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2022-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由于发生锐器伤造成的职业伤害。方法:对本地区所有二级以上医院手术室140名护士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09年3月~2010年3月锐器伤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其中109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为77.86%,且防护意识不强。结论: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加强全面防护概念教育,制定有效的系列防护措施,预防锐器伤,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原因防护措施

锐器伤是医院内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污染的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职业因素。国外许多研究显示,护士是医院中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为此,2000年在日本召开的以“护士职业安全与健康”为主题的亚洲工作论坛中就特别提出要重视预防护。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工作中直接接触病人开放伤口、血液、体液等,因此手术室又是锐器伤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科室之一,随着各种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趋势的发幅度上升,锐器伤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提高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减少锐器伤及经血液感染上疾病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09年3月~2010年3月锐器伤进行回顾性调查,对象为本地区所有二级以上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共计140名护士。年龄20~45岁,平均24岁,护士89名,占63.57%;护师38名,占27.14%;主管护师22名,占15.71%。本科学历39名,占27.86%;大专学历49名,占35%;中专学历52名,占37.14%。工龄<1年的21名,占15%,1~5年的为45名,占32.14%,>5年的74名,占52.86%。5年内乙肝疫苗接种人数为56名,接种率为42.14%。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回顾性调查,问卷设计参考相关资料设计,内容包括参与人员的基本资料,锐器伤源于的锐器类型,受伤原因,受伤后的后续处理情况。

2原因分析

2.1防护意识不强进行病人侵入性操作时未戴手套,受伤后未引起重视,或未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在被调查的140名护理人员中,68.23%的锐器伤是被血污染的锐器刺伤,所受锐器伤来源的患者确定已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占23.4%。以上资料表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性极高,手术室作为独特接触血液和锐器的高危科室。虽然所有在岗护士均要求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但5年内接种率仅42.14%。在被锐器刺伤的109名护理人员中,伤后进行标准处理的只有8.7%,只有11.93%上报院感科,有34%的护理人员不了解要上报,56.88%未上报。在被锐器刺伤时,有45.87%的护理人员未戴手套。调查结果表明,作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与他们的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不符,自我防护意识淡薄,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这与黄小红等的调查提示的一致[1]。同时也发现戴手套锐器伤发生率低于未戴者,戴双层手套者锐器伤发生率低于戴单层手套。

2.2护理人员缺乏职业安全防护教育配合手术时传递手术器械和进行各种穿刺操作等工作中直接接触锐器的机会多,受伤的概率也相应高。锐器伤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缺乏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61.54%,大专73.47%,中专94.23%,这与其在校期间学习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和实习过程中接受系统的职业防护技能培训和指导的机会和时间有关[2]。

2.3不安全操作,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如操作不熟练、传递裸露针头、针芯,配合手术传递锐器的方法不正确,习惯回套针帽以及徒手掰安瓿等都能导致护理人员发生操作环节中被刺伤。未及时正确处理锐器也是锐器伤发生的主要原因,部分工作人员在繁乱的工作中处理锐器不当,注射器、针头、穿刺过的针芯等随手与其它物品混放,未及时处理,护士整理治疗台不慎受伤。医疗废弃物处理时也会发生锐器损伤,如操作结束后处理用物时遇到治疗盘中未拆卸的针头、注射器用后的毁形过程中、丢弃废物时针尖从收集袋中突出等环节均可发生锐器伤[3]。

2.4工龄低同时工龄<1年发生率为85.71%,1~5年为82.22%,>5年的为72.97%;护士发生率为88.07%。护师50%,主管护师40%也表明锐器伤与低年资护士操作不熟练有关。

2.5病人不合作进行侵入性操作时由于病人不配合、发生躁动,使所用器械误伤自己,也是锐器伤的发生的原因之一。

3应对措施

3.1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是减少血源性感染最积极有效且较容易实施的预防措施。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80~90%是由锐器伤所致[4]。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了锐器伤在我国发生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增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提高护士锐器伤后的处理以及防护意识,进一步完善锐器伤后的上报制度及处理程序。

3.2加强对病人的管理和筛查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对病人进行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血液性传染病的检测,了解病人的感染状态,在操作时提高警惕,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特殊感染病人进行侵入性操作时戴双层手套。正确使用各种锐器,严格遵守操作程序和规程,孰料掌握各种穿刺锐器的操作方法,在配合手术传递锐器过程中注意正确的传递方法。

3.3加强操作培训和健康教育、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纠正导致锐器伤的高危行为。同时,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安全的护理设备。为降低锐器伤的发生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东红,胡玉霜,陈聪,等.护理实习生职业防护知识与锐器伤的关系.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0):1697-1698.

