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业安全防护技术措施(精选8篇)

作业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篇1

模板作业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绥芬河站货场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

模板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一、木料、钢模、模板半成品的堆放以及废料堆集,做到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钢模、木材堆放平稳,作业场地避开高压线路。

二、作业场地搭设简易作业棚,修有防火通道,配备消防器材,四周设置围栏,作业场内严禁烟火。

三、钢模安装过程中随时检查工具,如发现松动、脱落现象,立即修好。

四、运输、支立较大模板时,要有专人指挥,所用的绳索要有足够的强度,绑扎牢固;支立模板时,底部固定后再进行支立,防止滑动倾覆;按工序支立模板,当一块或几块模板单独竖立和竖立较大模板时,设立临时支撑,上下必须顶牢。操作时要搭设脚手架和工作平台;整体模板合拢后,及时用拉杆斜撑固定牢靠,模板支撑不得钉在脚手架上。

五、用机械吊运模板时,先检查机械设备和绳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起吊后下面不得站人或通行;当模板下放距地面1m时,作业人员方可靠近操作。

六、高处作业时将所需工具装在工具袋内,传递工具不得抛掷或将工具放在平台和木料上,更不得插在腰袋上。

作业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篇2

一、收获前收割机的准备工作

1.联合收割机的磨合试运转

用户新购置的联合收割机或大修后的联合收割机作业前必须进行试运转, 以保证良好的技术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试运转前必须正确安装、调整和润滑各部件, 试运转中每隔0.5 h必须停机认真检查, 若有故障应及时排除。

联合收割机的试运转按4个程序进行:发动机空运转15~20 min;行走试运转25 h;带机组试运转20 h;负荷试运转15 h。

2.联合收割机的技术检查与调整

联合收割机在使用前, 机手必须根据《联合收割机使用说明书》对收割机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调整。

二、道路驾驶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交通法规的要求行驶, 在道路上驾驶时要各行其道, 有秩序地前进, 在未设分道线的道路上, 保持在路的中间行驶。在通过乡村道路的小桥时, 应注意下车观察桥面情况, 确认无危险后再驾车通过。驾驶联合收割机穿越城市前, 要熟悉交通信号、交通标线、交通标志和城市行车的有关规定。进入城市后, 要注意服从交通指挥信号及交通警察的指挥。在农村遇到集市时, 要注意低速慢行, 切不可驾驶联合收割机强行挤开人群。必要时果断改变行车路线, 绕道行驶。要注意加强对路上行人动态与自行车动态的判断。在遇到行人或自行车不肯让路时, 要耐心跟行, 切勿意气用事, 并列挤行。要注意掌握夜间行车的特点。联合收割机在夜间转移时, 驾驶员要振作精神, 谨慎驾驶。除掌握夜间行车的基本知识外, 还要注意按规定要求使用灯光;在穿越集镇或村庄时, 应鸣笛减速行驶;在夏季农忙期间, 要注意路边乘凉人的安全。

三、联合收割机作业中安全注意事项

1.收割作业操作要领

操作步骤:①收割机进入田块前, 将收割机行驶至与田埂垂直位置 (田埂较高时, 须将田埂挖平或使用跳板) 。②接合收割机的动力接合手柄 (小油门下接合动力可防止传动皮带的早期磨损) 。③降下割刀。④踩下离合器踏板。⑤挂挡后先加大油门。⑥松开离合器踏板对田间作物进行收割。

操作注意事项:①联合收割机作业过程中, 应尽量走直线, 并保持油门稳定, 不允许用减小油门的方法降低联合收割机的行走速度。如感到机器负荷较重时, 可以踏下离合器切断行走动力, 让联合收割机把进入机器的谷物处理完毕, 或负荷正常后再继续前进。②机器收割到地头后, 应提升割台, 转动方向盘使机器转弯。地头转弯时, 虽割刀已不切割作物, 但发动机仍应保持大油门运转10~20 s, 然后才能减小油门慢慢转弯。③田块作物全部收割完后, 先慢慢降低发动机转速, 再分离工作部件离合器。④在作业时, 驾驶员不但要操作机器, 而且要做到六看、二听、一闻、三不割。六看:一看前方有无障碍物;二看割台作物喂入、输送是否均匀流畅;三看割茬高低;四看粮仓来粮情况;五看尾部出秸秆情况;六看仪表指示是否正常。二听:一听发动机声音是否正常;二听割台、脱粒清选部件运转声音是否正常。一闻:注意有无传动皮带因打滑产生高温而发出的气味。三不割:露水太大时不割;脱粒不净不割;清选不净不割。

2.跨越田埂操作要领

收割时, 一般应顺田埂收割, 但有时要跨越田埂收割, 可能使割刀“吃泥”, 也可能造成切割器脱落。

正确的操作步骤:①当割台接近田埂时, 应立即将液压升降手柄向后拉, 使割台升起越过田埂。②当割刀越过田埂后, 将液压升降手柄放至原位降下割刀。③当前轮 (或履带的前部) 跨越田埂时, 应随着前轮 (或履带的前部) 的升高, 将液压升降手柄继续向前推, 使割刀继续往下降, 保持和地面的距离不变。④当前轮 (或履带的前部) 过完田埂后, 随着前轮 (或履带前部) 的降低, 将液压升降手柄逐渐拉回到原位, 割台回到原位, 使割茬高度不变。⑤当后轮越过田埂时, 随着后轮的升高, 应将液压升降手柄继续向后拉, 以提高割台, 防止割刀铲泥。当后轮越过田埂后, 随之降低割台, 使割台恢复原位。

浅谈配电网带电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篇3

【摘 要】为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各供电单位对配电网的带电作业给予了高度重视,不少单位设立或重组了作业队伍,配电网的带电作业将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保证带电作业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有必要对配电网带电作业的安全作业方式、人体防护用具及操作要求等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配电网;安全防护;带电作业;防护用具

提高供电可靠性已成为供电企业一项重要任务,供电企业开展配电网带电作业,尽可能的用带电作业方式对配电网进行检修和维护工作,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也为自身在电力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使配电网带电作业健康、安全、稳定和科学的发展,是我们面前一个新课题。

1.配电网带电作业的特点

在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中,空间电场强度高、作业距离大,作业人员穿屏蔽服进入高电位并采用等电位方法进行抢修和维护是一种安全、便利的作业方法。但在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中,由于配电网络的电压低,三相导线之间的空间距离小,而且配电设施密集,使作业范围窄小,在人体活动范围内很容易触及不同电位的电力设施。因此,作业人员身穿屏蔽服、直接接触带电体的等电位作业方式在配电网的带电作业中不宜采用。尽管不少单位在应用这种方式进行作业时并没有出现事故,但严格地说确实存在着安全隐患。

2.安全防护措施

2.1安全防护用具的选用

安全防护措施是配电网带电作业中保证生产作业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那么安全防护用具的选用是至关重要的。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用具不仅应具有高电气绝缘强度,而且应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和服用性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便于作业人员的工作。

