老年互助社成为社区老年人自助互助的载体,实现老年人自助互助。

社区老年互助社要在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的领导下,通过开展有益于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活动,积极发挥老年人的作用,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反应老年人的呼声,团结本辖区内的老年人,实现社区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保护、自我教育,努力实现六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奋斗目标。

第二,以家庭支助为基础。家庭支助是指家庭成员要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的养老支持,以及帮助老年人实现其他合理的需求并维护其合法权益。家庭网的支持系统是老年人可能利用的最直接、最便利、最可靠的资源。以家庭支助为基础就是要以家庭的支持和帮助作为解决生活照顾和养老问题的基本途径,让尽可能多的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给予老人更好的精神关怀,降低社会养老成本,从而使有限的社会保障投入到低收入、失能、失独、高龄特困等有迫切需求且无力解决养老的家庭中。

目前,社会对家庭养老资源还仅仅局限于子女支助养老为主,在现在空巢老人剧增的年代,我们正确看待并大力支持和提倡“夕阳婚”。婚姻状况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要支持并提倡空巢老人的“夕阳婚”,使更多的空巢老人构建新的家庭,减轻子女的心理负担,促进空巢老人健康长寿。在社会还完全认可的情况下,政府应该通过媒体、报刊宣传“夕阳婚”,通过组织“夕阳恋”等活动推动“夕阳婚”,让更多的空巢老人切切实实享受到“夕阳婚”的愉悦,使更多的老人健康长寿。

第三,以社区照顾服务为依托。对于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社区才是他们真正的家,周到的社区服务可以赋予老年人强烈的心里归属感,对于解决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和改善空巢老人的家庭功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社区照顾的服务模式应是一种混合经济的模式,可以整合政府机构、非政府机构和私人赢利机构的资源,提供各种有差异的、不同模式的服务,让老人有一个真正选择的权利,以便更有效地满足老人和护老者的需要。 在做好社区目前已有服务的同时,我们应大力推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项目,通过开办社区老年餐桌,完善社区活动室、托老所等公共养老设施,组建专业服务化队伍提供养老服务等措施,使老人在社区享受到完善、舒适的居家养老服务。同时,我们要将“家庭紧急呼叫器+社区紧急救援队+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结合起来,确保空巢老人居家养老安全;要定期组织社区志愿者服务,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定期家访等制度,探索建立空巢老人联络员制度,进一步完善空巢老人服务,尽最大努力掌握老人生活情况,确保老人安全养老。

目前,我国已经跑步进入老龄化社区,基于现阶段我国国情考虑,我们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鼓励、引导民间组织及企业参与构建起以老人自助互助为原则,以家庭支助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国居家养老社会体系,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居家养老模式,解决更多老人养老难题。

第8篇:黎集镇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

实 施 方 案

为大力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观念,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进一步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根据省、市、县文明办部署,我镇决定,在全镇广泛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奉献一片爱心、参与志愿服务、温暖空巢老人”为主题,完善志愿服务工作网络,建立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大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以此为载体,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内容

从空巢老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队伍,有针对性地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健康保健、法律援助、应急救助、文化娱乐等各种服务内容。

1、生活照料。组织以邻里低龄老年志愿者为主,经常到高龄空巢老人家敲门问候,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和实际需求,提供帮助做饭、打扫卫生、帮助购物、换洗衣物、陪同就医等志愿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空巢老人,除提供必要生活照料志愿服务外,积极开展政策咨询、倡导慈善援助和社会捐助等志愿服务,努力改善空巢老人生活条件。

2、心理抚慰。组织以具有心理学知识的志愿者为主,为精神寂寞和有心理疾患的空巢老人开展精神关怀服务,每月打一个问候电话、上门走访慰问一次、为老人读一次报纸、陪老人聊一次天、陪伴老人参与一次社会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空巢老人解开心结,快乐生活。

3、健康保健。组织以医务志愿者为主,在村(街)集中开展健康讲座、保健咨询、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空巢老人每半年进行一次免费查体,建立健康信息档案,并为老人提供成本价格的医疗服务。