[2]黄雄招,孙波.SHEL模式在手术室护士锐器伤防范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9,24(10):56-57.

[3]周阳,李映兰,郑悦平.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调查及标准预防的管理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8,43(8):737-739.

[4]汪丽红,赵红利.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护理研究,2009,16(19):74-75.

作者:钟益洪

第2篇: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预防

【摘 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有效预防锐器伤。方法对我院手术室护士,进行职业安全教育,采取保护性措施,使用带有安全保护性的器具,对手术室环境标准化及人员合理配置。结果通过学习教育,重视安全意识,并加强防护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手术室工作人员由于锐器伤所致的感染。结论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加强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实行标准性预防,制定有效防护措施,预防锐器伤,减少或避免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防护

1引起锐器伤的原因

1.1缺乏防护意识在给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时未戴手套或未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受伤后未引起重视。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性极高,手术室作为独特接触血液和锐器的高危科室[2]。即使部分在岗护士均要求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成功率不高,被锐器刺伤后部分人员未能按标准程序进行消毒,以及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报医院感染,导致部分手术室护士因此而被感染。

1.2缺乏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手术室护士在配合手术时传递手术器械和进行各种穿刺等操作时直接接触锐器的机会多,其受伤的概率就会增加。护理人员缺乏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与锐器伤的发生有关。尤其是刚进入实习和刚参加工作的人员,与在校期间未系统学习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和实习过程中未接受系统的职业防护技能培训有关。

1.3手术室护士的锐器操作和处理欠规范手术室护士中而最常受伤的是器械护士,在锐器操作中,仍有50%以上的护士将使用后的针头套回针帽[3],处理注射器时徒手分离针头;在传递锐利器械时,未使用或较少使用专用容器和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用具的,导致被污染的器械刺伤。

2防范措施

2.1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防止职业暴露发生组织开展利用晨会、交班等时间,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讲课,实物示教,并指导护士实物操作,做到人人掌握正确操作方法。同时,科室对实习护士、进修人员、新职工应进行强化培训,考核合格后才有资格上岗工作[4]。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掌握锐器伤后的正确处理,并进一步完善锐器伤后的院内上报制度及处理程序。

2.2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筛查手术患者或者需要进行侵入性操作的患者进行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液性传染病的检测,在了解患者的感染状态后,做好颜色标记,同时操作时须提高警惕,做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必要时戴双层手套,穿防护鞋、戴防护目镜进行操作。掌握如何正确使用各种锐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各种穿刺锐器的操作方法,在手术配合时正确传递各种锐器,避免锐器伤的发生。

2.3 使用有安全保护性的器具,合理处理终末锐器 使用有安全保护性的器具如静脉穿刺可使用新型安全留置针;用安瓿折断器折断玻璃安瓿,用后的安瓿应立即放入防刺、防渗漏的锐器盒;使用软包装液体,避免因瓶口、瓶体破裂刺伤。合理处理使用后的锐器,应集中置入防针刺的锐器盒内,锐器盒容量达到3/4时关闭盒盖,由医院统一毁形。切忌用手弯曲、损坏或拉直针头[5],操作者使用后的锐器应由本人处理以降低损伤的危险性。

2.4手术室环境标准化管理及人员配置合理手术间应宽敞明亮,锐器盒放置准确、数量和大小适宜,人员合理配置,护士才能避免因急躁、疲劳等原因造成锐器伤。同时成立护士长担任组长的职业暴露防护小组,吸收业务骨干组成组员,做好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锐器伤的处理措施

3.1锐器伤后处理护士一旦被锐器损伤应保持镇静,先迅速地按常规将手套脱去,立即用健侧手挤患侧受伤部位,方法为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部分血液,禁止对伤口局部按压,并用肥皂水和清水反复冲洗伤口,然后用安尔碘消毒[6],再包扎伤口。伤口处理后应及时报告科主任、院感办和预防保健部门,受伤者及患者及时进行经血传播性疾病项目的检测。如果病人HBV阳性,伤后24h内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病毒高价抗体。如果病人HIV阳性,应在暴露后24h内尽快服药预防[7]。

3.2心理辅导手术室护士被带血液的锐器伤害后,担心被血源性病原体感染,极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会影响到今后的工作,尤其是发生艾滋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污染的锐器伤,受伤者会长期处于中度或重度的焦虑和悲观情绪中,须加以心理疏导。

参考文献

[1] 周春琴,杨小立.手术室职业性危害及护士的自身防护[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230.