(1)安全防护用具的选购。选购时必须与销售商针对工具的电气性能、物理特征了解清楚,根据生产开展的项目及设备的需要进行选购,避免盲目购买而造成资金的浪费。必须注意的是当前国外产品绝缘服及工器具满足不了我国《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要求。对于科学分析验证认定是生产的确必不可少的工器具,应采用制定企业标准进行约束为妥。同时针对进口绝缘服及绝缘遮蔽罩等防护用具,要认真组织接收、验收、检验(主要是物质部门与经销商完成提供进货合格证),并应按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制订企业的管理标准(未制定)进行严格的电气试验及物理特性检查,只有全部合格后方可移交生产班组使用。

(2)安全防护用具的维护。安全防护用具的维护工作应尤其重视,作业者在生产使用后,对这此绝缘防护用具组织检查,发现这类产品都是容易受伤的塑料或橡胶制品,使用时因现场的各种金属设备、构件,极易被划破或损伤,所以应强调在作业前后仔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因绝缘防护损坏而引发事故发生。对于这些工具都有不透气的特点,使用时会使人体感到不适而引发排泄量的汗水,特别是夏天,它就会受到人体排泄汗水的浸泡,所以要求使用后应立即用干的净手巾擦,避免由于汗水的污秽,降低绝缘性(如沿面闪络及表面泄漏电流)和汗水中所含的盐、碱与塑料、橡胶服的化学反应而降低工具的使用寿命。

2.2绝缘遮蔽罩的选用

可以通过国内科研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电武汉高压研究所)了解国内在配电网带电作业绝缘遮蔽制造处于领先厂商,对这此在国内制造水平处于领先的厂商生产的绝缘遮蔽工具的制造工艺、工艺质量等进行比较,货比三家中造出制造水平较高,价格便宜的厂家,根据生产现场所需求的工具型号、尺寸,对所需的绝缘遮蔽罩?“量体裁衣”长期与厂家合作,利用现有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漳州配电网施工工艺要求特点,来制约生产厂家的选材、生产技术管理、工艺要求等,使生产出来的遮蔽罩在现场作业能更“顺手”,避免购买的器具因厂家设计不符合我局配电网实际安装工艺要求情况,而造成浪费。同时加强绝缘防护工具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点防范,应配置经改造的专用的汽车进行运输工器具。

2.3绝缘斗臂车的维护

绝缘斗臂车大多是国外进口或是引进国外技术进行生产组装,目前行业及国家标准未出台,我们只能根据IEC/TC78相关标准来制定企业标准来约束和规范使用。鉴于目前我们绝缘斗臂车在使用中日常试验检查做的机械试验是参照高空作业车标准进行试验,试验方法及试验方式是否会对其造成损伤或是试验强度认识不够,这都使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绝缘斗臂车的斗及臂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材料做成的,其材料延伸率小于5%是为脆性材料)。我们应当加强与带电标委会的联系及沟通,及时了解当今国内配电网带电作业发展动向及先进技术,同时与带电标会建立合作关系,这将对我局的带电作业发展和安全生产有很大的促进,也使我们开展配电网带电作业少走弯路。

3.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

3.1建立用人培养机制

为适应配电网从停电检修维护向不停电作业发展的趋势,加大我局带电作业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可对新进厂工作的线路专业人员都进行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建立配电带电人员动态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用人培养机制。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导向,带动整个带电职业培训工作,逐步完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为带电作业人员铺设一条通过终身教育培训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再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为带电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在安全生产建设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促进配电网带电作业的健康发展。

3.2建立人员储备机制

建立带电作业人员储备机制,实行人员能进能出。可以从线路专业中选出优秀员工派送到省内、省外的带电作业培训机构及国内开展配电网带电作业较好的供电企业进行培训、跟班煅炼,使作业人员参加带电作业就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在发展队伍的路径上就提高整体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议在我局在石亭培训基地建立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仿真操作试验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强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内容,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作用。

3.3严格按照安全考核制度执行,将带电作业人员应有的水平充分展现出来

带电作业班组相关负责人员应该根据制度严格执行,将不必要的复杂心理彻底清除,从思想上逐步净化,坚持以职工人身安全为出发点,将作业人员的安全考核监察工作做到更好。

3.4不断提升现场监督的力度,防止违规现象出现

带电作业班组相关负责人员要将监督职责做到尽善尽美,力争将电网工作标准化严格融入到作业流程工作细节中,培养作业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尤其是在县级电网工程执行改造时,需要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不断提升工作质量,逐渐形成稳定、高效、安全、低耗的标准化县级电网,使电网供电半径实现了预期的供电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了居民用电紧、用电难的问题。另外,电能质量的提升与电费的降低,有助于城市发展,促进城市用电量的增长以及保障社会和谐。因此,必须重视上述措施以及加大现场监督力度,减少违规现象。

【参考文献】

氧气、乙炔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篇4

氧气瓶使用安全规程

1、氧气瓶应戴好安全防护帽,坚直安放在固定的支架上,要采取防止日光曝晒的措施。

2、氧气瓶里的氧气,不能全部用完,必须留有剩余压力,严防乙炔倒灌引起爆炸。尚有剩余压力的氧气瓶,应将阀门拧紧,注上“空瓶”标记

3、氧气瓶附件有缺损,阀门螺杆滑丝时,应停止使用。

4、禁止用沾染油类的手和工具操作气瓶,以防引起爆炸。

5、氧气瓶不能强烈碰撞。禁止采用抛、摔及其它容易引撞击的方法进行装卸或搬运。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吊运。

6、在开启瓶阀和减压器时,人要站在侧面;开启的速度要缓慢,防止有机材料零件温度过高或气流过快产生静电火花。而造成燃烧。

7、冬天,气瓶的减压器和管系发生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或使用铁器一类的东西猛击气瓶,更不能猛拧减压表的调节螺丝,以防止氧气突然大量冲出,造成事故。

8、氧气瓶不得靠近热源,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10米。

9、禁止使用没有减压器的氧气瓶。气瓶的减压器应有专业人员修理。

乙炔瓶使用安全规程

1、乙炔瓶应装设专用的回火防止器、减压器,对于工作地点不固定,移动较多的,应装在专用小车上。

2、严禁敲击、碰撞和施加强烈的震动,以免瓶内多孔性填料下沉而形成空洞,影响乙炔的储存。

3、乙炔瓶应直立放置,严禁卧放使用。因为卧放使用会使瓶内的丙酮随乙炔流出,甚至会通过减压器而流入椽皮管,这是非常危险的。

4、要用专用板手开启乙炔气瓶。开启乙炔瓶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冬天应留0.1~0.2Mpa,夏天应留有0.3Mpa的剩余压力。