4、法律援助。组织以法律工作者或退休司法干部志愿者为主,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提高老人的法律意识;积极开展司法援助,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使涉老纠纷得到依法调处和解决。

5、应急救助。各村(街)要根据本地空巢老人的具体情况,如空巢老人分布情况、高龄空巢老人规模、平常应急救助情况等等,组织招募一支专业的应急救助志愿者队伍,依托村(街)24小时志愿服务热线电话,为空巢老人提供应急救助志愿服务。

6、文体娱乐。利用村(街)文化活动室、市民学校等场所,为空巢老人提供集中的娱乐交流平台。组织有文体特长的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适宜老年人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行动方式

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以低龄老年志愿者为主,其他专业志愿者为辅,实行“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等服务模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1、以村(街)服务为基础。建立村(街)志愿服务站,开通为老服务热线电话,依托村(街)便民服务网点、医疗服务站等为空巢老人就近、便捷提供多层次、网络化的志愿服务。

2、以村(街)居民和驻地单位为主体。组建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队伍,由青少年、党员、村干部组成义工志愿服务队伍;由乐观向上、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组成关爱志愿服务队伍;由法律、医疗保健、家政、心理咨询等具有专长的人员组成专业志愿服务队伍。

3、以分类服务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具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队伍作用,为空巢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组织开展义诊、家政、精神慰藉以及法律、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

四、工作步骤

1、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县文明办要牵头组织各村(街)组建成立相应的志愿者协会组织,各村(街)要普遍建立志愿服务工作站,依托村(街)和驻地单位,组建各类志愿助老服务队伍,为关爱行动提供具体组织和实施保障。

2、摸清村空巢老人情况。全县各村(街)要对辖区内空巢老人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摸清空巢老人的数量、分布以及在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健康保健、法律援助、应急救助、文体活动等方面志愿服务需求基本情况,统一建档,制定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规范,确保所有空巢老人都纳入关爱行动范畴。

3、开展志愿者招募。定期集中开展志愿者注册活动,使志于助老服务的热心人士注册成为志愿者。村(街)志愿者组织招募志愿者时,要根据空巢老人特别是高龄空巢老人行动不便、大多有病、不易接近陌生人、不愿意给别人增添麻烦的特点,尽量就近就熟招募低龄健康老人,使他们在拥有较多的共同语言、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更易建立起信任关系,有利于开展结对关爱志愿服务活动。

4、加强志愿者培训。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将招募的志愿者进行分级分类,采取集中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培训志愿者。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志愿服务理念和心理辅导等相关专项技能。印发志愿者培训手册,使志愿者详细了解志愿服务的服务流程和规范。

5、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台账。各志愿服务队要向参加长期服务的志愿者颁发志愿者注册证、志愿者服务手册、志愿者服务档案和活动记录本,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台帐,把每名志愿者的服务活动进行翔实记录。

6、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除“一助一”、“多助一”、“一助多”等形式的长期结对服务外,还要利用重阳节、仲秋节、春节等重大节假日,集中组织开展各类为空巢老人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五、行动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街)、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的重要意义,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和谐因素的高度,把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摆上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位置,周密安排,精心策划,抓好落实。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切实推动关爱空巢老人志愿帮扶活动深入开展、长期开展。

2、建立工作规范。围绕空巢老人志愿服务需求类别、制定不同志愿服务的基本规范,从志愿者招募、组织培训、开展活动、实施服务、服务内容及标准等方面建章立制,促进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3、制定激励表彰办法。为使志愿者的无偿奉献得到全社会广泛尊重,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各村(街)、各单位要制定志愿服务激励表彰办法,如纳入目标考核,适时表彰优秀志愿者组织和个人,及时推广先进典型。

4、注重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的作用,始终关注报道关爱行动,大力宣传优秀志愿者组织和个人,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为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开展营造浓厚的氛围,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到关爱行动中来。