[2] 刘秀梅.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1):84-85.

[3] 刘伟,刘印,谢雄.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的危害及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628-2629.

[4] 王瑞兰.手术室护士预防锐器伤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2):2937.

[5] 袁亚娟.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损伤情况的调查及防护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08,7(3):57-58.

[6] 张小琴.手术室锐器伤的危害性与控制对策[J].河南医学研究,2010,19(2):236-237.

[7] 李蕾,王磊.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及防护[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8):144.

作者:牟珊珊

第3篇:职业安全教育有效减少锐器伤的体会

【摘 要】我校开展护生职业安全教育以来,采取讨论法、讲授法、实验操作、临床见习、角色扮演、专家讲座等授课形式,通过开展操作技能考核、技能竞赛等方式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正确操作规程并具备较强的职业防护技能,这对学生进入临床安全实习,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对护理工作及护理专业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护生 职业安全教育 锐器伤

锐器伤是一种与护士职业有关的职业危害,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时间内由针头及其他一切锐器(如安瓿碎片等)所造成的使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护士作为静脉输液的执行者,经常暴露于锐器伤的危险之中,HBV、HCV、HIV等多种血源性传染病均可通过此传播。有研究表明,实习护生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而袁丽等调查,96%的护生未受过护士职业防护的系统化教育。因此,为增强学生职业安全意识,具备较强的职业防护能力,有效减少锐器伤的发生,我校对护理专业学生实施全面规范的职业安全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职业安全教育的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校开展护生职业安全教育至今已有5年的时间,受教育的学生达5800人,均为中等护理层次;其中,男生65人,女生5735人。2014年6月我校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123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静脉输液考核,通过开展职业安全教育,93%的学生能正确认识锐器伤,并掌握锐器伤的正确处理方法,较5年前提高了40%; 85%的学生能够正確实施安全注射、做到标准预防,较5年前提高了36%;静脉输液考核期间锐器伤的发生率降低了38%,有效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2 职业安全教育

2.1 宗旨

普及标准预防、安全注射等与锐器伤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对锐器伤的认知,树立正确的职业安全意识,具备较强的职业防护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2.2 教育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8个方面:什么是锐器伤;常见锐器伤;锐器伤的危害;自我防护措施;发生锐器伤后的应急处理;与血液传染病的关系;安全注射;标准预防。

2.3 课程设置

为强化护生职业安全教育,我们调整课程设置,整化教育内容,以护理学专业课程为基础,强化护理技术,增加医院职业暴露与防护、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等课程,将职业安全与风险管理等知识纳入课程体系,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从而增强学生职业安全意识,有效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2.4 教学方式方法

2.4.1 课堂讲授与师生互动相结合

①在课堂讲授之前先进行师生互动,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常见的锐器伤、锐器伤的危害、锐器伤发生后的正确处理等相关情况。这样,既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针,又能了解到学生对这些知识的了解情况,从而使教学具有针对性。②结合师生互动中学生表现出的问题、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系统讲解,讲授各种注射法、操作中极易发生锐器伤的环节、危害及正确处理等,使学生全面地了解职业安全知识。③课堂讲授之后再次组织学生讨论—发言—解疑。

2.4.2 加强实验课教学与管理,视频回放、教师演示与学生动手相结合

①在进行各种注射法操作前,可组织学生观看电教片,再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整合;然后挑选学生演示操作,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观看学生操作,按照操作标准,由学生进行讲评,最后教师总结后按照操作程序正确演示操作。②增加实验课环节、强化学生操作技能,达到更熟练、更规范、更安全。

2.4.3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每周一晚7:00-9:00和每周三下午3:00—5:00开展第二课堂。①积极挖掘校外指导力量,如请医院护理专家、感染科专家、预防疾控中心的专家等为我们讲授有关职业安全及防护、职业暴露与应急等方面的知识。采用专家讲授与师生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②为了督促和鼓励学生学习,活跃学习气氛,当学生掌握一定技能和技巧后,组织进行阶段性操作竞赛,竞赛项目如药物抽吸法、静脉输液法等,按照知识态度、技能目标质量评分标准,结合职业安全等相关细则,评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以赛促学、学有榜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