5、使用压力不得超过0.15Mpa,输气速度不应超过1.5~2立方米(m3)/时.瓶。

6、乙炔瓶体温度不应超过40℃,夏天要防止曝晒。因瓶内温度过高会降低丙酮对乙炔的溶解度,而使瓶内乙炔的压力急剧增加。

7、乙炔瓶不得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小于10m(高空作业时应按与垂直地面处的两点间距离计算)。

8、瓶阀冬天冻结,严禁用火烤。必要时可用40℃以下的热水解冻。

9、乙炔减压器与瓶阀之间连接必须可靠。严禁在漏气的情况下使用。否则会形成乙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一旦触及明火就会立刻爆炸。

10、严禁放置在通风不良及有放射线的场所使用,且不得放在橡胶等绝缘物上。用时使用的乙炔瓶和氧气瓶应距离10m以上。

11、如发现气瓶有缺陷,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行修理,应通知安全督导员送回气体厂处理。

气焊使用安全规程

1、点燃焊(割)炬时,应先开乙炔阀点火,然后开氧气阀调整火焰。关闭时应先关闭乙炔阀,再关氧气阀。

2、点火时,焊炬口不得对着人,不得将正在燃烧的焊炬放在工件或地面上。焊炬带有乙炔气和氧气时,不得放在金属容器内。

3、作业中发现气路或气阀漏气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

4、作业中若氧气管着火应立即关闭氧气阀门,不得折弯胶管断气;若乙炔管着火,应先关熄炬火,可用弯折前面一段软管的办法止火。

5、高处作业时,氧气瓶、乙炔瓶、液化气瓶不得放在作业区域正下方,应与作业点正下方保持在10m以上的距离。必须清除作业区域下方的易燃物。

6、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瓶距离不小于5米。

7、作业后应卸下减压器,拧上气瓶安全帽,将软管盘起捆好,挂在室内干燥处;检查操作场地确认无着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8、安装减压器时,应首先检查氧气瓶阀门,接头不得有油脂,并略开阀门清除油垢,然后安装减压器。作业人员不得正对氧气瓶阀门出气口。关闭氧气阀门时,必须先松开减压器的活门螺丝。

9、作业中,如发现氧气瓶阀门失灵或损坏不能关闭时,应待瓶内的氧气自动逸尽后,再行拆卸修理。

10、检查瓶口是否漏气时,应使用肥皂水涂在瓶口上观察,不得用明火试。冬季阀门被冻结时,可用温水或蒸汽加热,严禁用火烤。

运输

1、吊装搬运时,应使用专用夹具和防震运输车,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和链绳吊装搬运。

2、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滚、滑、碰。

3、车船装运应妥善固定。汽车装运乙炔瓶横向排放时,要头部朝向一方,且不得超过车箱的高度;直立排放时,车箱的高度不得低于瓶高的三分之二。

4、夏天要有遮阳设施,防止曝晒,炎热天气应避免白天运输。

5、车上禁止烟火,并应备有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

6、严禁与氯气瓶及易燃物品同车运输。

7、严格遵守交通和公安部门颁布的危险品运输条例及有关规定。

特殊情况下爆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篇5

一、巷道贯通时爆破

巷道贯通时放炮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必须有准确的测量图,每班在图上填明进度。

2.当贯通的两工作面相距20m(冲击地压煤层掘进工作面相距30m)前,地测部门必须事先下达通知书,并且只准从一个工作面向前接通。

3.停掘的工作面必须保持正常通风,必须经常检查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超限时,必须立即处理。

4.掘进的工作面每次装药放炮前,班组长必须派专人和瓦斯检查员共同检查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超限时,先停止掘进工作面的工作,然后处理瓦斯。只有在两个工作面及其回风巷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在1%以下时,掘进的工作面方可装药放炮。

5.每次放炮前,在两个工作面必须设置栅栏和有专人警戒,警戒人由班组长指派,并亲自接送,警戒人未接到撤除警戒通知时,不得擅离岗位。

6.间距小于20m的平行巷道,其中一个巷道放炮时,两个工作面的人员都必须撤至安全地点。

7.测量人员在巷道贯通前,必须勤给中、腰线,打眼工和爆破工要严格按中、腰线调正方向和坡度,布置炮眼。

8.贯通放炮前,要加固贯通地点支架,背好帮、顶,防止崩倒支 架或冒顶埋人。

9.距贯通地点5m内,要在工作面中心位置打探眼,探眼深度为进度的二倍,眼内不准装药。在有瓦斯工作面,放炮前将探眼用炮泥封死。

10.与停掘已久的巷道贯通时,应按上述规定认真执行.并在贯通前,严格检查停掘巷道的瓦斯、煤尘、积水、支架和顶板,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否则不准贯通。

11.按预测位置应贯通而未贯通时,应立即停止掘进,查明原因,重新采取贯通措施。

二、积水区爆破

透水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由于积水区资料不全,位置范围不清或测量不准,往往容易发生突发性放炮透水事故,造成重大伤亡,淹没设备、冲毁设施等重大事故。接近积水区爆破时注意事项如下:

1.接近积水地区,要根据已查明的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排放水设计和安全措施,否则禁止放炮。

2.掘进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透水预兆(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来压、底板臌起或岩面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异状)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报告矿调度室。如情况危急,必须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3.发现煤岩变松软、潮湿以及炮眼渗水等异常情况,停止放炮。如正在打眼时应立即停止钻进,并不许拔出钻杆立即向班组长或调度室汇报。

三、爆破处理溜煤眼堵塞

用爆破的方法处理卡在溜煤眼中的煤矸时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溜煤眼被堵塞,往往通风不好,容易积聚瓦斯,溜煤口附近煤尘积存较多,一旦爆破,使爆破火焰直接接触瓦斯,并振动煤尘,很容易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因此,《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处理卡在溜煤眼中的煤、矸时,如果确无爆破以外的办法,经矿总工程师批准,溜煤眼可爆破处理,但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必须采用经国家煤矿安全监察部门批准的用于溜煤眼的煤矿许用刚性被筒炸药或不低于此安全度的煤矿许用炸药。

2.每次爆破必须使用1个煤矿许用电雷管,最大装药量不得超过450g。

3.每次爆破前,必须检查溜煤眼内堵塞部位的上部和下部空间的瓦斯。

4.每次爆破前,必须洒水降尘。

5.在有威胁安全的地点必须撤人、停电。

四、浅眼爆破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炮眼深度小于0.6m时,不得装药、放炮。在特殊情况下,如卧底、刷帮、挑顶确需浅眼爆破,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可以小于0.6m,但炮泥必须装满。

小于0.6m的卧底、刷帮、挑顶浅眼爆破,安全措施必须符合下 列要求:

1.每孔装药量不得超过150g。

2.炮眼必须封满炮泥。

3.放炮前必须在放炮地点附近洒水降尘并检查瓦斯,浓度超过 l%时,不准放炮。

4.检查并加固放炮地点附近支架。

5.放炮时,必须放好警戒并有值班班长在现场指挥。

五、反井凿井时放炮

掘凿暗立井或竖煤仓采用反井法凿井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采用反井法掘进以木垛盘支护时,必须及时支护。爆破前最末一道木垛盘同工作面的距离不得超过1.6m。