第9篇:关爱空巢老人爱心服务活动策划书

活动主题:关爱空巢老人,让老人巢空心不空 主办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青年志愿者协会

活动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和人们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促成了“空巢”家庭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在传统的多子女家庭中,“空巢”期多在夫妻晚年,而今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子女离家的时间越来越早,比过去提前了五六年。三口之家,孩子是维系家庭的重要因素,孩子的分离,使许多夫妻难以适应。在医学心理学上表现为“空巢”综合征。医学表明,空巢老人最易发生老年抑郁,由此导致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老年人自杀也因此增加。据统计,2010年,中国城市老年家庭空巢率增至49.7% 农村已达38%。关爱空巢老人是全社会无法回避的责任。 活动目的:

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文体娱乐、健康保健等服务,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加强志愿者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志愿者的社会责任心,让志愿者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志愿理念得到广泛普及、志愿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4日 活动地点:桥南社区

活动对象:桥南社区的空巢老人 活动前期准备:

1、摸清社区空巢老人情况,明确志愿服务需求。对空巢老人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摸清空巢老人在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文体活动等方面志愿服务需求基本情况,统一建档,制定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规范,确保所有空巢老人都纳入志愿服务的范畴。

2、成立关爱空巢老人爱心服务队。在学院内进行宣传,招一批有爱心,有耐心及责任心的优秀志愿者(本地人优先)。

3、邀请学校医务室医生对队员进行培训, 4,在了解老人情况后将队员进行分组 活动开展:

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文体娱乐、健康保健等服务。

(一)生活照料。根据空巢老人在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开展志愿服务。如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提供帮助做饭、打扫卫生、购物、陪同就医等志愿服务,为老人捐赠生活用品。

(二)心理抚慰。定期为精神寂寞、特别是有心理疾患的空巢老人提供心理关怀志愿服务,如电话问候、上门慰问、为老人读报、陪老人聊天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老人解开心结,快乐生活。帮助空巢老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摆脱孤独寂寞,保持乐观健康的生活状态。

(三)健康保健。邀请学校医务室医生到社区为老人体检,提供健康咨询。

(四)文体娱乐。组织小型娱乐活动。让志愿者准备一些节目,如唱歌、跳舞、相声、小品、诗朗诵等,到社区进行节目表演,让老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使他们更加健康长寿。 活动当天流程:

家政慰问(11月14日上午)

1、8:00在校门口集合。

2、8:30统一步行前往社区。到达社区后按已分好的组进入老人家中家中进行志愿服务。

3、 进入老人家中后,将已备好的礼品送给老人,志愿者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修剪指甲,梳理头发,洗洗衣服等等。另外组织部分志愿者跟老人谈心、讲新闻,使活动形式丰富多彩。通过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推动敬老爱老、老少共融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4、维修队员对老人家中的电器进行检修维护。

5、11:00全体志愿者到社区门口集合,返校。

保健娱乐(10月16日下午)

1、14:00在校门口集合,前往社区布置活动现场

2、15:00队员邀请老人前往活动地点进行健康体检及咨询

3、15:30---16:30娱乐活动

4、17:00队员送老人回家,工作人员清理活动现场

5、17:30全体志愿者社区门口集合,返校 娱乐活动节目安排:

1.干部发言

2.志愿者代表发言

3.分团委书记陈洪源老师发表说辞,宣布关爱空巢老人活动正式启动。

4.演唱:欢乐畅快的经典民歌《南泥湾》——

一首《南泥湾》,勾起了曾经从祖国建设大潮走来的老人们多少弥珍回忆和激动岁月呢?

就让我们借这首家传户晓的经典民歌中细听老人们经历风雨沧桑后而来的苦涩甘甜吧!

5.军体拳——

大一新生将用刚劲有力的军体拳为老人展现军人的飒爽英姿,以精神的面貌向老人送上祝愿!