2.4.4组织学生临床见习

利用课间或课后时间有序地组织学生到附院参观,主要是参观医院的注射室、治疗室等并见习医院护士由配药到注射的全过程,记录下有疑问的环节并组织有序解疑,这样既可以熟悉医院环境,减少陌生感,又使学生了解影响自身安全健康的不良因素,进一步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

2.4.5 加大宣传教育

护理实训室是学生强化护理技能的主要场所,在走廊或房间用文字、图表或流程图等形式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宣传教育内容如安全注射、标准预防、常见锐器伤、发生锐器伤后的应急处理方法等,进一步加大宣传范围及力度,增强其防护意识。

3 体会

3.1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职业安全教育

第二课堂与常规课堂教学相比,教材内容、教学时间、形式等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灵活性和多样性。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可增强学生的防护观念,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3.2 重视学校教育与临床带教相结合

护生的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护生向护士过渡的桥梁。因此,在学校职业安全教育的基础,临床带教老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安全教育的指导与监督,做到言传身教,规范操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安全习惯。

作者:陈莹 芦洁

第4篇: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1、医院重视职业防护:首先医院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感染的危害性,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重视程度。合理配置人力,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定期体检;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尽可能提供先进的医疗器材,完善防护措施;同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防护意识: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必须参加由医院组织的医院感染知识、职业防护技术的岗前培训,同时还要定期举办有关职业防护知识讲座。护理人员还应不间断的接受在职继续教育,强化职业防护意识,工作中与锐器有关的操作应加倍小心,掌握锐器刺伤后,应急处理程序,防止锐器伤导致职业感染。

3、加强人员配备,减轻临床负担:护理人员在工作忙、任务重、急于完成工作时,常忽略职业个人防护,对工作量大,急危重症患者多的科室,加强人员配备,实行弹性排班,减轻临床护理人员职业紧张感,减少因工作忙乱引起的职业损伤。

4、提高技术操作水平,规范操作程序:加强护理“三基”训练,努力提高技术操作水平,自觉遵守规范化操作程序,熟练掌握各种锐利器械操作技术,降低因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引起锐器伤的发生率。

5、改变护士不安全的操作行为,严格医疗废物管理: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头帽,养成用钳子取污染针头和尖锐物品的习惯,不要直接用手对尖锐物进行清点、清洗,作好标准预防中的防护行为。针头、刀片、安瓿等损伤性废物直接放入防渗漏、耐刺破、密封的锐器盒内,由指定部门统一收集,焚烧处理。

第5篇:医疗锐器伤的防护

一、医疗锐器刺伤的预防措施

(一)对临床护理人员加强教育,加深临床护理人员对医疗锐器刺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刺伤的措施。

(二)了解与锐器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以在临床工作中避免和减少发生锐器伤。与锐器刺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主要有:将用过的锐器或注射器进行分离、浸泡、清洗;将用过的针帽套回针头;将血液或体液从一个容器转到另一个容器;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用过的注射器未及时处理针头等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

(三)掌握医疗锐器处理原则及方法,减少污染物对环境及工作人员的二次污染。医疗锐器处理原则是用后的锐器一定要放在固定的坚硬的容器内;对重复使用的注射器械和其他医疗器具应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二、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程序

(一)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去外科急诊进行伤口处理,根据损伤程序定期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二)被乙肝、丙肝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通知院感科,抽血查乙肝病毒抗体和丙肝病毒抗体,必要时同时同取病人血液进行对比,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刺伤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被HIV阳性病人血流、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通知院感科,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取病人血液标本进行对比。受伤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复查,同时遵医嘱用药通知医务处、院感染科办公室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三、职业暴露的防护

(一)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1、手及皮肤表面接触血液、深层体液或可能受污染的器具后应立即彻底清洗。

2、在任何情况下处理深层体液时必须戴手套。

3、工作完成后应尽快脱去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手套。

4、接触每一位病人后应更换手套。

5、脱去手套后,即使手套表面没有破损也应以上清洗双手。

6、在工作中预料会有血液、体液溅出应戴防护眼罩并穿不渗透防护服/围裙。

7、针头使用后切勿套上针帽,应将针头置于固定的容器内。

8、任何地方被血液/体流污染,应先用稀释的含有效氯的消毒剂消毒,再脱手套,认真清洗双手。

9、应记录及报告血液/体液暴露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

1、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接触病人前后,包括脱手套后,手或身体其他部位被病人血液/体液/人体组织污染后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