木垛盘的基墩必须牢固可靠。行人、运料同溜煤眼之间,必须用木板隔开。在人行眼内必须有木梯和护头板,护头板的间距最大不得超过3m,护头板上的矸石,必须及时清理。

爆破前,必须将人行眼和材料眼盖严。爆破后,首先通风,吹散炮烟,方可进入检查,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经过检查,证明通风、信号、人行间、隔板、护头板、顶板、井帮等无危险情况后,方可进行作业。

2.采用吊罐法施工时,绳孔偏斜率不得超过0.5%,绞车房和出矸水平之间,必须装设两套信号装置,其中一套必须设在吊罐内。

放炮前必须摘下吊罐,放置在巷道内安全地点,将提升钢丝绳提 到安全位置。爆破后必须指定专人检查提升纲丝绳和吊具,如有损坏,必须先行修复,修复后方可使用,吊罐内有人作业时,严禁在吊罐下方进行工作或通行。

3.刷帮扩井时,必须有防止人员坠落的安全措施。放炮前必须回清炮眼口以下0.3m范围内的木垛盘。否则,不得放炮。

矸石眼内的矸石必须经常放出,防止卡眼,但不得放空。严禁站在矸石眼的矸石上作业。

六、放炮处理机采工作面夹矸和无炭柱

在一般情况下机采工作面(尤其是综采工作面)是不允许放炮的,以免崩坏机电设备和炮烟腐蚀液压支架立柱镀层。但在机采工作面遇有坚硬的夹层时,《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工作面遇有坚硬夹石或硫化铁夹层,应放震动炮处理,不得用采煤机强行截割”。又规定:“工作面爆破时,必须有保护液压支架和其他设备的安全措施”。因此,采用放炮法处理机采工作面夹矸和无炭柱时,只能采用放震动炮的方法。放震动炮要严格遵守下列规定和要求:

1.根据夹石或无炭柱的厚度、硬度、性质,确定震动爆破的爆破参数,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2.在放炮前,将放炮区内的液压支架,电缆等用挡帘挡牢(或给液压支架立柱穿上裤套),把采煤机开出放炮地点30m以外,否则不准放炮。

3.按措施中规定的装药量装药,并填满炮泥,以达到将夹矸或无 炭柱震裂、破碎的要求,爆破夹矸时所规定的眼距应能达到炮眼间的夹矸发生贯穿裂缝的要求,眼深一般是机采进度的两倍。起爆应采用瞬发电雷管一次起爆或毫秒电雷管起爆。

4.放炮时,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

七、井巷揭穿突出煤层时的爆破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巷揭穿瓦斯和煤突出的危险煤层和在突出煤层中进行采掘作业时,都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措施有震动爆破、远距离爆破、避难硐室、反向风门、压风自救系统和隔离式(压缩氧和化学氧)自救器等。采用震动爆破措施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必须编制专门设计,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集团(公司)、矿备案。爆破参数、爆破器材及起爆要求、爆破地点、反向风门位置、避灾路线及停电、撤人和警戒范围等,必须在设计中明确规定。

2.震动爆破工作面,必须具有独立、可靠、畅通的回风系统,回风系统内必须切断电源,严禁人员作业和通过。在其进风侧的巷道中,应设置两道坚固的反向风门。与回风系统相联的风门、密闭、风桥等通风设施必须坚固可靠,防止突出后的瓦斯涌入其他区域。

3.震动爆破必须由矿总工程师统一指挥,并指定地点由矿山救护队值班,爆破30min后矿山救护队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采取恢复送电、通风、排除瓦斯等具体措施。

4.震动爆破必须采用铜脚线的毫秒雷管,雷管总延期时间不得超 过130ms,严禁跳段使用。电雷管使用前必须进行导通试验。电雷管的联接必须使通过每一电雷管的电流达到引爆电流的2倍。爆破母线必须采用专用电缆,并尽可能减小接头,有条件的可采用遥控发爆器。

5.为降低震动爆破时诱发突出的强度,应采用挡栏设施。

6.震动爆破应一次全断面揭穿或揭开煤层。如果一次未能揭穿煤层,在掘进剩余部分(包括掘进煤层和进入底、顶板2m范围内)时,必须按照震动爆破的安全要求,进行爆破作业。

7.采用金属骨架措施揭穿煤层后,严禁拆除或回收骨架。

石门揭煤采用远距离爆破时,必须编制包括爆破地点、避灾路线及停电、撤人和警戒范围等的专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远距离爆破时,回风系统必须停电撤人。爆破后,进入工作面检查的时间应在措施中明确规定,但不得小于30min。

厚度小于0.3m的突出煤层,可直接采用震动爆破或远距离爆破揭穿。

爆破作业时必须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3级的煤矿许用含水炸药。采掘工作面爆破落煤前,所有不装药的眼孔都应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充填深度不应小于爆破孔深度的1.5倍。

八、突出煤层的松动爆破

松动爆破是利用风钻或煤电钻向煤体的高压力带打几个普通直径的长炮眼,装药放炮后松动煤体,消除煤质软硬不均现象,并形成瓦斯排放的渠道,在工作面前方造成较长的低压带,使高压带移向煤 体的更深部位,故可预防突出的发生。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突出煤层的煤巷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应根据煤层实际情况选用超前钻孔、抽放瓦斯、松动爆破、前探梁支架、水力冲孔、水力疏松等措施。

掘进上山时,应选用超前的钻孔、抽放瓦斯、前探梁支架等措施,而不应采用松动爆破。

在有突出危险的煤层中掘进巷道,一般在工作面布置3~5个钻孔(不得小于2个),孔径40mm左右,孔深7m~10m(不得小于7m);孔底超前工作面不小于5m,每孔装药量为3kg~6kg,炮泥长度不得小于2m。爆破后在钻孔周围形成破碎圈和松动圈,圈内的煤分别成为碎屑头和破碎状,并形成瓦斯排放通道。为了防止延期突出,放炮后至少等20min,方可进入工作面,一般在松动爆破后,工作面停止作业4h~8h。撤人和放炮距离,根据突出危险程度确定,但不得少于200m,并处于新鲜风流中。

在有突出危险煤层中的回采工作面采用松动爆破时,其炮眼可布置在煤质松软、有突出征兆的地点和分层内,炮眼与工作面垂直,眼深2m,眼距2.5m~3.0m,每孔装药450g。松动眼放炮时,工作面停止作业,放炮距离不小于200m,放炮20min后方可恢复工作。