6.演唱经典粤剧《帝女花之忧奴》——

生命尽管充满不测与坎坷,无奈或失望,但只要人间有爱,岁月有情,孤寂与黑暗终究都被驱走,快乐与光明从此常伴身旁。就如长平公主和世显虽生在亡朝,但从不失对人生的希望,带泪因念亲,相随因有爱。粤剧贵为国粹,内涵人生真谛,让广大学生分享老人的喜爱,学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7.喜剧小品《心愿》——

心愿,你有,我有。但有否想过,空巢老人他们的心愿又是什么呢?老人心里最牵挂的,除了他们的子女、他们的心肝宝贝,恐怕是说不上别的了……小品《心愿》叙述的就是一对将人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长相过分担忧而上演的一场喜剧。在轻松有趣的情节中,感受父母对子女的那份细腻而伟大的爱……

8.魔术 ——

神秘、鬼魅,远远不能把魔术概括。在这块神秘的面纱之下,魔术往往还带给人们无限的惊喜与欢乐。魔术协会的学生魔术师将用魔术带出暖意,温暖老人们的心……

9.“艺谈人生,富彩空巢”——

在我校任教的艺术类老师,老师一向兴趣广益,德智体艺皆能,其积极向上,爽朗豁达的亲善性格一直感染着他的广大学生。这次邀请钟红艺老师演讲,目的是通过老师分享其丰富的生活经历、独特的人生思想,带动并鼓舞空巢老人积极走出家门,走入社群,拓兴趣,广交友,过上多姿多彩的退休生活,从而驱走孤单,远离孤僻。

老师亲自题字,同时有两位志愿者现场书法写给老人的祝福语; 由工作人员负责举起字卷,由老师带领给空巢老人送上祝福。

10.情景剧《人间有爱》——

一方有难,八方救援。茂名信宜洪水无情地掠夺了多少个坚强而脆弱的生命,摧毁了多少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粉碎了多少代人用血汗凝聚的梦?尽管洪水无情,但胜在人间有情!志愿者永远是你们的兄弟姐妹,你们的家人……当灾难群众失去了亲人的温热,又当空巢老人远离亲人的关怀,志愿者都将以爱心和热诚,温暖彼此的心房,驱走严寒与黑暗,注入无限生命力!

11.谢幕——

各志愿者列队出场,各自上前送上对老人的真挚祝福。最后鞠躬谢幕。 工作分工明细:

宣传工作及后勤组——宣传部 工作人员安排及会旗锦带——组织部 音响设备管理及现场摄像——维修部 网络部 节目主持人及表演者、志愿者---组织部 人员通知及邀请工作——秘书部 老人接送及礼品送赠——外联部

现场接待及秩序管理——行动部、维修部。 活动结束:

针对这次活动,发扬其优点,改善不足。

后续工作:

1. 要落实到位地完成老人接送工作——外联部; 2. 音响设备管理——维修部;

3. 收集整理活动影像资料并制作活动总结宣传视频——网络部; 4. 活动后期宣传——网络部; 5. 会场清洁——行动部;

6. 会旗锦带管理及活动总结——组织部; 7. 活动通讯稿及志愿者名单汇总——秘书部;

注意事项:

1.进入社区及老人家,见到老人一定要微笑打招呼,这是对老人的一种尊重与认可。

2.与老人交谈时要尽量的去倾听他们,引导老人多讲述他们的往事。

3.清扫房间时一定要将物品放回原处,不要改变它们的原来布局。

4.各志愿者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及老人的安全。 5.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必须遵守本次活动的时间及安排,服从指挥,准时到达集合地点,请勿迟到。

活动预期效果:

本次活动增强了志愿者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志愿者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高尚情操,也使志愿者养成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后续发展

关爱空巢老人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我们机电青协应该把它当做一个常规活动,定期组织志愿者到社区进行探访慰问。通过逐步的发展,扩大社会影响力,带动更加多的人参加进来。逐步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井然有序的开展下去。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青年志愿者协会

2011年11月11日

上一篇:一年级班主作工作总结下一篇:中小学庆六一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