2、戴手套:预料手要接触血液/体液污染物时;手上有伤口时;在进行抽血、静脉穿刺、伤口换药、处理污染器械、持血标本等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手套破损立即更换。

3、其他防护措施:包括护目镜、帽子、隔离衣、鞋套、口罩、面罩等。离开工作场所时应将防护用物脱去,放置在指定位置。

(三)意外暴露后的处理

1、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冲洗。

2、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用肥皂和清水冲先伤口,挤出伤口的血液,再用碘酒酒精消毒。

4、意外暴露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护理部并填写报表,72小时内做基线测定。

5、可疑暴露于HB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注射抗乙肝病毒高价抗体。

6、可疑暴露于HC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尽快于暴露后做基线检测。

7、可疑暴露于HI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专家评估。

8、跟踪期间特别是最初的0~12周内,不应献血和母乳喂养,性生活时戴避孕套。

第6篇: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及防护

乐山市红十字会医院

一、锐器伤的定义

凡是由于针、刀、剪、玻璃等锐器造成的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

二、锐器伤的相关数据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在美国,每年医务人员发生的约100万次锐器伤,其中1/3的锐器伤发生在护士身上;国内有调查显示护士发生锐器伤是其他医务人员的2.23倍。由此可见,护士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职业群体。另:美国报道的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61%,中华护理学会秘书长张惠霞介绍,广州市的几大医院对3100名护士调研中发现,在一年内有83%的护士被锐器刺伤1339次,平均每人每年发生3次锐器伤;北京市协和医院对全市7家医院的107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显示,有866人在日常工作中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为80%,每年每人平均被刺伤3.5次,其中有74.5%的护士是被污染的针头所刺伤,可见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很高。据统计,88%的锐器伤发生在工作繁忙时,其中有36.7%是因为精力不集中、精神紧张造成的。

三、发生锐器伤后的危害

锐器伤是导致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途径,据美国CDC估计,健康的护士患传染病80%~90%是由锐器伤所致;最常见的传播性疾病有: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美国相关健康报告显示:护士有2.5%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和40%的乙肝、丙肝感染病例都源于锐器伤。而造成锐器伤后乙肝的感染率为6%~30%;丙肝的感染率为3%~10%;艾滋病的感染率为0.2%~0.5%。另外就是心理的危害,由于受伤者心理负担加重,担心感染上某种传染性疾病,这种心理上的影响可能比锐器伤本身更严重而持久。

四、造成锐器伤的因素

1、针头:针头是造成锐器伤最主要的因素。途径:①在配药、加药时被针刺伤占14.03%;②在拨针时被刺伤的占16.96%;③57.1%的护士在病人不配合时被针刺伤;④在进行注射操作后,取下针头时被刺伤的占11.97%;⑤在

1 回套上针帽时被刺伤的占16.7%⑥在对一次性物品毁形时被刺伤的占23%;⑦因相互碰撞而导致针刺伤的占10%。

2、刀:有刀片和剪刀。途径:①手术时不慎被割伤、剪伤;②使用刀片涂刮时;③在收拾物品时因杂乱而不慎被划伤、割伤;④用手直接安装和取下手术刀片;⑤用剪刀裁剪物品时;⑥随手将刀、剪放在工作服口袋里,取拿时不慎被割伤、刺伤;⑦用剪刀开启物品时不慎搓伤。

3、玻璃:主要指玻璃碎片。途径:①掰开玻璃安培时;②在收拾治疗车或治疗桌时;③在拿取已坏掉的玻璃安培时;④输液瓶摔坏了用手直接拾捡;⑤启开安培的铝盖时瓶口坏掉了;⑥用镊子撬打玻璃安培时渐起的玻璃碎片;⑦玻璃容器的开口处有缺口,在取拿时容易划伤。

4、铝盖:如乐凡命、脂肪乳铝盖的拉环。

5、锡伯纸:如胶囊的外包装。

五、锐器伤的处理原则

1、立即用流动自来水和肥皂液清洗污染的皮肤;

2、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鲜血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按压;

3、再用流动自来水和消毒肥皂液清洗;

4、用碘酒、酒精、碘复等皮肤消毒液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5、根据医院规章制度和程序上报意外损伤;

6、确定感染源患者,看其是否感染HIV、乙肝、丙肝等,同时进行可靠的化验检查,进行针对性免疫注射;