九、机采工作面开切口放炮

在使用单滚筒的机采工作面,必须采用放炮的方法开出切口(即机窝)。

由于切口的位置在采煤工作面的上下两出口处,顶板暴露较大,加之上、下两平巷受回采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等影响,往往顶板破碎或离层严重,因此在工作面与上、下两平巷衔接处,维护比较困难,如操作不当,容易发生冒顶事故。因此,爆破工在放炮时,除严格执行正常的放炮制度与规定外,还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采煤工作面与上、下两平巷衔接处的20m范围内,必须加强维护,支架和顶帮刹杆必须齐全,断梁折腿的支架必须及时更换,放炮前必须加固。

2.工作面上、下切口放炮区及其相邻的5m范围内的支柱和特殊支架必须齐全牢固,并有防倒措施。对于顶梁、摩擦式金属支柱或单体液压支柱缺件和失效者必须立即更换,放炮前必须加固。

3.放炮时刮板输送机的机头、机尾等设备及电缆要加以可靠的保护。

4.装药量要适量,炮泥要足量。

十、炮采工作面爆破

(一)采煤工作面的爆破工作要求

采煤工作面爆破工作应满足“五不、两少、两高”的要求。

“五不”:不崩坏顶板;不崩倒、崩坏支架;不崩翻刮板输送机;不留底煤,以减少工人起底煤的工作量;不出大块煤炭,以减少工人二次破碎的工作量。

“两高”:爆破自装率高,爆破后要求煤体松动适度,使尽量多 的煤落入刮板输送机,以减少人工攉煤量,同时防止把煤抛到采空区一侧,以提高煤炭采出率;炮眼利用率高,以保证采煤工作面的循环进度。

“两少”:爆破消耗的时间少,应尽量增加每一次爆破的炮眼个数,以减少放炮次数,缩短放炮的辅助时间,提高出煤工效;爆破材料消耗量少,应合理布置炮眼和装药量,降低炸药、雷管消耗量,提高经济效益。

另外,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工作面进行爆破作业时,还有特殊的安全要求,概括为以下基本内容:

1.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工作面,都必须使用取得产品许可证的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雷管。

2.放炮工作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取得放炮合格证的专职放炮员担任。放炮作业包括放炮母线连接脚线、检查线路和通电工作,只准放炮员一人操作。

3.放炮作业时,放炮员、班组长、瓦斯检查员都必须在现场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

4.装药前和放炮前后,必须检查瓦斯。如果放炮地点20m以内瓦斯浓度达到1%时,不准装药、放炮,同时附近20m以内,都必须进行洒水降尘。

5.炮眼封泥必须使用水炮泥,水炮泥外剩余炮眼部分,应用粘土炮泥充填封实。严禁放糊炮和放炮出现“打筒”现象。

6.采煤工作面可以采用分组装药,但一组装药必须一次起爆。严 禁在一个采煤工作面使用两台放炮器同时进行放炮。

(二)采煤工作面炮眼布置方式

采煤工作面炮眼布置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单排眼布置方式:在煤层厚度为1.0m以下的薄煤层或煤质松软、节理发达的中厚煤层中,可沿工作面中间打一排向下倾斜的炮眼,称为单排眼,炮眼与工作面煤壁的夹角为 65°~75°。

2.双排眼布置方式:在煤层厚度1.0m~1.5m,煤质中硬的中厚煤层中,可靠近顶、底板沿工作面打两排眼,称为双排眼如上、下两排眼互相错开,又称三花眼

采煤工作面的炮眼按位置可分为底眼、中间眼、顶眼三种。

3.三排眼布置方式:在煤层厚度大于1.5m,且煤质较硬的中厚煤层中,沿工作面打三排眼,通常上、中、下三排眼互相错开,又称五花眼。

底眼位于工作面下部,靠近底板。它的作用是将煤层下部的煤沿底板首先抛出,起掏槽眼的作用,为中间眼和顶眼的爆破创造条件。底眼在垂直面上有俯角,俯角为l0°~15°,眼底距底板约0.2m左右,以不留底煤而不破碎底板为原则,使底板保持完整,又便于装煤。

中间眼(又称腰眼)位于煤层顶板与底板之间。它的作用是进一步扩大底眼掏槽,保证顶眼在对顶板震动极小的情况下,将煤崩落。

顶眼位于采煤工作面上部,靠近顶板。它的作用是将煤层沿顶板崩落而不留顶煤。顶眼在垂直面上有仰角,一般为5°~10°,眼底距顶板0.1m~0.5m,视煤质软硬及煤的粘顶情况而定,以不破碎顶板的完整性为原则,如顶板不稳定时,则顶眼平行顶板。

(三)采煤工作面爆破参数确定

1.炮眼角度

采煤工作面的炮眼,顶眼一般有仰角,底眼有俯角,视顶底板稳定程度及煤质软硬情况而定。炮眼与煤壁在水平面的角度,一般为65°~75°。煤质较软时取较大值,煤质较硬时取较小值。由于绝大多数炮眼都是在一个自由面的条件下爆破,所以炮眼的水平角度都不宜过大,否则将降低炮眼利用率,使煤体得不到充分爆破,但又不能过小,否则爆破时将大量的煤块抛向采空区,并易崩倒工作面支架,既造成煤炭资源损失,又不利于安全生产。当采用机械化采煤,因煤质坚硬需放震动炮松动煤体时,炮眼的水平角度则可大些。

2.炮眼深度

采煤工作面的炮眼深度取决于一次推进度和回采工艺要求。炮采工作面一般多采用小进度,一次推进度为1.0m~1.2m。采用金属支柱、绞接顶梁的炮采工作面,每次进度应根据顶梁长度而定,而炮眼深度要大于每次进度0.2m。目前炮采一次推进度较小,每个炮眼装药量少,可实行一次多炮作业方式,能较好地提高爆破装煤率,顶板受震动小,悬顶面积小,有利于顶板管理。

顶板较好的工作面,炮眼深度可为1.6m~1.8m。目前炮采工作面提高单产的措施很多,其中包括加大一次开帮深度,缩短放炮、准备、回收、放顶等辅助作业时间等。总之,采煤工作面的炮眼深度,应结合顶板状况、支护设计、装运能力、回采工艺及劳动组织等因素综合考虑。

3.炮眼间距

邻近炮眼的间距,可根据煤的硬度、厚度和块度要求而定。采煤工作面的炮眼间距一般为1.0m~1.2m。顶眼与顶板距离,在一次采全高时,一般为0.3m~0.5m;分层开采时,采顶层煤时一般为0.3m~0.5m,采中、底层煤时一般以0.4m~0.6m为宜。底眼一般应高出刮板输送机0.2m。

4.装药量

采煤工作面的炮眼装药量是指每米炮眼的炸药用量。它是依据煤层硬度、炮眼数目、炮眼深度而定的,并与工作面的采高、循环进度有关。

一般顶眼、中间眼的装药量比底眼要少,采用双排眼、三花眼布置时,底眼与顶眼的装药量可按1:0.5~0.7的比例分配;采用三排眼、五花眼布置时,底眼、中间眼、顶眼的装药量可按1:0.75:0.5的比例分配。

装药时,有些人认为多装药总比少装药好,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它不仅浪费了大量炸药,还会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1)装药量过大,会不同程度地破坏围岩的稳定性,易崩倒支架,造成工作面冒顶事故。

(2)装药量过大,势必会造成所爆煤、岩过度粉碎,且抛掷距离远。在采煤工作面会把煤崩入采空区,降低了采出率和块煤率,增加吨煤成本。同时又会产生大量煤(岩)尘,影响职工健康,威胁安全生产。

(3)装药量过大,会使炮泥充填长度减小,不但降低爆破效果,而且易使爆破火焰冲出眼口,可能引燃瓦斯、煤尘,导致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

(4)装药量过大,爆炸后产生的炮烟和有害气体相应增加,延长了排烟时间,不利于职工健康。

(5)装药量过大,往往会崩坏采煤工作面的电气、机械设备,造成工作面停电停产。

所以,炮眼内装药量过大,从经济上和安全上都是有害的。炮眼内装药量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要求执行。

(四)采煤工作面放炮安全要求

为确保工作面放炮工作的安全,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放炮,即十不放炮:

1.采煤工作面工具未收拾好,机电设备、电缆未加保护,不准放炮。

2.工作面未检查瓦斯浓度或放炮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不准放炮。

3.在有煤尘爆炸危险的采煤工作面,放炮地点附近20m以内未经清扫煤尘和洒水降尘,不准放炮。

4.工作面通风量不足,而又未改善通风状况以前,不准放炮。

5.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不安全畅通,工作面顶板、支架不完整,煤壁片帮、有伞檐等不安全隐患而又未处理时,不准放炮。

6.放炮母线长度不够,放炮母线又未悬挂好,不准放炮。

7.不执行一次装药、一次起爆(在采煤工作面可以采用分组装药,但一组装药必须一次起爆),不准放炮。

8.发爆器不防爆或有故障,一个采煤工作面同时使用两台以上(包括两台)发爆器,不准放炮。

9.工作面人员未撤离到警戒线以外的顶板、支架完好的安全地点,不清点人数,未设好警戒岗哨,不准放炮。

10.不发出三声放炮信号,不准放炮。

遵义县纸房煤矿

特殊情况下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作业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篇6

概况:某工程位于两条交通要道交叉口西南角,受施工场地条件限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本工程平面形状、建筑总高度及施工总平面图布置,本工程采用的2台QTZ―60t·m自升式塔吊(1#塔吊、2#塔吊)只好安装在本工程车间1北侧,塔身中心距建筑物4.5米处,该塔吊作业时高度约35m,起重臂回转半径50m,其首次安装高度约18米。

现状分析

2台塔吊塔址确定后,在塔机作业区内,2台塔吊东西相邻,距离塔吊北侧约45米处有一路高压线(东西走向),高压线杆高度约为10m。由于东西向的高压线均处于2台塔吊的塔臂回转半径(前端5米左右)的覆盖范围之内,高压线路距离塔吊初次安装的垂直距离约5米。塔机安装能满足国标(GB5144-85)规范的规定,但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第一部分高压线防护要求:在建工程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不小于4~6m。第3.1.4规定,旋转臂架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与10KV以下的架空线路边线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m。另外,在塔吊伸臂旋转范围内,如突遇停电,又刮起大风的特殊情况下,若塔吊正处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旋转机构因停电又不能立即采取制动措施;由于受风标效应的影响,伸臂继续随风向而旋转,极有可能造成吊索或吊物碰触高压线路的危险。为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可行的防护措施。为了安全生产和塔吊的安全运行,确保正常供电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项目部特组织专项科研小组进行技术攻关,经反复研究讨论,制定了一套综合性的安全技术措施,以防接触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方案措施确定与实施

(一)、严格控制塔吊在逆高压线路方向的南半区施工区域的230O安全区范围内进行吊运作业(见图1)。并且在旋转机构270O处设置超限制动装置,在230O与270O之间的东北向各20O范围内作为警戒区,非特殊情况采取安全措施及项目经理批准,塔吊伸臂不得随意进入禁止区,并采取严格监视与控制措施,司机在起重臂运转临近警戒区时,必须提前减速,一档微动,并有效制动和严禁吊运超过4m长的物料。

(二)、塔吊作业中当遇到停电又刮4级以上风,或如遇风力继续加大时,塔吊司机应立即迅速将吊物落下,将吊钩起升到大臂根部相距2m处,停止一切吊装作业,并立即松开旋转机构的制动器,使其在风标效应情况下,伸臂自由旋转,避免吊索或吊物碰触或接近高压线路。其大臂及吊钩上升高度只要脱离了高压线路感应电场的范围,就不会发生触电事故,也不会造成塔吊在刮大风时,因强行制动旋转机构而以致损伤设备或造成倒踏事故。

(三)、安全作业区作业区时,回转只许二档微动,严禁在快档下旋转,否则视为严重违章作业,由塔吊指挥及项目部安全员随时监督。(四)、限制小车在塔吊大臂上的运行最大伸长量和吊钩的吊、装、运高度。经测量检查,小车平时只能伸长长度为大臂上45米刻度标记范围内(见图3),吊钩在吊起物料后,吊钩尽量提高到最高能运行的高度,待到具体下放位置后,再下落物料,保证其小车在大臂上滑行距离及吊钩上升高度均有足够的距离尺寸以脱离高压线路感应电场的范围。

(五)、严格塔吊的调运操作,由于2台塔吊北侧为柯北大道,行人较多,塔吊应尽量减少柯北大道一侧吊臂运行;平时塔吊回转时起吊钩的高度必须在高压线水平线上方6米以上,下班后塔吊司机和指挥人员做好检查,吊钩、钢丝绳的回收位置也必须在高压线水平线上方6米以上(见图2)。

(六)、及时提前做好塔吊附墙,施工至地上结构三层时,进行塔吊的附墙,并将塔吊一次性升高至35米,保证足够的距离,避免脱离高压线路感应电场的范围。

(七)、设置高压静电释放装置和防护设施。

1、沿起重臂、平衡臂及塔冒敷设一根4mm2的铜芯呈环行联结并可靠接地(可连接避雷装置);每台塔吊接地点不得少于2处(亦可与基础主筋焊接),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Ω。

2、电工跟踪监测塔吊静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如出现静电,在吊钩上做一绝缘套,并定期更换。

(八)、在塔吊驾驶室的台面配备高压绝缘垫,所有电器装置保持绝缘良好。(九)、对塔吊的设备电气装置进行检查,使用五芯电线,做到电源线路和电气装置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分设,动力与单相(照明)控制开关分设;并安装了漏电保护器,使其能起应有的作用。论文下载