7、感染源患者血液检查阳性时,建议使用免疫治疗,并追踪随访,血液化验随访至少一个月或更长;

8、如金属类锐器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六、锐器伤的预防措施

1、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2、CDC预防原则:护士应把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视为有传染性的;

3、当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一定要戴手套;

4、每次操作完毕,或每次脱下手套时彻底洗手;

5、使用过的注射器不要套回针帽,必须套回时,采用单手法操作;

6、不徒手处理破摔的玻璃器械;

7、禁止进行针头折弯或毁形操作;

8、针头或锐器在使用地立即被扔进耐刺的专用容器中,可以用镊子夹住拨针头;

9、手持无针帽注射器或锐器时,不要将针头和锐器面对自己或别人,行动要特别小心;

10、操作完毕后及时做好收尾工作,勿留给别人;

11、专用容器应置于适当位置,切勿堆放过满;

12、锐器与针头与普通垃圾严禁混放;

13、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刀片、刀子、剪刀等;

14、禁止撬打玻璃安培;

15、掰开安培时带手套,或用纱布包裹;

16、借助启瓶器启开铝盖;

17、手术室可用弯盘传递锐器或用磁铁收集缝针和刀片;

18、不要将刀子、刀片放入工作服口袋里;

19、革新并推广安全医疗器材:①个人防护产品:最近法国研制出一种新型材料制成的G-VIR手套,实验证明戴G-VIR手套比戴双层普通手套预防针刺效果更好;②安全用物:已问世的有自动毁形注射器、回缩或自钝注射器、带保护设计的针头(用毕针头保护套会自然弹出)、安全采血器(采血后安全装置激活针头自动收缩)、带保护装置的刀片或尖刀;③废物安全处理系统:锐利物收集容器、感染性废物压缩机。

第7篇:锐器处理的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

1、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乙 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进行伤口包扎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3、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服用相关药物,并报告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随访等。

[程序]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反复冲洗→消毒→伤口处理→抽血化验检查→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通知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随访。

一、 医务人员锐器伤的预防和处理

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利器有针头、安瓶、刀片、缝合针等,最为常见的为针头刺伤。 首先是预防:

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

2、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

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

6、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7、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然后是处理

1、报告控感办,填写刺伤事件登记表,记录刺伤过程、利器名称、型号、可能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等内容,进行感染评估,采取阻断感染的措施;

2、刺伤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紧急处理:捏住损伤处近心端,防止微生物进入血循环,在流动水下冲洗、消毒、包扎;

3、锐器伤和血液污染后局部处理措施: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洁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4、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由近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5、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漏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第8篇:护士锐器处理时防护措施

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

2、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

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

6、进行侵袭性诊疗,护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7、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第9篇: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应急处理

心导管室消毒隔离技术知识考核 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应急处理

一、护理人员如不慎被HBV、HCV、HIV等传染性疾病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按照以下步骤立即进行处理:

(一)立即由( )心端向( )心端挤压伤口,切忌只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二)立即用( )清洗。

(三)污染眼部等粘膜时,应用大量( )反复冲洗粘膜。

(四)用( )或( )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二、发生锐器伤后,上报( ),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三、当暴露源为( 、 )或HIV时,参考以下建议进行访视:

(一)HBV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ALT、乙肝两对半。

(二)HCV暴露后, 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HCV抗体,HCV阳性者需检测HCV-RNA证实。

(三)HIV暴露后, 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HIV抗体,如HIV、HCV混合暴露者,延长访视至暴露后12个月。

四、以上暴露也可根据感染科专家建议,制定个体访视计划和暴露后免疫防护方案。

心导管室消毒隔离技术知识考核 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应急处理

一、护理人员如不慎被HBV、HCV、HIV等传染性疾病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按照以下步骤立即进行处理:

(一)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切忌只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二)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

(三)污染眼部等粘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

(四)用0.5%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二、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三、当暴露源为HBV、HCV或HIV时,参考以下建议进行访视:

(一)HBV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ALT、乙肝两对半。

(二)HCV暴露后, 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HCV抗体,HCV阳性者需检测HCV-RNA证实。

(三)HIV暴露后, 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HIV抗体,如HIV、HCV混合暴露者,延长访视至暴露后12个月。

四、以上暴露也可根据感染科专家建议,制定个体访视计划和暴露后免疫防护方案。

上一篇:服装设计与服装设计师下一篇:废品处置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