(十)、严格做好物料的吊、运、落等日常工作,防止物料坠落,尤其是在塔吊旋转运行临近高压线警戒区时,应加倍谨慎小心。

(十一)、严格对塔机进行日常的检查验收,并对塔吊司机、指挥人员、挂钩工、电工及涉及到塔吊使用的操作工人就塔式起重机安全技术操作,塔吊作业信号、手势、旗语,多塔作业和预防高压线等进行专门安全技术交底和培训,使其达到密切配合、熟练操作,与此同时,严格岗位责任制,落实到操作责任人,做到万无一失。

(十二)、群塔运行控制。

1、两相邻塔吊塔机机身的高度必须有高度差,且回转不得碰及相邻塔机吊运(两塔吊布置有足够机身间隙距离避免两机身相碰)。

2、低塔让高塔:低塔机在转臂前,应观察高塔机的运行情况后再运行。

3、动塔让静塔:在两塔机塔臂交叉区域作业时,在一塔机塔臂无回转、小车无行走、吊钩无运动,而另一塔机塔臂有回转或小车行走时,动塔应避让静塔机。

4、轻车让重车:两塔机同时运行时,无荷载塔机应避让有荷载塔机。其它注意事项

(一)、各作业人员严格执行“十不吊”的规定。

(二)、塔机长时间暂停工作时,吊钩应起到最高处,小车拉到最近点,大臂按顺风向停置。(三)、为确保工程进度与塔机安全,各塔机确保24h有塔机司机值班,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应急整改,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四)、塔机与信号指挥人员必须配备对讲机。对讲机经统一确定频率后必须锁频,使用人员无权调改频率,做到专机专用,不得转借。

加强电焊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的探讨 篇7

1 电焊作业原理及安全事故分析

1.1 电焊作业原理。

电焊机一般可分成两种, 直流电焊机、交流电焊机等。其原理是将电能通过转变, 变成热能之后对金属进行焊接工作, 运用电弧热把焊条前而的工件局部进行熔化后形成焊缝进行连接。电弧放电时可达到上百安的电流, 电流非常大。电弧可产生非常大量的热能, 温度一般可达6000℃, 并在产生热能的同时发出肉眼可见的强烈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辐射。

1.2 电焊作业安全事故。

电焊作业是一种特殊的作业,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造成事故。通过结合现场实际分析了电焊作业中事故的产生原因。电焊作业的触电事故分析, 电焊作业不可避免的要用到电, 电焊工用到焊钳、搭铁线等都有电流的存在。在某些特殊的操作作业中, 电焊的位置比较隐蔽不容易操作, 有些需要操作人员直接在焊件上进行操作, 有些电焊操作的环境潮湿等, 在这些情况一旦出现电路的事故或者操作不当, 就很可能出现触电事故。电焊作业中的火灾事故, 如果电焊用到的焊件没有清理表面存有易燃物, 电焊作业溅出的火花以及作业环境中存在易燃物等, 都会可能造成电焊的火灾事故。电焊作业意外事故, 由于电焊作业一般接触都是钢质部件, 有些钢质部件体积大、质量大, 在作业的时候高度较高, 这样就容易造成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如果被钢质部件压到、砸到或者从高处坠落, 电焊安全管理不到位, 就会造成操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伤害。电焊作业中的辐射伤害, 电焊作业时会伴随着红外线和紫外线等辐射的出现, 有些电焊人员为了省力, 没有穿戴必备的防护用具, 这样会造成操作人员眼睛和皮肤都等人身伤害, 更有些电焊人员造成伤害还没有完全恢复, 又继续进行电焊作业, 这样对人体伤害非常严重。电焊过程中的爆炸事故, 电焊时电焊部位的温度很高, 如果焊件是密封性良好的密闭容器、线路的老化、作业环境中存在着易燃和易爆的物质, 都有可能造成电焊作业爆炸事故的产生。电焊作业事故对于电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因此加强电焊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研究势在必行。

2 电焊作业安全防护措施分析

2.1 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培养。

为有效降低电焊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首先要对电焊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在进行电焊作业前要针对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安全知识的教育, 保证每一位作业人员对电焊作业中容易出现的事故提前把握, 并要求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规定作业规范进行操作。只有从主观意识上实现安全防护意识的培养才能有效提高作业效率, 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电焊作业安全防护与管理相关部门必须要定期进行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和相关考查, 从制度上和规范上提高电焊作业人员的重视程度,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保证安全电焊作业。

2.2 规范电焊作业行为。在电焊作业中通过规范的电焊作业行

为能够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电焊作业过程中由于电弧高温产生有毒、有害气体, 以及辐射物质, 这给作业人员带来较严重的身体危害。因此, 要求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作业, 佩戴有效防护用具, 避免有害气体对身体的伤害。通过规范作业行为, 严格佩戴用具将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减少电焊作业中出现的烫伤或中毒, 有效抵抗辐射, 达到安全防护作用。

2.3 掌握电焊电源管理知识。

电焊作业中通常要进行电的应用, 包括电焊工具焊钳、焊枪等的应用。若电焊作业行为不当或环境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等都会造成触电事故的出现, 这就要求作业人员对电源管理知识准确掌握。电焊人员要定期对焊接用具进行检查, 主要对机壳接地情况进行了解。同时针对焊接工具安装以及维修操作也要进行专业培训, 保证操作行为规范准确。在焊接作业过程中若出现事故要立即对电源进行控制, 对出现故障位置进行检修。

在应用电焊钳的过程中要对其绝缘装置进行反复检查, 保证其绝缘可靠性, 避免出现焊钳与焊件之间出现短路, 造成触电事故发生。当焊钳使用完毕时要放在安全区域, 并切断电源。焊接作业中要保证电线的绝缘性, 要避免电线与钢制部件接触, 避免出现高温损坏绝缘层。当出现电线绝缘层破损时要即刻进行修补或更换。在潮湿环境中作业时作业人员要佩戴好防护用具, 避免接触钢制用具时出现触电事故。

2.4 掌握电焊作业操作要求。

电焊人员在电焊用具运到电焊作业现场时, 要注意检查电焊用具各接线点的牢固可靠性, 电线的绝缘、短路以及接触不良等情况;电焊用具要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 禁止靠近易燃或易爆物质, 焊接用具上禁止放任何物件;电焊作业过程中不能超载工作而造成绝缘线的磨损, 以防止漏电或触电事故的发生, 甚至火灾或爆炸事故;在焊接用具需要改变接头、移动焊机或焊机检修时, 都必须在切断电源的前提下进行操作;在电焊作业中注意做好安全监督工作, 发现安全故障, 应立刻切断电源, 防止事故的发生。电焊人员要掌握电焊作业中各项操作要求, 从而防止焊接作业事故发生所造成的电焊人员安全及财产损失。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电焊作业涉及领域广泛, 包括建筑、电力、机械等各行业。在电焊作业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危害性影响, 包括有毒有害气体、触电、粉尘、辐射等等, 直接对作业人员健康构成威胁。在电焊作业过程中若作业不规范将会造成触电事故或火灾事故等, 为加强安全保护, 增强防护措施的应用, 要不断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 加强自主安全、规范作业, 有效控制作业事故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卢清平, 苟勇, 胡伟, 张子萌, 张栗.电焊作业工人防护知识和行为调查[J].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2, 1:4-6.

[2]叶康平, 赵宗群.电焊作业防护措施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95, 2:86-88.

[3]朱建雄, 唐波, 张弓达, 方书博, 瞿子航, 聂壤.同廊道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研究[J].电力建设, 2015, 2:61-66.

[4]张龙连, 卢玲, 林森, 郭凤英, 徐大勇, 邹磊, 凌颖蕾, 冀琛.346名电焊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调查结果[J].职业与健康, 2013, 4:427-429.

输电带电作业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篇8

关键词: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M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7-0136-02

1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1.1 电力对人体的影响

输电线路在输送电力的过程中,会释放稳态电击和暂态电击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流,这两种电流会透过保护层对工作人员造成巨大的危害。如果工作人员所站位置处于低电压位置或者是与地面绝缘体接触,那么就会导致人体中的电荷会被释放出来,那么这种电荷就会被转化成为暂态电击。

1.2 强电场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交流电网的输电线路在输电过程中会产生一定范围的工频电场,工频电场的影响范围会根据交流电网的电压变化而变化,如果有人在不断变化的工频电场中进行电力作业再加上相应的防护措施不完整,长时间过后人体就会产生不适的感觉,而强电一旦进入人体当中,就会将人与工频电场连接起来,从而对人体造成持续的电击伤害。

1.3 静电感应和人体之间的联系

静电感应与人体之间的反应最为直接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两种:①静电场内部有生物存在,同时生物接受静电场电力与周围物体产生电击现象;②当人体处于低点位的时候,人体与强电场中的绝缘物体发生接触并产生电击现象。

2 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2.1 作业安全与安全认识的方式

从字面的角度来看,作业安全通常是指作业人员与相关设备在作业过程中不能受到电击和相应的危险,并且要让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这种安全管理概念不仅涉及到了设备安全运行,同时还涉及到了人生安全,即与相关设备的财产有关,同时还与人的生命安全有关。作业安全可以分为绝对安全和相对安全。

2.1.1 绝对安全

作业过程中没有出现威胁作业人员、作业设备的事故,保证了人员的生命财产和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

2.1.2 相对安全

这种安全概念是指在作业过程中的人和设备,都会成为成为危害作业整体安全的因素,对于危险而言,从实际上来看是没有绝对的。

2.2 安全规律与安全因素

安全规律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安全规律是指某一领域范围内的安全问题;广义安全规律是指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的相关的安全。

2.3 安全管理

带电作业中的安全管理包括四点:全目标安全管理、全员安全管理、全过程安全管理和全因素等多层次的管理。①全目标管理是指要预先明确管理的目标,同时通过不同方式的努力向着这个目标前进。考虑到生产活动安全的同时,还应该将与人有关的所有因素纳入考虑的范围内。 ②对作业过程中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管理,从作业人员的生命基础上出发,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由于作业中的任何环节都会涉及到人员安全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对作业人员开展定期的安全培训。③全过程安全管理是指对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从作业安全的角度出发,多作业过程中的多方面因素进行合理考虑。④整个安全管理框架中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统计和推算就是所谓的全因素安全管理。作业人员在进行带电作业的时候,电力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应该进行协同运作,从而便于作业人员的带电作业。

3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3.1 带电作业屏蔽服

由于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具有较高的风险和一些不确定因素,我们在进行带电作业的过程中通常都是采用穿戴屏蔽服。带电作业屏蔽服的主要材质是棉纤维和一定的金属纤维,屏蔽服质量的高低完全由屏蔽性能来衡量,此外,屏蔽服还能有效转移会穿越人体的离子电流起到了电位转移线的作用。

网眼设计是屏蔽服的特色,屏蔽服外的电场线可以通过这些网眼进入到屏蔽服当中,这是电流线的穿透力度将小于屏蔽服外的穿透力度,屏蔽的效果也将得到质的提升。

3.1.1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屏蔽服的实验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屏蔽服的实验跟其他三个电力实验同时进行,即:直流离子流穿透实验、直流电场屏蔽实验、暂态冲击电流实验。实验中的电压设定为±500 kV左右。

直流离子流穿透试验中所设定的参数包括:实验间距3.45 mm,电压7 kV,极场强度1.735 mV/m,大气压力为100.7 kPa,实验稳定33.05,环境相对湿度74%。实验当中主要采用的发射器为负离子发射器,此发射器间距接受平板点击的间距为6.7 mm,这时实验当中的压力为113.3 kPa,实验的温度为30 ℃,相对湿度为71%。直流电场屏蔽实验是根据屏蔽服内场长度的规定数值来进行实验的。

在暂态冲击电流的实验当中,实验的温度达到了16.7 ℃,实验环境的相对湿度为61%,屏蔽服任意两个部分最远的通入电流为0.7 A和3 A,实验的持续实验为15 min和2 min。在实验过后,屏蔽服没有出现冒烟的现象,没有出现烧伤的痕迹,只是在屏蔽服的电极附近出现过热现象。

3.1.2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屏蔽服的实验结果

从上文的实验概述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作业人员在±500 kV的输电线路中采取带电作业的方式,通过人体的直流电应该小于40 uA,裸露部位的最大电流不应该大于220 kV/m,并且还要保证屏蔽服内部的电流不高于14 kV/m。这就说明了在±500 kV的输电线路环境中,作业人员穿戴专业的屏蔽服,那么身体就不会出现不适的现象,还可以有效的屏蔽直流电场,阻隔离子流和暂态电击的穿透电流。

3.2 提升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技术水平

3.2.1 带电作业新人培训

对于电力企业内部新来的带电作业人员,应该由企业组织对其讲解《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带电作业现场操作流程》,并组织新同事学习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基础知识,让其认识带电作业过程中所要用到的工具,同时采用老人带新人的培训模式,让新的带电作业人员进行实践操作,并对其进行考核。只有考核过关的带电作业人员才能够正式进行输电线路带电作业。

由于在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环境较为复杂,很多情况在集体培训中都没有明显的展示出来,因此,电力企业还应该每月组织带电作业人员进行月培训,并且保证每月培训时间不少于6 h。

3.2.2 带电作业人员管理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要让工作人员在不断电的输电线路上进行工作,工作危险性非常大,带电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电力知识,因此,电力企业可以从电力专业中挑选学徒工,并严格禁止学徒工进行带电操作。带电作业人员的在岗时间应该非常的稳定,如果人员出现变动,必须经过上级多个部门的批准。

4 结 语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供电可靠率和电能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带电作业逐渐成为电力行业中的主流技术,如果在带电作业中不重视相关的安全工作规程,那么可能会造成重大电网事故,甚至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参考文献:

[1] 亓蒙.高压输电工程带电作业的安全管理方法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4.

上一篇:五一劳动节幼儿园活动策划下一篇:小车租赁合同版